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第一课时教案(xiugai)

2024-07-30

九寨沟第一课时教案(xiugai)(通用12篇)

九寨沟第一课时教案(xiugai) 篇1

《九寨沟》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0个生字,学写“沟、禽、窜、若、敏、捷”,理解“异兽珍禽”。

3、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梗概。

教学过程: 一、九寨沟照片导入,激发读书的欲望。

1、咱们祖国呀,地大物博,风景秀丽,江山如画。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大家欣赏。(出示九寨沟图片)

2、有谁知道刚才老师给你们出示的图片是哪儿吗?(对,九寨沟。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

10、九寨沟)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0 九寨沟)

4、课题中的“沟”是本课的一个生字,跟老师读一下。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沟”字怎么写? 先观察一下,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那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左窄右宽)。

(你观察得真仔细!)

请同学们将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点,点,提,撇,横折钩,撇折,点)

这个字会写了吗?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同学们,九寨沟在哪儿啊?为什么称它为九寨沟呢?让我们把课本翻到53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出示学习要求):

1、利用生字表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习情况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词都找了出来,看我们同学读得怎么样?(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松潘、镶嵌、宛如、攀吊、窥视、敏捷、咀嚼、山沟、三县、图画、恰似、继续、窜出来、若无其事、蔚为壮观、异兽珍禽、憨态可掬)

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对九寨沟有什么样的印象呢?谁来说一说?(生说)

3、文中也有两处,你能快速找到吗(出示两句话)(1)谁来读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2)大家看第二句:作者将4个四字的词语写成了四个短句,我们一定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谁来读 ?(指名读)

看到这么美的词语,老师心也动了,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老师读的怎么样?掌声呢?谢谢同学们。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

这段话中的 “禽”是本课中的另外一个生字,现在大家会读了,那么,你能把它写好吗?

我们来看看“禽”字,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你觉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你真棒!

好,跟老师一起写(撇、捺、点、横、撇、捺、竖折、竖、竖、横折钩,撇折、点)请大家在书上将这个字描一下。

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四、引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写好了吗?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了九寨沟的?(1、3、4节)

1、好,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3、请大家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地理位置、名称由来)

我们四()班的学生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概括出来了。

教师相机板书:地理位置、名称由来)

4、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读重点段,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渡: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了。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1、那么,童话世界怎么样呢?先请大家看看这组词语(1)出示词语:

插入云霄

银光闪闪 清澈见底

五彩斑斓

高低错落

白练腾空 银花四溅

蔚为壮观

①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的)(教师相机板书:自然风光。)

② 你们觉得这些词语美吗?谁能美美的读一读(指名女生读)③ 教师范读

④ 这些词语都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啊?(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选一句你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来读一读吗?(选两名读),谁读的好?我们送点掌声给他。(3)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进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⑴老师找来了几张珍稀动物的图片,(出示:4珍稀动物图)你们认识这四种珍稀动物吗? ⑵(在图的下方出示)

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大熊猫和小熊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是不一样的)

⑶(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体态粗壮

攀吊 窥视

善于奔跑

窜出来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行动敏捷

美滋滋

①、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在这组词语中,也有几个生字,大家看:(出示生字:窜、若、敏、捷)

我们来看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窜:上下结构,穴宝盖下面一个“串”字,在写的时候上面写大一点,下面写得紧凑一些; 若: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一个“右”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敏:左右结构,左边的每和右边反文分别写在田字格的两边;

捷:与前面的“沟”一样,是一个左窄右宽的字。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写。)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这几个字在书上描一下。

③、字写好了,你打算把这些词送给谁呢?出示 体态粗壮

攀吊 窥视

金丝猴 善于奔跑

窜出来

羚羊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大熊猫 行动敏捷

美滋滋

小熊猫 ⑷、赶紧到课文中瞧瞧它们吧。自由朗读第四段,然后告诉老师这一段介绍了九寨沟的什么?(异兽珍禽)(教师相机板书:异兽珍禽)(5)、好,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下。

