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 习惯养成总结

2024-10-24

初中生 习惯养成总结(共11篇)

初中生 习惯养成总结 篇1

7.1习惯养成总结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中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1.领导重视,常抓规范。学生的习惯养成不是一天就可以养成,也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自上学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通过评奖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从舆论上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2.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理顺需养成的良好习惯,包括,课堂纪律,课前准备,课后纪律,上下楼梯的习惯,排队习惯,食堂就餐习惯,遇见老师问好等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

3.进行考评,巩固养成教育。采取一周培养一个习惯的方法,每周制定一个主题,每周落实具体习惯,要求具体个人检查习惯的落实情况,每天通报,奖惩结合。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树立榜样的力量。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管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其次,发现习惯养成较好的同学,在全部内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学习,激发学生争当“榜样”的热情。

5.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日中,多与家长联系,家校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初中生 习惯养成总结 篇2

一、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撤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丢弃“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出恰当的教学目标和体育训练要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看成正在成长中的人,包容他们的过失和错误,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创新、合作探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走进课堂每个环节的空间和时间,促使他们在实践中通过亲自经历,获得亲身感受。当学生对所有从事的课堂活动产生某种愿望和要求后,教师就应顺水推舟地点拨,帮助学生设计一种环境,让学生自主去感受、体验、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内化效应。即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乐趣,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在改正错误中完善和提高认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让学生多一些选择。教学中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独立地进行练习。在自主和独立的选择活动中,培养他们做课堂主人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多一些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比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我提供了实心球、小沙包、纸飞机、降落伞等器材让学生自由选择,同时还提供了三个训练场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方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纸飞机、降落伞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在有目标设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可自由变换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

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交换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感,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由支配的激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成为课堂学习主人的意识和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锻炼都是有益的。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

过去,我们学校有的学生抓起器械就练,练完就走,似乎他们的时间很宝贵,一点都不能耽搁。其实,运动之前的热身是必不可少的。热身运动能拉伸肌肉、肌腱和关节,加快血液循环,为训练做好身体准备,避免在训练中受伤。

有的学生早晨起来脸也不洗,就穿着棉毛衫裤参加晨练,这种饿着肚子训练的方式是不科学的。经过一夜,胃已经空了,热量已经消耗完了,此时锻炼无异于开着一辆没有油的坦克,所以晨练前需稍微吃一点点东西。

有的学生认为锻炼的效果与锻炼的次数成正比,为了达到锻炼效果,特别是在体育中考前一段时间,他们会拼命地锻炼。其实,身体也需要“休息”,要想增强肌肉力量绝不可以心急,肌肉需要48小时来维护组织和提升力量。正确的做法是,每个肌肉群每周最多锻炼两次,一定要给它们充足的恢复时间。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告诉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讲清不科学锻炼的危害,让学生通过锻炼能提高身体素质。

三、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学习,除了学习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外,还有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因素的引导。体育课程的设计需要多样化,做到更加专业、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与其余学科相联系。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轻松地接受课程,慢慢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由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形成体育锻炼意识。

第一,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体育赛事,感受参与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之情。

教师可设计一些比赛,让学生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与满足,逐渐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第二,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机械重复、死搬硬套,不能判别自己的错误,甚至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长此以往就会挫伤自我锻炼的积极性。

第三,培养学生自我辅导能力。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在可能的情况下,努力让他们自己选择练习方法和小组合作对象。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从自己信任的同学中学到好的方法与经验。

第四,告诫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具有强健的体格将来才能建设强大的祖国。

如何养成初中生背诵的习惯 篇3

中学语文教材中背诵篇目占有很大比重,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只好死记硬背,许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形成了学习语文的拦路虎,如何降服这个拦路虎?我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对背诵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产生轻松学语文的心理,这是积累和学好语文的关键,在语文的学习中,怎样才能快速并长时间记忆呢?

