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的多样性(精选12篇)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1
运动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同学们感到比较难以掌握的部分,主要原因在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对运动过程作正确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这正是学生欠缺的。如果学生能够抓住不同运动学问题的特性,对运动过程的分析就变得简单明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对几种常见的特性给予举例探讨。
一、相对性
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巧妙选取参照物、简化运动过程是分析运动的关键。
例1:天花板上吊一根长为1m的直棒,当它在开始自由下落的同时,地面上有一只小球竖直上抛,小球经过棒长的时间为0.1s,求小球上抛的初速度。
分析:以直棒为参照物,小球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在0.1s的时间内通过1m的位移,初速度。巧妙选取参照物,可大大简化运算。
二、独立性(等时性)
一个物体如果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这几个运动将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同时进行,物体最终的运动将是这几个运动的叠加,遵循(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其具体应用是分析复杂的运动,将上述过程逆向应用。
例2:一汽艇以恒定速度沿河逆流而行,行至某处丢失一物体,经时间t后发现丢失,于是立即调头顺水航行寻找,结果在距丢失点下游s处找到该物体。求河水的流速。
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汽艇的运动与水的运动和丢失物的运动是独立、等时的。丢失物体在原地没动,汽艇来回运动的时间应为2t,水在这段时间里把丢失物体冲到下游s处,故水流的速度应为:。
三、对称性
某些特殊的运动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如简谐振动、竖直上抛运动等。抓住对称点往往是分析运动的关键。
例3:如图1,一箱底装有一个弹簧,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时,升降机的加速度( )。
A.大于重力加速度
B.小于重力加速度
C.等于重力加速度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升降机落地后弹簧被逐渐压缩到最低点,再反弹,其运动过程可看作类似于简谐振动,其平衡位置应在弹力与重力合力为零的位置。根据对称性,升降机在最低点的加速度与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上方某一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而在该点的加速度应为弹力与重力的合力产生的加速度,根据对称性弹力应该是向下的,合力就是重力与弹力相加,故应大于重力加速度。应选A。
四、等效性
在分析某个物体运动时,如果其运动的条件或特征和我们已知运动相同或类似,则我们就可以用熟知的规律来分析它的运动。最典型的就是诸如平抛、单摆、弹簧振子等物理模型的等效应用。
例4:如图2,在光滑水平面上的O点系一长为l的绝缘细线,线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当沿细线方向加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后,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现给小球一垂直于细线的初速度v0,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若v0很小,则小球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为。
分析:显然这是单摆模型的等效应用,所不同的是在水平面上且加速度,所求时间为周期的一半,明确了这一点,答案也就很容易得出了。
五、周期性
某些特殊的运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如简谐振动匀速圆周运动等。抓住周期往往是分析运动的关键。
例5:图3给出的是一个水平放置的光滑的圆弧槽,A、B、C、D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半径为R,圆弧所对应圆心角小于5度,AD的长S。今有一小球m1,沿AD方向以速度v从A点开始运动,要使小球m1与固定于D点的小球m2相碰,小球m1的速度v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小球m1运动到D点的时间为:;m1在圆弧槽内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与近似简谐振动的合成,要与m2相碰,时间必须是简谐振动周期的整数倍。故:。可见,周期性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六、可逆性
对于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可逆向地等效分析。
例如, 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7∶…, 那么, 一个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就应该是7∶5∶3∶1。同样,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在连续相等的位移里所用时间之比为:, 那么, 一个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位移里所用时间之比为就应该是:。
例6: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3秒停止,则在刹车后1秒内、2秒内、3秒内汽车通过的距离之比是多少?
