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备课总结(通用11篇)
小学教师备课总结 篇1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教师期末总结
张秀英
一学期来,我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发扬了一贯的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校为家,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带,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34)、(35)、(36)三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积极主动观察课堂,向其他教师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课前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向同组教师请教,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3)培养兴趣,关注全体学生。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4)转化后进生,全班齐努力。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然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不屑努力。
2013—2014学第一学期备课组长工作总结
张秀英
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本备课组的十名教师,提高课堂效果,围绕我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准教材和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们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完成了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任务,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特总结如下:
一、计划完成情况
本学期,由于受到大合唱和期中考试的影响,曾两次调整进度,最终按学校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但是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往年相比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
二、集体备课情况
本学期,严格按学校要求组织了集体备课,在进行集体课时备课时,采取先个人上示范课,然后再评课,说出具体设计思路,讨论具体的环节,改进方法,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毫无保留,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进行交流,每位教师都不回避问题,敢说,敢讲,敢问,敢于探讨,敢于纠正,不但背出了教学的最合理设计,也备出了备课组教师之间的情感和备课组凝聚力。
三、实验教学情况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实验教学,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注重了实验教学的设计,把实验当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教师们积极踊跃准备器材,组织器材,力争把每一个实验做到最好,在实验教学中,袁校长给了我们实验课的上课模式,以及提供了如何上好学生动手实验的方法,使得我们能高效,有序的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四、学生培养情况
本学期虽然只有十个物理老师带了36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较重,但丝毫没有影响物理教学成绩,与往年相比还有较大的提高,期中考试物理一档生几乎无短板,第二次月考由于聚集了透镜和密度两个难点,在学考试卷较难得情况下,仍取得年级均分75分,教师分差8分的好成绩,这反映了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扎实。
总之,本学期初二物理备课组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教师们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人人力争做一个最优秀的教师,在教研和教育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课程紧,任务重,向其他教研组,其他学科学习的较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要加以改进。
小学教师备课总结 篇2
1.认真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对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要求。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阶段目标分为四个阶段。就每个学段的要求而言,《语文课程标准》不但提出涉及读书、理解、积累、拓展四个方面能力的要求,而且针对每一项能力分列若干非常具体的条文。还应该注意的是:同一内容的要求,虽然分散在不同的学段,其表述形式和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可一旦将各年段的要求联系起来,那便是一个纵横联系、有主有次、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就拿理解能力的要求说,每个学段的要求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对词句的理解;二是对篇章的理解;三是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而对这三项中的每一项,《语文课程标准》又分别在不同学段提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断变化、拓展、提升的要求。比如对词句的理解,低年级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高年级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理解的要求是一个分层次、分项目、纵横联系紧密、逐渐提升的目标和要求体系。
只有细心研读课程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中的要义, 只有领会其中的要义,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才会准确。只有领会了课程目标,才知道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方向,才能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任务。树立并强化目标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漠视或偏离目标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3.备教材
备教材是备课重要的一环。如何把握教材并创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钻研文字。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 也要把握好, 以便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 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做。
第五步: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
4.深挖教材,整合资源 备课
语文教师应具有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备课时不要局限于教材,而要注重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要挖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补充学生的学习资源。二要挖掘教材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布置搜集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三要挖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让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地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之拙见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备课;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55-02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加强教学,首先要加强备课。备课包括的范围很广,广义地说,教师阅读参考书和业务报刊,广积资料,以及教师进修自学,平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都属于备课。狭义地讲,备课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单从狭义角度讲,备课贵在博,善在约。不博讲课没有深度,博而不约则没有重点。这要求教师要付出大量的艰苦劳动,即所谓的“几番辛苦一堂课。”具体些说,备课要做到“四要”。
