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发言稿(龙文华)

2024-08-14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发言稿(龙文华)(精选8篇)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发言稿(龙文华) 篇1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建工师德坤龙河农场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发展现代农业,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如何把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我结合实际就当前我们农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点粗浅对策建议。

(一)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政策扶持、多渠道融资、积极的组织推动,农场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实现了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以大棚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及园艺果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着眼于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把常规灌溉小块条田(淹灌)改造成节水灌溉(加压滴灌)的标准农田,即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量与效益,还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所有农作物基本达到机播、机收。

(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坚持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始终把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作为科技兴农的推动力,每年都引进和推广一大批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农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一、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通过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历任农场领导的不懈努力,农场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公楼和居民区的改造已经初步完成,设施农业和景观区的建设也以初见成效,这都为农场实现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农场如果要实现可持续、跨越式、特色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尽管我们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了标准条田、百分百机械作业、节水灌溉,但与其他各师团场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源缺乏致使大面积土地撂荒。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农田水利条件、虽然我们公司一直从多方面加大对农场基础设施的投入,但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场机井都是七八十年代老井,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农场三口机井在2012年已经不出水,撂荒1500亩。新打机井、更新机井手续批复不下来。

(二)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缺乏龙头企业带领,虽然我们农产品可自行销售,但周边市场价格偏低,市场价格高的地方除去运费、时间、人工费用以外,和周边价格相差不大。

(三)缺乏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已经不适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而目前,真正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还比较缺乏。

(四)餐饮休闲项目尚未启动

二、农场今后发展设想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业余生活,尤其希望能在宽松的农村环境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型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生态观光农业主要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的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以品尝到各种山珍野味、绿色无公害水果、蔬菜,同时夏季能够烧烤、垂钓、游泳和参与采果等农事体验,冬季可以开展滑冰、滑雪、骑雪地摩托等冰雪娱乐项目。使农场生产的各种绿色无公害特色种养殖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加之新疆旅游资源匮乏并且大多路途遥远带来的不便利,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乌鲁木齐周边生态观光园景点的缺乏,并且档次不高、服务质量差、特色不突出等行业现实,为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龙河农场面积一万多亩,建场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在立足农业的基础上,适当、适时、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实现农场可持续、跨越式、特色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必将成为农场新的、最有力的经济增长点。解决的办法: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过寻求各方支持、吸引社会投资、盘活内部资产等有效手段,解决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近期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围绕实现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目标服务,快速启动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在农场大面积推广和开展设施农业建设,使设施农业形成规模,体现特色,产生效益。

三是丰富种养殖品种。以新、奇、特为目标定位,大力发展个性化特色种养殖业。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的特色养殖品种和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种植项目。是种养殖体现特色、形成规模,最终在餐桌上也体现特色,产生市场吸引力。

四是快速启动餐饮休闲项目。把餐饮休闲项目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园建设的突破口,近期,在现有条件下,对现有场地进行改造,因陋就简快速启动餐饮休闲项目,初步完善生态观光农业园功能。

五是解决水源盘活撂荒土地。根据撂荒土地测算需水量,积极协调地方主管部门,争取快速审批相应数量的水井指标,自建水井,解决水源缺乏的问题,盘活撂荒土地,大面积推广特色种养殖。

在以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基础上,按照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的既定目标,循序渐进开展相关工作,最终使农场走上以农促养(殖)、以养带(旅)游、以游增收、增收助农的可持续、跨越式、特色化良性发展道路。

龙文华 2013年三月六日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发言稿(龙文华) 篇2

1.1 农业供应物流

为了有效保证农业生产不间断的进行, 充分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 供给和补充农业生产所需要生产资料的物流。其中, 农业供应物流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存储以及装卸搬运等工作。

1.2 农业生产物流

农业生产物流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植、管理以及收获的整个过程的物流。因此, 农业生产物流主要包括种植、管理以及收获物流。

1.3 农业销售物流

农业产品的加工以及销售行为共同构成了一系列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收购、加工、保险、运输、存储以及配送农业产品的环节。

2 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市场化程度低

首先, 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比较落后。农业流程部分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以及零售等环节, 但是因为现代冷藏储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交通不足, 导致农业产品运输成本过高。其次, 农业物流社会化程度低, 因为缺少用户, 数量有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功能单一, 整合程度较低, 全社会物流市场需要进一步培育, 物流活动还没有从企业生产经营中真正实现其意义, 成本过高从而导致农业物流一直受到阻碍。

2.2 农业物流经营难度大

农业与工业是不一样的, 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或者是植物性的产品, 非常容易变质以及腐败的, 在物流的过程中比较难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储藏, 比如粮食的散装运输、水产品冷冻以及运输、肉类的分割以及冷藏运输或者是牛奶等制品如何恒温运输等等。这些农场对于运输、包装以及加工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导致农产品的物流经营难度比较大。

2.3 农业物流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

农产品的物流产业是比较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管理的。规划以及管理这个问题是现在农业物流这个系统所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农业物流一般涉及到了农业、粮食、商务、邮政、以及供销等等系统饿它所有制企业, 这些部门以及但闻的货场、运输车队、仓库、包装厂等等都是自成体系的, 他们相互不受影响, 独立运作, 这就导致了这些部门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管理和他们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物流设施的设备非常难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2.4 流通渠道不通畅

农产品的大宗物流基本上都会经过以下几个比较主要的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以及批发商、供销地的市场、零售商以及消费者。在这个物流链上, 因为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的新鲜产品占据市场的绝大份额, 但是这样环节比较多的流通链条, 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流通的效率上, 都不能够完全的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的销售, 所以相当大一部分的新鲜产品在运价以及交通情况等等情况的影响下被损耗。现在的农产品基本上还是集中在上市的时候物流不够通顺、加工能力不够、物品的产出以及销售严重脱节, 中途的损耗情况更加的突出。目前农产品的流通渠道还是比较单一, 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完善的销售体系。