首先要选择好时间背诵,早晨与晚上7点到9点是记忆的最佳时间,此时头脑清醒,记忆不受干扰,记诵速度较快。

其次激励背诵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自己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在学生开始背诵时,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快的学生让他们在其他学生面前背诵课文,并及时表扬他,从而达到示范作用,给背诵慢的同学暗示这篇课文背诵并不难,从而树立学生背诵的信心。

第三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分清文章层次,凡是要背的段篇都具有层次清楚、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特点,先理解背诵部分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稍微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在背诵课文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

第四是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验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后,合上书本尝试记诵:看看哪里易背,哪里难背,哪里会背,哪里不会背。难背、不会背的地方要重点朗读,熟读直至会背。这种理解、朗读、背诵三位一体的方法,比一遍又一遍地机械记诵的效率高得多。

第五是某些语段具有对偶性或者对称性,之间只有个别词语不同,但其他大部分内容都相同,语文标志帮助记诵。比如《诗经》的《关雎》等文章运用了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每章只在韵脚处换了几个字,其余字句不变,所以,只要背过一章和换韵的那几个字,其余文章就都会背诵了。有些文章从修辞角度入手也能收到预期效果。如《木兰诗》中"旦辞……暮……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上下两句结构基本相似,只有几个字不一样,找到这样的规律,背诵起来可就容易多了,特别是一些排比句也有这样的效果。还有如《醉翁亭记》大量的"也"字作为背诵的标志,运用这个办法就容易多了。

第六是背诵时要从整体入手,再分散难点。首先要通读全文,要把课文诵读三、四遍,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读熟后了解文章内容大意,然后再朗读要背诵的段落,这样你就清楚要背诵的段落在全文的位置及作用了,心里明白了,就容易記住了。从整体入手,这样头脑中有了总的印象,了解了句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再逐段背,先背第一段,背熟后,再背第二段,然后一、二段合起来背,接着背第三段,再把二、三段合起来背……这样分散难点,上下串联,效果很好,不要总是从头到尾地背。要求背诵时要专心,做到眼、口、心一致。眼要看清,口要读准,用心想这句话的意思,用脑去记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这些规律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背诵效果。

第七是间隔重复记忆方法,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假如晚上背诵的文章,第二天早上再默背一遍或者几遍都可以,然后下午抽时间再背一遍,第三天再抽时间默背,最好是默写一遍,再过两三天再默背一遍基本就牢牢记住了,而且很少忘记。其步骤是:第一步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复,多次诵读。

总之,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背诵的好处,背诵作为阅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知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记忆能力,还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明确了这些好处,可以大大增长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最佳的切合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和学习语文的魅力,更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初中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各位同学好:

相信大家都有一种感想,进入初中后,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方法,与小学比较起来,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小学课程门类集中,主要学习语文、数学两科;内容简单,反复性强。进入初中后则学科门类分化较大,从语文、数学两科变化为语、数、英、史、地、生、政七科,初二还要学物理,初三要学化学。由于学科分化、课程要求的不同,进入初中学习必须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及自觉性,学习方法也必须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特别是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尽快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同时,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建立错题本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下面就初中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谈几点看法。

1、制定计划的习惯

要有制定计划的好习惯,有当日目标、近期目标及长远目标,(譬如当天所学知识每天晚上要及时反思复习,当天作业一定要当天完成;每一周要对一周以来所学知识及时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每一次月考要制定自己进步的名次,争取考进级部多少名等)相信自己“我能行”。要有实现目标的得力措施,(要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可以与你的同桌相互监督,请教老师每一段时间内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相信“自己是聪明的耕耘者”。每天、每周,每月都要随时对照计划,反思自己,把欠缺的知识与能力随时补上,自己不欠自己的帐。

2、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你们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比如在预习时就应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或记入笔记。

3、专心听课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怎样才能做到集中注意力听课呢?给大家一下建议:

第一、要学会听讲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

第二、知识要求当堂弄懂

一堂新课,总要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弄清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所要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要想到哪里,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第三、理清思路

学生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弄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样从上节课内容发展来的,这样做,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第四、要会思考

会思考是学生在理解新生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已有知识加以类比、区分,通过类比区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养成会思考的习惯。

第五、要学会说

说就是表达,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自己爱说,善说的习惯,要积极回答老师课堂上的提问。有些学生总是写的很好,说起来却吞吞吐吐,或者没有顺序,这都要在课堂上锻炼自己。

