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网(精选6篇)
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网 篇1
江府办„2007‟121号
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江南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城区各有关部门、单位:
《江南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已经城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十月十四日
江南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发„2007‟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2007‟57号)以及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南府办„2007‟244号)的文件要求,认真解决当前我城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城区人民政府决定自今年8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城区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良好的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地区,针对当前存在的初级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种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添加剂、无证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消费品、重要工业产品不按强制性标准组织生产,以及制售假冒伪劣等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通过采取集中整治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切实加大以食品为重点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有效解决一批突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取缔一批非法生产经营窝点,把我城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重点产品:是指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危险化学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认证产品等工业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
重点单位:是指蔬菜生产基地,规模畜禽、水产品养殖场,屠宰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鲜产品超市、小食杂店、小型餐馆,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
重点区域:是指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无证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区域,以及制假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
二、组织机构
组 长:邱
健 中共江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黄玉燕 江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成 员:甘启宁 江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廖庆葵 江南区经贸局局长
陈旺生 中共江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石家振 江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 曾广齐 江南区法制办负责人 齐贵录 江南区监察局副局长
黄子统 江南区发改局副局长、江南区粮食局局长 梁永恒 江南区经贸局副局长 陈仲秋 江南区财政局副局长 陈白熙 江南区科技局副局长 沈章平江南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程隆清 江南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 玉宝光 江南区卫生局副局长 农思林 江南区环保局副局长 李仕国 市工商局江南分局副局长 罗绍明 江南国税局副局长 何廉明 江南地税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区经贸局(电话4837643),办公室主任由廖庆葵兼任,副主任由梁永恒兼任,成员从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抽调。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城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城区环境保护局配合)。
1、重点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管理。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首先开展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引导生产者加强行业自律,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保证安全生产。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优产品认定上取得新突破。
2、强化种植过程监管。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行为,培育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农资放心店。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加强自律,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追溯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监控。强化全城区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加快推行市场准入机制,生产基地、农贸批发市场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检测,防范不合格产品上市销售。实施农产品标识推进计划,推广产地编码,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监管制度化、产品营销品牌化。
4、做好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和认证工作。
工作目标:到2007年底,全城区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全城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问题基本解决;力求全城区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3%以上。
(二)水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城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牵头)。
1、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养殖生产。以名特优产品为重点,选择生产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龙头企业、养殖大户、行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建立养殖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场),按照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无公害产品基地条件的要求,进行产地环境和生产设施的改造,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使用低残留或无残留的养殖投入品,杜绝使用违禁药物,规范养殖生产过程,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2、开展水产畜牧业生产环节用药检查。重点检查养殖企业(规模场、户)是否建立生产记录、生产档案、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水产养殖重点是检查是否存在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南、孔雀石绿、已烯雌酚、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禁限用药物行为;畜禽养殖重点检查养殖过程中是否存在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化学物品的行为。着重开展以查处瘦肉精等禁用兽药为重点的兽药专项检查、以三聚氰胺和“蛋白精”等违禁化学物质为重点的饲料专项检查。
3、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以合理使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为重点,加强对水产畜牧产品监督管理者、生产经营者的培训、教育和技术指导。
工作目标:到2007年底,全城区水产品氯霉素检测合格率和生猪“瘦肉精”检测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8%以上。全城区规模养殖场使用违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畜禽、水产品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
(三)生产加工食品和有关消费者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城区经贸、卫生、工商分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
1、健全食品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要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加快完善广西地方标准,主要指标要符合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生产涉及到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鼓励企业使用先进的国际标准或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企业内控标准。重点抓好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2、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对食品企业和小作坊依法进行整治。严格食品市场准入,特别是组织实施传统特色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对达不到质量卫生基本条件的必须限期整改,对制假窝点要坚决取缔。推进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使用、备案和监督工作,开展对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的风险监控,严厉查处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督促食品加工企业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进一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全面推行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禁止小作坊使用定量包装,限定区域销售,整合做大一批具有区域性集中加工特点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非法生产加工企业,严肃查处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
