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05-24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共11篇)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

以服务促稳定 以服务聚民心 全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也在基层。基层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地基方能盖好大厦”,这些道理都充分说明“抓基础、打基础”极其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党成立90周年以来,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基层群众生活,躬身听取基层声音,提高服务基层能力。近年来,龙驹县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做好群众工作,增强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取得了一些叫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得实惠”的成绩。

一、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实践

近年来,龙驹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特色兴县”的发展思路,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居民群众水平。

(一)以健全和完善基层工作机制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打造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外部形象。

以先进性教育、三级联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了系统、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靠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完善了重大事项管理机制,加强对财经、项目管理等的监督,重大决策、重要人事、重大工程建设和大额财务支出实行票决制。建立了重大决策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制度。大力推进党务公开进程,稳步扩大党务公开范围。全面推行党员服务承诺制,实行党组织和党员双承诺,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认真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坚持乡镇党委定期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度,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常委会党建专题述职制度,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

(二)以服务基层经济发展和富民安民为重点,夯实扩大基层组织、服务各族群众的物质基础。

——以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06年以来,通过加大对基层阵地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的投入,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补助,全县新建村、社区阵地14个5238.27平方米;改扩建乡镇办公场所2个,新增面积1700平方米,改扩建村阵地1个,新增面积150平方米。设立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补助资金,近三年来,争取州集体经济项目23个,扶持资金99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48万元。目前,全县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6个(我县新塔热乡三个村原为国营农场,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用来交纳原农场职工养老统筹;其余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的3个村2010年收入中均包含有今年一次性收入),占23.1%;村集体收入10-20万元的村5个,占19.2%;村集体收入3-10万元的村8个,占31%;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村5个,占19.2%;村集体经济无收入的村2个,占7.1%。

——科学搬迁打造富民安居富民兴牧工程。近年来,龙驹县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集中抓好“富民兴牧”和“富民安居”两大工程,在注意安居的同时,使牧民和农民有产业支撑,做到了长远富民。依托村级阵地开展农牧民文体活动、生产技术培训和全程代办服务。为彻底解决牧区贫困问题,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州委“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的方针,提出“牧区发展抓搬迁”决策,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的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龙驹县牧区搬迁实施方案》、《龙驹县牧区搬迁工程一期方案》、《龙驹县牧区搬迁工程一期种植方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真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工作格局,做到了组织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仅一期搬迁工程就投入1066万元,搬迁80户317名牧民至一期搬迁点即现在的乌勒泽特村。一期工程开垦土地4650亩,全部实施高标准节水灌溉,建设房屋78栋,搬迁牧民人均分配10亩耕地;每户规划宅基地1.2亩,64平方米抗震安居房一栋,2.5分地小拱棚一座,72平方米的牲畜暖圈一座;配套建设了自来水、供电、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

(三)以加大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

——着眼基层发展,立足服务群众,选好配强乡镇党政正职。坚持和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注意把那些长期扎根基层、熟悉农村、热爱农村工作、群众信得过、真正有本事、经得起检验的优秀人才选拔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高度重视乡镇“一把手”的选拔培养,坚持标准,放宽视野,注重从有乡镇领导工作经历和综合管理经验,政治素质好、能够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工作实绩突出、坚持廉洁自律、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中选拔党政正职。

——建立乡镇党政领导轮训、挂职和外出学习考察制度及规划。2006年以来,接受州以上党校和省外培训机构脱产培训的乡镇党政领导共62人次,选派乡镇干部赴外挂职4人次。认真开展乡镇“双语”培训和能力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乡镇党政干部经常受教育的长效机制,乡镇党委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驾驭和发展经济,领导基层政权,依法执政,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本领不断提高。

