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顺序

2024-10-18

写景的顺序(精选12篇)

写景的顺序 篇1

写景的顺序

我们讲话,做事情都要有先有后,有主有次,这样才显得有条不紊,清楚明白。写作文如同讲话、做事,也要有个先后、主次,这就是顺序。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绘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通常写景的顺序有三种:

(1)按时间顺序来写。比如,写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写早中晚各个时辰的景物等,只要是景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都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2)按空间顺序来写。比如,由远到近,由里到外,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等,都是空间顺序。

(3)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比如,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等。

当然,这三种顺序也可以结合起来用,如全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其中某一部分也可以按空间顺序写。小朋友们,养成有条不紊的好习惯不单单是写文章,将来对你的人生也是大有好处的。

写景的顺序 篇2

我们如何设计线路才能做到顺序控制呢?

顺序控制的方式:由于电路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为了达到顺序控制, 我们可以在主电路中想办法, 也可以在控制电路中想办法;如果顺序控制的先后有一定的时间要求, 我们还可以用时间继电器来完成设计。这样顺序控制可以采用1、主电路联锁;2、控制电路联锁;3.、用时间继电器完成先后控制三种方式。

一、主电路联锁的顺序控制电路:

在主电路中将先运行电机的电源开关接在后运行电机的电源开关之前, 也就是说将后运行电机的开关进线接在先运行电机开关的出线端, 如图T—1或T—2所示。

在T—1线路中, 合上QS

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1、KM通电动作并自锁, 电机M1先启动运行, 电机M2的开关X才有电源, 插入X, 电机M2才能启动运行。M7120型平面磨床的砂轮电机和冷却泵电机就采用这种顺序控制线路。

停止:按下SB2、.大家同时停止

在T—2线路中:合上QS

启动:按下SB1、KM1通电并自锁、M1启动运行;再按下SB2、KM2通电并自锁、M2后启动运行。

停止:按下SB3.、大家同时停止

若先按下启动SB2、KM2通电并自锁, 但主电路电源 (KM1主触头) 不通, M1、M2都不能运行;再按下SB1、KM1通电并自锁, M1、.M2同时启动运行。也就是说即使操作有误, 也不会使M2先运行M1后运行。

从T—1、T—2线路可以看出:主电路联锁时, M1的电源是上级, M2的电源是下级, 上级制约下级, 而控制电路是同级 (互相不制约) 。

二、控制电路联锁的顺序控制:

我们可以把电机M1、M2的主电路设计为同一电源下的两个主电路并联 (无制约关系) , (注明;以后的主电路图不变, 只改变控制电路图。) 将控制电路设计成有一定层次, 如图T—3所示。

方法是:将后运行电机M2 (也是接触器KM2) 的启动按钮S B 2的进线接在先运行电机M 1 (也是接触器K M 1) 的启动按钮SB1的出线端 (5号) , 这样从结构上有一定的层次关系, 从作用上看:合上QS, 只有按下SB1 (KM1先通电, M1先运行) 、SB2才有电源, 再按下SB2、KM2通电、M2才运行, 也就做到了M1先启动、M2后启动。若操作有误, 先按下SB2、KM2不能通电 (4、5断开) 、M2也就不能先启动运行, 从而保证了M1先于M2启动运行。

从T—3线路可以得出结论:主电路设计成同级, 控制电路可以设计成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就能完成顺序控制。图中SB3是总停按钮。

除次之外, 我们还有什么办法也能完成顺序控制呢?大家知道, 当KM1通电后动作, 它的两个辅助常开触头也闭合, 那么用一对辅助常开触头再来控制KM2线圈电路, 如图T—4所示。

在该图中, 接触器KM1、KM2控制电路粗看是同一级的, 但细看时, KM2支路串入KM1的一对辅助常开触头, 所以只有KM1通电后, 该触头才能闭合, KM2支路才可能通电, M2才可能启动运行 (运行时要按下SB3) 。我们把这种控制电路看起来是同级, 实际还是有上下级的关系叫控制电路隐形上下级。

从T—4线路可以得出控制电路联锁的第二方法是:将先启动接触器 (如KM1) 的一对辅助常开触头串入在后启动接触器 (如KM2) 线圈电路中, 从而KM1、KM2是隐形上下级关系。 (图中SB2是总停按钮, SB4是电机M2的单停按钮。) X62W万能铣床的主轴电机和进给电机就是采用这种顺序控制线路。

其实在实际应用中, 不但对多台电机的启动顺序有要求, 而且对电机的停止顺序也是有一定的要求, 我们从最简单要求分析起:

(一) 顺序启动、同时停止:

在T—1、T—2、T—3控制电路中, 干线串入的停止按钮就是同停按钮。在T—4控制电路中, 去掉SB4后, SB2就是总停止按钮。

(二) 顺序启动、单停 (停止时互不影响) :

在T—1、T—2中无法做到互不影响。在T—3中KM1的停止必然影响KM2的运行, 我们可以这样想:KM2启动时必须受KM1的制约, 但启动后自锁运行能否甩掉KM1的影响, KM2线圈自己给自己供电, 不再依靠KM1, 也就是说KM2自锁触头不要接在5、6端子上, 而是接在3、6之间, 也可以按如图T—5所示接线。

我们给KM1线圈支路串入停止按钮SB2、给KM2线圈支路串入停止按钮SB4, SB2只能停止KM1、SB4只能停止KM2, 互不影响。

在T—4中, 同理将KM2的自锁范围扩大, 接在6、8之间, 如图T—6所示。

SB2、SB4各负责自己的接触器KM1、KM2断电, 互不干扰。

(三) 顺序启动、顺序停止: (即先启动的先停止, 后启动的后停止)

