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庙镇新农村建设及

2024-07-03

尧庙镇新农村建设及(精选3篇)

尧庙镇新农村建设及 篇1

尧庙镇新农村建设及“158”帮扶工作巡礼

华语祥影创作室

发布时间:2011-07-27 来源:本站

汾河岸边展鸿图

——尧庙镇新农村建设及“158”帮扶工作巡礼

帝尧,一个千古传唱的名字;

尧都,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尧亩,一个令国内外华人敬慕的地方;

汾河岸,狭长而肥美的沃土;

尧王台,响亮而传奇的名称;

尧庙镇,厚重而新兴的名星乡镇。

文明之源谋发展,汾河岸边展鸿图。2010年9月,还是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走近了尧庙,走近了尧庙镇的新农村建设,农业大调产及“158”帮扶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尧庙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力度,感受到了尧庙人民的伟大,感受到了帝尧故里新农村新变化新气象。

一、依托区位优势,谋篇布局大手笔

尧庙镇位于我区南部,东临临汾飞机场,西滨汾河,东连市区,南接襄汾县,地理位置优越;霍侯一线路穿镇而过,108国道滨河西南路东西相狭,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坐拥尧庙、华门景区,东临丁陶遗迹,远望尧陵,西连仙洞沟,南通丁村民俗博物馆,此瞻大中楼,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镇辖有12个行政村,20000余口人,耕地19600亩,总面积31.7平方公里,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1999年即被原临汾地区确定立为卫星示范镇。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尧庙镇党委一班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158”帮扶工程之春风,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谋篇布局挥就大手笔,一是确立了2010年镇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结合尧庙实际,以深化农业调产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发挥人文区位优势、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努力改善民生质量,规模发展三大区域产业,全力实施农业调产,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队伍建设“五新”工程,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尧庙。二是谋划全镇产业发展路线图,即结合尧庙产业发展实际,确立以东赵、西赵、郭村、乔村为主的房地产商贸旅游区,以杜村、伊村、神刘、下靳为主的观光生态农业开发区,以尧庙、王庄、大韩、金井为主的仓储物流汽贸区,三大产业区域逐步形成尧庙社会经济发展的增收核心和产业基础。区域产业优势明显,特色项目发展快速。利用城市扩张和市、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带动全镇新农村建设,借助工业物流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强镇;抓住“158”帮扶工程这一千载难逢的大机遇,使全镇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农民收入有一个质好的跃升,三是进一步明确本全镇努力目标,那就是以深化农业调产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全力实施“五新”工程,着力推进尧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新尧庙,实现新跨越,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加快发展,团结拼搏全力实施“五新”工程,努力建设高效、勤政的人民政府,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综合指标是:

立足优势、加快发展、建设新尧庙、实现新跨越,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8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注重示范带动,全力建设新农村

今年以来,尧庙镇紧紧围绕“四坚持四注重”,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倾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连片区,以乔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尧庙、杜村、伊村、郭村、金井等村,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乔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尧庙、郭村、杜村、伊村成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金井村成为生态建设示范村。

在乔村,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总体规划制定、基础条件改善等重大问题决策上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按群众意愿办事,让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当主人、唱主角,激发和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出全民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氛围。

同时邀请上级有关部门,对村庄整体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认真按照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乔村新村建设,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130亩,绿化面积达40%。先后建成可供226户村民居住的住宅楼8栋,每户120m2(格局三室两厅两卫),停车位200余位,现村民居住率已达50%。通讯、医疗、电力等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善。每户还配装可视安全单元锁、安全门、摄像头;清洁专业队定时打扫,确保小区无杂物;饮水采取双回路,自备净化自来水系统,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村民的健康饮水问题;投资80余万元建成了党员办公楼,文化、健身、娱乐综合楼,现已投入使用,为党员和群众的闲暇时提供了学习、健身的好场所。在结合旧村搬迁的同时,镇党委、政府根据本村区位优势,对旧村进行商业开发,总投资2亿元的尧庙国际商贸城,现已挂牌,并破土动工,标志着晋南最大的商贸城落户尧庙。

