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技巧

2024-10-13

评课技巧(精选11篇)

评课技巧 篇1

评课技巧之一:要抓住评课着力点

评课者在听完一节课后可能思绪万千,有许多话要说。但是,评课绝不能尽诉其悟,面面俱到。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抓住教学中的主要方面,把听课中获得的信息与思考进行归纳与分析,遴选出体现主要矛盾的问题作为评课的重点。如果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如果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评课时就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话题,去评析执教者在组织、支持学生合作学习时的经验或问题,至于其他问题,只作次要问题略略提及即可,甚至干脆避而不谈。

1、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

以“体现素质教育精神,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新的

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的实践中已不断走向深入。在新课程学科教学中,听课、评课的着力点应该放在这一教育理念上。

(1)听新课导入,评情境创设

学生的有效学习取决于知识间的实质性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和学习动

机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新课程听课、评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有效学习的条件来探讨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一是实质性,即情境的选取必须与本课所讲解的知识有实质性内在联系;二是生活性,即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或生动性,生动的例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三是趣味性,即情境创设应对学生产生相当大的吸引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领他们去探索发现。

(2)听师生交流,评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教师听课、评课 的焦点和难点。在新课程听课、评课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审察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审察学习任务的性质,即学习问题是否引起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并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去行动;二是审察合作学习的形式,主要看教师适时指导下的生生之间的实质性交流(不限于小组讨论形式);三是审察探究活动的过程,即学生个体或小组积极探究、发现、交流的行动表现与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只有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关注,新课程下的自主、探究与合

作的学习方式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3)听学生答题,评教师设疑

转变教师角色,是听课、评课中颇具争议之处。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才能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成为自我反思者和研究者,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就问题设疑而言,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疑问”,充当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即教师不仅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二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即教师不仅是“明确界定问题”的权威,还应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三是层次性和适宜性相统一,即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全班同学的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充当一个“组织者”,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去研究问题对学生的适宜程度,成为一名“研究者”和“开发者”。如此,不仅能顺利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应对新课改要求的能力,而且能培养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2、不仅看“怎么教”,更要看“教什么”

评课的传统角度,往往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

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这在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也被鼓励从教学方法上着力,讲究教学过程,探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评课的角度上升到了“教学理念”层面,而理念的落实处,往往也被理解为教学方法;主张平等对话、体现探究学习等等。在许多教师和评课专家的心目中,一切似乎都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提倡。然而对教学 方法的努力探索,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既可以侧重于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于教学内容。在目前的情况下,对教学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针对考试而教,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

谈论教学方法,要注意“方法本身的合理与否”和“方法使用的合适与否”。

合理与否、合适与否,主要就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讲的。巴班斯基说得好:“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与其相反。”

评课应首先关注“教什么”,以引导教学研究关注点的转移,这有助于教师

减少备课的无效劳动。教师备课一心去“设计”有新意的“怎么教”,这往往造成教师大量的无效劳动。备课负担十分沉重,至于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之类,更是耗时费工,成本极为昂贵。

3、不仅看学生的活动,更要看学生的变化(是否“学到新东西”)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谈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时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

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的意义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和进来前相比,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充实的课,在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一节课不应该是完全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成为丰实的课。

4、抓住教学中的主要优、缺点

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是丰富复杂的综合体。在进行课堂教学

评价时,我们必须从观察到、感受到的实际出发加以考量,才有可能切中肯綮(qǐng),反之,只能是或乱贴标签,或隔靴搔痒。

评课时要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或抓住执教者教学中的主要优缺点,或紧密结

合研究的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析和研究,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不泛泛而谈。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依据执教者的教案,结合教学的主要特色,围绕一两个中心,对教学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做到既有对某些教学环节或细节的评析,又有对教学总的评价看法,但仍然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重点。

如果一堂课中的“新授”部分是这堂课的核心部分,那么看教师如何突出重

点、分散难点,并进行学法指导常常是听课的关键。一堂课教学的闪光点往往就 在这时出现。学生对重点的掌握情况如何,学生对难点的理解情况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如何,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等等,都是我们在听课中需要去注意的问题。这种“注意”是对整堂课整体教学效果的一个研究,这样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好地去把握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有效地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更系统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

评课技巧之二:要采用恰当的方法

最常用的评课方法有四种:

(1)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对一节课做评析,既有对某个细节、片段的评点,也有“居高临

下”的全方位的分析、评价。用综合法评课有利于总结、宣传教学经验;有利于其他教师理解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利于上级领导把握课改趋势,调整课改策略。在总结型、展摩型、检查型、鉴评型教研活动中常使用综合法评课。总结、评析某位名师、优秀教师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也大都采用这种评课法。