3、开展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整治。重点整治建筑钢材、水泥、人造板、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涉及健康安全产品以及化肥等农资产品。严厉打击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集中产地和专业市场,重点监督抽查合格率低的地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比较严重的区域。
4、开展重点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建立健全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食品标签监管制度和强制检验制度。开展强制检验和专项抽查,重点加大对酒类、乳制品、饮料、肉制品、水产品、米粉、儿童食品等高危食品以及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定检力度,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对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吊销证照。
到今年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全市100%开展无证查处,解决县城以上城市、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结合部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6类食品无证照生产加工问题,基本解决无证生产问题。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保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脚手架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水泥、化肥等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
(四)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市工商局江南分局牵头)。
1、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按照“六查六看”的要求,加大对食品等产品市场的巡查力度,逐步建立起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重点查处流通领域中无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的行为。集中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
2、强化食品经营主体经济户口管理。严格按照《特别规定》关于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准入条件的规定,对申办食品、药品及其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产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严格按照国家前置审批的有关规定,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对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中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特别标注,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主体资格,依法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行为。完善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发生过违规失信行为的经营主体实行重点监管。
3、建立食品经营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引导食品经营主体建立各项自律制度,建立企业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健全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强化快速检测和定向监测,逐步形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抽检、消费者送检、经营者自检相结合的监测工作格局。
4、继续推进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继续抓好绿色市场建设,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工作,促进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三绿工程下乡”活动。
5、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建设。落实行政村食品安全负责制,建立以农村基层组织力量为主的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加快12315进企业、进市场、进超市的步伐,大力推进“一会两站”建设,发挥农村消费者协会分会、12315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的作用,形成广泛的群众监督网。
6、严格监督食品等产品销售者履行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推进经营者自律制度建设。严格监督经营者依法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等经营者自律制度:严格监督市场开办企业、柜台出租企业、展销会举办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监督经营者实施产品退市制度。
工作目标:到2007年底,城区以上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票制度;彻底解决镇、街道政府所在地及城区以上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的问题;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五)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城区卫生局牵头)。
1、全面推行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95 %以上.完善食品原料索证管理制度,严禁采购、经营假冒伪劣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及原料;围绕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落实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计划,除对冷冻米面食品、婴幼儿奶粉、饮用水、熟肉制品、冷冻饮品、酱腌菜进行抽检外,还要结合当地实际,特别是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开展风味食品、年货食品的抽检,及时处理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定期发布预警信息。
2、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严格执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严禁存放、使用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原料;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畜(禽)、劣质食用油、用有毒有害物质防腐及预制各种食品、滥用添加剂和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农村群体性聚餐和小餐馆的卫生监管,农村学校集体食堂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加强对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期间的餐饮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保证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
3、加强对农村群体性聚餐的指导和监管。因地制宜地对农村红白事宴席等50人以上的聚餐推行报告和指导制度,开展对农村“土厨师”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4、进一步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卫生质量的监管。加大对经营者落实食品采购索证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和学校周边商店进货途径的监督检查,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和学校。
工作目标:到2007年底,彻底解决城区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问题,食堂和城区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为,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
(六)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整治(城区卫生局配合市药监局开展)
1、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整顿药品研制秩序。抓好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批准文号清查工作;以地标升国标和统一换发批准文号工作中涉及的高风险品种为重点,开展再注册工作;对须经国家卫生局进行生产现场检查和抽验以外的其他高风险品种开展生产现场检查和首批产品的抽验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药物非临床和临床研究机构的核查力度,严厉查处药物研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未经批准使用标签和说明书、擅自增加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整顿药品生产秩序。重点加强药品生产工艺的监督检查,监督药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核定的工艺组织生产。组织生产企业开展生产工艺、质量保障体系的自查,继续试行和逐步扩大向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产品的监督管理。