——拓宽基层干部“交流出口”和“选拔入口”,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建立社区聘用人员工资逐年增长机制,除基础工资和社会保险金外,根据社区服务年限,每满一年增加40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社区干部留用机制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强社区干部配备、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健全社区干部考核管理机制的办法。建立党员服务承诺“十大标兵”、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者县级表彰机制,提高村、社区书记政治待遇,高配4名社区党支部书记和1名社区主任(其中1人交流到乡任领导实职),将1名长期扎根基层、工作突出、年龄适当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进乡党委班子,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干部“交流出口”和“选拔入口”,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龙驹县在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水平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令基层群众满意的成绩。但我们清醒的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工作中也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的理念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在方式方法上还比较滞后和单一。

(一)对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服务群众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出现深刻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基层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已经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密切党群政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最集中反映群众呼声、最直接体现群众利益、最有效赢得群众支持的工作领域。

近年来,龙驹县各基层党组织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上能够积极动脑筋,主动想办法,做了许多工作,也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可。但被动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任务的比较多,更多的是把服务群众当作是具体事务性工作。在开展服务群众活动的理念上,在组织群众服务活动的过程上,在运用服务群众的方式上,缺乏高的立意,好的创意,在把服务群众与实践党的宗旨、履行党组织的基本政治功能紧密联系起来方面,缺乏一种政治自觉。

(二)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理念比较滞后。

在服务理念上,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我们要群众干什么”的指令性角色到“群众要我们做什么”的服务性角色转变。同时,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过程是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的过程。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满足居民群众社会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教育,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党的影响的过程。党组织如果没有了服务对象,自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层党组织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是自身的职责所在,并不是对服务对象的“恩赐”。在服务群众问题上,基层党组织只有摆正位置,才能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思想距离与心理距离,才能在双向互动中争取双赢的结果。

(三)在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上还不够有效。

在开展服务时,基本上还是把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当作服务提供者、把居民群众当作被服务对象的思路和做法,没有实现从“政府出资、基层搭台、群众看戏”到“社会出资、基层搭台、群众唱戏”的转变。有时在工作态度上缺乏耐心,在方式方法上显得生硬,认为反正是为群众办好事,管他理解不理解,在做法上采取“拿棍子把群众赶进天堂”的态度。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践证明,上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对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三、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对策与思考

要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就要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这个根本问题,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基层群众能力。

(一)健全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党员发展工作制度。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于优化基层党员结构,提高基层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探索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制度。要认真对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实行党员底线管理。三是建立党员激励制度。激励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外在动力。要扎实有效地开展树立先进典型、谈心交心、为困难党员送温暖、“十星”评选等活动,实行榜样激励、事业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激励党员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群众民主参与的制度体系。完善群众参与党员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吸纳、扩大普通群众有序参与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加强群众对党员的监督。二是建立健全经常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体系。坚持并完善党员走访群众制度、党员定点联系户等制度。在基层设立党员服务站(所),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党员服务群众、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三是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拓宽群众了解情况、反映意见的渠道。基层党员要经常性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使群众的合理愿望和利益诉求及时得到满足。

(三)建立健全基层党员权利的保障机制。一是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事项讨论等制度,形成党内民主参与的机制,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对老党员、困难党员的帮扶救助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对困难党员提供经济上的帮扶和救助。三是探索建立关爱和服务党员的机制。关心爱护党员,为党员搞好服务,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团结和谐的基层党员队伍,激发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方法。基层党组织要把广大党员团结在周围,必须注重关心爱护党员、热情服务党员。要注重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建设党员服务咨询中心,开展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党建知识教育传播、提供党员活动场所,帮助生活困难党员等服务,为广大基层党员提供思想关怀、生活关怀和人文关怀,成为温馨的“党员之家”。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使广大党员深切感受组织的温暖,增强党员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从而提高为群众服务的动力和热情。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一、寻找问题

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安排下面的应用问题:梨有26箱 ,苹果有28箱 (以图的形式呈现 ),小货车一次能装50箱 ,这些梨和苹果能一次都运走吗?为什么? 再如给出一周内三种书的售书情况, 然后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预测一个月内三种书的售出情况,不计算看看最受欢迎的书是什么书,估计一下其中一种书每天的售出本数,一个月每种书各售出几本,等等。 新教材在问题的呈现形式上可谓生动活泼,问题的内容与呈现形式是我们研究的首要问题。