综合法应突出三个方面:其一,本节课的优点、经验或值得学习的地方;其

二,本节课的特点或特色;其三,不足或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及改进教学的建设性意见。综合法要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理性思考,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辨,使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的东西。

评课、听课时往往会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评课准备要对这些似乎各自独 立的想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所在。要将分析研究所得进行必要的梳理,形成有条理的、详略得当的、有观点有分析的发言。优秀的评课稿应是一篇精美的小论文。

用综合法形成的评课稿多用“总—分—总”式结构。先总评授课者在教学实

践上给自己的印象、感受,亮出对授课者总的评价语,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论证,最后作总结、概括。

(2)片段法

思品优质课的特点

1、情景导入得当。

2、生生互动的形式好、效果好。

3、能够将现实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机结合。

4、整体感强。

5、倡导践行。

6、能够采用有效方式充分调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7、能够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8、能用自己的激情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新课程下评思品课的三要素

努力把握新课程下评课的三要素,即“三度”:①学生学习的参与度;②思

维的激活度;③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①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评价时看班级中的全体学生是否积极投入学习,主动思考问题;看教师是否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以学习轻松自由、乐趣无限的感觉;看教师是否能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点燃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

②思维的激活度。评价时要看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死板、机械、单调还是生活化、灵活化、丰富化,要看教师是否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活动和实验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增强能力,让师生富有个性的发现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并在师生亲切的合作交流、探索中得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③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即要求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必须从过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重教书轻育人转化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全面发展。课程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上,更应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传授,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发展并是否引发了继续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评课技巧 篇2

一、看评课专题的确定

如何确定看评课的专题,显然是要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不同的看评课目的或研究的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确定看评课的专题。下面以6个专题为例展开讨论。

1. 教学语言与把握

确定“教学语言与把握”这一专题,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要听教学中的各种语言,既有教师施教过程中的各类语言,如提问、答疑、讲解、评价等,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请求帮助、讨论、小组评价等。除了大家熟悉的口头表达的语言类型,还应注意观察师生的肢体语言。第二是要重点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和学生各类语言的把握情况。例如,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是如何应对的,是置之不理,还是耐心解答等。当学生进行互评或小组评价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又做出了何种反应,有无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提高评价能力等。

2. 教师示范与指导

“教师示范与指导”专题的确定既包含教师示范的情况观察,也包含教师在示范前后是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的,即有无观察法指导等。为什么选择的不是教师示范专题,而是还包含了“指导”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做了示范,仅仅是一种“能教”的表现,不一定体现的是“会教”。也就是说,教师示范如果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示范,该示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所以,选择这一专题,除了观察过去我们都知晓的从示范位置、示范面、示范水平等选择常见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学法指导的角度看示范的有效性,这是过去观察任课教师示范时常被忽略的角度。

3. 学生观察与练习

体育课上学生会不会观察,观察与练习之间是否取得了联系,在选择专题的时候,完全可以确定“学生观察与练习”专题实施课堂观察工作。该专题在看课的时候,主要侧重于学生学习中的观察与练习活动,学生的观察既包括对教师示范的观察,也包括对同伴展示的观察,还包括学生互评或小组评价时的观察。学生究竟会不会观察,是如何观察的,如果观察有问题,是何种问题,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无对学生观察情况的关注,每一个看课者要能够对此做全面把握。除此之外,学生的练习是一节课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正常情况下,用时也比较长,形式也较为多样,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更要把握技巧。诸如,看练习的态度、看练习的方式、看练习的效果、看练习中教师的指导等。

4. 课堂评价与组织

从“课堂评价与组织”这个专题出发观看体育课,一方面要围绕课堂评价的对象、内容、方式方法、效果等观察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另一方面要观察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所发挥的组织引导作用。因为课堂评价,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评价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课堂评价究竟在课堂上是如何开展的,是否做到了有效开展,看课者要能够通过看课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尤其是要重点关注有没有形式化的评价环节引入。在对该专题进行观察的时候,深度与广度都要顾及的相对全面一些。有时通过观察会发现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得体,不仅不能激励学生,或许起到的作用刚好相反。因此,该专题的确定既是研究评价的很好的切入方式,也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5. 场地器材与利用

任何一节体育课都或多或少地会用到一定量的场地和器材,无论场地大小、器材多少,其合理利用至关重要,不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课上是否如此,选择“场地器材与利用”专题进行看课,能够更为深入和全面地了解课前、课中甚至课后的场地器材的相关使用问题,及时发现场地器材利用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对主要常规器材、自制辅助器材等的利用情况的观察均不容忽视。观察场地器材的时候,还要能够通过该专题转变一种观念,即课前不是场地器材布置得越漂亮越整齐越好,而是越实用越合理越好等。认真观察场地器材及其利用,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指导任课教师提高对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和实效性把握。

