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与舍友相处

2024-09-21

大学生如何与舍友相处(共10篇)

大学生如何与舍友相处 篇1

大学生如何与舍友相处

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活中始终是一个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与宿舍舍友间的交往更是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期间与舍友友好相处,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同时又为将来步人社会做一个充分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充分了解大学生宿舍间人际关系的特点。

在中学以前,我们与同学间关系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这是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

(2)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一个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喜爱。人们欣赏他的品格、才能,因而愿意与之接近,成为朋友。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对个性品质一般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

(3)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舍友有了误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不被接纳时,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一定会影响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会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虚伪不可能永远地隐瞒,一旦被对方发现,就是对友谊最大的伤害。因而,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只要宽宏豁达,体谅他人,还要处处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与人更加友好的相处。

(4)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的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的回避。事实上,交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等等。

宿舍交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

我们大学生在宿舍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

大学生如何与舍友相处 篇2

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在初中升高中时, 一些不愿意到普通高中就学的学生选择了进入职业高中或者综合高中就读。这些学生当中很多人在初中时比较调皮, 做事不积极主动, 与老师为“敌”, 行事大多有些消极。

但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 很在意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 并希望获得关注和肯定, 可塑性很强, 只要有正确的引导, 他们往往能表现出普通学生没有的优势, 这就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沟通

良好的沟通, 不是指长篇大论地讲做人的道理, 而是心灵之间的对话。通过沟通,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 理解, 甚至为他保守秘密, 成为他信任、知心的朋友。要做到良好的沟通, 首先要倾听学生说话, 这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心中的感受, 切忌随意打断学生的讲话, 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他们就能既从理智上, 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其次语言要含蓄婉转, 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交谈, 不要使用指责、严厉、粗暴的语气。避免激起学生的反感, 产生逆反心理, 导致沟通失败。

此外教师的肢体语言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比如看学生的眼神。教师对学生的注视一般分为严肃注视、关注注视、亲密注视。严肃注视让学生心灵震撼, 吐露真情;关注注视让学生感到受注意后得到鼓励, 从而让学生能积极的思维和认真地与教师沟通;亲密注视一般能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 产生巨大的温暖效应。除一些特殊的情况外, 教师要避免使用消极的眼神, 如漠视、怒视等。一个人的面部可以产生丰富的表情, 表示关注、饶有兴趣的面部表情;表示询问及疑问的表情;表示满意和赞扬的表情;表示亲切、友善、严肃、认真的表情……这些在师生沟通的中会产生强大的作用力。

二、教师的个人魅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形象魅力。用你独特的气质、旺盛的生命活力去感动学生, 让学生为你的形象魅力所吸引, 学生定会爱上你的课, 在融洽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老师的魅力, 还体现在语言的组织和运用上,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言魅力!不难想象, 当我们做好了这一点, 会带给学生怎样的惊喜啊!他们完全被你的才华所吸引, 所感染, 甚至会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 更引导他们找到了方向和道路, 学生们终会一生受益无穷的!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使自己的形象更加饱满。俗话说的好: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储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理应积极探索, 找到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以吸引学生, 更好地更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个人魅力, 努力做一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正所谓“亲其师方可信其言, 信其言方可悟其道也”。

学生如何与老师相处 篇3

我怕老师,怎么办?

案例:不知道为什么,李军对数学张老师有一种莫名的惧怕。路上远远看见张老师的身影,他就赶紧转身躲避;课上张老师提问,他就紧张得全身发抖,语不成句。他该怎么办呢?

给李军的建议:

李军:老师是我们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和学生朝夕相处中,老师更容易发现我们思想行为上的各种不足和缺点,见到老师,我们心里有些紧张,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种畏惧老师的现象长期存在,甚至影响了你正常的学习,这就需要找一找原因了。对此,我猜想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你很在乎张老师对你的评价。结果越在乎就越容易出错,似乎总也做不好,总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好评。

二是张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让你有一种畏惧感和生疏感,因而很难接近。

三是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好,总担心被老师批评。

李军,你在乎张老师对你的看法,这没有错,因为不仅是身为学生的你,就是成年人也都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是最棒的。但是,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每个人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缺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人会完美无缺。

我建议你首先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努力表现Ⅲ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以自身的学习成绩向别人证明自己,从而获得老师的信任,增强自信心。

以后在路上遇到张老师,不必回避,应主动迎上去,道声“老师好!”老师都喜欢有礼貌的学生。

发现老师出错了,怎么办?

案例:上课时,陈宾发现老师在黑板上写错字了,他很想告诉老师,可又怕老师生气,他该怎么办才比较好呢?

给陈宾的建议:

在课堂上能够发现老师出错,并能想到要告诉老师,这不仅说明你学习很专心,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很善解人意,是一个懂事明理的好学生,值得表扬。

老师也是平常人,难免会有差错,但遇到老师出错,就大声起哄,不仅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不利于老师改正错误,妨碍老师正常的讲课秩序,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如果你觉得必须马上指出老师的错误,不然会影响同学们学习正确的知识,你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得到老师同意后,委婉地向老师指出错误所在。

如果老师的错误不影响上课,你可以在课后单独找老师,悄悄告诉老师刚才课上发生的事情,提醒老师注意。

如此,不仅能让老师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且也表现出你良好的个人修养。

不喜欢某老师,甚至连他上的课也不想听了,怎么办?

案例:刘燕打心眼里不喜欢英语老师,一上英语课她就小动作不断,不好好听课,英语成绩直线下降,她越来越讨厌上英语课了。怎么办啊?

