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2024-06-29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雷雨》教学设计 篇1

《雷雨》教学设计

刘晓静

【教材理解】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设计理念】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犹如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进行图文对照,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后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读文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教学准备】课件

一、营造氛围,激情导入

猜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雷雨)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课文,去仔细观察这一场雷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小朋友学得可认真了,现在让我们来读读吧!【指名读、齐读】

1、复习词语。

黑沉沉 乱摆 压下来 垂下来 彩 虹 逃走 蝉 蜘蛛 越来越响

2、说说课文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课文描写了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

三、品读课文,自主探究。

1.观察雷雨前的景象(第l-3自然段):(1)指读、思考:课文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想一想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3)集体交流:

①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引导:联系你看过的雷雨前的景象,想想“黑沉沉”、“压下来”说明了什么?(“黑沉沉”说明云层很厚,“压下来”说明云层很低。)

感情朗读,体会云层厚、低。

②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字用得好,说说理由。③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体会电闪、雷鸣的景象。思考:两个“越来越”说明了什么?(4)感情朗读第l-3自然段。

2.观察雷雨中的景象(第4-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雷雨是怎样变化的?(先写下雨,接着写雨很大,最后写雨小了。)

(2)看第一幅图,想象下雷雨时窗外情景。(指导接从上到下的顺序看)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①第4自然段“哗、哗、哗”你体会到什么?(雨下得大,下得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目由该、指读)

②望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从“看不清”体会到了什么?(雨下的非常大。)

③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两个“渐渐地”?(强调雷声和雨声一点点的、慢慢地变小。)

(4)有感情的朗读雨中的内容

3、观察雷雨后的景象(第7、8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雨后的景象?(2)品读句子。

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挂”字用得好,为什么? ②蜘蛛又坐在网上。从“坐”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课件:雨后的景色)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舒服、愉快)(4)指名读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五、拓展空间,引导说话。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彩虹是什么样的。【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云厚 雨 彩虹 风大 由大到小 美

《雷雨》教学设计 篇2

(1) 明确戏剧常识, 了解曹禺及《雷雨》全剧故事梗概。

(2) 概括情节, 把握戏剧矛盾冲突, 理解戏剧所反映的深广的社会内容。

(3)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悟人性的复杂性。

(4) 鉴赏戏剧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印发材料, 课前预习, 课堂点拨。

(1) 了解戏剧常识, 明确戏剧鉴赏要点。

(2)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 讲述《雷雨》全剧故事梗概, 理清人物关系。

二、理清情节结构, 把握矛盾冲突。

预设说明:理清情节结构永远是鉴赏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 尤其是对于情节生动曲折的小说、戏剧而言。理顺了情节结构, 便从宏观层面上整体把握了作品内容。对戏剧这种文学体裁而言, 矛盾冲突是其灵魂, 而它又与情节结构纠缠共生, 故把二者放在一起合二为一概括分析则可更完美的理解文章。具体操作上, 先学生概括后教师点拨总结。

明确 (多媒体展示) :

第一部分:周朴园鲁侍萍昔日情人相遇相认情感纠葛

第二部分:周朴园鲁大海父子难认互斗成仇劳资冲突

三、问题引领, 人物评析。

预设说明:全面深入的评析人物形象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而周朴园是众多人物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他身上充分显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是分析的重点;侍萍与鲁大海略析。方法策略上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 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具体操作上先学生概括后教师点拨总结。

(一) 研读第一部分, 评析周朴园人物形象。

1.30年前, 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侍萍的?其行为表现了他什么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明确:

(1) 始乱终弃 (见课本61页:侍萍控诉) 。

(2) 爱情婚姻中, 权势地位门当户对比感情更重要, 反映了他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和封建等级观念, 从中可见他自私、残忍、软弱的性格特点。

2.30年来, 周朴园是如何对待“死去”的侍萍的?从文中找出相关事例。他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 (多媒体展示) :

(1) 保留旧物 (旧雨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侍萍喜欢的旧家具、侍萍相片) ;保留旧习惯 (关窗) ;记住侍萍生日;以“前妻”身份待之;多次打听也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下落;把侍萍美化为贤惠、规矩的小姐。

(2) 怀念侍萍, 对侍萍余情未了, 情深几许;内心愧疚, 受良心的谴责, 想弥补过错。

3. 当被告知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 并被问及“想见一见她吗”、“想帮一帮她吗”时, 周朴园又何言行?其言行反映了他什么心理?

明确 (多媒体展示) :

4.当活着的侍萍就在周朴园面前时, 他的言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和动机?言行心理好, 你先下去, 让我想一想。敷衍, 毫无相助之意。

明确 (多媒体展示) :忽然严厉地) 你来干什么?