6. 安全隐患与防范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历来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也同样是难点问题,因此,体育课堂上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方式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选择“安全隐患与防范”专题,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教师对于隐患的防范措施是否及时、具体,还能够作为一项指标评判一节课的优劣。在观察的时候,除了要认真观察隐患所在、师生面对安全隐患的反应,还要认真观察有无防范,有什么样的防范。对于观察课堂上的安全问题,很多看课者都不会忽视,但是专门作为一个专题来看,其观察角度和深度要求更为明确。

二、专题式看课的关键

要想看出门道,在采用“专题式”看课的时候,应该把握住全、细、准、联等四个关键点,下面以“教师示范与指导”、“安全隐患与防范”等专题为例,进行讨论。

1. 全:把握全面

专题式看课在全面性上的把握,主要体现在广度上,即所选定专题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认真观察,观察的越全面,归纳的经验越丰富,发现的问题也会范围越广泛。例如,“教师示范与指导”专题,其观察的全面性应体现在:既要观察教师的示范,还要观察教师示范时学生的观察情况,以反映出教师示范的效果。在观察教师的示范时,要对其示范的内容、示范的时机、示范的次数、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朝向、示范的效果、示范的问题、示范的技巧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充分了解。在观察教师的指导时,除了观察教师有没有进行观察法的指导,还要看是进行的什么方面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是否掌握了技术动作的路线与方法等。

2. 细:关注细节

专题式看课对细节的把握,总体上来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环节。看课仔细观察,能够显示出观察的深度,如果体育课堂能够达到深度观察,体育课堂教学问题基本上都能被观察到。关注细节的具体表现:一是看细微之处,例如,在“教师示范与指导”专题中,学生在观察教师的示范时大多数学生都皱起了眉头,感到疑惑,或者是没有看到、未能看懂,或者是对教师示范动作的质疑。看课者看到这里就会有一些联想,是不是教师做错了什么,或是出现了其他什么情况。又如专题式看课在“安全隐患与防范”专题中,要完成的看课内容围绕安全二字,有时需要认真聆听教师的防范措施指导语,如听到教师说“注意安全”的时候,看学生的反应,依然是满脸的不知所措的表情,显然,只用“注意安全”的提示语无法达到防范的目的。因此,细节观察不容忽视。

3. 准:观察精准

看课的时候做到观察精准,除了能够判断学生练习是对是错,还要准确判断教师的讲解、示范等的优劣。“准”字体现在观察的准确度上,但并非所有的看课者都能够达到观察精准。因为,精准与否既受观察能力的影响,还与看课态度有关。但该如何精准观察呢?例如,“安全隐患与防范”专题,看课者观察课堂上的安全隐患的有无以及大小,就与观察者的观察能力息息相关。观察能力差者,基本上判断不出来哪里有隐患,隐患的大小也难以断定,说明是不够精准的观察。就观察体育课上有无隐患而言,实际上,看课者要能够及时了解任课教师对安全隐患的判断以及防范措施是否合理有效等。观察的越精准,对课的经验和问题的判断越到位。

4. 联:重视关联

看课的时候要能够做到上下、左右、前后等的关联,要能够看出真问题,找到真经验,并能够通过多方关联挖掘出根源等。例如,在按照“教师示范与指导”专题进行看课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断,一位女教师给学生做完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示范以后,一位男生走到前面并说:“老师,下面我给大家做个示范,篮球应该这样传,也可以那样传,但是,不应该向老师您那样传。”该学生当场否定教师的示范,教师非常尴尬。看到和听到这里,我们联想一下,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教师的示范怎么了?是错误还是不够优美?教师以后应如何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做有效示范?

三、专题式评课的技巧

对于评课而言,不同的人可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要想评出较高的水平,总体上要能够把握3个方面的技巧。

1. 程序上:逻辑清晰

评课时,体现出逻辑清晰十分重要,如果逻辑不清,听众很难听明白,也难以梳理清楚思路。如何评才能体现出符合逻辑呢?可以采取以下四种程序式评课,第一是“由表及里评”,即深挖的方式,层层深入,每一个要评的点都能体现出来有理有据,能够让听者心服口服。第二是“由内而外评”,是拓宽思路的方法,即先确定好一个个点,每一个点都先说最核心的问题,然后逐渐向外延伸。第三是“自上而下评”,即检验的方式,先站在一定的高度,政策或理论的高度,然后逐步根据课说明政策或理论在课上的具体体现,有的是明显表现出落实了某项政策,有的是体现出了运用了某一理论。第四是“自下而上评”,即归纳的方式,从一些现象逐步归纳总结到理论的高度。以上几种评课程序,一次评课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并结合已有经验灵活选择一种或多种并用。

