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林场产业情况汇报(精选10篇)
红星林场产业情况汇报 篇1
红星林场产业情况报告
红星林场在林业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林业产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始终把产业发展当成重要任务来抓,面对林业资源匮乏、经济危困,我场审时度势,积极寻找和的探索产业项目,先后开展了食用菌、特色养殖、林下种植等项目建设,并取得明显效果,在转变林场经济模式和带领职工致富上开辟了一条新路。多年来,我们一直不断的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更新经营理念,及时改变经营方式,使各项产业都能健康发展并不断得到加强和状大,现在我场多种经营年产值已超过关靠木材生产的主营收入的2倍以上。现将我场产业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有产业情况
(一)食用菌栽培。
红星林场的食用菌主要以香菇为主,近几年来香菇生产已经成为红星林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全局乃至全县食用菌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并被业内专家视为“南菇北移”的示范基地。历经10年探索实践,总结积累了一套特有的栽培技术和经验。今年我们增加了两项新的生产技术,通过实验取得了成功。一是实现开放式接菌。这种接菌方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缩小了劳动强度。淘汰了接菌箱,减少工时费用和部分材料费用,解决了在接菌过程中药物对人体损害的问题。在接菌环节每袋香菇降低成本0.15元;二是反季节香菇生产。冬天养菌春天出菇,反季节香菇添补市场空缺,利用反季节香菇产品的价格差实现效益更大化,现在看来预计每袋的纯利润从2.5元能增加到10.5元。效益十分可观。在设备利用上我们先后增加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10台,其中有自走式拌料机1台、装袋机4台、菌袋压口机2台、自动刺孔器3台。这些设备的利用缩短了生产时间,减少了生产成本。例如自动刺孔器的利用:香菇菌棒在进入转色期时,每个香菇菌棒要刺八十左右个转色孔,如果刺得不及时就会发生烧堆的现象,直接影响出菇,每人每天最多可刺600左右,所以刺转色孔是一个耗时耗力最多的一道工序。利用自动刺孔器,每小时可刺400左右棒,这样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刺孔及时也提高了菌棒质量。
红星林场现有标准化温室大棚24栋,总面积4800平方米;拌料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灭菌锅10口;大小生产设备共10台。去年生产12万袋,每袋产值4.5元,每袋成本是2元,每袋纯利润2.5元,年产值约 54万元。今年参加香菇生产的职工16户,共生产香菇12万袋,其中正常养菌阶段的香菇11万袋;反季节香菇1万袋,现在已经开始出菇出售。
(二)畜牧养殖。1、2010年我场退休职工逯秀云同志在方宝公路12公里处建梅花鹿养殖繁育场一处,投资人民币80万元,计划建舍6000平方米。现有房舍3000平方米,养殖梅花鹿和马鹿,现在存栏218头,年产值约150万元,计划达到500头规模。
2、林业党委高度重视肉鸡基地建设。林场积极招商并提供了方便条件,2011年协助赵犟同志购买并扩建了原育才小学校舍和场地,已建成3栋(3000平方米)的肉鸡养殖场,投资120万元。2012年徐胜利同志利用林场废弃的垃圾场进行平整,与林场签订合同,建肉鸡标准化养殖场5栋(50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现已投入使用,去年两槽出栏肉鸡3.3万只,产值达90万元。白灰厂郭大平准备建肉鸡养殖场一处(正在准备阶段)。预计肉鸡年总产值约750万元。
3、为了充分利用我场丰富的林下资源,保护和壮大野生林蛙的种群数量,我场进行人工促进林蛙繁育养殖的有6户,共投资7万元,年产值约15万元。
(三)林下种植。
1、我场冠下种植五味子合计370亩。2009年从哈市招商引来的孙少春同志进行全光五味子种植270亩,前年开始挂果,总投资150万元,预计年产值约200万元。于忠良冠下种植五味子100亩,也开始挂果,投资50万元,预计年产值约80万元。
2、我场现有红松果材林成林526亩,现已进入产果期,正常年份产值可达30万元左右。
3、林场职工现有水田地约2000亩,年产值约300万元。
我场产业年产值预计约1600万元。
二、下一步打算
今年,我们在巩固原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发展力度,准备投入资金350万元建立黑木耳生产基地一处,建设一套年生产量350万袋的黑木耳生产线。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拌料装袋生产车间600平方米;养菌室35栋,共3500平方米;灭菌锅炉3个,实现灭菌和养菌供热一体化;引进安全高效的新型黑木耳菌包生产设备。每年生产袋料黑木耳300-350万袋。实现食用菌产业多元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以食用菌产业为支柱,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红星林场产业情况汇报 篇2
一、加强学习、激活意识 ,服务于民
为提高服务于民的本领,首先提高服务于民的意识,提高服务于民的意识基础,必须加强学习,班子全体一致认为,以王中林书记、刘洪久书记讲话为主要内容,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激活意识,创建发展型班子,创新型班子。工作重点解决群众目前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聚民心、得民意,抓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提高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发挥战斗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和谐,牢记宗旨、服务于民。
二、着眼实际,把握关键,解决好当前工作的重点。
林场现处于向生态型林场转制的`关键时期,职工群众生活,收入得不到稳定的保障,自然资源优势还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我们要找准突破口,重点谋划和发展一些前景广阔,基础牢固,长期见利润、短期见效益,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势产业项目,让群众得到实惠,脱贫致富。为此我们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并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推动“和谐呼玛”建设。
2、抓好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就是让职工群众衣食无忧,个性得到张场,有新房住,兜里有钱花。
3、全力解决林产品销售和牲畜越冬问题。由党政一把手主抓,一名副场长亲自抓,把采集下来的山产品和养殖的大鹅、牛羊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出去,对有困难的养殖户义务钉牛羊圈,拉畜草。
4、广泛开展好“科普之冬”活动。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得到实惠的示范户到林场办班和传授养殖、种植经验和技术,主要是牛、羊、猪、鹅、蜂等养殖业,兰莓、中草药、地栽木耳等种植业,狐、貉等特色养殖业。
