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2025-01-16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精选8篇)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篇1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教社政 [2005]1 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 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4)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矛盾,润物无声。要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大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要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高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要建立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三、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职人员原则上要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教学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要计算工作量或给予合理报酬。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教育部要分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展重点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进行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

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切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教育部成立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询与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统筹规划本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指导、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和督导检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要在学生工作系统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经费和条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要组织专家和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实施办法。

教 育 部

卫 生 部

共青团中央

二○○五年一月十二月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篇2

四部门为什么要制定《意见》?加强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监测评价机制?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

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

问:加强学校体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加强学校体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加强政府统筹、加强条件保障、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 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 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 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力争到“十二五”末,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 初步配齐体育教师, 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 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各方责任更加明确, 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

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问:《意见》提出的落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此次《意见》的出台, 从体育课程实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 全面提出了落实和加强学校体育的四大重点任务。

一是要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各地要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意见》特别提出, 学校要创新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载体, 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 让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 与其他课任教师相比, 学校体育教师的地位、待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新出台的《意见》特别提出, 各地要加快教师结构调整, 制定并落实配齐专职体育教师计划。同时, 要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 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三是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地要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 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 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同时, 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四是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意见》明确提出,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 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保险赔付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 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

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问:针对学校体育, 国家构建了怎样的监测评价机制?

答:首先, 国家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做好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的配套衔接。目前, 一些地区已组织实施了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要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 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其次, 要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教育部研究制定以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基本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 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学校按照要求进行自我评估, 地市级教育部门要对本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检查, 省级教育部门要进行抽查和认定, 并将经认定的评估结果汇总后报送教育部备案。

再其次, 要实行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向社会公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学校要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等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从2013年起, 教育部组织编制和发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按生源所在地分省 (区、市) 公布高等学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此外, 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 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合理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 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作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 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篇3

高中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生要签字确认,并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

各省(区、市)要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格式提出基本要求。学校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

意见还指出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篇4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05]25号),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区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改革和建设为突破口,贯穿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以及所有课程的教学,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到高校德育的各个方面。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营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三个面向”,使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各高校要开设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教育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坚持知行统一,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学风校风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结合学生的专业,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着力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学生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有步骤、分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爱校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成才择业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思政部及教务处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基地的建设步伐,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范畴,加大投入,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本科层次的课程设置为4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专科层次要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规定执行,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本科层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纳入重点课程进行建设,专科层次也要重点建设1—2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要确定2—3门课程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试点,积极鼓励教师研发和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件,思政部、教务处要组织评选并做好推荐使用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可划分一定的课时量作为实践课,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总体方案和考试规范。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学校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足额配齐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中兼职教师的比例一般不应超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数的1/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专职辅导员有条件的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聘请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建立校际之间教授互聘、优势互补的教学协作机制。

(四)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经常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将形势与政策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借助自治区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定期邀请领导为我院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学院负责人和思政课负责人也要经常为师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

(五)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评估督导机制。教务处、思政部联合研究制订《宁夏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评估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同时也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制度。

(六)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思政教师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积极利用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结合国情、区情,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的文化培育大学生。

三、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院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督促、有检查、有总结、有表彰。精心提炼实践主题,构建实践保障体系,不断拓展实践内容。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管理,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特别要利用好寒暑假,组织实施好“唱响主旋律,服务工农商”大学生社会实践系列主题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确保每学年学生参与面不低于50%。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

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学院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本着有利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原则,确定若干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和企事业单位作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应努力按照“双向受益”的原则,发挥学校专业、学科优势,主动同有关地方、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建立教学、科研、就业、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系各确定1—2个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二)切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院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大力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和阵地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具有高雅文化品位、浓郁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要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精心打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校园文明行”的道德实践活动。办好校园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师论坛”、“人文讲座”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社团组织艺术节、运动会、音乐会等各类文体竞赛活动,支持引导生开展各类健康的学术活动。规划、建设好各类文化场馆和体育设施,学生会、学生社团有固定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对社科类讲坛、讲座、计算机互联网及校内文化娱乐场所、书刊音像摊点的管理,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校内禁止从事宗教活动,杜绝宗教传播。