1.改 造问题

按前面对问题的界定, 我们可以发现课本练习中的很多题目只能算是训练性的习题。 有时,我们必须对一些习题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问题”。 五年级数学书上有这样一类行程问题:小红和小强从相距800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出发,小红每分行65米,小强每分行70米,4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我们在学校的一次质量调研中把它改编成: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小红和小强从相距8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小红每分行65米,小强每分行70米,4分钟后,小红和小强两人相距多少米? (请你从不同的运动方向考虑问题)显然,这是一个没有规定运动方向的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运动方向去考虑。 第一种是相对而行,算式是800-(70+65)×4。第二种是相背而行,算式是800+(70+65)×4。 第三种是同向而行 ,小强在前 ,800+(70-65)×4。 第四种也是同向而行,小红在前,800-(70-65)×4。 这样的改进比一般性习题更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的紧张, 更能使学生整体把握行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2.引 进问题

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题:前不久在老师住的那幢楼来了三个从外地到吴江工作的人,小徐、小陈和小周,他们三人合租了501室一套房:

姓名住房面积公用面积

小徐1号房17平方米共30平方米(包括客厅、卫生间、厨房)

小陈2号房19平方米

小周3号房24平方米

每月租金540元,他们三人该如何分摊房租? 写出你认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学生有的按住房面积的比例分配, 算式是540×17∕60=153(元 ),540×19∕60=171(元 ),540×24∕60=216(元 )。有的学生把公用面积平均分配给3人,按27:29:34分配,算式是540×27 ∕ 90=162 ( 元 ),540×29 ∕ 90=174 ( 元 ),540×34 ∕ 90=204(元)。

二、问题解决

1.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思考:什么是已知的? 什么是所要求的? 什么是可以引进的? 以适当的表格或图像对问题中已知的东西进行整理,或是引入适当的符号使对象更易于处理。 在最近进行的一次校内研讨课上,四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内容是用列举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课的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听课后的评议中, 老师们都意识到这种解题策略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问题解决能力强的学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用这种列举法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从而搭桥铺路,顺利求解。

2.寻 求解法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问题进行识别、 归类, 提出猜想,对猜想进行改进或验证,对问题的识别和归类最基本的方法是对数学模式的辨认,从所给问题的情境中辨认出模式,是一个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 我们通常指导学生交替使用顺推和逆推的“搜索”策略,两面夹攻逐步逼近目标,辨认出有关模式。 这里的“顺推”和“逆推”实际上就是数学中的分析法、综合法思路,这是两种基本策略。 五年级的应用题教学学生之所以难, 就是因为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把握不好,分析法、综合法两种思路的指导与训练不到位。

3.表 达解法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计算、测量、统计、作图等,在表达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意外情况,这时需要解决问题者重新寻找新的解题策略,采用更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校五年级考试让我出卷子,我便出了这样一道题:太湖边的一个小渔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 有一年,他们从6月1日起开始打鱼,每人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 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休息1天。 ” 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鱼休息1天。 ”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们都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可以选择哪些日子去呢? 这个月里两位渔夫同时在外打鱼的日子有几天? 考试后,我去组里了解该道题的解答情况,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原来被认为数学好的班级只有3个人解答对了两个问题,而素来被认为较差的一个班级则有二十多人做对。 这是什么原因? 我分别询问了两个班的老师,前者说:我平时强调应用题的解答一定要有算式,要用算式说明过程。 后者说:平时我经常指导学生用列举法思考问题。 的确,我出这道题正是为了检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指导。 看后一个班级学生的解答过程,他们都是在试卷上列出日期,然后圈出符合要求的日期,如:

老渔夫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

小渔夫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

学生不用列出全部的日期,便可以得出只要是4和6的公倍数的日期,便是两人共同在家休息的日子(12日、24日)。同时在外打渔的日子只要在1—30这三十个数中圈出4、6的倍数。

4.回顾反思

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反思自己开始时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突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到哪些知识,反思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与其他知识是否有联系,等等。 这一反思的环节对整个解决问题起着调节与监控的作用。

三、存在困惑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教学 分析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6-01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求知欲,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的冲动。”

在培养创造性人才越来越受到国人关注的今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孩子开始学会说话时,总是围着大人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逐渐淡薄呢?有些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性地解决问题,原因何在呢?

