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策略

2024-06-17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策略(通用10篇)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策略 篇1

与学生相处的策略

文/唐米米

策略一:距离适当

不远不近让师生间充满信任的距离

班主任和学生们相处,得把握好相处的距离。最初,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很远,我用了一种管理者的姿态面对他们。很快,我发现,学生们因我高高在上,拒绝和我交流。在课上,他们经常“捣乱”,结果,任课老师找我投诉不断;在课外,他们的“狡诈”虽没有大的违纪行为,但是,决不让我舒心。因此,我彻底放下身段,开始“零距离”接触他们。然而,学生们也并不欣赏我的这种做法。

后来,有一位学生偷偷告诉我,他们喜欢像知心朋友一样的老师。我顿悟。于是,我不再刺探他们的“秘密”。同时,我也不再发号施令,通常会在话语的末尾加上:你们认为呢?渐渐地,学生们觉得这样的距离刚刚好,他们欣然接受,开始改变自己乖张的行为。

不太远,也不会很近的距离,这是我和学生之间的安全距离,也是充满着信任的距离。

策略二:偶尔示弱

把握好尺度赢得学生们的心

“示弱”,就是把自己的弱处展现出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加强,知识、阅历的丰富,他们对老师的那种“权威”开始产生怀疑,甚至挑战老师的权威。此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紧张起来,处理不当还会矛盾重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适当地向学生们示弱,能激发他们产生自信的心理,而且还有利于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有一次,学校要举行足球比赛。我很遗憾地告诉学生们自己不擅长这方面的事情。立刻,就有学生主动申请并承诺会把此事做好。我当场表示,交给你们,我很放心。结果,学生们赢了比赛,我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心。他们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

从此,我会在某些时候,突然变得很弱小。但是,我的学生们却越来越强。不过,示弱也要把握好尺度,否则,会让你的学生对你失去信心。

策略三:时髦引领

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交流

要使学生理解你,你最好先“蹲下来”,去倾听、去理解、去发现,和学生们站在同一个高度看问题。这样,你才能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们说话,使他们欣然领会你的教导,乐意接受你的善意。

站在他们的高度,我开始变得“时髦”。我有了MSN,注册了QQ,还特地下载了一个他们经常玩的游戏。我会用各种QQ表情和他们聊天;和他们约好周末玩两个小时的游戏;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也会蹦出新潮的网络语言。学生们逐渐地接受我了。于是,我开始把那些道理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说出来。同时,我和他们还展开讨论,一起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时髦,什么是真正的时尚。

此后,我开始带他们打球、爬山,多进行户外运动。我们还一起去养老院做义工。不断更新观念,做个时髦的老师,才能让学生们接受你的善意。

策略四:个性鲜明

师生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影响

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有鲜明个性的班主任都很认可。早自习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平时,师生之间会彼此挑剔衣着打扮,学生讽刺我的衣着古板如修女,我则指出他们的装扮太过怪异花哨。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具有幽默感的班主任,在学生之间是很受欢迎的。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教会我很多东西,我也乐得当他们的学生。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策略 篇2

何谓平等师生关系呢?师生关系平等首先体现在师生之间地位上的平等。自古以来, “人人生而平等”, 因此, 教师和学生地位上是平等的。其次体现在获得知识机会的平等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仅“闻道有先后”而已。第三, 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师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这里我所说的平等主要表现为师生间人格的平等, 即师生之间没有上下、高低、尊卑之分。双方拥有同样的交往自由和权利, 双方都有表达自己思想和意志的权利和机会。在实际工作中, 怎样做到与自己的学生平等相处, 从而培养平等师生关系呢?

一、与学生坦诚交流

即现代教学所提倡的“对话式教学”, 最早为巴西教育学家弗莱雷 (Paulo Freire) 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提出。而从柏拉图的作品中, 我们可以看到以古希腊为发源地的西方教育思想, 强调师生平等对话,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师生通过相互提问、对话和交流, 充分显示了教育的价值取向、民主与平等。因此, 班主任工作中, 也应贯穿对话教学思想, 打破教师权威, 转变原有高高在上的教师角色, 以民主、平等为导向激励学生去主动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例如, 进行思想教育时, 与学生坦诚交流, 应先倾听学生的声音,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切不可将德育上成一门知识传授课, 因为每一位高中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倾听学生的想法, 主动与学生对话, 既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 又更了解了学生, 以便“对症下药”, 纠正学生缺点, 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样, 班主任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他们的朋友, 是合作的伙伴, 有利于高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独立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养成和民主、平等思想的形成。

二、民主管理学生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民主就像一座架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 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 越宽阔。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 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它需要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实践民主教育的思想。高中生思想已接近成人, 他们渴望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主宰一切, “唯教师独尊”的思想已经过时。相反, 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多与学生商量, 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聪明才智, 为班级出谋划策。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也为他们成为一名未来合格的公民和民主社会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热爱学生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 教育的基础源于爱。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意味着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即便对于学生的严重错误, 班主任也不要简单粗暴地处理, 而应该尽力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 并且加以赞赏, 这一点确实很难做到, 但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力争做到。台湾作家林清玄作记者时, 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的细腻, 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 手法那么灵巧, 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作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记者不曾想到, 他二十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 竟然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如今, 当年的小偷已经脱胎换骨, 成为了几家羊肉店的老板。可见, 赞赏一个人的闪光点产生的作用是多么的强大。我们班主任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并且, 热爱学生是一名班主任职业道德的核心, 是班主任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一般情况下, 班主任既担负着班主任的工作, 又兼任具体学科的教学工作。因此,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尊重和信赖,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使学生易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同时也有助于班主任在教学时对学生负责, 满怀激情的教学。

四、信任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如果说民主是架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 那么信任便是这座桥的桥墩。只有相信学生拥有的能力及潜能, 才会给学生真正的民主权。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以诚相待, 即使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 教师也应以理服人, 给予真诚的帮助。有的时候, 班主任一个微笑,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次偶尔表扬, 都会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令他们终生难忘。信任学生, 特别是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 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 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

五、创建和谐班级氛围

高中课程较多, 学习相对紧张, 师生间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中, 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交流感情。班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尽可能多的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 并在恰当时机给予学生赞赏与表扬, 营造一种平等、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要结合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适当的课外活动。同时, 班主任也可以参与其中, 以增进师生感情, 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接触, 以达到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目的, 从而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 篇3

关键词:班主任;和谐相处;适时鼓励

班主任与学生和谐相处,即班主任了解、关爱、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友善相处,能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学生则爱戴、尊重、信赖班主任,视班主任为友,乐为师,与班主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班主任与学生间建立和谐关系至关重要。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慢慢摸索出了一些师生和谐交往的有效方法。

一、熟记学生的姓名

接任一个新班级后,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姓名。第一次见到学生时,都尽量记住名字,这样学生会感到他是被重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能力有所衰退,有些学生的名字过了几天还是记不住。班级中最易记住的往往是那些特殊学生。可表现平平、默默无闻的学生会被班主任忽视。如何记住这些学生的名字呢?我一开学就在讲台上画上一张座位表,一边上课一边记这些学生的姓名。同时,一份学生名册常常随身携带,一有空就对着名字想学生的样子,这样,一个星期就能记住学生的姓名了。

二、做一个热心的听众

作为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而要表现出对其充满兴趣,那么,学生会把你当作他的朋友。小学生往往对老师充满敬意,很是崇拜,他们会把自己认为有价值,但在大人眼里芝麻大的事,不厌其烦地告诉你。这时,或许你工作很忙,或许你已不耐烦,也不能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因为这样会伤害到学生幼小的心灵,觉得老师不喜欢他,那么,他就会把自己与你隔离开来,与你遥遥相望。

三、保护学生的隐私

当学生信任你,把秘密告诉你时,你一定要帮助他们保守秘密。如果泄密,则背叛了你俩的友谊,将会为你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当学生愿意将秘密告诉我时,我会对他说:“嗯,谢谢你把我当朋

友,我会帮你保守秘密的!”他就会觉得老师和他是最亲密的朋友。这样,做起班级工作,他就会很配合你的工作。如,小思琪同学,一直和家长闹矛盾,只要一不依她,她就会发脾气,并一直闹到学校里,这个时候,我总是轻声细语地告诉她,要想解决问题,一定要平心静气,告诉妈妈你生气的原因,这样妈妈才能明白你的想法,才能处理你的问题。

同时,我总是让她把眼泪擦去,才带着她走进教室,而且,从来不告诉别人这个同学究竟为什么会多次迟到。她也愿意听我的话,告诉我一些她的想法。虽然这个女生很难改变,但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不懈努力,尊重她,保护她,就一定会走进她的心灵,并影响她,让她学会尊重他人,感恩父母。

四、充满热情地参与

班主任组织队员开展各种活动时,要充满热情,这种热情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感染力。不管是班队课,还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会热情地参与其中。或给他们出谋划策,或给他们鼓劲加油。在老师的带动及帮助下,学生一次次地获得成功,一次次地绽放笑颜。如,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中,我给运动员呐喊助威,对运动员现场指导,搀扶运动员走下赛场……

再如,演讲比赛,我先帮学生寻找资料,然后选择平时语文课上觉得有一定语感的学生,让他们进行准备,在班级中进行了两次选拔赛,小艺元同学凭着她的努力脱颖而出,但还需雕琢,我在对她进行单独指导后,通过路路通的形式与其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帮着督促。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小艺元在比赛中拔得头筹!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五、经常适时地鼓励

班主任要看到赞美的价值,要经常、适时地鼓励学生,哪怕学生取得很小的进步,也要抓住其闪光处给予表扬。班级中有不少调皮鬼,他们不守纪律,常会做些出格的事情,这时,对他们不应该是疾风骤雨式的批评,而应是和风细雨式的教育,同时鼓励他们要向其他同学学习,告诉他们,相信他们能做得更好。对这种学生应该倾注更多的关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帮助他们培养出向善的人格。

如,小斌同学,由于家庭原因,成绩一向不好,曾一度灰心丧气。对这样的学生,就要不断挖掘闪光点。在一次语文课上,他举手要求朗读,说实话,他的朗读实在不入耳,不仅断断续续,而且方言很重,平翘舌音不分。听读的同学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哈哈大笑。这时,我很严肃地说:“我很佩服小斌同学,他有勇气站起来朗读,比那些不敢尝试的同学不知要勇敢多少倍!”同学们安静了下来,在我鼓励的目光中,他又朗读了一遍,这次要好得多了,同学们在我的示意下送给他热烈的掌声。从此,他有了明显的改进,发言积极多了,学习上也有了信心。

六、做博学多才的人

如果班主任能歌善舞,能讲故事、会说笑话,那么一定能吸引学生,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在各种活动中,总让学生去表演,自己则高高挂起,那么学生会和你疏远。而你的博学多才,幽默风趣,会让学生对你更加敬佩,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在你的身边,对你做好班级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一些小朋友在书上看到了一些趣题,就会来考考你;看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也会来请教你,如果这个时候,你表现出“一问三不知”的话,你的形象就会在他的心目中一落千丈。从此,你的话他会“左耳进,右耳出”,这会对开展班级工作起到反作用。

浅谈教师与学生相处的艺术 篇4

教师的工作很辛苦,这辛苦不仅表现在工作强度大,也表现在工作压力大,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只有教师自己知道,教育的难度不仅仅存在于表面的劳累上,更表现在教育的创造性上。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有思想的人,形形色色的有着不同家教、不同思想的、不同个性的人;而不是有固定操作程序的机器。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和学生的关系,教育的开展就很困难的。尤其是面对是懂非懂的高中生,他们自我意思的形成,叛逆心理的产生,都是教师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否则,学生一旦成心和你作对,任你有再多的学问,再高的水平学生不买帐,也都等于是零。

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下课回来,气得脸色发青,摔书摔本,我知道他又和学生生气了。或者说孩子又成心搅乱课堂了。怎样与学生相处真的是一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能推动你的教学,掌握不好,那么教育的生涯将苦不堪言,每天面对调皮的学生,每天都有生不完的气。

在我的教育生涯里,有幸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孩子们平时并不怕我,但他们在我的课上没有调皮的,更没有成心和我作对的。我想这应该得益于我的坦诚让孩子们敬重,我的谦和让孩子们喜欢,我的学识让孩子们佩服,我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我的孩子们。那么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该怎样建立和孩子们的亲密友好的关系呢?我仅就我平时的做法浅谈心得,没有什么理论依据。

首先,在学生面前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这会成为孩子们的笑柄,也成为他们蔑视你的根源。在教学中,哪个老师都会遇到自己不会或者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坦诚的告诉孩子们,不用担心孩子会因此就看低了你,孩子都理解老师也不是全知全会的。当然了如果你经常不会,就另当别论了。因为孩子 们很看重你的学识的,那是他们佩服你的根源。孩子们私下里都在比,我们的老师比你们的渊博,比你们的.....所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我拥有的知识比学生多就可以了,你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渊博。平时多给自己充电,否则不久的将来........其次,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差生,教学中一定要给基础差的学生留有自我展示的空间,不要说他什么都不会,没有什么都不会的学生,直接告诉他一会就提问他这个问题,让他认真准备,他会很认真的准备的。这是改变差生的前提。也不能太宠着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因为成绩好就允许他享有特权,经常听一些老师说:“你成绩好也行,如果你成绩好你就可以怎样怎样!”这是错误的。成绩好犯错误该批评的同样要批评。

再次,老师的心胸要豁达,不能和孩子们较真的,要学会原谅,原谅孩子们非成心故意的错。这是你的人格魅力所在。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在我们学校,每学期末,学生都给老师打分,做为评定教师的一个指标,我的一个学生给我打了最低分,理由是我经常提问和她有矛盾的一个学生。我知道这事后是哭笑不得,但我没因为这件事就对那孩子怎样,相反,那孩子现在是我最欣赏的孩子,我当然也是她最敬重的人了。原谅别人是在彰显自己的心胸,和乐而不为呢?如果我真的和那孩子较真结果会怎样?

最后,想说的是,课堂上的微笑最有魅力,不要认为板着脸让孩子怕,课堂纪律才会好,那是错误的,没有人喜欢看一张没有表情的脸,那很压抑!久而久之孩子会讨厌,讨厌你更讨厌你的课。课堂气氛越轻松才越受欢迎,在欢乐里接受知识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还会去调皮呢?