整顿药品流通秩序。严格药品经营准入管理,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必须达到100%。着力查处挂靠经营、出租和变相出租柜台、超范围经营以及走票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年底前实现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流通流向的动态监控。
开展农村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农村常用药品的日常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过期失效药品、兽药人用的清查工作;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取缔游医药贩兜售药品活动;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的管理,取缔各种非法的药品集贸市场,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巩固和发展农村药品的“两网”建设;城区、镇(街道)、村三级药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98%以上,监督网覆盖率达到98%以上;开展创建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合格药房”工作,规范药品购销渠道,保证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
整顿药品广告市场秩序,严把药品广告审批关,加大对发布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打击力度,会同工商等有关部门对违法广告依法处理、严厉查处。
2、深入开展医疗器械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国家重点监管企业、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企业和被举报存在违规行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专项监督检查。强化医疗器械生产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查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产品和生产企业。
整顿医疗器械流通秩序。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上市产品的质量监督抽验,对高风险产品和市场检查中发现的质量可疑产品进行重点抽查,加大对医疗器械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无证经营和销售、使用无证产品以及擅自扩大适应症等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继续推进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安全信用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对生产、经营假劣医疗器械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要列入“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并作为重点对象加强监管;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要依法逐出市场。同时,抓好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规范管理。
工作目标:到2007年底,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建成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七)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城区经济贸易局牵头,工商、卫生部门配合)。
1、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屠宰、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无耳标的生猪不许调运,没有检疫(验)证明的猪肉不准销售;加强对猪肉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猪肉进入加工和流通环节。
2、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等违法行为,关闭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家畜屠宰加工场,取缔非法设立、无证照屠宰场。深入开展屠宰场“清洁工程”。
3、加强肉品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违规交易。从事猪肉销售的市场、商场和超市,必须从合法规范的生猪屠宰企业进货,未经检疫检验合格的猪肉一律不准进入市场销售;严禁其他渠道猪肉进入市场,把好猪肉进货质量关,保证猪肉质量;凡发现在市场内销售非定点屠宰企业的猪肉、未经检疫的猪肉、病死猪肉、“高温猪肉”、注水猪肉等不合格肉品的,要立即退市。督促经营者健全并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质量自检、质量承诺、索证索票、市场开办者责任等制度,实行可追溯监管。积极引导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商。确保城区以上所有市场、超市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市工商局江南分局负责)
4、加强对宾馆、饭店及集体食堂单位肉品原料的监管。加强对宾馆、饭店及集体食堂单位肉品原料的监管,依法查处采购和使用未经检疫和非法屠宰的肉品行为。宾馆、饭店和集体食堂要建立严格的肉品购入登记制度,明确记载购肉渠道、数量、时间,并做到货证相符。确保城区以上所有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城区卫生局负责)
工作目标:到2007年底,城区以上进点屠宰率实现100%,镇、街道进点屠宰率达95%以上;城区以上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四、工作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从2007年8月下旬开始到2007年底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底前)
主要任务是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进行广泛动员。要按照城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制订工作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对专项行动进行具体部署。
(二)集中整治阶段(9月一11月)
主要任务是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期间,城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将对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
主要任务是对照本方案中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对全城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由城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专项整治组具体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对区域性产品安全事故频发、制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生恶性质量安全事件的镇、街道(社区),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相应责任。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为专项整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二)依法办事,协同配合
各镇、各街道及各有关部门要严格依照《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严查处制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的违法行为。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对重大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各镇、各街道及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本整治行动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互相衔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
同时,积极探索治本之策,集中制定一批急需的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地方标准(规程)。实施食品等产品的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实行质量信用等级分类监管,逐步形成失信惩戒机制。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快形成对安全类产品全过程监控机制。
(三)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和整治成效。宣传产品质量知识,提高群众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宣传守法经营、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优良品牌、优秀企业,宣传食品放心乡镇、食品放心社区,弘扬正气,引导消费;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全民质量法制观念和质量法制意识。揭露假冒伪劣的社会危害性,跟踪报道典型案件,及时曝光制假售假人员、单位,问题严重的地区、市场。要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形成生产安全产品、销售安全产品、使用安全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打击整治成效,形成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监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
(四)督查推进,确保落实
专项整治行动期间,要对重点地区、重点案件进行监督检查、抽查督导,对大案要案进行挂牌督办,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各镇、各街道及各有关部门每月要将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总报城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主题词:经济管理 质量 食品安全△ 方案 通知
抄送:市质监局,城区区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10月 13日印发(共印50份)
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网 篇2
一、企业概况
