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得

2024-10-25

心连心——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得(共7篇)

心连心——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得 篇1

心连心——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得

古人有云: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的不诲;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亦是无悔耕耘夏冬秋,愿的桃李满天下的殷切期盼。世间有诸多熠熠星辉之辞赞美教师这个职业,而幼教作为孩子们初期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参与对象,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身为幼教,在启蒙孩子的同时,学会如何更好的与家长沟通也是老师们的课程。幼教现在面对的不仅仅是性格迥异的孩子们,同时还有形形色色家长——可以说,如今每一个孩子身边不仅仅有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关系密切的亲戚长辈,每一位家长的素质、文化、个性各有千秋,幼教想要面面俱到的和谐完善地处理好与每位家长的关系并长期相处,可以说实属不易。懵懂之际的孩子看似只身一人来到幼儿园,实则是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也留在了这里,所以幼教要比中小学老师接触家长的频率更高,一个孩子建立起老师和家长深深的羁绊,二者都是为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而相识相交,但时间久了,幼教与家长之间势必会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产生意见分歧。

作为新幼教,我经过了解归纳得出,幼师与家长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主要是来源于多方家长在孩子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而幼教无法面面俱到照顾每一位家长的需求。比如一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期间就接受更全方位的教学内容——读书识字做算术等,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在其位谋其职,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只要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享受天伦就好,不需要过多的灌输知识;比如一部分家长希望幼教能够严格要求孩子,适当的粗暴专制也无可厚非,另一部分家长则提倡“仁者爱人”,反对孩子的绝对服从。作为幼教,我们无法同时实现两部分家长的需求,只能采用中和教育的方式——我们尊重孩子天性,倡导民主教育的方法,告诉孩子要谦逊有礼,不干涉孩子的个性发展,但这就可能导致部分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学识不如别人”、“别家班级授课水平远高于孩子所在的班级”,或者“自家孩子容易受欺负”、“自家孩子不如别家孩子乖巧懂事”,甚至对幼教产生“不务正业、不尽职尽责”的误会,于是渐渐地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横隔着一条矛盾的“鸿沟”——孩子长期不喜欢上幼儿园家长便认为是受幼师的行为影响;孩子在家养成的不良作息难以改正被误解成为幼教没有指导到位;孩子在幼儿园与在家性情不同,家长则认为幼儿园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在家表现不如幼儿园,家长则认为幼儿园要求过于苛刻……渐渐地,幼教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孩子,家长埋怨幼教对孩子缺乏关心,幼教抱怨家长过分溺爱或严苛对待孩子。因此,教育理念的不同最终导致家长与老师之间产生歧义,而不能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导致双方歧义无法解决,双方各执一端,最终影响的却是孩子的茁壮成长、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和幼儿园未来的发展。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及时解决,处理好幼教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首先,幼教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很多幼教面对难以教导的孩子可以保持平心静气,但与其家长相处时却颇感棘手,我认为这是幼教的一种错误的优越心理。孩子心智尚浅,没有成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没有准确客观的明辨是非能力和人格特征,所以他们很依赖幼教,对幼教表现出极大的顺从性,幼教在与其相处也不需要过多的增加主观情绪,会感觉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即使与孩子产生矛盾也不会过于激烈。

但与家长的相处则是成人的交际,家长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冲击着幼教的优越心理,成熟的人格特征和主观能动性让家长更重视平等性,甚至有的家长优于幼教,这就给幼教造成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有丰富经验的前辈或许可以应付自如,但对于新入职的幼教而言或许在面对家长时就没有那么有自信了。

这种反差巨大的心态,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明确自己的心态,无论是经验老到还是入职伊始,我们都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一名幼教,是助力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面对家长时不需要发怵,产生抵抗心理,这种消极情绪往往会激化我们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幼教在明确心态的时候要记得,我们既是孩子的启蒙者也是他们的护航人,不能够过分溺爱也不能盛气凌人,与他们相处不能一味的产生优越感,而是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在与家长交往中,要时刻记得,我们既是受托“于”人也是受托“与”人,我们只是助力孩子成长的一个客观存在,真正影响孩子的还是家长,所以我们在面对家长是不需要感觉怯懦和没底气,应该直面家长告诉他们孩子发展的情况和需求,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靠幼教,更重要的的是家长的辅佐和支持,双方平等相待、互利共好,才能合理沟通、化解分歧,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幼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热情,主动了解、接触家长,增加彼此的信任。作为幼教,我们要具备一颗热忱、真诚的心,发自肺腑的爱孩子,当我们真正的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无所畏惧一切,帮助孩子抵挡任何无悔肮脏,也会放下一切忌惮,主动了解和接触家长,从而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和关心情况,掌握孩子在家时的状态,及时与在园情况作比较,发现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敦促其改正,帮助孩子往良性的方向发展。当家长感受到幼教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关系自己的孩子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无比坚定的信任和支持幼教工作,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心灵,往往是和谐沟通最有用的润滑剂。

