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文信息处理

2024-10-01

研究中文信息处理(精选8篇)

研究中文信息处理 篇1

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三音词研究

近年来,汉语中三音节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三音节组合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越发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三音词的`词类分布、结构模式分布,“单字词缀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作 者:占勇 杨爱姣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刊 名: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0(4)分类号:H401关键词:三音词 词类 模式

研究中文信息处理 篇2

我们认为副词能够修饰名词,准确地说,我们认为副词能够修饰体词,当然包括名词。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修饰名词(短语);二是修饰代词(短语);三是修饰数量词(短语)。我们在下文中将对第一种情况即副词修饰名词(短语)进行讨论。

《详解》中共收录697个副词,并且认为只有28个副词可以修饰名词。但据我们研究发现,能够修饰名词的副词远远不限于这个数目,我们认为有64个副词可以修饰名词,占总数的9.2%。除了《详解》中指出的28个副词外,还有以下这些副词可以修饰名词,例如:挨个、不、不过、不愧、不再、才、常常、处处、多、多么、非常、刚刚、更、共、过于、好、很、极、皆、连日、时常、十分、太、特、挺、无非、无须、相当、也许、一律、亦、有点、照例、只顾、只管、最等。

下面我们将把名词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集体名词、抽象名词及专有名词进行讨论,并且列举出例句进行说明。

(1)副词修饰可数名词

前几天买废铁似的, 挨个厂子打听, 要不给你找个媳妇回来, 要不比玉吉还那个点…… (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鸿渐忽然瞧见牛奶咖啡的粉红纸条, 诧异道:“想不到这里会有这东西, 真不愧‘欧亚大旅社’了 (钱钟书:围城) 。”

这里“厂子”、“欧亚大旅社”都是可数名词。“挨个厂子”作状语, 修饰“打听”, 说明“打听”的方式;“欧亚大旅社”在句中作谓语。

(2)副词修饰不可数名词

赶明儿个麻将也改成个抗战麻将,才笑话呢……(老舍:残雾)

不与论争,而且把地盘从昆明扩张到重庆来了,《大公报》上的《战国》,比原来的《战国策》还更大派,更锋芒,从鼓吹“力的政治”到“力的科学”,“科学的力,飞机大炮,侵略战争”滔滔不绝于口,俨然就是“权力意志的伸张”者派出在中国的什么权贵,监视四万万五千万人服膺“主人的道德”似的。(秦似:两年小志)

过渡后必想到,地方虽不俗,人好像很呆,地下虽富足,一般人却极穷相。(沈从文:辰溪的煤)

这里“笑话”、“锋芒”、“穷相”都是不可数名词。“才笑话”、“更锋芒”和“极穷相”都在句中作谓语。

(3)副词修饰集体名词

他的心胸很宽广,很天空。

墙根下处处虫声,急促而悲哀。(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生活在城里的人都挺小市民的。

这里“天空”、“虫声”、“小市民”都是集体名词。“很天空”、“处处虫声”和“挺小市民”在句中都作谓语。

(4)副词修饰抽象名词

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他倒赔不是地劝慰这个姑娘,很耐性地听了她的诉说。(石言:秋雪湖之恋)

这里“命运”、“耐性”都是抽象名词。“共命运”在句中都作谓语,而“很耐性”在句中则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听”。

(5)副词修饰专有名词

你瞧线条多么维纳斯!(蒋晓云:随录)

本来花开花落都是天命, 现代社会不再林黛玉, 植树养草都是为了环保和养眼, 一切自然而然, 无须感叹。 (池莉:跨世纪茶花)

你太雷锋了。

这不小陈嘛。

这里“维纳斯”、“林黛玉”、“雷锋”、“小陈”都是专有名词。“多么维纳斯”、“不再林黛玉”、“太雷锋”、“不小陈”在句中都作谓语。

通过考查,我们发现时间名词这类比较特殊的名词与副词搭配的频率也比较高,如例所示:

芝加哥这面常常阴天,不像北京,很像南京。(朱湘:海外寄霓君)

汽车开进渑池城, 正好午夜。 (吴伯箫:微雨宿渑池)

也许明年, 也许更晚 (礼平:小站的黄昏)

他不会反省,而只管眼前。(老舍:四世同堂)

句中“阴天”、“午夜”、“明年”、“眼前”都是时间名词,“常常阴天”、“正好午夜”、“只管眼前”、“也许明年”在句中作谓语。

以上我们分别考查了各类名词与副词的修饰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副词可以修饰名词,而且每个类别的名词都能够修饰。

下面章节中,我们把能够修饰名词的副词再举出几例:

她非常淑女也非常个性和城市化。(殷慧芬:上海爱情故事)

这才刚刚“五一”。

骚赛《末日审判》长诗自序说拜伦、雪莱皆魔鬼派诗人。(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这些天连日阴雨。

我觉得跟你说得来,特知音。

这种事你最内行,应付英国人你最本事。(亦舒:香雪海)上面举出的例子都是副词修饰名词在句中作谓语。

经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对于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体词这一语法现象并不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也并不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产生的临时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法形式;而副词修饰名词也不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是汉语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语法现象,是一种符合规范的语法形式。这种在古汉语中就十分常见的语法现象很值得语法研究者注意,其中的规律也值得语法工作者去探寻。

同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对俞士汶等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指出的阙失也可能有失偏颇,在此只是提出笔者的个人意见,以求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3]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4]吴启主.现代汉语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3.

[5]肖奚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2.

