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2篇)
品社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安全才能回家》教学设计
孙黎黎
【教学内容】:
(鄂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我们出行真方便 第八课:安全才能回家
【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在教学时要注意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让儿童在积极参与和体验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本课是第三单元《我们出行真方便》中第8课《安全才能回家》本话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四类交通标志,并能按照交通标志的提示行走,借助现有资源分析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危害与结果,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激发学生情感,通过游戏活动、辨析判断、实践体验、明理导行等途经让学生真正感悟: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目的】:
1、了解交通事故的严重性,体验生命的价值,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远离交通事故。
2、进一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内容,能识别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3、在实际生活中能按照交通标志的提示行路,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体验生命的价值,并能识别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交通事故发生的资料。
2、制作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课件。
3、准备交通标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想猜吗?
请听好,白色线条地上躺,不怕雨雪和风霜。行人踏在它脚下,交通安全有保障。(斑马线)
恭喜你答对了,请听下一个。
圆圆三只大眼睛,十字路口做卫兵。(红绿灯)
2、同学们猜得又快又准,斑马线、红绿灯都属于交通标志,像这样的交通标志还有很多,它们提醒着我们什么呢?(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是啊,只有注意安全,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安全才能回家这个话题吧!(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安全才能回家”是一些交通要道上的警示语,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关心、爱护、提醒,更是用无数人的生命和血的代价换来的忠告。今天,孙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是用血的代价带给我们的教训,想听吗?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秦天天,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写给你们的信。
(1)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故事中的秦天天为什么会出交通事故呢?(2)像闯红灯这种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会给他人或自身造成哪些后果呢?(被撞伤,被撞死,引发车辆碰撞,引发连环交通事故,让自己变成残疾、终身生活不便,给家庭、亲人带来痛苦。。。)
小结:可见,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会给我们带来身体的伤害,有时还会危及生命,给家庭、给亲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2、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秦天天这样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惨痛教训呢?
3、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因行人或车辆驾驶员不守交通规则而引发事故的惨烈情景,我们一起来看看。
4、看到这些血淋淋的场面,同学们说说这些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没有遵守交通规则)。
(3)从秦天天的故事和同学们说的这些事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训? 小结: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板书)
过渡:教训是深刻的。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些事故中的人中有很多是对交通标志的陌生和不熟悉所造成的?可见认识交通标志是多么的重要。那大家想认识交通标志吗?
三、认识交通标志
1、为了保障交通安全,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一百多种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首先我们来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
2、课件出示: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图片各一张。你们认识它们吗?在哪里见过?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小结:常见的交通标志有四种,即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贴图片)
3、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标志有什么不同之处?怎样记住它们?
4、大家都记住这些标志的特征了吗?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警察局今早一连接到8个救助电话,怎么回事呢?有8个小朋友迷路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请8为小交警上台,各自带上一个小朋友,将他们安全送回家。
掌声鼓励小交警们顺利完成任务。
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许多交通标志,他们就在我们身边默默给予我们爱的提示,很多人都能自觉遵守,但也是有少数人视而不见,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行为,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四、行为辨析
1、出示图片:
A:在铁路的铁轨上边走边看书。B:不顾禁止穿越标志,横穿大桥。
C:不走附近的天桥,图一时方便,翻越护栏过马路。说说这几幅图片上的同学在做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小结:这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都是很危险的。俗话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出了什么事,侥幸心理酿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五、拓展延伸
1、那交通事故究竟给我国人民带来多大损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数据。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2661起,造成了15641人死亡,6310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两亿元。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啊!
