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

2024-09-15

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精选9篇)

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 篇1

合同管理软件在财务审查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

对于任何需要审查的合同,不论合同的标题是如何表述的,首先应当通过阅读整个合同的全部条款,准确把握合同项下所涉法律关系的性质,以确定该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在审查合同前,必须认真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同时,注意平时收集有关的合同范本,尽量根据权威部门推荐的示范文本,并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查。

友为合同管理软件审查的着重点:合同的效力,合同的中止、终止、解除,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

企业的合同管理,就是企业对本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所进行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协作责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统计考核制度、合同档案制度等,它是企业的一种自律行为,是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中小型企业其自身的特点,企业老总权力集中,武断专行等,对合同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签订合同带有盲目性,不少私营企业虽然建立了合同管理制度,但仅存于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或内容空洞,缺乏可行性,形同一纸空文。在合同签定和管理中具有下列共性特点。

合同审查是一项对审查者的要求较为全面的工作,不但要有扎实的法律基础,还要熟悉企业管理、经济运行的相关知识,当然一切的经验都需要慢慢累积的过程,边学边审,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很快就能形成自己审查合同的技巧和方法。

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 篇2

我国的市政工程规模宏大、范围广阔、工作量繁重, 所以施工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1) 全面审查法,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审查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方位性等优点。经过工作人员的认真工作, 市政工程的预算结果差错率比较低, 工程的质量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建议一些工艺比较简单、规模比较小、预算技术比较落后的常见民用市政工程可以应用全面审查的方法。

(2) 重点审查法, 就是必须把握市政工程的预结算的突出部分进行审查。一般工程量比较繁杂、结构复杂、造价昂高的工程都合适用这种方法。例如:可以应用在土建筑中各个项目的结算费用之中:墙面、柱子、门窗、钢筋、水泥的费用预决算等。

(3) 分解对比审查法, 在单位的市政工程中, 分解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然后在直接的费用分解时, 根据材料的消耗量分部分进行, 经过对比, 达到审查的标准预决算和综合指标。分解对比审查法比较方便快捷, 不需要依赖施工图纸以及再次查询工作量。它具有实效性, 一般情况下, 只需要选择一两个指标就可以顺利审查工作。

(4) 标准预算审查法, 这样的审查法主要是针对于施工范围比较小、规模小、采取标准图纸和通用图纸进行施工的单位。它具有事先编制标准预算的特点。采取标准图纸和通用图纸进行施工的单位, 工程的结构和施工手段都是大同小异的, 只是在施工的环境和条件上有具体的差异和局部的变更。

(5) 筛选法, 它具有统筹兼顾的特点。同类型的市政工程虽然在规模、面积和高度上都决然不同, 可是它们在各部分子项单位中建筑的面积数据却差别不大。所以, 我们可以把建筑子部分子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 进行统一筛选。总结出相关的工程量、需要的劳动力和资源、单价和总造价方面的数据等, 作为此类工程预决算的参考依据, 有利于拟建市政工程的子部分和子项目的数据。

(6) 分组计算法, 这是一种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方法。它可以将预算中的具体项目划分为大大小小的若干组, 在相同的小组内采取相同的数据审查。采取这方法的前提是, 对分项市政工程进行分组工作必须要符合标准的预决算, 因为只需要审查其中的一个分项, 就可以揭晓其他的分项工程的准确度。一般而言, 市政工程中的底层建筑、楼面面积、楼板体积以归为一类, 成为相同的一组。第一, 我们可以先计算楼底、楼面、刷白的面积等。公式是:地面面积X垫层厚度=垫层工作量。楼面面积X楼板折算厚度=楼板市政工作量。分组计算法具有工作量小、速度快的好处。

(7) 预算手册审查法, 就是在平时将市政中常用的标准结构和配件, 结合标准图整合成预算手册。预算手册审查法没那么繁琐、减少工作的重复计算量, 提高审查工作的效率。同时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利用预算软件进行市政中的预决算审查工作也非常的简单方便。

2 我国市政预决算的审查内容分析

根据多年的预决算审查工作的应用, 进行探索和总结。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 一般的施工单位在市政预决算方面一般都超出实际造价的20%左右。

(1) 审查市政的工作量。市政工程的总造价会随着工程量而变化。审查的时候会根据施工的图纸、规定的数量、工程的计算规则、专门的材料表、总运输的一览表, 针对已有计算结果的市政工程量进行审查。抓住重点的部分, 检查是否有漏洞和差错, 不仅注意计算工程量的大小尺寸数据来源而且也很注重关键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和掌握市政工程量的计算法则。计算工程量的精确性是提高工程决算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 我们必须精通计算规则, 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因为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工程的决算中会利用障眼法的非法手段在工程的交接部分进行重复计算, 所以在审查的工作中, 必须精通市政工程量的计算法则, 才可以进行更加仔细地检查。

(3) 了解定额中的子部分和子项目的工程内容。审查的工作人员第一步要了解定额每一个项目中标注的基价, 看看是否包含了项目内容。尤其是综合定额项目。部分施工企业在编制决算中对项目中包含的内容重复立项。如果工作人员不了解定额中的子部分和子项目的工程内容, 容易造成市政工程造价的负担。

(4) 材料价钱的审核、审核定额子目以及经济鉴证的审查。建筑市场上的材料价格差别很明显, 必须要经过全面的市场调查和研究, 才能确定合理的材料价格。对于市政工程而言, 选择子目具有争议性, 所以要明确定额中的同类市政工程量子目的套用, 才能合理地选套子目单价。所谓的经济鉴证就是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产生的调整和材料的差价等。一般情况下, 施工单位编制市政工程决算时都超过调整项目的内容。

(5) 取费标准和其他方面费用的审查。取费的标准必须符合定额的标准和当地管辖部门下达的文件规定。其他方面的费用也必须符合双方签订的市政工程合同。包括:完成工作后的奖金、抢工的费用、措施费用、表现优秀的奖金等。多种多样的计算方式和标准都必须进行全面的审查, 减少成本的支出。总结以上的审查内容可得:预决算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 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认真负责、廉政正直, 才能更好地完成市政工程的预决算审查工作。合理地使用基础建筑的经费, 降低市政工程的总造价,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 结束语

市政工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与国家的财政利益紧密相连。因此, 在要了解市政工程中预决算审查的内容, 在审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的成本和效率、工程质量方面进行合理的考虑。保证日常公用设施的有效运行, 维持建筑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更好地去创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事业。建筑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使中国的建筑业在国际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摘要:市政工程的预决算审查工作, 利于提高建设投资的准确性和对工程的总价进行合理的预算和结算, 它是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假如没有进行市政工程中预决算审查, 可能会造成不必要巨大经济损失, 盲目地投资, 浪费施工资源等。本文对市政工程中预决算审查方法与审查内容作出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预决算审查方法,审查内容

参考文献

[1]《市政工程预决算必备数据一本全》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1]《市政工程预决算必备数据一本全》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

[2]宋国防.工程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9.[2]宋国防.工程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9.