5. 周朴园如此对待活着的侍萍, 其根本原因或者说深层心理动机是什么?反映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 (1) 侍萍的出现可能会使他从前的罪恶暴露于天下, 从而威胁到他如今的名誉、地位、家庭, 为了维护他自身的现实利益, 他要与侍萍一刀两断, 彻底埋葬过去。 (2) 暴露了他自私、冷酷、伪善的性格特点。

6.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怀念, 对活着的侍萍绝情, 那么, 他对侍萍有真情吗?他的怀念到底是真是的还是虚伪的?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

明确:

(1) 真情说:周朴园对侍萍有真情, 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是的, 因为30年的怀恋纪念没有真情是做不到的, 其怀恋纪念的具体行为表现在上文已表述。

补充 (多媒体展示) :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 绝对真实的”。 (曹禺语)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 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 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曹禺, 《雷雨》序)

(2) 假意说:一是当他知道眼前人是侍萍时凶相毕露, 用钱打发, 以期老死不相往来。二是由于逼走侍萍之后, 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不如意, 这加重了他对侍萍的怀念, 这种怀念在主观上可填补他精神的空虚, 使他在冥冥玄想之中得到精神慰藉;也可卸掉他良心和道义上的负重, 使他的心灵趋于平衡和充实。在客观上, 这种怀念能起到教育子女、稳定家庭、钳制后妻、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的奇妙作用, 他就越做越真, 越做越虚假, 陷入了自欺欺人的状态。这种怀念, 只是他维持“现世安稳, 岁月静好”的手段,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怀念。

补充 (多媒体展示) :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 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

(3) 综合: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实的成分, 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梅小姐, 而不是如今老得他已认不出的鲁侍萍, 从这点看, 他又是虚伪的。这是人性的复杂性的本真显现。

(二) 简析侍萍形象

1. 在相遇部分中, 侍萍既有意识地隐蔽自己的身份, 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自己引导朴园人认出自己, 请分别找出其相关言行。

明确:

(1) 隐蔽——周朴园一再问:“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侍萍避实就虚地答:“我姓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

(2) 引导与表露——没话找话, 两次问:“老爷没有事了?”关窗等行为动作自然娴熟, 极像侍萍;熟知侍萍经历;熟知周朴园30年前旧衬衣的细节处。

2. 侍萍是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 还是不想让他认出自己?侍萍对周朴园怀有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

(1) 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周朴园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直接的罪魁祸首, 30年后相见一再暗示对方, 是控诉, 是发泄, 而非求同情, 续旧情。

(2) 纵然悲愤、怨恨是主流, 但毕竟旧情难忘, 所以当周朴园知道眼前人是侍萍时, 她深情呼唤:“朴园, 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甚至在周朴园厉声责问后再施以柔情攻势时她的强硬立马变成了无奈的叹息:“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可见一斑。

3. 在相识部分中, 面对周朴园责问、永不往来包括不能认儿子的要求及用钱打发, 侍萍是如何做的?从中可见他有什么性格?

明确:

(1) 斥责周朴园始乱终弃, 划清界限、永不纠缠, 撕碎支票。

(2) 冷静、清醒、刚强、自尊、有骨气。

(三) 研读第二部分, 简略分析周朴园、鲁大海人物形象。

1. 从鲁大海的言行中可见他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虽然他斗争经验不足、相对稚嫩, 但他表现出的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 从鲁大海的揭露与控诉中可见周朴园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贪婪、自私、冷酷无情的资本家。

3. 归纳总结周朴园人物形象。

明确: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第一部分是从私生活的角度写。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 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第二部分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揭露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猾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四)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明确 (多媒体展示) :了解人物身份、背景;揣摩人物言行及其背后的心理;遵循基本的人性;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人物的变化。

四、归纳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写微观层面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宏观层面的尖锐的劳资矛盾冲突, 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 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展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 预示了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五、鉴赏戏剧人物语言。

预设说明:明确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及其内涵;通过分析戏剧人物语言进一步揣摩人物心理,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因人物言行已在第三部分中分析过, 本部分鉴赏从简。

1.高度个性化。

(1)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 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 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2) 示例:

周朴园: (忽然) 好!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钱吧? (资本家金钱万能思想的表现, 欲用金钱换取抱住自己切身利益。)

2.丰富的潜台词。

(1)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 意中有意, 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 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 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 示例:

周朴园: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 ——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贵是个不好对付的人, 要是让他知道我们的事, 他一定会敲诈我的, 你不要多话, 不要让他知道我们的事。)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我是你的亲妈啊!你们二人是亲兄弟啊!你怎么可以打你的弟弟?……)

3.富于动作性。

(1)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 , 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 (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 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 示例

鲁侍萍:哦, ——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周朴园: (指窗) 窗户谁叫打开的? (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六、作业。

《雷雨》教学设计 篇3

1.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2.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遵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目标1针对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剧本文学的情况,在感性及理性层面上搭建起基本的形式框架,形成基本的规范。目标2体现了单元训练重点,旨在实现思考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掌握科学思想方法——既非一面倒,也不是简单机械的一分为二,从而提高其思维品质。同时还暗含着人文性目标,“文学是人学”,通过解读作品人物,学生获得了解读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方法,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树立是非善恶标准,定位自己的人生。这也是语文教学在其工具性之外最大的要旨所在。)

【教学重点】在周朴园与鲁侍萍有无真感情的探讨中,通过对戏剧的语言品读,感受周朴园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设计意图:一方面遵从语文学科特点设计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遵从新课程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课型】品读—鉴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先给学生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了解《雷雨》的梗概,通过默读整体感知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通过重点段落的分角色朗读感受语言魅力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初中学习了高尔基的《海燕》,海燕呼喊暴风雨,让暴风雨冲刷出一个新世界。二十年代在周公馆也发生了一场雷电交加的疾风暴雨,他毁灭了周鲁两家,直至死的死,疯的疯,痴呆的痴呆,出走的出走,这场暴风雨预示了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蜚声剧苑,驰名中外的曹禺力作《雷雨》,一起来读读原作节选,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相关介绍

