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德育

2024-05-15

微德育(共8篇)

微德育 篇1

德育微课堂之法治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好。这节德育课的内容是有关法治的。你们知道什么是法治吗?你们对法治有哪些了解呢?

下面我们听一个故事来加深理解。二、借用故事,培养情感。

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少年法庭判处缓刑。

三、借用歌曲,升华情感

齐唱歌曲:《牢记核心价值观》:

我们手拉手,我们心相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大字牢牢记心间。法治、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的目标,鼓舞咱,嗨!鼓舞咱,嗨!从小立志全面发展!

我们手拉手,我们心相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大字牢牢记心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的取向,指引咱,嗨!指引咱,嗨!从小立志全面发展!

我们手拉手,我们心相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大字牢牢记心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价值的准则,规范咱,嗨!规范咱,嗨!从小立志全面发展!从小立志全面发展!

四、师总结:中国自古以来就很很重视法治,我们作为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微德育 篇2

““长尾理论”与“微德育”

反思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 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 德育工作者不辞辛劳、千辛万苦地进行多方研究和实践, 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比如长时间来, 围绕谁是德育主体的争论不断, 有教育者主体论、受教育者主体论、双主体论等;再比如若干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各项研究课题的推动此起彼伏。但受教育者们似乎并不买账, “两张皮”现象依然随处可见。实际上, 德育工作依然只能靠控制、灌输和生拉硬推, 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道德滑坡和沦丧的现象屡屡发生。传统道德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遭遇强烈挑战, 在学生越来越成为教育主体的语境之下, 德育工作者企图通过强大的权威控制和理念灌输来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然过去。德育工作者面临着新的境遇, 除了强势地以必修课程出现的课堂教育和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德育形式之外, 现在, 学生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或自身的社会体验等来理解我们所给予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最关注的不是德育理论的高深和德育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相反, 海量的具有草根化和个性化的信息及交互平台, 正刺激着他们的神经, 并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因此,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大量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传统教育方式是“长尾理论”模型中的“主体”, 而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传播或者活动则是“长尾”, 这个“长尾”可以用微德育来进行描述。

“长尾理论”认为, 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 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事, 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 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主体”, 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

基于“长尾理论”的微德育, 是相对于传统德育工作而言的, 其价值和文化影响力是能吸引受教育者, 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给受教育者以一个不断发展的有自我实现幸福感的道德体验, 从而实现德育最本质的功能, 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具体来看, “微德育”不是注重德育理念有多深奥, 而是更加关注细微处, 将一切以学生体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同时, 以学生体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是仅仅由德育工作者提供产品、学生使用产品, 而是与学生一起体验、一起改进德育产品, 使学生也成为德育产品的生产者和工作者。

在新媒体时代, 微德育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从哲学意义上来说, “微”即“温暖”或“生命本微”。为体现微德育的“温暖”, 首先微德育工作者要努力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和已有知识的局限, 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以更大的耐心和毅力,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把微德育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受众。其次要改变德育工作者的领导角色意识, 微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应当是设计师、服务者和教练员。所谓设计师, 就是要全程设计好微德育内容、实施流程、基本策略和预期效果。所谓服务者,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扩大视野, 在充分发挥“头部” (主流价值产品) 聚合作用的同时, 高度重视细化“尾部”需求, 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我的我的“微德育”故事

微德育是新时代学校德育的一种新形式。所谓微德育, 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课”, 而是即时渗透的德育。它很小、很细、很具体;看似随机随性, 实为精心设计;涉及道德、思想、心理、人生观等教育的方方面面, 点点滴滴。

微德育是一个实践过程, 更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过程, 笔者探索的路径主要有:捕捉“微现象”, 预防“微问题”;创设“微组织”, 搭建“微平台”;开发“微课程”, 实现“微体验”。

1.捕捉“微现象”, 预防“微问题”。

【故事回放故事回放】一年一度的校园英语节开幕了。学校的大堂摆放了一棵高大的圣诞树。红橙黄绿青蓝紫, 各种颜色的彩球在树上闪闪发亮。

“哇, 好漂亮啊!”早晨上学时, 孩子们一眼看到圣诞树, 就一拨一拨激动地跑过来, 仰着头, 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我故意守在圣诞树边, 观察他们的表现。

“老师, 圣诞节还没到呢, 怎么就摆出圣诞树啊?”“因为我们的英语节到了啊。”“老师, 圣诞树上有礼物吗?”“这是一棵装饰树, 礼物在你爸爸妈妈那儿。”……我不厌其烦地回答着孩子们的提问。

有个男孩担心地说:“老师, 可能有人会想摘树上的彩球呢?”我笑着说:“不用担心, 我们有三种办法来保护它们。第一, 我们全校2400多个同学都自觉地保护圣诞树;第二, 红领巾小卫士轮流值勤;第三, 我们还可以通过监控摄像来观察大家的表现啊。”

“我想你肯定很喜欢圣诞树吧?”他点点头, “我真想把圣诞树搬到家里去。”

“老师想请你帮个忙, 请你把保护圣诞树的三种方法告诉班里的所有同学, 好吗?而且, 我还想请你帮着看护圣诞树, 如果半个月之后它还好好的, 树上最大的那个圣诞老人就奖给你。”他非常开心地答应了, 一路蹦跳着跑向教室……

