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该如何与学生相处

2024-10-11

老师该如何与学生相处(精选11篇)

老师该如何与学生相处 篇1

爸爸该如何与宝宝相处

普天下的爸爸都对自己的宝宝怀揣着深刻的爱。因此,尽管绝大多数的中国爸爸对宝宝总是“爱在心里口难开”,但是在宝宝的心目中,爸爸永远是高大的、伟岸的、充满力量的。问题在于,仅仅对宝宝有爱还是不够的,爸爸对自身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一定要有所觉醒和感悟,才能把深沉的父爱转化为有效的教子之方。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经常看到的都是妈妈在照顾宝宝,但是,有研究显示:爸爸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会更好。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更擅长和人交往。事实上,父亲对宝宝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症。另外,由于性别的原因,爸爸与宝宝相处的方式是与妈妈或其他人不同的,爸爸和宝宝相处会有一些独特的方式。

☺合理安排时间

没有时间,相处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应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爸爸们无论工作多忙,都不要忘了每天腾出部分时间与孩子玩,在游戏中更多地了解孩子,同时树立好爸爸的形象。

☺表达爱意的方式

在生活中,宝宝对爸爸总是存在一定的依赖感。宝宝希望爸爸可以多些时间陪在自己的身边,所以有时候宝宝会特别粘人。但是,宝宝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在你外出时,告诉宝宝你要去哪儿,何时回家;在家时,多听他(她)说说话,多陪他(她)玩一玩,宝宝就能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意。有爸爸的陪伴,宝宝才能更加快乐的成长。

☺耐心诱导的妙招

爸爸不仅要经常与宝宝交流,耐心倾听宝宝的话语,还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多与宝宝一起活动。只有多观察宝宝,多与宝宝交流,才能避免因为不了解宝宝的内心需求而对宝宝乱发火。

☺重视沟通的策略

爱是要用行动和语言来传达的。好爸爸的心得都是相似的:“沟通最重要。”当宝宝遇到令人沮丧的事情是,你要表现出重视和支持;当宝宝产生焦躁不安等情绪波动时,你要想方设法帮助宝宝平静下来;当宝宝遇到矛盾或问题时,你要用乐观、幽默的态度去化解,给宝宝勇气。

父亲和宝宝相处的独特方式:

1、和宝宝一起做滑稽鬼脸游戏

爸爸与宝宝一起戴上假发、披上床单、互相在脸上画有趣的图案,做鬼脸,妈妈可以在一旁拍照、摄像将“疯闹”的场景记录下来,还可以将照片制成小卡片,贴在冰箱、墙上,成为爸爸与宝宝游戏的家庭记录。

2、给宝宝准备意外的礼物

爸爸可以将给宝宝的礼物寄到家里,别忘了为宝宝画上别致的小卡片,告诉宝宝:“爸爸爱你。”陪伴宝宝一起享受拆开礼物的喜悦。

3、和宝宝一起帮助妈妈做事情

带着宝宝一起体会妈妈做家务的辛苦。周末的时候,可以和宝宝商量,“今天让妈妈休息,爸爸来扫地,宝宝就帮爸爸把桌子擦一擦哦。”“宝宝陪爸爸去倒垃圾,宝宝把垃圾扔进吃垃圾怪物嘴里吧。”不仅家庭的家务不再是妈妈一个人的辛苦劳动,还成为全家快乐的游戏,爸爸和宝宝在活动中增进了感情。

4、带着宝宝做运动

爸爸是宝宝眼里的“大力士”和“飞毛腿”,带宝宝跑步、跳跃、扔皮球。教宝宝学打羽毛球、陪宝宝玩秋千。体力运动,是爸爸和宝宝相处的“特别节目”,宝宝更能在运动中感受父亲角色的勇敢与力量,体会爸爸与妈妈对自己的不同影响。

5、搂着宝宝讲睡前故事

和妈妈轮流为宝宝讲睡前故事,让宝宝体会爸爸的拥抱也很舒适、温柔。爸爸可以和妈妈在讲故事的时候扮演不同的角色,扮演憨厚的熊哥哥、丢三拉四的唐老鸭等,让宝宝了解爸爸的幽默。

6、爸爸和宝宝的“小秘密”

当宝宝受到妈妈批评不高兴,独自伤心的时候,爸爸不妨和宝宝说说“悄悄话”:“在玩什么?来,和爸爸一起玩好吗?等会我们去喝妈妈做的汤。”爸爸是妈妈与宝宝情绪的“融合剂”。

爸爸还可以每天晚饭后利用固定的时间带着宝宝出去散步,看看花园里的花开得如何?隔壁叔叔家里的狗狗是否也出来散步了?一边散步,一边告诉宝宝爸爸今天的生活,也和宝宝聊聊他今天过得如何。

爸爸和宝宝一起准备一个储蓄罐,和宝宝一起积蓄做外出时的费用,宝宝每次把自己获得的小小零钱放进去的时候,就会开心的期待着和爸爸一起出游。

爸爸育儿小测试

1.妻子一整天不在家,自己也能照顾宝宝。

2.夜里宝宝哭闹,爸爸会主动起来哄宝宝。

3.周末带宝宝出去玩。

4.能说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的食物、最兴奋的游戏。

5.为宝宝洗澡的时间超过3次。

6.下班立即回家照顾宝宝。

7.不管多么累,妻子忙着做家务时,能主动照顾宝宝。

8.每天照看宝宝的时间超过2小时。

9.常和妻子一起看育儿杂志。

10.能给宝宝换有大便的尿布。

11.能为宝宝做一两样饭食。

12.宝宝哭的时候,5分钟内能哄好宝宝。

13.能正确说出宝宝的喝奶量。

14.走路时,看到和自己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会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15.认为养育宝宝时,丈夫与妻子应各负一半责任。

符合第1-3条的爸爸:能够帮助妻子照顾宝宝,是个好的开始,可以逐步更多的参与抚育宝宝的工作。争取每天照顾宝宝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

