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七册全册《练习二 》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第七册全册《练习二 》教案 篇1
四年级第七册全册《练习二 》教案
●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特别是三拼音节的认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提高运用工具书的能力。
3、变换句式,将“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寻找规律。
4、熟记8条成语。
5、朗读、背诵5条成语。
6、观察四幅图,以“奶奶心里照样甜”为题编故事,训练学生仔细地观众合理地想象,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
● 教学重点难点
拼音训练,写字训练,词句训练,读背训练,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这节课我们完成练习2的一至三的练习。
2、板书:练习2
二、完成第一题
1、出示第一题练习
2、齐读拼音短语
3、让学生用笔画出三拼音节。
4、交流,并指出画错的。
5、齐读三拼音节。
三、完成第二题
1、齐读三个词语
2、指名分别汇报自己的选择结果,讲讲自己是如何选择的。
3、纠正汇报中发现的一些错误。
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选择义项的方法:
(1)回忆词义
(2)读带点字的`所有解释,思考应选哪一个。
(3)将想选取的字义放入词中辨别正误。
(4)确认后在所选义项的序号上画勾。
四、完成第三题
1、出示例句
2、学生细细观察句子之间的区别。
3、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4、教师小结:改写后的句子要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词的个数也要一样,只是词序有了变化,“被”字换成了“把”字。通常我们把它们称之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5、完成练习。
五、布置作业
课外完成练习册相应作业。
第二教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四年级第七册全册《练习二 》教案 篇2
实践“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打好学生素质基础,让学生在快乐读书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同时,注重陶冶学生情怀,让多彩而悠久的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发展健康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懂得构建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是要以关爱、诚信为基础的,呼唤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付出更多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了解内容
1.复习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三组词语:
(1)真好 舒适 温暖 躲进
(2)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蓬松的球儿神气十足地站一点点挨近友好地啄淘气地陪伴
(3)信赖,?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所列词句,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珍珠鸟外形特点,感受小家伙的可爱与作者的喜爱
(1)课件依次出示:鸟声——珍珠鸟——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悟。
(3)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外,注重体会情感。(珍珠鸟的活泼、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4)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作者不但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品读课文4-6自然段,体会小家伙与作者的亲密进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①过渡:这小家伙挺讨人喜爱的,其实啊,它还很机灵,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师巡视,引导学生运用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去读课文。(读书应在书上圈圈、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
③让表现较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一些词语,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老师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小珍珠鸟与“我”亲近是有一个过程的。)
④品读感受课文第4自然段(按“起先——渐渐地——后来”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字词体会小珍珠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呵护为前提的。)。
学习第一层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读懂的内容(小珍珠鸟胆子慢慢大了,与“我”近了)。
c.再读体会小珍珠鸟的变化
学习第二层次“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a.师引读。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竟然”“一点点挨近”让学生明白小珍珠鸟胆子又变大了一些,出乎作者的意料)。
c.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层次“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体会“友好地啄”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这时的小珍珠鸟和“我”已经成了朋友。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
(2)以读代讲学习第5自然段。
①出示:“白天;傍晚 。”引读。
②着重理解“再三呼唤”这个词。
③齐读第5自然段。
(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过渡: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与“我”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课件出示课文中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觉的画面)。
②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小珍珠鸟睡得这样甜,可能在做什么梦?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幅温馨的画面加个题目。
④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出读时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读这一自然段。
3.诵读第7自然段,回味美好境界,理解相互信赖是和谐共处的基础。
(1)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看到这美好的画面(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熟睡),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呼唤——
课件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课件出示:一组动物与我和谐相处的画面,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师:信赖是一种关爱,是一份宽容,是一片呵护,是彼此间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美丽的奔跑和飞翔,看见它们出自天性的自由和快乐……
(3)课件出示:仿照“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写出自己的格言。
宽容,。
诚信,。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同学们,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的情感,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一起努力地去追寻世间的种种神奇境界吧!让世界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信赖!
板书设计:
20.珍珠鸟
怕人——亲近人——信赖人
(躲进 四周) (挨近 放心 友好 陪伴) (趴在肩上睡着)
(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二年级音乐第四册全册教案 篇3
我的妈妈叫中华
课型
教 学
要 求
能有感情的演唱《我的妈妈叫中华》,理解歌词内容,从感受歌曲美的意境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妈妈”的情感。
教
学
分
析
重点
爱国主义教育
难点
感受音乐形象,唱准附点音符节奏的旋律。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老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我们家里都有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保姆,照顾我们起居饮食;他是个医生,家人生病了都是她在照顾;她又是个老师,教小孩子做作业,这个人是谁? 生:妈妈。师:那你们可知道,我们有个共同的妈妈,我们都是在它的怀抱中成长的,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中国。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介绍长江是中华第一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好比母亲的乳汁,哺育着我们成长。
2、师边讲解范唱,学生边模仿体验。让学生听出第4、5句的音乐是相同的。复习从头反复记号。
三、演唱歌曲:
1、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完讨论看到了什么。师: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妈妈——中华。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歌唱。
3、请四个组的同学比赛,看谁更爱我们的中华妈妈,看谁唱得最有感情。
四、拓展
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师:除了这首歌是歌唱我们的中华妈妈,还有许许多多的歌曲都是唱出我们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爱,我们来欣赏两首。
五、小结: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生:爱妈妈一样爱中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效果好,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后,能改正缺点,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
《猜花》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并即兴创编歌词。
教
学
分
析
重点
学唱《猜花》,并能表现歌曲。
难点
敲击乐器时能跟歌唱时的节奏结合。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1、复习《我的妈妈叫中华》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请学生说说从歌曲的课件中看到些什么花(很多花)?歌词中提到了那些花?他们各有什么特色?(木棉花、牵牛花、梅花„)
3、教师播放《猜花》的录音带,请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各种花朵。并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创设一种“花圃”的情景。
4、播放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并提出问题:什么花儿空中开?„
5、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先请学生边听范唱,边跟着老师拍节奏。当歌曲出现衬词时学生边念边拍节奏。教师与学生合作,随着音乐节奏念歌词。
6、师生共同合作学唱歌曲。
7、讨论用哪种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第一段教师演唱“问”部分音乐,学生唱“答”部分音乐。第二段学生与教师对换角色。
第三段演唱时要求“问”的部分音乐用p的力度,“答”的部分音乐用f的力度。
8、为歌曲选择乐器伴奏。播放“调声”的歌舞形式,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9、唱唱编编: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如:什么花儿晚上开?晚上开。有的绽放像菊花、像菊花。烟花朵朵空中开„
10、想想谈谈:教师针对花的品格和特征让学生自我小结。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大家来歌唱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教
学
分
析
重点
创编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难点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1、复习《猜花》。
2、“请大家跟我做”教师播放一段自选音乐,随着音乐做简易动作:摸肩、摇头、摇臂等。
3、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注意弱拍起的演唱,a部演唱轻快、活泼;b部演唱情绪很自豪,音色高亢明亮。
4、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家来歌唱》,请学生聆听一遍,再“请大家跟我唱”,教师弹奏钢琴带唱,学生轻声跟唱。若学生对这种节奏音型的歌调学唱有困难时一句一句的教唱。
5、创编演唱方式。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想想可以用什么形式来演唱歌曲《大家来歌唱》。
如:轮唱、齐唱、领唱加齐唱。或者是拍手拍腿的声势演唱,敲击打击乐器演唱,边跳边唱等。
6、唱唱拍拍。
请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节奏的拍手为演唱歌曲伴奏,再选择敲击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a部分选用节奏:
∣× 0 × 0 × × ×│ b部分选用节奏:
∣× × × × × 0 0 ∣
7、唱唱跳跳。
请学生尝试着在合唱的基础上稍加手的动作与脚的动作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与艺术美感。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二课 清晨
课型
教 学
要 求
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内涵,能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教
学
分
析
重点
认识并掌握××××节奏。
难点
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拍的拍律。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听赏管弦乐曲《朝景》
谈话导入:同学见过的早晨是怎样的?