1.介绍作者(曹禺)

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作家。

他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墨,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语言富有诗意。代表作品:《日出》、《原野》、《雷雨》

2.戏剧知识:见课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同一剧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属不同的种类。如《雷雨》: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悲剧;根据艺术形式——话剧;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多幕剧;根据演出场合——舞台剧;根据所反映的时代——现代剧。

3.明确《雷雨》相关知识:

四幕话剧;

集中场景——周公馆的客厅;

集中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

矛盾冲突——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三)初步感知

1.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2.内容介绍(看课下注释)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具有突出地位的多幕话剧,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剧情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课文节选的是该剧第二幕中的一个片断。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节选部分内容

(四)探究文本

(设计意图:在遵从学生认知规律及语文学习规律的同时,以问题导学,问题设计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呈梯度式样,并力求最大程度的精简。在点拨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给予其自主发展的空间。)

1.节选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部分分角色朗读,之后进行朗读指导并师生点评

2.生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时而旧情难忘时而惊慌恐吓,那他对鲁侍萍是否具有真感情呢?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生独立思考此问题。

(2)生讨论,师按“有真感情”“无真感情”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再根据班级人数在大组内分为若干小组(小组以4-6人为宜)。

(3)小组展示答案,师分别按“有真感情”“无真感情”板书,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品味语言,如“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中“你”变为“你们”,暗示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4)师结合板书,总结:周朴园对鲁侍萍有真情的体现有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拿出支票;没有真情的体现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等。

3.师趁热打铁引导生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生展示答案:钟情、孝顺(因他是被父母逼迫的,由侍萍人称的变化可以看出)、可怜、阴险、狡诈、自私等;

(2)师小结:“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投影)

我们由品味戏剧语言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说他是十全十美的好人,也不能说他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都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坏来界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几乎所有的掌声鲜花或者明枪暗箭集中地指向你我或者他的时候,能够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辨证地来看待这一切的,必然是一种智慧,而这种智慧将引领我们走向生活的更深处。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余你可以利用今天学习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你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像《难以界定的周朴园》《情利中的周朴园》之类的评论文章。我也相信,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你的所有看法都应该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此作业的安排实际上是对课堂内容的拾漏补遗,将其他的鉴赏空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同时也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区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自己感觉能代表个人教学风格,比较满意。整体内容可分为三阶段:必要准备阶段,注意了凸显“读”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探究讨论阶段,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感受语言内涵,尤其注意了不让讨论流于形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问题再相互交流不断完善;最后是总结提升评价鉴赏阶段,也是突破难点的阶段,注意了前面充分铺垫,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获得生活的启示。但因在别的学校只上这一节课,有很多评委在场,我又是第一位上场,开始有些紧张,与学生的交流不太到位,在“读”的处理上,没有注意重点语句的精读、反复读,以更好地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雷雨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相关戏剧知识,了解关于曹禺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感受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文中的潜台词;

明确戏剧冲突,分析掌握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同情主人公,激起对真善美的向往

教学重点:

理解戏剧冲突;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个性化的语言,挖掘潜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教具:PPT、板书

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雷雨》节选部分,在课本上注3个以上的批注。

2、思考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与男女主角说戏(即思考剧中主角人物性格)?

教学内容与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我认为托尔斯泰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同一个人同一时间,也完全可能同是天使与恶棍。人性总是复杂的。正是这些美与丑,善与恶,真真假假的繁复交织,才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故事,丰富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今天,我们要学习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雷雨》,这是一部戏剧作品,那么,先让我们共同回忆一下戏剧的相关知识。

二、戏剧相关知识介绍: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形式,是为戏剧演出服务的,由语言、人物、戏剧冲突三要素构成。其中戏剧语言有如下特点:

1、丰富的潜台词

2、高度个性化

3、富于动作性

三、简介曹禺及《雷雨》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现代文学史上所称的“鲁郭茅巴老曹”中的“曹”,说的就是曹禺。其代表作品主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其中《雷雨》是他的处女作,这是他在中学时代构思,1934年大学四年级期间发表,当时就引起广泛的轰动。在60年代,日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先生访问中国,专程拜望曹禺先生时说到:“我希望日后能写出像你的《雷雨》一样的作品。”剧作《雷雨》在文坛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今天我们同学们对于《雷雨》,又有什么样的印象呢?

