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

2024-07-04

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共8篇)

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 篇1

今天我们的经济发展了, 物质生活丰富了, 但是道德滑坡趋向却不容忽视。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 让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们的道德观念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促进人际和谐, 倡导尊老爱幼、相互尊重、互相合作的良好品德, 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 弘扬扶为济困、见义勇为、扶正祛邪的道德情操。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形成和谐风尚, 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社会氛围。试想, 在这种氛围中生活的人们会没有幸福感吗?

一、“幸福指数”的含义

所谓幸福,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称心如意”, 指的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 就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 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 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根据荷兰Erasmus大学的Ruut Veenhoven教授对中国国民幸福指数的调查, 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 1995年上升到7.08, 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

幸福首先意味着人们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上的全面发展与自由。物质性的可以量化的指标, 对普通民众的幸福感影响的确很大。但是, 社会和民众的富有, 并不会让人人都感到幸福。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有关“幸福”的问题时说:“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可能人们都有不同……我只是说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 对未来有信心。”

二、宝贵的物质层面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缺失了道德文明, 这种幸福是不会长久的

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现实可能,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才有根本前提。虽然物质富裕不一定幸福, 但贫困肯定幸福指数不高。在“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实施几十年后的今天, 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的生存和发展, 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归结于人的全面发展, 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尊重和发挥好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作用。

三、道德建设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一) 明确道德的社会作用才能做好道德建设工作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 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 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否则, 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它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二) 道德建设渗透到人们幸福要求的各个方面, 因此要全面进行, 以利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就是老百姓过上舒心畅意的生活, 而“幸福指数”就是这种生活的直观体现。生活有“幸福指数”, 工作也有“幸福指数”, “农村人怕生病, 城里人怕失业”, 这是当前老百姓“幸福指数”提升的主要障碍。各级政府在关心GDP、财政收入的同时, 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就业、医疗、上学, 以及社会的环保、治安, 也是为官之本、为政之要。

(三) 当今时代道德建设尤其要注重社会公德的建设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1、重视和加强公民公德意识教育

在具体的公民公德教育中, 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注意“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 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 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 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2、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 建立系统的维护社会公德的法律法规

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支持, 任何行为都可能对人们不具备约束力, 过多的逆反现象甚至可以使循规蹈矩的人们放弃自己原来的操守。虽然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公民如何遵守道德和社会公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但是, 作为依此作为要求每个公民必须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 是远远不够的。纵观世界, 凡在社会公德建设取得好成就国家, 都是在社会公德方面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3、政府积极倡导

首先应做到的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次要做到三个文明:“语言文明, 说话文明礼貌, 不说粗话、脏话;仪表文明, 衣着整洁, 仪表端庄、不在公共场所裸胸露背;行为文明, 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不乱扔果皮烟蒂纸屑、不乱倒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参与赌博、不搞封建迷信等。”

总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循和做到“遵守公民道德, 做文明市民, 首先要从我做起, 从我家做起。”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们物质上的满足到人们不可缺失的精神上的满足的探讨与研究, 指出了当今社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的发展, 物质生活丰富了, 通过对“幸福指数”的调查发现, 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滑。道德滑坡趋向不容忽视。人们亟需培养一种观念、塑造一种精神、树立一种风尚。如何让老百姓过得安心放心有幸福感, 与社会进行道德建设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对经济政策、道德建设政策等方面阐述说明了道德建设在人民幸福指数提升中的作用。

关键词:幸福指数,物质层面幸福,精神层面幸福,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 (总第322期)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 李月成。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修订版。

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 篇2

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幸福”近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但幸福是什么?幸福究竟是否能够加以测量?幸福指数可否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在幸福城市建设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做些思考。