最后,幼教在引导孩子成长的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其家庭教育情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再出色的幼教,对孩子的指导也仅仅是局限于在园,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幼教的付出可以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然而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很多家长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照顾孩子,所以把他们早早的就送到了学前班或幼儿园,然后他们就错误的认为孩子的教育全程由幼教负责,他们只需要接接送送,不需要参与其中。这就导致往往幼教在园中教导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作息、餐前饭后要勤洗手保卫生、与人交往要谦逊热情懂礼貌,回到家中却因为家长疏于敦促,孩子又回归到肆意妄为、舍我其谁的“小霸王”角色中,从而让家长认为幼教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和树立观念,导致幼教的付出事半功倍,孩子的成长道路也磕磕绊绊。所以幼教要在引导孩子的同时也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让家长明白他们才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角色,主动配合幼儿园和幼教老师进行同步教育。

在学会加强与家长沟通、消除与家长间分歧的问题上,新入幼教除了“日三省吾身”外,可以多学习前辈的经验之谈。根据经验来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以从“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必要性与意义”、“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目的、任务”、“幼教与家长在彼此工作交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幼教与家长问题沟通话术”等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让家长明白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让家长明白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方便幼儿园开展加强家园联系、实现同步教育;

第三、幼教和家长双方总结在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比如,双方相互抱有偏见、家长对新老师存在排斥和不认可;家长单凭孩子主观表述,不能正确分辨其传递的信息;家长与老师的教育理念存在分歧;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抵触幼教进行合理的教育指导;家长高估孩子潜质,导致在其没有达到预期成绩时对幼儿园产生错误的认识……这些问题都是家园在家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是双方不容忽视的存在。

第四、幼教在与家长交流时不能准确把握时机和尺度,在措辞用句上伤害家长和孩子,导致家园双方矛盾激化,不能和平处理分歧。家长在沟通时存在主观意识,一味信任孩子或幼教,以偏概全,产生对幼教或孩子的质疑,导致沟通困难,无法明确分辨实际情况,对双方的工作都造成极大的制约。

针对以上发现的工作问题,前辈们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找到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沟通前进行充分准备、在沟通时的交流技巧、对家长答疑解惑时的用词措辞等。对于新入职的新幼教而言,我们没有前辈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问题,这是成为合格幼教的“第一步”。

我认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从“把握沟通时机;了解家长的需求;学会对话技巧;不同的意见对策;注意职教作风”出发,拉近家园、社区的距离,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孩子的的茁壮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把握准确的沟通方式和时机

沟通是最容易拉近人之间距离的交际方式,但看似简单的沟通却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中,准确的沟通时机就是不易逾越的“横沟”。工作繁忙的家长不能随叫随到,一师多娃的幼教现状也不允许幼教与家长每天都一对一沟通,最终双方不能及时沟通,无法实时准确的交换在孩子成长中的意见和建议,导致产生歧义。

我认为,幼教虽然与家长接触的频率高,但真正能够与家长直接接触时间大多是在孩子的接送时间内以及家长会和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期间,这段时间虽然短暂,拿捏得当却可以收获颇丰——

1.意义重大的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家长到院参观幼儿活动,不仅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也是了解幼教工作的家园沟通形式。“百闻不如一见”,家长开放日为家长提供了观察的机会,给予家长生动而深刻的视觉冲击与思维启迪,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在幼儿园的所见所感,拉近家长与幼儿园和幼教老师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帮助家长理解保教结合的涵义,而且幼教亦可以借此机会与家长很好的沟通。

2.不容小觑的家访

不少幼教会认为太过于腐旧,然而无论时间多久,家访这一沟通形式都是不容小觑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是存在差异的,幼教的责任就是发现他们的特点和个性,有一些孩子在家与幼儿园的表现是迥然不同的,所以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孩子,家访就是最好的形式。班里有一名孩子是有名的淘气鬼,上课不听话、下课疯打闹,午睡不休息还总欺负其他孩子,他一直是非常令我头疼的孩子,为此我还几次与家长沟通,但家长却表示不信任,所以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家长对来访感到意外,很热情的招待了我,而我也发现孩子在家乖巧、懂事的一面,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我找到了差异巨大的原因——“望子成龙”的强烈思想导致父母对孩子过于严苛,从行为举止到言谈交际,完全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稍有违背则“以武治统”,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只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出乖巧,而在园内没有约束的孩子便释放了天性,回归到本我。对此,我向家长详细阐述了孩子在幼儿园与家中的差距,并与他们交流了一些家庭教育理念,告诉他们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强制他去培养不符合年龄段的成熟,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出现物极必反的恶性结果。家长也表示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不足,将积极配合幼教老师的工作,今后不再苛求孩子。现在,这个孩子虽然没有彻底改善淘气,但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也渐渐变的听话,其他小朋友也慢慢能够接受他。

所以,幼师可以不定期抽选孩子家长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佐以在园内情况相对比,利于发现问题;还可以与有意见歧义的家长面谈,针对性的进行深入沟通,化解矛盾。

其实,在短短的从教过程中,我发现沟通的方式和时机也不仅局限于面对面,沟通的渠道多种多样,每一种渠道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功能,对传递信息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

