体育总结- 太极拳

2024-06-28

体育总结- 太极拳(精选8篇)

体育总结- 太极拳 篇1

太极拳总结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国粹。这个学期体育选修课选了太极拳,更荣幸的是能在邢老师的这个班学习。

在上这门课前,自己也跟着别人学过几式太极拳,总是动作记不住,动作做出来很难看。但是上了邢老师的课后,效果却完全不同。总结起来应该是:邢老师本身的武艺高强,把这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都分成三到四个节拍,把每个动作之间的转换都写成了“武林秘籍”传授给我们;另外,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太极拳不能仅仅利用上课这点时间,课后自己要好好“修炼”,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天资再高,自己不勤加修炼也是成为不了“大侠”的。

课上,我们除了和邢老师学习基本动作外,更多的是感受邢老师的武术修为和多年来他习武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习武之人最基本的是要有——武德。德是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根本,一个人没有了德行在这个社会上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一个习武之人没有武德,即便他的武艺再高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习武先要明德”这是邢老师第一节课就教导我们的。邢老师是武术界的专家,在教授我们这些初级学员太极拳的时候,不仅仅是传授动作,到了后期更多强调的是“神”和“气”,把他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每当看到邢

老师打太极时形神合一,动作行云流水一般,我们就极其的羡慕,同时也感慨自己什么时候能有如此的功力,我想这一方面需要资质,也要自己的勤加苦练吧。

还有,以前没和邢老师接触过感觉邢老师很严肃,但是上了邢老师的课后才会感受到邢老师的幽默。邢老师教授我们动作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是其间会穿插很多小幽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具体的幽默情节现在想不起来了,不过我想只有在课上亲身经历过才会感受到邢老师的幽默。

这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虽然有些短暂,但是在课上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体会了太极的博大精深,感受了老师的修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会把太极拳丢下的,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打太极,不但能够强身健体,也能加强自己内心的修为。最后,要真心的感谢邢老师这一学期对我们这些初学者的教导。

体育总结- 太极拳 篇2

( 一)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体育系学生120名和老师10名为样本, 来研究体育系太极拳的教学现状。

(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对所要对本论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检索, 并在中国知网上阅览了许多相关的文章, 来搜集资料。

2. 问卷调查法。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这篇论文, 对学生和老师一共发放了13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20份, 回收率为92. 3% 。

3. 数理统计法。对体育系学生学习太极拳现状进行统计。通过数据统计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 体育系学生太极拳运动的开展现状

1. 体育系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的兴趣。通过在课堂上多次对体育系的学生观察发现, 学生在上太极拳课堂上表现不容乐观。为了能更好的认证这样一种现象, 在体育系学生中抽取了120名学生进行调查。从表中看出: 13% 的学生对太极拳有浓厚的兴趣, 14% 的学生对太极拳有兴趣, 36% 的学生对太极拳兴趣一般, 37% 的学生对太极拳感到枯燥乏味。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也不好好学, 老师辛辛苦苦在不停的示范和讲解动作, 学生大部分只是目瞪口呆也不为所动自己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加上老师认为现在时大学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整天让老师管着, 所以老师在管理上对学生也比较宽松对他们进行放羊式的教法, 使得他们更加狂妄甚至不来上课。在对太极拳练习时也比较认真动作还算可以, 但总体表现不积极。

2. 体育系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的动机和态度。无论参与什么样的运动项目都要具备两大因素动机和态度。从体育系学生中进行一个调查并且进行数理统计, 参与太极拳运动的动机有很多种, 比如: 休闲娱乐, 锻炼身体, 社会交往, 培养意志品质等等。

除了体育系学生练习太极拳需要动机因素之外, 同时态度也非常重要。能否把太极拳练好或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起着关键作用。

( 二) 影响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因素

1. 学生自身因素对体育系太极拳教学的影响。从思想重视程度表面, 有14% 学生很重视, 27% 学生有时重视, 却有71% 学生不重视。练习目的及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练习太极拳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已, 之后还会忘记。

再上完课之后我通过和学生以及教师的交流中认识到: 有许多学生在上完课之后光想着玩也不下去练习太极拳。而教师在下课之后, 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课下进行辅导, 最终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太极拳动作。