第六、要学会写

适时的做笔记,把老师新讲到的知识点,或者重要的地方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许你当堂还能记住老师讲解的内容,可是时间久了难免会忘记,因此多记也是很有好处的。

4、及时复习的习惯

《论语》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知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

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我们知道打铁要趁热,这就需要每一位同学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学知识及时反思复习。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5、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都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许多高考状元的经验是建立典型题集和错题集,定期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作为复习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6、经常看错题本的习惯 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同学们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从而减少习题量。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同学们能从做的错题中得到启发,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绩就能有较大的提高。

7、与同学交流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8、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

习惯养成总结 篇5

一、优化育人环境,健全管理制度

在育人环境方面,学校加大投入的力度,在校园内做墙壁文化、石头文化,教室文化,使学生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教室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了适合学生特点班风、班训,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够感受教室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在制度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目的性强、易操作良好养成教育文件《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一日常规”的内容从学生的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等方面都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学校制定“一日常规”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够有一个参考的依据,做到有据可循,但再详细、可行的规章制度不落实也是废纸一张,因此在落实方面我们通过培训的方式让班主任深刻认识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学校的具体措施,从思想和认知两个方面加强班主任的认识,接着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和每周班会等时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一日常规”的内容。通过近三个周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一日常规”并落实到行动上,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的朝着一个文明守纪的方向发展,学校的打算初见成效。

学生明确了要求,行为才具有导向性,有章可循。良好的环境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得影响学生的言行。正是通过制度的确立、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初见成效,为我们以后深层次的引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精细管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一)全员参与,管理精细化

从长远目标的考虑我们确定了“全员参与,强化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一管理模式的确定,使我们学校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就好像插上了翅膀一样,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高速前进。

“全员管理”即不管你是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还是在后勤部门工作的职员,所有的教职工都是学校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员,这一步就打破了过去学生管理只靠学校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变成了人人参与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将全校100多个教职工以教研组为单位后勤职员为补充,分成了5大监护组,每组设立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给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学校方面对于值日教师的考核以每日10人次记录为准,学期末进行汇总,与评估挂钩。所以现在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商店,只要有学生活动的场所都能看到我们教师值日的身影。这一做法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学生违纪的现象明显减少,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已经形成。

针对值日教师记录的学生中的问题,我们改变过去只要学生犯错就是批评、找家长,无限扩大化学生错误的做法。现在我们从“理”字着手,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让他自己说出自己错在哪里,以后应该怎样做。这一工作方法的改变极大保护了学生家长及学生的面子,不去触及学生的逆反心理,改善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自从处理学生方法的改变学生能够理解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学生家长现在也经常的到校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一个工作方法的改变却带来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带来了学校想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达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效果。现在学生在校内表现的是餐厅文明就餐、餐后自觉收拾、商店排队购物、班级安静有序、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宿舍被褥整齐、空气清新的良好局面。

正是由于我们学校在“管”和“理”方面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才使学生从思想上到行为上都有了彻头彻尾的改变,促进了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注重养成,习惯自主化

1.学习习惯的养成。

1)抓实课前预习、错题集使用。

要求老师在每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在下一次上课时,予以检查反馈;在错题集使用上,要求学生每天收集整理,上交老师批改,通过此举措,增强了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落实“随堂检测” ,巩固教学效果。

每位教师每节课都配有“随堂检测”,当堂检测、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及时检测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针对空课、自习时间,学生转头、抬头看的现象多,政教处采取推门进教室后快速拍照的方法,然后让班主任老师去调查是谁不遵守自习纪律,及时给予纠正。

现在不必说白天的课堂上,就连晚自习,学生都能自主得去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进入教室就要自主开始学习的习惯,即使值日教师走进教室,也很少有人会抬头观望,做完规定的作业后,都能主动去学习其他的内容,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坐等下课。

4)教导处每月定期对各级部进行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听课,如何完成作业,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

每天上午正课前各科课代表都及时将作业收齐送交科任老师那儿,以便及时批改,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在每一节课的前15分钟以内效率最高的特点,老师上课在这方面都大做文章。