1.书面沟通,拉近家园的距离

班级有一个孩子,他是由奶奶送来幼儿园的,每天都是最早到园却也是最晚被接走的,我很少看到他的父母,即使难得一见也是行色匆匆,往往打个招呼就离开了,根本没有时间能够与之交谈。虽然与父母同住,但忙碌疏远了亲情,致使孩子表现的性格很内向,在园内几乎不主动与小伙伴嬉笑玩耍,只是默默的自己坐在角落,对此我很是担忧,几次想要联系他的父母无果,只能让奶奶代为转达。但是奶奶年事已高,不可能完全表述清楚,所以孩子的状况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为此我在前辈的建议下将孩子的在园情况以书面方式呈现,让他转交给父母,第二天他开心的带回了父母的回函,慢慢一页纸上写着父母对疏忽孩子关系表达的歉意、对幼教老师尽职尽责的谢意以及自己愿意辅助幼教老师一起,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将注入更多关心的态度,几次的书面交流,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性格明显改善了很多,他愿意主动与其他小伙伴玩耍、交际,这让我倍感欣慰。以此为例,我认为幼教可以通过建立家园联系册,通过书面表达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并鼓励家长共同讨论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开辟幼儿园互动专栏,倡导幼教与孩子、家长一起参与专栏的设计和布臵,并将园内的活动安排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在栏中做公示,定期张贴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育儿文章、评选公示优秀教师和模范家长,以此打破家长被动沟通的局面,让家长主动参与到与幼师的沟通中,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和幼师的工作。

2.电话联系,省时省力更省心

如果碰到没有办法进行家访或者书面转达的家长,我们又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这个时候,电联就派上了用场。幼教可以主动与不经常来园的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帮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建立班级沟通群,与家长实时分享孩子的在校情况,让家长掌握学校动态。电联不比家访和书面沟通,没有长时间的交流条件,尤其是新入幼教,更是要学会开门见山示明来意、一针见血提出建议、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有限的沟通时间内创造最大的沟通价值。在电联时,我们首先要找对合适时机,在不打扰家长的充裕时间下进行;其次要明确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哪一位家长,只有沟通对象合适,交流内容才能引起共鸣。对方如果是男性,那么交流时间不易过长,直抒胸臆切忌重复;对方是女性,则可以适当延长交流时间,从琐事入手,给对方一种幼教老师对孩子倾注关心的感觉。在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情况时要褒贬得当,一味的叱责或表扬,都会让家长感觉虚假,这很不利于之后的沟通。所以,幼教如果善于利用电话访谈这一沟通方式,将会使家园关系更加融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善用网络,与时俱进更创新

有的孩子家长常年出差或身居异地,孩子由长辈照顾,幼教既不能家访、书面沟通,也无法掌握电联时间,这时候我们可以与时俱进的通过网络与之交谈。我的班级现在有一个家长联络群,幼儿园有什么要求和孩子的情况,我都会通过群向家长公示,方便家长低个头就能掌握孩子的动向,群里家长还可以互动,相互探讨育儿心经,也让我能时刻了解家长的想法,以此作为备课基础。偶尔有个别想要了解自己孩子情况却不好意思当面说的家长也可以通过私下联系,向我表达他们的需要,让我们能即使交换彼此见解。网络实现了家长与幼教的“零距离”沟通,是不可多得的沟通渠道,所以我们应该多利用网络,与时俱进创新沟通方式,拉近家园距离。

二、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

与家长沟通除了合适的方式和时机外,幼教了解家长的需求对症下药,也是促进双方沟通的方式之一。经过与家长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家长一般都希望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的对待、来自老师的尊重以及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发展情况和参与孩子教育当中。其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上说的沟通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要可以建立一个公示平台并启用时下的远程传媒,让家长在百里之外也可以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情况;同时,幼儿园可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教授孩子一些该年龄段可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比如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侵犯,如何学会知书达理、谦逊礼貌,为今后树立正确的人格特征做引导;其次,幼教要一视同仁,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被孤立的一个,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极度不易,所以幼教不能放弃任何调皮捣蛋或者过于偏袒溺爱孩子,要让他们从小树立平等博爱的正确观念;在与家长沟通时,老师要摆正心态,教师与家长沟通中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效应,会明白沟通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对于提高自己的认识、态度和沟通效率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就是首因效应。尤其是新入幼教,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次接触孩子或家长,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直接影响今后他们的印象。首因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第一印象被人认可和接受,那么就为今后与孩子相处、与家长沟通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若是第一印象不佳,那么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抹去它的消极影响。所以,面对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幼教一定不可以摆出架子或给孩子距离感,让孩子对幼师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消极影响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难以适应新环境和老师,并且影响家长对幼师甚至是幼儿园的教育产生怀疑和质疑;孩子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作为幼教面对家长时是要因人制宜,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评判家长,面对高学历家长就唯唯诺诺、面对低学历家长就趾高气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加强沟通的第一要点便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家长,无论对方是否理解或接受我们的观点和理念都不可以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要妄自菲薄,要尝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去让家长了解我们,如果对方实在无法接受我们的教育理念,那么我们就尝试着接受家长正确的观点,与自己的理念相结合,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三、学会合理的对话技巧