2. 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对体育系太极拳教学的影响。根据以往的教学方法有这几种: 间歇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分解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在太极拳这几种教学方法中间歇训练法使用的次数比较多。其次是分解训练法和完整训练法在太极拳教学中也会使用但用的较少。

3. 领导重视程度因素对体育系太极拳教学的影响。级领导不重视是影响着太极拳发展。每当新学期开始社团组织招会员, 盼望他们各自的社团队伍越来越大。而武术协会做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组织广受群体欢迎, 一些喜欢太极拳运动者都纷纷加入过来。

三、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综上所述, 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太极拳教学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生本身因素: 学生对太极拳不太感兴趣, 学生对习练太极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没有接触过武术, 从事于其它的运动项目。2. 从学校课程安排上来看: 对太极拳开展课程较少, 还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新颖。

( 二) 建议

1. 从老师因素来看: 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练习太极拳的兴趣, 让他们感觉到容易学而且也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2. 学校领导要增加太极拳教学课程; 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老师要带头举办一些太极拳交流会来丰富太极文化, 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

参考文献

[1]李德印, 李春莲.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M].北京:北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2]编写组.太极拳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3]付雯.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的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

[4]国务院.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高职体育太极拳课改新思路 篇3

太极拳高职体育课改

太极拳是一种以中国古代导引养生理论为基础的,运用吐纳、导引等方法,促进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太极拳被高职院校纳入公共体育课教学必修内容,但是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很多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活动中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太极拳教学工作提供些帮助。

一、问题与分析

1.教学内容陈旧、简单

24式简化太极拳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去除繁难重复动作汇编而成。在半个多世纪推广中,全球已有4亿多人习练太极拳,大部分都习练过此套路。学生对于太极拳的印象也是由此而来,且很多地市初高中体育课或课间操都学习过24式太极拳,其套路本身过于简单平和,不符合富有朝气、活泼好动的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教学方式刻板

现在采用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教师在前面背对学生,边示范边讲解动作,同时学生跟着模仿。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气氛沉闷,再加上太极拳动作不同于常人习惯运动技能,对习练者协调性要求很高,导致学生感觉学习困难,谈不上体现出太极拳的特点,更谈不上理解深层的哲学内涵。

3.理论与实践结合困难

太极拳有“哲学拳”的美誉,其拳理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理念。它不但有其本身的技擊意义,还有良好保健效果,其“中正圆和”的理念也是做人的准则与处事的哲学。高职体育太极拳教学仅在一学期内让学生理解太极理论,练好套路,还能持之以恒的锻炼发挥保健效果,对身心合一的养生思想有初步认识,是一个很深的命题。

4.教学评价不合理

高职院校对于太极拳的考核上,往往都是侧重动作质量和考核水平,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考核内容太过片面,这样会挫伤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方法与对策

1.探索将陈式太极拳引入高职体育太极拳教学

陈式太极拳是现代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分支及流派,其特点刚柔相济、快慢相兼,劲走缠丝、动作舒展、发力刚猛,其外在表现很适合高职学生的年龄及体能,即能弥补杨式拳训练强度不够的弊端,又能增加学生习练兴趣。笔者将陈式太极拳国家竞赛套路56式分解出若干核心动作,根据专业需要适当改编,以适应课程安排与学生体质。核心动作如下:起势、金刚捣硾、揽擦衣、六封四闭、单鞭、白鹤晾翅、搂膝拗步、掩手肱捶、海底翻花、云手、高探马、连珠炮、野马分鬃、摆莲脚、跌岔、金鸡独立、倒卷肱、翻身二起、雀地龙,收势20个动作。这些动作能代表陈式太极拳的特点,经过一学期的习练,就能展示太极拳独有的风格。

2.将传统养生功法作为课前热身运动

太极拳运动扎根中国传统文化,脱身于体力劳动与战争。其训练方法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息息相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是我国传统养生功法的优秀功法,其训练原理与太极拳同宗。学生对这些养生方法的了解仅限于高中历史课本中偶有提及,并未深述。笔者尝试将这几种养生方法替代原有的简单刻板的热身运动,介绍学生习练,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在“动静相兼,行动心守”的理论指导下,找到习练太极拳的感觉,既让学生消除传统功法的神秘感,又能与之后课程相衔接,满足学生热身与健身的需要。

