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

2024-10-06

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

魏凤华

前几天我到石家庄参加了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聆听了江苏的薛法根、北京的武琼、浙江的虞大明三位名师的讲座和他们执教的四节语文课,我们感受颇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虞大明老师,虞老师讲了两节语文课,一节是五年级的《祖父的园子》,一节是四年级的《父亲的菜园》,这两篇都是略读课文,虞老师还有一个有关略读课文教学的讲座——《略读教学——让孩子擅读、好读》。通过对虞老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对讲座的学习,我领略到虞老师这堂课的精妙所在,对略读课文教学也有了更深更高一个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我就结合《祖父的园子》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多次浏览 渗透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虞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推荐给他们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多遍读,反复浏览。课堂中精心设计了三次浏览。第一次浏览,让学生紧扣课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第一遍浏览,想到什么词了,就可以写在课题的旁边。第二次浏览,让学生把刚刚提练的词语变成问题,如“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生机勃勃的园子?”等等,并强调将这些词语变回问题,并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就能使学习更深入。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第二遍浏览,找到相应的句子,把这个词语写在了这个句子的旁边,进行交流。第三次浏览,又让学生带着“为什么是自由快乐的”这个问题,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想想萧红在园子里干了哪些事情?又以“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事?”来引领学生精读重点部分。看似简略的三遍读,实则一遍比一遍深刻。那么整堂课正如虞老师自己说的那样,“让学生学习略读与浏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是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逻辑起点。”而在此基础上重点部分采用精读,真正实现了略读课文的简约但不简单,教师教的简,但学生学的丰。整堂课上,教师引领学生用笔阅读——随时圈画,随时批注,让学生用笔记录阅读探究的成果,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无痕引领,渗透写法

整堂课,虞老师在写法的渗透上是“无痕”的。如“为什么说铲地这件事情写得最具体?”,当学生说到(1)写了对话。老师马上引导,在平时写作中如果想写具体,可以加入人物的对话。这样的指导写作十分简单、有效。(2)写得比较多,用了好几个自然段。老师顺势引导,平时写作中多写几个自然段,你的文章一定会具体。(3)抓住了祖父的神态。老师马上引导到理解祖父的几个“笑”上去,同时强调写写人物的神态可以把事情写得很具体。虞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中作者把事例写具体的方法,并告诉学生在今后习作中进行运用;再如学生交流到“愿意”在文中重复运用时,虞老师就拿出了自己的一段写景的文字与文中段落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照中获得启示:同样的事物用不同的写法就会体现不同的特点,表达了不同的写作目的。

三、两处设计最为巧妙

1、这节课结尾的设计

课的结尾虞老师播放了罗大佑的《童年》,在孩子们轻轻哼唱歌曲后,虞老师将自己的多个童年趣事的下水文片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老师自身的童年趣事通过文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时候,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一件件趣事中感受到了老师童年的快乐,在欢乐的笑声中自然也调动起了自己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触发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住童年的永恒的想法。最后屏幕上出现:“聪明的,你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留下永恒呢?”这样的资源开发非常巧妙。

2、拓展延伸上

虞老师在拓展延伸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虞老师说到:萧红的童年时快乐的、自由的,所以她写下了《呼兰河传》,当学生说到《呼兰河传》里一定写下了萧红的快乐自由的生活时,虞老师出示了茅盾先生的评价这本书是“一串凄惋的歌谣”?太让人震撼了!为什么呢?愿意解开谜团吗?自己去读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老师这样的设计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阅读这部作品的欲望与期待。

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过死、过窄,其实对于小学生我觉得我们不必挖得有多深,不必学得有多深,我们应让孩子读得广一些、远一些,应让孩子们懂得一篇文章学习的结束,应是孩子另一个崭新阅读活动的开始。

我想,只要我们也能在课堂上做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做学生的伙伴、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实践者,我们的孩子也能做到擅读、好读!

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一、听数学名师对提问、质疑的见解

全国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分析过我们平常的课堂提问:一节课中老师会无意识地提出许多问题,但是很多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根本就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激不起学生的思维.朱老师提出在我们的一节课中至少要提出“当老师问完问题,三秒内没有人举手,十秒内可能有人举手,半分钟学生想讨论并举起手来”这样的一个问题.

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缪富国在“美国创新教育报告会”上提出了“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五步教学法”:意境—问题—观察、假设、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结果的验证,也把注重高质量的提问作为重点研究的话题.

