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共14篇)
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1
医院小儿内病区 2014年科室护理质控计划
2014年儿科病区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儿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根据护理部及科室2014年工作计划及目标,特制定科室护理质控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由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
2.完善护理质控组织体系,重新调整一级质控分组及各组护理质控成员,加强质控员质控。
3.各质控小组按照质控月计划,每周对照质控检查标准自查,至少1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知责任人整改,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4.护士长每月初组织召开科室质量分析会,并对本月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每月护理质控持续改进月总结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完成情况于下月5号前上报护理部。
5.及时进行科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并进行整改。6.病房管理组成员:… 每周协助护士长根据质控周计划完成质控。
7.病房管理组每月完成护理管理目标:责任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率>95%,分级护理合格率>95%。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2
关键词:胃管留置,意外拔管,消化内科,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联合护理方法, 其措施的制定是以某一特定问题为依据, 并有循证支持, 以提升护理质量为目的[1]。在消化内科中, 胃管留置是疾病原因所需采取的措施, 其应用较为常见,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常出现非计划拔管现象, 非计划拔管会造成鼻饲液反流、鼻黏膜损伤, 加重患者病情[2,3]。因此, 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非常必要。本院以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消化内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将集束化护理应用其中并在防范非计划拔管方面, 取得了满意成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均为初次留置胃管, 将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对照组中, 女46例, 男54例;年龄15~77岁, 平均 (48.18±7.42) 岁;有机磷中毒13例, 胃肠恶性肿瘤15例, 胃潴留24例, 肠梗阻48例。试验组中, 女43例, 男57例;年龄17~79岁, 平均 (48.52±7.27) 岁;有机磷中毒15例, 胃肠恶性肿瘤14例, 胃潴留25例, 肠梗阻4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环境管理、约束躁动患者、心理干预、胶布固定等。
试验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实施分解培训, 方法有讲课、现场演示、床边教学等, 全面培训集束化护理方法与理念、评估与识别脱管危险因素、防范措施等。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评估, 向患者与陪护人员说明危险因素, 每日对患者进行连续观察、动态评估。具体措施有: (1) 清洁患者面部, 以双套结寸带固定法固定胃管, 及时采取镇痛、镇静措施处理躁动、恍惚、疼痛患者, 保证患者状态安静。 (2) 肢体约束, 将新型手部护套用于约束耐受差、有拔管倾向、躁动患者, 用约束背心亦可。早晨6∶00~8∶00、夜间23∶00~2∶00是拔管高危时间, 以一个手指的松紧度将患者上肢通过约束带固定于床沿, 加强巡视。 (3) 规范高风险操作。将约束带解开时应将患者双手握住;标记留置长度, 交接时对其长度进行检查, 以体位为依据对负压引流袋进行固定, 保证患者活动方便;以患者安静配合为前提实施护理, 动作轻柔地进行胃管扁带更换以及口腔护理;由护理人员实施鼻饲, 需对胃管应用温水脉冲冲洗, 冲洗于操作前与操作后。 (4) 舒适护理, 将1~2滴液状石蜡油滴入鼻腔, 2次/d, 应用地塞米松等药雾化吸入缓解咽部不适;对患者口腔应用棉签蘸漱口液湿润。 (5) 将警示标识悬于床头, 加强宣教, 若患者烦躁、年龄较小或高龄则以陪护人员作为加强宣教对象。
1.3 观察指标
(1)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及不良反应情况, 不良反应具体包括咽喉疼痛干燥、恶心、颈肩疫痛等; (2) 制定调查问卷, 患者依据自身主观感受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 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多个方面, 满分为100分, 以80、60分为分界, 将得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 采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1.00%、8.00%, 试验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低;试验组出现咽喉疼痛干燥、恶心、颈肩疫痛的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90.00%,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的宗旨是将更优质的护理提供给患者, 其联合护理措施的制定具有循证支持, 针对性非常强[4]。ICU (intensive care unit) 是首先引入集束化护理的科室, 自其应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进展, 并不断在临床推广延伸, 最终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在消化内科, 为达到治疗目的, 常将胃肠减压引流胃液或胃管鼻饲留置方法应用于因病需禁食或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 导致不良主诉、非计划拔管及置管困难等问题, 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 不少研究均对集束化护理防范非计划拔管的效果进行报道, 指出这一方法可有效改善意外拔管问题, 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亦取得了明显成绩。
作为护理不良事件的一种, 管道脱出会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 同时也是引起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在非计划拔管中居于首位的管道为胃管。集束化护理是注重全面实施且具有捆绑式特征的护理方法, 强调将护理方案中的所有措施持续实施于某一疾病患者, 其干预是有效且持续的[5]。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胃管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因素, 如固定材料、护理人员、患者因素等, 并以相关文献为参考制定集束化干预的具体措施, 包含有效约束患者、有效固定胃管、提升患者舒适程度、对高风险操作进行规范等, 明确主动预防的重点所在, 确保管理胃管方法与手段的全面可行, 提升管理的规范与标准程度,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6]。应用集束化护理的试验组其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不适反应也明显减少, 提示集束化护理防范效果显著。
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进一步掌握了胃管的安全管理方法。在护理干预过程中, 护理人员的动态评估及宣教等行为均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护理人员对患者舒适与否予以了极大的关注, 并努力为其舒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7]。可见, 集束化护理改善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 试验组达到100.00%的满意度。综上所述, 集束化护理科学性与人性化特征突出, 可有效防范胃管非计划拔管, 适合在消化内科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凤, 张蓉华.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依从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3) :1181-1183.