同学们,看了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3、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有一个想法,请你们来当“安全小卫士”,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想说的话,设计成安全提示语,给予广大市民爱的提示。(音乐)
生展示、交流安全标语。
课件展示安全标语,边打节奏边读。
六、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是啊,生命是多么宝贵,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让我们牢牢记住“安全才能回家”这句话,树立现代交通意识,和交通标志做朋友,让平安相伴,让幸福永随。
七、板书设计
安全才能回家
珍爱生命
遵守交通规则
《安全才能回家》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交通安全与我们小学生日常的出行息息相关。许多交通事故就发生在孩子的身上。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孩子因车祸丧生,所以让学生远离交通事故,珍爱生命,保障安全十分必要。但是,孩子们有了安全意识,还需要知道怎样去做,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内容的学习尤为重要,服从指挥也是必须认识到的。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体验生命的价值,并能识别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教学过程中,我以猜谜语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揭题——安全才能回家。借助录音故事分析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危害与结果,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激发学生情感,打动学生心灵;通过游戏活动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辨析判断指导学生的行为、拓展延伸设计安全标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悟: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做朋友,远离交通事故。
课堂的预设和生成难免存在偏差。虽然,每个环节都设计得比较合理,可是在课堂实施上却不近人意,对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够广。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的课堂驾驭课堂方面还是欠缺,不能够及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性语言少,而且不能做到及时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的能力。
品社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一、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 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养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 把品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与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德育在学校生活中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能够灵活、及时地进入教学过程, 补充教材的主题活动, 生成符合生活实际的主题来扩展教学。 (1) 设计研讨课题,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在《团结友爱欢乐多》一课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互帮互助的事情, 产生交流的话题, 这样在活动中学生有话说, 又能为同伴的发言及时加入个人的见解。 (2) 简单布置活动环境。一般采用小组合作, 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教学中注意学生集体话题的设计。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探索求知, 既拓宽了思路, 又感悟了生活的美好。 (3) 适当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中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用微笑面对孩子, 用激励性的语言或手段, 唤起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 讨论才会热烈, 不同的意见可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
2. 德育在家庭生活中渗透。
教师应该将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灵活、及时地引进教学过程, 以达到补充教材的目的, 生成符合生活实际的主题来扩展教学, 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 身临其境, 觉得老师就是在说自己, 德育渗透效果会事半功倍。如通过《家庭的亲情》的教学, 使学生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和长辈所付出的辛劳和无私的奉献, 从而让学生读懂父母和长辈的心、感激父母和长辈养育之恩, 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和长辈的恩情。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恩思想, 为今后回报祖国打下扎实的基础。
3. 德育在社会生活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学媒体, 通过幻灯、影视、电脑等多种媒体的交互使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取信息。这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 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巧妙的设疑是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教师设计一些疑问, 让学生回答, 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转移。通过问题的探索, 引起了学生的自主思维, 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就代替了原本枯燥的道德教育。在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疲劳或学习积极性不高时,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开展一些小型教学竞赛活动,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有意注意高度集中, 从而使学生跳出不良状态,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设计活动, 让学生人人参与
思品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在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 也是教育者, 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 不断感悟, 不断积累, 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在教学《保护生存环境》的教学过程中, 我带着学生搞过一次南湖公园 (唐山市原采煤塌陷区, 震后变成城乡倒生活垃圾的场所) 变化的调查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南湖的变化领悟大自然的“恩泽”与“危害”, 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的同时, 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和警告, 学生通过调查, 找到其中的原因和答案。这次调查活动是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的, 教师仅参与了活动计划的制订。同学通过搜集南湖公园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得出自己的结论, 今昔对比。孩子们在小组活动录本中写道:“以前人们把采煤塌陷区作为倒垃圾的场所, 照片中污秽不堪, 让人看着都不舒服, 更别说生存了。现在通过综合治理, 南湖变了, 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最后他们还写道:“爱护环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从一张张孩子们用心参与、精心撰写的活动记录中, 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调查过程, 更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除了收获知识还收获了课堂以外的很多东西。其实, 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有效方式。