[6]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7]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8]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9]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10]俞士汶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

研究中文信息处理 篇3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  “N+V”结构  自动消歧

“N+V”格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同形异构结构,虽然表层形式简洁,从层次划分上不存在困难,但是内部可能存在不同的语法关系、语义关系。

一、“N+V”结构本体分析

(一)“N+V”结构的语法关系

本文所指“N+V”结构是指可以自足的、无其他成分或标记的合法语言单位,不包括“把N+V了”“N的V”等结构形式。根据冯志伟先生的潜在歧义理论,我们将这种结构底层存在的语法关系区分如下:

主谓关系,其中“N”作主语,“V”作谓语,二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如:粮食丰收、妈妈做饭、小二黑结婚;

偏正关系,其中“N”为修饰语,“V”是中心语,如:口头创作、直线上升、文艺演出、汽车制造、语言研究、核试验;

既可以分析成主谓关系也可以分析成偏正关系,这种结构在没有给定语境时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机器生产、专业人员培训。

其中,前两种属于“格式真歧义短语”,它们具有相同的表层类型形式,但是对应着两种句法功能结构,计算机在处理时不能判断采取哪种句法结构,就会产生两种结果,而这种歧义对人来说是不存在的;最后一种属于“实例真歧义短语”,即实例化后产生的短语对应至少两种句法结构,这种歧义对人和计算机都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由于已经给定短语格式,其中成分的词类已经确定,不会作为结构歧义的产生原因;另一方面,只涉及两个成分的“N+V”结构,词与词搭配时不会产生不同的结构层次,也就不会成为结构歧义的产生原因。

(二)“N+V”结构的语义、语用关系

“N”和“V”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止一种,“N”既可以作为施事支配“V”,又可以作为“V”的受事受到“V”的支配,还可以作为状语修饰“V”,当同一个结构能够分析出不同关系时就会产生歧义。如“机器”既可以作为“生产”动作的对象,又可以作为“生产”动作的施行者,就会产生歧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不及物动词只能构成主谓结构和部分状中结构,而不会产生歧义,只有“V”可以带宾语并且能带体词性宾语时,才会反过来支配前面的“N”,才会产生理解上的区别。如“专业人员培训”中的“培训”是及物动词,“专业人员”既可以作为状语,表示“培训”动作的执行者,又可以作为宾语,表示“培训”动作的对象。

当进入结构的“N”和“V”之间构成动作与受事、对象关系时,有可能构成定中结构。当进入结构的“N”和“V”之间构成施事主体与动作关系时可能构成主谓结构。当这两种关系同时存在时,就会构成歧义结构,这也是歧义格式中最常见的双重歧义关系,还有一些歧义结构的语义关系比较特殊,如:西部开发(“N”既是客体又是地点)、每个人都给一本书(“N”既是主体又是与事)。而当这两种关系都不存在时,“N”通常表示“V”的某种方式、手段,或是动作的时间、原因、范围等,此时构成偏正结构中的另一种——状中结构。

名词性的“N+V”结构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语篇特征,即“N”失去话题性,不能被回指,而“V”失去谓词性,得到指称意义,有时可以被数量词修饰,如:一项季度考核、一份会议记录。据此,整个结构就产生指称的语义效果,具有类别义和概念性的倾向,伴随着“N”的改变,类别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现有“N+V”结构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对定中式的研究比较多,其讨论主要集中在此结构的性质、产生机制和限制条件方面。

对于进入定中结构的“N”的限制条件,李晋霞提出高生命度、高个体度的名词不易进入;缺省宾语不能进入;区别性的下位名词更易进入;概念信息非常具体的“N”不易进入。耿国锋则提出语义抽象、泛化,分布上失去名词形态特征的名词比较容易进入,还有抽象名词、集合名词较容易进入。对于“V”的限制条件,马真、陆俭明《“名词+动词”词语串浅析》中提出四类排斥进入主谓结构的动词:企图类、成为类、“使”类和“着想”类;并提出进入偏正结构的动词必须是名动词。李晋霞则提出:强动作动词、特征动词、口语动词、黏着动词、不及物动词不易进入,但可以举出很多反例。耿国锋提出,动作具有无界性的动词、非完成性和非瞬时性的动词、及物性降低的动词比较容易进入,且进入后失去动词的典型句法功能。但是,名词性“N+V”结构处在不稳定的发展变化中,许多曾经排斥的情况已经有为数不少的用例,需要重新考虑相应的规则。

这些限制条件具有启发价值,但其中某些概念比较模糊,有些对音节的限制几乎只是现象描写,还有一些从词类角度总结的限制条件更是琐碎而充满例外,不适合直接作为计算机消歧的策略。

二、歧义成因与识别方法

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是以词类标记序列为对象的,除了需要切分和了解各个词的词类、意义之外,还需要知道搭配规则与结果。根据冯志伟先生的潜在歧义理论,抽象的歧义格式所包含的歧义在代入具体成分时可能消除或保留。这里我们将“N+V”歧义格式分化为单义结构分别进行歧义成因和消解的讨论。

(一)主谓结构

在主谓结构中,“N”担任施事或感事,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主体。参照知网的信息结构库,我们将典型的主谓结构的模式总结为以下几类:

N→V=[施事](个人名词/团体名词)→(事件,行动)

N→V=[施事](动物)→(事件,行动/状态)

N→V=[感事](表人名词/表物名词)→(事件,关系/状态)

通常来说,人或动物更容易发出动作,作为施事构成主谓结构,比较常见;而没有生命的物体也可以进入这种结构,如:长江奔腾、工程竣工,它们可以作为动作的感事进入结构,所以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规则,其中zwp表示主谓结构:

R1    IF N∈ V的主体语义类(即N的语义类为V的主体语义类或其子集)

AND V[+单独作谓语]

THEN N+V≌zwp

END IF

此条件的实现方法在于建立以动词为中心的词汇网络,针对动词的每个论元关系建立词库,再作为外部调用。高生命度的名词容易将N+V语符串通过心理加工构成主谓结构,当听到这类名词时听众容易产生“怎么样?”的语义期待,这也是这类名词不易构成偏正结构的原因。而“N”为人所共知的著名人物时,容易产生歧义,例如:鲁迅研究。

“N+V”形式的独立的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时往往受到语义上的很大限制,通常只能用于祈使句、表示对比或在口语中提问与回答,比较容易识别。如:

你说。

——谁去?   ——小明去。

我忘了,他记得。

(二)偏正结构

在偏正状中结构中,“N”描述“V”具有的某种特性,往往表示非常态的情况。其中有一种是由“N”作状语与某种不及物动词共同构成的,如:直线上升、五点出发、火线入党等,区分度比较明显,可以制定这样的规则,其中zzp表示状中结构:

R2    IF V[+自身动作] or V [+趋向动词]

AND N∈ V的主体语义类①

THEN N+V≌zzp

END IF

对于其他偏正状中结构来说,语义具有如下几种模式:

“N”表示范围。这种模式中的“V”在语义上一定存在一个域外的施事论元,如:局部调整、全线出击、侧面打听。

“N”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工具。这几种模式都是状语的常见用法,如:电话报名、网上缴费、乡村支教。

这种名词作为状语直接修饰动词的现象,简洁便当且鲜明直观,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如:风驰电掣、天翻地覆、灰飞烟灭等,在成语中仍有许多保留。另外,许多“N单+V单”的偏正结构已经被看作双音节动词收入了词典,如“龟缩、云集、瓜分”等。这些词数量有限且稳定封闭,用建立词库的方法进行标记就可以实现计算机对它们的自动识别。

在偏正定中结构中,“V”是中心语,具有动名兼类的性质,动词性减弱,名词性增强;“N”从自己的语义出发对“V”的类别进行限定,与“V”间是属性关系。有些结构中的“V”本身就与相关意义的“N”同形,如:合唱指挥、语文测验、学历证明。有些结构中的“V”则是在语境中获得名词性,如:政策调整、干部提拔等,其中的“V”指的是“V”所代表的动作事件。定中结构作宾语时,前面的谓语往往是既可以带体词性宾语又可以带谓词性宾语的,如表示判断、变化、心理态度等意义的动词。

定中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

N→V = [受事](具体名词)→(事件,行动)

其中“N”是“V”的宾语,可以进入“把”字结构,这种情况在所有偏正式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如“身体检查、日程安排、罪犯抓捕”。值得注意的是,“V”的缺省宾语一般不能构成这种结构,如“*学生教育”,因为“教育”的客体必然是学生,通常不这样说,而“学生”的下位概念则比较容易进入。如:小学生教育。

N→V = [结果](具体名词)→(事件,行动)

“N”的实体在“V”的影响下产生、改变或消失,可以用“出来”“成”检验。如:产品开发、服装剪裁、文件起草。

这两种结构中,“V”一般都是及物动词,“N”是“V”的宾语,有相应的“N+V”格式。对于这两种格式,我们制定这样的规则,其中dzp表示定中结构:

R3    IF N∈ V的客体语义类②

AND V[+过程性]

THEN N+V≌dzp

END IF

其它结构还包括“N”表示对象、目的,有时还包括表示处所、方式、工具等,这些情况下一般没有对应的“N+V”格式或变换后语义上发生改变。如:

对象:质量保证、会场布置、难民补助、社区服务

目的:会议筹备、主席选举、毒品搜查

工具:粮食救济、津贴补助、金钱奖励

方式:网络服务、行政干预、电话采访

处所:西部开发、地下工作、异地就业

对于这些格式,我们制定这样的规则:

R4    IF N∈ V的状况语义类∪V的时空语义类∪V的目的语义类③

AND V[+过程性]

THEN N+V≌dzp

END IF

其中有些“N”的意义与状中结构难以区分,有时状中结构也能充当名词性成分。为了对其进行区分,我们考虑这样的情况:偏正结构都是向心结构,整体性质由中心词的性质决定,状语修饰谓词而定语修饰体词,定中结构中的“V”呈现出明显的名词化。齐沪扬在《偏正式“N+V”短语研究》一文中将偏正式“N+V”结构的名词性和动词性连续情况绘制如下图④:

因此我们制定这样的补充规则:

R5   在句中作为谓语的一定是状中结构,作为主语、宾语、定中结构中心语和定语的一定是定中结构。如:

记者电话采访了张先生。(作谓语)

电话采访是一种调查手段。(作主语)

张先生接受了电话采访。(作宾语)

电话采访的内容无可奉告。(作定语)

(三)歧义结构

上文所述皆是基于约束法的消歧策略,但是不管语料的规模多大也无法概括语言的全貌,这些规则是根据现有语料制定的,难免挂一漏万。且有一种无法处理的情况,即:当“N”既属于“V”的主体语义类又属于“V”的客体语义类时构成歧义结构,无法以形式化的规则判断。好在语言自有其整体性,各个部分间能够相互影响,可以将其放到具体语境中,根据上下文信息,基于优选法,从若干备选语义中选择最优方案。没有上下文的、独立成句的情况,上文已经讨论过,一般都出现在对话中,也可以根据语境区分。例如,“理事会审查”原本是个歧义结构,但在下列语境中可以轻易区分:

XX公司的理事会审查工作已近尾声。

理事会审查通过了这项提案。

对此,基于现有语料,我们提出几个假设性质的规则:

R6 当句中出现了“V”的其他客体时,就可以认为这个“N+V”是主谓关系。例如:

在与中方新闻界交流、座谈的过程中,非洲朋友介绍了各自国家的新闻体制及运作情况。

蒙古教官培训阿富汗军队的费用大部分是由美国提供的。

鸡吃了混合食物比牛更能转化蛋白质。

R7 将“N+V”结构的左端记为Wi,若Wi-1为“由”“用”等介词,则可以认为这个“N+V”是主谓关系。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前述的自足结构,“N”由介词引入,语义上支配动词。例如:

我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是由任局长任命的。

这些工具大部分仍然由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方式生产,然后才装到由机器生产的工作机的机体上。

即将派往伊拉克的军人是根据美格“训练与装备”计划由美国教官培训的。

通过对这两个假设规则的分析,我们发现不能独立成句、必须作为句子成分才能出现的“N+V”结构已经上升到句子层面的语言形式了,本文不再讨论。

(本文得到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子课题“语言计算模型与理论:面向网络语言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的理论模型[项目编号:2014CB340500]”的支持。)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南京大学文学院沈阳教授、钟叡逸老师的具体指导;本文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作报告时,李宗江教授提供了宝贵意见。特此致谢!

注释:

①主体语义类包括:施事(agent)、当事(relevant)、感事

(experiencer)、领事(possessor)

②客体语义类包括:受事(patient)、内容(content)、结果

(resultevent)、致事(beneficiary)

③状况语义类包括:方式(manner)、工具(instrument)、材料

(material)时空语义类包括:时间(time)、空间(location)

④转引自:章婧.现代汉语定中N+V结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2008.

参考文献:

[1]俞士汶.计算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章婧.现代汉语定中N+V结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08.

[3]冯志伟.论歧义结构的潜在性[J].中文信息学报,1995,(4):

14~24.

[4]李晋霞.定中“N宾+V”结构构成因素的考察[D].北京:教育部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3.

[5]马真,陆俭明.“名词+动词”词语串浅析[J].中国语文,1996,

(3):183~188.

[6]耿国锋.名词性“N+V”短语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08.

[7]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D].北

京:北京大学,1999.

[8]杨泉,冯志伟.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V+V”结构歧义

问题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1):123~129.

[9]王锦,陈群秀.现代汉语语义资源用于短语歧义模式消歧研究

[J].中文信息学报,2007,(5):80~86.

[10]袁毓林.语义角色的精细等级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J].中

文信息学报,2007,(4):10~20.

电脑各种错误信息的中文意思 篇4

提示信息 说明

Drive A error 驱动器A错误

System halt 系统挂起

Keyboard controller error 键盘控制器错误

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 键盘错误或者键盘不存在BIOS ROM checksum error BIOS ROM 校验错误

Single hardisk cable fail 当硬盘使用Cable选项时硬盘安装位置不正确

FDD Controller Failure BIOS 软盘控制器错误

HDD Controller Failure BIOS 硬盘控制器错误

Driver Error 驱动器错误

Cache Memory Bad, Do not Enable Cache 高速缓存Cache损坏,不能使用

Error: Unable to control A20 line 错误提示:不能使用A20地址控制线

Memory write/Read failure 内存读写失败

Memory allocation error 内存定位错误

CMOS Battery state Low CMOS没电了

Keyboard interface error 键盘接口错误

Hard disk drive failure 加载硬盘失败

Hard disk not present 硬盘不存在Floppy disk(s)fail(40)软盘驱动器加载失败,一般是数据线插反,电源线没有插接,CMOS内部软驱设置错误

CMOS checksum error-efaults loaded.CMOS校验错误,装入缺省(默认)设置

二、BIOS刷新失败后,Bootblock启动时出现的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 说明

Detecting floppy drive A media...检测软驱A的格式

Drive media is : 1.44Mb1.2Mb 720Kb 360K 驱动器格式是1.44Mb、12Mb、720kb、360kb的一种

DISK BOOT FAILURE, INSERT SYSTEM DISK AND PRESS ENTER 磁盘引导失败,插入系统盘后按任意键继续

三、MBR主引导区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 说明

Invalid partition table 无效的分区表

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 不能装入引导系统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系统引导文件丢失

说明:如果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在硬件配置清单下方(也就时在平时正常启动时出现Starting Windows 98…的地方)出现不可识别字符,此时可判断硬盘分区表损坏。如果你的硬盘上有重要资料,这时你不要轻易进行分区,可找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

四、DOS活动分区中的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 说明

Invalid system disk 无效的系统盘

Disk I/O error, Replace the disk and press any key.磁盘I/O错误,替换磁盘后按任意键(当C盘系统文件丢失或被破坏时出现该提示信息。这时可能SYS C:为修复系统文件)

Invalid Media Type reaching Drive C: 无效的C盘媒体格式说明。也就是C盘没有格式化或者是其他操作系统的磁盘格式如NTFS

研究中文信息处理 篇5

学报里面编辑部差劲的毕竟属于少数,关键是审你稿子的审稿人如何。不少的审稿人其实都是博导的学生代劳的,碰上1-2个不懂瞎锯的只能认倒霉,当然也要特别注意一种情况,就是某些审稿人(学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和你的研究方向一样,又苦于没有idea,很可能借当审稿人之利把你的稿子审了又审,修了又修,拖上你一年半载的,最后再来锯你一下。等你傻呼呼准备另投他刊的时候,人家已经利用和期刊的暧昧关系抢先发了你的idea,这就是博导牛与不牛最大的区别,绝不是空穴来风。