2.生活习惯的养成。

1)以前在餐厅就餐后,碗筷一推就没事了,我们要求学生在餐厅吃完饭后,仍要排队拿着盘子主动将剩菜饭和筷子纸袋分类放到泔水桶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节约粮食、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2)为了抓好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政教处每天按时检查和抽查。每学段进行卫生大检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在走入我们的学生宿舍,你会发现他们的物品摆放有序,人手一个洗脸盆,牙缸中的牙刷都摆成一个方向,甚至毛巾、棉被都叠成了小方块。

3.文明习惯的养成

学校政教处利用班会时间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针对学生遇到老师打招呼问候而老师无动于衷的现象,学校及时要求, 老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问候,或点头示意或说“你好”,促进学生养成讲礼貌的文明习惯。

三)抓好基础,教育层次化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就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慢慢过渡到自主自觉行为的一个过程,初中阶段的养成教育的关键在前两年,因此我们把对初一、初二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养成教育的基础,我们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对各个级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养成教育重点 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集体注意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理想主义教育、懂得自尊自爱。

通过不同的年纪阶段的不同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就能系统化,层次化,逐步养成学生自主、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校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渠道、分层次强化,提高养成教育,就会学生做人。如今,人人、班班争创“文明”已蔚然成风,“养成教育”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存在问题反思及整改措施

1、个别不当的行为,造成一定的矛盾激化

我们对学生的养成过程中,主要采取监督与自律方式的相结合,然而在监督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值日教师和学生处理问题方式的不恰当,以及个别班主任在处理违规学生的方式过于急功近利,造成很多学生的畏惧心理,是学生对于制度的遵守,完全停留在只是为了不被值日教师抓到,一但被抓,就千方百计的找理由辩驳,甚至采取逃离的方式,更有甚者会与值日教师发生争执,激化了师生的矛盾。这样的情况严重违背了我们通过监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初衷。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监督的方式上寻求改变,对全体值日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的监督,不仅仅是停留在只记录不教育的层面,对违规学生的处理第一要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明白应该怎样去做,让他们心服口服,敢于面对问题,吸取教训。其次,在班主任会议中,对违规学生的处理方式提出了要求,让班主任改变处理方式,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最终的目的,改变他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怕学生违规,要以足够的耐心和更合理、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处理问题。另外通过召开学生会议、专题培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树立“违规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逃避不是办法,敢于面对改正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的思想。让师生对监督职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让师生明白监督是为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措施的改变,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课题研究和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2、行为养成的层次化不足,削弱了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

我们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采取了分级部定目标的养成方式,每个年级都有自己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因此,在实施培养的过程中,造成学生只注重单一习惯的养成,而在前一阶段已养成习惯“遗忘”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思路,采取“全面养成,突出重点”的思路,在继续强化各阶段严惩重点的基础上。及时对前一阶段的养成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发挥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作用。

3、校内外行为习惯养成脱节现象严重。

在前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养成的重点是在校内,然而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造成学生在校一个样,回家又是另外一个样的结果,没有真正达到养成的目的。为此,我们对行为养成的方向进行了横向拓展,重视学生校外的养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争做文明小市民”、“校内外的我”等活动, 设立“校外行为监督员”,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力度等。尽一切可能强化学生校外的行为习惯养成,达到校内带校外,校外促校内,最终实现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的内化,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主化行为。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篇6

“小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实施已经大半年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行动也就扎扎实实地推进,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习惯培养实打实基础的关键。延续近一年的所作,我校依然明确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全面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回顾这一年的实施工作,先总结如下:

一.继续完善管理,建立学校学习习惯培养的长效机制

为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解决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习惯培养正常、在前一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了学习习惯培养领导机构,除由学校主负责领导主任成为学习习惯培养项目负责人,然后是各学科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引领。同时,出台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等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学习习惯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知晓、严格、坚持”,确保学习习惯培养的实效性

本,落实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努力做到突出“知晓”、训练“严格”、“坚持”养成。

(一)“知晓”:就是不但让教师知晓什么年段什么学生什么学科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做什么。“知晓”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知晓之后。

