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知识

2024-05-30

地震的知识(共14篇)

地震的知识 篇1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按震级大小可分为超微震、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大地震和巨大地震七类。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地震灾害等级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一种方法是按照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为指标,划分如下:

(1)一般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下人员死亡或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级~6.0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2)较大地震灾害。造成20~50人的人员死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级~6.5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3)重大地震灾害。造成50~300人的人员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且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生产总值1%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级~7.0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4)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半年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地震的知识 篇2

一、地震的产生及分布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 (即内力作用) , 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 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 叫作震源。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 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 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 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 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 破坏越大, 但波及范围也越小, 反之亦然。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 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 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衰减也较快,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衰减也较慢, 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 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 但能感到水平晃动。地震发生时, 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 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横波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 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 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 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 70%~80%的建筑物倒塌, 人员伤亡惨重。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的东部有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西南边疆是世界上第二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经过的地方。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我国今年来所发生的破坏性地震, 其震源都是不超过30公里的浅源地震。如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 因此破坏性巨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二、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地震发生时, 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 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 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 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 而以左右摇摆为主, 而且声脆, 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 (旁) 、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 蹲下或坐下, 尽量蜷曲身体, 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 掩住口鼻。避开人流, 不要乱挤乱拥, 不要随便点明火, 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对于不同情况总结有以下几点:

1. 学生在教室内, 学生要听从教师的安排, 地震时,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 一般有12秒钟, 此时要保持冷静, 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 不要耽误时间。能撤离时, 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 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来不及撤离, 应就近避震, 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大声叫学生“快藏在课桌下”。前提是天花板不会落下。同时学生也要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 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 脸朝下, 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 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 低头, 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 低头、闭眼, 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 有可能时, 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以防灰土、毒气。学生也不能乱跑, 千万不要跳楼!因为并不是每次地震都要房倒屋塌, 而且从三楼以上往下跳, 易摔伤或被掉下的物体砸伤。直到震动停止再让学生迅速、有序转移到操场或开阔地方。

2. 在室外时, 应根据所处位置, 快速转移到最近的安全地带。如在学校操场, 可原地不动蹲下, 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电线杆、路灯等。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在工厂附近时, 要远离化学、煤气、油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有毒的设施;遇到火情时, 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 脱下燃烧的衣帽, 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 或卧地打滚, 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 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在山区, 要远离陡坡, 避开由于地震可能引起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三、震后救助及应对措施

强烈地震后, 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 处境可能继续恶化, 为了免遭新的伤害, 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 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 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 闻到煤气、毒气时, 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 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 以防余震发生后, 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 尽量保存体力, 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 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 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 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 要想法包扎, 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 救援人员未到, 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 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 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 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 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关于地震的小知识 篇3

作为地壳的一种正常震动,地震在全球每年都要发生500多万次,其中人类能感觉到的约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5级以上的地震约有1000次,而能造成巨大灾害的7级以上的地震约有十几次。地震还会引发海啸、火山爆发、山体垮塌、泥石流等灾害,是破坏性最大、威胁人类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什么是地震

地壳任何一部分的快速颤动,叫地震。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地质灾害。具体来说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的现象。

二、地震的类型

地震分类方法较多。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这次四川汶川地震就属于构造地震)、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等;按震源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千米以内,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2.5%)、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千米至300千米,占全球地震总数的23.5%)、深源地震(震源深度约为300千米至700千米,占全球地震总数的4%);按照地震震级大小可分为微震(3级以下)、弱震(3级至5级)、强震(5级至7级)、大地震(7级以上)。

三、地震的分布规律

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活动呈现出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的特点。活跃期是指地震次数增多、大地震多的时期。两个活跃期之间是平静期。地震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带状,分布在板块的边界线及附近地区,主要的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等。

四、我国的主要地震带

我国的主要地震带有五个: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在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五、如何避震防灾