3 提出农业物流的解决对策

3.1 增加对于农产品物流的基础建设投入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建设, 它是建设农产品的批发市场, 农场品的仓库、交通运输的挑一件以及工具等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做好这些基础设施, 就必须要加强农村道路的建设以及更新运输农产品的工具, 发展以及改进各种各样的农用运输车;加强各个地区农产品仓库的建设;努力建设农场品的配送中心, 还有产地销售农产品的市场, 对于农村的基本电力设施要及时的更新, 提高电话的使用率;加强电脑网络的建设以及使用, 使得农村正式的走上“信息高速公路”这条先进的道路。

3.2 发展第三方物流

首先, 培育专门为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服务的社会化第三方企业和组织, 并使之成为农业物流发展的整合者。其次, 推进传播储运企业、粮食系统企业、农业系统、农资经销单位等向第三方物流进行转变, 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物流企业加入, 从而才能扩大我国农业物流企业的规模。最后, 鼓励农业产品化企业之间的相互统一与联合, 着力打造一批优秀的农业物流企业。总之, 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才能扩大农业物流企业规模, 使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3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模式

订单农业模式是合同农业或者契约农业, 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农产品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以签订合同契约来安排生产或者物理, 可以消除很多无效的物流合同, 同时为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相互结合在一起, 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通过双方之间的结合, 按照合同完成各自的生产和物流活动。

3.4 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

应该成立全国性质的农业物流标准, 尽快的消除妨碍标准化工作的障碍, 使物流系统不断地加快、协调物流环节中的标准组织。加强物流标准化中的体系研究, 要明确在标准化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哪个方面要下大力度, 规范标准物流工作, 避免盲目的制定计划、重复某一环节或者是遗漏了某一个环节。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积极的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环节,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化物流标准, 使得我国物流标准化与国际物流标准化同步的速度不断地加快, 并且加大力度推动我国跟国际接轨的农业物流设施以及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加强我国对于农业物流产业标准的实施以及监督工作, 从而实现农业产品最大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经上述论证, 建设现代农业物流系统, 加快农产品的流通,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关键, 同时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发展农产品物流对加快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现阶段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的软硬件设施发展较慢, 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 应用现代物流的理念, 大力拓展为农业物流服务的领域, 加快农业物流的发展, 降低农茶农的流通成本, 从而提高农业产的增加值, 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中国农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技术导致的物流不通常、成本过高以及农业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这样直接使农村经济处于不利的地位。建设现代化物流系统, 加快农业产品的流通,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措施。总之, 农业物流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决定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认真分析农业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物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多宏, 严余松, 张蓉.中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J].河北学刊, 2008 (6) .

[2]杨平, 乔雯, 易法海.现代农业物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 2008 (19) .

[3]王家强.对农业物流存在问题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08 (5) .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3

7大问题 制约发展

《经济》:当前和今后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什么?

秦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7个方面:

农业基础薄弱

农业基础薄弱,这是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近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仍然不能满足农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需要。最直接的表现是耕地面积仍然不断受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侵蚀,大量高产农田被违法占用,中低产田改造进展缓慢,高产农田占耕地的比重长期停留在1/3左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也没有根本改变,全国50%的耕地处在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只有50%,约1/3的耕地位于易受洪水威胁的地区,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沟渠道路不配套,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生产成本刚性增长

生产要素成本价格刚性增长。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需的要素价值的货币表现,粮食生产的投入品价格逐年上涨。从20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除2009年外,均以两位数上涨,其中2007年高达18.5%。相关资料还表明,2010年与2005年相比,农业生产服务价格指数涨幅达46.8%。从2003年到2010年,全国水稻、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平均亩成本由377元增加到672.7元,增长78.4%。

虽然粮食的价格也在上涨,但粮食成本上升的幅度超过了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农民种粮每亩利润只有200元-300元,只相当于一个农民几天的打工收入,辛辛苦苦种了一季地(短则三个月,长则四五个月),很可能不如外出打工一周挣的多。这也导致了农忙季节雇不到人,劳动力的成本也在提高,致使整个生产成本都在推高。

财政部农业司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小麦生产亩均成本达781元,比上年增加12%,亩均收益409元,同比下降了13%。农业部对全国10省农户调查,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3种粮食每亩净利润分别仅为118元、371元和263元。2012年夏收小麦亩均收益152元,比上年降4.4元,降幅2.8%。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虽然以政府财政为主的农业科技投入近年来不断增长,但目前投入不足问题依然严重,缺口较大,普遍紧缺。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科研、农业技术与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资金合计187亿元,仅占当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0.39%,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1%、发达国家2%以上相比差距太大。不仅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农业科技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基本事业费和固定研究经费比例偏低。

农产品质量敏感不断上升

确保安全是对农产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然后再考虑更高的标准、更优化的结构。总体上,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呈现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瘦肉精、土壤重金属超标、地沟油等事件仍有发生,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滥用抗生素的隐患增加,养殖过程中非法添加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彻底根治。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对分散,标准化程度仍然较低。目前还有不少县(市)和乡镇特别是偏远地区,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没有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不少县乡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监管经费,监管任务在基层还难以落实到位。就连注水肉这一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也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价格上升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但对农产品质量事件的敏感性也不断上升,如果不加以有效治理,必将引发严重后果。

劳动力素质偏低

2012年,我国财政教育投入首次占到GDP的4%,教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但一方面,农业劳动力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都会受到局限。另一方面,大量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转为非农就业。

相关统计表明,截至2012年末农民工总量达2.63亿人,接近农村劳动力的65%;其中近2/3进城务工经商,1/3就近转移就业。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0%。但面临日益突出的区域流动、技术供需、产业分布的结构性矛盾,由过去的粮食生产者变为现在的粮食消费者。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正令中国农村空心化。更为严重的是:我国人口红利优势逐年减弱,加之政府增加农民等低收入阶层收入的政策导向,共同决定了当前劳动力成本的攀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际差距明显

