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性拔管质控分析(共14篇)
非计划性拔管质控分析 篇1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1患者方面a意识不清b患者病情c患者年龄d患者心理e疼痛应激f其它因素
2.医护方面a忽略舒适的插管途径b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c缺乏有效的导管固定d护理操作不当e镇静剂使用不当f护理人员编制不足g缺乏拔管的评估意识 3.时间方面 4.导管方面
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对策: 1.加强技术的培训 2.制订管理方案:
1、镇静。烦躁患者按医嘱给与适量的镇静剂,进行镇静评分,使患者保持适当的镇静程度。但是,单纯的镇静镇痛又难以保证始终处于一定的镇静深度,反而会使医护人员对UEX的发生放松警惕。
2、约束。用约束带适当约束病人双手,有效的肢体约束,防止病人自主拔管。我们还要改良现有的约束带。单纯的约束在患者不适的基础上会更加激怒患者及增加患者的恐惧、绝望心理,而且约束很难保证患者完全丧失拔管的能力,有效的约束要保证患者双手距离导管至少20cm。但许多患者采取头高位,患者可以采取曲颈等方法拔管。
3、宣教 大多置管的患者是可以与医护人员交流的。我们应尽可能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并对其进行相关宣教以及相关措施,从患者角度了解可能存在的拔管因素并及早预防拔管。向患者置管的目的,说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鼓励并增强病人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指导患者配合。
4、在进行护理操作:翻身、搬运时,先进行评估,避免意外拔管。在各种护理、治疗操作处置、检查时应有专人妥善保护导管, 操作完毕均要将管道固定牢靠才可离开。
5、各种管道的标识、刻度。有刻度的记录刻度,没刻度的用油笔做个标记或度量外露长度。及时发现管道有无脱出。
6、管道的固定方法。尿管不要固定在躁动侧,应选择偏瘫侧。用多条胶布固定。固定管道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防止患者燥动时导管发生滑脱。呼吸机支架固定: 呼吸机管道连接气管导管后要有一定的移动度, 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活动时将导管拔出。支架与呼吸机管道的固定衔接处应尽量靠往呼吸机方向,以保证呼吸机管道应在一定范围内能随患者头部活动而动。
7、交接班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用胶布或固定带。每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注意检查管道的插管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特别关注 3.加强护患沟通
非计划性拔管质控分析 篇2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留置各种管路 (鼻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静脉留置管及体腔引流管) 患者915例次, 共记录各种管路非计划性拔管43例次, 非计划拔管率为4.70%.其中男性24例次, 女性19例次, 年龄17岁~74岁, 拔管时意识清楚39例次, 昏迷4例次。
2 原因分析
2.1 患者自行拔除
患者对留置管路的目的、作用、正常范围不适感的程度及拔除管路会造成的危害了解不够, 因紧张、焦虑且不能耐受插入管路主动拔除, 亦可在躁动或意识不清时拔除。
2.2 管路固定不当
传统的胶布固定方式容易因胶布松脱而失去固定作用, 因胶布质量或体液污湿胶布导致胶布松脱而未被及时发现是U EX最常见原因。低年资护士存在未预留足够的缓冲长度等固定方法的缺陷。
2.3 护理工作中因其他操作意外移位或脱出
在翻身、口腔护理、移动患者及其他护理操作过程中因未做好相应的管路扶持、固定或动作幅度过大均可造成管路的移位或脱出。
3 预防对策
3.1 U EX危险评估
对插管患者进行拔管危险评估,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管路的相关知识、对留置管路的重要性认知, 对发生拔管危险性高的患者及高危因素有重点地开展预防性护理。
3.2 加强宣教和心理护理
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使其对置管的目的、作用及自行拔管可能导致的危害有清楚的了解。对清醒的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 减轻其紧张、焦虑心理, 降低不适感, 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3.3 使用良好的固定方法
使用不易松脱的胶布, 也可根据留置管路的具体情况, 自行设计可良好固定的条、带, 或使用管路保护套、固定敷料贴等。
3.4 合理约束患者
通过评估决定是否对患者采取约束措施,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可以自行改进约束工具, 如用纱布袋包裹患者手部, 使其保留有限的活动度但不能拔除管路。
3.5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使用镇静剂可降低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 降低患者的紧张程度, 有效地降低U EX的发生率。
3.6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注意操作过程中做好管路的扶持、固定, 防止动作幅度过大等。巡视时对管路固定情况加强检查, 做好记录及班班交接, 在温馨提示卡上加入注意管路保护的提示, 发现胶布潮湿黏性降低要及时更换。
3.7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考核
非计划性拔管质控分析 篇3
【关键词】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3-01
非計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或是由于病人的有意拔除或是护理过程中的意外脱出所致。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病人病死率达25%,插管重置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病人, 由10%上升至61%[1]。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1 原因分析
1.1置管不适:患者因各种插管持续束缚而被迫卧床,并由此产生种种不适,如气管插管、胃管对咽喉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使咽部肿痛、恶心,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患者存在暂时性语言障碍,自己的想法及身体的不适无法与医护人员交流,因而出现烦躁、不配合治疗护理,甚至自行拔除各种管道。