在T—5基础上, KM1先停止、KM2后停止, 也就是说KM1不停止按下SB4, KM2就不能断电, 那么我们给SB4并联KM1的一对常开触头, 使得KM2线圈电路通过两路触头供电, KM1不断电、KM1常开触头闭合, 即使先按下SB4也不会使KM2断电、M2不会先停止, 只有当KM1先断电 (M1先停止) , KM1常开触头断开, 再按下SB4, KM2才能失电, M2才能停止 (M2后停止) , 如图T—7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总结出顺序停止的方法是:将先停止的接触器 (如KM1) 常开触头并在后停止接触器 (如KM2) 的停止按钮 (如SB4) 上, 只有先按下SB2让KM1失电, 再按下SB4、KM2才能失电。否则操作失误, 先按下SB4、KM2不会断电, M2不会先停止, 从而保证了只能是M1先停M2后停。

在T—6中也可以采用相同做法得到顺启顺停, 但由于KM1的辅助常开触头只有两对, 一对做自锁、一对做顺序启动了, 没有触头能做顺序停止了, 所以在T—6中顺启顺停是无法完成的。

(四) 顺序启动、逆序停止: (先启动的后停止, 后启动的先停止)

做法与3相同:将先停止的接触器的常开触头并在后停止接触器的停止按钮上就可以了。在T—3的基础上绘制顺启逆停控制电路如图T—8

在T—4的基础上绘制顺启逆停控制电路如图T—9

三、用时间继电器来完成顺序控制:

当M1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 M2才能启动运行, 这时我们考虑用时间继电器来完成顺序控制。 (这种方法更为简单, 在次不再详讲)

只要我们掌握了三种顺序启动方法、四种停止方法, 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碰到这一类问题, 都会轻松地解决。

参考文献: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顺序控制线路, (第一二三四版)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责任编辑, 张秉淑, 李敬梅

参考文献

写景顺序合理,方能层次清晰 篇3

校园里,那一树桂花

毛凯莹

离开了妈妈,初次转到这个学校,我感觉到很孤独。生活就像这秋天的天气,总是给我带来凉意。【写“秋天”只有一句话,秋天的天气只是为了引出桂花树,就不能具体描绘天气的样子。此句的景物描写很恰当。】吃过午饭,我一个人穿过小路朝教室走去。

我突然止住了脚步。

展现于眼前的是一株正开得恣意烂漫的桂花树。一簇簇金黄金黄的桂花让人透不过气,却不能止住贪婪的目光。我就在盛开的桂花树上来来回回地打量着。【此段对桂花树的描写太简单,只有视觉描写,而且缺少描写顺序。】

空气中只剩下这一股股浓浓的花香。我这才迟钝地反应过来,下意识地四处看看,在萧瑟的秋风中,除了几棵无精打采的白杨,这株桂花树就是唯一的风景了。那么耀眼的黄,即使远在三百米处也能看到,那么沁人的香,仿佛把整个校园给弥漫了。【这一段和前一段的写作顺序需要调整,因为从桂花树特有的香气,以及当时“我”的心情来考虑,从远到近的写作顺序更合理。】

又一阵寒风吹过,我打了个寒战,按按还微带睡意的脸,扯扯长得不能再长的衣袖,重新审视着桂花树,一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甬路上同学们来来往往,大都低着头匆匆而过,衬着灰蒙蒙的天,真的是像快要“冬眠”了。而一棵渺小的树,能欣然对秋风的考验,展示完美活力的自己。想到我自己,除了春天,除了在妈妈身边享受安适温暖的环境,我还能面对什么?是寒风?是雨雪?还是无情的考验?

我想起了妈妈的一句话:“孩子,安逸的环境培养不出坚强的性格,离开了妈妈,相信你会更棒的!”记得当时听到这一句话时时,心里的委屈伴着泪水流了很长时间,总以为是妈妈狠心。但今天,看到秋风中这一树金黄金黄的桂花,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慢慢变得坚强了。

我感觉到我的心中也在盛开着一株桂花树,那小小的花蕾变成了坚强和勇敢的呼喊。是的,离开了妈妈,我也是一株独立的桂花树。【这句话非常巧妙,把写景和写人融汇到了一起,突出了中心。】我不会再害怕一个人的生活了,因为我心里有一种勇敢、乐观的态度。

在寒风凛冽的季节,一株开得正旺的桂花树向来去匆匆的人们展示自己。也许又会有一名行人专注凝视它,轻声地赞叹:“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呀。”【最后一句不恰当,写景是为了抒情,结尾要做到情景交融,与标题和中心呼应。】

【病文诊断】

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她独特的观察,写出了一处美丽的,并能够运用联想的方法,想到了生活中人们缺乏勇敢乐观的态度。能在描写叙事的基础上学会联想和抒情。

但是,这篇文章还有不少的欠缺,尤其是写景顺序混乱,造成了文章层次不清。老师点评如下:

1.景物描写顺序不合理。文章的第3、第4自然段写发现桂花树,然后对桂花树进行了描写。按照思维规律,应该先写远景,再写近景。作者弄反了。

2.景物描写不够细腻。第3自然段,写桂花,只写了看到一棵桂花树,过于单调,引不起读者的共鸣。

其他还有,结尾单纯写景,没有做到升华中心。

【升格建议】

1.针对于3、4段写作顺序不合理,我们可以把两个段落作一个调换。先写闻到花香,再写引起注意,从而观察桂花。

2.针对于上文第3段景物描写不够细腻,修改时可以从枝到叶,再到花,进行多角度描绘,还可以运用修辞方法,从色、香、味等不同的感觉来写桂花。

文章结尾的修改,可以抓住桂花在秋风中凌然绽放的特点,抒写它坚强、给人间带来馨香的美好品质,从而突出文章中心。

【升格美文】

校园里,那一树桂花

毛凯莹

离开了妈妈,初次转到这个学校,我感觉到很孤独,生活就像这秋天的天气,总是给我带来凉意。吃过午饭,我一个人穿过小路朝教室走去。

我突然止住了脚步。

我闻到了一股股浓浓的花香,我抬起头,下意识地四处看看。在萧瑟的秋风中,除了几棵无精打采的白杨,不远处的一株桂花树就是唯一的风景了。对,香气就是从那里飘来的,那么沁人的香,仿佛把整个校园给弥漫了。而且那么耀眼的黄,即使远在三百米处也能看到。

