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简案

2024-06-23

雷雨教学设计简案(共10篇)

雷雨教学设计简案 篇1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

陈凤兰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你喜欢的动物外形特点,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等。

2、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能抓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

3、培养学生的写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与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把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写具体,生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2、板书课题: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二、指导观察

1、复习《翠鸟》的写作方法

2、出示课件:小鸭子图片

3、自己观察鸭子的外形特点

4、小组里说一说:小鸭子的外形特点

5、班上汇报

6、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

三、指导写作

1、说一说:你怎样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明确习作要求

3、练习写作

四、初稿展示,评改。

五、总结。

雷雨教学设计简案 篇2

《What are you doing?》是人教版PEP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节复习课。本课重点复习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和疑问句式, 涉及第一、二、三人称和单复数的变化。学好本课, 学生不但能进一步加强对现在进行时态的理解与运用, 而且能用英语来描述照片、录像中正在发生的动作行为, 并能用现在进行时态完成一篇小作文。本课的内容较多, 难度较大, 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同时也具备一些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描述照片和录像上的行为, 会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 并激发他们书写的欲望。

数字课堂实验班的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具有较熟练的电脑操作水平, 熟悉Class Report (课堂演讲) 、自主学习课件、网上讨论、发送作业等常规操作, 这为本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1. 复习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和疑问句式, 熟练掌握“Is he/she…?”“Yes, he/she is.”/“No, he/she isn’t.”灵活运用“What are you doing?”“I’m…”“What is he/she doing?”“He/she is…”“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等句式。

2.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课的难点。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来描述照片、录像中发生的动作行为, 用现在进行时态完成一篇小作文。

五、教学准备

1. 开启学校局域网“网上讨论”功能。

2. 准备学生课间活动照片、“六·一”活动录像、有错误的作文。

3. 联系好和授课教师打电话的人“Miss White”。

4.“猜一猜”游戏中使用的红布一块。

5. 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件”。

六、教学过程

Before our class——Chat on line

“网上讨论”为师生、生生间的英语交流提供了平台, 让交流在“啪啪”的键盘声中更有趣味。课前, 教师一打开“网上讨论”, 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坐到自己的电脑前, 互相问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这是一节Unit4的复习课, 教师有意识地打上:“What are you doing?”“Are you listening to music?”“Is Andy reading a book?”让学生回答, 了解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掌握情况, 引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Step one Warm-up——Review“What are you doing?”

1.Have a chant

上课铃一响, 师生从“网上讨论”回到课堂。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What are you doing?”的动画音乐, 教师和学生边做动作边歌唱, 欢快的韵律、可爱的动画, 顿时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学的常规活动“Class report”也将在这种氛围中开始。

2.Class report

演讲的学生在课下做了充分准备, 不仅准备演讲内容, 还特意做了PPT演示文稿。今天的“Reporter”一边展示晚饭后好朋友的家人照片, 一边介绍他们正在做什么。

Step two——Review“What are they doing?”

1.Self-study

T:Do you like animals?You can see animals at the zoo.But now you can see animals on the computer!

S:Really?

T:Sure!Look at your computers, and open“Lovely Animals”.

学生好奇地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点击进入自主学习课件“Lovely Animals”, 复习第三人称的现在进行时:“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学生在左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 拖入左边的方框内, 伴随着背景音乐, 点击跟读字幕: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climbing trees.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刺激学生多种感官,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的交互性、可选择性,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 选择学习内容, 提高了学习效率。

2.Have a chant

T:Do you like animals? (Yes!) Let’s have a chant for animals, Ok?

S:Ok!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板块“Lovely Animals”后, 看着屏幕, 跟随音乐拍手唱起“The monkey is jumping, jumping, jumping…”。

Step three——Review“What is he/she doing?”

1.Answering a phone

音乐刚刚停止, 教师的手机铃声响了——

T:Oh, There is a phone.Who’s that?教师与在现场的Miss White手机通话, 创设真实情景, 复习本单元电话用语。“This is…”“Who’s that?”“Please hold on.”并通过“学生郊游”话题, 引出学件中“A filed trip”板块, 让学生开始第二轮的自主学习。

2.Self-study

学生在“A filed trip”学习板块中, 自主复习第二、三人称的现在进行时。这个学习板块和“Lovely Animals”类似, 都是可选择、可反复跟读, 并且声图并茂的。

Step four Review——“Is he/she…?”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生利用学件复习了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句式。这一环节, 教师将采用“猜一猜”的游戏和全班一起来练习复习过的知识。

Guessing game

老师和学生1撑起一块布, 请学生2在布后做动作, 其他学生开始用“Is he/she…?”猜他正在干什么, 然后由学生1揭示谜底:“Yes, he/she is”或“No, he/she isn’t.”

Step five——Drill

1.Self-study

学生打开电脑, 在“Task Time”板块中开始“加餐”, “Task Time”板块内有“听音排列图片”、“听音输入单词”、“阅读理解”等练习题, 这些题目的设计紧扣课本内容, 难易不等, 图、文、声并茂, 交互性强, 能自动出示对错判断和鼓励语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题目, 进行反复练习, 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炼。

2.Describe the photo

学生学完“Task Time”板块后,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张本班学生课间活动的照片, 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学生看到自己的教室、自己的同学感到十分亲切, 都积极地参与进来。

T:After class, What are you doing?Look, who can describe the picture?

S1:Wang Tianyi and Tom are playing chess.

S3:I see Huang Chuhan, she is cleaning the window.

……

T:Who can describe the whole picture?

学生描述整张图片, 为写小作文作铺垫。

3.Describe the video

当学生描述的欲望被激起后, 教师跟着播放本班学生“六·一”去动物园的活动录像, 学生边看边兴奋地讨论:

“The panda is sleeping.”

“We are taking pictures.”

“I am eating food.”

……

随后, 教师请一名学生当“解说员”, 在讲台上用现在进行时讲解录像内容。

Kevin:Hello, everyone!Today is June1st.It’s Children’s Day. (集合时录像) Weare going to the zoo.Linda is late, hurry up!She is running to us. (参观动物录像) There are so many animals.Look!The panda is sleeping.The yellow monkey is climbing. (午餐时录像) Look!We are eating food.We are having a good time.That’s all, thank you!