四、学生说戏

(与课前预习任务紧密结合,让学生自由说戏。这一环节要解决的是课文节选部分的背景、情节发展、戏剧冲突。并引出对剧中人物评价的分歧。)

明确:

(一)、与选文有关的情节背景:

繁漪因为四凤与周萍热恋,便通知四凤的母亲——在一个很远的食堂里做佣人的,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回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遇到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

(二)、相遇诉旧怨(周认出鲁的过程)

鲁侍萍表现:关窗——无锡口音——熟知旧事——梅姑娘没死——细知旧衬衣 周朴园反应: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周朴园情绪变化:(关窗)奇怪——疑惑——慌张——惊惧

暴露出含情脉脉背后的虚伪本性。

鲁侍萍的轻描淡写,含蓄淡定的应答,情绪的掩饰与身份的透露,反应复杂的心理。旧情未了,而又心存怨恨。

相认添新愁(周认出鲁后的言行)

周朴园:厉声责问——缓和稳住——感情柔化——(试图,未果)金钱打发(也可理解为补偿)

鲁侍萍:情不自禁——爱恨交织——强吞苦楚——默默原谅

(三)、戏剧冲突:三十年的爱恨情愁

(第二课时)

五、语言品读,认识周朴园

话剧是通过戏剧冲突和人物的台词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心理的。话剧语言的动作性、丰富的潜台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为我理解文章理解人物提供了很好的钥匙。

1、洋火

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这句台词是否可去掉?

(明确:有意唤起周的回忆;或者是不自主地回忆起三十年前的生活)

为什么鲁侍萍在这里用了“我们”,而不是“我”?(明确:自然带起两人的生活,这段回忆充满温馨)

为什么单提“洋火”呢?

(明确:印象不一般,很有回忆。结合下文提到的“梅花”,试着描述两人当时的生活画面。)

那么,侍萍的目的有没有达到,也就是说,周朴园有没有也一样勾起了三十年前的回忆?(周也进入了回忆之中。无锡是个好地方„„不断地打听侍萍的境况,即是证明。)

2、周朴园情态“汗涔涔”,“哦”

“汗涔涔”是怎样的情形?为什么会汗涔涔?剧本第二幕开场的舞台说明中有这样的语句: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那么这里“汗涔涔”是因为热吗?

(明确:“汗涔涔”课文有注释,主要还是周朴园心理的原因。)

这里有两处十分简单的台词“哦”,结合文中的舞台说明,猜猜此时周朴园的心情?请问它们之间有区别吗?

(明确:心绪的进一步深入,愧疚、痛苦。两个“哦”,前者是从语言上表现出痛苦,后面还用了感叹号;而后者,接在汗涔涔之后,标点是句号,语气不很突出,是不由自主地叹息。)

请同学们注意:这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站在他面前的只是他家一个下人的母亲,他面对的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描述。即便如此,还是引起了周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他感到这么深切的痛苦,可见周对梅的愧疚有多深。

试想,如果周是随便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他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应吗?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的周朴园呢?(怀旧,有温情,具良知)

三十年前是这样的温馨,周念念不忘,三十年后的今天,周在含情脉脉地频频回首,那么当侍萍真正地出现在他面前,他们又重逢的时候,又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3、眼泪

鲁侍萍关于“眼泪”表现与说法,泪为谁,为什么而流?

“眼泪早哭干了”,“有的是恨,是悔”,真的是这样的吗?(明确:结合前文“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可见重逢侍萍对朴园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绝对不只是恨,悔。注意,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侍萍的言行是不一致的,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侍萍对朴园是有感情的,她希望他能够认出她来,对他在感情上还是存在着幻想。但是,当朴园终于认出了侍萍,他却暴露出这样的嘴脸。这是侍萍便不表明自己还爱着他,首先不在感情上向周妥协。不是有句话说,谁先说爱,谁就是输家吗?这也是她刚毅坚强的一种表现。)

注意人称代词,这里怎么就说“你们”,而不是直接都用“你”呢?(说明侍萍的悲剧不是朴园一人造成,而是家族所致,是封建势力对人性美好情感的一种扼杀。从一定程度上说,周自己也无能为力,所以作出了妥协。从这个角度而论,与其说侍萍恨周的绝情,还不如说是恨他的妥协。)

面对侍萍的控诉,周想到的是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的?他开支票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4、支票

面对支票,周鲁的表现分析 周开支票动机分析:

为自己:拿钱打发人,封住侍萍的嘴,以鲁家人永不到周家为条件,免除后患;

为对侍萍造成的伤害感到深深地忏悔,为受到的苦感到彻心的痛楚。他只能以自己的方式作出一点有限的补偿,以让自己的灵魂稍稍安宁。为侍萍:想让侍萍安度晚年,为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鲁撕支票的行为分析:

有意为之:认为钱不能弥补周的罪过,给钱打发人是周对她人格的一种侮辱,有意撕毁支票,让周终生负疚。表现出她不屈服的品性;

下意识的行为:认为错误已经酿成,过失无法弥补,没有必要因此拿人家的钱,体现出她纯洁善良的内心。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这里的动作补充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不是很快地撕得粉碎?(这是对周朴园的一种原谅,毕竟她接过了支票,是从容地、慢慢地撕碎。坚忍、从容、不卑不亢)

周朴园

侍萍。

这里为什么用“。”而不用“!”或者“?”,其中有什么区别?(“?”“!”则有强烈的不满情绪,显出周对侍萍行为的不理解与责备;而“。”则语气上比较平和,对侍萍这样不太合常理的行为,他显出平静,说明他对侍萍的苦难与性格的理解,对她的固执感到欲帮忙而无能无力的无奈。)

可是你——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补出下文)

六、作业布置

课后再次细读课文,找典型的片断,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征;

业余阅读《雷雨》全剧,或者可以观看改编的电影,对作者作品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七、总结全文

