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全县财税工作会上的讲话

2024-08-06

在2020年全县财税工作会上的讲话(共7篇)

在2020年全县财税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1

文章标题:2006年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分析当前全县财税工作形势,进一步动员各方力量,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夯实任务,强化措施,确保全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搞好财政工作的紧迫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财政在调节分配关系、资源配置以及保证各项公共支出、支持产业发展,参与平衡社会供求总量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新形势下,财政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不断出现,我们很有必要重新深刻认识财政在地方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搞好财政工作的紧迫感。

一是搞好财政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发展与财政增长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财政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为财政提供源泉,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实现财政的稳定增收,而同时只有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才能更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坚强支撑。

二是搞好财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政府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干部职工工资福利等公共服务职能,而这些职能的履行,需要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因此,搞好财政工作,是加快公共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三是搞好财政工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内在动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务工培训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财政投入。因此,搞好财政工作,是服务“三农”,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内在动力。

四是搞好财政工作,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财政工作对经济的支持导向,可以有效调控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因此,运用财政手段,能有效地进行经济调控,改善产业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二、培植财源,努力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财源建设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要继续稳定现有财源,积极培育新增财源,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一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影响着地方财源的壮大。要加快发展县城服务业,提高宾馆、饭店的服务水平,积极扶持发展餐馆、娱乐、个体工商户,搞活商贸流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

二要加快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工业是财政收入的骨干财源,经济无工不强,财政无工不殷。县制药厂要尽快恢复生产,建材公司美味佳、地道腊肉厂等企业要积极组织生产,提高骨干企业创税能力。加快精洗煤厂等新办企业的建设进度,确保尽快为财政增长做出贡献。

三要稳定发展农业主导产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完成,农业税、特产税全面取消,农村税源微乎其微。但是,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思想,创新思维,在扶持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上做文章,扶持引导兴办药、畜产品加工企业,让农产品走向加工、流通环节,从而形成新的税源。

四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非经营性资产的整合营运力度,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挖掘新的财政增长点。

五要切实加大向上争财力度。要加大与省市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和联系,掌握国家财政支持动向、重点和渠道,切实加大向上争取支持的力度,尽可能的获取上级更多的支持,缓解我县财政收支压力。

三、狠抓收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一要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将国税、地税、契税等各类收入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要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理顺财政管理关系,确保所有财政资金都能足额征收入库。对年初下达给各部门的行政性收费、基金和罚没收入等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

三要不断创新工作思维,改进征收方式,探索新的税收征管办法,最大限度的聚集资金,增加财力。坚持搞好煤炭税费“一费制”管理,维护社会公平,稳定财源。

四要加大稽查力度,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对“偷、逃、漏”税行为,要严厉予以打击,确保所有应收税源都能变为可用财力。

四、推进改革,不断提高财政工作管理水平

一要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强化预算的钢性约束力;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拓宽政府采购范围,增加政府采购透明度;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理顺财政管理体制。

二要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收入统一缴库、资金专户管理、工资同步发放、用款按预算审核拨付”的模式,加快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各

乡镇要千方百计寻找新的财政增长点,加快化解乡镇债务,坚决杜绝出现新的债务。

三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民发展产业、发家致富。保证社会保障资金支出,落实扶贫济困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对教育、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公

共事业的支出力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增长,大力压缩公务费、专项活动费和检查验收费,政府各部门要带头履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政府和节约型机关。

四要加强财政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财政支出,继续完善核定、拨付、使用等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机制。完善财政监督方式,坚持直接监督和委托监督相结合,形成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多层次、多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

同志们,全年的财政工作目标已经明确,责任已经落实,希望大家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为实现全年财政工作目标而不懈奋斗。

《2006年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欢迎阅读2006年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0年全县财税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2

下面, 就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 我谈几点看法和意见。

一、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08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产值下降、出口萎缩、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一方面反映出这次危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影响面最广、破坏力最强的金融危机;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为应对金融危机, 国家出台了包括《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内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 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质量、标准化工作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对扩大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也曾分别指出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并强调要注重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形成合力推进质量管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 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把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置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战略层面进行部署,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质量、标准化工作是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技术基础, 质量、标准化工作在石化行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论是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前的化工部时期, 还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后的石化协会时期, 几十年来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 行业发展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挑战前所未有, 机遇也前所未有。

(一) 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

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带动下, 石化行业企稳向好态势日益巩固, 行业回升步伐明显加快。今年1-9月, 全行业实现总产值4.68万亿元, 同比下降7.9%, 较今年上半年下降幅度缩小2.4个百分点。其中, 9月份实现总产值6139.7亿元, 同比增长3.3%。但是, 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我国石化行业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特别是部分行业产能相对过剩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对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今年以来, 各地先后出台了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调查发现部分地方规划盲目, 部分规划产能甚至接近国内目前的表观消费量, 如我国磷肥产能已经过剩20%, 但今年前8个月磷肥的投资同比增长85.4%, 三酸、两碱等传统产业的产能扩张也非常大。在最近国务院下发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 特别点到了煤化工行业。这说明, 石化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刻。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为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的情况下, 调整产业结构、抑止过剩产能, 对行业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和化工产品制造基地, 许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近年来, 人们更加重视产品的安全、环保性能, 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同时, 为了保护本国、本地区产业发展, 一些国家和地区往往采取法律、法规、标准等形式,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 比如REACH法规。这些都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障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贸易大幅萎缩, 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今年1-8月,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出口612.85亿美元, 同比下降31.5%。一些国家为转嫁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 不惜违背WTO有关规则, 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打击和限制我国化工产品出口, 化工产品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今年8月共发生贸易摩擦案件14起, 其中, 国外对华石油和化工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案件9起, 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等案件5起, 已超过去年全年案件总数, 涉案产品包括柠檬酸及柠檬酸盐、纯碱、聚酯切片等化工产品。特别是9月份美国通过的轮胎“特保案”, 对我国轮胎出口产生较大冲击, 在国际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固然是影响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 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下游, 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国际竞争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质量、提高标准化水平, 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推动行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转移, 生产制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的产品, 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思路