关于地震相关知识的宣传标语 篇4

1. 防震重在教育,减震重在保障。

2. 人人提高防震意识,处处化解震害危机。

3. 防震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收益。

4. 防灾防住孩子的眼泪,减灾减去母亲的伤悲。

5. 科学发展能防灾,安全生产保减灾。

6. 但愿千日平安无震,不可一日疏于防灾。

7. 树立防震意识,增强防震技能。

8. 莫道防灾要花钱,减少损失加倍还。

9.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0. 时时处处防灾患,世世代代保平安。

11. 勿忘防灾促发展,铭记减灾构和-谐。

12. 科学决策能减震,立足发展要防震。

13. 用法律落实防震措施,强责任提升减震效能。

14. 防震减灾年年讲,强国富民常常安

15. 防震减灾践于行,和-谐幸福见于心。

16. 少一分天灾人祸,多万家平安幸福。

17. 抗震预案在心中,有备无患保平安。

18. 落实应急预案,维护公众安全。

19. 防灾有预案,临灾不慌乱。

20. 学好防震救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1. 防震救灾不是口号,付诸行动最为重要。

22. 防震为先,内化于心;减震为本,外践于行。

23. 我以我心防震害,我以我行建和-谐。

24. 群策群力防震减灾,同心同德利国惠民。

25. 推进防震减灾责无旁贷,坚持居安思危义无反顾。

26. 预防有条有理拒灾害,治理有策有效铸和-谐。

27. 防震减灾手牵手,美好生活心连心。

28. 天灾难测量,人祸要严防。

29. 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

雅安地震逃生知识 篇5

雅安地震的发生投入起来,如果具备足够的地震逃生知识,在雅安地震的生死一瞬,任何正确决定都至关重要,以下是范文大全特意整理了一些关于地震逃生知识范文和相关材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上午10时左右,唐山又发生了4.8级左右的地震,在北京、天津均能感受到晃动。今天就和大家来分享下一些地震小知识,如果真的有地震那么至少能有个保护自己的能力。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刚好在室内,这时应该迅速躲在桌子下面,并牢牢的握住桌腿;如果没有桌子可以躲藏,就用胳膊护住头蹲在地下。远离易碎的玻璃家具,防止玻璃碎片划伤;远离书柜,小心被书砸伤;远离阳台,特别是开放式阳台,小心坠楼摔伤如果地震时刚好在室外,切记远离建筑物、路灯、电线,因为建筑物外墙倒塌、高楼坠落物品以及飞溅的玻璃碎片是造成户外人员伤亡的最大原因,实际上单纯的地表震动对人的伤害并不大。如果地震时在车里:马上停车,或将车开离建筑物、路灯、电线、立交桥和过街天桥等地;等到地震停止后,要尽快查询最新的路况,避免不小心开到损毁路段而遭遇车祸。假如不幸被困在倒塌建筑物中:那么要非常小心移动身体,以防更大的残骸砸到自己身上,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不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并且坚信我们会没事,一定可以平安。给自己最大的心理支持,想尽办法自救,还是那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放弃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范文网】

防震科普知识教案地震知识三 篇6

执教人:朱庆轩班级: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

一 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二、教学过程:

(一)、正确认识地震 讲解汶川大地震的情形,将受灾情况与学生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到地震 带给人类的危害。

(二)、如何有效的防震减灾(1)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1、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假 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 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 避。

2、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2)地震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枕头或安全帽逃出 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 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

2、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 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 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 便救援。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3)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 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 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三、学生交流了解的防震知识

地震的知识 篇7

一、资料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于2013年6-7月整群随机抽取新疆4所高校本科二年级学生共798人, 其中医学类452人, 非医学类346人, 男性273人, 女性525人, 汉族494人, 少数民族304人, 平均年龄20.70±1.07岁。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现况调查, 参阅国内相关文献, 自行设计“大学生地震灾难救援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表, 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测, 使问卷科学性、合理性。

(三) 研究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 及14个地震灾难救援知识内容。

(四)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 均数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用构成比、率描述其基本特征。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 分析影响因素。其95%可信区间 (CL) 描述, 检验水准a=0.05。

(五) 质量控制

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 现场发放, 由学生独立完成, 现场收回。调查人员逐份检查, 如有漏项、错项, 请被调查者现场更正, 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二、结果

发放问卷共800份, 回收800份, 其中有效问卷798份, 回收率100.00%, 有效问卷率99.75%。本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cronbachα系数为0.784。采用2级分法 (正确、错误) 进行比较分析。

(一) 地震灾难救援培训及需求调查

90.4%的大学生认为灾难救援知识培训很必要, 95.1%的大学生愿意接受地震救援现场演练, 仅有48.0%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演练培训。

(二) 地震灾难救援认知情况分析

医学类大学生答题错误率>50%的项目有1项, 非医学类大学生答题错误率>50%的项目有7项。 (见表1)