语言是一种艺术,对话技巧则是其中最渊博璀璨的。新入幼教应当学习和观察前辈的沟通技巧,做好对话素材的积累是沟通的基础;在与家长沟通时保持自信和从容,自信的人更容易令人信服;话题要时刻围绕孩子,因为每个家长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孩子所对应的问题,所以幼教老师尽量不要在探讨这个家长的孩子时总以表扬其他孩子为主。

新入幼教要懂得使用替换词,将“不行”、“不可能”、“不归我管”、“你说的全对”“冷静点”……这种消极的词眼可以换成“我能做到的是”、“我可以试试看”、“我可以找XXX来帮助你”、“我能理解你,但是”、“我很抱歉”等,面对祖辈级别的家长,幼教要注意婉转的表达问题,并不时询问对方是否理解,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寥寥数语就能带给家长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面对怒火中烧的家长,往往一个字眼的改动就可以让他们理解幼师用心良苦,从而平心静气的去倾听幼教的意见和建议,问题也得以轻松解决。

四、时刻注意职教作风

家长与幼教初次接触,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幼教说了什么,而是对话态度。他们会观察幼教是否亲切、是否被孩子接受,如果一个幼教说话态度苛责、硬气,就会给家长留下过于严厉、要求很高的印象,他们就会担心孩子是否能够适应新老师,所以新入幼教要懂得循序渐进,时刻注意职教作风。比如,脸上时刻挂着笑容,更加容易增进亲和,拉近与孩子家长的距离;面对不常见的家长要主动出击,比如没有时间到园的家长,可以多次进行电话或者网络沟通,对孩子教育不重视的家长,可以邀请参加开放日及幼儿园亲子活动;对于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我们的沟通可以从表扬导入,列举实例让家长知道溺爱的危险;对于要求过高的家长,我们可以增加沟通频率,多推荐一些幼教材料或书籍,让家长明白严以律己是正确的,但也要适量而行。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新入幼教,切忌不可以批评家长,罗森塔尔效应提出“用期望鼓舞家长”才是敦促家长参与教育的正确方式,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通常得到鼓舞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幼教不可以轻易、武断的评价家长的教育方式,我们虽然身为教师,但也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不可以有那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的投射效应,让家长对幼教的好心产生质疑和抵触;幼教也切忌当面批评孩子,在讨论孩子问题时尽量避开孩子,不给孩子造成“败坏”的心理创伤,不影响亲子关系;幼教不要随意贴标签评判孩子或家长,应该在不同时期、环境用阶段性评价,真正实现一个合格幼教该有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万事开头难,但我们既然选择了幼教就要甘于付出。近期,幼教这如此美好的事业因个别教师和幼儿园的劣迹而被人质疑,一次次成为风口浪尖的舆论焦点,但我们不应该随波逐流后悔参与这一光荣事业,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那么从事幼教就是这旅程的开始,也将是旅程的结束。与孩子交往、与家长接触,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人生见解和是是非非,幼教让我对孩子们有了更重的感情,同时我也从家长身上学会为人父母应具备的品质。常言道不为父母不知父母恩,不事教工不知恩师苦,而现在,身为幼教的我将珍惜这世间最美好的身份之一,带着我对孩子的爱,拉近与家长距离,撰写我在XXX幼儿园更温馨的篇幅,谱写我从教生涯中更令人眷恋的乐章。

浅谈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交流 篇2

摘 要: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所处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只有家园紧密联系,教师和家长及时交流,教师积极配合协作,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才能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交流

中班时,班上有个叫昊昊的幼儿,很可爱,可他非常调皮好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常常被他搅乱。他不是到处乱跑就是故意捣乱,批评教育对他一点都不管用。被他惹得焦头烂额时,我和另一位教师便会向其家长诉苦,希望家长能提供一些帮助。我列举了他在园里的种种表现。可能多次诉说让家长产生了误解,家长后来居然把幼儿调到了别的班里。通过这件事我想了许多,明白了和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呢?

一、与家长交流态度要委婉、语气应平和、方式需得当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尊重家长,与家长交谈时态度一定要诚恳。早间入园或下午幼儿离园时,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最佳时机。可以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吃饭吃得很干净,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帮小朋友系鞋带特别像个大哥哥等等,这时会看到家长开心的笑容。个别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多了解一下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习惯等,这样有利于家园协作教育幼儿。当然,为了让家长放心,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可以告诉家长幼儿园最近的活动安排,听取并适当采纳家长的建议与意见。教师要热情、大方、诚恳地接待每一位家长,千万不要居高临下,更不能教训、指责家长。教师要以正能量的态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最后一定会支持理解教师,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把幼儿的缺点解释为还小不懂事,把调皮看作可爱的表现。所以教师在谈及幼儿的缺点时,应先表扬幼儿的进步,再表明幼儿的问题。比如昊昊拧了小朋友的耳朵,教师就不要直接向家长告状说“今天昊昊特别淘气,又打人拧小朋友的耳朵了”。这样会导致家长的反感,觉得很没面子心里不舒服。假如改变一下交流的方法,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如:“昊昊今天帮教师发点心了,而且今天的游戏活动中昊昊穿珠子穿得最快,得了第一,昊昊表现真棒!但是昊昊不会和小朋友交往,以自己为中心,别人稍不如他意,他就会打人,今天又拧小朋友的耳朵了,这样不能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你看,今后咱们是不是注意一下,一起帮助他?”趁机再对家长提出:“如果我们能够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幼儿,帮他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昊昊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朋友也会越来越多的。”这种方式容易被家长接受,也更能够方便交流。