【思考思考】教育孩子, 首先要愿意走近他, 了解他。只有懂他, 方能破译他心灵的密码, 进行有效引领。我把校训中“自主、扬善、慎独、躬行”拿出来, 相信孩子能行为自律;同时把学校的管理监督机制告诉他, 还约定了获得奖赏的条件, 预防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2.创设“微组织”, 搭建“微平台”。

【故事回放故事回放】为方便学生课间阅读, 学校在每个楼层都新做了开放式书架, 学生可以随时自由取阅。每每看到课间打闹现象少了, 围在书架前的学生多了, 老师们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

但一周下来, 没想到, 丢失的图书竟有50多本。值日老师非常气愤, 升旗礼上一激动竟然高声说了一句“偷书的人就在你们中间”的不当用语, 全场愕然。

“偷书的人就在你们中间”这句话强烈地冲击着我, 我决定利用品德课进行调研讨论。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文明读者不应该有的?”围绕“文明读者爱书有招”“文明读者护书有责”和“文明读者管理有法”让学生充分讨论, 发表意见。

经几此班级的讨论之后, 真相大白。原来课间10分钟时间很短, 为了记住自己看到哪里了, 学生有的折角、有的写名字、有的画记号, 久而久之书就损坏了;有的同学上完厕所洗完手就看书, 湿手翻书一不注意就把书撕坏了;还有的同学想一口气看完自己喜欢的书就把书带回家了, 又怕别人说自己偷书不敢当众送回书架……

怎么用好、管好、爱护好这些图书呢?“竞选图书小卫士”“贴上读者规则”“给图书包书皮”“每个中队管理一个书架”……孩子们七嘴八舌碰撞出了很多好点子, 有创意, 好操作……图书管理的难题终于通过孩子们的智慧解决了。

【思考思考】由此可见, 在给孩子们的问题下结论时, 老师、家长与孩子们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是多么重要。只有真诚、尊重、民主、信任、沟通, 才能开启孩子的心理之门, 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世界。

3.开发“微课程”, 实现“微体验”。

【故事回放故事回放】学校的花坛中有个水池, 水池里的假山上草木葱葱。一到春天, 假山下面的洞穴里就游出了小蝌蚪, 水池便成为春天最吸引学生的好去处。

一天, 一个孩子发现小蝌蚪变成青蛙了, 他激动得奔走相告, 一大群孩子争先恐后跑向水池边, 挤作一团地趴着看青蛙。看不着青蛙时, 就往水池里扔石头, 把青蛙赶出来。值日老师抢拍了这惊险的一幕。

在升旗礼上, 值日老师指出了这一安全隐患。没想到他的讲话, 不仅没有产生警示教育效果, 反而还产生了广告效应。当天课间, 我就有点恼火地抓了一群看青蛙的“积极分子”。

我很生气:“青蛙有什么稀奇?没见过吗?”没想到, 几个孩子非常可怜地说:“老师, 我没有见过青蛙。”“你是哪个班的?”一问, 是二年级的小学生。

我认真一想, 是啊, 住在城市, 的确不容易见到青蛙, 我的愤怒变成了同情……

“这样, 老师建议, 你们回家后, 让爸爸妈妈买一只活的牛蛙, 牛蛙和青蛙很像, 只是颜色、大小不同, 你们每天喂它、观察它, 还可以拍照片, 把看到的都记下来, 好吗?还有个建议是, 放假时, 让爸妈带你们去乡村, 去看看真正的青蛙。”他们一个个都变得很兴奋。

“不过, 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告诉班里的同学, 不要挤在水池边看青蛙, 按我说的两条建议去做, 能做到吗?”他们大声表示:“能!”

事后, 我想, 作为老师, 怎样做比较好呢?第一, 到假期时, 布置一项假期观察作业, 让孩子们每个假期专注地研究一种动物或植物。这样, 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 学生也就不会“少见多怪”了。第二, 在校内, 可以组织学生有序地观察青蛙, 这既缓解了安全焦虑, 也充分利用了身边资源, 增进了师生情感, 或许还能收获精彩的小作文和小论文。

作为老师,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铁轨的两边, 承载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天, 有酸甜苦辣、也有豁然开朗一路追随。也许, 世间根本没有完美的教育, 只有对轨道的不断检修与翻新, 才能帮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微德育” 篇3

【关键词】“微德育” “微时代” 中学德育 探索

“微时代”可以理解为“以微思想为文化背景,以微科技为物质基础,以微媒体为传播平台,以短小精炼为运行特征的时代。” “微时代”的到来对中学生的影响是瞬息万变的,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来严苛的挑战,我们企图通过强大的控制、灌输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应时代而生的“微德育”破茧而出。

一、“微时代”给中学生带来的喜与忧

随着“微博” “QQ” “微信” “微商”等快速涌现,社会已全面进入“微时代”。 人们说“微时代”是一个爆炸的时代,是一个迅猛的时代,更是一个个体狂欢的时代,有人说“微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微时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的确这个时代给成长的一代确实带来了喜和忧。