在尧庙村,新村建设总投资7000万余,已启动6栋住宅楼,总面积40000平方米,以切实解决村民住房难问题。投资200余万元,修建长20米、6米的道路8条,方便村民出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在杜村,先后投资100余万元硬化村内大街小巷共计7.3公里,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同时,在主街道安装路灯60盏,并对主街道进行绿化,绿化率达28%。全村已接入城市自来水,使用率达100%。村内还设有了垃圾池,成立了专业卫生环卫队。建成了标准化卫生所、学校、文化活动室、休闲健身广场、便民连锁店、综合服务中心。村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伊村,投资20余万元,硬化治理了南门破260米,硬化村内主街道13条。投资3万余元,对村内所有主街道全部安装路灯,主街道实现硬化、绿化、亮化。投资50万元为全村安装自来水,解决650户村民群众的饮水问题。投资5万余元,在村内安装全民健身器材10套,投资万余元建立文化娱乐室,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投资10余万元,完成了农村甲级卫生所的建设。建成农民书屋1个,添置了农村适用技术书籍1500册,配备了电视,电脑及投影仪等设备,组织村民接受远程知识教育,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在郭村,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出村道路、电力增容、城市自来水对接、村民文化小广场四项基础民生工作,广大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

尧庙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确立了以乔村、郭村为主的房地产商贸旅游区,以杜村、伊村为主的观光生态农业开发区,以尧庙、金井为主的仓储物流汽贸区。三个区域产业优势明显,特色项目产业发展迅速,已逐步形成尧庙社会经济发展的增收核心和产业基础。

郭村的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尧庙村、金井村的仓储物流汽贸业,己入驻企业30余家,使全镇50%以上剩余劳动力得到就业,村民三产收入明显增加。

杜村、伊村,大力发展观光生产农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按照“科技示范、区域带动、生态优先、资源整合”的原则。3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建设已全面启动。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新修主干道4.7公里,支路12.4公里,防渗渠道20公里,完成植树4.08万株,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配套、林成带的园区基础建设框架。

三、重推生态农业,汾河岸边展鸿图

尧庙镇十分重视生态农业,依托汾河滩涂,重点建设尧王台农业示范区中心,在全镇保持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下靳蔬菜大棚区和临汾市三农奶牛养殖公司(下靳奶牛场)建设。

尧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省农业开发办重点扶持项目,规划总面积1万亩。园区共划分为3个功能区,分别是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带动区。核心区占地面积3000亩,规划30个方格。其中有蔬菜、花卉苗木、采摘果园、水产养殖、垂钓休闲等现代农业旅游、生态、观光功能。从去年至今,核心区累计投资4180余万元。油化、砂石化园区道路28公里,防渗渠道21公里,新增日光温室500栋。核心区4.7公里主干路和12.4公里支路的一期绿化工程已全部完成。主干路按一路两沟十行树,六个树种,乔灌花草相结合设计,园区基础建设框架已经形成,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日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惠民工程,展示“帝都农耕,休闲美地”的形象,将成为尧庙镇新一代农民的现实。

下靳蔬菜大棚区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农民自筹资金,建设大棚;二是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协调资金筹建大棚,然后进行市场评估后,承包给农户经营;三是采取公司加农户模式,由公司统一建大棚、育苗、提供技术、水、电、农药、化肥等,雇佣农民进行生产,实行联产计酬,年终超产奖励。通过努力,现已发展日光温室100栋,凉棚460栋。预计再用2-3年时间,可引资5000万元,发展日光温室1000个,年创利润3000万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500个。下靳蔬菜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精品农业致富农民的跨越发展之路。

临汾市三农奶牛养殖公司,位于尧庙镇下靳村,是临汾市奶牛养殖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公司现有员工60人。主要采取公司+养殖小区+养殖户的模式,小区奶牛存栏由原来的110头,发展到现在的500余头,由原来的奶牛场工人7户,发展到30户,由当初的占地30亩护建到现在的150亩,产奶量由原来的不到1吨增加到现在的4吨,并且与蒙牛集团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为加快农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现有基础上,尧庙镇计划将其扩建成为千头奶牛科技示范区,由原来奶牛500头发展到1000头,奶牛30户发展到50户,奶量4吨增加到10吨。还将成立肉牛厂、千亩饲草饲料革地,打造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专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新型农村企业。

