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经验导游讲解的三个诀窍

2024-09-28

导游经验导游讲解的三个诀窍(精选8篇)

导游经验导游讲解的三个诀窍 篇1

一、填鸭式讲解不可取

游客不愿听导游员的讲解,其原因有许多,有的是疲劳太累不愿听导游员讲解,也有的是导游员讲解水平很一般,提不起游客的兴趣,还有的是导游员给游客交流的时间太少以及游客忙于自己的事情或在考虑问题,等等,

游客不愿听讲解,导游员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分析其原因,然后在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比如,游客自感疲劳太累,那导游员要给予游客一定的休息时间,有时在旅途中也要提倡游客抓紧时间注意休息,此时,自己也不要多讲解介绍。若是对导游员有意见,那导员要及时调整讲解内容,既突出重点,又不罗罗嗦嗦,努力把导游词讲出新意和特色,以此来诱发游客的联想和兴趣。若是游客的交流时间太少,那导游员在安排游览项目时要稍微放宽松些,给他们适当的交流时间。若游客在忙于个人的事务以及考虑自己的问题时,导游员不要去打扰他们。

二、景点讲解要精彩

景点讲解是导游员的重头戏,也是游客较为看好的旅游产品之一。为此,讲解好景点,让游客高兴满意是极为重要的。导游员要在控制时间的基础上,有效运用各种导游技巧,突出重点,讲出新意。

在景点讲解中,导游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文化层次,因人而异地选择好讲解内容。游客层次高导游人员要讲的深一些,游客层次低导游人员要讲的浅一点,通俗一点。在运用导游技巧上也是如此。比如对一般的游客,导游员可多一些虚实结合法、问答法、借用故事法、拟人比喻法以及活用数字法,等等。而对层次较高的游客可运用画龙点睛法、制造悬念法、设置疑问法、巧妙穿插法以及含蓄幽默法,等等。

导游员在讲解前,首先要有意识地“占领”最佳位置,面向游客面带笑容,既不要靠游客太近,也不要离游客太远,大约离游客1米左右即可。导游员的语音大小高低要根据当时的环境而定,手势的幅度不要过大,讲解的景点空间距离跨越也不要过大。

三、观念相左莫强求

在旅途中,导游员所宣传讲解的观点和内容与外国游客持有的观点发生矛盾和分歧,这属正常现象,

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国情的不同,有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也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不同,等等。

根据上述情况,导游员要改变游客在其本国所接受的教育以及长期形成的观点是非常困难的。游客自然也不可能说服导游员。在这种情况下,导游员的观点要鲜明,立场要坚定,要根据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予以正确的答案。既要说明我国人民尊重世界各国人民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也要说明希望各国人民尊重我们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当然,在和外国游客的交往中要注意话题的选择,要注意讲究求同存异,注意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避开不同点,寻求共同点。导游员在宣传讲解时也应该这样,要尽量回避上述几个不同而造成的隔阂和摩擦,力争互相谅解,千万不可强求。源:中华考试网

四、打扰讲解要冷静

导游员在讲解时,有个别游客会打扰导游员的讲解,此种现象的出现无非有几种原因:一是有个别游客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学问。二是游客对导游员所讲的内容持有不同意见和观点。三是导游员所讲内容和知识确实存在问题。四是游客知道的内容要比导游员讲的多并且更丰富。

如果导游员在介绍景点时遇到有个别游客打扰你的讲解时,此刻,导游员最好冷静想一想或认真分析一下情况,若来不及细想和分析,导游员不妨采用“先人后己”的办法,即可以先让那位游客暂时作为一名“讲解员”。游客讲解的不好也没关系,在他讲解完后,有导游员给予补充,当然,要尽量肯定和赞赏游客讲的好,讲得合理和有特色部分。如果游客讲解得确实精彩和游水平,那么,导游员就要放下架子好好的向人家学习。必须注意的是:导游员切忌不能让游客反客为主,自己要牢牢把握住整个旅游团队的主动权,让游客临时讲解一下景点内容目的是在于缓和一下尴尬的场面,而绝不是被及个别游客牵着鼻子走,更不能让他来控制整个团队。

若是游客对导游员所讲内容持有不同意见和观点,导游员也用不着和游客争,更不要翻脸,而是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个别的、友好地与其交流、探讨,相互取长补短。要知道旅游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导游员,如果导游员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那团队也失去了实际上的意义。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导游经验导游讲解的三个诀窍 篇2

关键词:三次过滤法则,导游讲解方法,灵活性,导游词创作

一、“三次过滤法则”的提出

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璀璨壮丽的自然美景为题材, 以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各异的游客为对象, 对自己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 用简要明快的语言进行的一种意境的再创造。这是到目前为止对导游讲解概念界定得最为清晰和准确的了。本文认同, 导游讲解是一种再创造过程, 所以必需对导游讲解应当遵循的原则探究一番。所谓导游讲解应当遵循的原则, 就是帮助导游人员在实践中解决“讲什么”和“怎样讲”的一些基本原则。

导游界的前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 从导游讲解的旅游观赏对象、游客和情景三个方面, 总结出了反映导游讲解基本规律的三项原则:真实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然而, 灵活性原则是最高要求, 是最高准则。而且后者均是以前者为基础的。

真实性原则, 也称为初次过滤法则。就是导游人员确定哪些信息可讲、哪些信息不可讲的原则, 也就是如何去伪存真地选择和加工信息的问题。针对性原则, 也称为二次过滤法则, 就是在初次加工的基础上, 导游人员在可讲的真实信息中, 根据游客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作再一次的选择和加工信息工作。灵活性原则, 也称为三次过滤法则, 就是导游人员认真考虑特定的旅游情景, 最终选择讲解的内容, 并选择恰当的讲解方法把这些信息讲好。

初次过滤。也就是所谓的真实性, 就是指讲解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导游讲解是一种对观赏对象的介绍和解说, 通过讲解使游客对具体景物的状态、特征、成因、变革等方面的内容能全面、正确地了解, 让游客在了解的基础上, 在观赏中达到旅游审美的目的。因此, 讲解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可靠、有根有据。例如引用的数据、资料要认真核对, 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也不能添枝加叶、东拉西扯, 更不能信口开河、杜撰史实。在提示景区、景点、景物的文化内涵时, 导游人员还要特别注意尊重社会文化历史的真实性。即使是神话、传说和故事等通常被认为是“虚构”的题材, 也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 (常常是变形的反映) , 它的产生和流传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 导游人员必须尊重社会历史积淀的真实性, 有所依据地进行导游讲解, 并向游客作适当的交代和说明, 避免以讹传讹、误导游客。

二次过滤。也就是所谓的针对性, 就是指导游讲解要从游客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人而异, 有的放矢。导游讲解是服务于游客的, 游客是接受导游讲解的服务对象, 导游讲解应当也必须适应游客。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对不同的游客讲解时, 在导游内容的广度、深度及结构上应该有所不同。导游人员要从游客的实际情况出发, 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使游客的不同需求都得到合理的满足。通俗地说, 导游讲解需要看人说话, 努力做到导游人员所讲的正是游客希望知道的、有能力接受的、感兴趣的。

三次过滤。也就是所谓的灵活性, 就是导游讲解要根据当时的旅游情景, 因人而异,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这里所说的旅游情景, 包括旅游活动的特定环境、场景和场合, 甚至旅游景物在特定时空条件之下的状态, 乃至游客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会因时而变的。从语言传播的角度看, 无论是词语还是话语, 都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传播特定的信息, 表达特定的感情。情景不同, 其意义和感情色彩就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 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含义。所以, 旅游情景也是影响导游讲解效果的重要因素。游客的审美情趣各不相同, 不同景点的美学特征千差万别, 大自然又千变万化、阴晴不定, 旅游活动的气氛和游客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化。世界上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旅游。无论一名导游人员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如何丰富, 他总根据当时的旅游情景, 灵活地选择导游内容。

二、后“三次过滤法则”的讲解方法分组与灵活应用

导游讲解贵在灵活、妙在变化, 这就是我们依照“三次过滤法则”对讲解内容进行选择之后, 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讲解方法的选择和灵活运用的问题。旅游观赏对象纷繁复杂、导游人员所面对的游客多种多样、进行讲解的场景各不相同。导游的个人所擅长的具体讲解方法也不尽相同, 这又决定了各人所运用的讲解方法千变万化。而且, 导游讲解本身是一个意境的再创造过程, 这就决定了导游所采取的讲解方法也应当是灵活多变的。然而, 无论导游方法如何多样, 总会有一些反映导游讲解内在规律的东西。

国内外导游界的前辈们从大量的成功案例中, 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导游讲解方法, 一些优秀导游人员还在实践中不断补充、丰富。实践也证明, 优秀的导游人员是应该重视后“三次过滤法则”讲解方法的学习的。要善于把握各种讲解方法的内在规律, 能够巧妙地选择、加工和传递信息, 使导游讲解既适合实际需要, 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从而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 使自己成为游客的注意中心, 把游客吸引在自己周围, 因势利导地对游客施加相应的影响, 使客、导之间达到心灵上的默契, 让每位游客的需要得到合理的满足, 令游客感受到旅游生活轻松愉快。导游界普遍采用的导游讲解方法主要有如下四组共八种常用、基本的导游讲解方法。

1. 第一组:

分段讲解法与突出重点法。分段讲解法与突出重点法是一组紧密结合的讲解方法, 后者以前者为前提。突出重点法是在分段讲解法的基础之上实施的一种讲解方法, 这就是它们两者之间的规律性, 以往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首先, 分段讲解法是指在游览一处规模大的景点时, 导游人员根据景点布局, 按照游览路线, 将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部分, 分段逐一进行导游讲解的方法。它一般分三个步骤:概括介绍, 顺次讲解和整体总结。其次, 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避免面面俱到, 而是重点突出某一方面的讲解方法。一处景点, 要讲解的内容很多, 面面俱到就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 导游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和对象区别对待, 有的放矢地做到轻重搭配, 突出重点, 详略得当, 疏密有致。