1.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淡薄的原因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靠“灌输——接受”的模式来完成。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解决问题。严谨的教学结构、高密度的练习设计、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环节,教师追求的这种高密度、快节奏,势必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渐渐地,一些学生失去了提问题的习惯。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正如爱因斯坦说过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组织“以问题为灵魂”的教学活动

2.1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2引导发现、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的点拨是保证。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另外教师还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地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称赞,让其在评价中产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培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建林.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J].小学数学教师,2006年第5期.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实际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和探讨,以供大家交流和思考。

【关键词】:能力

培养

学生

解诀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实际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实现解决问题的多能性目标,对于孩子的思维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思维可以进行扩散,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转化。所以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解决问题”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从数学知识的本身魅力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化抽象为形象,把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事物。七年级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表现欲很强。因此游戏、生活也是他们乐于和愿意思考的学习内容。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一道数学过程非常简单的题目,有些学生却总是出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语文阅读的特殊性。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原因,他们数学阅读的能力很低,缺乏足够的信息识别能力,对数学概念认识模糊不清等。优秀学生总能从一个关键词、一种关键符号中捕捉住最关键的信息,对题意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对于“低分”学生而言,不理解题意也就是一些学生常抱怨的“读不懂题”和解题过程不规范是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高度抽象,学生学习困难;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重视不够,缺少训练。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多样,常用图文结合或文字的形式出现,因此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可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扫除应用题的障碍。应用题中经常见到些常用的数学术语,即重点词,有的学生不能从图中准确的找出已知信息,常因词意不理解而不会列式。因此为扫除这个障碍就要理解词意。

三、鼓励学生尝试、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使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现实。为学生充分提供有趣味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加强操作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成长平台,给予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时间,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尝试、探索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可能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观察、猜测、尝试,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教学时,注重指导学生画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并充分利用迁移原理,使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在讲解练习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最后,在学生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他犯错误。教师通常认为在需要克服困难的地方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因此,常常在学生犯错误之前就提醒学生加以注意,甚至直接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实际上学生的错误是必然的,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它是通向更高理解水平所必需的中间阶梯。教师应该意识到,如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探索和尝试,学生可能会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认识。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

最近重庆一场酒店招聘会,面试是比赛“折飞机”。十人一组,站成一排,3分钟内折飞机,然后投,看谁飞得远……考官称,这是让应聘者放松心情,并在游戏学习中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眼下用人单位的面试,已远非简单的一问一答,花款越来越多。比如,有的要求应聘者画一棵树,据说从中可测评心理特质。有的做游戏、做IQ题,据说是考察团队合作、思维反应。有的单刀直入问“你恋爱了吗”,有的则盯紧“酒量”,甚至还有请来算命先生当场看相的。

面试五花八门,或许是件好事。人才遴选其实大有学问,由专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按专业的程式操作,这是尊重应聘者、尊重科学的表现。只是不知道,面试所应具有的这种专业性,在当下社会究竟达到了哪个水平。若徒具形式,亦步亦趋,甚至半懂不懂,故弄玄虚,那就难免贻笑大方了。

曾有主考官透露,别看面试一套套,其实开考前瞥一眼所有考生,心中就有个七七八八,对面试表现打分,有时还是凭感觉,甚至是凭第一印象……此说不知是真是假。倘真的如此,那么,面试或许真像一种游戏,就算再重要,也不过是命运的游戏。