我走近它,桂花树恣意烂漫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树枝骄傲地展示着它的修长和秀美,嫩嫩的、绿绿的新叶既调皮又害羞地躲在老叶下面,映得老叶也美丽活泼了。就在那浅浅深深的绿叶上满载着一簇簇金黄的花,从树尖至树腰,全都是那么盛气凌人的颜色。它们迎着午后的阳光,嬉戏着,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展现出来。反倒把一个夏天的绿给遮住了,香味扑过来,让人透不过气却不能止住贪婪的目光。我就在盛开的桂花树上来来回回地打量着。

又一阵寒风吹过,我打了个寒战,按按还微带睡意的脸,扯扯长得不能再长的衣袖,重新审视着桂花树,一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甬路上同学们来来往往,大都低着头匆匆而过,衬着灰蒙蒙的天,真的是像快要“冬眠”了。而一棵渺小的树,能欣然对秋风的考验,展示完美活力的自己。想到我自己,除了春天,除了在妈妈身边享受安适温暖的环境,我还能面对什么?是寒风?是雨雪?还是无情的考验?

我想起了妈妈的一句话:“孩子,安逸的环境培养不出坚强的性格,离开了妈妈,相信你会更棒的!”记得当时听到这一句话时时,心里的委屈伴着泪水流了很长时间,总以为是妈妈狠心。但今天,看到秋风中这一树金黄金黄的桂花,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慢慢变得坚强了。

我感觉到我的心中也在盛开着一株桂花树,那小小的花蕾变成了坚强和勇敢的呼喊。是的,离开了妈妈,我也是一株独立的桂花树,我不会再害怕一个人的生活了,因为我心里有一种勇敢、乐观的态度。

在这金秋的季节,一株开得正旺的桂花树向来去匆匆的人们展示自己。它让一个女孩明白了,只有经历秋风才会绽开花蕾,才会骄傲地吐露出一树金黄金黄的桂花。

【升格点评】

同原稿相比,升格文章进行了以下修改,使写景的顺序更加合理,从而使整篇文章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1.原文中的第3、第4自然段进行了调换,做到了由远到近,有嗅觉到视觉的过渡。这样的观察顺序合理而有序,让读者不感觉到突兀。

2.修改文在第4段中写景不但细腻,而且先是总写“一株正开得恣意烂漫的桂花树”,然后从树枝到树叶,再到花,描写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很有层次感。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读之有如沉醉于花香之中,自然会有景到情,生发感悟。

济南之春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篇4

《济南之春》原文节选:

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游览顺序写景作文 篇5

有一种风景叫夏。她是贵妃醉酒,风情万种。夏天赋予了万物以更多的生机,让花草与炎炎夏日相伴,从而承托出自身的高贵。”天资聪颖帝王宠,羞花美貌奈何情。佳丽三千集一身,薄命红颜换虚空。“本就闭月羞花,又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小河是她顾盼的明眸,盛开的花朵是她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她蹙起的黛眉。这位”绝代佳人“不知让多少人心醉。看,这边风景独好。

有一种风景叫秋。她是昭君出塞,大义凛然。秋天的魅力就是胸怀博大,充满感情。”肌美如玉洗铅华,画匠欺君掩壁霞。汉匈和亲惟所愿,弱女高节誉华夏。“能以大局为重,舍我其谁。她柔弱而坚强,至情至性。那血色的枫叶正是她的情义。看,这边风景独好。

有一种风景叫冬。她是西施浣纱,美丽动人。”溪畔浣纱呈清韵,鱼沉水底倒影戏。“有人说冬天是冰冷无情的,我却不觉。反之,她有着”沉鱼落雁“之美。她如水般清而纯。只是太过内敛,用她冰冷的外表封闭住了热络的心。看,这边风景独好。

写景顺序合理,方能层次清晰 篇6

【病文展示】

校园里,那一树桂花

毛凯莹

离开了妈妈,初次转到这个学校,我感觉到很孤独。生活就像这秋天的天气,总是给我带来凉意。【写“秋天”只有一句话,秋天的天气只是为了引出桂花树,就不能具体描绘天气的样子。此句的景物描写很恰当。】吃过午饭,我一个人穿过小路朝教室走去。

我突然止住了脚步。

展现于眼前的是一株正开得恣意烂漫的桂花树。一簇簇金黄金黄的桂花让人透不过气,却不能止住贪婪的目光。我就在盛开的桂花树上来来回回地打量着。【此段对桂花树的描写太简单,只有视觉描写,而且缺少描写顺序。】

空气中只剩下这一股股浓浓的花香。我这才迟钝地反应过来,下意识地四处看看,在萧瑟的秋风中,除了几棵无精打采的白杨,这株桂花树就是唯一的风景了。那么耀眼的黄,即使远在三百米处也能看到,那么沁人的香,仿佛把整个校园给弥漫了。【这一段和前一段的写作顺序需要调整,因为从桂花树特有的香气,以及当时“我”的心情来考虑,从远到近的写作顺序更合理。】

又一阵寒风吹过,我打了个寒战,按按还微带睡意的脸,扯扯长得不能再长的衣袖,重新审视着桂花树,一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甬路上同学们来来往往,大都低着头匆匆而过,衬着灰蒙蒙的天,真的是像快要“冬眠”了。而一棵渺小的树,能欣然对秋风的考验,展示完美活力的自己。想到我自己,除了春天,除了在妈妈身边享受安适温暖的环境,我还能面对什么?是寒风?是雨雪?还是无情的考验?