2. 第二组:

虚实结合法与触景生情法。虚实结合法与触景生情法是一组非常接近却又明显区别的一组讲解方法。首先, 虚实结合法是一种将景点相关的典故、故事、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导游讲解的方法。这里的“虚”则是指与景观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趣闻逸事等等, “实”是指景观的实体、实物、史实、艺术价值等等。“虚”与“实”的结合, 可以使导游讲解情节化、故事化, 避免就事论事、枯燥乏味。其次, 触景生情法则是一种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导游讲解方法。导游人员在讲解时, 不仅要介绍景物本身, 还要有感情投入, 并调动游客对景物的情感体验, 让游客感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建立导游人员与游客之间双向的感情交流、双向的情感反馈。借题发挥, 是指导游人员讲解时不能就事论事地介绍景物, 而是要依托游览所及的景物, 进行恰当的引申和发挥, 使游客产生联想, 帮助游客深入领略其中的妙趣。所以, 尽管两种方法都包含有“实”与“虚”两个方面, 但后者对导游人员的要求更高, 触景生情贵在真诚真实才能收到良好的导游效果。

3. 第三组:

问答法与制造悬念法。从本质上看, 制造悬念法就是问答法的一种特例, 所以问答法与制造悬念法。问答法是在导游讲解时, 导游人员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 向游客提问题或启发他们提出问题, 然后再来回答的导游讲解方法。问答法属于双向交流的导游讲解方式, 它可以避免单向灌输, 让游客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导游与观赏过程之中, 激发游览兴趣, 活跃游览气氛, 加深游客对所游览景点的印象, 使游客获得参与感和自我成就感。问答法主要有三种形式:自问自答法、我问客答法和客问我答法。而制造悬念法是一种在导游讲解中提出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但又故意引而不发, 激起游客的好奇心理。

4. 第四组:

类比法与画龙点睛法。画龙点睛法的运用, 一般是导游人员运用类比法对旅游景物进行对比之后, 或游客已经参观游览了景点的全貌之后, 导游人员用凝练的词句所进行的总结。所以, 类比法与画龙点睛法也是紧密关联的一组。首先, 类比法也叫对比法, 就是以熟喻生, 达到类比旁通的导游手法。导游人员用游客熟悉的事物与眼前景物比较, 定会使游客感到亲切和便于理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导游效果。类比法可适用于各个方面, 随时可用, 但必须运用得法, 方能奏效。其次, 画龙点睛法是用凝练的词句概括出所游览景点的独到之处, 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导游讲解手法。导游人员以简练而精辟的词句, 点出景物精华之所在, 帮助游客进一步领略其奥妙, 获得更多更高的精神享受。

导游讲解的方法多种多样, 各种方法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导游人员在博采众家所长的同时, 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融会贯通、扬长避短、灵活运用, 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导游风格。

三、“三次过滤法则”的应用举例

高水准的导游讲解往往与导游词的创作相关, 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游词创作。因为导游词的创作是以“三次过滤法则”为基础的, 是各种导游讲解方法综合运用的集中体现。下面以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口试) 的导游词创作为例, 展示几份笔者指导创作的导游词作品, 供业界参考交流。根据笔者多年的口试考官经验得知, 口试时考生讲解景点的时间一般只有3~5分钟左右。所以, 对于导游词的提炼水平要求特别高, 需要运用“三次过滤法则”筛选讲解内容, 然后综合运用各种讲解方法撰写出导游词, 于是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考试。

1. 光孝寺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我叫菖菖菖, 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景点是广州光孝寺。

有句民谚说道:“未有羊城, 先有光孝”, 可见光孝寺的历史十分悠久, 而且有不少文化名人和佛教高僧都曾在这里停驻过,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佛教禅宗南派创始人六祖惠能法师。从光孝寺中轴线起由南往北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发塔。钟、鼓二楼分别建在大雄宝殿之东西两侧, 大殿的左后侧为六祖殿。

大雄宝殿正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他结跏趺坐, 左手横放在左脚上, 右手举起, 曲指作环形, 正在向众生说法。在释迦牟尼的两边是两尊菩萨, 一左一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这一佛二菩萨三尊圣像合起来便称作“华严三圣”。站立在两旁的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迦叶年长, 在左抱拳, 阿难年轻, 在右合掌。

在释迦牟尼佛身后是观音菩萨, 据佛经上讲, 观音在听千光王如来说法, 就立下誓, 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要用净水遍洒世间, 祛除一切众生的苦难, 她手上所持净瓶, 随时用净水帮助向她祈求的众生。

来到大雄宝殿后面我们看到的是瘗发塔, 瘗发塔呈八角形, 高7.8米, 共7层, 每层都有8个小佛像。造型独特, 是寺内珍贵的文物之一。当年六祖惠能法师在湖北黄梅东山寺得到禅宗五祖弘忍法师的衣钵真传后, 因为遭受妒忌和迫害, 逃回岭南。惠能来到光孝寺后, 正好光孝寺的主持印宗法师在此讲经。这时清风徐来, 吹动了佛幡, 下面的僧人就争论起来, 有的说是“风动”, 有的说是“幡动”。正在争论不休时, 惠能站出来说“不是风动, 也不是幡动, 而是你们自己的心动了”。众僧人大为佩服。最后在印宗法师的一再追问下, 惠能终于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印宗法师就在菩提树下为惠能落发受戒, 尔后建造瘗发塔, 将惠能的头发埋在了塔下。后来, 六祖惠能法师开创了佛教禅宗南派, 光孝寺因此也蜚声海内外。

2. 番禺宝墨园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 我是1号考生, 我叫菖菖菖。今天, 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番禺宝墨园。

宝墨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它始建于清朝末年, 当时占地面积仅约为5亩, 但已于1957年荒废。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宝墨园, 是在1995年重建的, 重建后的宝墨园面积达100余亩。它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和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等深厚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园林艺术公园, 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

宝墨园内的主要景观有:宝墨堂、治本堂、紫洞舫、紫带桥、千丈回廊和清明上河图等。

请大家抬头看, 宝墨堂的屋脊上这8组精美陶瓷雕塑, 就是石湾陶瓷大师凌国礼根据包公掷砚的故事创作的。再看堂前的这两株老榆树, 它已经有八十年树龄了, 苍劲挺拔, 就像两位替包公执法的大将军, 捍卫着正义。堂里呢, 有一块足以躺人的大端砚, 上面雕刻有108只精美的瑞鹤和数不清的松柏, 瑞鹤和松柏代表着长寿, 因此这个端砚也叫“百寿砚”。堂正中的画像当然就是包公了, 大家是不是很疑惑, 为什么他的脸不是黑色的啊?其实包公的脸色并不是传说中的黑色, 黑脸包公只是艺术形象, 代表严肃、正直、铁面无私。

大家看, 这里就是紫带桥了。紫带桥横跨清平湖, 如长虹卧波, 形态优美, 为传统的九孔石拱桥, 造工精致。桥栏两旁有以《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和《三国演义》等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立体石雕, 雕刻工艺精美绝伦, 是石刻中的精品。紫带桥前的紫气清晖大牌坊, 是为纪念北宋名臣包拯, 颂扬清官文化而建的一座丰碑。这座牌坊在建筑风格上, 是仿古礼制的五叠四柱、驼峰斗拱式的白麻石建筑。石坊雄伟壮观, 在南国园林中绝无仅有。

还有, 宝墨园内堪称镇园之宝的大型彩绘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 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它比原作扩大了100倍, 全长62.8米, 高7.2米, 采用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绘相结合的手法, 由1352块浮雕瓷片拼砌而成。若是大家有兴趣, 或者是想看一下书画和文物, 就不妨去聚宝阁、宝墨藏珍、龙图馆、赵泰来藏品馆等地方去参观, 这些地方珍藏了许多的古今名画、书法、陶瓷、铜器、玉器, 而且其中还有不少的艺术精品。

3. 莲花山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 早上好!我是1号考生菖菖菖。今天, 我给大家讲解的是番禺莲花山的概况。

莲花山风景区位于番禺的东部, 珠江口狮子洋畔, 占地2.33平方公里。景区内有保存最完好的古采石场遗址,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二百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省会华表”莲花塔, 是典型的中国古建筑;还有清康熙年间建造的莲花城, 曾经是鸦片战争时期作为抗英的第二道防线, 是明、清海禁的遗物。除此外, 景区内还有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观音铜立像。2002年莲花山被广州市政府授予“莲峰观海”美誉, 是新羊城八景之一,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沿着蜿蜒小道, 进入古采石场, 映入眼帘的就是红色砂岩的悬崖、石柱和险峰, 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于这里的石质优、密度高、砂质细, 成为先民开采石料的首选之地。在燕子岩景区, 向上仰望, 只见四面崖壁连环对峙, 巨石横空, 摇摇欲坠, 令人惊心动魄;向下俯瞰, 只见山水相衬, 花开朵朵, 还有燕子在盘旋飞舞, 为这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增加几分动感。因此也深受许多电视导演们取景拍摄的青睐。历代先民的劈山取石, 却形成今天国内罕有的“人工无意夺天工”的莲花山石景区。

让我们闭上双眼, 用心去聆听不时响起的凿石的叮当声, 想象一下昔日先民冒险悬空作业的场景吧。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导游人员考评委员会办公室.导游业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9:142.

[2]广东省导游人员考评委员会办公室.广东导游词[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9:47-48.

[3]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导游业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174.

[4]余一明.再论高职教改与《导游业务》课程系统优化[J].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刊, 2010, (3) :6-10.