一、要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备课的依据,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备课必须准确体现课标的理念,符合课标的要求。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价值取向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予以体现的。关于目标,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方面作出了阐述;关于学习的内容,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与推理能力;每个学段都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目标以及教学评价建议等。因此,学期初,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明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阶段性目标,课程标准中涉及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及建议,要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确定教学任务和目标,包括教学总时数、周时数、章节(单元)的教学进度日程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安排,小结、测试安排,做到“心中有标”。
二、要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师掌握教材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备课首先要吃透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理应先学习所任年级的全册内容,明确教材的体系结构、编写意图、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基本知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教材使用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哪些内容要求理解,哪些内容要求记牢,哪些内容要求熟练掌握,哪些知识要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哪些知识要精讲,哪些知识要联系旧知识,哪些知识要灵活运用,哪些知识要让学生经历体验,培养哪些能力,运用哪些教具和生活实例,真正达到对教材懂、透、化。绝不能看看课本,抄抄教参,就可了事,也不能一翻教材浅显简单而不下功夫去钻研,到教学时出现失误。对教材的编排思想和编排体系,对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搞清楚,做到“心中有书”。
三、要备学生
“知人才能善教”,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备课必须备学生。在指导思想上,备课要从过去围绕教师如何教而备,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而备,内容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多维的角度思考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多从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指导上做文章,多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下功夫,从“三维”目标上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条件,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通过课堂观察、课外辅导、家庭访问、个别交谈、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方式方法,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程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态度、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缺漏所在,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备课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一切为了学生学习,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做到“目中有人”。
四、要备教学设计
教师是课前教学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设计教学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是创造性的工作。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过程,灵活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如依据课型,怎样启发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怎样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怎样因材施教,“立足中间,抓住两头”,都要考虑周到,认真推敲。还要组织严密的课堂结构,课上讲多少,练多少,讲、练怎样结合,质疑讨论占多少,各个步骤环节要安排得有条不紊,使教学不松松垮垮,不浪费分秒。要设计板书,板书的内容、板面的利用要有计划,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板面。教学设计完成后,要进一步熟练,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既受教学设计的“约束”,又不受其“束缚”,不断创新,授课前达到“心中有数”。
备课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和新教学方式的实施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过去的教学经验难以借鉴,为此我们提倡集体备课。对教材的重点内容,教研组可有计划的在教师自备的基础上,适当组织集体备课,事先定好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发言后,组织大家交流,集思广益,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以一个教学研究的角色置身教学情境中,不断地实践——反思——修改——再实践——再反思——再修改,使备课更适应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从而,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到“博采众长”。
教师备课情况总结 篇4
1、教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备课手册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资料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看得出教师们在备课前对教材的解读比较充分,如杨惠松等教师除了备课手册外,还有一本专门的备课本,写得工工整整,留下了教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此外,不少教师如曾少珠主任、赫虹虹、祝汉清、常璐、李波、谢海燕、等,能把自我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本事的提高,反映了独特的教学个性,体现了日渐构成的教学风格。
2、备课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日益为教师所理解,并且在教学中实践着这一理念。翻阅教师们的备课手册,备课资料异常是增改的资料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学习的内化,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吃得较透。如范立彪、谢海燕、莫海莉、唐顺华、苏丽珍、赫虹虹、常璐等教师的教案中就反映得比较突出,对于学情研究比较充分,有教法和学法的指导。
3、教师们的教学过程备得详细,实用。如李炳达教师的备课手册上,分别用小圆圈、波浪线、三角形、对勾以及双横线等不一样的符号表示出不一样用途的部分,足以证明李教师备课时的认真、细心和用心。又如陈春霞、赵珍英、陆莲杏、梁少嫦、刘英金、徐秋苑、范立彪、杨惠松、吴富文、欧小红、余艳等教师的教学重难点都十分明确,教学环节清楚,可见教学常规是相当到位的。
4、教师们的教学后记真实地记录教学点滴,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起到了有效促进教学本事的提高。如祝汉清教师的后记中记录了教学中的生动的镜头,文情并茂,真正体现了“记”的价值;李炳达教师的教学随笔很详细,是真正地对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小结;关王思的后记记得很用心,并且体现了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王跃霏能在后记中反思教学思路;赫虹虹的后记中则反映出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张丽、罗秀静、江遇云、阮金芳、徐秋苑、李波等教师的后记写得很实在,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但的的确确在反思自我的教学,有反思就有提高和发展。