“知晓”习惯之重要,“知晓”习惯培养之内容。通过教师会议和教研活动,发放家长信。让教师充分了解培养学生的重要性,以及联系前一年的一些培养成果,从实际中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养成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把学校制定的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给全体教师作解读,使教师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了解我校学习习惯里,以及如何去落实。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各学科习惯培养的内容细化为低、中、高档,习惯培养内容和要求,即有所区别又有所提升。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呈阶梯上升状态。以次为依据,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共同制定详细的学习习惯内容,形成各班级自己特点,激励教师选准本班的突破口,以某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举办手抄报活动,漂亮字比赛,学校建立小学生学习习惯专栏。在班内张贴小学生学习习惯歌谣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养成好习惯的认识,提高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兴趣。

(二)“严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严格执行,严格训练。学生“知晓”还不习惯,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首先是榜样示范带动训练。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认为“要用鼓励的方法来读到儿童的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有时候不当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习惯性原则是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原则之一。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在全体同学中开展了争当创“学习习惯先进班”活动。学习习惯之星位评选活动,通过自评,班级评:“预习习惯”、“质疑习惯”,“认真作业”、“倾听”学校领导检查,在全体同学中予以表彰。“学习习惯先进班”,每学期评选一次,在整个学校28个班中评选出明星班。作为各个班级学习的榜样。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热情力量促进教师培养力度,带动学生主动训练,自我培养。

有的班级还结合这项活动,开展了“慧眼看自己”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习惯养成中发挥作用,养成那些好习惯、改正那些不良习惯,自己想办法定措施,争当学习之星,争创学习习惯之星。在升旗会上让同学做经验介绍,让榜样发挥作用。

其次是科学评价促进训练。及时、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培养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我们制定了两个计划:一是教师培养的热情,激发教师;二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计划。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将学生学习内容之一,课堂教学除按常规要求评价外,还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例记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考试中,将学生书写姿纳入班级教学成绩,从而更加科学的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有效地培养,促进学生更好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坚持”: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意志的磨练。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贵在一个“坚持”,它需要日积月累。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的训练呢?

首先是形式多样激发培养之坚持。我们提倡老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比如,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竞赛。看谁做得直,也可以通过游戏,誰先弯下背谁就给同桌敲三下背等方法来训练。对于班级里的特困生,有的教师成立了“学习习惯帮困辅导”队,由班内优秀学生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进步。总之,只有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才能让学生练而不疲,持之以恒。

其次,是学校氛围润泽培养之坚持。本学期学校习惯培养领导小组针对一年的培养设计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各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状况,也让学生生深切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学习习惯的调查反馈,进一步明确了习惯养成的现状、优势、欠缺以及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步的培养的领导干部也好,教师也好,每一位学生都注意到了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从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良好的学校风气就逐渐形成,它必将如缕缕春风,加快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在习惯养成的道路上奋勇向前,绝不懈怠。

三、注重总结与反思,形成成果,推动培养有效性

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化为一种需要。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学习习惯培养的总结与反思“学习习惯小故事”,学习习惯培养体会等。在全体教师中提倡开展“学习习惯培养经验”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经验写出来,大家一起畅谈交流。

四、家校联手,形成学习习惯培养的合力

首先,通过宣传发动,调查研究,引起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高度重视。每学期从校长讲话,到班主任讲话,都会就学习习惯问题和家长进行交流。一年级新生入校,专门就学习习惯培养问题作专题讲座。让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就意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家长信让家长知道习惯重要性,让家长对照习惯内容考察孩子的习惯培养情况。另外我们在学校墙报进行宣传,在全校营造学习习惯培养的浓厚氛围。

其次,发放学习材料,帮助家长提高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能力。我们学校外地生居多,普遍比较低,很多家长都反映不知道,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将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和习惯倡议发给家长。这些内容提高了家长的认识,使家长有章可循,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致学生家长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15条建议:

1、习惯培养要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

2、习惯养成要注重第一次。

3、习惯培养要按层次进行。

4、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

5、习惯培养要找好突破口。

6、习惯培养需要必要的训练。

7、习惯培养要提倡孩子的自我教育。

8、习惯培养家庭内部要保持一致性。

9、主动与学校沟通配合。

10、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11、让孩子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