最记得数学大师徐长青老师说开始上课的三种方式: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13=14”则这不能叫上课,学生没有开始思考.2.“同学们,1+13=?”则有点上课的味道.3.“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14=13”则学生开始质疑,课就开始了.徐长青老师说:“课堂上不要什么都懂,老师什么都懂了学生就不思考了.”所谓大智若愚,聪明的老师在课堂上都很傻.

在听芜湖市育红小学校长沈鸿老师上“有趣的平衡”这节课后,我们听课老师都感叹:怎么这样一节操作课组织的是那么有条理,知识的覆盖面也很广,课堂的研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沈鸿校长说:“研究和操作过程有着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除了有预设问题,还有备设问题,让课堂在未知的方向发展,却又不会偏离轨道.”

二、对提问、质疑教学方式的反思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中,我们发现一节课我们会向学生提出很多问题,但是大多数都是“是不是”“好不好”一类的无意义问题,所以我们还需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是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学习意识的活跃状态.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模仿,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认为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的表现就是在脑中不断地质疑,从而获得自己所要渴望的“究竟”.尤其是小学生,可能他们有很多疑惑,但是害羞、害怕,他们在课堂上往往是人云亦云,担心出错.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学习中多让学生验证结论,告诉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犯的错越多学到的知识也越多”“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意识,具备质疑的胆量.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问题,以问题引发学生争议、思考.教师的问题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基于对提问、质疑的认知,教学中也就有了对提问、质疑方式的分析与尝试.

三、个案分析,构建“提问、质疑的教学模式”

以徐长青老师的经典课例“重复”为例,在主题研究中,进行了三次质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解说欲望.第一次:玩剪刀、石头、布的有4人,抢椅子的有3人,4+3=7(人),咦,数来数去怎么只有6人?在学生热烈地讨论完后,得出只有6人;师进行了第二次质疑:哦原来4+3=6(人);学生更不依了,说明要去掉重复的那个人,于是师进行了第三次质疑:玩剪刀、石头、布的4人去掉了重复的1人还有3人,抢椅子的3人去掉了重复的1人还有2人,这么说是3+2=5(人).随着学生研究的结论进行的三次质疑中,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敏捷,对“重复”这一抽象的含义也理解深刻,同时对数学含义的表达也越来越缜密.

在沈鸿校长执教的“有趣的平衡”这一课中,用五个问题引导课堂研究:1.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他能撬动整个地球吗?由此争议导入本节课的研究.2.摸摸杠杆装置,说说摸到了什么?由此问引发学生去观察、发现.3.在6刻度的地方挂上钩,会怎样?由此问引导学生去猜测、实验、探究.4.观察平衡表格说说有什么发现?带着问题去寻找规律.5.在其他情况还能不能得到平衡?这五个问题将课堂研究串成一线,教学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构建“提问、质疑”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去观察、实验、猜测、探究.知识学习在问题中层层递进,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时时做着思维的体操.

摘要:一节课中老师总会无意识地提出许多问题,但是很多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根本就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激不起学生的思维.如果一节课中研究和操作过程有着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除了有预设问题,还有备设问题,那么就能让课堂在未知的方向发展,却又不会偏离轨道.

听《名师教育学观》心得体会 篇3

听《名师教育(学)观》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 田鲜红 2011年3月26日下午有幸听了六位教师的演讲。我感触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书难,育人更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这为师之道,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更要传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虽然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要把他们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实在是有些难。育人难,难在对学生的说服和诱导上。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作为新教师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很难教育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扎实功底 我认为,作为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二)要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把练习普通话当成是提高自己素养的必修课,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要会写一手漂亮的字。一手好字是教师的门面和形象。一位好的老师,他每一节课的板书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四)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只有熟悉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学生的智育、品行、学业方面的优势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才能够备好课,才能够组织好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要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世纪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会制作教学课件,能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终身学习。 (六)要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效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探索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就是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 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 观安全科教片后心得体会

★ 安全法制教育演讲稿

★ 初中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 法制教育心得体会600字精选

★ 中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 法制教育心得体会50字

★ 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 学校安全法制教育讲话稿

观名师课堂有感 篇4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丰富有趣的课堂热身,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学生十分喜欢的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教师一定要巧设开头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也就让学生后面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容易、更有趣了。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名师的课堂,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启迪智慧,荡涤心灵。他们的课让我明白,平常的教学也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并不一定是要在课堂上添加过多的东西,或是加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和兴趣。只有帮助孩子从各个方面去感受和汲取英语课堂上能够得到的营养,才能达到我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他融入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主老师在营造课堂氛围这方面做的特别好。老师能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零距离的接触,让这个课堂变得很亲切,我觉得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四、优化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始终以“活动,训练”为主效的课堂。此次西安之行,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主教师幽默诙谐的力量。一句简单而又亲切的话立刻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五、老师教态自然,确实值得我学习。