以上是教师上备课中的优点,可是值得反思和改善也不少。下头是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
1、有的.教学过程不是很具体,针对性不强,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
2、对于板书设计,有的教师在备课中没有反映出来。
3、有的教师教学后记过于简略,三言两语,没有起到真正的反思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更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尽快成长起来。
4、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要体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研讨不是很深入,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备课活动总结 篇5
一、主要优点:从参展的备课来看,一些教师备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流程科学、清晰、完整、并且能在流程中体现教法学法,有些教案还有自己的个性化亮点,语文组老师们的批注详实,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备课认真,采用手写详案+教本批注的方式进行备课,还有一些学科结合教研员的要求进行备课,如体育课两位教师采用的是手写备课,。
二、存在问题:
同时这次备课展也暴露出了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些老师使用的是旧书,批注虽然很细,但是无法分清是哪位老师的批注。教学资源共享这是一件好事情,教材不断在变化,教师特点不同,学情不同,不能全盘照搬别人的经验,就是同一位老师在不同时间教同一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只有常学才能常新。以前用旧书的老师,从第五单元(或所上进度)开始用新书备课。这次使用旧书批注的不评优。
2、一些老师备课太简,项目不全,缺教学流程,批注不细,特别是对重难点突破的方法批注欠缺。
3、一些教师缺练习批注,具体体现在课后练习未做,没有对学生易错处,或学生思维容易出现障碍的地方进行批注。
三、思考及建议:
思考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呼唤一种怎样的备课呢?从纸张式备课,到电子备课,再到淡化形式、强调操作性的课本批注式备课,我们不断探索着新课程背景下最佳的备课方式,现在学校实施的分层、分科注重教本批注的备课方式应该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但这只是备课的一种显性方式,即备课于书,另外还有一隐性备课的方式,“备课于心”即课前的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这些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应该说这种备课方式减少了机械的抄写,增加了隐形的内容,要求更高了。
教师备课方面的总结 篇6
备课重在备,就备的对象而言,不只是某章某篇,而且是与其相关的所有方面,包含章、篇的学段,备要涉及;它所在的整册教材,备要关注;编者意图,备要了解;全册教材的体例、布局,备要明确。至于章、篇等上课的具体内容,备更是要到位。就备的周期而言,跨入教室上课前的所有时间,都应是备课的有效时间。把备课看成只是写教案的看法是片面的、狭隘的,甚至是对备课的曲解和亵渎。
本人从事语言教堂27年来,在备课方面养成了一些习惯,这些习惯,够不上精品,但也有其独到之处。这里,不怕露丑,说出来供各位评头论足,只要不至于成为笑料,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的备课习惯,有下列三类型11种,分述如下:
第一类,延伸的习惯。
1、古人有云:纵一第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立足于局部,还要放眼于整体,才能触类旁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习惯于了解初中学段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每一年级、每一册、每一单元乃至每一篇课文,知识、训练在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我目前所教的初二年级下学期,其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整个初中学段语文教学三大目标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以及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我习惯于弄清编者对各类体裁的布局、安排,各类体裁在每册教材中的体现,进而明确各册教学中在文章体裁上的重点。九年义务教育语言现行教材,将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分为三阶段,初一年级为第一阶段,目标为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初二至初三上学期为第二阶段,三个学期分别着重培养记叙、说明和议论能力,初三下学期为第三阶段,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由此可知,我目前所任初二语文教学重点在说明文。
3、我习惯于在每学期开学前首先阅读全书,了解编者的编写体例、布局和结构,并进一步通读每篇课文,知识短文与附录,明确教材的变化,并揣摩教改的新动向。
4、我习惯于开学前根据校历,对全学期教学工作作总体安排,包括全学期总课时,其中期末复习考试,课文阅读知识讲授,写作训练。单元检测,甚至晚辅导和周六补课,形成极有规律的教学流程,做到统筹全局。
第二类,钻研的习惯。
1、对于教材,不论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我都习惯于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先读教材,从课文到练习,从提示到注释,力求自己读懂。从中体验学习的步骤和要领,形成属于自己的对教材的独特认识。
2、古人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因此,我习惯于在教材中寻找文眼,苦思教眼,寻找能牵一发而动合身的教学因素,寻找教学的突破口。例如《苏州园林》一文,第二段挈全篇,文章的思路与结构由这段落展开,因此,我在该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与其余段落的联系,很顺利地完成了该文的教学任务。又如《气候的威力》一文中,有不少于10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抓住这些句子,就能理解课文内容与结构,于是我将重点放在这些句子上,在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一步明确是承上还是启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折这些句子的关系,看哪些存在包容和被包容关系,这些句子涉及的段落。抓准了这样的教眼教学得心应手,学生经松自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我追求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效果,很想达到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境界,因此,习惯于尽量多地占有资料,习惯于抱怀疑态度的审视资料,以我为主地比较鉴别各种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各种资料互相补充,丰富充实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常常发现资料中的水分和误区,发现资料中的闪光点和精辟处,常有豁然醒悟的快感,将资料中的精辟部分与认识融为一体,形成属于独特的东西,确定教学设想和教法。
第三,写教案的习惯。
1、常习惯于在讨论中写教案,喜好与同桌的教师在商量、探讨、甚至是面红耳赤的争辩中写教案,或交流对教材的见解,或征询对教法的看法,互相提示,互相帮助补充,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2、习惯于在写教案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需求,从学法的指导出发,尽量采用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知识,能力编成口诀,就是其中一种。例如将句子成分分析归纳为看位置,按顺序,看意义,看标志,看关系几种方法,将单复句的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人事物,之其代,之作助动是额外;以于介词是常见,既介又连以字兼;连副词,而则的,都表承接而额外;也乎哉耳和焉,都作助词焉有变;将课外阅读的方法归纳为初读,审题,细读,表达四步法;将话题作文话题处理概括为变通,增补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受学生欢迎,又产生良好的效果。
3、在写教案中,除按常规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分课时,有步骤、环节外,习惯于在教案中用红笔标示课时、重点,将板书总体设计分解,分别用红笔标示于各环节中,极大地方便了自己。
4、习惯于写新教案、评教案,对象和要求不断更新,旧教案岂能适应?超前备课备多了,简案怎能具体反映备课写教案时的构想?