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 篇3

关键词:审查起诉 证据 刑事诉讼

在刑事诉讼中,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需要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监督,决定是否起诉的诉讼活动。这一阶段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是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能否最终得到有罪判决的关健。现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就审查起诉阶段如何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审查起诉阶段审查判断证据的一般方法

实践中审查起诉阶段审查判断证据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一)甄别法

甄别即审查鉴别的意思。甄别法是指对收集的证据,逐一进行单个审查和鉴别。运用甄别法审查判断证据,要求依据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常识去辨别证据的真伪和是否具有证明力。

(二)比较法

它是指对案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证据进行比较或对照,从中发现和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点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经过比较认为相符或一致,没有矛盾,就是确实可靠的;反之,均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查证。

(三)印证法

它是指将若干证据分别证明的若干事实结合起来进行验证,以考察它们之间是否相互呼应、反映一致的方法。按事物互相联系的辩证原理,案件发生后,证据和一定的案件事实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样,为判明一定证据的真伪及其是否具有证明力,就可以把该证据与其他有关的证据结合起来,考察它们之间能否相互证实。

(四)辩认法

它是指对某一事物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组织曾与该事物接触过的有关人员加以指认与确定的活动,它是审查起诉阶段审查判断证据的有效方法。

(五)存疑证据模拟实验法

它是为了审查判断某一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或情况下能否发生,而依法将该现象发生的过程加以重演或再现的一种活动和方法。如我们在办理被告人刘某某盗窃案时,刘某某为掩盖其同伙,供述称所盗赃物是其个人转移走的。我们通过审查认为其供述有诈,遂建议侦查人员进行侦查实验,让被告人把运赃过程再按案发当时情况试验一遍,结果被告人费尽力气也未能将赃物转移走。在此情况下,被告人不得不供述出了其同案犯。

(六)反证法

它是指用否定某一证据的办法来肯定与之恰好相反的证据为真实的一种方法。使用反证法进行审查判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用以证明相反判断为虚假的证据,必须是经查证属实的判断,否则,相反判断的虚假性就不能证实。

2.相反判断必须与待证判断构成矛盾,形成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这种关系就不能通过反证,确认或推论待证判断的真实性。

3.反证法因是从反面证明,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只能用来确认案件中的局部事实。

(七)排除法

是指把待证判断同其他可能提出的诸判断放在一起,通过证明其他判断的错误来确认或推论待证判断正确性的方法。使用排除法要注意必须穷尽所有可能提出判断,如果不能穷尽所有可能提出的判断,排除法就不会奏效。

二、对七种法定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物证、书证的审查判断

在对物证进行审查判断时,必须注意查清下列问题:

1.物证是否客观真实。首先要查清物证是否伪造,在实际案件中犯罪分子经常使用伪造物证的方法来掩盖罪行,企图逃避惩罚。其次,要查清物证是否因自然原因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形失真。

2.物证是否确实与案件事实有内在的联系。如果误把同案件没有联系的物品或痕迹当成物证,就可能导致办错案件。

3.要查清物证是原物还是复制品。如果不是原物就应尽量取得最具有证明力的原物。

4.要查清物证的来源。查清物证的来源对于查清物证是不是客观真实的,同案件事实是否有联系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审查书证同样要查明是否客观、真实,同案件有无联系,是原件还是抄本,以及书证的来源等。

(二)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审查证人证言时,要注意审查以下情况:

1.证人的生理、心理状况。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包括感受、记忆、唤起记忆并表述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的生理、心理状况对于证言真实可靠性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审查判断证人证言时,就必须注意审查证人的感官能力是否正常,有无疾病、缺陷,是否近视、色盲等;证人的记忆能力是否正常;有无可能影响记忆准确性的生理疾病等;证人的表达能力是否正常。

2.证人感受案件事实的方式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一般地说,直接耳闻目睹案件事实的证人证言,比间接听他人讲述案件事实的证人所提供的证言更可靠。因此,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证人是通过听他人讲述的方式感受案件事实的,就应通过该证人找到向他讲述案件原来事实的人,然后将两者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进行对照、审查。

3.证人感受案件事实时的客观环境。证人感受案件事实的客观环境,如距离的远近,光线的明暗,是否存在着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对于证人感受案件事实的能力都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许多客观情况都可能造成证人感受的不准确,甚至造成错觉。因此,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必须结合调查分析证人感受案件事实时的周围环境的各种情况。

4.某些社会因素。证人同犯罪嫌疑人有某种亲密或不和的甚至敌对的关系,这可能造成证人有意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或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提供都分不真实,甚至完全不真实的证言;证人受到同犯罪嫌疑人有亲密关系或敌对关系的其他人的威胁、利诱,也可能造成证人提供有利于犯罪嫌疑人或者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不真实的证言;证人在司法人员使用刑讯,或者威胁利诱、欺骗等非法手段的情况下提供证言的,这种证言就不能采信。上述这些社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证人证言不真实的结果。因此,在审查判断证人证言时上述因素都应加以考虑。

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上述情况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行全面审查。同时,还要注意审查证言本身是否存在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以及证言同案件其他证据是否互相吻合,如果存在矛盾或疑点就必须进一步调查核实。

(三)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由于被害人所处于的特殊地位,被害人陈述也有可能部分不真实或者完全不真实。在审查起诉阶段应主要审查:

1.被害人为了陷害他人或者出于其他原因,编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犯罪行为。

2.被害人在人身受到犯罪行为的威胁或侵害时由于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而产生的某些错觉,从而造成陈述失实。

3.被害人是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出于对犯罪的痛恨,在其陈述中可能夸大犯罪的严重程度,渲染某些证明犯罪嫌疑人罪重的情节或者避而不谈某些证明犯罪嫌疑人罪轻的情节,从而造成其陈述的片面性。

4.有些被害人特别是强奸等性犯罪的受害妇女,由于害羞或其他原因,也可能提供不真实的情况,从而造成其掩盖了真正的犯罪行为。

由于实际存在着上述可能造成被害人陈述不真实或不完全真实的因素,所以,在审查起诉阶段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必须慎重,不能偏听偏信。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要着重了解他同犯罪嫌疑人的关系以及他感受案件事实的主观、客观条件。同时,又要仔细分析,研究被害人陈述本身是否存在矛盾、疑点或不合情理的地方,还必须把被害人陈述同案内其他证据互相比较,以确定被害人陈述是否同其他证据一致。如有矛盾,就要进一步调查了解,解决矛盾,以证实被害人的陈述是否真实。

(四)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

由于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是处于将要受到法律惩罚的对象,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惩罚或者对抗审判等,心理因素就决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更可能具有虚假性。这就要求在审查起诉阶段,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作为重点来审查判断。

1.要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如何取得的,是否存在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

2.对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要具体分析供述和辩解之间有无矛盾,供述、辩解本身前后有无矛盾,此次供述、辩解同另一次供述、辩解之间有无矛盾,是一直供认不讳,还是时供时翻。在审查共同犯罪案件时,还要分析各个共同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否一致,如有矛盾,就要具体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3.还必须把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同案件的其他证据进行对照、分析。

只有通过反复查证、核对,具有充分根据确认犯罪嫌疑人口供是真实的,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五)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在审查起诉阶段,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应审查下列情况:

1.鉴定所依据的材料是否充分真实;

2.鉴定时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进行分析鉴定的技术设备条件是否完善;

3.鉴定人是否了解为保证鉴定的正确所必须了解的案件情况;

4.鉴定人的技术、知识水平是否能胜任该项鉴定工作;

5.鉴定人同犯罪嫌疑人有无利害关系,鉴定人有无受到同犯罪嫌疑人有密切关系或敌对关系的人的威胁、利诱而作虚假鉴定的可能性。

审查判断鉴定结论,应把鉴定结论同案件内其他证据加以比较、印证,如鉴定结论同其他证据发生矛盾,在必要和可能时,应重新鉴定。

(六)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

在审查判断勘验、检查笔录时,要注意审查以下问题:

1.笔录中记载的现场和物品情况有无可能伪造,人的身体特征、生理状况或伤害情况有无可能伪装。

2.笔录中记载的内容是否全面、准确,有无遗漏,笔录的记载同有关现场、物品、痕迹、尸体、人身特征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3.勘验、检查笔录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如是否有权进行勘验、检查,有无见证人在场,勘验、检查人员和鉴证人员是否在笔录上签名、盖章等。