5、全力以赴抓好社会稳定工作。认真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努力解决群众的难点、热点问题,抓好林场消防和安全生产、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平安林场”建设。
6、进一步加强文明创建工作。搞好林场冬季环境治理,打造冰雪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全场精神文明水平。
7、进一步做好年末党群目标责任制、经济目标责任制检查评比准备工作。
8、加大资源林政管理力度。我场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我们要认清形势,创新工作方法,死看死守,不给不法份子可乘之机,争取不出现一起林政案件。
9、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建立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反腐败工作。
10、及早谋划的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为重点,寻求一条适合林场经济发展的路子,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共同进步。坚持科学务实,创新发展的思想,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
三、稳步推进,加强防范、取得秋防全面胜利
目前,天气已经转凉,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克服麻痹思想,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火源管理。重点是严防农民放松警惕,点烧秸杆和地格子,一直坚守到下大雪。确保秋防万无一失,全面取得秋防胜利。
四、开展“感人连心、创新文明”活动,取信于民
临近冬季又是年末,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难题,看一看有没有冬季无柴烧、无房住、无棉衣的群众,看一看我们的军烈属、鳏、寡、孤、独、老人、五保户是否做好越冬准备,对有困难的群众,我们应该伸出温暖的双手捐款、集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团结友爱,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取信于民,诚信于民。新年将至,做好离退休职工走访和慰问工作,让大家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新年。
五、精诚团结,共创佳绩
我们是一个新组建的领导班子,重新进行了工作分工,但是我们分工不分家,工作之间互相支持,加强自身学习、休养,对每个人分管工作认真完成,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下建设和谐呼玛。记住钱书记的一名话“互相补台,好戏连台。”完善机制,建立建全各项制度,建立制度管人的导向,在不同岗位上,不断创新工作新举措,勇于横向争排头,单项争第一。
红星林场产业情况汇报 篇3
一、指导思想
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十多年来,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和谐进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强化传统美德和公民道德意识,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为推进新林区建设做出贡献。结合文件有关精神,制定我场2012年开展学雷锋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以“向雷锋学习”题词纪念日为契机,党团员组织林场职工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地学习雷锋活动。
3、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长期形成学雷锋的氛围。
二、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与雷锋精神同行
三、活动时间
2012年3月1—4月1日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赵忠仁
副组长:韩建林
成员:张东波、高士杰、马起超、董光伟
五、活动内容
1、组织全场职工做一次雷锋同志事迹宣讲会。坚定广大干部职工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林区、爱企业的忠诚信念,把雷锋精神内化为企业的人文特质、共同理念信念和价值追求。
2、营造宣传氛围。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来宣传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使得活动深入人心,长期形成学雷锋氛围。
3、组织青年志愿者投身到林场家属区中,帮助场区孤寡老人、遗属等困难户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难题,结合“3〃12”植树节,开展绿化活动,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环保活动。
六、具体活动安排1、3月1日-3月9日 出一期以“学习雷锋、弘扬精神为主题的板报。
2、3月10日-3月12日 开展雷锋事迹宣讲活动3、3月13日-3月22日 开展志愿者活动,为孤寡老人、遗属、困难户提供帮助4、3月23日-3月30日 开展“立足岗位学雷锋、争做文明好职工”,比学习、比业务、比素质、比贡献活动。
红星林场团总支
旅游产业情况汇报 篇4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开原市对我市旅游业进行视察指导,感谢领导对开原旅游业的关注与支持。开原正在举全市之力筹备魅力开原—欢乐中国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这算是旅游界一大幸事,在这样背景下喜迎上级领导对我市旅游业的亲临指导,应该说是又一大幸事。下面我代表开原市政府,把我市旅游业基本情况以及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产业集聚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十一五”期间开原旅游业现状
1、健全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开原旅游基本形成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逐步由起步最晚、基础最弱、实力最差的产业,发展为正在建设中的新兴中等城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市旅游产业现状,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情况看大体如下:
吃——全市有星级酒店3家(金山国际饭店、天宝酒店、清河财政培训中心),山庄3处(百丽山庄、象牙仙庄、象牙山庄),特色餐馆和农家乐若干家,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住——有金山国际饭店(拟评四星级酒店)、天宝酒店和清河财政培训中心(三星级),商务宾馆6家,山庄和农家乐若干家,服务水平正在提升。
行——有旅行社7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领先于各县市区。