新时期教师与学生如何相处 篇5

石嘴山市第十六中学焦洪梅

九年级的某课堂上,一名男生正在书桌下翻看同学纪念册,某老师悄悄地快速走过去要没收纪念册,可这名学生这时也发现老师过来并紧紧地抱住了纪念册,一个要,另一个却偏不松手,于是就这样僵持了几分钟,最后,老师非常生气,转身离去。

在班主任的劝说工作之后,这名学生去找年轻的老师道歉,可年轻气盛的老师正在为自己的没面子想不通,于是并没静下心来与这位学生静下心来、平心静气地与学生交流,而是又责备了这学生几句,这个学生气不过,把一直握着的右拳伸向了玻璃窗,玻璃瞬间落了下来,可他手上的鲜血也顿时涌了出来。

经检查,该生右手骨折,不得不办理了休学手续。

事情发生后,老师和学生都后悔当时太冲动、不冷静,追悔莫及。叹惋之余,作为教师的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的确,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往学生那么“听话”了,“现在的学生变了”,这是教师们的共识,“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这是教师们的感慨。但,毕竟还要去面对现实,下面我就谈点个人看法:

1.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惩罚是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一种常用手段和方法。心理学认为惩罚也是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策

略。惩罚作为一种外力,使用得当,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刺激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和内疚感,从而规避一些错误行为的发生。

然而现实中,不少教师往往走入惩罚的误区——讽刺、挖苦、体罚学生,认为讽刺、挖苦还不算惩罚,真的惩罚就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因而经常对过错学生进行讽刺和挖苦。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持久的,损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摧残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甚至自杀等严重恶果。

前面的案例中学生的过激行为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2.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孩子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现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大多比较优越,心理却普遍比较脆弱,逆反心理极强。这就要求老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把他们当做朋友去交往,真心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用“好”与“坏”去评价,一张试卷更不能说明多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心灵相通,教学相长。

3.要严慈相济。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严慈相生、刚柔相济的,缺少任何一方,教育的总方向都必然走向偏斜。常言道“树不修剪不成形,人无管教不成才”。教师要从“严”字入手,用“爱”疏导,但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严应讲究方法。一次,某教师发现班上有同学扔粉笔头,调查后发现竟然有班干部参与,教师对所有扔粉笔的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征求同学意见怎么处理?大家一致建议一人买一盒粉笔以示警示。事后,同学们心悦诚服,不管是犯错的还是没犯错的同学都受到了教育。由此可见,教育要严而有方。方式方法很重要,其实方式方法中储满似水柔情。

4.关爱后进生。

作为教师,不仅要爱优等生、中等生,更要爱那些后进生,对那些学习差的、不听话的、好打架的学生更要平等相待,多与他们沟通,就连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都要注意。(过去我们把这些人称之为“劣迹生”“差生”“双差生”,现在叫“后进生”或“学困生”,虽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也去掉了学生间人为的等级差异,听起来也更有人情味。)

案例:钱梦龙,念小学时就三次留级,大家叫他“留级生”,到五年级时遇上了武钟英老师。武老师对钱梦龙一片爱心,从教查字典开始,引发他的学习兴趣,每讲新课前都让钱梦龙将课文中的生字及注音写在小黑板上,还常常让他在同学面前读自己写的优美句子,并将其优秀作文推荐给报社发表。这样,逐步使钱梦龙增强了学习的信

心,到初中他已是一个爱读书好学习的好学生了。1949年初中毕业后他当上了小学教师,因教学水平高,从小学调到初中,然后又调到高中,书越教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成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育专家。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者只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焦洪梅

和学生相处的日子 篇6

有幸成为一名中学教师,虽然仅仅工作了几个月时间,但却让我觉得是我一生的幸福。我喜欢校园这种单纯的环境,喜欢听学生早上琅琅的读书声,喜欢和学生们在操场上追逐游戏,喜欢和他们以朋友相称,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因为他们,我感到了满足和快乐,他们是我生命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和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整天和他们“泡”在一起:早晨,我们一起起床上早读课;中午,我和孩子们一起拿起劳动工具,清洁校园;晚上,陪着孩子们一起入睡。孩子们也因为有我的陪伴而感觉到了快乐,也因为如此,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每天愉快的学习,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每天都有笑声传出教室。不管学校组织什么活动,我也总是和他们一起参加,为他们加油,虽然有的活动我也并不擅长,但是,孩子们却能因为我的参与而产生一种被欣赏的自豪,正是这种欣赏激发了他们对集体的热爱。

在和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对他们赋予了无限的爱心和关怀,努力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也是那么的信任我,与我分享快乐和忧愁,不时透漏一些小秘密……每到这时,我总是做个忠实的聆听者,告诉他们怎样排除烦恼,怎样获得快乐。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和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又常常会感动,不是我多愁善感,而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用纯真的心灵感染着我。我难过时,他们会围着我故意讲一些笑话逗我开心;我高兴时,他们比我更高兴,拉着我让我与他们分享快乐,那时谁也看不出我们是师生关系;我感冒时,他们会悄悄的在我桌子上放一杯水和一包感冒药;我有时候工作忙忘记吃饭时,他们总会买一袋面包塞进我手里;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一天,我与他们开玩笑说:“同学们,老师可能要离开你们了,学校安排老师去其他地方学习,可能一年之后才会回来。”说完之后,他们很吃惊,面面相觑,嘀嘀咕咕,不知在讨论什么。过了一会儿,一名学生问:“老师,你去哪?我们都跟着你。”又一名学生说:“老师,我们去找校长跟他说,你去哪我们去哪。”……一个个纯真的声音激荡着我,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七上八下,但更多的是感动。

还记得有一次,那是我刚当教师没多久,对课堂、学生了解的还不够透彻,不知道如何驾驭课堂,那天上课,学生们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视课堂于儿戏一般,任我怎么批评也于事无补,当时的我气坏了,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就是那一天,我第一次在课堂上留下了眼泪。我气学生不了解老师,更气自己管不住学生,我无法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一个人流着泪跑进了办公室……不知过了多久,班里的课代表、班长等几名好学生拿着一张纸来找我,当把纸递到我手里时,他们低着头说了一句:“老师,对不起,我们代表全班来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谅。”我接过纸打开一看,上面是全班同学的签字,向我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再也不扰乱课堂纪律。看到这一幕,我又一次流泪了,这次的泪里包含了太多的滋味,有酸有甜也有涩,但更多的是幸福和快乐。

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有苦有甜,有惊喜有感动,有烦恼有忧伤更有无奈,但是正是这些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光彩和情趣,学生们用纯洁的心灵,真诚的情感编织出了人生中最珍贵的项链。

班主任成功搞活学生社团的策略 篇7

摘 要:在班级内组建学生社团,目的是让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让每一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培养。可是学生社团能否有效开展呢?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呢?作为班主任,协调和指导责任重大,要有策略。

关键词:学生社团 搞活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设备,学习和掌握一门技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但是在有些学校虽然组建了学生社团但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好:活动计划常常不周全,有时完全由教师安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形成有愿望而活动内容又不尽人意;有时甚至流于形式,师生均不满意,以致半途而废的情况也会发生。学生们没有兴致,有的同学还退出了社团。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社团的活动质量、提高班级声誉呢?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成功案例)

一年前,我们班成立的科技创新社团、声乐社团、书法社团等五个社团,在学校举行的几次社团成果汇报(成果展示及参评比赛)中,总是名列榜尾,就连一个“拔尖”的学生也没有。学生们对所参加的社团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有不少学生还提出退团。作为班主任,有义务、有责任把学生社团搞好,为此我是这样做的:

(一)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班内大讨论,查找问题症结

我亲自参加每个学生社团的具体活动,对这几个学生社团活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基本调查、了解了社团活动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所在。然后再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查摆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主动参与兴趣,有他律变为自律。

通过调查和讨论,我总结出社团开展不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1.指导教师方面:一是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不高,如声乐社团指导教师自己的声乐水平就比较一般;二是指导教师指导方法不当,如缺少活动计划或计划不能切实贯彻,缺少评价机制;三是指导教师本身的基本功很好、指导方法也不错,而被指导的学生理解很慢、操作跟不上。2.学生方面:一是学生对参与社团活动的意义认识不够,缺少必要兴趣;二是学生相关基础知识较差,不仅限制了自己对所进行的活动的思维与实践,也影响了对指导教师指导的理解;三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影响了活动效果,限制了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有的放矢,整改提高

针对影响学生社团活动效果,即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我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主要措施是:

1.在指导教师方面:

(1)我联系学校,改聘了能胜任指导活动的教师作指导教师。(2)我协助指导教师改进指导方法,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章程,要求活动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和章程组织实施,从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水平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3)我协助指导教师改革教学策略:不仅在课外活动实践中指导学生操作实践,也能增强对学生学好与自己兴趣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所有学科知识学习的指导,使课内学习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

2.学生方面:

(1)我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及个性特长发展的追求,增强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的坚定信念,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报名,且只能参加一个社团。(2)我与指导教师一起为每个社团组建管理小组,每个人在管理小组中担任一个职位,人人即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和指导老师管理相结合。社团管理小组负责社团活动的人员组织、纪律、考勤、卫生、使用物品的管理和使用等等方方面面。(3)我与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实践操作难点。例如结对子互帮互助、成果展评、技能大比武等形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我与指导教师一起帮助学生认识各科的全面发展对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重要意义,并与各科教师协作,共同帮助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三)为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气氛

1.我从抓住各社团中的一名“尖子”学生入手,帮助他们早出成果;2.创造良好的发展个性特长的气氛,经常举行班级个性发展成果汇展,并邀请校长参加,把个性发展较突出的学生推荐到学校,以期实现对个性发展的最大激励效应。

(四)师生共同参与,建立健全检查、评比和奖惩制度

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能够促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标准,我对社团活动情况不定时进行检查,检查学生的出勤、纪律、卫生、日常活动成绩等。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三评制度”。每周一小平,每月一大评(汇总每周成绩取平均),设计制作“‘我的 社团我做主’自我成长监督卡”,对于存在的问题和指导老师、学生共同讨论协商后及时解决。期末总评(取平时成绩的平均,该成绩记入期末学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设立一二三等奖,保证人人都有奖,最差是鼓励奖,实现全员育人。

一、二等奖社员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优秀社员推荐参加学校或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

三、取得的效果与体会

我们班师生携手,通过将近一年的努力,五个社团全面开花。不仅在学校,而且在地市级的比赛中也拿到了较好的名次,这些社员为班级、为学校争了光。学生现在很乐意参加社团活动,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活跃、更加充实,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都不断实现着自身的意愿和爱好,发掘、培养和展现自身才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各种课外活动都有自己特殊的教育价值,应当利用他们来充实和拓宽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四、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组织指导本班学生社团实践活动,我认为学生社团要扎实有效开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社团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寓教于乐,寓练于乐;2.社团活动要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3.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权,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参与、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环境和氛围;4.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健全检查评比和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与钢琴相处的日子 篇8

一架琴,一张谱,一曲起。

暮色中,醇美的钢琴声咚咚地荡漾开来,黑白琴键深一下浅一下敲击着我的心房,敲开了我记忆的门窗。

6岁生日时,爸爸妈妈送给我一架精美的钢琴,希望它能伴随我一生。初见钢琴,整个人立刻被它高贵优雅的气质折服了。我兴奋极了,忍不住用手轻轻敲打它,它立刻发出了美妙动听的声音,仿佛在跟我打招呼。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坚持与它约会,无论春夏秋冬,与它相伴,我从未孤单。我甚至已将钢琴当作另一本日记,有开心的事情与它分享,有伤心的事情向它倾诉。它每天都陪伴着我,默默地倾听我的笑声,我的叹息,我的哭泣还有我的抱怨,钢琴就这样静静地珍藏着我成长的秘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的钢琴曲练了一支又一支,钢琴书换了一本又一本。可是随着曲子越来越难,渐渐地钢琴好像变成了一个可恶的.调皮鬼,老与我作对,害得我一句简单的乐曲,总要不断机械地重复。渐渐地一切都变了,直到有一天我觉得在钢琴前呆上一分钟都是煎熬。

就这样一架五号的直立式钢琴,一架曾经让我爱不释手的,陪伴我度过若干个日夜的钢琴,被无情地孤独地搁置在客厅里……

直到有一天,我注视到它早已灰头土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我的眼睛模糊了,还记得当初痴迷它的理由吗?还记得当初我们的相依相伴吗?我怎能就这样抛弃它,让它从此孤单,沦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昂贵的装饰?

我如梦初醒,拨开阴云见到阳光!其实它在我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它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田。

我重新坐在高雅尊贵的钢琴面前,我用心去倾听它的心声,用手指在黑白的琴键上翻飞,此时我仿佛梦一般地闯入音乐之谷,听到鸟声嘀呖,看到繁花似锦,沐浴春日暖阳。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和祥和。我明白,这就是钢琴给我的力量,爱的力量。

该怎样和小学生相处 篇9

韩愈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身为一名80后的新教师,刚刚站上讲台不久,面对着年龄相差不远的的的学生们,该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教师的工作起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教师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还有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融洽的关系。我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首先,笑对学生。在当今的教学第一线,有很多教师保持着不苟言笑的教风,面对学生时对学生的笑容“吝啬”得很,使整堂课的气氛显得沉闷而紧张,却仍对自己严肃的教态深感满意。因为在他们心中,笑容应该属于课后,而不属于课堂。殊不知,课堂中用“微笑”产生的心理共鸣,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抹去差生心头自卑的阴影。湖南益阳陶伯超老师运用“微笑”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改变“差班”学习状况的事迹,曾深深地打动了我。陶老师采用“五微笑”的教学手段,即微笑提问、微笑肯定、微笑批评、微笑启发、微笑辅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改变了全校“差班”的头衔。小小的微笑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我怀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在讲台上试着用热切、期待的微笑向学生提问;用肯定、赞许的微笑去鼓励学生;用真诚、自然的微笑与学生娓娓而谈,让学生从我的脸上“读”到信任、激励和期待。事实证明,教师常常带着微笑是一种沉稳、自信的表现,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这样的教师会赢得学生更多的信赖,这样的形象会在学生心目中更加美好。课堂中“微笑”教学的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微笑的力量犹如是做人的力量。你的笑容就是你最好的信差,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的学生。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用真诚、自然,不用半点矫饰的微笑面对学生,笑对人生。

其次,严格适中。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课堂管理要在纪律上下功夫。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差。虽然我们各班都有自己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部分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的,嘁嘁喳喳小声说话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必然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弃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回想起上个学期刚来的时候,班上有几个比较调皮却很聪明的男孩子。刚开始接触他们的时候,我挺欣赏他们的。因为上课的时候,他们会很积极地回答我的问题,而且平时做事会很有自己的思想。可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点就是,他们在课堂上总是过于活跃,一节课总是想说就说,嘻嘻哈哈的讨论过去。那段时间我很郁闷,思想活跃是好,可是却扰乱了我的教学进程。我去找班主任,她跟我说叫我严抓课堂纪律,对他们要凶一点,太随和不好。听了这些话,我开始反省我自己,我是不是太谦让他们,舍不得骂他们,导致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很放肆。面对这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决定彻底改变状况。因此在上课的时候,面对捣蛋的学生,我不再纵容。记得有一次,我在评讲练习,班上的另一位学生一直在和同桌说话,根本不听课,我警告了一次都不当回事,后来我课也不说了,决定来一个杀鸡儆猴,趁他说话的时候,把他拎了出去教育了一顿。接着我若无其事地继续讲我的试卷,好了,班上学生都不敢随便乱说话了,认认真真地对答案,跟着我的思路走。也因为这样,班上的纪律好了很多。让我懂得在教学中作为老师必要有的威严。对学生表现出的过分热情要有一定的度,才能激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教学顺利展开。

其次,尊重学生。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中也无例外,要尊重学生观点和意见,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学生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含生命潜能的人。比如我在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作为老师都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因此学生不断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会越学越积极,越学越有劲,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

再次,和学生沟通。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就好像我班上的一些后进生,每天回家的作业不签名,问为什么,不回答,因此在校总是要挨罚。越罚,他们越不服气,越没信心学了。后来我找了其中的一个差生来谈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他们很想学习,但是很多不会做,爸妈知识水平又低,辅导不了他们,他们看到自己的作业很多空着的,怕爸妈骂,因此就不想给家长签名了。面对这一种情况,我将作业题设计为基础和提高两部分,我对那孩子说:你把基础题完成,然后提高部分会做就做,不会就不勉强。前提是一定要认真完成基础题。他很开心地答应了。所以每个星期中有五次作业我都分有基础和提高部分,帮差生打好基础。看着他每次试卷的基础题一次比一次进步,我也把这一方法推广到班上12位后进生,欣慰的是,他们都很积极配合。也因为这样,他们很愿意和我倾诉他们学习上的困难。所以说教学必须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加完善。

最后,是和他们做朋友。开始孩子们不怕我,是因为我和他们太朋友了,因此这里的朋友是在树立了威严之下的朋友。不是有一个成语叫“亦师亦友”吗?所以我们既要做老师,也要做朋友。如今学生活泼好动,追求平等。他们反对强制管理,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社会知识等多方面的限制,对一些事物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容易犯错误。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坐下来,以一个很好知心朋友的身份,心平气和与他们谈心,为他们着想,使学生感到你是他的真心要好的朋友,得到他的信任。这样,他们才很愿意和你说心事,很愿意听你的话,甚至还会帮你做班上的“小通讯员”,从而了解班级动态。孩子们的心是纯洁无暇的,和他们聊天,做朋友,对自己的生活和教学都有益无害。