1.2置管方式及种类:在非计划拔管中气管插管、胃管重置率高。意外脱管的几率:胃管>气管插管>尿管>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
1.3导管固定方式欠妥:目前临床常规采用的各种导管固定方法为胶带缠绕、扁布带打结、透明贴、缝线固定。胃管、经口气管插管的导管固定贴或胶带易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黏性,发生固定不牢;扁布带固定胃管、气管插管时常因患者头颈部活动而变得松脱;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充气不足、放气期间易在外力作用下致导管脱落;中心静脉插管、引流管未用缝线固定,以至患者活动时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脱出。
1.4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有资料表明,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的患者自行拔管率高[2]。如气管插管患者因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声而感到恐惧,头颈部活动受限及护患沟通障碍而自行拔管。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因麻醉未清醒、伤口疼痛、口咽干燥、留置导管不适等原因处于躁动状态,易自行拔管,或因患者躁动时两手无意识乱抓,而拔除术口引流管等。
1.5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ICU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而无意识的拔管。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如术后麻醉未清醒、言语表达不清的高龄患者、对留置导管极不耐受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限制患者活动,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1.6医疗护理操作不当: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未妥善固定好导管。如进行口腔护理、吸痰或翻身更换体位时,动作过猛致导管被牵拉过度而脱出。
1.7健康宣教不到位:ICU患者因病情重,护士往往忽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对全身各种管道留置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3]。
2护理防范对策
2.1意外脱管危险因素的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耐受程度,不同部位置管对患者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妥善固定导管 确定气管插管深度后用胶布或记号笔在导管外囊部的刻度上做标记,选择粘性,韧性,透气性较好的3M做交叉固定,再用扁布带“双字”结套在气管插管上,长度依据患者头颅大小,绕过枕后沿乳突或耳廓上在插管上系紧,再环绕1~2圈打结松紧以能容下一指,推动插管不滑动为宜采用此方法脱管率明显降低。尽可能使用牙垫,牙垫和气管插管不要绑在一起,防止病人吐出牙垫时带出气管插管[4]。经常巡视胶布有无失去粘性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扁带。每班护士交接时,注意气管插管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要加强管理。
2.3气囊的管理 有充气囊时每2~4h放气1次,每次5~10min,放气前将咽喉部痰液吸净,期间防止患者咳嗽、翻身、躁动时插管脱出。可采用最小漏气技术,使每次机械通气高峰时,都有微量气体从气囊周围溢出。也可采用维持气囊压力在1.57~2.25Kpa(充气至鼻尖的硬度)。缠气管插管时要注意不要把气管插管和气囊管绑在一起,防止病人咬管时摩擦导致气囊漏气[5]。
2.4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气管插管的患者清醒时护理人员在充分评估置管患者耐受程度的基础上,对有拔管倾向或曾有拔管行为的患者在缺乏监管时给予约束肢体,并经常检查其可靠性。交换体位及特殊检查需松解约束时应扶持患者双手,以防意外拔管。
2.5合理使用镇静剂:对需长期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及术后留置各种导管躁动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芬太尼,力月西等),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而有利于治疗。
2.6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躁动或不合作患者,应提高警惕,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约束好患者,不能粗心大意而让患者有放松约束的机会。在翻身、搬运等过程中,应将呼吸机管道从固定架上取下,随患者同步同向移动,以免被牵拉而脱出。经口气管插管者,需由2人进行口腔护理,一人于患者右侧,固定头部及插管,另一人于左侧冲洗口腔。每天护士交接班时应注意检查记录气管插管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6]。
2.7加强心理护理与宣教: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加强宣教,讲解其所置导管的意义及脱管的危害,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老年患者情绪变化无常,置管不适使患者处于易激惹状态,有效的触摸能安抚患者的情绪;对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将患者常见问题做成文字卡片或图案卡片拿给患者看,指出所需要项目,加强沟通。
参考文献
[1] 徐商华,钱培芳. 重症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8.
[2] 陈晓华,樊凌云. 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619-620.
[3] 周健,王江粉,陈建芬,等. 机械通气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国临床护理,2011,3(3):113-114.
[4] 吴润娇,廖伟燕,区引兴,等. ICU机械通气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964-965.
