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中国心得体会

2024-06-14

建设幸福中国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建设幸福中国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对平安中国建设重要指示 让幸福永远围绕在身边感悟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意义重大,要求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平安中国建设,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人民群众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平安中国”成为更加靓丽的金名片。在新的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助推“中国之治”谱写新篇章的战略之举,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的题中之义。

民以安为乐,国以安为兴。平安是福,平安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驰援武汉,用最美逆行背影筑起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也在人们的心里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最近,有媒体盘点出 2020 年度十大热词,“逆行者”位居其中第一名。其实,这里的“逆行者”不仅是白衣天使,还是救火的消防队员、是巡逻的警察叔叔、是抗洪的人民军队,是所有英雄们的总称,是每个奉献

者的化身。正因为他们勇敢逆行,我们才更坚信平安与幸福;正因为有他们默默负重前行,才有我们当下的岁月静好。守护平安,守护中国,需要向难而行、向强奋进的勇毅,也需要更多可亲可敬可爱的“逆行者”一起“再出发”。

守护平安,有你有我;平安中国,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近年来,“朝阳群众”频繁出现屡立奇功,“西城大妈”守护平安从不打烊,“街坊邻里”当家做主守望相助。这些身边的红马甲、红袖标、红帽子,让不法分子无处藏身无处遁形,让我们更多一份安全、一份安心,也让平安中国的根基更加深厚稳固。当前,平安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坚持打防结合、整体防控,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平安中国建设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群众智慧。

平安中国是什么?是社区里的红袖标,是校门口的警务亭,是枕戈待旦的消防队,是夜路上的一盏明灯,是手机里的防诈提醒,是疫情防控的紧盯不放,是生产生活的秩序井然,是推开家门的一声问候,是党委政府的责任担当……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 14 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

为平安中国建设尽一份责、出一份力,就能积“小平安”为“大平安”,让幸福永远围绕在我们身边。

建设幸福中国心得体会 篇2

一、“幸福指数”的含义

所谓幸福,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称心如意”, 指的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 就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 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 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根据荷兰Erasmus大学的Ruut Veenhoven教授对中国国民幸福指数的调查, 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 1995年上升到7.08, 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

幸福首先意味着人们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上的全面发展与自由。物质性的可以量化的指标, 对普通民众的幸福感影响的确很大。但是, 社会和民众的富有, 并不会让人人都感到幸福。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有关“幸福”的问题时说:“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可能人们都有不同……我只是说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 对未来有信心。”

二、宝贵的物质层面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缺失了道德文明, 这种幸福是不会长久的

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现实可能,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才有根本前提。虽然物质富裕不一定幸福, 但贫困肯定幸福指数不高。在“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实施几十年后的今天, 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的生存和发展, 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归结于人的全面发展, 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尊重和发挥好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作用。

三、道德建设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一) 明确道德的社会作用才能做好道德建设工作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 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 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否则, 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它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二) 道德建设渗透到人们幸福要求的各个方面, 因此要全面进行, 以利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就是老百姓过上舒心畅意的生活, 而“幸福指数”就是这种生活的直观体现。生活有“幸福指数”, 工作也有“幸福指数”, “农村人怕生病, 城里人怕失业”, 这是当前老百姓“幸福指数”提升的主要障碍。各级政府在关心GDP、财政收入的同时, 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就业、医疗、上学, 以及社会的环保、治安, 也是为官之本、为政之要。

(三) 当今时代道德建设尤其要注重社会公德的建设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1、重视和加强公民公德意识教育

在具体的公民公德教育中, 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注意“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 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 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 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2、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 建立系统的维护社会公德的法律法规

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支持, 任何行为都可能对人们不具备约束力, 过多的逆反现象甚至可以使循规蹈矩的人们放弃自己原来的操守。虽然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公民如何遵守道德和社会公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但是, 作为依此作为要求每个公民必须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 是远远不够的。纵观世界, 凡在社会公德建设取得好成就国家, 都是在社会公德方面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3、政府积极倡导

首先应做到的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次要做到三个文明:“语言文明, 说话文明礼貌, 不说粗话、脏话;仪表文明, 衣着整洁, 仪表端庄、不在公共场所裸胸露背;行为文明, 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不乱扔果皮烟蒂纸屑、不乱倒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参与赌博、不搞封建迷信等。”