最后还有一个不是习惯的习惯,那就是上每节课前必先温习教案,整理本节课的内容、步骤、环节、方法等,力求跨进教室前成竹在胸。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技能探讨 篇7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忽略学生主体意识的现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很大的被动性,缺乏积极参与与合作意识,不善于自主研究与思考,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枯燥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小学教学资源短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仅仅使用粉笔加教鞭进行课堂教学,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将黑板上的教学内容简单地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学方法枯燥,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效果低下.另外,对于一些新入职教师而言,无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生硬,缺乏有效的教学技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对小学数学逐渐失去兴趣.
(三)新教师对教材驾驭能力不足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于教材的驾驭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然而,对于新入职教师而言,要想灵活驾驭教材,却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知识背景,准确掌握数学思想.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新入职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难以准确驾驭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现象严重.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备课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部分农村小学而言,许多教师不只教授一门课程,所带课程相对较多,甚至存在包班现象,不少教师全天上课,备课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在备课之前,无法集中精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难以发挥备课的真正作用.
第二,部分教师对备课环节不够重视,备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往往临时抱佛脚,导致备课环节形同虚设.
第三,教师集体备课时,效率低下,许多教师备课时敷衍了事,对于教学问题不够重视,只是轻描淡写,草草了事.
第四,作为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将学生与课堂问题预设进去,重视学生的现实状态.而许多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首要关注教师的教法,而忽略学生的学法,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仅仅将教学过程看作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流于形式.
三、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技能
(一)备教材
教师作为教材的理解者与实践者,在备课环节中,教师应充分钻研教材,深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掌握教材重点与难点.
(二)备学生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储量与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因此,在备课环节中,教师应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假设自己是学生,思考怎样的教学方法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了解每名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应保证制订的教案具有一定的梯度,适合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能够留一些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促进课堂内容的有效延续;对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尽量少教授难度过深的问题,让其在简单的数学问题里,找到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属于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预先设定教学规则,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数学课堂.在备课环节,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准确设计新课程,注重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其次,应注重提问环节的设置,在检验教学效果的同时,能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后,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个人教学风格,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实验法及讨论法等.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进行有效备课,有利于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采取正确的备课方法,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惠彬,周小英.基于“联片式研训”平台的小学数学有效备课[J].上海教育科研,2011(06):86-87.
小学数学备课探析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备课;创新;研究
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亟待改变。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沐春风的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我听过很多公开课,师生合作十分融洽,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都十分到位。与作课老师交谈时,他们却说:在第一遍试教时往往感觉效果不好,是经过不断修改教案,反复试教,最后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标下的备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支持。
一、存在的问题
1、备课中系统性体现不强。教师备课都以行为主义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他的指导思想不是用系统论而是靠实践经验,他的依据是本课时教材内容而非着眼于知识的整体结构。他的任务是准备教师如何去教而非学生如何去学,他的目的是完成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
2、千篇一律,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创意。从调查中发现81%的教师在平时都是个人备课,只有在公开课或课堂教学比赛时才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在平时的教案抽查中,我们见到的似乎都是拷贝、克隆的教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些备课既没有标新茳异的鲜明特色,更没有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只有在带有极强功利性的教师备课评比中.才能见到为数不多渗透新理念,体现新设计,包含新思路的好教案。
3、一味追求形式,手段单调,忽视备课的内质。78%的教师还延续着固有的备课方式-书写,只有12%的教师采用了现代化的备课方式电脑备课.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一些地方甚至为教师印刷具有固定格式的备课本,教师备课按格填空,填满即可。领导抽查教师备课也仅看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环节是否齐备,抄写字迹是否工整,数量是否达到要求,能否作到一课一个详案等。我备课组同志在对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分析学情,80%的精力用于抄写教案,本末倒置已至于此,令人心惊。
二、备课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般地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 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既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才能达到有效备课的最佳效果。
三、备课的方法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
4、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5、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几年来,许多老师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的在教学目的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为重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要备好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娃等.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07.
[2] 魏雪峰等.基于学习过程的课堂交互分析研究[I].电化教育研究, 2011,(12):91~97.