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记录 篇10

孩子性别,女,两岁八个月。体重27斤。两岁之后才会说两个字以上的话。现在整天嘴里嘟囔个不停。

活泼好动。有主见。事情喜欢自己做。

辞职四个月了,在家带孩子快两个月了。以前对于孩子来讲,我更多的是一个观察者,现在我跟我老婆说,我是一个“超级奶爸”,天天带孩子,甚至没事带着孩子在马路上闲逛……

真懂了孩子,带孩子很简单。一切都很顺。是件很愉快的事情。零食

因为深知垃圾零食的危害,所以以前基本上没有给孩子吃过零食。但孩子在外面别人因为看到她,很喜欢,总有人给零食。开始是好意拒绝。别人诧异,孩子也很不高兴。要闹。反思之后,认为接受别人的善意,比孩子吃了点零食对身体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别人给零食就感谢并接受。

后来看到孩子吃零食那个模样,那个渴望喜欢的模样,我开始反思,到底这样做对了吗?孩子的愿望受到压抑,反而增强了负面的作用。

零食在孩子的世界里,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现在要找到健康一点的零食,确实很难。这是个两难。

于是我和妻子开始到超市买一些相对健康的零食回家,放在家里给孩子吃。但担心她吃多了,于是放到了她拿不到的地方,吃的时候必须大人拿。而且心里还有限制数量的想法。后来发现孩子对零食的渴望反而增强了。最近反思自己错了。错得很厉害。

爱吃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把这个当成一种欲望来对待,怕她发展成不好的东西。在我们的担心下,于是限制控制孩子。结果孩子的心里的欲望反而增强了。得不到释放,如果长期这样,长大之后,她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总想获得更多,再多——那就是我们家长从小种下的罪过。

于是我有一天下午专门跑了一趟超市,买了许多比较健康的零食回来,放在家里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并且把孩子拉了过来,对她说,宝宝,这些都是给你吃的,你想吃就自己拿。她非常高兴,拿了好多样。尝一下这个,尝一下那个。到最后,其实零食她只是尝尝而已。她并不会吃很多。反观她以前在外面,别人给了零食,由于经常得不到,她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还要,我还要……”——不管她的身体是否需要。因为她的身心已经分离了。到现在,孩子对零食也只是尝尝就放下了,不会狠吃。反观我们的担心,一种妄想而已。

我们做父母的,从小的管制控制,那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关爱,也不懂得关爱之后,满足了需求之后,人的成长才会出现。我们总是试图用教导来说服孩子,说服不了就威胁,严重甚至拳脚相加。孩子虽然迫于大人的压力,看似服从了。长大以后,一旦没有监控的环境下,她就会大干特干,充分发挥她的欲望。

(注:7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带着一起逛超市,因为他们这方面的认知还没有。所以会要求买许多对身体影响很大的垃圾零食,这时家长怎么既不伤害孩子,又能够让孩子不拿这些零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般人做不到)该照顾谁?

当孩子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孩子手里有吃的或者玩的,一般的家长总是会要求孩子把吃的东西分一些给别的孩子,或者把玩的东西给别的小孩也玩一下。

一开始家长会采取说服的方式,“宝宝懂事,乖,给×××分一些吃的吧。”许多情况下孩子不会同意。于是我们家长继续采取“理论”教导的方式跟孩子说道理,如果无效甚而威胁说:“如果你不同意,下次就不给你买了。”更有甚者,恼羞成怒,一把夺过孩子的东西,就给别的孩子(尤其是有道德癖的家长更是如此)。此时,孩子非常委屈,就会闹。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不断的“理论”说服下,或者威逼利诱下,就会就范。在家长心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小孩怎么那么不懂事。另一方面,家长想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分享”。

最后一方面,我们家长面子问题,自己的孩子表现这么这么差劲,在别人面前挂不住面子。我们家也曾经历过这些事情,因为我们觉得布施是好事,也想让孩子懂得分享的快乐,往往在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就把孩子的东西给别的孩子了。结果孩子出现了对别的孩子的敌意,认为别的孩子对她来说是威胁。我妻子因为样子长得比较和蔼,楼下的一个更小的孩子非常喜欢她抱,她也经常当着自己孩子的面抱这个小孩,我家孩子会急得直跳脚,说:“这是我妈妈,不让抱,不让抱……”但是我憨憨的老婆对这些不是十分敏感,她总是好意地想抱抱别的孩子,甚至那个孩子见到她都叫妈妈……

因为这些事情的缘故,我家孩子对周围的孩子很敏感,有敌意。后来我们觉察到了这些事情,开始反思改正。

我们在见到别的孩子的时候,如果要表扬,我们总是先表扬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想要给别的孩子东西吃,我们会征求孩子同意,孩子如果不同意,我们就不会再去强求;见到别的孩子,我们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孩子晾在一边去和别的孩子亲近……

奇妙地是,孩子对周围的敌意减少了,她的安全感大大增加。反而有时懂得和别的孩子分享东西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只有我们对孩子的需求比较敏感,并且满足了她的需求,她才不会在负面的情绪里面出不来,这样她真正的理性才会出现,才会出现自发的道德——这些东西不需要教导,她内在就有。

只要放下我们成人的主观成见,多体会孩子就行。和孩子闲逛

我们每天会给孩子计划很多的事情,安排这个,学习那个,甚至连玩都有目的性…… 我们每天脑子里面有许多这样的东西在支配我们,使得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觉,光扑在事情上面去了。因为事情又不如意,我们往往会生气发怒,对孩子没耐心。孩子就这么被折腾……

因为我观察到了妻子和孩子的这些事情,她往往在这些心态下容易生气。我 俩反省了之后。我跟妻子说,不用安排什么,这么大孩子,就是玩,不要把 事情看得太严重。另外在玩的时候,不要有什么目的性,以孩子为主导,她 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们跟着玩就行,也不累人。

有一天,妻子有事情,我带孩子出去玩。我跟她说,“宝宝可以带爸爸出去 玩吗?”然后去哪儿玩都由她决定。父女俩就开始了一天的闲逛……

一开始她带着我在小区里闲逛。小区里面有许多大树,树叶浓密,阳光从叶 缝里面投射下来,微风吹着树叶,光影在地上摇晃。我跳起来摸树叶,孩子 跟在后面叫嚷,“爸爸我也要,我也要……”我就把她举起来,摸摸那些深 绿的树叶。再放下来,再举起来……

来了一条小狗,孩子追着后面跑,“狗狗,狗狗……”孩子喜欢狗狗。可惜 小狗不解情,洒了一泡尿就跑了。

然后孩子一个人一颠一颠在我前面跑到小区的小旋转栅栏门准备出去(上海 小区的十字旋转栅栏门,防治自行车出入),此时有一个情境,令我现在都 难忘。

孩子把十字栅栏转门推了一半,身子倾斜着,头探出门外,朝右边歪着,似 乎看到了什么事物,待在那里保持这个姿势不动。象一幅夏日上午的画。大 概有一分钟之久,我停了下来,呆在她后面大概十米的样子,一直看着她保 持这个姿势。

我不知道此时她发现了什么,她在体会什么。我只是尊重一个生命的感悟。我静静留在后面,看着她……

接着她回过头来招呼我,“爸爸走吧。”

于是我上来拉着她的小手,推开了门,看看外面,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事情啊。也许是我成人的脑袋,始终发现不了有些更为美好的事物吧。

于是我带着她在小区边的马路上继续走,这时看到了小区墙边有许多长一簇 一簇小红豆的大树,我也不认识这种大树叫什么。孩子看到了这些红豆,非 常喜欢,要我带她摘一点下来。我就把她举起来,在举起来的过程中,我看 到边沿一些单独的红豆,比较少。我想,孩子就摘这些少的,不要破坏那些 多的了,这些都是有生命的啊。留在树上多美好…… 于是我跟孩子说:“珠珠你看这个红豆多好啊。我们摘这个吧。”于是我指 着那个我想让她摘的比较少的红豆跟她说。她也跟着说这个红豆好,就要摘。我立刻就觉得不对劲,我在把我的观念加给孩子,诱导孩子了,我的思想 成了孩子的思想,孩子失去了自我(家庭,学校,国家……我们就是这么长大,)……

我立即改口,“里面的也挺不错,你想摘什么就摘什么吧。” 结果孩子立刻不要摘我要她摘的,就摘里面的了……

最终她要选择她要的,我的诱导只会让她的将来更为困惑,因为她必将失去 自己。这样她将来就没有办法直面自己生命的真相,没有办法为自己的生命 负责任。

过马路的时候,孩子一定要自己走。才两岁多的孩子,我心里还是担心,只 不过我还是让她自己走了。她一方面紧紧拉住我的衣角,但却不让我拉她的 手,她说自己会走。我实在有点担心,前后左右四面张望汽车。终于过了十 字路口。这家伙。

过了马路,是体育馆。体育馆在重新修建。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有一次也是 路过体育馆,她要去。我们跟她说,体育馆拆掉了,在重新修建。她就着急 了,反复在嘴里说:“体育馆拆了,体育馆拆了……”很难过的样子。这正 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她在感知这个世界,世界在她的心里慢慢建 立秩序,一旦秩序遭到破坏,她会很没有安全感,感到混乱,不允许事物被 搞乱。典型的表现就是家里的东西的摆设,不能乱动,乱动之后她就着急,跳脚,甚至哭。这就是孩子,如果我们不理解,就会认为孩子无理取闹,然 后开始我们成人的说教,说教不成功又开始威胁……

现在孩子大点了,过了那个生理敏感期了,当我们跟她说,体育馆拆掉了,会建新的更漂亮的,就像珠珠的积木倒掉了,然后重新累起来一样。到时候 爸爸妈妈再带珠珠去玩。她就会奶声奶气重复一遍,童真的声音。那个积木 的比方很重要,孩子对大人的说理不敏感,我们大人习惯性地用说教对待孩 子,实际上孩子对我们的姿势动作,情绪更为敏感。所以在说话的时候一定 要简单明了,最好能用引起孩子的感觉的事物来说。譬如此处说体育馆重建 就像积木推倒了重新来,她就明白了。

而当我们试图用说教的方式来跟孩子说的时候,孩子因为不理解,她就会着 急,就会闹。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实在太好奇,她太想学习,太想知道为什 么。这是与生俱来的。结果我们大人只知道说教说教再说教,我们潜意识想 当然认为我们能理解的话语,孩子也能理解。结果就是孩子急,家长也无趣。甚至着急的时候认为孩子无理取闹,又是一顿教训。虽然体育馆在搞拆倒了搞基建,孩子还是拉着我的手要去看,我就带着她在 体育馆的大门口对被拆掉的老体育馆“凭吊”一番,看看挖倒的钢筋砖头,巨大的铲车。

然后我们在马路边的台阶上坐下来,父女俩有一搭没一搭地在聊一会,边看 看马路上来来去去的车子。边大声叫:“黑色的!”“白色的!”

当看到摩托车经过的时候,孩子还会在旁边自言自语一番:“我姥爷也有摩 托车,在沫河口(姥爷家地名)。”很自豪的样子。自行车经过的时候,又 会说:“我也有自行车,在姥姥家,舅舅下次会给我带来的……” 一会又歪倒在我膝盖上……

马路边还有牵牛花,微风吹来,牵牛花的叶子不断摇晃,我大叫起来,“朱 朱你看,叶子在跳舞呢!”于是父女俩又蹲在牵牛花旁边看了半天。确实,那牵牛花的叶子,脑袋摇得可欢了。

接着我们去了市民中心的少儿阅览室,孩子又是搬凳子又是拿书,忙得不亦 乐乎。还忙着给我拿了一本书。但是不允许我看。这家伙。

不时孩子会叫几声,我跟她说,这是图书馆,不能大声的。接着让她看旁边 的哥哥姐姐,都在安静地读书。在这个氛围下,她自然能够感受到。于是故 意憋着嗓子说:“爸爸,小声点。”

但过不多久,又开始叫起来。我拉下脸,拉着她的手,指着那边的管理员女 同志说,“再叫管理员阿姨会让我们出去的。”她又不叫了,又憋着嗓子说 话了…… 不觉中午到了,父女俩又摇摇摆摆回家准备吃饭去了…… 抱孩子的体会

每次出门,孩子都有些粘妈妈,要她抱。夏天天气又热,有时走路确实有点累。而且妻子又担心女儿太粘父母没有独立性。因此妻子出门都有点怕孩子要抱。

每次妻子都会跟孩子说:“妈妈热,妈妈累了,宝宝下来自己走吧。”但孩子就是不同意。此时说话,妻子语气有点急,语速有些快,有时有些不耐烦。有时甚至强迫孩子下来自己走。有次我抱着女儿在马路上走,走了一会我也觉得有些热。另外我也想让孩子懂得体谅他人。于是我缓缓地跟孩子说,“宝宝,爸爸累了,你能下来走一会吗?” 孩子一开始也是不同意。

于是我再不慌不忙地说,“你看,爸爸都出汗了,爸爸累了。”(实际我还不怎么累。)于是我拿着她的小手,在我的额头上抚摸,她摸到了我的汗珠。然后我拿着她的手跟她说:“你看,爸爸的汗都出来了,爸爸累了。”

这些汗珠,透过我的身体,沾上她的手掌。她的眼睛看到,她的手里摸到。于是她的心里也知道。

她懂事地说:“爸爸累了。”

于是自己从我身上溜了下来,开始一颠一颠地跑……

孩子真的很容易体贴大人,只是多数时候,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我们没能让她感觉到大人确实也需要关爱,需要休息,需要单独的时间。我们总是高高在上地表达,试问,人怎么会去关心一个我们认为很强大的,什么都能够的高高在上的人呢?另外,我们用我们自认为孩子能懂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但是孩子不理解,于是我们认为孩子不懂事,孩子自私,孩子需要教育……

不,我想大声的说,孩子天生善良纯朴,只是我们不懂他们的心,只要懂了,她对我们关怀备至!

粘妈妈的女儿 女儿有些粘妈妈,妻子对这个感到很头疼。她不能离开她的视线,也不能做自己的事情。一旦孩子觉察到妈妈没有注意她,就会开始跟你闹…… 有一天我在带孩子。

孩子站在床上,在床边的桌子上画画,我坐在床沿边陪着她画。

她一会画了煎饼(我们家早晨经常作煎饼吃),一会又画鸭梨,还画气球……

我跟着在旁边不停地夸奖。虽然她的画很艺术化,实在不成章法。可是我看这倒是很合毕加索的风格,毕加索的画我也看不懂,孩子的画虽然弯弯曲曲,我就当是毕加索的画来称赞吧。她每称赞一次就跳两下。跟我“炫耀”两句。最后还会加上她的口头禅:“知道吧。”颇有她比我还厉害的样子。她告诉我该怎么画。我总是回答:“知道了。” 然后她继续画。

画了好久,我想看看书了。

可是还没拿起书,她就不让,扯我的书,扔到旁边。一边不高兴地嘴里嘟囔。“爸爸陪我画画嘛!”

我想一般家长此时就是教训的开始了。恶梦的开始了。

我一开始也试图说服她,缓缓地说:“你要画画,爸爸也想看一会书了呀。” 可她就是不同意。就不。

我灵感一来,于是一下躺倒在床上,开始“耍赖”。

我手打脚打,嘴里叫着:“我就要看书嘛,我就要看书嘛!” 此时,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孩子还是不同意。

我继续叫,“我就要看,我就要看。”但语气中,没有焦急,没有恶意,没有要胁,只是通过淘气的方式,表达了我的需求。孩子不说话了。

于是我又翻过身趴下来,开始假装呜咽,边擦眼睛,并且不时歪着头对她说:“珠珠不让爸爸看书,嗯,嗯,嗯。珠珠不让爸爸看书。”一边哭一边说。

孩子好奇地看着我,我想,她心里是不是在感到惊奇:大人也会哭!!

