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用8篇)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1
惠政综„2009‟113号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教育系统各学校: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促进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快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步伐,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若干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队伍建设总体目标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规法律为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努力创设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制度和环境,实现我县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性转变和科学发展。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2年,教师队伍结构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技能有明显提高;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并充分发挥作用;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人才优势不断转化为教育质量优势;建立起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三)教师队伍建设要突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我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评选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同时,评选表彰师德师风楷模,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奖惩考核机制,大力弘扬“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精神,树立典型,正面宣传,引导教师积极向上、忠于教育事业,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引导广大教师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予以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责任。
三、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标准。在2002年省颁编制标准基础上,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同编制。全县城乡初中学校
申请调动和申请竞聘县城学校。严格实施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没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应履行支教义务。从2009年起县城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全职在农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校任教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年龄在40周岁(含40周岁)以下的在编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全职在农村学校任(支)教2年以上的经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对支教工作实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予认定支教经历。
(八)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根据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从2009年起,高校毕业生到我县边远海岛中小学(指有享受边远海岛学校任教补贴)任教的,可直接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一级。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鼓励中、高级教师安心在农村学校任教;在各级各类评先评优中农村教师的比例应占总名额的80%以上,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继续实行农村边远、海岛学校教师工作补贴,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尤其是边远、海岛教师的工作待遇。
(九)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走教机制。为解决农村小学教师超编和部分专业教师不足的矛盾,试行体、卫、艺、英语和信息技术教师集中由中心校或片中心校统一调配、统一教研、统一提供交通工具等办法,安排每位教师负责1所以上乡村小学走教任课。
(十)实施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建立和完善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交流制度,组织好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心小学和完小(教学点)、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原则上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都应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
员结构比例)和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内,负责全县中小学在编教职工在学校之间的流动,并在1个月内向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向编制部门办理核编手续;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办理工资基金变更手续;编制部门负责对编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十二)全面推行教师聘用制。在定编定岗的前提下,实行平等竞争,竞聘上岗,定期考核,合同管理。全面推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逐步形成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竞争机制。创新中、高级教师职务的聘后管理,打破教师职务聘任终身制,今后凡是聘任中、高级教师职务的,任教学科与任职不符的(除规定免任课或学科不平衡经批准外),其聘任的职务应低聘一级。
(十三)完善教师队伍激励约束机制。在实施学校目标管理评估的同时,建立社会、家长、学生、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考核奖励。对教育教学绩效差或违反师德师风规定的教师,要采取包括调整工作岗位、取消职称聘任、待岗、辞聘等措施予以处理。对经评定无法胜任工作的,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经培训学习仍无法胜任工作或不服从转岗安排的予以辞退或解聘。
四、注重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十四)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整合教师进修、教研、电教等教育资源,将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为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支持农村中小学的设备配置,为农村教师提供优质的远程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充实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促进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
新人、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由教育主管部门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组织一次考核、复评,作出调整;因不在一线教学的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相关职责的,取消其“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等相应称号。
五、维护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得到落实
(十七)落实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健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机制,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本县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实现县域内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十八)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聘用的教职工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按合同规定及时兑现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民办学校教职工人事档案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行政部门共同指定具备资质、服务质量好、收费合理的人事代理机构代管,受委托的人事代理机构要切实做好民办学校教职工档案管理、教龄和工龄计算、职务评审等工作。民办学校应参照同类公办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标准,对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实施聘任。民办学校应当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为在职教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情况的督查。
(十九)完善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
考察评估各校师德建设、教师管理等实际情况,并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意见》,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区提供人才支撑。
二○○九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意见