六、总结,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组织写字。

1、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什么呢?(齐读黑板板书)

2、同学们,老师觉得,要想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还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训练。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完成习字,看谁写得又好又快。老师提醒大家注意:可别忘了写字姿势啊!(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3、展示学生习字。

4、没有写好的同学请课后继续去完成。同学们,今天的《九寨沟》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0个生字,学写“沟、禽、窜、若、敏、捷”,理解“异兽珍禽”。

3、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梗概。

教学过程: 一、九寨沟照片导入,激发读书的欲望。

1、咱们祖国呀,地大物博,风景秀丽,江山如画。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大家欣赏。(出示九寨沟图片)

2、有谁知道刚才老师给你们出示的图片是哪儿吗?(对,九寨沟。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

10、九寨沟)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0 九寨沟)

4、课题中的“沟”是本课的一个生字,跟老师读一下。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沟”字怎么写? 先观察一下,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那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左窄右宽)。

(你观察得真仔细!)

请同学们将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点,点,提,撇,横折钩,撇折,点)

这个字会写了吗?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同学们,九寨沟在哪儿啊?为什么称它为九寨沟呢?让我们把课本翻到53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出示学习要求):

1、利用生字表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习情况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词都找了出来,看我们同学读得怎么样?(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松潘、镶嵌、宛如、攀吊、窥视、敏捷、咀嚼、山沟、三县、图画、恰似、继续、窜出来、若无其事、蔚为壮观、异兽珍禽、憨态可掬)

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对九寨沟有什么样的印象呢?谁来说一说?(生说)

3、文中也有两处,你能快速找到吗(出示两句话)(1)谁来读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2)大家看第二句:作者将4个四字的词语写成了四个短句,我们一定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谁来读 ?(指名读)

看到这么美的词语,老师心也动了,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老师读的怎么样?掌声呢?谢谢同学们。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

这段话中的 “禽”是本课中的另外一个生字,现在大家会读了,那么,你能把它写好吗?

我们来看看“禽”字,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你觉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你真棒!

好,跟老师一起写(撇、捺、点、横、撇、捺、竖折、竖、竖、横折钩,撇折、点)请大家在书上将这个字描一下。

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四、引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写好了吗?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了九寨沟的?(1、3、4节)

1、好,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3、请大家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地理位置、名称由来)

我们四()班的学生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概括出来了。

教师相机板书:地理位置、名称由来)

4、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读重点段,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渡: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了。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1、那么,童话世界怎么样呢?先请大家看看这组词语(1)出示词语:

插入云霄

银光闪闪 清澈见底

五彩斑斓

高低错落

白练腾空 银花四溅

蔚为壮观

①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的)(教师相机板书:自然风光。)

② 你们觉得这些词语美吗?谁能美美的读一读(指名女生读)③ 教师范读

④ 这些词语都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啊?(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选一句你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来读一读吗?(选两名读),谁读的好?我们送点掌声给他。(3)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进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⑴老师找来了几张珍稀动物的图片,(出示:4珍稀动物图)你们认识这四种珍稀动物吗? ⑵(在图的下方出示)

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大熊猫和小熊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是不一样的)

⑶(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体态粗壮

攀吊 窥视

善于奔跑

窜出来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行动敏捷

美滋滋

①、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在这组词语中,也有几个生字,大家看:(出示生字:窜、若、敏、捷)

我们来看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窜:上下结构,穴宝盖下面一个“串”字,在写的时候上面写大一点,下面写得紧凑一些; 若: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一个“右”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敏:左右结构,左边的每和右边反文分别写在田字格的两边;

捷:与前面的“沟”一样,是一个左窄右宽的字。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写。)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这几个字在书上描一下。

③、字写好了,你打算把这些词送给谁呢?出示 体态粗壮

攀吊 窥视

金丝猴 善于奔跑

窜出来

羚羊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大熊猫 行动敏捷

美滋滋

小熊猫 ⑷、赶紧到课文中瞧瞧它们吧。自由朗读第四段,然后告诉老师这一段介绍了九寨沟的什么?(异兽珍禽)(教师相机板书:异兽珍禽)(5)、好,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下。