新农保试点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6

从2010年12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积极稳妥地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通过宣传、动员、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扎实推进参保缴费、信息录入、待遇发放等工作,采取“村组收缴、批量入库、银行核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征缴工作,试点近一年来,我区应参保人数23006人,符合参保条件的21361已参保(其中16-59岁16133人,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员5228人)。参保率达到9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是因为新农保政策的几大惠民亮点提高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实行筹资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个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农民普遍参保。

2.新农保政策优越性。(1)政府投入大,对参保人参保和领取养老金实行两头“双补贴”,(基础养老金720元/年+缴费补贴30-75元/年),广大农民得实惠大。(2)养老待遇标准高,增加了基础养老金60元。(3)建立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

3.养老金待遇的计算。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支付终身。(1)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最低为60元。

(2)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例:张某今年45岁,每年缴费100元,政府给予每年30元补贴,张某 60周岁时,缴费期是15年,张某每月养老待遇为(100+30)x15/139=14元(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60元,共领取74元。张某一年可以领到74x12=888元。这一收入还没有将利息收入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张某一年六个月左右就可以将他15年所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部领回来。

4.重度残疾人享受代缴。重度残疾人参保,凭I、II 残疾证和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办理参保登记,政府为其代缴最低标准(100元)养老保险费。

5.参保人中途死亡个人账户养老金一次性退给。参保人员和领取养老金待遇人员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应在其死亡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新农保经办机构办理注销养老保险关系手续。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除政府补贴外的资金一次性退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金待遇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除政府补贴外的资金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然而,作为新农保试点,工作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1.青年参保积极性不高。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44岁以下的中青年参保率只有36.21%,远低于45岁以上的参保率。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鼓励年轻人长期缴费,但缴费时间越长、缴费金额越多,得到实惠越多的效果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将影响这一惠民政策的可持续性;

2.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转移接续上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尚未出台具体的转移接续方法,使一些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在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上的选择上犹疑不决。

3.农村裙带关系严重,影响死亡及时上报,导致新农保基金的流失。4.经办能力不足的矛盾凸显,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暴露出了农保工作无编制、待遇低、导致工作人员不稳、人手不足,设备设施缺乏,办公条件简陋,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条件不好,难以满足经办业务的实际需要。且区县级经办工作量大、压力大,业务流程繁琐。

西宁市城北区社保局农保办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一、结合过往经验,初步寻 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昆虫的种类很多,可爱的毛毛虫、美丽的蝴蝶、勤劳的蜜蜂等都是学生所喜爱的昆虫。四五月间,蜜蜂很多,我和孩子们就筹划捉些蜜蜂回来观察,我先让孩子们回家查阅资料,并观察、了解哪里是蜜蜂活动频繁的地方。通过对大家参与前期准备工作情况的比较,我选了4名学生和我一起组成“捕捉蜜蜂小分队”,准备捕捉蜜蜂。

正式捕捉前,我们小分队召开会议, 讨论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我们确定了时间、地点后,重点讨论捕捉方法。有队员说:用竹子在一端劈开15厘米,撑一根木棍,缠上蜘蛛网,就可以用它捕捉蜜蜂了;还有队员说:用捕虫网捉蜜蜂最合适;也有队员说用瓶子口堵住蜜蜂所在的洞,用小草捅小洞,蜜蜂会自动飞到瓶子里……总之,大家想了不少方法,最后一个队员补充说要用大一点的透明瓶子装蜜蜂并且保持通风,瓶内塞些菜花更好。实际上,要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才是最有效的

二、分析问题实际,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了星期六, 我和学生如约来到一片菜花地旁, 开始了捕捉蜜蜂的活动。一会儿工夫, 队员们就发现了问题:蜘蛛网根本挡不住蜜蜂的疯狂冲击;蜜蜂就在菜花上,捕虫网罩下去,只能网住花,蜜蜂还是能从下面逃走;拿瓶子罩住洞口的方法根本用不上……总而言之,大家之前准备的方法全都不灵!