(三)加强网络管理。校园网络管理实行学院党委一把手负责制。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负责各自部门网站及思想政治专栏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网络的契合点,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2000—30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要配备一定数量,专兼结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热线电话、咨询等形式,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与指导服务;积极慎重地尝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跟踪和测评工作,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积极参加自治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师资培训和研究工作。

要建立学院领导与大学生对话制度,设立领导月接待日,直接听取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建立师生党员联系学生宿舍制度,每位党员联系若干个学生宿舍,广泛深入地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五)切实做好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从本校所收学费中提取10%,用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规定;学院教学场所、营业场所、后勤服务等部门要积极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俭学。成立学院红十字会,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关心贫困学生,扩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渠道和力度。做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西北证券光明助学基金”的管理工作。

(六)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学院党委统一领导、招生就业处具体负责、各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服务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将大学生就业教育、技能培训、创业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生素质培育的全过程。要把贫困学生资助和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贫困生资助的各项扶持性政策,建立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就业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切实开展各类创业培训,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四、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团建设工作。学院党委、团委要制定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学生党建、团建工作机制。认真抓好党团基本理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作用,利用党课、报告会、辅导讲座、理论研讨、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建设和完善各级党团组织,努力实现“各系有党、团总支,各专业有党、团支部”的目标。各系党总支、团总支要在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加强和改进团员推优工作,严格遵守党员发展程序,培养积极分子,壮大党员队伍。

(二)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院团委要充分发挥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在党委的领导下,指导各系党组织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使“推优”工作逐步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做团的工作,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认真组织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工作。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要在共青团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系党团组织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充分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学院团委要指派专人负责社团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严格学生社团的成立程序,在活动经费上给予适当投入。为大学生社团选配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建设一批优秀社团。依托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班级管理和学生生活社区教育的相互促进。加快政治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工作步伐,推进由学生担任学生公寓楼层长和宿舍长的试点工作,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创新。

五、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一)确立全员育人的长效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院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院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全院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学院教育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教育。

(二)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专职辅导员在学校总编内一般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鼓励有志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走专业化道路,并鼓励其参加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习。尝试实行高校“主任辅导员”制度,聘请教授、学科带头人等兼职担任“主任辅导员”。

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班主任评聘教师职务和待遇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高校专职政工人员和专职辅导员的职称评聘要纳入教师本学科专业系列,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察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兼职班主任在晋升专业职务时,充分考虑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一般要有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的经历。对高校青年教师实行选拔轮换制度,青年教师担任两年时间的辅导员,评定职称可增加10%的课时。

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专职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经过培养和锻炼,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对综合素质较好的辅导员可以有计划地选派外出考察培训等。建立高校专职辅导员岗位津贴等激励政策。对辅导员研究学生工作的科研课题,应予以优先安排。在辅导员工作期满转岗从事专业教学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对优秀辅导员、班主任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

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计划。把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指导教师、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从事共青团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培训纳入学院师资培训的整体计划,制定培训方案,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分期分批对全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保障。学院每年应列支一定额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队伍培训以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建设和表彰奖励等工作。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通过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专题研讨等形式,加强工作交流,定期形成《宁夏理工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报告》,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思政部、科研处等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院师生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院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思政、科研、教学、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部门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协调、指导和检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切身利益的实际情况。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篇5

与健康工作的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意见

(讨论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稳步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应看到,当前仍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完善,发展方式、服务模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健康安徽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特别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大发展行动;坚持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安徽建设,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体育健身服务,主要卫生资源和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以上,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9‰和18/10万以下。

到2030年,如期实现《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目标,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位于全国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以上,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6‰和12/10万以下。

二、重点任务

(三)坚持基层为重点,着力提升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 保基本、强基层、补短板,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健全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整体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服务需求。