2. 形式上:自主选择

在评课的时候,一旦遇到一个时间段要评两节以上的课,就可以根据所看到的情况,以及个人习惯确定是一节一节地分开独立评,还是两节以上的课整合起来综合评,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评课习惯、评课经验,以及课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对于“分开独立评”而言,无论是采用优缺点式的评课,还是归纳总结特点式的评课等,都可以以一节课为单元,评完某一节课的优缺点或特点后,再对另一节课进行点评,这样的评课方式,有利于任课教师完整地把握评课者对课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整合集中评”而言,是将几节课的优缺点整合在一起,同类优缺点提出以后,可以在所看的几节课上中逐一举例。这种统合性的评课形式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评课者的高度概括能力。

3. 语言上:客观诚恳

评课时的语言风格对于能否评出水平十分关键,有些评课者语言比较客观诚恳,而有些可能表现出的是比较主观空泛,甚至是过于主观的攻击性的评课语言。要想有技巧地评,较高水平地评,在语言风格的把握上,需要做到客观诚恳。也就是说,无论评出的是优点还是不足,都要有充分理由证明判断的真实可靠性,不能凭空判断。语言诚恳的具体表现是,向他人学习经验语言要谦虚,不能以高高在上的语气来表达;指出他人的不足想提几点建议,也要有利于他人能够接受的语气,让听者能够意识到,你是在认真、诚恳地帮助别人,指导他人从多个角度将课不断完善。那些虚夸优点、指责不足式的评课语言是不可取的。

浅谈听评课的方法与技巧 篇3

一、听前准备

课前会议:时间15分钟左右,上课前一天进行,内容是教师说课,交流作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确定观察点,要求,作课人给听课教师发放详细的敬爱呕血设计以及标注学生优差座次表,以帮助听课敬爱偶是确定观察对象。

二、明白听课的目的

我认为,听评课的目的决不是像个别人想象的那样,为了要某些人的好看,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改、促、提。改,是指改进教学实践,去除糟粕,取其精华;促,是指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是指提出问题讨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境界。

三、明白听什么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育上是指教育要有针对性,那么,聽评课也必须有针对性,可选择如下其中的两或几项:一是听教师的教学激情是否有感染力;二是听教师讲课是否讲到点子上,知识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详落是否得当;三是听教师讲课是否言简意赅,思路清楚明白,说普通话,学生是否明白;四是听教师的泛读;五是听学生课堂对问题的回答等。

三、听后怎么评

在听评课活动中,如果只听不评,叫形式主义,如果评课不深,叫好人主义,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听课的真正目的。要想评好课,首先走出评课的七大误区:重听轻评、敷衍了事、平淡肤浅、面面俱到、参评面窄、以偏概全、评“新”弃“旧”。其次,可采取如下形式:个别交谈、集中讨论、书面评议、抽签答辩、自我评价。第三、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不追求完美而找亮点”、“考虑差异,因人而异”、“避免就事论事,要借助理论”、“避免空谈理论,要以事论事”。

具体怎样分析一节课呢?

我个人认为从下面几方面分析:

一看三维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全面、恰当。

二看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突破,抓住关键。

三看教学目标生成和处理。

四是从教材组织处理上分析:看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准确,思路清不清,看挖掘和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看组织处理教材是否灵活巧妙,能否化难为易、以箭驭繁。

五是从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上分析:看是否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看学生参与是否动口、动手、动脑。

六是从课堂结构上分析:看课堂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布置各教学环节设计的巧妙和衔接。

七是从教师教学素质上分析:看教师教学语言,看教师板书设计,看教师教学激情,看教师课堂应变,看教师教学示范,看教师课堂操作。

八是从教学效果上分析:看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看是否真实、朴实、扎实,看学生的学习情态和兴趣,是否有可持续性,看课堂教学效率,是否短时高效。

九是从教学个性上分析:看教师语言、教材处理、板书、情态、绝活等是否有个性特点和亮点,看是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风格。

十是从教学理念上分析: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看教为学服务,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看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 篇4

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下面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快来看看吧!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课。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和手段,以学科专题网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了教育目标的个性化。

本节课根据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水平、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注重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创设不同的思维空间,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和教师的启发下,使每个人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如本节课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四个可选择性学习方式和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

多媒体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支点。本节课注重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学习课文及有关知识,这是任何学具不能比拟的。学生真正从书本向生活拓展,呈现多元、开放态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创新智能培养目标得以落实。

三、体现了教学训练的层次性。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组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激活了思维,克服了障碍,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本节课课后作业的设计:学生可选择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来完成。

四、体现了教学模式创新性。

评课技巧 篇5

下面我对我区秦宇红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从秦宇红老师的说课中我们能感觉到:秦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评课技巧 篇6