怎么办?只能原地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蜜蜂落在菜花上采花粉,停留的时间较长,而且蜜蜂没有苍蝇那么敏感,应该可以像捉蝴蝶那样用手捏。可是,孩子们都害怕被蜜蜂蛰到。怎么办呢? 有队员说戴上手套! 大家觉得是好办法,于是大家就到附近农户家里借了手套来。果然有效果,就是手套太大,不太好用力。这时候,有队员想,要是能直接给手指附上保护膜, 不是比手套好? 于是有人用保鲜膜把右手的三个手指缠上,捉蜜蜂挺好! 就是容易散。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的主要途径, 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实践活动中,能真正发现问题的实质,才能根据已有的条件尝试真正解决问题。

三、构建知识体系,优选最 佳解决问题的方案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 我们进行了讨论、总结:要捉到蜜蜂,首先,必须了解蜜蜂,了解它们生活的地点、活动的规律,了解它们的身体状况,甚至是相关器官特点;其次,还要了解自己,自己已经具备什么条件,可能做到什么;最后, 将以往经验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到了这一步,还没有结束,还必须整合已有知识、现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物质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四、学会逆向思维,尝试其 他解决问题的策略

活动即将结束, 我让队员们回顾了一下我们捉蜜蜂方法的改变过程,指出似乎一直都是我们主动地去接近蜜蜂, 捕捉蜜蜂,有没有办法让蜜蜂“自投罗网”呢?

大家带着这个疑问回去了! 周一一大早,我刚进教室,队员们纷纷围上来, 都争着跟我汇报:他们都成功地让蜜蜂“自投罗网”了!

大家的方法大同小异, 基本都是在纸箱子(木箱子)上掏一个洞(或是直接找个大瓶子),在洞(瓶)口抹上蜂蜜,在箱子内放了一小杯蜂蜜,把箱子放在菜花地旁,一会儿就吸引了几十只蜜蜂自动钻进了纸箱子。

我问大家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 他们都说:“老师说让蜜蜂‘自投罗网’, 我们就先想到蜂蜜是最能吸引蜜蜂的, 至于‘网’,只要做到‘易进难出’就行啦! ”看到队员们高兴、自信的笑脸,我倍感欣慰。

通过活动,我深深感到:在课堂上, 我们常说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策略。然而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在整理信息时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策略。对于学生呈现的多种策略,我们做老师的要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另外, 也要让学生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 去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去尝试换位思考、逆向思维,探寻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独特体验。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审题能力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培养

小学数学的教学关键是保证小学生怎样对应用数学进行掌握。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解题教学的作用极为重要,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指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实际应用是学习的主要目的,而数学应用的关键就蕴含在数学符号与文字中。怎样将这些数学符号与文字转化为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与探讨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动嘴读题的审题策略

读题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小学生在读题过程中通常会集中注意力,同时明确题目意思,为深入思考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依照小学生的特性,明确规定读题的要求与形式,比如默默地读,大声地读,将句子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小学生识字量不多,阅读速度也比较慢,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正确读题。比如对于文字类题目,教师应首先要求小学生读准题目。小学生还不习惯于默读,一般习惯用手指着读或轻读出声,要求读准题目有助于小学生养成不添字、不漏字的审读习惯,进而不断提高读题水平。其次要求小学生读懂题目。小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逐步推敲的习惯,这样有助于正确理解题意。

二、动眼看题的审题策略

要想对数学题目的意思予以正确理会,还必须全面、正确地观察数学题目。所谓观察,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知觉形式。思维和观察具有密切相关性,实际观察过程中往往会伴随很多思维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该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另一方面應该积极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提升,使小学生学会基于数学视角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从而受益终生。小学生喜欢模仿,常以生活中的事物为模仿对象,因此,解决学习问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小学数学中的不少数量关系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小学生呈现数学问题,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数学问题。