听中忆:播放多媒体课件《朝景》的画面并听赏管弦乐曲,请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不同地方的清晨。
听中画:播放录音管弦乐曲《朝景》,请学生画出自己听到和想象到的早晨情景。听中唱: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随音乐哼唱简化的音乐主题。
唱中辨: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听长笛、双簧管这两种乐器哪个先出现,并在书上标上顺序。
听中舞:启发学生自做道具或用身体的各部位来表示晨景,并随音乐舞动。
二、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
听中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朝霞》,请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一起律动。
听中读:教师指导学生边听音乐《美丽的朝霞》边做律动边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两遍。第二遍朗读时教师板书重点词:朝霞、山、山顶放光芒、太阳。听中画:教师播放录音《美丽的朝霞》,学生边听边画出歌曲演唱中的“美丽的朝霞”。听中唱:教师热情洋溢地范唱《美丽的朝霞》。
先请学生轻声跟随教师的弹奏“lu”唱旋律并左右律动。再跟随弹奏轻声跟唱歌词。跟唱歌词时教师提醒学生的演唱姿势及发声方法。听中划:熟唱歌曲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边唱边比划手号。复习已学手号并做手号接龙游戏:教师演唱唱名,请学生进行快速反映接龙游戏。分小组比赛。
创编歌词: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描写早晨的歌词填入《美丽的朝霞》一曲中进行演唱。请学生分组讨论编写,并演唱出来。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早操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歌曲的不同节奏参与音乐活动。
教
学
分
析
重点 边唱边做自己编的早操。
难点
创编动作。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学唱歌曲《早操歌》
一、复习歌曲。复习歌曲《做早操》,请学生边唱边做自己编的早操。
二、学习新歌。
1、教师范唱歌曲。
2、范唱后请学生用轻声高音位置朗读歌词一遍,再轻声跟唱歌曲。
3、教师先用轻声高音位置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纠正乐句的语气及其字词的咬字吐字。
三、唱唱做做。
1、熟唱歌曲后,请学生唱《早操歌》并做前面自己所选做的小学生广播体操中的某一节。
2、边唱边做接龙游戏。先从一个组表演一句话到第二个组表演两句话。训练学生的节奏反应能力。
四、创编早操。
教师可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参照音乐与歌词创编一个动作,按接龙方式连贯起来,向全班展示汇报。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歌唱早晨》
课型
教 学
要 求
能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内涵。
教
学
分
析
重点
学生能认识并掌握××××节奏并用唱名模唱。
难点
创编动作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学唱歌曲《歌唱早晨》
一、组织教学:
“请大家跟我做”——教师播放《歌唱早晨》的录音带并做有节奏地拍手、跺脚、耸肩等动作,然后请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参与《歌唱早晨》的教学活动。
二、读读、拍拍:
1、教师指导学生轻轻地朗读下面的童谣,并随着歌词语气中提供的节奏拍手。
清晨中,景色好,我背书包上学校。路上小河哗啦啦啦响,枝头小鸟叽叽喳喳叫,哗啦啦啦响,叽叽喳喳叫。
2、熟拍熟读童谣后,教师继而指导学生拍练习。
三、拍读歌词。
教师先示范拍读歌词后,再请学生自己拍读歌词。
四、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歌唱早晨》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2、针对接受较慢的班级需要一句一句地教唱。
3、当唱到“霞、花”时请学生做××××地拍手动作。
4、演唱时,教师用自编儿歌提醒学生的演唱姿势、演唱音色、演唱音准、演唱节奏。
5、唱这首歌之前让学生先唱唱《全世界人民团结紧》这首歌。
五、游戏歌唱。
熟唱歌曲后,教师让学生做默唱部分歌曲的游戏,教师指定歌曲中要默唱的乐句,请学生接唱歌曲。
六、串唱歌曲。
教师学生串唱已学过的所有有关早晨、早操的歌曲并加上表演。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三课 大家一起唱儿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教
学
分
析
重点
创编小歌舞剧与他人合作共同表演。
难点
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忆儿歌。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幼儿时的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等。
二、唱儿歌。
1、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儿歌《小燕子》,教师引导学生仔细体会“燕子为啥来?”的含义。
2、演唱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唱儿歌跟念儿歌一样,一个乐句换一口气,下乐句是上乐句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每个乐句的连接要连贯流畅。
三、讲环保。前面讲到“燕子为啥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演唱儿歌,理解儿歌中的深层含义:植树爱花、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编短剧。
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对象进行拓展教学,教师可启发学生创编小小歌舞剧《小燕子》。主题一:请大家爱护花草爱护小鸟,想留住小燕子,就要创建一个美丽的家园。主题二:希望建设环保型的无烟尘工厂、无噪音工厂。尽快发明无声汽车和机器。主题三:小朋友与小鸟欢快地搭建好鸟巢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五、小结:小朋友应该植树爱花、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有个洋娃娃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初步感受与体验不同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儿歌。
教
学
分
析
重点
学打新的手号
难点
模仿木偶戏的表演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歌。
教师播放上节课教过的歌曲《小燕子》,请学生边唱边跳。
二、演木偶戏。
教师随录音带伴奏范唱歌曲《有个洋娃娃》并且做木偶戏的表演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多做几次表演,表演时要诙谐、幽默有趣,将洋娃娃可爱的形象展示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唱新歌。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有个洋娃娃》,可以让学生听唱歌曲,也可以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歌曲。
四、巩固知识:段落反复记号。
表示唱完第一段后,从头反复跳过第一直接唱第二结束。
五、学新知识。
在歌曲中找到这两个新音:si、do`,请学生跟随教师做新手号的练习。
六、唱唱演演。
教师启发学生比较《小燕子》与《有个洋娃娃》这两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曲风格。一首是中国儿歌,一首是印度尼西亚儿歌。(运用旋律、节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音阶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唱准音阶的各音级,掌握七声音阶排列的顺序,为今后的音乐技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
学
分
析
重点
准确唱8个音的唱名及打出手号。
难点
加强打手号的准确性。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忆忆。
教师弹唱《小铃铛》、《五声歌》,请学生边回忆边轻声跟唱并说说歌曲里面有哪几个音。
二、唱唱。
教师范唱《音阶歌》,请学生仔细听两个新来的朋友是怎样唱的?学生轻声跟唱,演唱时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耳朵尖、听音准,轻声唱好《五声歌》。练唱时,可采用跟随老师的手号练唱,或让学生边打手号边唱。
三、做做。
教师请学生把新来的朋友和老朋友排成一队并打出手号。
如:每组8个人,从低到高排好队,do朋友排第一,re朋友排第二,依此类推。do’朋友排最后也是最高的一个,请每个小朋友依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唱出自己的唱名并打出手号。反之,从高到低的顺序唱出自己的唱名并打出手号。
四、练练。
教师请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音高练习。
五、听听。
教师任意弹奏已学过的8个音,请学生聆听所弹奏的音,并打出手号,此活动教师可采用小组比赛或个人比赛的形式进行听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比比。
让学生比比谁背唱《音阶歌》最好、最快。
七、评评。
教师请学生自评,是否参与音乐活动?是否会唱《音阶歌》?是否准确唱出8个音的唱名及打出手号?有什么不足之处。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四课 动物世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够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与乐观的态度。
教
学
分
析
重点
学习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难点
角色扮演。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教师先做一、二个手影在幻灯机上显示出来,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动物的手影?