导游经验导游讲解的三个诀窍 篇3

关键字: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1、引言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低投入、高回报、无污染的产业,并且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一直是服务业的朝阳产业。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旅游业又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导游。“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优秀的导游员是旅行社的支柱”。只有高素质的导游人员才能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导游讲解服务。导游更多的是一门艺术。如果导游只按照历史书上记录的或者景点提供的关于特定景点的知识的介绍,照本宣科,那么会使游客失去兴趣。因此,导游的讲解能力就非常重要。作为导游的相关教育机构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导游的讲解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合格导游,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我国的经济转型。

2、导游讲解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2.1 有助于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讲解是导游服务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导游对景点生动形象地讲解,可以使游客尽快地了解景点的历史渊源、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等等;详细的导游讲解可以帮助游客了解旅游区的特色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使游客能够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这样,导游的讲解可以让游客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快感受到旅行的价值、旅游的愉悦。

2.2有助于旅游团的管理

一般导游需要对自己所带领的旅游团进行全面的管理。要想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游客在游玩期间的安全、住宿等,导游需要对游客的性格、年龄、职业等做一定的了解。导游在讲解时,会与游客有一定的互动交流,这些互动交流能够帮助导游尽快地了解游客在旅游时的各方面需求,然后在管理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2.3有助于文化的宣传

游客选择旅游景点一般会有一定的原因。如,有些佛教信徒会选择去五台山等佛教文化比较深厚地区。以河源当地为例,游客来到河源,大都是来体验客家的风土人情,在客家淳朴的民风里寻求一份休闲与宁静。而导游员对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和当地景点相关的讲解,有助于一个地区相关的文化的传播。也就是说,通过导游员的介绍和讲解,可以帮助游客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及其民族的历史文化、风物特产、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使游客对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和精神风貌有更深的体验。

3、导游专业学生讲解中存在的问题

3.1 照本宣科,缺乏新意

很多导游对于景点的了解不够多,往往直接从网上或者相关的书籍上摘抄景点的相关文化背景、发展历史等信息,或是干脆直接照搬老师所讲的一些景点知识。并且对这些信息不经过加工处理、整合,直接就拿来用。这种做法往往只图省时,生搬硬套,将在网上获取的信息背下来,直接照本宣科的传递给游客。这样的导游讲解缺乏新意,容易使游客感到厌倦。

3.2讲解不够生动

讲解不够生动的原因一方面是一部分导游对自己的工作不够热爱、理解不够深刻。以至于他们简单认为讲解就是介绍相关的景点信息。而事实上,对于表面的信息,游客大多可以自己观察或者从网络上获得。另一方面,导游员本身的表达能力有限,而我们都知道,“讲解生动是导游员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是在现实中,并非“人人都是优秀的演讲者”。所以,很多导游在讲解时就像背课文、讲解始终停留在“背诵”的轨道里,也缺乏必要的辅助表达的肢体语言。

3.3导游知识储备不足

要想获得游客的青睐,让游客享受不一样的旅行,导游需要对于景点的背景深入的理解,然后将一些景点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传递给游客。然而,很多导游由于知识量不够,信息量太少,自己都没能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去讲解,那讲解时只能限于所背导游词,无法进行深度拓展讲解,也会让游客觉得千篇一律。

4、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途径

4.1加强知识储备

对于景点背景要想进行深入的理解,导游需要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导游才具有起码的思维能力,能够深入地理解景点的意义。以及凭借知识的广度,讲解一些游客不知道东西。因此,导游要想提高自身的讲解能力,需要加强知识储备。

首先,导游需要拓宽知识面,阅读书籍从《史记》、《水浒传》、《三国志》到国家人文地理、地方史籍资料等,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科学地去引导学生阅读,通过学习交流、知识抢答、趣味游戏等课堂拓展去检测。

其次,导游需要积极的去实践、去体验。例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自己参加旅游团或是跟团,也可以选择在暑期到当地的一些景点做义务导游,通过对其导游近距离的学习,自己切身去体会如何讲解。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导游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近距离的了解和熟悉相关的景点,通过自己经历和感悟,得出适合自己使用的,有一定深度内涵的讲解词,这样一来,导游的讲解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4.2加强导游讲解训练

优秀的导游讲解能力不仅需要好的“演讲稿”,同时也需要有较多的讲解训练。只有让导游专业的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才能真正的提高讲解能力。

首先,学校和老师应该重视实践课程。例如,学校应开设导游讲解课程,尤其是根据地方实际,在学生的第一年课程中就开设地方景点讲解。在课程中,这些景点就在同学们身边,同学们认知感很高,每个同学都不会陌生,每个同学都愿意并有机会进行讲解。然后,老师对于学生的讲解做出详细的评价和指导。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一组为6人左右,让学生根据地方景点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本组讲解作业,协作完成。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合作查阅资料,制作简单的幻灯片背景,然后小组的6分别模拟讲解其中的一部分实际景点情况。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解做出点评。然后将指导意见一般化,即该类景点一般需要怎样的讲解方式,在课堂中进行点拨。这样,有讲解、有反馈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讲解能力。

其次,老师可以选择讲解能力比较好的导游的讲解视频给同学们欣赏,让导游专业的学生做一些相应的模仿,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可以通过课堂VCR记录历届讲解出色的学生的讲解情况,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的途径去提高导游讲解能力。例如:注重对学生演讲、朗诵、讲故事、歌唱、舞蹈等方面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使学生胆量提升,增强自信,通过这一通道使学生个人综合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讲解能力。

4.3构建科学的知识架构

一个合格的导游需要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建筑、历史、西方文化、管理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一方面,导游具有较宽的知识面,避免知识漏洞;一方面,学生有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使游客有“不虚此行”的感觉。

在构建导游的知识结构时,学校需要有科学的课程体系,导游专业的学生也需要有明确目标,这样才能有选择的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架构。如,有些导游致力于成为革命老区、历史名胜古迹相关的导游,有些明确要成为当地景点导游,有些要成为管理者,涉外导游,那么这些都要求学生应该有侧重地去学习,教师在教授时也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脑袋里就有概念。

另外,导游需要统一学习管理、礼仪、演讲技巧等相关课程。这样,导游在带旅游团时,就可以给游客留下很好印象,实现对于旅游团体的管理等。

5、总结

旅游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导游人才。从一定程度上,导游人才的水平关系着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而导游的讲解能力又关系着导游的水平高低。因此,相关导游学校、老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导游的讲解能力,真正做到将导游员培养成为“旅游地形象大使”。

【参考文献】

[1] 赵湘军.导游语言技巧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刘咏梅.浅谈导游讲解技能的培养模式[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3).

[3] 赵湘军.导游语言技巧与实践[M].長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李金峰.导游专业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培养[J].社科纵横,2009(9):223-224.

导游词、导游语言与导游讲解 篇4

 第一节导游词  第二节导游语言

 第三节常规导游讲解方法

 第四节不同类型景观的导游与讲解

第一节 导游语言魅力

一、导游语言的表达形式

二、导游语言的特点

三、导游语言的功能

导游语言的表达形式:口头语言、独白式、对话式、目光语、表情语、微笑语

类型 :姿态语、坐姿语、立姿语、动作语、首语、握手、手势语、招手、走姿、手指语

态势语言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强化和辅助功能、具有综合效应

导游语言的特点

(一)科学性:言之有据

(二)知识性:言之有物

(三)艺术性:言之有趣

(四)适用性:言之有的

(五)感染性:言之有情

(六)道德性:言之有礼

导游语言的功能

一、使主客关系更加协调

二、使旅游者的心情更加愉快

第二节、导游语言的运用技巧

一、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

1、语言,语调适度优美

2、正确掌握语言节奏

3、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和格言典故

4、善于察言观色,注意把握时机

二、导游语言的运用原则

1、正确性 1 2

2、清楚性

3、生动性

4、灵活性

第三节、导游讲解技巧

一、不同场合的导游讲解技巧

二、常用的导游讲解技巧

不同场合的导游讲解技巧

一、在旅游车,船中的导游技巧

二、在景区景点内的导游讲解技巧

常用的导游讲解方法

1、导游讲解的概念

2、导游讲解的技巧

3、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导游讲解方法 一、分段讲解法

二、描绘法

三、突出重点法

四、简述法

五、触景生情法

六、虚实结合法

七、问答法

八、制造悬念法

九、类比法

十、归纳法

十一、即兴发挥法

十二、借鉴法

其他讲解的方法

• 名人效应法: 1、1990年国家旅游局和团中央在青岛组织“第一届全国旅游业青工服务技能表演大赛”一位选手在讲解豫园的湖心小亭时首先讲了这个小亭始建于清朝,大约80年前被改做茶馆。然后运用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去上海曾经在此喝茶。2、1986年女王访华后,国旅昆明分社推出“沿着女王足迹仿华”的旅游线路

3、名人效应法不仅是导游的好方法也是推销的好手段

组织故事方法

1、故事人人爱听,特别是在幽雅的环境中。可以把对游览地的介绍同有关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

2、中国许多美丽的景点都有十分动人的传说故事,因此组织故事法是导游讲解的一个运用十分广泛的方法。

七大要素方法

1、历史背景 •

2、景点用途 •

3、景点特色 • • • •

4、景点地位

5、景点价值

6、名人评价

7、有始有终

导游人员的语言技能

1、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

2、口头语言的表达技巧(形式和速度)

3、态势语言的运用技巧

4、交际语言常用技巧

导游讲解

导游服务是一门艺术,它集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于一身,集中体现在导游讲解之中。

导游讲解就是导游人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景为题材,以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各异的游客为对象,对自己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进行的一种意境的再创造。

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性

是指导游讲解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意境的再创造。

客观存在的事物分为:

1、有形的 自然景物、名胜古迹

2、无形的 社会制度和旅游目的地居

民对游客的态度 以楚纪南城遗址为例

(二)针对性

是指导游人员从游客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进行导游讲解。

导游人员要根据不同游客的具体情况而在接待上有所区别。其区别在:

1)接待方式、2)服务形式、3)导游内容、4)语言运用、5)讲解的方式方法 以游览武当山的不同游客导游讲解内容应有所区别为例

(三)计划性

是指导游讲解的科学性和目的性,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在特定的工作对象的时空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的安排游客的活动日程,有计划的进行导游讲解。

计划性:

1、科学的分配时间

2、每个参观旅游点的导游方案(时间、路线、内容)以三峡和黄鹤楼的讲解为例

(四)灵活性

是指导游讲解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以及天气、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不同,灵活的运用导游知识,采用切合实际的导游内容和导游方法。

 以鄂州梁子湖为例

二、实地导游讲解技法举例

例:制造悬念法

就是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游客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生悬念的导游方法,俗称“吊胃口”、“卖关子”。”。

有问有答方法

• 主要是为了避免导游在讲解中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调动游客进入角色,活跃气氛 •

一、客问我答法:

1、不要打乱自己的导游安 排

2、也不可以完全不顾游客问题

二、我问客答法

1、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时提问

2、问题恰当,游客可以知道大概的3、应当会利用回答引出更多问题

 生动的内涵较为广泛,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下面试举几例供参考。

1.使用生动流畅,给人以美感的方法 

一名导游在创作介绍园林假山的导游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眼前宛如一幅气势磅礴、重峦叠嶂、曲折蜿蜒的空间山水画。山上修竹滴翠,花木葱茏,极富自然情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下一泓池水,明波若镜,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更添生机。“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宋郭熙《林泉高致》) 如果您能登上这座假山游览,宛如置身迷宫,时而登临峰峦之巅,时而沉落幽洞之底,自下往上看,重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水深幽邃,身临其境,仿佛真的走进崇山峻岭……

2.运用“形容”的方法

的确,形容是构成语言生动性的最有效手段,在导游词的创作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在众多优秀的导游词中,形容景物的语句随处可见,这也正是创作者对“形容”垂青的原因。

潘建民同志创作的《本溪水洞》导游词中,有这么一段:

这把剑横空出世,直插水面,它长7米,根部直径1.3米,可谓“倚天长剑”。

七大要素方法

• 这里钟乳石倒垂狭长,分呈剑状,远远望去刀光剑影,森严可惧,人们不仅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水洞的天;情一样的深啊,梦一样的美,如情似梦洞中水;无水无山不连河,无水无山不入神。•

类似以上这些形容景物的内容还有许多许多。•

3.精彩的描写也能达到生动的效果

导游词的写作要靠生动的描写,而精彩的描写能最大限度地把景点的内涵充分地揭示出来,并经过写作者的精心修改,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 的氛围”。由刘斌珍等4位同志创作的《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导游词,其中有一段描写得很精彩。

……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条凳,凳上放着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

第九章

提高导游服务技能的方法

• 节一节 导游人员的自我管理 • 第二节 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 • 第三节 提高导游服务的技巧 • 第四节 作好特殊游客的接待

第一节 导游人员的自我管理

 自我行为管理  情绪的自我调节  定位管理

第二节 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

 与游客建立良好关系  善于与同行合作

第三节 提高导游服务的技巧

 引导游客正确观景审美  其他环节

第四节 作好特殊游客的接待

 高龄游客的接待  儿童的接待

导游经验导游讲解的三个诀窍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参观游览。

首先我代表韶山XX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小X,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使大家对韶山和毛主席能更多一些了解!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故居景区,大家右手边这栋青砖灰瓦的房子叫南岸私塾,建于清朝,原是邹姓人家的祠堂,它是毛主席小时侯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毛主席8岁开始读书,在韶山接受了6年的孔夫子教育,6年时间里换过7所私塾,毛主席在南岸学习了2年,南岸私塾是主席少时读过的私塾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旧址。

主席常念师恩同窗情,建国后还曾邀请过当年的老师同学少时的玩伴去北京做过客,并借此机会向老师同窗了解家乡的情况。费用开支用得可都是自己的稿费哦!

左边的池塘叫南岸塘,是主席少时游泳的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老先生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水塘风趣的说道:“主席是少时游池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啊!”主席一生中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游泳,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曾以73岁的高龄畅游长江1个多小时,游程近30华里。当年,因为主席的到来,使武汉的人民群众激动不已,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和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同游一条江,当时整个武汉都沸腾了,长江里都成了激情与欢乐的海洋,从此这一天成为了武汉人民游泳、横渡长江的纪念日。

这口小池塘叫荷花塘,夏秋两季,荷叶满塘,荷花盛开,非常漂亮,1993年为纪念主席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曾在这里举办了一场以“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由著名主持人倪萍和赵忠祥主持,当时是在池塘上搭建的舞台,以故居为背景演出的。当年彭丽媛、孙悦、阎维文等著名歌唱家都曾在这里深情献歌。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就是毛主席故居,它位于韶山冲上屋场,它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故居门临绿水、后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当地老百姓称它为“一担柴式的房子”,因为它看起来像一根扁担挑着两捆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共有房屋19间,东边13间为主席家,西边5间为邻居家,中间的堂屋为两家共用。

1878年毛主席的曾祖父毛四端买下上屋场东边的5间半茅草房,1888年分家时,毛主席的祖父毛恩普分得上屋场的房子,于是由东茅塘迁到这里。经过毛家几代人几十年的改建和扩建,于1918年建成现状。毛主席在这里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于1910年离开韶山,外出求学,寻找革命的真理,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房子遭到损坏,部分家具被劫走和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多次修缮,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大家看到的这块“毛泽东同志故居”木匾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 4月2日题写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两家共用的堂屋。堂屋在农村是宴请客人,操办红白喜事的地方。这里的桌子、板凳和神龛都是原物。神龛是用于供奉祖宗牌位和神像的,1959年主席回

到故居时,一跨进门槛就看到了神龛,他风趣的对陪同人员说:“这是我小时候初一、十五工作的地方!”主席的母亲终身信佛,每到初一、十五就带着孩子们在这里烧香拜佛敬祖,主席受母亲的影响也曾在这里烧过香拜过佛,但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主席越来越不相信神佛了,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这是1959年主席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故居与乡亲们亲切交谈时照的合影,中间这位是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左边的这位是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1959年主席回到家乡,总共住了三天。除了探望乡梓,也有强烈的调查访问的目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还在长沙时,他就对负责安全工作的罗瑞卿约法三章:“

一、不要派干部去韶山,特别是不要拍公安人员去;

二、在行动上给予自由;

三、到了韶山要让我广泛接见群众。”在这3天里,他拜谒父母坟和宗祠,探望旧居和邻里,看望韶山学校的师生,到韶山水库游泳,宴请父老乡亲,赋诗抒怀„„,时时处处,桑梓之情溢于言表;他开展调查访问,召集座谈会,与陪同人员谈革命历史和读书方法,同乡亲们讨论水稻密植„„,桩桩件件,百姓冷暖总在心头。

接下来这一间是退堂屋,退堂屋就是“堂屋退后半间屋”的意思,主席小时候经常在这里帮助父母劳动,这个水桶是原物。这口灶是专门用来煮猪食的。

这间是厨房,请看这口灶,过去的灶多用泥砖砌成,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一些老人的回忆复制了这口灶,1959年主席回家时还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这口灶,故居工作人员随即问到:“主席,您看这口灶像不像原来的样子?”毛主席点点头说:“像还是像,就是现代化了一点!”主席所说的“现代化”是指有了水泥和石灰的成分。水缸和碗柜是原物。

这是火堂,用来烧柴取暖的,这个挂钩叫“炉膛钩”,可上下活动,是用来挂壶烧水或挂锅煮饭的,上面这个竹编,可放鱼、肉,利用下面的烟来熏制腊鱼、腊肉。1921年春主席回到韶山,曾在这里利用烤火的机会教育亲人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把全家亲人引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韶山共有革命烈士148名,主席一家为革命就牺牲了六位亲人!这样伟大的革命家庭、这样伟大的人民领袖难道不值得我们人民群众钦佩敬仰吗?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横屋,横屋是吃饭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餐厅,桌子是原物。1925年、1927年主席回韶山开展和考察农民运动时,召集党的干部、有经验的农民和农民骨干,在这里以打牌和下棋为掩护开调查会、宣传革命道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些资料就是在这里收集、整理的,上面的燕子窝是复制的,在农村有燕子进家筑窝代表吉祥,寓意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这是主席父母亲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主席就是诞生在这里。主席的父亲毛顺生生于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年青时因家境贫困,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在务农的同时还做谷米和生猪等生意,攒积钱财,还清父辈所欠债务,买田建房,家境逐渐好起来,1920年1月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母亲文氏生于1867年,湖南湘乡人,在家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的乡亲,1919

年10月因患淋巴腺炎去世,享年52年。1959年主席回故居时望着父母的照片说道:“我长得还是挺像我母亲的”,“要是现在就好了,现在就不会过世的这么早了!”两位老人过世前后相隔不足一百天。这些家具大都是原物。

这是毛主席的卧室,这是主席和母亲及两个弟弟于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主席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到长沙治病,所以母子4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这也是主席母亲生平留下的唯一的一张照片,主席的母亲就是在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主席外婆家的珍藏,才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和两个儿子岸英、岸青于1924年的合影。请看上面有个小阁楼,1925年中共韶山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里成立的,1925年6月毛主席介绍毛新枚、李耿候、钟志申、庞叔侃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毛富轩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来这五个同志都为革命英勇牺牲了!中共韶山支部是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

这里是主席家放农具的地方,主席6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曾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是原物。

这间小屋是碓屋,碓屋是将稻谷加工成大米的地方。里面有谷推子、碓、风车和米筛。1959年主席回故居时曾在这里亲自为罗瑞卿等陪同人员表演如何使用碓。

这是谷仓,遇上收成好的年份,全年最多能打粮食80余担,除自家用去30余担外,粮食还有剩余。

这里是牛栏。

这里是柴屋,主席小时候常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打来的柴就放在这里。

这间是主席的小弟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生于1905年,13岁随哥哥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9岁,1973年邓小平同志来故居参观时曾深情的赞叹道:“毛泽覃是个好同志。”

现在来到的是毛泽民的卧室,大弟毛泽民生于1896年,性格和长相非常像他父亲,有经济头脑,很小的时候就能双手打算盘,1921年参加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党的经济和后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担任边区国民经济部部长,1932年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国家银行行长,他所采用的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和零存整取储蓄的三种储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1938年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新疆财政厅代理厅长和民政厅厅长,1942年被国民党软禁,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新疆的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时年47岁。

走出故居,我们看到这有一个晒谷场。一年秋收,昏天黑地,暴雨即临。少年毛泽东赶在雨前帮助邻居毛四阿婆收藏稻谷,自家晒着的谷子却让暴雨给冲走了不少。父亲见此生气得直嚷嚷:你到底在哪家的炉锅里吃饭?