喜的是:微博、微信、Q群、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不断涌现;手机、ipad平板等电子载体都融入了中学生的生活。他们也是微时代下的“微民”,他们每天在用微博、微信、Q群、贴吧等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评论别人的得失,宣泄自己的心情。“微时代”的到来,同样给中学生带来方便、快捷、记录生活、表达情绪、召集活动、关注社会、购物、乘车、出行,几乎“微时代”无所不能,一名中学生一夜之间便可以成为有着二十年生活阅历的人的经验,知识进入了迅猛集束爆炸的时代。中学生虽然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接触网络、接触微媒体的时间相对较少,大多数只是在课余时间以及节假日有机会接触,但是这些时间也已足够。讯息的巨大冲击,使得产生影响的必要时间也缩短,加之中学生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每周几个小时的“微民”生活,足可以影响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忧的是:信息鱼龙混杂,误导学生形成错误认识;负面信息大量存在,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主体性理解偏颇,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滋生;非理智的网络舆论,滋养了中学生的非理性思维;沉迷电子产品,与现实疏远。“微时代”下,人人都有了“麦克风”、有了“大喇叭”,任何人无需登高一呼,其言论便可让其他人听到,而且其传播速度远远高于过去“一传十、十传百”的口耳相传,而是爆发性地呈几何级的速度传播,既可以传播正能量,也能传播负能量,既可以告知真相,也可能被混淆是非;即可可以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也有可能片面夸大,颠倒黑白说问题,对于谣言,成年人都很难辨真假,何况中学生呢?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人生阅历有限,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尚未成型,当看到那些谣言,尚不能运用理性思维,联系自身经历,对讯息进行判断。中学生又是冲动的群体,对尚不能定真假的讯息,便当做事实一般对待,随意进行转发,助长了谣言的传播。影响更为深远的是,由于不断接受谣言的误导,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也产生了扭曲。认识是其他行为、情感的基础,错误的认识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更何况在以往,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中学生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的问题,当然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措施,比如游戏实名制,限制游戏时间等。但这些绝大多数都是针对电脑游戏,而对新兴的微型终端却关注很少。其实小小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同样具有让人上瘾的功能。成年人还好,他们一方面自制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有工作等的约束,成瘾的不多。但是中学生就不一样了。自觉性方面的缺失,很容易让他们对手机等形成依赖,沉迷手机游戏等,从而荒废了正业。这应当引起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关注,这是一个影响很深远,但一直被忽视了的盲点。

二、“微时代”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迅捷的大数据传输为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和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平台;纷繁复杂的语言体系和知识多样化,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认识事物;“微时代”的数据平台要由学生独立操作,为学生实践和主体参与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德育数据化评价和分析跟踪体系趋于成熟。

挑战:“微时代”使中学德育工作的环境趋于复杂和多元;“微时代”使中学德育工作的任务更趋难度和挑战 ;“微时代”使中学德育工作的网络平台难以规范和监管;“微时代”目标指向更难集中,精神引领需要更广泛的认同;“微时代”统一思想、步调一致需要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短暂和暂时的目标难以达成共识。

三、“微德育”应时代的需要破茧而出

“微时代”对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应时代的需要“微德育”破茧而出。所谓“微德育”,又称“微型德育”,是指“以培育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基础文明为目的,以从小事着手,从细节抓起为特点,以短小精悍为活动形式的德育模式”。很显然,“微德育”从德育的目标、内容到德育的形式和手段等都在微型化。“目标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国家的德育目标分解为细小的、可以操作的、能够实现的目标,使德育目标具体化;二是把德育的整体目标层次化和阶段化。“内容微”也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的切口小,抓住小节和细节,关注学生的“微需要”,解决“微问题”,重点培育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和最基础的文明行为;二是内容浅而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形式微”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德育手段和方法上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德育活动;二是学校的德育以时间在20分钟以内的微型德育课和微型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微交流”,突出“微感动”。因此,可以把“微德育”的特点概括为“目标小、内容少、手段微、时间短、见效快”。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实行“微德育”,笔者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更新德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适应时代发展

“微时代”要求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转变德育教育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融入网络,学习和掌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操作技能,主动发声,引导中学生自觉抵制网络暴力,弘扬主旋律,共同构建晴朗网络空间。我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均采用发动学生,集思广益,形成方案,学生策划,学生组织,学生总结,学生报到,师生共同参与。如:国际文化交流节,金葵花颁奖典礼,班主任节、爱生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美育节,高三毕业季,红色之旅,学军活动,学工学农活,高雅艺术欣赏,文化创意工作坊等都由学生唱主角,教师是参与者,每次活动学生都有创新,运用现代化手段,凸显“微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正在田园的校园蓬勃开展。

(二)、利用好微平台,建立互动体系,促进学生成长

“微德育”要求教师要学会主动进行分析、探究,运用微博、Q群、论坛、微信、短信、百度贴吧等手段有效地进行解决。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敢于用新思路、新方法进行尝试;对一些沿用已久的方法,敢于进行怀疑、批判,并拿出自己的方案解决,善于通过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结合实际,博采众长解决问题,利用好最潮的德育工具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为了有效用好“微平台”,我校利用QQ、微博、微信等信息载体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成为德育工作的重大突破口。2012年初我校建立了“田园高中团委微博”,2013年初建立了“田园高中团委微信”订阅号。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亲民姿态,将思想引领的内容潜移默化地“传到四面八方”。为“微德育”的开展搭建了有力的平台,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实施“微课程”,践行“微体验”,传递“微能量”

德育工作要想落地有声,扎实有效,就必须以课程实施、长期规划、长效管理,但同时更要深入细枝末节,观察“微现象”,发现“微问题”,践行“微体验”,传递“微能量”;不然我们的德育课程终将是空中楼台。我校在探索一条以“微”见“效”的德育途径——“微课程”、“微体验”、“微能量”。包括:四个板块(节庆活动板块;仪式教育板块;社会实践板块;社团活动板块);四个系列(基础道德系列、政治素养系列、心理健康系列、审美教育系列);四个主题(人文之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校园之美);“三自”德育(自立信念、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四美”德育(言行规范美,道德情操美,艺术素养美、健康生活美)。