[5] 王晓娜. ICU患者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 423-427.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篇4
【摘 要】目的:总结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预防65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一例发生意外拔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通过对气管插管的牢固固定,做好气道护理,合理约束,加强心理护理及必要的镇静能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关键词】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49-02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增加再插管的风险,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可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甚至呼气停止而危及生命[1]。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65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对这65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无一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65例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6至88岁,其中外伤术后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感染32例,脑出血或脑梗死5例,酮症酸中毒4例,重症胰腺炎5例,心律失常或冠心病3例,肺纤维化5例,均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通气时间为1到10天。护理干预
2.1 加强心理护理
清醒患者因为环境的陌生,机械通气和有创插管等刺激,极易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自行拔管。首先对清醒患者主动介绍监护室环境和封闭式管理的意义,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同时解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目的和意义,讲解自行拔管的后果,取得患者的配合[2]。
2.2 解除沟通障碍
由于气管插管患者插管的缘故不能说话,首先告知患者无法说话只是暂时的,教会患者用手势表达简单的生理需要,或者通过写字来表达。无书写能力的患者提供图文并茂的卡片。
2.3 有效的固定
气管插管的外固定的牢固性是防止意外拔管的重要保障。临床上常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如果没有气管插管固定器时可以用牙垫来代替,牙垫可以防止患者咬合气管插管,还可以起到协助固定的作用,最后用寸带把气管插管和牙垫一起系紧再系于患者的脑后。注意气管插管固定时的松紧度不能过紧或者过松,过紧会勒坏患者的皮肤,过松容易导致气管插管活动,增加脱出的机会。同时注意患者翻身时不要牵拉气管插管,每班交接气管插管的深度,及时调整。
2.4 保持气道通畅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痉挛,痰痂阻塞易引起患者缺氧和烦躁。喉痉挛大多是由于呼吸道的分泌物粘稠,量多引起,也可于吸痰时引起。适时有效的吸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吸痰方法不当,吸痰过于频繁都可以引起缺氧,粘膜受损,还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正确掌握吸痰指征如出现咳嗽,痰鸣音,气道压力过高时尤为重要。吸痰前,充分吸纯氧,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患者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所表现的痛苦程度,以此作为停止吸痰的指标[3]。加强气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呼吸机的湿化罐常规开启,使送气温度达32至37摄氏度,吸痰前应该给予气管滴药稀释痰液,每次2至5毫升。
2.5 适当的约束
首先评估患者的意识,昏迷的患者一般不用约束,其他患者都应该在气管插管开始时就给予保护性约束,包括术后麻醉未清醒患者,因为可能在苏醒过程中发生躁动而发生意外拔管。对明白气管插管重要性而且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日间可以解除约束,但夜间也要约束,因为患者在睡眠中容易出现神志恍惚,容易发生意外拔管。约束带放置的位置不能距离患者的头部太近,床头不可以摇得太高,因为太高,患者的手容易够到抬起的头部。同时约束时也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选用带有棉垫的约束带最适当。当患者侧卧位时,患者的双手可以系在同一侧,双臂间放个枕头,约束带系在床栏上时要留一定的活动空间,并且要勤观察双手的血运情况,如上肢有无水肿,皮肤有无颜色改变,皮温是否正常等。
2.6 有效的镇静和止痛
气管插管对患者咽喉部位粘膜的刺激和压迫,使患者难以忍受,烦躁不安。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如咪唑达仑,咪唑安定等持续静脉泵注,以减轻患者不适。尤其手术后患者,通常伤口疼痛,应该积极给予止痛治疗。另外护士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在进行吸痰或口腔护理等操作以及其他治疗时可以暂时调快泵注速度。
2.7 有效的评估
班班评估气管插管患者的脱管风险,对脱管高风险的患者尤为重视,有条件的话安排专人看护,防止意外拔管。
2.8 有效的培训
护理部应该定期培训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从意外拔管的病例中总结经验,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提高对意外拔管的重视。小结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它成功地抢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适。再加上陌生的环境,以及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语言沟通障碍,睡眠的紊乱等很多因素,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不安,从而容易导致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无形中增加了再插管的风险,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延长了机械通气的时间,延长了留住监护病房和住院的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沟通,牢固的固定,气道的护理,适当的约束,有效的镇静止痛以及有效的评估和培训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配合治疗,成功杜绝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非计划性拔管质控分析 篇5
夹江县中医医院
外一科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的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
①式,使员工自动自发的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②管理方法。我科在2016年6月以来,将QCC的工作方法应用于降低胃肠减压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取得了初步成效。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参与QCC活动的护士8人,护师4人,护士4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6人,平均年龄27.6岁。品管圈开展前中后科室收治病人病种范围及参加品管圈人员均无变化。1.2 方法