分析:根据可逆性,汽车在刹车后在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之比为5∶3∶1,那么在刹车后1秒内、2秒内、3秒内汽车通过的距离之比就是5∶(5+3)∶(5+3+1)=5∶8∶9。
七、瞬时性
在分析物体运动的运动过程中,由于突然受到某种冲力的作用,物体的速度在瞬间发生了变化,如和物体连接绳子突然绷紧或物体间发生碰撞时,都会有速度的突变。抓住突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7:如图4,在方向水平、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挂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已知,初始时刻小球在A点,OA水平,线刚好伸直。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
分析:小球先沿AC方向做直线运动,(三角形OAC为等边三角形)到达C点的瞬时,绳子会突然绷紧,小球的速度有突变,沿OC方向的速度会损失掉。考虑到这一瞬时性的特点,小球到B点的速度也就不难求出了。答案:。
综上所述,对于运动学问题的分析,我们要善于抓住运动的特性,分析运动过程,一个运动可能集多种特性于一体,只要逐一分析,就对解决运动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汪思谦主编.物理辅导与训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邓均, 蒋大凤主编.海淀名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2
课题研究报告 瑞景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马洪睿
导论:
2011年6月,我们根据在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方面的内容。同时,在教科室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经过讨论交流,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研究》。在导师的帮助下,一起对课题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本课题方案更加完善。经学校教科室推荐,本课题确定为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对单一的、显性的问题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只注重找到问题的答案,往往呈现出套用题型的现象。对于在现实情景中呈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更无从谈起了。针对学生的数学现实与《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提出了此研究课题。力求通过研究得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尽量使问题的解决策略多样化,帮助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找出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最终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探索,学会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处理问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如何从问题中发现隐含的关系,学会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获得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对单一的、显性的问题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只注重找到问题的答案,往往呈现出套用题型的现象。对于在现实情景中呈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更无从谈起了。针对学生的数学现实与《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提出了此研究课题。力求通过研究得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尽量使问题的解决策略多样化,帮助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找出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最终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探索,学会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处理问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如何从问题中发现隐含的关系,学会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获得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小学阶段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多样性的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学习理论实施于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3.教育心理学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在不断地丰富。他们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判断,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二、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1、课题概念界定
“解决问题”即是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策略”顾名思义是计策与谋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可理解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应用,解决问题需要应用策略,而策略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与积累。
2、理论假设
本课题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探索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过程及心理活动,理论与操作相整合,在实践中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水平与解决问题的策略相辅相成的关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领悟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及规律。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养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
2.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竭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猜测、修正,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构建。
3.学生能主动地对已有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模式等进行分析、综合、转化、调整,从而形成对新问题的领悟,促进新问题的解决,以达到“一题多解”及“一法解多题”的效果。
4.不仅要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更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的价值,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并不断进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策略,在参与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自行经历探究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感悟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课题研究对象
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内容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领悟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及规律。会用多种方式呈现解题的过程,体现思维的新颖性,避免简单、重复练习,让学生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策略。
2.教师进行怎样的教学及设计怎样的练习题,才能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灵活性,熟练的掌握各种解题策略,解除学生感觉数学难的困惑。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1.行动研究法:通过钻研数学教材,阅读相关论文论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努力寻求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活动和问题解决的策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2.文献研究法:学习和研究教学论,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以及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理论及操作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思辨和理论综合,找出课题研究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
3.个案研究法: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总结、提炼出值得推广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的实践经验,形成个案案例。
4.问卷调查法 在课题研究前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和学生中对于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需求,确定研究方向。
七、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本课题是2011年6月申报,2012年1月批复的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整个研究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目前正处于课题实施阶段。现将前期的主要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进行选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确定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形成实施方案。组织老师开展理论学习,加强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3月)
(1)组织课题组继续进行理论学习与交流,开展实践探索与反思活动。
每位老师都自己阅读有关书籍,同时所有课题组成员在实践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撰写课堂教学反思40余篇。
(2)修正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积累研究经验和成果。所有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成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其中教学案例10篇,教学论文8篇。
(3)张丽丽、王建南、刘晓康、尚敏、赵琳、马洪睿等老师分别做了解决问题多样性的实验课,并上交了相应的教学设计。
第三阶段:总结解题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将老师们上交的课题论文、课题反思及案例、教学设计等进行分类整理,制成相应的成果集。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矫正、再实践、再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1.认识了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策略,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走出无从下手的“沼泽地”;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策略的认识、理解与掌握。为了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理挖掘课程标准教材中“解决问题策略”的基本素材。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问题解决”的基本素材,认真进行了整理。
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编排了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六年级上册安排了《圆的面积》一课,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画图、观察等策略来解决问题。教材以一些常见的和现实有趣的问题为载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画图、列表、枚举、假设、转化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1)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