学习名师大会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有爱才有教育

察右中旗第二中学李连芳 2010年5月21日我与本校十位教师到北京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名师大会,在新课标下名师课堂风采教学观摩会中,亲耳聆听了几位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感触颇深。一堂堂优质课都生动地诠释着新课标下的新课型,每堂课精彩不断,令我赞叹、钦佩。在短短的几天里,听了特级教师的课后,他们的课堂风采仍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久久回味。我的心中也荡漾着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呈现出和谐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课堂,产生着令人震撼的课堂生命力。

全国知名的资深教育专家、清华大学王文湛教授整整三个小时的演讲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注重尖子生的全面培养,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要倾注无私的爱”。我深深的感到有爱才有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爱。一个不能去爱自己学生的老师,任其有多么渊博的学识

和超强的能力,也是不能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好老师的。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受到无数人的尊敬和爱戴的老师,除了她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精湛的专业水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心中有爱,有着对自己的学生无私而博大的爱,这也是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在。

听了几节语文课,老师们只是凭借引导孩子反反复复地读——这一最“原始”、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便深深激起了全体学生与听课教师们的心灵共振。“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这是老师们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它着眼整体、思路清晰、依次渐进。在40分钟的时间内,始终热情洋溢,面带可亲的笑容,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挥动右手,打着起伏有致的节奏,师生宛如共同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我深深地感悟到在21世纪应该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合格的老师,如何做优秀的老师,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我们现在就要赶快行动起来,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将爱融入课堂,用爱教育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发展。

《名师教学机智》读书心得 篇6

在教学这个岗位上已工作有十几年,通过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自己课堂上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虽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可还是有时候面对出现的各种教学状况有些措手不及,或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比较生硬,不够巧妙,缺少艺术,使得自己在教学中总是感觉欠缺点底气,尤其是担心公开课这样的场合突发意外,怕应对不了,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结。本学期,在学校教务处借书时,恰巧看到了这本《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这不就是解开我这个结的灵丹妙药吗?我毫不犹豫地拿起这本书,心中一阵欢喜,就像是寻到了一件宝贝似的。放学时,我把书带回家中,放在枕边,打算抽空闲时间细细品读,学习名师们对课堂教学意外的机智处理。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它无法预料。”节处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束火花,稍纵即释。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教师能否随机应变,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巧妙地加以引导?能否正确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这本书则诠释了名师的课堂教育机智,针对教学中和公开课中碰到的突发事件问题该如何处理给我们做分析指导,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名师的课堂精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对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读完此书,我深受启发。下面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两个收获。

一、教育机智源于日常扎实的修炼

教学智慧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技巧等创造性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时所体现出的综合素养。教学智慧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教学心智技能,从根本上说它离不开教师的综合人文素养,而正确的教育理念、浓厚的专业兴趣、浓厚的学识积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等是构成教学智慧的要素。小语特级教师殷光黎老师指出:教学若要在意外中收获精彩,则需要日常扎实的修炼。书中收录的一位老师在上《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使得这位老师措手不及,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这样的一种解释便使得课堂生成半途而废,无果而终。而实际上,如果老师巧妙的加以引导:”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诗人苏轼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学生的`探索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备受鼓励。想想自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是也会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吗?面对课文的学习,孩子们有时能提出不少五花八门的问题,而我通常的处理方法便是告诉学生:大家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建议课后查资料,再抽时间交流。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面对现在知识面越来越广泛的学生,我已有些招架不住。这样长此以往,不是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吗?虽然老师并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会,但是一次次面对孩子们求知的渴望,真的能心安理得的这样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面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大,他的话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讲述的字时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由此对”老师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感受便更深刻了,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清泉滋润自己,从而拥有浓厚的知识背景和开阔的教学视野,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二、教育机智源于师爱