给刘燕的建议:

你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知识决不是为了某一个人,也不是因为个人的个性喜好而学习。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是每一个人存在的需要,因为对某个人的好恶都不能够也不应该成为影响自己学习知识的理由和借口。如果你因为喜欢老师才去学习,讨厌老师就不好好学,这可就错了。

其次,你还要明白,某个老师和某门知识是两回事。一个具体的人并不能代表某一学科知识,知识本身并不具备各种人的情感思想,要把英语老师和英语知识分开,你可以不喜欢英语老师,但不应该讨厌学习英语。

如何与学生相处 篇4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很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后进生”被悄无声息地改成了“学困生”。只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且听起来更富人情味。因为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学困生”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成绩眼下还不够理想,但是通过师生的帮助和他们自身不懈努力,明天亦或是后天他们可能就是最优秀的学生。中国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依赖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才能相长。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成为真正的良师。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多与学生交流,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建立友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班里有两个学生,总是爱接话茬,这样班里就变得有点乱,我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一脸诚恳的说知道错了,但是在你说下句话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接话茬,真是让你头疼,但又无可奈何。最后,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下不如跟学生好好谈谈。果然,我跟这两个孩子好好交流了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在课上他们就变得安静了很多。其实他们都还是小孩子,总是希望老师能够注意到自己。如果我们跟他们交流一下,让他们知道老师重视他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他们也许就会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听课上,而不会在做这种扰乱课堂的事情。这样,不但课堂纪律好了,他们也上课更为集中精力了,而且我们彼此也更为的了解了,这样在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作为教师,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有好恶心里,在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偏爱,耐心指导,而对有的则漠然置之,甚至鄙视、嘲笑,极大地伤害这些孩子自尊心。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是说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爱学生就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面对学生的问题时保持一份沉着和冷静;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去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

大学生如何与舍友相处 篇5

1.沉默型上司: 你得学会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他的要求以及他对你的评价.这就要求你在平时得多注意“少说话,多做事”.

2.挑刺型上司:这样的上司,很难让他说一个好字.而且就算你尽力了,并自我感觉良好,但他还是会随时提出来小缺点来.在他眼中,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和这种上司相处,你得力求完美完美更完美.但事实上这是很不现实的.所以你在向他汇报一项工作的时候,尽量让他知道这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完成这项工作的.有什么指点,一定会按领导的意思去办.

3.固执型司:在这种类型的上司手下做事,请记住一条,他发脾气的时候千万别吱声.等他说完了,你再说,我一定照您的要求去办.

4.外向型上司:能同这种上司相处,还算你比较幸运地.因为原则上这类上司一般不会给你不鞋穿.所以,你在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时候,人用花很多时间去猜测上司是怎么样一个人,你该如何去做.因为一般他认为你做得不对的,他会随时提出来.

5.鼓励型上司:这种上司心怀一般是很宽阔的.就算是你一不小心犯了一个小错误,他会原谅你的.而且他还会适时地对你说:年轻人,慢慢来.如果哪次你做得还可以.他会说:不错!当然,你只有看他眼神,才知道他想表扬谁.

6.笑里藏刀型的上司:同这类上司相处,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你除了小心翼翼做好他所交待的事情外,你还得留意分微笑背后的另一种含义.如果他说你“不错”,你可要当心.当然,这种上司还是很少的.

7.爱大声嚷嚷的上司:做这种上司的下属.必须要在他交待什么时候完成.怎么完成,要达到效果的时候,努力记好他所说的每一个字.如果你一个不留神.他会让全公司(单位)的人都知道你的办事能力如何如何``````当然,你工作出色,他还是会充当“播报员”这一角色的.因此这种上司一般来讲,是因为自己所抓的那一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所以,你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8.与你称兄道弟的上司:这种上司的观点是“,兄弟归兄弟,但工作是工作”.故你可以在除工作以外的地方揣摩他的想法.但当你真正犯了一些小错的时候,他还是会帮忙解围的.除非,他那句话是真的界限分明.

(注:以上说的是小错误,如果你真的犯了大错误的话,谁也帮不了你.你还得自己赔偿所造成的损失.还得有被炒鱿鱼的准备.不过一般不会有这种严重情况的发生)

总之:

与上司相处,不管是何种性格的上司,都必须做到了下几点:

1.少说话,多做事.

2.要让他充分地信任你,这个充分的信任是建立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你要了解他,同时也要让他充分了解你!

3.当上司表达出与你不相同的意见时,你得仔细倾听.

4.服装得体

5.女职员尽量少在上司(男上司.女上司)面前化妆.

6.当你想称赞三十岁以上的女上司漂亮时,请用“有气质”这个词.当你想奉承男上司的时候.请对他说:在您手下做事,我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愿意能多有这样的机会.

7.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做汇报.最好能写个短小而又精悍的书面报告.如果不方便,可以用其他方式汇报.但请记住:书面优于口头.面谈优于电话,还有千万要记住先报告什么后汇报什么.还得讲清已做到领导交待的哪些要求,完成哪些任务等等.

8.善于运用上司这个资源.不管何种情况下,千万别得罪上司.除非你早已有了更高的去处.不然请谨记.因为上司无论从经验上,还是从人际关系上,都有得你运用.(注:如果你认为他在某些方面还没有你掌握的多.请你别忘了,为什么他是领导,而你只是他的下属.所以一定要虚心.)

9.在你认为自己的某一个想法比较成熟的时候,请采取一种你认为最委婉的方式向他说明你的想法.尽量能让他支持你.

10.不管什么情况下,哪怕是你的见解被上司采纳,你也千万不能到处嚷嚷这些本来是你的想法.请你记住,所有的想法最终会成为上司的决定,而且一切多是以他的名义发出的.所以,你的目的实际上已达到了.千万不能因此而愤愤不平.不然,连你向他诉苦的那人都会对你不屑一顾的.

