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共9篇)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篇1
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 是农村金融的生力军, 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 担任着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重大责任, 为发展三农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农村建设中, 如何结合自身优势, 创新信贷扶贫, 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以显示建设新农村的新理念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 农村建设新气象
一直以来, “三农”问题总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2000年, 为减轻农民负担, 在农村推行税费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十六届五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正式提出。这些思想的提出, 是我国农村战略思想深化和升华结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既要加快生产速度, 更要重视和加强生产的质量。
面对新时期的转型, 政府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 但国家对农村的投资规模和扶持能力毕竟有限, 若将大量资金投入农村经济的建设而压缩城市的经济建设, 必将得不偿失。这样, 就需要市场经济和政府的有效干预双管齐下, 最终优化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农村商业银行承担着服务建设新农村的使命, 支持着三农经济的发展, 因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 已是农村金融的坚实基石。近年来, 农村合作经营机构通过对信贷结构和投向的合理调节, 已使信贷结构得到优化, 信贷资产质量得到提高, 贷款操作更加规范, 使经营效益逐步增长。
2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现状
2001年11月28日, 我国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 之后, 全国各地的信用社陆续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并对支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虽然农村商业银行为三农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在信贷管理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2.1 贷款统计失真
由于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未能真实反映各类贷款的占用情况, 直接导致正常贷款中还存在不良贷款, 最终使得汇总数据失真。另外, 在贷款统计上, 科目的归属也有失规范, 将不同种类的贷款相互混杂, 造成收贷困难。
2.2 担保手续不严
在发放贷款过程中, 因很难寻得有效的抵押物, 而且加上抵押手续的繁琐, 农村商业银行为方便有效, 对很多贷款行为都采用保证担保的方式。但是, 从目前的保证担保贷款来看, 依然存在问题, 如对保证人的资信和担保能力未作充分详尽的调查, 甚至还存在一人多保、家庭成员间的交叉互保等现象。
2.3 贷款投向不准
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的投向上并不十分准确和分明, 有的甚至无视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 如:对房地产、小钢铁等行业发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对跨区域地方发放贷款;以“流动资金周转”的名义隐藏贷款的实际用途。
2.4 到期转贷较多
货款到期后, 为收清利息, 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会办理转贷或延期, 其中, 转贷尤多。特别是大额贷款到期后, 若多次采取转贷的方式, 会影响信贷资金的流动性。
2.5 贷后监管不善
很多农村商业银行经常放松贷后管理, 尤其是在发放大额贷款后, 常常不能进行及时的跟踪检查, 另外, 还存在贷款档案有失、保管不善、客户档案不明、信贷人员岗位设置不妥等问题, 甚至有的信贷员不能详细掌握借款户的基本情况、贷款用途等信息, 造成贷款管理上的漏洞。
2.6 放贷责任不清
有的农村商业银行是因为未对放贷责任的规定进行细化和落实监督, 有的是因为信贷人员的频繁调动, 有的是因为接任者未对旧账进行认真核对和整理分析, 这些都造成了责任不清的情况, 也使责任的追究陷入尴尬的局面。
2.7 外勤人员不足
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 外勤人员数量少、任务多, 特别是在基层服务的信贷员严重不足。有的信贷员所负责的信贷业务范围涉及十几个村落, 这样, 信贷员不能全面、详细地掌握各村、各户的情况, 很有可能会忽视潜在的信贷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创新信贷扶贫的措施
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 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只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强化信贷体制, 防范信贷风险, 才能真正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3.1 树立稳健的信贷经营理念
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将对信贷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把贷款质量放到数量前面, 不能为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近几年, 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从未有所下降, 面对这样境况, 若增加大量不良贷款, 农村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必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自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 农村商业银行不仅拥有了更大的权力, 也肩负了更多的责任, 所以, 必须要将信贷操作风险的防范作为信贷活动的核心, 不断提高管控能力。同时, 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严格监督相关人员的信贷活动, 宣传和贯彻稳健的经营理念。
3.2 建立贷款客户档案
农村商业银行要为贷款客户建立独立的客户档案, 全面、详尽、真实地记录客户的家庭成员情况、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产业的发展前景、家庭财产、村委会与村民的评议意见、以往借贷还款的信用记录等信息, 并且还要每年定期进行数据管理和内容更新。这样, 不仅能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管理工作的依据, 也可以对信贷员进行监督和约束。
3.3 落实贷款问责制度
农村商业银行应将贷款责任落到实处, 实行有效的包客户、包发放、包回收的贷款责任制, 在贷前、贷中、贷后都进行严格的防范和监督, 开展预警式管理。同时, 要明确放贷责任, 将各贷款环节中的责任进行精准归纳和管理, 贷款调查人身负调查失真的责任;贷款审查人承担审查不严的责任, 若大额贷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条例, 要承担审批责任, 发放贷款后, 若发现真实用途不符等, 要及时、准确上报, 否则, 追究贷后管理不善的责任。
3.4 实行私企的评级授信
随着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私企的信贷需求正在逐步扩大, 针对这类贷款客户, 农村商业银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制定符合不同客户的贷款制度, 并及时进行有效创新。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内部制度合理、信用记录良好、资金充足、具有贷款还款能力的企业评级授信并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 也要确保征信工作的公开、透明, 接受社会各方的监督。
3.5 开展农村银行金融服务
农村商业银行要依据经营个体、个人客户的需求开展农村个体经营户的信贷服务, 个人生活消费信贷服务等。从体制创新的方面发展新农村经济, 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终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 开发多种服务产品,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打造零售银行, 简化信贷客户的办理手续。