二、换位思考,与家长交流要以真心换真心

教师应积极、主动、及时地和家长沟通交流,在第一时间互通幼儿的情况。本着一切为了幼儿的原则,换位思考,从父母的角度,以教师的爱心关注幼儿,掌握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点滴,做到对每个幼儿的情况心中有数,消除家长的疑虑。例如:新生入园,就如同幼儿的第二次断奶,有些家长甚至比幼儿还焦虑。他们会一遍遍地叮嘱教师,问这问那。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表现不知道、不了解,家长一问三不知或者含糊其辞,家长就会觉得教师不关心自己的幼儿。相反教师对幼儿的种种情况了如指掌,告诉家长幼儿就餐、游戏、午睡、上课等方面家长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细节,并适当肯定幼儿今天的突出表现,就会让幼儿家长感受到教师是真的喜欢自己的孩子,会觉得这位教师很负责,把幼儿交给教师很放心,对园内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就能积极参与了。

三、巧用时间,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地与家长沟通

一是利用接送幼儿的时间,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抓住问题的核心,要简明扼要。二是采取短信、电话、邮件、QQ、微信等方式与工作繁忙、平时没有时间来去匆匆或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三是把幼儿近期的表现用家园联系册反馈给家长,然后根据家长的反映,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做一些纠正指导。四是邀请家长观摩幼儿园“一日活动”,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亲眼看见幼儿在园表现,以便在以后的保教工作中更好地配合教师。五是发放家长问卷,就班级管理、教育活动、餐饮保健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家长答卷分析问题以改进工作。六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同时请家长交流育儿心得,共同商讨科学教育幼儿的方法。

不管用何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只有教师以专业的引领,辅以灵活巧妙的方式,用自己诚挚的爱心与家长为友,与幼儿为伴,一定会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家园关系,最终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2(3).

[2]黄倩媛.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8).

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经验的心得 篇3

现在的家庭与学校取得联系的重要纽带就是学生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家长心中有个很高的位置,尤其在我们民办学校里体现出来的效果更为明显。那么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怎样跟家长沟通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下面我就自己这几年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所积累的经验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我校是一所座落在农村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她的特殊性在于我们所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长期这样的生活给孩子塑造了一个散漫,没人管的生活环境。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他们只负责给孩子穿暖了,吃饱了!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这些做班主任的就应该主动地跟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的向他们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好让学生的家长在千里之外也能对孩子的近况了解的很详细。那么就我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下来,我觉得和家长沟通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一、对寄宿和走读学生家长的区分对待

我们学校招收的学生对象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极少数是离校较近的走读生。走读学生的家长基本都是比较重视教育,在家陪读的爸爸或者妈妈。对于这样的家长在进行交流,沟通的工作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天天早检查、晚反馈”。每天早晨我都会对走读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对他们的口头上的作业进行随机抽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是对家长一种无形的约束。有些父母虽然在家陪读,但有时对学生的管理还是存在疏忽,所以一旦发现学生有懈怠的苗头,我都及时通知家长来校谈心!首先我先向他们说说学生在校的闪光点,对其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然后向他反映学生近段时间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婉转地向他们透露出作为家长对孩子应该时刻不放松,这样走读生的学习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下就保持了稳定的趋势。

寄宿的学生的家离学校都很远,一大周的时间,在班级门口很少出现几个来看望孩子的爷爷奶奶,跟这些老人沟通也只是简单的三言两语,生活的好了,他们也就放心了。对于学生的其他方面则不是特别在意。所以跟寄宿学生家长交流,我都采用“家校通”,和这些远在江南江北的的父母,勤发信息,勤打电话。让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如指掌。对这些家长我都是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态度,即使有些学生调皮捣蛋,或犯了一些较严重的错误,我都是淡化他们的过错,让家长在外能够安心,放心地工作。等到开家长会的时候再当面跟他们谈谈!

二、重视与中等生,后进生家长的沟通

我现任教的年级是三年级,对于这群过渡,转型的学生,我尤其重视班级中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对他们我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他们的自尊心较优等生来说比较脆弱,严厉的批评有可能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想法,所以对这些学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耐心。在校靠老师,在家靠父母。所以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跟这些学生的家长交流,作为班主任我更注意扩大学生的优点,让家长在学生的身上看到希望,对他们充满信心。这样

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更大了。因此,每学期结束时,我都会针对他们这学期里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发给他们一张喜报,并电话通知家长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家长和学生都能够有动力展望美好的未来。

三、与家长交流的技巧

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多数班主任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说了,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气。我们不妨换个方式作个听众。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和家长沟通时都是把自己的身份放低,跟家长交流就像邻里聊家常,先了解学生以前学习和在家生活的情况,家长说我听。然后向家长说说学生现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闪光点,随后反映一些还需要改进的方面。最后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一起想办法解决。和家长交流要针对不同的身份,灵活变通自己的说话方式!和家长亲近就是对学生的最大激励!