我想起了妈妈的一句话:“孩子,安逸的环境培养不出坚强的性格,离开了妈妈,相信你会更棒的!”记得当时听到这一句话时时,心里的委屈伴着泪水流了很长时间,总以为是妈妈狠心。但今天,看到秋风中这一树金黄金黄的桂花,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慢慢变得坚强了。

我感觉到我的心中也在盛开着一株桂花树,那小小的花蕾变成了坚强和勇敢的呼喊。是的,离开了妈妈,我也是一株独立的桂花树。【这句话非常巧妙,把写景和写人融汇到了一起,突出了中心。】我不会再害怕一个人的生活了,因为我心里有一种勇敢、乐观的态度。

在寒风凛冽的季节,一株开得正旺的桂花树向来去匆匆的人们展示自己。也许又会有一名行人专注凝视它,轻声地赞叹:“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呀。”【最后一句不恰当,写景是为了抒情,结尾要做到情景交融,与标题和中心呼应。】

【病文诊断】

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她独特的观察,写出了一处美丽的,并能够运用联想的方法,想到了生活中人们缺乏勇敢乐观的态度。能在描写叙事的基础上学会联想和抒情。

但是,这篇文章还有不少的欠缺,尤其是写景顺序混乱,造成了文章层次不清。老师点评如下:

1.景物描写顺序不合理。文章的第3、第4自然段写发现桂花树,然后对桂花树进行了描写。按照思维规律,应该先写远景,再写近景。作者弄反了。

2.景物描写不够细腻。第3自然段,写桂花,只写了看到一棵桂花树,过于单调,引不起读者的共鸣。

其他还有,结尾单纯写景,没有做到升华中心。

【升格建议】

1.针对于3、4段写作顺序不合理,我们可以把两个段落作一个调换。先写闻到花香,再写引起注意,从而观察桂花。

2.针对于上文第3段景物描写不够细腻,修改时可以从枝到叶,再到花,进行多角度描绘,还可以运用修辞方法,从色、香、味等不同的感觉来写桂花。

文章结尾的修改,可以抓住桂花在秋风中凌然绽放的特点,抒写它坚强、给人间带来馨香的美好品质,从而突出文章中心。

【升格美文】

校园里,那一树桂花

毛凯莹

离开了妈妈,初次转到这个学校,我感觉到很孤独,生活就像这秋天的天气,总是给我带来凉意。吃过午饭,我一个人穿过小路朝教室走去。

我突然止住了脚步。

我闻到了一股股浓浓的花香,我抬起头,下意识地四处看看。在萧瑟的秋风中,除了几棵无精打采的白杨,不远处的一株桂花树就是唯一的风景了。对,香气就是从那里飘来的,那么沁人的香,仿佛把整个校园给弥漫了。而且那么耀眼的黄,即使远在三百米处也能看到。

我走近它,桂花树恣意烂漫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树枝骄傲地展示着它的修长和秀美,嫩嫩的、绿绿的新叶既调皮又害羞地躲在老叶下面,映得老叶也美丽活泼了。就在那浅浅深深的绿叶上满载着一簇簇金黄的花,从树尖至树腰,全都是那么盛气凌人的颜色。它们迎着午后的阳光,嬉戏着,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展现出来。反倒把一个夏天的绿给遮住了,香味扑过来,让人透不过气却不能止住贪婪的目光。我就在盛开的桂花树上来来回回地打量着。

又一阵寒风吹过,我打了个寒战,按按还微带睡意的脸,扯扯长得不能再长的衣袖,重新审视着桂花树,一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甬路上同学们来来往往,大都低着头匆匆而过,衬着灰蒙蒙的天,真的是像快要“冬眠”了。而一棵渺小的树,能欣然对秋风的考验,展示完美活力的自己。想到我自己,除了春天,除了在妈妈身边享受安适温暖的环境,我还能面对什么?是寒风?是雨雪?还是无情的考验?

我想起了妈妈的一句话:“孩子,安逸的环境培养不出坚强的性格,离开了妈妈,相信你会更棒的!”记得当时听到这一句话时时,心里的委屈伴着泪水流了很长时间,总以为是妈妈狠心。但今天,看到秋风中这一树金黄金黄的桂花,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慢慢变得坚强了。

我感觉到我的心中也在盛开着一株桂花树,那小小的花蕾变成了坚强和勇敢的呼喊。是的,离开了妈妈,我也是一株独立的桂花树,我不会再害怕一个人的生活了,因为我心里有一种勇敢、乐观的态度。

在这金秋的季节,一株开得正旺的桂花树向来去匆匆的人们展示自己。它让一个女孩明白了,只有经历秋风才会绽开花蕾,才会骄傲地吐露出一树金黄金黄的桂花。

【升格点评】

同原稿相比,升格文章进行了以下修改,使写景的顺序更加合理,从而使整篇文章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1.原文中的第3、第4自然段进行了调换,做到了由远到近,有嗅觉到视觉的过渡。这样的观察顺序合理而有序,让读者不感觉到突兀。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案例分析 篇7

教学流程: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7的数顺序表 (百数图) 。

2.学生观察、猜测小组讨论:表中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举例引导。如, 横看、竖看、斜看分别看到什么数, 比较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特点:

(1) 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2) 从左上到右下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3) 从右上到左下 (10除外) , 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 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 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教师引导:最右边的一列可能是些什么数?