1.2.1 品管圈的成立,制定圈名及圈辉 为了更好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2016年6月1日,外一科召开品管圈第一次会议,一起学习品管圈的相关知识,投票选出“同心圈”为圈名,选出圈辉及制定圈内各成员的职责,由护士长作为圈内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推选护师薛小利为圈长,负责对整个QCC活动进行管理和统筹安排,圈内各成员按分工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和记录整理。活动的主题为:降低胃肠减压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活动分为八个阶段:一,成立品管圈小组;二,主题选定;三,拟定活动计划;四,现状调查;五,目标设定;六,对策实施;七,效果确认;八,检讨与改进;九,心得体会。活动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
1.2.2 分析选题理由及主题的相关意义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
③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减少胃肠减压患者非意外拔管率对患者而言,可减少患者痛苦与不适感,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减轻住院心理负担,利于疾病恢复。护士而言,可提高综合素质,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风险意识,交接工作更严谨科学。对病区而言,可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提高病区整体形象。对医院而言,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提高。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生脱管,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影响手术成功,甚至造成死亡。1.2.3现状调查 从2016年4月-6月行胃肠减压的患者29 例,其中5例脱出,脱管率为 17.2%,其中重置胃管3例,未再重置2例。改善前的无形成果:品管手法及沟通能力相对欠缺。
1.2.4 目标设定 现况值=非计划性拔管率=5÷29=17.2%;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7.2%-(17.2% ×85%×80)= 5.5%。拟定我科将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由17.2% 降至5.5%,降幅为11.7%。
1.2.5对策实施
一、认真评估患者导管滑脱评估表。处理对策:㈠认真评估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㈡根据评分标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㈢加强巡视,特别是重点患者。效果确认:护士对患者拔管风险意识增强;能按照评分标准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按照护理级别巡视病房。
二、规范管路固定方法。处理对策:㈠每日由责任护士对固定不牢的3m胶带进行更换。㈡科室统一培训对管路固定的方法。㈢对置胃管患者交接班。效果确认:形成统一规范的管路固定方法,全科护士按规范执行。
三、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处理对策:㈠加强护患沟通。置胃管前进行心理护理,讲解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及配合方法。㈡丰富的宣教材料,提高患者依从性。效果确认:病人知晓胃肠减压的必要性,能有效配合。2.效果评价
分别统计改善措施前(2016年4月至六月)及改善措施后(2016年7月至9月):2016年4月~6月,留置胃管29人次,非计划性拔管5人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2%。7月 ~ 9月,留置胃管32人次,非计划性拔管2人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6.2%。运用公式,计算出: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即=「(6.2%-17.2%)÷(5.5%-17.2%)」×100%=94%;进步率=「(改善前数据-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17.2%-6.2%)÷17.2%」×100%= 64%,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初见成效。而QCC改善后的无形成果为全体圈员对Qcc认识和运用能力、制度执行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检讨与改进
质控计划1 篇6
2011年外二科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计划
一、医疗质量控制方面
1、各质控小组成员严格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熟悉工作制度。
2、质控成员每月对所负责范围内的医疗质量进行不定期自查1-2次并作好记录。
3、每月召开一次质控小组工作会议,病案质控小组每月开一次工作会议,院感质控人员每季度一次工作会议,对自查结果进行发言,经过讨论认真提出整改措施。
3、征对医院对科室质控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总结、整改措施。
4、把病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合理用药作为重点。
5、加强质控人员院感、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和核心制度、医护人员职责等的学习。三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搞好医疗质量。
二、护理质量控制方面
根据创二甲标准要求及护理部制定的各项质量标准,拟定我科质量控制计划:
1、质控人员必须掌握所监管项目的质量标准。
2、对一级护理病人及危重病人、抢救车、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天天查。
3、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每周一对住院病和出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
2、周二至周五质控小组人员负责检查自己管辖内容,护士长抽查。
3、对毒麻药品及抢救物品专人管理,班班交接,护士长每周查。
4、办公班、责任护士、晚夜班、职控护士查对当日医嘱,护士长每周查对二次。
5、每月质控小组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各质控项目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将信息在全科护士会上反馈
6、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医院护理质量检查信息反馈内容及科室自查问题进行讨论,结合护理部整改措施制定科实整改措施及整改反馈信息,充分体现持续改进。
非计划性拔管质控分析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转入胃癌根治术患者128例, 其中男88例, 女40例。非计划拔管9例患者中, 男7例, 女2例, 年龄52岁~83岁, 平均年龄65岁。拔管时间均发生于术后48 h~72 h内, 18:00~20:00 2例, 23:00~2:00 5例, 6:00~8:00 2例。自觉肛门排气后自行拔出1例, 胃管固定不牢固脱出1例, 感觉不舒适拔出2例, 术后谵妄状态拔出3例, 夜间睡眠状态拔出2例。
2 原因分析
2.1 健康宣教不到位
