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

2024-08-14

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共10篇)

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 篇1

循证医学是从临床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目的是将医学研究的最佳成果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 推动医疗质量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在医疗实践中, 除了临床医生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进行治疗外, 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环节。中医循证护理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研究内容, 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 找出相关证据。本文以中医消化科为例, 探讨循证护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 循证护理研究现状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 之后陆续出现一些理论探讨的文献。随着循证护理的思想逐渐深入, 相应的研究也逐渐开展, 我们以“循证护理”作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发现, 2001年只有7篇相关文献, 2002年增长到了36篇, 2004年115篇, 2009年566篇, 可见循证护理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我们发现循证护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理论研究较多, 临床护理研究较少;应用于个案报道较多, 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较少;研究质量不高, 方法不规范, 得出证据的级别较低。中医循证护理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 相应的研究较少。

2 中医循证护理研究的优势

美国的恩格尔教授1977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他强调了社会心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其实中医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中医十分强调整体观念, 认为人不仅与自然而且与社会都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的形体与精神也是一个整体。很多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已经将这些疾病归为心身疾病, 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等。中医认为, 这些疾病不仅与脾胃有关, 而且与肝关系密切, 情志失调导致肝失疏泄, 进一步影响到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因此, 我们前期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研究, 发现其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预后[1], 因此心理护理对情志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而西医注重对疾病整个过程的共性病理机制的认识, 因此以西医的病结合中医的证的病证结合研究取两者之长, 更能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医在没有开展病证结合研究前, 很难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因为中医太过于强调个性化了, 容易忽略其共性, 很多研究不能重复, 但病证结合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因此, 中医循证护理也可以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例如, 我们前期的研究就可以将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辨证, 将肝火犯胃或肝郁脾虚等多由情志失调引起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这样可能会提高护理的效率, 同时也可能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十分重视服药方法, 这些医护细节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伤寒论》中对药物煎服法的论述较为详细。例如消化科常用的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 方后注中有“去滓, 再煎”的论述。很多学者认为这是调和药性, 因为这些患者存在寒热虚实错杂的病机, 因此调和药性有利于减少机体拒药的发生。但就护理而言, 去滓再煎就相当于浓缩药量, 对于一些胃肠道敏感的患者, 短时间摄入大量液体, 可能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循证护理而言, 患者的口服中药剂量、灌肠中药剂量或是每次的饮水量都是我们可以研究的内容。中医对时间医学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例如阳虚者于冬至之时, 一阳初生, 对应于一日的变化, 寅时为阳气初生之时, 对于阳气虚导致的慢性肠炎的五更泻患者, 清晨阳气初生以及正午阳气最旺之时服药, 效果可能比早晚两次的常规用药更好。另外, 饮食治疗是中医治疗方法中比较有特色的内容, 消化系统疾病与饮食关系更为密切, 俗话说“三分治, 七分养”, 不同疾病对饮食的要求也不一样, 但总的来说, 容易消化的食物对消化系统疾病是有益的。我们可以开展各种粥类食品的研究, 例如常见的薏苡仁健脾利湿, 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绿豆清热解毒, 山药健脾益气, 因此针对各种相应病证, 可以开展饮食疗法的研究。

3 规范的研究方法

中医在国际上属于补充和替代医学范畴, 国外较少涉及, 但只要我们应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得出的证据也能被世界所接受的, 有利于中医走向世界。

随机对照试验是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之一, 也是临床研究中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由于护理研究大多需要护理人员操作, 采用双盲较为困难, 因此单盲法是较常用的。另外, 我们还需要对随机分配进行隐藏, 由专人掌握随机分配方案。研究对象的选择是检验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内容, 因此需要制定明确而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就能够比较全面的多层次限制特定的研究对象。样本量估计研究中常被忽略, 样本量过小, 容易得出阴性结果, 过大则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合理估计样本量非常重要。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价, 可以通过运用一些量表进行客观评价, 如SF-36健康量表、针对炎症性肠病的IBDQ量表。我们还比较容易忽略失访、退出患者的相关内容的描述和相关统计。只有注意细节, 我们的临床研究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

循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虽然才刚起步, 但前景非常广, 中医护理学也需要应用循证的思想和方法, 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 解决一些特殊的临床护理问题, 从而推动中医护理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沈妲, 章静, 冯敏萍.循证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4) :130.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研究 篇2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康复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屈氏韌带以上的消化道出现了出血现象,一般为中等动脉出血,自行止血具有一定的困难,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症状,如若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则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本文主要研究了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的80例患者,具体总结如下所示。

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的患者共有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8例,女性患者为32例,年龄由16岁-81岁之间不等,而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36例,肝硬化患者为24例,而应激性溃疡以及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为9例,胃癌患者为5例,而胆道出血患者为6例,并且这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以及休克等症状。