江南污水处理厂是目前广西建设规模最大而且是第一座拥有除臭系统的环保型污水处理厂,也是南宁市投入使用的第二座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接纳”由大坑口污水泵站输送的朝阳溪、二坑溪污水及江南片污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在水塘江附近排入邕江。
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进入厂区先通过截流井(让厂能处理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进入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到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到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到沉沙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到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BOD5、SS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进入终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进入D型滤池(进一步减少SS,使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进入紫外线消毒(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然后出水 生化池、终沉池出的污泥一部分作为生化池的回流污泥,剩下的送入污泥脱水间脱水外运
主要有物理处理法,生化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经常被使用,主流处理方法主要看被处理水质和受纳水体情况,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主流处理方法为生化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mbr 等方法。
污水处理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过粗格删进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后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运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厂运行总能耗相当大的比例.这与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扬程有关.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沉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应的主要是砂水分离器和吸砂机.以及曝气沉砂池的曝气系统.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的动力系统.3.初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题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处理的对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5负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和竖流沉淀池.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设备是排泥装置.比如链带式刮泥机.刮泥撇渣机.吸泥泵等.但由于排泥周期的影响.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较低的.4.生物处理构筑物
污水生物处理单元过程耗能量要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相当大的比例.它和污泥处理的单元过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气系统的曝气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基本上是联系运行的.且功率较大.否则达不到较好的曝气效果.处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沟处理工艺安装的曝气机也是能耗很大的设备.生物膜法处理设备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较低.但目前应用较少.是以后需要大力推广的处理工艺.5.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较低.6.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工艺中的浓缩池.污泥脱水.干燥都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污泥处理单元的能量消耗是相当大的.这些设备的电耗功率都很大.针对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节能途径 1.污水提升泵房
污水提升泵房要节省能耗.主要是考虑污水提升泵如何进行电能节约.正确科学的选泵.让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减少污水的提升高度来降低水泵轴功率N也是有效的办法.定期对水泵进行维护.减少摩擦也可以降低电耗.2.沉砂池
采用平流沉砂.避免采用需要动力设备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采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机械排砂.这些措施都可大大节省能耗.3.初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的能耗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设备上.采用静水压力法无疑会明显降低能量的消耗.4.生物处理构筑物
国外的学者通过能耗和费用效益分析比较了生物处理工艺流程.他们认为处理设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发生在电机这类单一的设备上.因而节能应从提高全厂功率因数.选择高效机电设备及减少高峰用电要求等方面入手.他们提出的节能措施既包括改善电机的电气性能.也包括解决运转的工艺问题.还包括污水厂产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 Recovery).曝气系统的能耗相当大.对曝气系统能耗能效的研究总是涉及到曝气设备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气设备虽然层出不穷.但目前仍然可划分为2类:第1种是采用淹没式的多孔扩散头或空气喷嘴产生空气泡将氧气传递进水溶液的方法.第2种是采用机械方法搅动污水促使大气中的氧溶于水的方法.微孔曝气.曝气扩散头的布局和曝气系统的调节这些都是节能的有效措施.在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厂曝气池中辟出前端厌氧区.用淹没式搅拌器混合的节能.生物除磷方案.这一简单的改造可以节省近20%的曝气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节能也达到12%.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于污水处理节能.曝气系统进行阶段曝气.溶解氧存在浓度梯度.既减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处理效果.减少污泥量.生物膜法处理工艺采用厌氧处理可以明显降低能量的消耗.5.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中对排泥设备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6.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系统节能研究主要集中于污泥处理的能量回收.从污水污泥有机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于处理过程早在上世纪初就已投入实践.但能源危机之前一直不受重视.目前有两种回收途径:一是污泥厌氧消化气利用.一是污泥焚烧热的利用.消化气性质稳定.易于贮存.它可通过内燃机或燃料电池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废热还可回收于消化污泥加热.因此利用消化气能解决污水厂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给问题.林荣忱等人比较了沼气发电机和燃料电池两种利用形式.认为燃料电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对消化气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气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已有应用实例.是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沼气综合利用的可行途径.另外一种能量回收方式是将城市固体废物焚烧场建在污水处理厂旁.将固废与污水污泥一起焚烧.获得的电能用于处理厂的运转.城市污水处理的能耗分析研究与节能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往往并不同步.由于污水处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节能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常常超前.而多数节能途径和手段常常由处理厂的操作管理人员结合各处理设施实际情况提出.具有经验性和个别性.不一定能适用于其他污水厂甚至是工艺相似的污水厂,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说.污水处理学科领域的技术创新.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都蕴涵着节能增效的潜力.因而节能的途径和手段往往是很宽泛的.结论
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网 篇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精神,按照南宁市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的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现将我局2008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动公开情况
我局2008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7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文本;环境保护领域规划及重大决策;单位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办事制度、权利义务、办公地址、联系方式、投诉电话等情况;各级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开展执法检查的项目、依据、内容、结果等情况;涉及向人民群众收费的法规依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其服务内容、程序、时限、纪律等情况;行政审批事项、程序、时限和办理结果;行风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及履行情况等。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政策法规类的信息66条,占
61.7%;属于本单位业务类信息41条,占38.3%。