3.6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一是建立以政府为首的担保公司, 由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局、银行、企业、保险机构等部门提供担保资金。二是成立由中小企业、农民组织参与的区域性联保机构, 由区域内成员注入资金。三是建立多类型的资信评级、咨询机构, 如县级非商业性自信评审机构、乡镇服务性信用评审组织。四是提高群众的信用观念。
4 结束语
新时期, 在进行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扶贫仍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困难, 但是, 只要加强信贷操作风险的防范, 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创新控制制度, 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营管理和提高效益上, 便能为新农村的建设保驾护航。
摘要:新时期, 建设新农村已成为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加速器, 而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将自身的发展同新农村的建设结合起来, 找准支农着力点, 对信贷扶贫进行有效创新。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扶贫
参考文献
[1]潘盛洲,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三农”工作》, 《红旗文稿》, 2005 (12) .
[2]彭捷, 《农村信用环境是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 《西南金融》, 2006 (08) .
[3]《央行、银监会发布意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经济管理文摘》, 2008.22.
[4]寇建平、宋厚亮, 《“乡村银行”的中国镜像》, 《新远见》, 2009 (01) .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篇2
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发展与金融》第3届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摄影比赛侧记
徘徊在壮丽的山河间,留恋在金黄的田埂上,定格在欢快的笑靥中……在第3届“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摄影比赛作品评选现场漫步,一幅幅灵动的画面跃然眼底,新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生机勃勃.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实,一张张质朴可爱的.笑脸,一片片金灿灿的麦田……展示了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更展现了全力支持“三农”发展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新形象.
作 者:唐瑞 作者单位:刊 名:农业发展与金融英文刊名: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INANCE年,卷(期):2009“”(11)分类号:关键词: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篇3
关鍵词:新形势;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00-01
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应该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生机与活力,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一、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现状
新时期,尽管农村商业银行也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形势的变化带来了很多新问题。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银行发展模式必须得到改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也在对内部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对于金融风险也有了更强的管控能力。农村商业银行借助农合机构的转制机遇,对内部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然而区域经济发展和信贷供给之间存在的矛盾,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在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动态更加多元化,这也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有农合机构转制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更是受到了一些阻力,一些员工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违背职业道德,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严重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1]。
二、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班子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领导班子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班子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领导班子应该带头执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各种管理规定,不断提高自身的感召力,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建立威信,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度,积极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在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立足于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此同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适当的减少理论学习,避免枯燥的说教,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爱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尽量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树立良好的银行形象,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积极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银行的凝聚力和员工的荣誉感,同时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机会,使员工能够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2]。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创新。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采用灵活的工作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开办青年员工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组织员工畅所欲言,加强领导班子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对于座谈会上员工提出的各种问题,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积极出谋划策,尽量为其解决问题,同时对员工进行关爱和激励,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还可以积极应用当前的新媒体,建立本银行的微信圈和QQ群,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新媒体向员工推送一些党政知识,使员工了解与农村银行有关的政策导向,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这些新媒体也可以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使领导和员工能够进行和谐的沟通,使领导能够发现员工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农村商业银行领导可以对青年员工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对每个青年员工的学习培训、业务技能、思想动态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其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更加关注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积极建设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等基础设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员工的诉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对有困难的员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也具备着很多机遇。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豪佳.农商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09)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篇4