父亲如何与儿子相处 篇6

在每个男孩小的时候,父亲都会告诫他们:在没人陪伴的情况下,不许玩火、玩水、玩电„„父亲的这种“规则”常常以生活常识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教会了男孩如何更安全地去接触他周围的社会。

当然,大多数做父亲的都会给儿子制定这些“规则”,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往往体现不出父亲教育方式的区别。但在很多时候,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却明显地体现着他们独特的教育风格。

例如,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面对男孩的失败,父亲们对待儿子的“规则”却是截然不同的。看到儿子失败了,出于种种理由,有的父亲对儿子漠不关心;有的父亲指责批评儿子:“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太没出息了!”有的父亲鼓励儿子:“失败是正常的,这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

也正是根据父亲们的这些态度和教育方式,心理学家把父亲分成了不同的类型:苛求型、不定时炸弹型、消极型、良师益友型。

家长们可不要小看这些关于父亲类型的细分,正是由于父亲的这些不同的类型,才决定了儿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男孩的父亲,你也可以根据以下资料,判断一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教您如何正确地给男孩制定规则。

方法一:苛求型的父亲→多认同、多鼓励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苛求型的父亲都是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男人。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他们才会苛刻地要求儿子也要像他们一样优秀。

一位年轻的企业管理人曾这样说过:

自从儿子出生之后,我就下决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比我还优秀的人才。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儿子刚刚断奶不久,我就有意识地教他自己用勺子吃东西;儿子刚刚学习走路时摔倒了,我任凭他坐在地上哭,也不去扶他,因为我要让他学会自己爬起来;儿子刚刚学会说话,我就教他一遍遍地阅读古诗,我要让他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但令我伤心的是,在儿子人生的起跑线上,他没有赢,反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因为现在我5岁的儿子每每见到新事物,都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恐惧感,不敢去接近、不敢去尝试„„

难道我的教育方式真的出现问题了吗?我真不知道我错在了哪里!

这位父亲就可以称为是苛求型父亲的典型代表。每一位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但这位父亲却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则,对孩子的要求有些太苛刻了。孩子刚刚断奶,就让他学习自己拿勺子吃饭;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就教他阅读古诗„„要知道,这些儿童期的男孩是非常脆弱的,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但他们又特别害怕失败。如果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男孩跌倒了,父亲不但不去扶他,还严肃地对他说:“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因为男孩是规则型的动物,他就会把父亲对他的教育态度转化成“规则”。遇到这种情况,男孩接收到的父亲的“规则”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在这种“规则”的影响下,男孩会成为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比父亲还要优秀的人,但男孩成为这种人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没有鼓励和认同的环境下都不会健康成长的。

第二种人就是十分惧怕失败的人,对于这些年龄比较小的男孩来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并不是鼓励,而是一种阴影。也许他们曾多次体验过成功,但因为父亲的这种教育态度,他们对“失败”持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因为这种敏感,他们会把失败的感觉放大,会对失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以,在这种恐惧感的驱使下,男孩常常会拒绝尝试新事物。

如果一个男孩连尝试新事物的勇气都没有,这将会是十分可悲的一件事情。那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呢?

教育专家给苛求型的父亲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心态放平,要求放低;多认同,多鼓励。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并不是家长的期望越高,孩子就会按着家长所期望的那样成长。有时,家长对孩子持有过高的期望并不是好事,就像上面那位父亲所做的那样,过高的期望只会对孩子形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对失败产生恐惧。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能只有压力,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动力。对于男孩来讲,他们的动力很多都是来自于家庭规则制定者的鼓励。

一位成年男士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当我把临摹下来的图画拿给周围人看时,大家都夸我心灵手巧。但当我把“画”拿给父亲看时,他却说:“按着别人的样子画,能有什么大出息?”我顿时觉得受到了打击,险些要放弃画画。

后来,我不再临摹,而是按着实物或凭着自己的想象去画。当我再次把画出来的画拿给父亲看时,虽然我觉得没有上次画得像样,但父亲却夸奖我说:“我觉得这次比上次好多了,至少这是你自己的作品。”听了父亲的话,我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动力。

男人都是不善表达情感的,所以,当鼓励的话语从父亲口中说出时,男孩会觉得弥足可贵。

当然,它之所以能够起到鼓励的效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是从一个规则制定者的口中说出的,这对于讲究规则的男孩来说有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就像上面那位男士所讲的那样,别人的十句批评都不如父亲的一句批评重,别人的十句鼓励都不如父亲的一句鼓励有力量。

所以,苛求型的父亲在摆正自己位置的同时,还应该多鼓励儿子,因为对于这些正在成长之中的男孩来说,来自于家庭规则制订者口中的鼓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引导男孩顺利地走出对失败的恐惧,而且还会使男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方法二: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向儿子明确自己的“规则”

所谓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那种不负责任、脾气暴躁,常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的父亲。

在中国古代,在“父为子纲”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父亲把儿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经常会打骂、虐待儿子。在现代社会,随着封建观念的逐渐消失,很多家长开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来尊重,但仍然有不在少数的父亲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仍然还持有这样的观点:

“我是老子,你是儿子,你必须听我的!”

“我供你吃、供你穿,还供你上学,你必须要听我的话!”

„„

其实,这些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思想,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他们要么在事业或感情上遇到了挫折,从此一蹶不振;要么是他们现实的状况与理想相距太远,他们需要发泄内心那种不得志的情绪。

在这些情况下,儿子就被他们当成了“私有财产”,变成了他们情感发泄的“出气筒”。

明智的家长一听,就知道这些父亲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而且父亲们的这些做法还会给孩子的生活、思想带来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

一个极其叛逆的青春期男孩这样讲述他的经历:

在我小时候,我最怕父亲喝酒,因为只要一喝酒,回到家之后他肯定会“教育”我。不是嫌我做的家务不够多,就是嫌我学习成绩不够好„„总之,我觉得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因此,我变得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接触„„我知道,同学们在背地里都叫我“胆小鬼”。

后来,我上了初中,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从来不嘲笑我,而且还总是帮我对付那些嘲笑我的同学„„从这以后,我变得“胆大”了,敢与老师顶嘴,敢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总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总是渴望别人的保护。