县直有关部门: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综治办、台办、编委办、县委直属工委、县委教育工委、农办,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县监察局、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公安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教育局、科学技术局、文体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计局、国土资源局、安委办、效能办,县政协专委办,总工会、团县委、妇联、文联、科协、残联、关工委,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局。
抄送: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教育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惠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6月30日印发
0-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2
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按照“坚定秀水富民路、建设康美千岛湖”战略,推进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适度规模化、产业品质化、品牌效益化的发展方向,以土地规模流转为基础,以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旅融合、提升品牌实力,发展康美产业,实现秀水富民。
二、政策措施
(一)加快土地流转、引导产业发展1.完善流转机制。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做好信息收集发布、对外项目推介引进、经营主体资格审查、流转合同鉴证、流转档案管理、政策咨询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2.鼓励规模流转。对签订书面流转协议,流转登记备案手续齐全,经营主体明确,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当年连片流转耕地50亩以上、连片流转园地100亩以上的,给予村集体每亩50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非用材林林地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的,按实际开发经营面积给予村集体每亩5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各乡镇要落实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大土地规模流转的推进力度。3.力推示范园区。按照统一申报、审核立项、分类管理、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与旅游市场的营销对接。农业园区要求达到连片300亩以上或连片设施大棚100亩以上,土地流转率80%以上,新增总投资300万元以上,验收合格后,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休闲观光设施等投入的45%的补助。单个园区一次性累计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4.发展产业基地。对新发展或提升改造水果、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主导特色产业基地,基地规模连片50亩以上,验收合格后,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办公管理用房除外)当年新增总投入部分达到20万元以上的,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等投入部分40%的补助;对食(药)用菌产业当年新增总投资2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后,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办公管理用房除外)投入部分40%的补助。单个农业基地一次性累计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5.扶持连片发展。对新发展茶叶联户连片种植基地达到2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补助650元,其中鸠坑种单株茶园每亩一次性补助800元;水果联户连片种植基地达到10亩以上,经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补助800元;名贵中药材联户连片5亩以上或常规中药材联户连片1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分别补助2000元、600元。对发展良种油茶和一般用材林连片面积1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1000元;对发展香榧和珍贵树种连片面积1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1200元。6.支持种苗繁育。对建立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组培苗驯化基地除外),连片面积20亩以上的标准化种子种苗基地,土地承包期5年以上,本县供种率80%以上,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名贵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每亩一次性5000元的补助,常规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每亩一次性1000元的补助。7.扶持农业设施。对未纳入农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的项目,新建用于农业生产的棚篱架连片5000平方米以上,验收合格后,给予每平方米3元的补助。发展喷滴灌及配套设施,面积达到30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按喷滴灌及配套设施投入的45%给予补助。8.规范标准养殖。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通过设施农业用地审批,符合畜牧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与环保准入条件,且环保设备运行正常的养殖企业,通过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当年新增总投资达5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养殖设施设备、环保设施设备以及上述配套设施设备,以及美丽生态牧场创建等投入部分40%的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在保留养殖场范围内的生态型林下放养禽企业,当年新增总投资达2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养殖设施设备、环保设施设备以及上述配套设施设备等投入部分40%的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对通过工商注册的蜜蜂养殖主体,当年新增投入10万元以上,给予蜂机具等生产性固定投资给予40%的补助。9.稳定蚕桑产业。县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规模化省力化养蚕、“十天养蚕法”示范点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以及桑旅融合等蚕桑产业发展。
(二)强化主体培育、加大金融支持10.强化主体培育。根据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认定条件,每年由县农办牵头组织申报,经审核后报县政府审定命名。对当年新命名的国家、省、市、县农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15万元、8万元、2万元的奖励;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省、市、县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含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分别给予一次性11万元、8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县政府每年评定十佳农业龙头企业、十佳农民专业合社和十佳示范性家庭农场,分别给予1万元的奖励。建立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动态监测管理制度,实施优胜劣汰。11.鼓励加大投入。鼓励农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凡新增设施设备投入100万元以上的,按设施设备投入额的30%给予补助,厂房按投入额的5%给予补助,同一主体一次性投入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茶厂改造,生产车间达300平方米以上,厂房及设施设备投入达2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后,给予厂房及设施设备投入30%的补助,同一主体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新办中药材、茶叶、毛竹加工及物流企业,厂房及设施设备投入达到80万元以上的,按其投入额的40%给予的补助,同一主体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12.扶持企业融资。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经县园区办立项的农业园区实施主体用于生产经营性及建设的贷款,连续支付利息不少于3个月的,县财政给予贴息,对单笔贷款100万元以上或累计贷款300万元以上(家庭农场单笔贷款5万元以上或累计贷款30万元以上),年贴息率为3%。贴息以上实际发生的贷款和支付的利息为依据,贷款期限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计算贴息,一年一贴。对同一主体贷款贴息最长期限为3年(与上一轮政策连续计算)。贴息资金单个主体一次贴息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同一贷款贴息政策、投入奖补政策按就高执行,不同时享受。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淡季农资储备贴息。13.做大企业销售。农业企业(茧丝加工企业除外)经税务部门核实的年应税销售金额,以2017年为基数,销售规模增加部分予以奖励。应税销售增加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按应税销售增加额的2%给予奖励;自第二起,增加额为当年应税销售额与前一和基准中就高金额的差额计算,单个主体年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元。14.专项扶持补偿。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对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等项目,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担保机构农业贷款损失项目,根据投资规模和农业贷款损失情况,由县政府专题研究后予以扶持和补偿。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品牌15.推广农业科技。县财政每年每个产业统筹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其中食用菌产业安排50万专项经费,用于购买社会化科技服务。16.发展智慧农业。鼓励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智慧农业信息系统。经审核立项的智慧农业项目投入达1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后给予45%的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17.