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2024-09-21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通用11篇)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1

1.1园林景观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于园林景观的功能,主要包括的作用有3个:第一,物质方面的功能。第二,精神追求方面。第三,日常中审美的需求。园林的设计者在设计初期,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园林在我们生活中的物质功能,这是其他的功能可以发挥的基础,要在物质功能完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另外两个功能,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对于这3个功能的很好协调,需要形式美这个工具来配合,园林的设计者只有在充分的理解和会运用形式美的前提下,才可以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园林艺术,满足现在的社会和人们追求的进步。

1.2园林设计追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对哲学的研究非常深刻,他提出形式和内容的观点,这个观点对我们的园林设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的每种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形式,同时也具有自己的内容,这两个事物的存在在逻辑上来说,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对于园林中的内容,主要是指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对于园林的形式,就是我们在进行排放这些建筑时,排放的各种顺序而已。设计者对于美不但要会欣赏,也要学会创造不同的美丽,好多美丽的设计不是无故的创新,而是在古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好的美丽设计,也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景观的美丽直接影响参观者的心情,因此设计者们要加强自己对形式美的理解和运用。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2

一、园林美

园林美源于自然, 又高于自然景观, 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 是自然美的再现。它随着文学绘画艺术和宗教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具有多元性表现在构成园林的多元要素之中和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之中。园林美也具有多样性, 主要表现在其历史、民族、地域、艺术、时代性的多样统一之中。怎么才能设计出园林中的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式美法则的应用水平。

二、形式美法则在园林中的应用与表现

1. 平衡与稳定

平衡稳定性是相对的, 世界万物都处在远动变化中。平衡稳定给人以协调、安全感。因此人们在设计中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对于平衡来说, 有两种基本形式: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最容易达到统一的一种平衡形式。如旋转着的陀螺、奔驰着的狮子、都属于这种平衡形式。对称给人的观赏感受是完全的平衡。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定的美感。可以说, 对称的美是永恒的。在远古时代的陶器造型、欧洲中世纪的建筑、中国古代的建筑, 都有大量具有对称形式美感的例子。在我国古典园林中, 对称平衡也常常被运用的, 比如门前一对石狮子、一对龙爪槐等, 它们在质地、色彩、体量等多方面都是平衡的。一般对称平衡的园林设计会给人以庄严、力量和秩序感。

非对称平衡以相应部位的不等形、不等量为基本特征, 是一种动态平衡。非对称平衡着重视觉和心理的体验, 是一种富有变化、运动之美的形式。非对称平衡是中国古典造园要素常用的手法。中国园林既不求轴线的对称, 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 相反却是山环水抱, 曲折蜿蜒, 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的原貌变化, 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错落有致, 力求与自然融合, 寻求一种自然美。如山水盆景中, 主山之外, 水种立一块点石, 以四两拨千斤之势, 使画面达到了平衡, 二者体积悬殊, 但却像是具有同等的分量, 给人平衡的感觉。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致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它常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

2.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物体的局部和局部、局部与整体及整体和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在构成中建立数理逻辑秩序, 以美的比例关系分割画面是极为重要的。完美的比例、适当的尺度差是结构美的造型基础。对比例与尺度的敏感把握, 往往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修养与水平。古人云“增之一分则太肥, 减一分则太瘦”来说明比例关系的重要性。美与不美往往只是分毫之差。这句话既说明了比例的合理性又体现了尺寸对美的重要性。

合理的应用比例关系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庭院中植园林小品本身、宽、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物的高矮比例搭配是否让人触目一新都和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件小巧精美的雕塑放在室内显得气魄非凡, 如果把它移到空旷的大草坪或广场中则感到分量不足, 尺度欠佳。一座大假山在大水面边奇美无比, 而放到小庭园里则必然感到尺度过大, 拥挤不堪。

比例一般只反映景物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 而不涉及具体尺寸, 尺度则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园林造景中, 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与比例关系的掌握同等重要。根据人体工程学的测量人们对一些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有了一定的固定尺寸。这样的尺寸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在美观上都比较合理。

3. 对比与调和

对比又称对照, 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 能使主题更加鲜明, 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它体现出事物存在的差异性。对比表现为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 数量的多少, 排列的疏密, 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 形态的虚实、轻重、动静、软硬、等多方面。

在园林设计中, 任何两种景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差异程度明显的, 各自特点就会显得突出, 对比鲜明。丰富了画面, 使设计显得活泼多变。如挺拔的塔矗立在开阔的水边, 产生明显的方向对比, 体现了空间的深远、开阔。再例如在一片绿色的植物中种植一颗红色的火棘树就形成了色彩上的对比, 使景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又风格协调、主题突出。

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相同性。“调和”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 使人感到融合、协调, 在变化中求得一致。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要在对比中求调和, 调和中求对比, 这样景观才既丰富多彩而又主题突出、风格一致。

4. 多样统一

统一赋予造型条理、秩序、和谐、变化则激起新鲜感、使视觉感受持久的美感。这种变化的统一, 可运用比例尺度、平衡配置、协调秩序、节奏旋律等各种要素组合而成。创造和谐之美就是要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求统一。只有多样变化, 没有整齐统一, 就会显得凌乱不堪;如果只有整齐统一, 没有多样变化又会显得呆板、沉闷、单调。

园林设计中常要求统一当中有变化, 或是变化当中有统一。在园林中, 园林建筑、山石、植物、小品等因素, 其体量、材质、色彩、风格等各不相同。面对园林中复杂多样的构图因素, 可以通过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及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使园林景观在整体上统一起来。

园林设计的多样化是在统一性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多样化是园林艺术多姿多彩的根本, 无论是在设计形式, 材料、色彩和纹理质地都保持合理的多样性的变化, 才有丰富的景观。

小结

形式美法则的掌握和应用对于园林设计要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可以扩展和拓宽园林的造型思路, 培养造型的创造力, 有效地提高设计水平, 对我们认识和把握园林设计的审美特点与趋势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冯丽, 郑玉.浅谈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0 (2) :72-75.

[2]胡先祥.多样统一原则与园林植物造景[J].湖南林业, 2008, (8) :30.

[3]蓝先琳.平面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形式美法则

进入二十一世纪,是服装产业走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新起点,面对迅速变化的流行趋势,服装设计师也在不断从生活中寻找灵感,积极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特别是在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服装面料,对服装设计师来说,要兼顾服装设计的艺术美和服装面料的舒适度,将形式美法运用在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中,是服装设计界的新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更高的挑战。

一、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是一项需要较高创意理念的设计环节,早期的服装设计一直是在面料的款式和色彩上进行创新,比如,将服装的外在轮廓和服装上的小装饰进行不断重组更新,或者适当设计新款的服装图案,这样的服装设计虽然在风格上产生了新的设计,但是不足以在视觉创新上有较大突破。

现代的面料再造设计是对传统服装设计理念上的一次颠覆,通过将不同肌理、形态、结构的原面料,经过艺术创作手法的拼接,实现了原有面料的不同形态结构变化,使之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1]。

在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的基础上,同时依据形式美法则,将二者的结合运用到新的服装设计理念中,打破了以往的服装设计思路,为服装设计发展道路开拓了新的方向。

