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藏书票教学设计

2024-09-11

人教版美术藏书票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人教版美术藏书票教学设计 篇1

藏书票

1、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藏书票>>。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藏书票。并使学生能对藏书票制作的基本知识作全面了解。藏书票是一枚贴在书籍扉面上的微型版画,以示书籍之主人。这样会对所爱的藏书增加阅读和珍惜的情感。本课先欣赏大量的藏书票,在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藏书票的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作的愿望。本课以欣赏丰富精美的藏书票为主,学习用纸版漏印的方法制作藏书票。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制作、交流等综合手段、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分类、特点、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趣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

3、学情分析:

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已接触过版画基础知识,并在课堂学习中尝试过制作简单的版画,但如果要学生在没有任何经验与方法的情况下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四年级的学生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设计出来的作品肯定是不具有内在含义的,近似于想像画一样。所以,要体现藏书票特有的内含,体现藏书票的“读书价值”必然要将藏书票与读书的关系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藏书票的价值并能够掌握获取藏书票创作的方法。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藏书票,学会对藏书票的欣赏,要求能根据一定技能来制作藏书票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同学门之间的讨论以及不断递进互动式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藏书票的创作、设计中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和情感的交流,以培养学生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5、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对藏书票接触不多,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藏书票的内容构成和制作方法。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藏书票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6、教学程序 学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示范材料、范作等。

学生: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海绵等。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1、引导阶段:

今天,老师让大家带来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同学们都很喜爱自 己的书,那平时是用什么方式来爱护它们呢?(学生谈)老师也有自己爱书的方式,就是在书的扉页上贴了一枚藏书票。

板书课题

2、发展阶段

1、认识藏书票。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查找有关藏书票的资料,那同学们对藏书

票都有哪些了解呢?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老师穿插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出示图片介绍。)

大家了解的可真多,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藏书票的图片资料,下面咱们来共同了解一下藏书票。

(2)课件介绍:藏书票起源于十五世纪的欧洲,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以艺术的形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通常以小幅版画的形式贴在书籍的扉页上,增添书的珍贵和美感,作用如同我们中国的藏书印章。大家看!这是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是一位德国人收藏的“刺猬藏书票”,“画面上一只活灵活现的刺猬,脚下踩着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中衔着一朵被折下的花,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这是我们中国第一枚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画面上一位书生正在秉烛攻读,四周散落着大量的书籍,是一枚充满中国古典文化风貌的藏书票。”看了这些,真是让我们感觉到,藏书票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啊!大家可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藏书票,它可有不少的功能呢!

2、研究藏书票。(1)藏书票的功能。

实用功能:藏书票通常贴在书的扉页的合适位置,打开书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藏书。读书之情,求知之欲,油然平添几分。

欣赏功能:藏书票图文并茂,色彩绚丽,制作技法多变,具有艺术交流、展览、欣赏的功能。

交友功能:书票与书籍密切联系,使不同地区的画家、作家、艺术家、收藏家、书籍爱好者、文学爱好者、书票爱好者等各领域的人们交织在一起,适宜以票会友,广交朋友。

收藏功能:藏书票在国际间被誉为“袖珍版画”、“纸上珍珠”,都是艺术原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名的版画家,票主是名人,这样的藏书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学生谈欣赏感受)

(2)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下面咱们就来走近藏书票,细心的观察一下藏书票。咱们先从整体入手,你认为藏书票由哪几大部分组成?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教师总结板书。(藏书票包括图画和文字组成,国际通用的尺寸一般不超过13cm×13cm,书票的画面外要留出空白纸边,上、左、右三边各为1cm,下边为1.5cm,下边缘用铅笔从左到右标注版的类别、姓名、年月等。多是用版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第二是应该有简洁优美的图画,其表现题材也从自然风景、花卉、植物、动物、静物到人物纹样,内容十分广泛,无所不及。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颜色上可用彩色,也可用单色。尤其注意的是藏书票不要做成一张复杂的版画,一定要简洁,体现自己的个性)。

这里正好还有一些电脑藏书票和采用多种方法制作的藏书票,咱们来共同欣赏一下看大家能不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手绘藏书票、版画藏书票、复制藏书票、电脑藏书票)