符合第4-7条的爸爸:对宝宝日常生活的了解正在增进中,更多的抱抱宝宝、和妻子一起和宝宝做声音的交流,尝试和妻子分担养育工作。

符合第8-12条的爸爸:开始成为妻子照顾宝宝的好帮手,分担了妻子的养育工作。

符合第13-15条的爸爸:是个全心投入养育宝宝的好爸爸,但要注意在与妻子分担养育工作的时候,不要冷落了对妻子的关照。

妈妈激发“老爸魅力”的诀窍

每个妈妈都要知道,鼓励身边的丈夫和鼓励宝宝一样的必要。

强调爸爸的重要

爸爸下班回家或者出差归来后,妈妈别忘了告诉他,“今天宝宝一直在找你哦。”“你不在的这些天宝宝总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让丈夫知道宝宝喜欢跟自己在一起,体会到宝宝对自己的想念,心里会很满足,增加照料宝宝的激情。

在亲朋面前赞扬丈夫

在亲朋聚会时,恰当地的“夸夫”,赞扬丈夫工作的努力与对家庭的照顾,表达出对丈夫的欣赏与爱,让丈夫感觉到家庭需要他,妻子和宝宝依恋他。

经常给丈夫放假

不要刻意地向丈夫强调“必须和我一起看护宝宝”,避免“物极必反”的结果。要为丈夫留出他和朋友交流、自己独处的时间,令丈夫在愉悦、主动的状态下参与养育宝宝的工作。

老师该如何与学生相处 篇2

关键词:相处,学生,教师

一、学会关心和理解

其实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 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胡作非为的孩子, 他们正是因为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所以才会在行为上做出一些不平常的举动, 以此来引起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平日里, 我们总是口口声声说, 没有爱的教育无所谓教育, 我们也时时刻刻把“爱”字挂在嘴边, 但是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了吗?我们常说,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其实关心学生不需要整天挂在嘴上, 有些时候, 我们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别人需要什么, 从来不换个角度去想。笔者工作多年, 最喜欢的学生并不是那些聪明好学的天才, 而是那些一直被称为“坏蛋”“傻子”的差生, 只要你愿意接近他们, 其实他们也有许多可爱之处。在笔者看来, 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并不是说你一生教了多少个天才, 而是你挽救了几个即将误入歧途的孩子, 不是吗?优秀学生大多在若干年后都会忘记他们儿时的老师, 而被你拉出火坑的孩子, 他们都会对你终生难忘。所以, 作为老师, 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 多去关心那些期待我们关注的孩子, 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 这都会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拼搏。

二、学会倾听和分享

虽说作为老师没有威信不能服众, 但笔者始终认为, 形式上的威信往往只是让学生在你面前装出一副很服你的样子, 但背地里不知道会如何议论你的为人。有一个学生叫小辉, 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 有一天班上发生了一件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班长收同学们的三百多块钱被人拿走了六十多, 班长很着急, 因为这钱是从他手上消失的, 那天班上四十多名同学议论纷纷, 都说一定要让班主任查个水落石出。班主任倒是很不在意, 上课了, 他说:“昨天下午咱们的大班长收同学们的三百多块钱莫名其妙地就消失了一小部分, 上哪儿去了呢?”同学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都笑了。“它会回来吗?”班主任问道。几个调皮的学生边笑边说:“除非钱自己长有脚。”“可别说, 也许它真的长有脚哦。”下课了, 小辉偷偷地跑到办公室:“老师, 钱是我拿的。”说完他哭了。班主任老师并没有生气, 更没有当场批评他, 通过一番了解才知道, 因为小辉家离学校特远, 而学校没有住宿条件, 他一直都是寄宿在亲戚家, 过去每周家里给他二十元钱的零花钱, 可上周离家时因为爸爸妈妈吵架没有顾得上给他零花钱, 临走时, 奶奶只给了他5元钱, 还没到星期三他就花光了, 而昨天下午放学后他到教室里拿作业时刚好看到了班长收来的钱, 一时的贪念加上自己的处境, 他就拿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说着, 他拿出了花剩下的四十多块钱。他说花掉的钱中一部分吃了饭, 还有一部分买了小吃, 班主任老师听着听着, 一阵心酸涌上心头, 多么诚实的孩子。班主任并没有指责他的不对, 而是给他讲了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因为贪玩不小心打碎了父亲制作衣柜用的玻璃, 在家人不知道的情况下, 用自己学校刚发的20元奖金偷偷地买了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放在了原处, 起初以为父亲不知道此事, 但长大后父亲才告诉他其实当时就早已经知道了。第二天, 小辉让自己的母亲给班主任老师补全了自己已花掉的二十多块钱。事后, 无论是班上还是学校, 没有任何人再讨论这件事,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

谁都会犯错, 每个人当知道自己错了以后, 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弥补, 世上没有任何人, 明知自己已经错了还那么执著。有时候, 我们在面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时, 要学会倾听他们错的原因, 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 甚至是挖苦、讽刺。

三、学会包容和同情

学生如何与老师相处 篇3

我怕老师,怎么办?

案例:不知道为什么,李军对数学张老师有一种莫名的惧怕。路上远远看见张老师的身影,他就赶紧转身躲避;课上张老师提问,他就紧张得全身发抖,语不成句。他该怎么办呢?

给李军的建议:

李军:老师是我们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和学生朝夕相处中,老师更容易发现我们思想行为上的各种不足和缺点,见到老师,我们心里有些紧张,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种畏惧老师的现象长期存在,甚至影响了你正常的学习,这就需要找一找原因了。对此,我猜想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你很在乎张老师对你的评价。结果越在乎就越容易出错,似乎总也做不好,总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好评。

二是张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让你有一种畏惧感和生疏感,因而很难接近。

三是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好,总担心被老师批评。

李军,你在乎张老师对你的看法,这没有错,因为不仅是身为学生的你,就是成年人也都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是最棒的。但是,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每个人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缺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人会完美无缺。

我建议你首先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努力表现Ⅲ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以自身的学习成绩向别人证明自己,从而获得老师的信任,增强自信心。

以后在路上遇到张老师,不必回避,应主动迎上去,道声“老师好!”老师都喜欢有礼貌的学生。

发现老师出错了,怎么办?

案例:上课时,陈宾发现老师在黑板上写错字了,他很想告诉老师,可又怕老师生气,他该怎么办才比较好呢?