小学英语备课总结 篇9
一、本组教师工作亮点:
韩智军老师:担任年级组长,注重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经常从各种途经吸取英语知识,语音语调比进校时有了明显进步。20xx年1月,代表金牛区参加成都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板书设计一等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找到了一条适合小学低段“单词认读、记性和运用”的教学方法。韩智军老师勇于创新,作为年级组长,在年级事务的管理上常常要求自己对每件事情做精做细,并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把看似平凡的事做出品味来,把繁杂低效的事做成简单高效的事。在搭建年级博客以及英语备课组博客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成立了年级家委会及班级家委会,开展如火如荼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使家校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韩智军老师注重在总结中积淀,在反思中成长,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上争创佳绩,个人思想与集体保持高度一致,注重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李宗明老师:担任英语备课组长,工作认真踏实,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上网下载一些与第二天课堂教学有关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及时修改教案,把满腔热情投入到每天平凡的课堂教学中去,尽最大可能上好每一节随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期,所上的几次随堂课分别受到年级分管领导曾主任、本年级及一年级所有英语老师的肯定。在本期的组内随堂课教研活动上所上的随堂课,受到英语分管领导钟主任、英语大组长潘小平老师、组内英语老师以及一年级部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20xx年3月至4月,先后成功接待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派恩学校友好访问团、美国华盛顿高中师生访问团以及英国卢特沃斯学院校长对我校的参观访问。良好的英语素养、落落大方的表现多次受到来访外宾及英语教育专家、成都外国语学校殷校长的高度赞扬。
陈平老师: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对人真诚、人际关系融洽。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力求把握重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尽心尽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本期所上的公开课受到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亢姗姗老师:本期,亢姗姗老师在“有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做好课后反思并与同组老师一起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精益求精,让孩子们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一些好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所学的内容。认真从其他老师身上学习好的教学方法,虚心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以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本期,上了校内研究课一节,因为准备充分加上组内所有英语老师的帮助而获得了成功,受到全校英语老师的一致好评。亢姗姗老师经常阅读英语读物以提高自己的英语素养,丰富自己的生活。所任教班级的英语氛围更浓了,孩子的语音越加标准了,优生更优了,差生更少了。本期亢姗姗老师为所任教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还组织编排了“三八节”与“艺术节”庆祝节目。
钟丽娟老师:本期,钟丽娟老师热爱学校,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钟丽娟老师注重让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形成了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注重在课堂上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每一个孩子参与进来,使英语课变得有声有色。本期,钟丽娟老师为了上好校内研究课,多次试讲并邀请学校分管领导及本组老师听课,在钟主任的指导下,在本组老师的共同帮助下,反复修改教案,终于获得成功,受到成师300多名师生以及我校全体英语老师的一致好评。20xx年3月,所写论文《怎样有效指导小学生英语学习》在成都市第五届小学英语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三等奖。钟丽娟老师所指导的二年级学生健美操曾获“浩沙杯”全国万人健美操比赛四川赛区的二等奖,并多次在学校活动中进行演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二、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在主讲老师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备课组的每位老师认真参与讨论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方案。备课组老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浓厚的集体备课氛围已经形成。
2、认真开展组内教师的互帮互助活动,共同打造团结合作的英语备课组。本期,我组亢姗姗老师、陈平老师以及钟丽娟老师各自都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在此之前,每位上课老师都写出了详尽的公开课教案并在集体备课时向全组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老师则与上课老师一道积极研究教材,帮助上课老师想办法、出点子、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课老师多次试讲,其他老师则多次听课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以便逐步完善公开课教案。在学校分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这几位老师的公开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全校英语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本组老师的互帮互助活动,我们高兴的看到,一个团结合作的英语备课组已经建立起来。