总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循和做到“遵守公民道德, 做文明市民, 首先要从我做起, 从我家做起。”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们物质上的满足到人们不可缺失的精神上的满足的探讨与研究, 指出了当今社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的发展, 物质生活丰富了, 通过对“幸福指数”的调查发现, 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滑。道德滑坡趋向不容忽视。人们亟需培养一种观念、塑造一种精神、树立一种风尚。如何让老百姓过得安心放心有幸福感, 与社会进行道德建设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对经济政策、道德建设政策等方面阐述说明了道德建设在人民幸福指数提升中的作用。

关键词:幸福指数,物质层面幸福,精神层面幸福,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 (总第322期)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 李月成。

为建设“幸福中国”加油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十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等。为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些问题,都必须高度重视、沉着应对,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为中国继续前行加油,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已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必须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在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日臻完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为中国继续前行加油,必须增强民主法治意识。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为中国继续前行加油,必须增强民生意识。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必须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为中国继续前行加油,必须增强创新意识。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年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可以预期将给中国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受。为建设“幸福中国”加油!

建设幸福中国征文 篇4

隐珠中学202赵娜娜、刘珂珂

我们的祖国矗立在世界的东方,革命家们用鲜血染红了大地,劳动人民用汗水浇灌了稻田,一场场锋火,一片片硝烟,激起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斗志。让我们高举五星红旗,建设幸福中国。

伟大的祖国像一支神奇的画笔,它用五彩的颜料勾画了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傲然崛起的青藏高原、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令人留连忘返。

中国的伟大不仅仅是因为所能看到美景,更多的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这儿的发展。还记得领导人民站起来的毛泽东,忘不了使人民富起来的邓小平,是他们用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信念,让祖国再次繁荣和富强。

从被叫做东亚病夫、被侵略、被掠夺直到今天,中国的国力逐渐强大,百姓的生活也变得富裕起来,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也更加昂扬奋发。让我们敞开心扉用心底的声音呐喊:“我们要让伟大的祖国更加幸福安康!”

在如此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前,没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不可能有这样辉煌的进步和成就。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状况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在一天天殷实起来的日子里,亿万百姓满怀希望奔向更加富裕的小康,中国人民幸福起来了!

最激昂的歌曲诵唱的是祖国的发展

最宏伟的建设屹立在祖国的周边

最动人的呼喊莫过于一声对祖国的呼唤

对祖国的热爱永远是我们心头最难割舍的情感

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风霜雨打,静静地伫立于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如此浩瀚!

建设幸福中国 篇5

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字面意思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幸福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有人说,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说,幸福是衣食无忧;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庭;也有人说,幸福是每一天都快乐……幸福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

人们的理解不同,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同。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其实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靠自己去创造。达芬奇有句这样的名言“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分六篇,从“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等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件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让我感受到了:

—幸福是学生上学环境得到改善

—幸福是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幸福是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

—幸福是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人民是“幸福中国”的主人,“建设幸福中国”就是要让“幸福中国”的主人“老百姓”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是国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个人的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不需要那样举一大堆数字来说明,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且不辜负所做的事情,我们所做的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当你把自己所做的一切与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你就会为此而不懈奋斗。那么,你就幸福了,只有你幸福了,国家才可以幸福,因为只有一小片一小片土地,一个一个人,才可以汇成一个国家啊。幸福是需要每个人来建设的。

建设幸福中国(推荐) 篇6

2009级9班 邱玉

2011年的中国,又走到了一个起点,准备谱写新的篇章,走进一片“春天里”。而这片春天里种满了“幸福”,为了“幸福”的果实饱满诱人,中国在这一年召开“两会”,为幸福提供良好的环境。

我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为了建设幸福中国,要以人们的幸福为准则,可幸福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幸福是一家三口美满,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生平安、健康。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是愉快的,使人心情甜蜜、快乐。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因此,幸福首先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说,每个自己才是幸福生活的主体。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它首先得有相对丰富的物质基础,这就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经济,这也在建设幸福中国中奋斗的方向以及关键。

建设幸福中国是全体人民最大的心愿,但我们不只是喊口号,而更要付诸行动。

建设幸福中国,不仅要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行动,更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人、为社会的幸福做贡献。而在这追寻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国家需要规划,通过政府的号召力使全体人民从“富起来”到“幸福起来”,这才是建设幸福中国的本来目的。