看,这就是父亲的行为给男孩造成的影响。对于男孩来讲,如果家庭规则的制定者是这样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因为他们不知道父亲何时会拿出“规则”把他们“教育”一番„„就像上面那位男孩所讲的那样,只要爸爸在家,他就会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

确切来讲,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会使男孩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成为具有极度不安全感的人。父亲不按常理订“规则”常常会使男孩处于极度紧张之中,他们总是试图寻求安全感和他人的庇护,在这种状态下,男孩很容易加入不良团伙,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二种倾向是,男孩很容易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心理学常识表明,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神经紧绷的紧张状态,他迟早有一天会崩溃的。是的,每天都处在战战兢兢中的男孩总会想办法把自己解救出来,而他能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成为一个比父亲还要不讲道理的人。这样,父亲那些不讲道理的规则就不再对他起作用了。

当然,每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变成上面所讲的那两种人。而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父亲要做一个合格的规则制定者。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如果你坚信自己不属于那种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但就是脾气有些暴躁,那我建议你——把你的规则明确告诉儿子,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一位9岁的男孩曾这样说过:

每当父亲发脾气时,即使不是因为我的缘故,我也会害怕,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总是不敢面对父亲。

是的,当男孩弄不明白父亲的规则时,他就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安全感。就像这个孩子所说的,即使父亲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发脾气,儿子也不愿意面对父亲。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儿子不受自己坏脾气的影响,父亲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儿子明确自己的规则。例如,父亲这样对儿子说:“爸爸发脾气没有吓到你吧?放心了,爸爸不是因为你才发脾气。我会慢慢改掉这个坏毛病的。”

如果父亲向儿子明确这些“规则”,这不仅会促使男孩更加深入地了解父亲,而且还会使他们感觉到因为把握住“规则”而产生的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男孩一般都能与父亲和睦地相处。

方法三:消极型的父亲→主动向儿子讲述一些关于自己的情况

在我们周围,这种类型的父亲大有人在:

不能说他们不关心儿子,但他们只关心少数的几个方面:健康、学习、分数等;

他们不是积极地去养育儿子,而是消极地等待问题的出现,例如,只有儿子病了,他们才去关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只有儿子出现了怪异行为,他们才想起问儿子出了什么事情;

„„

这些父亲都可以归结为一类——消极型的父亲。在与消极型父亲相处的过程中,男孩能够很快摸清父亲的“规则”:只要我不出现问题,父亲是不会找我麻烦的。因此,被消极型父亲养大的男孩没有什么具体的坏毛病,但他们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

一个男孩是这样描述这种感觉的:

在与爸爸的相处中,我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真理,那就是:做得越多,挨的批评越多。例如,我看到爸爸经常会把报纸翻乱,于是便帮他把报纸订了起来,没想到爸爸却怪我“多手”。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避免挨批评的好办法,那就是:少做事情,少在爸爸面前出现。

事情做得少了,出错的几率自然会低;不在爸爸面前出现,爸爸根本就想不起来我,所以更不会挨批评。

这个男孩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因为生活中的大多数父亲对儿子所持的养育态度都是消极的。但这种消极的养育态度却很容易使男孩产生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消极地应对生活,就像上面那个男孩所说的,怕做错事情挨父亲批评,所以就干脆少做,或者根本就不去做;第二种倾向是逃避现实,为了避免挨父亲的批评,他们会故意躲避父亲,久而久之,这就会转化成男孩的一种不敢面对现实、喜欢逃避现实的特点。

当然,每位做父亲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会出现这些倾向,但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父亲首先要了解儿子的心理需求。

大多数父亲都会这样说:“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舒服的住所,给他足够的钱花,他应该不会再有别的心理需求了。”

持有这种观点的父亲就大错特错了。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他希望自己多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亲多接触,在他们身上学习成为规则制定者的能力。

对此,一位心理学家对男孩的这种心理做了一次调查,被调查的大多数男孩都这样表示:

我喜欢父亲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给我听;

我想见父亲的朋友;

我想知道父亲是怎样挣钱的;

我喜欢父亲教我一些知识与技能,例如,如何钓鱼、如何制作小东西、如何修理家具等;

„„

由此可见,男孩对父亲的要求不仅仅是钱和物,他们对父亲有更深层次的心理要求,而且这些心理需求并不是用钱就可以满足的。

因此,了解了这些,父亲们就应该知道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消极型”的父亲了。那就是:偶尔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带他去见自己的朋友;带他去自己的单位玩一玩,让他知道自己是如何赚钱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男孩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满足了男孩的心理需求,因为他正在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亲,学习那些规则制定者必备的能力。

方法四:良师益友型的父亲→与男孩建立稳固而亲密的关系

所谓良师益友型的父亲,是指在与孩子相处时,父亲能够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有时,他像老师那样为孩子指引道路;有时,他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玩耍„„总之,在不同的情况下,他总是以合适的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

一位很成功的父亲曾这样说过:

都说男孩不善表达情感,他们心里有事情不会轻易向我们说,但在很多时候,他们的心事会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我会根据儿子的情绪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

例如,当儿子放学回家后很愉快地跟我打招呼时,我就知道他今天在学校过得很开心,于是,我就像他的朋友一样跟他开笑,引导他把今天的快乐与我们一起分享;

但当他一声不响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就能猜出,他要么是遇到了麻烦事,要么被老师批评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都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引导他走出这种情绪的误区;

„„

这位父亲就属于很典型的良师益友型的父亲。其实,良师益友型的父亲并不一定很完美,但他们一般都很细心,对孩子的情感状况和情绪的变化非常敏感。就像上面那位父亲所说的,他只有通过判断儿子的情绪,才能了解儿子的处境,进而才知道用何种角色去面对儿子。

虽说男孩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很注重家长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尤其是家庭规则制定者——父亲对他的关注程度。

每个男孩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当然,在他们还没有具备成为规则制定者的能力之前,他们希望自己与规则的制定者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经验,而且有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