(三)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大学生、及在大学期间接受过与未接受地震现场演练的大学生在地震救援认知总得分比较均有差异性 (P<0.001) , 有统计学意义, 且医学类高于非医学类大学生, 接受过地震救援现场演练大学生高于未接受培训大学生。 (见表2、表3)

注:*为P<0.05, **为P<0.001

注:*为P<0.05, **为P<0.001

(四) 拟合多重线性回归

地震灾难救援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专业、类型、是否参加过地震救援现场演练、民族、家庭来源、性别、年龄。对方程内各自变量检验, 专业、类型、是否参加过地震救援现场演练对地震救援认知情况得分有显著性影响, P值均<0.001。 (见表4) 。

注:*为P<0.05, **为P<0.001

三、讨论

本研究调查显示新疆高校仅有48.0%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地震救援演练培训, 大学生具备了一些地震防灾知识, 但救援知识掌握程度普遍偏低。国内报道也称北京地区的大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较低, 掌握情况普遍比中小学生差。[1]反观95.1%的大学生愿意接受地震救援现场演练, 说明高校对地震防灾、减灾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 这方面建设多流于形式, 且学校缺乏相应的地震救援现场演练, 造成广大学生的减灾意识较弱。

突发地震灾害时的自救和互救, 是逃生和抢救生命最主要最基本的方式。日本报道称地震之后的逃生和救援中, 自助占70%, 互助占20%, 公助只占10%。[3]本文结果显示, 大学生在创伤现场急救措施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应该是观察伤者有无意识;对前臂开放性损伤, 大量出血时, 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在上臂中上1/3处等方面的错误率偏高, 掌握程度差。建议以高素质群体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普及地震救援知识的切入点[4], 进行大学生自救与互救意识、地震救援能力的培养, 能在第一时间对灾害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自救、互救。高校根据知识掌握的薄弱点, 在施救技术、搬运技术等方面做到针对性培训, 将使伤亡降到最低限度。有效措施将能培养大学生的公众服务意识, 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大学生毕业后将融入社会各个领域, 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普及, 对周围人群能起到间接影响与教育作用, 将加大灾害的预防与公众教育。

研究分析得出是否参加过地震救援现场演练对地震救援认知情况得分有显著性影响 (P值均<0.001) , 且接受过地震救援现场演练大学生认知程度高于未接受培训大学生。地震演练应按照“发布地震警报-就近避震-紧急疏散-避难场所集结-被压人员的搜救-自救互救处置-讲评”7个环节组织演练[5], 而高校多在前四个环节比较重视, 尤其在自救互救方面往往重视度不够。高校必须承担起对大学生防震减灾教育的责任, 应全面认真落实地震救援应急演练, 建设培训机制, 提供实验训练场地, 坚持实施到每一届, 做到不断届, 才能逐步提高学校地震应急能力和学生防震、自救互救本领, 为社会大力培养第一响应人, 从而提高全民防震减灾能力。

摘要:目的:调查新疆高校大学生对地震灾难救援认知情况及知识薄弱环节, 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并提出建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新疆4所高校本科二年级学生共798人 (医学类452人, 非医学类346人) ,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5.1%的大学生愿意接受地震救援现场演练, 仅有48.0%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演练培训;医学类高于非医学类, 接受过地震救援现场演练大学生高于未接受培训大学生 (P<0.001) ;专业、类型、是否参加过地震救援现场演练对地震救援认知情况得分有显著性影响 (P<0.001) 。结论:大学生地震救援知识掌握程度普遍偏低, 高校对地震防灾、减灾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建议高校落实地震救援应急演练, 建设培训机制, 提供实验训练场地, 提高大学生防震、自救互救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地震,灾难救援,认知现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邹文卫, 洪银屏, 翁武明.北京市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普认知、需求调查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 2011 (06) :15-31.

[2]郑进, 郑湘豫.从新“生存链”透视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 2 (07) :395-397.

[3]李莉, 姚珊, 刘颖.唐山市居民抗震灾害意识调查与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2012, 12 (02) :174-176.

[4]何水英, 夏瑾燕.应急救护大型普及培训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 2 (08) :451-453.