六、总结,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组织写字。

1、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什么呢?(齐读黑板板书)

2、同学们,老师觉得,要想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还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训练。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完成习字,看谁写得又好又快。老师提醒大家注意:可别忘了写字姿势啊!(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3、展示学生习字。

4、没有写好的同学请课后继续去完成。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

课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

九寨沟第一课时教案(xiugai) 篇2

我将课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点。

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特别是读准文中的四字词语,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 为课文背诵做铺垫。

二是在合适的情境中, 运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以及一些生字。

三是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激发他们对九寨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接下来, 我从以下四个环节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解“沟”字, 向往九寨———情

课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在PPT上首先出示“沟”的古文字, 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沟”字, 请同学们认读。孩子响亮地读出了它的读音, 我又让孩子们给他组成了很多个词语。接下来我想问孩子们, 看着它的字形, 你知道“沟”是什么意思吗?通过这样一个字源追踪、字源文化的解释, 我想告诉孩子们: (1) “沟”是一个形声字, 三点水表义。 (2) 右边的“勾”表音, “沟”的本义是连接不同洼地的水道。 (3) 当它组词为“山沟”时, 它的魅力依然在于“水道”。这样一番简简单单的讲述, 无非是想告诉大家:提到“沟”, 脑子里不应该想到山, 不应该出现田, 而应该出现的是一片水, 这就是九寨沟最大的魅力所在。这个汉字文化和我之后的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 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九寨”。我想告诉孩子们, 在中国有一个神奇的地方, 很多人都慕名来到那里, 这个地方就叫做, 孩子们齐读———九寨沟。

二、读词串, 走近九寨———意

孩子们开始初读课文, 第一个就是解决问题, “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叫做九寨沟?”其实也就是引着孩子读第一自然段。那么九寨沟到底在什么地方呢?现在, 就让我们“从南坪西行40公里, 一起来到九寨沟”这个问题就是引着孩子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接着讲“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的四字词语。”然后出示四组词语:

1.“色彩斑斓五彩缤纷高低不平高低错落”这一组可以用近义词来解释。

2.“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清澈见底蔚为壮观”这一组词主要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

3. 孩子们读到“敏捷”的时候, 因为这两个字笔画较多, 因此, 在教学这个词的时候, 我会说:“你知道敏捷是什么意思吗?它的意思就是快, 我来看看, 我们班哪位同学记字最敏捷。”这个环节是用活动行为的本身去帮助孩子理解。

4.“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是形容文中的哪一种动物的?那你看看大熊猫的样子, 能理解这个词语吗?学生可能会说“傻乎乎的样子。”“那你还能说憨态可掬的什么吗?”在运用的过程中, 对于憨态可掬学生就已经理解了, 有的时候成语并不是要抠到每一个字, 最重要的是学生要理解成语所表达出的意象。

三、理文脉, 读遍九寨———诗

在词串学习完之后, 我会说:“接下来让我们将这些词语放入文中, 再次跟随导游一起进入九寨沟, 把你认为特别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一听。”这个时候, 课堂上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可能会站起来说:“老师, 我最喜欢大熊猫了, 我给大家读读大熊猫的句子吧!‘也许你的运气好, 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 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这时我会适时地点评:“从你的朗读中, 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你对大熊猫的喜爱。”此时, 很多孩子看着他的表情都露出了微笑, 这时我把“大熊猫”这个词贴在了黑板上, 旁边的一个孩子很着急地站起来说:“别忘了还有一种小熊猫呢。”有一个学生在读到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下”时停顿了一下, 我适时地回应道:这个小猴子真是太顽皮了, 读到某个词语的时候都读不下去了, 老师就奖励你来给大家做一个攀吊的动作。”当孩子做出来之后说:“像他这样就叫做攀吊, 我请这只小猴子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也许有的孩子读的还不够好, 老师可以帮助他。也许他一遍就读的很好, 我可以请男生女生学着他的样子来读。