4.勘验、检查笔录同案件其他证据是否一致,如有矛盾,就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查证分析。

(七)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审查判断视听资料,要查明:

1.视听资料的制作,形成过程。要审查制作者的个人情况,具体制作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播放时的设备、技术、性能等等。

2.辨别视听资料的真伪,有无伪造、篡改的情况。

公诉审查报告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篇4

如何制作公诉审查报告呢?其实,一份审查报告就相当于一篇论文,论点就是待认定的事实,论据就是证据摘录,论证就是对证据的分析论证。把这三块内容写好了,一份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审查报告也就自然产生了。

一、证据如何摘录

证据摘录是一篇公诉审查报告的基础性内容,是认定犯罪事实、证据分析、得出审查结论的基础。

(一)证据摘录原则[1] 证据摘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客观”、“全面”、“详略得当”。

1.“准确”就是要求摘录忠于侦查卷宗的真实记载。一是对证据摘录要避免遗漏摘录证据,比如遗漏到案经过的摘录,就可能导致遗漏自首的认定;二是要避免错误摘录,比如将犯罪嫌疑人供述中的“不知道”,错误摘录为“知道”,就可能产生误导。

2.“客观”就是基于中立的立场,既要摘录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证据,也要摘录对其有利的证据,这也是检察官客观义务的题中之义。不得将承办人个人的主观倾向和先入为主的判断带入证据摘录中。承办人的主观意见可以在证据分析、承办人意见中体现,而不应该直接融入证据摘录中,否则可能误导审查报告审阅者的判断。

3.“全面”就是要将全案的各种类的证据进行摘录,不能遗漏影响定罪量刑或对案件有重要影响的证据材料,如实践中容易忽略自首、累犯、主从犯等细节证据的摘录。当然,这里的全面主要是指证据种类、证据数量,而非指证据内容。换言之,侦查卷中已有的证据都应该摘录,但是在摘录具体内容时不要求事无巨细地详细摘录,而是根据案件需要详略得当地进行摘录。

4.“详略得当”是指证据内容摘录的详略程度要根据个案、证据类型区别对待:(1)言词证据摘录可以进行必要的归纳、概括,不必所有的案件都原文“一问一答”式的摘录,也没有必要把重复、啰嗦的话重复摘录,也没有必要把与案件无关的话进行原话摘录。(2)对于简易程序案件,证据清楚稳定的案件,证据摘录要简略,不必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按照原话一问一答式摘录,也无需要将犯罪嫌疑人的多次供述一一摘录。只要首先列明犯罪嫌疑人有几次供述,分别注明供述的时间、地点及讯问人、侦查卷宗页码,然后概括其供述的主要内容。对于多次供述中对案件事实有重要影响的不一致、有矛盾的细节,可以放在证据列完后“存在的问题”中载明,并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进行简单的分析。列举证人证言或被害人陈述时,如果与犯罪嫌疑人供述基本一致,内容可以简略写成“与犯罪嫌疑人供述一致”,然后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单独摘录。(3)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特别是犯罪嫌疑人不认罪、翻供或口供反复的案件,证据摘录要尽可能详细,特别是对案件认定具有意义的细节也需要摘录。当然这需要经验判断,哪些话对案件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一些刚接触案件的年轻公诉人面对大量的证据,不知如何确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重要的,哪些是与案件无关的。结合下面这个案件来直观地进行说明。

【案例70:吴某贪污、受贿案】2003年至2004年初,被告人吴某在担任中共南京市某区委某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滕某在南京市建邺区所街村租用土地方面,提供便利,后收受滕某提供的现金人民币70万元。

2006年3月至2007年4月,被告人吴某在担任中共南京市某区委某街道调研员期间,利用其负责拆迁工作的职务便利,伙同被告人滕某、乔某,通过私自翻修房屋、违章搭建、虚构拆迁补偿对象的方法,将原本归南京市某区人民政府某办事处所有的拆迁补偿款80万元予以侵吞。被告人吴某得款20万元,被告人滕某得款24万元,被告人乔某得款18万元。

上述案例中,第一笔受贿70万元的事实中,吴某辩解称:其收到行贿人滕某给予的70万元后不久,分别在滕某和及其妻子过生日时给他们夫妻送过两块名表,价值近70万元,所以就相当于把70万元退还了,属于受贿后及时退还,不构成受贿罪。[2]这里就有个藤某及其妻子生日的细节,如果实际生日时间与犯罪嫌疑人辩称的退还受贿款时间不一致,就可以说明被告人在撒谎。这种情况下,摘录请托人证言时,摘录其自然情况、出生年月这个小细节就显得至关重要。再比如有的犯罪嫌疑人翻供称遭到诱供,但是有些细节是其他一般人不可能了解的,而其他证人的供述在犯罪人供述之后,侦查人员对这些细节不可能事先知道,这样就可以排除诱供的辩解。对于有些重要情节,还可以采用问答式原话摘录,比如上述这个案例,吴某否认自己有贪污的故意,供述中有一段话“问:你为什么要指使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分钱?答:我就是想带他们‘混’点钱。问:混钱什么意思?答:就是拆迁时搞点拆迁款。”这样问答式摘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说明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具有共同非法占有拆迁款的目的。

(二)证据摘录的基本要求 摘录证据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证据摘录要按照先客观性证据即物证、书证、勘验或者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等,后主观性证据即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同案人供述和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等的顺序具体列举,以客观证据为基石构建证据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公诉承办人更加重视客观性证据,养成从客观到主观认定犯罪的习惯。(2)摘录每份证据时需要注明该证据的来源和特征,包括取证主体、取证时间、地点、取证程序、证据材料表现形式以及证明内容等。(3)在摘录每份证据时,要充分运用“证据小结”和“存在的问题”,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摘录证据的过程也是对证据审查的过程,摘录任何一份证据,如果发现其中存在瑕疵或非法证据的情况,均需要注明“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能否采用,如何补正和解决,是否影响定罪量刑。既可以直接在该份证据后注明,也可以在一组证据后注明。证据小结就是对多份或一组证据的证明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为后面的证据分析打下基础。

(三)证据分组摘录的方法

符合逻辑的、条例清晰的证据分组摘录,使人一目了然,有利于案件的审查,利于汇报和审阅,也有利于出庭示证。针对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证据分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法定的证据种类分组。这是最基本、最原始的证据列举形式,具体形式如下:(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单一罪名且犯罪事实证据简单的案件。比如,三笔以下的盗窃、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

2.按照客观性证据与言词证据分组。如前所述,前述法定证据分类法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我们一般不提倡这种方法。对于简单的案件,我们建议对上述法定证据按照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进行分组,这样更加有条理,也更加有利于审查案件,更加有利于发挥审查报告的功能。具体方法:第一组证据为客观性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3)鉴定意见;(4)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5)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第二组证据为主观性证据,包括:(1)证人证言;(2)被害人陈述;(3)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

3.按照定罪证据与量刑证据分组。将量刑情节独立出来进行证据分组,有利于从证据的角度判明该量刑情节能否成立以及提出合理合法的量刑建议。这在当前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相对分离的庭审改革情况下,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的证据列举方式,值得提倡。我国传统庭审关于定罪与量刑的模式,与大陆法系传统一致,采取定罪与量刑程序一体化模式。英美法系,刑事审判分为“定罪裁断”与“量刑听证”两个相对分离的阶段。近年来,我国的庭审方式改革开始关注量刑程序,出台了量刑指导意见,推行了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庭审中相对分离的模式。陈瑞华教授指出,“在定罪与量刑程序一体化的传统诉讼构造下,法院更为注重定罪问题,量刑其实成为定罪问题的附带问题,就像民事侵权之诉被淹没在刑事诉讼之中那样,量刑程序没有从传统的以定罪为中心的刑事审判程序中独立出来。只有将定罪与量刑在程序上做出分离化的改造,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才能真正突破“瓶颈效应”,而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3]在这种量刑程序相对分离的趋势下,定罪证据与量刑证据分组摘录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具体方法,就是在其他证据分组的基础上,将量刑证据独立作为一组进行摘录。比如,第一组客观性证据;第二组主观性证据;第三组量刑证据。