给陈宾的建议:

在课堂上能够发现老师出错,并能想到要告诉老师,这不仅说明你学习很专心,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很善解人意,是一个懂事明理的好学生,值得表扬。

老师也是平常人,难免会有差错,但遇到老师出错,就大声起哄,不仅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不利于老师改正错误,妨碍老师正常的讲课秩序,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如果你觉得必须马上指出老师的错误,不然会影响同学们学习正确的知识,你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得到老师同意后,委婉地向老师指出错误所在。

如果老师的错误不影响上课,你可以在课后单独找老师,悄悄告诉老师刚才课上发生的事情,提醒老师注意。

如此,不仅能让老师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且也表现出你良好的个人修养。

不喜欢某老师,甚至连他上的课也不想听了,怎么办?

案例:刘燕打心眼里不喜欢英语老师,一上英语课她就小动作不断,不好好听课,英语成绩直线下降,她越来越讨厌上英语课了。怎么办啊?

给刘燕的建议:

你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知识决不是为了某一个人,也不是因为个人的个性喜好而学习。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是每一个人存在的需要,因为对某个人的好恶都不能够也不应该成为影响自己学习知识的理由和借口。如果你因为喜欢老师才去学习,讨厌老师就不好好学,这可就错了。

其次,你还要明白,某个老师和某门知识是两回事。一个具体的人并不能代表某一学科知识,知识本身并不具备各种人的情感思想,要把英语老师和英语知识分开,你可以不喜欢英语老师,但不应该讨厌学习英语。

学生家长该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篇4

对于学生和家长“关于老师请家长”的抱怨,老师们怎么看?

“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才会请家长,而且学生犯的还不是一般的小问题,比如抢劫、打架、吸烟等。”海淀区一所示范中学从事了教育工作的俞老师说,“老师请家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一下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也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共同监督,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俞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老师每天都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等,根本没有时间因为一些小事就把家长请来。“请家长是教师无奈的一种选择,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育效果更有效。”俞老师说,“以我的教学经历举例说,比如有些学生不完成作业、上课说话、经常违反学校的日常规范,老师多次提醒或批评总不见效,但只要一说请家长,大多数学生就会很快改正。比如上周一我发现一个班级作业完成不好,作业本也收不齐,于是我就说凡是星期二作业再不交的就请家长,结果当天不交作业的人数能减少到1/3或一半,因此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一部分还不交作业,我就利用中午时间真地把家长请来,结果第二天不交作业的人数几乎没了。”

如何与学生和平相处 篇5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和平相处”。由此可见,要当一名好老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只有当你和学生关系融洽了,你才能享受到师生成长的快乐,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师”时,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师生成为朋友,是有助于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当教育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为朋友。当成为朋友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二、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将信赖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应该十分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不断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欣赏学生,赞美学生。(即便是差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强,以至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四、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想,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包容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以自己的言行促使学生不良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教师应在思想上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纠缠于学生某句难听的话和某种不良行为,而要以宽容之心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用真心与老师相处 篇6

郭店镇前时完全小学校长崔红俊(2010.11)

国庆节期间,我因身体不适住了几天院。在住院的一周中,我深深地被周围的老师感动着。深情问候的不但有本校的教师,还有我曾经工作过的杨庄小学的老师们。闲谈之间,他们谈到了过去在一起的“革命”岁月,他们说,我留给大家最大的体会就是“用简单的话表达出真心”。

在其位谋其政

我每到一个单位,第一次召开教师会议的时候,总会说:“我们做的是最伟大的事业,干的是良心活,一定要在其位,谋其政。”我谈的既是职业道德守则又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也许,我说过也就忘了,但老师们却真心的记下了、做到了。杨庄的袁老师说:“无论是在什么岗位,无论是承受多少压力,遇到多少困难,我总想起这句话,总要求自己,既然在这个职位上,就要努力对得起这个职位,所以总不敢怠慢自己的工作。”

细节彰显了人的素养

每周一早上,升国旗后我都要召开一次简单的周前会议。每次开完会,或许是想要逃离布置工作任务的“法场”,或许是要争分夺秒地去忙碌,老师们都急匆匆地离开会议室。后来,在一次会议中我真诚地强调说:“我知道大家都很忙,但是,我觉得一个人的素养,从细节中就能看出来,就比如开完会离开位置,椅子有没有摆放整齐„„”从此,我们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记住了这句话,每次开完会,那椅子总是放得整整齐齐。大家都记住了我真诚的话:“细节彰显了一个人的素养”。

一句话带来的温暖

我校的时莉贞老师是一个工作极其认真又特别怕冷的特岗女老师。我校的校址前不挨村、后不连店的,一到冬天,那刺骨的寒风,总让人感到冷到心里面去。所以,冬天工作的时候,她总是“全副武装”做好保暖工作,什么热水袋,什么取暖器,全部用上,还有就是穿上笨笨而又棉棉的保暖鞋。一个下午,因为要整档案,需要到中心学校速印资料,刚好我们一起去。回学校的路上,我亲切地说:“我是把你当成自己的女儿,才跟你提醒这句话,以后工作时候不要穿这样的棉鞋,一个人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在那个天寒地冻的夜晚,我没有感觉冷,相反,那句话几乎温暖了我一个冬天。”事后,时莉贞老师腼腆的对我说。

说实在话,对于校长的管理艺术,我根本没有什么资格在这里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只是觉得人与人在交往和协作中,管理永远没有真心相待重要而已。

离婚后,该如何健康相处 篇7

任进行猛烈吐槽……

离婚是个短暂的过程,而离婚后的相处则是伴随一生的命题。曾有人说,离婚后无法做朋友,因为伤害过;离婚后无法做仇人,因为曾经相爱过。那就只能做陌路人。多少离异的夫妻能选择做陌路人?共同的孩子,共同的朋友,共同的生活区域……无处不相逢啊!所以总还是要相处的。那要如何相处才是健康的?先来盘点下离异夫妻的相处模式。

朋友型\亲人型

朋友型,“买卖”不成情意在

夫妻双方发现彼此不适合继续再做夫妻,但是都很尊重和理解对方,婚姻不能为继了,但是感情还在。分手后双方不会发生财产纠纷,在抚养和探视孩子方面也会尽职尽责,彼此体谅。这样的分手对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消极影响。