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每一位教师都很重视和自己学生相处的方式,其实跟家长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教师和每位家长的关系都应该像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亲近,这样的相处方式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

杨小飞

心连心——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得 篇4

幼儿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一环。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硬件投资与办园理念的融合

硬件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目前我园设施设备基本齐全,环境优美,有富有儿童特色的综合教学大楼,园内绿化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全方位的监控设施构建了安全的校园网络,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电脑、电视、多媒体、钢琴、录放机、消毒柜、开放式玩具柜等应有尽有,多功能活动室、科学发现室、美术室、儿童餐厅设施配套,20XX年,幼儿园进行了全面装修,活动室全部铺设了PVC地板,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安全、整洁、现代化的乐园。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时时思考:在硬件的投入上如何有效地将办园理念、教育品牌发扬光大?基于这点,我园在开展幼儿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准备投入大量的幼儿绘本,为幼儿创设了舒适温馨的阅览室,让幼儿从小就倘洋在书的海洋中,同时结合我园占地面积大的优势,以打造农业生态园为特色,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2、幼儿园管理人文因素的融合

拥有一支敬业、勤业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人的因素。我们深知教师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渊博的知识、极强的创造力、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法、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与众不同的个人品格等等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物质文化逐步发达的今天,教师们更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我们给老师每月一本好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接纳孩子》……一本本书打开了老师陈旧

的心扉,爱的种子在老师的心中萌芽,孩子犯错时,大声的呵斥变成了温柔的讲解,满脸的怒气变成了宽容的微笑,幼儿时时处于被尊重、被关爱、受鼓励的环境中。在幼儿园特色创建中,全体教师要群策群力,不断反思,参与创意,彰显教育灵性,逐步地为幼儿创设出一个充满想象与安静的教育空间。

3、环境创设与教育思想的融合

教育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教育品位的体现”,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标语、奖牌、名人名言只能说起点睛作用,更重要的是以正确的办学思路与优美的视觉印象去感染家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班级教师与家长对儿童教育再思考的效应。我园的环境都是全体教职员工利用节假日自己动手布置的,我们用孩子的视角来创设环境,在孩子看来,小草是活的生命,它的叶子掉了会疼的,喜欢的布娃娃能听懂他的话,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因此我园着力创建童话般的园所环境,以浪漫粉红为主色调装扮整个校园,墙壁上的每一幅画、走廊里的每一个小饰品,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让幼儿时时处在“爱与自由”的环境氛围中,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4、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的整合

“家园共育”是我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幼儿园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家园联系方式。建立家园联系册、开通宝贝博客,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定期举办的“家长学校”内容丰富,如邀请专家作讲座、园长讲台、优秀家长沙龙等。每年的“六一”广场演出深受家长好评,开展的“亲子活动”精彩纷呈,有“亲子演唱”、“亲子拔河”、“亲子运动会”、“亲子绘画”,还有展现幼儿园特色的“亲子阅读”和“亲子种植”。我们成立了家委会,14名家长代表积极参与幼儿园的重大活动,为幼儿园的发展出 谋划策。今后我们将继续遵循“开门办园,共建乐园”的思路,通过“家长志愿者”、“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幼儿园新学期小班家长会发言稿;

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时间来参加本学期的家长会。这学期由我担任小班的老师,这次邀请家长来开这次家长会,主要是希望通过这次家长会使家长们认识我,互相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和了解这学期我们小班的各项工作安排以及教学内容。

首先我给家长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班级的情况:目前我班有xx位可爱的宝宝,其中有xx个男孩,xx个女孩。这些孩子都是 问题。

3.其次,培养孩子懂礼貌,如:早上来园时会与老师、同伴互致问侯,与家人互道再见,同伴之间相互爱护,不打架、吵闹,还要认识自己的物品,爱护自己及班级里的物品,不要乱扔乱撕。

4.在玩完玩具时,收玩具要有秩序,教育孩子玩玩具时不要抢,要互相谦让,要懂得保护玩具。

5.教给孩子一些初步的安全知识,不要爬得太高、跑得太快,以免摔伤。

为了使孩子们尽快的成长,我制定以下几点生活常规: 1 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我要求每位孩子在饭前便后吸收,勤剪指甲,吃饭时,让孩子们有序的自己搬!