三、拓展延伸, 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在班会活动总结中应注意孩子思维的变化和知识的迁移, 给孩子留下继续思考的余地, 密切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课上提出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上都不是唯一的, 而是开放的, 儿童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活动, 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如我曾针对《团结友爱欢乐多》一课在班会上组织同学讨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 直到班会结束还意犹未尽, 最后我给同学们留了作业:“同学们这么喜欢集体生活, 把这节课讨论的话题记下来吧, 课后可以继续讨论, 找出更好的解决同一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上的学习成果, 还通过思品课的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润物细无声”, 总之, 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 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 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 并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思品教师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摘要:当前对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科学知识, 综合性人才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品社教师, 我觉得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过程中品德教育至关重要。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 应加强对其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逐步提高理性认识, 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 为以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品社课中非正面素材的作用及呈现 篇3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非正面素材 道德教育
罗曼•罗兰《米开朗基罗传》中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面目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标志着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而在学校教育不断深化、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同时,人们在走进社会时仍会面临许多“学校没有学过的事”,也多有质疑“高分低能”的呼声。为回应此呼声,二期课改在设置教材时,提出了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真实世界的要求。表现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即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融入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对两难问题的决策。
由此便产生了新的问题,与以往品社课教学中呈现绝对高尚的道德行为,批驳反面典型的模式不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造成了现实生活在具有真善美的同时必然存在相对面。如何在培养正面健康的人格时,又使学生成熟的认识真实社会?如何在客观呈现多元情境时,又不对学生的心智造成负面刺激或错误迁移呢?既然两难又可否避而不谈?这些都是需要权衡的问题。
一、什么是“非正面素材”
“非正面素材”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是指消极、负面的事件、行为和价值观,即传统的“反面教材”, 是教学中批判的对象,用以警示学生。另一部分,则指在绝对“正面”与绝对“负面”间的中间地带。真实社会中,绝对高尚的“圣人”凤毛麟角,生活的多变与复杂也决定了人们必须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不可能以绝对真理对待一切事物。而处于中间地带的“非正面素材”就能帮助学生客观认知现实,并增进应变能力。
二、为什么需要呈现“非正面素材”
首先,教育部品社课课标中,多次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虽然儿童世界是经过保护的,有别于成人社会,但随着儿童成长终需步入成人社会,因此必须让儿童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而出于保护儿童的目的,学校教育中会尽量呈现正面的素材,所以儿童对社会的认识通常是不全面的。这种对儿童的保护在社会心理学视野下,戈夫曼称之为“印象整饰”,即有意地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期望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常会对社会现象进行整饰,呈现绝对正面,希望儿童“有样学样”。其积极作用为:方便教学互动,使学生认识正面价值观,暂时保护了儿童当时的成长。但在学术争鸣中,印象整饰理论遭到了批判,古尔德纳就认为该理论是虚伪和欺骗的。与此相应,单纯“扬善惩恶”的印象整饰,结果往往是当儿童步入社会时,面对复杂的情境会产生被欺骗之感:“原来这个世界和学校里教的不一样”,以至不知所措或对学校教育产生质疑。可见,将社会的本来面目,以儿童能接受、不损害心智的方式表现出来是必需的,这必然会涉及到“非正面教材”的呈现。
其次,我国品社课的目标定位于: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不难发现良好的品德与个人的社会理解力和行动力是密不可分的,在保持基本品德的前提下,相应的行为是具有社会情境性的。而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就注定了传统教学中只有“圣人道德”是严重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
“圣人道德”,即所谓先验的或普遍必然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它经常与一定的信仰、理想有关。作为一种思想关系,它受到经济的制约,与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相互制约、交互作用。因此,品社课中单纯宣扬的圣人道德, 具有了形式化的性质。若仅宣讲“圣人道德”,便会使道德教育处于“假大空”的窘境,学生对道德的诠释也会仅止于初步认识层面,课堂上说一套,生活中做一套。因此,需将道德教育回归到“常人道德”, 即在“一定环境、条件、时间、空间以及不同民族背景、风俗习惯、经济条件变化所决定的,经常要求社会成员遵循, 而作为社会成员也应该起码遵循的道德规范”。将真实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能更早的建构起符合基础道德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非正面素材”的引进。
三、如何合理呈现“非正面素材”
“非正面素材”的呈现是必要的,而教学中又易遭遇以下情况:在突出批驳负面素材时,对丑恶面的表征会否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学生的心智造成影响?社会中复杂的多元化情境,成人也未必应对自如,那么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又会否使其更加迷茫,对基础道德的养成产生负面效应呢?