3.将推手作为一项辅助实践课程来教授

太极拳的套路训练只是太极拳运动的其中一部分,而功力训练,推手训练,推断手训练和散手训练在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中很少介绍。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方法,它既有初级阶段的全身协调性练习,如定步的单、双手圈练习,又有中级阶段的知劲、懂劲练习,还有高级阶段的平衡性训练。既有趣味性、娱乐性,又有很强的健身效果。很多学生都嫌套路学习节奏缓慢,没有搏击操、健美操节奏明快,展示青春风采。通过推手训练,既可以加深套路学习中招式的印象,又能通过劲力的训练让身体更通透,对自身内部结构有更深的了解,还能进一步了解太极文化的真意,增强学生反应能力与协调性。

4.将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内容引入课堂

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支奇葩,其训练方法既有传统武术的基础,又有他独特的方法。但是很多训练方法包括形体及意念的训练,是需要在掌握传统文化的大框架下才能实施的。现当代人很少接受正规传统文化的教育,一时间不能接受这一理论体系,使得习练者不清楚、不明白,非常正常。而现代体育理论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力学等理论作为依托,能让现代人很容易接受。尤其是随着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体育训练方法,能让专业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提升体质与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笔者将摔跤、柔道、散打、泰拳等优秀搏击项目的部分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理解、习练的训练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开阔眼界,能增加对课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于增加运动协调性,增强体质有着很好的效果。

5.将太极拳鉴赏作为辅助课程来展示

太极拳的魅力让习练太极拳的人痴迷,而没有接触过或初学者对太极拳的印象只是仅限于“神秘”“四两拨千斤”“舒展缓慢”,“老年人练的舞蹈”。笔者通过搜集与太极文化和阴阳理论有关的周易讲座、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拳有关的影视作品、教学视频、名家表演、套路和推手比赛、传统养生功法,与竞技体育有关的搏击、摔跤、柔道、跆拳道、泰拳等视频,展示给学生,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有初步认识,让学生知道太极拳运动的由来及沿革,破除对太极拳的神秘感及陌生感,增强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鉴赏能力,对太极拳运动有正确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既不盲目排斥或轻信,又不刻意贬低太极拳运动。

总之,太极拳作为高职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无论对于学生个人学习和院校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传承传统文化重要环节。研究太极拳教学的规律,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突出其功能性与文化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荣.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新思路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23).

[2]郑欣.论多媒体技术在24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

体育课(太极拳)感想 篇4

无论是哪个大学,选课一直是比较折磨人的事情,同学们不停地刷新、登录,就是想要选到心恰的课程。今年的体育选课也不例外,不过我非常幸运地选到了一直想要上的太极拳课。起初想要上这门课主要是想为下学期的太极拳考试做准备,然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对太极拳的了解不断加深,我真真正正的爱上了太极拳。虽然现在太极拳的学习已经结束,期末体育测试也即将进行,然而每天练习太极拳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运动过程中的一呼一吸,都让我在运动中放松自我、沉淀自我。

这学期的体育课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新的认识。当初看着花园里的老爷爷老奶奶打太极,一直奇怪这种慢吞吞的运动怎么能锻炼身体,我也不敢相信打一遍二十四式太极拳就能活动筋骨到出汗的地步。真下学习太极拳来才体会到,这果真是一项不同寻常的体育运动。

太极,不仅是动作的串联,更是气势的凝聚;不是机械僵硬的,而是行云流水的。真正的太极的美是摄人心魄的,柔和缓慢。忘记自己的身体、精神,彻彻底底地融入自然,并且与之完美契合,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太极里的讲究很多,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内涵,并不是局外人看到的那么浅显。其中的深意,不是一两日内容能够领悟的。

学习太极拳学会的不只是一套拳法,也懂了很多道理。以柔克刚、顺其自然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付出努力才能有收获。