二、忆唱歌曲。
请学生演唱已学过的动物歌曲,如《在农场里》、《青蛙合唱》、《小白兔乖乖》、《唐老伯有个小农场》、《野兔饿了》、《小毛驴》等,并表演各种动物形象。
三、聆听新歌。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请学生仔细听听歌曲描绘的螃蟹长得什么样?
四、朗读歌词。
教师可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再让学生根据词义做简易的动作并读歌词。
五、学唱新歌。
教师播放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从自身的表演直接感染学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被吸引。学生学唱时可跟随录音伴奏边做简易动作边演唱。
六、形象表演。
熟唱歌曲后,教师启发学生边唱边表演歌曲中的音乐故事。
七、创编手影。
教师可启发学生创编动物“螃蟹”的手影,可以是一个人创编,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作创编。
八、自我评价。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稻草里的火鸡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够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与乐观的态度。
教
学
分
析
重点
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
难点
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
教师可让学生复习歌曲《螃蟹歌》后直接进入新课,引入另外一首同样风趣幽默的动物歌曲《稻草里的火鸡》。复习歌曲时要求边唱边表演。
二、听听想想。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稻草里的火鸡》请学生边听边想:火鸡是生活在哪里的一种动物?(它是属于鸟类动物)
三、读读讲讲。
教师朗读歌词,请学生讲述歌曲中的故事情节。
四、玩玩唱唱。
通过自己的范唱带领学生走进这首充满美国乡村音乐风格的歌曲中,去感悟美国人民那种特殊的幽默感。
五、唱唱玩玩。
熟唱歌曲后,教师请学生分甲、乙两组做表演式对唱,注意提醒演唱语气的表达。分组演唱时,整首歌曲的表达有了多种变化,教师可让学生在演唱中慢慢体味。
六、唱唱编编。
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刚刚演唱歌曲的实践和体会,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欣赏《小狗圆舞曲》等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听赏《小狗圆舞曲》感受轻快的乐曲风格。
教 学
分
析
重点
赏析乐曲。
难点
能表现出乐曲的风格。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欣赏《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是肖邦于1846年初夏。一天,当肖邦和乔治·桑在一起时,乔治·桑的小狗在一旁追逐着自己的尾巴打转转,可是又咬不住。这情景十分活泼有趣,于是肖邦即兴创作了这首短小的圆舞曲,把小狗追逐自己尾巴的形象和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乐曲是个单三部曲式结构,3/4拍,速度很快。
a段从右手快速流动的音型开始。四小节之后,左手加入演奏圆舞曲节奏。b段比较抒情,但速度不变,也不失轻快、活泼的特点。后半部分用了些装饰音,描写小狗活泼的跳跃。
二、欣赏《袋鼠》、《水族馆》 管弦乐曲《袋鼠》、《水族馆》选自《动物狂欢节》,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袋鼠》属这部组曲的第六首,这段音乐用双钢琴交替地演奏短促的装饰音旋律,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袋鼠欢快跳跃的情态。
《水族馆》是《动物狂欢节》的第七首,这段音乐用两架钢琴交替地奏着轻柔的反向琶音,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安详、纯净的旋律,犹如游鱼在水池中轻盈穿游,泛起层层涟漪。《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逼真,深受人们喜爱。
三、欣赏《咆哮的老狗熊》 了解作品:教师先理解作品,把握好作品,再通过自身的感受传达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律动。师生律动:教师和学生听着音乐自由律动,把自己听到的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带领学生听赏作品,并做教材中相应的活动与练习。听到《咆哮的老狗熊》音乐时模仿老狗熊咆哮的音乐形象做律动。
开个动物狂欢节,学生扮演狂欢节里面的各种动物,但相应的音乐响起,就模仿那种动物进行律动。
全班在欢快、活泼的音乐中结束本课。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五课 音乐游戏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学唱歌曲《哈哩啰》,学生能体验歌曲中富有拉丁美洲的节奏特色。
教
学
分
析
重点
体会特立尼民族中所表现的音乐风格特色。
难点
随音乐做出律动。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知识。
教师请学生做一个游戏“跳格子”。
二、学新知识。教师请学生做活动“拍拍”。教师可让学生先一行一行地进行,再一竖竖地进行,还可以“之”字形进行等。
三、看看动动。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哈哩啰》,学生边看边随音乐跳动。
四、读读拍拍。
教师可让学生有节奏地念歌词并按书中标识在× ×处拍手。
五、唱唱拍拍。
教师播放录音伴奏,边唱边拍手,随后学生跟随教师轻声学唱,并在“哈哩啰”处用重音语气演唱,唱出这一拉丁美洲民歌风格的节奏特色。
①学生读词,教师唱“哈哩啰”并拍手,反之教师读歌词,学生唱“哈哩啰”并拍手。②学生唱词,教师唱“哈哩啰”并拍手,反之教师唱歌词,学生唱“哈哩啰”并拍手。③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六、知识运用。
熟唱歌曲后,学生可边唱唱名边拍手,但在休止符处的拍手改为握拳。
七、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哈哩啰》请学生随着音乐热情奔放地跳起来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找乐器的游戏、跳绳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找乐器”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听赏并辨识出已学乐器。通过欣赏〈跳绳〉感受乐曲频繁变化的节奏。
教
学
分
析
重点
认识新乐器大管的音色特征。
难点
能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创编情景。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找乐器游戏。
1、讲故事:教师讲故事,一天,晶晶沿着小路去外婆家。一路上,她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请学生说出图中乐器的名称,想想以前曾听过的哪些乐曲是由这种乐器演奏的。)图中首先看到的是(圆号)—歌曲《小白兔乖乖》中大灰狼的音乐。(大提琴)—《小白兔乖乖》中妈妈的音乐。
(双簧管)—《小鸭与大灰狼》中的小鸭主题。(长笛)—《彼得与狼》中小鸟的主题音乐。(大管)—《咆哮的老狗熊》中表现狗熊的咆哮。(小提琴)—《小白兔乖乖》中小白兔的声音。
2、猜乐器:教师随意播放上面六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主题,请学生按先后顺序排列写在已准备好的纸板上,比比哪组写的又快又好。
演奏乐器:教师随意播放上面六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主题,请学生表演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二、欣赏《跳绳》。
《跳绳》是《快乐的节日》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运用频繁变化的节奏,描写了各种跳绳的神态。
师生互动:教师播放钢琴曲《跳绳》,教师和学生随着钢琴曲《跳绳》的不同节奏作不同的律动。
唱主题旋律:教师弹奏主题旋律,请学生模唱出来。再分组唱熟主题旋律。听听动动:教师播放钢琴曲《跳绳》,请学生听到主题旋律就做某一种跳绳的神态动作,此活动可反复练习。
三、节奏多声游戏。
1、学习多声节奏。
2、分组练习。
3、汇报学习。
4、协调练习。
5、展示表演。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六课 大海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能听辨“独奏”这一形式。
教
学
分
析
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难点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看看听听。
教师播放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边听音乐边看书中的图画。简介名画欣赏《海滨的渔船》及作者。
二、听听读读。
教师与学生一起听小提琴独奏《大海》,小型乐队演奏《大海》并在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大海》这首诗歌。
三、学新知识。结合课文巩固复习善于表现优美、抒情音乐的乐器—大提琴,了解“独奏”这一形式。
四、唱唱想想。
教师和学生一起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歌曲。演唱时请学生体验“f”这个力度记号安排在歌曲什么地方较合适?并想象一下大海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学唱歌曲时,教师采用师生分句演唱的方法。如:教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再反过来学生唱前半句,教师唱后半句,最后一句齐唱。
五、唱唱做做。
熟唱歌曲后,教师请学生做以下活动:
1、模仿各种不同情景的大海发出的声音。
2、用自己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大海的不同情景并发出不同的声音。
3、请编出或讲出有关海的一些故事。
六、唱唱划划。
教师启发学生随着自己的演唱旋律画出旋律线条。
七、听听画画。
听赏管弦乐曲《天方夜谭》的几个片段,他们描写不同的“海”的情景。请学生把听赏后的感受用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七课 先辈们唱过的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学唱先辈们唱过的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
学
分
析
重点
能感受并表达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难点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学唱《酸枣刺》 教材分析:
全曲短小精悍,主要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采用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具有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效果。情绪活泼天真,坚定乐观,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一、听唱歌曲。
教师范唱《酸枣刺》后提问:歌曲的意思是什么?