3、教师示范藏书票的制作过程。

既然大家对藏书票已经很了解了,肯定特想为自己带来的书设计一枚藏书票!还是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我采用的方法是纸版漏印。先构思并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内容要简约,图文并茂,注意线要断开,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接着用海绵蘸色,颜色要稠一些,漏印在纸上,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整理完成。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同龄小朋友的作品,你认为他们设计的怎样?谁来评价一下?(范作欣赏)

学生交流讨论:为自己喜爱的书设计一枚藏书票,交流各自的设计意图。

4、好,下面咱们就来次藏书票设计比赛,请每位设计师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为带来的书进行设计,最后贴在书的扉页上。

学生制作。(课件伴随音乐循环出示各种藏书票)

三、作业评价阶段

作业展评。学生制作完后贴在自己所带书的扉页上。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因为每个学生设计创作出来的藏书票都是独特的,这个环节我应该对每个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发现和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力的长处。

四、课后拓展、小结

用多种方法为自己的爱书设计藏书票。倡导学生爱书、读书,提高情操修养。

课后反思:

学生对藏书票比较陌生,通过了解藏书票的来历及其作用后,选择合适的方式为自己喜爱的书制作好了藏书票。通过对作品的评价迁移到藏书、读书、爱书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情操修养。在作品展示上,我让学生把藏书票直接贴到书本的扉页,这样,不仅在制作过程中,甚至于在课后学生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藏书票也能带来喜悦。

人教版美术藏书票教学设计 篇2

但在学生心中, 初中物理是一门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科, 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一定的畏难心理。所以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适时转变教育教学态度以及改善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式的物理教学侧重教师的“教”, “填鸭式”的硬性教学模式使课堂显得生硬。新形势下, 传统性的教学模式显得格格不入,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人教版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这其中突出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探索、敢于创新、不甘失败的精神。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物理规律、原理直接教授给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本质出发, 运用现有的表面现象, 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出原理和科学规律。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在轻松、积极、活泼和兴奋的状态中积极思考, 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转变教学态度, 拓展教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应用学科。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实现成功的教学, 就不能只局限在课本内容, 要联系生活实际,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物理知识, 提高学生兴趣, 便于理解。如, 在讲解光速、声速等内容时, 就可以用雷电现象、飞机在头顶飞过的情景等生活实际来解释, 这样简单易懂, 便于接受。同时物理教师一定要认识到,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也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课题研究”等适应实际生活与学生需求的板块出现的原因。因此, 我们要有效利用这些板块。例如, 在讲解新能源时就与时代联系得十分紧密, 现如今中国作为人口大国, 发展需要很多的能源, 而能源短缺与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我们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就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注重正面教育, 改善现有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自尊心很强, 心理较为敏感, 思想易于极端化, 加之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来自学校、家庭、学校以、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 使他们的内心更为脆弱。由于物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学习难度较大, 因此更需要物理教师讲求授课方式的技巧性与科学性, 注重采取正面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 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耐心有效地辅导, 循循善诱, 适时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起克服学习难题的自信。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问题要百讲不厌,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进步时, 教师要及时表扬,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进一步增加学习动力, 同时起到对其他学生推进鼓励的作用。当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要掌握批评方式与力度,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不能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通过正面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促进科学文化知识与身心素养的双向提高。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更新观念, 转变教学态度及改善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印度”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3

“印度”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三节,教材从印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在阐述印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障碍所在。印度是中国的邻国,和中国一样都是文明古国,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印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学习印度有利于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可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印度的发展。国家的学习总是相同的课程结构:位置、环境、工农业等,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学习和了解各个国家,是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联系生活;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印度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录像等资料,利用合作学习、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自主研究探索的精神,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印度经济发展的包袱,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辨证看待印度的发展。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种图片、音乐和数字资料。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总结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古老的印度音乐,展示一组独具特色的印度图片(服饰、舞蹈、蛇表演等),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

(课件播放)出示本节课标题——印度。

(提问)你知道印度吗?是否能说出一些你所了解的印度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从图片和音乐,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领略它的风采。