教太极的老师是个很幽默、很睿智的人。他的授课方式不同与其他老师的枯燥讲解,而是总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到动作要点、用生动夸张的肢体语言剖析我们动作中出现的错误,总能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度过一节课的时光。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 篇5

出掌站桩,只是觉得两腿间比较紧,大腿酸。

步伐练习没有什么感觉。

以上练习都需要耐心、心静。

我们习武的意义在于强身修行,在于自身的整体协调,使人“正”走得正、行得正。

自身的强大包括肉体与精神的坚不可摧,而不只是能三拳两脚把人击倒,如若能动之以情理说服,而不畏缩,将更显武术精神。

无畏与乐观都是我们精神修炼的目标,灵活应变即是武术的关键也是我们为人处理的方法。

习武的目标是侠士而非霸王,“该出手时就出手”。

万物归“圆”,太极就是“圆”的学问,是“圆”在生活中的重大应用,会用,必定受益匪浅。

天的体育课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了太极的一种境界,果然与以前的感觉不同,确实是在打破旧习惯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的首先是姿势“正”,挺胸直背,目视前方前后腿蹬、稳稳当当,双臂舒展,不畏缩、大大方方,五指撑开,散发状,二是“松”手臂、肩、心、腰等要几点,似无力,实潜力灵活能变,不拘束自己,呼吸自然,无杂念做到这两点太不容易,一旦调整好,就会有不凡的感觉,下身沉,但稳,两腿酸疼,上身轻若浮云,没有一丝压力的东西,轻爽极了。而且逐渐热起来,出一通汗之后,真是轻松,腿也逐渐申酸到不酸,只是打颤,似乎踱过了“极点”,更加有力了。

体育总结- 太极拳 篇6

20xx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课程的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当前,高校的体育课应在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和世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作一合理的安排。太极拳本身的健身性和安全性足以证明其作为终身运动项目具有相当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所以,太极拳是值得在高校中推广的一项民族运动项目。为使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实现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重在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太极拳教学中配乐运用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太极拳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2关于太极拳、太极拳配乐

一般来说,运动竞技项目的配乐强调演奏的节奏和速度,突出艺术性,提高可观赏性,太极拳的配乐形式则注重于技术动作在与配乐之间的情感要求和精神因素,这是由太极拳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所决定的。

2.1太极拳运动概说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映像”,承载着诸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是以古代“阴阳”、“太极”等哲学思想为理论支撑.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推手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是很好的终身体育项目,并且是很好的保健和康复手段,极易普及推广。其运动特点是:动作缓慢柔和、心平气和;各种动作大都是弧线、圆形或者螺旋形运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陈鑫的话说,就是:“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非不俘,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以一贯之者,其斯之谓钦!”;呼吸自然深长,最好配合动作进行呼吸,达到气定神舒,气人丹田;精神集中,用意不用力。从这些层次上来讲.太极拳教学在配乐的选择上应趋向于又寸中国民乐的选择。

2.2太极拳配乐分析

《晋书·乐志》就探讨并记载了音乐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在太极拳运动中使用的音乐,都是舒缓的音乐,没有固定的配乐,但一般说来舒缓的、清新的、悠扬的乐曲都可以作为太极拳的配乐,由于太极拳本身形式的特殊性,大部分采用的配乐都是传统的古筝曲、琵琶曲等.比如《春江花月夜》、《梁山伯与祝英台》、《月光下的凤尾竹》。较之于西方体育内在原则的单一而精确,太极拳的内在原则是多元而模糊的;区别于西方文化通过分析和还原本质,以实验分解使认识对象纯粹化和普通化,中国文化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温和来达到心灵的调试和升华。基于此,太极拳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通过动作的展现表达技击、哲学和美学等价值的艺术,每一个动作除了它所具有的积极含义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展现它的美感,这便是运动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美。音乐是艺术,音乐的灵感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艺术加工重现现实生活,把生活艺术化,给人以充分想象空间,把音乐的旋律、节奏与太极的“韵”相结合,以音乐丰满太极内容,更好地表现太极内容。

3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用配乐的技巧

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太极拳,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