小学语文评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评课稿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向学生介绍自然科学常识的课文。它运用诗歌的形式,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下面就谈谈听了李老师执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的感触。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李老师的这节课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尤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和积累,如设计了仿照课文进行拓展练说,每一次的训练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教学内容,在创作中将课文的语言内化,将课文的.内容升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凸现了课堂教学的魅力。诗歌的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李老师努力地在尝试,尽量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而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先是初读感知,这一环节为下面的深入研读课文做好了铺垫,接下来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深入研读,这一环节重点是读好课文,感悟理解。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朗读、自主学习的空间,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和创新的机会,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出答案。而此时此刻的感情朗读就不仅仅是手段了,它更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另外李老师能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多媒体演示及简笔画,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评课:教师成长的舞台 篇7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评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带着听课笔记本认真评就行了。甚至有的认为,评课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研任务,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搞成了形式主义,导致评课的活动被畸形地演变成为“茶话会”“聊天沙龙”,老师们在一起不着边际地胡扯一通。其实不然,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发挥听课评课的多重功效,并非易事。因此,我们把“怎样进行评课”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收集一些关于评课方面的书籍或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并且请有关专家做专题讲座,以便为改善评课质量打好基础。

开展教师评课比赛活动

评课的过程就是对课堂教学透彻分析和总结的过程,是反思教学理念、总结教学方法的过程,它可以推动教研活动的深入,加快教师的成长。但以往的教研活动只注重交互式评课,往往是少数教师点评发言,大多数教师只充当听众,缺少深层的思考,不利于全体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长。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校本教研活动“上课—听课—互动式评课”的模式,而是经常性地开展“一课一评一比赛”书面评课比赛活动,要么现场听课后评课比赛,要么观看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口头评课比赛。这些活动让更多的教师懂得了如何运用新理念评价新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以赛促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做好评课“备课”

上课需要静心准备,评课也同样要事先做好“功课”,否则,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吸纳了有些研究者提出的“生成式”听课的观点,要求听课者对上课流程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参与和反思,寻求改进方法,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生成式听课改变了传统听课“你讲我听”的单一模式,听课者要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和学情,带着思考、学习、探究和问题去听课,最大限度地做到听有所思、听有所习、听有所问。这样,在评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各抒己见,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聚焦式研讨性评课

评课是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评课时,同一教研组成员都要参加。由于一堂公开课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为使评课有效开展,先由执教者自评,包括阐述课的思路设计和构想,总结得失,自己打分定级等。然后由教研组长事先确定的两名主评,由他们做主题发言,其他成员随机发言。所以评课时我们主张摆脱从教学目标设计到教学内容组织,从教学方法选择到教学效果评定那种面面俱到的评课旧习,鼓励教师抓住一点深化探究;让所有参与评课的教师在发言时采用“2+2+2”模式,即谈两点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要谈两点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两点建议。这样的评课有针对性,便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要处理好设问与答案之间一对一和综合性的关系,要有效利用“直叙式”设问和“探究式”设问的优势,使评课能够真正体现出研讨的作用。

让讲课老师参与评课

在评课活动中,主讲老师要么回避评课,要么一言不发,“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评课中的一大误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主讲老师对别人评价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其他功效。因此在评课前让主讲老师“说课”:分析一下教材,讲讲教法、学法,介绍一下教学程序。这既是对主讲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有助于评课者准确透彻地把握评课尺度,避免评课中的种种误解和盲目性。在评课过程中主讲老师可作简单自我评价,并就其他老师的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必要的交流、沟通,参与评课教师极易流于表面现象,势必增加评课的负面效应。

让学生参与评课

评课浅谈 篇8

【关键词】评;课; 问题与误区; 着眼点; 要求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53-01

评课的诠释: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1 目前评课的操作层面上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

1.1 重听评轻。  听的多,评的少,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课听了不少,但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议。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认为把当局者中从迷中解脱出来最有效的方式是评课。

1.2 敷衍了事。  “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唱赞歌,不讲缺点。

1.3 平淡肤浅。  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上得不错”,有评课者虽然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诸如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等问题。而未触及施教者根本性的问题。

1.4 面面俱到。  对一节课应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有所侧重。应根据每一次听课的目的和课型突出重点。

1.5 参评面窄。  少数几个人的一言堂。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教龄长、资历深的老教师或领导说了算,年轻教师基本不大发言,或人云亦云。

1.6 评“新” 弃“旧”。 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对大家确有些吸引力,而对于传统的东西似乎就是“落后”“过时”的同义词,于是凡有新的东西就门庭若市,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事实上传统的东西有不少是精华。