四、“158”展风采,帮扶工程结硕果,工作队不辱使命,牢记宗旨。

尧庙镇共有9支“158”帮扶工作队,所根农村,献身帮扶,全面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2010年3月8日,镇党委、政府召开“158”帮扶工程对接启动仪式后,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尧庙工作团团长崔部长,区政协副主席王主席还多次深入各村,并对搞好尧庙镇“158”帮扶工程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尧庙工作团的8支工作队自对接启动仪式后,积极深入到所帮扶村,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研究,找准了所帮扶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乔村利用旧村建设国际商贸城。尧庙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井建设生态园林村,神刘整治村容村貌。尧都区委组织部长崔山原对乔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多次到乔村做调研,询问有关新村建设遗留问题、二期工程及尧庙国际城进展情况、村民的生活状况,了解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3月30日,在崔部长的积极协调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尧都区四大班子及各局领导在金都花园召开了尧庙国际商贸城项目论证会。市委书记谢海一行在乔村对国际商贸城项目进行了调研。充分肯定了乔村商贸城工程。

尧都区委党校校长王月喜,针对神刘村村内街巷“晴天一地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充分利用政策性补贴,动员村民和境内企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筹集资金150余万元,硬化村内主街道,筹资6万余元,装修了党员活动室并配备了电教器材。

尧都区人事局局长田海兰多次去金井进行了帮扶指导,针对村里目前急需绿化的现状,帮助联系林业局,为金井村解决树苗问题。现在金井村生态园村绿化任务已全面完成,主街、街巷、公共设施周边、农家庭院已全部绿化,共栽杆塔松300棵,云杉150棵,红叶李150棵,北海道50棵。投资40余万元建设生态园林村,打造了“生态村”;投资20余万元,逐步完善文化广场,着力谋划创办经济实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投资10余万元,建设残疾人活动场所;投资270余万元,硬化了长1800米,宽8米的村东村西道路。投资5余万元购置了2辆卫生保洁车、消防车;改厕150户。投资10余万元设置了图书室、监控室,开辟书报阅览室,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银河超市董事长秦福根亲自带领企业工作人员工,对下靳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与方案。帮助完善了便民超市,帮助修建了自来水管道。帮助下靳村转移剩余劳动力30名。投资5万余元,拓宽长2000米,宽10米的村西路,投资5万余元改造了村南电灌站机房;投资5万余元改造下水道300余米;投资40万元,发展大棚菜70亩。

西赵、尧庙、大韩等村在“158”帮扶工作队的强力帮扶下,新农村建设得到大力加强。

新尧庙、新气象、新蓝图、新画卷。汾河岸边的尧庙镇,生态农业是亮点,物流汽贸是强项,旅游观光是推手,引资招商是首要,强镇富民是目标,不久的将来,一个欣欣向荣,民康物阜,生态富裕的经济大镇、宜居首地将呈现在尧都人面前,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新农村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建议 篇2

一、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步伐快慢不一,进展参差不齐

有些地方如浙江、河北、北京、江西等省市,早在2004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已经开展了类似于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这些省区目前和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扩大试点和在“面”上推广。多数省区市刚刚启动,处于开会动员、开展试点阶段。部分省区还处于调研和制定规划阶段。

(二)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很多地方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有些省、区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省长挂帅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有些地方则依托农工委(办),设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三)较大幅度增加省级财政支农支出预算,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政府资金支持,今年不少省、区、市在财政支农方面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如黑龙江省今年计划安排财政支农资金44.9亿元,比上年增加12.5亿元,高于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增幅29.6个百分点,占去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1.2%。其中,增量资金的60%用于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重庆市政府着力调整2006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安排5.2亿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26.4亿元用于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等及电气化等方面的建设,14.54亿元用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山东省今年省级财政安排“三农”方面的投入资金达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四)积极开展试点,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

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是很多地区确保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局的普遍做法。吉林省提出要在2006年基本完成100个村改造试点任务,启动30个镇整治试点工作。重庆市决定启动“千百工程”,通过3年努力使1000个重点推进村和100个典型示范村面貌显著改观。广西壮族自治区决定于2006—2007年在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整片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涉及33个乡镇、454个行政村。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和做法。