3.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4.想一想:填写完表格后你又有什么发现。 (认识了100以内数的顺序、表中任一个数与相邻两数的关系等。)

5.猜数游戏:第4行第8个数是几?第8行第6个数是几?55前面一个数是几, 后面一个数是几?有一个数, 比67大3, 这个数是几, 在第几行第几列?

6.同桌根据“百数图”提问题。 (每个小朋友都积极提问并解决问题。)

7.按要求 (第38页) 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比较同色的数又发现什么新规律? (如个位数字相同的数在同一列, 十位数字相同的数在同一行等。)

案例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儿童入学后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本阶段的数概念既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 又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案例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教学通过“两观察”和“两利用”完成。“两观察”:第一次是观察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 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看、去想、去讨论,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而发现这些已知数排列的规律和顺序, 激发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 学生就会主动、积极思考, 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 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 使学生感受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 包含着很多数学知识。“两利用”是在“两观察”之后进行的。一是利用数目表找数, 如, 组织学生通过猜数游戏, 弄清100以内的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二是利用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 根据“百数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低年级的数学教学, 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怎样提问题, 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 用数学思维考虑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 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案例二:“比较大小”教学

教学流程: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9页例8主题图:小明家的母鸡一个月生了28个蛋, 小红家的母鸡一个月生了26个蛋, 请小朋友比一比, 谁家母鸡生的蛋多?

(学生考虑不同的比较方法。如, 通过观察两个相同的蛋盒, 前五行摆的鸡蛋一样多, 最后一行左盒摆了3个, 右盒摆了1个, 从而推出28>26。)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 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用计数器比较两个100以内数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 用计数器拨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9和45, 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 哪个数小。 (按顺序排列的数, 排在后面的数比排在前面的数大即45>39或39<45。) 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都比一位数大?100是三位数中最大的还是最小的数, 为什么?

5.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 十位上的数大, 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 再看个位上的数, 个位上的数大, 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案例分析:该案例教学,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把鸡蛋放进蛋盒里再比较鸡蛋的多少。先运用20以内比较数的大小 (一对一) 的方法, 进而引出其他的比较方法,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字的笔画顺序 篇8

制作田字格

打开WPS演示,选择一个模板,创建工作页面。

依次点选下方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基本形状】/【矩形】按钮(图1),按住“shift键”在幻灯片上绘画大小合适的正方形边框(图2)。

图1 矩形按钮

图2 画正方形边框

依次点选下方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线条】/【直线】按钮(图3),按住“shift键”在正方形框上绘画长度合适的直线(图4)。同理,画出其它直线(图5)。

图3 直线按钮

图4 画斜线

图5 画出其它直线

按住“ctrl键”,依次点选所画直线,然后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组合】/【组合】菜单(图6),把所画直线组合成整体。

图6 把内部直线组合成整体

再次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对象格式】(图7),在弹出的对话窗口中设置线条为虚线(图8)。

图7 设置对象格式菜单

图8 设置线条为虚线

最终效果如图(图9)。

图9 田字格效果图

制作汉字

依次点选【插入】/【图片】/【艺术字】菜单(图10),在弹出的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择空心型艺术字(四行一列)(图11),点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输入需要制作笔顺的汉字“少”,并设置字体为“楷体”,字号为“96”。(图12)。

图10 插入艺术字菜单

图11 艺术字库对话框

图12 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

适当调节文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大小,如图所示(图13)。

图13 调整文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大小

在汉字上点击,弹出艺术字工具栏,选择编辑艺术字格式按钮(小桶图标)(图14),在弹出的设置对象格式对话框中,设置填充颜色为“无填充颜色”(图15)。

图14 艺术字工具栏

图15 设置对象格式对话框

最终效果如图所示。

图16 汉字效果图

制作笔顺动画

依次点选下方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线条】/【任意多边形】按钮(图17),沿着汉字边缘线进行绘画,并填充颜色为黑色(图18),最终效果如图(图19)。

图17 任意多边形按钮

图18 绘制笔迹并填充颜色为黑色

图19 汉字笔笔迹效果图

选中某一笔迹,在右侧依次点选【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进入】/【擦除】(图2),并设置合适地擦除方向和擦除速度(图21),同理,设置其它笔迹的动画,最终设置效果如图(图22)。

图20 自定义动画菜单

图21 设置动画方向和速度

图22 最终效果图

觉察与分类加工顺序性问题的探讨 篇9

当我们觉察到视野中有某一物体存在时, 我们是否就能迅速地对该物体进行分类呢?也许我们不能这样设置问题。因为这样发问就已经给出了“觉察先于分类”的前提假设。事实上, 传统理论已经在视觉加工“顺序性”方面达成了相对一致的共识。也就是说, 对于物体的分类是基于觉察的。但近年来, 这一问题开始模糊化。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 从多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且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视觉加工理论认为:对于物体的识别大致包含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在人眼视网膜上完成的边缘抽取, 以及与边缘相关的不变性特征的觉察。中间阶段则涉及到图形与背景的分离。这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特别强调的。也就是一个目标或视野的某一部分被知觉为图形, 而余下的部分就成为背景了。最后的阶段是分类, 即在基本水平或次级水平上将所观察到的物体归类。我们可以看到, 在传统的视觉加工理论中, 人们对于一个物体的觉察是先于分类的。