2 护理办法

2.1 常规性护理 当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性护理。重症患者采取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暖以及床上大小便、晕倒、摔伤以及因活动而产生的大出血等。当患者的出血量较大时,可以采取休克卧位,或是将患者的下肢抬高到30并,其若出现呕血时,可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等症状。与此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与所需的物品,充分的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的报告医生以及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抢救,从而对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2.2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性呕血以有便血等现象,而很容易使其情绪产生紧张以及恐惧,由此使得出血症状加重了,因此,要对于患者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护理,首先就要求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并关心与体贴患者,科学详细的对其讲解病情,并详细的叙述各种治疗的具体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与如何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治疗等,最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情绪得到一种稳定,不但可以使得医患关系更加的良好,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 对需要进行三腔二囊管护理的患者,可以在使用前针对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耐心的对其进行相关讲解,使其情绪得到一种安定,以便在日后的相关护理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①插管前对于患者的通畅性进行详细的检查,注意其胃囊以及食管囊是否有漏气以及注气后出现膨胀等现象,并做出记录。②在对于两个气囊进行了注气测量时,一般将胃气囊充150ml-200ml的气,而压力为40mmHg-50mmHg而食管气囊则为100ml-150ml,压力在30mmHg-40mmHg之间。

2.4 饮食护理 对于出血量不多,也无任何呕吐症状发生,并且临床诊断其无明显出血活动的患者,可以采取温凉、清淡以及无刺激性的流质食物,而对于急性大出血,并且食管与胃底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应当禁止进食,当其出血现象停止后,可以改为流质食物,由最初的少量多餐,也可以慢慢的转化为普通食物。并进食时,也要细细咀嚼,以免造成食道以及胃粘膜的再次损伤。

2.5 健康指导 ①对患者的家属要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知识的相关讲解,以使得能够了解与掌握,并且学会观察早期的出血病症以及应急护理措施,当患者出现呕血或是大便较黑时,应当使其卧床休息,并平复其情绪,尽量减少患者的活动量,禁止进食,一定要告知家属禁食的重要性。②详细的说明所需要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辅助性检查,并说明患者以及家属所需要进行相关配合。在进行争论胃镜检查或是进行止血护理时,应提前留置胃管,并且在术后也要注意相关护理等。③让患者的情绪时刻处于稳定、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其紧张与恐惧的心理,并合理的安排其生活,切记要戒烟戒酒。④在用药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不要乱用药物,以免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症状,病情稳定后,也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3 结 果

此次实验的8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死亡案例,并且都已康复。

4 讨 论

4.1 抢救与处理及时 当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大,并不易止血时,可以会造成缺血性休克,此时,应当立即采取一定的止血措施以及抗休克护理。

4.2 观察与判断正确 首先应当确定患者出现出血的原因与部位,并且正确的估量出出血量,由此根据出血量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来判断输液以及输血的速度,与此同时,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呕吐物以及大便情况,从而判断出患者的出血情况是否停止,或是产出第二次出血症状,对于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以便能够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4.3 精心护理 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要特别的小心,尤其是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方面,要尽量的减少患者由于恐惧、紧张以及饮食不当等原因,而产生了再次出血等现象,使得病情更加的严重,因此,在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其病情变化,如此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措施的成功率,防止再次出血以及并发症等发生,从而使得患者康复并出院。

参考文献

[1] 卢俏宁.消化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林云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入住我院经临床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46例患者, 男27例, 女19例, 年龄19岁~70岁, 平均年龄 (54.6±6.7) 岁。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12例, 消化性溃疡17例, 急性胃黏膜损伤11例, 胃癌6例。上述患者均出现了呕血、发热、黑便以及失血性休克等症状, 有60%为饮食不当以及不卫生而造成。

1.2 方法

1.2.1 常见护理

护理人员及时安排患者进行卧床休息, 取平卧位, 并将患者的下肢稍稍抬高,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能够促使患者脑部供血增加。同时, 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呼吸顺畅, 具体的做法可以将患者的头部侧向一边, 预防患者由于呕吐将血液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有时会出现低氧血症状, 而患者在缺氧的时候往往会诱发出血加重, 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输氧, 输入氧气的浓度一般为1.5 L/min[2].