4.按照一罪一证分组。这是针对多罪名案件,比如一个案件中既有盗窃、又有抢劫、抢夺,列举证据就可以列成“

(一)盗窃、(二)抢劫、(三)抢夺”,然后在每一个罪名下再按法定证据种类,或者是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进行列举。对于多罪名的案件,实践中应该做到必须一罪一证,这样再复杂的案件都可以实现化繁为简。实践中,有些承办人一遇到多罪名、证据多且复杂的案件,入坠云里雾里,汇报案件时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说者费心、听者烦心。

5.通过表格分组。这主要针对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的案件,比如一人盗窃15笔,就可以列表格:每一笔犯罪事实对应相应的客观性证据、主观性证据,或者是法定种类的证据。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与分析。还有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如聚众斗殴案,按照每个人的行为进行列表,这个每个人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有哪些情节,有哪些证据证明这些行和这些情节,就一目了然。

6.按照犯罪构成分组。这主要针对职务犯罪案件或犯罪嫌疑人针对某一犯罪构成要件否认或翻供的案件。比如受贿罪可以分为:第一组主体身份的证据,第二组职务便利的证据,第三组基本事实的证据。然后在每一组证据内再按照客观性证据和言词证据,或者按照法定证据种类进行摘录。再比如,犯罪嫌疑人否认主观上具有故意,可以将证明主观故意的证据单独进行列举,这样有利于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同时为出庭辩论打下基础。

7.按照犯罪阶段分组。这种分组方法主要针对犯罪阶段较多,阶段之间的界限较为明晰,每一段的证据都较为复杂,且每一阶段的事实证据都对全案的定案起关键作用的案件。比如,有预谋的故意杀人等案件,比如预备谋划阶段、实行阶段、事后分尸销毁证据阶段等进行分组摘录证据,从而能够清晰地还原事情发展脉络,便于把握案情。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71:高某、郝某抢劫案】2007年5月28日下午2时许,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犯罪嫌疑人高某,指使其公司会计、犯罪嫌疑人郝某准备赌资,欲参与王某等人聚众赌博。犯罪嫌疑人高某提议赌博过程中如输钱即以非法手段取得王某的赌资。出发前,为给郝某壮胆,高某向郝某提供毒品,让郝在作案害怕时吸食。

当晚9时许,在某市某宾馆,犯罪嫌疑人高某、郝某在与王某、赵某赌博输钱的情况下,高某授意郝某非法取得王某的赌资,让郝某看其眼色行事。高某见郝某害怕,即让他吸毒壮胆。之后,高某趁赵某有事离开,王某坐在桌边数钱之际,从后面用力蒙住王某双眼,郝某趁机抢走王某放在桌上的赌资人民币6.2万元,藏匿于该房休息室衣柜内。期间为使郝某顺利取财,犯罪嫌疑人高某用力将王某往后拉,致王某头部撞击椅背受伤。经法医鉴定,王某所受损伤为轻微伤。

后王某借上厕所之机向公安机关报案,犯罪嫌疑人高某、郝某被当场抓获,二人劫取的藏匿于该房休息室衣柜内的人民币6.2万元被搜缴,其中1.2万元系高某、郝某所输赌资。

由于此案是一个有预谋的犯罪,从准备赌资、到预谋抢劫、到实施暴力、藏匿赃物等各个阶段特征突出,界限明晰,因此,按照犯罪阶段分组摘录证据是个不错的选择,具体分组如下:

第一组

有关事情起因的证据 „„

证据小结:高某、郝某供述与王某陈述相互印证:2007年5月28日2时许,王某打电话约犯罪嫌疑人高某至兴华宾馆A88号房间进行赌博。

第二组

有关高某、郝某预谋过程的证据 „„

证据小结:高某、郝某供述相互印证:高某在接到王某聚赌之约后,要郝某一起参赌,并指使郝某从公司的账户上准备10万元赌资。临行前,高某提议如果输钱,就把王某的钱“摸了”,其意就是非法取得王某的赌资,并以开除等语言威胁,要求郝某参与。在赌博输钱后,高某在卫生间内,再次要郝某准备以非法手段将王某手中的钱拿走。

第三组

有关高某、郝某采用暴力手段取得财物的证据 „„

证据小结:高某、郝某的供述与王某陈述相互印证实施暴力抢走赌资的过程,临床法医学检验报告佐证王某伤情。

第四组

有关案发经过、搜缴情况证据 „„

证据小结:王某陈述、公安机关出具的报案记录、抓获经过、相关的搜查笔录、扣押物品清单、工作说明证实:王某报警后,公安人员在现场将犯罪嫌疑人高某、郝某抓获。公安人员在A88号房间休息室衣柜内收缴人民币6.2万元;在高某身上收缴人民币4万元。在郝某身上收缴人民币4.8万元。

第五组

有关高某为实施抢劫向郝某提供毒品的证据 „„

证据小结:高某供述、郝某供述、田某证言、毒品检验报告(郝某尿液检验报告,检验出海洛因成分)及工作说明(证明抓获现场从郝某身上起获剩余毒品)等证据相互印证,证实为实施抢劫行为,高某引诱郝某吸食海洛因。

存在的问题:田某的证言,取证地点违法,且询问过程中,侦查人员使用威胁语言,属非法言词证据,应予以排除。

第六组

有关高某、郝某用于赌博的10万元来源的证据 „„

证据小结:高某、郝某的供述证实:用于赌博的10万元属于公司所有。

存在的问题:用于赌博的10万元的来源,仅有二人供述,无其他证据印证。需要进一步调查其所在公司的财务资料等书证。

第七组

关于量刑的证据(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列举方法并非相互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也应该相互补充、相互组合的。比如法定证据分类、客观性证据和言词证据分类既作为最基本的证据分类方法,也可能会作为其他证据分组的子项。

二、如何进行证据分析

证据分析部分是最能体现审查意见书水平的部分。如何进行证据分析?总的来说,根据前面摘录的证据进行分析,排除矛盾与合理怀疑,论证这个案件的证据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承办人在认定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问题,对本案所有证据的证明力、客观性、合法性以及证据间的关联性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从而得出所建立的证据体系是否完善、证据是否充足的结论。这最能显现报告的水准和法学素养。

(一)怎么分析?

对证据的分析论证,本质上是一种审查判断证据的思维过程。如果说前面的证据摘录列举是对证据的粗加工,从认识论意义上说是认识的第一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那么这里的证据分析与论证就是在前面的证据摘录基础上,通过人的大脑,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进行去粗存精的过程,是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怎么分析”是就思维过程而言。

首先是要明确证明标准和证明模式,具体内容参见本书第四章。在掌握证明标准和证明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三步法则”来进行分析,即第一步分解验证,是指对单个证据合法性分析;第二步双向对比法,即对案件中证明同一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据材料进行比较和对照,审查其所印证的内容是否一致,以确定其是否能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包括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第三步综合分析法,就是在前面经过分解验证、对比审查判断的证据材料,有机地合成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的逻辑方法。[4]

(二)怎么写(怎么表述)?