四、积语词, 乐赏九寨———画

在朗读结束之后, 我让学生齐读第三、四小节, 这次, 孩子们读得非常正确、流利。至此, 我对孩子们说:“是啊, 用你们的朗读就为我们打开了那扇通往九寨沟的门。”这时音乐从课堂中想起, 神奇的九寨已经为孩子们打开了。也许有人会问我, 为什么一开始不播放图片。我觉得语文带给孩子最大的魅力是语言文字本身给孩子的想象。如果一开始我就把图片给孩子们看, 孩子们再去咀嚼这些语言的时候, 他们的脑子里想的都是图片, 可是现在我再把图片打开来的时候, 孩子脑子里想的是文字。他们把刚才反复读的文字就和这些图片建立起了联系。一看到大熊猫的图片就觉得“诶!这个大熊猫就是憨态可掬的”。我想, 这才是语文课真正的魅力所在。多媒体我们要用, 但是用在什么时候, 怎么用这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切都要在基于语文价值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使用。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了歌颂在这件事中涌现的许多无名英雄,有人满怀激情谱写了这样一首歌,请看——(播放歌曲《为了谁》)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为什么要歌颂他们?

今天我们学习22课,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

2、指课题:解释“大江”,你知道大江指的是哪里?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课文思路

1、自读课文

2、读生字词

3、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段

1、[录像]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此时,

2、荆江出现险情!武汉出现险情!九江出现险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全面告急。情况真是……[板书:万分危急]。

A、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胁频繁严重。

B、提问:常言道:水火不留情,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面临灭顶之灾,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顷刻间将淹没在滚滚而来的滔滔洪水之中,许多人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C、如何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

3、过渡: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于是――(点击课件:出示部队出发的录像和文字,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4、从“日夜兼程”“挺进”体会到什么?(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再读,读出“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5、教师过渡: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将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博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抢时间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找到哪一句?[课件出示所有句子]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官兵抢险的速度快?

3、学生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手势理解“穿梭”。

4、重点指导读:大堤,保住大堤。狂风为我呐喊……

5、过渡: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尽管伤痕累累,可是他们却全然不顾。这就是人民子弟兵(指板书)铮铮铁汉的本色。

6、我们来看一看抢险后的官兵,此时,你想对这些铮铮铁汉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上。

7、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也充满了无比的敬意:[点课件:出对联]一起读。指导:这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爱呀,师范读。(读得再深情些)齐读。

8、小结:这副对联,是对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英雄形象真实写照。

9、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如果说刚才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大特写。

2、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做上批注。

3、全班交流。请2、3个回答。

教师相机评价:人物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难怪令人感动。语言描写也另人物形象动人心弦。点课件)

4、从黄晓文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课文怎么说?。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们还知道那些?

5、指导朗读。

六、回顾歌曲《为了谁》

[背景音乐《为了谁》]同学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让我们在一次深情的赞颂:(出:齐读对联)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走进大江保卫战,去感受他们的感人事迹!

七、课后作业。

1、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第2、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

2、大江保卫战

万分危急

第一课时教案 篇4

刘菲菲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pencil,pencilcase,bag,ruler,eraser,pen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

2.能听懂所接触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重点:有关文具的六个词汇pen,pencil,pencilcase,bag,ruler,eraser的学习,并用英语介绍文具。

三.教学难点:较准确读出各单词,尤其是eraser的发音。四.教具准备:单词卡片,文具实物。五.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

(1)Greeting:Hello,boys and girls,I am Cici,What is your name?(用歌谣的形式问名字),然后挨个打招呼,并带领孩子们唱“hello”song,(教授两遍动作,一起唱几遍)。

(2)打招呼自我介绍用Hello,I am------(操练这个句型)