(四)、纵深小组化,走向动态化,教育细微化

我校开展了22个社团,十大创意工作坊,旨在通过这些舞台和平台,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得到锻炼。田园就是学生成长的最大时空。学校二月文学社、田园话剧社、“春之声”广播电台、“夏之语”电视台、“秋之获”微信官网、“冬之思”校园网站,是学生汲取营养、锻炼能力的乐土;一年一度的读书节、“田园杯”古诗文大赛、古诗文吟诵比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都成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所有师生都在田园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着,“和美的书香校园”,在不到十年的时间,田园的师生出版了《青青园中葵》、《葵花礼赞》、《源头活水》、田园牧歌》、《泛彼柏舟》、《江南可采莲》、《山那边海这边》等共出版正式刊物36本,其中有五位学生由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个人文集:凌珊珊的《我所认识的这个世界》,张奕霜的《薇笑着面对阳光》,金城安的《见山还是山》,张振贤的《花开的声音》,马锡尔的《诗意栖居的青春》。四名学生中两名考入同济大学,一名考入上海大学,一名考入上海师大,马锡尔今年将参加高考。田园成就了学生的成长,学生成就了田园的美丽!

(五)、营建德育环境,丰富课外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我校积极开展创建上海市和谐校园工作。以“美在和谐”系列主题活动为抓手,努力创建和谐班级(做到环境整洁、爱护公物,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和谐课堂(做到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勤奋学习、不断进步),从而打造环境优美、气氛融洽的和谐校园,促使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四个同行”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礼仪、讲诚信,在实践中体验美、感悟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做到“与礼同行、与诚同行、与美同行、与爱同行”。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都以欣赏美、创造美、守护美,开展了“我的青春我做主”“我要上春晚”“我想大声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导航人生 成就梦想”“美在田园”“江南可採莲”“我是大美人”“教工拔河比赛”“教工羽毛球赛”“学生各种比赛”等系列活动,营建了一个和谐的大“田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养,构建健全人格。让中学生在现实中找到乐趣,从而“乐不思蜀”,降低对电子产品、电子游戏的依赖。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降低人格障碍的可能性。

(六)、培养德育队伍,掌握网络技能,平等双向交流

“微时代”信息的传递更快捷,情感的交互更便利、个性的展现更自由,这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中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正、业务能力强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势在必行。要通过定期的选拨、培训、激励、考核,不断提高网络德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网络德育工作者也要主动融入网络,学习网络社会中全新的人际沟通模式和网络用语,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创设活泼、轻松的网络语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双向性的交流,增强网络德育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四、结束语

德育微课教学案例 篇4

教师采用的活动:

情景活动1:“黑熊”与“灰熊”

1、老师讲的故事中会多次出现“黑熊”和“灰熊”这两个词。当听到“黑熊”时女生起立,男生坐着。听到“灰熊”时,男生起立,女生坐着。

2、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反映又快又准,有的同学出错较多?教师仔细观察,如,有的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随意嬉笑、插嘴,影响大家做游戏。

3.教师点评:反应又快又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认真倾听”。情景活动2:“最佳听众”

1.邀请一位高年级学生来为大家讲故事,教师在旁边观察孩子们的倾听情况:(举例说明)

听同学发言时,不停地变换身体姿势,显得不耐烦。⑵

不认真听,不停地跟同桌讲话。

东张西望,不停地玩铅笔、文具盒。⑷

微德育 篇5

--小学生暑期“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青州市金融希望小学五年级一班

周峻乐田海良 王艺璇 王语欣 田浩良 焦金阳

一、问题提出

现在无论干什么都讲究诚信,我们要做诚实守信的人,不撒谎,与同学之间要做到一诺千金。商人要做诚实守信的人,商品不掺假,这样才能销售营业额高。老百姓要做诚实守信的人……总之在当今社会没有诚信寸步难行,那大家都做了哪些诚信事呢?是不是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呢?

利用今年暑假的时间,我们小组的同学走访调查了我们镇农村各个行业的诚信问题,针对一些商贩的销售诚信问题更进行了调查,现在将调查过程,调查情况以及调查结果进行汇报。

二、调查过程及研究方法

暑期是在七八月份,我们村部分人外出务工,所以我们在调查时利用晚上和周六日的时间,对出租车司机和个体户的诚信调查采取采访的形式,对村民的诚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下面是我们小组将他们的叙述进行整理后的内容。

(一)对话出租车司机

同学:叔叔您好,请问您的职业是什么? 被采访者: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同学:那您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被采访者:主要是负责把客人安全的送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同学:那您的工作辛苦吗?您如何看待您的工作?

被采访者: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我感到非常光荣,因为我们的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代表城市的形象,即使辛苦,我们也感到责任重要。同学:那您的职业要求讲究诚信吗?

被采访者:诚信当然是我们每位出租车司机的必备品格。每当乘客交多了钱,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多的钱还给他,有时会有乘客将物品遗失在车上,我都会交公。记得有一次,我在打扫车子时发现了一个黑钱包,里面有好几千元和两个银行信用卡,我想这肯定有急用,于是马上交给了负责人,通过各种渠道终于联系到了失主,失主十分感激非常给我报酬,我说这是我们出租车司机应尽的责任。

同学:叔叔,您的行为真是太高尚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被采访者:不用客气,同学们再见!