3.认真开展组内老师的随堂课教研活动并形成制度。我们知道,一个老师的公开课无论上的怎样成功都不能取代随堂课的作用,毕竟公开课一年只有一次,而更多的则是随堂课。随堂课的质量怎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本期我们二年级英语备课组把怎样上好随堂课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我们规定,从本期起,凡是没有公开课任务的老师,每人每期在组内上随堂研究课一节,邀请学校英语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及本组其他老师参与听课并评课,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共同探讨怎样上好随堂课,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教法、理念等方面内容进行研讨,真正起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本期,李宗明老师上的组内随堂课受到听课领导、本组听课老师以及一年级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年级组长韩智军老师在本期的随堂课研究活动上就单词的记忆、复习与巩固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通过本期的随堂课教研活动,全组老师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认真准备,我们的随堂课也可以像公开课一样精彩。
4、制作模块检测试卷,及时查漏补缺。为了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掌握不是很好的地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查漏补缺工作,我组教师先后制作模块知识检测试卷共5套。这对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英语学习情况提供了一个量化标准,同时,又可以让老师通过检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三.备课组其他工作:
1.布置小教室。本期,根据学校的整体部署,我组老师积极参与到布置小教室的美化工作中来,加班加点地工作。经过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我组老师的小教室美化工作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
2.开展学生英语单词书写比赛并制作展板一期。本期,我组教师开展了学生英语单词书写比赛活动,并在美术老师毛勇的帮助下,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制作成展板一期。这既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让家长了解了孩子们在学校英语学习的一个侧面。
3、搭建新的家校沟通平台,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在韩智军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二年级英语备课组博客已经成功搭建起来,并对博客栏目进行分工。我们通过备课组博客这一平台,向家长介绍了单词记忆方法、及时向家长传递备课组教学动态信息等,拓宽了家校联系的渠道,起到了传统家校沟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作用。
四、备课组主要成绩
1.学生英语单词书写比赛成果展受到好评。
2、韩智军老师参加市区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板书设计一等奖。
3、李宗明老师所上的几次随堂课分别受到听课领导及老师的好评,所写论文《一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培养》在成都市第五届小学英语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4.陈平、亢姗姗、钟丽娟老师的公开课获得成功并受到全校英语老师的好评。
5、钟丽娟、亢姗姗老师共同指导的健美操多次在学校演出,获得领导及家长的好评。
五、不足与反思
1.备课组组织老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不够深入。
2.组内老师随堂课教学质量还可以更上一个台阶。
3、培优、辅差工作还可以做的更扎实。
小学音乐组备课组长总结. 篇10
本学期音乐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德育处、教导处的指导下,在本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以及全体老师的配合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教研活动。音乐教学、音乐活动、音乐竞赛更上一层楼。现将这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研计划实施情况
开学初,我们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研组全体成员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感悟《新课标》的理念,丰富组员的理论水平。结合教导处计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计划。
二、备课、教研工作情况
1、本学期组织音乐教研活动18次,平均每周一次,共同探讨学习新课标、新理念下的教改文章,围绕有效教学、教学常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每位教师的听课及评课进行展开。并有本组老师分别承担主讲,并都做好记录。
2、市音乐教研组结合我市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现状,以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举办了几次大型的音乐教师观摩学习和培训。期初,传达福安市教育局举行的福安市名师工作室成员会议精神,制定本学期名师工作组计划和实施方案。5月初,组里部分老师随市教研室主任赴福州市参加福州市名师讲坛《歌唱教学观摩研讨和合唱训练指导》。林琴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和厦门深海蓝合唱团的老师莅临群众路小学开展的两节公开课和林家凌老师的一场讲座等等。组里老师缪巧清、郭雅英老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并先后写好感言。回校后,并把学习的教学经验待会学校,在组里交流传达。
3、通过日常教学研讨、音乐教师集体互帮备课、互相听课、评课,每位教师都有了不少的收获。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独特风格带进课堂,郭雅英老师在同组老师的带领下,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生机。本学期6月份参加了市教育局开展的“小学教师风采赛”,长达一个月的辛苦准备,以及组里老师们的积极配合指导,郭老师比赛顺利,成绩突出,被评为“福安市小学优秀教师”。
4、本学期年段开放日,本组这学期共有5位老师,全部开展了公开课,效果良好,体现新课程下的现代教育。缪巧清老师的《音乐家舒伯特》、陈雪老师开展的《迷路的小花鸭》,等等,均受到大家的好评。郭雅英老师的《洋娃娃和
小熊跳舞》能充分折射中老师的良好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教学能力,在教学演唱歌曲环节略不足后,郭老师虚心好学,在组长和同行老师的带领下,多次组织研讨,改进方法,探索新思路,在期末的再一次开课时,就比较完美了。
4、学期结束,在音乐评价上我们采取了灵活的手法,把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期终的音乐考评结合在一起,并且鼓励学生去创新音乐的表现手法,努力做到全方位的去评价每一位学生。
5、本学期,我们本组老师共同努力下,更加完善了音乐组各室的管理。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布置和完善了音乐室、舞蹈室、器材室。并制定了各室管理规章制度,规定了管理人员,也做了音乐室的档案资料。在音乐组教研专栏上,会不定期地展示更新我们工作的成果汇报和教研新动向。
三、学期主要活动与成果
5月23日下午,本音乐组在音乐室举办了第七届“十佳才艺之星”比赛,各年段选送的优秀才艺学生,在这里大展才华,有钢琴、舞蹈、唱歌、二胡、古筝、葫芦丝、笛子等才艺,经过音乐组老师评选,评出“十佳才艺之星”,考虑到多给新的学生机会,去年刚评过十佳的孩子和表现较出色的孩子,评出10名作为“十佳提名奖”。从这次比赛看出,今年的学生舞蹈才艺水平比去年提高了,才艺项目比去年丰富了,希望来年有琵琶、、小提琴、等更丰富的才艺来展示,在声乐、器乐上有较大的突破,比赛出更高的水平!