三、动手操作的审题策略

好奇心是促使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小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与实践往往充满着无限乐趣,这也是小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较弱,在审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确保小学生能够有效理解题意,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进行摆、剪、画、拼等操作,让其领悟到动手操作其实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审题策略。比如在讲解“两数相差”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动手摆弄圆纸片与三角形,首先对“同样多”的概念进行巩固,再出示情境图,比如学校里有白兔A只,黑兔B只,问黑兔比白兔少几只。教师依照图示,指导学生一起讨论,已知什么,需求什么,减去多少只小白兔后白兔和黑兔的数量相同,那么减去的白兔数量就是白兔多于黑兔的数量。这样有助于小学生通过图示认识与理解数学问题。小学生只有学会动手操作,才能够掌握更多新的数学知识,才能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全面了解,有效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小学生,对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等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是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前提。此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数学教材,对每一道数学例题和习题都要亲自分析、解决,还可以自行创题,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因此,要想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对知识点烂熟于心。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

一,紧盯不良行为,无视闪“光点” 班级德育工作,目的是把全班同学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但许多班主任老师在进行工作时,看起来忙忙碌碌,异常辛苦,事实上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监视学生以防不良行为的出现上,而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视而不见,不去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旦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更是全力以赴,意图尽快解决。然后继续等待下一个不良兴味的出现。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细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德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上,努力发现并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树立“威信”,拉远师生距离

一些班主任老师在办公室里与同事说说笑笑,课外对待自己的任教的班级的学生也能和颜悦色,然而已进入本班教室便不知不觉的把脸板起来,以为这样才能显示班主任老师的权威性。久而久之,学生简历班主任老师就像老鼠见猫一样。面对这种状况,有的班主任老师还自鸣得意,以为自己管理很有办法。殊不知,班级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因为其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因此采取压服、奴化的方法是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的。学生只有在心理上承认、赞同、愿意接受老师,才能对其教育内容认同、信服。因而,班主任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必须促进师生间心里上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建立以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1.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是建立良好情感关系的前提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以爱作为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班主任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因为其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愿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2、尊重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情感关系的关键

学生心灵中有一个最敏感的角落,即自尊心,班主任要学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班主任不能使学生渴望尊重的愿望得到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挫伤,变得消极,最终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即信任和体贴他们。

3、适时运用“换位思考”,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情感关系重要途径

运用换位思考,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认识自我,自我进行思想转化与行为控制,从而避免师生情感交流障碍。班主任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为对方考虑,班主任用情味浓郁的内心驱动,创造一个师生相融的“情感场”。

三、单纯灌输,忽视内在转化

有的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虽然希望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出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但在具体操作时,却只是单纯地进行“填鸭式”灌输。以为教给他们这样的道德观念,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相应的品德,而没有注意学生是怎样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是否已经内化为自身的品质,甚至在学生犯了错误后,班主任就可以一句“我对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还要犯!”轻易地把责任推给学生,而自己却心安理得,义正词严。

事实上,一种品德,必然包括知、情、意、行四方面的内容,这事最起码的教育心理学常识。知,固然是基础,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情、意、行,这种品德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的。因而班主任老师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品德优良的人。

四、滋扰家长,缺乏工作能力

与家长密切联系以取得他们的密切配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各项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后劲生,一旦他们犯错误,某些班主任就会“勒令”他们回家叫家长,否则不许上课。这样做不利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抵触、反抗情绪(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旷课、违法),干扰了家长们的正常工作,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孩子失望,而且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也产生不信任感。

因此,班主任应努力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不让其间出现“真空地带”,同时,注意积极地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从而真正、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准的不断提升,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开始了医保整合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随着该项工作的开展,我国的医疗资金保障、传统体制分离、工作效率提升、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都将受到直接影响,而根据当前的试点地区分析可以发现,其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医保制度的一体化建设,但是其自身依然存在极强的局限性,其中所涉及到的管理水准和管理层次划分都急需提高。

关键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问题、措施

促使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最终目的在于在全社会形成公平公正,更具发展潜力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而我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成立的根本任务在于促使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此项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务院于每年都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整合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落实问题