二、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形式美法则是设计师在长期的服装设计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合乎自然审美规律的美感设计依据。通过形式美法则在服装再造面料中的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形成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

1.对称与均衡

根據美学原则,对称一直是审美造型中的基本形式。无论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还是我们人类根据审美标准设计的造型艺术,都存在对称美学。比如,蝴蝶的双翅,对生的子叶,人类的双手等,再比如,建筑大楼、汽车的车轮、飞机的双翼等,这些体现对称的事物,在视觉上给予的是和谐稳定、协调整齐的感觉,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与心理需求。

在服装设计上,我们会发现大多数设计师的服装成品是体现对称审美的,比如,男士的西装,遵循点、线、面的有序排列,对称的几何剪裁也可以给人稳重踏实、坚韧冷静的感觉。均衡是在服装设计中讲究合理的饰品点缀,在严谨中体现灵动的气息[2]。在一般的正式场合中,特别是男性的服装设计,大多选择对称均衡的剪裁,满足人们庄重的心理需求。

2.对比统一

对比是为了体现明显的色彩风格,统一是为了达到审美需求,对立统一强调利用多种元素实现服装设计的美感体验。

在服装设计中,通过面料的对比差异,在给人不同的视觉冲击时,也能在心理上感受到创新的设计理念,比如,针织衫的细滑面料与牛仔服装的狂野,丝绸的柔顺与皮革的硬朗,不同的面料,展示出不同的服装风格。另外,在色彩和款式上的对比,长与短、紧与松、亮与暗等,最近比较流行的撞色拼接,就是通过在服装的色彩上增加强烈视觉效果。

统一是一种在对比中体现和谐的状态,通过整体与局部的处理,达到活跃整体风格的作用,营造平衡的设计效果。

3.比例与尺度

服装的设计不仅体现着艺术的美感,还必须遵循人体穿着的舒适感受,因此,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的设计之前,需要考虑衣服的实用性价值,按照人体的基本比例,适当的增加造型设计,除了在衣服尺寸上注意合理的剪裁,还应该关注色彩的搭配。一件衣服的主色体现着整体的设计风格,而局部的设计细节丰富了整体服装造型的穿着效果。所以,适当的比例和尺度不仅增加了衣服的实用性,也在视觉上给与人们美的感受。

4.节奏与韵律

服装的设计过程就是对一件艺术品进行雕琢的过程,精致的艺术品都需要恰当处理节奏与韵律的应用。比如,服装上的褶皱、色彩的交替变化、饰品的搭配、纽扣的排列等,都是通过高低起伏、进退间隔的形式来产生节奏的变化[3]。

服装的设计效果需要经过人体进行立体展示,直线和曲线的对比、面料肌理的变化、装饰物的排列等都在细节上带个人们不同的空间感受。面料的厚薄、材质的不同,会给人不同的纵深感觉,比如,暖色面料给人一种更加亲近的感觉,竖条的条纹图形体现人体修长的效果,亮色的衣服可以影响光影效果,通过光影展示出人体的高矮、大小体积关系,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利用美感的节奏和韵律,可以使服装设计表现出更加立体的形式效果。

5.条理和反复

设计与艺术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明显,同样都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服装设计的灵感需要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条理元素随处可见,比如,指纹的条理往复,树木的年轮等,都是将相同的元素,以往复出现的形式,产生出整齐、具有节奏的美感。

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也很多都是通过改变面料肌理和结构而形成新的服装品格,条理的运用在服装的图案设计中较为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是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图案纹样,是服装的整体效果更加立体、富有节奏感。

三、结束语

服装设计需要设计师结合现代服装潮流趋势,采用新工艺的手段,通过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遵循形式美的设计原则,融入生活元素,使设计出来的服装更能体现丰富多彩的设计风格,在保证服装的实用性前提下,不断满足大众的服装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朝阳.面料再造工艺对服装设计风格的影响[J].艺海,2013,05:132-133.

[2]江湖,安晖.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5:106.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4

1. 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

1.1 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期、丰富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纤维艺术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经历了 10 年左右的起步期,起步期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壁毯形式为主;纤维艺术的丰富期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丰富期的纤维材料变得丰富多样,艺术风格逐渐多元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纤维艺术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材料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风格更加多变。纤维艺术中融入了更多时尚、新颖的元素,纤维艺术逐渐发展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

1.2 纤维艺术的发展现状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的制服和装饰品就已经很常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时期。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通过不同种类的制作手段,制造出了不同风格、形式多样的服饰、装饰品和日用品。纤维艺术的起源很早,通过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经历了长期的交融、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繁荣发展局面。

2. 纤维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纤维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形态。其一为二维空间的墙面壁饰形态,其二为三维空间的立体装饰形态,其三为立体空间的景观装置形态。

2.1 墙面壁饰形态

纤维艺术的墙面壁饰形态主要是指将纤维艺术通过不同形式的壁挂作品展现出来。纤维艺术壁挂作品通常以平面悬挂的方式装饰于室内墙面上,属于平面艺术的范畴。纤维艺术壁挂作品的装饰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但纤维作品的材料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动植物纤维材料、人造纤维材料和实物纤维材料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材料组合展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材料美。同时,在使用较为柔软的纤维材料时,装饰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卷曲起伏,展现出不同风格的`肌理美。

2.2 立体装饰形态

纤维艺术的立体装饰形态主要是指将纤维艺术通过立体形式的装饰品展现出来。立体形式的纤维作品主要包括小型纤维材料装饰品和大型软雕塑,属于立体艺术的范畴。根据室内空间和环境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纤维材料装饰品或软雕塑,可以增加室内设计的艺术感。纤维材料装饰品的形式多样、色彩多变,可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室内环境,展现出纤维艺术的肌理美。软雕塑的色彩丰富多变,造型千奇百怪,是一种创意十足的纤维艺术品,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可以显着增加室内设计的艺术感。

2.3 景观装置形态

纤维艺术的景观装置形态主要是指将纤维艺术以富有装置艺术的纤维景观展现出来。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内,将存在的物质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挑选、改造和组合,使之表现出全新的富有情感的群体艺术感。在特定的室内环境中,通过装置技术将现存的纤维作品进行挑选、改造和组合,以一定的空间形式组成特定的纤维作品景观,可以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提升室内设计的艺术水平。

3. 纤维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3.1 不同材料的纤维艺术应用于室内设计

构成纤维艺术品的材料极为丰富,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材料美。纤维艺术的材料主要包括动植物纤维材料、人造纤维材料和实物纤维材料等三大类,动植物纤维材料质朴天然,人造纤维材料光亮洁净,各种类别的材料都有其独特质感的材料美。

首先,要充分利用纤维作品材料的多样性,根据室内设计的风格选择不同材料的纤维作品,通过特定形式的组合装饰于室内空间中,使之与室内环境相融合,给人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其次,可以通过装置艺术将室内的纤维作品进行特定形式的改造和组合,构成风格独特的纤维作品景观,达到较为完美的视觉效果;最后,壁饰纤维作品在悬挂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卷曲和折叠,使之展现出独特的肌理美。

3.2 不同色彩的纤维艺术应用于室内设计

色彩有冷暖、软硬、轻重感、前后感和大小感之分,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色彩美是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艺术的色彩美追求的是纤维作品空间混合的色彩交织效果,结合室内环境的特点,通过适当的颜色搭配和组合可以使纤维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色彩美。

首先,纤维作品的主体色彩应该与室内设计的主色调保持一致,纤维作品可以采用室内设计主色调的相邻色进行搭配组合;其次,纤维作品的细节色彩可以多样化,利用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方法,适当改变纤维作品细节处的色彩,使室内空间的色彩变化具有活力,展现出独特的色彩美。

纤维艺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室内设计过程中,具有材料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多变等众多优点,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标志之一。将不同材料组成、不同色彩搭配的纤维作品通过特定形式的组合和改造,可以显着增强室内设计的纤维艺术感。随着纤维艺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创新纤维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将纤维艺术更好地应用于室内设计中。

参考文献:

[1] 孙海波 , 刘婷 . 纤维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07:191-192.