仔细阅读文本,琢磨人物语言字里行间的意义和情感是本次我们学习《雷雨》的主要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补充了关于戏剧的知识,有关曹禺的文学常识;重点分析了剧中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致力于挖掘文中的潜台词,体会这些语言对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雷雨》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同时我们也看到感情的美好与易变,看到善良和宽恕的永恒意义。当然,课文只是节选了《雷雨》第二幕的部分内容,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周朴园,鲁侍萍都可能是不完整的,片面的。只有真正地阅读《雷雨》全剧,才能更好地了解剧中人物。

雷雨教学设计 篇5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领

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雷雨景象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参与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1、由“雨”字导入

师:都说我们班的同学聪明,现在老师考大家一个字,看看有没有人能猜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字。(板书:甲骨文中的“雨”字。)生:是“雨”字。

师:为什么猜它是“雨”字? 生:因为我觉得------师:真不简单,你很善于观察,这的确是“雨”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后来经过很多次演变,才变成现在的样子。(板书:楷书“雨”字)

2、拓展描写“雨”的词句

⑴如果要描写一场小雨,你会用上哪些词语来形容? ⑵如果要描写一场大雨,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呢? ⑶你能吟诵几句描写雨的诗句吗?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描写雨的文章,当代著名作家峻青所写的《雷雨》。(板书课题)

【由字到词到诗句再到篇章,循序渐进,既积累了语言,又调动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顺序,找出精读课文的切入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将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雨来前 第二部分 风来了 第三部分 暴风雨来了

三、精读语段

品味感悟

1、引导学习第一部分

师:我们先来品读欣赏雨来前的景象。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雷雨到来之前的哪些自然景象?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把你的体会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品读、圈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在雷雨到来之前作者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这些景象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生:作者先写了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融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我体会到这是天色很黑。师:还有哪句也写了天色的黑? 生:辽阔的平原上,没有一星灯光。

生:作者还写了大地似乎是沉沉地入睡了。我体会到这时候的大地是很静的,静的都要睡着了。

生:我体会到了雷声是沉闷而迟钝的。因为雷好像被密密层层的浓云包围住了,挣扎不出来了。师:“挣扎”是什么意思?

生:挣扎就是身子好像被绑住挣不开似的。

生:作者还写了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上,呼啦呼啦地闪烁着,我感到有雷声又有闪电,这场雨一定很大。课件出示句子。师: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比喻。

师:在这部分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我们看看哪些景物进行了对比?

生:黑暗→闪电

寂静→雷声、蝉鸣

小结: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雷雨来前的景象,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有感情的朗读。

2、自主合作学习第二、第三部分 ⑴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⑵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分小组自主合作交流。⑶集体交流。

四、掌握学法 拓展创新

1、揣摩语言,学习描写

课文学完了,谁能评价一下峻青所写的《雷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课件出示本课的写作特点。

2、拓展阅读

如果让你写一片习作《雷雨》,你想写哪些内容? 推荐阅读小说《黎明的河边》。

3、总结写景的文章怎样阅读。根据《雷雨》、《美丽的小兴安岭》举例说明。课件出示阅读方法。

五、诵读课文,积累背诵。

在雷雨声中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雨来前

风来了 雨来了

风(小、大)

黑暗

闪电(闪烁)闪电(耀眼)寂静

闷热

雷(沉闷)云(浓黑)雷(爆炸)云(阴低)雷(轰响)

雨》教万南小学

设 计 房娣

《雷雨》教学设计 篇6

1、课件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了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识记。

2、同桌互助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玩游戏“采蘑菇”,全班交流识字:你认识了什么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引导学习独立识记有困难的字,共同来采摘“蘑菇”。

4、读读、想想、画画。全班交流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5、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句的现象。

三、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自读、指名读、仿读、小组读),让学生感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乌云很厚很低,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刮起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接着又电闪雷鸣。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2、再次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或课件,引导观察,细读感悟雷雨中的天气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先按自然段读,体会句中的意思,再连起来读出雨中的变化。说说雷雨中的景象。

3、展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或课件,引导想象:这时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有怎样的感觉?练习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四、趣味练习,引导积累运用

1、“小猴学样”。黑沉沉绿油油红艳艳

2、读读说说: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越……越……

五、课后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从《雷雨》看戏剧教学 篇7

一、戏剧研读首先要理清人物关系

理清戏剧人物关系这一环节, 教师可以导学案的形式布置人物梳理的作业, 上课时教师给出主要人物, 学生标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适时补充和引导, 这一设置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以 《雷雨》 为例, 四凤和周萍的关系特殊在两人之间的三重身份, 即丫头与少爷、兄妹和情人的关系;周萍和繁漪的关系也特殊在双重性上, 即继母与继子、情人的关系;周朴园和繁漪和侍萍之间三者的关系更为特殊, 周朴园与鲁侍萍是三十年前的情人关系, 而与繁漪是夫妻关系。这也是 《雷雨》 中恩怨纠葛的核心。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关系也特殊在双重性上, 两人既是雇主与雇佣的关系又是父子关系。以上这些人物关系的多重性的梳理都利于研读课文。

