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童话故事作文

2024-06-30

儿童童话故事作文(精选7篇)

儿童童话故事作文 篇1

【小花猫与猫脸花】

小花猫被大灰狼追赶着躲进一片花丛中,大灰狼实在找不到他就离开了。小花猫发现这些花朵的颜色跟自己身上的花纹一样,他惊讶地问:“你们怎么跟我这么像?”

“因为我们是猫脸花。”花朵们说。

于是,小花猫天天来花丛里玩。一天,他看到小白兔也来了就想吓唬吓唬她,他“嗷呜,嗷呜。”地怪叫起来。小白兔一听,吓得一溜烟跑了:“怪物来了。”小花猫乐得哈哈大笑。小白兔遇到了小山羊,小山羊一听有怪物,马上也跟着跑起来。小花猫不停地大喊:“嗷呜,嗷呜,我是大怪物!”吓得小兔子摔得满头包,小山羊也摔伤了胳膊。

老虎、猴子和小熊几个胆子大点的动物到那片花丛去瞧瞧,也被这可怕的叫声给吓坏了,他们因为跑得太急都摔得全身是伤。

“哈哈哈,都是些胆小鬼。”小花猫笑道。

“你别老是吓唬伙伴们。”猫脸花劝他,可是小花猫根本不听。

正当他得意时,看到大家拿着木棒朝花丛冲过来,一边在花丛中找还一边喊着:“怪物出来!”小花猫吓坏了,在花丛里慢慢爬行想要偷偷溜走。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小花猫藏身周围的猫脸花全都谢了,把他暴露了。

“不要打我,我错了……”小花猫吓得大叫。

“小花猫,原来是你在捣鬼!你为什么要装怪物叫,吓唬我们?”大家都非常生气。

“我,我……”小花猫真的感到很愧疚,难过地说:“对不起,我再也不吓唬大家了……”

【一点点和不得了】

森林里有两只小耗子,哥哥叫一点点,弟弟叫不得了。一点点嫌不得了总是大惊小怪的,一点点小事也要慌慌张张。

一天傍晚吃过晚饭,一点点和不得了在池塘边散步。突然天上下起雨来,不得了捂着脑袋大叫:“不得了啦,不得了啦,下雨啦……”

“你急什么?才一点点雨而已。”一点点说着就在池塘里摘下两片荷叶,给了不得了一片遮在头上。慢慢地雨越下越大了,不得了又惊叫起来:“不得了啦,雨越下越大了!”

“别怕,前面就是袋鼠阿姨的家,我们上哪去躲躲雨不就行了?”一点点拉着不得了往袋鼠阿姨家跑去。他俩跑到门口,一点点敲了敲门袋鼠阿姨就打开了门。

“袋鼠阿姨……”

“袋鼠阿姨,不得了了,我们全身都被淋湿了。”一点点刚说话,不得了就着急地打断了。

“孩子们,快进来躲躲雨吧!”袋鼠阿姨赶紧拉他们进来。袋鼠阿姨给他们递来干毛巾,还给他们端来美味的巧克力馅饼。两兄弟高兴地吃起来,不得了只吃了四个,他看到哥哥把剩下的都吃完了,他急了:“你怎么把馅饼全吃完了?那小袋鼠怎么办呢?”“咳,才一点点啦!”一点点摸摸圆鼓鼓的肚子说。

“袋鼠阿姨,不得了啦,一点点把您的馅饼全吃完了。”不得了大叫起来。袋鼠阿姨看了看空空的盘子笑着说:“没关系,好吃就多吃点,我还可以再做。”

秋天到了,耗子妈妈做了许多玉米饼让一点点和不得了拿去送给森林里的朋友们。玉米饼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他们划着小船来到猪大婶家。猪大婶拿了好多玉米饼,不得了又大叫起来:“不得了啦,猪大婶拿了好多。”猪大婶一听,脸色有些难看。一点点连忙说:“一点点啦,没事的。”于是,猪大婶连连夸一点点懂事。

过了一会,不得了又大叫起来:“不得了啦,小船漏水了。”“一点点水而已啦!”一点点毫不在意。很快小船里的水越积越多,最后他们沉船了,两兄弟连同玉米饼都掉进了水里。

“救命啊……”

“救命啊……”他们俩急得大叫,一点点也害怕起来。

这时,大象伯伯用长长的鼻子把他们救回岸上,一点点看着河里的玉米饼后悔极了,他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不得了也是对的。

【小松鼠的大面包】

小松鼠用了好多发酵粉,烤出了一个超级大面包。但是大面包很轻,风一吹就被吹出了屋子。小松鼠赶紧用钩子勾住大面包,她一坐到上面,大面包就随风飘了起来。大面包飘荡在空中,小松鼠坐在上面非常开心。

“小松鼠,我也要坐。”小松鼠低头一看,原来是小兔子。于是,她把长长的钩子伸下去,等小兔子抓住了钩子就把她拉上来。“哇,真酷!我们在天上飞。”小兔子高兴地说。“小松鼠,我也要上去。”小松鼠低头一看,原来是站在树顶上的小猴子。她也把小猴子给拉了上来。后来,越来越多的小动物都坐上来了,有小花猫、小狗、小刺猬等等。他们跟风伯伯打招呼,跟白云阿姨握手,跟鸟儿一起飞非常惬意。

“我饿了。”小刺猬说。

“我也是。”小狗说。

大家听他俩这么说也听见自己的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了。“小松鼠,我能吃点面包吗?”小刺猬问。

“不行,你要是吃了,面包就会漏气,这样它就飞不起来了。”小松鼠不同意。

“可是我饿,就吃一点行吗?”小刺猬又问。

“不行!”小松鼠还是不同意,大家只好忍着饥饿。

过了一会儿,小刺猬实在受不了了:“我不要飞了,我要下去找吃的。”大家听了都纷纷要求下去,没办法小松鼠只好同意。小松鼠准备用钩子勾住一棵大树,但是一不小心树没勾上,钩子反而掉了。

“哎呀,这回我们都下不去了。”小狗沮丧地说。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

“不行,”小刺猬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小松鼠给打断了,“这是我心爱的大面包,我不想吃掉它。”