(二)对话个体户(备:周峻乐的妈妈)同学:阿姨,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被采访者:没事,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问。同学:请问您一开始卖的是什么?在哪些地方销售呢?

被采访者:我一开始卖的是一些桃酥和小蛋糕,主要是用摩托车赶集售卖。同学:您现在卖的是什么呢? 被采访者:现在也是主要卖食品类的。

同学:那您一直以来销售的都是食品类的商品,那食品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售卖的过程中,您是否都诚信待人呢?

被采访者:我虽然一开始没有店铺,都是用车赶集售卖,但是我的食品都是从正规厂家进货的,而且都有质检部门的合格标志,村民们都喜欢来买我的东西。

同学:请问您在售卖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诚信小故事呢? 被采访者:诚信小故事……记得做生意时我卖蛋糕,当时市场上卖蛋糕的人不少,有些人就偷偷的在蛋糕里加水和添加剂,增加分量。而我却使用牛奶、鸡蛋等真材实料的材料做蛋糕,颜色没有添加剂的显得鲜亮,开始买得不多,后来则供不应求了,算起来我赚得比他们要多得多。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所以我无论卖什么都不投机、占便宜,因此不管卖什么都很多人来光顾。

同学:嗯,难怪您的生意一直这么好呢!再次谢谢您!被采访者:不用客气。

(三)针对村民的问卷调查

三、调查情况

通过采访了出租车司机和个体户,发现他们在工作中都比较重视诚信问题,并可以自觉的做到坚持诚信。问卷调查了我们村的50位村民,实发50份问卷调查,收回42份,其中有36%的人上当受骗过,有64%的人没有上过当;而且认为美容和金融行业不诚信的现象最为严重。

四、调查结果分析

现在虽然在农村,但人们对诚信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出现的上当受骗问题感觉厌恶,并希望在以后可以有专门的惩治措施。

诚信问题普遍出现在商业之中,三鹿奶粉,瘦肉精,地沟油,黄曲霉素等问题比比皆是。

五、有关建议

微德育 篇6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我们的学校忽视了“教育大计,德育为先”;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过于弱爱或忙于工作,对教育孩子不够重视,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生意志薄弱,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钻研精神,容易受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经过新的一轮课程式改革后德育改变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经过多年的经验,我们发现,德育是每时每刻渗透在教育各个环节和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学生接受德育不仅在课堂上,书本里,而且在社会和学校环境中也会耳濡目染。因此,我校从整体全局出发,集中全校教职员工的智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的、有计划的开展符合实际的德育活动,不断优化德育过程,做到科学育人,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推行“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德育观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曼关于“渗透教育,有一个比喻,非常恰当,她认为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独吃盐,而必须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吸收;我们在吸收盐的时候,是看不见盐的本身,因为盐已经融入了各种食物之中,但盐却很自然地进入人体内。

我校领导从抓师资队伍建设入手,让每一个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中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教育的滋润,使每一各学生都能感受到:“我被关注着,我在健康成长着”。“全员育人”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课则重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和化学课则侧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英语课侧重对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礼貌性。……..其他教学科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二、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彰显德育魅力

(1)关爱留守学生

我校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重视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人文关怀,落实关爱帮扶措施,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关心与支持。学校成立了以党员为首,全体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对留守学生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

每年圣诞节,政教处都会精心组织一次大型的“关爱留守学生·庆圣诞”活动,以此来关爱和激励全体留守学生,让他们学会自立、学会坚强、学会感恩。

(2)爱护问题学生

为加强学校文明建设,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帮助问题学生改掉不良行为和习惯,12月13日由陈副校长担任班主任的德育培训班开班了。全校30 名学生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学习,黄书记、柳校长、陈副校长、张副校长、杜主任和李主任分别授课,他们或讲道理、或举身边的实例;或帮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道德观;或教学生明辨是非,惩恶扬善;或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教育他们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等等。陈副校长还组织他们观看了邹越教授的系列演讲《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等,同学们深受感动,很多人流下了忏悔的泪。

德育培训班的开办给予问题学生一个重新认识自我、改过自新、学习他人的机会,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敲响了警钟。

(3)资助贫困生。

我校定期足额发放贫困生补助并争取到美国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女士的支持,设立并发放了助学金,教师夏福福、柳群芳资助贫困生霍蜂姑的事迹在〈武汉晚报〉报道,引起全国爱心人士的关注,为已就读新洲一中的霍蜂姑将来顺利完成学业,铺就了光明大道。

(4)帮助残疾

每年召开残疾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疾苦和生活中的困难,针对各人具体情况落实帮扶措施,每人发给200元助学金。

柳校长帮助残疾学生彭雪的故事在2009年12月9日〈武汉晚报〉上报道。

三、重视学生的习理健康,把德育做到学生习中

未成年人的心理比较脆弱,受到挫折时更容易产生心理总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易形成不良的人生价值观,严重的甚至可误入歧途。虽然,学生产生心理总是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的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而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在学校,学校就很自然地被认为是学生心健康的主要引导者。为此,聘用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并针对三个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教学生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会如何与人相处,重点放在处理教师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上。此外,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采取跟踪调查等方式,积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生活习惯,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价值观。