一、太极拳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 着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协调, 练习太极拳在直接作用于身体, 锻炼肌肉关节, 舒筋活络的同时, 又能通过呼吸与动作间的协调配合, 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太极拳对身体机能的提高主要体现在: (1) 提高人体肌肉的强度和耐力, 改进各个关节的柔韧度; (2) 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 增加各个器官的获氧量; (3) 疏通人体经络和血管, 改善微循环, 促进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 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承担者, 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太极拳的哲理性、健身性和技击性决定了它是一项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运动, 我国很早就将它纳入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之中, 但是这项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长期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 许多高校将独具民族特色的太极拳做为必修课, 在公共体育课中进行教学。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 内涵丰富, 充满哲理, 兼收并蓄古代的哲学、养生学、中医学、拳学、美学相关思想内容, 因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太极拳教师, 必须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具有较高的体育人文素质, 才有利于太极拳的教学。

二、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尝试建立新的太极拳教学模式

太极拳的教学, 有着不同于其它体育学科教学特点, 除了言传身教、把全部知识和技法传授给学生外, 太极拳教师还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进取, 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通过组织学习,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使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有初步的统一。要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练太极拳, 通过观看录像、拜名师来规范动作, 统一标准, 并建立相应的业务考核制度, 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教学,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及时组织教师总结、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 为太极拳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优美的音乐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练习太极拳

音乐在太极拳教学中能够起到特定的伴奏效果, 口令、音乐可辅助太极拳教学, 一方面能让学生懂得控制太极拳练习的节奏, 另一方面,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当中去。运用太极拳音乐组织教学。太极拳的动作如行云流水, 绵绵不绝, 缓慢、柔和而连贯。许多学生由于练功心切, 急于求成, 动作速度不知不觉中就加快了, 从而失去了太极拳原有的风格。此时, 教师可以配置太极拳音乐辅助教学, 使学生根据音乐的速度进行练习。由于引用了多媒体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教师中随时了解太极拳的有关知识、复习和预习所学内容。缓解了太极拳理论授课时间的不足, 相应地延长了技术课的授课过程, 增加了学生复习巩固的时间。因此说多媒体技术极大地延长了教学时间拓展了教学空间, 将课上课下, 室内室外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形成了一个教学进一步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积极思考, 及时辅导学生了解使用方法, 帮助选择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动作路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灵活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努力探索人机结合的最佳方式。

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 太极拳运动的开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在太极拳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的认识, 突出太极拳运动的技击美、姿态美迎合学生青春期的身心特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太极拳

太极拳独特的圆滑连贯、轻柔沉着的身动、不急不燥、不张不狂的心静, 气沉丹田, 以心行气的气敛和朴实无华。有机地统一太极拳那抱无守一而生万象, 身体开合的示阴阳的运动之中, 使其有对老年人抗衰却病。延年益寿的健身功效, 还具有调整心态平衡、修心养性的健心功效。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集修身养性于一体, 注重内外兼修的健身术, 它的健身养成作用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有着独特的保健机理和丰富内容, 对人类保健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推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太极拳运动, 对现代和未来的保健和体育事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民健身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应该将太极拳作为重点项目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推进我国全民健身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总结- 太极拳 篇8

【关键词】太极拳;体育课程

体育课作为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选择的必修课程。目前体育课程的设置具有自由化,多样化的特点,有篮球,健美操,武术,足球等多种特色课程可供学生选择。其中太极拳的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最具有特色性和代表性,不仅能弘扬中国文化精粹,还能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所以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开设太极拳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1学习太极拳的优势

太极拳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是由太极学说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武术拳法,而太极学说则是一切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太极一词首见于《周易》:“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中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更是在太极拳法中有重要体现。现如今太极拳的习练目的已经逐渐从对敌防身演变为养生健身,但其以动制静,以柔克刚的思想内涵却始终得到传承。