及时建立起2条静脉通道, 对血容量加以补充, 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抢救的前段时间, 输液速度可稍快, 但是要注意输注过快会引起肺部水肿或诱发上消化道再次出血。

大出血患者需要进行插管治疗, 在对其插管之前, 护理人员应该首先对插管是否存在气孔进行检查,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变化, 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 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插管后保持胃气囊压力50~70 mm Hg, 食管气囊压力为35~45 mm Hg.24 h后释放气囊中的气体, 预防因过久压迫而导致黏膜坏死[3]。

根据实际护理经验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口腔护理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的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 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在其呕吐之后, 会使得某些残渣或是残存物遗留于口腔, 为细菌的生长创造条件, 使得口腔受到感染。因此, 口腔的清洁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2.2 输液护理

对患者进行输液以及输血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患者机体的正常“运营”和“循环”, 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充分准备。在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液时, 应该以“具体患者具体对待”的原则对输液或是输血速度及量进行控制[4], 即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液体输注过程中, 注意预防输液管道脱落, 及时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体征情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管医生, 预防各种严重问题的发生。

1.2.3 心理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一般会出现呕吐、黑便、血便, 使患者焦灼、慌张和不安, 对于那些反复呕血、便血的患者, 表现得更加明显, 很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给他们更多的鼓励, 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说明疾病的主要特征以及为何会出血[5]。护理人员应该告诉患者, 这个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而且还应该及时地清理干净患者的血迹, 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并叮嘱患者的家属多给予患者一些关心和鼓励, 不断地增强安全感, 使其能够顺利地渡过难关。

2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 经过内科护理之后, 痊愈37例, 病情好转7例, 转入外科手术2例, 未出现死亡病例。

3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 也是突发性疾病, 患者多为急性出血。突如其来的痛苦让患者情绪紧张, 因此, 医护人员要及时采取各种护理手段, 对症护理, 减轻患者痛苦, 增强患者的信心, 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全身心地投入治疗。加强医院内科护理工作, 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入住我院经临床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 经内科护理后, 痊愈37例, 病情好转7例, 转入外科手术2例, 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加强医院内科护理,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内科护理,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孙晓飞.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0) :2468-2469.

[2]何惠琴.浅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及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30) :17-18.

[3]闫芬.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8) :132-133.

[4]赵春丽.浅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6) :574-575.

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消化内科;住院患者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55-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了消化疾病发病率的逐渐上升[1]。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包括了食管损伤、胃肠道功能紊乱、神经性呕吐、急性胃肠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腹泻、腹痛、肝硬化等等,轻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的就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而传统的护理模式通常都缺乏针对性,而且患者是被动地接受,无法发挥出护理的最大效益。本研究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疾病住院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在23岁-75岁之间,平均为(42.1±1.4)岁;患者的病程为6个月-72个月,平均病程为42个月。100例患者中肠炎患者26例,胃溃疡患者30例,十二指肠患者25例,复合胃溃疡患者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注意防治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治疗的措施、目的和进度。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通过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消化内科疾病的健康知识,让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的均衡,指导和帮助患者形成健康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疾病的护理方法,让他们掌握自我检测的方式,并提高患者对后期复查的重视程度。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分进行统计和对比,并由患者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运用焦慮自评量表,分数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运用抑郁自评量表,分数也是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在两组患者的康复满意度调查当中,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护理是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护理程序是临床通过科学认定以及针对性解决治疗中各类问题的护理方法[3]。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让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护理和检测,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有效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实施使整体护理路径更加完善,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常规护理模式结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在两组患者的康复满意度调查当中,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主要是因为消化内科患者的发病原因极为复杂,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与否、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等都可能引发患者发病,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对他们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地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有研究发现,消化内科收治的重心在逐渐转移,急性病症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比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等,这是因为大部分患者缺乏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认识,对疾病诱因的了解也不够充分,有的患者即使了解了也不重视。此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都存在吸烟、喝酒等多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且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如果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认识到不良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危害,从而做好自我预防和救治,为治疗赢得最佳时机[5]。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娟,武金宝,李晓玲等.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临床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1):186.

[2] 李敏,刘红.健康教育单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5):479-479.

[3] 陈瑶,付文芳,李婧婧等.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6-37.

[4] 聂立群.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 南,2014,(9):232-233.

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东台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并护理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 女27例;年龄在22~68岁, 平均年龄45.6岁;病程在1~36个月, 平均病程12.3个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措施, 18例进行药物治疗, 15例进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13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一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 为观察组。

1.2 数据分析方法

将研究所得临床数据用SPSS1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使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 当P<0.05时, 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 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护理

对本组23例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 (1) 嘱患者卧床休息, 平卧位, 出现呕血时, 将头偏向一侧。 (2)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家属去除患者污染的衣物。 (3) 部分体液不足的患者, 给予静脉滴注给药, 同时通过静脉滴注补充患者营养。 (4) 患者呕血后, 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 (5) 对患者各项生命指征进行密切观察,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呕血和黑便的频率、颜色及量的大小[2]。