目前,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存栏2000只以上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39%、37%和66%。生猪和奶牛分别比2005年提高23和26个百分点。但这样的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规模化程度。

在生产率方面,我国粮食单产仅为法国的65%,德国的70%。美国猪的出栏率为160%-200%,我国仅为100%。发达国家的奶牛每年产奶7000公斤,我国仅2000多公斤。每个农业劳动力养活的人口,德国为95人,美国为80人,我国仅为34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425公斤左右,不到美国人均水平的30%,比国际上公认的人均5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还少1/6。

美国农民户均耕作面积200公顷,澳大利亚是3000公顷,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人均只有1.9公顷。目前,我国农户户均农地规模仅0.5公顷,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1/3,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这种竞争劣势受到资源和劳动力因素双重制约,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挑战呈现不断扩大和加深的态势。

nlc202309061828

外资和国际市场的冲击加强

近年来,国际粮食巨头不断渗透我国粮食市场。他们以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高效的运作,从粮食育种、生产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渗透。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直接输入到国内。外国农产品也大量进入我国,相关信息表明,我国粮食虽然即将取得10连增的好收成,但粮食进口量仍然会继续增加,农业产业安全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在国家控房价、控物价等一系列措施下,庞大的社会游资严阵以待寻求新的投资领域。相对于建筑、房地产等回报率高的领域,粮食领域虽然投资回报率低一些,但门槛较低、收益稳定。游资进军粮食领域,在收购环节,短期内很容易导致粮食收购价格大幅度上升;在加工环节,为了抢夺生产原料,不惜抬高原料价格;在销售环节,巧立名目提高售价,或不吝降价,扰乱市场。

5大策略 应对问题

《经济》:发展现代农业面临这么多的问题和挑战应如何应对,您有哪些建议?

秦富:应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5个方面考虑:

坚定不移守住两条“红线”

我国粮食“九连增”中,确保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是基础和保障。为此,必须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同步守住耕地面积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这两条“红线”。按照“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负责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完善耕地占补平衡验收机制。适当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增加耕地面积。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粮田,确保粮食持续稳定增产。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调动积极性

我所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结果表明,6大政策因素对粮食增产贡献的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支持政策、科技进步、粮食提价、抗灾能力、深化改革和上下合力。粮食支持政策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因为它能在短时期内直接增加农户的种粮收益,快速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为此,建议继续稳定完善强农惠农支持政策,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在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支持增粮增收方面,建议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直补;在缓解生产资料涨价、种粮生产成本上升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大幅度提高标准,适当扩大范围;在运用科技增产增效方面,建议进一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在运用农业机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方面,建议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扩大补贴范围(特别是较大功率农业机械),提高补贴标准。

力争2020年建设好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把建设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作为国家级大型项目。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难以应对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的挑战,2004年-2009年间,因灌溉面积增加和抗灾能力增强对粮食增产仅贡献11.6个百分点,有很大的潜力亟待挖掘。建议国家在同步守住耕地面积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这两条“红线”的基础上,下大决心、出重拳,加大投入,力争到2020年建设好10亿亩高标准农田。有了10亿亩高标准农田,加上复种指数,如果全部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即使按半吨粮田计算,粮食总产就可达8亿吨,远远超过国家2020年对粮食增产的要求,进而确保我国粮食的持续增产。

利用科技进步促增产

近年,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粮食生产增长的贡献高达70%-80%。在未来粮食投入水平很高、耕地面积有限、劳动力持续转移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更需依靠加快粮食科技进步,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发展道路。建议国家重点引导、鼓励、支持加快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加快高产、优质、抗旱、耐低温、抗病虫等新品种培育,强化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防灾减灾、节本增效等技术研发应用,稳定提高科技支撑水平,确保粮食持续稳定增产。

努力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定量测算表明,粮食市场价格提升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一半,这也意味着它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多角度研究均表明,粮价上涨影响通货膨胀的作用中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传导是主要因素,粮价上涨本身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次要的。同时,粮价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远远低于非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如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指数对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将近粮食价格指数影响的7倍,而烟酒及用品价格指数对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更近乎粮价影响的10倍。为此,政府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农产品价格上涨,在一定幅度内合理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让种粮农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增加收入。要点是通过逐步实现同劳同酬,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5大措施 保障实施

《经济》:以上5个方面的策略若想顺利实施,您认为还需要哪些方面的保障?

秦富: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我也提出了5个方面的措施。

政府高度重视是重中之重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十个“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

2008年11月14日公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

农业部明确提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即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nlc202309061828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

以粮食生产为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投入2000多亿元,积极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全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9亿公斤。

2011年至2012年度,共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中央投资1878亿元,占67.9%。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确保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动力

加强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以最基础的粮食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单产从每亩168.5公斤提高到2012年的353.2公斤,粮食总产量由3000多亿公斤增至5896亿公斤,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大了品种更新速度,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优良种植技术也被推广、应用,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进而提高了粮食生产总量。

加大投入支持是关键

投入力度大,支持强度高,是中国粮食安全水平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2008年-2012年的5年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到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支出提高至4724亿元,加上中央财政支农“四补贴”的1628多亿,按总产1.179万亿斤计算,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中央财政的支出约0.54元。

调动农民积极性是本源

2005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产油大县奖励、超级产粮大省奖励政策、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并不断增加奖励资金规模。如对于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从起初2005年的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80亿元。2013年奖励政策继续。

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民长期负担过重的局面,同时通过转移支付保障了地方政府特别是产粮地区政府的既得财力。

粮价提升方面,为了避免出现谷贱伤农和粮价大幅波动,2004年制定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开始将小麦纳入到最低收购价范围中来,粗略估计表明,2004年-2012年间,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71.4%、73.6%、86.7%;2006年-2012年间,白小麦、红麦和混合麦分别提高41.7%、47.8%。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几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到对种粮农民实行“四补贴”政策等,各项政策均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不仅确保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而且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篇4

原始农业特点:看天吃饭!