[2] 张旭婷 . 基于不同纤维编结呈现多元外观肌理表达的研究[D]. 大连工业大学 ,.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5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介绍近年来对地铁车站围护结构组合的应用研究与实际应用经验,探讨和创新设计理念,以期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研究方法:通过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情况,对地铁车站围护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阐述,并将单一的围护桩支护形式和土钉墙与围护桩组合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在基坑开挖过程及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基坑围护经历了时间和恶劣天气的考验。通过对基坑的监控量测,基坑位移及地面沉降等各项数据都在控制值范围之内,充分验证了基坑的安全性。

研究结论:在地质及周边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基坑围护采用上部放坡土钉支护、下部排桩+内支撑或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有利于土方挖运,提高了机械利用率,施工进度快,且节约了成本;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场地土的性质,根据理论分析、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监控量测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参数。关键词:土钉墙;钻孔灌注桩;钢管支撑;围护结构

土钉支护结构是由被加固土体、放置在土中的土钉体及附着于坡面的喷射混凝土面层所组成。土钉支护具有施工方便、性能可靠、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和突出经济特性的优点,但土钉技术在应用上也有一定局限性。为了在地铁车站等深基坑边坡支护中,充分发挥土钉支护的优势,近年来,土钉与排桩+内支撑或预应力锚索的联合使用效果,已被广大工程界同仁所认可,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工程中。

1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起于北中轴路的熊猫环岛,沿北中轴路向北延伸,止于森林公园内规划奥运湖南岸。奥运支线全部为地下线,全长4.398km,由南向北设熊猫环岛站、奥体中心站、奥林匹克公园站、森林公园站4座车站,车站全部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上部为土钉墙、下部为排桩+内支撑形式,基坑开挖深度为17.3m,沿线地面开阔平坦,与基坑开挖有关土层情况分别如下:(1)人工堆积层:杂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夹建筑、生活垃圾、含砖块、灰渣等。厚度为1.2~2.6m;(2)第四纪冲洪积层: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粘土③2层、粉细砂③3层,本大层总厚度为5.6~9.1m;粉质粘土④层、粘土④1层、粉土④2层、粉细砂④3层,本大层总厚度为6.0~10.2m;粉质粘土⑥层、粉土⑥1层、粉土⑥2层、细中砂⑥3层,本大层总厚度为7.0~13.1m;卵石⑦层、中粗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粉土⑦3层,本大层总厚度为0.5~5.6m。

2围护结构设计方案

2.1土钉参数

基坑壁放坡坡度75°,土钉向下倾角10°,土钉长度L=8m,Φ25螺纹钢筋,成孔直径120mm,按间距@1500(水平)×1000(竖向)呈梅花型布置,M15水泥砂浆,注浆方式为低压注浆,压力需小于0.5MPa,坡面布设Φ6@150×150单层双向钢筋网片,该网片在基坑壁顶面翻边0.8m,用Φ

22、长0.8m的短钢筋按间距2m打入土中固定,土钉顶端焊接4根Φ

22、长0.20m的井字钢筋架,把钢筋网固定在土钉上,在钢筋网上喷射C20混凝土厚度100mm。

2.2钻孔灌注桩

Φ800@1200mm,桩长14.3m,桩插入基坑底深度5.0m,桩间 采用挂网喷射C20混凝土封闭找平,桩顶设冠梁。

2.3钢支撑

内支撑采用Φ800钢管支撑,钢管支撑设于冠梁及围檩处,钢管支撑的选择及支撑设计轴力如表1所示,支撑施加预应力值为支撑设计轴力的50%。

3围护结构方案实施

3.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施工降水→一级放坡开挖→土钉施工及挂网喷射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及桩顶冠梁施工→安装第一道钢支撑→土方开挖及桩间喷射混凝土→安装第二道钢支撑并继续开挖至基坑底标高→底板及部分侧墙施工→拆除第二道钢支撑、侧墙及中楼板施工→拆除第一道钢支撑、侧墙及顶板施工,并回填。

3.2一级坡面开挖及土钉支护施工

3.2.1开挖、修坡

一级开挖平台开挖深度为7.69m左右,开挖时带坡开挖,基坑的开挖和土钉墙的施工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以挖掘机开挖为主,人工配合刷坡、修整。在开挖过程中随挖随修整,随作土钉墙防护。

3.2.2土钉施工

成孔:按设计孔深,人工用洛阳铲成孔。按设计规定的孔径、孔距及倾角成孔,成孔后及时将土钉连同注浆管插入孔中,沿土钉长度每隔2.0m设置对中定位支架。

注浆:按配比制浆,注浆采用底部注浆法,注浆管应插入距孔底250~500mm处,随浆液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为保证注浆饱满,孔口宜设止浆塞或止浆袋。3.2.3铺设钢筋网片

在铺设钢筋网片前,先在坡面上初喷一层混凝土,其厚度为50~80mm。网片钢筋应顺直,按设计间距绑扎牢固。在每步工作面上的网片筋应预留与下一步工作面网筋搭接长度。钢筋网片采用井字钢筋架与土钉连接牢固。

3.2.4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按配合比要求拌制混凝土干料。为使回弹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喷头与作业面间距宜为0.6~1.0m。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射时应控制用水量,使喷射面层无干斑或移流现象。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

3.2.5继续开挖土方至第二道土钉,重复上述工作。按此循环直至开挖到坑底标高。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与现场测试监控相结合,通过变形等量测数据和施工中不断发掘的现场地质情况,及时反馈、修改设计,并指导下一步施工。

3.3钻孔灌注桩施工

3.3.1测设桩位

根据设计提供的有关数据,先利用极坐标法定出本工程灌注桩的轴线位置,然后定出各个钻孔桩桩位。标高控制,通过已知控制点由护筒顶标高来控制。3.3.2护筒埋设

护筒具有导正钻具、控制桩位、隔离地面水渗漏、防止孔口坍塌、抬高孔内静压水头和固定钢筋笼等作用,应认真埋设,具体埋设方法为:先放出桩位中心点,过桩径中心点拉正交十字线在护筒外80~100cm处设置控制桩,然后在桩位处挖出比护筒外径大20cm的圆坑,深度1.5m左右。把护筒采用钢丝绳对称吊放进坑内,在护筒上找出护筒的圆心(可采用拉正交十字线法),然后通过控制桩放样,把桩位中心找出,移动护筒使护筒的圆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同时用水平尺(或吊线锤)校验护筒竖直后,方可在护筒周围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夯填时要防止护筒偏斜,护筒埋设后质检员检查护筒中心偏差,当中心偏差小于允许偏差(20mm)后,方可使钻机就位开钻。