(一)规划滞后,新农村建设中投资浪费现象凸现

长期以来,我国的村庄规划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各级财政用于村庄规划的资金非常少,村庄建设规划成为各级规划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农村投资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农村建设的投资相当多成为“无效投资”。近几年来, 各级政府加大向农村道路、自来水、电力、学校、卫生和广播电视等设施的投资力度,然而,不少投资却因村庄撤并或整体移民搬迁被浪费,多成为“无效投资”。部分支农资金因为投放过散,不能使大部分受益村庄的水、电、路、文、教、卫配套起来,出现了“资金年年投,却不见水花”的怪现象。二是农民盖房投资浪费严重。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引导,不少农民盖的新房子没住几年,就过时和规划调整拆了重新盖。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民盖房是10多年一个周期,近几年变为6年、7年一个周期,很多农民辛苦一辈子攒的钱全都花到房子上了。

(二)试点村不具有代表性,打造的样板不可学

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是我国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一贯做法。但是,在如何选点上,普遍出现了一种错误做法。不少地方在选择新农村建设试点时,首先想到的是产业基础好、生活比较富裕的“富村”;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举全县、全乡镇之力搞好试点;有些乡镇后进村的群众常年喝不上一口干净水,而干部们却在讨论选择一个先进村开展亮化、美化工程。这种做法尽管能够在短时间出效果、树样板,但由于缺乏代表性,在“面”上不具有可推广性,即所谓的“好是好,就是学不了”的现象。更严重的事,还可能在农村人为制造两极分化,使得“好村”越好,“差村”越差。这种过分集中资源、单纯垒“大户”的做法,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应当引起注意。

(三)“长官意志”浓厚,过度依靠行政力量指导新农村建设

主要体现为:一是大包大揽。一些地方的新农村试点由领导说了算,而不是由农民自愿申请、综合审核得出来;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措施和扶持项目均由干部拍板,而不管是不是农民所需要,是不是受农民欢迎,能不能让农民得到实惠。二是大拆大建。一些地方领导同志片面认为,村庄建设的布局太乱,应该整齐划一,于是替代农民搞设计,在原有的村庄外另辟了一个新区,建设崭新的别墅,以为这样规整就是新农村建设。殊不知,这种做法既增加农民负担,又不经济实用,农民对此颇有怨言。三是贪大求洋,盲目追求村容的整齐划一。一些地方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新农村建设,依照搞开发区的思路搞新农村建设,盲目要求建房的楼层数,盲目地克隆城市的广场、草坪、运动场,把原先风景优美的道路、河道全改成直马路、直河道;盲目要求建设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化的污水处理厂,追求用先进、昂贵的技术等等,这些都是把城市里的形象工程搬到村庄里去的表现,既破坏了农村的自然美,又抬高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本。

(四)层层下任务,增加基层干部的工作难度

尽管中央多次强调,新农村建设不能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层层下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现象还是屡屡发生。对此,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的情绪比较大:一方面,上面下死任务,要求乡镇管辖的各村都要如何如何;另一方面,费用却只拨部分示范村的,其余由乡镇自行解决,其结果要么增加乡镇财政负担,要么使得很多工作流于形式。个别地方甚至搞起竞赛活动。

(五)宣传不到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根据我们的调查,能够比较准确说出新农村建设内容的农民约为10%左右,大多数农民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建房子。不仅如此,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中上级的资金支持期望过高,并导致农村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有些村干部认为,村内道路硬化的经费,上级部门迟早会给,村委就赊账先修起来。少部分农民甚至误以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要给钱给建楼。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又有“三个担心”:一是担心新农村建设向农民摊派收钱;二是担心搞形式主义,建设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形象工程,造成人、财、物大量浪费;三是担心国家领导人任期届满调整之后,新农村建设不能坚持下去,出现半途而废。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建设,减少农村投资浪费

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当前,要迫切需要抓好村庄、乡镇和县市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编制,把新农村建设、管理和整治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相互脱节,同时整合各种渠道的资金和物资,形成合力,让有限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规划编制要适度超前,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虑本区域人口变化、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新农村建设规划既要与当地城镇发展规划互相协调,也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互配套。