毛泽东想自家粮食年年吃不完,即便冲走一些也碍不了大事。邻居家的粮食本来就少,冲走了就必定挨饿。于是,他顶撞了父亲。父亲对儿子的强词夺理更加恼火,一边

骂一边追打儿子。毛泽东被追急了,纵身跳进南岸池塘里,不肯上岸。后来还是亲邻好友美言相劝,他才悻悻回家。

夜里,母亲疼爱儿子,却又拗不过固执的丈夫,便独自对着堂屋南墙的神龛默默许愿,希望儿子心平气和时能向父亲磕头认错,使父子俩和好如初。毛泽东却左右不肯答应。后来他见母亲许久还在伤心不语,他才很不情愿地跪下一只脚,诚恳而委屈地对母亲说:“这不是我的过,是娘你要我跪,我才跪。我跪下的这只脚是娘的,站着的是爹的。娘也处处心疼穷人,我只帮娘跪。”主席从小就对贫苦大众有着深深的了解,当他带领着千千万万贫苦的人民建设了新中国后,他依然没有改变少年时的那份对贫苦群众的关爱。

站在这个晒谷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下面有大片的良田,这些地都是主席少年时代耕种过的。1959年6月25日主席回到了故乡韶山,6月26日,他来到了故居,当主席看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时,他和当地群众讨论起了水稻密植、伙食口粮等问题,并且走进了邻居李文贵的家,和他拉起了家常,问长问短,问寒问暖,问他田里的稻谷亩产多少斤。主席的到来,主席的和蔼可亲给乡亲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共和国的领袖就是这样的,一点也不会显摆他的身价,无论身处何处,心中想着装着的首先都是人民群众!

这不由让我想起早些天,习主席前往河北省调研指导这件事。7月11日,习主席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的一块展板让习近平久久驻足,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六条规定: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伫立展板前,习近平一一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之后又说,我们的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

又好比7月21日上午,总书记来到武汉考察,那天雨下得很大,积水没过了脚面。习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来到考察地点了解情况。雨水打湿了他的衬衫,他却似乎浑然不知,也许有人会觉得一个国家领导人卷着裤腿,似乎有些 “不顾形象”,然而总书记对形象的理解却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干部的形象在于实干,在于真实。能够推动工作、能够深入实际,能够不畏困难、能够不矫揉造作,就是最有说服力、最有生命力、最有价值的干部形象。这也是对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最真实的实践。

朋友们,纵观建国以来这几十年的发展,由于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祖国是真正做到了“保持了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啊!

故居参观结束了,请大家自由拍照合影,稍后我们继续参观下一景点。

铜像广场讲解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毛主席的家乡——美丽的韶山!我是韶山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小×,非常荣幸能够带领大家瞻仰参观毛主席故里,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伟人故里的风光,追寻伟人成长的足迹,感怀伟人崇高的风范吧!

现在我们到达的是毛泽东广场,这是广场的入口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块大的景观文化石产自广东的英德,材质是黄石,石头上镌刻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几个红色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题写的。从石头的形状来看,这个景观文化石像一只昂首的雄鸡,毛主席的诗词当中有一句:“雄鸡一唱天下白”,由此表达了我们家乡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缅怀和感恩之情!在石头的旁边有着一棵漂亮的迎客松,表达着韶山人民对各位到来的欢迎之意!“三分长相,七分想象”,大家也可以发挥一下想象,这棵迎客松是不是很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呢?与雄鸡石刚好构成了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和谐韶山的美丽图景。

绕过雄鸡石我们来到了瞻仰大道,韶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革命纪念地,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广场周围绿化区的植物是以“四季见红”来配置的,乔木,灌木相结合。整个广场的绿化配比是以本地植物为主,多种名贵树种错落有致穿插其间。毛泽东广场原名毛主席铜像广场,最早建于1993年,原有广场面积仅3970平方米。2008年,经中央批准,广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扩建,目前广场总用地达10.3万平方米。

大道两旁有对称的六处小景观石,分别题刻着毛主席一生众多杰出诗词作品中的代表作《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蝶恋花·答李淑一》、《卜算子·咏梅》、《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广场原名毛主席铜像广场,最早建于1993年,受当时环境条件所限,原有广场面积仅3970平方米。为了解决原有广场交通安全性不强,铜像中心性不强,纪念集会功能不强,周围绿地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在广场建成15年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扩建。整个改扩建工程是在2008年三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同意的。按照改扩建方案,韶山毛泽东广场在原有广场和绿化区域基础上新征用地31亩,使广场总用地达10.3万平方米。毛泽东主席的这尊铜像是在2008年的10月18日凌晨3时25分,从旧基座上被缓缓提起,30分钟后平稳地安放在新基座上,由原位向西南移动84、5米,逆时针转向59度,形成为东偏北51.5度。移位后的毛泽东铜像背靠韶峰,面向故居。而毛泽东广场的整个改扩建工程在2008年12月20日完工。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广场的纪念空间,这里的面积约5950平方米,长88米,与上一层的参观空间相差12级台阶。该区域主要供游客疏散、纪念活动、集会。

上面一层的参观空间面积约1700平方米,与瞻仰空间相差12级台阶,主要供游客留影及大型纪念活动的表演舞台使用。

现在我们来到的广场的瞻仰空间面积约1112平方米,铺地面积约885平方米。铜像三面环绕56株雪松,象征我国56个民族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形成厚实壮观的背景林

效果。该区域主要供游客鲜花、瞻仰,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大家现在看到的毛主席铜像是199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百周年诞辰重点献礼工程。主席身着中山装,手执文稿,左胸前挂着“主席”字样的出席证,目视东方,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巍然挺立,成功的再现了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光辉形象,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雕塑家程允贤设计雕塑,历时120天,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主席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10.1暗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更象征着主席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

关于主席铜像社会上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想必大家以前也听到过一些吧!在此,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吧!

主席铜像于1993年12月6日运抵韶山,当时正值寒冬,凛冽的空气原本早已夺去花儿俏丽的容颜,可是那个冬天,人们却惊异的发现满山遍野的红杜鹃盛开了,满山的红色,给热闹的韶山冲增添了无限的喜庆。1993年12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主席铜像的揭幕仪式。也就是这一天,在场的人们亲眼目睹了日月同辉的奇观。甚至,还有人传说毛主席铜像在途经江西时,车子突然好像有灵性似的抛锚走不动了,江西老区的人民激动的用自己的感情这样理解的:“毛主席最早在江西拿起枪杆子闹革命,打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他老人家一定是想在这里住上一晚,看一看啊!”人们就是这样,把对主席的感情赋予世间的万事万物。从人们流露的情感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毛主席是永远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的!

虽然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这么多年了,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每天去到北京纪念堂瞻仰的人民群众络绎不绝,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每天来到韶山主席故里参观的人民群众接踵摩肩,这说明了什么?因为主席一生都是在为人民服务,一生中心里装着的都是“人民”二字,所以人民的心中也始终记住了这位人民的领袖!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毛泽东!

大家看到主席铜像前的那些鲜花了吗?“永远怀念敬爱的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人民群众献给主席的花篮上写满了这样的话语。正如沙洲坝老乡说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毛主席是伟大无私的,他的卓越领导使祖国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也让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毛主席及老一辈无产价级革命家的卓越贡献和艰苦奋斗,正所谓“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好时代,朋友们,我们在缅怀的同时,我们更应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增砖添瓦啊!做一个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好干部,做一个让干部放心的好群众!大家说是不是?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拾阶而上,向主席他老人家献上我们崇高的敬意,深深地三鞠躬,然后按照我们韶山的习俗从左绕主席铜像一周,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

毛泽东广场的参观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前往神秘的西方山洞——滴水洞游览参观!