一位成年男士曾这样说过:

关于童年的记忆,最令我无法忘怀的是那些与父亲在一起的画面。

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就是一个“神人”,每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及时地出现在我面前:我取得了成功,他像孩子一般为我高兴;我遇到了困难,他又耐心地引导我走出困境„„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事业,然而父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但每当我的事业上出现问题时,我都会想起父亲,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画面。

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并坚信自己一定会渡过难关。我知道,这是父亲给我的力量。

其实,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男士之所以与父亲有这么深的感情,不是因为父亲帮他们处理了很多事情,而是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与父亲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是的,男孩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也是渴望他人理解的。如果父亲能够理解他的情感,并与他产生情感共鸣,那男孩就会对父亲产生很强的信任感。当然,由于这种信任感,男孩会与父亲建立很稳固的关系。

国外的很多研究机构也都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些与父亲关系好的男孩,即使是在情绪强烈波动的青春期,或者是在自己的事业跌入低谷的时候,他们仍然坚信自己能够渡过难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对此,心理学家给出的理由是: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所建立的亲密关系,能促使男孩产生极大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安全感能使男孩时刻都保持理智,自信心能使男孩充满力量,有了理智和力量,再大的困难也无法把他们打倒。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父亲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它能使男孩保持理智,使男孩充满信心地向困难挑战!

那么,作为男孩的父亲,我们应该如何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呢?

一位父亲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一天晚上,我发现儿子的情绪很不对劲,他从学校回到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我摆在客厅里的新鲜水果都无动于衷。

本来,那天我有很多客户电话要打,但看到儿子这种情况,我只得先放下那些工作。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儿子终于说出了他情绪低落的原因:班上竞选班干部,他落选了。

在很长时间内,儿子都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我只得一直陪着他,听他说出自己的不满。然后,我又把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以及现在单位的事情讲给他听。最后,儿子终于明白了,只要他肯努力,下一次还是有很大可能会被选中的。

过了几天,儿子好像已经忘了竞选班长这件事情,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情,儿子跟我越来越亲近了。

父亲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在很多时候,需要父亲处理好事业与教育儿子之间的关系。是的,大多数的父亲都在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儿子的存在,但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这种教育态度的后果:很多成年男士总是与权威人物,或顶头上司发生冲突,这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表示:这就是对父亲不满的一种发泄,这是对父亲教育态度的一种报复。

所以,我相信,是事业重要,还是儿子的心理健康重要,父亲们应该能够正确地做出判断。

浅谈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篇7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代教育,正确处理

从孔子强调师道尊严, 到现代教育强调师生平等, 谈的都是师生关系。学生从入学到最后高中毕业离开学校, 有的还要接受高等教育, 学生学习期间, 主要时间在学校, 打交道的主要是老师。相处既久, 各种情况都会出现, 应该说, 很多人处理师生关系并不十分在意。事实上, 处理好师生关系, 对成长大有好处。

一、处理师生关系的意义

1.师生关系影响学习

在师生关系僵化, 而又能学好这科的现象十分罕见。即使起初成绩很好的同学, 一旦师生闹矛盾, 就会怀疑老师的权威, 反感老师的一切言行举止, 拒绝接受老师教的知识, 成绩会直线下降。有的老师主观上极力避免矛盾, 尽量鼓励同学们, 但客观上不会见多大效果。与老师关系疏远, 又能得到老师悉心关怀的, 不是很多。不同层次的学生, 与老师关系的恶化, 对学习的影响都不好。

2.关系社会交往能力

与学生交往的第一类人是父母和其他亲人, 第二类人便是老师, 而且是与学生交往的完全社会人。师生交往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学生长大后的交往能力。大量事实证明, 与老师关系正常的学生, 进入社会后, 社交都没有障碍, 反之, 障碍就多得多。

3.关系学生思想

师生交流正常, 是学生思想锻炼的有利条件。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提高认识, 增长了才干。反之, 培养的是敌视仇恨, 或者胆怯畏惧, 或者无所谓等的思想感情, 这是病态的, 所以学生难以获得思想意识上的成熟。

4.影响学生一生

作为语文老师, 我有这样一个体会: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中小学九年寒窗不算短, 是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 很多记忆将伴随人度过一生, 与老师关系有些特别之处, 一辈子都能记住。如果师生关系紧张, 造成学习差, 导致厌弃学习, 甚至辍学, 这种影响就更直接了, 想抹去也难。

二、处理好师生关系要做到七点

1.认识师生关系

很多同学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模糊和矛盾的, 尊敬与平等, 长者与仆人, 往往弄不明白。老师对于学生, 是长者, 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从这个角度看, 我们应尊敬老师,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老师强调师生人格平等, 强调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服务者, 这是老师对自己职业的自我评价, 带有尊重学生的浓重的自谦性质。怎样看师生关系, 既是一个思想水平问题, 更是一个道德观念问题。至于把自己当主人, 把老师当仆人的思想, 在国内则是近年由所谓“贵族学校”泛起的消极思潮, 把知识学习与思想教养完全金钱化、商业化, 把师生关系转化为赤裸裸的主雇关系, 对学生教育, 绝对不会有什么好影响。坚持平等的师生关系, 继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 奠定了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 同学们只有从尊敬老师开始, 才能真正接受教育。

2.多与老师交流

老师要注重与学生交流, 我们学生自己不能等老师来找, 可以主动找老师, 学生去接近老师, 更容易交流。这种交流, 含学习交流, 思想交流, 感情交流。一个主动与老师接近的学生, 一般都能获得老师较多的关照, 你学习的问题, 老师可以用心解决, 你学习的状态, 老师会对你有所了解而对你过细关照, 甚至可能以你为授课参照点, 你懂了, 老师就会接下去讲课, 你不懂, 老师便会加强或重复。你有了与老师的感情, 学习更会有信心, 精力会更集中, 功夫下得更大, 效率提高当然就是必然的。