4.Revising a composition

T:Kevin讲得精彩, Miss Sun写录像内容是否也写得准确呢?

教师打开课件, 出示了一篇有错误的小作文。学生认真盯着屏幕看, 有的还读出了声, 举起的手越来越多——

S1:“We are having a good time.”Not“We having a good time.”

S2:“She is runing.Runing is wrong, please double“n”.”

……

学生发现哪一处有错误, 教师就点击该处热区, 出示正确词句。全班一起修改作文, 为学生书面表达打下良好基础。

5.Writing a composition

T:Thank you for your helping.OK!It’s your turn.Please write your own composition.Then hand it in to my computer.

话音刚落, 没听见学生的应许声, 只听见一阵“啪啪啪”敲击键盘的声音, 学生开始创作自己的作文了。

Step six——Homework

1. 将课堂作文通过局域网发送到教师机上。

2. 在作业本上, 用现在进行时写一篇小作文。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生使用电脑的水平越来越熟练, 但也不能忽视学生英语书写能力的培养。)

设计思路

复习是整个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容量大是复习课的一个明显特点。旧知的再现、梳理, 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 都决定了复习课不能采用单一、机械、全体“齐步走”的复习模式。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 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课件, 在不同学习板块中, 针对自己知识的不足, 任意选择, 随意调用, 进行温习补救。在综合练习时,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 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内容, 进行自我操练, 自我检测。可以说信息技术帮我们做到了“因材施教”。

在学生集中练习阶段, 电脑上提供的信息资料 (课间活动照片、“六·一”动物园录像) 都贴近学生, 源于生活, 这熟悉的面孔, 亲为的事情, 使学生乐于参与, 勇于表现。信息技术使复习课更贴近身边的生活, 更真实, 更新鲜, 也更多彩。

利用大屏幕展示, 让学生集体批改作文,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思考、发现、找到一处错误时, 教师点击该处热区, 出示正确词句, 使学生更有信心去发现, 更有意识去避免错误, 为下面的正确书写做好充分准备。

在电脑上写作, 除了由“笔”变成“键盘”带给学生的新鲜感外, 更有反复修改, 不留痕迹的优势。此外, 电脑对输入中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都有红色曲线的提示, 可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分析、查漏补缺、质疑问难。

点评

信息技术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 使本节课超越了时空和地域。在本节课中, 网络让小学生一会儿在现实中, 一会儿在虚拟世界里, 一会儿来到了动物园, 一会儿又过起了节日, 实现了传统教学中难以看到的时空和地域变化, 为小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扩大了本节课的复习容量。

信息技术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实践活动, 使本节课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本节课中, 网上讨论让小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可自由选择的网络练习能自动判断正误, 并加入鼓励性语言, 增加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利用网络示范性强的特点, 使英语写作变得简单, 改错变得轻松, 通过老师轻点鼠标, 呈现了小学生在写作时常出现的问题, 啪啪啪的键盘声留下了小学生的精编习作。

《河豚子》教学简案 篇3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字词。

2.分析小说的经过、结果,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

3.了解本文“底层人民生活极度痛苦”的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小说的经过、结果,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

2.了解本文“底层人民生活极度痛苦”的文章主题。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启发法

课时设计

一课时

一、学习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国有句古话叫做“拼死吃河豚”,意思是河豚鱼极其鲜美,但又有毒性,所以品尝河豚的人常常要冒着死亡的危险。然而,河豚鱼肉虽然有毒,却不如河豚鱼子的毒性来得更猛烈,那么在这剧毒的河豚鱼子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关于河豚子的故事。通读课文,标注注释中的字音与生字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一)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概括一下。

本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概括故事大意,最后教师提炼和整理学生发言得到答案。

明确:本文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男主人试图用河豚子毒死妻儿来逃避饥饿,却阴差阳错地未能达成这一目的的故事。(大意对即可)

(二)小说的男主人为什么要给家人吃有剧毒的河豚子?

学生通过第三自然段可以得到答案。

明确:饥荒和租子让这个家庭难以支撑,所以主人公决定用河豚子结束全家的生命,来结束饥饿的痛苦。

(三)主人公在让家人吃下河豚子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波折?

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确小说的发展过程,重点在于男主人决定让妻儿进食河豚子到全家一起吃下河豚子这一过程的划分和概括,在小组讨论后,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并归纳,最终得出结论。

明确:男主人并没能够让家人在一开始就顺利地吃下河豚子。面对孩子,他毅然决定让妻儿煮食河豚子;因不忍面对妻儿惨死的景象,他借故躲了出去,然而出于对他的敬爱,妻儿并没有吃掉河豚子;他最终决定与妻儿一起吃下河豚子,共同面对死亡。

追问:

1.在面对孩子“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啊!让我们吃哟”的渴望时,男主人低低地答一声“吃”,此时他的心情如何?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是“恐怖”的,是“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的。

本题意在让学生体会小说发展时所体现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学生较有可能回答紧张、压抑、恐怖等答案。

2.然而妻儿却没有吃河豚子,而是等主人公归来,一起食用,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在明确妻儿的生命暂时得以保全后,此时的故事情节带给人短暂的轻松。

学生也有可能回答更加紧张,因为妻儿期待的是全家一起食用食物,这就意味着全家将会一起吃下带有剧毒的河豚子。

3.妻儿没有吃河豚子,而是等主人公归来后一起食用,说明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这是一个充满着温情、敬重,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家庭。

4.男主人吃了河豚子,却表现得“安安稳稳”的,他在做什么?

明确:作为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男主人在“静待这黑衣死神之降临”。

5.在读到全家一起吃下河豚子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在短暂的轻松之后,小说人物的生死问题再一次出现,学生可能会回答更加紧张、压抑、恐怖。

(四)男主人得偿所愿了吗?为什么?