滴水洞导游词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韶山滴水洞参观。

滴水洞是湘中的旅游胜地,1966年毛泽东同志回到韶山时,在这里住了11天,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说:“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之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28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10多天了„„”

在这封信中提到的“西方的一个山洞”就是指滴水洞,后人也就称滴水洞为“西方山洞”。1986年,这里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辟为景区,1987年又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开放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00余万人,胡锦涛、江泽民、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过。

滴水洞名为“洞”,其实是一处幽深狭长的山谷,三面环山,东面为韶山水库,只有一条傍山公路与外界相通,由于地势高,不到谷口是很难发现谷内这一片天地的。

独特的地形地势,形成了滴水洞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据测试,山谷里冬温比外界高2-3度,夏温则要稍低,而且气温变化也远不如山外剧烈。有一批老干部在这里休养时写了一首诗:“天上广寒宫,人间滴水洞。住上二十天,老翁变顽童。”

自古以来,滴水洞就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不为外人所知晓。直到1966年,主席写下了那封信,外界才知道滴水洞的存在。滴水洞一直是特别警戒区,普通人士也只能望“洞”兴叹。1986年秋对外开放后,海内外游客才有机会尽情领略它的绝世姿容。

滴水洞步步有景,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门楼,由仿制的石钟乳构成,左傍山,右临水,顶覆碧萝,额上“滴水洞”三个朱红大字灵动飘逸,分外夺目,墙角的汉白玉碑刻是当代书法家李铎书写的赞颂滴水洞风光的《毛氏族谱·滴水洞》:“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这里是著名的韶山水库,1959年和1966年,主席两次回韶山都在这里游泳。他的游泳技术很高,当时他对陪同游泳的运动员说:“你们的工作就是蛙泳、蝶泳、仰泳;我的工作就是立正、稍息、坐凳子、睡觉。”说完,他还即兴表演了这些动作,引得大家赞叹不已。

滴水洞工程和主席的1959年故乡行有密切关系。1959年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来到韶山水库游泳,面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深有感触,他无意地对身边的陪同、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周小舟说:“小舟,这地方不错,环境很好,适当建几间房子,中央领导开个会有休息的地方,另外给我搭两间茅草棚,我老了,退休了,就到这地方来养老”。周小舟把主席的话整理成报告,汇报给中南局书记陶铸,非常巧合的是,当时中南局刚好有个计划,就是在远离省会的地方修一些房屋,以供中南各省的领导休养,这样一来就和主席的提议不谋而合。1960年5月中旬,毛主席回湖南,与新任的省委书记张平化也再次提到说,韶山有个滴水洞,在那里修房子很好。张平化专程实地考察后也觉得这里是个既安静又安全的地方,环境幽静,地势隐秘,在山谷中盖房子,飞机也难

以侦察到。后来1960年下半年开始动工修建,1962年竣工,建造了一、二、三号楼。1966年6月18日到28日年主席回家乡就是在滴水洞一号楼住了11天。主席为何会提出想在滴水洞住?也许主席当时还有另外的一番用意吧,滴水洞远离省会长沙,位于普通的小山冲,领导们居住在这里更能接触到普通百姓群众,更能了解湖南农村的情况。

过门楼沿水库向内,行约300米,就到了名人留言碑廊。碑廊依山布列,长约100米,汇集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些著名人士参观韶山时访韶的题词或题诗,这些题诗题词以真挚的感情赞美了韶山,歌颂了伟人。我们一路可以看到陈毅、叶剑英、董必武、聂荣臻、郭沫若、王任重、薄一波等老领导的手迹,这里有一块写着“我酷爱韶山”并附有俄文的,是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的手迹。

您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红色的房子就是三号楼,当时地方陪同及部队就是住在这里。现在大家见到的这栋外观古朴自然、青砖青瓦、呈“丁”字型的平房就是一号楼。一号楼地处滴水洞的中心位置,站在洞外很难看到他的全貌。他的建筑风格与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相似。一号楼的大门原来是开在正南面的,后来为方便下雨时领导的小车可以直接开进来,就改为现在东西相向的对开门。

这是主席1959年回韶山时写的《七律·到韶山》,诗第一句中的“咒”字原为“哭”,当时的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建议改为“咒”,主席也因此幽默地称他为“半字之师”。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会议室。1966年6月26日,主席在这召开小型会议,听取了湖南省委、湘潭地委、县委以及韶山一些当地领导的工作汇报,老人家的和蔼幽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参加会议的人都很拘谨,主席就指着中间的位子说:“中间的位子是留给你们父母官坐的,我坐边上就行了”。相信大家应该知道主席坐在哪吧?就是亮灯的那个,左数第四个座位。与会议室相连的是一个餐厅,中间可以用一道幕布隔开,这样就可以在餐厅里架设小型放映机,以对面的大白墙为屏幕放放新闻电影,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功能、综合型的会议室。两台空调是1990年添置的,其余的摆设大多是当年的原物。

一号楼是一栋仿俄式的建筑,两边是走廊,中间是房子,房子与房子之间又是相通的,与会议室相通的是主席的办公室。书架上的书是后来摆上去的,我们知道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他走到哪里,就把书带到哪里,当时他的行李中除一箱生活用品外,其余都是书。

办公桌上有“文房四宝”,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这个菊花石砚台,菊花石产自湖南浏阳,经过人们的精心雕琢制成砚台。这是一张藤椅,其实当年为主席准备的是皮椅,老人家生活非常简朴,坐皮椅反而不习惯,工作人员就给换成了藤椅,因为是临时拿过来的,看上去小了点儿,但当年主席仍然将就使用。

接下来是主席的卧室,我们看到卧室里有沙发、躺椅,床头那个四方的小桌子,就是毛主席平常用餐的地方,有时主席也会邀请警卫员和他一起在这吃饭。主席工作起来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有时甚至连饭菜也顾不上吃,就请警卫员冲杯麦片充饥,滴水洞的工作人员看了常常过意不去,毛主席却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共

产党人就是要做难于做到的事。”

卧室里最显眼的要数这张大木床了,毛主席一生只睡木板床,这张床的宽度有1.9米,长度有2.9米,1/3甚至1/2处是用来放书的,除了宽大之外,这张床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倾斜的。为什么会是倾斜的呢?这也是为了便于主席躺在床上看书读报,因为晚年的主席患有支气管炎,这样倾斜着主席躺在上面会顺气些,有利身体。

副套间是为首长夫人准备的,当年主席回来时,江青并没有来,她也从未到过韶山,1963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兼湘潭地委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这住了10多天。

这里是娱乐室,乒乓球台是原物,打打乒乓球是主席在繁忙的工作闲暇中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个习惯始于延安。毛主席打球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打球之前他会和警卫员将口袋装满乒乓球,打完一个掏一个,这样既可以免去捡球的麻烦,还可以保持运动的连续性,球打完了运动也就结束了。主席的球技不高,只会推挡,打出去的球力量也不够,所以当偶尔扣上一个球,他会高兴地笑上老半天。

大家知道吗?中美的建交就是源于这小小的乒乓球哦!1971年3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赛第一天,美国运动员科恩于忙乱中搭错了中国队的巴士,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大胆的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其后,毛泽东马上抓住了这一信息,亲自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3个月后,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秘访北京,为尼克松翌年访华之行铺平了道路,并由此打开了中美外交的大门。后来,人们以“小球推动大球”称颂毛主席的这一段外交逸话。

这两张照片是1966年主席离开滴水洞前和工作人员的合影,当时照完像后,主席还微笑的握住工作人员的手嘱咐道:“你要把房子管好啊,我还要回来的!”当大家邀请主席上车准备离开时,主席用小声但很清晰的声音说:“你们先走咯,我还要坐下子哒!”说完返回一号楼的客厅坐下。大家只是默默的站在他旁边,看着主席慢慢地喝完了茶,放下杯子,一个人喃喃自语:“还是要走啊,真是身不由己呀!”就这样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韶山去了武汉。在武汉住了一段时间给江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到了“西方的一个山洞”。当时从武林(杭州的旧称)而来,后去往白云黄鹤的地方(武汉),因为韶山位于这两个城市的西方,而且滴水洞位于韶山西南部,当时是秘密回来,所以用了“西方的一个山洞”来代指这里。1976年,在主席生命的最后岁月,还仍以虚弱的声音向身边的工作人员传达想回韶山,滴水洞的工作人员无不激动异常,换好洁白的床褥,准备好主席爱吃的家乡土菜。然而,等来的却是万分哀痛的噩耗。

在墙上还有很多领导和外国宾客参观韶山的照片或题词,请大家浏览一下。我们继续参观。一号楼是双面走廊,既方便卫士站岗又防寒保暖。这一间是副套间的卫生间,里面的设备都是从前苏联运来的。这是主套间的卫生间,主席身高1·83米,浴缸加长加宽。睡衣是特意为主席准备的,但他一次也没穿过,当时穿的是一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现在陈列在毛泽东纪念馆。主席当年在滴水洞深居简出,生活简朴,留下了许多佳话。

接下来我们参观70年代修建的防震室和防空洞。防震室可以防7、8级地震,80

年代张海迪在这住过一段时间,著名的《鸿雁快快飞》就是在这写成的。墙上的照片都是各级领导及社会名人、主席亲属来韶山的留影,我们可以浏览一下。

您看到的这间就是当时的餐厅,然而主席回乡期间从来没有在这个大餐厅里用过餐,每次用餐都是在卧室的小餐桌上,在滴水洞居住期间,主席的膳食是很简朴的,一般一天只吃两餐饭,早餐是下午1至2点,而晚餐是晚上11点左右。每餐不得超过四菜一汤,一个荤菜,一个半荤半素,两个素菜,一个汤,菜的分量要求尽量做少些够吃就好,绝对不允许浪费。当时湖南省委给主席安排了一位著名湘菜大师石荫祥,他珍藏着主席当年的一份菜谱,其中的菜全都是韶山的家常菜。让他至今难忘的一件事是,有次为主席送蘑菇菜时,发现里面有一条虫,他赶紧转身,想回厨房另换一盘,不料被主席发现了,他既惭愧又担心,然而主席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朗声笑着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虫子说明没毒,可以吃,不用换。”主席的胸怀和理解,让他万分感动。主席不光给他解了围,同时也让他明白了做事一定要细心细致,精益求精的道理。