近年来,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 行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是建立健全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石化协会与27个地方行业 (专业) 协会、26个专业协会以及五大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互动的联系网络, 化工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从原来的57个大幅增长到106个。二是实施名牌战略取得实效。截至目前, 共有203个企业生产的51类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三是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以来, 共制修订标准2186项。通过标准梳理、清理和复审, 使市场缺失的标准得到了及时补充, 有效缓解了标准标龄老化问题。四是配合实施生产许可, 突出协会的影响力, 使产业政策、行业要求落到实处。到目前为止, 共计10265个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书。五是开展行业质量摸底调查, 初步掌握了行业质量管理现状、产品质量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向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六是深入开展企业质检机构定级、QC小组、质量培训等质量管理活动, 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七是加强质检中心机构建设, 不断提高质检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

当前, 石化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标准水平偏低、贯彻不力, 难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质量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的产生, 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今后一段时期, 加强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 营造环境。全行业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 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 把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工作要求上来, 把质量活动的安排结合到“质量和安全年”的部署上来, 把对质量的提升要求体现到各项质量工作中去。

(二) 把握重点。一是要把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一个重要抓手, 与贯彻落实《石油和化工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工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结合起来, 突出节能减排, 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以及市场准入门槛, 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要把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与推行责任关怀结合起来, 进一步完善实施准则以及相关标准, 加快推进实施责任关怀进度, 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安全、健康、环保水平。三是要加强质量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外在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上的先进经验, 引进先进管理理念, 提高管理水平。与国际、国外协会以及标准化组织开展合作, 在引入国际先进标准的同时,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反映我国企业的利益与呼声。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的合作, 加快在全行业推进责任关怀, 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加强合作, 形成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合力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 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石化协会明确提出把协会建成“企业信得过、政府靠得住、国际有影响的行业组织”的目标, 围绕协会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质量、标准化工作方面, 协会于2006年提出了加强与地方行业管理机构 (或行业协会) 、各专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行业质检机构的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互动的行业工作体系的愿景与构想。在地方行业管理机构 (或行业协会) 、专业协会、标准化机构、检验机构及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今天, 与地方行业管理机构 (或行业协会) 、专业协会、标准化机构、检验机构及大型集团公司再次聚会感到十分高兴。石化协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在这里, 我代表中国石化协会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强与石化协会的沟通协调, 继续完善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在重要的质量、标准化问题上发挥各自的优势, 互相配合、协同作战, 形成推进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合力, 逐步建立重要对策的协调机制, 使相关对策既能反映整个行业质量、标准化的发展现状, 又能体现不同地方行业发展的要求, 增强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在2020年全县财税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3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优先发展、稳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步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了教育事业“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是教育水平有较大提升。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两基”人口覆盖率实现100%;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普通高中进一步向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建设职教园区和集团化发展为重点,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研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941.33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学人数69.95万人,毛入学率22.68%;高中阶段教育在学人数133.45万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校生比达1∶1.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数629.34万人,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108.59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44.26%。

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开工280.32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50.88万平方米;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高等院校达到66所,呈贡9所高校的新建校舍总竣工面积360万平方米,入住学生11.1万人。

四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5%、98.84%、96.71%,高等院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45.29%,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新的提升。

五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办学力度不断加大,民办学校在校生大幅增加,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人数近四分之一。校长公选、教师聘任、绩效分配改革较好推进。改革初中教育評价制度,逐步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拓展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8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来滇留学生数突破2万人。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密切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向5所民办高校下派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执行学校的重大决策、完成学校的重要工作,以及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服务作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认识、把握机遇,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区域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国际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全球正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以人才和科技全力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从国内看,我国正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把改善民生、发展教育等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实施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从云南看,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虽然“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二是虽然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但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三是虽然办学条件总体改善,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还比较大;四是虽然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内在动力和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还要看到,我省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民生为重、教育优先的观念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二是国家对我省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措施、设立教育发展项目、安排教育资金都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我省被国务院列为为数不多的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获得11个专项改革试点项目。三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学难问题的基本解决,人民群众通过接受优质教育改变生活状况、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各族人民的教育权益,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屆二次全委会精神,立足于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抓手,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紧扣教育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现实省情,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教育资源总量合理增长与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并重,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努力扩大教育资源总量。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必须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着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办园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提高职业教育内涵,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和灵活的办学模式,搭建城乡一体的终身学习与培训平台。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化、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建设,支持各中专学校和县区职教中心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好一批职教基地,打造富有活力的职教集团。四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要扶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教育发展,全面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民办教育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像重视公办教育那样重视民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实行同等对待、同样管理、同步发展,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平等竞争、平等招生、平等办学、平等待遇。