二、观看影碟。
教师播放故事片《小兵张嘎》片段。
三、听歌走步。教师带领学生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情绪踏步。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可以反复练习。
四、演唱歌曲。
熟练上面踏步后,教师和学生边唱歌边踏步并反复体验歌曲情绪。演唱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歌词的词意与音乐的情绪创编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五、巩固知识。
演唱歌曲时,复习巩固段落反复记号的用法。
六、介绍作者。
学生在一段鼓舞人心的歌曲学习后,教师简介曲作者:冼星海。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共产儿童团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学唱先辈们唱过的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
学
分
析
重点
能感受并表达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难点
能根据歌词的词意与音乐的情绪创编身体动作。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学唱《共产儿童团歌》
一、看看。
观看课件电影片段《红孩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共产儿童团的精神风貌。
二、听听。
教师范唱《共产儿童团歌》。注意要唱出进行曲的风格。
三、动动。
听赏钢琴变奏曲《共产儿童团歌》并做律动。先请学生听着钢琴曲,然后学习先辈们扛红缨枪的那种样子,挺起胸膛,步伐整齐的做行进动作。再听辨《共产儿童团歌》的主旋律共出现了几次?跟随每遍不同的音乐做不同的律动。
四、唱唱。
通过两遍听赏活动,学生已熟悉主旋律,为学唱歌曲作好了铺垫。教师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再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演唱形式可多样化:有问有答,有领有合。
五、比比。
教师让学生在前面律动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与歌词意境一致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分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最符合歌曲的精神与情绪。
六、忆忆。
教师让学生演唱《小列兵》,让学生感受此曲与《共产儿童团歌》的异同。
七、编编。
教师出示固定节奏,启发学生创编班队纪律歌曲,并填上自编歌词。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卖报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学唱先辈们唱过的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
学
分
析
重点
感受并表达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难点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鉴赏判断用手势表达。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学唱《卖报歌》
《卖报歌》的创作故事:
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个名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报童生活的艰苦,聂耳以小毛头作原型写成《卖报歌》。聂耳还特地请小毛头扮演剧中的报童,并在过场戏中唱了这首歌。此后,《卖报歌》传遍全国,久唱不衰。
一、听听做做。
教师播放音乐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请学生仔细聆听并提出要求:在听到故事中歌唱《卖报歌》的音乐有渐渐慢下来的地方请用手势表示出来。目的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鉴赏判断后,用手势表达所感受到的音乐速度的变化。
二、试试唱唱。
请学生试着模仿故事中歌唱《卖报歌》的音乐处理速度的变化进行演唱。旨在把渴望光明的情绪唱出来。
三、唱唱想想。
师生轻声跟唱。教师启发学生想想:小毛头在雨中叫卖报纸的心情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气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绪。
四、演演唱唱。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根据歌曲情节进行表演唱。
五、谈谈找找。
优秀作品离不开优秀作曲家的精心创作。简介作曲家聂耳的生平,请学生课后查找《卖报歌》的由来、聂耳的故事、聂耳的作品、聂耳的出生年代等。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八课 吟唱古诗词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诵读《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教
学
分 析
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读读、唱唱《悯农》
1、有感情朗诵:朗诵时让学生感觉似乎在炎热的烈日下,辛勤劳动,汗水挥洒入土,渗入到禾苗根须上的感觉,既沉重而又意味深长。诵读时提示小学生要有感情,有快慢、强弱、声音的高低来表现诗的意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收获、珍惜粮食的情感,从而获得劳动艰辛的审美教育。
2、配乐朗诵:在以上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边听音乐边朗诵,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着音乐,从而很好地去理解和表现音乐。
3、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⑴听音乐,可坐着听,也可围着圈做42页的练习: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随歌声前后做锄地动作模仿弯腰插秧等活动。小孩喜欢动,歌词又熟悉,很快会在听唱中学会这首歌的旋律。先曲后谱: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⑵先曲后谱: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5、知识连接:《悯农》
(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赏析要点:
这首诗和前面一首是姐妹篇,可以对照起来读,前面一首是讲要珍惜劳动果实,这一首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现实:普天之下,没有一块闲农田,农民终日辛勤劳动,可是劳动者不得食,常饿死。这是何原因呢?诗人在当时能如此深刻地提出这个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静夜思》
课型
教 学
要 求
感受到音乐与美术、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教
学
分
析
重点
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读读、听听、画画《静夜思》
1、赏画。请大家欣赏一幅画,这是一幅唐诗《静夜思》彩图,请同学们朗诵一遍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同学们上语文课学过,请讲将这首诗画了什么?趁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亲情、乡情的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国标苏教版第七册语文全册教案 篇4
(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我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第1页
共100页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方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第2页
共100页
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1)选定目标反复看(2)写出所得至少3篇 课后记:
第3页
共100页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第4页
共100页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① 指名读;
②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⑤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课后反思:
第5页
共100页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二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 师检查自读情况
第6页
共100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一 复习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 细读课文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师板书:心绪不宁
第7页
共100页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板书:埋怨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三 总结课文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四 作业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第8页
共100页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第9页
共100页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第10页
共100页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第11页
共100页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4、秋天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第12页
共100页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第13页
共100页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课后记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第14页
共100页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第15页
共100页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课后反思: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
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3.练习。
第16页
共100页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复习讨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该怎么查?