地震的知识 篇8

摘 要:为了研究近场地震动速度脉冲参数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以15万方立式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引入人工合成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的方法,定量分析脉冲周期、脉冲峰值以及脉冲类型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脉冲作用会使储罐动力响应明显增大;随着脉冲峰值Vp的增大,储罐的地震响应逐渐增大;脉冲周期Tp接近储罐自振周期时,地震响应明显被放大。A类脉冲对于储罐影响最明显,B类脉冲影响次之,C类最小。建议进行近断层区储罐抗震设计时,应该对比检验不同类型脉冲参数的影响,确保储罐地震安全。

关键词:立式储罐;近场地震动;速度脉冲;脉冲参数;地震响应

中图分类号: TU352;P31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78-2

0 引言

近断层区域[1-3]地震具有强烈的方向性效应以及速度脉冲,这主要是因为近断层地震动使得结构直接承受高能量冲击,尤其是长周期结构,往往造成难以恢复的大位移。立式储罐[4,5]其储液部分属于液固耦合长周期结构,一旦遭遇近断层长周期地震作用,很容易发生共振而造成储液的剧烈晃动和翻腾,极易导致石油泄露,造成很严重的次生灾害。文献[6]提出通过定义脉冲幅值、脉冲周期以及脉冲类型的方法来实现人工模拟近断层地震波。随着立式储罐数量的增加,长周期脉冲型近场地震下立式储罐的地震响应特性亟待研究。

本文以15万方立式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引入人工合成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方法,定量分析脉冲峰值、脉冲周期以及脉冲类型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特性和规律,为更好设计出抵抗近断层地震动的立式储罐提供理论依据。

1 15万方立式储罐有限元模型

1.1 储罐基本参数

本文选取15×104m3立式储罐为研究对象,储罐罐壁高21.7m, 充水高度Hw=20.1m,重力加速度g=9.8m/s2。

材料属性:钢板的密度ρ=7800kg/m3,弹性模量E=2.06×1011N/m2。储罐内油的密度鉴于安全性的考虑取为ρ=1000kg/m3,弹性模量E=2.0×108N/m2。

1.2 有限元模型

储罐底板及罐壁采用壳单元,液体采用三维势流单元,基于上述关于模型的参数、单元选取,建立15万方立式储罐有限元模型(图1)。

2 近断层速度脉冲模拟和脉冲参数的选取

2.1 近断层速度脉冲模拟模型

对于人工合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波,将前向脉冲A,前、后向脉冲B和多环脉冲C的速度脉冲模拟函数定义为:

式中, Vp为速度脉冲峰值;Tp为脉冲周期,wp为脉冲频率。式(1)中A类地震波为单一向传播;式(2)中B类地震波为往返传播;式(3)中C类地震波波形具有多个往返。

为系统研究近断层地震脉冲参数对立式储罐的影响,以El-Centro波为底波(PGA=341.7cm/s2,PGV=39.04cm/s)采用上述公式构造出A,B,C三类等效速度脉冲,其中α=0.25,k=1,C类脉冲n=2.5。

2.2 脉冲模型参数选取

脉冲模型参数采用如下取值方案:①研究脉冲峰值Vp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时,选取A类脉冲,Tp=1s,Vp分别取50cm/s、70cm/s、100cm/s和125cm/s;②研究脉冲周期Tp的影响时,选取A类脉冲,Vp=75cm/s,Tp分别取0.5s、1s、2s和4s;③研究脉冲类型的影响时,Vp=75cm/s,Tp=2s,分别选取A类、B类和C类脉冲。

3 近断层脉冲参数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分析

3.1 脉冲峰值Vp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

图2和图3为A类脉冲,Tp=1s时不同Vp近断层地震波和El-centro波激励下的动液压力和有效应力峰值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储罐的动液压力沿液体高度方向逐渐增大,动液压力越大液体作用在罐壁上的应力就越大,震害也越明显。随着Vp的增大,液体动液压力也随之增大, Vp=125cm/s时达到最大,峰值为161.8kPa,相比无脉冲时其增幅近35.8%。从图3可以看出储罐在4~17m范围内储罐罐壁有效应力最大,有效应力随着Vp的增大而增大,在Vp=125cm/s时达到最大值,相比无脉冲时其增幅近22.9%,与图2液体动液压力分布规律一致。

3.2 脉冲周期Tp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当脉冲周期Tp=1s时液体动液压力和罐壁有效应力明显大于其他脉冲周期和El-Centro波,其中动液压力最大增幅为18.8%,有效应力最大增幅为23.5%,这主要是由于15万方立式储罐自振周期为0.884s,结构自振周期与脉冲周期接近,引起共振现象。