游——有象牙山风景区、七鼎龙潭寺风景区、九鼎龙泉寺风景区、开原古城和白鹭洲野生动物保护区等,高品位旅游区数量居各县市区之首。
购——有新都商贸购物中心,正在建设中的兴隆大家庭和时代商厦,开原农副产品销售中心、榛子专卖店等旅游购物店逾百家。
娱——有二人转演出场所开原大戏院,时尚演出场所1家,电影院2家,水上游乐项目2处,西餐厅、咖啡厅4家,高档茶楼1家,豪华歌厅11家,特色旅游产品丰富。
截止目前,全市有旅游从业单位近百家,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逾万人。现在游客来到开原,看有看的,吃有吃的,住有住的,玩有玩的,买有买的,出行方便,服务体系化,旅游市场已经孕育成熟,开原旅游产业在辽北各县市区中率先正式形成规模与效益。
2、功能齐全的旅游专项规划
开原旅游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已经达到8项:
(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编制的《开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编制的《开原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三)天津大学编制的《开原滨水新城旅游度假区规划》,(四)吉林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象牙山风景区旅游规划》,(五)天津大学编制的《黄龙岗森林公园规划》,(六)天津大学编制的《大清河湿地保护区规划》,(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编制的《丝关开原古城旅游规划》。我们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开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省旅游部门评价开原是旅游规划编制最好的县市。
3、成效显著的旅游营销
(一)通过赵本山影视拍摄推介象牙山,这一成功作法开创辽北旅游营销先河。
(二)举办大型旅游节会,我们成功举办的开原旅游节、象牙山梨花节、开原旅游美食节、开原龙潭寺庙会、象牙山旅游推介会、欢乐中国行—魅力开原大型文艺晚会,宣传开原旅游。
(三)网络传媒营销,通过象牙山旅游网、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等各种新闻媒体,重点宣传开原旅游。
(四)出版《开原旅游丛书》《丝关开原》《象牙山传说》等出版物,印发开原风光片、开原旅游画册、旅游交通图、导游图、宣传折页等,具体宣传开原旅游。
二、“十二五”期间开原旅游产业发展重点
开原旅游集聚区有两个重点,一是北部区,即以开原古城、开原滨水新城旅游度假区、开原建成区、龙潭寺和叶赫湖为主的旅游元素,二是东部区以环象牙山的大象牙山旅游区。开原乡村旅游的重点一是大象牙山旅游区的象牙山村、温泉山庄、象牙仙庄、百丽山庄等,二是南城子渔村,三是老虎头锡伯族风俗村。
我们重点打造的景区:
1、建设中国第一古城,打造东北亚旅游旗舰
我们抓住东北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少,开原辽金古城资源独特等特点和现状,全力建设中国第一古城,建设精品景区。我们正在建设规划展厅,维修东北著名千年古塔,雕刻世界最大的金玉大佛,恢复东北庙城,包装东北亚丝绸之路名关重镇——开原“丝关”,努力把开原古城打造成东北旅游精品景区。
2、开发滨水新城旅游度假区,建设旅游主题城区
开原新城区建设已经拉开序幕,这是一个以旅游为主题的城市新区,其特色是滨水、生态、湿地型旅游城区。滨水旅游度假区的总规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完成,滨水景观大道基本完工,水系工程及生态工程、中央大街正在施工前的筹备之中。县级城市能够斥巨资建设旅游型新城和古城,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3、整合叶赫湖度假区,拉动铁岭北半部旅游升级
叶赫湖度假区在威远镇南城子水库,由龙潭寺、叶赫湖、万里长城最北关镇北关、南城子渔村、赵家大院等五个景区整合而成,这也是辽北重大旅游项目,建成将大大拉动铁岭北半部旅游升级。
4、开发砬子山森林公园,建设东北宗教名山
砬子山森林公园,正在打造东北宗教名山。有东北小黄山之誉的砬子山有12座山峰,每座山峰建一座寺院或道观,与抚顺市清原县联合规划、联合开发,更名万寿山,打造东北佛教名山。
5、提升大象牙山旅游产品,打造辽北第一景区
我们规划的大象牙山风景区,既有赵本山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这个东北最有亮点的新景区,又新扩充、开发出了十余个景点,成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全新风景区。景区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涵盖了中固、松山、下肥地、黄旗寨、靠山、马家寨等六个乡镇。由环象牙山百公里的柏油公路串联而成。在象牙山核心景区的北、东、南三面穿连起了象牙山—《乡村爱情》拍摄基地、象牙山温泉度假村、金水湾漂流度假区、普度寺、象牙仙庄、白鹭洲野生动物保护区、一面城苗木花卉村、靠山天主教堂、龙湾山城、百丽山庄、九鼎龙泉寺、杏花村等十几个景区(点)、山庄、农家乐,目前各景区均已初具规模,进一步打造这一精品景区,形成环象牙山两日游线路,将成为辽北最新最大的景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旅游线路。
三、开原旅游业发展的探索与问题
1、全力推进东北亚丝绸之路旅游区项目。铁岭旅游怎样才能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我们最重要的国际招牌,就是东北亚丝绸之路旅游区,它可以一步把铁岭与东北亚六国(朝、韩、日、俄、中、蒙)旅游连成一线,成为东北亚国际旅游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同时,大东北旅游正在崛起,必须把铁岭开原打造成大东北旅游线路的重点旅游目的地,任何一个旅游团到东北与必到铁岭,不能“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铁岭旅游才能真正形成气候。
2、打造东北演艺之都。由三方面构成,一是打造全国一流的“东北二人转”演艺,形成高中低档一系列二人转剧场,培育二人转演出、培训基地。二是打造全国一流的“东方斯卡拉”演艺,打造与二人转民族风格截然不同的现代演艺。三是模仿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打造全国独家的“印象开原”演艺。东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二十几个少数民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等民族,开原又是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各个能歌善舞,我们完全有条件打造出一台东北民族风情的“印象开原”,这将是开原在全国所特有的“招牌菜”。三类全国一流的演艺形式,荟萃开原,开原就将建成东北演艺之都。
3、规范旅游局编制。省旅游局为省政府直属部门,市旅游局也参照公务员编制,西丰等县旅游局也都参照公务员。开原旅游局为事业编制,需要解决参照公务员编制问题。
4、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设立旅游业发展基金。省旅游局要求开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开原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创建条件,只要再做一点工作,年内有望请到中国旅游铜飞马。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5
大家好!