刀耕火种, 地、肥料、灌溉都几乎靠天。较少养殖家禽家畜等。

传统农业特点:战天斗地!

采用简单的农用工具和机械, 挖井修渠灌溉、人工沤肥、平整土地和修筑梯田, 播种经济作物。广泛养殖家禽家畜。

现代农业特点:人定胜天!

采用现代农用机械、人工育种, 现代化水利设施 (滴灌、喷灌) 、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等广泛应用, 杂交作物、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 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作物单产大幅增加, 农业延伸产业发达, 次级加工开始普及, 畜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

一、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1. 在国民经济中现代农业的GDP比传统农业明显提高, 而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低。

2. 现代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很高, 而传统农业的资本比例很低。

3. 投入上, 传统农业中自产占主体, 而现代农业则相反。

4. 服务体系上, 现代农业是完善的、有效的, 而传统农业是缺乏的。

5. 生产的过程, 现代农业是科学的, 传统农业大多不太合理。

6. 生产目的, 现代农业是为了市场需求而生产, 而传统农业是以自销为主要目的。

7. 微观经济主体, 传统农业是个体农户, 而现代农业是企业化的农场。

因此, 现代农业是高度发展的, 涉及到组织、管理制度的变革, 使之科学发展。

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提供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 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也使农业生存和农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是广泛运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 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是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 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 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 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在加拿大把现代农业定义为“农业及农产食物产业”, 美国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 日本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由此可见, 农户实行专业化生产是为“卖”而生产, 商品率高。农户接受广泛的社会化服务, 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 与市场建立稳定的有组织的联系。可以看出, 现代农业制度, 就是以专业农户为基础, 以双层经营体制为主要特征, 在国家支持保护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要作为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现代农业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产品数量、保证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

2007年, 中央“一号文件”用“六个用”指出如何建设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在我国, 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如加强农业的设施和装备、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的市场体系、加强对现代农民的培养等。

另外, 我们还要做到三个提高:一是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二是提高三率 (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三是提高效益与竞争力。

三、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发展现代农业是根据市情所选择的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沈阳市有247万农民、109万农村劳动力, 仅仅拥有1000万亩土地, 人均4亩地。如果像美国那样搞农场化, 最低标准也要人均100亩耕地。沈阳市现在的农业发展, 已经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成长历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 就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加大了支农工作的力度, 使现代农业有很大的发展。

1. 在康法等地区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和地膜覆盖等农业实用技术, 使生产力不断提高, 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

2. 大力抓设施农业, 以富民经济小区建设为载体, 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小区齐头并进。到2006年末, 沈阳市仅仅用4年多一点的时间, 就使得全市富民经济小区总量达到3780个 (设施农业面积已发展到128万亩) , 其中种植业2154个, 畜牧业1372个, 水产业196个, 到今年上半年富民经济小区已突破4000个, 设施农业获得很大的进步, 现代农业的基础也更加巩固和加强。

3. 以郊区的都市化为标志, 通过土地的置换, 促进近郊资本要素向远郊地区扩散, 推动了工厂化农业的发展。“都市农业”的概念, 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都市农业 (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 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它是指靠近都市, 在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 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都市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农业产品, 还可以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近几年, 沈阳市对农业的投入, 加快了全市农业结构的步伐, 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较好的发展,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从总体看, 沈阳市传统农业的比重还是很大, 设施与特色农业还没有形成主导产业。 (2) 农民的收入依旧不高, 现代农业的效率水平也不高。 (3) 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还不是很健全。 (4) 大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依旧不高, 阻碍了农业发展的进程。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们应该做到:第一, 对半干旱、干旱地区进行实用技术的普及, 这样可以大量的提高产出率。第二, 对中郊地区的投入与扶持。第三, 促进对周边农村地区体内循环。

四、沈阳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通过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沈阳市到2015年, 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 年均增长18%以上;全市畜牧业产值要达到250亿元, 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00元, 是2007年的3倍;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 其中规模以上的生产小区、基地比重达到9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350万千瓦, 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农业经济区建设不断深入, 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产出率与效益,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发展有特色的产业,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

3. 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 这样可以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

4. 发展农村系统化服务体系和完善的服务功能。

5.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文化”的原则推进都市观光农业发展, 拓展农业功能。

五、沈阳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对策建议

我们首先要调整思路, 要创新思想观念, 要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 要加大对合作组织的扶持, 要开拓农村新市场, 要增强开放意识与国际竞争参与度。

1. 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 以各类农技推广组织和专业合作社为重要载体, 强力推进沈阳市农业标准化工作。

2. 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 做全面的转变。

3.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生产安全。

4. 加强经营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良好的网络体系。

5. 做好引领工作,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6. 创新思路, 强化新型农技的推广与体系建设。

7. 建立劳动力培训长效机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8. 抓龙头企业推进工作。

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与对策 篇5

摘要:从东明县的实际出发,对东明县现代农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对策

1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东明县委、政府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来抓,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围绕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东明县有耕地面积约120万亩,是山东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63元。粮食产量达到18亿斤,生产实现“十连增”,被国家确定为产粮大县。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2家,建有农业观光园区5个,“东明西瓜”获农业部绿色农产品认证,“五得利”面粉绿色食品申报,“鸥翎”牌纺纱被评为中国优质产品。全县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到48个。东明县被山东省确定为鲁西黄牛、青山羊养殖基地,新型产业狐狸养殖场户已达到100余家,占全省年出栏量的十分之一,具有明显的产业规模优势。重点培植优质粮棉、特色瓜果、优质蔬菜、良种畜禽、名优水产五大特色产业。重点优先发展了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力强的五得利面粉、明胜纺织、方明药业等“农”字号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西瓜、棉花、草莓、西芹、养殖等基地建设。