“穷人银行”是农民对安徽省财政扶贫新举措的一种赞誉。所谓的“穷人银行”是安徽省财政在贫困县、区引导建立的互助资金组织, 是由财政扶贫资金和村民自愿入股的资金“合资”而成。它既不同于由村民自发入股形成的民间互助合作资金, 也不同于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的小额信贷模式。“互助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的财政扶贫资金, 具有公共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
安徽省给这类互助组织制订的基调是“自愿、民有、民管、民借、民用、民还, 周转使用, 滚动发展”;管理规范是:资金只允许借用, 且只能用于发展生产, 根据不同的情况协商确定村民借款的最高额度, 一般最高借款额在5000元以内, 期限3~6, 最多不超过一年, 利率参照当地信用社同期贷款水平小幅浮动。利息收入, 除必要的运行费用开支、公益事业建设和照顾特困户外, 必须保证50%以上转为互助资金, 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村民对互助资金管理很严格:资金只允许在村、组内部借用;只能用于生产发展项目;不得平分给村民;不得用于抵扣往来款项;不得用于公益设施或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借款按照“户主申请、抵押或担保人签名、管理小组审查批准、公示、签订合同、放款”的程序予以办理。由村民选举产生的管理小组负责管理互助资金, 形成民主化管理机制。资金实行“由村民民主管理、自主决策、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管理原则, 在村民组内部形成一种利益共管机制, 每个试点村都由全体村民大会每人一票民主推选公道正派、有一定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的五至七人组成“互助资金”管理小组, 内设的组长、会计、监督员各有明确分工, 按程序办事。遇有重大问题, 全体村民共同研究解决。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篇5
一、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而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阻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其中 “三农”问题矛盾最为突出。2005 年10月,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长期以来, 农村金融处于一种抑制不规范发展状态, 如融资成本高、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地下金融活跃等。基于新农村建设及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 基于金融主管机构的定位和自身的条件, 邮政储蓄银行在改革邮政储蓄体系基础上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 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 充分依托邮政系统网点广的优势, 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 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 建立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实行了市场化经营管理。
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一直为农村金融及农村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8年以来, 在邮政储蓄业务的基础上, 根植农村, 不断创新业务种类, 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其他金融机构至今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金往来也日益迅速增加。于1986年在全国范围恢复办理的邮政储蓄业务, 为农村地区资金汇兑及现金兑现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邮政储蓄业务为社会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发展壮大了自己。在农村的土壤上, 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扩大规模, 建立了广阔的网络营业点, 其中2/3分布在农村地区。据邮政储蓄银行官方网站报道数据, 邮政储蓄银行的营业网点, 2012 年6 月末3.7 万个, 2014 年年末近4 万个, 2015年6月末已超过4万个;邮政储蓄银行服务触角遍及广袤城乡, “打造了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微博银行、微信银行和易信银行在内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 截至2015年6月末, “服务客户近4.9亿人, 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3万亿元, 帮助约1200万户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扩大邮政储汇业务范围, 同时向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延伸, 业务范围包括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要的服务项目, 有国内、国际汇兑、转账业务、银行卡、代理保险、代理国债、代收代付、银证通, 有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协议存款等。
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存在很大差异的背景下, 保证自主运营资金安全, 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 依托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广阔的农村市场, 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金融需求。
二、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发展建设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依托网络优势, 以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农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业务, 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 有些省市出现小额贷款业务发展速度放缓、不良贷款率增加、资产质量下滑等问题;但与此同时, 有些省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金融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多样化, 邮政储蓄银行在管理体制、内控及风险防范、业务素质及创新等方面也出现了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邮政储蓄银行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 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这些问题困扰着正在发展中的邮政储蓄银行。
1.邮政储蓄银行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 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根据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史来看,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就根据自身的优势在政策指导下定位服务于“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 主要是为农村建设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性质上带有“准政策性银行”色彩, 开展的业务主要是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随着邮政储蓄银行逐步向市场化方向的改革, 历史使命与商业化运行的双重混合以及面临的追求商业利润和社会绩效之间的难题就成为邮政储蓄银行运行中的第一大难题。