2 评课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2.1 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  课堂提问是必要的,“问题能使想象起飞,智慧起舞”。提问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评课过程中却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提问的人次越多越好,甚至把提问的人次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尺度。课堂提问应重视效果和目的,不应以次数来衡量,而应在“愤”“悱”之际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予以“启”“发”,使学生豁然开朗,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一旦达到目的即可止问。评课应注意提问时机是否“适宜”。问题是否“得当”,数量是否“适度”。

2.2 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  对于作秀式的优质课,我们为什么反感?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生成”的精彩,而是“预设”的精彩。课堂中高明的教师往往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井”借此对学生进行脑力震荡,并通过“点拨”使其逐渐“顿悟”这才体现教师的教育机制,素质、水平和讲解艺术。因此评课应评议教师设置问题的“含金量”及给学生带来适宜的“困惑度”和“思考力”。

2.3 教师讲得越少越好。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角度要转变为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体现主导性,但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提倡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取消。所谓精讲是指该由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由学生能够单独完成的,教师绝不参与。但哪些学生不理解的,理论性较强的,有一定难度和误区的问题,教师还应讲解,重点问题还应强调,当然教师在过程中也应意识到“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建议评课时,不应一味追求教师讲的时间长短,而看其解的“量”、“质”、“度”的问题。

2.4 教学手段越复杂越好。  选择何种媒体、手段,形成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实际、教师素质而定,不可盲目攀比一切。有的教师只重形式而不重视形式和内容的有效结合,致使学生无所适从,眼花缭乱,一会这个形式,一会儿那个形式,降低学习效率,这种形式,更不中用,经常会出现“高射炮打蚊子”既离奇又离普!其实,无论教育技术手段如何发展,教师的体势、黑板、语言等传统的教学手段都不会抛弃,我不是反对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是主张评课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3 评课的主要着眼点

3.1 关注教师的课程理念是否符合课程改革要求,整堂课是否体现学科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學中要充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体现“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最大发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

3.2 注重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的利用情况

3.3 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是传统教学与新的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传统方式:启发式、点拨式;

新方式:合作探究 情境教学。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4 关注师生交流与学生交流情况。  交流是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形式之一,一般的外在表现形式为讨论、讨论须始于问题的提出。问题可分为事实性问题,拓展性问题与探究式问题。事实性问题一般可以从教材中得到答案了,可以说没有讨论的必要。拓展性问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价值。探究性问题正适合学生讨论。所以应注重课堂师生,生生教学反馈渠道是否畅通,是否能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开展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3.5 注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总体情况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3.6 品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感知状况。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同、一个赞许、一个微笑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出发点,以激励性语言为最基本的表达形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感觉良好,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有了成功的的保障。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反应、兴趣、注意、热情、关注、交流、反馈等等都会通过学生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听课教师要关于捕捉信息,评课中也应在予以关注。

3.7 分析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和理性化程度。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越是贴近于课堂教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流畅程度就越好,表现为教师教学的得心应手。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逐步理性化,是教师教学艺术逐步精湛的过程。

3.8 点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和缺点所在。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挖掘出每堂课的闪光点予于赞美。同时我们应以事实求是的态度指出每堂课的缺点。

4 不同层次的评课要求

4.1 对赛课优质课的评课,应突出一个“比”字,倡导一个“学”字。

4.2 对新的年轻教师的评课,应突出一个“导”字,倡导一个“帮”字

《保卫黄河》评课稿 篇9

通过本课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

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通过本课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

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这堂课的主要目标是从两方面入手,1、了解《保卫黄河》的轮唱和。

2、体会当时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执教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使听课老师们人人称赞。这说明老师的课上的好。第一部分的导入很精彩,利用唐诗引入到黄河。第二部分的预习检测。第三部分继续学习《保卫黄河》

1、复习有关《保卫黄河》的歌曲知识。

2、讨论用什么力度读词。

3、用师生接龙的形式来演唱,比较师生所接句子的节奏是相同的。整首歌曲的节奏越来越密集,旋律越来越高昂。

评课稿 篇10

——浅谈一节好的语文课

前天,在市马市街小学认真的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语文优质课,听后,我感慨万分。对于一节好的语文课,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总以为,只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目标,只要学生学的会,就可以了。这次听课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一节好的语文课,恰似一块美玉,处处闪耀着美丽的光辉,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张扬,老师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文本中充分交流、对话,共同为文本所讲述故事所感动,共同为文本中人物的命运所牵绊,共同为文本中的某种感情所震撼。