2.2 观察组护理

对本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康复、营养等多方面的护理。 (1) 心理护理:针对多数患者多病及预后缺乏认识, 存在恐惧、忧虑的心理,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主治医师做好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心理指导, 确保患者以平静坦然的心理来接受治疗和护理。 (2) 特殊情况护理:部分患者由于血液循环不畅, 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及并发感染等原因, 出现体温过高的现象,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 并根据患者的体温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抗炎、输液等方法确保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3) 康复护理:多数患者因血容量减少而出现活动耐力下降, 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 协助患者进行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 以提高活动耐力的恢复。 (4) 营养护理:由于失血造成营养流失严重, 同时在慢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过程限制饮食, 患者的营养摄入不足。所以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营养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进食原则, 一般鼓励患者逐步由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流食、半流食、软物。禁食生、冷、硬、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是应做到细嚼慢咽, 少食多次。部分患者可采取静脉给养。 (5) 出院指导:由于慢性消化道出血容易复发, 所以对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尤为重要。出院后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充足的睡眠, 合理的饮食同时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向患者讲述疾病的诱因及日常的预防措施, 降低复发率。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应遵循医嘱继续用药。注意患者的各项指标, 适时进行检查, 如有复发立即就诊[3]。

3 结果

通过以上方式的护理,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高达93.7%, 复发率仅1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3%、34.8%;在住院时间, 患者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 P=0.038<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整体护理模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 发挥护理过程中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协同作用, 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度。同时通过对患者的出院指导, 让患者明确了慢性消化出血的危害性、诱因及预防措施和监测方法, 大大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和危害性。同时整体护理也体现了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特点符合患者和时代的要求[4]。整体护理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尤为适合在基础层和偏远地区推广。

通过东台市第二人民医院研究及相关资料证实, 整体护理法在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云梅, 邱玉芳.2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 ;208-209.

[2]郭洁.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4) :320.

[3]赖桂凤.56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07, 4 (10) :1438.

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内科老年患者78例, 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 每组39例患者,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8例患者有男性患者40例, 女性患者38例, 年龄在52~75岁, 平均年龄为 (63±1.241) 岁。其中观察组39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8例, 年龄在54~75岁, 平均年龄为 (62±1.131) 岁。对照组39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20例, 年龄在52~71岁, 平均年龄为 (64±1.132) 岁。观察组39例患者消化不良有21例, 慢性胃溃疡18例, 对照组39例患者消化不良有18例, 慢性胃溃疡有21例, 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临床病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方法

注: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 具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按时督促患者服药。 (2) 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 (3) 在患者有正当需求的时候, 护理人员应该尽量的满足。观察组39例患者在护理中进行安全隐患的总结, 并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1]。在护理中主要的安全隐患有: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心理上和情绪上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处理, 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上存在问题、护理人员的急救准备不充分以及护理人员的饮食护理等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不利于患者的良好恢复[2]。因此, 针对于在护理中总结出来的安全隐患, 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具体的解决措施如下: (1)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由于很多老年患者自身身体体质较弱, 再加上疾病的困扰, 进而导致很多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因此, 护理人员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使患者能够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 尽快的恢复健康[3]。 (2) 急救准备。由于一些老年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休克情况, 因此,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足的急救准备, 已休克的老年患者要给予中心吸氧的治疗。中心吸氧的速度应保持在3 L/min, 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对于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要给予其低流量的持续吸氧的治疗, 以防止患者出现氧中毒的情况[4]。 (3) 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的饮食应该主要以流食、半流食为主, 并且应该少食多餐, 保证患者的良好的恢复[5]。

1.3 临床评价标准

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临床护理标准》[6]进行制定,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患者在护理前后是否发生进食障碍, 是否发生睡眠障碍, 是否大小便失禁, 是否腰背疼痛等。在问卷调查的研究中, 需要对问卷调查的质量进行控制, 主要要求患者应该如实的回答问卷中的调查内容,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共发放问卷调查78例, 有效回收78例, 回收率100%。主要调查的内容有, 是否有进食障碍, 是否有睡眠障碍, 排便情况以及身体疼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 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 观察组39例患者与对照组39例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大小便失禁以及腰背疼痛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在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有其特殊性, 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较低, 并且所患的消化系统疾病, 在进食方面以及消化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容易导致患者免疫力进一步的降低, 影响到患者健康的恢复, 在护理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 如果不及时的规避, 容易出现护患纠纷的情况, 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7,8,9]。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观察组39例患者有1例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2例, 大小便失禁1例, 腰背疼痛2例。对照组39例患者有2例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3例, 大小便失禁2例, 腰背疼痛4例。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的高于对照组, 患者的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大小便失禁以及腰背疼痛等障碍的例数与护理前, 有很大的减少。这就是说明, 通过对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总结, 使得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 也相应的提高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另外, 在护理中,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低, 自身的免疫力较低, 因此, 需要密切的观察老年患者的细微变化, 并且应该及时正确的进行判断, 及时的进行处理, 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 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总结安全隐患, 并且根据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护理的方法, 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方法, 患者在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大小便失禁以及腰背疼痛的比例, 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这与沈芸燕的《消化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10]一文中的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临床结论, 在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过程中, 通过总结护理安全隐患, 并且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 促进患者的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淑珠, 林小红.护理不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江苏卫生保健, 2011, 12 (3) :120-121.