东明县以三农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型农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效益实现了较快增长,农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农业欠发达面大,现代农业与先进地区比还有很大差距。

2建设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2.1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常规农业仍占主要地位。从农业内部结构上看,农、林、牧、渔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例大,林牧渔业比例小。在2013年,东明县种植业产值占据绝对地位,其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6%,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8%,林业、渔业两者总产值合计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瓜菜、林木等特色产业总面积只有30万亩,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5%,未形成区域优势。东明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整体水平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还存在着种植规模小,品牌培育不足,传统产品所占比例大,名优特色产品比重过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等这样那样的问题。

2.2农业基础设施短缺,农业服务政策存在缺陷。就东明县情况而言,一是农民还不富裕,自身没有实力进行较大投入。二是在国家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资金减少,财政缺口较大,上级拨给的支付款不够用,不能满足农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足够资金。县乡财政都一直比较困难,既要确保经济增长,又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还要保障不断增长的人员工资和社会稳定,导致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计划任务的完成。

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费缺乏,工作手段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相对落后,市场导向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同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费投入与保障严重不足。由于经费短缺,农业新技术项目的实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农业科技人员得不到基本学习培训的机会,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2.3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粮食产业比较价值偏低,规模种植占比不高。农产品加工没有形成良性循环轨道。东明县推广型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的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影响力弱,农业品牌化经营滞后,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总体上现代特色产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较为滞后,农产品精品少、档次低、品质差,市场培育后劲不足。全县农民接受文化基础教育的程度不高,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广大农民以及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等还都比较淡薄,轻质量重数量的问题还较突出。

3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3.1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搞好农业示范区布局。加强先进典型培育,发挥示范作用。围绕小麦、玉米、棉花、西瓜四个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特色、高效益、强带动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带动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载体。把推进区域结构布局调整作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关键来抓。各镇村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1-2个主导产业,构建“一乡一品”或“几村一品”的经营格局,实现优势经济作物的区域化布局。如在黄河滩区发展林网,种植绿色大豆;在三春集林场发展优质草莓,在刘楼镇建成万头养猪场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同时,重点培育城关镇、陆圈镇、武胜桥乡争创全市“十先”龙头企业;华航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长明良种繁育合作社;陆圈镇马军营蔬菜、城关镇刘墙大棚、东明集卢寨西瓜,码头镇东街养殖争创全市十个“一村一品”明星村。

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打好发展基础。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城乡建设统筹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的合并,能直接促进土地的加快流转,改变过去农村“人地合一”的土地经营模式,形成特色高效种植基地,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应注重农田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积极向上争取政府资金补贴,同时注意收集民间资本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工具的购置补贴,使农具装备率有所提高,农机覆盖领域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有效提高,为东明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利用好市场和政策的双向引导作用。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应充分调动东明县各农业协会和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形成“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3.3实施科技带动,抓好科技服务。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和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走依靠科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等相关培训,扎实搞好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利用东明县被确定为全国基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示范县的契机,全面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以技术指导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形成技术传播网络,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以会代训、科技讲座、典型示范等形式,加大对粮棉、瓜菜、畜牧养殖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力度,强化科技对优质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

3.4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抓好龙头企业。要明确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任务,积极培植西瓜、粮棉等特色生产基地、特色产业带和生态农业品牌。要坚持生产专业化,规范管理,积极整理标准资源,按照“有标依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着力推行统一品种品牌和包装标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统一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管理措施。同时,鼓励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条码追溯管理,加大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引导和帮助有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原产地证明商标,原产地标记和原产地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抓好龙头企业的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完善农业品牌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省、市名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3.5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东明县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发展农业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不断得以实现,这样才能使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东明现代农业的发展。

东明现代农业需要积极稳妥渐进式发展,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不“眼开眼闭”或忽左忽右,坚定目标。针对东明农业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有更多作为,我们应该有这个心气儿,更应该有这种能力和作为。

参考文献:

[1]柯炳生.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N].农民日报,2006-12-09.

[2]吴秀莲.东明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7).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发言稿(龙文华) 篇6

[关键词]甘肃农垦;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057-03

甘肃农垦成立于1953年,是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和当地农业工人,在甘肃戈壁荒漠和边远地区开荒造田、兴修水利和改善生态环境下创建的。经过55年的发展,现有人口9.8万人,职工3.2万人,总资产56亿元,成为农工商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企事业群体,是甘肃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示范基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是新时期农垦工作的核心,是农垦工作的主线。[1]甘肃农垦必须根据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自身资源、规模、组织及技术优势,探索走有甘肃农垦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概念。现阶段,现代农业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2]

二、甘肃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垦经过了恢复发展期、稳步推进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当前,甘肃农垦农业企业全部实现盈利,企业和职工队伍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大力推进,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农垦社会经济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一)经济总量增长较快,职工收入增长显著,农产品综合供给能力增强。

2007年,甘肃农垦国内生产总值9.3亿元,是1977年的16.8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733元;主营业务收入27.7亿元,是1977年的39倍;实现利税1.68亿元,是1977年的11.7倍;职工年均收入14314元,是1977年的32倍。1980年以来,农垦企业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超过10亿元,贡献商品粮150万吨以上。2008年,粮食总产16.95万吨,商品率92.7%,油料总产7892吨,棉花总产8329吨,商品率96.4%。

(二)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加强

2007年,甘肃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3%,高于全国和甘肃农业科技贡献率,与全国农垦农业科技贡献率持平。机耕地面积3.4万公顷,机耕率78.84%,机播面积2.29万公顷,机收面积1.5万公顷,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5%。全垦区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1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69万公顷,保证灌溉面积2.95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累计1.31万公顷,产值千元田面积2.23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56%。