建设美丽农业。对成功创建县级美丽田园体验区的单位给予一次性3万元奖励,对成功创建美丽农牧渔场的单位,给予一次性2万元奖励。18.扶持良种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种子种苗专项资金,用于鸠坑种茶、良种油茶、花猪、中华蜂、道地药材、特色水果以及农作物等原生态物种种质资源保护、良种试验繁育基地建设、品种鉴定、开发利用等费用,构建较为完善的种子种苗生产供应体系。19.加强品牌营销。加大“千岛湖”等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的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扶持展示展销中心、品牌策划、品牌宣传、营销推介、展示展销、品牌包装、品牌奖励等扶持。20.支持企业创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主体首次认证奖励1万元,完成复查换证奖励0.3万元;对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主体首次认证奖励2万元,完成复查换证奖励1万元;对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主体一次性奖励5万元。支持农业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对获得国家、省、市等农业品牌称号的,按相关政策予以奖励。21.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县财政每年从食品安全专项资金中按需统筹安排农产品质量管理专项经费,用于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及维护、农产品检测、产地准出及合格证应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及专项整治等工作,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信息网络。并建立统防统治机制,通过提高统防统治技术应用覆盖面,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四)强化用地保障、推进农旅融合22.完善农业设施用地。有序保障现代农业用地,对农业的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淳政办发〔2015〕55号文件执行。23.保障农旅融合用地。对农业生产加工、农业园区等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的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对所需的经营性用途的用地,在符合规划和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依法报批后实行公开出让,保障用地需求。同时,由旅游主管部门依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农业旅游景点认定授牌,并纳入旅游线路(景点)、宣传推介和旅游产业政策扶持范围,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三、工作要求24.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作为“秀水富民”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细化分工、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25.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农旅融合的理念,突出发展重点,制订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若干个区域优势产业带。各乡镇要研究本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并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26.规范项目管理。淳安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关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由县农办、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等部门另行制定。各个产业主管部门每年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产业政策落实情况的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县政府,抄送财政局备案。对列入项目化管理的扶持项目,要求实施主体明确,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并建立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度。本意见的奖补资金来源由县本级财政及整合县级以上各级财政资金组成;奖补对象为同一实施主体,且同一项目同一环节在各级财政资助中选择一项就高执行,不重复享受;上述奖补资金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对同一实施主体在同一区域内实施的项目被列入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已享受奖补的环节不再享受农业园区奖补政策。27.落实责任追究。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奖补资金的行为,除追回已拨付的资金外,三年内取消该主体申报财政奖补资金的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本实施意见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时间暂定三年。原《关于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淳政发〔2015〕6号)文件同时废止。
淳安县人民政府
2017年9月5日(此件公开发布)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县各群众团体。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3
(讨论稿)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以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根据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1〕5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枣政办发〔2011〕6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就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执业环境,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 1
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区级医疗机构;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积极主动地协助上级卫生部门做好各项相关工作;受卫生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及协助新农合筹资工作,并协助公共卫生协理员完成职责内的其他工作。
三、机构设置
(一)村卫生室设置。村卫生室可以由政府、集体、单位举办,或者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根据方便群众、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农民需求、服务半径、地理交通等因素,经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重点建设沿路沿线、行政空白村的卫生室,对于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乡镇(街道办)人民政府要将村卫生室建设列入规划,统筹安排村卫生室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同时,配合乡镇新农村建设工程,优先考虑社区卫生室的准入。在2012年底,力争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
(二)村卫生室标准。村卫生室的房屋和基本设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实现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和输液观察室“五室分开”。各乡镇(街道办)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
(三)村卫生室命名。村卫生室的名称统一为××乡镇(街道)××村卫生室。实行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地区,其卫生室名称统一为××乡镇(街道)××社区卫生室,此类社区卫生室按村卫生室进行管理。
四、人员配置
(一)准入和执业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护士参照乡村医生执业类别执业,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程序申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乡村医生准入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
(二)乡村医生配置原则。乡村医生可在执业范围内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在区内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确定,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对于乡村医生人员相对富余的地方,鼓励采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选用。根据妇幼卫生工作需要,适当选配女性乡村医生。对目前没有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行政村,各乡镇(街道)要积
极鼓励有资质的人员举办村卫生室,或由政府建设村卫生室;积极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训、乡镇卫生院派人驻点等多种方式引导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执业。
五、业务管理
(一)、基本医疗服务管理。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村卫生室应当在许可的执业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不得设置手术室、制剂室、产房及病房,不得开展医学检验、放射及功能检查;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建立村卫生室转诊制度,对于处理不了的病人,必须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将劳务密集型的公共卫生项目主要安排给村卫生室承担。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积极配合乡镇公卫办做好传染病疫情的调查、监测、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对辖区群众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完成建档,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随访管理。按时参加区乡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如期完成指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基本药物服务管理。规范药品调拨,辖区标准化卫生室药品由卫生院调拨入库,当日调拨当日入库,卫生室药品出入库品种单价一致。规范系统使用,全部药品零差价销售,处方及时录入,农合即时减免,每天日结。规范发票管