3.多请教

请教也是交流的一种, 但侧重于学习上的讨论、讨教。学习上的困难, 向老师请教和求助, 解决就会更便捷, 能弄懂疑难, 并能加深加宽理解。在请教中, 更增进了师生的了解。师生感情交流渠道畅通, 学生在消除了与老师的隔阂后, 学习更主动, 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4.做老师的助手

班干部是老师长久的助手, 尤其是评议科代表, 是为同学, 为老师无偿服务的。此外, 平时老师忙什么, 可积极协助, 这是临时性的帮忙。在与老师协作劳动中, 更了解老师。能加强师生感情沟通。很多同学见着老师就躲开, 对老师安排的工作不情愿, 减少了和老师私下的交流机会, 与老师感情距离很远, 这显然无助于学习。

5.对老师的教导心存感激

如果从感激的角度, 看老师对你的关心、帮助、教育, 很多时候, 你就不会太挑剔, 要求也不会太高, 得到的收获无论多少, 都会满足, 又能尊重老师的劳动。平和的心态表现在你的一切言行举止中, 老师看在眼里, 对你的态度也会好很多。这就具备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条件。

6.善于接受教育。

上课时会听课, 交流中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老师指导时, 虚心诚恳接受,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不固执己见, 更不轻视老师指导, 不骄傲自大, 当老师批评时, 不顶撞, 讨论疑问, 不出言不逊, 别造成坏影响, 当老师误解我们时, 即时笑脸化解。善于接受教育, 不仅属学习方法问题, 也是一个学生品德、修养、性情、人品的表现, 说来容易做来难,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 学习中能注意, 总比不注意强。

7.不要过分看重老师的缺点

老师也有错的时候, 我们不要太在意老师的错误, 你如果已经知道老师错了, 或者指出, 或者自己改正, 即使是很久后才发现错的, 你也无须指责老师, 因为指责没有作用了。至于老师的衣着打扮, 语言、动作、习惯、生理特征, 更不是学生该关心的, 专注于老师这些事, 说明我们的心态很不好, 结果只能影响学习。对老师的态度, 影响听课效率, 影响学习, 我们不要不在乎。

三、结语

大学生如何与舍友相处 篇8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9-0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道?“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怎样才能保证师生之间亲密的关系呢?对于一位教师而言,仅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能力,要“会爱”。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俯下身,谈关系

“尊师重道”是千百年来的教育古训,为世人所崇仰。殊不知,时代发展了,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化了,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成为教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是“俯下身谈关系”。把自己放低一些,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合作者;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可以“角色互换”,把自己放到学生的角度上,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这样,学生与教师相处不仅仅经历了知识的探索,更是进行了重要角色的体验,促进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和你们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真正要尊重的是劳动。老师劳动,需要你的尊重;你劳动,你也会被尊重。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感受颇深。即使你没有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要尊重教师,他们也自觉的尊重老师们的劳动,从而达到了尊重教师的目的。我用尊重劳动的态度影响孩子们对一切付出劳动人们的尊重,当然,我劳动的态度注定了他们对我的尊重与爱戴。

“俯下身谈关系”,把自己放低,放到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孩子们感受到你和他们之间的无间关系,会倍感亲切。我们收获的是孩子们的信任,以及信任给予的尊严。

“俯下身谈关系”,关系是不退反进的。

二、多关注,谈情感

“学困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也是易被老师“忽略”的团体。可是这一部分学生却是我们教育是否成功的体现。关注学困生成为促进师生关系的重要话题。在我刚刚接手二、四班时,班里有“四大天王”,刚开始,因为我“干涉”其中一个孩子上课睡觉被顶撞。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先冷处理,等他平静下来,心平气和的和他交谈。事后,及时了解他的一些情况,我法现他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男生。于是我把他的优点放大,并运用到学校生活小事中,不断的鼓励,表扬,一点点改善,效果明显。与此同时,我把他们四个人叫到一起,单独布置作业,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耐心细致的专门辅导,时不时的展开心理沟通交流。慢慢的,心与心的距离近了,感情深了,昔日的“问题男孩”蜕变成了我的“贴心保镖”。

我想每一个学困生的存在都有其特殊的原因,他们并非天生如此,只要你付出真心,调动真感情,学困生的转变是“轻而易举”的事。学困生的转变,带动的不仅仅是这几个孩子的学习态度,维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纪律,他们的转变还给同学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老师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位同学;传递一种信心——每个人都能学会,都能做得更好!

三、高要求,谈思想

对于教育的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传授知识是最浅层次的,最高层次的应该是对精神的感知和对命题的思考。不要认为孩子们年纪小,他们对命题就没有感受。其实,每个人对命题的感知,都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收获,这种感悟对很多问题的学习和认识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譬如说“思”与“辩”,“信”与“疑”……。以“信”与“疑”为例,相信、信仰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信其师,,才能信其道。普遍意义上讲,学生对教师首先是一种“信”的态度。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信”与“疑”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力量,从而体会他们的关系。我一直倡导孩子们要学会“质疑”,激发他们勇于质疑的态度,是他们更具有判断力,更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发散创新的能力。

曾有一位学生,天资聪颖,却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因为他却信老师的讲解。对他而言,记住会用即可。自从有了“信”与“疑”的思考,他的问题多了,不再满足于已有的解题方法,每个结论他都要亲自推理论证一番。结果在不断的推理、论证、质疑中发现了关于圆的几个大定理的内在联系,提出用函数的思想解决几何中位置变化问题的设想,是有一定深度而且具有推广价值的。这样的孩子在不断的思考、质疑、验证过程中,其能力的提高可想而知。孩子们对老师的“信”服会在无形之中日益加深,师生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四、重细节,谈自身