开原市的旅游产业,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人大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开原于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旅游强市。下面我就把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高度重视旅游产业
开原市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确定为发展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业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开原古城建设,市委、政府成立了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由一名正县级领导任副总指挥,我任常务副总指挥,旅游、建委、水利、交通、文化等11个部门参与,现在正在按照建设中国第一辽金古城的目标,全面建设,以这样的阵式开发旅游在各县市区绝无仅有。对于名闻全国的象牙山及《乡村爱情》拍摄基地,市委、政府成立象牙山风景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风景区,努力把景区打造成东北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我们编制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原古城建设规划、大清河滨水旅游区规划、黄龙岗湿地公园规划和象牙山风景区建设规划,这样大投入编制旅游产业规划在全省都不多见。为充分调动旅游战线的工作积极性,我市旅游局长享受副县级待遇,班子副局长全部享受正局级待遇,有独立的办公楼。以上这些,足以说明出开原市委、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开原市旅游产业的现状,正在形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逐步由起步最晚、基础最弱、实力最差的产业发展成与全市各条战线大体相当的产业。目前全市旅游产业现状,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情况看:
吃——全市有星级酒店3家(金山国际饭店、天宝酒店、清河财政培训中心),山庄3处(象牙山庄、象牙仙庄、百丽山庄),特色餐馆和农家乐若干家。
住——有四星级酒店1家和三星级宾馆2家,商务宾馆6家,山庄和农家乐若干家,接待能力较强。
行——有旅行社7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领先于各县市区。
游——有象牙山风景区、七鼎龙潭寺风景区、九鼎龙泉寺风景区、开原古城和白鹭洲野生动物保护区等,高品位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市之首。
购——有新都商贸购物中心,开原农副产品销售中心,榛子专卖店等旅游购物店数十家。
娱——有二人转演出场所开原大戏院,时尚演出场所1家,电影院1家,水上游乐项目2处,西餐厅、咖啡厅4家,高档茶楼1家,豪华歌厅11家。
截止到现在,全市有旅游从业单位近百家,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逾万人。现在游客来到开原,看有看的,吃有吃的,住有住的,玩有玩的,买有买的,出行方便,服务体系健全,旅游市场发育成熟,旅游产业在辽北各县市区中率先正式形成。
三、旅游产业发展探索
1、打造东北旅游黄金品牌。我们借助名人效应,以“本山家乡游”为主题,努力打造“东北风情,快乐开原”旅游黄金品牌。请赵本山回家乡开原拍戏,连续几年来先后拍摄了《刘老根2》、《马大帅1、2、3》、《乡村爱情1、2》等6部电视连续剧,现在正在拍摄《乡村爱情3》,随着这些电视剧在央视和全国各地方台的热播,极大地提升了开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原逐步成为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
2、打造东北旅游精品景区。我们抓住东北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少,开原辽金古城资源独特等特点和现状,全力建设中国第一古城,建设精品景区。我们正在维修东北著名千年古塔,雕刻世界最大的金玉大佛,恢复东北庙城,包装东北亚丝绸之路名关重镇——开原“丝关”,努力把开原古城打造成东北旅游精品景区。
3、发展节会经济。几年来,我们利用开原独特的资源优势,先后举办了开原旅游节、开原美食节、象牙山梨花节、龙潭寺庙会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承办了全省农业产业化高峰论坛、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现场会等许多会议,通过创建旅游强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各种活动,初步收到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效果。
4、开展特色旅游促销活动。我们编辑出版了《开原旅游丛书》,印发了《开原旅游画册》、《开原旅游交通图》、《开原导游图》等资料;制作了《古城开原》、《乡村爱情拍摄基地象牙山》、《古刹洞天龙潭寺》等电视专题片;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制作了《寻找黄龙府》、《龙潭寺之谜》等节目在海内外华人世界播放;成立象牙山旅游文化沙龙,辽北艺术家们汇萃象牙山讴歌开原;组建象牙山旅游网站,打造“网上象牙山”;在省内外期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介绍开原旅游资源的文章、书画摄影作品,我们通过这些软广告大力宣传、推介、促销开原旅游产品。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市旅游产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总最小。旅游收入所占全市gdp比重低,全市旅游总收入9亿元,仅占全市gdp总量165亿元的6%。二是投入少。旅游是一个投入较大的产业,目前政府投入有限,民营资本投资不多,资金投入成了制约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三是管理弱。没有旅游监察执法机构,缺乏执法效力,旅游投诉与纠纷案件增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以上这些弱点和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重视,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五、旅游产业发展设想
1、突出主题。集中建设象牙山国家级景区和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唱响“本山家乡游”旅游主旋律,打造东北旅游黄金品牌,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突出重点。加快开原古城建设,再现辽金文化,全力打造中国第一古城,培育东北旅游精品景区,拉动全市旅游产业迅速成型。
3、突破难点。在今后的招商引商活动中,突出旅游招商,突破旅游投入这一难点,降低民营资本进入投资旅游产业门槛,牵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速度。
4、努力整合。加强对旅游产业领导,全社会抓旅游,以象牙山风景区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迅速做大全市旅游产业,形成旅游拉动商贸物流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钢球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6
全县钢球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全县钢球产业发展现状截止目前,全县有钢球企业236家(不含加工户),70%以上集中在钢球工业园区,产品有30多个系列上百个品种,资产总额达5亿元(不包括土地),年耗钢材12.5万吨,年产钢球11万吨(含半成品),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利润8000万元。今年1—8月份,全县钢球产量达到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其中税金2000万元。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氛围逐步浓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钢球产业发展,通过召开全县钢球产业现场会、调度会、常务理事会、银企对接会和几次座谈会,引导广大钢球企业改变传统思想发展高端钢球。先后组织部分企业负责人到浙江、江苏、**、**等地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钢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县钢球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钢球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成立了**县钢球产业协会(商会),制定了考核细则。全县钢球企业的发展热情空前高涨,钢球产业大发展的氛围正在逐渐形成。二是转型升级速度加快。通过前期引导,全县钢球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高端钢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7
一、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即在特定的领域中,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它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一些产业或部门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和配臵资源的过程中,也选择某些特定的地域集聚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集聚区,如美国的“硅谷”、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地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同一类企业形成空间的聚集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是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企业合理布局的必然结果。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以产业链为基础、相关配套产业高度聚集的产业基地是一个基本趋势。这些产业聚集区内拥有一批实力雄厚、掌握核心技术的大企业,有着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具备突出的资本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其技术走向、产品研发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力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出代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改造有着重要意义。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产业,通过它的技术渗透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选择,赋予了信息化建设全新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为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方向。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是推动我省经济转型,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太原高新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战略方针,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企业、企业服务机构、创新投资融资机构、科研院所等组织聚集而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了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企业集群式发展,加快了我省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优化了我省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要求做出贡献。