(三)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品牌建设取得成效,示范带动显著加强

甘肃农垦依托资源、组织和科技优势,建成以啤酒原料、特种药材、酿造葡萄、果品蔬菜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3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发展壮大了以啤酒大麦芽、颗粒酒花、葡萄酒、药物碱,棉花加工、种子加工、甜糯玉米加工等20多个龙头加工企业,培育、形成以莫高股份公司为代表的4个国家级和以条山农场为代表的8个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黄羊河和条山农场已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莫高”葡萄酒、“条山”白酒、“飞农”啤酒麦芽、“祁连山”复方干草片、“下河清”啤酒花、“黄羊河”甜糯玉米、“条山”果品等成为全国驰名商标或区域品牌,大大提升了垦区产品竞争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促进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同时,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垦区周边农村建成10.67万公顷产业化基地,使20多万农户走上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四)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框架

2005年以来,甘肃农垦基本完成了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企业身份置换,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从集团公司到子公司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体制。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基本解决了农垦体制和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

三、甘肃农垦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有待大力消除

甘肃农垦垦区大多数农场处于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下游的沙漠边缘,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且集中在7、8、9三个月,而蒸发量大部分在2500毫米以上,55%的农田无地表水灌溉而必须依靠地下水灌溉,水资源十分紧缺,农业生产长期受干旱、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影响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将长期存在。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精深加工不够

垦区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发展较快,但各个农场没有形成自已的特色支柱产业,档次低。集中表现为重复建设多,规模效益低下,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特色农产品增值幅度小,尚未形成对社会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产业和大品牌。

(三)困难企业改制的难度大、任务重,职工安置还需要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甘肃农垦经历了从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国有农场职工的身份置换为企业职工。在这个过程中,职工身份置换和安置、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和各项政策的扶持。

(四)各垦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垦区主要分布在河西,其次是陇东和陇南。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优、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和决策科学的农场,现代农业发展较好,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底子薄、资源差、缺乏支持和决策不够科学的农场,经济社会发展起色不大,特色农业生产优势不明显,不具备现代农业的建设条件。垦区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甘肃农垦整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壮大。

四、甘肃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一)发展机遇

1.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加强了“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确立了一系列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为农垦农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提出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的重要论断,深刻指明了我国当前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指出“要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发挥国有农场在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为农垦在新时期统一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找准战略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供了行动指南。农业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深刻分析了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加快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

1.长期趋紧农产品供求格局为垦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人口增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和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和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供求偏紧的格局将长期存在。从国内来看,虽然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供需基本平衡,但我国人口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作为甘肃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林果基地的甘肃农垦,在增加粮食生产供给、调解重要农产品供求关系方面将起积极作用。

(二)发展对策

1.进一步增强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甘肃农垦主要农场分布在河西走廊,有相似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主导产品,要打破行政区域、场域经济界限,突出特色优势产业,走“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的发展道路,发挥基地规模优势,促进产业升级,造就全国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

2.加快以节水灌溉、设施化生产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强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以精准农业为主要特征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引导和加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垦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产业推动型农业。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产品品质质量、安全质量、生产成本和产品品牌比较优势、增强竞争力的首要因素,甘肃农垦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产学研”结合的科技体系,要加强这一体系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化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问题,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的关键环节。要继续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基础,发挥其规模和品牌优势,形成主导产业牵动、特色产业拉动的产业集群,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参考文献]

[1]杨绍品.紧紧抓住农垦工作主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J].中国农垦,2006,(8):9~12.

[2]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研究[M].甘肃农村年鉴,2008.

[3]杨树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甘肃农垦创建5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 甘肃农垦,2008,(5):4~7.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发言稿(龙文华) 篇7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专业合作社,面源污染,新疆沙湾县

目前,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 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情况下, 需要加大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各地区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所谓现代农业需要具备7个特点:产品生产与经营商品化、生产装备与管理工业化、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化、生产动力科学技术化、生产组织与服务社会化、生产发展可持续化、投入与补贴福利化等[1]。作为农业大省的新疆来说, 其各县的农业发展越来越注重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努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沙湾县为例, 简要剖析其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了解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结合其实际情况, 为沙湾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1 沙湾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沙湾县拥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 其拥有的河流包括金沟河、巴音沟河、玛纳斯河、沙湾河、宁家河和大小南沟河等6条。有两座中型水库和一座小型水库。2013年末, 沙湾县土地总面积1 245 815.55 hm2, 耕地面积257356.81 hm2, 占沙湾县总面积的20.66%。林地总面积99568.04 hm2, 占沙湾县总面积的7.99%。丰富的水资源是比较有利于沙湾县的农业发展的。

李成圆和熊黑钢[2]等人通过对天山北坡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 得出沙湾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和昌吉市等为天山北坡县域现代农业发展较发达地区。能够一跃成为天山北坡县域现代农业发展较发达地区, 沙湾县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确做了较多的工作, 具体包括3个方面。

首先, 创建高产示范区。2013年末, 沙湾县创建高产示范区田6.07万hm2, 建立科技示范户1 305户, 确定小麦、玉米和辣椒万亩高产示范片各1个;棉花万亩高产示范片5个。8个高产示范片的建设带动了大面积的增产, 如沙湾县四道河子镇为农业部棉花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乡镇, 已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益。

其次, 增加农户科技咨询与培训力度。2013年, 沙湾县共发放科技宣传资料2 800份。同时, 沙湾县还成立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信息咨询等工作[3]。2013年末, 沙湾县接受电话咨询服务425次, 接受上门咨询服务42人, 完成农业部7期农村实用带头人培训工作。

最后, 规范农产品质量。沙湾县为11个乡镇配发速检仪器设备, 并对检测人员进行了专题农产品快速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得到保障是其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 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已经拥有2个绿色食品品牌, 一个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013年, 沙湾县积极推进农户参加第四届新疆农产品北京农展会、新疆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产品上海展示会、武汉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三大展会。这些都为推进沙湾县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2 沙湾县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沙湾县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地膜、化肥与农药, 其中尤为严重的是地膜。为了自身利益考虑的农户, 并未切实遵守国家政策的推行, 而是仍然采用难以回收的地膜, 这势必对沙湾县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带来较大的阻碍。