“民生”是幸福建设的重要问题,所以中国在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之后,应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青少年,通过我国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未来的幸福蓝图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深刻了解和认识,所以幸福生活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个人修养,放眼世界,为全面建设幸福中国贡献力量。

建设幸福中国心得体会 篇7

1993年, 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殊的年份。1992年, 党的十四大召开, 同年底, 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993年初,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颁布, 这些都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提出了新的任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 高等教育一些新的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将以一个什么样的风貌和状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特别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如何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如何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时任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的周远清同志提出了从我国国情出发, 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出发, 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并提出确立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为题目的研究项目。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对高等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研究, 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并不多见。

这一研究设想一经提出即得到高等教育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高等教育司于1993年2月、4月先后两次在北京召开筹备会和预备会, 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编辑部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1993年8月初, 第一次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 会议就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以及指导思想等进行了讨论;会后不久, 正式成立了课题组和综合研究组, 制定了研究计划, 确定了组织分工, 出版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文集;经过一年多的研究, 1994年10月, 第二次理论研讨会在无锡江南大学召开, 会议交流了各参与单位的研究成果, 研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点框架”, 广泛听取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会后, 出版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第二集) 》。1995年11月, 在广东江门召开了第三次研讨会, 会议就两年多来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和总结, 并对《理论要点 (讨论稿) 》进行了讨论。会后, 出版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第三集) 》。1997年9月, 经过多次研讨, 课题研究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出版, 至此这一课题研究工作告一段落。

这一课题研究历时四年, 召开了近十次研讨会, 一次会议一份收获, 一年一个进度, 先后有来自各高校、省市及部委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与了课题研究, 发表论文220余篇, 课题研究可谓时间短、节奏快、效率高、成果丰。对于这一理论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已有不少文章做过论述。笔者仅就自身的体会谈三点认识。

第一, 关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1992年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体制改革是关键, 教学改革是核心”。1993年初,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出台, 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90年代, 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 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 加快步伐, 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 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主要是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国家教委与中央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同时提出积极推进几个方面的改革: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完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制度;改革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机制;积极推进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纲要》所提出的任务, 理论研究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加以深入研究, 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首先, 理论研究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聚焦在举办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五个方面的体制改革上, 并对每一个体制的内涵及改革方向、目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明确的界定。其次, 理论研究提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管理体制改革要与调整、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紧密结合。”这既符合当时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 也在推动改革方面抓住了要害。涉及管理体制的理论研究虽然时间不长, 但通过充分调研, 广泛讨论, 逐步形成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目标、路径和方法, 强调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加强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淡化和改变学校单一的隶属关系;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变条块分割为条块有机结合,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提出:“通过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建共管原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学校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促进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合并;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等学校实行协作办学;促进部分中央部门所属学校转由地方政府管理等五种机制和途径, 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当时被有关专家概括为“共建、联合、合作、合并、划转”五种改革路径的提出, 得到各方的认同, 在此基础上, 经过进一步概括和提炼, 形成了后来的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八字方针, 即“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无疑, 这一理论研究不仅有效地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一定程度上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得以迅速、平稳推进奠定了很好的思想认识基础。从1994年起到2000年止, 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 60多个国务院部门参与了改革, 涉及高校900余所, 有556所高校经合并调整为232所高校, 有360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转由地方管理, 有317所高校开展了校际间合作办学, 有241所高校与数千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实行协作办学。总之, 在短短几年内,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突破性进展。

第二, 关于教学改革。在1992年的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 教学改革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并且强调:“要继续和发扬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 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 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要继续拓宽专业面, 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趋势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 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学改革应该是这次理论研究中最为核心、最受关注的内容, 也是成果最为丰富的议题。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 高等学校的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 最为突出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市场经济对学校教育的冲击, 使教学工作出现了功利性、商品化的倾向;另一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制约着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成为各高校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理论研究从对教学质量现状的判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入手, 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如,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改革, 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多种因素, 其中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是先导,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是重点和难点,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根本目的, 等等。这些思想的确立, 对日后深化教学改革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这一理论研究最为直接的现实成果就是以此引发并推动一场声势浩大、遍及全国、影响深远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正是因为有前期深入研讨和理论准备, 使得这一改革计划的整体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感, 而且得到各高校的普遍认同和大力支持。“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从提出到实施结束, 历时六七年时间, 改革几乎涉及高等教育本科文、理、工、农、医所有学科专业, 先后共设立研究项目221个大项目, 985个子项目, 共有300多所高等学校的一万多名教师、教学管理和研究人员参与了这一计划的实施。这一改革计划从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出发,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调整专业结构,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规格,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最为显著的成果就是推出了1000余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这批教材从内容到体例以及呈现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在跨世纪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 这一次教学改革是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规模最大、最为系统、影响深远的一次改革, 为我国高等教育跨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建设幸福中国”征文 篇8