四、开展形成多样的活动,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1、举行学雷锋见行动的活动

全校七年级学生由团支部带领到仓埠街道各街道主要干道打扫卫生,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体会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我校七(2)班张衡、刘剑同学在校门口拾到钱包一个,内有一张失主职业证、一千多元现金和三张银行卡,两位同学拾到后立即交给班主任,通过身份证学校迅速联系到了失主。

张衡、刘剑两位同学拾金不昧,体现了我校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全校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清明节扫墓” 了解抗日历史 激发爱国热情

3月19日,我校德宣部、政教处、团支部同七年级组共同组织了一次以“了解抗日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为主题的团队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柳校长高度关注,陈副校长极为重视,杜主任合理安排,团支部细密组织,全体七年级班主任精心筹备,就连在外调研的张副校长也全程关注,让人倍感欣慰。整个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在林家大湾抗日纪念碑前,老书记30分钟的讲解声情并茂,同学们听得格外入神,毛立云、胡蕾同学的感言让同学们非常振奋,让我们同声呐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接着的倒水河踏青活动也收获不少:同学们烧、炒的出色能力让我们高兴;同学们无间的合作情感让我们感动;师生间的互动然我们欣慰;平常学生没有展现的亮点让我们格外惊喜。我们高兴之余同感叹: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更让孩子们学到了人生成长中最有用的东西。

让我们珍藏记忆,也让我们回味甜蜜。、到敬老院慰部孤寡老人,我校一直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优良传统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2009年12月23日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我校柳校长、陈副校长、杜主任和团支部学生会30名学生干部一同前往方杨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送去了400多元的慰问物品和600元的慰问金。

4、定期研制教育报告会,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学校综治维稳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根据学校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我校于6月1日举行了一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法制教育及关工委工作报告会。

此次报告会是我校建设“平安校园、法制校园、和谐校园”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会上关工委汪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他紧密结合中学生思想认识实际,从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如何避免受到伤害两方面进行阐述;仓埠法厅周厅长和派出所的刘所长用生动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他们认真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就在校学生如何防范擂肥、敲诈、远离网吧等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讲解。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讲演,催人奋进、发人深省,博得师生们阵阵掌声。

最后柳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要求全体学生通过今天的报告对照自己,提高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品行端正、知法守法的中学生。

五、打造多平台教育阵地,营造成人文德育氛围

我校从建校到现在,一直试图从多个角度,打造成德育教育的各个阵地,目前常用的阵地包括:(1)升旗仪式(2)晨训(3)寝室文化(4)宣传橱窗(5)广播(6)心理咨询室(7)黑板报(8)《德育直通车》(9)班主任会等,让处处都是教育地,德育无处不在。

六、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德育落实在实处

我校将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分为出勤,纪律、卫生、班会,黑板报评比,寝室文化,两操等等,将这些内容分别给政教处,团支部进行管理,量化与考核,每天检查评分,每月进行总评比,给出“优良差”的等级评定,评价结果与津贴挂钩。

学生每学期进行操行评定,素质评价过程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教师评定,家长发表意见参与评定,最后综合评价等级记入评价结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以行为规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主体性专题系列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以优秀班集体建设为主要载体,以多彩的社会实多样的共建活动、丰富的社团活动等为主要方式,以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微德育 篇7

当前, 微课的开发及应用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通过对有关微课理论的学习, 对各大教育网站微课资源的学习, 以及笔者参与制作微课作品, 对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 结合国务院提出“互联网+”的工作部署, 可以说微课运用在德育课教学中是“互联网+德育”的新形式, 是中职德育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和资源拓展, 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二、中职德育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

笔者通过对微课网络资源中大量的德育微视频的学习, 并下载部分网络视频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结合自己开发的微课作品的过程, 发现有部分微课作品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一) 对微课的设计理念理解不够深入

多数教师的微课选题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较大, 选题没有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 重难点不够突出, 知识点涉及太多, 即把一节45 分钟的课堂内容压缩成10 分钟内的微课, 内容和环节一个不少, 只是去掉思考、自学和互动时间;有的教师将微课理解为说课, 偏离了教学对象。

(二) 对微课中教学互动和学习方式关注不足

教师较少关注微课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观看了微课视频, 学生就能掌握学习内容了, 所以就出现了微课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没有预设学生思考、体会的时间。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的时候, 一定不能忽视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环节,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体现任务驱动、设置真实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反馈互动等课堂教学原则。

(三) 过多关注于微课的制作技术

许多教师把制作微课的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 一味追求视频效果的“高、大、上”。如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 精心选择视频或者音频拍摄的硬件要求, 强调多媒体课件画面的精美, 编辑时间和精力投入过多, 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 导致微课作品“看起来很精彩”, 学生看完之后似懂非懂, 没有突出重难点, 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

(四) 推广性与艺术价值不足

很多教师微课的个性化不强、创意不足, 容易被其他有创意的作品光芒所掩盖。所以教师在微课的制作和设计艺术上应另辟蹊径, 追求微言大义, 形式新颖独创, 效果追求过目不忘。

三、中职德育微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要制作一堂优质的微课, 除了考虑技术要求之外, 更要考虑其教学设计、艺术价值、推广应用、是否具有创新性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微课实践和研究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 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仔细雕琢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 (教师) 。这就要求“我们还得回到原点———微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的精彩就是制作微课的原始动力。” (胡铁生, 2014)

以下, 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微课设计经验和反思, 谈谈对中职德育微课设计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的设计处理。