[2]吴日英, 黄英隆, 黄静芳, 等.护理干预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22) :2781-2783.
[3]王黎红.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 2015, 21 (28) ;116-117.
[4]张娟, 宁晓东.集束化护理策略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4, 21 (2) :17-20.
[5]史甜, 李玲, 曹霞, 等.集束化管理对新生儿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4, 43 (24) :3189-3191.
[6]LEASURE AR, STIRLEN J, LU SH.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through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ecre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Dimens Crit Care Nurs, 2012, 3l (2) :102-117.
护理质控中心工作计划 篇3
按照省市护理质控中心要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重点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促使护理质量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结合我县护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如下:
1、每季度召开护理质控中心专家成员会议,集中学习护理管理知识,借鉴先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不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或修订护理质量标准、操作规范、考核标准及评估方法并组织实施。
3、调研全县护理质量状况,拟定护理质量阶段目标,年终进行评价。
4、定期组织培训:(1)理论培训:①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管理》、,压疮、新生儿红臀、跌倒/坠床、院感知识、临床护理管理、护理文书书写等专项讲座。②举办护理骨干业务讲座比赛1次,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2)操作技能培训:县直和乡镇医院分别进行,专人负责,密切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操作性、实用性。
5、组织护理专家对全县乡镇医院进行护理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考核,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医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追踪落实情况。
6、定期对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工作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完善质控信息;落实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质控中心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汇总,给予指导性意见,达到经验/教训共享。
2013年急诊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4
一、建立与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建立由护士长为组长的一级质控小组,落实组织分工,分成两个小组,检查项目包括区域管理(护士管理、环境管理、药品物品管理、专科管理、导管管理),病情掌握及处理,技术操作,安全管理,消毒隔离,急救物品药品管理等六个项目。每组负责检查3个项目,每半个月进行本科护理质量检查一次。护士长负责全面工作,每周随机抽查一次,将存在问题落实到个人,注重及时反馈,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追踪检查措施落实情况,每月进行小结一次,并将检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措施追踪检查落实情况书面汇报护理部。
二、每月召开一级质控人员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及全体护士例会一次,对本科一级质控、二级质控检查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三、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监控与管理加强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制定与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制定跌倒、坠床、管道脱离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各种突发事件或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制定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与处理程序及病人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及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护理工作11项核心制度。
3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每周进行护理安全检查一次,重点检查环境设施、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护理人员执行制度与落实岗位职责情况,抢救工作程序,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压疮预防与管理,护理文件记录真实客观性,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等。主要查找护理安全隐患,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建议,并认真追踪检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四:2013年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如下:
护理工作满意度≥90%
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0分)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
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80分)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一人一针一管一用执行率100%
2016消化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5
2016年,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将继续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保障护理安全、患者满意为目标,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确保护理安全;改善住院环境,规范病房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塑造医院良好形象。根据病房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继续深化贯彻落实优质护理
1.探索责任护士模式:实行护士与病人责任包干制。我科将病人分成2个小组,下设总责护士、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等,制定不同层级护士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护理。
2.转变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专业技术操作中:多一声问候,多一句关怀,多做一些健康指导;创造适合病人活动的环境,减少病人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发生率;特殊检查前后及时告知,减少病人疑虑,增强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3.拓展服务内涵:根据病人需求,提供个性化、连续性护理服务。继续完善出院病人“电话随访”,给病人提供更多疾病预防、饮食调控、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指导,使我们的护理工作由院内延伸到院外。注重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关注病人病情变化、感知需求、心理反应、社会支持等,让病人体会到周到、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