在此,素材指的是原始材料,是未经概括提炼的生活现象。生活中的“非正面素材”极多,并非所有都能一概纳入,在将其教材化的过程中,如何筛选,把握适当的呈现方式就成了需要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儿童保护原则。
就伦理而言,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国际公认的准则。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要求保护儿童的最佳利益,尊重儿童的尊严。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明文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而学校教育中,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对教育对象的成长负责,任何方式的教育都必须以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因此,为了客观的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不经思考的将社会的不良面暴露在儿童面前是不可取的。“非正面素材”的呈现必须经过内容筛选和方式选择,体现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二)服务课标原则。
《儿童权利公约》不仅强调了儿童是被保护的对象,同时也突出了儿童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拥有“包括生存、发展和充分参与社会、文化、教育生活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需的其他活动的权利”。儿童有权了解世界的真面目。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学生的教学和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所以,在儿童保护原则的前提之下,仍需合理利用“非正面素材”来呈现社会的真实面貌。但如何使“非正面”的素材既能发挥教育意义,又不至于对儿童的身心产生影响呢?这就需要贯彻服务课准的原则。任何素材在教材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其目的,才能根据需要选择事件呈现的切入点与层次的轻重缓急,通过素材有导向性的去实现教学目标。
以南京大屠杀的教学为例,为激发爱国意识,通常会对日军暴行进行描述。可详尽的介绍也会令人产生发指之感。但对实现教学目标并无太大帮助。特别在情感态度方面,使学生体验了日军侵华的残忍面,造成悲愤之后徒增了民族憎恶感,教学目标易产生偏差。而理想状态下,对南京大屠杀的教学,在激发民族情怀的同时,更要强调落后挨打的事实,启发如何实践民族情感的途径;在批判帝国主义恶性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学会直面历史,立足现代来思考未来发展。所以,对屠杀的介绍点到即止便可。但同时,更需对事件中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战后中日两国对此问题的反应进行讨论,特别是对日本右翼与民间志士两种不同态度的反思,强调在客观的直面历史的前提下,当今世界的主流仍是友好合作共求发展。如此才能更好的实践教学目标,服务于现实生活需要,发展公民能力。
(三)循序渐进原则。
上文说到,“圣人道德”是空洞的。那是否意味着传统道德教育已然意义大失?社会现实复杂多变,儿童的认知尚不完全,如何展开符合现实需要的道德教育呢?
从情境主义教学观出发,正由于“知识建构具有社会情境性,因为当时的社会状况影响了任务选择,当时拥有的知识和文化资源成为人们建构新知识的基础,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了人们产生知识的方向和可接受性”。所以,多元的社会情境,影响着不同情况下行为方式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是需要以个人的先前知识,即以一定的道德底线为基础,而不同的社会条件则决定了选择结果是否能得到认同。可见,传统的理想主义道德教育是有先期必要性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多元情境的建构。这种建构必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需要以明确的道德底线为铺垫,在学生形成了最基本的道德意识,保证不在接触多元情境后产生偏离,才能对“不及”、“过之”或“受干扰”等情况进行讨论。
例如有关“诚信”议题的教学,学生首先需明确诚信是个人处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原则。但随着认知的强化和认知领域的扩大,逐步可讨论“隐私权”和“保密法”等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诚信”就是对他人利益的损害?继续深入,可引导学生思考“善意的谎言”,什么情况下“不诚信”是合理的?怎样让社会更加诚信?这些问题的讨论,具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进一步的思考都需要以先前的认知为基础。
归根到底,呈现“非正面素材”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社会以培养公民能力,而这种呈现所带来的对社会阴暗面的畏惧和对主流价值观的质疑是教学中所不希望看到的。品社课中需要落实以上基本原则,把握呈现方式的角度、维度、深度,使学生既能够理解社会的本来面目,同时又能形成正面的价值观,具有合理的行为能力,这才是对生活真实而理智的爱。
参考文献:
[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郑太年.《学校学习的反思与重构——知识意义的视角》.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李泽厚.《世纪新语》.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4]李萍,钟明华.《走向开放的道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5]《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
品社课教学反思 篇4
品社课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上起来就会相对轻松很多。而品社课也成为拓展学生思维、知识、兴趣的重要课堂。除了完成课本中的教学任务外,我也会结合时事,如神七的发射等,及时地向学生作介绍,学生也很喜欢听,也很认真地听。
在讲家乡的时候,我有时也给学生讲讲自己旅游的城市的风土人情和趣事。但我发现,品社课上我讲的多,学生总是处于听的位置,我觉得这样不好,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这样才真正锻炼了学生,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听我讲而了解多一些事。
四年级品社教学反思 篇5
新的教材,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通过听讲来学习,而是直接参与的,以调查、观察、讨论、总结、感受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积累直接经验。在各个环节中舞台的主人是学生,我只作为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
《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我能本着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来构建多彩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和学生们共同营造一个情感丰富的课堂,在这样一个“多彩的课堂”中,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共同感知、共同探索。但是,冷静反思我这节课的品德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最突出的是存在着这样的两“重”和两“轻”:
1、重视教学流程,轻视课堂生成。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澜教授曾经在她的一次讲座中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虽说课前我也精心预设开放而有弹性的教案,已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发生意外,然而本节课我更多的是重视教学流程,轻视课堂生成,在引导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怕学生“枝外生节”,教师的引导牵制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依照我的教学设计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一节课虽然显得流畅,但深思起来却缺乏生成的灵动。因此,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意外回答,通过适时赞赏尊重学生实际生成的问题,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和有生命力的。
2、重视活动形式,轻视实际效果。
小学品社课的教学反思 篇6
品社学科的教学:首先应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社会生活经验。
第二,品社课千万不能教师一言堂,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已体验、交流、探究、发现,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一定的道德规范,学会一定的生活经验。
第三,教师的教学应力求创新。教师应发掘课本,开发利用教育资源,采用各种教学形式,以新颖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行的熏陶和教育。
品社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教学设计 导入:
1、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想听吗?