认真品读完十位名师教学机智精彩片段摘录,最大的一个感受便是:教育机智源于师爱。所有名师都是以爱为出发点,以真诚、宽容、理解为基础,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为学生保留成长的空间,保护学生身上那些脆弱的东西。当读到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巧妙处理迟到学生的做法时,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面对迟到的学生,我总会非常严厉地批评教育几句,然后让他回到座位,偶尔还有受到写”情况说明书“的惩罚,压根就没想过把学生迟到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加以智慧的利用。而于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则是放下手中的课本,走到迟到学生跟前慈爱地摸摸他的头,笑眯眯地问为什么迟到了?然后又问他是什么心情?发现只有一个人时是怎样的感受?从而非常轻松地让全班同学们理解了《惊弓之鸟》一课中”孤单失群“的意思。然后于老师再次摸着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你虽然一时失群,迟到了,但你帮助大家理解了一个词,你也是功臣啊!“面对课堂上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于老师处理得是这样自然高妙,而且不留一点痕迹,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借迟到加以智慧巧妙的利用,这可谓是一箭双雕。想想自己为什么每次面对孩子们偶尔的迟到的处理会是如此地武断,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教学智慧和教育艺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对各种”生成的信息“加以甄别、筛选,并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以教育智慧有效地推进”生成“,从而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总之,课堂教学机智依赖于教师艰辛的积累和创造,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各种”意外的生成“做到游刃有余,把对”意外“的艺术,作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坪头完小

梁爱珍

11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专家的课。听了这节课,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听课后的感受,以前觉得教小学生还应付自如,每天都能认真备课,有时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名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彩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不尽人意?“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是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太原市张琪老师《确定位置》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张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于标准的不同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整节课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完成教学,真正的展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更让我感动的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已动起来,同时在动的过程中更应该发现问题,正如老师说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小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句话更深刻地点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的不足,每节课的教学不是问学生学会了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能力上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学习新知,正如“学无止境”一样,知识是没有终点的,就象走路一样,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回头看时好象是到了一个终点,但在我们的面前却又产生了几条没有尽头的新路。教学和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是否能在学习完后产生更多的有待学习的问题。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后,更让我感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张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学术报告更是让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让我们感到要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这短短的一下午,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8

连绵秋雨挡不住学习的热情,飒飒金风迎来了收获的序曲。9月15、16两天,我和十余位教育同仁共赴郑州,参加了“聚焦核心素养,呈现统编教材实践”名师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薛法根、魏星、李伟忠等全国著名特级老师的课堂教学及讲座,收获满满,受益多多。

抓好关键问题,精彩句式反复练习。这是李伟忠老师讲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带给我的最真切的感受。李老师讲到“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时,让学生反复读,同时,要求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将原句变换成“的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的花。”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改写。有孩子写的是:“长长的丝瓜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黄色的大花。”有的孩子写的是:“弯弯的牵牛花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兰色的小花。”孩子们在举一反三的练习中,既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习惯了老师的分析,少了孩子的练习,于是语文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了然无趣。李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只有让孩子参与其中,课堂才更生动。

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不理想。这是黄国才老师的课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黄老师讲授的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在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中,这篇文章是一组人物描写中的一篇,主要从人物肖像、语言等方面刻画了王熙凤乖巧机灵、聪明能干、有权有势、善于逢迎等性格特点。黄老师一上课就能孩子普及了很多“红学”知识,包括相关考证,对于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来说,这些讲述真的很有趣味,但如果对《红楼梦》不太了解,可能听来也是一头雾水。在设计问题时,黄老师的问题是:“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结果出现了短时间的冷场,接着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但都被黄老师否定——要么太简单,要么被认为没价值。黄老师一直强调,课堂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生思考。可是,学生往往达不到我们期待的高度。让学生主动提问题,学生提问的多半是很简单的或者没什么价值的。正因如此,我们往往懒得给他们提问题的时间,而是直接把我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抛给他们。可是这样以来,孩子们越来越缺乏批判精神,却来越不会思考。我的想法是:即使学生最初提出的问题没意义也要鼓励他们多思考,一点一点慢慢引导,强化训练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那怕他们最初提出的问题真的毫无意义。如果孩子的问题已经很完美,又能给出完美解答,那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

让孩子慢慢长大。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带给我的启示。薛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课是二年级的《风娃娃》,他的课不急不徐,不故作姿态,通过一遍一遍的指导朗读,到最后达到了让学生尝试复述课文、改编故事的效果。他讲得透彻,学生学得起劲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个小女生怎么也说不好,薛老师就连续她练习了三遍,至少花了五分钟的时间。薛老师说,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把五分钟时间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有点浪费,是对这个孩子而言,她可能受益终身,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得到了提升。你这一节课用五分钟的时间你关注了这个学生,下一节课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关注另一个需要指导的学生。让他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长大,到最后你会发现,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关注。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嫩芽,你要为它浇水施肥,守望它,慢慢长大,直至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葆有耐心,守得初心,才能静待花开。