所以碰上这种情况,一味要求作者不要一稿多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一种霸王条款。

碰上这种情况,最好找师兄问清楚,审稿周期长、喜欢瞎折腾的期刊一律不投,或者干脆写英文稿投国外,起码国外的风气还不是很糟糕。另外一定要注意在毕业以后把这种期刊利用博客、论坛公诸于众,打击一下这些冠审稿人之名,行学术小偷之实的嚣张气焰。

【杂志名称】电子学报

【杂志文章主要专业方向】主要涉及电子与信息科学及相邻领域的原始性科研成果 【投稿的联系方式】北京165信箱(100036),地址北京海淀区普惠南里13号楼 【投稿费用】审稿费中文150元;英文180元

【杂志级别】一级学报, 中文EI Compendex,英文版SCIE收录 【电话】(010)68279116,68285082 现在审稿周期较长,半年前投的论文到现在二个审稿意见都还没回。另外,建议投稿的朋友注意论文的写作方法与相应刊物的要求,态度要认真,投稿前自己多审几次,我给上面的某两个刊物审了几年稿,对那种语句不清,错误字较多,不严谨,态度不端正的稿件基本上毙掉,曾经与同行就这个问题交流,也有这方面共识。公布审稿意见,有帮助。(个人觉得该刊才得上是国内电子信息和通信类期刊的老大)

【杂志名称】电子与信息学报

【杂志文章主要专业方向】主要涉及信号处理、通信等内容。【投稿及联系方式】可在线投稿,北京2702信箱《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100080 【投稿费用】审稿费100元

【杂志级别】核心,EI Compendex收录 【电话】010-62551772 【网址】http://jeit.ie.ac.cn/

【投稿感受】投稿时请寄一式三份打印稿,排版成word文档,单栏、单面、小五号字、单倍行距,字迹端正清楚,图、表、参考文献齐全,并提供摘要和3~5个关键词。如果评选通信和电子信息类的三大学报,一定会有该刊。审稿很认真,不管是否录用都回寄审稿意见,文章要求有一定的创新和理论深度,审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公布审稿意见,如果拒稿会告诉你详细理由及建议改投什么学报,很有帮助,即使退稿也会寄回审稿发票,非常正规。

【杂志名称】通信学报

【杂志文章主要专业方向】主要涉及信号处理、通信等内容

【投稿及联系方式】目前不支持在线投稿,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80号通正国际大厦6层(100062)【投稿费用】邮寄三份打印稿,审稿费150元 【杂志级别】核心、EI Compendex收录 【电话】(010)67110006-869/880/868/879 【网址】http:///default.aspx

【稿酬回报】200元左右[或多或少]【投稿感受】投稿时可以在寄两份打印费时同时寄出审稿费100元,以加快审稿速度,审稿很认真,不管是否录用都回寄审稿意见,只要文章有些创新就可以录用,审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

研究中文信息处理 篇6

2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技术

如今中国的办公自动化虽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不大,但要对管理组织结构做N次优化,对管理体制再做反复调整,对协间办公能力做进一步增加,对一致性决策做深入强化,以提高办公决策效能效率为目标。

3计算机B/S型结构和Web2.0技术

计算机B/S型结构设计为三层体系结构C/S模式。第一层是客户机,它是连接客户和系统的接口。客户只要操作一个通用的软件公司的浏览器软件即可,如IE等。利用浏览器,可以将HTML代码转换成有一定教互功能的网页。用户然后在网上的申请表里填写相关信息,提出处理请求,再提交给第二层的Web服务器做进一步的处理工作。作为第二层的Web服务器,随即启动程序,生成相应代码,回应用户请求,将处理的结果反馈到浏览器上。客户机上的请求如果还涉及到数据存取的问题,Web服务器还要协同数据服务器,最后完成这一处理过程。接下来就是数据库服务器及第三层。由于不同的Web服务器,会发出不同的结构化查询语言的请求,所以数据库服务器的任务就是负责协调工作,从而管理好数据库。由于B/S结构的通信结构对所有客户端进行了科学整合,然后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再做简化,系统功能的核心部分最终集中到服务器上,所以客户机就可以简单化了,浏览器上仅仅安装一个SQLServer数据库即可。前端机的配置极其简单,用户操作浏览器没有任何难度,前端机界面丰富,客户基本不用维护,程序分发明了、更新维护便利。通过WebServer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电子商务的应用就可以轻易地进行跨平台布置,还可以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进行协调。我们的工作方式是随着信息流通量的`迅速增大而改变的,否则就不能适应商务领域的高速发展。某大型的计算机软件公司提出的Web2.0全新的未来办公室概念,指的是交流的开发平台及服务器以及各种各样服务新的商务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单纯的软件范畴。基于多点链接,可以为广大办公人员提供更为便利的和综合的服务。生活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一代新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立起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必将与此不同,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4办公自动化未来

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进步,促动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犹如洪水猛兽一般势不可挡。但是,我们分析一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态势,未来的办公自动化起码将会有以下三个特点。

4.1视频技术

现如今,视频技术在世界大多数地方得到普遍应用和推广,如视频会议等。会场安装摄像头,不仅能够使参会人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还能够看到会议现场的每一角落所发生的点点滴滴,还能够进行“面对面”讨论和交流。它的好处就是取消了参会人员在差旅途中所花费的时间,提供了一个参会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从此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不复存在。无线视频技术的不断提高,必将会使办公自动化一步步走向成熟。