第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缩小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线,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投入,实施好中小学各项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二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三要建立完善体现规则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四要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给予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面;在普通高中阶段,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有关费用,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建立和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及生源地贷款办法,并逐步提高奖(助)学金标准和覆盖面。

第三,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思维、去陶冶情操、去创新创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同时,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名师名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所有改革项目,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支持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捐资办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生机活力迸发的办学体制机制。三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办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五,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必须把教育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置于重要地位,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要抓好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各级政府及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往返学校车辆的安全检查,加大对校车和集中接送学生的其他客运车辆行驶路线,特别是乡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车辆超员载客、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取缔货车、拖拉机和非法运营客车接送学生。各级教育部门要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学生不乘坐“黑校车”,学校和家长不租用“黑校车”。中小学幼儿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校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坚决杜绝将学生遗忘在车内事故的发生。二要稳步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将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别是D级危房的改造结合、与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结合、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与国门学校建设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整合教育资源。三要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收费、代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坚持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逐步杜绝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继续推进“阳光招生”,使考试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四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严格执行国家教材和课程标准,取消违背教育规律、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规范中小学招生中的加分政策,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五要建立中小学生营养监测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改善贫困学生营养水平。

第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加快我省教育对外开放步伐。立足于服务桥头堡建设这个大局,发挥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坚持开放办学、包容吸纳,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一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拔尖创新人才。二要加大开办孔子学院、华文学校,互派留学生,加强周边国家小语种教学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步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三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建立面向外国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机制。

第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落实宏观管理的各项措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负总责,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教育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各级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长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各级领导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扎扎实实为加快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办实事、办好事。

高校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抓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题,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深入开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在2020年全县财税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4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征兵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县征兵工作任务。刚才,X政委宣读了2020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的通报,XX两个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做了很好的发言。XX部长总结了去年征兵工作,部署了今年全县征兵任务,讲的很具体,安排的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征兵工作,再讲三点意见:一、准确把握形势,增强做好征兵工作的责任感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强军制胜,兵员为本。征兵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安危,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与安全。完成好征兵任务不仅是我们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特别是我县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县”,有着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面对当前“当兵冷”、“征兵难”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推进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珍视荣誉,迎难而上,不辱使命,按照上级征兵工作的指示精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今年征兵工作任务。

二、规范操作程序,着力提升征兵工作水平

今年,县委、县政府对征兵工作的总要求就一句话:高质量完成任务没商量,年底考核定奖惩。具体工作中,要抓好“四个关键”,确保“两个提升”,做到“一个杜绝”。

“四个关键”是:

一是政策培训要到位。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对征兵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要求的也非常严格,但近两年乡镇专武干部的调整面比较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对政策规定掌握的不全面,征兵业务不够熟练。县人武部要集中时间对专武干部和征办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使参与征兵的所有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政策规定,熟悉方法程序,明白标准要求,为高质量做好今年征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身体检查要严格。卫生局要精心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参加征兵体检工作。对抽调的体检医务人员,要按照“谁体检、谁负责,谁签字、谁承担责任”的要求,严格岗位责任,严密体检程序,坚决杜绝冒名顶替和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县征兵办要明确专人,对体检全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体检结果的准确公正。

三是政治审查要全面。县征兵办和公安部门要针对当前应征对象活动范围广、社会交往复杂、现实表现难以掌握、政审难度加大的新特点,进一步强化三级政审、区域联审和交叉互审,加强对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和社会关系比较复杂人员的审查,真正做到“两清一准”,即公安机关对应征青年的户口、年龄、现实表现查的清,教育部门对应征青年的学历、毕业证和学籍档案审的清,征兵办对应征青年的成长历程、社会交往摸的准,切实保障好今年的新兵质量。

四是审批定兵要公正。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廉洁征兵若干规定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严肃征兵纪律,规范操作程序,自觉做到预征对象、体检结果、政审结果和定兵结果“四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特别是在最后的定兵环节,要反复审查,全面衡量,努力做到好中选强,强中选优,真正把综合素质最全面的优秀兵员征集到部队,提高征兵工作质量。

“两个提升”是:

一是适龄青年的应征比例要明显提升。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征兵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征兵期间,县人武部和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国防法》、《兵役法》和征兵政策的宣传,特别是县电视台要把征兵工作作为近期宣传报道重点,多层面、宽角度地做好宣传发动。各乡镇要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广泛动员农村适龄青年、高等院校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军。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社会风尚和人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征集新兵的文化素质要明显提升。目前,国家征集兵员的主体对象已由农村青年、城镇待业青年转变为各级各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同时高学历青年入伍后,在部队培养使用、选干提拔、就业安置等多个方面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各乡镇和教育部门,要切实做好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高中学历以上新兵比例。

“一个杜绝”是:要坚决杜绝各类退兵问题发生。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征兵工作的政策规定,始终坚持“规定不乱、条件不变、标准不降”和“谁办理、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严格落实集体定兵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放宽条件,降低标准。县征兵办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征兵工作责任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身上。特别是在体检、政审和定兵环节上,把关一定要严,工作一定要细,坚决防止政治上有劣迹、行为上有疑点的人混入部队,确保征集的每一个新兵行为端正、素质过硬。对因工作失职出现责任退兵的,要采取责任倒查机制,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三、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今年征兵工作任务