2.邮政储蓄银行依托网络优势在农村大力发展贷款业务, 小额贷款发展进入瓶颈期。一是产品本身设计上阻碍了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贷款金额小、时间期限短, 不太适应现在农业生产规模化及科技化的需求;二是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担保机制缺失, 从业人员金融知识及技术操作上比较差, 风险意识淡薄, 规避风险能力弱, 创新意识不强, 加上农户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也不强, 因而小额贷款业务创新不强, 效率不高。以上是邮政储蓄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中主要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的一个重要难题。
3.邮政储蓄银行依托网络优势在农村大力开展业务, 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长期以来这种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难以向现代商业银行低消耗、高效运行的精细化商业运行发展模式转型。根据官方报道, 截至2014年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在全国的网点已有4万个, 但是这些网点大多数都规模较小, 设施陈旧、设备落后, 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三、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2015年2月,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 “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靠改革添动力, 以法治作保障,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同年3月份, 银监会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强化支农服务社会责任,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 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 持续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支持其他商业银行下沉机构网点, 优化网点布局, 适度扩大农村地区网点覆盖面。”根据政策指导及自身条件, 邮政储蓄银行要根植农村土壤, 坚持立足“三农”, 服务新农村建设, 秉承“人嫌细微, 我宁繁琐”的方针, 恪守“普之城乡, 惠之于民”的承诺, 始终坚持探索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之路。
1.提高政策扶植力度。从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农村贷款业务种类来看, 农业信贷风险担保和补偿机制还应大胆创新。据邮政储蓄银行发布的公告了解, 目前只有一部分地区在农业贷款方面的担保做的比较好, 通过农技协出面, 将农民组织在一起, 实行统一贷款。有部分省市“三权”抵押贷款做得也比较出色, 还有结合当地地方特征, 积极尝试和推广各种担保创新, 比如大型农机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土地流转收益、设施大棚、水域滩涂使用权等。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也解除其后顾之忧,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提高政策扶植力度, 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设立贷款担保基金, 成立为“三农”服务贷款的担保机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性亏损补偿机制;进一步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2.践行“普惠金融”, 创新产品设计及服务, 做好最基本的贷款业务。2013年11月, “微型金融在中国”高峰论坛上焦瑾璞就微型金融是否需要储蓄的问题, 焦瑾璞谈到:“中国目前最缺的是贷款, 微型金融发展应该在贷款上下工夫, 把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技术普及到广众。”
邮政储蓄银行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 将小额贷款和微型金融服务满足不断扩大的广大农村金融需求市场, 就要在贷款业务上下功夫, 践行“普惠金融”及金融创新, 特别是创新产品设计及服务, 做好最基本的贷款业务。邮政储蓄银行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储蓄收入, 并且在各项收入中占很大比重, 而储蓄收入主要是依赖利差收入, 所以邮政储蓄银行的收入受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很大。因而, 邮政储蓄银行充分发挥网点及在客户群体各个方面的优势, 增设信贷受理网点, 降低交易成本, 方便客户, 并创新业务种类, 加快发展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个人企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 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3.加强风险管理, 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制, 提高监管力度。邮政储蓄银行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 在不断创新产品设计的基础上, 必须设立相对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 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制。首先是强化公司治理结构, 做到产权清晰, 强化金融安全与责任追究。其次, 增加新老员工的金融培训, 提高金融专业技能, 增强金融风险意识, 从事合规性经营。再次, 相应提高监管力度。
4.加强内部管理, 转变发展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金融之路。邮政储蓄银行实施服务新农村建设, 除创新产品设计, 加强风险管理, 做好基本的贷款业务外, 还应加强内部自身管理, 转变发展模式思路。为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现商业化转型, 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 增加资本金;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 比如向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批发贷款, 既解决了这些新型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足, 也满足了农户资金的需求;依托网络与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比如与各保险机构合作, 代理农村保险等。
四、结束语
普惠金融是金融的延伸。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的微型金融机构, 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在将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机会和便利带给更多的普通百姓的同时, 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是当前所有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农村的繁荣与发展, 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政府一直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 基于“普惠金融”下的邮政储蓄银行, 应不断开拓新思路, 进行金融创新, 发挥独特的优势, 走生态金融之路, 更大更强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官方网站
[2]王劲屹, 张全红.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三农”之改革思路探讨——兼与农信社竞争力之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 2014, (12) .
[3]谢永乐, 张海.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服务“三农”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 2014, (06) .
[4]孙为民.对加快邮政储蓄银行转型的思考[J].邮政研究, 2014, (3) .
