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共1篇)
关于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篇1
关于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2008年5 月 16日在省政协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论坛上的发言)
滁州市政协主席 江 俊
根据省政协的工作部署,我市政协就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提出如下思考及对策建议:
一、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思考
本世纪之初,蓝鲸咨询在研究了世界主要经济区特点,以及长三角经济区(沪苏浙)经济、地理、社会、行政等资料的基础上,发现更大范围的长三角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将包括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全部称作“泛长三角区”,后来又将江西的部分扩展进去,形成当前热议的“3+2”模式。蓝鲸咨询预测,泛长三角经济区将形成扇贝状分布的9条放射状高速增长脊,发育成高成长经济区,成为世界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这与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明天的太阳从安徽和江西升起》一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中央党校和一些省市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则用区域经济学的“扩散效应”和总部经济理论,从不同角度充分阐释了泛长三角的必然性。滁州在推进东向发展的实践中,将长三角地区作为开展区域合作的主战场,强势宣传,主动出击,大力招商引资,培育支柱产业,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打造长三角加工制造业基地。去年我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5亿元(不含房地产项目),来自长三角的占73.5%,一批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已由单向融入向互动融入阶段转变。从滁州融入长三角的实践看,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外延扩张、拓展发展空间和腹地的客观要求,是东部地区解决资源环境要素紧缺矛盾、产业向中部地区梯度推进的必然选择,必将促进区域内各地在大开放系统整合资源、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二、从滁州看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互利共赢的思想亟待强化。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律,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应该是开展区域合作的指导思想。在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必须把思想解放落实到具体工作和事项上,注重各方利益,否则发达地区就会“抵制我们”,甚至出现“不带你玩”的现象。比如,我们呼应南京跨江发展,在来安汊河建立了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汊河新区,江苏在一河之隔的交界处设置了收费站,严重阻滞了江苏企业到汊河投资。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利益的共享问题,要解决跨省市间的税收分成,市一级政府是无法做到的,只能由省级政府从区域联合发展的高度来协调解决。
二是政府的推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我市目前开展的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大多是通过招商引资,以市场化引进的项目,通过两地政府间合作直接转移的项目基本没有。去年以来,我市多次到上海市经委产业转移办公室商谈产业转移事宜,上海方面很积极,组织企业家来滁考察,但进展不够理想,主要还是在税收分成、企业搬迁费等具体环节上无法突破。希望能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三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部分在安徽及滁州的投资者,他们普遍感到安徽的政策环境比长三角地区相对比较严格,尤其在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过于机械,在土地、税收、劳动用工政策及行政审批等诸多方面,都没有发达地区宽松。如我市一家企业在上海宝山投资建厂,从提出申请到办理好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只用了3天时间,而且该企业在运行期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内时,实行定额征税,税负大大低于我省、我市的水平。我们如何灵活运用国家的政策,降低投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行政效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四是企业融资渠道不够顺畅。目前,我市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国有银行和徽商银行,而国有银行的存贷差很大,存贷比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保持同幅提升,直接融资一时难有大的突破,担保市场发展滞后,而企业贷款一年一评估又加重了融资的成本负担。这种状况与企业大发展、快发展的融资需求相去甚远,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步伐。
三、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必须要在观念上融入。开展区域合作,观念的对接尤为重要。基层同志反映,有的事情在长三角能办,而在安徽则难以做成;到上级有关部门办事总是存在搬文件找依据,用条条框框去套;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怕被查处,干着看着,等上面表态,等政策规定出台,不敢大胆探索创新。为此,建议在全省上下大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大力营造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的氛围,冲破等靠要的唯条件论,树立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的能动意识,拿出改革当先的果敢气魄、打破常规的非凡胆识,从具体事项、具体工作、具体环节上为基层干部的探索实践撑腰壮胆,确保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第二,要加快构建泛长三角区域的形成机制。要推进泛长三角跨行政区合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市场推动、概念推动三种推动因素的合力作用。市场推动是主体,以企业为主角,加强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与合作;政府推动应起着服务的作用,搭建城市政府与企业界的交流、对接和论坛平台;概念推动要发挥理论工作者与新闻工作者的力量,形成理论与舆论的催生机制。我们认为,当前政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省政府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政策建议,促成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意见》,构筑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政策洼地。
二是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高规格的领导协调组织,由沪苏浙皖政府一名副职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明确具体协调部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步发展成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区域组织。其主要任务是:从经济区整体利益出发,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研究经济区综合开发规划,确定重大产业与设施布局,解决区域内经济矛盾,协调各行政区之间的经济利益,为区内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
三是省政府要指定部门(如省发改委)积极主动与沪苏浙三省市有关部门接洽,并发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就泛长三角合作的规划、远期目标和近期安排形成一致意见,重点研究解决区域间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使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先行接纳我省部分城市如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等为会员或观察员,建立与长三角城市的沟通渠道,享受现有经济协调会城市的优惠政策,促进更加务实广泛的合作对接。
四是由省政府与国家某个部委牵头举办一次高规格论坛,邀请长三角企业家、经济学者、政府官员、海内外客商等,对安徽主动融入泛长三角的主攻路线定位,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进行谋划,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
五是省政府和长三角省市在我省沿边地区共同规划,建立若干个“泛长三角经济技术合作试验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并对长三角地区国有独资或控股大公司来“试验区”进行产业转移投资的,在企业搬迁费上予以一定补贴,在税收分成方面一定时段内予以一定比例的分成转移,以调动当地政府的合作积极性。
第三,推动泛长三角各城市的联动发展。在泛长三角经济区协调组织领导下,各地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建立开放机制,突破传统的行政区经济的地方保护主义,统一市场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区域共同市场,统一政策体制,扩大市场开放,促进区域经济的梯度推进,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要以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为目标,加快泛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城际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进一步缩短各城市空间距离。要加快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并在泛长三角等更大范围实现联网,共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同体;共同推动数字认证和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共同体。第四,建议省委、省政府帮助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滁州进出口总额连续5年居全省第5位,建议省里帮助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在滁州设立海关和商检机构。二是在滁州—南京、天长—扬州、104国道、合徐高速至宁洛高速凤阳连接线等重要省际干道建设上优先安排项目资金,使滁州东向交通对接率先接轨。三是像当年支持叶集镇那样支持滁州东向发展“桥头堡”的来安县汊河新区、南谯区乌衣新区建设,批准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承接带动作用。四是鼓励帮助一些外地银行在滁州建立网点或相关机构,省担保集团整合滁州担保资源,在滁联合建立担保公司,拓展我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关于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促进失业青年就业的思考07-26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08-01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08-29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07-29
对整合长三角机场群资源促进协调发展的思考05-22
关于人地和谐建议的启示与思考09-24
关于打造现代航运物流旺市的思考与建议10-23
关于大企业加强发票风险防控的建议与思考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