四川省简阳市石板凳镇莲花九义校六年级一班刘剑

在去年春节,我把《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读了一遍,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将我吸引住了。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了许多目标: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在我爸爸那一代,只希望能吃饱饭;希望能交得上学费,继续上学;希望能穿自己的衣服„„而我们现在,每天吃得饱饱的;国家还给我们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鼓励我们读书;每个同学都穿名牌。啊,我们这一辈真是太幸福了!

祖国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民生,在航天事业也颇有成就。自从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毛泽东主席郑重地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十多年后,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但工程人员却还在努力奋斗!1999年11月,“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2002年12月,“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环球飞行,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飞上太空,还进行了空间出舱活动。

2008年8月8

日,神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

北京隆重的举行了开幕式,这届奥运会是中国成功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中国健儿在运动会上摘金夺银。

如今,虽然我们的祖国与五十、六十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依旧落后于许多国家,要想赶英超美,那是有巨大的困难的。只有靠知识,只有靠我们新一辈的努力,所以这一辈要勤于思考,努力学习,遵守规则、纪律,说话文明,待人礼貌,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但现在,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讲,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下来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尊敬老师,尽力完成各项工作。有了基础,才会有“大厦”,只要我们打好知识的根基,将来就有机会建设我们的祖国,为祖国的蓝图添上精彩而华丽的一笔!

四川省简阳市石板凳镇莲花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邮政编码:641426

批语:小作者以朴实的语言描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过渡自然,重点突出。

指导教师:张艳

那是中国

四川省简阳市石板凳镇莲花九义校七年级二班阮婷

时光如水,汇聚成涓涓细流;历史如长河,奔流翻腾不止,随着时光消逝。中国历史,每一段,都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说它平凡,那是历史都是由许多平凡人的每一个平凡行动铸成的;说它不平凡,那是历史的发展总是暗流涌动,风生水起。

历史是渐忘的,它不在乎绝大多数在时空存在过的个体的曾经与过往。绝大多数平凡的人,绝大多数平凡人的心,绝大多数平凡人的追求,绝大多数平凡人的梦想,终将随时光消失而湮没。只有一个个帝王将相,只有一个个朝代兴衰,只有一个个国家的富庶与繁盛,只有一个个朝代的战乱与兵火,在史书的记载里,述说沧海桑田千古兴亡。那是中国。

从秦始皇灭六国入主中原实现大秦皇朝开启皇朝统治,到汉武帝翻天覆地实现大一统肅清思想上的混乱;从唐太宗开启大唐“贞观之治”的荣光,到宋代末朝皇帝签订“澶渊之盟”的屈辱;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武人兴国,到“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从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建立新中国。那是中国,斗转星移,政权更迭,强势崛起与颓败衰落。

历史会铭记大事件,也不曾遗漏小事件小人物。鸡鸣狗盗之徒也曾经救主;刘备的第一职业是卖草鞋;张飞是个卖猪肉的;王羲之《兰亭序》流传千古;李白斗酒诗百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流传千古;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泽被四方。那是中国,承传有序,文化灿烂。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汉族人统治之外,元朝及五代时期,以及满清时期,鸦片战争时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战争的结局也证明了,凡是腐败衰朽落后的统治,即使人口众多,也会被强横的外族入侵夺取江山。历史一再证明,治民以德,治国以善,给民众以充分的休养生息发展空间,国家富强,人民富强,才能永保江山稳固,那是中国。

刘德华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像是一首歌。不论你来自何方,将去向何处。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那也是中国。

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积极捐款捐物,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四川在灾后迅速崛起。那是中国。