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一些简单常见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内容,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解题思路的形成。而数量关系的教学却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和感悟的过程,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隐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提升。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新课程更重视学生对数量关系建构的过程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积累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学生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感悟积累,努力以数学思想方法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数量关系的建构“活”起来。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为解决问题服务。
(2)重视策略意识的渗透
教材在编排上逐步渗透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转化。我们认为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际问题外,更重要的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这一意识应该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对小学生来说,列表、画图、一一列举比较常用,倒推、替换和假设的应用相对较少,而转化可以说是应用于整个数学学习中。当学习了某个策略以后,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运用策略的意识,这个引导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才会进一步加强,运用策略的能力才会增强。
(3)重视策略的合理选择
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我们引导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列表、假设、转化等都是学生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会有所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存在差异。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生命之间必然存在众多差异。教师应该尊重每一种思维方式,让每一种思维都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
在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策略的优化与提升,让学生在不断应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觉汲取他人的优势,改进自己的策略,多中选优,择优而用。同时在强调策略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引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为好的策略是相对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要计算出鸡和兔的只数,可以采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列方程。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再对这几种不同的策略进行对比,发现有两种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即列表法和画图法。但是画图法还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鸡和兔的总量不能太大,总量太大,画图就非常麻烦。最后总结得出解决这类问题最实用的策略还是列表法。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主要问题:
坚持练习还不够,有时会中断训练,原因是很多时候晚上布置的是预习作业,没有独立的练习题目。有时候是对课本中基本知识的练习,这时候不需要运用复杂而多样的解题策略。所以各种解题策略的熟练运用还要再坚持训练。
(二)今后设想: 1.在数学教学中,应进一步强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从而形成数学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最佳结合,进一步探索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通过数学模型求解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更要重视对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的培养。在各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理解策略的深刻含义,并逐步掌握多种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策略,形成一种数学素养。
3.下一个阶段,我们主要是针对在前一个实施阶段中存在的不足加以适当调整。例如:老师们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尽量以案例的形式呈现,记录下每一个亮点。同时,我们要及时完成收集课题相关论文、案例、反思、课例等资料。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施方良 《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1
3、王永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福建教育》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3
[关键词]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 多样化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40
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通常是通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因而小学数学课程增加了对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一、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深刻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这样定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综合的、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不是单纯练习题的问题,而是实际的问题。”简而言之,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策略意识以及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数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资源,做到了极大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通过图画、表格、文字等方法去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加深了对数学源于生活的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加强学生对画图、列表、假设等问题解决方法的训练,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建议
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还要时刻关注国家出台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方针、最新的教学精神等,不断虚心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掌握教学中应该用到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面对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解答,大部分教师都会将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向学生展示一遍,直接灌输已有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对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事实上,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是由探究能力转化而来,只有积极探究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积极钻研、分析,这样讨论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是多元化的。在每周数学课中,教师还应设立两节自主探究课,使学生自主发挥,通过讨论、猜测、总结等活动,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带来的乐趣。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时期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较为动荡的阶段,小学生此时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控制力较低,导致他们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较为平缓的语气、温和的字眼,避免发生声音过大、情绪失控等情况。同时,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波动给予足够的重视,努力营造舒适、自由、民主、健康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言论和进行想象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对问题的解决实现方法多样化的目的。
4.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讲学”模式,丰富、创新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增加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竞技游戏,如“比比解题速度,看谁答得最快”等,并让获胜者向大家讲解解题思路,和其他同学共同学习,或者用抛橡皮球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在对较有深度的数学问题上,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自由探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适当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开发新方法的过程和对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懂得与他人合作,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拓宽自己的思考范围,进而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增加教学中的互动,把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并对优秀团队进行奖励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追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而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时,每一位教师都是辛勤的园丁,把握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所以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仔细、谨慎。教师要促进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想法弃之不顾,或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注重“质”和“量”的双重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6.在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中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每一位学生都是值得尊重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个体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一道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任何一种解决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无论这些解决方法是不是来自于同一个学生,而且这些解决方法对其他学生的思维都会产生一定的碰撞,从而受到启发,拓宽了自身的思维领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位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探究与理解,这些思维或多或少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7.创造实践时空,注重实践活动,增加计算机的教学应用