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卫生与健康“网底工程”,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可及、安全有效、群众信任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加强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1/3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的诊疗水平,5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或省示范标准;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推开并不断创新县域医共体建设,患者县域内就诊率逐年提升,力争达到90%以上;加强村医培训与管理,稳定村医队伍;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加强公立医院能力建设。针对主要疾病和服务需求,加强产科、儿科、精神科、康复、急诊急救等专业能力建设,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大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积极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全面提升我省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人口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减少遗传性疾病,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提升妇幼服务能力,到2020年,力争实现省、市、县三级都有1家政府举办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强化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确保母婴安全。着力构建家庭发展健康支持体系,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健康需求。按照“保、治、防”的工作路径和要求,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工作督导调度和考核评估,全面推动健康脱贫任务落实。

(四)坚持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综合医改各项任务 强化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在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勇于探索,继续争做医改排头兵。

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平台,完善城乡医疗服务联合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服务格局。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各级政府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该放给公立医院、市场、社会的权力尽快放出去,同时加强监管和服务。落实公立医院招人用人、内部机构设置、干部任免、收入分配、预算执行等自主权,健全内部决策与制约机制,推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研究推进医保管理体制改革,统一管理、统一政策,创新经办服务模式,全面推进病种付费、人头总额预付等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完善现代医药流通体系,坚持和完善集中采购和分类采购。建立和完善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全品种药品信息追溯体系,积极开展仿制药品一致性评价,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基药、低价药、短缺药供应,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探索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保障体系。

健全综合监管制度。整合监管力量,建立完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专业机构和社会监督等多方参与的全行业综合监管体系,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的监管频次和强度,依法打击非法行医和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五)坚持预防为主,切实推进健康关口前移 建立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防控协同体系,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努力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倡导健康理念,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全面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学校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疾病防控能力,优化重大疾病防控策略,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强预防接种工作,遏制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流行疾病,防范突发急性传染病,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等地方病。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作用,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以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为突破口,推进疾病治疗向防治融合、健康管理转变。建立健全健康影响评估评价机制。在重大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守住健康“红线”,开展健康影响评估,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隐患。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监测“哨点”作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使广大群众远离疾病威胁。

(六)坚持中西医并重,全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科技转化平台和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体现中医药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打造安徽中医药品牌。发挥“北华佗、南新安”传统特色和优势,加大中医药验方、秘方和养生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力度,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实施“四名”工程、中药可持续发展工程,做大做强皖药品牌。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海外中医药文化中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安徽中医药走向世界。

(七)坚持共建共享,营造健康生产生活环境 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和绿色协调发展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健康安全保障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健康环境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与资源禀赋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建立环境与健康同步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大气、水、土壤的防治,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切实解决影响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推进健康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卫生(健康)城市、村镇与精神文明同步创建,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垃圾和污水治理,全面消灭旱厕。大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创建活动。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深入开展“铸安行动”,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提高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完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普及安全知识、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强化平安医院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八)坚持便民惠民,构建智慧健康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新业态,改善服务管理、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加快推进信息化便民服务。拓展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功能,普及居民健康卡惠民应用。探索建立健康云,发展面向基层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健康精准管理、强化监管和信息公开。

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加快建设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信息服务。

(九)坚持需求导向,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完善健康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全面加强医疗保健产业。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全面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增强市场活力,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特别是高水平专科医院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着重提升中医药的保健养生作用和影响力。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创新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建立全省化学药、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联盟,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以合肥、芜湖、亳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推进医养融合,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居家、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满足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提升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整合中医药、养生、文化、健身等优势资源,加快建设池州九华山健康文化园、马鞍山健康美丽产业园、巢湖半岛国际健康城、亳州中医药旅游基地等一批国家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健康休闲运动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主题公园和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等健康休闲场地设施建设,促进体育与健康、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品牌体育赛事与品牌体育用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和体育旅游产业基地。

壮大发展中药产业和健康食品产业。开发药食同源产品,打造一批知名中药企业和皖药品牌,加快推进现代中药产业聚集区建设。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安徽特色的健康食品。融合食品全产业链,建立覆盖健康食品种植、加工、制造以及流通、科研、教育等领域的服务业态。