理,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报销有票据、药品配送有凭证。
(四)新农合服务管理。严格按照《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为村卫生室调拨药品,村卫生室不得超范围使用药物。严禁假冒伪劣药品进入村卫生室,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严禁骗取新农合资金,一经查出。严肃问责。
(五)、信息化水平管理。各乡镇(街道办)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加强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村卫生室服务软件,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购销、新农合报销“四网合一”的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借助“四网合一”的优势,在全区实现健康一卡通,该卡一卡三用,既是人民群众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健康卡,又是新农合报销卡,同时还是各医疗机构的诊疗卡,真正实现区域共享健康信息。
六、将村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一)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将纳入区级统一规划设置的标准化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其所配备的基本药物在区卫生行政部门 5 的药品监管平台统一采购。根据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创造条件,逐步将其他符合市规划要求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二)积极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纳入区级统一规划设置的标准化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将其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加大新农合门诊统筹推进力度,逐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七、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一)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
对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应当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并合理核定其任务量,确保与其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相适应。根据实际工作量,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40%左右的比例统筹安排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经费,并按照绩效考核、以考定补的原则予以核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对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根据枣庄市物价、卫生、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我市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的通知》(枣价费发〔2011〕181号)文件要求,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全市统一核定:非注射型一般诊疗费1元/人次、肌肉注射型一般诊疗费3元/人次、静脉输液型一般诊疗费5元/人次。此项收费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新农合基金支付比例不低于80%。
对乡村医生提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对于实施基药制度,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的村卫生室,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其采购基本药物的数量及门诊服务人次的数量给予补助。
对乡村医生提供参加医疗责任险补助。由区卫生局统筹安排,确保2012年3月底,实现一体化管理卫生室医疗责任险全覆盖工作目标,最大程度降低由于医疗纠纷给村卫生室带来的损失。
(二)积极探索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
根据《山亭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山政办发【2011】17号)文件精神,积极引导乡村医生根据情况选择新农保缴费标准,符合退休条件(男60,女55周岁)的乡村医生,按照标准领取养老金。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
八、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一)加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按照《山东省乡村医
生在岗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要求,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每人每年培训60学时,年终进行考试,将考试结果记入档案并作为乡医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乡村医生进修培训,选派乡医到卫生院或二三级医院进修轮训,有目的地培养一定数量的全科医生。
(三)加强乡村医生定期培训。每年邀请专家对乡村医生培训2次,每次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考试,对于考试合格的发放培训合格证书,不合格的给予补考。乡村医生每年必须持有2次培训考试合格证书,才有资格参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
(四)加强乡村医生日常学习。卫生局统一安装集助学、助诊、助考为一体的实用型学习视频软件,帮助乡村医生降低诊断决策错误,减少误诊、误治。鼓励引导乡医利用微博平台进行业务沟通学习、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五)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通过后备力量建设、吸引适宜人才到基层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升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结合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衔接。
(九)建立考核与奖惩机制
对于标准化卫生室、非标准化卫生室遵循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有效的进退机制。同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
制,在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下,依据考核细则,从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新农合保障四个方面,定期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考核,将考核结果在网上公示,根据考核结果发放财政补助经费,兑现奖惩。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4
意见
为有效改善我县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素质,稳定卫生人才队伍,结合卫生系统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好我县卫生人才引进、聘用和管理三个环节,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有效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力争在3年内,形成一支编配数量适宜、人员结构优化、综合素质优良、学科梯队健全的卫生人才队伍。
三、具体措施
(一)合理核定编制
1、乡镇卫生院编制按照澧编办发[2007]2号文件核定的编制总量,根据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后各卫生院的功能定位,重新进行人员编制配置,并报县编办审批。
2、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因业务发展确需增加编制的,在不
增加财政负担的原则下,经县卫生局审核并报县编委同意,可增加编制。
(二)卫生人才招聘
1、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人员招聘计划不突破县编委核定编制总额的,县编办优先予以办理用编手续。
2、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人员招聘方案由卫生局审查后报县人社局审批。
3、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人员招聘工作须在县人社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下,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人员招聘工作由县卫生局和用人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其他医疗卫生单位人员招聘工作由卫生局统一组织进行(依据见附件1)。
(三)卫生人才引进
1、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副高以上职称或紧缺岗位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卫生院引进中级以上职称或紧缺岗位初级以上(助理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经考核合格后,优先办理编制和人事聘用手续。
2、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经面试、体检合格后,优先办理编制和人事聘用手续(依据见附件2)。
3、做好我县高端卫生技术人才的引进、使用和管理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另行下发。
(四)卫生人才流动
1、专业技术人员一律不准停薪留职,确需离岗、离职的,可根据人事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文件精神,按程序办理辞职或辞退。
2、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流动要按照规范、有序、合理的原则,由卫生局根据各医疗卫生单位规模、发
展定位和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状况,进行统筹调配。