征兵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今年征兵工作不出任何问题。重点要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今年,县政府、县人武部对全县征兵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县人武部部长和政委任组长、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征兵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逐级签订目标责任,层层细化分解任务,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今年征兵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部门协作要到位。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应征人员的政治审查,坚决杜绝有政治性问题的青年被征入伍。卫生部门要认真落实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切实把好应征人员的身体检查关。教育部门要全面核查应征人员的学籍资料,防止低学历、假文凭和档案不全的青年应征入伍。宣传、文广部门要突出抓好宣传发动,为征兵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是督促检查要到位。纪检监察部门和县征兵办要把督促检查作为做好征兵工作的关键来抓,抽组得力人员,成立专门督查组,深入各乡镇和各个环节,加强对征兵工作的巡回检查,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要现场进行纠正解决。要设置专门信箱和热线电话,畅通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和违规操作的人和事,要严肃进行调查处理,确保今年征兵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财税工作会议,总结去年的财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财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找准差距,找出重点,找明方向,认真部署后八个月的财税工作任务。会议既是一次分析会,又是一次动员会。大家务必统一思想,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完成财政收入“双过半”,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五亿元。刚才,何英、文荣、天良同志就本部门工作分别作了发言,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今年完成财政收入五亿元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财政收入“两年翻番”目标任务,狠抓征管,强化调度,财税各项工作可圈可点。

1、财政收入高位增长,收入结构优化,财政总量壮大。

一是增长速度上,实现了“一个纵向超越”和“两个横向进位”。全年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比2006年增收1.07亿元;比2005年增收1.7亿元,完成了“两年翻番”目标,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纵向超越”。增长速度和增长绝对值均名列全市各县(区)首位,荣获全市财政收入综合考评第一名,财政收入总额在全省各县(区)名列第41位,较上年前移6位,实现了在全市、全省范围的“两个横向进位”。

二是收入结构上,实现了“两个比重”上升。收入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6%上升为8%,提高1.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72.7%上升为77.1%,提高4.4个百分点。

三是税源构成上,实现了三大产业板块的主导地位。工业、物流业、房地产业三大板块优势明显,三大板块总计完成税收2.2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7.2%,占税收收入的87.2%。其中:工业收入8489万元,物流业收入5052万元,房地产业收入8656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8.5%、44.3%、167%,2、财政资金调度及时,可用财力充裕,保障能力提高。

一是县乡两级人员工资足额到位。自2006年7月份以来的18个月调资增支5610万元,自去年实施的人均5000元津补贴增支623万元,第13个月的奖励工资314万元全部予以兑现。二是部门综合预算中按新标准安排公用经费2033万元,小车燃修费344万元足额拨付到位,公检法系统人均公用经费水平全部达

标,切实保障了县乡两级政权机构的稳定运转。三是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约4200万元全部按进度要求拨付到位;“三保一金”中除乡镇住房公积金外,其余部分约1530万元也全部代扣代缴到位,缺口部分由财政预算进行全额托底;安排财政补困资金310万元,较上年增加190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农林水、中医院、县医院等财力弱势单位的运转经费。四是及时调度国库资金,拨付上级专项指标

2.1亿元,拨付率达94%,到今年3月底止,财政“三级帐户”资金余额累计达

4.41亿元。五是经济建设投入加大,完成财政总支出7.68亿元,其中“两区”建设资金1.95亿元,成功地启动了“十八项”重点工程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财政投入的加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财政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财税征管手段加强,征收目标明确,激励措施得力。

在税收收入方面,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工业税收。狠抓招商引资,完成了恒安二期扩建工程,启动了渊山岗板块和创业园板块的建设,引进了海润陶瓷、永康机电、海裕金属、慧能金属等大型投资项目;突出财政扶持,千方百计促进鑫源、慧能两家大型铜材的扩大再生产;探索科伦、施美等制药行业实行总部经济的措施和办法。为去年的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今年财政收入过五亿元大关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突出物流业税收。在深化调研和强化调度的基础上,对全县物流企业和物流税收奖励机制进行了整合与完善,加大了奖励扶持力度,启动了物流中心建设,全县物流企业达到15家,运输总吨位超过10000吨。三是突出房地产业税收。完善了征管模式,拨出40多万元资金购置一体化软件。全面兑现了优惠政策和优惠合同,大力开展三项治理整顿。对32户主要楼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税收清理,追缴资金2500万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土地非法交易集中整治,共清理非法私建户470户,私建面积16万平方米,追缴土地出让金2645万元;对私人非法开发房地产项目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清理,共查出非法开发项目23个,非法占地1.13万平方米,非法建筑5.87万平方米,待追缴非税收入2000万元以上。四是突出土地运作。按照“足量收储、适量投放”的原则,稳健运作土地收放,收储土地约6100亩,当年实现土地净收益1.28亿元,为历年来最高水平,有力地支持了“两区”建设。

在非税收入方面,加大了三个力度。一是加大了考评奖罚力度,将非税收入考评纳入财政综合考评范围,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加大了账户管理力度,有效扼制了非税收入体外循环和坐收坐支现象。三是加大了专项整治力度,实现非税收入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乡镇级非税收入实现2556万元,较上年增长21%。

在改革创新机制方面,强化三项举措。一是对乡镇财政收入实行“七奖一补”,共奖励乡镇97万元。二是对进入房地产“一体化”中心的征管部门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奖励”,共奖励返还征管部门1311万元。三是对财税三家实

行“以奖代补”,对财税三家的投入达到1538万元,其中国税部门190万元(不含上级主管部门对口下拨的经费400万元),地税部门624万元,财政部门724万元。仅奖励性质的经费就达到135万元,其中:国税部门奖励40万元,地税部门奖励55万元,财政部门奖励40万元。