二、依申请公开及咨询情况
2008,我局没有接收到以书面形式获取政府信息的申请,但接收到部分市民通过电话或直接来访进行的信息公开咨询,主要是关于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业务动态等方面的内容,我局均给予及时回复。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把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改进机关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我局指定一名副局长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由办公室负责落实,各相关科室配合,将政府信息公开与日常的信息化、电子政务、保密等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工作有专人承办,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二)建章立制,保障有力。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及时制定了《南宁市环境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提出了市环保局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同时完善了《市环保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规范了市环保局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时限和申请公开的受
理机构、流程步骤及监督途径。
(三)完善窗口,突出重点。以南宁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窗口,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对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改版更新。专门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实现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的同步,初步形成目录规范、编码统一、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南宁市环境保护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
(四)形式多样,务求实效。我局除了着力抓好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窗口作用外,还积极采取配合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参加“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邀请媒体记者参加有关会议、调研、工作检查,并在报刊、广播、电视媒体上报导等多种形式,主动公开全市环境质量情况和环境保护业务工作动态信息,不断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对我局工作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五)强化监督,确保效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我局从强化工作责任入手,狠抓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体系建设。一方面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督促整改;另一方面是广泛搜集和听取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条登记,认真调查处理,不断改进政府
信息公开工作。
四、存在问题
2008,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政府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对大量的历史文件、信息、资料的整理、加工还有待梳理和挖掘。二是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方面还有待完善,在网站上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设置还不够明显,查询、检索系统功能还不够强大。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上下联动机制还不完备,尚未形成通畅的自下而上的政府信息公开流程。此外,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刚刚起步,科室与科室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可能会出现政府信息的滞后甚至公开不全的情况。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按照南宁市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新闻发言人、申请受理等工作机制。
(二)结合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互动性,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群众的建言献策,变“被动”公开信息为信息主动为部门工作服务。
(三)对我局政府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类,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完善电子政务网站建设,增强网站的查询检索功能,拓宽公开渠道、创新公开方法、丰富公开形式,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公开服务。
(四)进一步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相结合,建立更加完善通畅的信息收集、审核、报送、公开运行流程,以及考核、评议、监督等长效管理办法,奖罚并举,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网 篇4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南宁市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办法》的决定
(2008年2月1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8年5月23日南宁市人民
政府令第18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南宁市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在本市建成区范围内临时占用道路的,适用本办法。”修改为:“在本市规划区范围内临时占用道路的,适用本办法。”
二、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道路是指城市街道、里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包括桥梁、人行天桥、人行过街隧道。
本办法所称临时占用道路是指在短期内(最长不超过一年)利用道路堆料、施工作业、设置车辆保管点、报刊亭、IC电话亭等影响道路功能的行为。”修改为:“本办法所称道路是指城市街道、城市桥梁、地下过街通道、高架道路、隧道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
本办法所称临时占用道路是指在短期内(最长不超过1年,属于主干道的最长不超过3个月)利用道路堆放物料、施工作业、开展商业活动、庆典活动、设置车辆停放点、早餐销售点、报刊亭、IC电话亭等影响道路功能的行为。”
三、第四条第二款“城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经批准临时占用道路的行为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修改为:“城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辖区范围内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工作。”
四、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临时占用道路。确需临时占用道路的,经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给《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后方可占用。影响交通安全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
因紧急抢修市政、园林绿化、供水、供电、燃气、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临时占用道路的,可先行临时占用,但应及时报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并申请补办审批手续。”修改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临时占用道路。确需临时占用道路的,经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给《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后方可占用。影响交通安全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占用道路搭建临时构筑物的,必须征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因紧急抢修供水、供电、燃气、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临时占用道路的,可先行临时占用,但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并申请补办审批手续。”
五、删除第六条第二款“占用道路搭建临时构筑物的,必须征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办理《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
六、第七条“除电话亭、报刊亭外,禁止占用建城区主要道路摆设摊点从事经营活动。严格控制在其他道路准许占道经营的范围和时间。
主要道路和准许摆设摊点的其它道路的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修改为:“除电话亭、报刊亭、早餐销售点外,禁止占用主要道路摆设摊点从事经营活动。严格控制在其它道路准许占道经营的范围和时间。
主要道路和准许摆设摊点的其它道路的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七、第八条第一款第一项“
(一)公交车候车亭30米范围内”修改为:“
(一)影响公共汽车、救护车、消防车进出车站、急救站、消防站的路段”;第三项“
(三)道路交叉路口及其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铁道路口、弯路、窄路、桥梁控制范围30米内”修改为:“
(三)交叉路口、铁道路口、急弯路、桥梁桥面、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范围内的路段”;第四项“
(四)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10米范围内”修改为:“
(四)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周围10米范围内”;增加一项作为第六项:“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范围”。