(进一步了解)展示多幅印度人生活等方面的图片。

(学生活动)请学生上讲台,将收集的关于印度传统服饰——纱丽、世界奇迹——泰姬陵的故事和资料,介绍给大家。

印度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提问)出示世界地图,答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回答印度主要的邻国有哪些?它们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引导学生读图回答,提醒学生——邻国分为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两类)

(教师总结)印度位于亚欧大陆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到印度洋。陆上西临巴基斯坦,北临中国、尼泊尔、不丹,东邻孟加拉国和缅甸,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印度与巴基斯坦共同控制克什米尔地区,其在北部和东北部两处与中国陆地接壤。

点睛:学生在学习邻国时,容易忽略或忘记隔海相望的海上邻国,通过此处的活动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比较找到的7个邻国,可以轻松地得出结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和河流

(提问)读图回答印度有哪几种地形?各类地形是怎样分布的?

(教师总结)印度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分3个主要的地形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与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学生活动)印度附近的主要河流有几条?请学生在地图上描出其流向。

(教师总结)印度附近的河流有两条:恒河——发源地在喜马拉雅山,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河——发源地在西藏自治区,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

(知识补充)展示恒河的图片(教徒沐浴),介绍印度圣河;简单介绍印巴冲突、克什米尔地区。

(知识巩固)检验学生对第一部分知识学习的掌握,并且运用所学的地形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从中国西南边陲进入印度,你将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与线路?

点睛: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限制,轮船是理想的交通方式。路线: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

印度经济发展的包袱

(导入)印度的国土面积居亚洲第二、世界第七。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大科技队伍,其软件业发展迅速,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其经济要迅速步入现代化社会,还有着不少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印度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障碍?

1.人口

(课件播放)图片“印度众多的人口”。

(提问)读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回答问题: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10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约2倍)③从1950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增长数越来越多)读表7.1,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学生活动)①比较印度和中国人口对经济发展压力的差异。②印度人对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持有不同的意见,你对此有何看法?将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印度组和中国组,根据各自意见,展开小组辩论。

点睛:培养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发展。

2.水旱灾害

(联系生活)你是否了解印度的饮食?你能说出印度的哪些著名的菜名?(咖喱饭等)印度的传统服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纱丽,轻、薄等)为什么印度人喜欢吃咖喱等香料,妇女喜欢穿纱丽?这和当地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印度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

(复习应用)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①印度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②印度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全年高温,旱季炎热干旱,雨季高温多雨)

(教师总结)印度这样炎热的天气,会令人食欲大减,也会令食物变坏及滋生细菌。在食物中加入咖喱这样的香料,既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也能促进胃液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时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适合印度的天气。

点睛:将生活和气候联系起来,将地理知识生活化,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所在。地理知识中关于气候的内容令很多学生都头疼,如果能将生活和气候联系起来,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欣然接受。

(学生活动)读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要求学生合作完成表1。

(知识迁移)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印度的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帮助学生分析并总结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表2)。

(教师总结)印度的气候受西南季风异常的影响,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导致了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出示印度的水利工程图片)。但是,严重的水旱灾害还是成为了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教版美术藏书票教学设计 篇4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上学期也学习过电脑美术,但这学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软、硬件设备。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引导学生正确的开机,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

活动二:

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些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并当场演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对用电脑作画的恐惧。

教师清晰的演示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中的各种工具组合成有趣的画面。

请学生随意的使用一下各种工具,熟悉工具的使用。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在作业重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活动四: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安全关机,有秩序的离开电脑教室。

第二节

活动一:

电脑大屏幕出示教师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拔萝卜》童话故事的连环画。

请学生具体分析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等分别用了哪些工具,怎样进行组合的。

请学生照老师做的试着用各种工具组合一下。

活动二:

教师出示画在纸片上的小猫、小熊、兔子、猪、熊猫等小动物的头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选择画图软件中合适的形状工具画出来。

选取最漂亮的颜色涂色,使画面更丰富。

用画笔、喷壶等工具装饰背景。

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作。

活动三:

在大屏幕上互相欣赏作品,体会成功的愉悦。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去创作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