三、保障措施

(十)健全投入机制。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财政投入占卫生总费用和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健全稳定可持续的卫生与健康投入机制。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公立医院6项投入等要根据实际需求,分类分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对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养、重大公共卫生、健康脱贫以及中医药发展等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落实城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不断完善医院补偿机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和贴息等方式分步化解公立医院债务,优先化解贫困地区医院债务。积极拓展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十一)加强人才队伍。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级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协调,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加大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开辟专门渠道,设置高精尖人才项目,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进一步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改革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多点执业,领办协办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健康管理工作者队伍。继续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进一步向基层短线专科和临床实践倾斜。大力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十二)营造舆论氛围。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全面准确宣传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解读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安徽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使“大健康”、“健康安徽”等理念以及医改政策深入人心。创新宣传手段和宣传载体,加大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推动健康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单位。相关部门加大健康教育规范力度,净化医疗服务、保健品等健康相关广告市场。对假借普及健康知识名义兜售非法保健品、药品,对打着健康牌子危害群众健康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惩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图书网络等要把好关,不给虚假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传播渠道和平台。

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要开设党政领导卫生健康工作学习专题研修班,分析研判卫生与健康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组织领导

(十三)加强党政领导,突出责任担当。促进人民健康是事关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省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政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把卫生与健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绩效考核、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实行计划生育和重点健康工作“一票否决”。各级政府要成立卫生与健康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健康与发展综合决策协调机制。要加强督导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党建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保障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十四)强化部门协作,形成联动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健康“红线”意识,建立健全健康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等进行健康影响系统评估。按照健康优先发展的要求,把健康因素融入部门出台的政策之中,为卫生与健康工作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建立部门协作沟通机制,对重大卫生与健康问题实行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篇6

施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结合我公司员工思想实际和工作开展状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 1.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摆在育人工作首位,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司党支部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开展专题辅导、学习讨论、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和途径,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希望。加强和改进与昂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大力推进公司经济发展,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确保公司发展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加强和改进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建企以来,公司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首”的方针,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改革,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公司员工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员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公司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年轻,缺乏经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因此,全公司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将它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看待。

二、公司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3.加强和改进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企业改革建设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员工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着力更新观念,创新内容,拓展渠道,完善体制,健全机制,营造环境,形成合力,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企业建设者。

4.加强和改进公司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教育与管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公司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司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之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5.加强和改进公司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公司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体系;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目标,努力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完善的企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重视和发挥专业人员在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实现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育规范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提高。

三、进一步明确企业加强和改进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6.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和员工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同时,利用身边的先进人物或模范事迹,尤其是优秀员工进行典型引路,使员工牢固树立企业观念,正确认识企业发展规律,认识企业发展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公司党支部、团委还应结合员工特点,形成制度,有计划地聘请有关专家、各级领导到企举办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各种知识学术讲座等,引导员工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增强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7.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员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公司党支部应结合实际,积极主动与有关单位、部门联系,创造条件,积极倡导员工观看百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片,阅读百部优秀文学作品,演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

8.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组织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自觉遵守《员工行为手册》,逐步形成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遵守集体公约,逐步养成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以诚实守信为重点,通过诚信教育活动,使员工自觉养成讲信誉、守信用、做诚实公民的习惯。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员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发现、培养和树立学生先进典型。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到企业管理、工作生活等各个环,在员工中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以“创建和谐文明企业、温馨部室、文明宿舍,做文明阳升人”为具体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员工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员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成为员工道德建设的主力军和遵守公民道德的模范。

9.以员工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要在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组织纪律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社会知识和专业技术教育,促进员工各方面协调发展;引导员工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公司有各部门要支持、配合党支部、团支部认真研究,大胆尝试,确实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四、强化建设和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10.严格选拔,切实保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公司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配备好素质导师,每个教学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鼓励优秀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将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情况作为评聘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积极选拔高年级学生党员干部担任低年级助理班主任工作。24.加强培养,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和重实效的队伍培训体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脱产培训、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要统筹规划素质导师的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根据个人特点,结合学院实际需要,进修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目标来建设素质导师队伍的同时,亦要使素质导师队伍向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岗位合理、有序地流动。

25.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进一步探讨素质导师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制度,确保素质导师的待遇按穗民航学院„2005‟45号文件的相关规定落实。

26.完善考评制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要建立符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要求的工作考核体系,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考核其工作实绩。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特别是素质导师、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规范和考核制度,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挂钩。