1.1 强壮筋骨,增强体质

对于现阶段的本科学生来说,长时间伏案学习工作,熬夜,玩手机,玩电脑等对身体有害的不良习惯比比皆是,大部分学生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而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有目共睹,远远领先于其他体育健身项目。太极拳得以领先的独特秘诀就是需要习练者遵循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其实需要全身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调动起一身之精气。完成一个拳法动作时,在进行全身关节肌肉运动锻炼的基础上,还应该配合呼吸吐纳,吸取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人体之内的浊气。内外兼修,不但能够锻炼筋骨,更能够调理内在脏腑器官,使脏器清灵,自然便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1.2修身养性,劳逸结合

若想要习得太极拳的精髓就一定要用心参悟太极精神。太极精神可以简略地概括为和谐,谦和,包容几个词。和谐主要是指太极拳的阴阳平衡,阴阳和则万物生,在太极拳法中主要表现为动静结合和刚柔相济,从两个互相对立的事物中寻找平衡点。谦和主要表现为含而不露,虚怀若谷,太极拳不讲求主动发起攻击,而是在化解别人招式的同时感悟太极的真谛,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直接体现。包容是指太极拳本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原则,始终致力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武术的精华和长处,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才能经久不衰,广为流传。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在学习太极拳的同时尝试参悟这些太极精神,有利于安抚浮躁的内心,抛下急功近利的思想,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与此同时,体育课作为一门放松身心,排解压力的课程,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和肯定。而太极拳轻柔和缓的动作,宁静致远的意境,更易于习练者达到心无旁骛的境界,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使选择学习太极拳的学生能够具备充沛的精力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最充分的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各种挑战。所以说习练太极拳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加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体育课堂中大力推广。

1.3动作简便,习练安全

经过数千年的创新和发展,太极拳已具有了派别和分类,如今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得以普及的,是其中比较简单,最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这种太极拳的动作和招式得到了适当的简化,适合毫无武术功底的普通学生进行学习。一招一式之间有着独特的规律,既容易记忆,又容易完成。动作轻柔平和,不存在腾空,翻滚等高难度的危险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确保不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意外伤害。太极拳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器械也十分简便,一身宽松的衣服,一块不大的空地足矣。更便于太极拳教学在各大高校中的开展和推广。

2现阶段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课时较少

经过调研和考察,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存在课时较少的问题,一般一周只有2-3节的课时,对于系统地进行太极拳的学习和教学来说远远不够。因为课时短缺的缘故,很多老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只能局限于指导同学们完成动作,无法对每招每式的细节和衔接进行具体的纠正和讲解,更来不及带领同学们慢慢体会太极的境界,传承太极的思想和内涵。期末考试的难度也相对较低,只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地打完一套拳法。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对太极拳的习练进入了一种误区,只注重于招式动作的表象,徒有其型,毫无神韵,急功近利,迷失了普及太极拳的真正目的。

2.2教师缺乏

优秀太极拳教师资源匮乏也是现阶段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在课堂授课中,往往一位教师需要负责一整个班甚至两个班级的太极拳学习和训练。一方面,在课堂上,学生太多,老师所示范的动作难以保证每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只能是前排的同学跟老师学,后排的同学再去模仿前排同学的动作,这样特别容易出现动作变形不规范的问题。在同学自主练习时,教师也很难及时地发现每位同学身上出现的问题,从而一对一辅导,加以纠正。这就导致了太极拳教学上的不规范,不严谨。另一方面,在课后,教师无法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很多同学学习太极拳的主动性还较差,课后从不自行练习,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一丁点练习时间,更有甚者期末考试将至才进行突击训练。由于每位教师需要负责的学生太多,无法及时发现这种不良现象,更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所以体育课堂上的太极拳教学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2.3活学活用

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法,是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的。优秀的太极拳大家可以根据对手招式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动作进行防守和反攻。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授课时,不仅仅要向同学们示范动作,更应该向他们讲解每招每式的历史缘由,存在意义,以及如何灵活使用,让学生们在理解中学习,也可以增加太极拳授课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同学前来学习和交流。

总结: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值得我们每个人进行学习。为了在广大高校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太极拳,必须研究最为科学和有趣的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们对于太极拳学习的积极性,做到主动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耿莺.浅谈体育课中教授太极拳的意义及方法[J].运城学院学报,2001,06:91-94

上一篇: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下一篇:小学数学暑假练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