4.注重患者意见的反馈:对患者提出的治疗、护理等问题予以耐心地解答,尽可能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二.加强安全管理,注重环节
1.以核心制度为指引,保障护理安全。
2.组织护士定期学习《护士条例》,增强护士法律法规意识。
3.对科室重点用药、高危用药进行定期检查,严格交接,规范管理。4.对病人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及时签订安全协议书。
5.对有安全隐患的病人进行及时准确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悬挂警示标牌。6.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患者身份识别、腕带佩戴制度及操作中的查对制度。7.及时填写上报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并在晨会以及科室护士会议上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8.加强医护沟通,全面了解病情,提供病情动态信息,相互提醒,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9.质控小组分工明确,环节管理上注重重点,如有不合理流程及时改进。三.加强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护理管理,2016年继续深化目标管理,完成以下指标任务。急救药品、器材完好率100%;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护理安全质控合格率≥90%;病区管理合格率≥90%;分级护理合格率≥90%;健康教育覆盖率100%;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压疮、管道滑脱风险评估率达100%;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100%;消毒灭菌合格率100%;“三基”考核人人达标;住院病人满意度≥90%;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洗手正确率≥85%;手卫生依从性≥85%。
2.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电话回访,设定可追溯机制,通过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定期检查,发现记录缺陷及时指正,组织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4.每月对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原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发生。
6.对科室硬件设施、急救仪器等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性能完好。
7.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实行责任组包干,新老搭档,保证每时段都有责任护士,减少交接班的频次,让患者得到连续性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同时高年资护士要带头作用,注意培养护士慎独精神。
8.加强重点管理:如危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四.抓好三基及专科技能培训,要求人人过关
1.低年资护士做到专人带教,基本技能操作必须全部达标,并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有计划进行理论操作考核。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制定培训考核计划。3.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注重塑造形象,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护理实效
1.护士礼仪培训:全面响应“内练硬功,外塑形象”,积极响应护理部“快乐天使”活动,营造护士美好专业形象。
2.“无缝护理”进一步规范:本着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全面做好病人入院、住院、出院各个环节的管理,细化护理服务内容,提升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全程的、人性化的无缝护理服务。3.争创优质护理服务“零投诉”科室:以“全面、全程、无缝、立体、感动”的十字方针为指引,每月进行一次满意度自测,建立意见簿,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发现问题、纠纷及时解决,努力实现“服务零投诉、工作零失误”的工作目标。六.加强专科急救技术、应急突发事件的管理培训
1.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危重病人抢救技术、应急预案知识的培训,充分培养护士观察病情、配合抢救、遇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
2.不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对常用急救药品的剂量与作用、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七.加强人才管理,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1.实行弹性排班,根据科室病人病情及实际工作量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2.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资历,实行责任护士分层负责制,如安排年资深、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病情较重的患者,年资浅的护士负责病情较稳定的患者。3.充分发挥科室质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不同特点安排、分配相应的管理工作。
4.鼓励护理人员提升学历,参加护理本科、研究生的学习。八.教学科研
1.指定具有护师职称及以上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不定期听取实习生及带教老师意见及建议,提高带教质量。
2.不定期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3.拟定每批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科室优秀老师的评选活动。4.加强带教老师授课能力培养,创造教学机会,鼓励外出学习、进修、深造。5.增强科研意识,鼓励护士撰写护理论文,力争2016年发表CN论文2篇或以上。
6.计划进行QCC小组活动,应用管理工具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九.健康教育规范、普及化
1.在责任护士负责制的前提下,要求每位护士与各自所负责的病人加强语言沟通,认真完成宣教工作,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2.科室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起宣传栏、健教处方、健教手册的作用,印发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册发放给病人。
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结合,工作中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原则,打破大锅饭制度,拉开奖金差距,最大限度激发每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对有创新服务举措的护士,给于加分奖励。
2.对有论文发表、科研课题、院内外各项竞赛获奖者的护理人员进行物质奖励。
3.以多种内容作为护士评优、奖励的条件:如各种考核测评、基础护理量的落实情况(不达标、达标、超额)、是否收到病人表扬信、有无论文发表等等。4.奖勤罚懒,奖优惩劣。
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院6个临床科室质控护士, 比较成立质控小组前后护士的一般情况、年龄、职称、学历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根据浙江省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将护理质量分为六大方面, 成立六大质控小组, 分别为病历书写方面、病房管理方面、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方面、基础护理方面、护理技术兼消毒隔离方面, 健康教育方面。