一、三个相关的实验研究

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源于2005年Grill和Kanwisher的研究。两位研究者向传统的物体识别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 在物体识别的过程当中, 分类并不一定在顺序上位于觉察之后。两种认知功能是具有共同的加工过程的。两位的实验关注于66位被试在完成三类任务时, 其反应时和正确率两项指标。这三类任务分别是觉察、分类和鉴别。在觉察任务中, 主试要求被试对所呈现图片作出“是否存在物体”的判断, 同时进行按键反应。在分类任务当中, 被试需要对来自于同一上位类别的不同基本类别作出反应, 即区别目标基本类别和非目标基本类别 (如判断是狗, 还是其他动物) 。这一任务要求被试在基本类别水平上作反应。而鉴别任务则要求被试在次级类别水平上进行判断, 即辨别同一基本类别当中的某一目标子类别 (如判断是德国牧羊犬, 还是其他种类的狗) 。实验中的物体图片选自15个基本水平类别, 而非物体图片则是由随机的不规则像素点组成的。两种图片后都紧接着马赛克, 其作用在于“阻止”进一步的视觉加工, 保证被试所作出的视觉判断是基于早期加工阶段的。对于图片和马赛克之间的时距, 研究者也作了不同的设置, 即存在17、33、50、68和167毫秒的变异。而物体和非物体图片的呈现, 也存在1000或2000毫秒的变异设置。实验结果表明, 鉴别任务中存在觉察和分类在反应时及正确率结果上的分离, 即辨别同一基本类别当中的某一目标子类别的用时要长于物体觉察, 正确率也低于物体觉察。

然而, 同类的研究却得到不同的结果。Michael和Isabel两位研究者的实验假设回归到传统物体识别的理论上来[5]。他们认为, 觉察和分类是两种明显分离的认知阶段, 不可能像05年研究所说的那样具有共同的加工过程。觉察在时间上是先于分类的, 而类别的划分也是在觉察到物体存在的基础上实现的。与05年实验相同的是, Michael和Isabel所关注的依然是被试完成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两项指标。但是, 两位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方法, 将“反转”和“浊化”作为该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反转就是将图片呈180°的反向呈现;而浊化则是运用电脑技术对图片作模糊化处理。这样设计的理论逻辑在于, “反转”和“浊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视觉加工, 使得物体识别的过程变得困难, 其时程也会相应的延长。但是, 他们假定:“反转”和“浊化”对于觉察和分类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无论图片是反向呈现, 还是模糊不清, 我们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觉察任务;但对于分类而言, “反向”和“浊化”的影响会更大。在这些情况下, 我们完成分类任务的反应时会更长, 正确率会更低。两位研究者认为, 将物体归类, 比起觉察来讲, 需要更多的视觉信息。而“反向”和“浊化”所起到的作用就在于将视觉信息的提取复杂化, 或是干脆减少视觉信息量。因此, 两种实验处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 在信息加工不通畅的情况下, 相对容易的觉察是否迅速地发生在相对困难的分类之前。依据这一逻辑, 研究者设计了两个子实验, 分别考察了在“反向”和“浊化”两种处理中, 物体觉察和分类的分离情况。两个子实验和05年的实验在程序上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子实验一中有两个地方进行了修改, 一是目标图片的反转;二是取消了次级水平类别的考察。这样考虑是为了避免实验太长, 同时也主要针对05的实验结果而设计的。子实验二的重点则在于考察“浊化”的影响。两位研究者也将浊化分成了五个等距的水平, 即65%, 3.75%, 82.5%, 91.25%, 和100%。等级越低, 代表模糊的情况越严重。两个子实验都保留了马赛克设置以及图片和马赛克之间的时距设置。然而, 实验结果与05的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我们可以看到, 通过图片的“反转”和“浊化”处理, 被试完成任务时, 对于物体的觉察和分类结果有明显的分离, 即被试觉察用时较短, 正确率较高;而分类用时较长, 正确率也较低。如果像05年研究所说的那样, 觉察和分类两种认知功能具有共同的加工过程。那么, 图片的“反转”和“浊化”处理, 应该对两种认知功能产生同样的干扰作用。但结果却不是这样的。这说明, 觉察和分类是可以分离的两种认知功能。

事实上, 08的研究很难摆脱其他研究者质疑的声音。原因就在于他们“反转”和“浊化”的实验设置。这两种非常规的视觉加工模式并不能给我们提供常规模式下物体识别时间性顺序的直接证据。所以, 针对该实验缺陷, 研究者Jeffrey和Keely[6]取消了“反转”和“浊化”的实验处理, 利用常规的视觉模式来分离被试对于物体的觉察和分类。同时, 他们认为, 在05的实验中, 图片消失后立即呈现马赛克。在这种的情况下, 研究者将两种任务中相似的行为反应, 作为证明“觉察和分类同时发生”的直接证据。这种做法是草率的。问题在于, 与高水平视觉输出相比, 马赛克的存在会有效地阻止被试对低水平视觉输出的意识觉察。结果是, 被试在两个任务当中, 被迫基于相对一致的高水平视觉加工进行了反应。这就使任何关于觉察和分类相对时间进程的一般性推论变得毫无根据了。前一个条件与05的实验相似;而后一个条件的设置则是为了排除“低水平视觉特征影响分类行为”的假设。图片在第一个实验中的呈现时间是500毫秒, 在第二个实验中的呈现时间是50毫秒 (主要是与05的实验三进行匹配对比) 。