1.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十一五”期间,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5年至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收入91.71亿元,占全区2.4%,年平均增长率为25.1%。利税总额为7.7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1.9%。2009年末,太原高新区拥有IT企业数量达690家,占全区企业数量的41%,其中软件企业195家。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原高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2007年,太原高新区成立山西软件园,2009年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成为全国35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园区通过“双软认证”的企业87家,占山西省的82.9%;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31家,占全省的52.5%;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7家;获得CMMI4资质企业1家,CMMI3资质企业4家,通过ISO9000认证企业35家。
2.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整体势头更加强劲。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拥有396项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项目,占全区总数的1/4强。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达240项,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的29.5%。电子信息产业R&D投入强度为5.9%。2009年,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共申请专利45件,获授权专利24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9.1%和15%。
太原高新区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和扶持企业自建技术研发中心,区内多数企业建有专门研发部门,其中省级技术研发中心5家。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完善了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3.骨干企业成长迅速
根据《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火字[2001]60号),太原高新区已有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同昌信息技术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奥科新得科贸有限公司、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合创自动化有限公司、山西泰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
骨干企业面向行业包括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煤矿与环保信息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子工艺装备研发、数字电视产品等方面,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对园区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多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发改委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专项、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其中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4.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太原高新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园区主要发展战略,从园区建设以及政策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使园区成为创新氛围浓、创新环境优、创新实力强的创新型园区,为众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
目前,太原高新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基地围绕山西省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形成以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煤化工软件、软件服务外包为主,具有山西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园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包括电子数码港、留学人员创业园、省创业大厦、太原高新区合创电力电子科技园、太原高新区国际大厦、高新动力港等专业孵化器。同时,园区企业还享受高新区的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从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太原高新区为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支撑体系。2007年正式成立“太原高新区IT研究院”, 搭建了山西省信息技术和IT产品研发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还联合企业先后组建了微软联合实验室、语义Web研发中心、计算机信息资质认证中心、大学生实习基地、数字化焊机标准研究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行业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机构,建设了“远程调用与资源共享平台”、“软件缺陷测试平台”、“全息幻影成像实验室”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并免费对园区的企业开放使用,进一步促进“官产学研”协同进行专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
太原高新区与区内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太原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联盟整合企业资源、联合开拓市场,形成了基于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区域创新网络,服务于山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太原高新区为解决电子信息产业环境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先后建立项目风险投资机制及融资担保体系,成立太原高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太原高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高新区高科技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并设立IT创新基金。2009年已对28家企业放出贷款共计6450万元。与省科技厅、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高新子基金”。
6.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也是迅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太原高新区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进行实训、扶持企业实施员工轮训计划,鼓励高校为企业进行人才定制培训。
太原高新区与耐特斯达(太原)软件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耐特斯达大学生实习基地,采用政府推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以培养实用性软件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山西省各大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到毕业就职提供全过程的实习实训,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人力资源匮乏之间的衔接问题,目前,已有1500名大学生参加了实习。
太原高新区山西软件园与美国ORACLE(甲骨文)软件系统公司、太原克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在山西建设的ORACLE WDP山西中心,是全国十大实训基地和技术中心之一。该中心依托ORACLE软件系统公司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在太原高新区从事ORACLE软件系统培训、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研发、广告和信息化服务及大学生创业实训等业务。
山西万立科技同太原理工大学合作,直接接收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公司技术研发,一方面给企业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山西同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实施轮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分批培训,以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
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尚未起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群规模偏小, 实力不强
太原高新区信息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不足3%,对全区经济发展增值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仍处于非主导产业地位。缺少具有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产业纵向分工发展不足,产业链发育不充分,配套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分布不够集中,专业化分工协作差,没有形成较强的区域产业优势。
2.集群缺乏相应的技术和服务支撑, 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由于集群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 产业集群成长到一定阶段, 必然需要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广泛参与, 这些机构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支撑。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支撑体系发展还不配套、不协调。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周围大学、科研机构并未成为创新的重要来源;金融担保体系、信用体系等几乎缺位, 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 只重视政府项目, 难以扶持缺乏资金的优秀项目和创业者;中介服务机构与产业脱节, 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利益、作为政府和企业桥梁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导致交易成本上升, 集群内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无法实现协同发展。