陈雪老师及本组老师配合指导的《山里阿妹放牧归》歌表演节目,曾获得前年福安市文艺汇演一等奖,此节目将继续在今年7月18日参加宁德市的比赛,希望获奖的同学再接再厉,继续在宁德市的比赛中赢得佳绩!
为了迎接6月.1日学校艺术节的演出,我们音乐组老师下各年段帮助指导排练节目,长达一个多月的辛苦训练,很多老师经常排练到很晚回家,连自己家里的小孩、家务事都顾不上。甚至晚上还要加班编辑音乐,录音、设计动作队形等。一个节目,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六一的演出节目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获得全体师生的好评,有陈国云老师指导的歌舞《读唐诗》、缪巧清、黄捷荣老师指导的合唱《逸夫小学之歌》,郭雅英老师指导的舞蹈《欢乐的„„》,还有陈雪老师指导的女声独唱《„„》等节目都十分精彩。这里要感谢我们组的全体老师
对学校工作辛勤地奉献。
忙碌着六一的同时,学校还在迎接全市校歌合唱比赛,一个80多人的合唱节目,由我组缪巧清、黄捷荣老师分头负责组织训练,老师们都用课后放学时间留校排练,也有晚上加班训练,很多时候都是没法顾到自己家里的事情了,孩子接送,买菜做饭,辅导功课,洗衣等等。经过一段艰苦的训练,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比赛。比赛结果目前还未知。
这期间,学校还举行开放周公开课,阶段性常规检查,并继续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比赛,但是我组老师在搞好大型活动时,并没有忽视这些常规的工作和竞赛,并获得好成绩,如郭雅英、缪巧清老师均获得青年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三等奖和评课比赛二等奖。
陈国云、缪巧清老师随福安市音乐协会表演的小组唱《午时莲》参加福建省第十一届“音乐舞舞节”比赛,获得了声乐作品演出二等奖的佳绩。作为音协会员,每周都利用休息的时间参加训练,这长达好几个月的训练都反映了我组老师可贵的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等等。
四、工作反思:
论教师的集体备课 篇11
集体备课演进到今日,可谓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有人喜欢冠以模式之称,我不以为然。何谓模式?援引“百度”的注解,“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再重复相同的工作。”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如果把集备的组织形式等同了模式,集备也就成了一种与教育的复杂性、创造性、艺术性无关的简单的复制与粘贴活动,实际的情形也大致如此。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集备的组织形式,这些区分的组织形式有的是业已存在的实际形态;而有的只是依推理的逻辑形态。
从学科与学段划分,有同学科集备与跨学科集备之分;有同年级组与跨年级组之分。
从参与人员划分,有本校型、校际型、教研员参与型。
从流程划分,有两环节型的“个备-集备”,三环节型的“个备-集备-个备”,四环节型的“初备-集备-定案-反思”或“个人初备、一人主备-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定稿、个人二备-课后反思、再次完善”,五环节型的“初备-集备-定案-个备-反思”,六环节型的“初备-集备-定案试讲-教者感悟与同伴互助-二次备课并全组上课-教研反思与启示”。
从目的划分,有以应付教学常规检查的集备;为迎战公开课而进行的集备;以解决常规教学问题为主的教研组内的集备;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课题组集备;以培养年轻教师为主的集备。
集备组织形式的结构化程度实际上反映了集备的水平高低程度。从集备的现存的组织形式来看,体现在流程上的集备较为常见。这说明集备组织形式的水平尚处于低级的阶段,只有“形式与实质并举”“实质重于形式”的集备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集备。
过去一直流行的备课几字诀,如“三备”“四备”“五备”“六备”之类的一线教师早已了然于胸,甚至熟视无睹。备课要备什么?各种教科书上写得很明白,直接引用就是。主要包括: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研究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也就是说备课要始终贯穿研究性的活动。既然是集备就还要有教师间的交流与讨论这一不可或缺的活动,换成时髦点的话语就是“头脑风暴”“思维的碰撞”。这些都可以理解为集备的常识性要求,也是集备的一种应然状态。
与集备的应然状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集备的实然状态——无“集”可“备”与“集”而不“备”。无“集”可“备”是指集备没有教师集体作为依托,集备的讨论交流这一中心环节难以生成。据笔者观察,在集备中绝大多数是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一言堂,一人说众人记,无非是检查、修改教案而已,讲的也是套话,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没有跳出应付检查的怪圈。“集”而不“备”则是指集备光有组织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因为每位备课组的教师分到的任务仅仅是一小部分,大多数教师接到任务后都不肯下功夫钻研,拿现成的教学用书拼凑,或者干脆在网上直接复制,草草了事,与应付个备的检查别无二致,甚至还达不到个备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把握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流于形式,缺乏从教学的深层次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样的集备见之于课堂则缺乏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的反思与重建,缺乏教学的深度与课堂的即时生成,缺乏“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有人将集备的好处归纳为两方面,并广为一线教师与教研员所接受:一是把集备当成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备课负担的形式;二是集备能体现“合作-探究-创新”的新课改精神,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与团队精神,我以为不可一概而论。