“那我们都会饿死在面包上的,呜呜呜……”说完小兔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坐在面包上哭了。“这可怎么办呢?真舍不得吃这个大面包,可是不吃的话大家都会饿死的。”小松鼠心想。最后,小松鼠还是同意了她不希望大家饿死。于是,大家就狼吞虎咽地吃起大面包来。“别吃太多,不然我们都会掉下去的。”小松鼠说。

可是,大面包实在是太香了大家都停不下来,很快就吃了个精光。“救命啊,救命啊……”没有了大面包大家都从空中落下来。

“惨了,这回一定摔死了。”小松鼠闭上眼睛,突然她感到有什么东西接住了她,软软的很舒服。她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云朵阿姨用双手接住了她。

“哈哈,真好玩……”

她听到一阵嬉闹声,原来大家都被云朵阿姨接住了,正在玩耍呢!小松鼠也高兴地跟大家玩起游戏来。“明天,我还要做一个大面包。”小松鼠高兴地想。

儿童童话故事作文 篇2

1.故事是伟大的

不要小看故事, 不要小看故事讲述, 千万。

20世纪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认为, “特定的人类生命, 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充满着最终可以当作故事来讲的事件……”的确, 故事与人类生命紧密相连, 进而可以认为, 故事本应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形态, 创造故事是在创造生命, 讲述故事是在讲述生命意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故事叙述界定为“戏剧性的模仿和人类行为的构想, 而叙述故事的艺术便给予我们一个人人可以分享的世界”。的确, 故事的叙述与倾听, 是在交流、分享, 是在感悟和思考, 在这一分享世界里大家都在进步。理查德·卡尼, 这位波士顿学院的教授认为, “叙述故事就是将时间从零碎的时刻与个人无关的消逝向一种模式、情节、神话转变。从而将时间人格化”。的确, 人格已融化在时间里, 融化在故事里。创造与讲述故事的深层意义是对时间的追寻, 对价值完善的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赵汀阳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故事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故事”。的确, 讲述故事正是讲述文化, 享用文化, 文化这一故事让我们拥有文化的思考, 而文化的进步让我们迈向自由的境界。

所以, 故事是伟大的。

2.儿童立场是神圣的

教育有自己的立场, 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 才会有真正教育、良好教育的发生;如果抛弃儿童立场, 站在另外的立场上, 教育很可能是一种“伪教育”, 甚至是“反教育”。

儿童立场既复杂又简单。说其复杂, 是因为儿童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复杂、丰富而又神秘的世界, 要对儿童立场进行界定、阐释, 还涉及诸多问题, 需要认证、厘清, 也是很复杂的事。说其简单, 是因为陶行知早就认为, “儿童社会要充满着简单之美”。儿童立场, 就是把儿童当主语, 从儿童出发, 把儿童发展当作评判教育的根本的、唯一的尺度和原则。因此, 说简单, 其实不简单, 真正想儿童之所想, 为儿童之所为, 谈何容易?

法国女革命家、思想家卢森堡曾经批评那些革命家, 在急急忙忙赶往伟大事业的路上常常没心没肺地撞倒孩子, 她认定这是一件罪行。而我们呢, 我们也常常在赶往教育这一太阳下最崇高事业的路上, 撞倒了孩子, 因为我们不知道儿童是谁, 儿童在哪里;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儿童立场上。不管是自觉还是无意, 我们也会“犯罪”——这是站在儿童立场上勇敢的自我发现与自我批判。斯霞、霍懋征、李吉林……决不会这样, 因为她们有坚定而鲜明的儿童立场。儿童立场, 既是教师的教育法则, 又应成为教师的人格特征。实践与理论、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 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出色的儿童研究专家;甚至可以说, 教育家首先是儿童教育家, 说到底是儿童教育家。

所以, 儿童立场是神圣的。

3.儿童立场在故事中

儿童立场不是虚无缥缈的, 它实实在在, 有自己的落脚点和载体。教育行为是儿童立场的落脚点, 也是儿童立场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儿童立场,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不同的教育行为折射出不同的儿童立场。

一个个教育行为或者教育事件, 其实是一个个教育故事;教育故事是教育行为、教育事件的凝聚。犹如文化是一个故事, 教育也是一个故事, 是一个个教育行为编织的故事, 一个个故事中透析着儿童立场的密码。

儿童喜欢听故事。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不一定是知识、概念、道理, 而往往是故事。要让知识、概念、道理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应当把它们寓于故事中, 故事走进了儿童心灵世界, 正是教育走进了儿童心灵世界。

儿童本身就是故事。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故事世界, 在童年的天空下, 是一片故事的田野。从这个意义上去说, 建构、丰富童年生活就是建构、丰富童年的故事田野。同样, 教师建构、完善、坚守自己的儿童立场首先要建构、丰富自己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田野。事实上, 一个有故事的教师, 一个会讲故事的教师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的教育故事与儿童立场融为一体, 所以, 端正、坚守儿童立场不妨从创造与解读儿童故事和教育故事入手。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更具体生动、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更易于流传, 能影响更多的人。我以为,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应该成为教师校本研修和培训的课程, 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 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见, 当所有教师都讲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都有自己关于儿童立场故事的时候, 这该是一种多么精彩、神圣的教育情景与气象啊!

所以, 从故事中去寻找、明晰儿童立场, 是一种智慧。

二、经典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第一个故事:一棵倒长的树

一棵树树根向上翻长了, 而树枝树干往地下长了, 它倒长了。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刨地时发现了这棵奇异的树, 压抑不住好奇心, 顺着树干往下爬。爬呀爬呀, 这棵倒长的树里是一个奇妙的王国, 王国里美丽富饶, 而且, 想要什么, 只要一按电钮, 就来什么了, 这真是个科学化、现代化的童话世界。可是, 这世界不见一个人影, 静寂得可怕。当他爬到最下边, 也就是树冠顶端的时候, 眼前一亮——他看见了一个人, 而且是与他年纪一般大小的小孩!那小孩坐在金碧辉煌的宝座上一动不动, 原来是一个小皇帝。小皇帝没有脚, 一双手只剩下右手残存的一根食指。小皇帝看到不速之客欣喜若狂。小皇帝告诉他, 老皇帝已将整个王国的生活都自动化了, 需要什么只要按动电钮就能办到, 于是老皇帝把除了他们父子外所有的人全部杀掉, 因为王国里已不需要人干活了。