3.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在科研投放尤其是基础性研发上投放不足使得信息产业研发力量较弱,企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研发产品比例偏低(2009年区内,软件产品登记数271项),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产品依赖发达城市以及国外供给,产业发展主要建立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优势上,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在软件与服务业,基本上小型软件居多,大型软件偏少,技术落后。4.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技术领头人才缺乏
“十一五期间” 太原高新区实施“招才引智”战略,着重吸引产业高端人才来我去创业发展。以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为例,太原高新区软件产业从业人数15630,其中博士76名,硕士277名,留学创业人员43名,国家“863”项目带头人1名,院士2名,取得的成效可观,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比较缺少。构建人才高地,激励创新创业已迫在眉睫。
四、推进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1.借力于政府的推动和引导, 扩大信息产业集聚规模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还处于形成的初期, 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引导, 发展势必非常缓慢, 要实现赶超, 就必须更多地依靠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太原高新区管委会在规划和设计集群的产业方向和集群的规模、环境建设、政策保障、招商引资、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 使孕育成型的信息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效率、强竞争优势的方向发展。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以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低成本优势等资源吸引跨国品牌公司投资, 继而带动众多配套产业, 达到快速扩大集群规模、提升集群整体实力的目的。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方面, 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时, 不能一味发展离岸外包, 更要引导发展在岸外包, 尤其是以老工业基地为依托,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推进在岸外包发展, 增强本土软件发展实力, 使传统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共同焕发活力。
2.完善集群产业链, 巩固信息产业集群
完善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链越长, 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 链条越紧密, 资源的配臵效率也越高。首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可依托龙头企业, 形成相应配套, 修复和完善产业链:促使产业链从主要集中在产品制造过程, 延伸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 以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3.健全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 为集群壮大增强后劲 支撑体系是维持产业集群不断发展的强大后盾。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应加快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平台等配套基础设施, 努力提供公共服务保障, 创设良好的产业软环境条件;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 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联合攻关、相互促进, 实现高技术资源共享;完善区域诚信体系, 建立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体系,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可试行建立专业的信息产业金融平台, 将银行、风投、上市融资等各种方式, 通过平台整合起来, 专门服务于信息产业。4.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解放思想,快步前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促使省市政府出台信息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建立研发中心,发展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自主创新产业链,支持上下游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合作链,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推进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和共享机制,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
5.强化招商,做大做强信息产业
利用世界信息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抓住我省转型发展的机遇,把开放引进作为转型发展的创新点,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形成重大项目引进、建设、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和联动机制,在财政税收、土地利用、配套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惠政策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学习先进招商引资模式及理念,探索将经营权及经营性资产委托给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招商及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参与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信息产业论坛,加强对太原高新区的宣传力度,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宣传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到我区投资发展,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参与信息产业的全球化分工。
6.重视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
完善和落实招才引智的各项政策,优化融资、科研、学习、生活、子女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环境,以重点发展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软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招商引资等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人才,重点引进信息产业学术带头人和精通国际市场运作及软件科技创新标准的领军人物。设立人才专项培育基金,制定奖励标准,对由企业引进优秀创新人才,可由人才专项基金予以资助。
加大信息产业中高级人才学历教育,在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政府资助,引入人才培训机构,由园区、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办软件学院和各类专业培训班,扩大人才的储备交流;依托企业,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对应届毕业生和企业的新上岗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对高端人才赴境外定制培训,给予资助。做好人才发展的规划、储备、培养和再教育。
7.扩大企业对外交流合作
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国际和兄弟省份市场交流,积极参与并探索承办物联网产业应用博览会、大型软件交易会等展会,逐步打造园区品牌效应。积极参与国内外组织的各项技术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动态,寻求信息产业新的发展机遇。借鉴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区产业特点,吸收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消化再创新,实现我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临安香榧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8
临安市林业局
(2007年7月10日)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也是最具特色、最具市场竞争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名特优林产品。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生态价值,是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和观赏树种。发展香榧生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状况、丰富自然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临安香榧产业发展现状
就全省香榧的发展状况看,在大多数干水果市场呈现相对饱和,产品由量向质转变的情况下,只有香榧是急需扩大栽培、规模发展的干果。据统计,目前全省香榧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不到10万亩,年产香榧约1200吨左右,是山核桃产量的1/8,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目前香榧市场价格一般在160~200元/公斤,最高年份价格在200-300元/公斤,经济效益位居干水果之首。
临安是香榧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临安香榧曾是南宋皇帝的贡品。清乾隆《临安县志》记载:“风榧,形细长而红尖,出桃源(今属临安板桥镇)者,味甚香美”。1933年,临安香榧的产量仅次于诸暨,居全省第二位。1983年,板桥、三口、临目等地开始利用野生榧树嫁接香榧。由于种植成活率低、种植成本高等因素,发展较为缓慢,基本以农民零星种植为主。2002年,我市提出“大力发展香榧,为临安农民培育第三棵摇钱树”的设想,并于2006年将香榧列入新兴产业加以扶持,香榧产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目前,全市香榧种植株数达到12万株,折合面积5000余亩。主要分 1
布在5个乡镇7个重点村(三口镇长明村、樟坞村、太湖源镇素云村、玲珑街道高山村、板坞村、西天目乡武山村、湍口镇柴家村)。2006年,全市有7个香榧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验收,今年又新立项了4个香榧产业化示范基地。