小学教学是针对小学生的教育培养,所以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结合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并强化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有关数学的问题,并自主找出解决方法,使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被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新潮的教学工具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展现了强大的魅力,增加了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与探索的兴趣。所以,教师应积极开发研究计算机这个新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其与数学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 篇4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的意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美国的课程标准体系中就涉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内容了, 并将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学习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 在组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 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 我国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依然存在思考问题思路过于简单、解题方式不足等现象。
与其他学科相比,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这是因为, 对于同一个问题,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 利用多种解题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 一方面可以积累解题经验, 进一步体验解题的成就感, 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帮助其培养发散思维,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种作用推动下, 各国纷纷重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
二、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一) 因材施教
对于小学来说, 在组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问题的实际情况, 进行具体分析, 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社会生活中,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可以说世间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 老师们只有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知识结构等, 才能确保教学方式的针对性,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所以, 小学数学任课老师在上课之前, 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 进而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帮助其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独特优势, 开发自己独特解题方法。
同时, 在学生当中, 绝不能出现厚此薄彼现象, 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本质上说, 老师培养学生利用多样性的方法解题, 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二) 情景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情景分析教学法。借助情景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开放思维, 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 对于那些善于运用情景分析的老师来说, 通常情况下能够激发课堂教学气氛, 其课堂也十分活跃, 并且学生成绩也会相对比较好。对于小学生来说,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 利用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 思维还没有受到太多的束缚, 所以其想象力非常丰富, 并且思维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所以, 在小学阶段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 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
另外,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任课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对小学生活泼好强、合作意识强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利用, 在这样学习环境中, 一方面帮助小学生丰富自己的解题方式, 另一方面通过自我实践和探索, 帮助学生养成开放性的思维习惯。
(三) 在实践中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对于任何一种解题方式, 任课老师都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 数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可以说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例如, 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购物, 还是计算房屋面积都要依靠数学知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借助各种日常生活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 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另外, 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 鼓励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 制作一些小的手工作品, 最大限度地将数学知识具体化, 帮助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法可以帮助那些动手能力强、空间想象能力丰富的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避免自身存在的不足,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引导+归纳总结
无论是工作, 还是生活中, 人们都能清楚地解释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意思, 但是真正落实到行为当中的却很少。为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需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通过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避免行为人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 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时, 需要采取措施,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 在小学阶段帮助其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 在解决任何问题时, 避免走弯路。在学习的过程中, 相信人们都对熟能生巧并不陌生, 其实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不断强化训练, 逐渐养成一种习惯。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 熟确实能生巧, 但是, 如果能够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 也许只要重复很少的几次, 就能灵活运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不费时费力地经过若干次的机械劳动来达到这个效果。所以, 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 需要采取措施, 帮助学生对新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为以后遇到相同类型的问题奠定基础, 同时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进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以便从中选择科学合理的解题方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小学生培养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的能力, 为其以后的全面发展做好前提准备。所以, 小学数学教师在探索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时, 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帮助小学生养成多方位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进而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包德力格尔胡.蒙古族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调查研究——以"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小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05-27.
[2]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以C市4所小学课堂教学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01.
合同纠纷多样化的解决途径 篇5
关键词:追缴呆账、北京追债律师、追缴欠款 强制执行律师 民间借贷纠纷律师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具有多样性,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四种:
1、协商
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
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仲裁
合同当事入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
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6
【关键词】学习气氛 自主学习 互助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不仅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运用知识,而且要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智力潜能,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来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小学生的智力潜能能够在课堂中充分的展现,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及兴趣。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本质
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实质上是指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开阔,所以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不相同的。此外,由于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本质上可以说是教学构造的多重化。所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提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思考大家的差异,从而让大家更好地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对学生意识的引导