总的原则是就像写论文,这是论证部分,简言之,就是论证这个案件的证据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具体方式因人而异、因案而异,要视案件本身的情况决定详略和深浅。

1.简单的案件、简易程序案件,证据清楚稳定,所以证据分析可以简略,实践中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了,比如对于„„事实,犯罪嫌疑人供述了„„,证人也证实了„„,书证印证„„,鉴定结论证明价值,该事实足以认定。再比如,对于个别问题存在疑问的,重点指出,比如“关于其中一笔盗窃的现金,犯罪嫌疑人供述1500元,被害人说2000元,按照有利于被告原则认定为1500„„”。

2.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就要详尽地分析论证。比如,强奸案,犯罪嫌疑人翻供、又没有物证提取精斑,就要详细分析论证,为什么犯罪人的翻供不能成立,为什么即使物证没有提取到精斑也不影响定罪。这里的分析可以引用刑事诉讼法、刑法的有关规定,可以运用法学理论,深入论述。下面这个案例的是全国优秀审查报告的节选,对证据归纳和分析论证,深入、有条理,值得借鉴。[5]

【案例72:杨某贩毒案】„„此审查报告的制作者为本书主编李勇,2009年获得“全国优秀公诉审查报告”,在此书中系首次独家公开,故此处从略。具体内容参见《审查起诉的原理与方法》一书。

对于多笔事实、多个罪名等复杂案件,证据分析可以分别逐一分析论证。多罪名的案件,例如“

一、关于受贿的证据分析;

二、关于贪污的证据分析”;多事实的案件,例如“

一、12月9日事实的证据分析;

二、1月5日事实的证据分析”。

对于构成要件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可以按照构成要件进行证据分析,特别是职务犯罪案件。比如下面这个受贿案件的证据分析,就是按照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案例73:马某受贿案】2006年3、4月份,被告人马某在担任中共南京市某区委员会某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原南京市某区人民政府某街道调研员吴某,以合作投资某苗木花卉基地的名义给予的投资份额人民币40万元。

此案的审查报告中,证据分析的内容如下:

1.关于基本犯罪事实的分析:(1)犯罪嫌疑人马某承认2005年吴某提出想让她合作投资,后来同意以其母亲名义投资。2006年3、4月份吴某让其签订协议,约定马某投资44万元占投资总额440万元的10%。但马某实际投资只有4万元。(2)吴某、滕某、徐某等证人关于投资总额以及马某的投资比例的证言,能够与马某供述相互印证。(3)相关的投资协议、银行交易记录等书证也能够印证上述投资总额及投资比例。因此,马某收受40万元的投资权益的事实,现有证据足以认定。根据《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7〕22号)第3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由请托人出资,“合作”开办公司或者进行其他“合作”投资的,以受贿论处。受贿数额为请托人给国家工作人员的出资额。

2.关于主体身份、职务便利的证据分析:(1)马某案发期间担任中共南京市某区委某街道工委书记职务,具有国家公务员编制。根据《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关于职务便利的证据分析:吴某希望马某在以后给予照顾,这是马某和吴某都能印证的。马某是街道工委书记,是街道的“一把手”,领导全面工作;而吴某是调研员,对其上级马某负责,吴某有求于马某的“一把手”职权。而马某也明知自己是街道“一把手”,吴某给予其40万元是与其工委书记的职权有关。因此,其行为表现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一是他人有求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二是收受的财物是国家工作人员职权的不正当报酬,形成权钱交易。因此,马某具有职务上的便利。

三、“审查后认定的事实”如何提炼

审查后认定的事实,就是在证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现有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审查报告中的“审查后认定的事实”与起诉书认定的事实具有一致性。但是,审查报告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文书,其审查、汇报、审批等功能决定了其“审查后认定的事实”起诉书认定的事实又有不同。与起诉书相比,审查报告认定的事实更加详细和具体。[6]审查报告的“审查后认定的事实”提炼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紧扣犯罪构成这根主线。犯罪事实要按照犯罪构成来叙写,注意不要在认定的事实中夹杂一些与定罪量刑无关的内容。犯罪构成(犯罪成立条件)是犯罪事实表述灵魂和主线,与犯罪构成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实,在审查认定的事实中不必详细描述,甚至可以省略。前述田某聚众斗殴案中事实表述中出现的“2012年6月,犯罪嫌疑人田某在某家具广场姜某经营的墙纸店购买墙纸用于房屋装潢”,这句话案件关系不大;“一方说“你个王八蛋,你有种就放马过来”;另一方说“你个狗日的,你等着,有你好看的”与犯罪构成没有关系,这些都是完全可以省略的。

2.清晰描述事情发展脉络,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作案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实施过程、手段、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这与起诉书的事实表述有所不同,审查报告的事实认定为了便于汇报和审批等功能的发挥,要实现通过阅读审查报告的事实认定部分就可以了解案件事实的发展脉络和案情全貌。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74:蒋某受贿案】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犯罪嫌疑人蒋某利用参与某地征地拆迁工作并担任动迁组长的职务便利,先后收受被拆迁户张某所送现金人民币20000元,收受被拆迁户王某所送现金人民币50000元、价值人民币5000元某超市购物卡。

上述这个案件的事实表述作为起诉书的事实或许是勉强可行的,但是作为审查报告的事实认定则过于简单,严重缺少要素,无法从这个表述中看到受贿的前因后果和事情的来龙去脉。这里至少缺少这个几个关键要素:每一笔受贿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被拆迁房屋的位置、拆迁项目的名称;行贿人为什么要给犯罪嫌疑人送财物,犯罪嫌疑人具体利用了什么样的权利,为行贿人是否谋取了利益以及谋取了什么样的利益、谋取多少利益。3.“审查后认定的事实”需要有两个以上的合法证据予以印证。这一点与起诉书的事实要素具有一致性。[7]既然是经“审查后认定的事实“,也就是根据全案的证据足以认定的事实,且必须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用来证明的证据还必须是经过审查后合法的证据。这就要求事实情节的表述都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和支撑,孤证的事实不能作为审查后认定的事实予以表述,避免误导,这也是印证证明模式的必然要求。[8]

4.量刑情节不得遗漏,包括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的表现,如有无坦白、自首、立功、退赃、累犯等事实和情节,所有法定量刑情节、酌定量刑情节、从重处罚情节、从轻处罚情节都不能遗漏。如果是共同犯罪案件,各同案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在事实中得到呈现。前述案例蒋某受贿案的审查报告“审查后认定的事实“中没有表述犯罪嫌疑人有无退赃及退赃多少,犯罪嫌疑人如何到案,是否存在自首或坦白等情况,这是不符合审查报告制作要求的。

四、承办人意见

审查报告中的“承办人意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写:

1.对全案事实证据情况的意见,就是要结合全案事实、证据情况,对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提出结论性意见。需要注意的是,这与审查报告第五部分“审查认定的事实、证据及分析”中的证据分析会存在重合,因此无需详细分析和论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简要概括认定的事实和证据,重点在于做出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的结论性意见。事实上,这个层次的作用主要在于承上启下,承接前面的证据分析,连接下面的定性分析。

2.对案件定性和法律适用的意见,就是依据案件事实、情节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理论,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明确具体的定性及法律适用意见。按照犯罪构成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构成何罪。对于定性明确无争议的案件可简要阐述;但是对于案情复杂、定性有争议的案件则需对照犯罪构成有针对性地详细阐述,论证要深刻丰富。这里所说的按照犯罪构成进行分析,不是要机械地套用四要件犯罪构成进行空洞说教,应该逐步习惯于用三阶层构成要件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即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重点是要抓住该罪名犯罪构成最本质的特征进行阐述,以及与相近罪名之间的界限。涉及多人、多罪名的,要分别逐一分析论证。