幸福指数是体现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

幸福,是与“美好”联系在一起的,对它至少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美好的生活;二是指人们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幸福指数,是一个现代的概念,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为西方决策者所关注,在英文中相应的术语是HappinessIndex或Well-beingIndex。这个概念与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密不可分。从一定意义上看,幸福指数是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而生活质量则是幸福指数的现实载体。西方研究者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生活质量反映的是人的存在质量,即在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各种需要得以满足的程度和水平,它集中表现为人们所享有的生存与发展方面客观福利状况以及所体验到的幸福感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的主观体验问题也凸现出来,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一书中首次对生活质量进行了界定。在他看来,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在生活舒适、便利程度以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或乐趣。心理学家坎贝尔等人则将生活质量等同于幸福感。由此奠定了生活质量研究的美国传统,并暗合了“幸福是主观感受”的理解。与“幸福是美好的生活”相对应的生活质量研究,则典型地体现在后来出现的欧洲斯堪的纳维亚生活质量研究模式,其注重的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生活状况等,即客观生活质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呈现出整合的趋势,作为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指数不再只是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它还包括了一种社会现实。即幸福指数反映了人们的客观生活状况以及主观幸福感,在评价指标构建的过程中,研究者们越来越强调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的有机统一。

城市幸福指数构建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考察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时,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居民个人生活离不开城市这个大环境。城市的硬件设施、政策及环境等都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生活在不同城市中的居民,其幸福程度显然不同。

许多国家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进行城市层面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时,强调居民与城市的互动,既关注居民的生活,又对城市的宜居程度等方面加以考察。德国著名生活质量研究专家诺尔教授将生活质量研究分为个体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两大类。个体生活质量主要关注个体的生活状况和感受,社会生活质量则强调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生活质量的社会因素,比如平等、公平、自由或团结等,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福利分配和群体关系,目前较有代表性的理念有宜居程度、社会凝聚、可持续发展等。

在我国,适宜居住程度的概念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一百多个大、中、小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在各地的具体操作中,宜居概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等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国际上对社会凝聚(SocialCohesion)理论非常关注。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凝聚概念可以囊括社会排斥(SocialExclusion)和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社会凝聚关系到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涉及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个人、集团、组织及国家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融合、团结和稳定的价值。社会凝聚是体现社会质量的主要指标,会直接影响个人生活质量,是对传统生活质量概念的必要补充。

上个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成为最受关注和最重要的社会发展模型,该理论解答了怎样在社会发展与和谐之间保持平衡的问题。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损害其最终依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尤其是协调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则强调改善社会条件以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都能追求幸福的目标。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理念拓展了生活质量的内涵,又与我国的发展策略相吻合,是城市幸福指数指标构建中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

幸福指数对于城市决策的价值与功能

城市社会发展终极目的是为每一个市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解,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追求民众的普遍幸福,是公共政策的根本目标导向。将提升幸福指数作为城市社会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幸福指数是衡量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衡量一个城市的和谐发展,最根本的标准是这个城市能否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能否为人们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

从这个标准来看,以往将GDP等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发展核心指标的做法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幸福指数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指标,可以一定程度弥补GDP指标的不足,用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关键期,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城市改革和发展中各项重大政策对市民整体幸福感的影响、关注市民幸福感走势、关注城市中不同利益群体幸福感的状况,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市民幸福度的协调与统一。

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 篇3

目前经济欠发达城市的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水平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与实战的要求差距更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欠发达城市基本上都没有建成符合规范要求的地下指挥所工程。二是地下指挥所内指挥通信设施、设备较少, 地上的指挥通信设施、设备也很陈旧、落后。三是防空警报系统建设与实战要求有差距, 二次报警能力较低。

2 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2.1 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要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 具有顽强的抗毁能力, 在战时才能够发挥作用。

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要针对现代战争特点实施, 脱离现代战争的特点就是无的放矢, 战时就不能有效地发挥重要作用。在实施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过程中, 一要考虑电子干扰是现代战争的重要手段。开战前, 敌方必将进行全频段电子压制性干扰, 要加强抗电子干扰措施。二是考虑对重要目标的精确轰炸的特点。固定的人防指挥所必定是敌轰炸的重点目标。在高新技术支持下, 重要目标被发现, 就可能被摧毁, 有条件的地方要多建几个预备地下人防指挥所。三要考虑用高新技术装备, 进行大范围破坏性轰炸, 实行瘫痪战术的新特点。要注重自备电源建设和机动保障能力建设。

2.2 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的发展规划符合本地区特点, 才能够落实。

组织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建设发展规划要切实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经济欠发达城市的最大的实际和特点就是:基础薄弱, 建设经费紧张, 缺少用于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的资金。

所以, 经济欠发达城市不能不顾实际, 一味的按照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的建设规划和思路, 否则将欲速则不达, 甚至会背上沉重的负担。