1.2.2 护理部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分别制订六大质控的检查细则, 并制订质控护士的推选要求及工作职责, 各科室根据护理部的要求推选出6名护师职称以上、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为质控护士, 质控护士根据护理部制订的细则每周不定期的进行质控, 护士长在每周的行政查房中对质控护士的检查进行监督, 在科内每月的例会上进行反馈, 并与科内星级护士评比、绩效奖金等挂钩。
1.3 评价指标
1.3.1 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以浙江省卫生厅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为基础,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内容涉及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护士仪表或着装、病房环境、人文关怀等10个项目的内容。
1.3.2 护理病历抽查合格率:
每月护理部对各科室的存档病历抽查50份, 根据浙江省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结合现症病历抽查的情况进行打分。
1.3.3 护理部月终末质量检查综合评分及每季度自查综合成绩:
并对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如基础护理、健康教育覆盖率、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合格率等与去年同期进行比较。
1.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进行数据处理。输入住院患者满意度数据及护理病历抽查数据,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本次调查共选择6个临床科室, 每科室设6名质控护士, 分管六大护理质量, 共36名, 平均年龄为32.31岁, 其中护师职称22人, 主管护师职称10人, 大专学历25人, 本科学历7人, 工作年限均在7年以上, 有较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工作责任心强, 其中6名为我院的后备干部。
2.2 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每个月护理部对临床六个科室进行满意度测评, 每张满意度表总分为100分, 95分以上为满意, 分别统计2008年上半年与2009年上半年满意度,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χ2=32.8, P<0.01。
2.3 护理病历抽查合格率。本次调查共抽查2008年上半年与2009年上半年各1 080份存档病历, 95份为合格。
2.4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检查综合评分。实施前护理月终末质量综合成绩为87.56分, 季度检查综合成绩为89.23分, 实施后护理月终末质量综合成绩为90.36分, 季度检查综合成绩为92.85分。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达标或比同期有所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由实施前的87.62%上升到90.28%;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合格率达100%。
3 讨论
3.1 护士质控小组的成立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病历合格率
评价护理质量好坏最根本的指标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成立六大护士质控小组后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有所提高, 其中健康教育覆盖率可在满意度中查得。良好的病房管理、护士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治疗护理的及时到位等均是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质控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定期的对各自负责的方面进行质控, 不断的学习与纠正, 并树立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重视健康教育, 从而提高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病历质控护士每周对现症病历和上交的出院病历进行质控, 大大地提高了护理病历的合格率。
3.2 护士质控小组的成立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有效提高护理终末质量检查综合评分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的创新过程, 在原有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制定更高的标准, 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中, 是一种更加科学的质量促进手段和确保护理质量来断提高水平的方法, 不失为质量管理的一个永恒目标[5]。而终末质量检查是我院护理部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成立护士质控小组后, 强化了护理质量的环节监控, 使护士严格按照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进行质控, 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而使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达标或比同期有所提高, 能有效提高护理终末质量检查综合评分。
3.3 护士质控小组的成立有利于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与工作主动性, 激发潜能,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 人员是形成质量的第一要素, 重视人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6], 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她们的工作主动性, 是我们成立护士质控小组的起源。质控护士每周不定期对其承担的工作进行检查控制, 在科会上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同时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各个质控小组成员参与质控检查, 在检查中质控护士既能发现科与科之间的差异和问题, 又能相互学习和探讨, 锻炼了质控能力, 同时使护士有了主人翁的意识, 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 不断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面全面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
4 小结
环节与终末质控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办法, 成立护士质控小组, 明确各质控小组职责, 有利于环节质量控制, 体现了“全员参与管理”的管理理念, 有效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宫海燕, 伍素华.实施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的做法[J].重庆医学, 2006, 35 (8) :759.
[2]姜旖菲, 张瑶.我院实施护理质量相互检查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10) :35.
[3]王赛君.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 24 (12) :51.
[4]施建英, 吴丽仙, 危月球, 等.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改进护理服务的启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5, 25 (4) :33.
[5]叶妙满.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体会[J].护理与康复, 2010, 9 (2) :160.
质控计划1 篇7
2011年外二科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计划
一、医疗质量控制方面