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无家属陪同心里觉得孤单, 感觉不受家人重视, 沟通局限, 环境陌生, 无安全感, 依从性差;护士未实行针对性、阶段性的教育, 未把该群体例入非计划拔管重点人群, 未及时反馈宣教效果, 未能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及认知不清。本组1例自觉肛门排气后自觉拔出。
2.2 导管固定不当
由于胶布未及时更换, 长期粘贴, 鼻部的汗液、油脂、分泌物浸润, 雾化吸入液沾湿等原因, 极易造成胶布的松脱, 造成粘贴不牢固;负压引流液过多, 未及时更换;负压器固定位置不当, 导致胃管脱出1例。
2.3 患者感觉不舒适
术前患者因病情需要常在一侧鼻腔留置胃管、营养管, 2根管通过咽喉部刺激局部黏膜引起肿痛, 异物感;阻塞鼻腔, 呼吸不畅;痰液增多, 不易咳出, 咳嗽时腹部伤口疼痛, 不能耐受;术后禁食、留置胃管刺激胃黏膜致胃部灼热、恶心不适;胃管引流不畅达不到减压效果引起腹胀。部分患者自控能力差。本组因此拔管2例。
2.4 高龄患者及出现谵妄患者拔管率高
本研究显示, 胃癌患者发生谵妄的原因有: (1) 低氧血症。术后疼痛及固定各种引流管, 体位活动受限, 痰液较多, 咳嗽清理呼吸道欠佳,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 心率、呼吸频率降低, 肺泡通气不足, CO2潴留, Sp O2较清醒时低[1]; (2) 睡眠障碍。夜间护理操作, 灯光, 病房噪声, 疼痛引起睡眠功能紊乱; (3) 药物毒性作用。由于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代谢功能下降使镇静药物半衰期 (T1/2) 延长。本组高龄谵妄患者拔管3例。
2.5 患者不慎拔出胃管
(1) 术后麻醉初醒状态, 意识模糊的情况下拔管; (2) 老年患者夜间睡眠时无意识拔出胃管; (3) 夜间护士少、忙于治疗或由于疏忽大意巡视不到位, 对于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不到位而忽视其拔管倾向; (4) 患者活动时不小心拔出, 特别是术后前3 d, 因心电监护设备和各种引流管道的放置, 患者被动或主动床上活动时未注意各管道, 导致胃管拉出[2]。本组患者管道不慎脱出2例。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做好解释工作, 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始终, 提高患者对留置胃管的耐受性。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使患者充分认知留置胃管、营养管的重要性, 管道的自护及防护知识及意外拔管的后果, 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任, 消除心理障碍, 鼓励患者善于表达自身感受并掌握自我放松的方法。
3.2 妥善固定胃管、营养管
良好的固定方法既可防止脱管, 又可增加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鼻置管确定深度后用胶布标识管道名称及插入深度, 每班严格交接, 我科固定采用3M绢质胶布以“Y形”或“工字形”固定于鼻翼, 再取5 cm×6 cm透明贴膜用抬高法将胃管营养管固定于面颊, 再分别固定于耳廓至耳后。对于可能拔管患者附加2根扁布带在鼻翼处将导管固定后, 两侧扁布带分别从耳朵上、下方绕过脑后系好, 松紧度适宜, 以免损伤皮肤, 经常观察其牢固性, 随时调整松紧度, 防止脱管。对于床上翻身、锻炼的患者, 先固定好导管, 预留固定导管所需的长度, 防止不慎扯脱导管。
3.3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舒适感
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 促进血液循环易于伤口愈合, 增加肢体关节的灵活度及全身舒展, 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早期活动的重要性, 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并积极锻炼。并制定实施详细的活动计划:术后6 h开始半卧位, 依病情指导患者采用深而慢的胸式呼吸, 保护腹部伤口进行有效咳嗽, 协助叩背排痰, 翻身, 肢体关节活动、床上抬臀锻炼, 温水擦浴以促进血液循环, 术后24 h床上自主体位, 术后48 h协助床边站立。术后边活动边讲解使患者理解并学会术后活动的正确方法, 解除其各种依赖心理。
3.4 正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有效预防谵妄
护理人员应掌握谵妄的相关知识, 临床表现: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部分伴有幻觉及幻听, 病情反复波动, 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 思维紊乱, 意识清晰度下降, 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作出正确判断, 给予相关护理措施: (1) 缓解疼痛, 提高舒适度; (2) 疏导患者焦虑情绪; (3) 应用最少的受限干预措施增加安全感, 可适当增加家属陪护。约束所致的不能移动反而会增加恐惧和误解, 导致更多的激越行为; (4) 睡眠-觉醒周期正常化, 控制夜间灯光和噪声水平, 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监护仪报警声及人员流动, 合理安排夜间护理操作, 必要时遵医嘱予药物安眠, 确保患者充足睡眠。
3.5 置管期间基础护理
针对术后咽喉部黏膜的刺激出现干痛, 加强患者的口腔、鼻腔护理, 指导患者做反复咀嚼运动以刺激唾液腺分泌或含漱温开水, 自鼻腔滴入少许石蜡油以润滑管道, 减少摩擦缓解不适。必要时雾化吸入以减轻咽部不适, 并促进痰液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术后第2天早期适当下床活动, 根据病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 经营养管缓慢注入以促进肠功能恢复、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和吻合口愈合。开塞露40 m L纳肛, 2次/d, 促进肠蠕动恢复至肛门排气。
3.6 正确评估患者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
加强护理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非计划拔管发生的认知水平及技巧, 对于可能拔管的危险因素, 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麻醉初醒即开始宣教管道防护、自护相关知识, 达到适当约束的目的, 取得配合;在患者易拔管的高危时段增加巡查次数, 及时发现、阻止患者拔管行为;特殊人群重点交班, 加强床旁看护和管道的宣教。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穿衣, 合理固定胃管、营养管于患者衣领处, 并确保在位通畅 (记录留置长度, 定时挤压, 观察引流液量、色、性质) , 使引流管在患者功能锻炼时能够同步, 防止牵拉脱出。
3.7 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医护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胃肠蠕动及功能恢复、活动耐力、恶心、呕吐、腹胀及肛门排气症状并记录, 决定是否重新置管, 但胃管手术后5 d脱落, 可不再重置。置管方法:采用在X线直视下以鼻肠管导丝插入胃管内可增加胃管的硬度, 克服了插管时遇到的阻力, 良好的韧性使胃管置入过程中能调整弯度, 较容易到达胃内。插管中动作轻柔, 指导患者配合做吞咽动作, 边插边回抽, 注意患者主诉, 同时观察腹部引流液情况, 以防止吻合口破裂出血及吻合口瘘, 提高了置管成功率[3]。本组非计划性拔管9例患者中, 2例重置胃管, 7例患者早期通过有效护理措施均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胃癌术后非计划拔管存在医、患两方面原因, 应把非计划拔管课程作为护士继续教育的常规内容, 严格熟练掌握;对患者加强宣教, 提供形式多样的宣教方法, 并反馈宣教效果至满意为止;护士需增加与患者的亲和性, 安抚患者情绪, 理解患者痛苦, 对于积极主动的配合予以表扬鼓励, 争取患者合作, 提高患者对导管护理常识知晓率及治疗的依从性。科室成立专项质控小组, 保证管道固定、标识、宣教、交接、记录及非计划拔管主动上报等措施的落实, 有效预防减少非计划性拔管。
参考文献
[1]范河谷, 关月嫦, 许智宏.ICU老年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6) :34-36.