小皇帝不喜欢这个华丽、富有却寂寞无比的世界, 老皇帝害怕儿子离开, 死前就把儿子的脚和9个手指都砍掉, 反正只要一个食指就能无穷无尽地享受。小皇帝陷入孤独痛苦的深渊, 央求穷小孩带他离开。于是, 穷小孩背着他从这棵倒长的树往上爬, 虽然树根外面有着许多的苦难和纷争。

这是个幻想故事。现实世界中的树不会倒长, 倒长的树虽然发生在幻想的世界中, 却是现实世界的映照。对这棵倒长的树, 可以有许多角度的解读。但是, 重要的是, 我们要站在儿童立场上来解读。倒长的树, 是一种隐喻和象征, 它是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看世界和教育, 表达了他们对成人世界的控诉与抗议, 也表达了对真正属于自己世界的呼唤和争取, 其中隐藏着许多对儿童立场的认识与理解。其一, 儿童是人, 所谓儿童立场, 首先是把儿童真正当作人的立场。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 失去了自由, 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故事中, 老皇帝砍掉了小皇帝的脚和手指, 正是剥夺了小皇帝作为人的权利和自由——小皇帝已不是人了, 更不是孩子了。而且,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剥夺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爱。这是爱吗?在儿童立场上, 爱是对儿童作为人的自由的保护, 否则, 再多的爱也不是爱, 因为, 这样的爱是一棵“倒长的树”。其二, 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所谓儿童立场是遵循规律,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儿童的发展应当向上、向前、向外, 犹如一棵树, 伸向蓝天, 伸向太阳。倒长, 不是规律, 是违反了规律。违反规律的教育必然是对儿童成长野蛮、残酷的绑架与残害, 是从根本上扼杀了儿童, “倒长的树”, 伸向的是黑暗和地狱。儿童应当成长为一棵向上的树。其三, 儿童发展要经受锻炼, 所谓儿童立场就是要让儿童在锻炼中成长。倒长, 违反了规律, 但“顺长”并不否定挫折和困难, 免不了苦难与纷争。“顺长”需要爱心支撑, 还需要意志的支撑, 只有在风雨中, 才能长成一棵坚强的树。其四, 儿童需要过完整的生活, 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伙伴, 所谓儿童立场, 就是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的生活方式。儿童脱离了伙伴, 就会寂寞无比, 甚至恐怖至死。儿童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否则就成了一具物质的躯壳。让儿童去活动、去劳动、去游戏、去合作, 才会长成一棵健康之树。

这就是故事里透析着的儿童立场。假若, 还是用树作比, 站在儿童立场上的教育, 就是让儿童长成好大的一棵树。

第二个故事:鲜奶油蛋糕

有一天, 拉拉和弟弟 (故事中的“我”) 看见冰箱里有个大蛋糕, 妈妈告诉他们蛋糕是请客用的, 不许碰, 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今天会来。妈妈说完就去买咖啡了。拉拉打开冰箱, 看那个蛋糕。“我”说, 不要碰它, 那是给客人的!拉拉说, 我根本不想碰它, 我只是在想, 鲜奶油蛋糕也许坏掉了, 如果坏掉了, 姑妈吃了就会中毒。“我”当然不想让姑妈中毒, 就问道, 我们该怎么办?很简单, 拉拉说, 我们先尝一口看看。“我”当然赞成。拉拉尝左边, “我”尝右边。啊, 真好吃!“我”说, 蛋糕没有坏掉, 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不会中毒。但是, 拉拉说, 我们只能说这两边没有毒, 其他地方呢?于是姐弟俩尝遍了蛋糕的每一边, 确实也没有毒。“我”说, 蛋糕周围都是好的。是的, 拉拉说, 外面这一圈是好的, 但是中间也许坏掉了。姐弟俩拿来刀子, 切开蛋糕, 尝了它中间的部分。当妈妈回来时, 看到蛋糕的样子,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我们不希望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中毒!”拉拉和“我”赶紧解释。“你们这两个馋鬼, 都给我吞下去!”既然妈妈这么说, 姐弟俩就照着做, 把整个蛋糕都吃光了, 最后一起肚子痛了。“你看!”拉拉对“我”说, “这个蛋糕真是坏掉的吧!”

读前一个故事, 心里有点沉重, 读这个故事, 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发出笑声。忍俊不禁的是:孩子就是个孩子!没有责怪, 只有感叹:孩子真可爱。这就是真正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真正认识、发现儿童才会真正站到儿童立场上去, 否则, 儿童立场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们对儿童既熟悉又陌生:有时熟悉有时陌生, 有的地方熟悉有的地方陌生, 有的熟悉, 实际上是陌生, 自以为熟悉了就忽略了陌生。所以, 我们其实对儿童不熟悉, 如果让熟悉遮蔽了陌生, 说到底是成人的视角遮蔽了儿童。这是因为, 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几米说得对:“大人自以为能分辨梦与现实, 小孩们却觉得, 分辨梦与现实是全天下最无聊的事。”“小孩信赖大人, 大人却不一定值得依赖。大人不依赖小孩, 小孩却常常值得依赖。”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 才能摆脱成人世界的束缚, 走进儿童世界, 教育也才能成功。

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首先要让孩子说孩子的话。大雁为什么排队?因为大雁排队是为了去吃蛋糕。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因为小猫咪捉不到老鼠害羞了。吃饭时为什么不能看书?因为吃饭看书会把书吃掉……这就是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儿童表达的方式。对儿童话语方式的尊重, 才会有与儿童共同的话语, 才会有共同的心灵。在共同话语、心灵的互动中, 儿童立场才会慢慢建构起来。