总结

人类识别物体的速度非常地快, 这似乎掩饰了其加工过程的复杂性质。事实上, 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 我们能够获得视觉加工在时间顺序性方面的客观证据。上述三个相关的实验研究中, 虽然结果和结论存在差异, 但其实验思路是相对一致的。也就是说, 三个研究的关注点都落在被试完成任务的反应时上。实验者假定:如果两种认知任务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那么这两种认知功能是同时完成的。有可能是同一加工阶段的不同结果。相反, 如果两种认知任务所用时间不一样, 那么耗时长的功能就更复杂。而在时间顺序上则更有可能是排在后面的。但是, 从理论的逻辑前提上,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实验假设似乎是值得深究的。因为两种“如果”的所反映的两个前提是相对的。如果两种任务是同时加工并完成的, 那么在时间顺序上两者是“并行的”;如果两种任务不是同时加工, 那么一定存在时间先后的问题, 而两者的运行模式是“串行的”。因此, 我们在探讨物体识别加工顺序性问题的时候, 很大程度上是在探讨觉察和分类的加工是并行还是串行的问题。

所以, 将反应时作为考察的指标, 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来说, 是存在缺陷的。同样的反应时间并不能够说明两种认知任务是同时发生的;不同的反应时间也不能说明两种认知任务是继时发生的。在这一方面, 也许客观的行为测量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了。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在时间分辨率上更高的ERP技术来探查与觉察和分类相关联脑电成分的时间进程, 从而更有把握的确定两者的顺序。

参考文献

[1]Biederman, L.Recognition by components:A theory of human image understanding.Psychological Review, 1987.

[2]Driver, J., &Baylis, G.C.Edge-assignment and figure-ground segmentation in short-term visual matching.Cognitive Psychology, 1996.

[3]Ken Nakayama, Zijiang J, He, &Shinsuke Shimojo.Visual Surface Representation:A Critical Link between lower-level and Higher-level Vision.Cognitive Science, 1995.

[4]Grill-Spector, G.&Kanwisher, N.Visual recognition:As soon as you know it is there, you know what it is.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

[5]Mack, M., Gauthier, I., Sadr, J., &Palmeri, T.J.Object detection and basic level categorisation:Sometimes you know it is there before you know what it is.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 2007.

《数的顺序》教案 篇10

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了整十数和非整十的两位数基础上把100以内的数按顺序整理。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数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发展数感。

教材的安排突出了整理和找规律。先让学生把百数表填写完整,然后让学生在百数表里横着选几排、竖着选几排依次读一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初步熟悉了百数表的排列后进行试一试的练习,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四个或五个数,看看框入的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运用自己的发现,根据框里给出的一个数,说出框里其他的 数。这一开放性练习,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100以内的范围里灵活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第2、3两题练习数的顺序以及相邻两数间的关系;第4题从不同角度深化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第5、6两题先通过圈数、读数活动认识单、双数,然后结合生活经验,在现实情境中运用单、双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判断;第7题让学生学看月历卡,既巩固了对两位数的认识,又为以后学习年、月、日的知识作些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教学难点是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评:由数娃娃排方队这种形象的说法引入课题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百数表的整理,符合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特点。]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 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评:这一环节通过百数表里藏着奥秘的情境吸引学生深入地观察讨论,给予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这样,不断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提高观察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评:这一环节学生在魔力框的吸引下,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性活动,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 个位是5的数;?

(2) 个位是0的数;?

(3) 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7.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月历卡?再出示一张放大的月历卡,指导怎样看。然后进行讨论:四月份有多少天?3日、13日和23日各是星期几?这个月哪几日是星期日?在月历卡里还看懂了什么?想到些什么?

[评:这一环节中想想做做的完成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锻炼思维,并进一步体会有关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文开始用多媒体动画呈现数学王国召开运动会的场景,然后用动画出示数娃娃排队的情形,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探索。

宝宝辅食添加的顺序 篇11

合理喂养是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引入固体食物),继续母乳喂养。那么,如何合理添加辅食呢? 怎样添加才能符合宝宝的生理发育功能? 首先,添加辅食须有一定的顺序。因为宝宝的胃肠道和免疫功能都尚未发育完善,过早添加辅食(如<4个月)或添加辅食顺序不当,都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或增加过敏风险。

添加辅食的顺序:

首先选择能满足生长需要、易于吸收、不易过敏的谷类食物作为第一阶段食物,如强化铁的营养米粉; 其次引入根茎类蔬菜、水果,以训练宝宝的味觉;

7~8月龄后逐渐引入婴儿第二阶段食物,包括动物性食物,如蛋类、鱼类、肉类和豆制品等。

谷类食物(如婴儿强化铁营养米粉)

蔬菜泥,水果泥训练咀嚼、吞咽技能,刺激味觉

动物性食物:蛋黄泥 鱼泥 全蛋羹 肝末 肉末

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顺序 篇12

一.“体制内”金融支持与民营经济的筹资困境

民营经济外援性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主要包括债券市场融资和证券市场融资, 间接融资主要指银行贷款。而实际上, 这两种形式的金融支持都受到制度制约, 于是就造成了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

(一) 间接融资困难

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融资有政策倾向, 而对民营经济制的非国有企业限制繁多。虽然部分民营经济体制企业可以通过“灰色通道”获得贷款, 但贷款金额有限, 且贷款成本高。而大多数规模小的民营企业, 由于抵押资产不足, 银行的抵押贷款制度和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制度却都很严苛, 得不到担保机构的担保, 银行为规避风险, 也就拒绝为这些企业提供贷款。

(二) 直接融资困难

我国债权分为企业债权、国债和金融债权。由于政府在债券市场上侧重发展国债, 对企业债券进行了许多管制, 对发行债券的企业门槛设得很高, 要求严苛。而我国多数民营企规模小, 资产少, 直接被拒之门外。且即使是达到要求的企业, 其发型债券的规模并不由公司权益和市场选择共同决定, 而是由最高行政机关决定。事实上, 债券市场现存的企业债券品种屈指可数, 投资意向也都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上, 发型主体直指国有大型企业。民营经济体制企业想要通过债券融资实际非常困难。