其次, 农民受教育水平低。虽然每年较多的村官被选派进入村级进行工作, 然而真正留在农村, 仍然是较低教育程度的农户。他们受教育程度主要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水平。如北京市农村农民受小学教育及未上学的人口最低, 占抽样数的34.99%。沙湾县的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也是其现代农业发展不足的重要阻碍。

3 推进沙湾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规范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快速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助推农业现代化的最好的方式,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 能够为农户带来效益。国外许多国家在农业专业合作社上都有较好的模式, 如日本农协模式、美国农业合作社模式、德国的农业合作社模式, 且这些国家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 已经实现了农户增收、农业竞争力的提升[5]。因此, 作为沙湾县需要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打破现有的小规模农业专业合作社, 努力推进大规模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 充分凸显规模经济, 坚实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

3.2 增强培育新型农民力度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 农民仍然是主体, 因此, 现代农业的推进需要借助农民的力量, 这就要求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近几年, 沙湾县举办了一系列的科技培训班, 对当地的农户的基本种植和养殖技能提升有了一定帮助。然而, 沙湾县的农户的培训工作是缺乏系统性[6]。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角度来讲, 对农户的培训需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 如农闲时候可以安排相应的网络技术推广, 种植技术的交流等, 农忙可以安排不定期的田间交流。从分工角度来讲, 培训需要分层次性, 即可以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班、养殖技术培训班和网络技术培训班和管理技能提升班。有条理的、系统的、可持续的对农户培训, 既能够为沙湾县的农业发展提供新型农民, 还能够为当地的现代农业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小枫, 边全乐, 付长亮.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3) :504-507.

[2]李成圆, 熊黑钢, 闫人华.天山北坡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8) :93-98.

[3]郑娟, 张丽.新疆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7 (2) :11-18.

[4]杨兰根.江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3) :19-122.

[5]曹俊杰.我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 2009 (1) :59-63.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发言稿(龙文华) 篇8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 江汉平原北部, 2015年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天门市国土面积2622km2, 耕地面积11万hm2, 三次产业结构17.48:50.32:32.2。

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 对天门市2011~2015年农业发现状做客观准确评价, 对比分析存在的不足, 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期为更好推动天门市现代展农业示范区建设, 顺利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任务提供参考。

1 天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成效

1.1 产业基地专业化

天门市已形成优质粮、棉、油、无公害蔬菜、畜禽种养、名特水产等6大高效农业产业化基地195处, 总面积15.33万hm2 (图1) 。全市主导产业产量达到192.35万t (图2) 。6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市) ”称号;201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双低油菜标准化示范县, 2016年被纳入全省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省政府授予“首批农产品禽蛋出口示范基地”和“第四批出口禽蛋质量安全示范市”, “鸡家乐”品牌鲜鸡蛋占香港、澳门市场70%。设施渔业产量达到13万余t。

天门市共建设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20个, 新建沼气工程31个, 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52个,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8家, 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在80%以上。

1.2 生产装备机械化

天门市机械耕、种、收面积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综合机械作业率逐年增加, 2015年达到了76.60% (图3) 。目前天门市拥有机动喷雾器23500多台, 不同形式的专业服务组织360多个。坚持科学施肥绿色防控, 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 天门市化肥、农药综合利用率达36.5%。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天辰礼达电子科技公司与华丰合作社联合, 为我市部分农业机械加装了北斗/GPS自动驾驶系统。湖北明蓝科技组建大黄蜂合作社, 无人植保面积达1.87万hm2。武汉洛克希德无人机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羽人农用航空公司与天门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1.3 加工储藏现代化

2015年, 天门市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果蔬产地初加工补贴县 (市) , 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园区。目前已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79座 (图4) , 储藏保鲜能力达到8000t, 2016年将再建设初加工设施41座。已认证昌丰、卓尔、鑫天3个国家A级物流企业。

2015年, 天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多家 (规模以上企业105家) , 实现农产品加工值415.95亿元 (图5) 。

1.4 龙头企业集团化

天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 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带动农户18.41万户, 占天门市总农户60.4%, 带动农户总增收3.05亿元。2015年, 新增1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商标150个, 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 省著名商标16个。新增地理标志产品2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 全市共认证绿色食品32个, 无公害农产品36个。2011~2015年天门市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逐年增加, 2015年达到为3.2:1 (图6) 。

1.5 产品营销网络化

天门市已发展规模电商20家, 小微电商2000家, 农产品网络营销额达到4000万元, 实现了数量与销售额双量齐增 (图7) 。全市有近6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 仅在淘宝上天门土特产的专卖商家达25家, 产品获得了国内外顾客青睐。比较典型的有:一是华西农商城自建电商公司, 让我市优质农产品进入华西农商市场和电商平台销售;二是舒彬农合作社建设电商平台;三是田园来兮蔬菜配送公司发展“互联网+快递+农副产品”经营模式, 线上通过网店、微信等平台销售, 线下进行快递配送;四是天门裕农电子商务引进“惠民邮包”、“供销e家”电商平台, 建立市、乡镇、村三位一体经营服务网络。

1.6 主体业态多样化

依托“两带、两区”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全市休闲农业示范点12家, 其中岳口镇朱湾生态农业示范区、马湾镇天湖野荷生态园、天海龙农业生态科技园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张家大湖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天门市列入全省旅游发展四大板块之一的鄂中文化旅游板块, 支持天门市重点打造江汉运河乡村风景道 (荆门—天门—潜江—荆州) , 重点建设天门陆羽文化旅游区、“沉湖—江汉水乡”旅游区、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三个重点旅游项目。