明确:男主人的愿望是让全家人死去,但是全家人依然活着,男主人并没有得偿所愿。因为“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消失了”,全家人并没有死。

(五)阅读到此处,你的心情如何?

因为全家人死里逃生,所以此时的心情应该会轻松。

(六)但是男主人的表现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男主人“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并没有死里逃生的欣慰,而是意识到更加严重的问题:全家人要继续忍饥挨饿的日子。

补充问题:读到此处,你还觉得轻松吗?此时父亲的一句叹息揭示了更为严峻的问题,只会让人觉得更加沉重。

二、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一)男主人想毒死家人,是因为恨家人吗?

在完成第二环节后,学生已经确定这个家庭是一个充满着温情、敬重、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家庭,主人公希望家人死去的原因是“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冬支撑到今岁二三月间,已算是困难极了。现在也只好挨饥了!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由此学生可以归纳出此题答案。

明确:男主人因不忍看家人因饥饿而惨死所以想毒死家人。这并非出于憎恨,反而是出于爱和对现实的无奈、痛苦。

(二)男主人在死里逃生后说“真是求死也不得吗?”说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明确:男主人一心求死,因为他知道在活下来之后,饥饿会继续折磨这个家庭,此时死亡对这个家庭而言是一种解脱,然而现在解脱不得,主人公此时痛苦不堪。

(三)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在明确以上两个问题之后,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得出结论。本题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后概括作答,教师进行引导和归纳。

明确:底层人民即使家庭和睦温馨,却依然被租子和饥饿折磨,过着欲生无路、求死无门的痛苦生活,说明了社会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艰辛。

三、作业布置

揣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用第一人称写一篇400字的小作文。

《春》教学设计简案 篇4

郑莹

教案出至江西省上饶市第九小学 郑莹

一、导入

1、(出示诗句)你们从这几句诗中发现了什么特点?(分别是春夏秋冬的诗句)

2、同学们,四季中你们最喜欢什么季节?说说喜欢的原因。

3、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老师也十分喜欢春天,我国古代很多诗人都为春写下乐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在这些好词佳句中老品味春天,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我们身边的春天。

二、赏析《春夜喜雨》。

1、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我们熟悉的一首古诗,然后随诗歌朗诵在脑子里给诗配上一幅图画。(师放《春夜喜雨》配乐朗诵)

2、同学们说说在脑子乐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哪些景物?请学生们回忆诗歌的作者。(杜甫)

3、学生说说诗歌主要描写的时春天里的什么?(雨)诗人一开头就用了一个字来赞美这个雨,是哪个字?(好)

4、这个雨好在哪里?(知道万物需要她的时候就下)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江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

5、你还觉得那个词用得好?(潜)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十分贴切形象,准确地传递乐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

6、谁来把这前四句读一读?

7、春雨下了一夜,四周黑茫茫的,只有江中渔船上的渔火闪烁着一点光明,但是诗人却又展开了想象,他想象了什么?(天亮后,经雨湿润的红花一定会开满锦官城)

8、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如何?(喜)板书:喜春

9、谁来把诗人喜春的感情来读一读?

三、《游园不值》

1、如果说杜甫在春夜惊喜的感受到了蒙蒙的春雨,那么另一位诗人则在春雨下过后,对春有了一份惊叹之情。

2、出示课件《游园不值》,教师范读。

3、请同学说说诗歌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情?(作者想在雨后老拜访友人,却吃了闭门羹,园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所以轻敲

柴门久久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得住,一枝红杏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4、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是雨后的情景?

5、作者轻敲柴门久久不开,心情是怎样?(失望)

6、谁来把作者失望的心情表达出来。读一读。

7、当作者正要失望而回的时候,却被什么吸引住了?(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惊喜,赞叹,不仅意外收获到春色还收获到一个千古名句)板书:赞春

8、把对春天赞美的感情读出来吧。

9、你能想象一下园中还有哪些景物吗?

10、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敲了半天门,没有人来开,园主人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1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来读一读。四 拓展

1、我们一起欣赏乐两首关于春的古诗,有关于春的古诗还有很多,现在,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幻灯)填写描写春天的古诗。

2、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出示幻灯)你们看,春天多美啊!同学

们,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春天,用你们的笔把她的美写下了来。

散步教学简案 篇5

散步

莫怀戚

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细心体会渗透于全文的孝敬之心,亲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教学难点: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思路:以“亲情”为线索,按照“感受亲情”——“感悟亲情”——“感念亲情” ——“感恩亲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体验亲情的珍贵与美好。

教学过程:

一、感受亲情

1.激趣入题

2.整体感知,生思考:(a)、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吗?(b)、你能否说说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二.感悟亲情

1、再次品读课文,思考:(1)、找出体现浓浓亲情的、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或语段,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说内心的感受。(2)、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

三、感念亲情

回忆自己的亲情故事,交流感受。

四、感恩亲情 真情行动。

附板书:

母亲:善解人意“我”:孝顺善良浓浓的亲情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简案) 篇6

新联小学 黄艳莲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文章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与理解情况。

2、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理解,体会“道”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自然之道”?

2.向导为什么会这样说?他是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说出这句话的?

3.汇报交流,朗读体会:这段话中如何描写幼龟的?用“△”标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并体会。

4.说话练习:假如此时你就是沙滩上的这只幼龟,你心里会怎么想? 5.体会导游和我们不一样的心情。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 1.引出“愚不可及”。

2.比较句子:①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②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请快速阅读第5、6、7自然段,找出正确答案。4.汇报交流。5.朗读第5、6自然段。6.角色体会练习。7.学习7、8自然段。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8、体会向导的“有知之愚”

四、总结拓展,升华“道”

由于我们的错误,导致了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了伤害,我们都是出于一片好心啊!这场惨剧的发生,到底是为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实践运用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

板书设计

我们

伤心

自然之道

(遵循)