[5]陈晖萌, 党均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综合经营战略[J].银行家, 2008, (03) .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篇6
农发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品牌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护, 需要加强农业政策性银行法律支持体系建设。一是尽快出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条例》或制定《农业政策性银行法》, 从法律上明确农发行的法律地位、功能作用、经营目标、业务范围、管理方式、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等内容, 明确界定农发行与政府、财政、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等外部主体的关系, 从法律上促使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支农轨道。同时, 考虑到农发行承担的绝大部分是“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 因此, 要在法律上对农发行经营的政策性金融业务, 明确给予适当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 并逐步提高农发行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 不断增强农发行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和持续支农的能力。二是营造良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金融生态环境, 制定《粮食法》, 修订《企业破产法》和《刑法》等相关法律, 明确对挤占挪用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保护农发行的合法权益。三是运用法律手段, 加强品牌保护。农发行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加强品牌保护意识, 切实增强保护金融知识产权的意识, 注重用商标法来保护自己, 尤其是对于农发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整体品牌和一些独创性强、复制壁垒低的中间业务产品, 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严防品牌的仿冒行为, 加强对品牌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培植政策性金融精品, 实现农发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品牌定位
要按照增强农发行支农主导作用的总目标, 逐步把农发行办成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农村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 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经营, 农村扶贫和中西部开发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使农发行真正成为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的重要载体、政府支农不可或缺的农村开发性、农业服务型金融机构,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近期, 可考虑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 统一归口管理目前由商业银行和相关部门管理的其他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扶贫资金和国家其他支农资金, 把粮棉油信贷支持领域从流通领域向生产和加工领域延伸, 适时开办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贷款, 代理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我国农村的转贷款业务等。并积极研究探索介入农业保险领域的方式和途径, 尽快形成“以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业务为主体, 以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一翼, 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为另一翼, 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业务发展格局, 强力打造农发行的支农品牌。通过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效益明显、影响重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 将粮棉油收购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等, 打造成为拳头产品、金融精品, 增强农发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提供优质服务, 获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满意与认同
面临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多层次需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获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满意与认同, 塑造农发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品牌形象。
一是创新客户关系管理, 奠定客户服务基础。以综合业务系统为依托, 发挥数据大集中优势, 采集、整合会计、信贷、客户等信息及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相关信息, 建立以客户规模、客户特征分布、客户贡献率、违约率、违约贷款损失率等为内容的客户分析机制。
二是创新服务功能与手段, 提高信贷服务水平。随着农发行业务多元化, 应对客户实行差异化、一对一服务, 定期走访客户, 及时掌握反馈客户需求信息, 针对不同客户需求, 创新设计个性化信贷产品和贷款方案, 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完善信贷业务授信和转授权管理, 适当下放小企业评级、授信权限, 对于金融资源丰富、管理水平高、资产质量好的部分经济强县支行, 适当扩大信贷审批权限, 强化这些行对县域和农村市场的拓展能力;完善重点客户直接营销机制建设, 扩大省分行对选定重点项目直接评估的直销范围, 提高办贷效率, 不贻误企业商机;对于优良客户的信贷业务, 实行绿色通道, 特事特办。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与指导, 加强对国际国内粮棉油市场和行业信息的搜集分析, 密切关注价格走势, 努力规避市场风险, 帮助企业及时把握销售时机, 搞活经营, 提高贷款使用效益。同时, 积极加入全国及区域性的各类结算系统网络, 研究并尽快开办信用卡类业务, 采用个性化的结算方式, 使农发行的结算功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便利、快捷、高效的结算服务。
四是倡导文明礼仪服务, 树立良好职工群体形象。实行标准化服务, 严格执行总行制定的服务规范, 还要制定各行各专业具体的服务标准, 搞好示范服务, 树立一个或几个示范服务窗口, 对于追求高雅、完美的服务境界, 对于提高全行服务质量, 树立农发行良好品牌形象,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创新服务, 坚持与时俱进, 积极推行个性化服务、差别化服务、情感化服务、“一站式”服务, 不断扩大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服务, 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以扩大农发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完善内部体制机制, 凝聚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力量
按照总行提出的打造现代农发行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要求, 遵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在坚持农业政策性银行办行方向的前提下, 打造农发行的生存发展空间、体制机制基础、信贷客户基础和机构网络基础, 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效益评估、风险内控和经营考核机制, 构建制度先进、运作规范、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 推进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 优化组织结构体系, 深化干部人事、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逐步把农发行办成发展空间合理、治理结构科学、体制机制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凝聚内在力量。
五、通过品牌沟通、传播、营销和管理机制, 提升农发行品牌形象