1、各质控小组成员严格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熟悉工作制度。
2、质控成员每月对所负责范围内的医疗质量进行不定期自查1-2次并作好记录。
3、每月召开一次质控小组工作会议,病案质控小组每月开一次工作会议,院感质控人员每季度一次工作会议,对自查结果进行发言,经过讨论认真提出整改措施。
3、征对医院对科室质控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总结、整改措施。
4、把病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合理用药作为重点。
5、加强质控人员院感、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和核心制度、医护人员职责等的学习。三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搞好医疗质量。
二、护理质量控制方面
根据创二甲标准要求及护理部制定的各项质量标准,拟定我科质量控制计划:
1、质控人员必须掌握所监管项目的质量标准。
2、对一级护理病人及危重病人、抢救车、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天天查。
3、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每周一对住院病和出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
2、周二至周五质控小组人员负责检查自己管辖内容,护士长抽查。
3、对毒麻药品及抢救物品专人管理,班班交接,护士长每周查。
4、办公班、责任护士、晚夜班、职控护士查对当日医嘱,护士长每周查对二次。
5、每月质控小组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各质控项目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将信息在全科护士会上反馈
6、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医院护理质量检查信息反馈内容及科室自查问题进行讨论,结合护理部整改措施制定科实整改措施及整改反馈信息,充分体现持续改进。
质控工作计划 篇8
(一)在市卫计委的领导下,在省放射质量控制中心的业务指导下,继续做好依法行医、放射防护等宣传监督作用,在全市所属范围内倡导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无执业医师资格一律不得从事放射诊断工作,逐步形成二级以上医院诊断和技术工作的分工,必须认真执行先拿证再上岗工作。
(二)组织本市开展放射学术会议,为放射学专业工作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本市放射质量提高,加强本市与兰州以及全国各大医院之间的交流,缩短我们之间的差距,让我市的放射水平紧跟全国的步伐,不要落伍。
(三)组织本地区开展读片会,继续组织单位和个人参与读片活动,通过读片会的形式上可以提高对放射工作成效的动态认识,积极推进建立放射交流微信群及QQ群,疑难病例开展广泛的讨论,解决
各个医院放射科的问题,提高所有参与人员的放射诊断水平。同时,积极推进组织参加每月一次的由兰州各大医院组织的省读片会。
(四)有机会继续组织邀请上级医院和其他省市的放射学专家来本地区进行学术讲座,以开阔广大放射工作者的眼界,并提高业务水平。
(五)中心将继续做好对医院开展业务技术指导,积极倡导科研活动,要求各单位放射界从业人员积极撰写论文,开展科研活动,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积极推进跨医院,跨学科的组建科研团队,提高放射专业人员的科研水平。
(六)强调碘造影剂的使用安全,包括降低造影剂的使用量,高度重视碘过敏反应的抢救的及时性及重要性,降低在碘造影剂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进一步强化辐射防护意识,重视病人及环境辐射危害,特别是儿童和妇女的辐射防护,将根据卫生部辐射防护规定进行防护检查,增强辐射防护的法律意识。规范本地区所有放射科制定准确的针对儿童的放射投照条件并严格遵守执行。
(九)计划在下半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的全面质控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为依法行医、报告规范及辐射防护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诊断报告的规范性。
我中心也是刚成立,目前准备从以上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望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支持,我们的工作也是在摸索探索阶段,希望主管部门
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腹部外科住院患者中对带管3~5根的病人235例检查, 疾病类型有:胃癌20例, 胆囊炎136例, 结肠癌50例, 胆管癌5例, 直肠癌20例, 胰腺癌4例。其中男123例, 女112例, 年龄29~74岁, 平均年龄51岁, 手术例数235例。
1.2 评估
收集病人的相关信息, 包括一般情况和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床单元的环境, 发现: (1) 病人对安置管道的注意事项不知。 (2) 固定不妥, 接口衔接不良 (3) 引流物排空不及时。 (4) 管理与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欠缺。
1.3 措施
1.3.1 制定了管道护理评价指标
(1) 向患者解释带管的不适和防止管道脱出应注意的事项。 (2) 妥善固定, 管道不扭曲、受压, 各接口衔接良好。 (3) 引流物及时排空, 有记录。 (4) 管道及附属装置按要求更换。 (5) 管道周围皮肤无胶布残留痕迹, 管道上无废弃胶布。 (6) 管道与患者连接处敷料清洁干燥。 (7) 患者带管后感觉良好。
1.3.2 根据科室情况制定专科护理常规
组织护士认真学习专科护理常规, 并熟练完整掌握护理常规。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 形成三级质控评价[2], 护士长组织落实, 科质控小组每日检查, 医院质控部门每季度进入病房检查。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 每月对各专项护理进行质量检查效果评价。发现问题要求护士长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强有力整改措施, 及时纠正, 质控组人员两周后跟踪评价。
2 结果
通过上述的对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控制, 改进前后管道护理合格率通过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改进后比改进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详见表1。
3 讨论
通过对管道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和持续监控, 做好多环节管理,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降低了意外拔管的发生率[3]。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外科各组对管道的专项护理, 强化了护士的服务意识, 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热情, 使护士能够主动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积极采取对策, 护士的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管道护理, 使患者更加舒适, 床单元干净整洁, 避免院内感染, 增加了患者的满意率。通过持续质量控制, 规范了管道专项护理, 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保障了病人安全。通过质量控制转变了全体护士的质量意识, 参与意识, 提高了护士对质量的认识程度, 认为质量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注重了临床工作中各环节的质量保障, 才能保障全院的整体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 是护理质量的灵魂[2],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间断过程, 只有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 才能使医疗护理达到更优、更高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廖宝英.分层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J].医学理论实践, 2007, 20 (6) :743-744.
[2]王玉敏, 王红娟.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质量控制[J].中华医药管理杂志, 1997, 13 (4) :213.