向导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雷雨》教学设计 篇7

(1) 明确戏剧常识, 了解曹禺及《雷雨》全剧故事梗概。

(2) 概括情节, 把握戏剧矛盾冲突, 理解戏剧所反映的深广的社会内容。

(3)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悟人性的复杂性。

(4) 鉴赏戏剧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印发材料, 课前预习, 课堂点拨。

(1) 了解戏剧常识, 明确戏剧鉴赏要点。

(2)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 讲述《雷雨》全剧故事梗概, 理清人物关系。

二、理清情节结构, 把握矛盾冲突。

预设说明:理清情节结构永远是鉴赏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 尤其是对于情节生动曲折的小说、戏剧而言。理顺了情节结构, 便从宏观层面上整体把握了作品内容。对戏剧这种文学体裁而言, 矛盾冲突是其灵魂, 而它又与情节结构纠缠共生, 故把二者放在一起合二为一概括分析则可更完美的理解文章。具体操作上, 先学生概括后教师点拨总结。

明确 (多媒体展示) :

第一部分:周朴园鲁侍萍昔日情人相遇相认情感纠葛

第二部分:周朴园鲁大海父子难认互斗成仇劳资冲突

三、问题引领, 人物评析。

预设说明:全面深入的评析人物形象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而周朴园是众多人物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他身上充分显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是分析的重点;侍萍与鲁大海略析。方法策略上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 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具体操作上先学生概括后教师点拨总结。

(一) 研读第一部分, 评析周朴园人物形象。

1.30年前, 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侍萍的?其行为表现了他什么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明确:

(1) 始乱终弃 (见课本61页:侍萍控诉) 。

(2) 爱情婚姻中, 权势地位门当户对比感情更重要, 反映了他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和封建等级观念, 从中可见他自私、残忍、软弱的性格特点。

2.30年来, 周朴园是如何对待“死去”的侍萍的?从文中找出相关事例。他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 (多媒体展示) :

(1) 保留旧物 (旧雨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侍萍喜欢的旧家具、侍萍相片) ;保留旧习惯 (关窗) ;记住侍萍生日;以“前妻”身份待之;多次打听也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下落;把侍萍美化为贤惠、规矩的小姐。

(2) 怀念侍萍, 对侍萍余情未了, 情深几许;内心愧疚, 受良心的谴责, 想弥补过错。

3. 当被告知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 并被问及“想见一见她吗”、“想帮一帮她吗”时, 周朴园又何言行?其言行反映了他什么心理?

明确 (多媒体展示) :

4.当活着的侍萍就在周朴园面前时, 他的言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和动机?言行心理好, 你先下去, 让我想一想。敷衍, 毫无相助之意。

明确 (多媒体展示) :忽然严厉地) 你来干什么?

5. 周朴园如此对待活着的侍萍, 其根本原因或者说深层心理动机是什么?反映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 (1) 侍萍的出现可能会使他从前的罪恶暴露于天下, 从而威胁到他如今的名誉、地位、家庭, 为了维护他自身的现实利益, 他要与侍萍一刀两断, 彻底埋葬过去。 (2) 暴露了他自私、冷酷、伪善的性格特点。

6.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怀念, 对活着的侍萍绝情, 那么, 他对侍萍有真情吗?他的怀念到底是真是的还是虚伪的?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

明确:

(1) 真情说:周朴园对侍萍有真情, 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是的, 因为30年的怀恋纪念没有真情是做不到的, 其怀恋纪念的具体行为表现在上文已表述。

补充 (多媒体展示) :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 绝对真实的”。 (曹禺语)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 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 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曹禺, 《雷雨》序)

(2) 假意说:一是当他知道眼前人是侍萍时凶相毕露, 用钱打发, 以期老死不相往来。二是由于逼走侍萍之后, 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不如意, 这加重了他对侍萍的怀念, 这种怀念在主观上可填补他精神的空虚, 使他在冥冥玄想之中得到精神慰藉;也可卸掉他良心和道义上的负重, 使他的心灵趋于平衡和充实。在客观上, 这种怀念能起到教育子女、稳定家庭、钳制后妻、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的奇妙作用, 他就越做越真, 越做越虚假, 陷入了自欺欺人的状态。这种怀念, 只是他维持“现世安稳, 岁月静好”的手段,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怀念。

补充 (多媒体展示) :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 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

(3) 综合: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实的成分, 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梅小姐, 而不是如今老得他已认不出的鲁侍萍, 从这点看, 他又是虚伪的。这是人性的复杂性的本真显现。

(二) 简析侍萍形象

1. 在相遇部分中, 侍萍既有意识地隐蔽自己的身份, 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自己引导朴园人认出自己, 请分别找出其相关言行。

明确:

(1) 隐蔽——周朴园一再问:“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侍萍避实就虚地答:“我姓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

(2) 引导与表露——没话找话, 两次问:“老爷没有事了?”关窗等行为动作自然娴熟, 极像侍萍;熟知侍萍经历;熟知周朴园30年前旧衬衣的细节处。

2. 侍萍是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 还是不想让他认出自己?侍萍对周朴园怀有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

(1) 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周朴园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直接的罪魁祸首, 30年后相见一再暗示对方, 是控诉, 是发泄, 而非求同情, 续旧情。

(2) 纵然悲愤、怨恨是主流, 但毕竟旧情难忘, 所以当周朴园知道眼前人是侍萍时, 她深情呼唤:“朴园, 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甚至在周朴园厉声责问后再施以柔情攻势时她的强硬立马变成了无奈的叹息:“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可见一斑。

3. 在相识部分中, 面对周朴园责问、永不往来包括不能认儿子的要求及用钱打发, 侍萍是如何做的?从中可见他有什么性格?