2.3 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也要坚持“平战结合”。

实现“三个效益”协调发展, 才能靠得住。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方针。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习惯于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只有战备和社会效益, 对其经济效益考虑的不多, 由此也造成一些地方不愿意在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方面投入。因此, 一要转变观念, 组织指挥和警报建设要考虑战备效益, 也要考虑经济效益, 没有经济效益的建设是不能坚持长久的, 平战结合才能有经济效益, 有经济效益才能有生命力。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是人防事业非常重要的方面, 涉及的内容和遇到的问题更多、更难, 只有全面认真贯彻“平战结合”方针, 才能使其兴旺发达, 为民造福。二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过去人们只局限于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器本身范围内, 没有大胆拓宽思路, 全方位去思考、探索。只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能够体现人防的职能, 就可以积极去探讨、实践。人防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要注重“平战结合”, 把经济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

3 坚持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建设布局合理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

人民防空工程是人民防空建设的重点, 它直接关系到战时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要确保城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 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规定, 将防空需要落实在城市建设当中, 增强城市的防护能力。要通过控制城市规模和布局态势, 控制人口密度, 做好疏散工作等来增强城市的防空抗毁能力。人防建设应在保证战时防空袭斗争需要的同时, 积极适应和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实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城市基础工程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 要充分考虑防空袭的要求, 能转入地下的在战争爆发之前就要转入地下。对确实不能转入地下的, 应当采取可靠的技术防护措施。城市的工业区、交通和通信枢纽、桥梁、港口、大型电站等重要经济目标, 要在满足平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分散配置, 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和抢修方案。要拟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有计划地开发地下空间,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空袭斗争的需要。

4 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建设灵敏可靠的人防通信警报体系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和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 是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迅速准确地传递和发放防空袭警报信号, 指挥防空袭斗争的基本手段, 是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和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通信要素在不断增加, 但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的环节, 因此, 还要继续加强和完善人防通信警报和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 以适应未来城市防空袭斗争的需要。

人防通信警报和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基本目标应该是:

(1) 人防通信建设必须按照信息传输快捷、准确, 抗干扰、抗摧毁能力强, 能确保人民防空指挥及时、准确、稳定、高效的要求。以现代指挥通信理论为基础, 依托军、民通信保障体系, 采用先进的通信手段;以提高与军用有线网、公众电信网及时有关部门、单位专网的互通和协同通信能力为目标。建设成以省、市级人民防空指挥部为中心, 向县 (市、区) 、街道及重点防护目标辐射, 具有技术体制先进、智能化程度高, 多路由、高可靠性、组网灵活及安全保密性强的通信网络。

(2) 人防警报建设要着眼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平时防灾应急救援的需要, 增加数量, 提高质量, 扩大覆盖率。要以无线控制为主, 有线控制为辅, 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 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手段多样、设备先进、传递快速、管理科学、灵活可靠的警报报知网络。

(3) 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 应该以城市为重点, 首先在城市实现人防指挥手段的现代化, 然后逐步普及, 达到互通互联, 形成以军队指挥自动化网络为依托, 以省、市人民防空指挥部为节点, 辐射各区 (县) 、街道, 集指挥、控制、通信、警报和情报于一体的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 应该具有快速、保密、不间断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力, 及时、可靠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科学、准确的辅助决策能力, 效强的抗干扰、抗电磁脉冲、防计算机病毒、防电磁泄露能力。既能满足战时人民防空指挥的需要, 又能在平时抢险救灾、应急救援、战备值班中充分发挥效能。

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居住环境极大改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但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居民幸福指数。城市建设要给后人留下赞叹,不要留下遗憾。做好城市建设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幸福指数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必须充分重视城市的规划。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作为最高标准一以贯之。这就要求有关政府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一是要从人民需要出发,做好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居住空间、出行环境的建设规划工作;二是在规划过程中要保证人民切身利益不受侵犯,坚决杜绝“与民争利”、“强拆”等现象的出现;三是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使城市规划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

其次,城市规划要有协调性和前瞻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指导工作。过去存在部分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中受利益驱动,使规划缺乏有效的控制性和指导性,这种问题要坚决清除;二是城市建设规划要有前瞻性,以现代化、有特色的标准制订各级各类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前段时间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刚20年的地标凯莱大酒店宣布将停业拆除,在原址将重建一座五星级的国际化高端商务酒店,这无疑是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最后,城市规划必须保持城市的特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它是城市的名片和特色,是居民的精神依托。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这些特色,保护好了城市特色文化也就是保护了居民的精神家园。只有这样,城市建设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而非失落。