(五)调整乡镇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引进范畴
1、对志愿为我县农村卫生服务的非澧县籍医学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可按《澧县定向引进培养乡镇卫生技术人才实施办法》政策聘用。
2、为有效稳定现有专技人员队伍,将具备相应资质且上岗3年以上(含3年)的临时上岗人员纳入定向引进培养范畴,但不享受学费补助政策(依据见附件3)。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日
附件1:中共常德市委组织部、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试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常人社发[2011]45号)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可由同级政府人社部门委托所属考试机构命题、阅卷并组织实施;也可经人社部门批准,由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命题、阅卷并组织实施。笔试方案报政府人事部门审定。”第十八条“笔试结束后,根据招聘方案规定的人数,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2-1︰5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面试根据招聘岗位特点,可以采取结构化面试、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并须在招聘方案中明确。面试可由同级政府人社部门委托所属考试机构命题,也可经人社部门批准,由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命题,面试方案报政府人社部门审定。”
附件2:中共常德市委组织部、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试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常人社发[2011]45号)第三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要求, 一般采取笔试、面试、考核等方式进行。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经市(州)以上组织、人社部门批准,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5
国办发〔2015〕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特别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服务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乡村医生队伍仍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切实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从我国国情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长远建设出发,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乡村医生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逐步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明确乡村医生功能任务
(三)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四)合理配置乡村医生。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
三、加强乡村医生管理
(五)严格乡村医生执业准入。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条件不具备的地区,要严格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人员进入村卫生室执业的具体办法。
(六)规范乡村医生业务管理。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规范开展乡村医生考核。在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由乡镇卫生院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乡村医生学习培训情况以及医德医风等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
四、优化乡村医生学历结构
(八)加强继续教育。各地要按照《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要求,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和培养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政府对其学费可予以适当补助。
(九)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中、高职免费医学生培养。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
五、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
(十)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在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聘用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
(十一)规范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各地要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各地可选派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到省、市级医院接受免费培训;乡村医生每3—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乡村医生应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优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六、转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
(十二)开展契约式服务。各地要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乡村医生或由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含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团队与农村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分担,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由各地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乡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除按规定收取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加大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乡村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十三)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在现行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规定,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考试大纲,统一组织,单独命题,考试合格的发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执业。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七、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
(十四)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各地要综合考虑乡村医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本,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
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核定的任务量和考核结果,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在2014年和2015年将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医生的基础上,未来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用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未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签约服务的地方,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要通过设立一般诊疗费等措施,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分担。在综合考虑乡村医生服务水平、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科学测算确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标准,并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给予定额补助。定额补助标准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乡村医生人数核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
(十五)提高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待遇。对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服务的乡村医生,地方财政要适当增加补助。
八、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政策
(十六)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对于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
(十七)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确有需要的,村卫生室可以返聘乡村医生继续执业。
九、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和执业环境
(十八)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各地要依托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进一步支持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并延伸至村卫生室,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算管理、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信息联动、绩效考核以及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