典型代表:孙宁与王学兵,车晓和李兆会

2009年9月,王学兵和孙宁高调成婚。从去年底开始,王学兵和孙宁婚姻告急的消息已在网络上多次出现。但是,双方当事人在不同场合都予以否认,甚至偶尔还向公众展示亲密的一面。直到最终确认离婚,但离婚之后,王学兵也没有就此再发言,孙宁甚至称“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一生一世。”2010年1月25日,车晓与山西首言李兆会在山西闻喜县举行婚礼,席开500桌,婚车200辆,宾客上万人,但这段婚姻维持了不到两年,就被曝亮了红灯。原因是两人性格不合,聚少离多,离婚之后,车晓重返演艺圈,二人也落入平淡如水的无波局面。

离婚也是(她)们内心决定的,如果它结束得很自然,要么不讲这件事,讲起来也讲得真实平静,你还是会看到你的婚姻有好有坏,只要你达到这样的感觉,这种关系是比较健康的。

关系健康度:★★★★☆

亲人型,百日夫妻自有恩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夫妻是做不了了,但是看看对方,还是有一种“亲人”的感觉。不在一起生活了,但依然牵挂对方,总希望对方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当一方遇到困难的时候,另一方会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有这样的父母,是孩子的幸运。

典型代表:王菲与李亚鹏

2013年9月13日王菲发微博称,“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引发外界对其婚姻状况的高度关注。随即李亚鹏通过微博宣告两人8年婚姻走到尽头。李亚鹏说,自己要的是一个家庭,而王菲注定是一个传奇。“放手是我唯一所能为你做的。希望你现在是快乐的,我的高中女生。”他说,“怀念十年中所有的美好时光,爰你如初。”9月18日下午15时,王菲发微博表示:“婚是我要离的,没有第三者,没有婆媳不和,不牵扯财务问题,不是悲情狗血剧,和平分手,换一种方式相处,对孩子来说,我们仍然是一家人。”

关系健康指数:★★★★★

君子型\冷漠型

君子型,君子断交不出恶声

一样米养百样人,同样是结束关系,既然有放不开的怨偶,自然也会有大踏步前进,各自各精彩的离异夫妻,无论是从头到尾都和谐淡足,还是闹得鸡飞狗跳满城风雨之后终于各自调转方向,最终二人能够各自重新找到方向,这就是一段关系结束之后所能达到的最好结局,可喜可贺。

典型代表:姚晨与凌潇肃

各自精彩典型就是姚晨与凌潇肃。这一对号称“模范”明星夫妻,从开始结婚出了一些小插曲都颇为和谐加淡定,就在宣布离婚不久前,他们还在各个公开场合不断秀着各种恩爱。当时圈内盛传,姚晨和凌潇肃未离婚之前已经分别找到新欢。如今姚晨和摄影师曹郁的孩子都生了,而凌潇肃也传出于唐一菲低调办了酒席,二人在公开场合对彼此都有维护和真诚祝福,可算是离异夫妻良好关系之典范。

姚晨与凌潇肃既不高调也不低调,可能她和前夫经常接触,双方都在公开场合维护对方,而私下也没有传出说彼此的坏话,这种处理是比较好的做法。

关系健康度:★★★★☆

冷漠型,你只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这种夫妻,必有一方失于自私和狭隘,他们会认为,婚都离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我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离异后双方毫无感情可言,彼此关系僵硬、冷漠,视对方如陌生人,甚至不如陌生人,双方对待利益和责任问题还往往是斤斤计较。这种关系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容易使孩子陷入孤独,形成不合群、狭隘等不良个性。

典型代表:宋丹丹和英达

著名演员宋丹丹一条指责前夫英达“不是人”的微博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而事情的由起则是宋丹丹前夫英达携次子英巴颜做客某访谈节目,并在节目中大秀父子情,但对于与前妻宋丹丹的孩子巴图只字未提,还透露他对两人所生的儿子巴图14年来不闻不问,此举难免引发宋丹丹不满。

事发之后,此条微博转发数量迅速过万。网友的评论更是呈现“一边倒”的趋势,纷纷表示了对英达“弃子行为”的谴责,以及对宋丹丹的支持。而同时英达方面始终未对事情发表任何看法。

如果英达只是面对媒体冷漠倒是无可非议,但如果真如宋丹丹所说,10多年来对儿子不闻不问,那就真的枉为人父,是自私冷漠的代表了。

关系健康度:★★☆☆☆

怨恨型\敌对型

怨恨型,此恨绵绵无绝期

婚姻结束了,但是怨恨还没有结束,长时间地沉浸在对对方的抱怨和指责中。这样的分手,必有一方属于“怨妇”或者“怨夫”,总觉得对方不仁不义,深深伤害了自己,自己的命好苦。“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殊不知,人的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记性太好了,人生是应该学会忘记的。

这样的关系状态,对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恋爱和婚姻,让人遗憾。

典型代表:孙楠与买红妹

坊间盛传孙楠与买红妹的婚姻因第三者潘蔚而破裂,二人离婚,买红妹在某节目中称与孙楠离婚时她曾一度想跳海自杀,对此孙楠微博回应称“自杀论”是在颠倒黑白,随后又公布了买红妹给他的短信。

关系健康度:★☆☆☆☆

敌对型,总要报复过后才心甘

说到中国式离婚,大多数人的处理方式都难以用“平和”来形容,在烟火十足的世间,一段关系一旦浸染了时间赋予的厚度,撕扯开来时经常会造成双方都汁肉淋漓的局面,尤其是夫妻关系破裂时,其伤筋动骨的程度,会令很多人间之色变,但无论如何这个过程都会迎来结局,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有人经得起天长地久的折磨,最后往往双方都会精疲力竭,从而偃旗息鼓。无论此后是否找到新的归宿,都将被列入“拒绝往来户”。

典型代表:马琳与张宁益

奥运冠军马琳和张宁益的离婚官司曾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在历时两年,开庭六次的拉锯战之后,马琳付出了千万家产,与妻子张宁益终于达成和解,结束了六年的婚姻。张宁益还透露自己握有马琳和“小三”在一起的视频,并指责马琳为离婚不惜“行贿”。而就在她向媒体详解原委的时候,马琳则匆匆离开现场,自始至终未发一语。

关系健康度:☆☆☆☆☆

离异只不过是换个方式相处,目的是解放彼此,让彼此获得更精彩的人生。所以何必因为对以前是是非非的纠缠而毁坏了现在和将来的美好。故和前任建立一个健康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过毕竟曾经爱过,伤害过,如何才能健康相处?