此时她看到的我,也是一个跟她一样的孩子,她感受到了我想看书的愿望。我是跟她一样高的人。跟她一样有需求的人。

呜咽了好一会,当我还在趴着呜咽的时候,孩子拿着书走了过来,说:“爸爸,给你书吧……” 我太惊讶了,我原以为最多她只会嘴里说同意我看书,没想到她还把书拿了过来。我激动地爬了起来,接过了书,看着她,真诚地说:“宝宝,谢谢你。”

孩子看到我感谢的模样,感觉到她帮助了大人,十分高兴,回过头去一个人画画去了。是啊,这个感谢多么重要,孩子知道,她是有用的。成人也是有需要的。成人也不是看起来的那么无所不能(这本来就是事实)。她能够体谅到我了。然后我拿着书坐在床沿开始看起来。

不过不要对孩子一下子期望太高,虽然她有所突破,但一会她还会来找你的。果不其然,大概过了十来分钟,她又来找我了…… 没关系,爸爸早就等着了。

到下午的时候,我在隔壁房间打电脑,孩子在隔壁叫,“爸爸,过来吧,我有事……” 我第一反应就是:“哎,爸爸马上过来了啊。”打完两个字,我立即跑到隔壁。孩子需要点帮助,我帮忙完了她,她看了看我,说:“„爸爸你去打电脑吧。” 天啊,孩子竟然能主动觉察到她老爸的需要了,太棒了!我立刻捧起她的脸,狠狠亲了一下,说:“珠珠,谢谢你,你太好了!”孩子呵呵笑,低头玩她的去了

讲事实

上面一个帖子说到了事实的事情。

我发现我们家长特别爱给孩子编一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说给孩子听。我们不能承认自己很多方面的无知,我们总要表现得我们似乎什么都知道。另外我们怕孩子认识到大人的真实状况,我们习惯性地编造理由来掩盖。我们似乎还有一种鼓励孩子幻想的癖好,认为这是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

孩子的想象能力已经出乎我们意料地强大了,实在没有必要我们再来用我们成人可怜的想象再来歪曲这个世界达到这个目的。反而是我们少作一些事情,是什么就是什么。

有一次经过一个大车库,里面黑黑的,孩子问我:“爸爸这是什么呀?我想进去玩。” 车库当然不能进去玩了。

我于是习惯性地说:“这是车库,里面好黑……” 我本来接着想说,好黑好害怕,突然意识到,我是怕孩子给我招惹麻烦,怕她坚持要进去玩,习惯性地开始用莫须有的恐惧来诱导孩子了。

我立即改口:“车库里面车子太多了,车子容易撞到人,所以我们不能进去。”(说事实)。“哦”,孩子也不坚持进去了。

大多数时候,孩子并不会一定要求干什么,只是我们自己的担心忧虑恐惧而已。莫须有的编造理由,使得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或者对这个世界认识不准确。

在经过公用电话亭的时候,她又好奇地问我,那是什么呀。

我在她身边蹲下来,看着那个电话亭,用手指着它,慢慢而清楚地说:“公用电话亭。公用电话亭。”

后来又跟她补充了一句,跟家里的电话一样用来打电话的

耐心实在太重要

有了耐心,慢慢跟孩子说,孩子需要慢慢地说,时间稍微长一点没有关系。

孩子不怕重复,就如孩子总是躲在同一个地方被我们发现,她还躲在同一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她总是那么高兴。

就如我们用手掌遮着脸,然后放开手,哇地一声,孩子总是那么高兴,一遍又一遍,她总是那么兴致昂然。

我们成人认为无聊的,机械的东西,在孩子眼睛里面是灵动的,有趣的。

有时我在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恐怕这话,只有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意思——尽管她不知道有这句话。但她就在演绎这句话。我们成人自认为懂得这句话,并且时时引用它,可是,如果你不能从总躲在同一个地方的孩子的身上,发现孩子的乐趣,感受到乐趣,你怎么能够说真懂了这句话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圣人就是童真。

有了耐心,是成功的一半。

先不要说——不

孩子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总是不按照现实世界出牌,会让大人很无奈。譬如也许半夜她会说:“爸爸陪我出去玩。”

也许你正在忙的时候,她会说让你去干这个干那个……

我们家长往往习惯性地先说不。我们生怕承诺了孩子什么,导致事情变得很麻烦,我们也担心会惯坏了孩子。

我们会说一大堆不要的理由,然后和孩子僵持在这个开头,心理拉据战开始……

其实多数时候方法很简单,我悟到并试了这个方法,孩子真的很容易弄(性格缺陷已经比较大的孩子除外。)。

每次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我就顺着她的话说好啊,爸爸也想做她想做的事情啊,这个事情真好。接着稍微停一下,我就说:“但是……” 以孩子晚上要出去玩,但大人又很累了为例。

我说:“好啊,爸爸也想出去玩,出去玩真好。爸爸喜欢陪珠珠出去玩。”(这个心理的坎很重要,一定要跨过去,否则又是一场心理拉据战。)

停了停我说:“但是爸爸现在累了,而且现在天黑了,外面看不太清楚。所以我们不能出去玩了。”

这时孩子感觉到你是和她一边的,而不是和她对立的,她就容易体谅你。一般这个时候女儿就会学我的话说:“天黑了,不能出去玩了。”

在这里还有一点,说事实很重要,千万不要编造理由(我们大人习惯于跟孩子编理由),这会使得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生很大的困惑。譬如此处千万不要说:“外面有老虎,很凶的……”,“外面黑,好怕人……”,“外面黑,有鬼抓人……”

一不小心,我们就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惧。人类本来天生就怕黑,这就更增强了孩子的恐惧。以及对一些莫明其妙的东西的恐惧。使得她害怕未知的事物。这种阴影是一辈子的。

我们累了不想出去,就说事实,不要不好意思。我们也是人,我们不是万能的。我们也有恐惧忧虑担心,也需要休息。让孩子知道现实,不要总是让她耽于幻想,这样会让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生偏差,导致她将来的行为容易受挫折。

如果孩子还是不同意(一般这个时候她就缓和不急了,不怎么坚持了),再耐心一点说:“但是现在确实天黑了啊,你看外面”,接着我拉开窗帘给她看,她就知道了。也就不怎么提了。

不过,有时如果你确实没什么事情,也不怎么累,又不妨带孩子出去浪漫一次。

欣赏的观众

晚上给孩子洗完澡,把孩子抱到床上,我坐在床沿,她开始玩起来。一边歪头提脚跳不知名的舞蹈,一边嘴里不停在说话。她在给我讲故事,“小狗她妈妈…………” …… 一会停下来说,“我记不得了”。于是跑到床边的桌子边翻书,翻到随机的一页之后,“装模作样”看一下书,又开始给我讲故事(其实她半个大字都不识。)她跳舞,说话,不时跑到我身边来问我,“是吧?”

我不知道她到底在讲什么天书,我只是微笑,并回答,“是啊。” 不时我“嗯”“哦”“啊”几句……

我只是一个心境平和的欣赏的观众,静静坐着,孩子的动作在我心里飘动,我一直坐着,看着……

如此而已,没有搅和,只有微笑和肯定,孩子的舞姿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大师比这个舞蹈更为优美,因为我不知道她来自哪里,她怎么出现,她不是造作出来的,她就在空灵中舞动。大约半小时。

孩子累了,妈妈也洗完澡了,她母女俩温存去了……

读经方法偶得

女儿每个周六上午在家附近一个公益免费儿童读经处读经.是一位学佛的居士发心请了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来教的.这位老师是女士,以前从事幼儿园教育,曾担任过幼儿园园长.对读经没有什么培养圣贤啊之类的概念,只是教育幼儿比较有经验.我和妻子也曾经去她家拜访过.每天早上起来之后,每周的前三天我和妻子会一起复习学校教过的一段论语,后两天预习下次准备教的.我俩在床上盘腿坐着,我俩读,孩子听着.不管她,她要是高兴地跟读了一句,我们就鼓励一下,然后我们继续读.每次读15分钟到20分钟左右.后来发现读到后面孩子就自己玩去了----这就是孩子的特点,她的注意力不会总是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太久,尤其是当她跟别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单独玩她能玩比较长时间)上周六妻子请教了一下那位老师,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够老实坐下来就不错了,珠珠能够坐下来不到处跑,有时还能够跟着大家喊两句,很不错了.至于在家读的问题.她说15分钟对两岁多的孩子太长了.千万不要等到孩子有厌烦的情绪了才停止读书,这样她对读书就有些讨厌的心理了,一旦形成这种心理很麻烦.一般来说一开始两分钟就可以了.看到她有点不想读的苗头,赶紧不要读了.打住.这样她的兴致才会越来越高,以后的时间才会越来越长.这两天妻子试了这个方法,果然很棒,孩子很高兴.老师说的方法太好了.真是感激她.偶尔孩子一个人拿着一本书,在那里装模作样地读好长时间.她口里在读<论语>----但其实可能拿的是<孟子>.在讀的过程中,如果孩子闹我们了,我们一般会耐心而和颜悦色地跟她说,“现在是读书时间,必须读完书了,爸爸妈妈才能陪你做其他事情.”说一次,她又干别的事情去了,等会她又会来吵,就耐心再说一遍,她要是不听,再说一遍.一般情况下,只要家长有耐心,心中没有负面情绪(这个是重点),孩子很乖的.其实孩子真的很容易听话----只要我们有耐心,心里平和没有负面情绪,一遍不行再重复一遍.她就懂了(孩子需要重複,我們大人一般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只要她跟读一句,我们就夸奖一下,但是要注意,夸奖要适度,不要夸张,这个是家长很容易犯的问题.一般来说,看着孩子,点点头,说:“嗯,珠珠读书真不错.爸爸妈妈喜欢珠珠跟我们一起读书.”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夸张的话或者动作了,不然孩子会以为你在玩,又要跟你胡缠了.其实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孩子的无意识记忆效果比有意识的记忆效果更好,所以儿童不适宜非常规矩,端端正正坐着学习(当然必要的规矩还是要的,太严格了就不好了),甚至背着手学习.这个很容易从生活中间得到验证----譬如孩子们对流行歌曲或者电视里面的广告词几乎几遍就记住了,但是她从来也没有专门要去记忆.所以孩子只是不愿意背给你听而已,其实她大部分都记得.我们家孩子不愿意背给我们听,我们从来不强求.但她平时偶尔高兴起来,一个人玩的时候,嘴里的经文就蹦出来几句了.这也充分证明孩子都记着呢.我们成人有意识的记忆,是一种很浅的记忆方式,很容易遗忘(譬如考试之前为了赶考拼命记东西,考完之后,就“事如春梦了无痕”了,全部还给书本和老师了.)

有时候我们背一句之后,故意作出记不得下句的样子,然后歪着头问孩子,“珠珠这个下一句我记不得了,是什么亚?”她高兴起来就会接下去,然后我们趁机再表扬一下.“哇,真不错,比妈妈都厉害”,她就十分高兴了.然后再不管她,我们再读,她一般就会跟着读一段.另外,老师也教给我们用积木来记遍数的办法.读完一遍就拿一个积木.孩子很乐意.既提高了她的兴趣,又使得她对数目有了一定的感觉.真是感激那位老师.今天反省了类似这样的比较的话,虽然目前看似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起到一点作用,但更会增强孩子的自我,这样不太合适.结论是:我们只要单纯地根据事实表扬孩子就行了.但是要真诚而不夸张地表扬.这对一般的家长可能有点难度,但慢慢多体会就好了.(我们的表扬总带有太多的目的性,使得我们的表扬很夸张和漂浮.孩子很敏感的,虽然她不说,她能立刻就感觉出来.因为我们受到西方所谓的“鼓励教育”或者“夸奖教育”的影响,大多是此类功利色彩很强的,漂浮的,夸张的表扬.这类表扬的背后承载了太多的沉重的东西.所以有人反对这样的“快乐读经”,那是对的.可是,如果连真诚表扬一个孩子,使得孩子觉得快乐满足,都要受到反对批评,我不知道是否是我们受的苦还不够多...)

诸如我们在生活中还会说, “这个东西你不吃就给楼下的婷婷妹妹吃了.” “爸爸妈妈只爱珠珠,不爱婷婷妹妹....” 可怜的楼下的婷婷妹妹.其实我们只要单纯说出我们的感受就好了,但是我们太习惯于比较了.我们自己的自我心理意识映射给孩子,污染了孩子.上面两句话只要说: 看着孩子,慢慢说: “这个东西爸爸妈妈很希望你能吃...”(如果孩子实在没什么反应,我们就不要自作多情了.因为我们希望孩子吃是基于健康的事实,而不是一个心理作用.这是比较客观的.如果因为孩子不服从我们的要求,使得我们心里不舒服,那就是我们可怜的自我在作祟了...)“爸爸妈妈非常爱珠珠”即可, 大可不让别人再牵连进来了.餐桌上的对话

今天吃早饭时,孩子吃得很高兴.我看着她,忽然有些感触,不知不觉孩子长大好多了.我摸摸她的头说:“珠珠长大好多了.” 孩子越发高兴起来,说:“吃饭长高高,宝宝不吃零食.吃零食不长高高.”一边说一边从椅子上站起来,拼命把脚尖顶起来,两个手肘掐在咯吱窝下,挺起胸膛,鼓起脸蛋使劲:“嗯~~~~宝宝高高.”----就是大力水手吃菠菜后那个劲头.我看着她,摸摸她的头说:“嗯,宝宝真高高.” 然后她又说:“吃饭长高高,吃零食不长高高.” 她妈妈平时跟她说了许多次,所以孩子总是记得.从小孩子由于什么没有受到过医药损害,起居饮食一切也都正常,所以身体感觉比较正常,对零食等等,即使给她,吃几口也就不太吃了---因为她的身体和她的心没有分离得太厉害,她的身体是比较灵敏的,奇妙的身体会自然反馈给心告诉她不要吃了.孩子心里对零食又没有被压抑的负面欲望,自然就吃得少了.但当孩子反复说:“吃饭长高高,吃零食不长高高.”的时候,我还是意识到,妈妈跟她说太多了.这些理论思想抵不住事的,口里说得很漂亮,其实孩子真的不太明白自己在说什么.事情来了照样犯错误.而我们大人总是拿这些虚假的外表来自我安慰,甚至在外人面前表现.因为我们生怕孩子犯错误,会灌输给孩子许多观念,其实恰好挡住了孩子自己去感悟生活,直面生命.上面说了那些心理,其实在当时自己心下都是一闪而过.一点没有什么负面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发生在我们每家每户的事情.只是我当时看着孩子,真诚地跟孩子说:“珠珠,你可以吃零食,想吃就吃.爸爸给你买了很多”.然后指指那边放零食的地方.接着我又说:“是因为你想吃,爸爸才买.” “但是吃零食对身体不好,爸爸心里真的不希望珠珠吃零食.” 上面那些话是我的真实感情和想法.我不惮于告诉孩子真实的大人情况,我只是真诚地慢慢地表述事情.看着她.孩子低着头继续吃饭,我感觉到她似乎明白了...(我想,细心的家长不难看出,我在说普遍的事情,它可以反映在我们生活的许多事件上,而不仅仅是关于孩子吃饭长高的问题.)