姜树华老师和沈玉芬老师的课,都涉及到了资源整合,讲一篇文章的同时关联到相关的文章,既能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又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巩固效果。刘雁华老师讲授的写作课《石榴》更是接地气,在让孩子们看过一个范文之后,又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石榴的颜色、外形,内部结构,并品尝石榴的味道,进而对《石榴》进行详细的描写。每写其中一个部分,刘老师都找同学展示,且让同学们评出谁哪拿个词用得好,哪一句话用的好,并说出好在哪里。这样的生动有趣的写作课,孩子们如何不喜欢?

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听课心得

2011年11月12-13号,在济宁任城区实验小学参加了“小学数学名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大会组委会邀请了江浙一带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为全市的小学数学教师上了四届公开课、示范课,并在每天下午作专题讲座。来自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牛献礼老师讲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里面的“烙饼”问题,做了《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专题讲座;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贲有林老师讲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的放大与缩小”公开课,会后做了《十年反思的力量》专题讲座;同样来自该校的余颖老师讲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做了教育科研专题讲座;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徐斌老师讲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列举”一课,并做了《把握教材空间,探寻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专题讲座。聆听了四位名师的精彩教学和专题讲座后,收获颇多。此次听课活动对我来说是次提高,更是惊醒和促进。现就此次听课谈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名师都注重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如果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了的数学问题,让老师越讲越糊涂。因此在解读教材上下功夫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进行的内容。这4节课,每位教师都在教材的解读上下了功夫,各位名师备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认知理解就容易了一些。当然,备课的另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了充分的准备预案,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另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

二、具有较高的基本素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四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非常之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之强,富有感染力、艺术魅力的语言能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教师的板书都很规范,极富层次感,重点突出,提纲挈领。这一点我仍需查找差距,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三、纵贯这些示范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能力都非常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新课标中是“四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来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内容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对一线教师极富借鉴性。听课老师普遍有这样的感慨:“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数学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在教学预案设计中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手脑结合,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都没有用自己的思路牵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大胆发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自主学习,逐步修正见解,正确掌握新知。他们的课堂驾驭能力之高,值得我长期深入研究与学习。

五、名师的成长经历值得我们借鉴。四位名师中有两位是从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成长起来的。他们将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化作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抓教学、搞科研,及时总结反思,步步为营,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大家。听课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心得体会 曙光绿盛实验学校南湖校区

梁仕齐

2013年9月26——29日,本人与雷科老师有幸参加了“名师汇第二届全国名师小学习作教学研讨活动暨全国作文教学研究百校联盟高端论坛活动”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县棠湖小学举行。

走进校园,立即被百年名校里面处处散发出来的书香气息陶醉。“海棠香国,镜湖鉴人”的文化底蕴扑面而来。“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令人振奋,其文化墙上多元成功之道,让人耳目一新。礼仪教育,科技教育,少年军校,艺术教育,爱心教育五大教育体系融会贯通。里面不但可以时时刻刻受到教育的熏陶,而且可以让学生的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美的熏陶。文化墙上所展示出来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都给人一种无声的影响。

进入名师汇的课堂,13位名师的讲授更是给予我一场作文教学的盛宴。我是一个任教多年语文的教师,常常是苦于没有好的方法交给学生知识尤其是写作知识,看了名师的课堂,很是受用无穷。真好比一场及时雨,给了我这株干涸的苗带来了一场教学方法的滋润。老师们有的上的活动作文,有的上的回忆性作文,有的甚至上的大主题:环境问题,精彩纷呈。有的用的传统上法,以文为本;有的用的现代派上法,以生为本,方法各异。就连他们的作业评价都是那样的令人耳目一新:八戒偷懒级,沙僧肯干级,悟空无敌级;组名青蛙王子,白马王子等„„但是综合来看,我更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全凭个人真本领的实实在在,毫不花哨,毫不浮华的课,并对于老师的讲座肃然起敬。他说:

一.课堂首先是生活,然后才是教学。以师非常师,道法自然。力求宽松,放松,才有好的效果。老师不要太像老师,学生不能太像学生。现在的课堂花样太多,不生活化,不跟学生打成一片,越自然越好。外籍老师说,逗巧克力,耳朵从嘴,跪下来辅导等等就是如此。他们讲究老师的多才多艺,讲究一切自然,毫不做作。比如观察小乌龟说话时有学生用耳朵倾听,尝蚯蚓的味道的孩子最后成为生物学家„„。于老师举例说,外国家长接孩子时基本上都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而中国家长往往问孩子“你今天听老师的话了没有”。这恐怕就是追求自然与追求刻板的区别吧!