一是完善视觉识别系统, 统一品牌形象。农发行必须建立起一套统一、规范、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以有形的企业形象彰显无形的品牌文化内涵。目前, 农发总行已经设计制做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手册》, 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下一步, 各级农发行要严格按照手册规定的格式和要求, 统一规范行名行徽标识及标准色, 统一办公事务类用品、广告宣传类用品、公关事务类用品等各类用品的制作, 统一各机构的营业环境布局等, 充分体现农发行作为一级法人的统一性、整体性, 提升农发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二是整合品牌传播, 宣传品牌形象。基于农发行的特殊性质, 其品牌战略不能建立在资金推动型的基础上, 而应是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政府、社会等关系资源, 大力开展低成本的公共关系营销, 以此不断提高农发行品牌知名度。如对于政府公关, 农发行由于其政策背景而具备先天优势, 方法可采取经常给各级政府的内部通讯投稿, 编发工作信息报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 向政府及有关部门赠阅农发行刊物《农业发展与金融》、《粮油市场报》农发行专版, 利用一切可能机会邀请有关领导来行视察指导或向政府有关领导汇报请示等, 及时将业务发展等重要信息传递给政府有关领导;对于广告, 农发行也应适宜运用, 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手册》统一标准, 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宣传语和“至诚服务, 有效发展,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的核心理念, 适当投放媒体广告、路牌广告、宣传标语、宣传单等;对于活动策划, 属主动创造品牌推广机会的一种方式, 可适时精心策划新闻发布会、品牌推介会会等大型活动, 吸引各家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眼球, 传播“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品牌形象, 扩大农发行知名度;对于新闻报道, 应注重对新闻单位的公关, 与各大新闻媒介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及时地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上发布农发行动态。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篇7
一、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2007年开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以来,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 重点支持了纳入中央、省级发展规划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江河湖水系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特点, 在贷款管理上强化系统指导、严把贷款准入关, 严格落实贷款条件、积极推进部门合作。如铁岭市分行营业部贷款支持的凡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贷款金额3.5亿元, 通过对榛子岭水库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洞的加固、新筑堤防、开挖疏浚等措施, 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使流域内水环境系统、生态系统合理循环, 改善9.8万亩水田的灌溉条件, 为下游新城区的如意湖、莲花湖湿地提供优质水源, 为新城区20万居民和沿河数万农民提供清洁、优质的饮用水源和生活用水。截至2011年6月末,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累计投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27.95亿元, 支持16个项目, 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二、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支撑
农发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与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同年开办。“十一五”期间, 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发行积极投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 重点支持农村路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清洁能源开发及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遵循“政策导向、商业运作、科学管理、持续发展”原则, 紧紧跟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引方向, 重点投向政府倡导的、投资规模较大的、社会效益明显的公益性项目、支持了一大批项目, 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如抚顺市分行营业部向抚顺经济技术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4.5亿元。该项目改善了抚顺经济开发区内大南、李石镇、大小瓦、四方台、刘尔、河夹心等14个村屯的道路设施, 方便居民出行的需要, 也是统筹城乡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 项目建设将明显改善该地区的交通水平,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特色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从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内外环境打下良好基础。截至2011年6月末,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累计投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72.3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31个。
三、推进县域城镇建设凸现新亮点
自2009年获批开办县域城镇建设贷款业务以来,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围绕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 重点支持了县域 (包括县级市、城市郊区郊县) 水热电气、垃圾污水处理、文教卫生设施、土地整治、环境综合整治、农民集中住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建设项目, 支持了一批列入当地发展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关注、具有显著民生效应的项目建设。截至2011年6月末,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累计投放县域城镇建设贷款16.23亿元, 支持了9个项目建设。
四、支持新农村建设写新篇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 各级政府加快了以土地整理、农民集中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步伐。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核心是解决好土地问题, 破解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这“四缺”的难题。对此, 农发行及时推出新农村建设贷款产品, 优先支持了一批政府主导、以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为依托、项目自身有稳定经营性收益、借款人综合收益还款能力强、借款人现金流足以覆盖贷款本息、具有充足担保资源的项目。如阜新市分行支持的35亿元玉龙新城土地整理项目, 从省分行介入评估到项目审批通过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确保了该项目按计划如期实施。通过土地整理的实施, 土地将得到合理利用, 道路等设施都将重新规划, 生态环境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项目的实施将会令区内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同时将拓宽当地人民的就业途径, 可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转移, 逐步实现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 形成集聚效益和区域竞争优势, 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 带动区域生产要素的集中,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具有显著的支农作用。截至到2011年6月末,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累计投放新农村建设贷款81.77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12个。□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从2007年起步的20亿元到2011年6月末的193亿元, 短短四年间,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从零起步, 阔步前行, 信贷投放突飞猛进, 成为信贷支农的一个突出的新亮点。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篇8