[2]于冬芳, 章玉英, 李疆.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8) :1710-1712.
ICU非计划拔管的应对及护理 篇8
[关键词] ICU非计划拔管;应对;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0-02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由于ICU的病人都是重病或者病危的患者,因此,患者在ICU内进行治疗和恢复时,都要在患者身上放置各种管子,有呼吸管、引尿管、引流管、鼻饲管等,这些管子维系着患者的生命,为患者补充着营养,而当这些管子因意外脱落时即是ICU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发生了[1]。该种情况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为患者带来各种损伤,损伤的严重情况不一而足,实在是威胁ICU病人的一大隐患。本文就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对与护理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期可以为这方面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非计划拔管的威胁危害
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现象,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窒息甚至是死亡等情况。在发现较晚的情况下,通常医护人员会采取延长患者在ICU的监护时间,延长患者输氧的时间,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家属的医疗费用的负担,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象。
2 护理方法
2.1 非计划拔管的紧急应对
2.1.1 保证患者的呼吸 一旦发生了非计划拔管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患者输氧量的正常,改输氧管式的输氧方式为面罩式输氧方式,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液中氧饱和浓度,观察患者皮肤的变化,在患者出现肤色变黄的情况就要加大输氧时氧气的浓度。
2.1.2 吸痰 在患者经过一阶段的输氧后,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如遇患者出现黏痰阻塞气管的情况必须要立即为患者进行吸痰,以免造成患者的二次窒息。患者如果不配合医务人员的话,可以采用牙垫将患者的嘴撑开,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2]。
2.1.3 重新插管 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在非计划拔管紧急处理后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时,是尽量不予以重新插管的。但是患者一旦出现了如:呼吸道不畅、肺部肌肉障碍、肺水肿以及药物残留阻塞等现象时,就必须要为患者重新插管,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危。
2.2 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干预 一般患者在意识清醒时,对于插管治疗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惧,尤其是在发生了非计划拔管之后,患者的心率恐惧就会加大,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了。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告诉患者对于非计划拔管的相关知识以及将要采用的护理措施,让患者放下心理负担,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那些意识清醒,但却又无法通过言语进行交流的患者,医务人员就要采取手势和手写的方式和患者进行交流,尽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为其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提供方便[3]。
2.2.2 导管的重新固定 在发生非计划拔管后又要为患者重新插管时,一定要注意新管的固定,一定要保证其位置的合理性,尽量避免压迫皮肤,减少皮肤溃烂的情况发生。在固定后还要帮助患者活动身体,避免患者自身活动时将导管带掉。固定用的胶带要保持卫生,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2.2.3 合理使用镇静剂和肢体约束 对于那些身体痛苦比较大,情绪比较烦躁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应为其合理使用镇静剂,如巴比妥、苯巴比妥、苯二氮草类等。对一些肢体动作较大的患者还要采取合理的肢体约束方法,固定住患者的双手,但是要注意不能太紧,防止皮肤出现水肿的情况,约束带要每个两小时松开一次,医务人员在松开约束带时还要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4]。
3 结 果
在经过一阶段的护理后,护理组的患者恢复的非常好,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而且护理组的恢复率也要高于对照组。通过对以往患者病历的整理,发现,当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而又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时,其死亡率高达25%,而且在发现后对其采用了相应措施后吗,其恢复率也不是很高。而护理组的死亡率是0%,恢复率达到了87.29%,除了恢复的患者,其他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
4 结 语
ICU的患者都是一些重症患者,他们的身体体征一般都不太稳定,经不起任何刺激,而非计划拔管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就是一类很大的刺激。因此,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避免发生非计划拔管情况,而且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就必须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玲君.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见性护理[J].河南外科科学杂志,2010,16(5):22-23.
[2] 周丽锦.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9).
[3] 于波,汤淼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9):126-127.