(一) 教学目标应“微”“精”“准”

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三方面。受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 一个微课所包含的教学目标是有限的, 因而在设计微课教学目标的时候, 不应将教学目标设计得太“泛”、太“大”, 重点、难点设计不应太多。重难点的解析应尽可能简洁明了。例如, 笔者在设计《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1 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时仅仅选择了该课的重点之一“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内容的学习, 并将教学目标着重放在实现认知目标上, 即“理解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方面。这样的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 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从容地设计教学过程、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 不至于出现一堂微课“顾此失彼, 什么都要教会学生”的现状,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 教学内容应具有“代表性”, 适合多媒体表达

“教学内容应尽量选取那些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 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单而又完整的知识内容。” (胡铁生, 2011) 在选择中职德育微课内容时, 应围绕日常教学选取典型课例, 具有代表性或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用传统方式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 尤其应适合于多媒体表达。例如, 笔者在制作微课“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这一抽象的教学难点时, 就先从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讲话、奥巴马就职美国总统的宣誓仪式, 再到我国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应公开向宪法宣誓为导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宪法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引发学生思考。再引用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有权不可任性”, 说明所有法律法规的制定, 以及政府的所有行为都不能违背宪法的要求。然后, 谈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宪法了解不够, 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述宪法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 从国家宪法日的设立, 升华本微课主题“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让“宪法至上”的理念深入每位学生心中。

(三) 教学过程需完整体现学生的认知过程

“教学过程不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 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赖蓉莎, 2011) 。微课虽然短小精悍, 但是一定要充分呈现德育课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通常都包含导入、呈现、运用和总结等几个环节, 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规律, 设疑引思, 创设情境, 从内涵到延伸逐步推进, 培养意识、提高能力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化过程。

最后要注意的是, 教学媒体应丰富多样, 教师在选择数字化媒体资源时, 可以多采用视听学习的方法, 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 构建一个学习者愉快学习的视听氛围或者真实的情境。微课PPT的制作应该保持整体风格, 排版讲究, 宜简不宜繁, 注重动静结合, 图文并茂, 充分利用PPT的动态效果。微课中教师清晰、流畅的表述, 适当的语速, 动听的音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接受和欢迎程度。

四、结束语

当前参与微课开发和设计的教师主要是中职学校德育教研组中较为年轻的群体。他们乐于接受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积极参加各类的微课制作比赛。也许他们第一件微课作品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但只要教师能认识到“微课”设计与开发本身就是教研过程, 在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反思、教学研究等各环节进行反复的斟酌和修改, 这都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2]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4 (4) .

中职德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初探 篇8

关键词:德育;微课;开发;应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34-03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型的知识学习方式,为微课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自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以来,中国教育界掀起了微课热潮,影响深远。笔者也开始尝试在中职德育课程中开发和应用微课,本文将结合微课的特点和个人的实践,探讨如何开发和应用中职德育微课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二、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什么是微课?不同的专家由于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对微课的表述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基本上认为,微课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全程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要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新型的教与学的活动,其核心内容是教学微视频。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微课资源来说,还应包括与该微视频相关的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反思以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内容精炼

微课教学内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精炼,一般是精心选择学科知识中的某个重点、难点问题或某个重要知识点进行集中解决,教学目标单一,主题突出,内容精简。

2.教学时间简短

微课的教学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样的教学时长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使学生可以零碎式地在简短的时间内高效学习。

3.教学类型多样

由于学科种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设计意图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微课的教学类型可分为讲授、答疑、演示、实验和探究等几种。

4.资源容量较小

微课视频一般是以rm、flv、mp4或3gp等视频质量不错且体积较小的流媒体格式输出,适合在线播放或者下载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播放。

三、中职德育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在这里,笔者以中职德育课程《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中的一节微课《识别假象,谨防受骗》的开发为例,探讨如何根据微课的内涵和特点开展德育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一)精选微课教学主题

微课教学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微课教学主题的选择。要让学生在10分钟内掌握某项技能或学会某个知识点,就需要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先将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知识点,再依据小而精的原则,精选其中的重难点或疑点,作为微课开发的内容。

笔者针对《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这一课的内容和特点,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比较,选择“识别假象,谨防受骗”这个知识点进行微课开发。因为该知识点是在学完现象和本质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二)撰写微课教学设计和视频录制脚本

微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是成功开发微课的关键,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微课的教学设计在方法和策略上都有别于传统,它更偏重于从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基础等角度来考虑问题。除了选题意图、教学目标、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与传统教学设计大同小异外,它还包括教学类型、教学用途、学习者特征分析等新增条目。其中,教学类型主要是依据选定的知识点的特点、教学意图和学生需求的差异来确定的;教学用途主要是说明怎样使用微课,是适用于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还是课中讲解、探究,或者是课后学生自主再学习或复习;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分析学习者在学习微课之前需要了解什么样的知识、学习者的身心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等。

微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也与传统有较大的差别,它是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的所有环节。同时,由于微课主要是供学生课堂以外自主学习的,虽然仍有问题思考和探究环节,但是传统教学过程设计中直接面对面的“师生互动”被隐去。

教学过程设计完成之后,还要在此基础上撰写微课视频录制脚本,以保证微课录制的各个环节能够有序开展。录制脚本一般包括视频构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长等主要条目。