12、给孩子找个同龄榜样。

13、习惯培养需要父母的威信。

14、必要的惩罚是习惯培养的辅助手段。

15、习惯培养要持之以恒。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工作中我们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和班级出现了:

1、对老师强调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个别学生三分钟热度,不能做到坚持不懈,例如:“一寸”问题,检查中不少的班机总是出现握笔不正确,坐姿不端正的现象。

2、个别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不好,不爱动脑筋,没有质疑的习惯,回家不预习、作业是持于被动状态。

3、有的教师指导不及时,要求不严格,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浅谈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7

关键词:英语学习,初中英语,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七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乃至终生学习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心得, 就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重视课堂, 学会听课

良好的听课习惯是促进学生的重要因素, 教会学生如何认真听课,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可以使他们终生受益,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今年我所教班级比较特殊, 男生比例占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二, 开学第一节课上我就注意到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听课, 当老师讲得眉飞色舞时, 许多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种种现象令人深思, 我觉得教给学生如何倾听迫在眉睫。现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一) 明确要求, 让学生知道认真听课

认真听课包括三方面, 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 二是认真听同学发言, 三是认真与同学合作。七年级的英语课堂中, 让学生发言或对话是许多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 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两个学生在做着对话前准备好的对话你, 其余学生却感觉与自己无关, 经常会发生“走神”现象。针对这一现象, 我要求做对话的学生针对自己所编的对话抛出几个问题, 以此来检测其余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其次, 小组合作也是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 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 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 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 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 充当看客, 所以我觉得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另外,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是以个人为中心, 而是以小组为单位, 捆绑式的评价, 这样就消除了以往的个人与个人间的恶性竞争, 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 时刻提醒, 让学生坚持认真听课

教师提出认真听课的要求后, 学生不可能马上适应或改变, 只有通过不断督促、引导才会起到作用。当教师看到学生表现有进步时不要吝啬表扬, 当注意到学生“开小差”时, 善意的提醒。课堂中, 多以活动、讨论形式为主, 让学生乐于去说、乐于参与, 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 养成勤于记笔记的习惯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发展, 所以到了初中之后学生要学会去听课, 一节课听下来你要知道老师讲了哪些重点, 主要是在听课时要把这些重点记到笔记本上或书上教师对学生记笔记需要进行具体指导:一种是上新课时, 课堂上教师所讲的重点、注解直接在书上划下来或直接记在书上;另一种是讲授习题时, 要求学生把习题中错误的原因记到专用的笔记本上, 以此作为今后的复习资料。

二、认真对待作业,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七年级开学阶段的教学中端正学生书写尤其重要。以下几点笔者觉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虽然小学已进行过字母、单词的学习, 但到了七年级仍然要进行字母、单词方面的规范教学。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四线格”上进行, 也不要急于写句子, 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规范学生字母书写之后, 再告知学生怎样的英文句子书写才是正确的。当然, 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七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很难想象, 一个自身板书“龙飞凤舞”的教师, 全班学生的书写会做到端端正正。

英文句子规范书写标准, 教师应该讲解简洁、明了。一般有这么几点可以告诉学生:如句子首字母要大写;人名、地名、国家名等首字母大写;每个单词中字母之间要紧凑些;两单词之间的间隔要稍微大些, 避免写出来的句子的每个单词连成一片, 另外, 从七年级开始就要让学生养成点标点的习惯。

作业批改要求十分严格, 从单词听写、作业批改到试卷批改, 依然在英语书写方面要从严处理。进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训练后, 相信每个学生一旦写作业时, 都会有十分谨慎书写的心里状态, 这样好的书写习惯就慢慢形成了。

三、语音教学与训练习惯

(一) 养成根据发音规律记单词的习惯

据初步统计, 《新目标英语》第一册的词汇量就达到了700多个, 几乎是原来教材的两倍。因此, 在入门阶段, 教师应以单词教学为突破口, 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教会学生认读音标, 使每个学生知道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和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音节的划分, 促使学生养成按发音规律记忆单词的习惯;要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构词法, 以便更好地记单词,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自觉听、读、背、说英语的习惯