(十九)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化解机制。建立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可采取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等多种方式有效化解乡村医生的执业风险,不断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
十、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统筹考虑。各省(区、市)要在2015年3月底前制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二十一)落实资金投入。县级人民政府要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和省级人民政府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予以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各级财政要及时足额下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
(二十二)开展督导检查。各地要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和通报机制,确保乡村医生相关政策得到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3月6日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6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泾阳县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实施意见》,切实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全县教育科学发展,根据《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咸政发[2011]15号)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
1.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师兴教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协调、均衡发展。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力量薄弱、整体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活、师资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影响我县教育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师兴教战略。
2.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核心,以骨
干教师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统筹规划,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教师资源。
3.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着力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方面实现突破,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培养培训,强化督查考核,加强师德师风,规范从教行为,促进合理流动,优化教师结构,推进均衡配置。用五到十年时间,使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能更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城乡教师队伍均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并充分发挥作用,教育人才优势逐步转化为教育质量优势,建立开放、多元、有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深化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4.规范教师编制管理。根据2002年省颁标准,结合我县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塬区和薄弱学校教师编制实行倾斜政策;根据普及学前教育要求,优先保障新建公办幼儿园教师新增编制;对寄宿制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班)、新建公办幼儿园适当考虑增编因素,配备专职后勤服务人员,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人员。县编制部门要对中小学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使用中小学教师编制,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5.严格教师资格制度。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国务院令第
188号),严格认定程序和标准,把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具备国家法定学历水平和相应教育教学能力,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取得小学教师资格须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学教师资格须具备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认定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师和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资格。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能力测试制度,严把教师质量关,逐步实行教师资格定期(5年)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并制订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制度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形成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6.完善新任教师补充机制。新任教师坚持“资格准入、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省考县选”的原则,实行全省统一公开招聘考试。县教育局根据自然减员和缺编情况,制定新任教师补充计划,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并报市教育局、省教育厅核准后,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新任教师信息,报考对象必须提供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书方可报考。笔试由省教育厅负责并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实施,面试由县教育局组织实施。今后县教育局和各学校不得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补充教师,或聘用临时代课人员。新任教师全部分配至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把在农村任教期限不少于5年作为其以后合同聘用、工作调动的必要条件。
7.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在省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现行中学、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体系,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将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的
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序列。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切实把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条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城区学校教师在评聘中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两年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8.实行教师岗位聘用制度。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在中小学积极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和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采取量化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进行聘任,每个聘期原则上为3年,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按照中小学编制标准,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科学合理确定中小学教师岗位和结构比例,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中、高级职务岗位设置比例。中小学岗位设置要优先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严格控制非教学岗位职数。
9.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严禁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体罚学生、驱赶差生、乱发教辅资料。积极探索教师职业退出机制,对于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由教育部门组织离岗培训;经培训仍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坚决予以调离教师岗位。
三、统筹兼顾,促进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10.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县域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教育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教师