一、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的大势所趋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势所趋, 同时也是我国农村完善金融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
首先,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转型提出了要求。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往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发展的需求了。这种需求在融资方面最为明显, 传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融资方式是村民集资, 但是农业的现代化, 促使农民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 因此, 对于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 以往的融资方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其次,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内容亟待完善。传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内容较为单一, 农民无法通过信用合作社, 将自身的财产实现保值增值, 这种完善的金融服务内容急需转型来实现。
最后,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产业务规模较小, 同时盈利能力较低。这种特点注定了金融机构无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同时也无法满足农民对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
二、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的过程
近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化的发展模式, 因此,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经营范围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对资金及金融服务的需求,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要做好业务转型的工作
1. 我国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应当拓展资产业务。
近年来, 我国农业发展迅速,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农业市场化水平逐步提升,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产业务可以沿着产业链向非农产业等利润更加丰富的产业进军, 同时, 向更加宽阔的地域性进军, 为合作银行创造更宽阔的资金贷放市场。
2. 我国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应当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当不断的拓宽融资渠道, 在负债管理方面与现代银行接轨。传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吸收农民的个人存款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分割性与封闭性。应当逐步将乡镇企业与其他的社会资本融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融资范围, 提升合作银行对非农资本的吸纳能力, 为转型准备充足的资金基础。
3. 我国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应当不断丰富中间业务。
农业的现代化, 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 农村的乡镇企业逐步发展, 对于自身资金运营水平的要求逐步提升, 因此就需要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一定的咨询业务。转型需要一定的现代金融人才, 形成转型的智力支持。
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需要遵循一定的市场发展规律, 同时还要注意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 做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首先,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转型应该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设备, 逐步实现农村合作银行的信息化及电子化。我国相关部门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是建立在规范化的机构运作基础之上的, 而以往的合作社缺乏规范的管理形式与方法, 不利于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实现农村合作银行的信息化及电子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及准确率, 另一方面, 有利于拓展合作银行的业务, 促进合作银行参与金融活动的能力。
其次, 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需要调整和改善银行的业务流程。一方面要重视对客户需求的满足, 另一方面需要重视银行的良性运转。不单单要重视前台的服务, 更要重视后台的管理, 努力建设更加完备的后台评估分析机构及后勤保障机构, 评估分析机构是银行能够提供可靠的例如:信用评估、项目评估咨询及风险管理等中间业务的重要保证。同时, 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建设过程中要完善相应的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 改变这种运作服务环节欠缺、内容单一的问题, 将农村合作银行的建设落到实处。
四、结语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能够更加直接地为我国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缓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由于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有限问题而产生的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消极影响。合作社的转型和合作银行的建设需要立足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不断的探索转型的过程, 发现转型当中的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 实现我国农村合作社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农村信用合作社:问题与对策[J].理论导刊, 2000 (05) .
[2]江苏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J].群众, 2004 (02) .
如何加强农村合作银行监事会建设 篇9
一、当前农村合作银行监事会工作存在不足
(一) 思想认识不足。
实践中, 不少监事会成员忽视了监事会这个本应在农村合作银行规范化运作中起关键性作用机构, 认为监事会只是一个象征性监督机构, 发挥不了实际作用。
(二) 日常工作开展深度不够。
有的监事会没有下设审计监督职能部门或有审计监督职能部门但处于有机构无人员的状态, 无法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不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村合作银行真实的、第一手的信息资料。
(三) 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中选举出来的非职工监事和从职工代表大会中选举出来职工监事共同组成, 且从人数上讲, 有的监事会大多为非职工监事, 他们对合作银行的业务知识和经营状况不是很了解, 因此监督力度不大。
(四) 制度不足。
实践中, 有的监事会正常开展工作的各项制度没有建立或健全, 而现有的一些基本制度如会议制度, 也免不了“走过场”, 缺乏操作性强的一系列运行制度。