要实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能够利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学生的意识,通过适当的方法或语言引导学生产生多样化解题的意识和思维。例如,面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用以下语言对学生进行提问,如:“还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吗?”“针对这道数学题,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经过教师这一类的引导,学生在完成解题后会逐渐产生进一步思考的意识。学生会思考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学生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道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也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让学生可以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并以此探究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从意识层次来说,学生要产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就必须要有活跃的意识和思维,要勇于思考、勤于思考,甚至需要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束缚,从崭新的角度来得到答案。
例如,在学习简单方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解决一道困难习题后,教师询问学生有没有新的解题思路。此时,学生究竟思考后发现,如果可以在方程中设置两个未知数,将会极大地降低解题的难度。但由于简单方程中都只有一个未知数,这就冲击了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对固有的理论产生怀疑。但其实,设置两个未知数确实是一种更加简单的解题思路,其本质是正确的。同时,教师只是询问学生是否拥有新的思路,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解答,所以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在此过程中,问题主要在于学生是否敢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思考,是否勇于挑战课本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此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才敢于顺着自己大胆的思路进行探究。如果教师始终是严厉的对待学生,并且将教学氛围控制的相当压抑,就将逐步抹杀学生的大胆的思维和意识,阻碍了学生多样化解题方法的产生。
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还需要用温和的态度面对学生,积极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尽量从师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朋友的身份。
三、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1、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本质由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与问题情境内在规定性的综合体,所以,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就是对一个问题开发出多个产生式链的行为,或称为构造多种用以解决数学问题的产生式及其联结链。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本质上就是数学构造的多样化。
2、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依据和来源一个解决方法与另一个解决方法的区别,最根本的标准在于问题情境规定之下的产生式系统的不同,也就是解决方法当中所体现的基本数量关系的组合不同,或者说,解决方法本身的数学结构不同。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数学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其根本就在于:在该问题的情境之下、可以有多种允许的产生式系统存在,也就是有较多备选的产生式系统可以用以解决该问题。因此,为一个数学问题开发多种解决方法,其依据就是问题情境的规定性,即所开发的各种解决方法都必须是与问题情境是切合的、有意义的;而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来源就在于有多个可选的产生式系统。这就是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机制。
3、解读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育价值具有灵活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就包括:能多角度考虑问题、运用多种“在纸上各不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然就是共识孙旭花等从变式教学的视角出发,肯定了一题多解的教育价值:“一题多解”以多个解题方法的形式,对学生内部产生的影响是,通过对方法进行比较和连接,融会贯通各个领域的数学知识、融汇学生多方面的活動经验、建构更广义的数学方法体系。所以,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实际上可以促进儿童对复杂知识的掌握、促进知识向更多复杂情境的迁移。
四、结语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理解, 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也优化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 并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一、联系日常, 启发学生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 又离不开生活。 所以,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 注重日常情境导入教学, 从而逐渐启迪学生的思维。 因此, 教师在联系日常生活, 启迪学生思维中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其一, 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其二,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导入课堂教学, 加深学生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三, 捕捉生活中的素材,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 联系联系实际生活, 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 教师在讲到《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时, 可以课前为学生导入问题:“规律是随处可见的, 同学们你们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之前, 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为学生举例说明:“例如马路上的斑马线是不是很有规律啊? ”或“钟表的转动是不是很有规律啊? ”利用这些例子, 拓展学生的思维,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启迪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数学具体情节和数据进行调整, 以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代替。 如:教师在讲到《表内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时, 学生不理解什么叫乘法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假设老师要把棒棒糖分给表现好的同学, 分给甲同学2个, 分给乙同学2个, 分给丙同学2个, 请问老师一共分出去了几个棒棒糖? ”然后引导学生先用加法算一遍, 得出6个棒棒糖的结论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老师一共分给了三个学生, 每个学生分了两个, 一共分出了6个棒棒糖, 所以3个2相加得6, 因此2×3=6。 ”用这种在生活中会发生的实际情况导入数学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实际生活经验, 创造出新的学习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实践, 培养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 发现学生的思维模式, 倡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并通过实践操作, 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并在不断动手操作中找出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 教师首先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 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最后, 教师延伸、拓展学生思维, 引导、辅助学生学习。
例如, 教师在讲到《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时, 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四边形。 然后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讨:“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四边形吗? 你在哪里见过它们?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后,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四边形 (不规则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 在此之后, 引导学生:“大家一起来找找, 它们都有什么规律? ”在学生自主参与, 并找出一些规律后, 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整理、归纳, 并延伸, 然后再呈现给学生:“它们都有四条边, 其中a (不规则四边形) 四边形四条边都不相等且不平行;b (正方形) 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对边平行, c、d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两个四边形两条对边相等且对边平行, d (梯形) 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有很好的参考。
三、先进设备, 提高学生能力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教学变得越来越信息化。 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使用先进设备辅助教学, 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利用网络便利, 建立班级QQ群。 (2) 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将教学中重点、难点清晰呈现在学生面前。 (3) 利用网络资源, 提前预习功课。
例如, 首先, 教师可以建立一个QQ群, 将学生家长拉入群中, 课后或假期时在群中发布一些学习任务。 平时也可以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以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然后, 教师可以利用做媒体技术, 结合教学内容, 制作PPT, 并在课件中添加一些学生喜欢的图片、动画或是小视频等, 这样既能节约课堂板书时间, 又能很好地将重点、难点进行归纳, 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 教师在讲知识点前, 应让学生提前预习, 遇到不懂的可以问家长, 也可以在家长的辅助下到网上查阅资料。 这样学生可以对要学的知识有提前的认知, 还可以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欠缺。 在之后教师讲解时, 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让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阔学生思路, 并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同时, 可以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勇.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分析[J].科学中国人, 2015, 06:242.
[2]程艳萍, 向坤.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J].时代教育, 2015, 08:242.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8
小学数学凸显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就是需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各种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换句话说,小学数学就是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能力,实现方法的多元化发展,这样在今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小学四则运算的时候,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可以鼓励他们多思考,想出更多、更方便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一个启发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1].