3.3.3钻机就位

使钻机按预定桩位就位,且使钻机停在硬实地面调整桅杆偏差,保证桩位移、倾斜度不超标。

3.3.4钻孔 开钻前应加入足够的泥浆,所采用的泥浆配比应取水:膨润土:碱:CMC为1000∶100∶20∶8的比例,经搅拌桶搅拌后放入泥浆池备用,并根据地层情况随时调整比例。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比重1.10~1.2

漏斗粘度 24S

含砂率≤4%

胶体率≥95%

成孔至设计标高后,对成孔的孔径、孔深和倾斜度进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后,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作成孔记录。

3.3.5清孔

清孔工艺中,待换浆的相对密度降到1.1左右,可以认为清孔合格,要求清孔之后,沉渣厚度不能超过50mm。

3.3.6钢筋笼的吊放安装

在钢筋笼下放之前要安装测笼,直径为设计直径20mm,长度为4~6倍直径长,以查垂直度。将验收合格的钢筋笼运到孔口,绑扎扶正杆,找好吊点将钢筋骨架缓缓起吊慢慢扶正,并使其逐渐铅垂,然后将钢筋骨架徐徐放入孔中,不得碰撞孔壁和护筒。当骨架吊点进至孔口时用插杠将钢筋笼固定,用组合型钢管吊筋吊起,根据空桩深度选择吊筋长度并与钢筋笼做可靠的固定,而后便可将钢筋笼下入到设计标高,将吊筋上部固定,采用双重控制钢筋笼位置的措施,避免钢筋笼的上浮或下沉。

3.3.7导管的安放

钢筋笼吊入固定后,应逐节下放导管,导管的壁厚不小于3mm,直径250mm,导管使用前进行拼装打压,以检查导管是否有砂眼,丝扣是否有变形,密封是否严密,试水压力≥0.8MPa,导管安放触孔底后,上提300~500mm。

3.3.8水下混凝土灌注

灌注前,检查孔内沉渣厚度是否符合规定,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灌注。

首先灌注混凝土在导管上口和漏斗之间要设置隔水皮球。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至现场,利用汽车输送泵注入导管内进行灌注。随着不断的灌注,孔内混凝土面的上升,随时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埋深控制在2~6m。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写混凝土灌注记录。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施工。

3.4冠梁施工

冠梁施工前先将钻孔桩顶部混凝土浮浆凿除、清理干净;将桩顶伸入冠梁的钢筋清除干净。然后绑扎冠梁钢筋,立设模板,浇注混凝土。

3.5钢支撑及基坑土方施工

3.5.1钢管支撑安装

为确保基坑稳定,首先在冠梁处安装一道钢管支撑。钢管支撑规格为800(t=12或14),系由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中间多节不同长度的钢管通过法兰盘连接而成,由工厂加工运至现场拼接吊装。钢管支撑吊装就位后,采用液压千 斤顶在活动端逐级按设计轴力值50%施加预应力并锁定。

3.5.2基坑土方开挖

基坑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挖土、清底。按分段分层开挖、及时支撑的原则组织施工,减少钻孔灌注桩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坑底回弹。做好支撑和挖土的紧密配合,随挖随撑。当挖掘机撤出基坑后,剩余少量部分土方采用人工装土,吊车提升吊斗出土。机械开挖接近基底20cm时,人工配合清底,不得超挖或扰动基底土。4经济费用分析

以本工程为例,仅对围护方案上部支护形式变化费用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可见,采用组合支护形式比采用单一的围护桩支护形式每延长米可节省费用7874.36元,而且采用土钉墙与围护桩组合支护形式有利于土方挖运,提高机械利用率,施工进度快。

5结论

该工程自2005年6月开工至今,车站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在基坑开挖过程及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基坑围护经历了雨 雪等恶劣天气及时间的考验,通过对基坑的监控量测,基坑位移及地面沉降等各项数据都在控制值范围之内,充分验证了基坑的安全性。

(1)在地质及周边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基坑围护采用上部放坡土钉支护、下部排桩+内支撑或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正确合理的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工程安全、工期和投资的经济性。故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场地土的性质,根据理论分析和类似工程的经验,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参数,使基坑设计既安全又经济。

参考文献: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6

摘要:要是作文教学达到整体目标,必须有具体的阶段目标,内容和形式作保证。因此二年级训练目标结合教材,合理利用训练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把想说的,所想的写出来,保持轻松的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看图写话、观察日记、用词造句、连词成段、仿写。

《语文课程标》再“总准标准”中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小学,初中阶段地作文教学的目标,要使作文教学达到整个整体目标,必须有具体的阶段目标,内容和形式作保证”【1】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二年级训练目标是:1.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2.能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3.能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简单的日记。训练内容:1.能看图展开想象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2.能通过观察大自然和周围的事物、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逐步向连词成段过渡。3.能用几个词语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4.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和简单的日记。从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考虑训练形式是:1.看图写话。2.观察日记。3.用词造句。4.连词成段。5.结合阅读练习仿写、续写。【2】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合理运用训练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记下来,让学生对写话出于一种轻松的心态,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为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训练形式,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和写话水平的提高,同时各训练形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一:看图写话是二年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在看图写话训练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图,把看图写话和看图学文结合起来,把看图写话和发展学生想象结合起来。看图写话教学首先是训练学生会看图,引导学生正确、细致地观察。只有把图看懂,才能正确理解图意,才能写得具体。这是看图写话教学中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察图时的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在观察时容易被他们最感兴趣的局部画面所吸引,忽略了整体画面。所以,教师指导学生画面时要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事?以了解画面的基本要求;接着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景物,认清画面中的环境,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什么情况;再指导学生具体观察人物,看人物的外貌、人物的身材、年龄;通过动画的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人物在干什么,怎么干的;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学会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例如:在教学一篇〈〈扫雪〉〉的看图写话中,教师先创设情境。比如:在看图学文中学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视察什么,观察之后要有合理的想象及学生真实的感受进行写话训练。有时在教学一篇看图学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训练,再读课文既填补了学生思维上的空白,又对学生思维上的开拓及学习作者遣词造句方面也是很好的学习,其次看图写话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个性。

二:观察日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在春夏秋冬来临之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后写出天气的变化。在写观察日记之前引导学生对课文《秋天的图画》中观察方法的学习及本课佳词妙句的应用与自己的观察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写起来容易,而且提高了观察水平。

二、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学生写日记的好材料,把自己参加过或看到、听到、想到的,只要有意义就可以写下来。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可以丰富日记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参加活动,并对活动留有深刻的印象,必须指导学生

一、激发学生写观察日记的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家庭、家乡社会的新鲜事和身边事物日新月异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等,都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如开学之初,学生们回到焕然一新的校园,这时适时地引导他们观察校园,看看我们的校园都有哪些变化,学生带着问题亲身体验,然后把这些变化写下来。一段话很快完成,内容都比较真实丰富。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活动过程。例如:指导写《拔河比赛》。比赛前先上一课观察日记的指导课。首先教给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当拔河比赛之前,参加拔河的队员是怎样准备的?观众是怎样等待的?心情怎样?当拔河比赛一开始,队员们是怎样表现的?观众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表情怎样?当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时,运动员又是怎样的表情。然后指导学生抓住自己观察到的人物的表现进行描写。