3.3 脉冲类型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当Vp=75cm/s,Vp=2s时,3类脉冲波相对于El-Centro波的动液压力和有效应力均有明显放大,其中A类脉冲作用下的动液压力和有效应力均明显大于B类和C类,相对于底波动液压力和有效应力最大增幅分别为28.1%和16.6%。

4 结论

本文以15万方立式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引入人工合成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的方法,定量分析脉冲周期、脉冲峰值以及脉冲类型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特性和规律。

①脉冲作用会使储罐动力响应明显增大,因此长周期脉冲型近场地震作用对立式储罐的抗震性能回提出更高的要求。②随着脉冲峰值Vp的增大,储罐的地震响应逐渐增大;脉冲周期Tp接近储罐自振周期时,地震响应明显被放大。A类脉冲对于储罐影响最明显,B类脉冲影响次之,C类最小。③储罐近断层地震响应并不是由某一类脉冲参数决定的,建议进行近断层区储罐抗震设计时,应该对比检验不同类型脉冲参数的影响,确保储罐地震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俞言祥.长周期地震动研究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2004(7).

[2] 王海云,谢礼立.近断层强地震动的特点[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12):2070-2072.

[3] 李爽,谢礼立.近场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地震学报,2007,29(1):102-111.

[4] 孙颖,孙建刚,崔利富.浮顶储罐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数值模拟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4657-4659.

[5] 李想.立式储罐环梁滚动隔震装置设计与数值模拟[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4.

地震知识调查问卷 篇9

您好,我们是青岛农业大学阳光地震救援志愿者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地震知识的调查问卷,恳请您用几分钟时间帮忙填答这份问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请您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合作!(请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上打√)

1、您的性别,您的年龄。

2、请问您对防震的知识了解多少?

A.了解透彻B.了解很多C.了解一点D.几乎不了解

3、您认为地震能够被预测吗?

A.能够具体预测B.只能大概预测其方位C.完全不可能预测

4、您是否接受过逃生训练?

A.有B.没有

5、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紧急疏散和逃生演练?

A.必要B.不必C.无所谓

6、您的家庭或者办公场所是否随时做好防灾准备?

A.是的B.没有准备C.有一点准备D.不知道准备什么

7、如果地震发生,您能迅速找到避难场所吗?

A.能B.不能C.不知道

8、您认为以下哪一种方法能够最迅速而有效地预防或者减少灾难造成的影响?

A.在房间摆放倒立的啤酒瓶预警或者观察动物行为

B.国家增加对自然灾害研究的投入,提高预测水平

C.平时坚持危机教育和逃生演习

D.提高建筑的质量和防震级别

E.其他

9、假设感觉到地面在轻微摇晃,外面有人喊地震,身处家中的您第一时间会做什么?(可多选)

A.什么也不带,马上冲出门外B.带上手机钱包再跑

C.让家人先走,自己最后D.躲在家里觉得安全的角落E.跳窗而出F.不知道

10、您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开设防震减灾课程?

A.应该开设B.不用特意开设C.应该让学生了解点

11、请问您获取地震知识的途径?

A.电视B.报纸C.自己主动了解D.完全不了解E.其他

12、您认为地震是天灾还是人祸?

A.天灾,是自然界的自然定律B.人祸,大自然的报复C.不知道

13、您已经或者准备采取何种方式支援灾区

A.捐款捐物B.义务献血C.报名当志愿者D.更加努力工作E.收养孤儿F.不采取任何行动

14、地震发生后,人若被埋在废墟里,您认为短时间维生的关键物质是?

A.钱B.干粮C.水D.衣服

15、您觉得使用哪些宣传方法,能使您愿意去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A.做宣传板或海报宣传

B.举行一些活动,以知识问答的形式进行宣传

C.发放相关的宣传单页

D.请了解相关知识的同志在群众中进行讲座

E.观看纪录片

F.其他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谢谢!

阳光地震救援志愿者团队

政治地震专题知识点 篇10

答:①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捐款捐物的行为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体现了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和珍爱。②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关怀和体贴别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③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得到完美结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2、(1)党中央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

(1)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4)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3.抗震救灾取得的重大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伟大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3)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共享美好的生活。(4)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度难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4.如何理解党在抗震救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决定。②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抗震救灾的正确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抗震救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抗震救灾。

5.政府努力抗震救灾,以人为本的行动,体现了哪些道理?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我们中学生在抗震救灾中能做些什么?(或:如何奉献我们的爱心?)