3.量刑建议,就是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在综合考虑案件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各种法定、酌定量刑情节的基础上,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及刑事法理论,就适用的刑罚种类、幅度及执行方式等提出量刑建议。如果一案多名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分别提出量刑建议及其依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仅仅给出量刑建议的结论,而忽略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及其依据。对于量刑情节要做出认定和分析,特别是对一些量刑情节存在争议的,如能够成立自首,也要在此进行分析论证。

企业开办费用的财税差异处理 篇5

摘 要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由于会计与税法规定的不同在实务中产生很大的差异,本文根据最新的财税法规结合实务着重分析二者的差异及会计和税务方面的处理。

关键词开办费范围 期间 所得税 举例

一、开办费的范围

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

二、开办期间

开办期间是指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我国相关的法规虽然对开办期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实务中操作还是有一定难度,比如开办期的截止日期,实务中有些企业按取得营业执照之日来计算开办期结束,但是笔者认为一般的工商企业试生产后开出第一张销售发票作为开办期结束,房地产企业和施工企业从开始动土或打桩时作为开办期的结束。

三、开办期间税务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给予企业三种选择性的处理方式:

1.按照长期待摊费用的规定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开办费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2.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从发生的当月直接扣除。这里“从发生的当月直接扣除”与国税函〔2009〕98号文件所规定的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对此项的差异处理应予以关注。

3.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年度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即未摊销完的开办费可以一次计入当年的损益来处理。

四、会计上对开办费用的处理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开办费在实际发生时直接列入管理费用---开办费,不再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核算,因为开办费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五、应用举例

甲公司2010年2月份经相关的部门批准正式开始筹办,至2010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开办期间发生相关的人员工资10万元,办公费用5万元,业务招待费用10万元,购买固定资产30万元,无形资产10万元。计提累计折旧4万元,无形资产摊销2万元。所得税率为25%。假设上述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用---工资及办公费150000

---开办费用---业务招待费100000

贷:银行存款250000

借:固定资产300000

无形资产1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

借:管理费用---累计折旧40000

---无形资产摊销20000

贷:累计折旧40000

累计摊销20000

会计上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310000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10000×25%=52500元(因为业务招待费用在2011扣除多少无法确定,暂时不予确认)。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2500

贷:所得税费用52500

下面分一次扣除和分次扣除进行说明:

1.一次扣除,假设甲公司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为1800万元,会计利润为400万元。由于企业采用一次扣除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规定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所以2010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全部转回。

借:所得税费用525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2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根据上述规定甲企业2011年按营业收入计算的业务招待费用扣除限额为1800×5‰=9万元,按发生额比例为10×60%=6万元。所以2011年应扣除业务招待费用为6万元。

因此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4000000-310000+(100000-60000)=3730000元,应交所得税=3730000×25%=932500元

借:所得税费用932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32500

2.分次扣除,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按照长期待摊费用的规定处理。假设甲企业分四年扣除,则每年扣除的开办费用为310000÷4=77500元。业务招待费用也得分四年列支2011年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用为100000÷4=25000元,甲企业2011年按收入计算的业务招待费用扣除限额为180000×5‰=90000元,按发生额比例为25000×60%=15000元。因此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4000000-77500+(25000-15000)=3932500元。应交所得税=3932500×25%=983125元,同时要期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52500÷4=13125元。

借:所得税费用13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3125

借:所得税费用983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83125

2012年至2014年采用2011年同样的方式处理,企业在选择采用一次方式扣除还是分期方式扣除时一定要合理预计未来年度的收入,因为采用不同的方式业务招待费用在各年扣除的金额不同,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所以企业可以在这里合理的进行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

[2]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2006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4]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年版).

★ 财税法学论文

★ 财税法学教学改革论文

★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事项探讨论文

★ 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案例

★ 企业业务工作职责

★ 企业自营业务承诺书

★ 会计业务能力和企业财务管理的联系论文

★ 重组协议书参考

★ 重组协议书

检测报告的审查管理制度 篇6

1、检测工作完成后,经过数据处理,由主办检测人员或检测人员按格式编写检测报告,经同组检测负责人核对后,连同原始记录交技术负责人审查。

2、室技术负责人对检测报告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审查,如发现报告有错误,审查人不得随意更改,应由原填写人重新填写。

3、常规性工程检测报告由室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办公室送发,重大工程及有争议的工程质量评定交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和试验室主任审核。

4、检测报告由办公室统一编号造册登记及发送,同时送一份给资料室存档务案。

5、检测报告需加盖本中心试验室的公章后才能生效。

鉴别和审查假发票的技术和方法 篇7

1.鉴别虚假发票。

(1) 从发票纸张的质地上鉴别。虚假发票纸张质地较差, 用的是普通纸, 其印刷字体、荧光度与真发票相比都有质的区别, 无税务水印防伪标志, 即便有也印制不清或印制突出。

(2) 从发票是否已作废鉴别。部分已经在工商部门注销的单位, 其税务发票未被全部收缴销毁。此类发票若被不法经营者使用, 不但经营者逃避了纳税义务, 也为某些单位伪造经济业务提供了方便。核查的关键是通过调查工商、税务部门的企业登记、注销情况, 核实发票是否作废以鉴别真伪。

(3) 从发票刮擦奖区覆盖层鉴别。虚假发票覆盖层较薄, 且质地硬滑不宜刮出奖区隐藏文字, 虚假发票刮擦奖区覆盖层背面没有重叠“8”字码。

(4) 从发票代码编制规则鉴别。通过咨询税务机关可以核查出发票代码设定的涵义和单位税号, 再与具体印制发票单位和发票开具单位的地理区域、服务类别相比对, 可以鉴别发票的真伪。

(5) 从发票印制内容上鉴别。虚假发票存在内容印制不全或不规范问题, 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或根据税务机关提供的各类发票彩色票样核对鉴别。

2.鉴别虚假经济业务。

(1) 篡改发票。发票内容涵盖面广, 目前被公认的虚假经济业务开具的发票内容多为“办公用品”、“电脑耗材”、“打印纸”、“烟、酒、茶”等, 如在大型商场购买代金券, 大多分成若干办公用品发票开具。有些发票内容涉及“培训费”、“宣传费”、“会议费”、“维修费”、“修理费”、“网络维护费”等事项, 且发票金额较大, 如酒店餐饮支出往往被列入会议费, 公费旅游支出被篡改为培训费。以上可疑经济业务, 可通过延伸审计进行追踪检查。比如对发票存根、发票明细表、购买的实物或办公用品、电脑耗材等实际消耗情况进行调查, 确定支出事项是否合规、合法。

(2) 套开发票。分开填写发票存根联、记账联、报账联, 报账单位可通过在限定额度内随意填写金额达到多报账的目的。可通过查看发票字迹、填写是否错位、复写痕迹及调查发票存根等方式发现疑点。

(3) 近似限额发票。比如千元版发票, 开具金额达到999元。此类发票可通过银行查询、实物查证、询问排查等方法确立疑点。

(4) 号码异常发票。发票号码连号或一事开多张发票且断号。发票号码连号, 可能是虚假发票且属伪造经济业务事项;一项经济业务连开多张发票, 断号号码间隔大或者时间长, 可作为疑点经济业务。出现上述情况, 可通过直接询问和追查发票来源确认是否属于虚假经济业务。

(5) 异地虚假发票。利用异地发票作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异地报销发票, 差旅费中有异地住宿费而无车票等情况, 可通过积极函证和银行账户查询法进行核查。