二、鼓励学生多元化解题自信心
小学生更加需要关注,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不断地关注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有自己的存在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最大的关注,更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肯定,这样可以大大鼓励小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平时在上课和课下的行为[2].在学生独立的或者在团队协作下完成了相关的任务,教师需要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和肯定,这样对学生及时鼓励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今后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信心,这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具体的激发方法很多,鼓励性班级氛围营造就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鼓励教育.教师在言语上需要经常性的鼓励和肯定.在学校里,教师是孩子们最为信任的人,他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教师需要在遇到学生一些成绩的取得之后,需要及时在言语上加以鼓励和肯定:“你很棒.”当遇到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也需要及时鼓励他们:“你是我们心中最厉害的人,继续想想吧,你一定能解出来的.”
三、引发学生重视多样性的解题
教师需要从教学过程中,不断宣讲多样性解题的重要性,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是多样性解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一个问题的解决,一种方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需要多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呢?这是现代小学生的疑问,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多元化的解题方法思考,可以锻炼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不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实现学生发散等思维的有效训练.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逐步灌输学生重视多样化解题的思路,不断实现学生参与多样化解题的积极性,自觉性.
四、设置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多元化解题
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教师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不断启发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解题思考,即实现适合的情境,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对多元化解题兴趣.教师在设计学生学习学案的时候,从学生多元化解题的角度,去思考,设计相关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解题多元化的能力.首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寻找那些可以一题多解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可供参考[3].其次,对这些选择的问题进一步考查其对知识运用的可行性,因为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根本,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解题需要运用到超过学生知识范畴的内容,这样的题目还是需要暂停使用.最后,在学生进行多样化解题思路思考的时候,需要发挥教师的思维引导作用,不断引导学生从某一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更加高效地思考这些问题.
五、情感教育融入多元化解题教学
小学生一般都是7到13岁之间的孩子,需要小学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实现小学生在心理上的过渡,使得他们更快地适应现代初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这样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数学课程就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因此在多样化解题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情况,对于那些沉默不语,不习惯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的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引导他们参与小数多方法解题教学,在课堂上经常性的让这些学生参与相关教学任务的完成.让他们在任务教学的过程中与一些性格开朗的孩子分在一组.让性格开朗的孩子来影响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观察班级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情感上付出更多,实现与孩子们彼此信任感、依存感的建立.这种信任感建立之后,学生参与小数多样性解题方法的主动性就被有效激发.
六、结语
传统的小数教学更多注重相关教学内容的教授,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创新意识没有得到有效激发.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独立思考的意识,小学数学多元化解题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这些教学素养的提升.学生参与这种多元化的解题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参与数学的主动性激发,自信心有效树立.强化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对多元化解题学习的重视程度,开展情境教学的应用,融入情感教学,实现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提升,构建高效的多元化数学解题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意识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黎霜菊.浅析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多样化[A].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5,07:124-125.
[2]张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究[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1:116-117.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多样化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潜能在学习中有不同的表现, 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的突出表现, 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多样化解决问题方法进行培养, 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学习探索热情, 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作用
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下, 教育工作者着重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以期利用多样化教学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的误区, 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通过不同教学方法来张扬学生个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本在于提高学生多样化解题能力, 这一课题重新又摆在了新时期教学工作者的面前。一题多解、不同问题同样解法等等, 这样的方式在教学中已经占据了“大半江山”, 主要由于它能够使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来积累经验, 体验多样化的乐趣, 感受数学带给学生的快乐, 从而形成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形成最优化策略。再加上学生的生活、思维和解题角度的不同, 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也是必然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由于学生之间其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教师要将学生之间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学生的质疑、验证和辩论等, 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
除上述内容之外, 多样化解题方法的存在, 并不是要分出优劣、等级, 根本意义是为了寻求出最简便、容易、快速的解题方法, 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和比较, 评选出公认的算法, 凸显出数学教育的“优化”功能。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措施
(一) 倡导多样化解题方法, 着眼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在不同解题方法运用方面的鼓励, 不要要求学生千篇一律的思维模式, 力争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但是, 这并不是说算法越多越好, 或者是越是委婉越好, 要从自己的数学水平出发, 从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出发, 探求更优的解题方法, 万不可让学生产生“随心所以”的想法, 走入“求多”这样一个误区。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展示法”来进行多样化解题方法的培养, 由教师展示出部分学生的解题方法, 通过学生的比较和分析, 评价各个解题方法的优势, 以此来树立“最优”解法的观念, 加深各个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熟练掌握各个解题方法,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二)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解题方法多样化
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作为老师, 在上课之前最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然后在讲课的时候,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比如, 在数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中, 有的学生喜欢用“ (长+宽) *2”, 而有的学生则比较喜欢分开乘, 采用长“*2+宽*2”来计算。殊途同归, 这两种算法都对,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们的选择, 对这两种算法不要有厚此薄非的观念, 鼓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 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算法。数学教学, 主要就是教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要通过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算法解决问题的同时, 引导他们认识算法背后的数学思想。新课改, 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培养学生们的多样化解题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三) 设置情境法