明确:

(1) 斥责周朴园始乱终弃, 划清界限、永不纠缠, 撕碎支票。

(2) 冷静、清醒、刚强、自尊、有骨气。

(三) 研读第二部分, 简略分析周朴园、鲁大海人物形象。

1. 从鲁大海的言行中可见他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虽然他斗争经验不足、相对稚嫩, 但他表现出的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 从鲁大海的揭露与控诉中可见周朴园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贪婪、自私、冷酷无情的资本家。

3. 归纳总结周朴园人物形象。

明确: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第一部分是从私生活的角度写。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 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第二部分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揭露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猾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四)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明确 (多媒体展示) :了解人物身份、背景;揣摩人物言行及其背后的心理;遵循基本的人性;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人物的变化。

四、归纳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写微观层面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宏观层面的尖锐的劳资矛盾冲突, 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 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展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 预示了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五、鉴赏戏剧人物语言。

预设说明:明确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及其内涵;通过分析戏剧人物语言进一步揣摩人物心理,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因人物言行已在第三部分中分析过, 本部分鉴赏从简。

1.高度个性化。

(1)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 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 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2) 示例:

周朴园: (忽然) 好!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钱吧? (资本家金钱万能思想的表现, 欲用金钱换取抱住自己切身利益。)

2.丰富的潜台词。

(1)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 意中有意, 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 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 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 示例:

周朴园: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 ——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贵是个不好对付的人, 要是让他知道我们的事, 他一定会敲诈我的, 你不要多话, 不要让他知道我们的事。)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我是你的亲妈啊!你们二人是亲兄弟啊!你怎么可以打你的弟弟?……)

3.富于动作性。

(1)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 , 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 (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 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 示例

鲁侍萍:哦, ——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周朴园: (指窗) 窗户谁叫打开的? (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六、作业。

《雷雨》课堂教学 篇8

【教学思路】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作的舞台。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舞台创作”中,教师要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和“饥饿感”,要给学生搭台唱戏,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探究的时空。

阅读的核心价值在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语文是使人聪明的学科,那么如何摆脱死记硬背的僵化教法,让学生聪明起来呢?语文教学要从积累知识向启迪思维转型,给学生独立自主的时空,让学生独立思维、全面思考和深刻思辨。用一连串的“思”生成智慧的曙光,是语文学习成为智慧学习的重要途径。在《雷雨》的教学中,“无锡是个好地方”吗?周朴园是不是一个“好人物”呢?这些看似无疑的问题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课例实录】

一、“无锡是个好地方”?一语牵动30年的爱恨情仇

师 咱们无锡有一句特别响亮的城市宣传口号,大家知道吗?

生 (异口同声地)“无锡是个好地方”。

师 这句话其实是有典故的,它出自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是剧中人物周朴园说的(板书课题和作者)。同学们都找到了吗?

生 找到了,在第22页的中间。

师 周朴园为什么说无锡是个“好地方”呢?

生 30年前周朴园在无锡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师 很简洁,“因为爱情”。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生 周朴园对聪明伶俐、漂亮贤慧的侍女梅侍萍产生了爱情,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被遗弃而投河自尽。

生 抛弃侍萍之后,周朴园后来的婚姻并不美满,娶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不久病死了,后来又娶了蘩漪。可是蘩漪很独立,具有反叛精神,使得他这个一家之主的威严遭遇了挑战。现实婚姻的不如意让他对30年前在无锡发生的这段美好爱情念念不忘。

生 我补充一下。妻子蘩漪不听他的话,大儿子周萍、小儿子周冲各有问题,鲁大海又带领矿工举行罢工活动,内外都让他很烦恼。所以,曾经带给他幸福回忆的无锡更显得是一个“好地方”了。

师 你是站在整个剧本角度全面分析的,很好。

生 我觉得,鲁侍萍也说了一句“哦,好地方”,可见两人都认可这段美好的爱情,所以说“无锡是个好地方”。

师 无锡对鲁侍萍来说也是一个“好地方”吗?

生 无锡给她留下了短暂的美好爱情回忆,但更多的是被抛弃的痛苦。

生 我觉得鲁侍萍说这句话,首先是作为“陌生人”的礼节性呼应,顺便搭腔,并不是真的认为无锡是个“好地方”。

师 你说无锡给鲁侍萍带来的是痛苦?请你简要概括一下。

生 命运与鲁侍萍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与少爷周朴园不清白,被抛弃了;年三十晚上被逼带着第二个孩子投河自尽。被救起来后,做了老妈子,嫁给了鲁贵,生下了四凤,现在还是个老妈子。鲁侍萍虽然附和着说无锡是个“好地方”,但是内心肯定是极其复杂的。

师 鲁侍萍30年来遭遇了这么多不幸,也知道周朴园就在面前,她为什么不直接向周朴园诉说这些悲惨遭遇的呢?

生 作家就是这样创作的,这样比较有悬念,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

师 很好,这是从创作者角度来看的。

生 鲁侍萍也想看看周朴园对他的感情到底如何,对她还有没有感情。

师 周朴园听了鲁侍萍讲述的故事是如何反应的呢?

生 心理变化很大。

师 你具体一点说。

生 看鲁侍萍与周朴园对无锡发生的事情的态度可以看出来,有很多舞台提示。

二、朗读揣摩内心的细微变化,共同批注深究“好人物”

师 我们就来看这个片段,同桌先分角色朗读,看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好随笔圈画出来。

[学生分角色读“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一直到“你是谁?”]

师 话剧是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除了人物语言外,舞台说明也是解读剧本的一个途径。对照这些舞台提示,看周朴园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生 他开始是“痛苦”的,后来“汗涔涔地”“喘出一口气”。

生 还有“沉思地”“惊愕”“忽然立起”等。

师 我们能通过这些舞台提示感受到周朴园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生 能。周朴园开始有一些自责、愧疚和痛苦,尤其是鲁侍萍揭露他始乱终弃的罪行时,他“汗涔涔地”,很紧张。

生 当他发现眼前的鲁妈对当年的事情如此知情时,不由得警觉起来,所以紧张地“抬起头来”,问“你姓什么”。

生 当鲁侍萍说自己姓鲁时,周朴园才放下心来,“喘出一口气”。当鲁侍萍说梅小姐还活着时,他又马上一惊,心理变化比较大,有一波三折的感觉。

生 当周朴园发现鲁侍萍对整个事情的细节如此清楚时,更加警觉起来,所以紧张地“忽然立起”。

生 当鲁侍萍试探着问是否“想见一见她”时,周朴园连忙说“不,不,不用”,可见他很虚伪,口是心非,并不是真的关心鲁侍萍。

师 你怎么说他“虚伪”呢?周朴园现在不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吗?