穿裤子 拿筷子

上午孩子在床上玩,没有穿裤子.我耐心地跟她说穿裤子.她答应了.于是我把裤子拿到她面前.她自己拿起来就穿.当她拿起来的时候,我就看到她拿反了,肯定要穿错,心里习惯性地要去纠正,马上意识到了.停了下来让她自己穿.她左脚伸到了裤脚里面,接着右脚又向同一个裤脚里伸.我忍不住又要纠正她了.但是我又停了下来.然后她自己意识到了,立刻把脚缩了回来.然后把裤子反了一面,两下就穿好了.“珠珠真棒!”我夸奖了她一下.好险,差点我就剥夺了孩子的成长.记得在孩子将近2岁的时候.上饭桌她总喜欢拿筷子.可是每次都弄得饭桌到处都是饭菜,我们基本没管过她.试了好多次.筷子拿得还是不太好.有一次,孩子把饭桌上的筷子拿了起来,可是这双筷子一支是正的,一支是反的.孩子拿起来看看不太对劲,就把其中的一支反了过了.本来已经好了,接着她又把另外一支反了过来.我看着忍不住想说,还是没说.接着她又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我差点就忍不住了.但是孩子不放弃,她还是弄来弄去.最后她终于一反,这下对了.她高兴极了.可见孩子天生就喜欢学习,只要我们给她机会,给她环境和空间,她自己就会成长.所谓的能力,智力,是孩子本身就具有的潜力,只是我们成人把他们的这些东西剥夺了.我们总是不太耐烦,怕孩子犯错误.总是喜欢说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要做.但是,难道所谓的学习,不就是尝试的过程么?不就是犯错误的过程么?如果说一次就成功了,那还需要学习做什么呢? 只是我们成人怕麻烦,譬如怕孩子弄脏了饭桌,房间...我们也没有耐心,我们不能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我们也喜欢教育人,在孩子面前,潜意识的喜欢教导别人的感觉充分发挥无余.于是就有所谓成功的妈妈,子女一般都不行.就这样孩子再也不喜欢学习.我们反过来认为孩子天生不喜欢学习.可是,天知道,每个生命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欲望,对世界就感到新鲜好奇.可悲的是,我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拉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培养孩子的能力...孩子厌烦了我们就发火.可怜的孩子.今天早晨在看电脑的时候,孩子敲门了,说:“爸爸,珠珠要进来。” 我赶紧放下,去打开了门。小家伙奶声奶气地说:

“爸爸去吃粥,快去吃吧。我已经吃完了。” “我怕爸爸饿着了”

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孩子拉着我的手到厨房,一个劲要给我盛粥。还要拿她的调羹给我用。

吃完粥孩子要爬高高(就是爬到我脖子上玩啦),我就抱起她来,她蹭蹭几下就敏捷地蹬着我的手,跨上我的肩膀,爬上我的脖子啦。一边说:“爸爸给我唱鱼儿鱼儿水中游” 好啊,开始啦。

鱼儿鱼儿水中游。。。

我边唱边跳,带感情,带表情,带动作的哦。呵呵。

唱了几遍,我跟孩子说:“爸爸累啦,爸爸现在要到房间里面去啦,过几天爸爸要考试,必须看书啦。”

接着说:“考试很重要。考不过爸爸会难过的。”

又说:“到星期六你去彭老师那里读书的时候,我就要考试啦。”(因为孩子明天后天几天这样的时间没概念的,所以必须要用能让她知道的方式说话啦。她每周六都去读经的,这个她知道。)

然后放她下来,跟她说:“妈妈在做家务,做好她就会带你去玩的。” 然后我就进房间关门看书啦。

孩子,本来就是很容易谅解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一开始把他们搞乱了而已。搞乱了就麻烦啦。

就像种地,就像我们的身体,道理都是一样的。

画画

今天下午楼下的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到我家来和我女儿一起玩,她现在由她奶奶带,奶奶是很强制型的,在家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更不允许在家里乱画,画一次打一次.做什么都要获得大人允许.来我家和我女儿画画,我女儿三岁不到已经会画各种形状(尽管画得不那么规则).她只会画凌乱的线条.我想,那些线条,就像她奶奶刺耳的管教声,打骂声吧.在给各种图案涂颜色的时候,她总是容易涂到图案外面.我女儿已经能够涂得比较好了.其实我们几乎没教过孩子怎么画画,怎么涂东西.只不过是陪着她一起画画,陪着她涂而已.随便她怎么画,怎么涂.家里墙上涂得也到处是.我们都觉得没关系,最多等她大点了,家里重新粉刷一遍就好了.她妈妈在陪她们画画的时候,一开始是站着弯着腰的,孩子看见了,就去给妈妈搬凳子,妈妈说不要了,她说不行,这样会累着妈妈的.我们从来也没教过她要孝顺父母呀.生命本身,她就会学习成长.孩子在玩的时候,她就是在发展自己的身心.道德智力都会成长.这是最为可贵的学习.看看孩子有多敏感

昨晚孩子妈妈和孩子在床上玩,孩子用手揪妈妈的脸。妈妈说:你揪我的脸,我会痛的。孩子说:妈妈,我轻轻揪嘛。

然后她又说:姑姑揪我的脸,好痛。我不喜欢。我不要她住在我家了。赶她到杭州去。。一边说一边脸上露出气愤的表情。恨恨的样子。

我妹妹住在我家,搬走没多久,她经常没事喜欢逗孩子。我老家的习惯大家都喜欢逗孩子。都喜欢把孩子逗得又跳又叫。好玩。看孩子急了又哄。

其实在孩子的角度来讲,这对孩子是很不尊重的。设身处地,如果我们是孩子,不管我们同意不同意,别人在我们脸上揪一把,捏一把,我们是什么感触。是不是有点像个宠物?不把人当人嘛。不尊重人。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比我们敏感呢。后来孩子还跟她妈妈说,姑姑给她涂脸,用得力气太大了,又快。。请我们的妈妈想一想,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孩子心里清楚得很哪。等他将来长大,他会遗失掉这孩童的记忆,但是将来他就会成长为我们这样。我们心性的污染,象传染病,会传给孩子。

有时自己也有烦得忍不住敲桌子的时候,但是女儿会起来跟我吵.我发火完了就完了,该做什么继续做.然后找个机会跟女儿回忆一下之前的争吵,告诉她,爸爸刚才很烦,所以才那样,对不起.看到孩子敢于跟我吵,我一直都很高兴.孩子特别容易原谅大人,上午被我骂了一顿,中午又来叫我 吃饭 ,一点都不记恨之前的争吵,我感动得不得了--孩子特别容易原谅 人,宽恕人,作为大人我真是惭愧.孩子心里不会藏恨,他们容易原谅大人,他们就算生气,转头就没有了.她听卖火柴的小女孩,受不了小女孩没有妈妈,也受不了她 没有鞋子穿...多么敏感的心灵啊.每听一个故事 ,她都问 ,她妈妈呢? 实际上,我们一辈子不都是在找“妈妈”吗?痛疾呼天,呼父母.恐惧不安,烦恼时,都想要有一个依靠.只是,我们成人似乎从来都 不愿意承认...您的孩子真棒啊!

为什么看到女儿敢跟您吵,您不难过反而高兴呢?是因为觉得女儿在您跟前有安全感,能够真正地做她自己吗?

说明她既没有受到我的强制压抑,也没有受到我的理论说教.因此,当她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她还能够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并且对于不公正的待遇还敢于抗争,说明她有自信和安全感.在她的心里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框框,如果说她懂得体贴大人,那也是因为耳濡目染.就象孩子,她既会跟我吵,但她也懂得体贴爸爸.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并不是完美的.并且,要求完美的时候,就已经是不完美了.当认识到不完美的时候,认识到问题的时候,还有可能最终完美的一天.真正认识到了就算哦.做不到是因为自己没有认识到,真正认识到不需要去再增加些什么,自然就会发生改变.早晨吃粥

早晨老婆熬了红豆红枣粥,孩子一起来就嚷着要吃粥.我给她乘好粥.她洗完脸之后,爬上凳子一看,是黑粥,不是她爱吃的白粥,她就生气了,我不要吃这个黑粥,我要吃白粥.我就说:“可是你昨天没有跟爸爸妈妈说你要吃什么粥呀.” “不,我就要吃白粥.” “下次给你做白粥,好吗?” “不,我就要现在吃!” 这时老婆过来了,意思就要给孩子再做白粥.我示意她去做自己的事情,让我来.如果此时遂了孩子的愿,她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这就是溺爱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被孩子的情绪席卷,觉得自己辛苦做的粥,你还挑三拣四的,立刻就是教训了.譬如会说:“不行!”“要吃就吃,不吃拉倒”.于是孩子眼泪汪汪,捧着饭碗,不敢作声,拿着勺子慢慢动,就是不吃.我们看到她不吃,又要催,催不动,又是一场战争...这又是一个极端.我耐心地跟孩子说:“珠珠爱吃白粥,对吗?” 她眼里含着泪,说:“是的.”(小小孩子很诚实的,他们从来不会在人前掩饰自己的感情,是什么就是什么,反观稍微大点的孩子以及成人,就会掩饰了...)我说:“爸爸知道珠珠爱吃白粥,白粥是很好吃.”(承认对方的感受,说对方的感受.)孩子说:“嗯.” 我继续说:“但是昨天珠珠并没有跟爸爸妈妈今天早晨做白粥呀,所以我们做了这个黑粥.下次给你做白粥好吗?”(讲事实)“不~好.我就要现在吃.”(孩子带着哭腔说,但是明显情绪已经好多了.)“可是做粥要很长时间的啊,现在已经八点了,再做就来不及了.”(事实.)她明白了,虽然还有点小不情愿,但是已经不作声了.我立即从厨房拿出来红糖,说,“爸爸知道珠珠爱吃红糖,来,这个红糖爸爸给你拿来了,你自己挖吧.” 孩子又高兴了,开始挖红糖,开始吃黑粥.自己用勺子挖了红糖放在碗里,就开始吃.我跟她说:“珠珠真棒,还会自己挖红糖呢.”(确实 ,从罐子里面挖出来红糖,并且放到自己得碗里,不撒在外面,这个动作对成人很容易,对不到三岁得孩子,确实不那么简单.)她可高兴了.我说:“珠珠再把红糖搅一搅就更好吃了.” 于是她开始搅拌起来,我又夸:“哇,你搅得真好.你怎么学会的呀.” 她不好意思地说:“我 想起来就会了呀.” “你真棒!”......事实和感觉会把我们拉回中道.真心的赞美会让一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赞美的标准定得很高,就没法赞美人.向大地学习,放得低低的,参赞天地之化育.尊重孩子

昨天上午,家附近有全国特色食品展,带孩子去看看.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而中午十一点多有朋友要到我们家来.出门的时候,孩子娴熟地穿袜子,穿鞋子.拉下带子,伸进脚去.我只需要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看着她穿即可.孩子的动作自然没有我们成人快,我们都比她多活了这么多年呢.耐心一点,给她学习成长的机会.看着孩子我在感叹,孩子长得好快.快到三岁,很多东西都会了.吃饭,刷牙(还刷得不太好),穿衣服(还不是十分熟),尿尿,穿鞋...事实上我们很少教孩子东西.只是耐心给她机会,让她自己尝试,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在帮助的时候及时退出.并不断赞扬她.她就成长起来了.路过马路边做生意的外地人门口的时候,门口的几个小孩在玩.前天女儿跟他们玩得很好.这次她又想玩.我蹲下来跟她说,今天不行啦.因为今天中午爸爸还有事情,而且爸爸也很担心食品展到中午就收摊了.我们就来不及啦.珠珠想去看,想吃吗?孩子很懂事地说,嗯,好的.于是父女俩在阳光下一路飞奔.过马路时,小家伙不让我拉,说珠珠长大啦,自己可以走.那就让她走吧.她红绿灯都懂了.绿灯亮了,她就开走.我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前前后后都看看,紧随着她过了马路.到了食品展的地方,我随她挑,还可以免费品尝.她要什么,我都尊重她的选择.对于有些实在不能接受的,我就蹲下来,老实告诉她爸爸不同意,并且告诉她我的担心.但如果她坚持要选择,除非很特殊或者我实在没钱,我都给她买.(实际上我家现在已经比较穷了,但是不要担心,而且食物也不会花你太多钱的,孩子也懂得的,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和敏感,体谅人)满载而归在路上,孩子要我抱一下.我提着一个大袋子装着食物,有点吃力,不太想抱她,于是说,爸爸有点累哦.后来转念一想,不就抱抱嘛,吃力一点也没事.而且孩子虽然接近三岁,平时基本上不要我们抱了.于是就蹲下来抱起她.没想到刚抱起来她,她就说,爸爸会累的.我感动得不得了.亲昵地去用自己的头去顶她的头,告诉她,爸爸喜欢珠珠.我抱着孩子,觉得好舒坦.觉得父女俩是在一起的.过了一会,我有点抱不动了.就跟她说,爸爸累了.她一骨碌就下来了.又飞跑.到了马路边放自行车的地方.那里划了白杠杠,表示那个方框范围是放自行车的.在那个方框里面还画了一辆自行车.孩子问我,这里有一辆自行车呢.为什么要有自行车呀.我告诉她,画了自行车意思是让大家把自行车放在这里呀.她很高兴.说,珠珠家里也有自行车.边说边比划,差点就没有手舞足蹈,很有意思,呵呵.并且站到了地上画的自行车的一个轱辘上面,开始蹦到另外一个轱辘.我夸她,珠珠跳得好远,真棒!确实,孩子蹦蹦跳跳,那个活力让人觉得生命的灵动.她好高兴.又跑到那个白色的直线上,开始走直线.我本来站在旁边看她走,她立刻说,爸爸,你也来嘛.好的好的,那我是走珠珠后面还是前面呀.你走后面,她说.于是,父女俩在大马路旁边走白线.是不是有点傻?呵呵.冬日暖阳下,父女俩在走直线.如果你愿意研究,蒙台梭利告诉你,走直线会有利于孩子的平衡能力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她的心沉静下来,因为心不沉静,走不好直线.不是有很多朋友要孩子的所谓的静定训练的游戏嘛.这不就是嘛.不花一分钱,还很好玩.我可不管这些,玩就是玩呗,加那么多意义干什么.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买回了好些零食,实际上孩子并不会拼命吃啦,好玩而已.是我们太过于担心害怕.楼下的一个小姐姐又来我们家玩了,她就给她吃.她俩玩得可好了.我就乐得干自己的事情啦,孩子的事情,自己解决.晚上要睡觉了,她又拿来了一袋辣豆,说,爸爸妈妈,我要吃这个.给我开.妈妈和我耐心地说,可是现在要睡觉了呀,睡觉之前如果吃东西,对身体不好,牙齿也会坏掉的.我们都不吃.她一开始似乎有点不同意.我们无奈地说,那也没有办法,我不同意.我不愿意给你开.你可以明天早晨起来再吃呀.嗯,好的,她同意了.又奶声奶气地说,那我们就天亮了再吃吧!~(这个吧字她念得特别响,还带转腔,很好玩,呵呵)真尊重孩子,孩子就这么好商量.当时,我们在卧室的床旁边,她在卧室的门口,她说,那我放回去啦.我和妈妈说,好的.她摇手跟我们说,再见.我们也跟她摇手,说,再见.忍不住想笑.她真有意思,就是走到隔壁房间,还要再见.看到我们摇手,她又摇手,说再见.歪着头,摇着手.我和妈妈忍不住笑...还忘记说一件事.昨天我们在 路上走,孩子突然跟我说,爸爸,后面有个垃圾,我要去捡.我说什么事呀,随着她的眼光向后看,原来是我们走过十步开外有一个装板栗的小纸袋子躺在地上,她煞有介事的地说,那是装板栗的袋子呀.我要去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去.我走得太快了,都没发现,她发现了.于是,我陪着她回头走回去捡起来.再陪着她,走向垃圾桶,她向垃圾桶里面探头看看,然后扔了进去.我之所以没看到,是因为前面有一个目标----要去看食品展啦,虽然不是很着急,但也足以使我忽略身边一些细小的事物啦.于是路过的一个垃圾袋没有看到.孩子比我细心哦.再严重一点,如果我们整天很忙的话,那个心就死掉了哦.你看,“忙”字左边是个竖心旁,右边是个亡字,意思是心已经死掉了.我们老祖宗造字真是高明.我更知道,为什么现在没有唐诗宋词了那个文学意境了,没有大师了.因为心灵枯萎了呀.孩子比我敏感得多.我们平时也没有怎么样教导过她要捡垃圾,说一大套道德理论,只是自己有时候顺手就捡起来.然后她有时候好奇就会问,我们就说,因为垃圾在路上脏脏的,乱乱的,大家看到不舒服----就这么简单.这本来就是我心里的想法.很平常.于是她也学会了捡垃圾.并且我们也放手让她捡,不担心她弄脏手.哇,细菌感染啦,传染病啦,什么的.放心啦,我的孩子三岁没进过医院.也几乎没吃过药----连中药都没怎么吃过.她身体很坚实.她也几乎从未无理取闹过.每天一睁开眼睛,她就叽叽咋咋象小鸟一样说开来,笑啊,叫啊,一直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妈妈经常开玩笑,孩子一起来,我们家就沸腾了.我很自豪,孩子能够这么快乐.我感激她.我也很感激孩子妈妈,我也感激自己.受不得挫折是因为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家长要自我反省一下,是否平时代替孩子做事情做多了?(您给我的感觉有点这方面)如果家长经常代替孩子做事,孩子感觉自己是很没用的,会自卑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自然接受不了挫折.最后出了事情我们家长又认为孩子不够坚强,又要去锻炼她坚强,那样整孩子的话,会把孩子整坏的.那些黑字部分是您的心态,担心,忧虑,想为了孩子好.但是我们可以放下这些,很简单,多让孩子自己动手,慢慢放手,多夸奖孩子就好,她自信心够了,就能够面对挫折.注意,赞赏必须是有事实根据的,内心有真实感受的赞赏,否则赞赏是无效的,孩子很容易就感觉出來了.还有,赞赏不要背后带有目的性,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赞赏很单纯,赞赏就是赞赏,就是一种心动,一种感觉,觉得你棒.譬如你今天衣服搭配很好,我看到了有心动的感觉,我就说我看到你蓝色的搭配,你的披风很得体,给我很舒服的感觉,我很欣赏.这就是赞赏.(请体验一下您曾经受过别人真诚赞赏的感觉,那是充满了喜悦的,令人上进的)有些家长赞赏孩子说,这次你考90分,非常棒,好极了,下次你努力一下还能考100分.听到这个我就垮掉了.这个都是有目的性的,背后有东西.会给孩子很大压力的.孩子很敏感的.有一个案例,家长很能干,回忆自己,这个压力对她的人生困惑最大.注意,赞赏就是赞赏.还有,赞赏必须放低标准,不然很难给出赞赏.记得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吗? 她摔到了,你怎么说的,没关系,我们再来.只要她能够走几步,你是不是就夸奖她? 所以,她奇迹般地就学会了走路.生命,好值得欣赏.但自此之后,我们的夸奖就越来越少了.苛责 就越来越多了,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尤其是一些学了传统文化的朋友(包括我自己),更加给不出来赞赏了,那个要求是圣贤的要求.我个人的看法是没学通传统文化.生命的成长,背后有力量.并非我们想的自然就成长了.据说孤儿院的婴儿很少能够存活,不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吃喝,是因为没有人跟他们交流,没有人抚摸他们,没有人抱他们,没有人爱他们----甚至连有人打骂都没有.他们,实在没有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了.所以,有机会,请多摸摸你的孩子,多跟她们有身体的交流.那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生存的理由之一