听、读、说在英语学习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每天坚持自觉听、读、背、说英语的习惯是相当必要的。听是信息的输入, 有了足够量的信息输入才能有信息的输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大量语言信息输入, 使之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能力。听的能力包括听得见、听得懂、听得准。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英语氛围, 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不仅课堂内要听、读、背、说英语, 课外每天至少有半小时听、读、背、说英语。英语教学中, 提倡“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的原则。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一) 答题时划出题干中答题的突破口, 确保正确率

七年级学生大多审题不仔细, 容易丢三落四,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如划出题干中所考察的知识点, 有针对性地去答题。另外, 七年级学生已学到四种时态, 当各种时态混到一起后, 学生会不知所措, 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划出与时态相关的时间状语, 这样会大大降低做题的错误率。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不仅对英语学习, 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二) 做阅读理解和任务型阅读时划出与题目相关的信息

有学生看到大篇的阅读理解题总会没耐心, 经常会乱作一通。基于这种现象, 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到文章中去找答案, 并在文中划出与答案相关的句子, 这样长期训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大大提高学生在阅读理解题方面的真确率,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这种方法对于任务型阅读就更为重要了, 很多题目都是文章中的原句, 稍难一点的题目无非就是对比题目与原句做等义句, 这样就大大降低任务型阅读的难度。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之养成 篇8

一、倾听习惯

“听”,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之一。在初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身在就教室,心在外”。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在课后的检测中总能出现是是而非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则是:上课时倾听习惯不好。倾听能力差必究会导致执行能力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师生之间。一方面来自于老师,老师的课堂设置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导致学生所身在教室,可心里却不想听,不愿听。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自我,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听着听着就“跑神”了,就不耐烦了。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应从学生心理出发,深入研究教材,运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并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控和调整。与此同时要关注课堂倾听的效果,及时纠正倾听中出现问题的学生的错误。使得教与学协调一致,尽量减少教师讲了多次,学生依旧不会的现象。

倾听习惯的培养还需要教师设定专门的倾听训练。可以利用听与说,听与写,听与读相结合的办法,结合课堂内容,设置专项训练期以达到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目的。

二、表述习惯

“说”,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之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一时候,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较为普遍,许多学生都有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初二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逐步减少,偶尔还有部分学生回答一下问题;初三的时候,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基本没有了。很多学生面对老师、面对家长、面对学习的时候,难以开“口”。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没有良好的表述习惯。即使有的学生敢于表述,可所说的要么吞吞吐吐,要么结结巴巴,要么文不答题。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来自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协调。这便要求语文老师改变以前“一言堂”的做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表述,让学生走进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养成表述的习惯,提高学生正确表述的能力。当然在学生的表述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是必不可少。与此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寻找适合他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前五分钟”“三分钟即兴演讲”“我来作推荐”“诗歌朗诵”等等不同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的带动学生开“口”,鼓励学生动“口”。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获益。

三、阅读习惯

“读”,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之三。读书好,好读书。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学生其实不会读书。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会读书。读书应具有两好的行为习惯。一要有喜欢读的习惯,每天能自觉阅读半小时,并长期坚持下去。唯有喜欢阅读的人方才可能越来越博学睿智。二是要有会读的习惯,要有读书则动口,读书则动笔,读书则动眼,读书则动心的好习惯。现在的许多学生读书的时候没声音,读书的时候不动笔,读书的时候心不在。读了半天的书,一个字也没看进去;背了半天书,一句话也没背着。

针对这中现象,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成立“读书苑”“墨海飘香”栏目,分期为同学推荐名篇佳作;可以制定班级读书规划,利用学生力量成立班级阅读专柜,并陪同学生定时阅读;可以利用晨读课的时间,教会学生正确的、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明理。与此同时,课前的预习中,教师应当适时布置预习内容,预习中读更为重要,处了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喜欢的批注方式,例如“情感式”、“补充式”、“赏析式”、“疑问式”等等,对所预习的内容进行阅读批注。藉此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好习惯,指导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出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写作习惯