三:用词造句,词是构成句子的基础和作文一样,造句也必须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所不同的是造句要用指定的词语正确地反映事物,这对儿童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要设法为儿童创造条件,丰富学生语言把句子写具体,如在指导(第三册《一株紫丁香》)课文中“感谢您时时把我们牵挂”这句话时。紧扣“牵挂”展开讨论,说说老师对你的牵挂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进行写话练习。或者利用一幅图进行写句子练习并把句子写具体,就这样,通过观察一幅图或紧扣一个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造出了好几个内容不同而又具体的句子。.提线索,帮助造句。有些词供语使用范围很广,有的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这就需要多角度引导,提供线索帮助造句。只有学生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词汇,才能写出主动、具体的优美句子,除学生平时学习中的积累外,主要还要靠教学中注意用词方面的练习,其次在课文感悟理解中引导学生体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作用,练习说话强化语言训练,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优美句子应用到写话练习中,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如:“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与“苹果红红的”在表达上的作用的不同。多写几个词练习写话,提高了学生用词的技巧性。

四:连句成段是学生从写几句话到向段发展,在学生句子掌握比较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段的练习,如:写一个人可以引导学生从外貌做事几个方面去写等,写动物,写其他事物使学生学会连句成段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写话水平。五:结合阅读练习仿写、续写,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进行仿写、续写。如:在《黄山奇石》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进行仿写。学完《难忘的一天》仿写自己生活中难忘的一天,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对《坐井观天》中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什么进行续写。在《假如》这首诗中借用马良的神笔来弘扬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在续写中学生能结合四川及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心。在拍手歌中通过仿写掌握了这种题材结构。在《泉水》这课教学中通过续写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同时思维得到开拓在《葡萄沟》这篇课文学完后仿写自己的家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我为你骄傲》中“我”写便条,使学生在写话过程中受到深刻教育。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习作联系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不同题材文章的结构,同时对学生在思维的开拓、词、句、段、篇的积累与应用上都是很大的提高。

【1】参考《语文课程标准》 【2】参考《语教通讯》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7

现代建筑室内装饰打破等级观念, 追求居者个性与审美原则的有机结合, 生态、环境与高科技生存空间的相融,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主题潮流。室内设计中照明的运用除了按功能需求布置之外, 还应该需要应用美学中的构成形式法则来进行设计。

一、室内照明环境基本要素

室内照明在满足大众对于空间环境视觉生理功能需求前提下, 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结合艺术美学形式法则, 充分掌握好目标环境的各种因素, 并且根据室内照明的特点, 设计出良好的室内光环境。

1. 照明基本方式

现阶段来讲照明方式可以划分为投光方向和光通量的上下比例两种方式。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 按灯具光通量在上下空间分配的比例来划分照明方式, 可以分为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和一般漫射方式还有半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五种。按照平时生活工作空间环境正常不光来讲, 照明方式可以分为顶光、侧光、顺光和逆光。这些照明方式运用或组合得当都会给各个空间带来舒适而又不同美的感受。

2. 光的照明强度

在室内空间中灯光的照明强度设计, 主要目的是提供适当的亮度供人们在空间中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前提下完善照明环境。也就是在亮度分布合理的基础上再形成赏心悦目的光影效果。这样的光效同样要考虑到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 而且照度的分布应该按照室内空间环境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作用以及性质的不同来设计。例如现在流行的水果超市室内使用强光, 在满足人们挑选水果亮度的同时, 强光还使人活跃兴奋, 进而增强其购物欲。相对来讲咖啡厅在照度设计上采用弱光使人内心轻松, 安静便于沟通交流。所以只有使大众在室内能够感受到舒适的光环境, 才会显得室内照明不单调不乏味。

3. 光的色温及作用

室内空间的灵魂是光与色, 光与生活、艺术、科技、空间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光是依赖于人感知的, 当光源颜色不平衡时, 就会影响到人正常知觉颜色。灯光的色温自身有着独特的作用, 色温即可以作为独立的色彩使用, 也可以使灯光产生一定的造型投射出来。色温的作用无处不在并且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它是构成室内空间格调和气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室内设计中, 为了设计应用的多样化, 可以利用室内常用人工光源进行有空间层次的混光照明, 改善环境光的色温和显色性的构成, 提高光效, 还可以运用灯光的色温差别使被照物体表面的颜色、质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导致其物体表面的视觉效果发生变化的特性, 并且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在室内环境中创造出各种特殊的光环境艺术气氛。

二、照明设计的形式法则及运用要点

室内照明中灯光的形态要素、光色要素和投光方式怎样表现才能产生美的效果。这就涉及到视觉美学中形式美的创作问题了。打破常规之美和有秩序之美, 这两大类都属于形式美, 这两类形式的美都能够有效地刺激人们的视觉, 诱导人们心理互动, 激发大众的观赏兴趣。也构成照明设计的美学原则。而传统的形式法则在光环境中运用时, 有其独特的形式美的逻辑, 是受到光特性的约束和文化情境的影响, 它是最需要注意的。在设计实践中发现, 运用以下几种美学法则布置灯光, 能在室内空间中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1. 灯光节奏和韵律活跃空间氛围

节奏是艺术美学中的重要法则, 它实际上是有规律的重复。在现代室内空间的光环境设计中, 通过光照明方式的布置、灯光色温以及光照强度的微妙变化就可以构成室内丰富的光环境的节奏感。它在整个空间环境中会来给人音乐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会使空间中本来单调乏味的场景出现规律性的动态变化。但在空间中仅仅使用形式法则的节奏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加入韵律形式会给空间环境带来更完美的艺术魅力。

光的韵律就是在规律的节奏上加以起伏较大的动态变化。在室内照明环境设计中韵律通过投光面积的大小、光影虚实造型和投光强度的疏密变化及跳跃等的变化加以实现。室内光色大体可表现为起伏交错、连续渐变等形式。灯光的韵律设计在不同的室内场景和空间中都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起伏感受。如在舞厅室内通过灯光闪烁跳跃的韵律设计可大众感到兴奋, 在家居室内空间中通过光的明暗强弱的的设计可使人感受到温馨惬意。

2. 灯光的对比与和谐丰富空间环境

室内空间的照明效果的丰富多彩很多情况下是使用对比和对立的表现手法。具体的表现形式采用照明方式的交错、灯光色温产生出的色彩冷暖对比和照度强弱的冲突来优化空间效果。通常在有些环境中还可以运用平面构成中特异的手法, 将统一, 和谐的场景中的某一个需要突出的局部使用强反差来进行强度, 达到引人特别注意的效果。照明的对比手法虽然可以丰富环境效果多样性, 但是不可一味夸大, 它不能跨越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度。例如明暗对比太大会引起视觉疲劳, 光色窜动会使人眼花缭乱, 室内光线过强会刺眼, 这些都是对比过强、缺乏和谐统一的结果, 会造成室内照明的光污染。