搞笑的珠珠

妈妈已经带女儿珠珠回安徽娘家快一个星期了。今天妈妈打电话跟我说,“你女儿太搞笑了……”

说她在外婆做好饭的时候,走到外婆面前给外婆鞠个躬,奶声奶气地说:“外婆辛苦了,谢谢你给我做饭吃……”

然后又跑到她妈妈跟前说:“谢谢妈妈,妈妈辛苦了,给珠珠做饭吃……” 妈妈讲起来真好玩。没有人教过她啊,这丫头真有意思。

整天在乡下跟孩子们在外面玩,就喜欢做老大。玩沙子的时候,弄了一堆沙子,说是生日蛋糕,就在那里拍手唱生日歌了。还要一个姐姐也跟着唱,那个姐姐不好意思,她不行,非要人唱……

我家的十项全能

能吃,能喝,能拉,能睡,能叫,能说,能唱,能跳,能玩,能搞笑……

穿衣三分寒

珠珠比起身边的小伙伴,穿的相对有些少哦?您们平时给珠珠穿衣就是“三分寒”么?

三分寒只是大致的原则了。每个人状况不同。也不要死抓住这个不放。尤其是一定要孩子穿少点锻炼孩子,那又走岔了。

其实很简单啊,咱们不用多想,只要多问孩子就行了。她愿意穿多少就穿多少。咱们不要做主做太多了。

譬如分明今天天气你觉得很冷,哇,真的很冷呢,那么你下意识的就要孩子多穿点,孩子不穿就担心,哇,这么冷,别冻着了。不放心孩子。说白了对孩子不信任啦。担心害怕嘛。我的经验啊,实际没事的。这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成见罢了。以自己的好坏来取舍决定孩子的事情。担心害怕在后面作祟。

有人说,那就放手孩子不闻不问嘛?才不是呢。你要多观察嘛,最多担心的时候,你可以表示你的担心嘛,你可以问孩子,妈妈觉得好冷,你要不要穿啊?但是注意不要灌输孩子,哇,天冷啊,哇,不穿会怎样怎样啊。搞得孩子本来没事都变有事了。

又或者你摸摸看孩子的手掌,哇,手凉了,一定要穿!不然感冒了!也不管人家同不同意,就霸王硬上弓了。或者又是一套理论教育下去。我们好忙啊,身忙心忙。不忙还不习惯。

我们心里太多的东西了,旷观生物界,怕也就是人不懂得穿衣吃饭了——连个动物都懂得,我们的孩子竟然不懂得。孩子很聪明的,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白痴。冷了她会跟我们说的——不过被我们搞久了就搞白痴了。就不懂得该怎么表达了。我有时在想,我们大人看似好聪明,其实比孩子白痴多了。我们丧失了天生带来的智慧部分,都靠思想情绪在活。而那个思想和情绪,又是莫名其妙的,自己也搞不明白的东西。我们或许该好好反思我们脑子里面装的很多的东西了。

艾,带孩子实在是件很细微的事情。即使穿衣吃饭也不简单。我们动手之前要且慢。

不好意思,我又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不然都不想说了。对不起你啊,我是借题开涮了,你慈悲忍耐我一下,说不定有人受益。因为不说一大堆,说两句实在不能让人明白。说多了我自己也觉得烦。因为啊,都是自己烦自己

再透露一下,别人家穿棉衣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很多时候都穿单衣的。——不是我故意锻炼她的哦,仅仅因为我从小都没有搞乱她而已。生命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每个生命又有不同的。多姿多彩的。所以假如您的孩子穿得多一点,那也蛮好。没必要羡慕人家。只问孩子是不是愿意就行了。

相反,明天别人穿单衣,我家孩子要穿棉衣,那就让她穿棉衣呗。——相信孩子没白痴,没发神经。发神经很容易看出来的。

孩子本来生下来,由于生理的原因,他/她是依赖成人的。由于成人可以做到他们做不到的好多事情。所以他们天生就崇拜父母。要跟父母学。内心就有自卑感了。

如果我们再灌输理论(灌输理论意味着她不对,他不知道,需要被改变。意味着否定。),再这不行那不行,再打骂,那基本他就没什么自信了。

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们成人没有几个有自信的,就是这么世代下来的。这个是无论你用什么教育,什么经典也替代不了的。

孩子,其实她的童年很简单。主要就是吃和玩。

玩也不需要我们设计安排操劳,她/他自己就会。孩子很简单,只要有人肯陪她,耐心对她,她玩什么都行。她看一只蚂蚁都能看半天。她玩沙子也能玩半天。甚至没事在那里蹦也能蹦好久。

只是,我们太匆匆忙忙要这样要那样了,不乏很多很崇高的东西。

我要说的是,我老婆辞职三年,我很多时候在家,基本上就是陪孩子玩。

以前我也以为要教孩子什么,以为有很多东西很重要,要抓紧给他。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只要这么陪着她,心态平常一点,有点就给点,不要太突出什么东西。愿意吃零食就买,没事。她不会像我们担心的那样无理取闹的。愿意看电视就看,没事。孩子之所以一个劲看电视是因为孩子觉得其他事情没有看电视有意思。意味着我们没有让孩子觉得生活有意思。他觉得跟我们在一起没劲。所以他只能看电视——这是我的经验啊。我家孩子电视电脑随便看,他不会超过半小时就自动来找我们玩了,因为他觉得这个更有意思。更好。

我看到有人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爱玩电脑。我们就拼命说这个网络多坏,担心害怕。要戒网。实际上我们没有找到根源,是我们自己没有陪孩子,不懂孩子,爱管他,爱教育他,爱训他,打他,所以孩子放弃我们了。被电脑拉过去了。

现在好多说这个网络多坏,引坏了好多青少年,出事情了就怪社会,怪网络,哭诉。是很值得同情。不过对不起,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自己。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里有问题——而恰恰我们不觉得有问题,这才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方。不好说,这样悲哀的事情太多了。都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

只要我们能够安心陪孩子轻松地长大,我会保证你这是个好孩子。我今天最大的感触就是——真正的平凡不容易,我们都太不平凡了。平凡的,就是最高的。

生命,本来内在就有无穷的智慧。

从看电视看孩子

我家的孩子三岁多了,不喜欢看打架的片子,黑猫警长都不看,一打架就不看。也不喜欢看那种动来动去画面变得很快的片子。她看譬如天线宝宝之类的慢慢吞吞的片子,我们大人都觉得有点白痴的片子。就是慢慢吞吞半天做一个动作的那种片子。

好多小区的妈妈都说我家孩子比实际年龄幼稚一些。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是别得孩子都聪明太早了。

有一个孩子,比我家孩子大几个月。一跑到外面就飞跑,动作飞快,但是容易摔跤,摔跤就哭,不懂得保护自己。另外电视喜欢看那种快节奏的。

这些,实际上都反映出了这个家庭父母的问题,他们的性情都在里面了。

孩子的心太躁了,就会显示出来一些小聪明。沉不住气。内心的智慧就出不来了——智慧都是从静定中间出来的。

或许有朋友看到这些文字,又要去训练孩子靜了。

没有必要,只要我们好好自己静下心来,放下我们种种的东西就行了。想训练孩子,又是在添乱。

我都是打着伞陪着孩子出去雨中漫步的了,呵呵。

其实只要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孩子会給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不需要我们计划,孩子自己就会引领我们。

关于对孩子发火

我有时候也对孩子发火的。呵呵。

譬如有一次,我在电脑旁边忙,很忙。小家伙在旁边吵,我知道她想跟我玩。

我放下电脑对她说,“珠珠,爸爸现在很忙,实在没空陪你,你先一个人玩,好吗?” 过一会儿她突然把我的眼镜盒向我的电脑扔了过来,啪地打到了我的电脑屏幕上。我非常生气(注意,确实我很生气,而且你知道,电脑也很贵重。你不生气就没有必要故意装生气来威胁孩子,这个很重要。)。我就吵她吼了,“你把眼镜盒扔到爸爸的电脑上,爸爸 非 常 生 气!!”

我停了一下,简直太气我了——注意体会一下,当时当事人我就是这种状况啊。

我还是气呼呼的,手痒痒的,我就拿出拳头向空中晃了一下,大声说,“我真想打你一顿”(我是凡夫俗子嘛,喜怒哀乐都有的啦,确实我想打人)。说完这些,我好过多了。

看看小家伙,不好意思地缩到一个角落不啃声了。看看她,觉得很不好意思的样子,低着头了。

注意啊,朋友们,注意我上面的表达,我并没有指责人,我也没有骂人,没有打人,我只是表达了我的情绪。而这是我真实的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真实的。所以孩子意识到,她确实冒犯别人了。她刚才的行为不对。但这个不对,我并没有去教育她,只要我是真实的,她就会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她就懂得了。而且,这个时候,很有意思的哦,孩子并不会受伤害。尽管我说话很大声,她也不会受到伤害。甚至我都说我想打她一顿了。我们不是不可以生气哦。千万不要变成这样了。那又麻烦了。我表达完了嘛,我就好了,孩子也意识到了。然后我就能从情绪里面走出来了。我就平静了,理智了。我就知道对她说,“爸爸知道你很想跟爸爸玩,但是你扔东西砸我的电脑,这个电脑很贵,怕你砸坏了。爸爸就生气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哦,千万对孩子要诚实。咱们可不要装高尚。都是凡夫俗子嘛,不是学了一天圣人,我们就变成圣人了,我们还是凡夫一个嘛。不要倒果为因嘛。)”

“如果你想跟爸爸玩,你可以过来摇摇爸爸,跟爸爸说,爸爸会同意的。好吗?” “好的,我知道了。”

从此之后,每次小家伙想跟我们玩,都会跑过来说,“爸爸,我想跟你玩……”

再讲这个吃饭

很多父母对孩子吃饭老是要喂,很讨厌,想“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所以就故意不同意了。孩子要喂,坚决不同意,吃饭就要自己吃。跟孩子两个犟劲。结果孩子哼哼唧唧的,一顿饭就吃不好了。自己也憋了一肚子气,越看这孩子越来气。“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好像这个孩子会莫名其妙这样,好像是无缘无故的,是他故意找碴。好像这个孩子不是被 我们带大的。好像忘记了他刚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是被我们描成现在这样的。总之,我们没有责任,都是你的错!)

其实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拉。要分情况了。第一个,你这个孩子以前经常被喂嘛?如果是他已经习惯于被喂了,那是被我们折腾出来已经变成要被喂了,孩子本身就有这种依赖性了.结果某天我们发现,哇,孩子这么大都不会好好吃饭,那是我们代劳太多拉。孩子自然不会嘛,很正常。你又要严格锻炼他的自主性。孩子不被折腾坏了嘛。要慢慢来的。慢慢学会放手,他就会了——本来一开始是简单的,到了后面您想返回去,自然就麻烦一点了。本来一开始孩子是喜欢吃饭的,只是我们一开始为了怕麻烦,怕孩子弄得满桌子,剥夺了他这个成长的权利。另外一种就是没时间,哪有时间等孩子慢慢吃,自然要喂了。没办法拉,自己造作的因,就自己享受果嘛,不怨人,不怨孩子就好了。

另外一种,即时经常自己吃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要求大人喂的拉。注意啊,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怎么回事,要——坚强!要独立。错啦。是我们最近对孩子太忽略啦。孩子用这种方式来让我们来注意他,来爱护他。要求喂饭只是表面现象啦。背后有东西的。

所以啊,我们就要反思最近怎么对孩子的啦。赶紧喂吧,没关系的啦。我的经验,你喂了几口,她就不要你喂啦,谁喜欢老是被喂啊。孩子也喜欢自主的。得到你的关爱,他就会自己出发探索啦。没这个东西,他一直都会纠缠的。这就是人性啊。

还要锻炼他,独立性,人性就扭曲了。将来即时他有所谓的“成就”,人也早就坏了。所以你说,哪有什么固定的法呢? 本来事物就是流动的,不固定的,我们自己非要执著一些东西,没办法啦,烦恼自然会来的。你说没有规矩就对嘛?也不对。一定要有规矩嘛?也不对。

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嘛?自己好像又很累,丧失了自我了。感觉很憋气(也许你不憋气,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大多数妈妈都会觉得憋,烦的啦。)

自己去体会吧。很妙的。李跃儿老师说,带好孩子,你都懂了人生宇宙了。

能表现真实的自我,孩子就会自己长大。

真实的自我,里面有喜怒哀乐,什么都有。更有爱。所以,孩子懂得爱,也懂得怎么跟人相处,更懂得怎么表达自己。

他们不会因为这个世界的不可琢磨而没有安全感,也懂得怎么去面对这个世界。

——只要我们够真实。不要去自以为是地制造什么东西——不管这个东西看起来多么高尚。多么具有社会责任心。平凡,好难。

我最高兴的事

我终于懂得该怎么和老婆孩子相处了。找了五年了。

从零五年自己生病开始,找到中医,找到三七老师,再找到儿童教育,再找自然农耕,再找佛法,儒家,再找西方的东西……

找了一圈回来,每个东西都投入进去探索了一番。

终于知道,原来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事情搞清楚了,就清楚了。

可惜朋友们和我一样,似乎眼睛总还是喜欢往外面望,喜欢瞎操心。不懂得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搞出来的道理。

搞了一个方法,又换一个高级一点的办法,整来整去……

生活不在别处。我也学着不瞎操心,不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担心。不瞎闹腾。我最高兴的是我的孩子从早到晚都是高高兴兴的,整天在唱歌跳舞,还会自己编歌,好奇怪,这么小孩子自己会编歌,挺有意思。