二、理性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完成今年财政收入五亿元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去年的财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体现为“三个不够”:

1、财政结构不够优。一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比全省落后4.2个百分点,比全市落后0.1个百分点。二是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1%,比全省落后6.7个百分点,比全市落后2.9个百分点。三是去年我县财政收入

3.3亿元中,地方财政收入2.26亿元,但剔除各项列支返还的收入0.94亿元后,地方财政收入对可用财力的实际贡献率仅为58.4%。

2、增收后劲不够强。一是工业税收中,鑫源铜材、慧能金属两家铜材加工福利企业所占税收份额过大。由于福利企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变化,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缴纳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二是物流税收中,新的税收政策规定,没有自有车辆的代开票公司不具备开票资格,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财政收入的进度。三是在房地产业税收中,供需市场疲软,房地产开发面积存量过大,商品房库存积压较多,造成税收增长后劲乏力。

3、征管力度不够大。一是领导重视力度不够大。一些部门领导思想认识不足,收入征管抓得少,经费拨款叫得多;组织收入办法少,困难条件讲得多;任务大局观念少,部门利益争得多;培植财源举措少,互相攀比想法多。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二是调研分析力度不够大。在完成收入任务、盘活资金支持“两区”建设方面,财税部门对县委、县政府的参谋作用发挥不够,缺少有价值、有分量、有举措的建议和措施。三是收入征管力度不够大。如去年除福利企业外,工业企业所得税仅完成84万元,与工业大县的地位极不相称。四是部门配合力度不够大。主要是协调联动性差,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各行其是,不能充分发挥出群策群力、联合征管的强大威力。五是工业总部经济力度不够大。除福利企业、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总部经济特征外,对其他工业企业则缺乏有效的总部经济管理措施。

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饱满的精神、积极的姿态,沉着应对,加压奋进,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合力,咬定目标,坚定信心,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夯实基础,赢得主动。

三、积极抢抓机遇,狠抓收支管理,全面完成财政收入五亿元的奋斗目标 今年我县财政收入要突破五亿元大关,增长51.5 %,增收1.7亿元,其中:国税部门要完成1.85亿元,增长72.3%;地税部门要完成1.75亿元,增长41.1%;财政部门要完成1.4 亿元,增长39.9%。从今年1-4月份财政收入情况看,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78%,占奋斗目标的28.3%,离均衡入库相差5.1个百分点,短收2554万元,形势不容乐观。财税三家中只有财政部门组织收入达到均衡入库要求,国、地税部门均未达到,尤其是国税部门进度滞后。目前,离财政收入“双过半”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离年底不足8个月,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财政收入5亿元和集中财力支持两区建设两大工作目标,科学安排工作计划,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促进财税征管工作再提速。

要坚持完成5亿元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不动摇,切实把思想认识和工作部署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两大工作目标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既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极为严峻的收入形势和极为严峻的支出压力,更要看到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一系列优势。在财政收入方面,我们基本稳定了两家铜材加工福利企业,引进了海润陶瓷、特色车辆等大型工业项目,完成了恒安二期、科伦药业、回音必药业及雨帆酒精等重点企业的扩改,启动了创业园和渊山岗工业园的建设;储备了充裕的工业和商业建设用地,物流中心、行政中心、文化广场等即将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大幅度改善。在“两区”建设筹集资金方面,原来的财政“三级帐户”中有4亿元的资金有待盘活,土地收入下半年可适时推出并集中缴库,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政策条件、资金条件已基本成熟等等。以上种种优势必将更加坚定我们完成两大工作目标的信心。为此,我们必须强化三个观念:一要强化任务至上观念,推进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工作,确保在全市各县(区)的排位迅速前移。二要强化时间至上观念,严格按月调度财税进度,在“双过半”期间,由县政府牵头召集财税三家每十天召开一次财政收入调度会,促进财政收入的良性运行。三要强化效率至上观念,全面盘活财政资金,集中一切可用资金财力投入“两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2、突出重点,狠抓征管,努力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再升温。

要突出三个重点板块的税收征管。要牢牢抓住工业、物流业、房地产业三大增长极的税收不放松,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力争三大板块收入达到3.6亿元,较上年增加1.4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2%,占税收收入比重达到89%。一是工业税收力争实现1.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4%,较上年增长1倍。要密切关注鑫源、慧能两个铜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时足额兑现各项税收奖励政策,确保两户企业实现税收8000万元。推进恒安二期、科伦二期、雨帆酒精、高信化工等重点企业的扩改项目,确保老工业企业税收基础的总量不滑坡。促进海润陶瓷等大型新上项目的竣工投产,实现工业税收增量上的新突破。要以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为今年的征管突破口,在促进税收服务的同时,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和税源监控力度,力争实现税收管理上的新突破。二是物流业税收力争实现70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3.3%,较上年增长38.56%。妥善控制物流税收总量规模,使物流税收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和适当的占有份额。加速自有车辆及吨位的整合回流,减少磨合时间、降低税收风险。要严格兑现奖励政策,加速资金返还,用足用活闲置吨位,确保今年的物流税收不滑坡。三是房地产税收力争实现

1.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4%,较上年增长38.6%。要重点抓楼盘清理,继续加大县城37户在建楼盘共14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的税费征管,对存量税收3.1亿元中已实现了的税收,要进行全面清理,并足额收缴入库。要妥善抓税收挖潜,结合实际,启动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工作,妥善开征。要强力抓治理整顿,继续加大对非法建筑房地产开发行为的清理整顿,并足额收缴各项欠缴的土地出让金和税费。