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 篇5

医院实行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方针, 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和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主要做法如下。

一、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打破大锅饭, 采取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制度, 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自2004年开始, 坚持科学发展观, 宣城市人民医院不断强化人才发展的战略, 医院的领导班子赴江浙沿海一带经济发达的地区考察绩效工资体系并在宣城市率先开始了实行了绩效考核方案, 这一方案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热情和创造力, 医院迈进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探索和完善医院用人制度, 实行评聘分开、岗位竞聘制度;中、高级人才每年竞聘述职后聘任, 杜绝了人才职称高、能力低的现象;根据岗位设置要求, 对机关后勤、临床与医技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整, 人尽其才, 学尽其用。

二、逐步建立人才培训制度

建立人才培训制度, 切实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院内定期培训和送出进修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专题讲座以及参观考察等, 着力打造一支适应医院发展的人才工作队伍。

(一) 组织外出学习

规范化组织人员举办和参加各类各级继续教育培训班、专题讲座和科室内部业务各种学习, 促进医护人员自身水平的提高。一是每年组织大规模继续教育讲座及各类学习班30余次, 二是每年派遣各科室的业务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约60余人到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全国各大医院进修学习, 推动宣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新技术与新项目开展。

(二) 开办研究生班

为方便医务人员的学习, 2006年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开办了在职研究生班, 全院共38人通过三年的学习获得研究生学历, 2012年与安徽医科大学的开设在职研究生, 使临床医务人员不用外出学习享受在职学习, 数十人取得了硕士学位。

(三) 全方位开展工作

第一, 所有医师定期考核和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工作, 为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定期考核档案;第二, 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学术活动, 每年在CN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第三, 成为宣城市首批大学生见习基地, 为宣城市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100多个;第四, 发挥自身造血功能, 启动5 120人才计划。在2012年度启动了“5 120”人才工程, 计划培养A类人才5名, B类人才10名, C类人才20名, 为医院和学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高层次人才引入、培养与使用

树立高层次人才核心作用, 不断探索和完善医院用人制度, 建立了“不归我有, 但为我用”的人才机制, 通过院际合作、返聘等方式, 解决部分高级人才缺乏问题。

(一) 多形式引人

通过多种方式, 多种渠道, 引进了专业性强、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人才, 有效缓解了医院的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 近十年来, 引进各紧缺专业高级职称10余人, 医学类硕士研究生70余人, 对于引进人才的, 配套相应的薪酬福利政策。这些引进的人才大大充实了宣城市人民医院骨干力量, 和专业技术水平, 其中多人目前已成长为宣城市人民医院的学科带头人。

(二) 建立合理规章制度

建立制定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制度和规定, 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对于晋升高级人才的专业技术人才予以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从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 继续教育提升人才

宣城市人民医院采取与南京、上海一些大医院合作的形式进行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医院是安徽医科大学的网络医院, 同时与上海十院结成了同盟医院, 邀请附近一些省级医院来宣城市人民医院坐诊, 开展学术讲座, 有效的填补了宣城市人民医院部分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空缺。

四、做好规划, 打造一支团结、高效、奋进的专业技术队伍

(一) 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工作

医院对各专科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做详细分析, 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提高了宣城市人民医院各专科核心竞争力。同时医院根据岗位设置和行政职能的不同, 调整中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避免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使一大批年轻能干的骨干走上了重要岗位。

(二) 坚持内外并举培养方式

医院将继续坚持内部培养和人才引进并举的人才梯队建设方式, 一是继续加强对新进人员数量和质量控制。二是在内部培养上, 医院继续做好医护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努力寻求各种机会和途径提高医护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 创造条件让有潜力的医护人员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进一步加强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使整个医疗队伍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不断学习以及奋发向上的浓烈学习气氛。

(三) 打造重点学科

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 篇6

关键词:影视传播,数字影院,县级城市

近年来, 我国数字影院建设发展迅速, 其中大中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快速崛起, 渐成饱和态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也实现了平稳发展;而处于中游的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严重不符。县级城市数字影院的建设已经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 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近两年来, 河北省在县级数字影院发展和建设方面成绩斐然。“2011年7月29日, 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现场会, 普及推广河北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的经验, 要求到2015年底前全国所有县级城市都要建有数字电影放映场所。” (1)