我的经验,我一旦对别人有预期的时候,就很容易犯毛病的哦。

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说中午我买了菜,在买菜的时候,我就想得美美的啦,这个菜该怎么搭配怎么做,都有了谱了。

结果回来老婆没按那么做,又不是那样切法,还不是那样搭配,那就心里不舒服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说话的语气也不一样。哈哈,好傻。

譬如,你要求孩子一定要……

那么,就很容易生气的哦。不妨观察一下。

哪些事情是不能答应的

在我家,我撤退得比较彻底,但是有些事情,却是不能答应的。但是这些规矩和界限不是固定的。而且是很容易辨识的。而且处理方法也有讲究。以我女儿不喜欢洗脸为例。

因为她妈妈在洗脸这件事上逼过她,所以她不喜欢洗脸,每天早晨起来都说,吃完饭之后再洗。喜欢拖。甚至到吃完饭之后还是不洗。

我对待这个事情方式是,我不同意她这样做。我明确告诉她,我不同意。洗脸是必须的。我也把理由告诉她,一个是脸上有猫屎,不干净。另外,有些事情即使我们不愿意做,也没有办法,必须做的。

但是我从不逼她,我只是明确告诉她我不同意,你不洗可以,你吃饭可以,我很不高兴。但照样给她做饭吃,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耽误其他的事情。每天我都坚持这样,但我并不跟孩子呕气。再用点别的办法,慢慢她就好了。其他的事情也是这样。譬如有些零食,我觉得吃了确实不好(注意,是我觉得,你可以弄清楚我为什么这样觉得,但是你完全可以没必要拿我的觉得当成你的觉得,那样你上当了不要怪我哦),我会告诉她我的担忧,我担心她吃坏身体,我不希望她吃。不过你要吃,我给你买,但是我担心——此时,我是真实的。但是我尊重你的权利,即使犯错误,只要在我能够接受的程度内,我都给你犯错误的权利。(这个权力可以放宽到没有生命危险,不侵犯别人)

其实,我个人认为,哪些事情是不能答应的,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每家是不一样的。因为本来情况就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千万不要用很多限制来限制孩子。那些不能答应的事情,必须是你内心真的担忧的,真的介意的事情(这个太重要了!)没事你就没有必要找事了。至于别人怎样怎样,咱们管不着。也用不着拿很多规矩来限死人。并且,即使在不答应,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要真实,真实告诉孩子,我的担心是什么(这个地方很关键,如果你拿很多事情来限制孩子,你是没有担心的,你只是为了实现你的目的而要求别人),我不愿意你那样,我希望你不要那样,但是你实在要那样我也没有办法。你做吧。但我担心,我不高兴,我不同意(我确实是这样的,我并没有拿这个来要挟孩子,这个太重要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实,而是要挟孩子)。不过千万别跟孩子呕气。毕竟来说,很多都是小事,吃个泡泡糖也吃不死人。一天不洗脸也没啥……

这样,孩子受到尊重,你也不必屈就于她。而且,关键是,久了她自然会回转过来的。有点耐心就好。不要担忧太多了。

而且,这些事情是变动的,说不定某一天你以前担忧的事情,现在不担忧了。没啥,让孩子做吧。那个界限又在变化了。或者说你又增加了新的担忧。

但是记住一点,真实很重要。是的就是的,不是的没必要没事找事。那就是庸人自扰了。做黔之驴的好事者。驴子死得很悲壮。

我们不答应,要求孩子的事情,很多并不是我们内心真实的东西。是假的。

还有 一点很重要,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偏偏就要那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譬如说吃泡泡糖,其实你买了她也吃不了几个,只是看到那个花花的图案好玩啦。

你 限制她,压抑她,打击她,反而出问题。将来她就有了泡泡糖情结。逮到机会拼命吃——这个时候可就不理智了。已经成为奴隶了。本来没事的,这下搞出事情来了。

真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就会改变,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了。我们得到了升华。孩子,怎么不是来拯救我们的呢?

换了其他人,你肯这么去改变嘛?连爱人都不行。

所以说,孩子,怎么不是上天能够送给人们最好的礼物呢? 能够让顽固的我们愿意改变的最重磅炸弹!

有朋友们说,你为什么不强调孝敬父母呢?

实际上想想,真能做到上面几点,你对父母的方式能不改变吗?不仅是对待父母的问题,实际上细心的朋友们能够看出来,这是普遍的人性问题。大家关心子女,本来就是事实。也没啥,天性舔犊情深。而且,这个最容易触动大家的内心。

而且,孩子因为很简单,没有假面具,所以,是最容易让我们认识到问题在哪里的。而且,孩子天天在我们身边,跟我们最亲密,最容易观察。所以,孩子是最好的起点。

孝敬父母,不是不要,但已经有很多朋友在提了,多我们也不多。毕竟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有限,也没那么大能耐。总要有一个说话的重点。再次,复性斋等其他版面已经有了。

时代不一样了,在古代文化氛围以及家庭的生活情况,社会情况,确实不一样。(请大家不妨看看系辞下传就知道,事物都是变化的,时代不一样,做法不一样,易经变化的原则,是从我们的老祖宗包羲氏就开始了。我以前看不懂,觉得我们保持以前的生活不就蛮好的嘛,何必这样搞呢。为着这个理想,我辞职去干自然农耕,奔赴自己的理想。现在总算明白了。也明白了,以前自己是很自私的。也明白了,自己心里有东西,就无法随顺,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我硬要搞个东西出来。也懂得了什么是菩萨的随顺世间,随顺众生而转。当然,我不是菩萨了,最多是个泥菩萨了。)

不过,孝敬父母每个时代都要。父母是根,确实没错。

但是,我的经验是,如果不懂得怎么对人,陈义太高,光喊了一些口号,搞了一套很崇高的东西,不了解人性,无法做到。爱之足以害之。

也许某天感动一把,要回去好好对父母啦,当时想得好好的,回去发现还是一团糟。自己不一样了——这是我的经验。

(或许大家可以不要带着主观成见,也不要带着宗教崇拜,仔细去研究庐江的例子)也许另有高明,我愿意学习。

我现在相信,上帝是一个小孩子,不是老人,更不是圣诞老人,具体的说,可能,也许,上帝就是每家的那个小孩子,我们认出来了吗

以前我尊敬的老师说,不要跟时代脱节,不要搞得很怪异。

我不明白,这个时代这么糟糕,我不能同流合污,我要拯救身边的人(虽然口号没喊出来,那行为和语言差不多就是这意思了)。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

后来看到佛陀本生传里面写到,佛有一世做太子,为了满足几个饿鬼的贪欲,发愿满足了他们,甚至很多事迹都是自己的骨啊,肉啊,老婆 啊,孩子啊,都奉献给那些丑恶的坏蛋了。我不明白,这些人可是敌人啊,需要改造的,需要教育的。为什么佛陀那么做?(我们往往在这些地方就来了宗教信仰了,或者来了瞎猜测了,神通啦,化现啦……反正那个是个神话人物,跟我们无关。膜拜的对象。)

看看我们现实就知道了啊,多的是对这个时代的批判,恐惧,拯救……但是佛陀却不是那样做,奇怪!

还有所谓的大乘三法印,空、无相、无愿。奇怪了,菩萨不都是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的嘛?看看我们学佛的朋友不是整天都在响应这些愿望在拯救世间嘛?为什么大乘三法印还有无愿呢?奇怪了。(我很赞同一种观点,学佛没问题就别学了,佛经也不看,道听途说,搞宗教崇拜,莫名其妙,不如好好做好人。)现在终于明白了。好不容易啊。

是的,这个时代并不可怕,任何时代都不可怕。

我也不需要担心什么,我也不需要拯救什么。我自己是最需要拯救的人。

是的。有时候也许我们只是心情不好,烦躁懊恼,我们就会突然拒绝孩子要吃糖的请求。而高兴的时候,干啥都行。这是我的体会,我的反省。

是啊,一般人能认识到这些就很不错了。

我们一般人都是这样的了,所谓的做了奴隶了,按照佛法的说法是被客尘烦恼所误。儒家说我们普通人都是小人,就是这样子的。(我也一样)

这个还是粗大的啦,真深入进去,我们从生到死,念念之间都在流转,那些烦恼我们认不出来的了。就像空气中的灰尘,阳光没进来之前,看不到的。

从来也没做过主人。也认不得主人。翻将故乡作他乡。流浪生死。孩子,是我们的宝啊。拯救我们来了。

制造对立只会使这个世界更混乱——不管这种对立打着多么神圣的旗号

您说的太好了。上个月孩子生病,我有缘结识三七网,知道了孩子不应该打疫苗,吃素食对孩子身体更好,便想一下子把他的肉蛋奶全断了,也不管老人是不是能接受。结果是我父母在老家那边干着急,孩子爷爷整天觉得孙子瘦啦、脸没光泽啦!我这不也是制造对立制造混乱么?虽然我打的旗号也很神圣。。。

您这里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值得我好好深思、体会。谢谢!您能明白太棒啦。

打疫苗,吃肉太多确实不好,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引起的矛盾和问题,很可能比这些问题还严重。

慢慢来,不急。

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交流。

抢凳子

今天跟女儿抢凳子,吵架了,真好玩,就像孩子一样吵架。

她把我的凳子拿跑了,给我很高的凳子,我就不同意,我就跟她吵——象孩子一样吵。爸爸:我不同意呀,女儿:那我给你那条好吗? 爸爸:不好不好,那个太高了。女儿:这个呢……

爸爸:还不行,还是太高了。我要坐矮的嘛。你就不心疼你爸爸站着累吗? ……

挺有意思,呵呵。

上上周,我跟女儿说,在妈妈心里,你是最棒的最聪明的最可爱的!

上周,女儿突然问我,妈妈,在你心里我是不是最棒的呀?我说那当然了,然后她心满意足地噢了一声干别的去了

她在一次次地确认。直到不用再确认。

她就可以启动一生的航程——永远不会倒下!

所以,一次真诚的赞美和心动,就有如此的力量。被妈妈凶了

今天下午从外面回来,给女儿带了两包大白兔的花生奶糖,她和妈妈在卧室,她在床旁边的板凳上坐着,一个人在那里玩。妈妈斜躺着在看电视。我大声说:“爸爸回来啦,看爸爸给你买什么好吃的啦。”

小家伙跑了出来,哇,糖,赶紧要吃,我给她剪开封口,她立即拿了一颗就塞到嘴里去了。我还让她拿了一颗去给妈妈。

然后我就到隔壁房间打电脑,小家伙又去卧室了。

一会就听到隔壁房间有小孩大呼:“爸爸,我好想跟你玩!”

听到那呼声,谁能不心动呢。我赶紧回应:“好的,我就来!”立即放下电脑,走到隔壁。小家伙赶紧招呼我,“爸爸爸爸,你坐这里。”她摆了一行三条凳子,指着一条凳子让我坐。我就坐了下来。

她就开始拍掌,叫啊,唱啊,我只要做个跟班的随着她的节拍鼓掌就行了。不时我跟她亲昵地顶顶头,撞一撞她。

又过了一会,她沉默了下来,慢慢地说:“刚才妈妈凶我了……”

“哦,是吗?”我看着她,她低下了头。妈妈还在旁边斜着身子看电视呢。一声不吭。今天她生理周期到了,脾气有些不对路。说话硬邦邦的。喜欢威胁人。

小家伙嘴巴撅了起来,一抽一抽的。我搂住了她。跟她说,“珠珠很难过吧。” “嗯,”小家伙挺委屈。

“妈妈 怎么凶珠珠啦?”我问。

“我吃饼干到地上啦,没有扔到垃圾筒里,妈妈凶我了……” “哦,是这样的啊。”

小家伙继续难过了一回。等一会,她又高兴了。说:“爸爸,我要爬高高。”于是,蹭蹭蹭,爬到我脖子上,开始乐了。扭来扭去。

她妈妈一会过来说:“是妈妈不太好,妈妈刚才跟珠珠道歉了,对吗?” 我问老婆怎么回事呀。

她说:“刚才珠珠吃饼干,饼干碎末都掉到地上了。我让她对着垃圾桶吃,可是她还是掉到外面。我就不高兴了。”

“别说她了,我有时候吃东西还容易掉到垃圾桶外面呢。” “可是我帮她扫了一次,第二次她还这样,我就火了。” “小孩子是这样的了。哪有那么规矩呢。” 于是我们不说了,妈妈又去看电视去了。

我和女儿又到沙发上玩,刚好电视里放到儿子给老爸按摩背。我跟她说:“爸爸脖子和肩膀都酸了,你能不能给我按摩一下啊。” “好的。”

于是我坐到沙发上,小家伙在我背后给我推啊推啊。哪是按摩呀,整个当我摇摇车了。不过我还是很高兴。

小家伙在后面咯吱咯吱笑……

我顶着女儿走到窗户边上,望着外面,我跟她说:“大人有时候都会生气的。今天妈妈身体不太好。所以她容易生气。不过,她不是故意的。有时候大人也掌握不了自己的脾气。” “哦。”她说。

“为什么呀?”她又问。

“就是这样的呀,大人也生气的。爸爸有时候也生气啊。是不是 呀?”我说。“嗯,是的”。

“有时候爸爸正在打电脑,很注意的时候,珠珠来撞我的手,爸爸有时候就忍不住不高兴了。是不是呀?”

“是的。”小家伙说。

“爸爸不是故意的,只是有时候不由自主就那样了。爸爸妈妈都爱珠珠。” “嗯,我知道了。”小家伙说。

实际上,我家已经实现了,孩子对大人的生气,不会感到害怕恐惧。因为她对父母的爱有信心。就像那风雨,我们知道,都会过去。她也知道,这些都会过去,都是正常的。而且,自然界如果没有风雨,似乎也少了一些色彩。

所以,孩子不需要我们故意去挫折教育她。生活本身,已经有足够多的挫折在那里摆着。

我们没有想过故意去给孩子什么锻炼,一切都是自然的。生活本来就是五味杂陈。我们只要真实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她自然就懂得了生活,懂得了人,她也有信心面对将来复杂的人和事而不被打倒。她更富于耐心和理解。以及同情。

其实,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已经够苦,我们何必还要再故意去增加一些苦呢。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佛法说人生有八苦(细说有二十多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人生已经够苦。何必还要在苦里面再加黄连呢? 真实的人生,真实的自己,才能使自己解脱,使别人解脱——直心是道场。

吃饭的思考

今天中午在做饭的时候,菜都烧好了,我还在下面条,妈妈在洗衣服,孩子一个人跑到桌上先吃起来了。

按照一般的思路,我们开始要教训孩子了,跟孩子讲道理了——要等爸爸妈妈一起了,才能开始吃。

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道理如下: 我们这样做,其实背后的动机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尊重长辈的意思,怕他将来养成不好的习惯,不尊重别人,尤其是跟爷爷奶奶等长辈相处的时候。

其实,是我们不懂得人性,这样做没有效果的,起不到作用。只会使得孩子变得虚假。首先,小孩子跑到桌上去吃饭,在他来说,是很单纯的事情,跟我们成人世界的自私挂不起钩来——但是我们往往将我们成人的思维投射到孩子的行为上面。就是很简单,饭菜上来了,到吃饭时间了,我要吃饭了。

其次,即使我们这样去教育孩子,能起到效果吗?