在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开放性思维,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来培养学生进行相关的多样式解题思维。对于小学生, 他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 对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童话情景来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对问题多方位多角度的考虑。比如:兔伯伯生病了, 小猫去看兔伯伯, 面对几条不同的路, 哪条才是最快到达兔伯伯家的呢?老师让学生自己观察, 然后计算, 最后得出哪条路径是到达兔伯伯家的捷径。另外, 我们也可以设置合理的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比如, 买菜, 一共25块钱, 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 怎么买才能同时买到芹菜、白菜和菠菜。这样, 通过学生们相互讨论和计算, 有助于他们提高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 在算法多样化的追求中, 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以及尊重本色, 鼓励学生在算法上进行创新。因为, 让学生自主想出来的算法, 才是适合他们的, 最真实、最本色的以及最有效的算法。因此, 在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教学中, 我们应该遵循四字方针, 那就是——“应实事求是”,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自发自主的想出算法。然后, 让学生们相互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 对自己的算法再进一步加工和优化。这样, 不仅充分体现了新大纲、新课标的新教育理念要求, 更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索后, 将我们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教学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高。
总结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方法的探索中, 教师要正确理解多样化解题方法, 立足于学生实际体验过程, 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 发掘入手点, 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质疑、验证, 来体验问题解决多样化的乐趣, 体验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 不同程度的得到自身数学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反三”、“择优”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泳海.重视口算算法, 提倡训练多样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04) .
[2]何翠妃.计算教学中算法多样化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 (教研版) , 2009 (04) .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方法,多样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实施,学校与教育工作者都开始重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小学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不同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比如,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学习压力大,等等。大部分的小学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背诵数学定义与公式等。同时,题海战术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重视多样化的启发,学生无法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我国教育仍旧以应试为主,加之学校师资不均衡,导致升学选择和难度陡增,学生面对日常义务教育的课程外,多数学生还要进行课余时间的补习和各种兴趣特长的培养,导致学生精力不足。而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灵感的学科,过于疲惫的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独立思考,以至于丧失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多种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有效措施
1.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学习数学
教师应该适当改变课堂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的设计提出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当教师进行解答时,学生可以迅速的反应,跟上教师的思路。下次再遇到相似的数学问题时,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思维,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比如,在讲解“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倍数的理解。比如,“在讲台上,左侧有3瓶汽水,右侧有4瓶汽水。现在老师手里还有20瓶汽水,应该怎么摆放,保证左侧汽水是右侧汽水的两倍”。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授课,这样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会自觉根据刚接触到的知识来认真思考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被拓展。在教师公布答案时,学生可以听懂教师讲解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2.数学教师自身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1)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解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基础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启发,不应该以解题为教学目标。比如,在组织学生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多种解法,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解题方式。然后,教师再逐一介绍每一种解题方法,分析每一种解题方法的特征,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⑵教师应该意识到多样化解题的重要性。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一题多解的原则,将多个题目的答案联系到一起,培养学生多题同解的思维。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并且熟练运用。教师重视解题方法多样化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多种方法,同时选出一种最适宜的方式。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传统教学方式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而现在素质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以及实际应用真正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比如,在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长方体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长方体的物体,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拆分,仔细描述其特点,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这样的方法是利用具体的实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本节知识。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方法多样化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意义
多样化求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题目的命题思路以及命题目的进行分析掌握,采取多种方式对于数学题目进行求解,可以使得学生逐渐掌握数学题目深藏的数学规律、方法,了解数学题目的本质,掌握数学解题的基本方法。进行多样化解题,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分析,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的教学目标。数学题目规律性、技巧性较强,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数学题目的变化规律以及解题思路,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题策略。通过多样化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方法、技巧的反思,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的解题效率以及解题质量,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联想某一个数学问题,能够做到掌握与该道数学题相关的题目,从而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将会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核心,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机结合,采取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构建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答问题。如:甲乙两人开展一项游戏活动,游戏规则是,总共有10个小球,每个人每次可以拿1个小球或者是2个小球,两人交替进行拿球,最后拿光剩下的球的人获得游戏比赛的胜利。如果是甲先拿球,那么他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保证自己获胜?教师采用激励的方式,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则就学生的想法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学生实现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针对学习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维观点,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分数乘除法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精心筹划这样一道分数题:,这道题乍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其实质还是真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转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则在一旁加以引导:“这道题目中的真分数可不可以转化为假分数?题目可不可以转化为进行计算?可不可以转化为进行计算?可不可以进行约分计算?哪个讨论组能够快速正确的计算出正确答案的?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三)深挖藏于课本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指导数学活动的基本思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原则。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浓缩的数学观点以及数学理念,是对数学知识、原理最根本的解释。例如在讲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侧体积,如果学生对于圆锥体积公式不理解,教师可以做两个同底等高的圆柱杯子和圆锥杯子,用圆锥杯子盛满沙子去往圆柱杯子里面装填,观察是否需要三次才能够把圆柱杯子填满。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对于圆锥体积公式能够具有较深的认识,不知不觉中高了学习能力。