家长交流会心得体会 篇5

有位教育家以前说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一个父母不关爱自我的孩子,没有一个父母不期望自我的孩子成人成才,我作为普普通通的一个孩子的家长,谈不上对这句话有多深刻的理解,我只想说我们做家长的就应努力配合我们的老师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

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我们每周都会收到老师的信息,告诉我们本周学习的资料,并提醒我们要做的事,我认为这样很好。因此,我们自我也要多主动和老师沟通,同时要多关心幼儿园和孩子班群众的发展,及时了解老师对孩子做出的阶段性评价。

2、要鼓励孩子参与幼儿园住址的各类群众活动,并尽可能的为孩子带给各种便利的条件,如当老师要求带一些瓶瓶罐罐或纸盒之类的小东西,大家不要嫌麻烦,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可恩呢该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和动手潜力的培养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育儿心得家长会经验交流 篇6

作为母亲,没有太多的光环,有的便是探索、观察、默默付出,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才可以让他在各种环境下更好的适应和发展。而我对于教育孩子的概念: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活出乐观的自己。这句话,对他说也是对自己说。而为了这些,我们都在进行不同的各种学习、努力和坚持。

我始终认为,人在个体的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他0~2岁时的那些动作,正是最初的动作层面上的智慧,翻身、爬、退、坐、等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并构筑感知动作图式。他通过看、听、触、摸、尝、嗅等方式来探索周围的世界。此时,我能做的就是配合他,尽可能让他自己去尝试,探索,找到各种方法。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很重要,我反复告诫自己,慈母多败儿,我为他做了越多,他基本的赖以生存的可能和辨别能力都会下降,有些甚至会丧失,所以我宁可看着他跌倒爬起,跌倒爬起,也不会去搀扶他一把或者抱起他,挫折是必然的经历,在挫折中成长是一堂必修课。

虽然,尽管这样,我还是会以爱的方式去表达对他独有的爱。譬如抱、亲、帮他按摩来鼓励他,这些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很多时候会被忽视,甚至于有人会嗤之以鼻,觉得这种爱抚的动作都太过于亲密,甚至会带坏男孩子。可是我依旧觉得,孩子是需要这些来满足他的精神需要,这些就是精神鼓励的一种方式,身体之间的亲密接触,会让孩子更充满信任和拥有安全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心灵上的宽慰和放松,带动自己更好的情绪调整,心态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

有压力必然也要有释放压力的方法。适当的宣泄和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控制好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作为父母,并不需要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高,更多时候需要换位思考来面对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种种问题。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始终提倡塑造一个乐观的孩子。塑造这样一个孩子,需要时刻摸清楚他的性格和特征。婴儿期,通过持续不断的爱与关怀,形成对环境和人的信任;幼儿期,在父母支持下,不断体验成功,形成自主,当然这里最主要还是以自己带孩子为主;儿童早期,由交流和挑战所导致的探究和探索态度;儿童晚期,通过成功和取得各类成就,体验对任务熟练掌握的胜任感。当然我们目前正处于儿童晚期的初期阶段,正需要以一个乐观积极的态度来建立起自信心,面对挫折和面对胜利,选择自己的选择,坚持并快乐的走下去。

在他中班下半学期的时候,小提琴是我们三个在经历了一年的选择和抉择,决定下来的,在这之前,其实他只是个懵懂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会是什么,只知道哪种乐器是什么声音,而具体,依旧朦胧。而我只是想通过学习小提琴,让他知道什么是耐性和坚持,什么是通过努力可以得到的喜悦,当然还有音乐的一种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另外可以让他提高专注力,静心去做一件事情。因此在初期的时候,我并没有给他任何的压力,没有考级,因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尽可能按照孩子的特性来进行一种特定的锻炼。

初,接触小提琴,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有一种困境,姿势,站不动,手抬不起来。豆豆也是,会流泪会沮丧会发脾气,总是问我“为什么”。可是我会坚定信念告诉他,这是一种锻炼,一种坚持,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这是原则,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我能做的就是陪伴,一起站,一起练习手的姿势,从大家比赛谁站的好,一直到站着手可以一直举着小提琴,我们尝试从5分钟到10分钟渐渐到半小时。他站着的同时,我也一起陪同,给他鼓励,同时我也感同身受他的艰辛,我会仔细观察他的动作是否正确,我也会拿起小提琴尝试和他一起学,一起拉,帮助他改变错误的姿势,帮助他可以更好的去发挥。当然我很清楚脖子夹着小提琴的那种痛和难受,小手指必须用力张开那种酸与抽筋的痛,由于久站腰部的酸痛,这些都是小小的他开始学着需要承受的。每一次的成功我都会抱抱他,亲亲他,爱的鼓励是温暖的,也是充满信任的。失败多了,我也会抱着他,给他鼓励,告诉他,我们一起坚持。任何一种中途放弃,都会对孩子的下一步带去更多的沮丧,因为他看不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甘甜。

中,练习。没有乐感的他,相对比较困难,节奏的掌握和韵律是需要反复听来增长的。我依旧陪伴,告诉他低音与高音就像是过山车,上上下下,这样他的兴趣会高,他也会问我是不是到中间的时候,过山车就刹车了呢。学习“蝌蚪文”是枯燥的,过山车和走楼梯是他笑声的来源。这个阶段他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我告诉他既然选择了做一件事情,我们就要坚持。失败是很正常的,首先要学会原谅自己,看清楚事情的根本原因,那么往往再尝试多练习几次,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然后小提琴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刚才按准了,不等于现在也可以按准,所以持之以恒很重要。当然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有的时候,那一个音,也许经历了几天的练习才可以达到音准,而稍微的一个变动,又会偏离了那个音准。失败,依旧以爱的鼓励来支持,我们会分析失败的原因,诱导他自己去思考,去理解,去改变。这样面对挫折会很快认识到错误的本源,之后会更好理解和消化。抛开消极,丢弃失落,深呼吸,调整自己的状态,你温柔对他,他也能温柔对它,而它反射出来的是柔美的乐声。