[2]李翠莲.门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0 (16) :134-135.

[3]周怡.老年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0, 12 (6) :189-190.

[4]Hong XC, Gao SF.Care safety hazard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J].Jiujiang Coll (Nat Sci) , 2010, 14 (1) :133-134.

[5]Liu RF, Jiang XY.Care safety hazard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J].Chinese Medicine Guide, 2013, 1 (6) :120-121.

[6]卫生部.临床护理标准[S].2010.

[7]Sunfeng R.Elderly orthopedic inpatient safety hazard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J].Crit Care Med, 2011, 4 (29) :122-123.

[8]He LZ, Kong BH, Liang HT, et al.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utpatient operating room nursing a security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J].Modern Hosp, 2011, 4 (7) :140-141.

[9]张建芳, 黄翔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12 (5) :134-135.

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 篇7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因素研究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层面的危险因素是焦虑、抑郁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危险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除了有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外, 多数在发病前具有焦虑、抑郁等情绪, 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消化道症状更加显著又进一步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心理因素与躯体症状互为因果, 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Koloski等[4]的一项历时12年的大规模研究显示, 既往无消化不良症状的人群中, 存在焦虑障碍程度越重的人群越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Mahadeva等[5]的研究表明, 存在高敏感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其焦虑症状往往更明显, 焦虑状态与引起上腹痛及上腹不适的阈值呈负相关, 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常伴焦虑, 尤其是高敏感者。雷玉娥[6]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 (观察组) 及同期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心理评估, 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施测, 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刘永林等[7]的研究显示,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为61.7%。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诱发因素是慢性应激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与健康人相比, 在发病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经历慢性应激。这些应激包括家庭不和、工作压力及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的负面刺激。慢性应激引起的精神紧张长期积累, 导致心理障碍, 不仅是发病的诱因, 也是造成病情反复、疗效不佳的重要因素。长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 会对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造成影响, 从而诱发抑郁[8]。还有研究人员发现,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9]。近期有研究者观察体重指数、生活满意度和负性生活事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组的体重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功能性消化不良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0]。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中以内向型性格偏多, 具有多虑、善疑以及对健康过度关心的个性特征, 易造成对自身病情的担心, 不仅会加大心理压力, 也会将症状放大。Jones等[11]的一项研究表明,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常常会有感情障碍和躯体感觉放大。如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因偶尔一次失眠引发了卧床不起, 护士在与其谈话中得知, 是由于病人给予自己疲乏、头晕的消极心理暗示, 造成躯体感觉的放大。在应对慢性应激的方式上,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更多采取直接应对的策略, 而较少采用转移注意力、接受社会支持和放松的应对方式[12], 这样往往造成应对无效, 从而加重心理负担, 增加负性情绪对躯体的影响。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3]

护理人员要通过语言与行动树立可信赖的专业形象, 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增强病人治疗疾病的信心[14]。首先, 要主动、热情, 以饱满的状态、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第二, 实施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之前, 要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耐心解释、说明, 既能让病人做到知晓措施、消除疑虑, 同时也能增进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第三, 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针对病人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背景, 采用正式交谈与非正式交谈相结合的方式, 应用合适的语言和语调与病人进行交流, 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 全面细致地收集资料, 以便及时准确地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2.2 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心理护理

引导病人采用放松疗法, 通过实施指导式想象、心理暗示、参加文娱活动等措施, 培养有意义的兴趣爱好, 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 以达到转移注意力、减轻对症状的关注的目的, 症状反而会减轻。利用治疗、护理的间隙, 多给病人以鼓励和支持, 耐心为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提供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健康信息, 增强病人的信赖感, 调动病人的积极情绪, 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激发病人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通过运动进行心态调整, 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 增强治疗效果。

2.3 帮助病人充分利用社会支持

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寻找社会支撑点,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15], 以实现对应激的有效应对。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属、朋友、同事等成员, 其中家属是社会支持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属系统理论认为, 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 家庭成员心理状况必定发生变化[16]。护理人员要向家属解释这种疾病是生理、心理与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心理层面的开导与支持非常重要, 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才能起到较佳的治疗效果。通过与病人家属的有效沟通, 帮助病人赢得家属的理解和关爱, 增强病人面对压力的勇气, 改善应对策略, 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还可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病友现身说法, 帮助病人选择合适的放松方式, 促进病人减少负性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3 小结

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常规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基础护理外,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予以心理护理可改善病人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17,18]。改善负性情绪既能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又可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节作用减轻症状[18]。此外,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辅以心理护理的作用还体现于明显改善病人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使病人获得较佳的远期效果[19]。

鉴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个体间的不同生活经历与心理状况, 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通过自身的言行树立值得信赖的形象,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 通过交谈、观察及量表评定等方法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 实现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 帮助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舒缓压力, 改善治疗效果,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从疾病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病人的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因素,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护理人员应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及帮助病人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等方面实施心理护理, 加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消化内镜,黏膜剥离,程序化护理