生 鲁侍萍说他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其实是讽刺。周朴园是煤矿公司的董事长,不仅有钱财,给人的印象是“有体面”“有教养”。在不熟悉他“家底”的人们眼里,他就是一个“好人”形象,但是在知道他底细的鲁侍萍眼里,这些表现都是虚伪的。

师 哪里可以看出周朴园的虚伪呢?

生 从“你在找侍萍吗?”到“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这一段都可以看出来。

师 那就请你找一位搭档来读一读这段对话。

[两女生读,其他学生安静地听]

师 她们有没有读出人物的性格呢?

生 “鲁侍萍”读得还可以,“周朴园”没有读出他的虚伪,语言有些平淡。

师 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更贴近人物真实的内心?你和同桌读读看。

[学生鼓掌,一男生与同桌分角色再读]

师 读得怎么样?请同学点评一下。

生 读得很好,人物的性格基本上读出来了,可能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再稍微拉长一点,这样语气变化就能丰富一点。

师 (追问朗读的男同学)你读出了怎样的周朴园呢?

生 虚伪、绝情,还有冷酷。

师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 《雷雨》剧本里有。他为了骗取最大利润,不惜使江堤决口,淹死了两千多个小工的生命,骗取保险,千方百计地克扣工资,榨取煤矿工人的剩余价值。

师 你对《雷雨》剧本已经很熟悉了。还有能证明周朴园不是“好人物”的吗?

生 在家庭中他也不是一个“好人物”。 他处处以封建家长自居。他对妻子的反抗很生气,极力要她服从。对大儿子周萍也很威严,周萍只能忍气吞声。小儿子周冲要供养四凤读书时,周朴园也极力制止。这些都能看出周朴园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所以也不是一个“好人物”。

[学生热烈鼓掌]

师 你概括得都很全面,我很认同你的分析。每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愤慨:周朴园太自私,太冷酷,太虚伪了!鲁侍萍遭受了30年的苦难,周朴园你怎么能逃避罪责呢?但是,我发现他也很纠结。

[学生有的点头默许,有的疑惑不解]

师 周朴园面对鲁侍萍的痛苦控诉,到底有怎样的表现呢?大家先找一些你有思考的句子进行批注,然后我们再分角色朗读,好不好?

[学生自主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师 请把你的批注与同学们分享。

生 我批注的是“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批注内容是:“为什么不直接说是‘我却说‘一个人,真是不敢承认自己罪责的胆小鬼、自私鬼;‘于心不忍?抛弃了自己心爱的人竟如此轻描淡写,虚伪、狡诈之极!”

生 我批注的是“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批注内容是:“自私的怀念,虚幻的温情,还是真心的牵挂,灵魂的忏悔??”

师 你用自己的追问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是一种批注,很好。

生 我批注的是“(低头)哦”。批注内容是:“高度简洁!说明哄骗有效,反衬鲁的善良,或许是旧情复燃?”

生 我批注的这一段是“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批注内容是:“记住生日,提高身份,保留习惯,自认为弥补了罪过,获得了心灵安慰,还是自欺欺人。”

师 这一段还有不少同学批注吧。

生 我的批注是:“生活习惯保留至今,说明周对鲁的确有留恋,但这只是对过去美好爱情的回忆,并不是真的还爱着眼前的鲁侍萍,这些习惯只是感情寄托的方式,自欺欺人的道具罢了。”

师 我们还是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是真情呢,还是假意?这也事关周朴园是个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

生 周朴园的确对美丽温柔的侍萍有过真情,也有愧疚。这些应该是真的。

师 何以见得?具体说一说。

生 周朴园在侍萍投河的时候曾经沿着河边找寻,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情况,后来要修坟纪念;现在的住房内还保留着旧家具,记着鲁侍萍的生日,保留着原先的生活习惯。这些都可以说明周朴园对梅侍萍有一点点真情。

师 为什么说“有一点点真情”?

生 周朴园不可能与佣人的女儿建立家庭,他不愿意,家人也不会同意,当时的社会也不能接受。但周朴园并没有追求到自己真正的爱情,而且他晚年的生活也很不如意,所以他对侍萍的那一份短暂的感情是最美好的,是他情感的寄托。

师 打断一下,他晚年的生活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们笑]

生 我暑假读了《雷雨》的剧本,剧本的序幕和结尾里都有。

师 很好,利用假期阅读老师推荐的名著说明你很会学习。你接着说。

生 这种感情,在一定意义上也哄骗了或者说打动了鲁侍萍,但是这种愧疚是虚伪和自私的,周朴园并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旧情复燃。

师 为什么这样说?

生 就算他30年都记住鲁侍萍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他仍旧是从自己角度出发的,不是真的爱梅侍萍。他把鲁侍萍连同孩子抛弃了,只用一句“于心不忍”来轻描淡写,所以说内心是很虚伪和自私的。

[学生鼓掌]

师 我也被你打动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之情到底是真是假,一直存在着争议,我整理了几种代表性的评价,大家读一下,然后交流你的想法(投影):

①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曹禺,1979年)

②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曹禺,1980年)

③毫无疑问是假的,虚伪的,也不能说是一点感情都没有,都是装出来的,有意识做给别人看的。(钱谷融,1980年)

④说他半真半假,亦真亦假比较吻合周朴园的本来面目。(李计谋,1981年)

⑤他们对充满痛苦的(鲁是屈辱之苦、周是忏悔之苦)初恋的及其矛盾、复杂的情感反应,表明了对曾经有过的“人”的情爱的难以摆脱。(钱理群,2010年)

师 哪位同学谈谈想法?