五十六个民族和睦相处,都自称是龙的传人,都是长江黄河孕育的儿女,都以勤劳和智慧为生命的骄傲,都要用自己的爱去呵护自己的祖国。那是中国。

五千年转眼一瞬间,前方的路还有多远?我们还在不断地寻找,为梦想不停奔跑。那是中国。

四川省简阳市石板凳镇莲花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邮政编码:641426

教师简评:该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历史朝代的更替演变,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昌盛,纵横古今,引发对当今中国幸福生活的思考。全文文字简炼,感情充沛,引古论今,过渡自然,是一篇较好的初中生作文。

建设幸福中国作文 篇9

以前,常听奶奶说起过去的事情。过去我们家住的是茅草屋,泥巴混着麦秸墩成厚厚的墙。以前的学校教师也是茅草屋,时不时的会阿漏雨。爸爸上学很少买铅笔,更买不到圆珠笔了。教室的黑板是木板做的,墨水刷过之后就可以用粉笔写字了。

奶奶说,爸爸小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吃不到像现在一样丰富的食物,整天白菜萝卜的吃。最难熬的就是冬天,褥子很薄,被子也都是用了多年都舍不得扔的旧棉花做的,一点都不暖和。后来爸爸就出去拾棉花,但是也没能用拾的棉花做一身棉袄。听奶奶讲着我不知不觉的就落泪了,看看现在的生活,想想奶奶、爷爷他们得吃过多少苦啊!

虽然出生在一个山村,但是我从小就衣食无忧,爷爷、奶奶疼我,爸爸、妈妈疼我,我有多幸福呀!村子里家家都是新瓦房,有的还盖起了二层小楼。水泥路直通到宽阔的马路上,村里的樱桃、柿子、山楂都能运出去,卖个好价钱。我的家乡盛产大理石,老人们没曾想过石头也能换来财富。

家乡的学校变化更大,我们上课的教师是楼房,透过教师的窗子我可以看到远处山下的村子。在学校,我们能通过电脑了解很多从没见到听到过的事情,能够像城里的同龄人一样用电脑学习课文。

老师常说我们是幸福的孩子,以前没怎么觉得幸福,听了奶奶讲的故事后,我感到很难受,我们生长在繁荣的祖国,我很幸福。从今天开始,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为家乡,为家人创造更多的财富,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突出安居扶贫建设幸福武宁 篇10

第一, 通过宣传发动, 让群众的心热起来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政策, 群众不知道、不理解, 就得不到支持和拥护。做好宣传, 让群众的心热起来, 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 绘制蓝图, 告之群众。前期, 我们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 精心谋划, 设定“进县城、进工业园区、进乡镇集镇、进中心村”四种搬迁落户形式, 五保户则进乡镇敬老院。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 对全县移民搬迁扶贫实施一次性规划,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与扶贫搬迁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将一副美好的蓝图展现给群众, 使群众对搬迁有整体的认知和认同。其次, 广泛宣传, 深入群众。为使这项惠民工程深入人心, 要求乡镇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动乡村干部深入整体搬迁对象所在村、组座谈, 上门入户宣传, 重点引导符合条件的深山区困难群众外迁。最后, 公平公开, 赢得群众。为充分赢得群众信任, 确保公平, 对搬迁条件、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工作的操作过程进行公示公开, 让群众自己来判断把关, 自愿选择。通过宣传发动, 引导群众变“要我搬”为“我要搬”, 激发主体意识。

第二, 通过政策实惠, 让群众的心动起来

移民搬迁的重点和难点是贫困农户, 越是贫困的农户越是拿不出钱。为让搬迁群众尽量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我们摸透上情、吃透下情, 制定出一系列看得见、用得着的实惠政策, 让群众心动。一是争取政策支持, 整合各级资金, 保证“项目有钱建”。整体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 积极争取相关政策, 以安置区 (点) 建设为平台, 全面整合移民扶贫、建设、房管、交通、水利等涉农及社会资金, 统筹用于整体移民搬迁项目建设。武安锦城整投入需资金10.89亿元, 其中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整合资金达5.35亿元, 具体包括:公租房资金3.82亿元、国家避险解困资金1.1524亿元、省级避险解困资金0.11524亿元、省级深山区移民追加基础设施投资0.04亿元、整合移民和水利资金0.23亿元, 有效解决了项目资金问题。二是出台补助政策, 降低购房成本, 保证“移民有钱搬”。具体的政策有:1按在册农业人口计算, 人均补助6000元;2享受危房改造补助, 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可叠加享受1.5万元危房改造补助;3享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性补助, 补助标准按原住房占地面积计算, 300平方米以下 (含300平方米) 补助金额为3万元, 超过300平方米以上补助金额为3.5万元。据测算, 一般一个5口之家通过整合各种政策可得到补助7.5—8万元。在武安锦城安置区, 我们设置了60-120平方米不等的户型, 按均价1200元/平方米成本价对搬迁户进行安置。贫困户选择60平方米的小户型, 只需要7.2万元, 在拆除原住宅的前提下, 基本可以免费入住。