2015消毒隔离质控计划 篇10
质控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经过小组人员共同讨论,针对2014年检查消毒隔离控制方面在我院做的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科根据新的指南、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二、加强手的卫生管理。按《医务人员手的消毒规范》要求,各科备足手消毒洗液,医务人员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全院大力推广《七步洗手法》。加强督查,把手卫生落实到实处。
三、抗菌素现配现用落实到实处。抗菌素现在要求分线分级合理使用,抗菌素使用管理越来越严,如何保证抗菌素最大限度效力的使用很重要。制定抗菌素现配现用检查统一标准。
四、进一步加强控制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定期开展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及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进而保证全院的医疗安全。
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依法进行医疗废物的管理。监督指导临床科室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密闭运送,有记录,按规定配备一次性锐器盒、黄色垃圾袋等。
六、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隔离技术,认真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要求病房每日定时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病室空气、病人床单位、走廊、洗漱间、卫生间,地面等每日按常规消毒。
七、传染病人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八、认真做好医务人员利器损伤、HTV、HBV、HCV等职业暴露的防护、应急处理,做到有制度、有措施,使各级各类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控制组 2014-12-26
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控制小组2015年工作计划
质控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经过小组人员共同讨论,针对2014年检查健康教育方面在我院做的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制定如下计划:
1、完善健康教育制度,健康宣教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健康宣教质量全面检查、督导、持续改进和完善健康宣教内容、检查标准、使健康宣教更符合临床护理实际、患者需求。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护士进行反复健康宣教,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
3、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相关资料齐全,各科室保证每间病房均有健康宣教手册,供病人查阅,同时将健康教育手册落实专人管理,以保证资料的齐全及完好。
4、根据专科需求增添健康宣教的用物如:健康教育视频、宣教模型等,在全院开展个性化、小组化的健康讲座。充分发挥宣教的阵地:健康小处方取阅架、健康教育手册、宣教橱窗,积极有效传播健康信息。
5、各科的张贴健康宣教资料必须由护理部统一制作,避免不规范乱的张贴,避免影响医院整体布局。
6、严格落实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特别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注重检查的有效性、针对性。加强三级质控管理,通过各科健康宣教质控员自查、科室护士长自查、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检查,护理部抽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科内做好分析、整改。
护理质控小组职责 篇11
1. 病区管理质控职责
(1)根据医院护理部工作的任务,不断完善病区管理制度及质控标准。
(2)熟悉病区管理规章制度及质量标准,发现问题及时与病区护士长沟通,并提出改进意见。
(3)对病区管理进行督查质控,检查有记录及统计分析。2. 基础护理质控职责
(1)熟悉掌握基础护理的理论,督促指导护理人员实施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
(2)对基础护理、护理程序实施过程进行督查评价,根据工作流程或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示范指导。(3)调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及时记录并提出改进意见。3.护理文书书写质控职责
(5)熟悉掌握各种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按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要求,进行质控。
(6)对全科病区护理文书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科室护士长沟通,协助改进。4.护理技术操作质控职责
a)熟悉掌握护理技术操作,熟悉各专科技术操作要点。
b)对各病区的护理技术操作,专科技术操作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c)每年规范护理技术操作3—4项,统一培训并考核。5. 物品消毒、抢救设备质控职责
a)检查灭菌物品在有效期,无过期物品。b)消毒液浓度、日期符合要求。
c)抢救药品无过期、混放,药品批号与药盒一致,每日检查并有记录,抢救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二)工作要求
1.各质控小组成员在护理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应履行职责,做好检查、咨询指导、协调等工作。
2.质控组小组成员应发挥团队精神、集思广益、相互补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估与督查。
3.各质控小组成员应按护理工作程序、护理规章制度、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方案,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分析存在问题,对有重大护理质量问题应及时汇报。
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 篇12
我院作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2 000张,2011年出院患者达6万人次。长期以来,我院的病区护理质控管理采用手工管理模式,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工作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1]。为改变这种状况,我院计算机管理中心与护理部一起开发了一套借助医院信息系统(HIS)平台,以电子病历数据为基础的病区护理质控管理系统。现将该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2 系统的设计目标
(1)借助HIS平台,以电子病历数据为基础,实现病区护理质控数据采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2)实现病区管床护士、护士长、大(内、外)科护士长、护理部4级管理;(3)将护理危险因素评估表分为“未上报、已上报、已审核、已提交”4种状态,并实现状态间的递进、回归处理;(4)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WEB端)、数据审核(审核端)与数据管理(管理员端)3部分。
3 系统的技术平台
体系结构:Brower/Server结构;编程工具:ASP.NET 2.0(采用C#编程语言);数据库:SQL Server 2005;运行平台:IE6.0以上。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流程设计
系统流程设计见图1。
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护理质控管理系统的实体为危险因素评估表,主要是患者信息和危险信息。其中,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护理级别等信息;危险信息包括压疮危险、自杀危险、管道滑脱危险、跌倒危险和走失风险等评估表信息。危险因素评估的实体-联系(E-R)图如图2、图3所示。
5 系统功能及应用
系统主体分为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自杀危险因素评估、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和走失风险评估等5个部分。下面以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为例来对系统的功能及应用进行说明。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主界面如图4所示。操作员通过对“感官感觉对不适的压力具有反应的能力”等因素的选择,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出该患者的危险因素得分,同时自动分析出该患者的危险级别(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2分为高度危险),并作出评估。护理部制定压疮预防管理办法,据此平台建立护理质控管理制度。对压疮发生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压疮措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及被动性,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同时,专业护士对入院、转院、转科、手术、病重等患者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全面评估,该表在患者出院后作为护理病历的一部分,存入病案,可作为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的一种工具[2,3]。
系统采用4级护理质控管理,病区管床护士作为第1级,负责系统的数据采集,即危险因素评估表的数据申报工作;病区护士长作为第2级,负责本病区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初审工作,初审通过后提交到大(内、外)科护士长处;大(内、外)科护士长作为第3级,负责大(内、外)科危险因素评估表的二审工作,二审通过后提交到护理部;护理部作为第4级,负责全院危险因素评估表的终审工作。
本系统除具有添加、修改、删除、生成危险因素评估表等功能外,还具有以下功能:(1)借助HIS系统,利用患者病历号的唯一性,将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护理级别、病情简介等基本信息自动提取到系统中来,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数据采集效率;(2)本系统在审核端和管理员端提供评估表回归功能[4]。
6 结语
病区危险因素评估是医院护理质控的一项重要内容[5]。当前,我国医院已进入到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建设阶段,如何依托现有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管理,为医院管理服务,是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该系统以医院电子病历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护理危险因素的评估,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危险发生率。同时,护理部通过该平台,建立护理质控管理制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预测能力[6]。
参考文献
[1]沈崇德.无线移动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45-47.