一、河北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的现状

2010年上半年, 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广电局组织5个调研组分赴11个区市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 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调查显示, 河北省的县城电影院整体不容乐观, 入不敷出, 设备老化。除个别影院外, 已经多年没有正常放映活动, 有的甚至被拆除。针对这种情况, 河北省决定把县城数字影院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加速推进。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依据中央有关电影产业文件精神, 制定了《河北省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 对县城电影院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支持措施。起草了《河北省2010-2012年县城数字影院建设规划》 (草案) , 确定了近两年县城影院发展的目标和任务。2010年11月份, 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河北省广电局, 联合启动实施了河北省第一批22个试点县数字影院建设工程。试点县完成数字影院建设任务后, 2011年3月, 省委宣传部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全省首批数字影院建设总结暨全省县城数字影院建设工作会议, 将县城数字影院建设推向全省。

此后, 县城数字影院建设在河北省全面展开, 依据《关于推进全省县城数字影院建设的工作方案》, 制定了缜密的工作方案:每周统计各县数字影院建设推进情况, 及时编发工作专报, 派人赴全省各市县城影院建设现场实地督导工作、检查验收。7月底, 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在河北省召开了全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作会议, 对河北省县城影院建设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9月30日, 全省县城数字影院建设工程圆满完成, 11个设区市149个县 (市、区) 实现了每县 (市、区) 建设一座数字影院的目标, 提前4年多实现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 走在全国前列。整个工程历时1年8个月, 总投资3.15亿元。2011年底, 全省县级城市银幕达到173块, 开业影院149个, 实现票房500多万元。

至此, 全省县城数字影院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是使县城居民在家门口看上了电影, 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大大加强。二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为一系列优秀主旋律影片在县城的放映提供了宣传展映阵地和面向县级市场的平台, 宣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票房收入提高, 经济效益有所显现, 成为全省电影整体票房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河北省县级城市影院建设的经验

1. 政策支持, 破解资金瓶颈。

县级城市的传统影院始终被认为是高投入、低回报的福利型事业, 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社会资金又难以介入。“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设施的县级影院具有不能作为抵押资产贷款的固有弱点, 同时由于电影市场萎缩, 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节约贷款成本的考虑, 都不愿提供贷款, 就形成了县级影院改造项目极不容易得到银行和金融机构支持的状况”。 (2) 资金已经成为限制数字影院发展的一大瓶颈, 县级城市数字影院要健康发展, 首先要做的就是政府支持, 帮助影院解决资金难题。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 采取信贷、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多种手段和措施, 加强城镇数字影院建设, 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商业影院和社区影院。”

在河北省第一批22个试点县数字影院建设工程中, 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河北省广电局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放映场地;按照, 省、市、县三级适当补贴, 并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影院建设。政府部门从全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1100万元, 为每个试点县各补贴资金50万元, 除了制定补贴政策外, 还制定奖励政策。2011年3月, 首批数字影院建设总结暨全省县城数字影院建设工作会议中, 对提前完成任务的14个县兑现了奖励。整个试点工程共历时1年8个月, 总投资达3.15亿元。截止到2011年11月底, 全省县级城市银幕达到173块, 12月1日前已经开业的影院110个, 正在准备开业的影院39个, 实现票房500多万元。

通过河北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经验不难看出, 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导向至关重要。政府资金投入以及提供的优惠政策, 足以破解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的资金瓶颈, 为其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启动助力。

2. 技术升级, 实现数字化放映。

数字电影对于县级城市影院而言具有更为重要意义。首先, 数字化放映降低了发行成本, 确保县级城市影院可以与大城市同步上映新片;第二, 数字化放映确保了放映质量, 避免了胶片电影拷贝长期放映后导致的画面质量下降的缺点;第三, 数字化放映有利于县级城市影院开展增值服务, 包括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体育比赛、演唱会等, 为提供多种经营模式, 拓展经营领域提供了可能性。