2、能否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3、是否对电脑绘画产生兴趣。

札记: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5

新学期,继续以课改的新理念提升美术教研组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以落实区

教育局和教研中心整体工作为中心,加强教学环节的督查与指导,进一步团结协作,使本学期美术工作有个新的发展。这学期按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及学校的部署,我特定美术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初三六个班的学生,有了初一至初三两年半的的学习,对美术基础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总体看欣赏评述方面还不错,动手实践方面耶可以,但每个班总有很小的一部分同学,对美术课不重视,作业有些潦草敷衍,参差不齐,个别同学差别很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再就是,有小部分同学准备学习用具不是很积极,导致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对于课堂作业有个别同学不够认真以及不准备材料工具的同学,需要对其进行思想

教育

本续期在整体提高的同时,需要加强个别同学的辅导,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和《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主要介绍了外国经典的美术作品,旨在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更多的认识。

第二单元: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介绍世界遗产相关的学习内容。选择四种类型的世界遗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通过学习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界定不同世界遗产的类型,提高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从人类历史、社会、科学的角度理解世界遗产,自觉参加保护世界遗产的各项活动。

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领域,旨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动漫,并通过欣赏动漫了解其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动漫设计的风格,并运用动漫角色的表现特点完成一个动漫角色的设计;引导学生体验脚本、角色、道具与背景设计等重要环节,感受动画创作的过程。

第四单元:本单元以材料美感的表现为主要途径进行美术创作,让原本没有生命的材料通过巧妙地组合、艺术地加工而焕发生气,给作品以灵性,使作品因材料的恰当运用而呈现生命的活力,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入手,帮助学生感受、实践不同于一般形式的美术创作。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穿绳的基础和根源。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文化背景。能够运用口头语言或短文的形式对外国美术作品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欣赏评述活动,明白外国美术作品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第二单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四大类世界遗产,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通过展示、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世界遗产,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世界遗产。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保护世界遗产的各项活动。

第三单元:了解动漫的概念及动漫的表现形式。了解动漫形象设计的风格和表现特点,初步掌握动漫形象设计的步骤、方法。了解动画创作的主要环节,体验动画设计的过程。通过对动漫的欣赏与评述、观察与比较,了解动漫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动漫设计的方法。充分感受动漫的美感,形式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动审美的意识。形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单元:认识材料的特性,感受其形与色、质地与肌理,了解选材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学习用相应的材料进行平面和立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构思创意,并根据创作构思选材制作。养成观察周围事物、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以艺术的眼光分析物象、激发艺术灵感和创造欲望的心理特质,并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培养自己敏锐、严谨、细致、耐心的行为习惯,并上升为一种生活态度。

第五单元: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及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了解20世纪上半期中国美术变革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成就。了解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理解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不同题材和形式的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通过分析体会中国美术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对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及尊重传统、继承传统的价值取向。

五、教学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7)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多研究新的美术动向,阅读和学习美术教学的有关资料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大胆尝试,运用到自己的

教育

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感知、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关于创新的讲话的指引,认真贯彻落实鲤城区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再贯彻教育方针的思想知道下,办出我校信

息科技教育特色并全面事实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使学校各项工作有一个新发展和新水平。

二、主要工作:

1、深入的学习各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尽力的工作。

2、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

(1)、组织学生报名活动。

(2)、组织学生培训活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

3、加强备课组建设,重视每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研讨的“四结合”课题活动。

(1)备课组长认真履行职责,负责组内各项日常工作的贯彻与落实,组织好每次的教研活动,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2)每次的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和听课与评课活动,以及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经验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认真开展外出听课、观摩教学录像后的取经说课,上研讨课,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

(4)结合我校研讨的“四结合”课题活动,每个美术组成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

4、继续在校园内的玻璃橱窗展示学生作品,绘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5、美术教师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个人认真备课,批改美术作业,辅导学生,促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表

第1周18/2—24/2

2月18日正式上课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

第2周25/2—2/3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活动一 中国古代山水画、花鸟画欣赏。

第3周3/3—9/3三.八妇女节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

活动二 中外油画、版画、欣赏。

第4周10/3—16/3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活动三 艺术作品的表现和审美情趣。

第5周17/3—23/3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活动四 丰富自身的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探索。

第6周24/3—30/3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

活动一 《感受春光、了解春天》通过欣赏学习,了解艺术家如何表达春天。

第7周31/3—6/44月4日清明节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

活动二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大自然是我们艺术创造的源泉。第8周7/4—13/4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