在证券市场方面, 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最初目的并非融资, 而是企业制度改革。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积压和金融风险过后, 证券市场也在政府意图下转变为国有企业筹资工具。股票市场上市标准高, 行政审批制度严格, 民营经济制企业依然难跨其门槛。

二.两种信用联系与民营经济的改革地位

信用联系分为纵向信用联系和横向信用联系, 西方国家是横向信用联系, 而中国金融由于长期制度抑制作用, 形成了纵向信用联系。1985年国家实行“拨改贷”的政策以后, 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刚性的纵向信用关系, 即国家通过建立垄断的金融体系 (以吸纳了大量储蓄的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 , 利用国有银行信贷, 代替国家财政拨款, 来向国有企业注资。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纵向信用联系造成了银行业对民营经济严重的信贷歧视, 无论是银行借贷还是债券市场融资或证券市场融资, 国有经济都占有绝对优势, 民营经济的的融资处境十分艰难, 实际, 民营经济金融支持需要由一种横向的信用联系来实现。这就是造成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正是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时期, 国家提出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积极发展非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充分体现了其深化国企改革的决心和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认可。在前几年的国企改革中, 我们已经看到, 民企以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革重组, 为原有企业带去了活力, 扭转了很多国企的生死局面, 收效显著。民营经济不仅已经发展成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同时也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 因此, 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问题,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实质也是在推进改革进程。

三.民营经济的融资次序与策略选择

(一) 民营经济的产出增长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

实践证明, 在国家控制的金融市场寻求外源性金融支持, 可行度不高。但实际上, 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 民间资本供给充足, 大多数资金处于游离或闲置的状态, 而民营经济又对资金有着强烈的需求, 故通过搭建民间资本到民营经济的内生性融资机制, 实现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间的供求均衡, 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的长期有效途径。民营经济内生性融资的特征是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经济组织所掌握并用以投资的资本, 以及居民储蓄存款、市场游资、居民手持现金、退休基金、房屋保险基金等民间资本形式。

(二) 维护民营经济的内源融资机制

民营经济内生性融资可分为内生性直接融资和内生性间接融资。内生性直接融资主要包括内源性融资和内生性直接债务融资, 内生性间接融资包括产业投资基金融资和民间金融机构间接融资。

民营企业内源性融资是指和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企业主、股东、合伙人或业主的亲友向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及企业自身的盈利和折旧, 包括业主借款、主要股东借款、亲友借款、内部职工借款和企业自我积累[1], 在创业初期的主要融资方式, 通过增加内源融资份额, 可以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

民营经济内生性直接债务融资包括商业信贷、商业票据、资本市场融资。商业信贷适用于大多数民营企业, 形式灵活, 可正常调节资金流量, 作为银行信贷的补充;商业票据和资本市场融资主要适用于大中型民营企业, 虽然其股买者常是金融机构和有内置资金的企业, 但如果由民间资本来购买商业票据, 则也可将商业票据融资看成是内源性融资的一种。证券市场融资包括股票市场融资和创业板融资。股票市场又称主板, 前面已经讲到民营经济在股票市场融资难度, 但不可否认, 这仍然不失为财务状况良好, 信用评级高的民营企业的一大融资方式, 国家应该放宽对上市主体的身份限制, 进一步深化改革相关的行政审批制度, 甚至取消审核制度, 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等对待, 以保证股票市场对民营经济体开放;创业板又称第二板, 这种融资方式适合处于大多数还创业阶段, 缺少资金保证, 但拥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企业。

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是20世纪中期出现于美国的特殊投资基金, 是以特定产业为投资对象, 主要对特定产业里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一种投资基金。这种投资虽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 但如能有效的引导和组织民间进行产业投资, 不仅可以极大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还能有效形成民营经济市场约束机制, 优化居民金融资产, 减轻银行负债压力, 拉动内需, 是构建其民营经济内源性融资的一条重要途径。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 金融理财意识不断加强, 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民间金融机构应运而生, 并不断发展壮大。民间金融机构具有经营机制灵活, 约束激励机制完善, 几乎不受非市场力量干预, 不存在国有银行的政策倾向, 它民营经济存在于同一部门经济流程中, 两者都是按市场的经济效率运行的, 无疑是发展民营企业内生性间接债务融资, 构建内源性融资的重要途径。民间金融机构打破了原有金融行业的垄断局面, 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投资融资体制, 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 对传统金融机构带去了极大的冲击, 促使国有银等传统金融机构行不得不改革机制, 提高运行效率, 可以说, 民间金融机构的出现加速了金融体制改革进程, 促进金融体制高效运转。无论是出于构建民营经济内源性融资渠道考虑, 还是为了改革金融体制, 政府都应该避免政策干预, 应鼓励其与传统金融机构公平竞争, 形成市场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融资环境的支撑, 融资环境的改善需要融资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这是一个政府、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等各方面共同改进的过程, 其中政府放开管制, 由市场机制来指导资本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间的配制尤为重要。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 深化改革, 民营经济必会迎来下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摘要:我国金融体制的制度性缺陷使得民营经济一直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办法来缓解民营经济融资困境, 但外源性融资障碍依然难以逾越, 只有通过民间资本投入民营经济的有效途径, 构建内生性融资机制, 才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民营经济,融资困难,内生性融资

参考文献

[1]杜秋莹.民营经济内生性融资机制的构建[J].商业研究, 2006, 4:138-141

[2]孔德兰.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 2006, 32:34-32

[3]王博.浅析我国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及其融资次序[J].财经界,

[4]赵玉红.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环境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77-80

[5]纪敏, 王新华.完善金融体系, 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环境[J].金融与经济, 2008, 2:8-12

上一篇:成长的印记作文700字下一篇:我家的小丑丑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