2、(播放歌曲)你们听过这首歌吗?
3、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听到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轻快。悦耳)
4、是啊,俄罗斯的歌曲都非常的悠扬动听,在五六十年代,《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一系列的歌曲还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乐曲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飞到那个美丽而遥远的国度---俄罗斯,共同去领略俄罗斯那迷人的风情。
一、了解俄罗斯的国徽、国旗
1、师讲解并出示政区图。各位旅客,你们好,欢迎大家乘坐本次航班,本次航班由中国北京飞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全程约10个小时,飞机马上要起飞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把双手交叉放于胸前。
2、飞机现在正平稳飞行,各位可以解开安全带,由于路途比较遥远,在飞机上,我们除了为大家提供精美的点心外,还会为大家介绍俄罗斯的概况。各位请看(国徽国旗)这是什么?生答国旗国徽
3、俄罗斯的国徽很有特点,有谁发现了?
正因为俄罗斯的国徽是双头鹰,因此它也被称为“双头鹰瞭望的国土” 至于它为什么是双头鹰,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回答地理位置,师补充。猜国徽的寓意。
一头守望着欧洲的领土,一头守望着亚洲的领土,共同捍卫俄罗斯的领土完整。说道俄罗斯,大家都知道一种酒,伏特加酒。介绍伏特加酒。
4、经过了长达10小时的旅程,我们的飞机即将到达目的地----莫斯科,它是俄罗斯第一大城市,让我们共同去领略俄罗斯的风光。
二、了解莫斯科,领略异国风情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莫斯科的资料,交流,师补充总结。播放莫斯科风光视频。看完有什么样的感受,莫斯科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
师总结:远望克里姆林宫,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像洋葱头一样的屋顶,这些屋顶原来只是白色的,后来经过不断的修葺,才成为现在五彩斑斓的样子,很像童话故事里的宫殿是不是?其实童话都源于生活,古时欧洲的建筑大都如此。因此,才有了童话大师笔下的宫殿。
三、了解圣彼得堡
播放视频,讲解白夜和冬宫。
四、感受俄罗斯的艺术气息
1、介绍俄罗斯的芭蕾舞和皇家芭蕾舞团。播放芭蕾舞视频。
2、俄罗斯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作家和经典作品。作品连线。
3、介绍柴可夫斯基。
六、了解俄罗斯科技的发展
1、俄罗斯是一个科技大国,播放课件
2、如果让你评价俄罗斯在太空发展史中所处的世界地位,你会怎样评价?
4、选出俄罗斯的标志。
5、最高礼节:面包上撒盐。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世界大国俄罗斯,这个充满着热情与艺术气息的国度,多少年来,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在世界的发展过程这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课后,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交接俄罗斯,走近俄罗斯,去探索俄罗斯的无限风光!