防空洞是70年代由“欧阳海连”修建的。当时主席提出: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防空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修建的。防空洞里共有三道铁门,可以防空、防原子弹冲击波、防核辐射,两侧墙壁上有隔音防潮设备,吸音效果非常好。防空洞长约100米,出了防空洞,滴水洞一号楼的参观就结束了。

我们看到的右边的这栋两层的房子就是二号楼了,二号楼由当时随行的中央及省里领导住,老百姓称它为“部长楼”。

沿着二号楼后山的栈道往上就到了虎歇坪,这是是滴水洞的最高峰,几十年前常有老虎在此休息,因此而得的“虎歇坪”这个名字。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国民党与韶山人民之间对主席家的祖坟进行的一场挖坟与护坟的运动,使得这个地方名气大增。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采取“农村包围城市”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方针,革命形式如火如荼。当时的湖南省主席何健是个迷信大王,他估摸着:毛泽东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一定是祖坟葬得好,如果挖了毛泽东的祖坟,断了他家的龙脉,革命自然也就镇压下去了。当得知毛泽东祖父葬在“八仙吹萧”之地时,何健以为所料非虚,大喜过望,立即派匪兵赶来韶山挖坟,当匪兵半夜里气喘吁吁地爬上虎歇坪时,四下里劈里啪啦怪响一片。这响声是当地人们为了保护毛泽东的祖坟施出的妙计,匪兵却以为冲撞了神灵,个个心惊胆战,四散溃逃。等到何健再次派兵来挖坟时,人们已经将坟堆推平,墓碑藏好,并造了一座假墓。匪兵为了交差,胡乱挖了几处坟墓就走了。祖坟在人民群众的机智勇敢下得以保护,并于1987年得到修葺。这个故事充分说明革命是人心所向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还有一条龙脉是国民党人所挖不断的!

导游讲解语言技能 篇6

态势语言

态势语言是以人的表情、姿态和动作等来表示一定语义、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伴随性无声语言。又称为体态语言或人本语言。

态势语言能有效地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能起到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作用,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大培养费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甚至有时还能起到口头语言不能起到的作用。从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的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的语音+55%的面部表情,也充分表明态势语言对于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态势语言按其定义可分为三种类型:表情语、姿态语和动作语。

表情语

它是通过眉、目、鼻、口的动作而引起面部肌肉的舒张和收缩来表现思想情感的。导游员的面部表情应该使人感到可以接近,要给客人留下一种自然、平和的感觉,应该具有同步感(面部表情与口语表达的情感同步)、鲜明感(明朗化不似笑非笑)、真实感(表里如一)、分寸感(不温不火、适度)。

以下对导游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目光语和微笑语略作说明。

微笑语

微笑是通过不出声的笑、即略带笑容所传递的信息被们称为“世界通用语”。在导游工作中,微笑的作用有:一是能迅速有效地缩短方的心理距离,使彼此消除陌生感,获取信息。二是能帮助你克服困难,说服游客接受你的正确意见,化解不愉快的气氛。三是微笑不仅可以美化人的外形,而且可以陶冶一个人的心灵,发处内心的微笑是一个导游员美好心灵外形导游员亲和力的重要体现,是塑造导游员良好形象心不可少的手段。

目光语

它是通过视线接触传递信息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可以通过眼神反映出来。导游服务中,导游员的目光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目光注视的部位。有近亲密注视、远亲密注视和社交注视三种。前两种分别把视线停留在对方双眼与胸部之间和双眼与腹部之间,这两种适合于亲人与恋人。后一种是把视线停留在对方与嘴唇之间,利于传递友好信息。

目光的分配。视线接触对方面部的时间应占全部时间的20%-60%。导游员的目光不能长时间、单向交流的方式,应学会分配目光。

一般以视线平行接触正视和环视为宜,且连续注视导游对象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客人的反感或误解。与个别旅游者交谈时,用正视表示尊重和庄重;面对全团成员致辞与讲解时要用正視与环视相结合的方式,目光长时间停留在个别人或少数人身上,或长时间不看客人都是失礼的行为。因而要照顾到处于前排、后排、左侧、右侧的所有人,让处在每个位置上的旅游者都感到受重视,造就一种友好和谐、服务周到的良好气氛。

目光的连接。导游员的目光要注意和游客交流,目光不能只注视某人、某物,目光不能单一的向上、向下、不时向窗外看、不敢看客人等,要用目光向游客表达你的情感。

目光的移动。导游员在讲解某一景物时,首先要用目光把游客的目光引过去,然后再及时收回目光,继续投向游客;当你的视线朝向哪方,你的面孔就应正对哪方,那种只眼球滴溜溜的转动,而头不随眼球转动的人是令人生厌的。口头语言

1、独白式

这是一种导游员讲旅游者听的单向语言传递方式,在导游讲解过程中,使用最为普遍。它的特点是目的性强,对象明确,表达充分。如致欢迎词,独白式的讲解等。

例1:各位早上好!昨天晚上大家坐了七八个小时的夜车,一定很累吧?的确,由于我国交通事业目前还不十分发达,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贵国还有很大差距。若乘贵国新干线上的列车,那么,北京到大同,就会从现在的七八个小时缩短到三个小时,大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疲劳了。但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面积是贵国的26倍,实现这一愿望当需时日,同时,需要技术上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各位能为中日友好,也为大家今后在我国旅游的方面作出贡献。

例2:今天我们将要参观浏览的景点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民间曾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的说法。周庄四面环水,景色宜人,环境优雅。著名画家吴冠中曾高度评价周庄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那么周庄有哪些引人入胜之处呢?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周庄,去领略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吧!

以上是口语导游独白式的两个实例。例1是山西大同一位地培对日本旅游者所致的欢迎词,例2是江南水乡周庄导游员的一段讲解。从这两段讲解辞中我们不难看出,独白式导游语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明确的讲解对象。导游员一席话,例1是为了联络感情,例2是为了介绍情况(周庄概况),且话是说给旅游者听的。另外,独白式导游语言还具有完整的特点。因为运用独白式进行语言传递,通常都有预先准备的过程。对要接待的团队的基本情况,浏览的景点已经了解后,导游员可以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选择内容,在独白时间内,把自己所要传递的主要信息完整、有层次地表述出来。

2、对话式

这是一种导游员和旅游者之间的双向语言传递方式,是导游员与一个或数个旅游者之间的交谈,可以是问答,也可以是商讨。它的特点是依赖性强,反馈及时。例:导游员:“各位知道天津什么风味小吃最有名气吗?” 游客:“知道。叫‘狗不理’包子” 导游员:“哪位知道它的来历吗?”

游客:“知道一点儿。好像‘狗不理’是一个人的名字。” 导游员:“您说的很对,一百多年前,天津一家包子铺有个小学徒本名叫高贵友,乳名叫狗不理。他做的包子味道特别鲜美„„”

3、不良的口语习惯(1)含糊

导游员在讲解时,首先必须对讲解的内容胸有成竹,讲解时才能有条不紊,词语贴切,相反,如果事物理解不准确,望文生文,说起话来就含糊不清,使人产生误解。例:还有的导游人员说话含糊,主要是对讲解的内容不熟悉,缺乏自信心。讲解时,常用一些“大概”、“可能”、“好像”谈的模糊语言,游客对此是不会满足的因为他们要求得到肯定回答确切的知识,不愿的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话。有句名言道:“言语的暧昧是由于思想的朦胧。”只有在对讲解对象了解的基础,注意使用准确,肯定的言词,这样才能赢得游客的信任。(2)啰嗦重复

导游人员的讲解就应该内容紧凑,简洁明快。有的导游讲解时,生怕游客不理解,反反复复,颠来倒去地解释、说明,尽管其动机是好的,但啰嗦的话语往往会把听者的耐心都耗尽。还有的导游人员想用一些哗众取宠的话来吸引人,讲解时,故意用一些琐碎的话作铺垫,用不必要的旁征博引来东拉西扯,结果要么言不达意,要么离题太远,使人感到啰嗦。美国口才学家卡耐基说:英文“啰嗦”是盎格鲁撒克逊语“反复咬啮”的意思,“反复咬啮”则使人想到松鼠关在木笼里咬啮的情形。说话啰嗦人,其言语内容实质性的东西少,就像海蜇皮,看起来一大片,但放在开水里一烫,就只剩下那么一点儿。游客固然喜欢那种寡言少语、金口难开的导游员,但对那种啰啰嗦嗦重复的导游员,同样不会有什么好感。(3)晦涩难懂

口语与书面语不尽相同,口语讲求简洁,而书面语则讲求词藻。如果导游人员在讲解时,机械地背诵导游词,特意地用修饰语、倒装句、专用术语,或用晦涩冷僻的词语,游客不仅听不进去,而且无法消化。还有的导游员为了卖弄知识,故意引用一些古文诗词,引用之后又不解释,故作高深。造成口语晦涩难懂的原因,除了导游人员的工作态度之外,不懂的口语的特性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弄清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之处:

书面语是无声的,不能表达每个语句语音上的灵活变化,表情达意的功能自然打了折扣。口头语的声音有轻有重,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扬顿挫,丰富多变,声音能起到很好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口头语除语音语气之外,还有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态势语言做铺助,帮助表情达意。口头语说得不连贯、不周密,对方一般能听懂。无须像书面语那样周全而规范。

语言环境可以使口头语大量简略,每个句子不必非主谓齐全不可。加长了定语等修饰,反而造成听觉上的困难,也不便于语义表达。(4)口头禅

导游人员的口语应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书面化倾向,但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即惯用口头禅。讲解时使用平时的口头禅,最妨碍整个内容的连贯性,游客听起来也很不舒服。如“这个,这个普济寺最早的名字叫、叫这个这个„„不肯去,不肯去庵,呃,这个为什么叫这个,这个名字呢?这里有个传说,嗯„„这个这个传说是,五代梁贞年间,有个和尚,叫这个这人„„慧锷的,对,这个这个和尚是日本来的,到中国山西的这个这个五台山„„”。