这些关于集备的理念如同我们的新课改理论一样是经不住推敲的,也鲜有人就此展开翔实的论证,反正生米已煮成熟饭,由不得你来选择,照做就行。其实,集备的局限性很明显。你只需追溯一个问题就能得到答案,集备到底是谁的要求?又是哪些人在推波助澜?无非两方面:一个是外因,如来自学校与教研部门的行政压力、专家的推手;另一个是内因,如教师自身懒得抄写教案所至,抑或源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毫无疑问,更多地是前者在起作用,后者只是一种被动地适应。如果只是上级的要求,就会有免不掉的繁文缛节,教师要应付各种与集备有关的指导与督查,只会加重负担,何来的“节省时间”“减轻负担”一说;如果教师觉得是一种累赘,又何来的“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与团队精神”一说。
那么,集备的依据又在哪里呢?主要是由于现如今提出的各种有效教学框架与传统的方式大相径庭带来的操作困难,加上教科书系统的不完备造成的对课堂核心目标理解的偏颇,甚至“一无所见”,教师不得不借助于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进行备课。否则,面对新课改的精髓只能是徒留其形,而难得其神。不难看出,集备主要源于:1. 新课改带来的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2. 现代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以及教育因素的嬗变,增加了教学的复杂性,教师个人难以驾驭,因此,教师不得不或被动或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
对集备提出一套适应各种情景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不合符情理。我们要研究的策略,是一种因时、因地制宜的改进策略。这种策略可分成四个方面。
1. 名师引导策略
教师集体的形成是提高集备效能的关键,而教师集体的形成又有赖于名师的带头作用。名师、骨干教师的成长与教师集体的形成、优势学科建设是一种互为条件、互为表里的整体性活动,不能截然分开。日本教育改革家佐藤学在谈到要让学校实现转变时,提出了“三年”计划。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情况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通过如此三年或再循环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可能产生名副其实的教师集体与优势学科。
2. 教研带动策略
教研的作用在于促进教师的经验与技能的迁移,特别是向课堂的迁移,形成反思习惯与能力。不言而喻,教师在集备中这种从零散性到整体性的关注,可以拓展集备的意义,将其延伸到上课与课后的环节,而这正是集备的落脚点与归宿。目前在集备中采用的课例式教研不失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手段,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形式多样而又贴近教师,可以拿来借鉴并推而广之。其中有: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同构,异课异构;一课多上、多课一上;一课多研;异地教学等等。
3. 评价导向策略
集备评价首先要建立的是评价的标准与向度。目前单一的评价在教育领域是一种普遍现象,对集备的评价也概莫能外。所以,集备评价的导向应当克服评价认识上的主客二分、评价主体上的教师缺位、评价目标上的急功近利等倾向。建立教学目标理念体现、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实施效果三位一体的评价维度,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的作用,关注知识背后的问题。
4. 文化建构策略
根据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将文化建构策略分成三个层面。
物质层面:学校应为各个备课组提供专门的场所、资金、资料和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1-2个微格教室,结合集备主题开展微格教学研究。
制度层面: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化期待制约与规范备课组内教师的行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与提供合法性机制。我们要侧重解决怎样进行集备,以及备什么的问题?从而建立一种集备的机制,包括一个开放的、螺旋式上升的集备组织形式设计,做到有备而集,带着问题去研讨;并将集备的内容放在“备学生的学习困难、备学生的经验转化、备学生的意义建构和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面,也就是由导教转向导学。
精神层面:备课组的建设应该贯彻学习型组织与教师共同体建设的理念,确立教师的集备信念。把备课组建成一所“微型学校”,实验性地组织不同的教育哲学和研讨与“集体思考”方式,提高执行力,扩大组内教师的选择自由,从而形成备课组共同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这样集备才能对每一位教师具有精神感召力。
【小学教师备课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集体备课07-29
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07-13
罗塘小学教师备课要求05-14
小学教师备课的意义10-17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备课07-03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心得08-24
义堂中心小学教师备课要求06-28
玉潭小学部教师备课要求细则(试行)10-05
幼儿园教师集中备课总结08-24
高三数学教师备课组工作总结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