现阶段的他,会仔细倾听乐曲后主动去研究乐谱的每一节“火车箱里的不同蝌蚪”,长音、短音、弓法、节拍、旋律,会想到左右手去互相配合,怎么拉才可以拉出那种旋律。当反复失败来临了,他会深呼吸自我调整,自己鼓励自己,当然也会寻求我温暖的爱的鼓励。从一个眼泪婆娑的“为什么娃”到一个含着泪主动要求一起分析问题并坚持度过这道艰难的坎。态度很重要,一次次艰辛的付出,离不开他自己的调整。他知道,抱怨和放弃不能解决事情所暴露的问题,唯有战胜它,不管结果如何,可以看清事物的根本,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我并不是个严厉的母亲,但是我有我自己的信念,和做事的原则,我会批评他的那些消极的想法和态度,反而给之的是一种乐观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孩子是需要一定的压力,要学会接受挑战,而父母在提供选择时所受到的限制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限制也正是选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我并不提倡所谓的“放纵式”,随意任性的选择会造成“宠坏”及对真实世界产生不正确的观点。给孩子必要的选择及控制,可以学会如何去调整自己的一个状态,化解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时刻保持一个快乐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当孩子在一次次选择——经历——挫折——坚持——甚至再挫折——再坚持——成功,这就是征服,也就是孩子能够掌握的结果。那么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大大的提高。

我深信,乐观的孩子会始终认为“只要继续花时间,通过理解和努力,最终是会达到想要的成果”。态度决定于一切,帮助孩子,培养他拥有一个乐观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不管如何,至少教会他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运用好这种心态,走的更远更踏实。

家长会交流育儿心得发言稿 篇7

大家下午好!

我是方天航妈妈。感谢老师的信任,家长们的支持,让我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育儿心得。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相信孩子,静待花开!我和每一个普通的妈妈一样,我们有着共同的伟大的事业,那就是育儿事业!

我的孩子,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更相信“第十名效应”。我一直认为成绩也许只是教育的一个副产品,你成长了,成绩自然也就跟上了。就算一时落后,只要你有一颗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心,一定就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相信。

有亲友不安地问一位母亲:“您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发呆?是不是神经有毛病啊?还不趁早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

母亲坚定地说:“我的孩子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这个男孩就是爱因斯坦。

对于为人父母来说,要真心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使全世界都不相信你的孩子,你仍然要发自内心的坚信自己的孩子,毫不动摇!你的坚信,是孩子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孩子最后的心理支撑。如果连你也不信了,孩子就彻底崩塌了。推而广之,任何人的成功,最关键之处,就是要相信自己!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故事》曾经出现在儿子小学五年级试卷上的课外阅读中。相信我们很多家长也读到过这么一个故事。面对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在家长会上上对他儿子在校的评价时,这位母亲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鼓励将改变孩子的成长,这是我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悟。

一个人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上进的原动力。事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获得信心,心里一高兴、干劲一来,就可以发挥出超乎平常的能力。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也就是说,当“报酬”不存在时,就激不起努力的兴趣,也就不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

这位“人生第一位教师”的母亲,她的智慧来源于一个“爱”字,一个“情”字,“真情实感”,会创造出妙不可言的教育方法。

这个故事我读过无数遍,受这位妈妈教育方式的启发,我在儿子进入青春期时,也就是从读初一开始,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一笔一画写满爱!用我亲笔写的正能量卡片陪伴他中学阶段的每一个日子。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或许他不喜欢我们每天善意的唠叨,那么我就用卡片当做彼此交流的方式吧!起先儿子说:“妈妈,你那么忙,别写了!”我知道儿子刚开始的态度是不接受的。总觉得是我增加了他任务似的。“没关系,妈妈再忙也会抽时间每天写给你,放你床头柜。”儿子后来就不反对了,因为他总是能在回家的时候读到他的卡片。同时,他看到我的坚持,慢慢开始接受了。有时因为我的疏忽,没有及时写给他,他反而会提醒我。这让我开始欣慰。

初中三年,每天简短的一句,我从未间断过,坚持至今,儿子也已习惯在每周回家的日子读着我的正能量,这对他来说成为了一种享受。当取得进步时,当考试失利时,当遇到挫折时……他可以从正能量卡片中找到答案。更让我意外的是儿子很自然的把他所喜欢的正能量用于写作中成为自己的东西了!我想这种教育艺术就是无痕教育吧!无痕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我们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这就是“教育无痕”的基本含义。

当然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是没有教育意图,而是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教育意图。孩子从家长隐蔽了意图的教育中受到启发、感染,达到了教育目的,实现了教育意图。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家长朋友们,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共勉!

上一篇:周实习心得下一篇:促进学生与对话的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