离异夫妻健康相处五大原则:

一、注意形象

离婚后注意不要失态,要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做个精神十足、充满魅力的人,这样你才不会把精力放在曾经不愉快的婚姻生活上。

二、保持宽容

当你学会宽恕别人,实际上你也就真正解放了自己。当彼此真正宽恕了对方,才能在相逢时能给予彼此一个坦然的微笑。

三、保持距离

离异后,双方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双方不再干预对方的生活,而是各自重新开始,偶尔联系,即使再见咱们也是好朋友。

四、保持乐观

有些人一旦离过婚,就再也没有勇气踏入另一段婚姻。其实,完全没这个必要。即使在婚姻的围城里跌倒过,但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时间终会冲淡一切不愉快,也会让曾经的美好沉淀于心田。

五、学会感恩

离异夫妻都要学会遗忘那些痛苦与悲伤,记取那些美好与温暖,真正从内心深处宽恕对方,使自己疲惫不堪的灵魂得以彻底解脱。

雅思托福培训中,老师该如何做? 篇8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在悉尼大学读研两年,我的最大收获是一个重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studentcentred teaching approach)。西方对于教育的核心思想:只有学得慢的学生(slower student),没有学得差学生(bad student)。对于这句话,我举双手赞同。

学生进步的快慢,固然和学生本身的努力程度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和老师的方法息息相关。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想努力都没有办法。在托福或者雅思这些能力型考试制度中体现出来得尤其明显。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和基础比较强的学生,老师用相同的教学方法的话,结果会是两者都不容易教好。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教的内容简单,骄傲自满,丧失兴趣;而基础弱点的学生觉得教的内容太难,望而却步,踌躇不前。先弄清学生的需求(studentneeds analysis)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来北雅培训的学生,尤其是我们的VIP学生,会被要求做一套雅思或托福模拟题,大约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左右时间。我们不能小看这一两个小时时间,这是老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初步了解,对老师制定课程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严格按照我们的:培训前模测+学习+培训中模测+学习+复习,然后去考试的学生,进步非常明显。

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对教师的一个较大考验,那么多学生,要一一记住他们的基础(base),进步过程(improvement),学习过程中的偏误(error)等都是极耗精力的一件事情。但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感并且深谙教学法的老师,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是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学模式,都会激情澎湃地去实践。

我的学习我做主

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扮演正确的角色,就像父母喂养小孩一样。把食物都弄得太碎让小孩去吃,表面上帮助他们消化,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小孩子不自己学会咀嚼,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托福、SAT这样的考试,尤其是口语和写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比把作文题写给他看,把口语题说给他听功能要强百倍。好的老师不是逼迫学生学习,而是带领学生学习。在学习的舞台上,老师就是导演,必须知道整体格局模式和各部分安排;学生是舞台的主体,其进步依托于正确指导前提下练习过程中的领悟。

案例一 基础不扎实,如何提高

姚同学,在参加北雅的VIP一对一培训之前,有过一次考试经验,46分。阅读,听力分数都在10分以下,明显属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这类学生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之所以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因为其缺乏坚强的毅力,所以一定要帮助他背单词、看语法的同时进行技巧训练。写作方面,他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相应字数要求,条理混乱。为此我为他制定了分层次教学,先不要求词汇和语法复杂性,完成任务拿到基本分为主要目的,后期提高词汇语法要求。在口语方面,流利程度问题比较大,时常断断续续。这是中国考生的弊病,对口语总是羞于开口,更加无从谈起流利了,对于这类学生,我建议先不考虑复杂词汇,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通过针对性的魔鬼式的培训,最终成绩提高了40分,对姚同学来说,已经是一次很大的突破了,而且也达到了他所申请的学校要求的分数。

点评:

对于学生成绩提高,要有循序渐进意识。基础较差学生,要从基础抓起,直接讲考试技巧反而不会有明显提高。新托福考试的特点就是对听力的要求很高,在口语和写作的考核过程中也加入了对听力的考核,所以建议同学们在托福的备考中一定要重视对听力的训练,否则对其他部分的分数提高会有一定的影响。那么还有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建议找到自己的薄弱点,猛烈攻击,做到完美。

案例二 英语写作需要新意

某中学高二学生,Jack,准备SAT的复习,数学嘛肯定没什么太大问题,阅读也还可以,就是写作很是头痛,总是没有任何的思路,而且时间总是把握得不好,对此,他很是头痛,我对其进行了入学测评,综合的考评了此学生的英语基础,认为Jack的基础还是蛮扎实的,只是在写作方面缺乏一种新型的思路,由于知识面狭窄,导致其写作缺乏一种真实的力量,这对于SAT的写作是一个很大的弊端。我为他设定了一套严格的学习方案,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在最后一次的SAT考试中写作拿到了满分,这让我们都喜出望外。

点评:

苏州北雅 http://

职场生涯中我该怎么和人相处 篇9

首先,你要真诚地去观察身边每个人的优点,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观察到这些优点后要去欣赏、表扬对方。从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上来说,你喜欢、欣赏的人,他才会反过来欣赏你、去接受你,但前提是你用真诚的眼光去观察别人。不要像有些人,表扬人时特别虚伪,好像那些话放到谁身上都能用,这会让人感觉不到真诚。有时候,不见得是优点,或许是与众不同的特点,如果你能观察到,别人接受到的信息就是你关注我了,而且欣赏我的这些特点,这时他就愿意和你接近。

第二,人与人之间其实有一个交互的利益,比如在一起会互相送礼物、传递信息等,这一切都是在交互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职场上也一样,和大家在一起聊天,你要交互信息,或者同事生病了,你要去看一看,谁有什么事了,你要伸出手帮一帮,大家就是在这种相互帮忙的过程中建立友情,这也是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第三,要多欣赏别人的长处,少指责别人的不足。要知道,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需要被人欣赏、接纳、认同的心理需求,尽管有的人工作能力有限,业务水平有限,但他们能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是一样的,所以说,你发现同事工作不到位时,不要用批评、指责这种方法来表达,建议你先给予肯定,再提出建议,这种方法效果可能要好一些。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倾向,所以当你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就会引起别人的一些反感,所以要尽量去维护别人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这样别人就容易接受了。

这三个建议就好比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原则,如果把这三个原则都掌握好,相信你在人际交往中一定会变得如鱼得水。

[职场生涯中我该怎么和人相处]

★ 职场迷惑期要如何度过

★ 有关职场该如何打小人

★ 职场中该怎么保鲜

★ 职场生涯你走了几条弯路

★ 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8小时

★ 职场生涯:你具备了哪些勇气?