交流轮岗制度,引导教师由城镇向农村、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强校向薄弱学校、由高段向低段合理流动。城区中小学及超编学校每个聘期(3年)内,至少应有20%以上教师优化交流。实施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骨干教师对口帮扶、市级教学能手和县级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巡回讲学、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等制度,逐步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11.加强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任用作为选拔校长的主要方式,推行校长竞争上岗制度。实行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加强校长任期目标考核,推行校级领导任期交流制度,原则上每届四年,同一单位任期不超过两届。推进“名校长、名师”建设工程,完善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推荐及评选机制,继续加强与课改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多层次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深入实施泾阳县知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政府津贴制度,加强县级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动态管理,每年组织一次考核、复评和调整,对于不在教学一线或不能履行相关职责的,取消其称号及津贴待遇。
12.加强职业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兼有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鼓励县职业中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聘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才任教兼课。落实全县“普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城镇新建公办幼儿园建设进程,超前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制定幼儿
教师招录计划,通过招录补充、内部调配等途径,确保新建公办园教职工配足配齐。加强对新任幼儿教师、园长进行岗前培训,着力提高学前教师教育队伍整体素质。根据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度,提前招录一批具备特教专业资格的教师,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快乐成长。重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实施民办学校教师注册登记制度,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要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表彰奖励、教龄和工龄计算、社会活动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各民办学校要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
1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规范,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培训工作,新任班主任必须接受岗位培训,努力改善班主任工作条件,提高班主任待遇。校内奖励和分配要向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倾斜。全县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
四、狠抓培训,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
14.明确教师培养职责。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责任。教育行政干部、校(园)长、高(职)中教师及骨干教师以参加市级及其以上培训为主要形式,县教育局主要负责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科培训。
15.落实教师培训制度。落实好《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坚持五年一轮的继续教育周期,每个周期集中学习不低于240学时。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将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惩和资格定期登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依
据。
16.整合教师培训资源。统筹利用县教研机构、电教中心等教育有效资源,恢复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职能,支持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设备的配置,为农村教师提供优质的远程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充实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促进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7.大力推进校本研训。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全县校本研训的管理和指导,把校本研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及技能全员测试活动,积极开展“师带徒,一帮一”、集体备课、联片教研、课题研究、听评课等活动,促进校本研训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8.落实学历提升计划。拓宽学历提高渠道,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专任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到2020年,实现幼儿园、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达到95%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1%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20%以上。
五、加大投入,保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费
19.加大教师培训资金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县财政部门、教育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规定,将中小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在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以外再列支50万元师资培训专款,保证教师按照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支出。
20.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我县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切实落实教师绩效工
资政策。非义务学段教师享有与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同职、同待遇的绩效工资标准。继续实行塬区教师绩效工资倾斜政策,人均每月补助110元。县教育局和人社局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险,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快塬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及师生水灶房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六、加强领导,确保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21.落实教师归口管理。中小学教师采取“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由县教育局实行统一管理、聘用和调配。县编制、人社部门宏观指导和监督。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职称(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调动交流、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责。
22.构建专家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全县优质资源,发挥教学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设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构建县、镇、校三级专家服务体系,加强学术研究,强化专业指导。强化对骨干教师的考察与考核,为名、特、优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23.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积极营造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县编制、人社等部门要在教师编制和人事政策上给予支持。财政部门要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4.加大评优表彰力度。坚持定期开展县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设立教育发展贡献奖和教学质量成果奖,对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和在教育教学
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校长和教师,给予奖励。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在全社会唱响尊师重教的主旋律。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7
一、强化政策措施,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一)完善学校编制管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二)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三)加大城镇教师支教力度。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原则上先到农村学校任教2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评选特级教师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二、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四)加强教师教育。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五)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教师培训机构准入和培训水平评估制度,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
(七)实施“江淮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教学名师和名校长。