质控计划 文档 篇9
1、对康复科、ICU、妇科、产科、骨外科、心胸肝胆外科、泌尿胃肠外科、儿科、神经甲乳外科、手术室、急诊科以及呼吸内科的急救、高危等备用药品储存、养护以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报告。
2、对各药房每月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检查(每季度一报告)
3、抽查100张门诊处方进行点评
4、对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点评
5、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生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点评
6、本月对内科药房、外科药房、急诊药房、门诊药房、传染科药房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储存、养护以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质控小组工作计划 篇10
一.脊柱烧伤科质控小组组成
组长:沈宏达(科主任)、王英(护士长)质控员:朱劲松(医生)、郑俊珂(护士)。二.科室质控小组职责
1、科室质控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以及质控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3-6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第一责任人;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部和护理部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抓好科内诊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文件书写质量;
4、做好科室的质量自测自评,分析科室医疗质量数据、病人投诉情况、质量缺陷问题,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四.科室质控小组工作计划
1、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每日质控、每月质控;
2、质控小组的活动应至少每个月一次,每次应认真分析评判本科室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做好质控活动记录;
3、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通过具体的诊疗示范操作、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非计划性拔管质控分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的非计划PICC拔管意外事件16例, 其中男10例, 女6例;白血病11例, 淋巴瘤5例;年龄17岁~62岁;导管保留时间为20d~201d。
1.2 方法
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拔管原因:导管相关感染10例, 静脉炎2例, 血栓2例, 放弃治疗2例。除放弃治疗者, 其余非计划拔管均为化疗间歇期在家发生。发生在7月、8月、9月共拔管12例, 超导置管1例, 非超导置管15例。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本组拔管原因中, 导管相关感染最多, 血液肿瘤病人在化疗期间, 其自身机体抵抗力低下, 化疗间歇期极易发生骨髓抑制状态, 会发生出血、感染等现象, 若消毒不严, 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 极易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其中7月、8月、9月份共拔管12例。分析原因可能是天气炎热, 病人更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而1月、2月、11月、12月非计划拔管0例。笔者认为冬季相对来说,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更少。其中1例病人在家不慎将导管脱出一部分, 自行将导管送回一部分, 来院后发生严重败血症只能拔管。其次原因为静脉炎, PICC导管对于人体来说是异物, 病人置管处易发生红肿痛。其中1例病人发生静脉炎不能耐受, 行护理措施后2d强烈要求拔管。本调查中2例病人发生手臂肿胀, 经彩超证实发生血栓, 经过处理后拔管。另有2例病人放弃治疗, 经劝说无效, 强烈要求拔管。本调查发现, 除放弃治疗者均为化疗间歇期在家发生。笔者分析, 血液肿瘤病人在化疗后会有骨髓抑制期, 增加了出血和感染的机会, 如果病人对于维护PICC的意识不强, 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继而造成计划外拔管。
3.2 对策
静脉化疗是血液科恶性肿瘤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病人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 由于血管被破坏, 往往影响病人下一周期的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 而且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 从而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非计划拔管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日常护理有很大关系, 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重视对病人的宣教, 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2]。对护理操作者加强培训, 督促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无菌操作, 可减少医源性感染机会。穿刺时尽量选择B超引导下穿刺, 首选贵要静脉, 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还应加强病人健康教育, 制作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 发放给病人。指导病人居家期间到正规医院维护PICC管路。化疗间歇期加强电话回访, 对于离省级医院较远的病人, 提供相应市、县经过PICC培训的护士联系方式, 让病人能够尽快就近维护导管。由于血液肿瘤均为全身播散性疾病, 长期的化学治疗会让病人承受周而复始的不良反应的折磨, 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 深入细致的思想疏导和树立病人与病魔抗争的顽强意志力对实施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 及时有效的医患沟通较之治疗手段的实施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3]。所以, 还要加强心理护理, 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加强病人PICC导管知识宣教至关重要, 告知病人, PICC是化疗的通路, 生命的通路, 使非计划拔管率降低, 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保护病人血管, 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曾淑凝, 叶玉蝶, 钟思嫦.血液肿瘤病人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24) :174-175.
[2]曹晓欣, 侯香传, 关伟丽, 等.肿瘤化疗病人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2) :169-171.
质控组长工作计划 篇12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
二、加强重点管理:如危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及病人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三、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四、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五、每周检查在院病人专科护理质量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针对性进行改进。
六、每月总结一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并开会反馈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纳入下个月工作重点。
钱蓉
基础护理工作计划
1、每周查一次基础护理,每组查三个病人,对不符合要求者扣责护一分。
2、每周二为基础护理日,责护对全科在院病人进行基础护理检查,不符合规范的及时进行整改。
3、每位新入院病人都应做好基础护理三短九洁,第二天护士长检查新入院病人情况。
4、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加强对助理护士的培养。
5、做基础护理时强调保护患者隐私。
6、每月进行一次开会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改进,作为下月重点质控内容。
王亚琴
行为礼仪组工作计划
一、创建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
二、每周检查护士行为规范一次,不符合要求及时整改; 3.控重点;
四、护士行为规范要求:
1、护士工作时仪表整洁、舒适、端庄、佩戴胸牌,护士帽折叠整齐、清洁,头发前不遮眉,侧不遮耳、后不过肩。
2、工作时间不得佩戴戒指、手镯、脚链、吊环、花色发结、人工指甲。
3、工作鞋大小合适,清洁、干净、无破损。
4、工作期间不得在护士站、治疗室闲坐、聊天、大声喧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工作时不玩手机。
使用文明用语、忌服务忌语,主动热情接待病人。