(3)游戏:A Name Train(一个个接龙说自己的名字,用I am--------)2.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扮演魔法师变出一个书包,并让学生猜What is in it?一个个让同学摸实物,按照摸实物来教文具。

(2)教授新词pen pencil ruler eraser pencilcase bag

pen:touch and say clap and say(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当老师教读)

pencil:hop and say do exercise and say

ruler:throw and say jump and say

bag:音标拼读 大小声

pencilcase:剪刀石头布读,magic fingers(3)游戏:Show me your---------guess what am I drawing?(4)跟读,纠正发音。3.操练(Practice)

(1)闪卡(奖励第一个回答上的同学帮他画他想要的文具)

(2)小组竞赛(每组派出一名学生,老师告诉学生单词,同一组的同学猜,派出的学生能用Yes or No 来回答,用时最短者小组画文具)(3)跑卡片(抽两名学生,老师报单词 跑对的同学加分画文具)

(4)萝卜蹲(把单词卡发给学生,先从老师蹲,老师报到哪个单词,持有那个单词的学生蹲,错了受惩罚,在黑板上画老师说的文具)

(5)木头人(哪个同学动了,就得读老师指认的单词,不会的多教几遍,会的奖励)4.家庭作业

《金子》第一课时教案 篇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来检查一下。

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你听第二自然段录音,边听边思考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落空”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不甘心”?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不甘心落空?

2、彼得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可结果却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他的希望落空了,他十分失望。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回老师要请你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自由提问:(可能会问)

(1)彼得是怎么实现梦想的?

(2)怎么理解“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同学们提得很好,我们要学会提问,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谁给大家提个醒这两个问题到哪里去找答案?

五、学习三----六自然段

1、下面我们重点探究这两个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己先读一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同学交流。

2、大堂交流。

3、看课文插图,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他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种花的。练习说话: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他()。

4、这样,经过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再齐读第七自然段。现在你懂最后两句话的意思了吗?

六、谈启发深化感悟

鲸第一课时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上腭、哺乳、滤出来、鱼鳍、倾斜、判断、肺部、胎生。

2、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假设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鲸的特点和进化过程,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鲸的形体特点,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2、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鲸的图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鲸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美丽的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其中有一种被称为“海中之王“的动物,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板书课题: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不少关于鲸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成果。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鲸的图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想不想看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若读正确,其他学生跟读。若错误,其他学生纠正后再跟读,最后齐读两遍。

(2)教师重点指导难写的字“肺”,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肺”的右边不是“市”,告诉学生肺是用来呼吸的,可以用“上下通气,呼吸顺利”巧妙地记住这个字。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哪些内容?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1)学生思考,师巡视。

(2)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和中心句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教师归纳板书:形体、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四、精读课文,品味鲸“大”

1、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鲸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呢? 学生自由发言。(大,庞大)

2、说到鲸的大,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一段体会到的呢?(第一段)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表现鲸大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请同学们拿起笔做上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班交流讨论。预设:

生汇报: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这里作者把鲸和什么动物做了比较?作者为什么不把鲸和猫、狗作比较,而是要和象作比较?(因为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这种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师:同学们曾经学过哪些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说明方法。

学生继续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句子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假设说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鲸”的大。

小结说明方法:第一段主要是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呀?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来介绍的?师将第一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写在黑板上。

五、了解鲸的进化过程,体会时间漫长

1、鲸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什么是哺乳动物吗? ①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靠吃奶长大,就像人一样。②哺乳动物都是用肺呼吸。

2、那么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你们知道鲸的进化过程吗?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3、请同学们找出这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去掉这些词语后,读一读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鲸的进化过程很漫长。去掉这些词语后不能体会到鲸的进化过程很漫长。)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漫长”。师范读,生齐读。

5、“完全”和“整个”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7、指名学生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师随机引导,以便学生加强记忆,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了解鲸的种类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猜猜那一只是须鲸?那一只是虎鲸?(可以根据水柱的形状来判断。)

七、总结全文

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尤其是板书上的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鲸的这些内容,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鲸的生活习性。

五、板书:

9、鲸

体形

进化过程

进食

生活习性 呼吸

语言准确 种类

说明方法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作假设

睡觉

《白杨》第一课时教案 篇7

一、检查三级预习法情况:

【C级预习单】

二、1.抄写本课易错的词语 三、四、2.多音字组词

五、jiāng

六、将 jiàng

【B级预习单】

1.本文主要通过()的事,赞颂边疆建设者()的品质。

2.用“ ”划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从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A级预习单】

1.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①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谁?“几棵小树”又暗指谁?