反思:这节课只能说比较完整的上完了,但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教师讲的比较多,相比之下学生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小。
2、学生交流的材料也没能够做到及时准确的评价。
3、国旗的意义没有给学生时间交流,也没能够告诉学生。
4、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没有给他们时间去交流。
五年级品社复习题及答案 篇8
一、填空题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们伟大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它是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
3、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她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4、我国现在(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5、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位世界第三位。
6、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办公,(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场所。
7、北京有全国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8、北京以靠雄厚的科技优势,在(中关村)建起了以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园区。
9、历史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是(圆明园)。10、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主体育场馆叫(鸟巢)。
11、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位于我国东南部的海南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2、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13、台湾海峡是东海、南海的航运要冲,有我国“(海上走廊)”之称。
14、台湾省有(2000)多万人口,其9790是汉族,他们的祖籍大多是(福建省)和(广东省),风俗习惯与大陆相同,15、(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它有着“(黄金水道)”的美称。
16、(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500)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巨大的“几”字形。
17、(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浇灌着全国40%的耕地,养育着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
18、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19、我国的四大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20、我国的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1、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达(2800)多个。
22、(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长,黄山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
和(温泉)。
23、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24、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推行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5、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而我国的北方降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
26、人们常说“东辣西酸”它是以(太行山)为界来划分的。山东的(大葱),山西的(陈醋)名扬天下。
2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汗)族人口占总人数的90%以上。
28、在我国北部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生活着(蒙古)族,他们从事畜牧生产。
29、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是藏民族的象征。30、很多民族擅长跳舞,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壮)族的扁担舞等。
31、在我们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对此我们应予以(理解)和(尊重)。
32据科学考证,我国最早的原始人是170万年以前出现的(元谋)人。
33、(皇帝)和炎帝是传说中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两个部落的首领,他们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的(黄河)流域。
34、(皇帝)和(炎帝)被尊为华夏共同的祖先,所以今天我们常常自称为“(炎黄子孙)”。
35、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建立了(夏)朝。
36、秦王赢政用了十的时间统一中国,他采用了“皇帝”的称号,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自称为(秦始皇)
37、唐代的都城长安位于现在的(西安)市北效。
38、(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母亲在送他去抗金战场前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以勉励他在战场上勇猛杀敌,报效国家。
39、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从前的长城连接起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致喜峪关,全长(6300)多千米
40、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41、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42、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他撰写了著名《 孙子兵法 》。它于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43、(蔡伦)发明了造纸,(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
44、我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45、(中医学)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46、(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人们称为“神医”
47、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它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
48、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
49、唐朝时期,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首次测量的记录。
50、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独有的绘画艺术。
51、文房四宝分别是(笔)、(墨)、(纸)、(砚)
52、.香港和澳门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占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政主权。从而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和澳门的共同愿望。
53、(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因走私鸦片而起,所以叫做鸦片战争。
5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中日《 马关条约 》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55、1839年龄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把没收的鸦片当众销毁,这就是著名(虎门销烟)5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57、“(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马上积极行动起来,在齐齐哈尔江桥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58、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先后发起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59、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发动了(渡江)战役。
60、(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61、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62、1959年国庆前夕,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钻出了石油。6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4、1967年6月,我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65、1970年4月24月,我国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66、1971年4月24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的合法权利。67、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做出了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么经济建设上来。
品社诚信守则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故事、交流讨论等活动,懂得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2、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严格自律,遵守规则。在事例辨析中培养自律意识。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学会倾听,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讲故事、交流、讨论等活动,懂得诚信自律是做人做事的根本。难点:学生能够自觉地做到做人讲诚信、严格自律,并成为其做人的良好品质。【师生准备】
教师:准备诚信自律的榜样故事。学生:搜集关于诚信自律的故事。
一、以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知道宋庆龄吗? 教师给学生讲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赞同宋庆龄这种做法吗? 在她身上你看到一种什么品质? 板书:诚实守信
2、小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流传着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
(课件一诺千金
诚信豆腐)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在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和诚信有关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二、故事会
1、在我们生活的身边,发生过哪些诚信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诚信让人们之间充满信任,社会和谐发展,老师也收集了诚信故事。课件(无人售票车,刘友坚)
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如果社会上失去诚信,社会将一团糟。课件(琼斯
假货
不法商家)
人人都讲诚信,特别是小学生,因为你们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从小就一个做一个守规则,讲诚信的人。看看这些小伙伴,他们与人交往中,做到讲诚信了吗?
课件()
三、听故事,辨是非
1、师:伙伴故事
2、师生评价。
3、师生互评。
小结:我们要做守规则的小学生,生活中与人相处要讲信用,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
课件()?
四、诚信名言
师:从古至今,也有许多名人留下了许多关于诚信的至理名言。
看,这是同学们在课下搜集的诚信名言,他们利用自己的特长,把这些名言做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卡片!