儿童的话语, 在其内部其实是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拉拉和“我”真的想吃蛋糕, 想的办法是“蛋糕坏了, 会中毒”, 这是智慧的借口。先吃两边, 再吃四边, 再吃中间, 最后全都吃掉了, 目的达到了, 可是, 肚子吃坏了, 却说“这个蛋糕真的坏掉了”。这个看不见的儿童心理, 让我们看见了, 体会到了, 发现了。妈妈的伟大之处在于:“你们这两个馋鬼, 都给我吞下去!”不是责怪, 只是嗔怪;不是痛打, 而是把蛋糕都吃完的“惩罚”。如果她不了解儿童心理, 不会有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 这是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智慧之举;智慧教育是遵循儿童心理特点的、坚定地立足于儿童立场上的教育。

第三个故事:成为路边鼓掌的人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说的是女儿的故事。

女儿被同学叫作“23”号, 因为在50人的班级里, 她的成绩排名经常是第23名。爸妈为此想了很多办法, 但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而她的梦想竟然是当一名幼儿园老师, 这大大出乎爸妈的意料。可有一次, 老师告诉家长说, 在语文考试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哪位同学, 请说出理由”的答案中, 除女儿之外, 全班同学写的都是女儿的名字。刘继荣回去问女儿, 没想到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 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故事简单, 也写得简洁, 但内涵相当丰富, 意义十分深刻。这一颇具思想张力的故事, 在表达着对儿童立场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 故事告诉我们,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宗旨。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知识?是分数?是升学?当然, 这些追求都没错。正如怀特海所说, 认知教育总得要传授知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尽管有失偏颇, 但不能忽略知识的力量。同样, 让学生有一个好分数、好成绩、升一个好学校, 也无可非议。但问题是:这些是教育的核心吗?是教育的唯一吗?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健康发展, 这既包含知识、能力, 又超越了知识、能力, 更超越了分数和成绩。成绩不能说明一切, 分数更不能决定一切, 学生素质发展、成长则比成绩更重要。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 是一种对自我的定位, 是一种素养。此外, 教育并不反对精英人才的培养, 但绝不能实施精英主义教育, 况且,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英雄, 即使成为幼儿园老师, 成为路边鼓掌的人都是成功的, 所以, 所有学生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显然, 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发展比名次更重要。

其次,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对儿童的认识。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慢活”, 需要慢慢来。慢慢来, 是对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完整、准确的把握, 是对急功近利、浮躁、浮华教育的抵抗和拒绝。因此, 当孩子不能名列前茅时, 不能心急, 不能焦虑, 坐在路边为同学鼓掌同样是一种进步。也许, 他永远不能跑到队伍最前面, 但他永远在队伍中, 永远在发展中。教育需要这样的心态。与儿童立场背道而驰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是把教育、把人生当成了百米赛跑, 因而带来心态的异化、心理的不健康以至阴暗。儿童立场的深意在于教育的平常心、在于教育的顺其自然以及顺其自然中的积极引导;在于学生的每一次参与, 每一个进步, 每一次起跑, 只要他在跑, 就在发展。而这一切都基于儿童的认识, 对儿童发展的认识。

再次,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的方式。不言而喻, 教育是一种唤醒, 是一种引导, 是一种鼓励。杜威把教育比作输电管, 而非输水管, 其深意在于开发学生生命能量, 积蓄发展能量, 这需要鼓励的方式。当女儿坐在路边为同学鼓掌的时候, 她鼓励的是同学;当班上所有同学都最欣赏女儿的时候, 同学的认同、赞赏鼓舞了女儿;当女儿回答父母, 我不想成为英雄的时候, 父母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当母亲把女儿的故事写成文章的时候, 她肯定了女儿, 鼓励了女儿, 当然也鼓舞了所有的人。任何人都需要鼓励, 儿童更需要鼓励, 鼓励之于儿童犹如温暖的阳光。立足于儿童立场的教育, 就是要在儿童前行时给予各种鼓励, 把阳光洒满道路。儿童怀揣着阳光, 正是怀揣着自尊、信心和希望。此时, 儿童立场已伸展为一条快乐、幸福之路。

三、在创造故事中建构、坚守儿童立场

如前文所述, 故事是伟大的, 儿童立场是崇高的, 而儿童立场往往存活于故事中, 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来建构、坚守儿童立场, 无论是实践, 还是理论, 都说明这是一个准确的切入口, 也是有效的突破口。亦如前文所述, 教师应当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是一个创造故事的人。这样, 儿童立场就会萌发、生长, 而基于儿童立场, 教师通过体验、感悟、反思、行动, 可以成长为智慧教师, 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1.生活就是故事, 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故事, 并悉心观察和体悟。生活中有许多故事, 生活本身就是故事, 生活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 教师应当开发生活中的故事, 使故事成为自己生长教育智慧的资源和途径。一位教师深有体会。她和5岁的“小芝麻”散步。一天, “小芝麻”问妈妈:“妈妈, 月亮的样子为什么不一样呢?今晚的星星为什么很少呢?”妈妈正准备给她讲一番科学道理, “小芝麻”自己回答说:“我看了好多天了, 月亮很圆很亮的时候, 星星就很少;月亮变成小船的时候, 星星就很多。为什么呢?”妈妈鼓励她说:“是呀, 为什么呢?”“小芝麻”说:“因为呀, 月亮像小船的时候, 是月亮没有吃饱, 肚子瘪着呢, 所以星星就多啊!等到月亮饿到好瘦好瘦的时候, 她实在受不了了, 就开始吃小星星了, 慢慢地吃饱了, 肚子就圆圆的, 星星就少了。”妈妈笑着点点头, 心想, 原来“月朗星稀”还可以这样解释。以后, 这位教师总是陪孩子去散步……故事很真实, 作为教师的妈妈, 智慧之处在于鼓励孩子观察、大胆提问, 而自己还悉心观察、耐心倾听, 不抢先回答, 更不包办代替, 不以所谓的科学答案纠正小孩。陪孩子散步是一种生活, 热爱生活, 观察生活, 生活中的故事就会跃然眼前。生活一定会开启智慧之门, 儿童立场定然随着故事的创造而生长。