第二款“市政、园林绿化、供水、供电、燃气、电信、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养护、维修工程,经批准后,可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修改为:“市政、园林绿化、供水、供电、燃气、电信、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养护、维修工程,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可不受前款规定限制。”
八、第九条第一款“临时占用道路,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交纳道路占用费。公益性临时占用道路可免缴道路占用费。”修改为:“临时占用道路,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交纳道路占用费。由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举办的宣传、纪念、庆典等公益性活动临时占用道路可免缴道路占用费。”
九、第十条“经批准临时占用道路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占用道路期满后仍需继续占用的,应在期满前30日内重新办理审批手续。”修改为:“批准临时占用道路应当遵守以下时限规定:
(一)开展商业活动、庆典活动的,占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7日;
(二)设置早餐销售点、报刊亭、IC电话亭、车辆停放点的,占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其中占用主干道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三)堆放物料的,占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四)施工挖掘、占用的,每个工作面(工作坑)的施工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因特殊情况需要继续临时占用道路的,应当在期限届满7日前向原审批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审批部门应当在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
十、第十一条“因城市建设管理或交通管理工作需要,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变更或取消《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时清退场地。
变更或取消《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的,应当退还未到期部分的道路占用费并依法予以补偿。”修改为:“因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抢修或者抢险救灾等特殊需要,对已批准的临时占用道路,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调整占用面积、期限或者停止占用,道路占用人应予配合。调整占用面积、期限或者停止占用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退还相应道路占用费。”
十一、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
(一)在现场悬挂《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修改为:“临时搭建棚房、堆放物料、施工作业,开展商业活动、庆典活动的,应当在现场悬挂《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和《临时占用公示牌》。《临时占用公示牌》应当载明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占用地点、范围和面积,占道起止日期、联系方式等。设置早餐销售点、报刊亭、IC电话亭、车辆停放点的应当在现场悬挂《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
删除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八项“
(八)临时占用道路需挪移交通设施的,应事先报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不得损坏道路和交通安全设施”。
删除第十二条第二款“违反前款规定,造成市政、绿化、交通等设施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二、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擅自占用道路的,由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未造成损坏的,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造成道路设施、绿化植物及绿化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管线等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可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修改为:“违反本办法擅自占用道路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并可处以5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造成市政设施严重损坏的,可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十三、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造成安全事故的,由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违反第(一)、(九)、(十)、(十一)项规定拒不改正的,处1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二)、(三)、(四)、(五)、(六)、(七)项规定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八)、(十二)、(十三)项规定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造成安全事故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支付损害市政设施的清除、修复费用,并可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此外,对条文的顺序和部分文字做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南宁市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网 篇5
(2007年6月16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南府办〔2007〕15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南宁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宁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看病难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和《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04〕1号)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桂民发〔2004〕172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病的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农村医疗救助从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
第二章救助原则和对象
第四条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政府救助、社会互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医疗救助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和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救助对象:
(一)农村五保户;
农村五保户是指符合五保条件经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并发给《五保供养证》的孤老、孤残、孤幼等。
(二)享受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县(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农民。具体条件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救助标准
第六条医疗救助参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五保对象门诊治疗,凭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有效发票按80%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500元。
(二)本办法第五条
(二)、(三)款规定的人员门诊治疗,凭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有效发
票按60%给予救助,全年累计不超过300元。
(三)医疗救助对象因病住院治疗费用、计划生育孕产妇住院治疗费用,扣除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社会互助、帮困救助、单位资助、各种商业保险赔付金等费用之后,医疗救助对象凭定点医疗机构有效发票,按照不同的定点医疗机构确定不同的救助比例(不含五保户):乡(镇)卫生院为60%(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按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后的余额计算救助比例,下同);县级医院为50%;省、市级医院为40%给予救助。全年每人累计救助原则上不超过3000元。五保户住院治疗费用按80%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原则上不超过5000元。
第七条对特殊困难人员(如重度残疾、严重慢性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等)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具体救助条件和标准由县(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救助办法
第八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救助对象因患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救助标准再给予医疗救助。
第九条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区,救助对象因患病个人难以负担医疗费用,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本办法第六条的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救助。