①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②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③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④当一名志愿者,奉献我们的爱心等。

7、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你从中懂得的道理有哪些?(或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和道理?)

①反映了国家的强大,社会的发展,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②反映了抵抗和防预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

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④体现了爱心奉献,爱心回报;⑤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合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

8、“5.12”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拧成一股绳,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去,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伟大的民族精神。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巨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9、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做?

①保持冷静,不要慌张;②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③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④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撤离;⑤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10、谈一谈青少年如何向抗震救灾中的优秀人物学习?

①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③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报效祖国和人民„„

11、材料: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县映秀镇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慰问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时说:“乡亲们,这场灾害确实太大,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

(1)阅读材料后回答我们一定能能够战胜这场灾害吗?为什么?

能!因为我们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和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等。

(2)这则材料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①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在新时期,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是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我们要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⑤要建立并完善灾难预警机制,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

(3)请你为我国预防突发性自然灾害,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国家要建立和健全灾害预警机制。②要制定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③做好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物质储备,如食品、衣物、帐蓬、发电机等。④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有忧患意识,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等等。

难以解读的地震 篇11

难以解读的地震

它从汶川县开始,然后地震并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向东北方向破裂,传播了将近200公里

5月13日上午,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对这次地震进行了会商,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汶川地震后还会不会有破坏性的地震,这是讨论的重点;二是地震后,全国的地震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实话,这两个问题都很难回答。以往,我们每个星期会商一次,现在需要天天会商,及时做出判断。”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如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针对人们现在关心的更多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和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倪四道教授——后者曾经在2004年印尼大地震之后于《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提出地震之后25分钟内发布海啸预警的一套方法。

由现象往回推,得不出必然联系

中国新闻周刊:从已经报道出来的信息看,那么多所谓的地震预兆是真正的预兆,还是其他的一些情况?

倪四道:动物的一些征兆和地震之间,科学界不认为有必然的联系。出现动物表现异常(诸如老鼠、蟾蜍等动物大量出动)这样的情况,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洪水、气温变化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地震之前,地壳在运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使地下变得更热,导致冬天蛇出洞;但地震不是导致冬天蛇出洞的唯一原因,并不能仅仅通过冬天蛇出洞就能预测地震。

洞庭湖鼠灾发生时,成千百万、上亿只老鼠到处乱窜,这在普通百姓看来也是一种异常景象,但现在大家也都知道它不是地震的前兆。

搞地震预测不如给抗震投入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专业层面的预测大地震主要是依据前期的哪些信息?预测一个大的地震现在来看还是非常困难的,是吗?

倪四道:现在还有其他一些研究来预测(而不是预报)地震。我们根据卫星观测,运用GPS定位技术等手段对地表进行一些测量,就可以观察到哪些地方地壳发生了变形,进而判断其应力比较大,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对整个地区,整个中国,整个世界,什么地方地震发生可能性大是可以判断的,但对于具体哪一天,或者哪个月发生,预测就比较困难,只知道在几十年之内必然会发生地震。比如说东京在未来几十年会发生大的地震,这就是对地壳运动情况进行观察导致的结果。

孙士:世界上从事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国家并不多,只有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少数几个国家。各国在理论方面,都差不多,没有太大的突破。在地震预测实践方面,中国是处于领先的,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别的国家比不了。

美国是不主张搞地震预报研究的。美国著名的智库公司——兰德公司曾有份报告认为,把大量的经费投入到地震预报上是划不来的,因为难度太大,还不如在抗震方面多投入一些资金,比如把房子建造得更结实一些,一样能起到减灾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台风、海啸和地震都有一定的预测。这三者哪一种预测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倪四道:台风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可以卫星观测,科学家可以看到台风的孕育和迁移的过程。对于海啸,一般地震来了,我们很快分析出数据,海啸就比较好预测了。地震是最难预测的一个研究对象。

破坏范围超过唐山大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说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是29公里,这属于深源还是浅源?地震的深度和对地面的破坏程度是什么样的关系?