第三, 通过完善配套, 让群众的心安下来

搬得出, 还要稳得住, 更要让群众心安下来, 既不能让他们有生活上的不方便, 又不能有生活上的不习惯。一是完善硬件配套, 让生活方便。对武安锦城集中安置区 (点) 的建设, 我们按照精品商住小区的标准规划设计和“园区城市化”的要求完善配套, 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警务室、小学、幼儿园、超市、农贸市场等一应俱全。二是完善软件配套, 让生活习惯。为保障搬迁农民的权益, 武宁县明确规定:搬迁到园区或城镇的, 其户籍管理实行自愿原则, 可选择直接办理城镇居民户口, 也可选择保留农村户籍办理城镇居住证, 子女入学、就业等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继续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相关惠农政策, 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同时, 为加强武安锦城安置区的后续管理工作, 专门成立小区临时管理委员会, 统一做好搬迁移民的就业指导、权益维护、维稳协调、卫生保洁、公共事业、文明创建等工作, 吸纳搬迁移民参与社区管理事务, 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第四, 通过扶助就业, 让群众的心定下来

搬迁是手段, 脱贫致富才是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扶助就业, 让群众富起来, 心定下来, 幸福的生活才会越走越远。对入园区群众的就业实行“一扶三免一确保”。优先扶持每户5 万元以上小额贴息创业贷款;村民搬迁户子女免费就读武宁职业中专, 免费创业就业培训, 免费介绍职业, 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1 人实现就业。同时, 整合农业、社保、扶贫和移民等部门的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培训资金, 把搬迁户纳入“雨露计划”、“技能工程”实施范围, 通过培训, 使搬迁户劳动力掌握1—2 门实用技术, 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实现搬迁村民与企业、公益性岗位订单式一对一就业。目前, 搬迁入住的已有437 户, 1672 人。入户农户中, 劳动就业人数达624 人, 其中外出务工296 人, 园区就业203 人, 城区其它就业94 人, 社区就业31 人, 实现每户有1.4 个劳动力就业。

建设幸福中国作文 篇11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一直以为感受幸福是件很困难的事,那是一种灯火阑珊处的境界。经过岁月的流年以后,才明白,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幸福。健康的活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建设幸福中国,建设美好生活!

什么是幸福?我想,我们都有不一样的答案,每个人的回答今天和明天的也许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人仅仅把吃饱穿暖当做幸福。因为十一五或者说改革开放30年已经为我们解决了温饱,而且在座的人大多数早已进入了小康社会。

今天我不想标榜新潮玩穿越,也不想忆苦思甜回到解放前,只想和大家说说身边的几个小事。每天上课间操的时候,不知道大家观察过操场外停放的汽车吗,大有密密麻麻摆放不下的趋势,可是四年前这小路还空荡荡的没有几辆汽车。这说明了什么,人们的社会地位在稳步提高,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已经落到了实处。同学们,请大家再看一下教室内的

这些多媒体,几乎每个教室都有一套多媒体。可以这样说,十一五用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富强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幸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地提出要建设幸福中国。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可是,请问你要不要呼吸?要呼吸就要关注大气环境,关注二氧化碳排放量。再问,你要不要吃饭,吃菜,喝水,喝牛奶?可是那乒乓球似的的假鸡蛋你敢吃吗?那三鹿牛奶你敢喝吗?带腊的苹果、带农药的蔬菜你敢吃吗?看来,这些民生工程与你我息息相关,建设幸福中国更是离不开你,离不开我,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前几天看到献血车,爸爸上车去献血。爸爸说:如果我的血给陌生人带来生命和幸福的时候,我也很幸福。啊,我明白了,幸福是双方的携手,幸福是大家的一同努力。