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已成为消化道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1]。由于ESD技术难度较大,各地开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保证手术成功率,是消化道黏膜病变ESD治疗专家所关注的热点[2]。本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ESD实施经验,采用程序化护理措施对比常规护理措施,探讨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9±4.3)岁;上消化道疾病37例,下消化道疾病23例;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4.1±3.5)岁;上消化道疾病39例,下消化道疾病21例。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器具与药品

采用日本Olympus器械,内镜型号为240SL,胃镜GIF-XQ240,肠镜CF-Q240AI。IT刀、针形切开刀、高频电发生器、黏膜下注射液、内镜下注射针、透明帽、金属夹和止血钳、钛夹、钛夹推送器、大头针、泡沫板(厚约1 cm)、染色剂以及麻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器(20 ml和50 ml)等规定的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

1.2.2 实验方法

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使用内镜检查,根据病理组织的性质明确病变的范围,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黏膜剥离术的手术指征。对照组手术过程中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护理,考察两组患者手术疗效。

1.2.3 程序化护理措施

1.2.3. 1 术前护理

(1)术前访视。内镜室器械护士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谈,查看患者的术前检查单和病史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ESD操作过程、可能的结果及存在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在术前有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宣讲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减轻患者负担,让患者做好充分准备及建立足够的信心。(3)术前准备。术前须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或国际标准化比等,指标异常可能增加ESD术后出血的风险,应予纠正后实施ESD。

1.2.3. 2 术中护理

(1)手术监测。术中全程严密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状况,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出血或腹胀、恶心、肌紧张等穿孔体征,在发现出血时应及时用冰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对创口进行电凝止血;注意查看患者分泌物的多少,避免发生窒息。(2)无菌操作。手术操作者、器械护士以及所有手术器械都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围手术期正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3)手术关键步骤。a.体位: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均安置口垫,采用左侧卧位;对于经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先撤去插管后再安置体位。b.染色:操作者能熟练运用染色或放大内镜判断病变的范围和深度。食管染色使用卢戈试液(浓度为1.5%~3%,10~20 ml),胃肠染色使用亚甲蓝试液(浓度为0.5%,10~20 ml)。c.标记:确定病变范围后,距病灶边缘约3~5 mm处进行电凝标记。d.黏膜下注射:于病灶标记点外侧行多点黏膜下注射,使病灶充分抬举,与肌层分离,有利于ESD完整地切除病灶,减少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e.切开:沿标记点边缘切开病灶周围部分黏膜,再深入切开处黏膜下层切开全部黏膜,如切除困难可用翻转内镜法。f.剥离:黏膜下注射的液体被吸收,使病灶维持在充分抬举后,再进行剥离;对难以暴露、视野不清的肿瘤,可利用透明帽推开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根据不同病变部位和术者操作习惯,准确选择不同的刀具进行黏膜下剥离;剥离中可通过拉镜或旋镜沿病变基底切线方向进行剥离,或改变患者体位以改善ESD的操作视野。g.创面处理[4]:病变剥离后,对可能发生渗血部位采用血浆凝固术(APC)或药物处理;对创面上所有可见血管行预防性止血处理;对局部剥离较深、肌层有裂隙者应予金属夹夹闭。

1.2.3. 3 术后护理

(1)书写操作报告。术者在操作完毕及时、全面地记录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步骤、其初步结果以及操作中的异常情况、并发症及其处理建议等,以供参考。(2)复苏与观察。深度镇静或麻醉患者应予以复苏,并由专人负责监测生命体征,直至患者意识清醒。(3)防治并发症。术后患者要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术后患者应在24 h内禁止饮食,然后以温热的流食向半流食、软食逐步过渡;有不明原因胸、腹痛,应及时行胸腹透视、超声或CT检查;怀疑创面出血时,建议尽早内镜介入,寻找出血部位并采取止血措施;术中并发穿孔时,吸除消化管腔内容物,内镜下及时闭合穿孔;对ESD操作范围大及术后可能发生感染的患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术后随访。分别于术后第1、3、6、12个月定期随访,并进行影像学和肿瘤指标检查;有残留或复发者视情况追加治疗。

1.3 评价指标

根据手术完成情况、患者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健康调查量表(SF-36)(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总健康、生命力及心理健康)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6.5±5.1)min,住院时间(4.6±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0.2±4.8)min和(17.1±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及恢复状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恢复状况较对照组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SF-36量表比较

两组治疗前3 d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两组比较,P<0.05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a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ES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技术之一[5],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有创伤小、恢复快、保持生理功能好的应用优势。但该术式技术难度较大,且存在出血、穿孔和疼痛等手术风险[6]。因此,为保证ESD手术成功率,操作者与护理人员间协力配合是必要而有效的。

本研究针对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实施了一系列程序化的护理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精细化护理,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手术完成情况良好,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且复发几率降低,手术并发症也得到相应的控制,达到了预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ESD微创技术操作者需不断加强其专业技术,慎重权衡患者的利益与潜在风险[7],严格掌握操作适应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实施程序化护理,有效提高ESD的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濒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8.