八、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 27.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院大力支持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院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学院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全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建立制度、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学院党办、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社科部和各系等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落实各项措施,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28.确保投入,保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落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的规定,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学院经费预算中,主要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科课程建设、队伍培训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等。同时,要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29.加强研究,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化。科研管理部门要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制订全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组织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实践创新。学院要结合工作实际,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工作研讨会,各系每二年至少有一项实践研究成果,每位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工作研究论文,2 年内要在院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一篇,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工作。学院将加大支持力度,在学院科研课题的审批上适当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倾斜,争取多出成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30.加强综合治理,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保卫部门要定期研究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争取公安机关的支持,集中解决学院及周边存在的治安、交通、文化、城建等环境问题。配合政府依法加强对学院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院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篇7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1.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各地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学校体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加强学校体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3. 加强学校体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强政府统筹,加强条件保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4.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初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各方责任更加明确,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

三、落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

5. 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各地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要因地制宜制订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科学安排体育课时。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引导学校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6. 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快教师结构调整,制订并落实配齐专职体育教师计划,多渠道配备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办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逐步扩大免费师范生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补充体育教师的机制。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加大国培计划培训体育教师的力度,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到2015年各地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要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7. 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地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8. 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制订学校安全条例,组织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保险赔付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各学校要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安全。

四、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监测评价机制

9.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的配套衔接。各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要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地要加强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1 0. 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教育部研究制订以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基本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学校按照要求进行自我评估,地市级教育部门要对本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检查,省级教育部门要进行抽查和认定,并将经认定的评估结果汇总后报送教育部备案。教育部将组织制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适时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深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有效指导学校体育工作。

1 1. 实行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各地教育部门要逐级上报本行政区域学校体育工作情况,上级教育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公示,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向社会公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学校要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等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从2013年起,教育部组织编制和发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按生源所在地分省(区、市)公布高等学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五、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

1 2.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各地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将学校体育纳入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规划。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发展。财政部门要完善支持学校体育的投入政策。体育部门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校长是所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1 3. 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要统筹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合理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利用现有渠道,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加大投入力度。优先支持农村和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工作。

1 4. 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要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找准学校体育的突出问题、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要在确保学生锻炼时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完善学校体育政策体系、实施学校体育评价制度、改善学校体育办学条件等方面确定发展目标,逐年分解落实任务,以县为单位编制加强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行动计划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1 5. 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国务院教育督导机构组织修订《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试行)》。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办法,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并将督导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告。

16.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惩机制。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篇8

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当所处的历史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既为高校思想政治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首先,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确不断扩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甚至零距离,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与科技优势,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妄图实现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高校一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西方资产阶级的确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其次,高校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科技的普及,使网络教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如果管理不好,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信息就可能乘虚而入,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如何掌握教育引导的主动权,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增强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前提的条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影响。当前,高校中相当一部分师生功利意识增强、国家观念淡漠,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影响的結果。我们还应看到,在新的形势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价值取向。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的正确引导,矮子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既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高校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问题始终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大学生中则相当普遍地存在重业务知识学习、轻思想道德修养的倾向。如何根据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引导大学生把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要统一起来,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中一个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二、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思想政治状况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向上的。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他们从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使中国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选择。他们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政治觉悟。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社会政治经济话拧的复杂影响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理想信仰趋向多元化,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理解趋于多样性;自我意识凸现,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主客体价值判断明显背离,判断标准呈二重性;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投入存在较大差异。我们既要肯定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主流健康的一面,在政治上充分信任他们,又要看到他们思想发展中矛盾性的一面,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还不强,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我们应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思想教育中,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把塑造人与服务人结合起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青年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第二,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囿于已有的思想观念和途径手段,而应适应新形势和新需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一要创造条件,组织大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生产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际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思想道德和意志作风的培养。二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陶冶情操,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四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开展师生网上谈心,创建“焦点网”,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五要举行形势报告会,加强形势政策教育。邀请领导、专家、学者给高校师生做形势报告,认清形势,才能选准道路;选准道路。才能坚定信念;坚定信念,才能廓清理念。

第三,适应创新素质培养之需要,切实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进,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下一篇:2023年公司职员入党转正申请书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