[2]严静东,刘立捷,江舢,等.一体化临床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2):47-53.
[3]徐榕,陈金雄,李妮,等.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10-13.
[4]张静梅.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在护理文件全程监控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27-28.
[5]陈腊年.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我院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2A):343-344.
护理质控试卷 篇13
一.判断题
(每题5分)
1.2011年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院控-科控-病区自控。()
2.质控中发现的问题不要求落实到人,也不与奖金挂钩。()
3、医院每月在护士例会和护士长例会上进行护理质量分析,讲评当月科室与全院质控结果,指出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
4、基础护理合格率100%(90分为合格)
()
5、急救药品、物品、仪器完好率100%(100分为合格)
()
6、护理理论考试合格率≥95%(基础知识80分为合格,专科知识60分为合格,急救知识60分为合格)
()
7、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99%
()
8、护理部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定期召开全院性护士大会,将整改措施告之全院护理人员。
()
9.病区自控 是指 病区护理质控小组按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每周对本病区的护理工作进行质控,并将质控结果上交科护士长。()
10.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医疗质量的主要环节,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通过事前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等各种方式,充分发挥质量监控系统的作用。
()
二.选择题
(多选题)(每题10分)
1.病情观察中,发现病情变化要做到“三及时”是指
A.及时报告医生
B.及时配合处理
C.及时准确记录
D..及时补开医嘱
2.文明规范用语中规定,在与病人交谈中要做到
A.语言要文明,语气要亲切
B.自觉使用服务用语,C.“.请”字当先
D.“谢”不离口
3.护士的礼仪着装举止规范化中要求
A.着装整洁,淡装上岗
B.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 C.做到四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说话轻 D.动作优美大方,无不良行为举止
4.住院病人要做到“五洁”是指 A.口腔
B.皮肤
C.外阴
D.头发
E.手足
F.床单位
5.抢救车的管理中要求做到“五定”是指 A.定专人负责
B.定期保养
C.定时检查 D.定期消毒清洁
护理质控工作总结 篇14
一、2016年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一)一级质控
1.分级护理平均分98.1分,合格率100% 2.基础护理平均分38.7分,合格率100%。3.病区管理平均分99.1分。
4.消毒隔离平均分98.4分,合格率100%;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5.急救物品平均分99.8分,合格率10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6.护理文书平均分98.3分,合格率100% 7.危重患者护理平均分97.4分,合格率100%。8.护理安全管理平均分97.6分。合格率100%。9.输血管理平均分99.1分,合格率100%。10.防跌倒坠床质量平均分99.4分,合格率100%。11.压疮护理质量管理平均分99.8分,合格率100%。12.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平均分98.5分,合格率100% 13.护理工作制度落实质量平均分98.4分,合格率100%。14.服务流程质量平均分99.5分,合格率100%。15.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平均分97.7分,合格率100%。16.健康教育质量99分,合格率100%。
17.仪器设备检查质量平均分99.3分,合格率100%。18.节假日检查质量平均分99分,合格率100%。19.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6%。
20.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9.3分,合格率100%。
(二)二级质控
1.分级护理平均分99分,合格率100%。2.基础护理平均分39.7分,合格率100%。3.护理文书平均分99.4分,合格率100%。4.病区管理平均分99.3分,合格率100%。
5.消毒隔离平均分98.8分,合格率100%;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6.急救物品平均分99.5分,合格率10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7.危重患者护理平均分99.1分,合格率100%。8.护理安全管理平均分99分。合格率100%。9.输血管理平均分99.3分,合格率100%。10.防跌倒坠床质量平均分99.9分,合格率100%。11.压疮护理质量管理平均分99.7分,合格率100%。12.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平均分96分,合格率100% 13.护理工作制度落实质量平均分99.8分,合格率100%。14.服务流程质量平均分99分,合格率100%。15.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平均分99.1分,合格率100%。16.健康教育质量99.2分,合格率100%。
17.仪器设备检查质量平均分99.5分,合格率100%。
二、2016年质控方面工作完成情况
1.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制订护理质量质控计划,并组织实施。2.制订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修订并充实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
3.质控组织定期开展活动,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每月进行护理质量反馈会议一次,并把质控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每月做好质控小结,加强环节质量管理。4.科室质控组织每半月进行一次自查自评,护士长平时随机抽查,每月进行一次质控小结,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5.加强薄弱环节、危重病人管理,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检查、指导、协助夜班护士工作,检查督促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落实
6.建立护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护士长每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考核评价一次,护理部每月对护士长考核评价一次。