所以对立和和谐是密不可分的。黑格尔认为:“和谐是从质上见出差异面的整体, 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这些差异面的纯然对立, 因为他们的互相依存和内在联系就显现为他们的统一。”室内照明中灯光的和谐就是通过两种以上相似灯光组合一起所表现出的照明效果。室内照明设计必须遵循和谐统一的美学准则。只有空间环境中投光方式自然、照度均匀、色温适宜, 才能给使用者温馨适宜的身心感受。

3. 灯光比例与分割组织空间环境

早在欧洲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有这样的观点, 他们认为“万物皆数”, 也就是数学比例决定了万物的构造和他们之间和谐的关系, 并且推崇黄金分割的比例是最完美, 最和谐。在室内设计中的照明灯光比例就是指灯光色温产生的冷暖、照度强弱以及照明方式的布局产生出的比例。例如室内灯光色温的运用, 在居室空间中最为忌讳使用翠绿、冷紫、纯白色灯光, 会使人在空间环境中及其不舒服。中国人常用而且都能接受的灯光为暖黄色, 但是每个空间都只有这个色温灯光就显得过于单调。如果将

黎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黎·爱》系列作品分析

逯淑慧 (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摘要:黎锦是海南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代表了海南黎族人民几千年来的纺织品技艺的成就。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独具海南地域特色的黎族织锦艺术着手, 通过实践设计, 从中寻找黎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关键词:海南黎锦;黎锦元素;现代设计;创新性;实用性;生产可行性

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 要从黄帝染衣裳, 虞舜画衣冠的上古时代追溯, 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素有“衣冠之邦”的美誉, 因此, 自古至今, 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多民族历史的服饰文化宝库。黎锦, 即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 古称“吉贝布”, 拥有三千年历史, 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黎锦图案寓意鲜明、色彩艳丽, 图形构成简洁明了、古朴优美, 对现代设计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制作精巧, 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 图案花纹精美, 配色调和, 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 在纺、织、染、绣等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锦图案有100多种, 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黎锦以服装为载体出现, 本身就是一种以服装为主的织锦艺术, 将黎锦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是将民族传统艺术发扬鼎新。而如何将黎锦元素运用到极致, 而不是生搬硬套, 移花接木式的设计, 是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现代设计讲究潮流性、时尚性、舒适性, 因此, 对于黎锦元素的设计再创造, 首先要全面理解黎锦文化的内涵, 做到精神的传承设计;再者, 就是结合现代的设计方法, 将现代的流行性元素与传统黎锦元素碰撞出火花, 进行创新设计, 最终应用于产业化中。

以《黎·爱》设计作品为例, 分析黎锦元素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以及问题解答。2011“阳光杯”海南国际旅游商品工业设计大赛是海南省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工业产品设计大赛, 要求依托海南风土人情, 民族特色, 商品设计要具有创新性、文化性、纪念性、实用性、公益性、技术性以及生产可行性。

一、创新性

黎锦起源于海南黎族, 是黎族人民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物化形态, 有着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历史, 经过几千年的锤炼与融合, 在机器时代的冲击中保留下来, 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元素该如何加以创新?创新意味着要有明确、独到的创意, 结合时尚与消费于一体, 将传统工艺推陈出新。黎锦的基本纹样, 其中包括动物纹, 植物纹以及几何纹, 其中动物纹中的蛙纹为黎锦最典型的民族纹样, 在民间广为流传, 蛙纹作为黎族人民表达母爱和寓

室内浅黄和浅紫色灯光按比例协调搭配, 就会产生出和谐而又活跃的“白”色光。室内灯光的分割也可按照灯的基本要素来对室内空间按照功能或使用区域划分, 这样既活跃了室内光环境的气氛, 又起到了分割空间的作用。

从整体上看, 在室内设计中把照明作为一种积极的造型元素, 在完善功能作用的基础上, 引入艺术美学形式法则, 将其完美的与室内照明结合起来加以灵活的运用, 一定会使室内空间更加的舒适美观。

意丰收之意。服装中的蛙纹有严格的对称结构, 以抽象手法表现, 构图大胆, 造型简洁, 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最终, 运用现代的时尚色彩进行调整, 使画面具有现代年轻人的青春气息又不缺失传统内涵。

二、实用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产品的实用价值。设计如果缺失了实用性, 那就失败了一大半, 也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

图案设计稿要通过何种工艺体现在面料上, 在这个过程的设计中, 包含着一个实用性问题的思考。黎锦是通过纺、染、织、绣四种传统工艺完成, 虽说传统工艺采用环保染料, 纯手工刺绣, 但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纺线, 织布, 染布, 刺绣, 一道道工序费时又耗力;染料废水的排放, 对以海岛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转换思维, 如果使用印花面料达到相应的效果, 那就减少了一半的工序, 即绿色环保又省时便捷。海南岛夏季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桑拿天”, 将纹样印在光滑细腻的丝绸面料上, 外层加上半透明塑料外衣, 当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同时, 不会因为厚重闷热而产生厌烦感, 还能在海滩漫步的同时不怕被水打湿, 增加设计的实用性功能。同时, 黎锦元素还是淋漓尽致的发挥出了它的作用。

三、生产可行性

作为系列产品首先比单个产品具有市场认可度。黎锦元素的设计要以应用和产业化为目的, 促进设计与生产、品牌建设、市场开发有机结合, 才能推动黎锦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发展。系列产品包括比基尼泳装, 沙滩裙, 时尚女包, 沙滩拖鞋, 适用于时尚年轻女性沐浴在海南阳光沙滩, 享受生活的同时提升了服饰品的文化价值以及黎锦纹样的再创造性价值。海南旅游业需要大量有设计水平产品的加入, 海滩消费品属于大众化产品, 在此类产品的创新中加入海南独有的黎锦文化, 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文化价值, 具有极大的推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市场潜力巨大。

四、结论

对于黎锦元素的运用, 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勇于创新, 处理好民族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民族传统工艺是现代设计的支撑, 而现代设计能为民族工艺带来新鲜的血液, 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古老的黎锦图形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符号, 要进行设计必须对其精神内涵有一定的理解与把握, 才能更好的辅助于设计, 做到形与神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1]周天.中国服饰简史.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3

[2]张君.海南黎锦图形在现代构成设计中的探索.大众文艺, 2010[3]徐清泉.中国服饰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12

[4]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9

参考文献

[1].尼跃红.室内设计形式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31.