第十条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医疗救助。第十一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一)参与卖淫嫖娼而染上性病的;
(二)交通事故;
(三)酗酒、斗殴(含夫妻打架)、自杀、自伤所发生的费用;
(四)未经批准的挂床住院、家庭病床;
(五)超过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所发生费用的。
第五章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救助申请。
由本人或户主(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提供下列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一)本人身份证或能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合法证明材料;
(二)五保供养证、农村低保证;
(三)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
(四)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对象,同时出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凭证;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救助审核。
(一)村(居)民委员会在接到书面申请后6个工作日内组织初审,初审程序包括:在申请人居住地对申请医疗救助对象的名单、金额张榜公示,公示期5天,进行入户调查,在《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在《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救助意见,并将相关材料一并上报县(区)民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救助审批发放。
(一)县(区)民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和相关材料,在4个工作日内进行复审核实。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及时发放救助金;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二)医疗救助金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准结算。
第六章医疗救助服务
第十五条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由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区,由救助对象户口所在地政府建立的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第十六条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在规定范围内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第十七条实行初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医疗救助对象患病后,应在指定医疗机构初诊,初诊医疗机构诊断后,没有治疗条件需转院诊治的,由初诊定点医疗机构确定并出具转诊证明,再转入有治疗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治疗。不到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初诊或不经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初诊而擅自转诊或住院的不予以救助。
第十八条承担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对医疗救助对象在门诊挂号费、检查费等项目给予减免或适当减免。具体减免办法由当地民政和卫生行政部门协商制定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七章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十九条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是用于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的专用基金。市、县(区)两级人民政府都要建立独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条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来源包括:
(一)县(区)财政每年年初按本县(区)农村人口每人05元的标准安排医疗救助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市本级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每年安排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全市农村医疗救助补助;
(三)中央、自治区财政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助资金;
(四)每年从留归本级使用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
(五)社会各界自愿捐赠资金;
(六)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七)按规定可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第二十一条医疗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当地财政预算和其他部门预算,不得从基金中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当年资金结余转结下年继续使用。第二十二条县(区)民政部门根据上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实际支出和本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需要,编制农村医疗救助资金预结算草案,送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县(区)财政、民政部门都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以下简称“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支付和发放等业务。县(区)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每季度划拨至本级财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其他各项资金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交存同级财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
第二十四条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从
“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帐”核拨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并通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为其办理有关手续。经县(区)民政部门批准的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支付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
第二十五条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应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六条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故意虚报有关数字和情况骗取上级补助的,除责令其立即纠正,并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外,将根据情况减拨或停拨上级补助资金。
第八章组织与实施
第二十七条农村医疗救助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第二十八条民政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负责医疗救助对象调查核实,医疗救助工作的建章立制、工作计划、检查指导和综合协调等,不断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十九条财政部门负责医疗救助资金的调度和拨付,根据审核确定的用款计划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位,并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条卫生部门负责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等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三十一条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监督和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合理使用,防止挤占挪用和违规使用等现象发生。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各县(区)人民政府依据本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本实施办法从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南宁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南府发〔2006〕95号)同时停止执行。
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网 篇6
—2010年1月19日在济宁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张振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危机挑战中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认真落实国家、省扩内需保增长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攻坚克难,化危为机,较快实现经济企稳回升,顺利完成“三保三促、一个高于”的任务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27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7亿元、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6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9.4亿元,增长1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15元,分别增长8.8%和7.5%。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投资拉动,全力突破重大项目。抢抓政策利好机遇,先后争取到国家、省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322个、总投资144.2亿元。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157.5亿元、比年初新增293亿元,增量增幅均创新高。市县两级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达180亿元,首期发行10亿元地方债券获得成功。完成技改投资339.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7.1%。百个重大项目策划招商攻坚行动成效显著,签约投资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904个,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63亿元、增长14.5%;新批办外资项目61个,直接利用外资4.2亿美元、增长7.3%。完成进出口28.9亿美元,其中出口16亿美元、降幅由年初的20.1%收窄到10.7%。全年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349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5个。总投资过50亿元的台联电新光源新能源系列项目、总投资45亿元的豪德物流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根本棉业紧密纺项目等一批产业大项目落户济宁;润峰1兆瓦太阳能发电、阳城2×150兆瓦煤矸石发电、太阳纸业20万吨化机浆等45个大项目竣工投产。济徐高速、临菏路济宁段和京沪高铁曲阜站点相继动工,京杭运河航道北延、微山一线船闸和森达美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南水北调东线和治淮东调南下系列工程提速推进。