[2]陆秋云,戈之铮.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9(2):133-135.

[3]徐庆,钟昌艳.消化道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病人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全科护理,2014,12(7):623-624.

[4]严洁,栾琰.内镜下行胃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护理.西南国防医药,2011,21(9):1004-1005.

[5]Kwon YL,Kim ES,Lee KI,et al.Endoseopic treatments of gastric mueosal lesions are not riski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or 1iver cirrhosis.Surg Endosc,2011,25(6):1994-1999.

[6]Mannen K,Tsunada S,Hara M,et al.Risk factors for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cction in gastric tumors:Analysis of478 lesions.J Gastroenterol,2010,45(1):30-36.

精心护理稚嫩的消化道 篇9

地点:父母必读育儿网儿童健康咨询室

专家:史学

北京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小儿消化主任医师。

吃饭没胃口、腹泻、便秘……宝宝的肠胃出现了异常,妈妈一定很着急。一起来请教专家吧。

网站执行主编在说:

离在线答疑的时间还有几天,史大夫就把网友提的问题要了去,说要准备准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线答疑那天,她竟然带来了对每个问题的详细解答,并且在回答每个问题的时候,她也没有仅限于准备好的答案,而是一边和我们讨论着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一边仔细斟酌着添加内容,除了考虑科学性以外,还考虑网友是否能看懂。最后,她还把所有的回答又重新审核了一遍。她的认真和周到,让我很感动。

我想,网友们的收获,也会是实实在在的。

热点提问1:便稀,有时呈绿色(提问率:20%)

Q我女儿8 个多月。前几天腹泻,吃妈咪爱、蒙托石和少量黄连素,很快就控制住了。可第二天因出汗多着凉,又开始腹泻,就把妈咪爱换成元首。用了两天药,控制住了,但还没全好,于是又把元首换成妈咪爱,这下终于好了。请问这样用药行不行?受凉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有什么不同?

A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孩子出现腹泻后,应及时做大便检查,针对检查结果进行用药。由于受凉出现肠痉挛和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多数孩子在采取保暖措施和服用肠道微生态药后会很快好转;如果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腹泻,大便检测常常有异常。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很多,但都有一些共同点:大便次数多,性状改变,多数孩子常伴有发热、哭闹、尿量减少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此外,不要看到大便稍有好转就停药,应按大便的化验结果和医生的嘱咐去做。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食具和家人的手要保持清洁,否则会造成腹泻的反复发生。肠道微生态药应与抗生素隔开(乐托尔除外)。大便好转后,要适当地延长服用此类药物的时间,使正常的肠道菌群得以生长。

Q追问:很多读者都问到宝宝大便稀薄、有时呈绿色的问题。这种情况一般是怎么引起的?妈妈们需要注意什么?

A喂养不当,对牛奶过敏,或者腹部受凉导致肠蠕动增加,都可能造成大便质地稀薄。进食不足或肠道感染时,大便有时可能呈绿色。母乳喂养的妈妈吃太凉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奶瓶喂养的宝宝由于吃得慢而使奶变凉等,也会造成腹泻。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冬天用奶瓶喂宝宝,一次不要调太多,防止奶变凉。

另外强调一点,孩子腹泻一定要及时就医,按规定给孩子口服补液盐。补液盐和白开水不一样,一定要按说明书使用。曾经有家长把两袋补液盐倒在一个杯子里给孩子喝,导致孩子出现高钠血症,非常危险。还要注意孩子的尿量,不要等孩子的尿特别少,脱水很严重了才去医院。

热点提问2:便很臭,有未消化物。(提问率:17%)

Q我家宝宝大便很臭,而且有些东西是完整的颗粒。请问是什么原因?能不能给她吃一些开胃药?

A根据描述,宝宝可能存在脾胃不和、脾胃虚弱的情况。中医认为孩子的脏腑娇嫩,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不足,会导致食欲减弱甚至不爱吃饭;吃进去的食物由于脾胃消化能力较弱,会出现食物消化不完全的现象。建议你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请医生开一些调理脾胃的药物。如果由于食物消化不好,大便臭,也可加一些肠道微生态调节药,如妈咪爱、培菲康、金双歧等。

Q追问:中医常说脾胃不和、脾胃虚弱。一般什么情况下孩子容易出现脾胃不和或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A中医认为,胃主受纳(承受吃进的食物),脾主运化(消化吸收,再将营养输送到全身)。如果饮食不节,就会伤及脾胃。孩子很容易出现饮食没有节制的情况。比如平时不好好吃饭,遇到好吃的又一下子吃很多,或者吃太多凉的、甜的、煎炸的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孩子本身消化能力就弱,很容易伤及脾胃。脾胃受到伤害,造成食物积滞,就会出现不爱吃饭、挑食、口臭、大便不调等症状。