(2)怎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将表中提供的解释带入词中进行比较,看其搭配是否相宜,然后决定取舍。)3.练习。
学生自己查字典,同座位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比一比谁查得又快又对。4.反馈。
交流讨论查字典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查的,应该选择哪一个义项,教师相机点拨。注意:若学生字典不统一,表格中‚在字典中的页码‛一列的答案可能也不一致。最后一列‚应该选择的解释‛分别是①、③、③、②(供参考)。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
(1)出示:广场上。(2)指名读,讨论这一句缺少什么,应该怎样把它补充完整?(‚广场上‛是个地方,这一句缺的是‚有什么‛或‚怎么样‛。)(3)启发想象,让学生先口头练说,相互交流。(4)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3.练习。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其它三条练习,同座之间互相讨论,练说。其中第二小题,教师可适当点拨:这一句缺少的是‚谁有‛或‚哪里有‛。4.反馈。
指名读补充完整的句子,师生评议,及时分析辨正典型的错误。
口语交际
这次练习一的口语交际是学会感谢。这个题目设立的真的很好。我们面对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的关注特别多,在学校、在社会人际交往上就缺乏感恩的心,许多关怀和帮助在他们看来本来是理所应当的。这一口语交际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懂得感谢,心怀感谢的品质。同时在交际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第17页
共100页
开课从我感谢同学们教师节给我的惊喜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有想感谢的人吗?为什么感谢他?学生开始说的时候,范围比较狭窄,多是感谢同学借给他文具用品。为开阔学生思维,我们共同读了口语交际的提示。学生此时,思维有所拓展,由身边的同学,引发到父母,再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
接着,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表达感谢的问题?好几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谢谢你借我……或者说:××我感谢你的对我的××。在语言上比较贫乏。如何引导学生用富于激情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谢呢?我想到了《老师,您好!》同样是感谢的话语,这位诗人是用自己的笔,写下激情的诗来表达情感的。你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几句诗来感谢你想感谢的人吗?然后请学生随性写上几句,并朗诵给大家听。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口语交际的范畴中了,但我想我们的口语交际应该是个大的概念,不单是用嘴说话。于是,我请学生再说说,你们还曾经用过什么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感谢呢?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说:我在母亲节的那天,早早起床,乘汽车到很远的地方,给妈妈买了一个工艺品。有的说:在妇女节的那天,我为妈妈做了一顿饭。有的说……学生骄傲的将自己感谢的故事说给同学听。我想这同样是口语交际。最后,请学生小组进行情景再现,将说、演、听、看汇为一体。第 四 课 时
教学第七题
7.学写毛笔字。(略)
课后记
第18页
共100页
5、天安门广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臵、结构和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三、实验目标
创设情境,调动情感体验,自由表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臵。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会唱的一起唱。
2、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
教师过渡: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快快打开书27页,你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读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第19页
共100页
(2)出示长句。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出示课件相应指导(1)指导品味第一段
a. 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
b. 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2)指导品读二、三段
a. 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 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c. 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 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y.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人开国大典。(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
1、自由读
2、出示图片
第20页
共100页
3、组织交流
4、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5、创设: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6、组织齐读。
二、合理想象自主学习
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
2、师板书:花、灯、礼花、人们
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
4、出示黑板
5、齐读
6、根据成语引背
三、表达心声自然总结
1、亲眼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一定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
3、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思索: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样多的游客。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第21页
共100页
反思:问题一:课堂上有些散
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问题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
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问题三:激励语太多,显得虚
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6、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教学过程: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二、名画导入
第22页
共100页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第一段 为什么?(第1——3自然段)第二段 怎么?(第4——6自然段)第三段 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23页
共100页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教学过程: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第24页
共100页
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谈:
今天和学生一同在浓浓的民族自尊中,深深的民族自豪中学完的这一课。
开课我首先简介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受列强欺侮的历史背景,然后联系初读课文后检查生词的内容,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住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从徐悲鸿励志的‚志‛入手,请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徐悲鸿立下了什么志愿?‚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通过联系历史背景说说一部分外国人认为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你认为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师:‚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你们认为是怎样的? 生:不会让外国人欺侮的
生:就像奥运会中的刘翔一样,会让人们刮目相看的,真正的中国人被逼急了,就会创造奇迹。
生:是自强不息的 生:绝不会被列强击垮的
接着,我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会立下这样的志愿?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为建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我着重抓住了外国学生说的‚你们中国人‛这几个字。为什么他不说‚你徐悲鸿‛而说你们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情绪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再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情感就不一样了。
师:徐悲鸿是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请学生默读4、5、6段,划出徐悲鸿的行为。
在学生划后,针对性的将‚奔马图‛介绍给他们,学生忍不住,就说,徐悲鸿的画,表明了他的努力,他就像笔下的骏马一样在为实现志愿坚持不懈的奔跑。
过渡到徐悲鸿的成就后,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志愿,说说是不是实现了?他让外国人认识了怎么的中国人?
第25页
共100页
徐悲鸿会对道歉的外国学生说些什么呢?你们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呢? 最后用舒婷的《我的祖国》做为整篇课文的结尾。
教学中以一个点做为引发点,上下覆盖,层层深入,我想这样的教学就是我们追求的。
7、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第26页
共100页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第27页
共100页
面:壮观、隆重)(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第28页
共100页
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在本篇课文教学中,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孩子们在历史中反思现在。课堂处理:
1、以一点为中心,覆盖全文。
开课向学生介绍了鸦片战争,以及用数字让学生明白鸦片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而引导到‚伟大壮举‛,你认为那些语句体现了这是一件伟大壮举?学生勾画后,请学生说说,根据学生说到的‚时间长,数量大‛引导朗读第5段。
提出‚这样的壮举,当时有哪些人目睹了呢?‛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说说看到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生:前来观看这一壮举的人很多,不管男女老少都很关心这件事。
第29页
共100页
生:这些人被鸦片害了很久,所以,他们来这看鸦片被销毁,感到快乐。生:大家都想看看害人的鸦片被销毁的情景。师:再看看这些人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那些外国商人是贩卖鸦片的,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
师: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思考。我们别慌着回答,在读读第五段,设想一下这些观看的人会想些什么?
生:来观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高兴?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知道他们高兴的? 由此过渡到第四段,学生将人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师: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得兴奋。那其他人呢? 生:外国商人很心痛,他们狠林则徐 生:外国商人一定会想要害死林则徐。
师回扣刚才的问题:是呀,明知道外国商人会狠他入骨,为什么林则徐还要请他们来观看呢?