这种“这个这个”的讲解,听起来会焦躁不安,而且很难听懂讲解的真实内容。

造成这种不良口语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思维出现障碍,便用废话填空,说一段话,由于想的跟不上说的,大脑出现“短路”不自觉地便重复一些眼,如“这个这个”、“嗯”、“基本上”、“原来呢”、“结果呢”、“反正”、“呃”等,这些词不表达任何意义,只是用延长思维的时间。二是用重复的方法填空。由于临时词语,寻找用词,或考虑其他因素(如是否得体等),边想边说就容易“卡壳”,如果对讲解内容熟悉,自然难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熟悉,短时间内要回答游客的问题,就要靠临时调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组合词语来加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习惯的不良口语,如:

“这个计划生育的问题,在我国,这个这个„„是一个这个„„比较复杂问题,所谓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这个这个„„也可以这么说吧,就是提倡只生一个孩子,因为,呃„„”(5)其他不良口语习惯

除了上面提的四种不良口语习惯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不良口语习惯,主要是熬言惯用语、满口时髦词汇和言过其实等。

导游经验导游讲解的三个诀窍 篇7

信息化教学因为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等诸多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将信息化教学作为日常授课当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作为中职学校的导游专业的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将来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巧妙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导游讲解能力。

一、静态图片展示

(一)借助信息化手段展示地图,构建学生的空间意识。

导游这个职业最初来源于向导。作为一名向导应有着较强的方向感和空间意识。而作为中职学生来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却是有所欠缺的。以《导游服务技能》课程为例,该课程中有一个教学模块为:沿途讲解。而许多学生对自己所要讲述的路途却一阵茫然,其先后顺序根本无法搞清。作为教者,此时如果在课堂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向学生展示地图,无论是传统的平面地图亦或是现在比较流行的3D地图,都可以有效地帮学生塑造方向感和空间感,帮助学生理清讲解的顺序。

在导游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带领游客去到一些陌生的地方,因此也就需要有导游人员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者如果经常使用信息化手段来展示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识图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起读图、用图的职业能力。

(二)景点景区图片协助学生完成景点讲解。

景点讲解技能应该是导游职业的一个核心技能。由于场地、经费、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经常把学生带到课堂以外,带到真正的景点中去。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导游实训室里“纸上谈兵”。作为中职学生而言,因为其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做到“心中有景”的,因此让他们进行景点模拟讲解时,很难找对感觉,只是一味机械的背诵导游词,甚至有时会讲了上段,忘了下段。但如果我们教者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学生将要讲述的景点、景区的图片呈现出来,让学生做到“眼前有景”,让学生做到“就景讲景”,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讲不出来的尴尬,便于模拟讲解的顺利进行。实践也证明,我们的学生在有图片做背景时,讲解明显顺畅许多。

二、动态视频播放

(一)为学生提供讲解范例,并让其模仿讲解。

技能的形成往往都要经过初期的模仿学习阶段,首先要由技能熟练的人作示范,初学者跟着模仿。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讲,同样如此。学生需要模仿、需要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国赛、省赛优秀选手的视频,或者本校优秀学生的讲解视频,为学生提供一个讲解样板,让其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自己去领略讲解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因为讲解技巧是学生在模仿中自己领悟出来的,这比教师滔滔不绝地去单纯传授讲解的方法效果要好很多。

笔者就此曾经做过试验,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只是提供了讲解素材,而另一组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优秀学生的讲解视频。在随后的讲解考核中,提供了视频的这一组讲解质量明显高于另外一组。

(二)为学生创设讲解情境、营造氛围。

动态的视频相对于静态的图片来讲,在营造讲解情境的效果上又进了一步。为学生播放动态视频,可以为学生构建更好的讲解的平台,让学生在讲解时能做到“有景可依”。

如果在讲解的视频中能够插入一些合适的音乐的话,可能更便于营造讲解氛围,更利于学生情感的投入。

三、学生自制视频

(一)学生自己拍摄讲解视频,了解自身不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讲解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体势不佳,口头语太多,表情过于呆板……..而其本身是认识不到这些问题的,即使有老师、学生作出点评,但有些时候并不能引起其高度关注。如果在授课的课程中,让学生自己利用摄录软件对自己的讲解情况进行现场录制,并将这些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许多同学在看到自己的讲解视频后都面带愧色,充分认识到了自己讲解中的存在问题,并能铭记于心,在后期的讲解练习中努力克服,讲解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学生自己拍摄景点,加深对景点认识。

学生模拟讲解所使用的图片、视频,除了由教师提供以外,还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摄制。一方面学生自己摄制,可以让学生掌握现化代摄录设备的使用方法。因为在导游的实际工作中,有些游客也会要求导游协助进行短时间的摄录,导游人员如果具备较高的摄录水准的话,更容易拉近与客人的距离,更容易开展后继工作。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进行摄录工作,也是对其职业能力的一种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在拍摄过程中,会对景点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会更容易发现景点中的一些小细节,讲解因此也会更为深入、透彻。再者,学生自己拍摄的视频,在后期的讲解中更容易切合。可谓一举多得。

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篇8

关键词 导游讲解 旅游景区 影响

一、导游讲解概述

导游讲解是游人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璀璨壮丽的景观景物为题材,以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各异的游客为对象,对自己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组织,用口头语言进行的一种意境再创造。 在导游提供的诸多服务中,讲解服务是最为重要的。对于一个旅游景区而言,如果没有导游的讲解,那游客看到的便只是呆板的美。作为将景区和游客沟通起来的最好方式,导游人员精彩的讲解,可使旅游景区的景色更加生动形象,风俗民情更加绚丽多彩,使游客觉得旅途生活妙趣横生,使其留下难忘的印象。因而也有人说导游讲解时导游服务的灵魂。 1、优化服务质量;2、利于文化传播;3、陶冶游客性情是导游讲解的核心优势。

二、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1、宣传展示旅游景区的特色

导游讲解是导游说景、游客听景的过程。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如果没有导游的精彩讲解,旅游者只是单单从景区景观的表象很难完全了解其价值。而通过导游讲解,引导自觉地丰富和完善景区形象,对旅游景区的认识就更加深刻、全面。

2、丰富充实旅游景区的内涵

导游就是景区最好的代言人,在旅游者心目中,导游形象往往是和景区形

(本文荣获2011年第八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三等奖。本刊有删节))

象联系在一起的。健康、阳光的导游形象,结合生动的导游讲解,会使旅游者对景区产生正面的评价。优秀导游能够将景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有机地结合,从而使景区形象在游客中得到整体提升。

三、目前导游讲解存在的问题及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1、导游讲解员缺乏职业道德。导游薪酬一般是底薪+提成,提成指的就是回扣和小费。

2、导游讲解中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目前我国对于导游讲解的内容还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以致有些导游员在讲解服务过程中偷工减料。

3、导游讲解水平不高。如(1)脱离事实,信口开河;(2)照本宣科,没有针对性;(3)讲解古板,不够生动。许多导游在进行导游讲解的时候,不是讲解,而是背诵,语言平淡无味,没有注意导游技巧和方法的运用;(4)不良的口语表达习惯,直接妨碍整个讲解内容的连贯性,使旅游景区的形象大打折扣。

四、提高导游讲解水平,提升旅游景区人气

针对目前导游讲解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导游讲解的水平,不仅是出于导游讲解服务自身质量完善的需要,还是为旅游景区负责,宣传和提升旅游景区形象和人气的必然。

1、导游讲解的基本原则

导游讲解既有对景区自然风光、地理成因的描述,也有对景区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的描述,目的是为了让游客充分了解景区的形象信息,欣赏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的特点,从而在游客心目中形成良好的景区形象。优秀的导游讲解能向游客提供最新的信息、最好的服务,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美、求乐的旅游需求。

(1)客观性。指导游讲解要以客观存在的景观为依据,在客观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意境的再创造。在旅游景区景观的基础上,传递正确的旅游景区文化,不能张冠李戴,杜撰史实。

(2)针对性。指导游人员要从旅游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导游讲解。导游的工作对象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旅游者,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等层次悬殊,审美情趣也各有不同。导游讲解应该根据游客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导游词。

(3)灵活性。指导游讲解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旅游活动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讲解时,根据游客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和技巧,采用切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导游讲解。

(4)计划性。指导游讲解的科学性和目的性,要求导游人员在特定的工作对象和时空下,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地安排游客的旅游日程,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科学的导游方法和技巧,使得旅游者可以在有限的旅游生活中享受到尽可能多的美好体验。

2、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中偷工减料的情况,虽然根据《旅行社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游客可以投诉,但绝大多数游客不愿因此大动肝火,可游客不投诉并不等于对导游的服务满意。因此。相关部门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将工作做全,做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西方的导游小费制度,导游与游客在心理契约的基础上,游客自主、自愿地支付导游小费,对导游讲解服务也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3、加大对导游员的培训力度

一些导游员尤其是景区内的导游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培训,甚至是仅靠背诵一篇导游词就匆匆上岗。因此旅行社和导游公司应加大对员工的基本知识和讲解能力的培训,不达标绝不能上岗。同时,还应加强导游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培养导游人员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敬业精神,全面提高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海珍、刑梅,导游讲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探,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3月20日,第14卷第2期;

2. 赵霞、黄艳峰、赵博生,导游讲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2 月,第六卷第4 期;

3.杨绪光,浅谈导游讲解在导游服务中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4);

4.朱德明、朱晟轩,谈如何提高导游讲解的艺术水平,教育与职业,2004,(23);

5.任梦雅、杜政,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9期;

上一篇:提升领导执行力的策略下一篇:尉迟琳嘉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