课件(民无信不立——孔子)
五、结语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长大成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
《做手规则的小学生》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四年级下册品德第一单元第二课《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只有拥有诚实的品德才能真正做到守信。本节分为两部分:哪个更重要和假如没有诚信。由于初次讲品德课,自己对品德课型课时了解太少,没有把握好课时和课堂容量。静下心来,细细反思这节品德课,有失有得。
品德与社会是我们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以少的时间,精的内容,活的形式,形成学生主动把握,快动思维,灵动氛围的良性循环圈。以“活动”贯穿始终,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总之,我觉得品社课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启发学生自我评价。只有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1、以活动将课堂贯穿始终,将学习与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例如开展了讲故事活动,情景再现、分组讨论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活动等。
2、在活动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探究、体验和领悟,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动脑思考,时时体成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3、本节课教师和学生都讲了许多经典的有关诚信的故事,特别是导入的方式也是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充分体现了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故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浅显易懂,从而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有接受了诚实守信的教育。
同时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课堂教学中任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
1、课堂环节设置过于繁杂,课时内容安排过多,导致学生片面了解诚信,没有深入内心。
2、课堂事例交流流于形式,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对教育学生诚信的品质力度不够。
3、教学时也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行为的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4、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有些学生审题能力差,答非所问;或表达能力弱,词不达意;或归纳能力差,照抄教材;或答案口语化术语欠缺等,今后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的能力训练,加强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生中考阅读理解题的答题质量。
品社教学研讨总结 篇10
2011-10-26
教研室在官庄中心小学举行了全镇品社/品生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由胡老师带领老师们解读了品社/品生的课程标准,并再次强调了三环节教学要求。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基本精神,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以活动型课堂为主渠道,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主要任务,实现小学德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全面提高我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根据以上特征,品社/品生学科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中自主学习应做到五个转变,即由重教师传授转变为中学生自主探究、由重课内转变为重视课外教学、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由重书本知识转变为重实践、由重信息单向交流转变为多向交流。
研讨中还提到了教学的“三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由感知问题上升为认知问题,加深体验,内化提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结合我镇小学的实际情况,品社/品生学科的作业形式主要有书面式、口头表达式及实践式,限时作业时间控制在5-15分钟内。
品社学科主要教学目标浅说 篇11
黄花镇张家口小学 易仁新 刘会林
有一句成语叫“有的放矢”,“矢”者,箭也;“的”者,箭靶也。该成语的意思众所周知:放箭要有靶子;比喻做任何工作都得有明确的目标。小学品社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无外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件。但是,这赫赫有名的三维目标,是适合于所有学段、全部学科的。即是说,它更多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共性,在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中,它们不可能是平起平坐的,而是允许有轻重缓急的。从哲学的角度说,它们应当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别,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笔者以为,品社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应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理由如次。
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规定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必须修成的功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古人把“修身”当做为人处世的第一要务,认为“正心”是修身的前提条件,指出“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大学》)笔者以为,无论从学生个人成长还是从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着想,助学生正心修身都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五育并重,德育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金缨《格言联璧》)因为“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如何助学生做到心正呢?首先就得从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有义务协调社会、家庭并以学校为主阵地,帮助学生从小形成符合社会主流的是非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以使学生长大后真正成人成才,愿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实现其个人发展目标和体现其人生价值。
《品德与社会》学科特点规定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该学科的主要任务。学校要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固然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协力,但毋庸讳言,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应当承担主要的“传道”任务。笔者曾这样给学生解释《品德与社会》:了解良好的、主流的品德知识,了解社会的常识和进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为参与社会进步做准备。这个解释固然难免偏颇之嫌,但似乎也很有道理。教育部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于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定义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翻开小学中高年级各学科课程标准,没有哪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有“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表述,这说明帮助学生正心修身,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是品德与社会学科独有的主要任务。