(6) 异常情况发票。大致分成三种情况:一是频繁使用同一销售单位开具的各类商业发票。因与开票单位的特殊关系, 容易取得发票而频繁使用。二是“小商店大发票”。零售小商店提供商品的金额较小, 而从零售小商店累计开出高额发票就属异常情况了。三是多张餐饮、差旅发票一次报销。一次报销的多张餐饮、差旅发票间隔时间长, 所属不同地域, 票据新旧不一等情况, 都可以确认为疑点。可通过银行账户查询、询问调查和实地考察取证等方法查实情况。

(7) 印章反常发票。一般来说, 违规、违法的经济业务不会像正常的经济业务那样印章清晰。从销售单位的角度来说, 违规提供发票将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 所以, 总会不情愿或者有意用印模糊不清, 或印章单位本身就是一个杜撰单位。可将此类大额发票作为审查重点, 通过咨询工商、税务部门证实单位的真实性, 采取询问调查或延伸至开票单位核查。

(8) 勾稽关系失真发票。一些虚假经济业务为拼凑合计数值, 一般会用发票合计数值除以商品单价, 得出的数量直接填写在发票上。通过核查发票上记录的品名、规格、单价、金额可以发现畸高或畸低、畸多或畸少的虚假经济业务疑点。

除上述判断法以外, 还可以通过支出结构分析法、询问排查法、群众举报法、延伸调查法和合作核查等方式方法鉴别和审查假发票。○

对短期借款利息支付方式的异议

石家庄张永杰

在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用书《中级财务管理》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的《财务成本管理》中, 分别介绍了短期借款利息支付的三种方式:收款法、贴现法和加息法。其中, 贴现法是指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 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 在贷款到期时借款企业再偿还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

假设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200万元, 期限为1年, 票面利率为10%, 利息为20万元 (200×10%) 。按照贴现法付息, 企业实际可动用的贷款为180万元 (200-20) , 该笔贷款的实际利率约为11.11%[20÷ (200-20) ×100%]。笔者对此种方法持有异议。

通讯企业财税风险及审计方法刍议 篇8

【关键词】通信企业  财税风险  审计方法

通信企业是信息社会的核心产业,随着我国通信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财税风险的合理避让和及时化解,已经成为通信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审计关注的重点。本文拟对通信企业常见的四种财税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审计方法逐一论述。

一、风险一:收入确认风险

主要表现:收入核算不准确,根据预算完成情况人为调节收入;未经用户确认批量开通业务;未严格执行套餐分摊规定,将包月业务使用费计入月租费,或两种业务以上的业务包使用费不进行合理分摊;有价卡报废、退换、赠送管理不规范,随意利用折扣折让调节收入等。

审计方法:第一,检查各项收入核算是否准确,有无截留、转移、多计或少计收入;计费、账务和财务所反映的收入是否一致,差异原因何在;用户欠费的追缴是否及时、有效,长期无法回收的欠费是否核销及其档案管理是否完备;各项优惠的处理和核算是否正确。

第二,检查有无未经用户确认批量开通业务,或对机器卡等开通数据业务;有无人为调节套餐营销案分摊;有价卡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第三,检查是否及时核对银行存款对账单和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未达账项清理是否及时,资金流动是否异常,如大额资金频繁进出或在不正常的客户之间流动。

第四,分析余额较大、账龄较长的长期挂账,检查是否存在虚挂往来或利用应付账款虚列成本费用等现象;长期挂账且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是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二、风险二:成本费用控制风险

主要表现:以高额酬金换取业务收入;租赁费、广告费等未在合同期内进行摊销;通过个人账户支付部分基站电费、房租费等;拆分合同,回避审批;未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对外支付;超范围列支渠道酬金,在社会渠道酬金中列支员工非酬金支出;在成本中列支应予以资本化的维修、装修费等。

审计方法:第一,检查支出合同订立和执行情况。各类合同订立依据是否明确、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合同审批程序是否规范;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补签合同、甚至制定虚假经济合同虚列成本支出的现象。

第二,检查广告、宣传费用开支情况。采购流程是否合规,广告、宣传事项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一次性列支跨会计年度的房屋租赁费、广告费、系统维护费等费用;对促销费、维修费等计提时,原始单据及审批签字是否齐全;促销产品数量统计和单价信息是否完备;维修合同及完成进度等支持性文件是否齐全。

第三,检查促销费用和客户服务费使用情况。促销费用支付手续是否完备,促销品出库、营销回馈程序是否符合规范;客户服务费开支是否符合相关程序,重点关注集团客户推介会、集团业务客户服务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及原始单据的真实性。

第四,检查维修费、代维费用真实性。维修费、代维费用是否按规定执行考核,支付是否规范;费用计提是否准确,计提依据是否充分;供应商的选择是否符合公司招投标管理程序,有无运用过期招标结果选择应用商;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费用化等情况,比较成本费用的同期变化,检查大额支出是否属于收益性支出。

第五,检查酬金支付情况。酬金标准是否过高,有无以高额酬金换取业务收入等情况,例如以超标准促销费、话费补贴、手机补贴等方式发展用户或业务,置换未来期间收入;检查酬金发放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以现金形式发放渠道酬金,以酬金方式变相发放营销激励等现象。

三、风险三: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不及时;资产管理不合规,已离网的资产未及时报废,资产记录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同一工程项目的多项资产进行成本调整时,只是将调整金额打包分配至一项或几项资产,成本调整不准确;备品备件、工程余料等实物管理粗放,账外存放,账实不符等等。

审计方法:第一,检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是否合规,是否按投资计划和项目管理办法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关注重大项目的审批是否符合公司管理及决策程序,有无超计划投资、无计划投资或不按设计批复进行工程建设等事项发生。

第二,检查固定资产和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按照招投标管理办法进行,招投标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注意房屋、大型通信设备、基本建设工程等重要固定资产的购置、大宗物资采购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无违规。

第三,检查工程支出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工程物资的出入库、盘点、报废流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存在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没有按规定及时暂估入账的工程项目,或已经暂估入账,但未及时完成决算的项目;无合同无订单形象进度暂估是否符合规范,有无调节资本开支现象;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的暂估应付款未定期与经办部门进行确认并及时清理。

第四,检查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分类是否准确,所采用的折旧政策是否恰当。

四、风险四:纳税风险

主要表现:所得税税前扣除事项依据不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存在漏缴现象;员工个人所得税未足额代扣代缴;以报销或实物方式发放福利、超额缴纳住房公积金;补充保险超限额部分未按规定计算扣缴税金等。

审计方法:第一,检查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计算的正确性,重点审计调整分录是否符合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税负债登记簿等。编制应付税费余额表,分析当期应付税费明细余额和当期税费明细计提金额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

第二,检查所得税税前扣除计算是否准确,税前扣除事项的依据是否充分;公司员工个人所得税是否足额代扣代缴;是否存在以报销或实物方式发放福利;补充保险超限额部分是否按规定计算扣缴个税。

第三,检查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算缴纳情况。从ERP系统中导出固定资产清单和土地使用权清单,检查计征期间房产原值的变动、土地使用及分级的变动情况。

第四,检查税务处理决定书、与税务机关往来函件等,检查期末未交税金与税务机关的认定数是否一致,查明差异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毅生.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与化解方法[J].审计与理财,2014(7).

[2]夏敏.财税计算机审计实践探索与体会[J].中国市场,2014(48).

[3]高乐坤,卢倩.浅议税务审计风险管控[J].财政监督,2014(21).

[4]张松,林虹.新三板上市策略及财税风险防范[J].财会月刊,2015(1).

[5]李毅.论述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及风险[J].时代金融,2015(3).

[6]赵咏梅.浅谈房地产企业开发环节应关注财税风险[J].财经界,2015(29).