二、了解戏剧情节, 领会“意外”是把握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

戏剧的情节大多较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所以, 教师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节选的部分之前, 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节选部分的前后情节的发展, 这一部分可以顺延第一环节设置为几个小问题, 如:四凤和周萍的三重关系是怎么来的?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在哪里?周萍和繁漪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哪里?请学生来陈述, 通过人物关系的梳理进一步再现课文节选部分的前后的情节, 不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 《雷雨》 的情节以及节选部分都能有整体地把握。以 《雷雨》 为例, 课文节选的是整个矛盾爆发的午后, 而整部戏剧是被安排在一天之内, 时间情节高度集中, 而整个事件却跨越了长达三十年的时间。事件按照逆时展开, 即“突发事件———追述过去———揭开缘由”的顺序。鲁侍萍出现在周府遇见周朴园是突发事件, 这一事件引起了对于三十年前的追述, 这其中充满矛盾冲突, 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的凸显出来, 最后揭开真相。如果学生对课文节选部分的前情和后续不了解, 必然不能准确解读课文节选部分。

把握矛盾冲突这一环节, 首先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以每一小组分为任务的形式组织课堂, 并理清这一对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在分析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自然的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 避免了形式化的小组讨论注意力不集中, 目的性不明确的弊端。

三、揣摩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是戏剧鉴赏的重要环节

戏剧语言包括: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 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舞台说明戏剧发展过中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补充人物对话时的动作神态三个作用, 人物台词又是戏剧冲突的直接表现。

人物台词由人物的身份、性格制约, 不同人物台词反映了人物的不同态度、心理和感情, 展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侧面, 因此必须仔细揣摩人物的台词, 探究台词背后的言外之意, 进而分析人物形象。为了深刻揣摩人物语言, 分角色朗读、反复朗读是品味人物语言的有效方法。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 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法拿捏人物语气、语调, 必要的时候, 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 亲自朗读, 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朗读功底和技巧, 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戏剧片段, 让学生对比修正朗读, 体会人物心理。

在把握戏剧语言的基础上, 结合人物动作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在经过前几个步骤的累积基础上, 通过分析人物动作、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已经水到渠成。人物的某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 往往透露出其性格特点。以 《雷雨》为例, 在鲁侍萍说出梅姓姑娘叫侍萍时, 周朴园由 “ 汗涔涔” 变为“抬起头来”, 表现了周朴园由恐慌瞬间转为警惕。简单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了周朴园的情感波澜。

四、编排课本剧再现戏剧情节是戏剧教学的二次创作

课内节选部分的教学完成以后, 可鼓励、指导学生参与戏剧编排, 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 进行课本剧的编演, 以自己的方式再现经典片段, 学生的参与度可以提高, 课堂气氛也更活跃, 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又不能抛弃文本、率性而行。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做好调控、督导工作。。编排课本剧比学生课堂单一的朗读的感染力更大。以《雷雨》 为例, 可由学生扮演剧中角色, 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同时, 能更加深刻的解读人物性格。

综上所述, 戏剧单元的教学灵活度很大, 教师在这五个环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 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形成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摘要:戏剧文学鉴赏是高中文选鉴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 戏剧教学更应该充分体现戏剧的文体特征,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分析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参与戏剧编演, 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雷雨》看戏剧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戏剧教学 《雷雨》 戏剧鉴赏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一单元选编了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三部作品的经典部分,足见戏剧鉴赏教学的重要性。戏剧教学如何实现长文“短”教,如何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这些都值得我们探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引导学生研读戏剧。

一、戏剧研读首先要理清人物关系

理清戏剧人物关系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导学案的形式布置人物梳理的作业,上课时教师给出主要人物,学生标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适时补充和引导,这一设置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以《雷雨》为例,四凤和周萍的关系特殊在两人之间的三重身份,即丫头与少爷、兄妹和情人的关系;周萍和繁漪的关系也特殊在双重性上,即继母与继子、情人的关系;周朴园和繁漪和侍萍之间三者的关系更为特殊,周朴园与鲁侍萍是三十年前的情人关系,而与繁漪是夫妻关系。这也是《雷雨》中恩怨纠葛的核心。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关系也特殊在双重性上,两人既是雇主与雇佣的关系又是父子关系。以上这些人物关系的多重性的梳理都利于研读课文。

二、了解戏剧情节,领会“意外”是把握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

戏剧的情节大多较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节选的部分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节选部分的前后情节的发展,这一部分可以顺延第一环节设置为几个小问题,如:四凤和周萍的三重关系是怎么来的?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在哪里?周萍和繁漪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哪里?请学生来陈述,通过人物关系的梳理进一步再现课文节选部分的前后的情节,不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雷雨》的情节以及节选部分都能有整体地把握。以《雷雨》为例,课文节选的是整个矛盾爆发的午后,而整部戏剧是被安排在一天之内,时间情节高度集中,而整个事件却跨越了长达三十年的时间。事件按照逆时展开,即“突发事件——追述过去——揭开缘由”的顺序。鲁侍萍出现在周府遇见周朴园是突发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对于三十年前的追述,这其中充满矛盾冲突,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的凸显出来,最后揭开真相。如果学生对课文节选部分的前情和后续不了解,必然不能准确解读课文节选部分。

把握矛盾冲突这一环节,首先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每一小组分为任务的形式组织课堂,并理清这一对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在分析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自然的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避免了形式化的小组讨论注意力不集中,目的性不明确的弊端。