2.教育细节是故事, 教师要在教育现场中细心捕捉细节、创造故事并认真思考。教育现场充满不确定性, 正是不确定性让教育现场丰富多彩, 充满魅力。细节往往无处不在, 等着我们去发现。一个小女孩因为画不出画来而生气。老师弯下腰看了看白纸, 让小女孩在纸上随便画什么。小女孩抓起一支笔, 在纸上狠狠地戳了个小小的点, 老师让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周以后, 那位女孩走进美术教室时, 惊讶地发现老师办公桌的上方挂着一幅画———她画的那个点, 老师还用波浪形的金色画框装了起来。“我还能画出比这更好的点!”小女孩涂啊涂, 用好多颜色画出了好多好多的点, 还画出更大更大的点。几个星期以后, 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上, 这个小女孩画的点引起了轰动……这也是个真实的故事, 名字叫作“一切从‘点’开始”。孩子画不出画来生气了, 这是常常发生的事;老师不仅不责怪, 反而鼓励她只要画一个点;把画挂起来……这些都是细节, 老师没有让细节“溜走”, 而是敏锐地抓住, 细心地去开发, 于是就有了故事。犹如那个“点”一样, 教师的智慧也是从一个圆“点”生发的。的确, 细节是教育理念的具体显现, 开发细节是教育灵性的闪现。在一个个细节的开发中, 教师的教育智慧慢慢汇聚, 儿童立场也慢慢地凸显。这样, 看似偶然的细节也就成为体现教育规律的必然。也不难理解, 评判教师的儿童立场, 可以从关注和分析他的教育细节开始。

3.经典中存活着故事, 教师要在经典阅读中读懂故事, 潜心领悟和逐步提升。经典之于教师的智慧生长和专业水平提升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 读经典, 是否潜心, 是否与自己的心灵滋养联系起来, 效果是不同的。比如, 爱, 大家都知晓, 教育不能没有爱, 爱是教育的力量, 也是教育的方式, 不过, 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爱呢?教师又怎么施爱呢?不是所有教师都清楚的。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洛·梅曾写过一本书《爱与意志》, 他认为, 爱与意志是教育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没有爱的意志, 只能是一种操纵, 而没有意志的爱则是平庸、肤浅的。最近看了王周生写于2011年的一篇文章, 题目是《桥在水上》, 我将其称之为经典, 因为, 我认为经典不完全由时间来裁定。她写在爱尔兰的某一个早上, 一位妇女带着两个孩子, 让他们去桥上给发烧的、浑身肮脏的流浪汉送早点, 孩子邀请没有家的流浪汉到家里去, 和他一起玩玩具, 3人拥抱在一起……故事的结尾这么写:“天空越来越晴朗,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手表, 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 该走啦!孩子依依不舍地站起来, 和流浪汉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 两个孩子再次狂奔而来, 每人给流浪汉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说, 妈妈说了, 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孩说, 谢谢你让我们有这么快乐的早晨……我用眼角遥望对面桥头的母亲, 她依然站立在那里, 粉红的围巾在飘动。”无须多说, 桥在水上, 爱在心里。这一经典, 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 怎样去爱, 怎样教学生去爱, 当然, 也提醒我们思考:儿童立场在哪里?

4.实验研究和写作中活跃着故事, 教师通过研究去创造故事, 并要用心去表达对儿童立场的认识。写作让故事沉寂, 也让故事沉淀, 正是在沉寂与沉淀之中, 儿童立场从深处显露出来。写作, 也是对故事的淬化与升华, 原本略显模糊的会慢慢清晰起来, 原本略显表面的会渐渐深刻起来, 原本略显分散的会越来越聚焦。我有一个感觉———因为还没作科学的统计和分拆———文章写得好的或者故事写得好的教师, 对儿童立场的认知程度总是比较高, 行动也比较自觉。而写作的基础常常是教育研究与实践。最近看到一份资料,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对小学生作文进行过实验。实验中, 托尔斯泰说: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有可能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在教师看来是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对学生来说却是复杂的。多少年以后, 托尔斯泰编写了他享有盛誉的作品集《23个故事》。后来他又说:“只有当实验成为学校的基础, 也就是说, 只有当每所学校都是一所教学实验室时, 学校才不会落后于普遍的进步水准。”托尔斯泰的写作基于他的实验, 在他身上实验与写作是合二为一的。教师这样去做, 我们就会自豪地站在儿童立场上, 把脚踮得更高, 去瞭望未来。

故事作文:打开儿童的习作之门 篇3

[关键词]故事作文 自由表达 畅所欲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82

故事与作文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把自己想讲的故事写清楚,这不就是作文吗?基于以上思考,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听故事、读故事、写故事,改进作文的教学流程,改进讲评作文的方法,改进写作的具体方式,使学生体验到作文的快乐。

铺垫:让语文学习走进故事的王国

一个个故事伴着我们成长,观察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总会缠着老师和家长为他们讲故事。教师怎样通过教学实践,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学习的故事王国呢?

1.故事课堂,领略故事的精彩。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把一篇篇课文用故事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故事中体味精彩、学习语文,这就是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

“今天,我们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语言带给孩子们期待。“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更能激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这个故事哪儿讲得精彩?”这样的文本解读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这个故事是怎么讲精彩的呢?”这样的语言剖析让孩子们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

2.半篇阅读,走进故事的世界。有些孩子之所以不爱阅读,是因为没有读懂故事,没有走进故事里的事、故事里的人。于是,每天午读时间,我开辟出“半篇故事阅读会”,每次都只读到故事的一半。这种恰到好处的“一半”总是能领着孩子们满怀好奇地走进故事的世界,享受阅读生活。

3.自由叙述,描绘自己的故事。为了让孩子们发现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每天的晨会时间是我们的故事讲述时间。我组织孩子们以同桌、小组、班级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每天的故事讲述时间成了孩子们盼望的故事会。

畅言:让习作教学成为讲述故事的课堂

每次教学《最佳路径》这篇课文,我总会思绪万千:卖葡萄的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最先卖光了葡萄;格罗培斯撒下草种,设计出了最佳路径。什么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最佳路径呢?那一定是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1.搭建自由表达的平台。孩子们之所以感到作文困难,是因为他们不能大声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们需要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如《拔牙》《我被老师耍了,还是被自己耍了》《两只落汤鸡》……给了孩子们表达的自由,他们自然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2.创设畅所欲言的空间。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呢?每天十分钟的故事讲述时间,是孩子们畅所欲言的舞台;开放性的故事作文,是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杰作。一个个忍俊不禁的故事在稚嫩的笔墨下生长:《别疼我,疼!》从儿童的角度写出了对学校树苗的关爱,《桃林被毁了》从社会的角度写出了孩子对自己周围环境的关心。

3.欣赏千奇百怪的故事。学生的故事千奇百怪,老师要低下身子,用童心去聆听、阅读,发现故事的精彩:“一个白白胖胖,圆溜溜的,满腹经纶(芝麻)的小先生就出来了。”你能猜到这写的是汤圆吗?你能看出这样的文笔出自四年级的孩子之手吗?