下面我就具体来谈谈我感受比较深刻的几点。

首先,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整节课中势必会给学生传达着丰富的信息,而不单单让学生停留在文本的学习上。这些信息的呈现如一种催化剂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我们常常会在语文教学的时候过分强调知识点的掌握,以至于怕过多的容量学生应接不暇,以至于过分担心一节课本身的目标完成的不好。通过这次听课,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恰恰是这些丰富的信息,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助推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比如:在潘利民老师执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节课中,潘老师就给学生拓展了大量的信息,在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的时候,潘老师用这句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让学生感叹陆游的豪放气概;在让学生感悟诗人的报国热忱的时候,潘老师配乐朗读陆游的另一首爱国诗篇《示儿》,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诗人的一腔爱国热情;在全课总结的时候历数历代爱国名人的名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潘老师用这些饱蘸爱国之情的诗句,把学生的爱国之情层层推向浪尖。学生也许未必对这些诗句很熟悉,但是这些诗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人的爱国热忱。在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学生这首诗的学习中了解到更多的豪气冲天,激情澎湃的诗句,不禁会这样的感慨——“原来古诗的语言这么有魅力!”从而爱上古诗的学习。

其次,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整节课上,学生都能激情澎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和老师势必都与文本水乳交融,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好像整节课自己就是文本中的一个角色。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能够让学生跟随自己,在课堂上一步步把学生的情感层层推进,直到飞跃巅峰。在王敏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起初,学生在一首熟悉的《生死不离》的音乐的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围绕“了不起”三个字,一次次感悟到文本中的人物的了不起。而在王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重点让学生感受人物心中所想,把人物的感情注入到一次次的朗读当中,学生仿佛跟着文本亲身来到了洛杉矶的那场大地震中,学生仿佛也跟随那对父与子一起面对那个危险万分的时刻,和他们一起等待,一起拯救,一起看到那一幕幕感人的父子情深的场面„„学生真的被触动了,真的被感染了„„仿佛自己就是阿曼达,仿佛看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于是在王老师安排的联系生活谈自己的父母之爱时,孩子们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甚至泣不成声„„

同样潘利民老师也做的很好,毕竟古诗不像现代文中语言那么容易打动孩子。但是潘老师那些富于想象力的语言,一度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恰似和诗人陆游一样在那个孤村,在那尘土飞扬的战场,在那钩心斗角的朝堂,在那铁马冰河的边疆„„以及那胡人铁骑的蹂躏,流离失所的逃亡都形象一幕幕展现在学生面前。由此陆游那荡尽敌寇的英勇气概,那壮志未酬的孤愁苦闷,那誓死报国的满腔热忱一一都让学生感同深受。

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能够让我们震撼,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能够让我们看到这才是课堂教学的光辉!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课堂,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教学效果——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没有负担,不必担心学不到,不用担心学不好,更不用担心不想学。

再次,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有着极其巧妙的过渡和转折,每一次转承,都恰似都恰似珍珠在丝带上自由流转闪烁,惊心动魄,却柔美万分。

在潘利民老师执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每一次转折都那么流畅,每一次过渡都那么水到渠成,整节课浑然一体。比如在学生三次读诗题后,潘老师这样过渡:“当时南宋王朝面临着强敌侵略之风,南宋的统治者贪图享乐之风,南宋王朝国土沦丧,南宋政权就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这样的过渡既紧紧扣着诗题,又巧妙的把时代背景展现给学生;接着,在学生自己读过几遍诗后,潘老师这样转折:“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在老师读的时候,同学们把节奏划出来”,这样的一个转折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朗读过渡到对节奏的划分上;在潘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完对全诗的体会的时候,潘老师这样引导:“通过诗人的所思所梦,表达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此时陆游身在何方?(生争相发言),那你可以想象到陆游的心在何方?(学生纷纷展开想象发言),此时陆游身心分离,他的心都碎了,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学生纷纷要表达),你怀着一颗身心俱碎的心,想到国土沦丧,胡人入侵,想怎么读?(学生激情地读)想到百姓生灵涂炭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怎么读„„”这过渡,张弛有致,情感一次次的被升华,学生情感的火花一次次的迸发出来,跳跃在学生一次次的饱含激情壮志的的朗读中。如此动人的转承,每一句都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每一次以激情碰撞着孩子们的灵魂。孩子们都被感染,无需我们老师说教要如何爱国,他们已经在灵魂深处铭记了!无需我们说陆游多么伟大,学生已经被诗人深深的震撼了!