4.2无线网络

wi-fi技术让网络通讯迅速的在办公领域兴起。办公人员的通讯设备中只要配备计算机网络,即使走出传统的封闭式办公室,到办公室以外的任何地方去都能办公而不耽误时间。此外,单位内部信息安全需要得到保障,因此不同单位可以设置不同的应用级别,设定不同的处理优先权,前提是要依据不同的使用权限而定。无线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办公的环境,提高了办公的效率。

4.3工作程序

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传输的速度不能相提并论。电子传输除了能够传输文字以外,最惊人的是还能够传输音频和视频,并且还能够将文件做永久的保存,还不占空间。

5结语

研究中文信息处理 篇7

1.1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掌握自然语言, 人与人之间才能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在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专门处理自然语言的区域, 这也是人类智慧的根源和开发人工智能的关键。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所有与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有关的技术的统称, 其目标是给计算机配备各种语言知识, 使其能够接受人们采用自然语言给它输入的命令, 理解人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实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等功能。

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进行通信,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因为它既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同时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人们可以用自己最习惯的语言来使用计算机, 而无需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不很自然和习惯的各种计算机语言;人们也可通过它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智能的机制。

最早的自然语言理解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机器翻译。1949年, 美国人威弗首先提出了机器翻译设计方案。20世纪60年代, 国外对机器翻译曾开展大规模的研究工作, 耗费了巨额费用, 但人们当时显然是低估了自然语言的复杂性, 语言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均不成熟, 所以进展不大。主要的做法是存储两种语言的单词、短语对应译法的大辞典, 翻译时一一对应, 技术上只是调整语言的同条顺序。但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翻译远不是如此简单, 很多时候还要参考某句话前后的意思。

大约90年代开始,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两个明显的特征是: (1) 对系统的输入, 要求研制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能处理大规模的真实文本, 而不是如以前的研究性系统那样, 只能处理很少的词条和典型句子, 只有这样, 研制的系统才有真正的实用价值; (2) 对系统的输出, 鉴于真实地理解自然语言是十分困难的, 并不要求系统能深层理解自然语言文本, 但要能从中抽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 对自然语言文本进行自动提取索引词, 过滤、检索、自动提取重要信息, 进行自动摘要等。

1.2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主要研究问题

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部分, 这两类研究都是从语音和文本两方面进行的。基础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比如消除歧义、语法形式化、计算语言学理论基础以及语言资源库等。应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需要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领域, 比如信息检索、文本分类、自动文摘、机器翻译等。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建设所用的计算机语言, 通过建立形式化的计算模型来分析、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的学科, 自然语言处理致力于处理人和机器之间的交流沟通问题。目前科学家们已研制出了能处理计算机文本和语音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 最终将会开发出能理解并生成人类语言的计算机系统。

1.3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场景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 如机器翻译、智能检索、自动文摘、信息检索等。下面仅从机器翻译、搜索引擎两方面介绍国内企业对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使用情况。

1.3.1 机器翻译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机器翻译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正在从事机器翻译研究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研究所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等, 公司有译星公司、华建公司等。这些单位的研究成果在产品开发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例如, 译星、高立、通译等全自动翻译系统, 采用全自动机器翻译技术, 有简单的全自动翻译功能, 采用的主要技术不是全自动的机器翻译, 而是翻译记忆 (TM) 技术。

很多网站提供的在线翻译服务, 为网上阅读者快速理解和使用外文资源提供了方便, Google公司的快速翻译就是典型的应用事例。

1.3.2 中文搜索引擎

中文搜索引擎是以网络上的中文信息为主要对象, 可提供信息的自动收集、索引和检索等服务的数据库服务系统。常见的搜索引擎公司有Google、百度等。尽管这些企业所开发的搜索引擎产品各有特色, 其采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却大致相近, 包括以下几种。

(1) 中文自动分词技术。目前大多数搜索引擎采用的都是关键词匹配查询方法。关键词查询的前提是将查询任务分解为关键词, 中文与西文的不同在于中文需要人为进行分词, 完善的中文自动分词技术可以有效排除各种歧义, 提高分词的准确率, 从而提高查询准确率。

(2) 短语自动识别技术。通常情况下, 用户所提出的查询请求以短语形式呈现, 如用户要查询“北京的建筑”, 应将“北京”和“建筑”联合起来作为一个短语查询, 过滤掉那些只有“北京”或只有“建筑”的文档。因此, 短语识别技术是搜索引擎公司常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3) 同义词处理技术。对专用领域的搜索引擎, 人工构造同义词表的方法能有效解决同义词问题。而对一般领域的搜索引擎, 需要从语料中自动取得同义词, 在给出一个关键词的情况下, 搜索引擎应能自动查找, 找到其同义词。

2 中文分词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1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科学的进步, 人机交互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有了键盘和鼠标, 但依然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人们希望能有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语音交互成为一个研究的重点。语音交互特别是中文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问题, 对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从使用中文与计算机进行交互以来, 一直没有完美的解决途径。中文与其他语言不同, 中文中字与字之间没有很好的标识符, 不像英文单词之间有空格, 所以, 中文中对句子进行分词, 是一个难点, 也是一个重点, 如果中文的分词问题都解决不好, 后面的处理效果就会非常差, 不能让人满意。

目前最常用、最基本的中文分词算法基于词典的方法, 正向最大匹配与逆向最大匹配的方法, 能对句子进行简单的分词。

2.2 目的

中文分词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 分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句法分析、语义分析, 只有分词分对了, 后面的处理效果才会好, 如果一句话连分词都分错了, 很可能这句话的意思就被理解反了, 例如, 一句话本来想表达的是“不高兴”的意思, 分词分错了, 可能就表达成了“高兴”的意思。所以, 研究中文分词, 如何提高分词的准确率, 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2.3 意义