★ 职场人怎样安然度过“职场休克期”

★ 职场新人该如何选择公司?

★ 十种态度让你的职场生涯必死无疑

浅议与小学生如何相处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相处;研究

与同行们闲聊中,常常听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野蛮,不入格,难管理。”甚至有的人干脆给那个班或那些学生下一个判决:“他们肯定是完了。”乍一听颇受感触,这不正是自己当年的感受吗?可仔细一琢磨,觉得不对劲,成功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之上,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成败。那么,如何学会与学生相处呢?

一、放下身份,亲近学生

如果教师不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总是面孔森严、冷冰,有哪个学生敢亲近;如果学生见老师如鼠见猫,肯定不利于教育的正常运行。所以,要求我们教育者应放下师道尊严,改变传统偏见,力求和学生能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信任、无话不说,让学生始终觉得教师是慈爱的、善良的、安全的、友好的。因此,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应多一份微笑,多一份热情,多一份主动,唯有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你的课堂,你的为人。

二、關注弱势,尊重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然而,习惯上人们常把学习和品行不好的学生认为是“坏学生”,是“朽木不可雕”。这实际上是对学生人格与尊严的践踏,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因此,绝不可以因学习成绩不好或因有一两次品行不规而就妄下断言。人是生活中的人,是变化中的人,无数事实证明,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所谓的“坏学生”是可以转变的。然而,好多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的教鞭下、冷眼中被扼杀了,只好“破罐子破摔”。所以,在当今知识高度发达的时代,作为教育者,应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应把更多的爱倾注于弱势群体,多关心、尊重他们的人格,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们,多给他们表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而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这就需每一个教育者应坚持“五不”的教育理念;“不歧视、不揭短、不粗暴、不嘲讽、不体罚。”

三、历炼素质,感染学生

一个成功的老师一生应教好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书;而另一本是无字书。古语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质量,所以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塑造和提升教师内在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崇高的思想品德必定会给还不成熟、极具模仿性的青少年的心灵带来良性的影响;同时在外在表现上也应以身作则,包括仪表、举止、语言、礼仪等。这样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四、巧于鼓励,激发学生

生活中,谁都喜欢听好话。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不吝惜“表扬”的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学生有自己不足的一面,但他们也一定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者要善于捕捉他们的志趣与个性特征,并及时地给予肯定或表扬,恰当的鼓励可以给被鼓励者带来快感,更是一个成功教育者转化或改变他们的最佳突破口。有人甚至说表扬是催化剂,能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出他们潜在的动力,使他们在以后的作为上更加审慎。古语也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可见适度的鼓励与表扬,能使弱者变强,使强者更有信心,激发学生与教师的亲和力。所以善教者看似随意的一句鼓励话,却在教学育人方面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上就是我多年教学中的一点粗浅感悟,并非为人处世的“秘诀”。但我总觉得与学生相处也是一门艺术,特别面对单纯、不成熟,并充满朝气的学子们,我们不要主观臆断,更不要怨天尤人,应努力调整心态,善于总结积累更科学的相处原则,或许会给你的教育生涯带来几份快慰和深思。

参考文献:

李建平.浅析如何做好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华章,2012.6

父亲如何与儿子相处 篇11

在每个男孩小的时候,父亲都会告诫他们:在没人陪伴的情况下,不许玩火、玩水、玩电„„父亲的这种“规则”常常以生活常识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教会了男孩如何更安全地去接触他周围的社会。

当然,大多数做父亲的都会给儿子制定这些“规则”,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往往体现不出父亲教育方式的区别。但在很多时候,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却明显地体现着他们独特的教育风格。

例如,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面对男孩的失败,父亲们对待儿子的“规则”却是截然不同的。看到儿子失败了,出于种种理由,有的父亲对儿子漠不关心;有的父亲指责批评儿子:“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太没出息了!”有的父亲鼓励儿子:“失败是正常的,这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

也正是根据父亲们的这些态度和教育方式,心理学家把父亲分成了不同的类型:苛求型、不定时炸弹型、消极型、良师益友型。

家长们可不要小看这些关于父亲类型的细分,正是由于父亲的这些不同的类型,才决定了儿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男孩的父亲,你也可以根据以下资料,判断一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教您如何正确地给男孩制定规则。

方法一:苛求型的父亲→多认同、多鼓励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苛求型的父亲都是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男人。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他们才会苛刻地要求儿子也要像他们一样优秀。

一位年轻的企业管理人曾这样说过:

自从儿子出生之后,我就下决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比我还优秀的人才。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儿子刚刚断奶不久,我就有意识地教他自己用勺子吃东西;儿子刚刚学习走路时摔倒了,我任凭他坐在地上哭,也不去扶他,因为我要让他学会自己爬起来;儿子刚刚学会说话,我就教他一遍遍地阅读古诗,我要让他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但令我伤心的是,在儿子人生的起跑线上,他没有赢,反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因为现在我5岁的儿子每每见到新事物,都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恐惧感,不敢去接近、不敢去尝试„„

难道我的教育方式真的出现问题了吗?我真不知道我错在了哪里!