讲评:让故事作文成为自己的心声

我除了开设“故事讲述时间”外,还学习管建刚老师上作文讲评课、办《故事作文报》,让学生有读者感、满足感。

1.你的故事,有人阅读。每周五下午分发《故事作文报》的时间,成了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发表作文成了孩子们引以为豪的事。

2.你的故事,有人欣赏。课间,孩子们聊起最有趣的故事、最喜欢的故事,这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在班级挂起了“故事点评”信箱,大家可以为喜欢的作文投票。互动的形式不仅让大家评选出了最富趣味的故事、最动情的故事、最时尚的词语,还激发了阅读兴趣。

3.你的故事,有人期待。下一次听到的故事是什么?看到的故事是什么?这种期待就成了孩子们讲故事、写故事的动力,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都用故事的方式展示给大家,看谁写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展望:让儿童成为会讲故事的人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了瑞典学院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讲故事的人》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普通人成为世界文豪的生命历程。凭此,我更加相信,讲故事可以作为一种语文学习方式。走在故事作文实践的路上,我的步伐更加坚定,实践更加大胆!

儿童童话作文 篇4

到了第二天,开始比赛了,两只刺猬一只和兔子赛跑,一只躲在跑道里的一个角落,比赛开始了,兔子赶快往前跑,还有一只刺猬在跑,但是跑得很慢,躲起来的刺猬的兔子跑到了一半的时候,就说:“我已经到了!”等第一局结束后,兔子说:“再来几次,我不信我不能赢你。”

于是刺猬就又和兔子比了几局,可是兔子还是和原来一样又输了。

最后兔子只好把萝卜还给了刺猬。

儿童童话故事作文 篇5

仔仔拉着壳,踏上了征程!这时,天空中乌云密布,仔仔一见,吓了个半死,拼命地跑了起来。仔仔没跑多远,大雨就“哗啦啦”地下了起来。仔仔见状况不妙,就躲进了壳里,默默的祈祷着:“老天爷啊,我的旅程还没开始呢,你就先下了场大雨,这是什么意思啊!”也许是老天爷听到了仔仔的苦诉,用魔力停止了这一切。

仔仔探出头来,已经雨过天晴了。在阳光照耀下,正在树上爬行的七星瓢虫,那小小的壳被照得金子般闪闪发亮,非常吸引人。仔仔觉得它的壳不错,决定要和七星瓢虫换壳。“瓢虫弟弟,我可以跟你换一个壳吗?”七星瓢虫毫不犹豫地说:“乐于助人,是我应该做的!”仔仔小心翼翼地爬进了壳,可觉得屋子太小了,放不了东西,他认为这个壳不适合自己,于是又向前面的原野走去。

仔仔拉着“房子”来到了一片空旷的原野上,见一只被遗弃的小龙虾在挣扎,就对它说:“我叫你‘皮皮’好不好?如果你愿意把你的壳跟我交换,我就把你带回你的同伴那里,好不好?”皮皮很快答应了。但由于壳的口太小,仔仔很难爬进去,所以他再一次离开了。而皮皮大叫道:“你不是答应我要……”“我的国王大人,虽然您愿意借我,但我不喜欢。”说完,仔仔就转身离去了。

一只乌龟慢慢地爬来,见仔仔十分丧气,问起了他一路的过程,乌龟爷爷听了仔仔一路上所遇的困难,决定把自己的壳跟仔仔交换。但是也不行,因为乌龟爷爷的壳太扁了,把仔仔压得喘不过气来。

仔仔从壳里爬了出来,他这会儿才明白了一个道理: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再好的房子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好,世上肯定没有适合自己的,因为那都是别人的,是不属于自己的。

作者:南白象一小四(4)班 陈宇涵

儿童童话故事作文 篇6

一、童话环境, 让学生们播撒一颗梦想的种子

有人说:不论你读不读童话, 听不听童话,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与生俱来的童话气质, 我们都和花鸟虫鱼说过话, 也和鸡鸭鹅狗交过友,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部美丽的童话。五年前, 我又迎来了一批天真活泼的学生, 他们首先被小巧精致的校园吸引, 每到自由活动的时间, 他们会漫步“金钥匙”, 欣赏那展翅飞翔的六只小白鸽;他们会静驻“童话壁”, 阅读那连载的童话故事;他们会钻进“童话林”, 嬉戏那神奇的正方体魔方。学校的“童话林”, 可谓学校的一大胜景, 百年银杏、高低错落, 生长着无穷的梦想, 巨型书架, 别样精致, 生发着创新的智慧。

数学童话课程的第一项任务, 便是让学生感受校园的童话氛围。

1.童话林

我带领学生们寻找校园里的数学童话元素, 小朋友们自然而然地涌向了“童话林”, 学生昊睁着好奇的大眼睛说:这个跑道弯弯的, 多像拼音“n”呀!我抓住契机播撒数学童话的种子, 微微道来“π”路线的设计和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相传, 《周髀算经》中说, 圆周的长是直径的3 倍, 但祖冲之对此抱怀疑态度。有一天, 天还没亮, 他拿了一根绳子, 在大路边, 等候马车路过。刚好, 来了一辆马车, 祖冲之喜出望外, 要求量马车的轮子, 经过再三测量, 他总觉得圆周长大于直径的3 倍, 究竟大多少?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他的脑子里, 直到40 多岁, 才解开了这个谜。”

2.童话壁

那一堵堵会说话的墙都是大哥哥、大姐姐自创自编的童话故事。每月底, 德育处都会布置童话壁的绘制任务, 学生们会精心挑选童话题材, 精心构筑故事画面。每一期的童话壁出来, 我会走遍校园童话壁寻找数学童话, 推荐学生阅读;我会与班主任协作, 让学生自画数学童话, 或直接临摹, 或根据数学童话情节创造性地涂鸦。这种做法, 坚持至今, 收获满满。