三、揣摩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是戏剧鉴赏的重要环节

戏剧语言包括: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舞台说明戏剧发展过中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补充人物对话时的动作神态三个作用,人物台词又是戏剧冲突的直接表现。

人物台词由人物的身份、性格制约,不同人物台词反映了人物的不同态度、心理和感情,展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侧面,因此必须仔细揣摩人物的台词,探究台词背后的言外之意,进而分析人物形象。为了深刻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反复朗读是品味人物语言的有效方法。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法拿捏人物语气、语调,必要的时候,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亲自朗读,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朗读功底和技巧,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戏剧片段,让学生对比修正朗读,体会人物心理。

在把握戏剧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人物动作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在经过前几个步骤的累积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动作、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已经水到渠成。人物的某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往往透露出其性格特点。以《雷雨》为例,在鲁侍萍说出梅姓姑娘叫侍萍时,周朴园由“汗涔涔”变为“抬起头来”,表现了周朴园由恐慌瞬间转为警惕。简单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了周朴园的情感波澜。

四、编排课本剧再现戏剧情节是戏剧教学的二次创作

课内节选部分的教学完成以后,可鼓励、指导学生参与戏剧编排,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的编演,以自己的方式再现经典片段,学生的参与度可以提高,课堂气氛也更活跃,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不能抛弃文本、率性而行。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做好调控、督导工作。。编排课本剧比学生课堂单一的朗读的感染力更大。以《雷雨》为例,可由学生扮演剧中角色,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同时,能更加深刻的解读人物性格。

综上所述,戏剧单元的教学灵活度很大,教师在这五个环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形成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雷雨》教学设计片段 篇9

1、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云、电、风、雨等自然现象,了解鸡鸭不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两种新笔画(),学会六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3、在识字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反复对照图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课云、电、风、雨、天、乌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难点:

1、新笔画。

2、雨、乌、风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录音机、彩图、自制的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指导看图。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第8课雷雨。

2、先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地听一听。(出示彩图,并放录音)

3、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看到了乌云、闪电、雨点、池塘、小鸡、小鸭、荷花)(听到了雷声、雨声、风声)

4、小朋友看得很好,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情景。(老师作形象描述)雷雨到来时,黑沉沉的乌云布满了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小鸡吓得躲在石头旁叽叽叽地叫着,小鸭在池塘里快乐地歌唱,好像在说:下雨了!下雨了!

二、学习纯拼音句群。

1、小朋友,书上有一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雷雨时的情景,你们想不想读一读?(想),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6页,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还要边想,句群写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2、现在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句群,其它小朋友听一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二人读完后,众人评议)

3、老师来提点意见,小朋友朗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词儿连读,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4、老师评价,并对读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三、学习云、电、风、雨四个字。

1、读了句群,你们知道雷雨的时候,满天都是什么吗?(乌云)

2、请小朋友把音节直呼三遍。(出示:wūyn)

3、这个字就是乌云的云字,请大家读一读。(出示云的生字卡片)

4、云是几笔写成呢?请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板书:云)

云字有几笔?这里有个新笔画,我来教你们写。先由竖中线起笔写一撇,在横中线上写上折,它的名称叫撇折。请小朋友书书空。那么,撇折是几笔写成的呢?(一笔)(板书:)

5、我们会写撇折了,谁来给云字书空?我们都来试一试。

6、天空中除了有乌云,平时小朋友还看到什么云?(白云、红云、火烧云)

7、请小朋友再看看图,大雨来临时,天空中不仅布满了乌云,还有什么呢?(闪电)我们一起读读音节?(出示:shǎndin)

8、这就是闪电的电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电字的生字卡片)

9、电字首先写一个什么字呢?(曰字),这个曰字要写得扁扁的,然后写上竖弯钩,那么,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电字呢?(曰加)(板书:电)

10、除了闪电,你们还能给电组词吗?(开火车组词)

11、你能用电字组成的词说一句话吗?(自由说)

12、小朋友,电和我们的生活系系相关,有了电多方便啊!因此小朋友平时要注意节约用电,同时电也是很危险的,你们可不能随便用手去触摸带电的东西。

13、课间休息。

14、谁来回忆一下句群中写乌云怎么样呢?(满天)电光怎么样呢?(闪),请大家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15、这时候,风怎么样呢?(呼呼地刮着)什么风才会有声音?(大风)因为风很大,所以把大颗大颗的雨点都吹斜了。请小朋友读读章节(出示:fēnghūhū)

16、这就是风字,小朋友要读准后鼻音。(出示风字的生字卡片)

17、风字怎么写呢?先写一撇,再写横折弯钩,在里面写上撇和点。(板书:风)请大家在桌上写两个风字。

18、风字的第二笔是什么?(横折弯钩)还有哪个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呢?(九字)

19、小朋友比较一下,它们的写法相同吗?(不同,风字的弯钩要短一些,九字的弯钩要长一些)

20、小朋友,乌云满天,电光闪闪,风呼呼,马上会出现什么情景?(雨哗哗)(出示:yǔhuāhuā)这就是雨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雨字的生字卡片)

21、现在老师教你们书写雨字,先写横,再写竖,横折钩,在竖中线上写一竖,最后在里边写四点,先写左边两点,再写右边两点,这四点要上下对齐。(板书:雨)

22、小朋友数一数,雨字一共有几笔?(八笔)你们看看,里面的四点像什么呀?(飘落的雨点)