这位父亲就可以称为是苛求型父亲的典型代表。每一位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但这位父亲却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则,对孩子的要求有些太苛刻了。孩子刚刚断奶,就让他学习自己拿勺子吃饭;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就教他阅读古诗„„要知道,这些儿童期的男孩是非常脆弱的,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但他们又特别害怕失败。如果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男孩跌倒了,父亲不但不去扶他,还严肃地对他说:“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因为男孩是规则型的动物,他就会把父亲对他的教育态度转化成“规则”。遇到这种情况,男孩接收到的父亲的“规则”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在这种“规则”的影响下,男孩会成为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比父亲还要优秀的人,但男孩成为这种人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没有鼓励和认同的环境下都不会健康成长的。

第二种人就是十分惧怕失败的人,对于这些年龄比较小的男孩来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并不是鼓励,而是一种阴影。也许他们曾多次体验过成功,但因为父亲的这种教育态度,他们对“失败”持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因为这种敏感,他们会把失败的感觉放大,会对失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以,在这种恐惧感的驱使下,男孩常常会拒绝尝试新事物。

如果一个男孩连尝试新事物的勇气都没有,这将会是十分可悲的一件事情。那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呢?

教育专家给苛求型的父亲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心态放平,要求放低;多认同,多鼓励。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并不是家长的期望越高,孩子就会按着家长所期望的那样成长。有时,家长对孩子持有过高的期望并不是好事,就像上面那位父亲所做的那样,过高的期望只会对孩子形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对失败产生恐惧。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能只有压力,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动力。对于男孩来讲,他们的动力很多都是来自于家庭规则制定者的鼓励。

一位成年男士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当我把临摹下来的图画拿给周围人看时,大家都夸我心灵手巧。但当我把“画”拿给父亲看时,他却说:“按着别人的样子画,能有什么大出息?”我顿时觉得受到了打击,险些要放弃画画。

后来,我不再临摹,而是按着实物或凭着自己的想象去画。当我再次把画出来的画拿给父亲看时,虽然我觉得没有上次画得像样,但父亲却夸奖我说:“我觉得这次比上次好多了,至少这是你自己的作品。”听了父亲的话,我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动力。

男人都是不善表达情感的,所以,当鼓励的话语从父亲口中说出时,男孩会觉得弥足可贵。

当然,它之所以能够起到鼓励的效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是从一个规则制定者的口中说出的,这对于讲究规则的男孩来说有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就像上面那位男士所讲的那样,别人的十句批评都不如父亲的一句批评重,别人的十句鼓励都不如父亲的一句鼓励有力量。

所以,苛求型的父亲在摆正自己位置的同时,还应该多鼓励儿子,因为对于这些正在成长之中的男孩来说,来自于家庭规则制订者口中的鼓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引导男孩顺利地走出对失败的恐惧,而且还会使男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方法二: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向儿子明确自己的“规则”

所谓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那种不负责任、脾气暴躁,常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的父亲。

在中国古代,在“父为子纲”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父亲把儿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经常会打骂、虐待儿子。在现代社会,随着封建观念的逐渐消失,很多家长开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来尊重,但仍然有不在少数的父亲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仍然还持有这样的观点:

“我是老子,你是儿子,你必须听我的!”

“我供你吃、供你穿,还供你上学,你必须要听我的话!”

„„

其实,这些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思想,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他们要么在事业或感情上遇到了挫折,从此一蹶不振;要么是他们现实的状况与理想相距太远,他们需要发泄内心那种不得志的情绪。

在这些情况下,儿子就被他们当成了“私有财产”,变成了他们情感发泄的“出气筒”。

明智的家长一听,就知道这些父亲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而且父亲们的这些做法还会给孩子的生活、思想带来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

一个极其叛逆的青春期男孩这样讲述他的经历:

在我小时候,我最怕父亲喝酒,因为只要一喝酒,回到家之后他肯定会“教育”我。不是嫌我做的家务不够多,就是嫌我学习成绩不够好„„总之,我觉得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因此,我变得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接触„„我知道,同学们在背地里都叫我“胆小鬼”。

后来,我上了初中,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从来不嘲笑我,而且还总是帮我对付那些嘲笑我的同学„„从这以后,我变得“胆大”了,敢与老师顶嘴,敢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总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总是渴望别人的保护。

看,这就是父亲的行为给男孩造成的影响。对于男孩来讲,如果家庭规则的制定者是这样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因为他们不知道父亲何时会拿出“规则”把他们“教育”一番„„就像上面那位男孩所讲的那样,只要爸爸在家,他就会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

确切来讲,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会使男孩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成为具有极度不安全感的人。父亲不按常理订“规则”常常会使男孩处于极度紧张之中,他们总是试图寻求安全感和他人的庇护,在这种状态下,男孩很容易加入不良团伙,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二种倾向是,男孩很容易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心理学常识表明,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神经紧绷的紧张状态,他迟早有一天会崩溃的。是的,每天都处在战战兢兢中的男孩总会想办法把自己解救出来,而他能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成为一个比父亲还要不讲道理的人。这样,父亲那些不讲道理的规则就不再对他起作用了。

当然,每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变成上面所讲的那两种人。而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父亲要做一个合格的规则制定者。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如果你坚信自己不属于那种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但就是脾气有些暴躁,那我建议你——把你的规则明确告诉儿子,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一位9岁的男孩曾这样说过:

每当父亲发脾气时,即使不是因为我的缘故,我也会害怕,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总是不敢面对父亲。

是的,当男孩弄不明白父亲的规则时,他就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安全感。就像这个孩子所说的,即使父亲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发脾气,儿子也不愿意面对父亲。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儿子不受自己坏脾气的影响,父亲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儿子明确自己的规则。例如,父亲这样对儿子说:“爸爸发脾气没有吓到你吧?放心了,爸爸不是因为你才发脾气。我会慢慢改掉这个坏毛病的。”

如果父亲向儿子明确这些“规则”,这不仅会促使男孩更加深入地了解父亲,而且还会使他们感觉到因为把握住“规则”而产生的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男孩一般都能与父亲和睦地相处。

方法三:消极型的父亲→主动向儿子讲述一些关于自己的情况

在我们周围,这种类型的父亲大有人在:

不能说他们不关心儿子,但他们只关心少数的几个方面:健康、学习、分数等;

他们不是积极地去养育儿子,而是消极地等待问题的出现,例如,只有儿子病了,他们才去关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只有儿子出现了怪异行为,他们才想起问儿子出了什么事情;