(四)变通内容,拓展题目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生活中各种数学现象、规律的抽象化总结,在数学学习中如果一味地遵循固化的学习方式,不能够对于题目进行变通,那么就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数学题目千变万化,纷繁浩杂,如果学生不能够懂得数学题目的本质,不懂得变通,那么对于数学题目将会难以下手。因此,要懂得变通题目,对题目展开积极有效的拓展性思考,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技巧,以某一道数学题目为基础举一反三,在做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同时解决一类数学问题。数学题目都存在通式通法,只要掌握数学题目的本质,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有效地求解数学题目。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内外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不断深化与延伸数学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变通,提升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就题论题”,而是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断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多动脑、多去想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而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随着新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主体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不应该是生硬固定的,应该是鲜活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就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探索 篇12
关键词:教学现状,学习模式,教学方案,教学方法
一、解决问题多样化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注提出: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 还要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潜能, 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提高创新能力, 获得认知发展.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思维角度独特, 性格不同, 可塑性强. 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积极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思维就会受到限制,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采取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问题
1. 教师教学单一, 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 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方法仍停留在“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写, 学生记”的层面, 虽然在新课改影响下, 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理念认知浅显,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把握不到位, 又长时间受传统教育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 侧重于考试知识点和答题技巧的总结, 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拓展和解决问题多样化创新的能力.
2. 教学情景创设不恰当. 创设情景的方法虽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如果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 情景创设对课时可利用价值不大,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就没有必要. 情景的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 既要有趣又要有数学价值, 并与本节课密切相关, 还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疑问, 能从中提出本节课要探索的数学问题, 从而进入探究过程.
3. 只关注预设, 不注重学生. 教师在课前备案往往已经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得清清楚楚, 上课时按照预设展开教学, 循规蹈矩, 对于学生的回答出现的错误顾及不暇, 这是典型的完成任务式教学, 课堂生成不够.
4. 学生自制力差, 精力不集中. 数学是一科灵活多变, 有探讨潜力的学科, 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 数学是枯燥的, 繁琐的, 又由于学生年龄小, 自制力差, 专注力低,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 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的情况, 对教学展开带来困难.
二、实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措施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前提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 可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 然后,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杜绝出现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学生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行主动探究.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 那么他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会自主的学习, 自主探究, 积极查阅学科资料, 投入到学习中.
2.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为解决问题多样化打基础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如果基础不扎实, 在解题时就会遇到瓶颈, 解题能力就会薄弱, 长此以往, 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知识来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 注重教学质量.
扎实的基础知识不仅是实现解题多样化的关键, 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于基础知识, 教师需要反复的强调, 多给学生布置基础性训练作业, 并定期的进行测试, 测试后对于学生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再分层进行强化和突破, 争取要每名学生基础都不会出现大问题, 这也是为解题多样化打基础,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多样化的解题就是空空其谈.
3. 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 实现解决问题多样化
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问题往往都是具有灵活性的, 解题方式方法多式多样,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经典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思想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 学会创新和开拓.
如: 教师在教学中也可先列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 要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选出最快捷, 最有效率的解题方法, 并对各个解法之间加以分析, 进行重点讲解, 从而锻炼学生能够采取最优化方法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教学目标.
4.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高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应在对每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才能在对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的培养中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案. 如: 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中, 部分学生用 “ (长+宽) × 2”来计算, 部分学生用“长 × 2 + 宽 × 2”来计算. 教师应尊重每名学生的思维特点,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 并对各种方法利弊进行讲解分析, 加深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解决问题多样化需要长时间的探索, 教师应对其专业知识进行不断加强. 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着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程艳萍, 向坤.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策略[J].时代教育, 2015.08.
[2]史亚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求知导刊,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