作为老师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要说教,少些批评,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事情?那么怎样用自己的激情、态度影响学生呢?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细节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学生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今年,我带初一,刚刚迈入初中的孩子们一下子不是特别适用初中生活,看起来有些手忙脚乱。经常是打扫卫生不彻底,留下卫生死角。遇到此种情形,要么我默默无语的弯下身捡起一片片碎纸屑,要么拿起扫帚讲死角打扫干净彻底。学生看在眼里,慢慢的碎纸屑消失了,卫生死角变干净了,我从未提起的讲桌、黑板槽、门框等都变得一尘不染。同学们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整洁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弯下腰的老师对学生的震撼绝对不会只停留在他们的眼睛里,这必将影响着他们一生的行动。

当然,作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你的认同程度。对于我校的孔令爱老师,常听她的学生说“我们老师可厉害了”、“我们老师可凶了”、“谁敢不完成作业呀”类似的语言。当问及为什么时,他们的一致回答是:“因为她是孔老师呀”!孔令爱老师的业务水平很高,讲课很受学生们喜欢,学生听得清楚,学的明白,考的出来,他们对孔老师充满信任,为老师的业务水平、名声和荣誉而骄傲。试问,如此的老师又如何不被学生所爱戴、拥护呢?

如何与情绪和平相处? 篇9

你们也要成为自己的灵性母亲。你们都在跟自己的某些负面部分做斗争。这是一些情绪淤塞,或者是对自己的负面的观念。试着用灵性母亲——不是想解决所有问题的母亲,而是那个看着你、并认出了你的独特能量的母亲;是那个不想改变你,但以你为荣的母亲——的眼光看待它吧。感受一会儿这个母亲的能量。你们可能会发现,这种能量很像是从我身上散发出来的某种东西,但它不是我的。我并不拥有它。它更像是一种振动或意识水平。它是普遍性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它是你们的传承,因为你们注定会成为内在基督小孩的灵性母亲。

你们可以接近灵性母亲的能量——只需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停下来一会儿,只是看着它们,放开它们一会儿。你能在拥有问题的同时,仍然对自己怀着爱和尊敬吗?那就是一个开始。

要记得一个母亲是怎样看待她的刚出生的孩子的。一方面,你感觉到身体上与它如此亲密,另一方面,你像是从一个很远的距离之外看待你的孩子一样,因为你对它身上的每一个神奇之处都充满了敬畏。这样一个小小的家伙,却那么完整而齐全——不只是身体上,灵性上也是如此。那是一个准备走自己独特道路的成熟的灵魂。多么神奇啊!

你们要敢于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为自己制造出一种距离感,意识到你终其一生都在走自己独特的道路,你一直都在试图建立一个更为满意的实相。甚至在你犯错时,你都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创造幸福,或是寻求消除痛苦和绝望的方法。让自己休息一下,宽容地谅解这些错误吧。你们来到这儿来不是为了变得完美——那实际上很无聊。你们来到这儿是为了生活,为了体验,为了怀着好奇心经历这一切,即便是那些负面的事物。

作为人类,你们所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你们不再行动,不再对新体验开放了,

当你们完全卡在了某个问题上,或某个信仰体系中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无论什么时候当你们感觉到完全被卡住,似乎没有其它的选择,只能消极地忍受生活的苦难,那么,你们在灵性上就死掉了。没有任何空间,没有呼吸的空气,也没有对生命的新奇感。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试着对自己的境遇或问题保持一点距离,试着让呼吸包围它。想象这个问题位于身体的某个位置,比如觉得紧张或痛苦的地方。让你的呼吸轻轻地流过那个地方,带点儿距离地围绕着它。感受一下轻柔的气息包围住紧张和局促的能量,辨认出这种能量中灵魂那最初的光芒——纯粹的意识和新奇感。记住你只是暂时待在这儿罢了,别把问题看得太严重!它只是个游戏,伟大的游戏,一眨眼的功夫你就会回到另一边。你记起来了。你无需把它搞得太沉重,那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在这个地方再一次呼吸、扩展自己、放开自己,超越这个特定的问题。你比那个问题要伟大得多。然后,感觉你呼吸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开始再次移动了。

如果你觉得根本找不到内在的空间,那么试着走动一下吧。可以做任何事,就是不要去想这个问题。走出去,散散步,把注意力集中到其它的事情上,只是让能量动起来,再次连结起呼吸的气流、好奇感和你的光辉。不去想问题反而会带给你新的答案。如果你坚持认为必须现在就找到解答,你就是给自己施加了压力,把自己卡住了。答案通常蕴含于更宽广、更开放的意识中,而非蕴含于更狭小的意识和更强烈的关注中。如果你的头脑非常执着、不安,似乎不能放开这个问题,那么动一动身体,去跑跑步、散散步或者去游泳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身体的运动可以使头脑的能量平静下来。

爸爸该如何与宝宝相处 篇10

普天下的爸爸都对自己的宝宝怀揣着深刻的爱。因此,尽管绝大多数的中国爸爸对宝宝总是“爱在心里口难开”,但是在宝宝的心目中,爸爸永远是高大的、伟岸的、充满力量的。问题在于,仅仅对宝宝有爱还是不够的,爸爸对自身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一定要有所觉醒和感悟,才能把深沉的父爱转化为有效的教子之方。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经常看到的都是妈妈在照顾宝宝,但是,有研究显示:爸爸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会更好。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更擅长和人交往。事实上,父亲对宝宝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症。另外,由于性别的原因,爸爸与宝宝相处的方式是与妈妈或其他人不同的,爸爸和宝宝相处会有一些独特的方式。

☺合理安排时间

没有时间,相处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应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爸爸们无论工作多忙,都不要忘了每天腾出部分时间与孩子玩,在游戏中更多地了解孩子,同时树立好爸爸的形象。

☺表达爱意的方式

在生活中,宝宝对爸爸总是存在一定的依赖感。宝宝希望爸爸可以多些时间陪在自己的身边,所以有时候宝宝会特别粘人。但是,宝宝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在你外出时,告诉宝宝你要去哪儿,何时回家;在家时,多听他(她)说说话,多陪他(她)玩一玩,宝宝就能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意。有爸爸的陪伴,宝宝才能更加快乐的成长。