二、临安发展香榧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适宜发展的林地资源较多。
从80年代以来,我市共营建了70万亩杉木林,其中40%的杉木采伐迹地适宜发展香榧。同时全市有10万亩退化竹林、5万亩山核桃老林需要逐年改造。通过在采伐迹地、退化竹林和山核桃老林中改种和套种香榧,既可以解决更新造林树种选择的问题,也可以减少大面积纯林病虫害增加的问题,还可以快速改变山核桃林地的生态景观状况。
(二)具有丰富的野生榧树资源。
根据省林勘院和林学院于2000-2001年调查资料显示,临安胸径6公分以上的野生榧树资源占全省的82%,达49万株,主要分布在全市25个乡镇、街道。这部分野生榧树通过高接换种,3-5年就可以挂果投产。
(三)具有成功的示范典型案例。
目前,全市已有10多个村进行了香榧培育。其中,三口镇长明村、太湖源镇素云村、玲珑高山村引种的香榧均已结果,并且产量、品质均不亚于诸暨香榧;三口镇长明村袁和荣的两株香榧,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收入都超过5000元,去年达1万多元。
三、当前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前期投入较大,投资期较长。
香榧生长慢,结实迟,前期投入高。实生香榧树,要经历25年左右才能开花结实。嫁接香榧虽然可以实现5年结果的目标,但真正要获得经
济效益,也需要10-15年时间。由于受种苗品质、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高标准营建香榧基地,每亩前期投入至少1500元,一般农户难以承受。
(二)优良种源相对不足。
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规模较大的良种采穗圃和良种壮苗繁育基地,本地培育的香榧苗木相对不足,需要到外地调剂。因此,种苗来源良莠不齐,很多嫁接用的接穗采自低产树、或品质较差的母树,品种与质量难以保证。
(三)偷盗情况时有发生。
由于香榧苗木价格高,部分地区的农民偷挖种植香榧苗木,盗采香榧接穗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榧农发展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推进香榧产业发展的意见
(一)加大扶持,建立产业领导小组。
市委、市政府要把加强香榧产业发展列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予以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明确落实和出台各项资金扶持政策。目前,市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资金,对以村为单位、连片5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给予1~2万元的资金扶持,这对做大做强香榧产业还有一定差距。从10年发展100万株香榧的目标计算,每年扶持资金至少在100万元以上。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建设、种苗培育和科技推广。同时,要建立香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定一位市领导主抓香榧生产,高质量地建设一批省、市级林业特色香榧示范基地,加快香榧发展速度。
(二)编制规划,推进产业稳步发展。
根据香榧的生态习性,因地制宜划分不同功能区,制订操作性强的全市香榧产业发展规划。比如,可将我市的三口、板桥、太湖源等乡镇作为香榧主产区,大力拓展种植范围和面积,将连片造林与房前屋后、田边地
角等适当的地块零星种植结合起来,将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发展香榧生态林有机结合起来,通过5-10年的努力,发展100~200万株香榧(按20株/亩即发展5-10万亩),培育出一个年产值3-5亿元的新兴产业。
(三)抓好管理,加强香榧种苗建设。
要对现有苗圃加强指导管理,积极培育优良香榧品种采穗圃和资源圃,建立香榧种苗繁育基地。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和奖惩措施,使严格按规范生产经营的榧农和企业得到鼓励,不按规划生产经营的受到处罚,避免假冒伪劣种苗坑害农民情况的发生,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四)加强服务,健全产业保障体系。
要加大科技兴榧力度,积极争取浙江林学院的科技支持,加快香榧古树的保护、香榧种质资源选优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科研成果,注重香榧科技示范户与香榧嫁接能手的培养,形成香榧技术推广网络。要建立全市香榧产业协会,加强协会与榧农、企业的联系,强化协会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功能。要重点扶持、培养和发展几家集香榧种植、收购、加工制作、市场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走出一条以协会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9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林业局及产业办的指导下,XXX乡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乡的大事来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进展情况
(一)核桃产业。XXX乡2010年的核桃种植任务是6000亩,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截止2月中旬,已顺利完成7300亩的核桃种植完成计划任务的121.67%,为全乡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1年的种植任务是5000亩,目前正在加大核桃宣传种植的力度,做好全乡新植5000亩核桃的规划,计划大春收割后组织群众打塘。
(二)油茶产业。2010年,县下达我乡油茶产业发展任务为新植13000亩、改造7000亩,任务下达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深入发动,产业调查规划、油茶清山打塘等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截至7月20日,全乡共落实油茶种植地块13369.6亩,完成打塘13369.6亩,地块落实和清山打塘工作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2.8%和102.8%。目前已向县产业办递交调苗申请,但由于天气情况,尚未调苗种植。
二、采取的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长期产业,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主要领导带头亲自抓,针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亲历亲为入村进片督导核桃和油茶发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专题召开全乡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推进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核桃和油茶产业发展任务下达各村、各挂村工作队员、各护林员,要求挂村领导亲自抓各村样板,村委会班子成员、挂村站所工作队员分片挂到村小组发展油茶,动员所挂村小组的群众至少完成50亩以上,督促各村护林员每人至少完成油茶30亩。
(二)强化宣传发动,推进产业发展。加大木本油料产业政策形势的宣传,以政策措施强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一是入村宣传动员。2月20日前各挂钩工作队、各村委会班子成员、各村护林员深入159个村小组,组织群众召开产业发展动员会,大力宣传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对群众增收致富的意义,宣传国家的扶持政策和种植的技术要求,让群众了解产业的利益和发展导向,提高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认识。二是印制资料宣传。将各种政策和技术要求印制成宣传单,利用街天和工作队下村的时机,发放到群众手中,共发放资料7000余份。同时充分利用《风采XXX》这一信息平台,大力宣传群众在发展核桃和油茶产业中的典型事例和致富典型人物,从身边的小事让群众受感染,受鼓舞,自觉发 — 2 — 展木本油料产业。
(三)强化示范带动,着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去年2个乡级油茶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发动农户广泛参与油茶产业发展。针对今年外出务工群众增多、农户无劳力发展油茶的实际,逐步探索引进企业发展油茶的路子。通过老板投资种植,群众以地入股,成果按一定比例分成的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大户承包、能人兴林,让企业和林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通过乡政府、林业站和村委会各级牵线搭桥、协调地块,动员群众将荒山划零为整、形成连片,让油茶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基地化发展。经过大量的对外宣传,目前已经有3家比较有实力的公司老板和单位负责人到乡上、到村委会商谈油茶产业合作事宜,天利恒公司已定向在大普弄村发展油茶一期种植2000亩。
(四)强化服务保障,加强技术指导。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负责的服务保障机制。乡机关干部负责宣传发动、筹措资金、组织群众、联系企业等统筹协调工作,林业技术人员负责包片做好技术指导、培训等管理服务工作,乡挂村领导、林业站、工作组各司其责,切实加强各村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动员。加大油茶基地抚育管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让林农掌握油茶改造、种植和抚育管理中施肥、垦复、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管理技术,把技术真正运用到生产实际,提高油茶的种植管理水平和成活率。加大对已种核桃的管理指
— 3 — 导,提高成活率。
(五)强化未雨绸缪,做好荒山调查。为完成“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任务,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调动全乡林农积极性,实现木本油料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XXX乡通过开展宜林荒山资源摸底调查。调查组通过走访、询问村干部,初步了解村委会的荒山分布基本情况。村小组干部带着林业技术员到山头,将能利用的宜林荒山用地图勾绘下来,计算出面积,提出发展方案后召开群众大会,通过一事一议,让群众讨论愿意自己发展还是出租给有实力的造林公司来共同发展,将宜林荒山资源真正整合起来,大力推进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此次调查共规划宜林荒山35035.8亩,为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林业产业的发展布局提供了基础数据。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群众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劳力严重匮乏。目前全乡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7495人,占全乡青壮年总人口的82%,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导致油茶发展滞后。
二是地块落实难。因区域山势落差较大,很难规划千亩以上的连片地块,加之部分群众对招商引资认识不足,小农意识较强,宁愿闲置也不愿拿出土地出来入股,导致地块落实难度较大。
三是由于群众投入不足,重栽轻管现象突出,导致去年部分油茶成活率不高,也影响了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工作队进村入户到山督促群众落实地块,积极组织群众进行栽种前准备工作,确保雨水来临时顺利栽种油茶。
二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协调好地块,促成企业对油茶产业的顺利投资。
三是继续加强技术指导,督促技术员深入地块指导,让群众掌握油茶栽种技术,确保油茶成活率。
四是采用技术手段对苗木进行处理,确保栽植成活率。即从北京林科院购买ABT6号生根粉,在苗木调运前对其进行浸泡处理,以此来加快苗木新根萌发速度,进而提高油茶苗栽植成活率。
五是加大核桃宣传种植的力度,做好全乡新植5000亩核桃的规划,大春收割后组织群众打塘,确保完成任务。