当前来说,我国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开展的并不彻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实现城市和乡镇居民的医保整合,在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整合的力度和深度都存在较大问题,在已经完成的整合工作中也存在大量问题。

在医保工作制度的改革过程中,绝大多数地区仅仅完成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整合和统一,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没有进行统一。而出现该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农合的筹集方式存在较大差别,职工医疗保险是职工自行缴纳,并不存在财政补贴。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则是由个人缴纳和政府财政补贴共同组成,由于三者资金筹集方式存在的巨大差别使得三者难以统一。而部分地区虽然始终在寻找三者统一的制度和方式,但是最终所获得的实际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2.当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机制缺乏健全的保障和管理机制

经过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之后,其实际管理工作主要由当地的人社部门进行管理,而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和之前大致相同,虽然经过整合其实际管理部门有所变化,但是其直接分管领导和相应负责人都是由之前的管理部门调拨的,因此其对于医保整合的管理内容和方式都不了解,在此过程中只能将工作落实到人社部门对于医保机构的决策执行情况,但是其对于参保人员的自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缺乏重视,该种现象在我国当前的城乡居民整合过程中较为普遍,其也是限制该项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政府部门可以将医保业务对外承包,并通过各个企业的竞标获取。

当前,我国的医保经办机构上属于一家独大的情况,医保经办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较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部分地区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关监督机构,但是其自身缺乏基本的独立性,因此其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二、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 1.提升医保整合的整体规划力度

根据全国当前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落实情况分析,在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成本投入,减少资源浪费。一是在明确各责任机构的自身职责的同时应当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进而提升医保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应当进一步明确整合工作的基本步骤,积极推动三保合一工作的开展,进而探索出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缴费年限的计算方式,进而突破传统机制存在的限制,推动资金的整合,最终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2.推动人设部门和卫计委等多个部门合作机制的形成

经过整合之后,人社部和卫计委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不同部门之间关于医保整合工作的沟通和交流,并积极开展相关合作,使用各种资源有效弥补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缺陷,从而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资源整合以及药品采购等多个方面工作的落实。

在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报销水准方面,而是将重点放置于服务质量和医保报销的统一方面,充分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组成结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资源,从而提升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准。作为一项政府抵制民众疾病风险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险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压力,其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建设的稳定性将产生直接影响。

三、关于推动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相关建议 1.促使行政管理统一化

对当前的城乡居民医保分部门管理进行统一,从而极大地减少形成成本投入,提升工作效率,进而为城乡居民医保统筹规划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对所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

对新农合办公室和医疗保险管理进行合并,对所有办事流程和管理方式以及信息系统进行统一之后,不但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弥补办事能力匮乏的问题,更能够解决参保群众费用报销过程中的多种不便。

四、结束语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1

一. 快乐实践中,解决问题。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學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80__81页“今天我当家”一课时,我利用书中提供的插图,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六一这一天,让学生露一手,给爸爸、妈妈做个小拼盘。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并建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紧接着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小组商议,估算如何消费,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小经验估算自己手中的钱如何去花,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理财能力;第二个活动是实际购物活动,教师把教室布置成实物模拟的超市,小组同学分别去按照商议好的各自去采买,在购物、付款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亲自体验购买中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也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活动是动手实践并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把自己买回的水果,亲自动手,切、拼、设计出一盘盘色彩鲜明、独具特色的拼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想像能力。

二. 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解决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好习惯。很多数学知识是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议一议、说一说等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实践操作活动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往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就把问题解决了。手使脑得到了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了发展,使它变成了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动手操作每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如二年级上册中学习分一分时,有一道题是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8人,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学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记录表,每组准备了100根小棒,学生们在小组中亲自经历了分的过程,气氛非常活跃,人人动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都能说出自己分的方法和理由。既能发表自己与别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又能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真正体验了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上一篇:学生打架处分通告下一篇:争当人民满意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