活动三 《色彩常识及配色训练》 让学生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对比色、相邻色。

第9周14/4—20/4第三单元 校园的春天(设计、应用)

活动一 《收集和交流——设计标志》 标志设计常识、标志设计要素。第10周21/4—27/4期中复习考试

第三单元 校园的春天(设计、应用)

活动二 《学习与练习——设计海报》 海报设计常识。

第11周28/4—4/5五·一 劳动节

第三单元 校园的春天(设计、应用)

活动三 《设计与展示——运动会会场设计》主席台、场地等。第12周5/5—11/5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

活动一 《设计制作请柬》请柬设计与制作。

第13周12/5—18/5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

活动二 《设计布置舞台》会场设计与布置(小型表演活动)第14周19/5—25/5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

活动三 《制作道具、表演》 表演道具的设计与制作。

第15周26/5—1/6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

活动四 《校园艺术插花》 艺术插花常识。

第16周2/6—8/6高考6月8日端午节

第17周9/6—15/6教学常规检查高中会考

第18周16/6—22/6 第五单元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欣赏、评述)

平面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图像设计、书籍设计等等。

第19周23/6—29/6期末复习考试

第20周30/6—6/76月30日初二会考7月1—3日中考

高中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教学反思 篇7

一、人教版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

1. 优点。

新编教材在编写体例和行文中, 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重视规律的揭示过程, 将启发法、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入其中。比如:模块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 通过渗透现象示意图让学生讨论: (1) 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2) 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3) 如果玻璃纸内外均为清水结果如何?通过启发,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讨论、总结物质跨膜运输发生渗透的条件: (1) 有半透膜; (2) 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从而为本节主体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激发学生从宏观角度 (白菜加盐渗水、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微观的角度 (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及成熟的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细胞形态的变化) 去认识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及微生物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学生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地学习新知识。

2. 不足。

(1) 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课后习题的要求不一致, 课后习题的难度偏高, 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教学进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 编者可能对目前初中生物的教学状况不太了解 (大多数地区初中没认真地教与学生物) , 所以教材编写的起点较高, 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章涉及的知识点太多, 大多数学生很茫然。 (3) 教材内容的编写顺序上有待调整, 如: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一章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最难学的蛋白质部分放在一章的开始, 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节, 学生没有一定的有关细胞结构的知识怎么去学?在本节中还出现了许多新名词, 如:腐生、寄生、染色质等。 (4) 每节内容开始的讨论题语言不够简练、好多处的说法有点不知所云。 (5) 教辅资料与教材不配套, 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使教师汲取新知识和教研的时间大大减少, 不利于教师的尽快提高和成长。

二、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 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 老师只起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基础, 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教学改革的亮点。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具体实施措施有以下几点:

1. 教学方法的恰当把握。

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 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 多种形式并举,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编教材的使用上, 教学方法应多采取启发式,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教学地位, 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指导学生学知识, 变教会学生知识为学生会学知识, 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思考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

2. 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

在实验课上要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适当的时候教师予以指正即可。教师要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实验中都有机会体验成功。

3. 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与实际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 完善教学手段, 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建议

1. 依赖教材、囿于教材, 不能对教材进行精加工, 不能突破教材束缚。

作为教师应研究编写者的意图, 研究新教材的变化, 通过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等活动, 悉心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调整、补充、完善。扩大课改的影响, 变个体优势为整体优势, 发扬合作教学的精神。

2. 学生的主动参与不能流于形式, 要注意学生参与的深广度, 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参与了, 应减少一些低思维量的问题。

3. 一定要深刻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为

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确定的活动, 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 为活动而活动。

4. 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关系, 仍然要注重双基教学, 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