二.素质教师就是老师素质的教育,一个班级学生再怎样整齐划一,基本上还是可以分出20%的优生+60%的中等生+20%的差生,老师除了尽量辅导差生不掉队,就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说话,讲授,表演,能歌善舞,能诗会画。仅仅做一个演员还不够,还必须做一个能编会导的导演,做一个设计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有了差异才有魅力,差异永远存在。爱每一个人做不到,但可以尊重每一个人。如果在教育中有了问题,先找自己的原因,就如农民,水稻长势不好,要问问自己付出了多少。

三.要真教

教育有三重境界,一是教过了,二是教对了,三是教会了。这好比个人看问题的三重境界,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反本归元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叶圣陶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我们必须以农民的心态慢慢的等待孩子的成长,之所以十年可以树木,百年才可以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四.要多读多写

怎么教语文,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怎么教作文,与学生一起写,于老师今年73岁高龄了,仍然笔耕不辍,读书不断。他认为写下水作文,和学生一起写,其乐无穷,平等对话。老师的下水作文传递正能量,有正面影响。

听了于老师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觉得:教育的力量在于启发,在于激励,在于唤醒。努力让孩子喜欢自己,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为了达到让孩子喜欢自己的目的,我们应该千方百计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的江湖,而不是把自己游离于孩子的世界之外。我始终认为,最好的老师不是评出来的,更不是看奖杯奖状的多寡,最好的老师应该是在孩子的心中,在家长的口碑中。为此,在将要在绿盛努力做一个最好的老师。我打算:免费为家长开通飞信,便于联系,改变家长心目中老师就是为了找钱的坏印象。我打算只要有时间,多同孩子玩耍,比如可以利用午餐过后的二十分钟,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去踏青,以走进他们的心灵;只要有机会,我就要抓住来了解学生,尤其是了解孩子的特长,为将来竞选班委干部及搞少先队活动做准备;只要课堂上有机会我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午饭后如果学校不同意我们在操场上玩耍我们可以在教室内给孩子播放故事。

多搞一些有益的班队活动来培养孩子能力,展示孩子特长,可以抓住活动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让孩子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优秀的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启发出来的。只要唤醒了孩子心中的正能量,爆发孩子心中的小宇宙,孩子不优秀也会变得优秀。

每个儿童就是一本书,但是这本书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让我们当老师的用粉笔去描摹。

我不是农民,却可以播种希望!我不是画家,却能够描绘着辉煌!我不是建筑师,却努力设计着未来!„„

观名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教务处雷长柱

800人的课堂座无虚席,课堂得磁力来自那里?听了郑用琏教授得讲座可谓是受益匪浅。虽然我们得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但我们有着同样的职业——高校教师。郑用琏教授的这堂讲座,使我从中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率和传教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作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用心灵去关怀学生,用真爱去教育学生。而要让学生体会到关怀与真爱,从而受到影响,得到教育,我们有必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他说,课堂的磁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只有有了热情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有了热情才会不断追求完美;

二是对求知学生的感情。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做到言传身教,才能做到认真教书育人;

三是在课堂讲课的激情。这种激情主要来源于对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感情和对科学的追求。

郑教授谈到要想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基础与前沿的整合、授鱼与教渔的融合、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不仅让学生能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讲授的艺术,从而启迪学生们的科学思维能力。郑教授还强调应该尽量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案应该具有教人以渔重在启迪、系统讲授归纳演绎、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教学内容适时更替、力求全面突出重点、双语教学强化记忆、适当利用动画图解、深入浅出直观清晰、画面设计注重效果、文字简明概括要义等特点。

从郑教授的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听课时一种享受。因此,作为年轻教师我觉得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是不是做的问心无愧。从郑教授的讲授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学生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学生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二、要有事业的激情和责任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新时代的“好教师”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对教师的要求: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好教师”与新时期的“好教师”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三、跟踪科学发展前沿,教学内容适时更替

各类学科的发展异常迅速,但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让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接触和认识更多的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对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加深基本理论的理解又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作为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对现在前沿的东西进行学习了解,这样才可以实现在授鱼与授渔之间划等号。

上一篇:房地产买卖居间合同示本下一篇:2021年“强党性、守纪律”主题党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