☺耐心诱导的妙招

爸爸不仅要经常与宝宝交流,耐心倾听宝宝的话语,还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多与宝宝一起活动。只有多观察宝宝,多与宝宝交流,才能避免因为不了解宝宝的内心需求而对宝宝乱发火。

☺重视沟通的策略

爱是要用行动和语言来传达的。好爸爸的心得都是相似的:“沟通最重要。”当宝宝遇到令人沮丧的事情是,你要表现出重视和支持;当宝宝产生焦躁不安等情绪波动时,你要想方设法帮助宝宝平静下来;当宝宝遇到矛盾或问题时,你要用乐观、幽默的态度去化解,给宝宝勇气。

父亲和宝宝相处的独特方式:

1、和宝宝一起做滑稽鬼脸游戏

爸爸与宝宝一起戴上假发、披上床单、互相在脸上画有趣的图案,做鬼脸,妈妈可以在一旁拍照、摄像将“疯闹”的场景记录下来,还可以将照片制成小卡片,贴在冰箱、墙上,成为爸爸与宝宝游戏的家庭记录。

2、给宝宝准备意外的礼物

爸爸可以将给宝宝的礼物寄到家里,别忘了为宝宝画上别致的小卡片,告诉宝宝:“爸爸爱你。”陪伴宝宝一起享受拆开礼物的喜悦。

3、和宝宝一起帮助妈妈做事情

带着宝宝一起体会妈妈做家务的辛苦。周末的时候,可以和宝宝商量,“今天让妈妈休息,爸爸来扫地,宝宝就帮爸爸把桌子擦一擦哦。”“宝宝陪爸爸去倒垃圾,宝宝把垃圾扔进吃垃圾怪物嘴里吧。”不仅家庭的家务不再是妈妈一个人的辛苦劳动,还成为全家快乐的游戏,爸爸和宝宝在活动中增进了感情。

4、带着宝宝做运动

爸爸是宝宝眼里的“大力士”和“飞毛腿”,带宝宝跑步、跳跃、扔皮球。教宝宝学打羽毛球、陪宝宝玩秋千。体力运动,是爸爸和宝宝相处的“特别节目”,宝宝更能在运动中感受父亲角色的勇敢与力量,体会爸爸与妈妈对自己的不同影响。

5、搂着宝宝讲睡前故事

和妈妈轮流为宝宝讲睡前故事,让宝宝体会爸爸的拥抱也很舒适、温柔。爸爸可以和妈妈在讲故事的时候扮演不同的角色,扮演憨厚的熊哥哥、丢三拉四的唐老鸭等,让宝宝了解爸爸的幽默。

6、爸爸和宝宝的“小秘密”

当宝宝受到妈妈批评不高兴,独自伤心的时候,爸爸不妨和宝宝说说“悄悄话”:“在玩什么?来,和爸爸一起玩好吗?等会我们去喝妈妈做的汤。”爸爸是妈妈与宝宝情绪的“融合剂”。

爸爸还可以每天晚饭后利用固定的时间带着宝宝出去散步,看看花园里的花开得如何?隔壁叔叔家里的狗狗是否也出来散步了?一边散步,一边告诉宝宝爸爸今天的生活,也和宝宝聊聊他今天过得如何。

爸爸和宝宝一起准备一个储蓄罐,和宝宝一起积蓄做外出时的费用,宝宝每次把自己获得的小小零钱放进去的时候,就会开心的期待着和爸爸一起出游。

爸爸育儿小测试

1.妻子一整天不在家,自己也能照顾宝宝。

2.夜里宝宝哭闹,爸爸会主动起来哄宝宝。

3.周末带宝宝出去玩。

4.能说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的食物、最兴奋的游戏。

5.为宝宝洗澡的时间超过3次。

6.下班立即回家照顾宝宝。

7.不管多么累,妻子忙着做家务时,能主动照顾宝宝。

8.每天照看宝宝的时间超过2小时。

9.常和妻子一起看育儿杂志。

10.能给宝宝换有大便的尿布。

11.能为宝宝做一两样饭食。

12.宝宝哭的时候,5分钟内能哄好宝宝。

13.能正确说出宝宝的喝奶量。

14.走路时,看到和自己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会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15.认为养育宝宝时,丈夫与妻子应各负一半责任。

符合第1-3条的爸爸:能够帮助妻子照顾宝宝,是个好的开始,可以逐步更多的参与抚育宝宝的工作。争取每天照顾宝宝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

符合第4-7条的爸爸:对宝宝日常生活的了解正在增进中,更多的抱抱宝宝、和妻子一起和宝宝做声音的交流,尝试和妻子分担养育工作。

符合第8-12条的爸爸:开始成为妻子照顾宝宝的好帮手,分担了妻子的养育工作。

符合第13-15条的爸爸:是个全心投入养育宝宝的好爸爸,但要注意在与妻子分担养育工作的时候,不要冷落了对妻子的关照。

妈妈激发“老爸魅力”的诀窍

每个妈妈都要知道,鼓励身边的丈夫和鼓励宝宝一样的必要。

强调爸爸的重要

爸爸下班回家或者出差归来后,妈妈别忘了告诉他,“今天宝宝一直在找你哦。”“你不在的这些天宝宝总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让丈夫知道宝宝喜欢跟自己在一起,体会到宝宝对自己的想念,心里会很满足,增加照料宝宝的激情。

在亲朋面前赞扬丈夫

在亲朋聚会时,恰当地的“夸夫”,赞扬丈夫工作的努力与对家庭的照顾,表达出对丈夫的欣赏与爱,让丈夫感觉到家庭需要他,妻子和宝宝依恋他。

经常给丈夫放假

上一篇:养羊经营计划书下一篇:对会计人才需求的采访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