初中生 习惯养成总结 篇9

2.1注重家庭教育的培养

家庭是人们出生和生活的地方,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家庭生活的烙印。首先,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温暖的家庭,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基础。除了物质的基本条件之外,家庭应该充满无私的爱,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其次,家长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便在孩子的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很好地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转变,不要过分溺爱和过于严厉,应该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最后,家长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家长的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等良好的品德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的不良行为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2.2加强学校教育

除了家庭教育以外,学校则是养成教育的关键。首先,学校应该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整洁干净的`校园会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则,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学校还要注意树立文明的校风和学风,优良的校风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等不知不觉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2.3家庭和学校教育互相合作

我们应该把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首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相一致。学校的教育目的,应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拥护。家长也应该维护学校的名声,对学校做出正面评价;家长应该尊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师积极配合,树立教师的威严,教师在学生中有良好的形象,更有利于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实施。其次,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家长会。不仅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近况。这样能够及时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和表现进行纠正和引导。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协调合作,才能更有效。

2.4注重社会教育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社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优化社会环境,消除暴力和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袭。我们应该注重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共同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树立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构造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瘾大社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我们应该创建先进、文明的媒体和网络文化,加强网络监管,禁止不良行为的网络宣传等。其次,我们也需要加强社区文化的教育工作,多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宣传和谐文明社会,增加学生的良好社区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鼓励和具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马芳.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吴丽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

[3]杨平,朱海.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

[4]董慧香.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宁夏教育科研,.

[5]张加东.试论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J].学周刊,.

[6]王禹.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

[7]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8]孙云晓,卜卫.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

八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篇10

教育广大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掌握为人做事的基本,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求上进、会自理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行、知感恩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会共处、守公告的好公民。经过两节课学习的努力,我班学生遵守纪律的现象多了,打骂的现象不见了,男生能主动的礼让女生,学生见到老师和领导主动问好的多了,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打闹的情况也很少发生了,能看到学生们自觉进教室,认真学习,洋溢着书香的氛围。

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建设的切入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为目的,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我校全体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和基本的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全体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使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学到了很多。

大 河 塔 镇 中 心 小 学

初中生 习惯养成总结 篇11

一、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写字是语文的一项基本功,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生为了快速地完成书写内容,字迹潦草,不规范、不工整,认为写对了就行,做出来的作业即使是对的,教师也无法看清。教师要用心指导,改变他们的坏习惯,让学生把字写好。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执笔姿势,使字迹清晰。在教学中要了解全班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于书写基础较好的,应力求书写美观。在加强基础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同时要注意作业量适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教师组织作业展览、硬笔书法比赛等活动时,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兴趣和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意识,并长久地坚持下去。学生的书写习惯一定会有大的改变。

二、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对新课有整体的了解,并做到心中有数。在预习过程中,对新的知识点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解决,不懂的应做标记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在课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被教师牵着走,能够有重点地听讲。课后复习同样重要,学生不要急于做作业,要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认真复习,进一步通过作业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古人曰:“学而时习之。”实践表明,课堂上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经过一段的学习,要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牢固掌握知识。

三、养成积累的习惯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充分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无法学好语文。初中语文课程,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也无论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都少不了积累这一基础环节。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要求学生把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并背诵下来,把自己读后的感悟、启发、收获、看法写下来,日积月累,学生就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加语文的写作素材。积累的东西多了,学习能力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学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四、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的学生只重视听教师讲。当时听懂了,过后才发现有疏漏和不理解的地方。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关键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课堂笔记,只要适当复习就能有效记忆,即使经过长时间有些内容遗忘了,内容清晰、重点突出的笔记,也便于复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会将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很实用的内容和经典的例题补充进去,学生很有必要记录在笔记本上。课堂记笔记时不能顾此失彼,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影响了学习效果,这可以说是事倍功半。

五、养成课堂知识与生活结合体验学习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形式封闭、单一,中学生求知欲强烈、情感丰富、独立意识强。把语文学习空间框定在课堂、学校的狭隘范围上,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要走出学校,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实践中感受真实的学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外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课文中的相似性,体验、感悟和积淀,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踪迹,能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语文知识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

总之,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当良好的习惯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综合素质,受益终身。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组织好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城中学)

上一篇:醍醐灌顶的哲理格言下一篇:大学生无犯罪证明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