要完善三个方面的征管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征管机制。对涉及财税三家共同征管范围的税收,如园区工业企业税收、个体工商户税收、房地产业税收等,要建立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联动机制,防止和杜绝人为设立“部门壁垒”和“部门关卡”,尤其要继续完善房地产“一体化”征管模式,全面堵塞税收征管漏洞。二是进一步完善县乡护协税征管机制。加大乡镇烟花鞭炮、粮食加工、采石场、砖瓦窑四种特色行业的税收征管,摸清行业发展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确定税收负担,扶持特色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业的纳税申报制度,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对37户在建楼盘建好项目库,并按项目库的情况进行税收监控。

要搞好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国税部门要搞好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和烟草石油企业税源分析的专题调研,地税部门要搞好物流产业、邮电金保业、土地增值税的税源分析的专题调研,房地产一体化中心要搞好房地产项目库的税源分析调研,非税收入管理局要搞好县乡两级非税收入的专题调研,为政府抓好今年的财政收入工作出谋献策。

3、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努力促进财政运行质量再提高。

财政运行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县委、县政府两大财政工作目标的根本保障。在今年的财税工作中,要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为核心,深化“六项改革”,强化“一个管理”。深化“六项改革”:一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克服财政“三级帐户”管理体系中的种种弊端,全面实施第二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实现政府对财政性资金全程监督,充实国库存款

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经济发展和“两区”建设筹措资金。二要深化非税收入“以奖代补”制度改革。按照“核定基数、增长奖励”、“核定收支、结余分成”或“收入全额上缴、支出全额下拨”的办法,对部门单位的非税收入进行奖补分成,提高部门单位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三要深化乡镇财政收入“以奖代补”制度改革。乡镇财政收入“七奖一补”办法刚才已经发下,在去年乡镇“七奖一补”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对各项考核指标予以调整和完善,增强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四要深化财税三家“以奖代补”制度改革。自今年开始,对财税三家的经费全面实行“以奖代补”的管理机制,在保证正常运转的经费足额安排以外,按照财政收入的完成情况,分别设立财政收入“双过半”奖、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奖、房地产税收提成奖、物流税收增收奖等,将收支进行绩效挂钩。五要深化总部经济体制改革。在鑫源和慧能铜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总部经济的政策、办法、措施和模式,力争取得大的突破。六要深化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园区的自主发展能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以健全的机制促园区发展,以园区的发展促经济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财政增收。强化“一个管理”:即强化土地收支管理。要继续贯彻“足量收储、适量投放、以丰补歉、以城补工”的总体思路,做好“以地生财”文章,合理控制土地资源,适时投放;同时,加强土地清理整顿,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力争土地净收益1.5亿元左右。

同志们,从现在起到6月底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离年底只有不到8个月的时间,完成“双过半”和全年财税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在座的同志们认真寻找差距,研究问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必胜的工作信心,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实现双过半和全年财政收入过5亿元的奋斗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全县“两会”胜利结束后,县委、县政府就决定今天召开全县财税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财税工作的重要性。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财政收支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财税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财税干部职工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勇拼搏、控管税源、强力增收,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财税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提速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刚才,会上学习了县政府有关文件,**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主题报告,既总结分析了2010年财税工作,又对今年的财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代表县政府与有关协税单位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财政、国税、地税等单位负责人就抓好今年财税工作作了表态发言,表明了财税部门强化税收征管、科学聚财理财的信心、决心,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希望大家立说立行,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完成好今年的财政收入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财税征收措施要进一步强化。一是要加强对财税运行情况预测分析。财政、国税、地税三家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加强财税收入分析和财税收入预测监测,全面掌握财税经济形势。要积极做好财源税源调查,强化重点财源税源监控,加强对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财税收入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影响财税收入变化的重大因素,进一步增强组织财税收入工作的预见 1

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加强重点税种征管,确保应收尽收。一要加强契税源头控管。今年我县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税务部门要抓紧做好契税征管工作,防止契税税款流失。二要加强所得税征管。税务部门要改进征收方式,采取以生产规模、生产数量、销售方式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确定计征税率。三要加大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征管力度。1-4月份,全县城镇土地使用税只征收60万元,仅完成年任务数603万元的10%;房产税仅完成年任务数350万元的12.9%,与征管任务数差距很大。地税部门要严格纳税申报制度,全面清查,征缴到位。三是要加强非税收入收缴。财政部门要经常深入各部门和乡镇,加强非税稽查检查,坚决杜绝坐收坐支、挪用和乱罚款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四是要加强税收稽查。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税收检查,加大控管力度,完善监控体系,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协税部门的配合协作要进一步强化。组织收入不只是财税部门的职责,也是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各乡镇而言,就是要加大协税护税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配合税务部门搞好征管监控、税收执法等各项工作。就县直有关部门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共同配合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工商管理部门要定期向税务部门传递工商登记信息;住建、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在进行工程招投标时,要对参加竞投标的企业实行纳税资格审查,凡欠缴税款的企业不得参加招投标;房管部门在房地产交易中,必须要求申请人提供与转让协议一致的税务发票,否则