调和脾胃可以选用一些健脾消食的中药,常用的如健儿消食口服液与健儿清解液交替应用、参术儿康口服液等。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有的偏热,有的偏寒,有的偏虚等等,所以要由医生通过辨证来决定具体用什么药。不过,我们不建议过分依赖药物来调节,重要的是管理好孩子的饮食起居。

热点提问3:便秘(提问率:10%)

Q我的宝宝1 岁。2 个多月时就出现便秘。菜水、果汁都喝,水果也吃,还吃过2 瓶培菲康,换过2 种奶粉。前段时间还喝很多白开水,但仍没改善,还要经常用开塞露。宝宝大便干硬,每次大便都哭得很厉害,有时肛门会撑裂出血。怎么办呀?

A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如食欲不好、进食量少;食物和奶中的糖量不足,蛋白质过高;吃蔬菜少,缺乏维生素;每日饮水量少等。

有效的方法是改善饮食内容和习惯,养成好的排便习惯。饮食方面,1 岁以内宝宝最好不用鲜牛奶喂养,添加固体食物要从少量开始。要多吃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排便训练方法:3 个月以上宝宝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幼儿可以在清晨或食后定时坐盆。宝宝排便时,要让他坐得舒服些,家人不要表现出过分关心或焦虑的样子,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使宝宝安心排便。已经发生便秘的宝宝,可用缓泻的方法,如用肥皂头或开塞露注入肛门。还可以选用中药,如健儿清解液、麻仁丸等,配合妈咪爱、金双歧等肠道微生态调节药。水分的摄入也很重要,除了保证水的摄入外,还可试着清晨空腹喝一杯温水。

另外, 小婴儿自出生后就开始便秘,应考虑有没有甲状腺功能不全及先天性巨结肠的情况。一些外科疾病如直肠狭窄、肛裂等也是便秘的原因。所以建议你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线下聊天:

孩子的消化道很容易出现问题,原因在哪里?父母又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和专家聊一聊。

“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最重要。”

《父母必读》:您在门诊中接待过很多消化道疾病小患者,有哪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

史大夫: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饮食习惯的问题。很多孩子喜欢边吃边玩。家长怕孩子吃不好,就想出各种办法让孩子吃,比如孩子吃几口就跑,家长就追着喂,或者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喂。

《父母必读》:这种做法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史大夫:我们知道,食物在肠道里,需要通过消化道的活动, 将食物磨碎、搅拌, 送到胃肠远端。人体分泌的消化酶则把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分解为容易吸收的小物质,以便身体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利用。人体的消化是有规律的,一般饭前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开始分泌,让人产生饥饿感。进食后,经过消化、吸收功能的过程,人体就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消化科的护理研究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3例, 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男31例, 女14例;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为 (40.2±10.8) 岁。观察组男33例, 女15例;年龄在21~66岁, 平均年龄为 (40.6±10.5) 岁。临床表现均存在恶心、头晕、便血、乏力、血压降低、休克、脉搏加快等病症。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由于部分患者会出现呕血等症状, 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并掌握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 同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和安慰。利用治疗成功的病例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并提高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使其能够对治疗和护理都更加配合, 从而保证护理的效果。

1.2.2 口腔护理。嘱咐患者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并戒烟戒酒, 勤刷牙和漱口, 并在进食后对口腔中的食物残渣进行清理, 从而降低口腔的感染率, 并避免呕血物的血腥气味对患者造成的刺激, 使其感到反胃,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2.3 皮肤护理。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 而老年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力已逐渐降低, 因此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皮肤感染等症状的出现, 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者翻身, 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拍打和按摩, 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尽量降低患者出现压疮、皮肤感染的风险。

1.3 评价指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次数、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χ2和t值进行检验, 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 P<0.05表示本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P>0.05代表无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P均<0.05。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 上消化道出血在近几年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劳累、饮酒、饮食不合理、药物刺激、情绪紧张等[3]。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病因复杂、变化迅速、起病急等特点, 因此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 那么便会对他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4]。

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了优质护理服务, 研究的结果证实,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P均<0.05。通过优质护理服务, 患者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能够得到有效调整和改善, 使患者形成规律的生活, 保证充足的休息。通过合理的饮食能够促进受损消化道组织的修复, 并能够有效预防出血的再次发生。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则进一步的保证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次数, 有助于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明宜, 梁秀华, 韦惠云, 等.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8 (z1) :226-227.

[2]田德辉.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9 (27) :3067-3069.

[3]张秋艳.优质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36 (17) :3528-3528.

上一篇:小米改变手机下一篇:加速布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