②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二、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第二段(第四至十一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六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鲸第一课时教案 篇8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让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你认识它吗?对它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预习所得谈对鲸的了解,可带上图片资料展示。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鲸的了解真不少,想了解更多的关于鲸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读课文,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2.注意读准“捕”“哺”的声母“b”,读准“腭”的发音;注意“肺”字右部不要写成“市”。

3.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师生评议。

4.课文对鲸做了深入细致的介绍,每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一个特点,语言简练、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可以勾画出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可用短语或简洁的句子列出提纲。

(1)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2)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3)集体交流。归纳: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三、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鲸的资料。

9.鲸

形体特点

进化过程

种类

bpmf第一课时教案 篇9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情境图,情境图用以引出要学习的的声母b、p、m、f、帮助学生读准b、p、m、f 的读音。图下是笔顺图示及它们在四格线中的书写规则,用以帮助学生掌握这四个声母的笔顺。第二部分是声母b、p、m、f 及其表音标形图。第三部分是b、p、m、f,在汉语拼音四线格的书写方法,用以指导正确描红。第四部分是“两拼法”示意图b、p、m、f与单韵母a、o、i、u组成的音节。

二、学情分析

B、p、m、f是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三课。本课出示的四个声母与前面学过的六个单韵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在于单韵母读得响而长,声母读得轻而短,联系之处在于声母能和单韵母组成音节,汉语拼音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拼音能力为目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读b p m f四个声母,并能正确发音。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声母的发音过程,研读韵母带调拼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会读会写b p m f

五、教具:

彩色挂图,b p m f的四声卡片

六、教学方法

观察与演练结合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复习6个单韵母:告诉学生:这6个单韵母都要读得响亮清楚,发音适口形不变。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进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主要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四人为一组讨论后汇报)【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总结故事:星期天,爸爸带小红去公园玩,大家爬上山坡,看到了一座大佛,小红想用手去摸大佛。

【教师活动】“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呐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领读儿歌

【教师活动】 教学(1)b的读音。

出示图一,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 【学生活动】(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在水上冲浪。)

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有点像,但也有点不一样。教师范读b和bo,要求学生认真听,区别他们的不同。

要点:读b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b又轻又短,上下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来。

“开火车”读,比赛读。(2)p 的读音。

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连读。检查个别学生发音(3)m 的读音。

【教师活动】图上画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教师范读三次

发音要点:读m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又轻又短。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嘴唇上,让气流摩擦出来。⑤“开火车”读,比赛读。⑥教学顺口溜:一根拐杖fff 2 教学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bpmf像什么?

①b 的一竖有点像帆板,半圆有点像那个运动员叔叔;它好有点像数学的6字等)

②p的一竖有点像手推车的车把,右半圆有点像车轮;它还有点像数学9的反写等。

③m像两头连着的小门,又像三朵小蘑菇。④f像一根拐杖又像伞的伞柄。

⑤ 你还觉的 bpmf像其他什么东西?(四人一组讨论)(2)bpmf的占格位置。

林老师又要带你们去找朋友了,小朋友们看看我们今天的新朋友住在拼音王国的几楼?(出示bpmf的书写。)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出 bpmf 占格位置。

b和f住在二三楼,p 住在一二楼,m住在二楼。(3)bpmf的笔顺。

①谁来说说b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b先写一竖,再写半圆。两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②谁来说说,p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p先写一竖,在写半圆。两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③谁来说说,m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m先写一竖,再写两头门。三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④谁来说说,f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f先写伞柄,再写一横。二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4)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活动】课堂练习: 1 告诉学生:bpmf是声母。2 抽读字母卡 区别bp的不同之处。读音:b不送气,p要送气。