清早,当我们吃下早餐后对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的时候,家庭和谐的温馨正在将你笼罩;上学路上,当我们在红灯前停下脚步静等一分钟的时候,和谐交通的通畅和安全正在为你保驾护航;当我们将作业本上的错误工工整整地改正过来,对老师说一声谢谢的时候,幸福之花就会在我们的教室里灿烂开放。

建设幸福中国作文 篇12

记得七岁的时候,我在外婆家吃中饭,吃到一半时外婆突然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呀!”“为什么呀?”我好奇地问。“你不知道,我们小时候上学学费只有五元钱,可是当时村里人都穷,连五元钱都交不起。那时咱们村里只有几个人能上得起学。”外婆摸着我的头笑着说,“瞧瞧现在的孩子都能上学啦,每个儿童都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地区的孩子不但不交学杂费,而且还可以额外得到政府拨给的生活费,多好呀!”外公也说:“我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兄弟姐妹都被饿死了,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呀!”

现在不仅儿童上学有了变化,乡村的变化更大呢!

每当妈妈说起她的童年趣事,都会提到“高高的稻草垛”,妈妈还说乡里人都用稻草烧饭呢。我真想立刻冲回老家看看那“高高的稻草垛”!

今年过年我和妈妈一起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好激动呀!终于能看到“高高的稻草跺”啦!可是到了老家,我并没有看到稻草垛,来到亲戚家的厨房里,我看到的是电饭煲. 微波炉. 冰箱. 煤气灶…… 并没有看到柴草灶,便问身旁的四表舅:“怎么没有柴草灶?”四表舅说:“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我们农村的变化可大呢!以前用柴草灶又脏又慢,看看现在的电饭煲又快又干净,多好啊!”

“高高的稻草垛”消失啦!“乡村的人现在比城里的人更加幸福。因为国家改革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幸福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

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深入乡村,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幸福廊坊”建设途径与对策研究 篇13

1 廊坊城市建设的现状

研究廊坊建设幸福城市的现状, 有助于科学评价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政府制定为民谋福祉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1.1 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通过多年的城市建设, 廊坊市完成了“一环、二线、六个广场、八十个游园”等绿化工程。建成3000亩的城市森林公园和5万亩的环城林带, 森林覆盖率达46.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续多年保持在330天以上。在廊坊市区全力打造“步行30分钟生活圈”, 集中建设了一批学校、医院、超市、公交场站、休闲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均被廊坊收入囊中。昔日被描述为“风吹满眼沙、下雨一片洼”的乡下小镇, 如今已建设成为一座现代新城。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 成为宜居城市之一。

1.2 投资就业机会增加

近年来, 随着廊坊市区内大型休闲购物中心的陆续营业和五星级酒店的入驻进一步完善了廊坊的投资大环境。开发区也一改往日人们心中“大生产车间”的印象, 成为了集高尔夫球场、快捷酒店、学校、医院、银行于一身, 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创业福地。随着华为、富士康等一批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决定影响的项目落地建设, 和“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地质文化产业示范园、服务外包基地等一批对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接踵而来, 廊坊以环境建设催生项目落地, 投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

1.3 城市规划逐步完善

廊坊特别重视规划工作, 深知科学的规划, 是人居环境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不断强化“规划即法, 执法如山”的理念, 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各项规划一经确定就坚决执行。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创新发展之路的探索。在城镇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兼顾的问题上, 廊坊也摸索出了以生态为目标, 以智能为手段, 以生态产业为支撑的道路,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

2 幸福廊坊指标体系的构建

幸福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 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并相辅相成, 这样的幸福观才是执政者真正应该有的幸福观。如果只是一味强调某一方面的改善, 便难以让百姓真正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无法分享发展带来的红利。

2.1 支配收入和保障好

居民可支配收入通俗讲就是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 即从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了缴纳给国家的各项税费和各项社会保险的收入。幸福廊坊的首要指标就是要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达到全面覆盖。只有百姓手里有钱了, 银行里有存款了, 医疗、失业等突发情况有保障了, 心里才能够真正踏实, 感受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给自身的好处, 提高幸福感受。因此, 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建设幸福廊坊的首要指标。

2.2 工作机会和就业高

工作是体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方式, 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是否有机会工作体现一座城市的带给人的发展机会, 也是掌握居民是否有固定收入的主要依据。此外, 居民的工作情况以及对自身职业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 对其能否感到幸福有重要影响。因此, 将工作机会和就业高作为幸福廊坊的重要指标之一。