“极地地区”教学解读(人教版) 篇8

知识与技能: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特点。初步学会根据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辨别方向。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在空白图上能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临近的大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及目前我国四个极地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基本识图能力。通过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环境差异,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读图析图能力、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保护极地地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极地地区”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属于世界地理部分。该内容独立成为一章,这是因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它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1)培养读图分析能力。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会看懂地形图、板块图、气候图、景观图等。学习七年级下册内容时,学生接触到很多区域图。但有一类图,学生几乎没有学过,那就是方位投影图。方位投影是让一个平面与地球仪相切或相割,以这个平面作为投影面,将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形成投影网。其特点为:经线为放射直线,纬线为同心圆。教材图10.1和图10.2分别为南北极方位投影图。这类地图较难理解,课堂上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读图,以南极方位投影图为例,通过一步步深入提问的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图的中心点是哪儿?图中以南极点为中心向外放射状延伸的一系列直线是纬线还是经线?图中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纬线还是经线?图中如何确定方向?请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再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一起探究北极方位投影图。在教学中紧抓地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不仅使地理课堂变得活跃、民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生新知识的习得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将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技能运用到新情境中,能使新知识的获得更加顺利和有效。讲南极固体淡水资源时,教师可呈现中东地形图,启发学生讨论:南极众多的冰山是否可以解决干旱沙漠地区的缺水问题?如果可行,怎么运输?怎么解决运输途中冰山的融化?讲南极丰富的煤炭资源时,可运用大陆漂移说,启发学生探究:煤应形成于温带地区,但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却发现有煤,煤是怎么形成的?煤是怎么到南极的?通过小组讨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迁移的频率,逐渐形成迁移能力。在掌握当前知识的同时,使先前所获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3)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贯穿整个中学地理教学的主线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讲极地地区环境保护时,可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及阅读材料“日本猎捕鲸”和“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再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渐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名义发展本国经济的虚伪面目。还可让学生进一步探讨,科考队员为我们树立了什么榜样?从他们身上能学到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科考队员精心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是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些巧妙设计的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并能从自身小事做起,自觉维护身边的自然环境,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三、教学方法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过多个地理区域,开始有一些提炼、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初一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较强,学习热情高,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将本节内容作为探究素材,从而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小组合作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有效的合作学习,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结合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笔者采取自愿组合为主、适当分层组合的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等自选合作伙伴,笔者再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组合,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位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发展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

【小组合作实例1】独特自然环境的学习中,可设计成“驴友极地行”环节,分组设计如下问题:①在地球上有没有所有经线同时经过的大洲和大洋?读教材图10.1和图10.2合作寻找答案。②去极地地区之前人们要做好哪些着装上的准备?自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图10.5合作探寻答案。③两地地区分别有哪些壮美的景观?④两极地区分别有哪些特有动物?⑤两极地区是否都有人长期居住?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寻找两极地区的位置,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全面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小组合作实例2】科学考察宝地的学习中,可设计成“驴友探险行”环节,分组设计如下问题:①假设现在真有机会随着科学家到极地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②人们最初去极地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又是什么目的?③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有什么能吸引他们?④北极又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⑤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通过大量图片及资料展示,让学生明确极地地区是巨大的资源储备库,激发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兴趣,关注两极科考的意义和价值,体会科考工作的艰辛。endprint

【小组合作实例3】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学习中,可设计成“驴友的呼吁”环节。人们在进行科学考察的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和个人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做着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的行径。据此,可分组设计讨论:①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②对于国家来说,应该怎么做?③对于个人而言,有哪些能做的环保行为?④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如何让大家都重视起来?可以在学生讨论之后,布置一项课后作业,向全校师生做一次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宣传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表演体会情境教学法

表演体会情境教学法,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充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表演。学生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个体,在角色表演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快乐之事。教师再及时引导,给予赞扬和鼓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表演情境实例1】独特自然环境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扮演南极地区的企鹅,向大家展示企鹅的种类及各自生活习性。南极地区有七种企鹅,分别是: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王企鹅、喜石企鹅和浮华企鹅。教师可以让参加表演的学生自荐、推荐相结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角色需要,选择合适的学生表演。其中,帝企鹅、王企鹅选择高瘦的男生,阿德利企鹅选择中性穿着的女生,金图企鹅由穿着时髦的学生扮演,帽带企鹅选择高大威武的男生,喜石企鹅选择小巧袖珍的学生,而浮华企鹅就由班上面色红润的学生扮演。由于学生自己扮演角色,对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这样一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将学生对于企鹅这种可爱动物的兴趣转移到整个南极地区来,为后面介绍南极资源宝库埋下伏笔。

上一篇:学生会生卫部近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尚岩中学教职工优化组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