生 读了上面的各种观点后,我觉得周朴园对于鲁侍萍的感情的确很难用一个真或假来评判,也很难简单地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人性的善恶捉摸不定。

生 当鲁侍萍的出现有可能威胁周朴园的利益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用钱来解决,例如“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钱吧”“好得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同时,立即辞退鲁贵和四凤,让鲁家的人再也不要到周家来。这些细节,都暴露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残忍的本性。

生 他的愧疚和爱中有一点“真诚”,只能说是伪善吧。

师 你讲到了人性的矛盾,很好。我帮你记下来。(板书:真诚 伪善)

生 我觉得他也有让人同情的地方。从整个剧本看,他也受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诱惑,也像周萍、周冲那样为了爱情反抗过,但是最后他屈服了,而且被驯化成虚伪的资本家和地主的合体。

师 “合体”的说法很有创意。可能还有更复杂的“合体”。大家看过《雷雨》的“序幕”吗?里面有这样一个片段,可能是被很多读者所忽略的,甚至很多版本删掉的,我们看看它的原文大意(投影):

姑甲 (和蔼地)请进来吧。

[一位苍白的老年人走进来,穿着很考究的旧皮大衣,头发斑白,眼睛平静而忧郁,脸上满是皱纹。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进门后取下来,放在眼镜盒内,手有些颤。他搓弄一下子,衰弱地咳嗽两声。]

姑甲 (微笑)外面冷得很!

老人 (点头)嗯——(关心地)她现在还好么?

姑甲 (同情地)好。

老人 (沉默一时,指着头)她这儿呢?

姑甲 (怜悯地)那——还是那样。(低低地叹一口气。)

老人 (沉静地)我想也是不容易治的。

姑甲 (矜怜地)你先坐一坐,暖和一下,再看她吧。

老人 (摇头)不。(走向右边病房)

姑甲 你走错了,这屋子是鲁奶奶的病房。你的太太在楼上呢。

老人 (停住,失神地)我——我知道,(指着右边病房)我现在可以看看她么?

姑甲 我看你还是先到楼上看看,回头再来看这位老太太好不好?

老人 (迷惘地)嗯,也好。

师 雷雨之夜的家庭大悲剧之后,周朴园把周公馆卖给了教堂做医院,把疯了的蘩漪和侍萍接到这里治病、养病。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到怎样的周朴园呢?

生 周朴园经历雷雨的洗礼之后,变好了,他想通过自己的善行救赎自己。 “雷雨”不仅象征着毁灭,还意味着救赎与复活,就像《复活》中聂赫留多夫的觉醒和救赎。

师 “救赎”这个词用得好,我把它写下来。(板书 救赎)你的联想很丰富,也很准确。73岁的演员郑榕扮演周朴园400多次,在演完最后一场时他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周朴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郑榕并没有说出来,我们也不要被这个节选内容限住了思维,课后读一读完整的《雷雨》剧本,你可能就会揭开这个谜底。下课。

【执教感言】

怎两个“好”字了得

教《雷雨》感觉很吃力,因为这篇课文太经典了,篇幅也很长。从教师角度来说,能有超出前人的新鲜思考吗?能上出被众人认可的“新花样”吗?从学生角度来说,能有认真研读文本的机会吗?能静下心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吗?

我尝试用两个核心问题带动整堂课的教学,对“无锡是个好地方”的关注,是为了简要梳理周朴园和鲁侍萍30年的爱情纠葛,增强对本文背景的理解,这也是深刻认识人物形象的前提。对周朴园是不是一个“好人物”的探究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点在哪里?有对感情的真与假、人性的好与坏的简单二元判断,也有因缺少整体观照而对人物形成的肤浅的认识。通过把握全剧内容理解文本,既是我在备课时思考的,也是学生课堂上给我的启发。这样可能更容易接近原著本意。

引导学生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并不在于找寻到完美的答案,而在于激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整体阅读、深入阅读生成个性化的认识。同时,课堂还要避免凌虚蹈空,所以我用批注来控制肤浅的言论,引导学生细读反省自悟,紧扣核心问题深入追问,让学生进行有头有尾、有条有理、有理有据的完整表达,最终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增长智慧的学习。

在分角色朗读环节中,学生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他们对人物语气的把握、对舞台提示的揣摩还不够味,平时还应多加强训练。

【名师观察】

越是经典的作品,成功的教学案例就越多,要常教常新也就越难。经典作品的教学如果把新颖甚至新奇奉为圭臬,而不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学习方法的扎实上多下功夫,就有可能将文本解读无限个性化,将教师的深挖细嚼不加选择地全盘灌输,那就失去了经典作品的“经典”之义。

张老师的这堂课“博观约取,以约驭博”。对于篇幅较长的节选文本来说,选择教学的切入点很有讲究。张老师很智慧地从众多值得教学的内容中选择了两个“好”来教,可谓简约。“无锡真的是个好地方吗?”借此问题的分析可窥见周朴园和鲁侍萍复杂的爱情纠葛,带动对戏剧背景的展示,也是深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前提。“周朴园真的是个好人物吗?”教师借助对二人对话的体验、咀嚼,透过分角色朗读,让鲁侍萍撕破周朴园的虚伪、残忍,这样读者就可以洞察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两个教学目标,一次一主,互为关联。这两个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都具有思考的张力,兼顾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都以文本为载体,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分角色朗读,课堂批注,交流探究等。教学过程不仅紧扣节选部分,而且带动了对整个《雷雨》剧本的解读,彰显了教师注重自主阅读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可谓“以约驭博”。

张老师的课堂讲究动静结合。“动”指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讨论交流,“静”指学生倾听和独立批注。无论“动”与“静”,都力图指向学生的自主,指向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促进学生思想的生成。七嘴八舌甚至异口同声的热闹并非课堂活跃的本质。活跃应体现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体现情感的积极体验和渗透。有一种思考叫沉浸,“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学生对于“周朴园是不是个好人物”的辨析,教师组织学生安静地批注,是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生成自己对人物的评价。批注呈现的课堂安静是内心高度沉浸到文本研读与深思之中的表征,静中有动。而后来的交流则是充分的互动,你旁征博引,我据理力争,你慷慨陈词,我安静聆听。在教师点拨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实现了课堂动与静的有机融合。

公开课教学简案 篇9

时间

2010.6.1 授课老师

孙胜权

课型

新授

课题

语法

强调句型

授课班级

高二(1)班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强调句型 2.学会运用强调句型

教学难点

It +be + 被强调部分+that/who/whom+ 其他.该句型在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中的变化

It is / was …that …”的句子是否是强调句型的辨别

对谓语动词的强调

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Step 2.Lead--in introduce sentences with emphasis

Step 3.presentation 1.It +be + 被强调部分+that/who/whom+ 其他.(陈述句)

2.Be +it + 被强调部分+that/who/whom+ 其他?(一般疑问句)3.Wh-

/How

+ be+it + 被强调部分+that其他?(特殊疑问句)4.not until 用于强调句型

5.It is / was …that …”的句子是否是强调句型的辨别 6.对谓语动词的强调

Step 4.Practice

Step 5 Summary and more practice

小池塘教学简案 篇10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感悟春天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过渡: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生:春天

师;你知道哪些春天的词语或诗句?