字形:b的半圆在右下,p的半圆在右上。4齐读三次。

八、教学反思

九、作业布置

拼音本上抄写bpmf各2遍。

匆匆教案第一课时 篇10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时间易逝,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设计上主要体现光盘在教学中的应用,注重电视中的师生与课堂上师生的配合,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思想。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十二册《匆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仿照作者的写法加上几句自己对日子匆匆来去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部分,并感悟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引导学生学习从阅读中体会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准备】

教学光盘。

【学生准备】

搜集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2、教师简介:朱自清。

3、板题,提问:

“匆匆”是什么意思呢?

二、读中体悟,学习课文

1、课文是写什么匆匆呢?打开书,认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句子作上标记,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

⑴ 学生汇报读书的情况。

⑵ 播放光盘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交流。

⑶ 还有那些难读的句子,你能读给大家听听。

⑷ 除了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了,还有那些收获?想想刚才老师提的问题。

(日子匆匆,而且一去不复返。)

⑸ 作者是怎样把“日子匆匆,而且一去不复返”写具体的呢?我们再读课文,把能让你感觉到日子匆匆的句子画下来,小组讨论,说说体会。

⑹ 两位学生读书汇报,谈谈体会。

⑺ 齐读第1自然段,感受一下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⑻ 指名读,师生评议。

⑼ 继续汇报,学习第2自然段。

⑽ 齐读第2自然段(生生共读),感受时间的宝贵。

⑾ 继续汇报,学习第3自然段,谈体会。

⑿ 分工读第3自然段,开火车读。

三、知识拓展

1、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把来去匆匆的时间描写得那么具体,那我想问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小事也体现了时间是匆匆流过的呢?

2、选择生活中的小事,像作者一样写出时间的匆匆。

四、总结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2页——11页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指导法 自主探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数学同步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

22+13=35(人)35-6=29(人)22-6=16(人)16+13=29(人)

(1)22+13-6(2)22-6+13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指导法 自主探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

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 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2:54-8=46(个)46-22=24(个)

8+22=30(个)54-30=24(个)(1)54-8-22(2)54-(8+22)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指导法 自主探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跷跷板乐园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3: 4X3=12(人)12+7=19(人)

4X3+7=19(人)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准备:练习插图情境图。教学方法:指导法、练习法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数学同步习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课本P13~36页。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课堂总结: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例3: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24÷4=6(条)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请小朋友想一想。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个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4: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2÷4=3(个)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5: 20 ÷ 4 = 5

9、泉城(第一课时)教案 篇12

9.泉 城

课型: 新授

主备: 吴家店长源教学点 刘仁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精读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欣赏一个小视频。(出示)学生简单谈感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这美景之中,这个地方是——济南,你们知道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板书:泉城),大声读课题!

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不断 悬崖 洞穴 占地 往上冒 三堆白雪 汇注

2、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听课文朗读)

3、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了吗?(指名回答)出示: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三、精讲课文,体会特点。1.精读第一自然段

(1)那么,这泉水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泉水的?

(2)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出示句子)

①(指名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

②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

③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

④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

(2)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出示句子)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指名读)

①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②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大?(点红“洪大”“虎啸狮吼”并体会意思)③引读:这声音洪大,如同—(个别读)(虎啸狮吼)④有的声音还很小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秋雨潇潇)⑤低细得如--(点红“低细”“秋雨潇潇”)(个别读)⑥

⑦这泉水的声音多动听啊,谁愿意带我们一起来感受下。(3)分析句式。(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四、作业。

完成生字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五、板书设计

泉多 形态

天下闻名 声音

上一篇:2021村两委换届工作总结汇报下一篇:普通话考试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