倪四道:29公里可能不是一个很正确的说法。我们计算认为是在20公里以内,大概是10公里到20公里之间。这是我们根据经验,和我们得到的数据判断出来的,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一般来说,大陆内部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而海洋下发生的多是深源地震。根据我们的研究,世界上最深的地震发生在库页岛东边,西北太平洋区域,其他国家测出大概有680多公里深,后来我们研究大概是660公里深。而最浅的地震可以破裂到地表,深度为零。

震级同样的情况下,浅震造成的危害比较大,但是破坏多集中在震中;深震造成的范围大,但是破坏力相对较小。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地震在四川发生,但是在东南沿海,在北京都有震感。这个范围是不是已经非常广泛了?

孙士:波及面这么大,主要是由于震级大。1920年宁夏海原曾发生了8.5级大地震,那次波及范围比这次更大。所以说,这次汶川地震主要是震级很高。

这次地震为什么这么大?原因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大陆地区都处于一个平静期,应该说,积累的能量已经很大了。此前,1月9日在西藏改则县发生了6.9级地震,3月21日在新疆于田发生了7.2级地震。这都与此前长时间的应力积累有关系。

倪四道:其实只是有地震感受的范围比较广,而没有在北京和沿海地区造成破坏,更没有引发地震。人们感受到的地震波主要是地震的面波,这种波周期比较长,可以传到北京或者沿海。

面波是相对于体波而言的,它只沿着地球表面走,就像在地表爬。体波往地球深部走,速度很快。而面波跑得比较慢,但是强度大,是造成地震灾害的罪魁祸首。

地震发生的时候,在地面基本上感受不到,而在高层建筑上却会很明显感觉到。这并不奇怪。高层建筑会把面波逐渐放大。比如你站在一个很高的高楼楼顶,感受就会比站在一块石头上更强烈。

北京说有3.9级地震的误报,可能是地震仪自动报道的结果——地震波触发了仪器。现在的仪器很发达,可以自动监测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出现伤亡的范围好像比唐山大地震还要大一些。

倪四道:唐山地震的资料比较少。当时,好像到天津、北京(唐山到北京直线距离仅100多公里),影响都不是太大。而这次,离震中很远的西安,以及甘肃一些地区,都发生了伤亡。

这个地震发生有一个长带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地震有什么特点?

倪四道: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这个地震有个明显的特点,它从汶川县开始,然后地震并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向东北方向破裂,传播了将近200公里。随后,朝着东北方向的人感受到地震波的强度更大,而西南方向要弱一点。

打个比方,假设西北方向一个城市和汶川的距离是1000公里,而东北方向另一个城市也是1000公里,那么东北方向这个城市市民的感受就肯定要比西北方向的城市市民强。这是因为地震波有方向性,我们叫做破裂方向。破裂方向上,地震波有加强。

破裂方向是相当重要的。破裂方向上的破坏性大一些,背离破裂方向的破坏性就小一些。救援人员肯定要把救灾资源放在灾情最重的地方。

破裂长度是多少,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汶川县是震中,受到的破坏很强烈,但是不止这一个地方。这个地震发生有一个长带。

汶川是地震长带开始的部分,你要知道它结束在哪个地方。我们现在发现地震结束于汶川县东北200公里。那么在这个长带的200公里长、几十公里宽的位置内,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比如北川县,破坏就很严重——现在就有报道说很严重。所以只要知道了这个地震长带有多长多宽,救援的人员就不会光往震中的地方跑。我们主要做地震的破裂长度有多少,然后这个地震的能量分布是否均匀。

获取这些信息,我们基本上依据的就是地震波。依靠世界上众多国家的仪器,直接把数据拿过来就可以,经过分析,就可以得到地震的强度、破裂长度,以及破裂方向。

近期不太可能再有大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近期这一地区还会发生大地震吗?

孙士:1976年连续发生了几次大地震,河北唐山、四川松潘和云南龙陵都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今年1月、3月和5月,中国连续发生了3次大地震,分别是6.9级、7.2级和7.8级。现在看,这一组地震活动也很强。但这次的活动规律性与1976年的很不一样。有专家说,一次地震一个样,每个地震表现出来的异常是有差异的。

这次地震属于逆冲型,不像走滑型地震能量释放那么彻底。它的衰竭时间比较长,可持续一两个月。所以,我们现在判断汶川地震能量的释放,可能还要持续一个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来说,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地震发生。我们现在正在密切跟踪这个过程,已经派监测人员去现场跟踪地震活动的情况。这是很有效的。因为,离震中越近,越容易发现它活动的规律。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地震的预警机制是怎么样的?