7.加强护理信息管理。每月初护士长认真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掌握科室护理动态,注重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总结,注重质量内涵建设,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8.认真落实“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每季度组织讨论分析。2016 4 年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4例,无护理投诉记录。
10.组织学习卫生厅制定的“优质护理评价细则”,根据评分标准要求,创优考评小组成员每月检查1次,结合分级护理质控标准评价每位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病人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病情观察的落实情况。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分析、讨论工作缺陷及改进措施,探索做好该项工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三、2016年质控存在问题
1.部分护理人员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未根据工作流程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不及时评估患者,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导致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的治疗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2.护理人员质控意识差,护理质控不到位,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改不重视、不及时。
3.病房管理不到位,晨间护理时护士只是关注床铺的整理,不注意病房大环境的管理,有的患者一人使用多床被褥及病房物品多护士不及时引导患者或家属放入柜中,导致病房脏、乱、拥挤,妨碍治疗护理操作;同时患者随意在床头的插座上插充电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或家属不知责任护士;不知疾病知识、不知如何用药、不知留置管道及输氧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护士未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术后指导。护士对病人专科方面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欠缺有待加强。6.存药的冰箱未按要求检查记录,温度与记录不符,药品放在冰箱的柜门。7.二类精神药品记录本数量与实际数不一致。
8.浸泡体温针容器未盖好,手消毒液过期,抽吸药液的注射器放在治疗车上,抽吸药液的注射器未注明日期、时间,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9.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出现错、漏、涂改现象,未及时记录,特殊治疗护理无记录,缺少专科记录内容等。10.个别护理人员输血前未能做到双人床边查对;输血护理记录单记录不规范(输血开始未按要求调滴速、输血过程无观察记录、输血完毕未按要求记录),医嘱输血时间与护理记录时间不相符,输血过程未及时观察巡视,输血时间超过4小时未在护理记录上说明原因。
11.住院病人各种评估表,有些项目评估不全,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如压疮部位评估未评“度”。出院未填褥疮转归情况。评估项目不全。评估表评分不符。部份评估表未按时评估。
12.护士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部分护理人员处置病人时不查对,部分护士执行治疗护理时只查对姓名不查对床号或只查对床号未查对姓名;未采取反问式查对。护士接液体后不进行再次查对。护士配口服药时未核对用法、用量及有效期。护士未根据输液执行单进行正确配药。13.出院病人随访率不及时,2016年随访率80.64%。
14.部分护理工作仍然存在功能制护理。与护理人员少,护理工作模式不能及时转变有关。
15.个别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正确,各种危险警示标识未按要求使用,患者对种标识的使用注意事项知晓不全。
16.对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须佩戴手腕带的患者未使用手腕带,或患者配戴有手腕带但护士未查对手腕带核对患者身份。17.应急演练活动开展效果比较差,只做资料应付,未真正开展应急预 案演练。
18.护理不良事件4例。其中:护理事故0例,严重差错1例,一般差错1例,护理缺点1例。发生意外事件1例。
四、对质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护理人力不足配备不足,未能达到卫生部的床护比要求。
2.绩效考核不够细化,考核操作性不强。
3.护士长和质控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缺陷,使一些存在问题得不到及时改进。
4.护士长对药品管理不重视,对药品使用无计划,存在问题未能及时与药剂科协调解决。
5.护理人员对病区管理参与意识不强,认为管理是护士长的事情。6.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缺乏,导致健康宣教不够深入。
7.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法律意识差,对护理人员警示教育不够。8.对各类表格的填写培训不足,护理人员不掌握填写要求。9.护士长缺乏监管,不及时追踪存在的问题。
五、整改措施
1.认真按照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做好科内每月的自查,不要流于形式,要查严查细,查出差距,着力整改,重在提高。
2.各科进一步落实责任包干制,改变排班模式,实施扁平化管理,为病人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程、精细服务。重点抓责任包干的落实、责任护士对病人的病情了解等工作。
3.加强病区管理并将责任落实到责任护士,进行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
4.健康教育不到位仍是目前我科护理工作较薄弱的环节,护士长要指导责任护士掌握宣教技巧,责任护士要加强宣教,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沟通,特别是经常更换陪人的,更要多次宣教、评估,使之了解、掌握,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5.护士长每月抽查护士电话随访情况,从中查出问题,及时整改。6.护士长要坚持参与“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实施情况检查,及时召开科室创优活动工作会议,总结创优工作,改进工作缺陷。7.护士长、质控小组成员要加大对护理文书的监控。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8.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
9.注意持续排查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消化科护理质控计划】推荐阅读:
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08-14
上消化出血护理论文05-20
消化性溃疡出血护理07-25
消化内科医疗与护理10-03
消化内科护理年终总结08-30
消化性溃疡病人护理06-03
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07-05
消化道出血中护理专业07-05
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08-15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