23、你能编个儿歌记住雨字吗?(学生动脑筋自己编)

24、那么,谁来告诉我,雷雨时,风怎么样呢?雨怎么样呢?(风呼呼,雨哗哗)

25、风呼呼,雨哗哗要怎样读才让人感到风很大,雨越下越大呢?谁来试一试?全班同学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26、小朋友,云、电、风都是雷雨时的几种自然现象,那么,这时候小鸡和小鸭各有什么不同表现呢?请看句群的三、四行。请小朋友跟着我读。

27、小鸡被吓住了,说明它心里怎么样?(害怕,不喜欢下雨)那么它叽叽的叫声应该怎么读?(又快又急)个别读,集体读。

28、小鸭子非常高兴,它嗄嗄的叫声要读得怎样?(响亮)个别读,集体读。

29、男同学读一、二行,女同学读三、四行,有感情地朗读纯拼音句群。

四、书写云、电、风、雨四个生字。

1、每个生字带拼音写四个。(老师巡视指导)2、写出云、电、风、雨的笔顺。

《雷雨》课文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剧本语言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之真假。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阅读了《雷雨》后,该如何评价周朴园这个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

周国平在《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一文中这样说过: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二、分组分角色朗读周鲁二人相遇并相识的一段

那么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

明确:有。

有那些往事?分组讨论,提问,

明确:

1、无锡好时光。

2、逼走梅侍萍。

3、旧日的世界。(旧衬衣旧雨衣旧家具***惯)

三、周朴园对待往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品味语言片断:

1、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2、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思考:周朴园为什么说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为什么无缘无故提起洋火呢?为什么用我们?

讨论其潜台词,明确:

周朴园想起了在无锡时跟侍萍的那段美好的恋情与幸福的生活。而鲁侍萍则无意中也回忆起了与朴园在一起生活的温馨幸福的场景。灯下二人深情依偎,或是共同照看当时尚小的周萍,其乐融融,其情温馨。用我们一词是那样的自然,实在是情不自禁啊。

再有鲁侍萍离开周家的时间也不是三十年前,而是二十七年前,是作者弄错了吗?

明确:不是。周鲁二人都有意无意的将时间提前了三年,而这三年,却正是周鲁二人相恋至深的三年,说明周鲁二人统一怀恋那段欢乐的岁月。

小结:有关无锡的回忆,让周鲁二人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的美好时光。周的沉思沉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对这段往事的怀恋与沉湎。

周朴园对逼死鲁侍萍这件事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在鲁侍萍追述自己的惨痛经历时,周朴园的表现是怎样的?

提问,明确:

苦痛、汗涔涔、喘出一口气、沉思这些舞台说明真切的反映了周朴园的内心世界:痛苦、愧疚,内心忍受着巨大的折磨。

四、周朴园是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先看周朴园的自我表白,点名朗读周朴园的自我表白。

明确:于心不忍。

周朴园的实际表现又是怎样的?

保留旧物三十年,保持旧习惯三十年;另外吃斋念经三十年,对现在的妻子非常冷漠,也都表明他已经是心如死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判断,周朴园三十年前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挚的?

再来看鲁侍萍的态度。她认为谁是自己被逐出周家的元凶呢?

品味语言片断:你们。你们一词共出现多少次?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你们一词反复出现共六次,表明侍萍心中怨恨的对象除周朴园以外,还有其他人,那就是文中出现的老太太。这说明造成周鲁二人爱情悲剧的很可能不是周朴园,而是周所在的封建大家庭。

联系剧作的创作时间可以推知周鲁二人相爱的时间正是清朝末年。周鲁二人的关系正如《红楼梦》中宝玉与晴雯,《家》中觉慧与鸣凤的关系。要取得爱情的最后成功,是有很大的困难的,而剧中侍萍曾对四凤说起她恨人的软弱,曹禺先生也曾说起过侍萍被逐时周朴园不在家中的话。因此,周朴园的自我表白及实际表现都可以证明他对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而侍萍似乎也原谅了他。

小结:此时的周朴园显得温情脉脉,情感真挚。

五、既然如此,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

品味舞台说明:周朴园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思考:这段舞台说明反映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

讨论,明确:

没想到侍萍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没想到侍萍会苍老的如此厉害,想到了自己的名誉、地位、利益会受到损害。

怎么解决的呢?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解决办法?

明确:开支票。这正是资本家的惯性思维。五千块钱应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够鲁侍萍挣五十年的了。(鲁在学校给人当用人,每月八块钱)这说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心意有几分是真诚的`。同时也说明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既是真实的又是虚伪的。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的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可以这样说,真实的鲁侍萍的出现,打碎了他心中的虚幻的梦境,让他倍觉震惊。因此,他才会现出他的冷酷的自私的真面目来。本能的反应马上就使周从怀旧的感情回到了现实,在现实中经过情感与理智的较量,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所以周用如此绝情的方式来结束对梅侍萍的幻想。

六、周朴园形象总结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曹禺

可以这样说,周朴园的形象中既有温情真挚的一面,也有其冷酷无情的一面。周朴园的形象告诉我们,人是复杂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生活,好好把握现实。

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七、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上一篇:医院院内大会诊申请单下一篇:关于努力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