生抓住课文最后一段:林则徐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生: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
师补充林则徐的经历。‚禁烟,在当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内外上下,阻力都很大。这些阻力不仅来自被触犯了借鸦片贸易牟取暴利的英国侵略者和中外鸦片贩子;而且来自于从清朝中央以至地方借鸦片走私而营私舞弊受益的大小官吏及其附庸者;来自于清朝满族亲贵和嫉妒林则徐声名的有权势人物,后者的破坏中伤更是不易提防的。当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时,投降派首领穆彰阿‚亦为之动色‛,而‚中外柄臣,有忌阻之者。京朝官、故人子弟,亦以边衅为公虑。‛
讲述林则徐说的‚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二、在一段中切实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师:有一群人你们没有发现,他们不仅是虎门销烟的观看者,更是参与者。生:我发现了,是民工
师:民工是怎样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的?请你们默读后,想想,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四人小组间自己演示一下。(教师巡视)
生上台演示书中销毁鸦片的经过。正要下讲台。师:等等,你刚才的几个动作在做一遍。
学生边做教师便强调几个表示有顺序行为的词‚先‛‚再‛‚然后‛。将写作指导蕴含在其中。
师:我有个发现,你刚才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 生:盐巴是小粒的所以用撒。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盐巴不是小粒的,而是一块一块的,撒是为能均匀,使它能较快融化在水中。而倒会使盐巴堆成一个小山样的,不好融化。
师:的确盐巴不是小粒的,作者在这精确的运用了撒这个词,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第30页
共100页
生:抛是因为鸦片很重,所以用抛。师:我建议你们联系人们的心情再想想。生:因为大家恨鸦片,所以狠狠的地它抛出去。
师:作者在选取表现动作的词时,还将人们地心情都表现出来了。所以,在我们平时的语言中,如果能像作者这样用词精准,那你的语言会多么吸引人呀。
三、在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深入。
师:刚才我在巡视的时候听到有的同学用了其他方式销毁鸦片,请他说说看。生:用火烧。
师将200多万斤这个数字写在黑板上,学生顿时明白数量太大。同时,老师补充林则徐选取销毁办法的小故事。生:我觉得直接就丢入大海。生:我不同意,这样会污染海洋的。
师: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想想你们先前的理解。
生:我不同意,是因为如果这样快的销毁了,就不能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了。就是要他们看见自己的鸦片一点点销毁而心痛。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而且,这也表明我们的决心。
师:说的好,能将课文内容理解为自己的话来解开疑惑。
四、回顾以往,目的是指导现在
师:虽然,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已经领导国人开始了禁毒斗争。但是…… 介绍我国当前禁毒斗争的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呢?
习作二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本节课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
(二)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得引发他们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然后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让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第31页
共100页
第二环: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这一环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确写作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审清习作提示。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
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
三、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
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第三环,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学生明确了写作内容和要求后,我便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介绍清楚,所以我采用看—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看,看看自己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想,想想自己的性格,平时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作文起步,再加上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平不高,积累较少,因而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又由于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有一个作文感知,我先在学生面前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教那年级,(简单说),相貌、性格、爱好、特长(重点说)说一遍,学生有一定的作文思路,如何去介绍好自己写下来。
说——评,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我让各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他们的构思的内容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符要求,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说、评说、同桌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构思内容说出来。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看——想——议——说——评‛这几个环节,以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了写作的概念,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老师引导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作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了,四、教学体会
这次习作训练课,力求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借助镜子和相片细细观察自己的外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课程标准》提到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已是这节课的写照。
板书设计: 自 我 介 绍
姓名、年龄、学校、年级(略写)
相貌、性格、爱好、特长(详写、重难点)
课后反思:
模仿与创新
关于作文,我们似乎有很多疑问,特别是作文指导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有如何在处理好学生普遍存在的模仿现象?在这就《习作二》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第32页
共100页
习作二是请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于是,我决定试一试我不指导,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第一轮习作本收上来,不少孩子两句就写完了。如‚我很会踢足球,曾经参加过足球队‛‚我会画画,美术老师给我打了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我仔细思索。我想:学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面对这样贫瘠的叙述,我决定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来再次作文。这次收上来的习作明显在篇幅上增加了,但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有画画遇到困难克服的,有妈妈买菜提不动,而帮助提的……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而有有自己的话说呢?我进行第三次习作。
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这时候学生叙述过程中还是抱住例文不放。于是我们进入例文,看看例文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例文一《我真棒》中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和学生一同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我们开始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学生在小组中叙述的精彩层出。
例文二《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于是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的同时,引入《但愿人长久》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这样教学后,学生再写习作二,水平就明显的提高了。
思索: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我想这篇习作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积累其实不少,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的表达出来,于是就开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复制。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绝对不是,再挖掘生活,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将习作的入门点指点给孩子们,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正音。(3)学生自由练读。3.了解大意。
第33页
共100页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4.熟读成诵。(1)指名读。(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4)集体背诵。(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 照汗青。‛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2)同座位之间互背。(3)集体背诵。(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第 三 课 时
口语交际
第34页
共100页
介绍我的朋友
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1、激趣引入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2、提出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伙伴(小组交流)
(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
二、讲伙伴,指导交际
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
2、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四、表演,练习对话
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
五、评议、选最佳角色
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
(先请平时不太大胆的学生上台表演,多鼓励他们)关于《练习二》口语交际的反思:
创设情景 强调互动 注重反馈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中介,有目的、有对象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
练习二的口语交际主题是‚向家人介绍来家做客的朋友‛。这个口语交际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许多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们的课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复制生活,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互动和反馈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训练,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培养其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正确的交际态度与语言习惯。
本次口语交际‚向家人介绍来家做客的朋友‛,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蕴含着丰富内容的口语交际主题。是通过陈述自己对熟悉对象的感受、了解以说服或影响他人的交际行为。陈述的对象是熟悉的朋友,必须先对要陈述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或理解,而后才能组织、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生动的介绍和说明。教学中经过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关注生活,创设情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本次口语交际中我引导学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什么时候你会请朋友回家呢? 生1:我过生日,请他们来吃蛋糕。
第35页
共100页
生2:我买到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时,我也会请他们来我家玩。生3:有时候朋友有事需要我帮助时,他们也会来我家。……
二、强化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并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
教师扮演家长,学生介绍自己朋友,教师随机点评。片断
师:这个小朋友和你关系怎样?
生:他是我在这个班上,最好的朋友,我们下课的时候形影不离。…… 师:那这个小朋友有什么特长吗?或者有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生:……
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交际目的是为了示范作用,并且在师生互动中规范学生语言,在点评中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
三、关注对应,评价提升
口语交际教学在于能力培养,加之小学生对枯燥、干瘪的口语交际知识与方法也缺乏兴趣与敏感,所以教师指导的重点与方式,不是讲授大量系统的有关知识与方法,而是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关注他们的交际行为中的对应能力,在学生最需要时,相机评价,切实、精当地提示有关知识,点拨语言表达。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走进生活,在情景中进行交际。
8、小镇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感受小镇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2、感受蚕乡小镇改革开春风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总分结构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仿写片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周庄景色的光碟。
2.谈话:同学们,谁能给画面起个好听的名字。3.板书课题:9 小镇的早晨
4.过渡设问: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学课文,师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正音。
恬静 节奏 地平线 波光粼粼碧绿 悠闲 交响乐 热气腾腾(2)指名学生读课文。
(2)指名‚说说小镇的早晨是—— 的‛。
第36页
共100页
三、质疑
1、对于这篇写景的文章你还想深入学习什么?
2、学生提问。
3、指导好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恬静‛什么意思?