(二)科学确定试点村,确实发挥试点的示范作用

选择新农村建设试点时,应充分注意其典型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可推广性。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村庄作为试点,探索出不同的模式,打造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试点村,引导和带动其他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在试点过程中,对试点村加大指导力度,给予一定扶持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不做好“面”上的基础工作,忽视非试点村的发展。那种认为只要抓好“点”就自然带动了“面”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

针对目前部分干部和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宣传,通过电视、报纸、宣传册、派干部下去宣传等方式,把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完完整整地告诉广大干部和农民。

(四)“删繁就简”,建立新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应全面改进自上而下对农村工作考核评价的办法,建立新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旧的检查考核办法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禁止各种脱离实际的检查评比、达标升级活动。新的绩效考评体系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坚决打破上级考评下级、系统内部运行的体制内封闭式考评的老办法。要通过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改变过去工作上“号召动员型”、“指标压力型”的老套路,逐步向“民主合作型”过渡。

(五)注意保持农村应有的特色,切忌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城市建设

很多农村都是风光秀丽的村落,如果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把农村搞得像城市一样,那么农村就不能称之为农村了,而是城市。新农村建设应该强化农村自己的特色,保留农村独有的东西,比如良好的居住环境、清洁的空气、适合居住的房子、充满农家气息的庭院等等。

尧庙镇新农村建设及 篇3

关键词:新农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6-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但必须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十六大以来,党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这五句话,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全面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不仅勾画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而且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强调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充分調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教育落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金融事业落后等多方面的限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农村建设最坚实的基础是农村基础教育,它承担着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农民的重要责任,并且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国家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农村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但是,“现有的一套体制基本上是围绕硬件发展、规模扩大、普及率来运作”。也就是说现有的一套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革农村教育。因而,农村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课程设置是以升学率为其单一目标;农村师资力量薄弱且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这些问题关系着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进而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

亿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就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基础教育落后,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严重问题。它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说改善农村教育是目前我们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

1.2 农村金融事业落后

农村金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命脉,广大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包括建设新农村的20字要求都离不开金融。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村金融组织和机构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还没有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从而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其中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网点分布不平衡,农民存贷款困难;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农村资金外流,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撑日趋弱化。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促进粮食的增产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还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发展这一关键的环节。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要素配置,其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如今,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则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势在必行,抓好这项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此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3 农民增收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以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地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加强,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的深层矛盾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将会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也会制约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中问题表现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农业的主要资源缺乏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农民自身的素质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而其中农民的问题主要指的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如果农民增收缓慢,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局面,会阻碍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

1.4 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政权大厦的基石,是党和政府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我们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在新的时期,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由于出现了问题,不能发挥其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而无法很好的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农村党员干部民主意识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而且还必须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因为,基层民主不健全不仅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无法为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利益提供一个保障机制,更不能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所以,加强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改革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2 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改革和发展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基础教育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农村基础教育摆到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不断改革和创新农村教育体制,使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首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施“双证式”教育。“所谓双证式是指中学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 “双证式”教育它承担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任务,形成了农村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村社会培养更多合格劳动者的基本理念。其次、提高农村教育投入,统一城乡办学标准。“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因此,政府要优先保障农村教育发展,在资源配置上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第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定和提高现有的农村教师队伍。第四、完善教育监督机制,保证城乡教育师资平等。

2.2 大力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命脉就是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必须要依靠农村金融的支持。为此,我们应切实加强农村金融建设,改变目前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使农村金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首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其次,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建立多层次的小额信贷载体;第三、选择合适的农村金融模式,以弥补我国地区差异大,农业生产不平衡的特点。

2.3 发展新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新农村建设“生活富裕”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基础,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首先、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其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来实现。第三、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技术能力较差是农民增收难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要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2.4 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进民主管理,深化农村改革

加强村干部的文化素质,重视农村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政权建设和民主管理的核心环节。为此,我们要抓好基层干部的学习教育,对农村村级主要负责人实行培训制度,提高农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以此,带领农民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通过民主评议制度我们可以选拔优秀的能干的好干部,通过村务公开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群众民主监督机制。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社会目标,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而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所面临的问题自始至终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由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因此,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从制度、经济、社会各个角度去寻找综合解决的办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2008年基础教育发展五个关键词[J].人民教育,2008,3:

上一篇:手游《烈火如歌》正式上线,女性玩家多于男性玩家下一篇:2024幼儿园毕业典礼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