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 篇9

1.按照现金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下列支出不应使用现金支付的是()B.支付商品价款10000元

2.企业将一张已持有3个月、面值20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6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率9%。该汇票到期时,付款企业无力付款,此时贴现企业应支付给银行的款项为()A.20600元

3.接受投资者交付的出资额超过注册资本的差额,会计上应计入()B.资本公积

4.带息应付票据的利息支出应计入()A.财务费用

5.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企业,收回以前已作为坏账注销的应收帐款时,正确的会计处理为(D)

B.借记“银行存款”帐户,贷记“应收帐款”帐户

C.借记“应收帐款”帐户,贷记“坏账准备”帐户D.B和C

6.工业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收入中,不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是()C.出售专利的净收入

7.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工薪酬内容的是()C.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奖

8.按照我国新的会计规范,企业对交易性证券投资,期末计价方法应采用()B.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9.预收货款不多的企业,可不单设“预收账款”账户;若发生预收货款业务,其核算账户应为()C.应收账款

10.D公司接受A公司投入设备一台,原价50000元,账面净值30000元,评估净值为35000元。则D公司接受设备投资时,“实收资本”账户的入账金额为()B.35000元

二、多选题

11.下列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的业务有()C.用税前利润补亏D.用税后利润补亏E.取得股票股利 12.下列项目中,属于营业外收入的有()A.罚款收入C.无法支付的应付款D.盘盈固定资产 13.下列不产生现金流量的业务有()A.以存货交换设备B.本期确认坏账损失

C.以固定资产抵债D.存货的盘亏E.分配股票股利

14.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列能够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金额增加的业务有()A.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净利润C.被投资单位接受资产捐赠 15.在我国,下列各项资产中应计提减值损失的有()B.应收帐款C.在建工程D.无形资产E.长期股权投资

三、单项业务题 18、12月1日H公司有关应收项目如下:

应收帐款—甲单位4000元,应收帐款—乙单位80000元

应收票据—丁单位40000元(面值,年利率6%,期限45天,8月20日到期)该企业12月发生部分业务如下,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1)5日,向丙单位销售商品一批,价款100000元,销项增值税额17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2)8日,乙单位偿还前欠账款80000元,其中用银行存款支付50000万元,余款用一张期限为60天的商业承兑汇票抵付。借:应收票据—乙单位30000 银行存款50000 贷:应收账款—乙单位80000(3)20日,收到丁单位来信,得知其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支付本日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款。借:应收账款40300 贷:应收票据40000 财务费用300(4)收到丙单位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抵付5日的货款。借:应收票据117000 贷:应收账款117000(5)28日,将所持有的应收乙单位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净额为29970元。借:银行存款29970 财务费用30 贷:应收票据—乙单位30000(6)28日,出售无形资产所有权取得收入40000元,出售时该项专利的账面摊余价值为19000元,营业税率5%,款项已通过银行收讫。借:银行存款40000 贷:无形资产19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2000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损益19000(7)28日,销售商品一批,价款300000元,增值税51000元,款项已全部收妥存入银行。该批产品成本为20万元。借:银行存款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0 贷:库存商品20(8)月末预提短期借款利息5000元。借:财务费用5000 贷:预提费用5000(9)30日,转让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净收入54800元,该股票账面成本为40000元,未计提跌价准备,款项已通过银行收妥。借:银行存款54800 贷:短期投资40000 投资收益14800(10)摊销无形资产2500元。借:管理费用2500 贷:无形资产2500(11)30日,上月末购入材料的应付账款200000元,通过银行转帐支付。由于在折扣期内付款而享受2%的现金折扣。(采用总价法核算)借:应付账款200000 贷:银行存款196000 财务费用4000(12)31日,经计算,企业全年应交所得税94800元。借:所得税94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4800

五、计算题 19、2000年12月5日K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价款80000元,增值税13600元,运杂费1400元。6日以转帐支票支付安装费5000元,同日设备交付使用。该设备预计使用5年,预计残值收入10000元,预计清理费2000元。要求计算该项设备的下列金额。①计算交付使用时设备的原价

②分别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2001年的折旧额。

③2004年12月31日,因意外事故该设备遭毁损而提前报废,净残值800元,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计算此时该设备的清理净损益。①设备交付使用时的原价

=80000+13600+1400+5000=100000(元)②平均年限法:

2001年折旧额=(100000-(10000-2000))/5=18400元 年数总和法:

2001年折旧额=(100000-(10000-2000))*5/15=30667元 ③该设备清理净损失=100000-18400*4-800=25600(元)

六、综合题 20、2000年1月1日甲企业发行6年期、票面利率10%、面值为100000元、到期一次还本、每半年支付一次付息的债券,实际收款112000元存入银行。所筹资金用于建造固定资产,至2000年末工程尚未完工。该企业每半年计提一次债券利息并摊销债券溢价。要求: ①编制发行债券的分录。②计算每期的应付债券利息和按直线法摊销的债券溢价。③编制首期计提债券利息并分摊债券溢价的分录;④编制债券到期偿付本息的分录。答案:

①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112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100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12000 ②每期应付利息=100,000×10%÷2=5000 每期摊销溢价=12000÷6÷2=1000 ③

借:在建工程4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1000 贷:应付利息5000 ④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100000 应付利息5000 贷:银行存款105000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A

3、B

4、A

5、D

6、C

7、C

8、B

9、C

10、B

二、多选题

11、CDE

12、ACD

13、ABCDE

14、AC

15、BCDE

三、单项业务题

18、(1)5日,向丙单位销售商品一批,价款100000元,销项增值税额17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2)8日,乙单位偿还前欠账款80000元,其中用银行存款支付50000万元,余款用一张期限为60天的商业承兑汇票抵付。借:应收票据—乙单位30000 银行存款50000 贷:应收账款—乙单位80000(3)20日,收到丁单位来信,得知其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支付本日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款。借:应收账款40300 贷:应收票据40000 财务费用300(4)收到丙单位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抵付5日的货款。借:应收票据117000 贷:应收账款117000(5)28日,将所持有的应收乙单位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净额为29970元。借:银行存款29970 财务费用30 贷:应收票据—乙单位30000(6)28日,出售无形资产所有权取得收入40000元,出售时该项专利的账面摊余价值为19000元,营业税率5%,款项已通过银行收讫。借:银行存款40000 贷:无形资产19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2000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损益19000(7)28日,销售商品一批,价款300000元,增值税51000元,款项已全部收妥存入银行。该批产品成本为20万元。借:银行存款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0 贷:库存商品20(8)月末预提短期借款利息5000元。借:财务费用5000 贷:预提费用5000(9)30日,转让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净收入54800元,该股票账面成本为40000元,未计提跌价准备,款项已通过银行收妥。借:银行存款54800 贷:短期投资40000 投资收益14800(10)摊销无形资产2500元。借:管理费用2500 贷:无形资产2500(11)30日,上月末购入材料的应付账款200000元,通过银行转帐支付。由于在折扣期内付款而享受2%的现金折扣。(采用总价法核算)借:应付账款200000 贷:银行存款196000 财务费用4000(12)31日,经计算,企业全年应交所得税94800元。借:所得税94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4800

五、计算题

19、①设备交付使用时的原价

=80000+13600+1400+5000=100000(元)②平均年限法:

2001年折旧额=(100000-(10000-2000))/5=18400元 年数总和法:

2001年折旧额=(100000-(10000-2000))*5/15=30667元 ③该设备清理净损失=100000-18400*4-800=25600(元)

六、综合题 20、答案: ①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112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100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12000 ②每期应付利息=100,000×10%÷2=5000 每期摊销溢价=12000÷6÷2=1000 ③

借:在建工程4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1000 贷:应付利息5000 ④

上一篇:太原理工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下一篇:肾结石积水怎么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