3.边读边想,结合插图,说说这一段围绕‚恬静‛这一特点写了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4.学生自由练读,在读中揣摩怎样读出‚小镇的早晨‛的‚恬静‛。5.指名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① ‚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
②‚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③‚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小镇的楼房顶上,河边的绿树上……‛
6.指名试读、师范读、集体齐读。
7.指导想像:边读边想象小镇恬静的图画中还有哪些景物,请学生描述。
四、延伸拓展:从课内到课外。老师感谢同学们把恬静带到了课堂,现在让我们走出小镇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恬静吧。多媒体出示画面。
1、教师写一首小诗: 恬静
水平如镜照树影,天地之间乐逍遥。山在虚无飘渺间,青松翠竹花戏蝶。清清小溪绕山涧,诗情画意在人间。
2、学生读诗,拓展反映恬静生活的古诗。
五、总结
金秋十月,真是江南好风景,让我们亲近家乡,感受家乡吧。
六、布臵作业: 作业自助餐:
观察家乡的早晨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现。1:小诗、画画、拍下照片。2:仿照第一小节写片段。3:设计广告语、小报。4:当导游,写解说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第37页
共100页
1、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镇的早晨》,大家回忆一下,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2、这一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镇的早晨》。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⑴想想这一段写出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划出总起句。
⑵结合插图想想,课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用‚△△‛标出。
2、交流讨论得出:恬静:河水、小船(板书)
结合理解‚恬静‛
3、重点研读‚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标出表现小镇早晨恬静的词语,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交流,指导朗读,(用上插图)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银鳞指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说明什么)
(2)沿街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3)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飘‛换成‚驶‛,哪个好,好在哪里)
5、感情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小河、石桥、小船组成的图画,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齐读,试背)
6、归纳阅读步骤:
(1)找出总起句,想想小镇早晨有什么特点;
(2)想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3)读有关词句,体会课文怎样具体体现小镇早晨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扶学第3自然段:
1、按以上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2、集体交流:
⑴总起句,特点:热闹(板书)
⑵景物:人流、土特产、赶集农民
⑶重点理解:
①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理解‚不由自主‛,为什么‚不由自主‛能看出热闹?)
②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大白鹅……
③……甜甜地诉说……价廉物美。(理解‚价廉物美‛)
说话练习:农民是怎样诉说的,也学学农民诉说一番。
⑷上文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里又说是热闹的,这不矛盾吗?这里的‚又‛表示什么?
第38页
共100页
3、合理选择方式,如朗读、设计表演等,再现小镇热闹的景象。
A、设计表演:请一个同学当导演,设计这一段文字的表演,请大家结合插图,也可以根据平时经历,想一想。
(1)一位同学谈设计:谁愿意发表一下自已的高见。扫
(2)其他同学改正、补充意见
(3)分配演出人员:
(4)演后评价,小结:小镇的早晨就这么热闹,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吗?
B、感情朗读
四、自学第四自然段:
1、用以上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
2、交流(请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
⑴特点:紧张
⑵景物:店铺、小摊、熟食店、农家姑娘
3、重点理解最后两句话:
(1)为什么出现的人流是‚彩色‛的呢?
(2)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面买进来的蚕乡小镇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改革开放给蚕乡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
4、感情朗读
五、小结:
是啊,美丽的蚕乡小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只是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身边的变化,感受祖国快步前进的脚步吧!
六、仿写练习:学校(家庭)的早晨是紧张的。
(1)说:从哪些方面表现紧张;(2)写;(3)评;
板书设计:
恬静:河水 小船 美丽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流 土特产 赶集 农民
紧张:店铺 小摊 熟食店 农家姑娘 勃勃生机
9.九寨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图片、课文录音磁带、相关歌曲磁带。
第39页
共100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激情
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
绍给大家。(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3、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⑴读生字词: 潘、敏、禽(前鼻音)坪、羚(后鼻音)
宵、县、恰、窜(三拼音)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
⑵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⑶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录音范读 讨论:
1、你听了课文录音,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4自然段)
3、其它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4、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讨论: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是个什么样的 地方?(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朗读: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童话世界‛。
4、齐读。
第40页
共100页
五、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县:里面是两横。
3、范写:善、窜、捷、禽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九寨沟是由几条神奇的山沟组成的,如果人们一进入景区,就像到
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游览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3、再读读,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能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吗?
4、学生自学。
5、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在谈感受时品析词句,理解‚宛如、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等词语。
**感受雪峰时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感受湖泊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身临此山此水真似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通过‚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等词语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第41页
共100页
画‛一句点明了‚五花海‛、‚无彩池‛的由来;
**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看图联想那道道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
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
1、请你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 板书: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2、你最喜欢作者介绍的哪种动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谈感受,读句子,互相交流。
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四种珍稀动物,作者抓住了‚林深叶茂,游 人稀少‛来点明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抓住‚体态粗壮‛、‚机灵的小 眼睛‛写出金丝猴的特点;抓住‚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来描述大熊猫的 特点;抓住‚行动敏捷‛、‚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写出了小熊猫的可爱。作者在介绍这四种动物的语句间用上了四个‚也许‛,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 了什么?
5、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的语句再读一读。
3、默读课文,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交流小结:
⑴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⑵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 童话世界‛相照应。
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第42页
共100页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 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欣赏《神奇的九寨》。课后反思:
神奇的九寨沟
今年暑假亲自踏上了九寨沟这神奇的地方,深深的被它的水所吸引。那水变化多端,色彩艳丽,清澈见底。有了亲身的领略,所以在执教《九寨沟》一课时,激情彭湃,希望能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课文的图片,将我的孩子们都带到九寨沟去看看。分析课文:
本文我确定两个重点,一是九寨沟的水。二是九寨沟的动物。也是课文中详写的段落。水我将抓住湖水和瀑布的不同形态,以及最引人关注的色和气势来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动物,我将抓住动物的种类多,特点不一样,以及作者在写这些动物的时候的用语,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一、整体把握。
开课初读后,请学生说说,九寨沟什么最吸引你? 学生很快的说出水、雪峰、动物。
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四个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就是就在沟最吸引你们的地方,也是九寨沟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
在中国旅游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神奇的水使它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图片,请去过九寨沟的同学介绍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么将九寨沟神奇的水介绍给我们的呢?
二、精读感悟
学生自由的读课文第三段。用几个什么词来形容你听到的,读到的,看到的九寨沟的水呢?可以用书上的词。
学生很快说出了‚清澈见地、五彩缤纷、高低错落、谓为壮观……‛我们在看看这些词语,总结出,湖泊是从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气势上吸引人的。请学生自由读出湖泊色彩的美,怎么美就怎么读。请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共同评议,比赛读。瀑布的句子请男生读,要求读出瀑布的气势。评议后全班读。
接着整体读第三段,读前提醒:将你体会的美的不同读出来。
教师过渡:水滋养着山,山青翠欲滴,山上有许多动物,也是饮用这水长大的。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九寨沟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画出动物的名称。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写的九寨沟哪种动物,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金丝猴 体态粗壮 熊猫 憨态可掬 羚羊 善于奔跑
第43页
共100页
小熊猫 行动敏捷
教师提出九寨沟还有小松鼠、山鸡……动物,你能用什么词来一一形容它们呢? 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教师将不可能出现在九寨沟的动物点出来,由此扩展到其他地域的动物的形容。请学生围绕着他用的词,用一句话来介绍一种动物。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将他们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朗读。
三、弱化一二段,疑问带过。
九寨沟这样迷人,你们想去吗?可是它在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去呢?请你们做个小导游,介绍给我听听吧。
四、观看《神奇的九寨》音乐碟,整体感知全文。教师在一旁提点文中用的词语。思索:
本文很美,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们不要只是想交给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而是交给学生课文是怎么将这样美的景观写出来的。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把握这一点展开教学。
10、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44页
共100页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第45页
共100页
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11、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第46页
共100页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第47页
共100页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习作三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习作指导】
写信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信要符合书信格式。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信的正文另起一行,每段开头空两格。要先写问候的话,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写一段。正文写完了,要另起一行写上‚祝你健康‛等祝福的话。最后写上名字和日期。名字写在右下方,前面可以写上‚弟‛‚妹‛等称呼。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别忘了一定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把信封好,贴上邮票,信就可以寄出去了。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教学课时:两课时
同学们,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些同学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你们对近一段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电话学习、收看空中课堂等学习方式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还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你们对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敬意,对学校提供的这些学习条件的感谢,对老师的关心、惦念等,这些都让老师们很感动。我们感到,同学们确实在不断成长、成熟,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书信的书写格式和要求还不够清楚,今天我们就对‚如何写书信‛进行一次辅导。
书信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就是我们平常经常用的亲友之间联系工作,商量事情,交流情感,询问生活情况的书信;另一类是专用书信,例如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今天我们只讲一般书信的写法。书信有固定的格式,请看这封信: 亲爱的奶奶:
好久没给您写信了。您近来身体好吗?叔叔、婶婶好吗?