2.3 环境舒适且设施全

生活的安逸程度, 也可以称之为生活的稳定和安全情况。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且也可以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百姓的日常生活环境舒适, 吃穿住用行等方面均感到方便, 才是民生工程真正的做到位。让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 在共同发展中不断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因此, 环境和基础设施也是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

2.4 身体健康并心情佳

身心健康情况, 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是人们进行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 也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人们生存在社会这个大集合中, 总是渴望得到家人、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和理解, 得到团体的认可, 从而滋生出一种归属感。此外, 家庭可以让人解化压力, 放松心情。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 家庭成员之间能够互相理、互谅互让, 家庭气氛轻松和谐, 人们便会时时体验到好心情。因此, 将对身心健康状况的满意程度做为居民幸福感的指标之一。

3 建设“幸福廊坊”的途径与对策

很多时候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上去了, 但是幸福指数并没有相应的提高, 出现了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与群众的心理幸福提升不同步现象。正是意识到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所以把“幸福廊坊”作为建设“八大廊坊”中最后一个被提及的名词, 显示出廊坊市委市政府抓经济、抓发展的终极落脚点。“幸福廊坊”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项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应立足城市发展全局照顾百姓实际需求, 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人文关怀、社会保障、政务服务等建设途径入手。

3.1 注重强化基础性设施建设

人们有事业才会生活得更好。只有规划好、完善好廊坊市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的基础条件, 才能吸引人群集聚在此安居乐业。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城市功能的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方面, 既要抓好辐射到京津等地的主干道, 又要确保辐射连接各区县的便利快捷交通网络。供水方面, 既要确保供水量, 又要注重供水质量。供电方面, 既要加快各个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进度, 确保各地供电, 又要合理分配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

3.2 注重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可以通过提高企事业单位工资水平, 带动各行各业工资增加。扩大招商引资力度, 持续做大经济总量, 扩充财政实力, 为提高各行各业工资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氛围, 增强居民的投资激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从制度上逐步消除无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增加弱势群体生活保障能力,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3.3 注重丰富城市的文化内蕴

当物质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会凸显出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要重视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方风情、风俗习惯、文脉记忆和独特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才能让人们感觉居住在这样的城市里, 充满文化气息、有与众不同的骄傲感和亲切感。致力于思想上解惑、工作上解压、精神上解闷、生活上解难, 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1]。此外要加强对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深入推进“廊坊十大名胜”评选活动, 丰富地方文化内涵, 让廊坊成为独具特色的幸福城市。

3.4 注重搞好环境保护和卫生

拥有绿地、蓝天、碧水的自然环境, 拥有干净、卫生、整洁的社区环境, 才能算得上是幸福的城市。要大力加强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搞好功能分区和合理布局, 尽最大可能减少和控制污染源, 提高园林绿化的覆盖率和均匀度, 营造绿色廊坊[2]。抓住机遇, 增强市民崇尚文明、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的社会公德意识;大力整顿好乱摆、乱放、乱贴、乱丢的现象。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抓好重要生态区域的造林项目。

3.5 注重完善社会性基础设施

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建设幸福城市的必然要求。社会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 只有齐全、良好的社会设施才能为构建优良的社区与和谐社会提供先决条件。建设幸福城市, 不仅是顺应市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顺应城市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 而且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3]。加强社会设施规划, 特别是医疗卫生、教育、文体、休闲和社会保险等规划。增加医院建设投入, 增加医院人手, 确保人们病有所医;巩固和扩大教育的成果, 让孩子们受更好的教育;建设更多的公园和体育活动场所, 让人们有休闲锻炼的地方, 提升人们身体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让人们老有所养。

3.6 注重社会治安和管理创新

社会秩序好也是“幸福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 群众安全感强了, 幸福指数才会提高。完善社会治安管理, 要深入推进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廊坊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做到“两个提高”, 即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了做好环境治安整治工作, 要增加警力, 强化视频监控系统和应急指挥机制, 提高警队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街巷治安巡逻, 加强出租屋及外来人口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人文关怀, 增强外地人口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陈志霞.城市幸福指数及其测评指标体系[J].城市问题, 2012 (4) :9-13.

[2]任志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J].城市发展研究, 2005 (4) :33-36.

上一篇:有关电话销售的实习日记下一篇:汤圆六年级作文优秀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