解决了中文分词这个难题, 可以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当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每一个小的方向都提高了以后, 就能方便快捷地与计算机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沟通, 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 现代中文词语切分的方法

中文自动切分就是把一句活自动转换为多个词的过程, 但由于中文的词汇间没有间隔, 同英语相比, 中文的切分较为困难。中文的切分是中文中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的基础。

3.1 基本方法

(1) 基于词表的方法。

最大匹配法:正向最大匹配法、逆向最大匹配法。

全切分+路要选择。

(2) 字序列标记方法 (非基于词表方法) 。

3.2 中文分词的关键问题

在中文的切分中有两大关键问题至今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它们是歧义识别和未登录词识别。

3.2.1 歧义问题

切分歧义包括混合型歧义和交集型歧义以及二者结合所形成的组合型歧义。

(1) 交集型歧义。在一个字符串中若An与前m项和右P项都可结合成一个词, 此时对于字符An有两种不同的切法, 我们称对于此字符串中的An有交集型歧义。如字符串“从小学”中字符“小”既能与字符“从”组合成词“从小”, 又能与字符“学”组合成词“小学”。若不根据语境, 很难判断字符串“从小学”的正确切分方法, 那么这个字符串便存在着交集型歧义。

(2) 组合型歧义。对于字符串A, 若“Am Am+1”可成一个词, “Am”和“Am”也可以单独成词, 即称对于字符串A存在组合型歧义, 如“美军中将竞公然说”中的“中将”既可单独成词, 也可组合成词, 所以这句话存在组合型歧义。组合型歧义占常见的歧义问题的90%以上, 是最难避免的一类歧义, 值得研究人员予以重视。

(3) 混合型歧义。若字符串中存在混合型歧义, 那么此字符串中一定同时出现交集型和混合型两类歧义, 如“这样的人才能经受住考验”, 既可以切分成“这样的/人/才/能/经受住考验”, 也可切分成“这样的人/才能/经受住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清楚到底哪种切分才是正确的切分方式, 似乎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所以混合型歧义是最难消除的一类歧义。

在上述歧义类型中有些歧义是可以避免的, 可以称为“伪歧义”。如对“切分成”能切分成“切/分成”和“切分/成”, 很明显只有后种切分方式是正确的, 即此字符串中不存在“真歧义”, 而是“伪歧义”。在真实的文本歧义中, 伪歧义的比例达94%, 可见大部分歧义在理论上是可以避免的。

3.2.2 未登录词的识别

未登录词即没有被收录在分词词表中但必须切分出来的词, 包括各类专有名词 (人名、地名、企业名等) 、缩写词、新增词汇等。

3.2.3 切分结果的评价指标

准确率在中文分词中能很好地评定一个分词系统的查准率, 主要针对单篇文章;召回率则能评定一个分词系统对于大量文档的覆盖范围, 即查全率;对于F值, 简单地来说就是两者的调和平均数, 对于一个分词系统的科学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于文档“该书对地理学的贡献甚至达到了西方地理学的现代水平”, 分词系统的切分结果为“该书对地理学的贡献甚至达到了西方地理学的现代水平”, 正确的切分结果为“该书对地理学的贡献甚至达到了西方地理学的现代水平”。

4 中文分词基本算法介绍

基于词典的方法 (字符串匹配、机械分词方法) :按照一定策略将待分析的汉字串与一个提前生成好的词典中的词条进行匹配, 若在词典中找到某个字符串, 则匹配成功。按照扫描方向的不同分为:正向匹配和逆向匹配。

4.1 正向最大匹配算法MM

(1) 从左向右取待切分中文句的m个字符作为匹配字段, m为词典中最长词条个数。

(2) 查找词典并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 则将这个匹配字段作为一个词切分出来。若匹配不成功, 则将这个匹配字段的最后一个字去掉, 剩下的字符串作为新的匹配字段, 进行再次匹配, 重复以上过程, 直到切分出所有词为止。

4.2 逆向最大匹配算法RMM

该算法是正向最大匹配的逆向思维, 从右向左去匹配, 匹配不成功, 将匹配字段的最前一个字去掉。

5 结语

中文分词技术在数字资源处理、在线翻译、搜索引擎技术中有大量的应用, 值得我们关注并认真探究, 在不断的探究中, 不断开发更加便捷实用的算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 只有不断探索, 敢于创新才能总结出更佳的办法。

中文分词, 作为一个需要进行长期研究的领域, 虽然国内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准确率还没有达到让人很满意的程度,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分词技术会越来越成熟, 一定会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向前发展。

摘要:中文分词是自然语言处理处理的基础, 有着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可以说, 在各类中文信息处理软件 (系统) 中, 中文分词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 对中文信息处理提出更高要求, 即在语义层面上处理中文, 这使得中文分词算法的研究显得更加困难, 中文分词技术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隐喻翻译中文化形象的处理 篇8

【关键词】 隐喻翻译文化形象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而隐喻作为生动的语言,无疑是文化的一面镜子。由于隐喻的广泛存在,有许多鲜活生动的隐喻由于附着了鲜明的文化内涵,被赋予了饱满的文化形象而使语言丰富多彩。隐喻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和比较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寻求共同和差异,从而实现有效而生动的翻译。本文试如何最大程度保留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有效文化传播和交流这一出发点来探讨隐喻中文化形象的翻译。