三、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八)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管理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九)严格教师资格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逐步实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
(十)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按照“省考、县管、校用”的原则。
(十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十二)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退出机制。加强教师的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分配,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
(十三)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十四)改革教师职务制度。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十五)完善校长管理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每届任期为3-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以交流。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十六)加大资金投入。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十七)改善教师待遇。各级政府应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县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山区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十八)加快农村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任教、支教。
五、坚持育人为本,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十九)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
(二十)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广大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得无故停课、缺课、擅离职守;要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对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习,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要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或家长谋取私利,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二十一)完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要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师德先进评选和表彰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十二)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十三)完善教师队伍管理责任体系。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二十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督导工作。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的考核,总结成绩,整改不足,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8
锡政办发〔2010〕250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
建筑渣土管理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生态城市营造和谐家园无锡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模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建筑渣土管理,构建“全程规范管理、综合资源利用、统一平衡消纳”的建筑渣土收运处置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按照“规划导向、资源整合,统一定点、分级设置,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的原则,合理布局建筑渣土中转、消纳处置场所,完善建筑渣土许可管理制度,齐抓共管,堵疏结合,强化过程监控,规
1
范处置,有效提高建筑渣土管理水平,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二、工作目标
创新渣土处置工作思路,做到与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与低洼地防汛提标改造相结合,与土地整理利用相结合。用两年时间,按照“合理布局、全纳处置”的目标,规划建设包括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在内的建筑渣土中转、消纳处置场所,全面满足施工需要;建立联控共管机制,完善执法保障制度,实施全程许可控制,健全收费管理机制,形成统一调度体系,构建“全程许可管理、综合资源利用、统一平衡消纳”的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提升市区范围内建筑渣土的管理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设置消纳处置场所。为基本解决今明两年市区范围内工程渣土的出路问题,按照规划要求,由市城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确定的2处建筑渣土综合利用处置场,相关管理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协同加快综合利用处置场的建设进度。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和新区分别负责建设本辖区范围内规划布局确定的建筑渣土回填消纳处置场,至2010年9月底共需落实4处以上消纳处置点及规划确定的处置容量,相关费用由区级财政承担;国土部门负责有计划地开放宕口组织复垦。
(二)实行建筑渣土处置全程许可制度。按照建筑垃圾处置许可的要求实行许可管理制度,建筑渣土运输单位和运输车辆必
须办理建筑渣土处置许可车辆准运证,建筑渣土的产生单位必须办理建筑渣土运输处置类许可手续,建筑渣土的消纳处置场所必须办理建筑渣土消纳处置类许可证。
对建筑渣土管理实行源头申报制度。本市市区所有建设、拆迁工程在项目实施前,建设、拆迁单位必须按照市容管理规定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要求办理建筑渣土处置许可手续;按照相关建设管理法规、市政府《关于加强散体流体废弃物渣土物料运输管理的通告》(锡政通〔2009〕9号)“六不开工”要求以及建设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等相关标准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对未办理建筑渣土处置许可手续、未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的,市(区)建设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一律不得开工。
(三)建立统一调度体系。建筑渣土的运输、处置,实行统一调度。建筑渣土的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必须如实申报建筑渣土的产生量和外运量,并将建筑渣土运送至市城管部门指定的建筑渣土处置场所进行消纳;锡山、惠山、滨湖、新区设置的回填消纳处置场所,按照统一消纳平衡原则,服从市城管部门的统一调度,并受纳崇安、南长、北塘区辖区范围内产生的建筑渣土,同时做到本区范围内的综合平衡。市城管部门要建立完善建筑渣土统一调度平台,统筹组织、科学安排建筑渣土消纳处置方案。
(四)完善收费管理机制。根据“谁产生、谁负责”的要求有偿处置建筑渣土。建设工程在办理建筑渣土许可手续时应交纳建筑渣土有偿处置费,与市城管部门签订建筑渣土处置责任书。建筑渣土有偿处置费的标准和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由市城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另行制定。有偿处置费专项用于建筑渣土处置场所的建设、运行、维护和建筑渣土管理等相关事项。
(五)强化建设工地源头管理。市建设局负责督促管理,建设、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建筑渣土泥浆等相关处置设施;对建设工程产生的建筑泥浆,鼓励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固化处理,对不能固化处理的,督管建设施工单位必须与有准运资质的运输单位签订建筑泥浆、渣土运输处置协议。充分发挥实时监控技术手段的作用,督促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工地现场管理,落实场地硬化、车辆冲洗等措施,避免带泥上路污染路面等现象。按照建筑造价规定,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纳入项目总投资计划,在招投标阶段严格文明工地管理评审。
(六)有效利用多种措施及政策激励引导,限制使用高产出建筑渣土的施工工艺,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建筑渣土排放。
(七)形成联控联管机制。市政府成立建筑渣土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由市城管局负责建筑渣土的运输处置的管理查处工作,并结合实际,组织相关部门细化管理运作流程,不断完善优化管理实施办法。各区政府负责本辖区范
围建筑渣土运输处置具体管理和宣传稳定工作;建设部门负责建设工地的源头管理工作;规划部门负责建筑渣土处置场所的规划选址工作;国土部门负责宕口等开放、复垦指导及管理工作;交通部门负责公路建筑渣土运输超载、航道运输监管,强化对水上换装点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财政、物价、市政园林、水利、监察等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建筑渣土的相关管理与督促工作。各管理部门及时加强信息沟通工作联系,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二○一○年九月六日
主题词:城市管理建筑渣土△意见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
纪委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无锡军分区,市各人民团体。
【惠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荐阅读: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之惠安馆11-12
陕西省西安市惠安中学09-15
惠安堡治超检测站春运公路安全畅通保障方案05-28
农安县中小学2010—2014年度德育队伍建设五年规划06-08
成安县中小学迎检档案建设要求09-21
新安县人民政府09-08
淳安县人民法院06-25
帮扶依安县生猪屠宰场的实施方案12-13
庆安县人民医院消防安全制度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