我们不懂得小孩子的教育。对于小孩子来说,道理是不敏感的。那么多大道理,只会使得他会了一套又一套的说辞,实际上他内心并不懂得那些真正的含义——但往往他还自认为懂得了。于是,即使他因为我们不停地说教,形成了一些习惯,那是很死板的,他自己也不能体会出来,那些道理到底是什么含义。

再其次,实际上,如果我们是不要求孩子的父母,我们只是自己做到父母的慈,不要去要求孩子的孝,很有意思,孩子反而学到了谦让。因为在吃饭的时间,我们让孩子先吃,并且关心他/她,体谅她,他就懂得了体谅别人——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比那个说道理不知道强多少去了。而且说道理根本没有用的——不仅对小孩没有用,对大人也没有用。

其实,只是在这个问题发生的当下,我们作为父母,担心别的事情,担心孩子将来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尊重长辈——这是我们的颠倒妄想——即使这个想法看起来好像挺不错。不能专注于当下。往往忘记了我们自己本能的角色是什么。

其实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简单。由于平时我们总是慈爱孩子(注意,慈爱孩子并不是放纵,要误解我的话我也莫奈何),孩子懂得体贴大人。所以,他的心灵是柔软的,不是光知道道理的那种僵化的心灵。即使在将来的时候,譬如说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的时候,他不知道这个道理,自己先上桌,先吃,没有顾别人,那也仅仅是他不懂得这个事情而已。并非他有意为恶。(再次请注意不要把大人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此时,我们当然感到不舒服,这是我们这个时候真实的想法,我们当然就要表达我们看到的事实和我们的感受,又由于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他能够感知这些事情(而不是光懂道理),所以他很快就能明白到,体会到这个事情。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唉,语言文字总是苍白的,其中冷暖,总要自己去走过来才知道。只是我们平时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太多了。

我在中午做饭的时候,我就忠实于我中午做饭的时候的角色,这个时候的真实。当我带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我有那个时候的真实。我们为什么要有没必要的担心忧虑呢?

实在是信不过别人,信不过自己,信不过老天。

我是小区孩子的“万人迷”

在我们小区里面,已经有很多孩子喜欢我了。二楼的4岁女孩,一楼的2岁女孩,另外一幢楼的8岁女孩,再另外一幢楼的5岁女孩……

还有随缘碰到的小男孩女孩。(不过好像我们小区小女孩特别多……)已经有两个小女孩公开宣称,她们喜欢珠珠爸爸。嗯,我已经快成为万人迷了,哈哈。

其实呢,鄙人其貌不扬,既不英俊潇洒,也不高大威猛。也不幽默,也不懂得玩。瘦条条一介书生。无他,唯有尊重孩子耳。

跟孩子说话时,从来都是看着她们的眼睛,蹲着身子。声音是温柔的,语速是慢慢的。不时拉拉她们的小手,摸摸她们的脑瓜。跟她们碰一碰身体,跟她们吵一吵——我们都是平等的。耐心听她们说。陪她们玩——我不会玩不要紧,只要我能陪她们玩,她们就好高兴。她们多么希望大人不要整天唠叨,整天教训她们,可以听她们说。她们多么希望大人不要安排,让她们能够自在玩耍——孩子自己就会安排,我只需要跟着玩就可以。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事情么?有时我会引吭高歌一曲。跟着孩子们颠来跑去。

她们希望大人真心地赞美他们,因此,我的大拇指总是伸出来,不停地夸奖。因为,人人不是都值得夸奖么?连错误都错得那么可爱。到处都是事实,感受是你自己的感受,何必枯竭了自己感受的泉源?

放下你的焦虑,放下你的筹划,放松你自己,孩子很好相处,她们自己就会成长……

有个道理,很少人懂得

那就是,允许接纳别人是他的那个样子,远比你要求他、引导他建立一个美好的样子更为重要——远远重要得多,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具有戏剧味道的是:我们要求的、引导的、建立的,都是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很优雅的东西,很崇高的东西。而我们要允许的,往往是不符合我们认知的,规范的东西。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不符合道德的东西。甚至看上去有些混乱,不符合章法的东西。很有意思。

以前学佛,很好玩,总想改变别人,吃素啦,信佛啦,你这样这样不对啦。眉头总是皱着的,看不惯嘛。越学得多,越看不惯这个世界嘛。简直觉得这个世界就快完蛋了。哇,仿佛自己就是真理和清静的代言人了。(当然了,说的话都是很谦虚的,也认为自己很谦虚的)

现在想想,好傻。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其中有一个愿:随顺众生,随顺众生而转。以前总以为,先要随顺别人,然后再想个办法把他转过来。好傻。

原来随顺就是转,不需要再有一个方法了。

我最欣慰的就是我女儿主动说:“我最喜欢我的爸爸妈妈了……”,“我好喜欢你啊”,然后跑上来亲一个,哈哈。

随顺众生就是与认同理解和接纳众生吗 是呀。可以这么说了。

但理论容易说,真的随顺不是那么粗的。

你能做到完全的倾听吗?当别人正在说的时候,当时你的全部的中心就是对面的那个人,他/她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而不是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打小九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脾气啊,情绪啊,思想啊都起来了。另外,听到别人说一句话,觉得自己想到了什么建议啊,想要说给他听啦,急于要表达啦,这个那个不对啦等等。

另外,我们还习惯评价人啦,给建议啦…… 太多太多了。

这就是心性修养之学啦。在每个时时刻刻的起心动念中间。

理解和接纳是原则性的说法,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在理解和接纳了——但只是我们认为而已,不懂得检查反省自己嘛。一旦我们能够时时反省,认识体会到微妙处,那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了。

不然都像现在学校这样学习,复习功课,好苦啊,哪有什么乐啊。哈哈。

公园草地上的“残忍”一幕

我在草地上看书,听到小孩哭。抬头一看,在草地上的树林边上,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一边哭,一边伸着双手,踉踉跄跄向前走。前面,一个女人插着腰,站着不动,脸绷着。后面,也许是孩子的外婆和爷爷看着孩子在笑。孩子摔倒了,脸上的肌肉揪着,变形了,痛苦地慢慢打个滚,又爬起来,继续向那个女人走去。后面的老人看到孩子这个样子,觉得好玩,在笑。

一旦孩子比较接近这个女人,这个叉腰的女人赶紧往后退。孩子本来觉得有点希望了,这下又急了,哇哇哭得更厉害,涕泪横流。继续踉跄着向女人奔去。女人继续后退,横眉竖目,一边嘴里不知道在骂些什么。指责什么。

好几次孩子扑到了女人身上,女人又转身,孩子一下摔倒在地上。女人又向别的地方走去。孩子蜷曲着身子,一会又翻了过来,站起来,继续不屈不挠地哭着向女人走去…… 外婆看到孩子这样子,有点受不了,跑过去要扶起来孩子,孩子不要。他继续在地上翻滚,继续追那个女人……

女人狠狠地在说着什么,音声非常锋利,动作非常僵直。亲爱的朋友们,我想大家知道,这个女人就是孩子的妈妈。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就是这么平时对孩子不耐烦的,从来没有给过孩子温暖,结果孩子有情绪了,黏人了,我们觉得孩子不够独立。于是,我们诅咒,我们要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一边不停埋怨……

可怜的孩子,哭着,叫着,伸着双手,涕泪横流,脸上的肌肉变形了,躺在地上,痛苦地翻身。被遗弃的痛苦,感觉…… 这个世界,对孩子就是这样的。

终于有一天,孩子会形成我们想要的“独立性”吧,那个时候,一个极度扭曲的灵魂也就形成了吧……

草地上的大人们,看到小孩不断跌倒在地上,都觉得“很好玩”,都不停地在笑……

说句实话,虽然不是战争年代,当时看着这些情景,以及旁边的“看客”,多少能体会鲁迅当年的情感了。

孩子的教育很简单

其实,孩子的教育,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只要我们肯多点时间陪着他们, 简单到只要他们要我们抱的时候,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抱他们, 简单到只要他们需要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手去和他一起将一件事情完成.很简单,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不需要我们教什么.因为,孩子他自己就会成长.所有的生命,你看到大树了吗?你看到小动物了吗?他们的成长,自然会成长的.我们刻意的雕琢,会损毁他们的生命.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形成恶性的循环.我们只需要提供一个关爱宽松的环境就行了.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真的这么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需要放下好多,不容易呢.要放下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错误认知,要放下我们长久以来习惯性的做法,要放下我们的深刻的心理习性.而且,还要有耐烦心, 注意,当我们陪着孩子的时候,不需要我们营划什么事情,考虑弄个什么事情和孩子玩哦.这一点很重要.孩子他自己就会玩,他自己就会提要求.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你很快就从要计划怎么带孩子玩的苦恼,劳虑中解脱了出来.因为,我们只需要陪着他玩就行.他会自己提要求.不过这里有一个挑战,你知道吗,孩子是很简单的,我们能放下我们的复杂吗? 譬如,他要求和你躲猫猫,他总是躲在同一个地方,也许这个游戏他要持续10分钟甚至半小时,你受得了这种枯燥机械无聊吗?我们大多数的大人就要想办法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去了.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呢.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总是闹闹热热忙着做许多的事情,孩子竟然可以做这个傻事情做那么久,他们怎么能够这么平常???这个太没有意义.啊,我要告诉你,没有意义的是我们,我们制造出来了许多所谓的意义,导致我们总是很粗糙,很匆忙,但,我们从来没有享受到过生命的美好和宁静,孩子要教会我们这一课.包括孩子如果在看蚂蚁的时候,你能做到和他一起一直看,而不是想办法拉着他立即走开吗? 你可不可以甚至担心他弄坏衣服裤子吗? 你可不可以在看的时候,不要在旁边喋喋不休地解释蚂蚁的行为,想让孩子知道得更多吗? 你可不可以直到他问你,你才回答? 你可不可以诚实一点,是什么就说什么,不要不懂装知道,编出许多东西来混乱孩子?你可不可以如果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你可不可以只是陪着孩子,默默地感觉孩子,也像孩子一样去看蚂蚁, 可以吗? 你可不可以在早上不要把睡着的孩子弄醒?他们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睡多久吗?难道他们故意赖床吗?也许你会说,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艾.譬如要上幼儿园啦,要上班啦.那么,请你去探索一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呢?再请你探索一下,你上班到底为了什么呢?你可不可以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这么做,你就一定要这么做,好吗?

还记得孩子刚开始对筷子的好奇吗?他强烈要求用筷子,可是我们的反应是什么呢?“孩子,你还小,你还不能用筷子,你用调羹就可以了.”背后我们到底是什么心理呢?啊,我们怕麻烦,怕孩子搞得一团糟,怕孩子浪费时间,我们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我们主动压抑和放弃了和孩子成长的机会.即使让孩子用了筷子,当孩子把饭搞得满桌子都是的时候,我们立即指责孩子,说孩子.然后立即没收他的筷子.你知道吗,学习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呢?我要再重复一遍,所谓的学习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我们要允许犯错误,可以吗? 即使孩子弄得满桌子的饭菜,你可以不生气,不焦急,不试图教导孩子,指责孩子吗?因为这是一个生命在学习呢,他不是故意跟你捣乱艾.你可以慢点出手吗?给孩子机会,一次不成功没关系,请鼓励他一下,然后默默地收拾好桌子.并且,在孩子那样学习的时候,作为一个旁观者,你怎么可以不是欣赏者的角色呢?因为你正在见证生命的成长啊.因为你发现了,生命确实天生热爱学习啊.难道一定要认字,一定要学英语才是学习吗?再观察细节,你更会发现生命的具体生动艾.这样活着不是很有意思吗?为什么这么平凡真实的意思我们不要,我们还要花了老劲,去挣一大堆金钱,匆匆忙忙去制造意思呢? 几次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就会使用筷子了,当他掌握了用筷子的时候,你知道这个生命多高兴吗?你能够体会吗?你能够由衷地赞赏吗?你知道当孩子得到别人内在真实的赞赏的时候,他多么高兴吗? 当你让孩子自己要用牙膏,但是挤得满地的时候,你可不可以不生气,因为他不是在跟你捣乱,你要辨识清楚,他是在学习.你可以温和地拿过牙膏,给他示范一遍吗? 当牙膏太少了,他挤不出来了,你可不可以握着他的小手,跟他说:“挤这个确实有点难,妈妈和你一起挤.”然后拿着他的手,让他慢慢地从牙膏底部一直到牙膏嘴巴,慢慢挤出来.而不是夺过他的牙膏,一下挤出来,好吗?如果这么做,孩子也许会哭呢,因为一个人正在想做事情的时候,而且正在研究的时候,竟然被粗鲁地打断,那是多令人懊恼的一件事情啊.而且,我们那强势的动作,会让他觉得自己很无能艾.啊,我们这么大的个子,竟然跟这么小的身体比输赢!?未免胜之不武吧.作为孩子,他觉得大人似乎什么都能艾.好了,那他就不自己干了,依赖你了.然而,后来我们又不舒服了,孩子怎么不喜欢刷牙洗脸艾,怎么连洗脸刷牙都不会艾,孩子怎么这么难搞.我的朋友们啊,不是孩子很难搞,是我们自己很难搞艾.反过来,当我们埋怨孩子这个不会那个不会的时候,当我们认为孩子怎么不喜欢刷牙洗脸,吃饭都吃不好的时候,请注意,是我们没给他们学习的机会艾.是我们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情艾.因为,在他想学习的时候,我们没有给他机会学习,而当我们想要他学习的时候,我们又采取了机械简单粗暴的方式要他学习,啊,生命怎么会答应?不喜欢是正常的啊.反抗是正常的啊.讨厌是正常的啊.一切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请不要责怪孩子.当你看到孩子怎么老是哼哼唧唧的时候,你会觉得,怎么这个孩子好粘人,好讨厌,要让他学会独立,坚决不抱他,不屈服.你不知道,是你给孩子制造了太多的不安全感才这样的呢.一个生命需要关怀的时候,我们竟然可以这样残忍.你可以伸出你的手来,温柔地抱抱他,好吗? 你可以摸摸他,轻轻地说,孩子,你怎么啦? 此时,孩子也许会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呢,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那是委屈,那是受到关爱后的喜悦.此时,你正在疗伤呢,此时你正是爱的导师呢.请抱着他,不需要你再说话了,只要抱着他就好.你的身体,你的心里就在传达爱的信息,不需要再靠我们贫乏的嘴巴了.当孩子衣袖粘上了饭菜,你可以不要习惯性地出手吗?等一下看看孩子的反应好吗?他会自己擦的呢,他不是那么无能的呢.他不是一个玩具呢.当孩子好奇看到一个事物想要停下来多看看的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我们的脚步,陪着他一起吗? 当孩子已经学会吃饭了,但在饭桌上孩子还要我们喂的时候,你能够辨识出来,那是孩子没有得到关注的一种表现吗?请不要想,这孩子真是的,就会找麻烦好吗?请喂他好吗?你会发现,一旦你给他足够的关注,他立刻又自己吃了呢,你想喂还不让呢.此时,请不要再滥施我们的爱心,敏感地注意到,请让他自己吃,好吗? 孩子很快就会长大,过几年,当你再想喂他的时候,他还不给你机会呢.我的朋友们啊,你可知道,当孩子得到足够关爱的时候,他才会跨出他探索的步伐呢.也只有当他得到足够关爱的时候,他才会这么去做呢.他的独立和对外界的探索,不是需要我们刻意去培养的.他自己天生就想要.之所以他不想不敢,那是因为他缺乏关爱,他没有安全感,他受到我们太多的打击和压抑,只有这一切被满足的时候,他才会出发.反过来,当这一切确实被满足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他要探索的步伐.当他确实迈出这个步伐的时候,请你不要阻挡他,给他自由,好吗?我们不要把他当成一个私有的财产,自我的一部分,尊重他,好吗? 我们可不可以在他一个人专注在玩玩具的时候,不要干扰他?不要因为我们生命的无聊,想要找一个意义,也搅乱了一个生命的意义,好吗? 我们不要习惯性地给孩子做太多,让他觉得自己确实无能,好吗? 我们可不可以在我们习惯性地想要给孩子东西的时候,再问问,确认一下,他确实想要吗?尊重他一下,可以吗?

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天都很充实艾,你会发现生命确实还是蛮有意思的呢.你会发现,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时候不够呢,而不是以前的想要尽早逃离呢.你也会发现,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他们要的是我们的人,而不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得到的只是我们的心不在焉和敷衍塞责,那么,即使你把天鹅肉给他,他还是会觉得自己那么贫穷.如果真能够这样,我可以保证,孩子可以创造奇迹.生命会成长得让你讶异,回首过去,你会惊叹.也许你也会“赞叹天地之化育”了吧.试问一下,有几个人确实这么去做过呢?有几个人真正地活着呢?

上一篇: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下一篇:非金属矿山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