河北省委省政府在数字影院建设中, 出台了多种补贴措施, 鼓励老影院进行数字化升级, 鼓励新建影院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通过调整补贴力度, 逐步摈弃作为过渡阶段的中档数字影院标准, 升级为2K技术标准。如:购买1台2K放映机补贴5万, 购买1台1.3K放映机补贴2万;新建一座2K数字放映厅, 县级影院补贴50万;新建1.3K数字放映厅, 县级影院补贴20万。2011年, 河北省新建成的149个县级城市数字影院中, 有23个多厅影院, 139个安装了2K电影放映设备, 47个安装了3D立体电影放映设备。

通过这样的举措, 使河北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在发展之初, 就在技术上与大中城市站在同一技术起点。

3. 改善经营, 引进科学管理模式。

传统县级城市影院的经营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 政府认为影院改造是电影行业内部的事情, 影院不能像图书馆、博物馆一样, 享受完全的政府支持, 游离于公共文化建设的边缘;另一方面县级影院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设施, 不能作为抵押资产贷款, 经营受到诸多限制, 很难吸引民间资本的介入, 所以难免处于惨淡经营、入不敷出的状态。

河北省在发展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的过程中, 充分重视探索县城数字影院运营模式:一是指导县城数字影院坚持走市场化运营道路, 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走市场化运作道路;二是发挥县城数字影院多功能综合体优势, 鼓励影院灵活经营, 提升多样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采取多种方式, 促使县城数字影院努力完善自身内部结构, 通过不断推出新的营销创意和推广活动, 增加影院收入, 增强影院实力。

加盟院线, 进行市场化经营, 是实现科学管理模式的有效动力。目前大城市基本饱和, 中等城市这几年发展也比较快, 而县级城市的数字影院发展, 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以来, 九州中原、大地、浙江时等众多院线从大中城市悄然隐退, 转而主攻县级城市, 形成独占优势, 就是例证。

河北本土最大的院线公司———河北中联影业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的机遇, 快速成长。中联院线成立于2002年5月, 占有河北省最大的市场份额。2010开始的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试点活动中, 中联院线利用本土优势, 大力出击, 抢滩市场, “到2010年底, 中联院线在全省范围内旗下影院完成了75%的数字化影厅改造与建设。其中18家城市影院实现了全数字化放映。” (3) 2011年7月底, 已经在省内拥有影院106座, 其中, 大部分是县级城市影院。中联院线对县级城市影院的规划、设计、设备购置、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旗下县级城市数字影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逐步实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的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是确保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的必须手段。从培育市场的策略到经营政策的制定, 都要满足数字影院良性发展这个前提。需要说明的是, 专业人才的不足的问题在数字影院发展过程中逐渐凸现出来。因此, 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结语

加强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 让县城的人民不出家门就看得上电影, 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重视与河北省经验的推广, 势必会拉开县级城市数字影院的建设新高峰, 从而让数字影院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①耿建扩:“2015年可望实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 《光明日报》, 2011年7月30日, 第一版

②陈济华.:“县级影院改造五大瓶颈”, 《.影视技术》, 2005年3月号, 第46页

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 篇7

山西省法院系统文化建设 (书画) 交流会在晋城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蔚新旺在全省法院系统文化建设(书画)交流会上致辞

在这景色宜人、凉爽惬意的初秋时节,我们欣喜地迎来了参加“三晋法官笔墨情”文化建设(书画)交流会的朋友们。

晋城地处太行山区,古称泽州、凤台,是个山川壮丽、人文丰富、水草丰美、有凤来栖的地方,这里有雄奇俊秀的王莽岭,有舜王坪天然牧场、析城山高山草甸,有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北方道教名山珏山,有柳氏民居,有女娲补天、舜王躬耕等古老传说,还有长平之战、将相之和等历史故事,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秋霞 (右一) 等领导和代表参观书画作品展览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冯强 (左二) 现场观赏名家画作

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蔚新旺 (右一) 陪同省法院领导和与会代表考察参观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文化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晋城市法院系统十分注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特别是以书画、摄影等为代表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种下法院文化的种子,收获案件质量的硕果,各项工作发展都很不错。

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 篇8

现批准《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为行业标准, 编号为CJJ2-2008, 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 第2.0.5、2.0.8、5.2.12、6.1.2、6.1.5、8.4.3、10.1.7、13.2.6、13.4.4、14.2.4、16.3.3、17.4.1、18.1.2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八年十一月四日

上一篇:GPR技术下一篇:军校大一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