为了使《识别假象,谨防受骗》这节微课视频的录制过程更加清晰,更易于从整体上进行操作,笔者将它的教学过程和视频录制脚本的主要条目合并在同一张表上,简略如下表所示。

(三)收集、制作微课资源

在《识别假象,谨防受骗》微课录制前,除了制作PPT课件之外,还需要收集与微课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种图片、音频、视频、案例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资源。笔者还根据教学需要用photoshop软件设计、绘制若干图片,用flash软件设计、开发了“购物陷阱”、“合同陷阱”和“传销陷阱”三段简短动画片段,为视频录制和后期剪辑、合成做准备。

(四)录制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的录制,最主要的方式是视频拍摄和屏幕录像两种。屏幕录像一般采用屏幕录像专家等录屏软件录制教学过程。视频拍摄一般采用专业摄像机、DV 或手机等摄像工具录制教学过程。《识别假象,谨防受骗》微课的录制,笔者采用的是屏幕录像方式。

(五)剪辑、合成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录制完毕后,还需要使用会声会影等后期剪辑软件,制作或添加片头、片尾。为了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注意和重视,笔者还在录制好的视频的关键位置嵌入提示性的文字、画面、音频或特效,并将“购物陷阱”、“合同陷阱”和“传销陷阱”三段简短动画片段合成到视频中,最后剪辑输出一节完整的《识别假象,谨防受骗》微课视频。

四、中职德育微课的应用方式及效果

(一)课堂学习方式及效果

1.课堂学习方式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灵活地嵌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笔者尝试将中职德育微课嵌入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课前复习、新课导入、核心知识讲解和拓展提升等几种。

(1)课前复习

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通常都有一个复习旧课的环节,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微课复习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观看,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为衔接新课学习做准备。例如,在学习《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这一课之前,笔者设计了一节非常简短的、图文并茂的微课视频《运动与行动》,快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

(2)新课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可以根据新课的主题和特点制作导引性的微课视频,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讲授《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这一课之前,笔者制作了《手机发展简史》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转入新课的学习。

(3)核心知识讲解

中职德育课程理论性较强,某些概念或重要知识点比较抽象,诸如本质、意识、价值规律等概念,不少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因此,对于这类抽象且比较核心的重难点知识,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同时,穿插相关微课视频,变抽象为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易于学习。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时,笔者制作了一段简短的微课视频,通过正弦曲线动画向学生演示每次曲线变化期间,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配上简洁的讲解和文字提示,一个复杂的价值规律问题及相关知识,得以轻松地解决。

(4)拓展提升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开发一些适应不同层次、短而精的拓展性微课视频,可以是交互式测试题、延展性案例或者扩展性知识,在完成新课教学任务后的拓展提升环节播放或者供学生课后自行在线或下载学习。例如,在讲完“反倾销”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反倾销”、培养驾驭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笔者专门制作了包含新闻视频和案例分析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拓展提升。

2.应用效果

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根据需要穿插微课视频,综合发挥课堂教学和微课视频两者的优势,可以拓宽延伸课堂教学边界,变换学生的思维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探索热情,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便携学习方式及效果

1.便携学习方式

微课除了可以用于课堂学习,还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外学习。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随时随地的便携学习方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机动地利用零碎时间通过移动终端,无拘无束地反复学习。

2.应用效果

微课的这种便携学习方式,可以克服中职德育课堂上的诸多弊病和不足,诸如学习内容大而全导致学习针对性不强、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导致注意力不易集中以及难以自主选择个人最需要、最薄弱、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问题,使学生能够更主动、更灵活、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五、问题与建议

(一)微课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中职德育课程中引入微课的实践告诉我们,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具有灵活性和轻便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处在发展初期的微课,目前尚不成熟和完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知识碎片化、分散化、认知表浅化、非系统性等问题。同时,以在线或线下方式进行德育微课学习,就目前中职生的素质状况来说,很可能会因为缺乏面对面的管控、互动和评价,而难以保证主动、持续地学习,结果很可能是微课的开发前功尽弃。

因此,笔者建议开发单元化、专题化、系列化的德育微课,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选择系统性学习或个性化学习。要使学生在课外能够主动、持续地学习微课,建议开发校级微课网络平台,要求学生利用校园网或移动设备,登录个人账户进行自主学习,并规定基本的在线学习次数或学习时长,累计积分,在达到基本要求时,将积分转化成学习成绩或学分的组成部分。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嵌入微课,有时会出现衔接不畅、互动突兀等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时如何解决各个知识点、各个环节之间的串联与融合的问题。

(二)德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问题与建议

中职德育教师基本上是文科出身,与技术打交道的机会很少。因此,在开发微课时最挠头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德育教师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但是,当碰到需要设计、制作图片或动画、需要对视频进行后期剪辑、合成时,不少教师就会犯难了。

因此,笔者建议要尽快为中职德育教师开展多样化的微课视频制作技术培训,普及并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三)德育微课网络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由于微课教学是近年刚刚兴起的,受重视的程度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学校目前尚没有搭建微课网络平台。同样地,面向中职学生提供德育微课的公共网络平台也没有真正搭建起来。因而,德育微课很难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因此,笔者建议一方面要促使各家中职学校重视微课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另方面,也要尽快搭建中职德育微课的公共网络平台,为德育微课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汪晓东.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

[3]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5]程岚,肖贵桥,王英,朱莉.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6]殷海明,叶利华.“微课”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6).

上一篇:高二级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下一篇:2022届新生见面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