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笔者以为,首先是要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爱什么恨何物、什么对什么非、哪样做有意义哪样行无价值、、、这些都得在课堂里尽量弄清楚辨明白,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之于生活实际,借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打上根深蒂固的烙印,以免长大后临事而迷,误入歧途。“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这段文字是教育部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该课程教学目标的总体表述。试想,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小学生“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一旦情感态度价值观出了偏差,这些目标可能达成么? 《品德与社会》教材规定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该学科的主要任务。品社教材内容,虽然说包括了品德与社会两大方面的内容,但可以肯定地说,“社会”方面的内容也离不开“品德“方面的知识。且以鄂教版三年级下册为例略作说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三下品社教材四个单元三十二个主题,从主要倾向上看,第一、第四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我是聪明的消费者》)应当是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为主要目标的,可是,里面很多内容却无论你怎样做,都撇不开”品德”(良好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或者说,离开了品德的培养,你就无法完成好教学任务)。比如第一单元第二课《身边的朋友》第二主题《公用电话的诉说》,主要是讲公共设施被损坏及其后果,借此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的,可是,谁能说“爱护公物”“保护公共设施”与良好的情感态度无关呢?又比如该单元第三课《不一样的社区》,介绍的是中国江南水乡、四川山地、青岛沿海、国外泰国、加拿大等地社区的一些特点,从表面上看,仅仅就是了解一些“不一样的社区”特点而已,但从深层次上分析,培养学生广阔的心胸不正是其应有之义么?而“胸怀宽阔”不是良好品德么?再比如说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三主题《我去商店买东西》,引导学生文明购物,难道我们能说“文明购物”与情感态度无关么?最后看该单元第三课第二主题《别人有的,我该不该有》,该主题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量入为出,倡导学生以俭为荣,有谁能说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勤俭节约呢?总而言之,在鄂教版三下品社教材中,教材的内容规定了我们不得不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践行的主要目标。2014、02、16 赵老师:
这是去年看了您的微研课题的一点思考的结果,现不揣浅陋,权当新年礼品寄给您,请斧正。
六年级品社教学质量分析 篇12
班沙尔学校
李学梅
一、上学期成绩回顾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品社这门课程也给我深深的上了一课,虽然是政治老师,但通过教学,我发现,还有好多知识需要我去不断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教学方法、策略等。上一学期,六(1)班46人,学生的平均分63.96,六(2)班44人,平均分64.14,六(3)班44人,平均分74.3,三班平均67.5分。名列片区前茅。
二、优点
(1)对品社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较好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教材的研究仍然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握好课堂上要讲的知识点,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没有从客观上把握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没有很好的对教旧教材在知识体系、编排体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进行比较;没有很好的研究各课之间、单元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2、没有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课程标准没有做到很好的研究和学习,更没有很好的观察日
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接受和情感体验的情况,看其是否有探究兴趣、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看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是否有所提高,所以也就没有注重评估学生在一定阶段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真正的在“自主性发展”。
3、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做为教师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的很学生沟通、了解,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交头接耳。问题提出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很好的提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主观上形成了懒惰的学习习惯。
4、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不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好主课就行,副课学之不学,没有多大的用处,所以,对思想品德课不主动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完成情况不好,偏课现象太严重,最终直接影响了最后的成绩。
5、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平常的教学中,缺少了一份严格和严厉,所以,学生对老师不害怕,也就没好好的去对待这门课。
6、学生的基础差。这一届学生普遍基础很差,再加上有些学生懒惰,班里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也很大,同学之间没有形成团结互助,从而也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榜样。
7、考试时学生不认真审题,没有答题技巧。尤其是主观性试题,学生对课堂学过的知识没有很好的复习和巩固。对教学中经常性用到的辅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学生不但没有读懂,而且要没有学会从中挖掘出有效的信息,处理、并没有运用这些有效信息。考试时思维不清晰、条理不明确,并没有用简洁、明了、通顺的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很欠缺。
8、通过这次考试发现,时事政治任然掌握的不够,其他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注意到了,但是学生没有很好的记忆,所以考的也不好。
四、采取的措施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判断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正确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讲”与“不讲”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不要以为说到新课程就一概否定“讲”,该讲的还是要讲,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正确地把握
3、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依据所学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及多角度思考是很多有名的政治教师成功之所在,这也是政治教师必备的素质。在平时,应要求学生多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所学,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坚持问题带考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有效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掌握具体的知识,理解基本概念、进行对比分析、诱发思考问题。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6、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要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品社教学设计及反思】推荐阅读:
品社教学反思07-17
品社《呵护我们的身体》教学反思09-11
清贫教学设计及反思07-07
太阳 教学设计及反思09-08
《家》教学设计及反思09-24
《宽容》教学设计及反思10-21
功教学设计及反思10-26
《卖报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5-22
1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05-20
《长城》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