[2].余军, 杨春风.建筑艺术赏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99-123.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8

现代陶艺是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文化的日趋深入,陶瓷造型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表现,它涵盖了功能性、经济性、审美性以及由这些所引发的其他内容。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本文重点阐述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一、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由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这两大部分构成。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

现代陶艺造型它不仅仅是要符合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因此,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二、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形式美中的造型组合规律是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对作品的造型改变或创造,以及对形体的排列组合会使得人们对其美的理解发生转变。在陶艺设计过程中对造型的研究,根据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则更能展现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素养,更具有吸引力和震撼感。在创作陶艺作品时应努力把握住它的形体关系,空间组合关系。力求达到高度统一,整体协调美观,将艺术品的形式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来源于生活, 陶瓷艺术的创作亦是如此。感受生活, 感受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以泥土这种原始,淳朴而灵动的材质, 经由艺术家的双手, 在熊熊窑火中实现陶瓷媒介的物理与化学转化, 成为承载众多艺术家个人风格与艺术精神的当代载体, 这就是当代陶艺。不论何种创作形态,何种风格,无不是艺术家探索陶瓷的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过程。

陶艺镶器产品多为陈设艺术瓷,是以泥块镶合成方型、棱型、扁型等有棱有角的异形器物。镶器的方正让我感觉能给人一种高贵大气的感觉,造型接近方正,可以是单件独立的表现,也可以是多件组合的展示。作品造型本身简洁而平衡。它的气势美让我震撼。

1、多样与统一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多样性是陶瓷制品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统一性则是陶瓷造型最终要达到的实用与美感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统一性也寓有协调意思。多样性表现在陶瓷造型方面:有的是正圆,有的是残缺的圆。从造型上看,有的会采取美学的黄金分割,但是又不是整齐的分割,它用局部的加减来打破死板的分割,从而形成了形式的统一。装饰方面,纹理也各有不同,有的直线有的弧线,但是整体都是以圆为主题的变化,这就形成了事物的多样性。

再比如系列组件,所谓的系列组件就是不仅它们数量上要多,而且风格上要统一。以壶为例,用壶的不同形态来表达一种对抽象艺术的认识。由无数个形态各异的茶壶组成,它们既是单独个体,也可组合,但是整体来看它们又是一组统一的作品。这就形成了形态多样,整体统一的一组作品.都是利用泥性的随意来塑造形体,从而使整套造型形体统一并富有变化。

2、对比与调和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对比又称对照,是把反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成功地搭配起来,使得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调和是形的类似,是形体趋于一致的表现。对比强调的是各个部分的对立性,它使得各部分的特性更加突出,而调和是对比的一种内在的制约。

3、节奏与韵律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节奏,是画面中同一种元素运动所形成的运动感;韵律原指音乐(诗歌)的声韵和节奏,他更多地着重于一定感情的表现。节奏与韵律本质上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首先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形式上,节奏和韵律具有对视觉和听觉强烈的吸引力,他们服从于一般的审美形式规律,是内容的形式;在本质上,他们又具有内在性,是形式的内在秩序和结构。曲线是一种柔美优雅的线条,大胆改变由拉坯成型方式衍生出的传统形态,利用泥性的柔软与飘逸,构建出突破常人思维方式的作品形态,实现了作品空间的奇妙转换。

4、比例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皿和工具的制造中。

三、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重要性

现代陶艺造型多了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成分,直接影响到现代陶艺的设计、制作、使用等方面。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现代陶艺造型的设计重心由使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转移。其次,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现代陶艺造型的制作目的由生产向娱乐转移。再次,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现代陶艺造型的使用方式由日常向休闲转移。

三角形法则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9

(三角形法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并理解它们的几何义;

2.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学习向量的加法的几何意义;

3.通过对三角形法则的运算,提高运用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向量加法的运算(三角形法则),及几何意义; 三.教学难点:

对向量加法法则的理解;四.引入1:

五.引入2;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阅读课本5分钟)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阅读课本5分钟)aabbAC首尾相接ba则向量AC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 abABBCACB 已知非零向量a、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六.尝试练习一:(1)根据图示填空:EDCBACABBC_____BCCD_____AABBCCD_____ABBCCDDE_____

活动二:成语接龙

专心致志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加法连接指向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CABAB+BC=AC

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ba

尝试练习二:(3)已知向量a、b,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出ab①②baba 思考1:如图,当在数轴上两个向量共线时,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是否还适用?如何作出两个向量的和?ab(1)ab(2)规定:0aa0a2018/5/27

根据图示填空:(1)a+b=________(2)c+d=________EeDdC(3)a+b+d=______(4)c+d+e=______gAfacBb

提升练习:

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几何意义(三角形法则)

作业:

导学案P80 第1,4题

浅析彩陶纹样的形式美法则 篇10

关键词:彩陶纹样;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J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43-01

纹样的本质在于其审美意义,亦即装饰意义。纹样早期为功能基础和符号系统,随着人们生活需要的提高,其审美意义逐渐占主导地位。虽然纹饰的风格可分为写实与抽象两种,但其装饰的共同特征则是形式美。彩陶的造型既符合实用要求,又符合审美要求,彩陶纹样与造型完美地结合起来,与其造型相得益彰的各具不同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彩陶图形纹饰,是我国工艺美术和传统雕塑极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彩陶的纹饰虽然简单,往往只是抽象的幾何纹,如弧线、直线、三角纹、水纹、旋涡纹、锯齿纹等,或者是一些简单的点、线、面的组合,但这些抽象的符号经过统一、变化、对称、均衡、连续、粗细、疏密、反复等艺术手法的处理,给人以余味无穷的秩序美感,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装饰意味。

彩陶纹样在每一种文化类型的各个时期都有一些母题,又在不同器型上呈现出不同的组合方式,从而在彩陶图案中体现出不同的形式法则。长期的制陶生产和艺术实践,不断地丰富了彩陶的绘制技艺,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在彩陶图案中恰当地运用形式法则,为研究图案的形式法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一、对比与调和

(一)对比

对比是图案形式法则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没有对比就没有冲突,也就没有活跃而丰富的艺术效果。彩陶图案中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通常用等量形的对比和不等量形的对比两种形式。等量形的两种对立造型元素的对比,如等量的阴阳纹能使互相对立的图案花纹互相映衬,使艺术形象显得更加鲜明。而这种对比形式又能使得对立在图案构成中相互制约以达到和谐,所以对立中体现着统一。不等量形的两种对立造型元素的对比,常以次要花纹来突出主要花纹,能起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作用。在彩陶图案中常用的对比手法有动与静、曲与直、疏与密、繁与简等。

其一,动与静的对比。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瓶、壶常以平行线作间隔,其中填以波纹、旋纹或涡纹等动感强的花纹。大溪文化彩陶也常在平行线中绘纽索纹等有较强动势的花纹。这些动的花纹常作主题花纹,而静态的平行线纹是次要花纹,平行线纹在图案中间隔出现,既衬托了动态强的主题花纹,又起到呼应和联系的作用,使图案动中有静、繁而不乱。

其二,疏与密的对比。这种对比形式又分为密中显疏和疏中显密两大类。密中显疏是半山类型彩陶图案常用的装饰手法。半山类型彩陶花纹以繁密为特色,但并不令人感到沉闷。处理手法是常在旋纹疏朗的旋心圆中饰以花纹,周围繁密的花纹对旋心纹中的花纹起到烘托作用。马家窑类型彩陶盆内的图案也多用这种手法,盆内周边的花纹一般较繁密,主题花纹则饰于疏朗的中心圆中,显得很突出。马家窑类型的一件彩陶壶,壶身通体绘平行线纹,而壶颈通绘黑色,这种大起大落的疏密对比,初看平淡,但细看却平中见奇。而半坡类型和辛店文化的彩陶则常在疏朗的陶底上显出主题花纹,这是疏中显密的装饰手法。