XXX乡人民政府
县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篇10
xx县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立足热区优势,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蔬菜年均种植面积10万亩,热带林果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的菜果生产种植大县,广大人民群众也由此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绿色食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求,为此,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绿色壁垒”纷纷设置,对xx蔬菜产业无情地亮出了“黄牌”。如何改变xx“蔬菜”的命运,重振蔬菜产业雄风,是摆在全县各级干部各族群众面前的一件大事。县委政府经过对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会诊”后认为,xx的特色是蔬菜,出路在蔬菜,要突出、创新这一特色,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农业部把xx列为“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的历史机遇,对蔬菜产业来一次彻底的革命,以打造无公害品牌为重点,加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一是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推进蔬菜产业二次创业。xx的冬早蔬菜于1978年开始规模试种,到1984年开始规模经营并初成产业,鼎盛时期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1.5亿元,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品种的市场适应性差、内在质量低,一度时期已开拓的“三北”市场逐步丧失,至,面积不变,产值却降至8000万元。面对此情,县委政府果断作出了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决定。一方面,全力构建专业联防联治植保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主动请专家到xx对水、空气、土壤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检测认证,制定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依法禁绝剧毒高残留农药在xx的使用,在全县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措施进行蔬菜病虫害预防和治理,建成全省最大的物理杀虫灯体系,安装物理杀虫灯2380盏,防治面积8万多亩,同时在全县广泛成立联防联治植保协会,通过协会引进高效优质生物农药,进行专业化防治和区域化治理,在提高菜产品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群众生产成本,减轻群众负担。另外,还把经常性的监测检验工作做深做细,在建立各类监测检验机构的基础上,从县委书记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手一台检测仪,做到田边地头随意抽检,地里无违规生产,市场无农药超标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采取以协会、公司为主,政府补助、奖励的形式有效引导和支持协会、公司进行产品认证,全县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无公害产地认证9.1万亩,并注册了商标;3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21家企业的25个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1家企业获得iso-9001国际管理体系认证,3家企业获得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卫生注册证书》。再一方面,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协调农科部门尤其是省农科院按照市场需求,着眼于“名、特、优、新”品种大胆引进、试验、示范,以“好品种加订单”的形式在全县予以推广,并引导群众抓住市场空白点和对某个蔬菜品种的需求旺盛期调整粗细菜比例及种植时间,确保各类蔬菜都能够均衡上市并处于价格旺盛期。上述措施的顺利落实,xx蔬菜作为绿色支柱产业的地位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得到牢固树立,群众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连续四年量价同增。全县共种植蔬菜12万亩,产量达22万吨,产值2.7亿元,群众种菜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0%。
二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型农业,努力延伸农业产业链。20多年来,xx蔬菜一直以鲜销为主,蔬菜鲜销风险大、效益低,无论当前效益有多好但毕竟路子狭窄。xx县委政府顺势而谋,把农业富民与工业强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绿色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有效吸引国内外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到xx落户,倾力建设集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为一体的工业产业群体,香葱、德国米葱、薯类作物、粗糖产品等初级产品得到了加工升值,延长了产业链,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了市场。加工园区自规划建设以来,已有36家企业建成投产,7家企业获得了农产品出口自营权。福建闽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龙川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瀚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林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具有相当规模,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年产值已超过2亿元,年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农户建成了近2万亩的生产基地,基地亩净收入达3000元以上。园区内的种子协会,全面加强与国内繁制种新老客户的联系与合作,并成功引进了世界知名的繁制种企业美国的“先正达”公司、台湾的`“农友”公司在xx开展繁制种业务,使全县的繁制种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农民每年仅繁制种一项就能创收6000多万元。
三是聚合力量,开拓市场,竭力疏畅农产品销售渠道。20多年来,xx在农产品的市场定位上一直是“立足滇黔、开拓‘三北’”,尽管总体顺利,但群众也还是吃尽了苦头,农产品卖难仍是群众的一块心病。县委政府为民所急,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和国内超市。一是着力培育市场主体。xx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否畅通,左右着绿色农业的发展程度。为此,他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00名懂生产、有一定经营经验的能人作为市场经纪人,进行重点培育,分别安排县级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联系,从思想启发、政策落实、项目开发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协调和帮助,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xx蔬菜外销的市场中坚,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精心组织县内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协会、经纪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菜商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每年请进300多家菜商到xx从事蔬菜外销经营。二是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体系。把批发和交易市场建设作为xx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达100170平方米的云南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制冰厂4个,冷库8个,速冻保鲜厂1个,年处理保鲜蔬菜10万吨以上;信息收集发布管理中心大楼一幢,面积2500多平方米,同时还建成长1216米的铁路专用线一条,配置装车站台货位48个。在国家和云南省的关心支持下,20又投资5868.61万元,对市场进行改扩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市场功能的日趋完善,为xx农产品冲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市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xx县委、政府又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销售环境。公安、工商部门组织精干力量进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维护社会治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确保了交易的公平有序。三是努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月,在云南省外经贸厅的支持下,xx在昆明为反季蔬菜和水果举办了产品推荐会,5个国家的领事和300多家国内外客商参加,签订了8万多吨2亿多元的蔬菜产销合同。203月,县委书记带队,以县级有关部门和县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公司、协会组团到泰国清迈、曼谷举办xx蔬菜水果推介会;年4月,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县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协会参加了上海云南生态农产品推介会,xx菜果产品在上海掀起了抢购旋风。县委政府在积极组织开拓市场的同时,主动出资支持县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外出参加各类农展会、推荐会,考察产销区市场,建立合作式直销窗口。到目前为止,全县菜果产品远销国内145个大中城市,销售量达15万吨,2万吨菜果产品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农业产业化发展框架的初步形成,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及经济社会全面进步。2005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91582万元,比上年增加9003万元,增长9.5%,其中,完成农业总产值684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比上年净增296元,增长11.6%。完成财政收入6707万元,比上年增加1463万元,增长27.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9737万元,比年初增加19178万元,增长23.8%。
【红星林场产业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周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情况汇报10-20
国有林场林业工作汇报06-29
林场抗疫防控总结汇报材料07-03
林场强化后备资源建设工作汇报05-18
红星向着党07-25
长征,红星闪闪01-01
国有林场08-25
林场经济11-26
林场管理12-08
林场资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