„„

这些父亲都可以归结为一类——消极型的父亲。在与消极型父亲相处的过程中,男孩能够很快摸清父亲的“规则”:只要我不出现问题,父亲是不会找我麻烦的。因此,被消极型父亲养大的男孩没有什么具体的坏毛病,但他们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

一个男孩是这样描述这种感觉的:

在与爸爸的相处中,我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真理,那就是:做得越多,挨的批评越多。例如,我看到爸爸经常会把报纸翻乱,于是便帮他把报纸订了起来,没想到爸爸却怪我“多手”。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避免挨批评的好办法,那就是:少做事情,少在爸爸面前出现。

事情做得少了,出错的几率自然会低;不在爸爸面前出现,爸爸根本就想不起来我,所以更不会挨批评。

这个男孩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因为生活中的大多数父亲对儿子所持的养育态度都是消极的。但这种消极的养育态度却很容易使男孩产生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消极地应对生活,就像上面那个男孩所说的,怕做错事情挨父亲批评,所以就干脆少做,或者根本就不去做;第二种倾向是逃避现实,为了避免挨父亲的批评,他们会故意躲避父亲,久而久之,这就会转化成男孩的一种不敢面对现实、喜欢逃避现实的特点。

当然,每位做父亲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会出现这些倾向,但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父亲首先要了解儿子的心理需求。

大多数父亲都会这样说:“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舒服的住所,给他足够的钱花,他应该不会再有别的心理需求了。”

持有这种观点的父亲就大错特错了。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他希望自己多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亲多接触,在他们身上学习成为规则制定者的能力。

对此,一位心理学家对男孩的这种心理做了一次调查,被调查的大多数男孩都这样表示:

我喜欢父亲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给我听;

我想见父亲的朋友;

我想知道父亲是怎样挣钱的;

我喜欢父亲教我一些知识与技能,例如,如何钓鱼、如何制作小东西、如何修理家具等;

„„

由此可见,男孩对父亲的要求不仅仅是钱和物,他们对父亲有更深层次的心理要求,而且这些心理需求并不是用钱就可以满足的。

因此,了解了这些,父亲们就应该知道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消极型”的父亲了。那就是:偶尔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带他去见自己的朋友;带他去自己的单位玩一玩,让他知道自己是如何赚钱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男孩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满足了男孩的心理需求,因为他正在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亲,学习那些规则制定者必备的能力。

方法四:良师益友型的父亲→与男孩建立稳固而亲密的关系

所谓良师益友型的父亲,是指在与孩子相处时,父亲能够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有时,他像老师那样为孩子指引道路;有时,他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玩耍„„总之,在不同的情况下,他总是以合适的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

一位很成功的父亲曾这样说过:

都说男孩不善表达情感,他们心里有事情不会轻易向我们说,但在很多时候,他们的心事会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我会根据儿子的情绪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

例如,当儿子放学回家后很愉快地跟我打招呼时,我就知道他今天在学校过得很开心,于是,我就像他的朋友一样跟他开笑,引导他把今天的快乐与我们一起分享;

但当他一声不响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就能猜出,他要么是遇到了麻烦事,要么被老师批评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都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引导他走出这种情绪的误区;

„„

这位父亲就属于很典型的良师益友型的父亲。其实,良师益友型的父亲并不一定很完美,但他们一般都很细心,对孩子的情感状况和情绪的变化非常敏感。就像上面那位父亲所说的,他只有通过判断儿子的情绪,才能了解儿子的处境,进而才知道用何种角色去面对儿子。

虽说男孩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很注重家长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尤其是家庭规则制定者——父亲对他的关注程度。

每个男孩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当然,在他们还没有具备成为规则制定者的能力之前,他们希望自己与规则的制定者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经验,而且有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

一位成年男士曾这样说过:

关于童年的记忆,最令我无法忘怀的是那些与父亲在一起的画面。

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就是一个“神人”,每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及时地出现在我面前:我取得了成功,他像孩子一般为我高兴;我遇到了困难,他又耐心地引导我走出困境„„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事业,然而父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但每当我的事业上出现问题时,我都会想起父亲,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画面。

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并坚信自己一定会渡过难关。我知道,这是父亲给我的力量。

其实,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男士之所以与父亲有这么深的感情,不是因为父亲帮他们处理了很多事情,而是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与父亲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是的,男孩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也是渴望他人理解的。如果父亲能够理解他的情感,并与他产生情感共鸣,那男孩就会对父亲产生很强的信任感。当然,由于这种信任感,男孩会与父亲建立很稳固的关系。

国外的很多研究机构也都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些与父亲关系好的男孩,即使是在情绪强烈波动的青春期,或者是在自己的事业跌入低谷的时候,他们仍然坚信自己能够渡过难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对此,心理学家给出的理由是: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所建立的亲密关系,能促使男孩产生极大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安全感能使男孩时刻都保持理智,自信心能使男孩充满力量,有了理智和力量,再大的困难也无法把他们打倒。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父亲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它能使男孩保持理智,使男孩充满信心地向困难挑战!

那么,作为男孩的父亲,我们应该如何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呢?

一位父亲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一天晚上,我发现儿子的情绪很不对劲,他从学校回到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我摆在客厅里的新鲜水果都无动于衷。

本来,那天我有很多客户电话要打,但看到儿子这种情况,我只得先放下那些工作。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儿子终于说出了他情绪低落的原因:班上竞选班干部,他落选了。

在很长时间内,儿子都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我只得一直陪着他,听他说出自己的不满。然后,我又把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以及现在单位的事情讲给他听。最后,儿子终于明白了,只要他肯努力,下一次还是有很大可能会被选中的。

过了几天,儿子好像已经忘了竞选班长这件事情,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情,儿子跟我越来越亲近了。

父亲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在很多时候,需要父亲处理好事业与教育儿子之间的关系。是的,大多数的父亲都在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儿子的存在,但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这种教育态度的后果:很多成年男士总是与权威人物,或顶头上司发生冲突,这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表示:这就是对父亲不满的一种发泄,这是对父亲教育态度的一种报复。

所以,我相信,是事业重要,还是儿子的心理健康重要,父亲们应该能够正确地做出判断。

上一篇:全国统计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体会下一篇:信诚保险公司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