童话环境的创设, 是有着二十多年悠久历史的童话课题研究的需要, 数学童话只是其中的小部分, 长期的坚持, 学生对数学童话有着独特的感情, 他们亲近童话, 热爱童话。不知不觉, 学生们有了童话的眼光, 有了童话的思维, 有了童话的情怀。

二、童话阅读, 让学生们展开一双思维的翅膀

数学以枯燥见长, 它给学生的感觉是“一本正经”“平淡无味”“冰凉理性”。推荐富含童话情节的数学故事, 能丰厚学生的积累, 柔软学生的理性, 为这门理性的学科插上感性的翅膀。于是, 从一年级开始, 我为学生找来大量的数学童话, 用午读的时间给学生们读数学童话, 用思维课的时间为学生们讲数学童话。随着学生们的渐渐长大, 我的任务变成只是为学生们推荐数学童话。

如:“森林里举行运动会, 小猴、大象、长颈鹿、小兔和松鼠报名参加了跑步比赛。比赛开始了, 五名运动员都拼命地往前跑, 一会儿工夫, 大家就发现:小猴紧跟在小兔的后面;大象在长颈鹿后面慢腾腾地挪动着胖乎乎的身体;松鼠则在长颈鹿前面跑, 不过他还是落后小猴一点点距离。比赛进行得很激烈啊!小朋友, 你知道谁在前谁在后吗?”

当你轻轻翻开《李毓佩的数学童话集》, 你会立刻被有趣的数学故事所吸引, 插图形象逼真, 童趣十足, 故事曲折精彩。《卫兵排阵》《勇斗野猪精》《狼精要吃猪八戒》《八戒运西瓜》……学生们爱不释手, 津津乐道, 他们读着童话故事, 被小狐狸、小老虎、小胖熊的形象深深吸引;他们勇于探索、主动实践, 为破解其中的一道道难题而欢呼雀跃。不知不觉, 他们把枯燥的数学当成了游戏, 把有趣的童话融进了数学。

倪梓强, 第19 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少儿组“一金一银”获得者。读高二的他, 已被北京大学“签约”。读六年级时, 他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200 多位。他说:“我把一串串无生命的数字编成一段段有童话情节的故事。每一次比赛, 让人感觉不是在脑力赛, 而是给评委讲童话故事, 是附小的童话影响了我, 是附小的数学童话感染了我。”

学生们被数学童话吸引、被数学童话感染。童话的色彩是斑斓的, 童话的味道是香醇的, 童话的世界是美丽的, 数学童话将平淡冰冷的知识融入曲折、生动的童话情节里, 犹如给理性的数学裹上一层甜甜的糖衣, 让学生读之有味, 思之有趣。

三、童话课堂, 让学生们凝练一股成长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童话是儿童思维活动、情操和志向的源泉。如果你有机会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学生们全神贯注观地看着某一数学童话;学生们静思默想, 喜形于色, 与文本里的人物交流对话;学生们神采飞扬, 进行数学思维的较量, 这就是我们的童话课堂, 一个囊括各门学科、贯穿每个细节的童话课堂。教师们用童话的美, 缠绵学生的心灵;用童话的趣, 激活学生的动力;用童话的情, 怒放学生的情感;用童话的理, 点燃学生的思维。

1.课始——带着童话的心情走进数学课堂

如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情境引入:两只企鹅进行“拉鱼”比赛, 画面上出现企鹅A和企鹅B, A车装了2盒鱼, 每盒4条;B车装3盒鱼, 每盒4条。随着比赛的音乐响起, 画面上一会儿企鹅A跑在前面, 一会儿又被企鹅B超过了, 学生热情高涨, 拽着小拳头, 拼命为小企鹅加油, 比赛结束了, 教师提问:企鹅A车里一共有多少条鱼?企鹅B呢?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数学学习的历程。

2.课中——带着童话的愉悦走进思维历程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练习课。动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 住着狐狸与狗熊两户人家, 它们有两块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菜地。

狐狸悄悄地将狗熊的篱笆移动了一下, 狗熊发现后很生气地说:你怎么动了我的菜地? 狐狸理直气壮地说:我只动了一下, 你的篱笆还是那么长, 你并没有吃亏哦!提问:狐狸的话对吗?小组合作, 结论一致:狗熊菜地的面积是变小了。篱笆是否变短?学生争论不休, 有测量、有说理、有操作, 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把竖虚线移到右边, 把横虚线移动上边, 还是原来的长方形, 所以周长没有变。教师提议:如果要教训狐狸该怎么办?说到教训狐狸, 学生来了兴致, 在学生的心目中, 狐狸是个狡猾的坏蛋。经过讨论, 大家觉得可以把狐狸的篱笆这样移: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 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面积不等的道理。这里的童话故事是载体, 随着情节的进展, 思维也不断引向深入, 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 情绪是高涨的, 思维是活跃的。

童话,不只读给儿童 篇7

我将阅读视为孩子最为珍贵的成长记忆。现在,我每天读童话给女儿听,安徒生曾说过:“每一个童话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成年读者。”我愿做这个在童话世界中不断回归童真的成年人。

优质童书作家都是伟大的

童话写作是一项伟大而值得骄傲的事业,因为它是面向未来的写作。优秀的童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诗人、作家、艺术家,还有科学家、博物学家、戏剧大师、演员,当然也有像安徒生、格林兄弟、宫泽贤治这样伟大的童话作家。他们中有“机器人”一词的命名者,有最早预言人类会掌握原子能的幻想家;有隐居森林多年、至今也不为更多人知的思想家;有哲学家和宗教史学家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赫尔曼·黑塞,也有诸如莱辛、托尔斯泰、达·芬奇、高尔基、卡尔维诺、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王尔德、萨拉·基尔施、谢尔古年科夫等诗人、作家和画家。