不得为其办理过户手续;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工作中,必须让受让单位提供与转让协议一致的发票,否则不予办理土地使用证;公安交警和交通部门要加强对车船使用税的监管,对偷税漏税的不予办理车辆挂牌、年检、过户等相关手续;公、检、法部门对恶意偷税、逃税甚至抗税的,必须依法从重、从快打击。通过各单位密切配合,在全县形成税政联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促进财税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工商企业的纳税意识要进一步强化。一是工商企业要增强纳税意识。从近两年税务机关的报表情况看,我们县内有些企业的纳税情况很不理想。有些工业企业一年上交的税收,还不如一些小型个体工商户上交的税收,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普遍认为政府对招商引资企业投入大,而有些招商引资企业建成后对政府税收贡献小,甚至没有税收贡献,那政府引进这个项目图点什么?二是相关部门要加强税收宣传。税收政策的宣传也不仅是税务部门的事,开发区、招商局、经信局等部门在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积极做好税收宣传工作,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对的,不能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今后,要把税收贡献率作为扶持企业发展、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政府税收贡献率大的企业就重点扶持,对地方税收贡献率大的项目就重点引进,政府的投入也要图回报。

在2020年全县财税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7

今天, 我们在这里召开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这是在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结回顾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研究分析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和任务, 按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商定的工作安排, 具体部署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 2个省市教育部门和4所高校的负责同志分别就各自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做法和经验作了介绍, 讲得都很好, 听了很受启发, 很受教育。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五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 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 通过各部门、地方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我们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从截止到9月1日的情况看,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 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 比2006年9月初增加了54万人。通过相关渠道了解, 毕业生离校后, 经过各地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 就业工作又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几年来,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 部署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的工作系统奋力拼搏,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五年来, 我们共向社会输送了1738万高等教育毕业生, 确保了每年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离校前后就落实了就业岗位,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来,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落实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处于关键环节。五年来, 我们把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作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坚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的直接要求,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满腔热情地开展就业工作, 全力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理想和愿望, 努力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取得了良好效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促进了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促进了高等学校实现连续多年的稳定,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年来, 我们健全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政策体系, 实现了又一次制度性的创新和改革。上世纪90年代, 为适应国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要求,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从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就业的转变, 这是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其突出特点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 这是一次成功的深刻的变革。在此基础上, 五年来, 为适应我们国家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着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 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入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 我们继续推进制度性变革, 健全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一整套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政策体系。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 确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高等学校积极作为、社会各界多方支持的工作机制。五年中, 中央和各地出台了近百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 涵盖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多个方面, 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基本框架体系。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其显著特点是在坚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 突出强化政府积极促进就业的职能, 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使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制度和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年来, 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就业新形势的要求, 各地和高校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基本实现了就业人员、经费、机构“三到位”要求, 并在就业指导服务“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基本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这个服务体系以高校校园市场、地区常设市场、区域性及行业性协作市场为主要平台, 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互沟通和资源共享, 市场机制的活力和能量正在逐步释放。现代信息技术在就业服务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的带动下, 就业服务网络快速普及, 全国30个省市和90%以上的本科院校建立了就业网站, 联合多部门、多行业、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成功组建, 成为在更高层次为毕业生和单位提供多种服务的网络“双选”平台, 多样化的网上招聘和各种信息服务得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特别重要的是, 通过近年来人事、劳动保障、公安、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工商、人民银行、共青团等部门的共同努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毕业生离校前后的就业援助、失业登记、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临时救助等全过程的就业工作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社会各方面, 特别是企业界, 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工作, 支持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了更为强大的人才支持。

五年来, 我们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新机制, 奏响了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200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全面、系统、整体地部署和推进这项工作。各地、各部门和高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教育为先导, 以政策为基础, 以项目为载体,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中央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 各地还成功实施了60多个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项目。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性文件, 从编制、人事、待遇、户籍、升学、保障等方面加大政策导向, 各高校也制订了一大批配套性的鼓励措施, 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活动。很多基层地区的政府和单位给予了积极的配合, 热情地欢迎毕业生。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 我们探索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新路子, 一大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艰苦奋斗、励志奉献, 以实际行动唱响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 弘扬了“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新型就业观。

五年来, 我们启动和推进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 努力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五年来, 高等学校主动研究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转变办学指导思想, 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地广泛开展就业评估和教学评估, 建立起就业状况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适度挂钩的制度和机制。特别是一大批高职院校紧扣市场脉搏, 以就业为导向, 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 加强实践环节, 使获得双证书的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 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四年稳步上升, 涌现出一大批办学质量高、毕业生供不应求的高职院校。通过几年来不断深化改革, 社会需求和就业对高等教育的导向作用大为强化, 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 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更加协调, 高等教育质量在总体上得到较大提升。

同志们,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 得益于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督促落实, 得益于各部门通力合作和真抓实干, 得益于全社会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得益于教育系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得益于同志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在此, 我代表教育部向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所有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 进一步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决策, 进一步确定了高等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毕业生的亲切关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 教育战线要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水平等, 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的, 就是要把高校毕业生输送到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去, 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从而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 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成才, 也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期盼和希望。十七大报告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教育系统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个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心坎上, 始终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大举措, 作为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行动, 切实抓紧抓好。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是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质量从哪里入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 就是培养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 从根本上讲, 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正像刚才有的校长讲, “毕业生就业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校就业工作, 最根本的还在于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反过来说, 学生就业情况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的状况上。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好, 就不能说这所大学的教育质量是高的。当前, 对高等学校来说, 既要抓好毕业生就业这个直接环节的工作, 根本的还在于要抓好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环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 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实, 世界上各国的高校评价, 都要看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水平, 国际上各个著名大学都极为关心和重视毕业生就业和发展, 把它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的高等学校要更加关心和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只有下大力气做好这项工作, 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才能真正上得去, 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同志们,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 既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 也是对教育战线发出的伟大号召。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加大力度, 创造性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这是教育战线同志们的光荣责任和神圣使命, 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一直强调, 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好这项工作, 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关怀毕业生, 要倾注自己的热情、智慧和汗水, 努力为广大毕业生和人民群众办实事, 做好事, 要不惜“走遍千山万水, 历尽千辛万苦, 道尽千言万语, 用尽千方百计”, 总之, 要以对学生极端的热忱、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把就业做好做实。