生:春暖花开;春风满面……

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师:那你们觉得春天美吗?美丽的春天在哪里呢?让我们边唱《春天在哪里》边找春天吧!(师生同唱歌曲)

一、设境激趣,引出课题。

.师:歌唱得真不错,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天了吗?你说,春天在哪?

生:在青翠的山林里;湖水的倒影里;小朋友的倒影里。

2.师:说得好!老师还想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找春天,会是哪儿呢?猜猜看。(学生猜测:山林里?梅花山?小池塘?)

3.师:对,就是小池塘。瞧!我们已经到了,来,跟它友好地打个招呼吧!

(学生齐读课题。)

二、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1.师:小池塘整整睡了一个冬天,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教师范读。学生看动画。)

2.过渡:春天来了,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小池塘》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生答:3个自然段)你最想读哪一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其他小朋友拿好书、仔细听。

4.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读书要正确、完整。)三、多向导读,入情入境。

(一)导读第一自然段。

1.师:读了课文,我们对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课文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生答:比作了一只大眼睛。

(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眼睛的轮廓,教师简笔画“大眼睛”。)

2.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呢?读完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答:这是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认读“明亮”一词:教师范读“明亮”,“亮”是后鼻音。学生跟读。)

3.师:文中说小池塘哪儿像大眼睛?(生:小池塘里的水波。)

(相机指导读好“一闪一闪“、“水波”。教师带读,再指导书写“波“字。)

A)师:波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三点水就表明他与水有关。

教师范写,提醒“皮”的第一笔画是“横勾”。学生书空,描红。

B)师:小池塘哪儿像睫毛呢?(生答:长长的睫毛。)

师:读好这个词。(教师范读,强调“苇”是第三声。)观察一下,“芦苇”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答:都是草字头。

师:看老师画得画,它就是长在池塘边的一种草。(教师继续简笔画)4.师: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喜欢吗?(生答:喜欢。)带着这种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师:这只明亮的“大眼睛”,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

2.师: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了些什么?

生答:白云;太阳。

师:(出示“太阳“一词)这个读-(读词)。“阳“字,什么结构?

生答:左右结构。

师:什么偏旁?

生答:耳朵旁。

师:耳朵旁横过来像什么?

生答:两座山。

师:是的,像一座山,右边的“日”就是在山后冉冉升起的太阳。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师:那晚上呢?

生答:星星、月牙。

4.小组学习。

师:小池塘这么清,这么静,真像一面(生答:大大的镜子,)能映出“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这就是-----倒映。(读词)

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就倒映在了小池塘里,你最喜欢哪个景象呢?找到相关的句子在四人小组内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汇报: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学生随意而答。)

A、白云

生:我喜欢“白云倒映在……”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白鹅,很漂亮!

师:(教师画白云)你再看一看,白云倒映在池塘里还像什么?

生:白云倒映在池塘理像雪白的兔子。(白狗、北极熊、小白鼠。)

师:说得真好!

B、星星

师;XXX,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星星倒映在池塘里……”

师:是啊,有首歌这样唱: “一闪一闪亮晶亮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倒影水里也放光明,好像许多的小眼睛!”星星倒映在池塘里,还像--

生:许多的小眼睛呢!

C、月牙

师:你呢?喜欢哪个?

生:我喜欢“月牙倒映……”

师:读的真美啊!那夜空挂着的是圆月,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呢?

生:圆月倒映在池塘里,像圆圆的玉盘。

师:想得真好!

D、太阳

师:谁喜欢“太阳”这一句?

生读。

师:先别坐下,老师考考你这个词能不能读好!

师:“鲜“这个字你还在哪儿看过、听说过?

生随意回答。

师:从这个字的字面生看,左边是个“鱼”,右边是个“羊”,鱼肉、羊肉多鲜美啊!鲜红就是红得艳丽,红得漂亮!谁来读好这句话!(你真会读书!)

4.师:这四种景象多美啊!想把它们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吗?

生答:想。

师:那就自己读一读、背一背课文的第二段。

(教师指导:可以借助老师的板书来背。)

5.指名背。全班看板画背诵第二段。

6.师:假如现在就站在池塘边,想说些什么呢?

生答:我想说--小池塘,你真美啊!

师:看来你真的喜欢上了这儿!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文中也夸了小池塘,读:(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创境美读。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儿的春天吗?(生:喜欢。)喜欢春天的小池塘吗?(生:喜欢。)快让我们随着乐曲,再在小池塘边绕一圈吧!。(配乐朗读)

五、指导写字。

1.真是书声琅琅,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写字呢?

2.学生写字。教师指导:看清字的形状,按着笔顺一笔一画的描。

3.作业反馈。

4.“波、阳”扩词。

六、课后延伸。

师:是啊!春天,阳光明媚,大自然春意盎然、美不胜收,美无处不在,就等你的一双大眼睛去发现、去寻找!课后多去走走、找找,老师建议大家都带上塑料袋去,做什么呢?

生答:随手拣拣垃圾。

师:是的,这样你给“春天”拍得照片会更美,手中拿出画笔画下的“春天”也会更美,最后别忘了再配上一两句话介绍你的照片或画画,好吗?

生答:好!

上一篇:全脑速读训练方法、步骤下一篇:初夏的雨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