二、农村合作银行监事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 充分认识监事会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强监事会工作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各级管理层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上可能会有一种片面的看法, 认为“监事是个荣誉职位”、是“花盆”摆摆样子的, 或许有些监事也有类似的想法。但我们必须看到, 整个社会民主进程在加快, 民主意识在增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在十七大精神的推动下, 民主监督的意识会进一步增强, 监督工作的社会环境将会不断改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股东代表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行长、股东代表大会与监事会都是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代表大会委托董事会决策和管理;董事会委托行长执行, 负责具体运作;股东代表大会又委托监事会实行监督。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 不是隶属于或从属于决策机构, 而是与决策机构相互平行和独立的监督机构, 各自向股东代表大会负责。设立监事和监事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本身就是一种程序性监督。监督机构与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之间是既分工制约, 又支持配合的辨证关系。监事会成员要努力健全和完善监事会机构和管理机制, 树立大局意识、监督意识和服务意识, 理解与领悟工作职责, 找准切入点, 寻求“三会”的最佳结合点, 正确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 使农村合作银行以健全的体制和机制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 加大履职审计和经营决策监督, 提高监督深度
1、强化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成员履责审计。
对董事会及成员的审计, 重点放在方针、政策及中长期规划的制订是否合法、合规, 是否切实本行实际;对经营班子及成员重点查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开展业务经营、是否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是否对经营成果和风险负责。
2、内外联系, 上下联动, 实施全方位立体监督。
一是加强与银监部门、内外部审计部门的联系, 共同构筑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 形成由内部人控制转向内外部共同监督的机制。
二是强化内审部门功能, 加大审计检查力度。设立审计委员会, 认真履行审计和监督职能。全面开展审计工作, 对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下达整改措施, 限期纠正, 积极指导和监督业务正常开展。
3、强化监事会风险管理职能, 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对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尽职监督、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监督等监察职能, 通过列席会议、调阅文件、检查与调研、监督测评、访谈座谈等方式, 有效地监督和测评农村合作银行的决策过程、决策执行过程及经营活动。及时发现业务经营中存在的操作风险, 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同时结合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行业风险, 形成可行性报告, 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 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积极稳妥开展监督工作
不断创新和改进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 是做好监事会工作的重要条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列席董事会和企业各种会议的机会, 跟踪企业日常财务和经营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充分利用审计资料, 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等会计资料的分析, 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员工座谈会, 听取意见, 查找问题。要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合作, 重视利用内审部门的力量。搞好专项检查。对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发现的较为突出和带有共性的问题, 可以适时进行专项检查。
(四) 不断完善监事会工作制度, 抓好基础工作
1、建立经营决策的质询、反馈制度。
监事会要加强对合作银行经营决策、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调研;加强对股东代表大会决议落实情况、财务管理、信贷管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等工作的监督和调研;经常向股东和本行职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对调研和情况了解中发现的问题要通过适当方式反馈给董事会和经营班子, 促进业务依法合规经营。
2、建立内部监督工作联系制度。
不定期召开由纪检、审计、财务、工会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会议, 沟通情况, 交流工作。
3、建立和完善监事会的议事规则、监事职业岗位培训
制度、监事会定期会议制度、文件和资料送达制度、财务报表报送制度、监事会咨询回应制度等。
(五) 加强对监事会成员的培训, 提高履职能力
做好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监事素质。监事会要定期组织监事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 熟悉相关的政策规定, 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监督水平。当前, 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内容非常丰富, 是指导我们工作的理论依据。要组织监事会成员积极学习金融法律、法规、银行业务和农村经济知识, 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监督检查能力, 使监事会成员能适应当前工作, 独立客观地开展各种监督和评价活动。
(六) 提高监事会自律意识, 加强自身管理。
监督监督者也是监事会制度的重要保障, 因为监事同样存在权力滥用的问题, 同样需要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为此, 应确立监事会成员间的连带责任, 互相监督, 互相制衡。实行董事和监事绩效交叉评价制度, 即由董事对监事过去一年的工作作绩效评价, 监事对董事过去一年的工作作绩效评价, 对监事会约束机制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监事会成员要树立“不作为就是失职”的理念, 要对自己的工作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 要做到善于思考, 敢于直言, 无私无畏, 做到工作到位, 不负上级和本行广大职工的重托。
随着法人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 各项运作机制正日趋正常化, 监事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 监事会应和着合作金融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劲节拍, 统一思想、严格管理、扎实工作, 努力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摘要:农村合作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的要求, 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架构, 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三会一层”的运转有序。但笔者认为, 目前农村合作银行监事会还没有发挥其本应有的职能, 本文就当前农村合作银行监事会工作存在的不足, 提出加强农村合作银行监事会建设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合作银行,监事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水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效率与内控机制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102.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推荐阅读:
村镇银行新农村建设06-06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05-10
新农村林业建设的对策06-09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09-29
新农村建设的展开路径10-10
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07-17
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05-26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09-10
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论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