5、操作前后应与病人沟通,禁态度生冷。
五、每周例会学习人文关怀护理学,提高护士人文意识。
刘亚丽
病房管理质控计划
一、病区物品环境管理
1、整洁:
(1)病区空间环境及各类陈设规格统一;(2)各类设备用物放置合理;
(3)环境整洁:物有定位,用后归位,地面湿扫,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排泄物;
2、安静:噪音控制,四轻,积极开展保持安静的教育及管理。
3、舒适:温湿度适宜、开窗通风、安全管理、合理安排床位。
4、保持应急安全通道通畅,应急灯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二、病人责任制管理:
1、病人满意度调查
2、随机检查病房管理,按管理规范要求做质控
3、强化护理人员质控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质控的自觉性
4、提高病人参与质控的意识及自觉性
三、反馈:
1、质控小组每月召开质控会议,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复查整改效果,做好质控小结,护士长及质控组长随时做好督查工作。
中医康复科2012质控计划 篇13
2012质控工作计划
2012年我科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是科室管理的核心,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
2.参加院质控科组织的会议,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各项要求。接受质控科的检查并认真改进。向质控科反应本科室的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质控科的指导帮助下逐渐完善各项工作。
3.严把医疗质量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按《病历书写规范》和评分标准执行,处方书写按《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评价执行。
4.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5.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自查,自查内容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两大方面。加强科室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全科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
6.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各项工作达到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少,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非计划性拔管质控分析 篇14
资料与方法
2015年5-11月收治非计划拔管老年患者108 例, 均于置管后72 h内拔管。对108 例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8 例中, 外渗51 例, 堵管31 例, 脱管24例, 静脉炎2例。
讨论
原因分析:①外渗:外渗的主要原因是置管时血管选择不当, 进针角度过小, 固定不牢, 老年人皮肤松弛, 另外, 护士宣教不到位, 患者穿刺部位上方衣服过紧, 肢体活动过度。②堵管:血栓性堵塞: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反流, 或从导管抽取血液标本后未彻底冲管, 输液结束后未正压封管, 致血液在导管腔内形成凝血块或血栓。非血栓性堵塞:因导管扭曲、打折、药物结晶、异物颗粒堵塞引起, 另外, 还与封管液的种类、用量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 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有关。③脱管:a.留置针留置过程中未妥善固定, 套管尾端明显高于局部皮肤, 易外力作用而松脱。b.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或负重。c.护士巡视不到位, 穿刺位置不当、约束具使用不当、交接班未查看, 患者烦躁不安。④静脉炎:a.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穿刺部位有关, 远端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高于近端。b.静脉炎的发生与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有关, 输入刺激性药物以及高渗性液体, 特别是液体量超过1 500 m L, 容易引起静脉炎。c.穿刺时消毒、无菌操作不严。研究显示,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局部皮肤感染与家属的文化知识和对留置针护理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1]。
护理对策:①加强健康教育:对护士的宣教:由具有资质的老师亲自向大家讲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的重点, 拍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及留置针封管视频, 利用晨会, 科内学习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封管注意事项, 制定老年静脉留置针置管流程, 护士长定期对大家进行考核, 要求人人过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制定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 在患者第1次置管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并详细介绍留置针的作用、优点、操作方法、操作时配合要点、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②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对于输液量大、药物刺激性强、输液时间长的患者应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近端血管进行置管。如有破损、感染、皮肤炎症等表现, 避免进行穿刺。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避免选择下肢静脉, 预防栓塞性静脉炎, 宜选择小号留置针进行穿刺, 减少血管损伤及刺激。③妥善固定:a.使用自黏性绷带、丝袜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 根据患者留置针穿刺的部位、皮肤敏感性、经济收入等因素, 个性化地选择留置针保护装置, 如自黏性绷带、丝袜, 这两种材质弹性大, 透气性好、吸汗, 极少过敏, 保持皮肤干燥, 固定稳妥, 防止手臂过度活动造成的敷贴卷边、导管移位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现象发生;同时具有覆盖穿刺点及延长管、妥善固定肝素帽, 降低患者视觉感受和心理压力特点。b.统一贴膜固定方法, 贴膜九步固定[2]法:撕开贴膜-单手持膜-穿刺点对准贴膜中央-塑形-按压-撕除边框-边撕边按-记录时间-小标签固定在针柄-高举平抬法固定延长管, 肝素帽的位置高于穿刺点。④合理选择封管液及掌握封管技术:a.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是决定留置时间和堵管的关键。有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 发现采用150 m L生理盐水加12 500 U肝素钠封管效果最好[3], 既可以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又减少了卫生资源浪费。b.每次输液完毕, 采用脉冲式冲管, 用连续、不间断、一边旋转一边推注方式退出针头, 推针的速度大于拔针的速度, 使肝素帽内形成正压, 减少回血现象发生, 避免堵管的发生。⑤严格掌握留置针适用范围:对于输液量少, 输液时间在3 d以内的患者, 无需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血管条件差、输液持续时间长的重危患者, 建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或中心静脉插管, 以保证输液、用药的顺利进行。⑥加强巡视:按时巡视病房, 加强对留置针的观察, 发现具有造成非计划性拔管隐患的, 应及时处理, 如遇到烦躁不安患者, 应适当约束, 做好交接班。
总之, 通过对108 例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做分析, 查找出老年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的原因, 制定了对策, 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大大降低了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 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08例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针对原因, 制定对策。结果: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是外渗、堵塞、脱管、静脉炎。结论:加强宣教、合理选择血管、妥善固定、正确封管、加强巡视, 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
参考文献
[1]宗小敏.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干预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 :86-88.
[2]肖庆, 文礼红.留置针敷贴的九步固定法[J].护理学报, 2012, 19 (2)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