叔叔来信说,您经常念叨着我。奶奶,我已经上四年级了,更懂事了。昨天,爸爸不在家,妈妈下班回来忙着烧菜做饭,我见妈妈忙不过来,就帮妈妈洗第48页
共100页
菜、切菜。妈妈夸我说:‚我的小学长大了!‛奶奶,您说我是不是长大了?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要我告诉您,天冷要注意身体,穿得暖和些,下雪最好别出去。奶奶,您可一定记住呀!祝奶奶
身体健康!
小雪
11月30日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书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1、对方的姓名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处。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亲热,可以在称呼前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里。正文从第二行空两个格写起,下一行再顶格写。如果要写的事情很多,可以分段写,每段的起行都要空两个格。一般是先写问候的话,这封信中先向奶奶问好,再问叔叔婶婶好。然后写要说的事。如果是回信,要提一下已经收到对方的来信,然后再写自己要回答和告诉对方的内容。
3、祝语: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进步‛等。习惯上是把‚此致‛‚祝你‛紧接着正文写,‚敬礼‛‚进步‛等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祝你‛,下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
4、署名和日期:写在结尾下一行靠右处。如果是写给自己亲属的信,只写名字,不必写姓,前面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孙女‛‚学生‛等。在署名的后边或下方写上写信的日期。
写信要求书写端正,这不仅为了达到写信的目的,也是对收信人礼貌的表现。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信的正文分段写,第49页
共100页
另起一行写祝语。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
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与方格一些距离开始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对书信的写法了解得更清楚了呢?有问题可通过打电话或上网与老师联系。
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3)集体背诵。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第50页
四年级第八册全册 (下) 篇5
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全册.教案(下)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
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一样,自觉保护弱小者。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我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轻声读课文,画出生词,读准字音。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指名读生字词。
齐读。
理解词语。
蔷薇聊天聚精会神大雨如注娇嫩纤弱
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聊天滂沱旁边芳香扑鼻
附近蔷薇闷热大雨如注
细读课文
自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讨论:
时间:假日天气:闷热
地点:森林人物:一家人
小结。
默读课文第二段。
用“”画出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用“”画出萨沙一家人相让雨衣的句子。
讨论后出示句子。
看图理解大雨如注。
用芳香扑鼻说话。
当大雨如注的时刻,萨沙一家人是怎样相让雨衣的?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理解妈妈的话。
萨沙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是怎么做的?
用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
理解滂沱大雨娇嫩柔弱
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朝着走去
萨沙(保护)蔷薇花
掀起盖在
15鸟语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学不写。理解词语。
会用疏忽和顽强造句。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后齐读。
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初读指导
自读课文,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检查自读情况。
齐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分段
默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精读指导
齐读第一自然段。
填空:
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
齐读。
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
理解通晓。
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指名读。
哪几句话最能反映我这种心情?
小结。
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2~9自然段。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
指导朗读。
同桌互读,指名分角色读。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还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我与鸟儿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感叹。
齐读。
.总结课文
朗读全文。
讨论:为什么说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
板书设计:
接近交谈
15鸟语倾听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16古今贤文(合作篇)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
记住文中警句,谚语,格言,明白做人的道理。
背诵课文。
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符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
3,流利、通顺、正确的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
分析课文
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举例说明。
文中哪些语句对你的启发最大?你能用现实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吗?
讨论、交流。
把课文熟读背诵。
习作4我喜爱的一件事物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读顺读熟读懂例文《槐树》,弄清它在写样子的方面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指导学生了解一般的写植物的方法,写的范围。
指导学生领会.写作要求,描写一个事物,突出两方面。
剖析例文,明示写法
导入新课。
初读例文,弄清下列问题:
写的是植物。
抓住了两个方面的特点。
细读例文,明白是什么样子、什么作用。
从写的角度研究,作者是怎么具体叙述的?
如何作具体介绍的?
出示要求,仔细研究
结合习作要点,出示要求。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
补充例文,多方吸收。
挖掘生活,选择对象。
对照要求,认真落实。
先说后写,完成初稿。
练习4
教学要求:
准确拼读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并说出他们的不同。
区别6组形声字并练习组词。
练习对对子。
练习将排列错乱的一段话整理成为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熟记成语。
学会用真诚的语言赞美别人。
第一课时
第一题
指名读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复习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有关指示,重点引导复习“声轻介快韵母响”的三拼音节连读方法。
让学生自由读四组词语中带点的字和词语。
教师领读。
学生齐读。
第二题
齐读题目。
让学生说说这道题应该怎样练习?
指导学生读6组形近字。
分析字形、字音、字义。
口头练习组词。
第三题
指名读题目。
明确练习要求。
指导。
尝试口头对对子。
第二课时
第四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复习本册中学过的写人、写景、写事的文章。
自由读五句话,弄清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找出第一句话。
按顺序分别找出其他的话。
再读一读,确定正确、流利、通顺。
第五题
指名读题。
说说练习要求。
自由读8条成语。
借助工具书和经验理解成语。
练习。
大声自由朗读。
同座位练习背诵。
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第六题
审题
揭示话题:
教师对有些同学进行赞美,揭示话题:
学会赞美
初步体会到赞美的重要性,以及赞美要真诚。
帮助学生明确练习要求。
师生共同表演,学生学会赞美。
分小组表演。
练习:
请一个同学上台,其他同学分别赞美她。
开火车。
17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清晰生疏苹果核循规蹈矩感触魅力图案
鲜为人知创造力
自学,巡视,适时指导。
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1、2节。
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从哪儿可以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
这里用了两个“新”,有什么含义?
有一天,小男孩来到了我的家里,从桌上拿起一把小刀,有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
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开头小男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举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谁能说说1~4自然段讲了什么?
指导朗读。
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第5节。
这样切苹果指的是什么?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齐读。
这鲜为人知的答案说明了什么?
从哪里看出它竟有这样大的魅力?
人的创造力是什么?
创造力的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齐读第五小节。
.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常客显示新本领拦腰横切
苹果里的清晰看出从未见过更没想到创造力
五角星深有感触有魅力传秘密
18生命的壮歌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词语。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词语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提问:题目中的壮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课文,想一想:
文章赞颂了哪两种动物?
初读指导:
学习蚁国英雄
读课文,画出生词。
练习实际,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丘陵可怜肆虐致死束手待毙肝胆俱裂放弃
20黄山奇松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四年级第七册全册《练习二 》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试卷第七册优化练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试题及答案08-11
沪(书画)版 四年级(第七册)美术教案07-17
四年级上册第七册英语复习教案备课教学设计10-05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期末试卷07-20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07-07
第七册缩句扩句练习题08-14
六年级第七册信息教案07-29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四教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