(二)调和

调和即和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和谐之美不仅符合客观规律,人们还可以利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改变它、创造它。几何形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它被抽取了具体内容,因而和谐特征就显得非常突出,以至于每条线都牵动着一个和谐与否的关系。彩陶在色块的应用上注重色块面积的对等以减少弱对比,特别是图与底的协调关系。如青海民和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瓶,其基本纹样是由直线、弧线、弧三角、圆点所构成的旋纹为主,平行线为辅的图案,多层纹饰叠垒补充、繁而不乱,图与底所表现的线条粗细得当、均匀和谐。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彩陶纹样的基本组合形式,能产生平衡稳定的视觉效果,具有更强的装饰性。从美学方面来讲,这种纹饰发展的现象是原始先民在绘制纹饰的艺术审美上学会了概括和取舍,纹饰较之以前更为精简概括,抽象成由三角、直线、弧线、圆点等组合成的几何形写意图形,并成为世代相传的形式美法则之一。秦安大地湾出土的平底曲腹彩陶盆,饰黑彩,沿边一周为黑彩边,口沿饰弧三角纹;腹部饰一周成横向排列的六组图案,每组由三角纹、垂弧、凸弧构成类似花 瓣的纹饰,图案规整有序,风格别致,为典型的对称组合形式。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壶,彩陶造型美观,图案具有华丽精美的艺术风格,多以黑红相间的线条勾画出各种图案,纹饰以旋纹、锯齿纹、菱形纹、葫芦纹、网纹、神人纹为主。花纹一般饰于器物上腹,多为组合形式。从视觉效果上说,这种既有对称又有平衡感的图案平视给人以二方连续的美感,俯视给人以团花对称的美感和动感。

三、节奏与韵律

彩陶纹饰富于变化的图形,其节奏感、韵律感等审美特性表现得极其强烈、充分。对于艺术品而言,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表达形式,表现作品的节奏和韵律都是作者追求的目标。从审美角度分析,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人们生理的自然节奏,反映到人们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和谐、愉快,从而产生美感。原始彩陶抽象的纹饰图形通过对点、线、面等造型要素的处理,使其富有规律性,形成强烈的轻重缓急变化,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形成与音乐相似的审美特性。这种富于节奏、韵律变化的构成形式,虽然不是再现具体的事物,却传达着平静、激烈、欢快等多样的情调。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饰图形由五个舞蹈小人构成,五个小人似手拉手跳舞,给人强烈的动感。纹饰通过对这五个小人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形成强烈的空间节奏感,表达出一种活泼、自由、明快、跳跃不定的情绪。

马家窑类型彩陶的旋纹以大旋心统带小旋心。节奏和韵律对于一切原始民族而言都具有真正巨大的意义。原始彩陶图形纹饰中所体现出的鲜明节奏美感和韵律美感,成为其所具有音乐艺术审美特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其艺术形式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不同的旋律、节奏使原始彩陶图形纹饰艺术具有不同音色,产生了不同的审美特性。这样一种既单纯又丰富、既抽象又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装饰纹饰和圆浑质朴的彩陶造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11

那么,在小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除了要掌握一些植物、配景、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学会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来指导景观设计工作。而构成法则是造型中遵守的美的法则,它是指导造型行为具体的、规律的创造美感的方式,也是美存在的本质的主要形式。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从美学观念中提出: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

在设计领域中,构成是指将形态及其结构关系,按照一定的构成美学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得到理想形态或理想组合形式。即将不同形态的元素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形态,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观念。而平面构成是指造型元素在二维平面上,依据形式美法则、力学原理,对视觉元素进行主观意念和编排的组合。主要运用点、线、面、体形态元素,依据美学原理进行理性分析,规则化组合编排,研究形象的创造方法和形象之间的编排方法,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产物。

一、对比

对比是指互不相同的因素并置的时候所产生的差异,通过并置使它们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对比在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中的运用是普遍性的,它存在于所有造型构成当中。在景观效果图后期制作中,对比除了运用在植物本身形态、颜色、属性上,还会更深层次的应用为形与形关系因素的对比。我们暂且将景观效果图看作一幅二维平面设计作品,再来进行分析,画面以大面积的草皮和石板路面以及矩形砖墙为主,形成强烈的肌理对比,即柔软的草地和坚硬的石头的对比,这种对比跟人带来一种强烈的感觉反差,面对坚硬冰冷的石板,指引着人们不要停留,继续前行;而走到柔软的草地边缘,人们联想到的是休憩、休闲、闲聊等。设计师用这种肌理对比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另外,还有形状对比,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是这样的:高大的乔木往往是保留它的自然形态,形成不规则形状,而低矮的灌木往往修剪或排列成几何形,形成规则的形状。使整个环境看起来既干净清爽又不刻意。

二、统一

统一在景观效果图的制作中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认为的,是设计师有意识的组合处理。对比和统一是互为相反的因素,又是互为补充的,在对比中寻找统一,为了让画面达到和谐。在景观效果图设计中,统一是将形状各异的组成部分经过有序的组织,使其从整体达到多样统一的效果。这种“组织”往往通过一些原理来实现,最常用的就是“接近”和“连续”。所谓接近,就是各种不同的形态,将他们各自接近的要素相结合,来实现画面的统一。比如,大小接近、造型相似、色调接近,都容易产生统一感。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利用“接近原理”来统一画面,将合欢树、樱花等高大的乔木放在画面的中上部,形成一条隔离带,将居民楼和休闲花园隔离开来,从而突出花园景观和氛围,这些树木无论是大小还是形状都比较接近,完全符合“接近原理”。画面中下部,大部分采用西方园林的造园手法,将灌木和草坪制作成规则的几何形状,适当的做一些色彩对比,产生一定的韵律感。画面下方,也就是近景的处理,采用一种中高灌木进行配景处理,同时把近景灌木放在高大乔木的投影中,在明度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这种处理手法还可以将人们的视觉中心上移,进一步强调视觉中心。

所谓“连续”,就是指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借用某种形式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通常情况下,效果图画面是一个横向的矩形,楼房从左至右的排列也形成一个横向的矩形,设计师在休闲广场和居民楼之间用连贯的乔木隔开,乔木树冠形成了一条横向的连贯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方向感刚好跟画面和楼房的方向感是相同的,都为横向性的,同时,又在具有规则几何形的广场和楼房中间插入了不规则的曲线,在统一中又不乏变化和对比。因此,在景观效果图的设计和制作中,没有绝对的统一,也没有绝对的对比,统一和对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稳定

在设计中,稳定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这种感受可以通过三角形形态和构图来实现,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称和均衡来达到视觉上的稳定感。在景观效果图设计中,我们很难实现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形式常用在绘画中。通常我们会在远处放置一些松柏、水杉这些接近三角形的高大植物,一来有一种稳定感,二来可以丰富画面,形成曲线和折线的对比。因此,在景观效果图设计中,我们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对称和均衡来实现视觉上的稳定感。而这里的“对称”、“均衡”也不是绝对的,而是视觉上的,相反,在设计中,往往会刻意回避绝对的对称。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应用于我们设计的方方面面,在这些法则的指导下,我们设计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它,同时利用这些法则来检验我们的作品,使它成为指导我们设计实践的工具。但是,设计又不能拘泥于此,在必要的时候跳出这些条条框框,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写景作文初二深圳下一篇:qq群腾讯认证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