2 面临的问题

2.1 农民增收面临双重压力

天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7406元增长到2015年的13178元, 年均增长15.6%, 但是与实现基本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23000元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民增收依然任重道远, 农民增收困难一方面是主要农产品价格顶到“天花板” (一些大宗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关税配额内的进口价格, 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价格显现出“封顶效应”) ,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另一方面, 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刚性抬升 (农业劳动力价格、土地流转费、农机作业费等全面持续快速上涨) , 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压缩了农民收益。同时, 农业生产补贴和价格补贴逼近约束“黄线” (对玉米、小麦、水稻等的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已经接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黄箱”补贴上限, 个别大宗品种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已超出约束上限) , 稀释了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 农民增收难度空间很小, 难度不断加大。

2.2 农业发展的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困难, 棉花油菜市场长期低迷, 种植规模逐步萎缩, 可替代种植模式依然不足, 优质农产品比重依然较低,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 科技对农产品的支撑力度不够, 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中服务化增加值占比太低, 休闲农业滞后, 休闲农业文化没有开发利用, 离旅游市场差距甚远。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打不响、“三品一标”、著名驰名商标不足。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仍然较低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块头小、实力弱, 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 小龙头带不动大基地。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占湖北省的2.1%, 省级龙头企业占湖北省的1.7%, 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3.2, 与相邻仙桃、潜江的3.6和4.2存在一定差距。多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实力弱, 市场化运作不高, 整体竞争力不强,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全市超过95%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仅限于生产领域层面的服务, 提供统一购销、加工等市场信息及营销服务的不到20%。

2.4 农业生产安全面临巨大压力

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 机制不完善, 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 对违禁使用有毒、有害、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等不法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二是资源环境亮起“红灯” (农业资源过度开发,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秸秆、畜禽粪便污染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加重) 。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失衡, 导致农作物病虫害此消彼长, 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动物疫病种类增多, 发生频率加大, 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直接或是潜在威胁。

3 对策与建议

3.1 打造优势基地品质农业

按照“增粮稳油扩菜减棉”的思路, 进一步优化区域结构和品种结构, 稳固粮食生产能力, 打造以华丰合作社、庄品健集团为引领的优质水稻基地。以蒋场菊花、黄潭树莓为基础, 进一步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 培育引进龙头企业, 着力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 形成双向推动。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设施化装备、机械化作业, 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农业。

天门市将加快以下七大基地建设: (1) 新型合作社主导的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 (2) 现代棉花加工物流产业基地; (3) 科技支撑型优质油菜生产示范基地; (4) 品牌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5) 现代名特优水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 (6) 出口型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7) “四化同步”发展综合示范基地。

3.2 推进两型试验循环农业

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华丰合作社与南京金道普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 计划投资20亿元, 分5年兴建华丰金禾板芯制造项目, 一期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 完成后每年可消耗农作物秸秆50万t。

实施畜禽粪污防治利用。我市岳口镇健康村建成全省首个采用全混式高浓度中温厌氧发酵工艺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同时也是湖北省首个采用两级厌氧、一体化式双层柔性膜式气柜的项目, 可直接处理健康养猪场3万头猪的粪便, 年处理粪便污水12.7万t, 年产有机肥5000t, 年产沼气35万m³以上。

大力推广以稻鳅共作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我市被列入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 目前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9300hm2, 其中稻鳅共作面积2700hm2。设施蔬菜种植大面积增加。全市设施蔬菜面积2300hm2, 其中标准化的钢构大棚种植面积达到1320hm2。

3.3 构筑富硒产业功能农业

按照《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 天门市被纳入全省种植业示范基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家禽类养殖示范基地、温水性综合示范基地。为天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提高农业附加值, 唱响现代农业品牌提供了一次极佳机遇。要加快天门富硒产业开发, 着力打造富硒稻米、富硒蔬菜、富硒油菜、富硒禽蛋、富硒水产品、富硒菊花网络物流等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 以及优良种质资源引进、改良和栽培示范, 辐射带动全市富硒区域农产品生产加工, 打造富硒生态养生旅游体验, 使富硒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通过打造富硒功能食品、富硒保健品、富硒旅游休闲产品等特色富硒农业品牌, 实现“互联网+富硒品牌”网络营销, 促进品牌增效、产业发展, 逐步实现“平原硒都、天门硒谷”的目标。

3.4 搭建美丽乡村都市农业

充分挖掘天门市农村自然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 发挥交通区位和市场明显的特点, 培植假日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基地。积极打造“两带两区多节点”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产业带。加快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沉湖江汉水乡等文化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启动汉江兴隆大坝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推进休闲农庄、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推进天海龙生态农业一二三产融合, 建设集有机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飞机低空体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

3.5 推广农机农艺机械农业

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 加快实现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 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建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重点配备高效精量直播、水稻育秧与栽插、联合收获、稻谷干燥等关键装备, 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推广免耕直播、机械化开沟、机械化直播、联合收割、分段机械化收割等技术, 逐步形成适宜本地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重点应用棉花精量播种、打顶、收获、清理加工配套装备。围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研究解决设施园艺、设施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机械化问题。

3.6 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按照多模式、广覆盖、重服务、求实效的要求, 整合资源, 建立共享平台。开发监测预警、市场监管、科技信息、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等五大应用系统。完善“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在全市每个村建设一个多功能信息服务站, 建设服务便捷、功能完善的农业网站体系, 有效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电信公司与农业部门联合打造的“农技宝”等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工程。办好农业远程教育网, 实现农业远程教育全覆盖。完善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提高办事效率, 节约行政成本。做大做强农业信息网, 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推广物联网技术, 实现生产智能化, 通过卫星遥感和大数据分析, 开展大田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实现种养过程直观呈现, 种养流程全程追溯。

4 总结与展望

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天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 立足优势特色农业资源, 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 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 建立政府主导, 社会、市场、农民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 统筹协调农村农业农民之间发展关系, 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农业大局。

参考文献

[1]王红,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1) .

[2]刘克建,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 2015 (09) .

[3]付娆, 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 2014 (03) .

上一篇:医学影像物理学试卷下一篇:初一作文冬感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