最后,一节好的语文课要求语文老师要有娴熟的语言的驾驭能力。

潘利民老师的开场白:“今天窗外时而阴雨霏霏,时而风雨大作,教室里也要风雨大作了„„”多么简洁多么有力,有多么机智巧妙!学生读到“夜阑卧听风吹雨。”时潘老师这样评价道:“‘风吹雨’,三个字都读成珍珠了,要读成项链„„”学生在轻松的笑声中马上就知道了要怎么读了。曹金凤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奇思妙想》的教学中,学生喊口号的时候,曹老师这样说:“看你们的高兴劲,把谁喊出来了?”于是“多拉A梦”就出来了,学生沉浸在无限的愉悦中。

这些有趣的,幽默的,深情的语言总是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总是能够更愉快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所以,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要从这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

复盘式评课 篇11

复盘式评课的步骤是课堂回归——审视对照——剖析研讨。

课堂回归,按所列的表格填写,目的是认清事实。

审视对照,看目标的设定与教学是否一致。

剖析研讨,就事实说事实,反思事实,研究教学过程。

2014年7月20日,奎屯市的一些语文老师与江苏师范大学的魏本亚教授、徐州市教育局的刘春、查晓红一起聆听了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彭苏华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

下面就以《海底世界》为案例进行复盘式评课。(因为这天下午徐州风雨大作,停电了,彭老师无法用课件。)课堂实录如下:

师:假期里同学们都去哪里玩了?

(生纷纷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自由发言)

师:你知道海底是什么样子吗?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海底世界》,叶落归根,小树叶要送回家,注意题目中“底”下面的一点要写上。大家齐读课题两遍。

师:这课你们预习了吗?怎样预习的?

(生看着自己的预习单)

生:圈生字。

生:标小节。

生:描红。

师:轻轻地打开书,把书读一遍。注意预习方法:圈字、标节、朗读(注意字音、长句)、描红、质疑。自己学完之后小组交流,交流的内容:第一、组内分工检查阅读;第二、交流预习单并补充。要做到快速分工,轻声有序、互相帮助。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认为易写错的字音、字形、多音字。

生:“汪洋”中“汪”的读音“wāng”。

生:“伸缩”中“伸”的读音“shēn”。

生:“底”要注意下面有一点。

生:“参差”的读音为“cēn cī”。

师:本课中出现的“途”要注意写法,“一字无双捺”。

师:还有那些词的意思不理解?海参每小时行4米,那它不怕别的动物把它吃掉吗?

(生各抒己见)

生:“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师:演一演,用手稍微挡着你的嘴,趴在你同桌的耳旁小小的声音说。

师:藻类的词语有哪些?你理解的有多少?

(生互相解释、补充)

师:读本课时,你们认为哪些段落难读?

生:第二、四段。

(教师指导朗读?摇学生练读?摇指名读)

师: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学生各抒己见)

师:看着板书,说说课文的内容。

生:植物、动物、矿物。

生:植物主要是写颜色和形态。

生:动物主要是写声音和活动。

(教师指导写字)

师:“旅”、“途”的写法,两个字均有“捺”笔,但是“旅”是斜捺,“途”是平捺。(教师边讲述边范写)。同学们现在就练一练,让小组的同学看看,再评价一下。

学生练字。

师:今天就写到这里,回家后再把字看看,研究一下应该怎么写,与家长交流一下。下课!

授课老师上完课之后,魏本亚教授立刻组织听课老师们进行复盘式评课。

第一步、列好复盘式评课的表格

第二步、由授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完成表格中“教学目标”和“教的活动”栏的内容。

第三步、由各位评课老师共同完成“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内容。(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或者问卷等方式来完成)

第四步、评课老师们比较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是否可以相连。通过比较是可以对应的,但是“教学目标”中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对于任何课文都通用,太笼统了,教学内容应该具体化。

第五步、评课老师们把“学生学了什么”和“教学目标”相连,对照比较,看能否一一对应。结果也是可以一一对应的。

第六步、评课老师们再把“学生学会了什么”和“教学目标”相连,对照比较,结果发现也能够一一对应。这些说明彭苏华老师执教的课堂是高效的。以上几方面,如果不能一一对应,就要反思,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必要时,还可以在反思后重新改进,弥补不足。

整个评课过程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点评,而是共同分析、对照,发现问题,对其中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评课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依据。执教者也从中获得真切、深刻的体验。

传统的评课往往空泛,走过场,评课甲这样说,评课乙那样说,甚至甲和乙都达不成共识,发表意见的老师往往是有一些“资历”的,凭着自己的印象泛泛而谈,完全不顾设计者的意图,有的蜻蜓点水,唱赞歌,多数老师是保持沉默,当和事佬。而复盘式评课以课堂事实为依据,具体地告诉我们“评什么”“怎样评”,只要听课者能认真听课就有“话”可说,没有所谓专家的“居高临下”,没有授课者的“诚惶诚恐”、“妄自菲薄”,有的是大家的平等互助,共同研究,深入挖掘课堂事实的本质,发现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执教者在实践中自主选择,评课者的追问,授课者的反思,有利于授课者快速成长,也使听课者在样本的剖析中获得教益。

上一篇:支教小组九月份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电视台全国首届老年风采电视大赛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