三、高度重视, 全力以赴做好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 在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量压力继续上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 比2007年增加64万。其次, 结构性矛盾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突出的问题, 毕业生就业过分集中在东部和大中城市, 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城市社区缺乏人才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三, 教育内部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 一些地方和高校仍然对规模扩张保持着较大的冲动, 不能及时地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改革人才培养, 毕业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亟待提高。第四, 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滞后于就业形势的变化, 部分家长及社会上比较落后的就业观念, 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第五, 就业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一些地方和高校的工作还很不平衡, 重视程度差异很大, 有的就业服务设施缺乏, 投入严重不足, 等等。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 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切不可因为这几年就业工作的成绩和进展而有丝毫的松懈。

根据中央的要求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 最近, 中央十部门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明确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大工作力度, 广开就业渠道, 加强就业服务, 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改善就业结构, 提高就业工作质量。会议还明确了工作着力点要放在: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 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 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推动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等等, 并对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经费支持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安排。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部际联席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 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并积极做好有关协调配合工作。

从教育系统来看, 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 切实加强领导, 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 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

各地主管部门尤其是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 厅长、书记、校长必须亲自抓。省级主管部门要负责牵头, 从政策、经费、服务、项目等多方面, 在省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 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校要调动全校上下的力量, 形成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辅导员及专业教师大家都来关心就业、共同促进就业的工作格局, 力争在2008年使高校的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取得更加扎实的进展。

(二) 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特别要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 努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各地和高校要根据就业工作新形势进一步落实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培训工作,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专门队伍。要将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切实纳入高校教学计划, 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和创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 并依据各校自身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要切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 增强针对性, 把对毕业生的政策指导和就业服务做实做细, 让毕业生满意。

各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双困”毕业生, 采取“一帮一”的方式, 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 并尽量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要积极争取并配合各地相关部门把这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政府援助困难群体的政策体系, 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见习, 落实好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

(三) 加快建设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 切实为毕业生提供及时、丰富、有效的岗位信息, 力争在信息化服务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和全面进展。

要按照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的要求, 加快建设遍及全国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服务网络, 在网上招聘工作方面有重大突破, 在信息化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管理方面有全面进展。各地区、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 丰富信息数量, 创新服务手段, 多种方式探索信息共享, 要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联盟各项招聘活动。同时, 各地要积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 满足举办经常性中小规模现场招聘活动的需要;高校不仅要安排专门场地, 以便经常举办校内招聘, 还要建设用于供需双方远程对话的专用场所, 以便双方能进行网上的初选;对社会招聘要从严审批, 以举办中小规模、专业化、行业化的招聘会为主, 不得举办大规模的现场招聘活动;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对招聘活动的安全保卫, 切实保障招聘活动的安全有序。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招聘会, 不得以任何方式向高校毕业生收取费用。

(四) 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狠抓政策和项目落实, 力争有突破性进展。

鼓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 更重要的是, 这是青年运动的方向,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人才辈出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关系到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现在的状况是基层缺乏人才, 基层急需人才, 而我们的人才队伍包括干部队伍里面很多还缺乏基层工作的经验和历练。我们要弘扬主旋律, 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 做干部, 当教师, 从事教育、科技、卫生、扶贫和社会服务工作。要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人才要在基层在实践中成长的舆论导向, 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艰苦行业就业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抓好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的落实。要积极参与和组织实施好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服务等各类项目和计划, 并持续地关心、支持这些毕业生在基层的成长成才。要结合地方和高校的实际, 认真研究探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等相结合的新途径。

(五) 推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要进一步强调把就业状况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适度挂钩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高校教学评估中, 要将就业工作、就业结果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突出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各高校要广泛建立并大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经常性联系与合作, 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 争取形成一批示范性的基地。高职院校必须把推进双证书制度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组织技能鉴定,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培训, 确保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专业8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教学评估, 要将双证书制度作为基本要求, 把半年顶岗实习作为主要指标。各地和高校要及时总结和推广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 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倡导创业精神, 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努力建设一批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

(六) 搞好离校前思想政治工作和毕业教育活动, 努力形成积极促进就业的社会舆论氛围。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 意味着人生新阶段的开始。我们要精心组织好离校前的各项工作, 让毕业生带着对母校的感激之情离校、自豪地离校。在各项工作中, 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 要突出两个加强, 即“在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要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这段时间, 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 排忧解难, 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要精心设计毕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举办隆重而别致的毕业典礼等校园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 要持续开展主题突出、生动有效的舆论宣传工作, 在校园中和全社会倡导、推广“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新型就业观和成才观。

上一篇:谷雨养生祝福语汇总(50句)下一篇:亲子实践活动记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