倪四道:美、日、西欧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地震发生几十秒钟之内,就知道地震发生在哪里、有多大,但是也是在发生之后。

看上去,这已经发生之后才发出的预警似乎不起眼,但是放到中国来,却可以解决大问题。面波一分钟的时间大概只能跑200公里,大概10分钟后到北京,也就是说,地震刚刚开始,全中国都知道这个地方发生地震了,当地震波抵达北京时,这里的人们已经预先知道了,可以提前跑出危险建筑物,心里上更是有了准备。

目前的预警还是对离震中比较远的地方才有效。我们国家做得太晚了一点,至少这次我认为做得不太够。

水库与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地震与三峡水库有关吗?

孙士:我们对水库与地震的关系做过很多研究,特别是对水库蓄水诱发的地震做过统计。世界上水库诱发的地震达到6级的也就三四次,高于5级的只有7次,比较著名的有印度柯依纳水库地震(6.7级)和中国新丰江水库地震(1964年,6.4级)。其他的都是一些三四级的小地震。

水库的库容、蓄水量与所引发地震的震级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不成正比。三峡水库蓄水后,的确曾测到过一些小的地震,不过都只有一二级。

地震的知识 篇12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内部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所以我们难免会遇到地震, 以我们目前的科技也难免地震对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一系列危害。如果能及时预报地震, 那么就会大大减少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如何在地震来之前及时准确的预报, 来个未雨绸缪, 这是人类对地震多年来的梦想。

二、地震形成的原因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 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 于是便发生地震。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

三、地震形成的结果

地震产生巨大的能量, 比如,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它主要以震波的形式辐射出, 但是还伴有地热能红外线的辐射。

四、地震形成的后果

地震后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 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 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 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 建筑物倒塌, 人员伤亡等经济损失巨大生命危害严重。

五、地震形成的预测

以我们目前对地震的认识来分析, 无论是地球板块的相互挤压还是分离或者是其它的原因造成的地震, 地震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这个能量其中有一些以地热能以及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出。因为由于振动原子分子之间的运动就会产生热能辐射出红外线, 而红外线的辐射速度是光速, 而且地震的能量是巨大的相当于几个原子弹的爆炸, 所以当地下的地震发生时至少有一部分的红外线会几乎瞬时的辐射到地面。假设地心的活动是平稳的, 这样只要我们探测到由地下辐射出的红外线突然有微小或者大量的增多, 我们就能确认地震的来临。这样我们就能及时准确预报地震的来临 (虽然地下的某些振动未必会影响到地面) 。

由此可大胆设想:人类未来新型的地震仪只要灵敏地感应从地下辐射出变化不正常或突然变化的红外线就能及时准确的预报地震。

六、结论

地震会产生地热辐射出红外线, 假设地心的活动是平稳的, 只要我们探测到从地下突然增多的红外线我们就能及时准确的预报地震。

七、意义

利用地下突然变化的红外线能及时的预报地震大大减少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地震是局部的, 对较大的时空范围来说利用红外线微小的变化还能探测地球板块的运动地球内部的活动。

地震知识与自救班会反思 篇13

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 在实践中感受课程魅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了实践,道理讲得再好,孩子也不会真正去喜欢它。所以在本主题中,我创设了学生模拟地震演练,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

2. 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本次活动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能力。无论是平时的收集资源或是小组组织讨论,或是汇报,组长均能对组员进行分工,并能及时提醒帮助那些任务不能及时完成的同学,

不足:

地震知识与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篇14

——地震知识与自救主题班会

九年级一班

一、班会时间:2011年12月2日

二、班会地点:九.一班教室

三、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四、主持人: 班主任

五、班会主题:地震知识与自救

六、活动目的:

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孩子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努力把伤害降到最小。

七、活动准备:

各种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

八、活动过程:

(一)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a.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d.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e.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g.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h.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三)进行简单的防震演练。

教师哨响发出地震警报,学生迅速躲藏在桌子下面;后教师哨响表示强烈晃动结束,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快速撤出教室。(不到2分钟全班师生就按计划撤到达操场空旷处,完成了这次紧急情况的安全疏散任务。)

(四)教师总结:

这次班会,我们知道了很多知识,了解地震时如何有效的避震,如何及时的进行自救,下面我再强调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

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

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上一篇:耳目一新的成语故事下一篇:2024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