一、文化形象的保留

由于人类生活的共同经历和类似的社会发展过程,人们许多思维和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隐喻词语具有相似的甚至相同的喻义。这时,隐喻中蕴含的文化形象可以得到完全的保留,既维持了源语文化的完整,又表现出文化的相容和共通之处。例如,Low wages are the country?謘s trump card at this stage of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译文为:低工资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现阶段的一张王牌。“Trump card”是指可以通吃任何一张别的花色的牌,和中文的王牌正好相符,这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形象得以保留。

一些隐喻已经在文化的传播中得到译语文化的认同,那么翻译的时候自然可以还原成源语,从而完整地保留了文化形象。例如,在英语中有a wolf in sheep?謘s clothes一说,在汉语里直接翻译成“披着羊皮的狼”。这一文化形象的保留归功于《伊索寓言》的广泛流传。同时,狼和羊在这两个民族中所产生的联想是大抵相同的,因而有着较高的接受度。类似的还有“war?鄄monger”(战争贩子)、 “蓝图”(blue?鄄print)等。

当然,有些文化形象得以保留,却会给有些读者留下疑问,这时,适度的对文化形象进行解释或加注可以确保读者的理解。

二、文化形象的对接

因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隐喻作为文化的载体也受制于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在表达同一概念时会运用不同的喻体。在翻译时可以在译入语中寻找合适的、读者熟悉的形象进行对接,从而达到表达的神似,使读者更加清楚源语的表达意思,更好地理解文本。例如,你们俩去吧,我可不想当个电灯泡。译文为: You two go on ahead. I don?謘t want to be a third wheel.汉语中的“电灯泡”指的是妨碍别人的第三方。这一形象在英语中可以找到对应的形象“the third wheel”。在英语中,则指那些“碍手碍脚、不合时宜”的人。

翻译隐喻时,译者须注意汉英两种语言的喻体各自传递的文化内涵,同样的喻体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传递的文化形象不同。译者的任务就是实现喻体与目的语喻体的对接。而对接的原则是源语的喻体和目的语喻体必须传递一种的形象内涵和文化内涵。如下面几个例子:gild the lily——画蛇添足;Goose flesh/skin——鸡皮疙瘩;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the apple of one?謘s eye——掌上明珠;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三、文化形象的舍弃

有的概念隐喻为某一个民族所特有,带有强烈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在译入语文化中找不到可以替换或者转换的形象,特别是这一文化形象在译入语中的文化内涵正好与源语中相反,此时翻译就应适宜考虑舍弃源语中的文化形象,以译意为主。例如,She is a social butterfly.翻译为:她是一个交际花。源语中的butterfly (蝴蝶)具有“轻浮易变的人”的意思。而在汉语中没有这层意思。因此,如果直译保留“蝴蝶”这一形象——她是一个交际蝴蝶,则不能表达其内涵,而“交际花”可以很形象地描述这一特点。

再看下面这些例子:

(1)我们得坚持原则,不能让任何阿猫阿狗都入会。

译: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and cant admit every Tim, Dick and Harry to membership of the club.

(2)等我性子上来,把这“醋罐子”打个稀烂,她才认得我呢!

译:One of those days when I really lose my temper, Im going to give that vinegary bitch a good beating to show her whos master here. (Yang Xiangyi)

(3)人家是醋罐子,她是缸,醋瓮!

译:If other women are jealous, shes a hundred times so.

“阿猫阿狗”、“醋坛子”、 “省油的灯”都是汉语中常用的形象,具有浓厚的特色,但过于口语化,且在翻译时找不到对应的形象,因此,应适宜舍弃,以译意为主。在意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最大程度地译出源语喻体的特色和风格。

四、文化形象的再创造

鲁迅先生曾指出,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好的翻译在达到意义对等的同时,也应注重其文化元素的转移。一些能充分体现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象,在译入语中无法找到对等的形象和可以对接的形象,而舍弃这一文化形象又使源语鲜明、深刻的文化元素丢失,此时,可以对这一文化形象进行创造或者再塑造。众所周知,西方对龙的联想是邪恶,充满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然而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千百年来流传下的民族图腾,我们不能抹杀或者重建这一形象,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把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弘扬作为重点,进行文化形象的再创造。例如:

(4)他是人中之龙。

译文A : He is the cream of the crop.

译文B :He is the loong among the av?鄄erage.

译文A 使用了英语中的隐喻“cream of the crop”,形容毕业生、大学生、政治舞台上的候选人以及士兵这样的有不同届、级之分的群体中的优秀人物。对于读者来说,意义保留,又使用了新的隐喻,语言的生动也得以保留,但是遗憾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这一概念无法得到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译文B把“龙”处理为“loong”,进行了再创造,虽然初看上去给读者留下疑问,但随着我们对“loong”这一形象的不断使用和加深必将得到异国文化的认可。很多学者都呼吁保留我国“龙”、“凤”这些千年传承的文化形象。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从而使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

Newmark指出,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或者传递其意义,或者重塑其形象,或者对其意义进行修改,或者对其意义与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所有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与隐喻在文内重要性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翻译隐喻时,译者有必要注意汉英两种语言的喻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同样的文化形象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意义,在译者做到意义对等的同时,也该对隐喻中的文化形象进行有效的处理, 从而确保有效的文化交流。

【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程同春.英语隐喻的思考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2)

[3]徐珺, 刘法公. 英汉喻体文化内涵

对接与比喻性词语的翻译[J]. 外语研究,2004(5)

【作者简介】王小静(19-),,人,长沙理工大学,研究方向:。

上一篇:飘落的记忆的诗歌下一篇:后进生转化工作记录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