越来越多的中国名家也俯身为孩子写书,如虹影捧出《奥当女孩》、《米米朵拉》,张炜捧出《半岛哈里哈气》、《寻找鱼王》,赵丽宏捧出《童年河》、《渔童》。熟悉的综合性出版机构纷纷增设针对儿童阅读的子品牌,如中信出版集团的“小中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魔法象”、三联书店的“三联绘本馆”、九久读书人的“99kids”、新经典文化的“爱心树”。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

4月4日,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公布,中国作家曹文轩最终折桂,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国际安徒生奖是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在1956年设立的国际儿童文学大奖,以表彰获奖者为青少年儿童文学事业做出的永久贡献,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的最高荣誉奖项。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项只授予在世的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且获奖者不可重复得奖。奖项衡量作家、画家的整体创作,而非针对某一部作品,因此很多人也将它看作“终生成就奖”。获奖者会被授予一枚刻有安徒生头像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此前,全世界已有31位作家(1968年有两位作家一同获得)和25位插画家获奖,获奖者大多来自欧美和澳大利亚,亚洲仅有两名日本作家和一名日本插画家获奖。

该奖项的评奖机制,是在评选之前由设于世界各地的60多个IBBY分部进行提名,推荐他们认为在儿童文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和画家。中国作家孙幼军、金波、秦文君、曹文轩、张之路都曾成为该奖项的候选人。今年,再次成为候选人的曹文轩,从世界60多位提名者中脱颖而出,进入IBBY公布的五人短名单,并最终获奖,成为国际安徒生奖历史上第一位中国作家。

自1997年出版以来,曹文轩仅《草房子》一部作品就被印刷了300多次,销量高达千万册。小说《青铜葵花》也已经接近200次印刷。除此之外,他的《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细米》、《火印》等长篇小说、“大王书”系列、“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丁丁当当”系列作品都是长销书。2014年,“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以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为核心的“全版权”运营机构。也就是说,在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之前,曹文轩已经完成了一般意义的成功。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在宣读结果后说:“曹文轩的作品书写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丽,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的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他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生活中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重温经典童话

讲述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她又冷又饿,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了久违的外婆,她想让外婆留在自己身边,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当火柴熄灭的时候,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见了,小女孩就是这样在圣诞之夜悲惨地死去,没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小王子》

法国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描写小王子没有被成人那骗人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就是连结宇宙万物的爱,而这种爱又是世间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宙斯和绵羊》

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作为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高特荷德·埃·莱辛以其伟大的戏剧家、艺术评论家身份闻名于世。《宙斯和绵羊》讲的是所有的动物都伤害绵羊,绵羊于是找到宙斯,希望能减轻它的痛苦。宙斯看着温顺的绵羊,检讨自己把绵羊造得太缺少防御能力,决定给予它獠牙和利爪,没想到绵羊断然拒绝,因为它耻于和猛兽为伍。宙斯决定给它像蛇一样的毒液,绵羊又拒绝了。宙斯建议它接受一对利角,绵羊则反驳说,它绝不愿意像山羊那样好斗。宙斯提醒它:“你要防御别的动物来伤害你,你就得能够去伤害别的动物啊!”绵羊叹息着,收回了自己的请求,决定保留自己原来的样子,它的理由是:“忍受不义比从事不义要好些。”

nlc202309081258

《活了100万次的猫》

日本 佐野洋子

这是一本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读了一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其实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是一只漂亮的虎皮花猫。有100万个人宠爱过它,有100万个人在它死的时候哭过,可是它连一次也没有哭过。他很讨厌他的主人们,讨厌国王、水手、小人偷、魔术师们。终于在第一百万零一次的时候,猫成了一只野猫,他成了自己的主人。它注意到一只漂亮的白猫,它非常喜欢白猫,在白猫面前,它总是说:“我是一只活过一百万次的猫,你肯定一次也没有活过吧。”无论它怎么说,白猫的回答总是“噢”。后来两只猫在一起生了很多小猫,他们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小猫们长大的,纷纷离开了家。终有一天,白猫渐渐老去,死在了它的怀里。猫非常伤心,哭了一百万次。终于,它倒在了白猫旁边,死了。这一次,猫再也没有醒过来。

《猜猜我有多爱你》

爱尔兰 山姆·麦克布雷尼

孩子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图画书中的小兔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兔子认真的告诉大兔子“我好爱你”,而大兔子回应小兔子说:“我更爱你!”如此一来,不仅确定大兔子很爱自己,更希望自己的爱能胜过大兔子的爱。它想尽办法用各种身体动作、看得见的景物来描述自己的爱意,直到累得在大兔子的怀中睡着了。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整个作品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小兔子亲切可爱的形象、两只兔子相互较劲的故事构架以及形象、新奇的细节设置都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月亮,生日快乐》

美国 法兰克·艾许

一只小熊穿过树林、划船过了小河、爬上了山顶,问了问月亮要不要做他的好朋友,实际上回答他的是山里的回音重复他自己的话。就这样他知道月亮刚好和他同一天过生日,于是小熊要送月亮一顶帽子,帽子挂在了树上,从小熊的视角看过去月亮戴上这顶帽子很合适。第二天一早帽子掉到了地上,小熊以为月亮也送了他同样的生日礼物。然后他又穿过树林、划船过了小河、爬上了山顶,跟月亮说生日快乐。 孩子总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与他们自然对话;同时,渴望友谊、学习建立友谊,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历程,乐观积极的小熊真诚无邪的交友,让每个人感到温暖而会心。

《傻子伊凡的故事》

俄罗斯 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大文豪给孩子讲的童话故事:很有钱的农夫,他有三个儿子,老大会打仗,老二会做生意,而最小的儿子伊凡个性随和,从不与人争些什么,大家都叫他傻子伊凡。为使伊凡三兄弟相互争斗,魔鬼设下了种种诡计,在大哥和二哥相继中计之后,认为轻而易举就能对付傻子伊同的魔鬼们十分嚣张,结果看到魔鬼一个个因为伊凡遭到钻入地下的悲惨下场。勤劳、无私的农夫伊凡,能够挫败世上任何魔鬼的伊凡,真是一个傻子吗?托尔斯泰用讽刺和诙谐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的情节教会小朋们友执着、智慧、勤奋的品质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道理。

上一篇:给家人的元宵节寄语下一篇:大学英语六级经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酝酿机考或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