——深度调整结构,培植产业竞争新优势。制定实施四大千亿级产业及六个优势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启动化工、食品等新型园区规划建设。设立3亿元中小企业偿贷周转金,组建3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一批担保机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763家、比上年增加550家,完成增加值1076.7亿元、增长14.7%,实现利润246亿元、利税400亿元,降幅分别比年初收窄6.2、2.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3%,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0.5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成长加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占比达到3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华勤、如意两大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过百亿,利税超千万企业增加到260家。山拖、吉客隆等国有企业实现重组合作。基本完成市属困难工业企业改制脱困任务。民营企业发展到2.9万户,增加值达到1032亿元、增长18.5%。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13家,新创39个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和55个山东省名牌产品,“如意纺”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68个重点工业点源治理项目。我市被评为“全省节能工作先进市”。粮食生产克服冻旱灾害实现增产丰收,总产达446.2万吨、增长7%。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348处、327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增加到151处、74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机总动力增长10%。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又有101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获得认证。“十大渔业品牌”创建有新突破,畜禽规模养殖持续扩张,疫病防控和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经济林6.7万亩,美国白蛾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6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和100座排灌站维修改造项目竣工。济宁曲阜机场吞吐量超过10万人次。微山、汶上跨入全省旅游强县行列。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0亿元、增长12.7%。济宁至扬州港内河集装箱航线开通,跃进港区5个千吨级煤码头投入运营,顺利完成34个运河小码头清理任务。济宁商业银行更名为济宁银行。与多家国内知名商业银行达成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协议。相继建成运河城财富广场、大润发等新型商贸企业。出台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0.6%。
——拉开布局框架,强力推进城镇开发建设。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完成并获省政府批准。适时作出开发建设北湖生态新城重大决策,全面实施U型路、湖底清淤等路网水网管网建设及文教体育设施先导性工程,全年实物工作量达到31.6亿元。高标准完成洸河路、共青团路升级改造,全民健身广场、杨桥三角绿地、百花公园等公共设施建成开放,运河核心景区和金融科技中心、创新大厦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济北新区建设拉开框架,科技新城一批标志性工程加速崛起,西南片区开发初具规模。济徐高速机场连接线竣工,太白楼路东西延伸及跨河大桥建设进度加快。年初确定的84项城建重点工程有32项基本竣工,完成投资88.6亿元。对城乡主干道、城市出入口等重点区域部位实施高标准“五化”改造,完成中心城区104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任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切实加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成果不断巩固发展。县域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色凸显,14个新型乡镇进入集约发展新阶段。实施15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住房建设示范工程。启动环南四湖大生态带规划建设。修复新建人工湿地4.8万亩。治理采煤塌陷地1.6万亩。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6.5%、4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7天。
——注重统筹协调,力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42万平方米。省级规范化学校增加到104所。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和济宁技术学院新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济宁医学院新校区奠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办节水平和综合效应有新提升。开工建设乔羽音乐厅等重点文化设施。一批文艺精品在全省全国获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扎实有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7.1%,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组织开展“千名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活动,与中科院、山东大学等院所共建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取得积极进展,新建产学研合作基地36家。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80项,申报专利3100件、授权2650件。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加大“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和“千名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力度,近4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业。以一流的场馆和服务保证了十一运赛事承办的圆满成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法治济宁”创建扎实深入。14个单位进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行列。“双拥”共建和人民防空、国防动员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在创新中发展提高。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展开。工商、物价和食品药品执法监管切实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会、慈善、老龄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史志、文博社科等项事业健康发展,防震减灾、水文气象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及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
——增进百姓福祉,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市财政安排直接关系民生支出9.2亿元、增长21%。为民所办10件实事如期兑现。及时出台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具体意见,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7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4.4万人。免费为2.1万名农民工实施技能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建起155个见习基地、创业园区,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5万人。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体系日益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70元至240元提高到200元至27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900元至1100元提高到1000元至1300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145家乡镇敬老院全部实现集中供暖。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成经济适用房24.5万平方米,为4820户城镇困难家庭提供了廉租房,资助44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住房1.3万余间。城区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为库区移民发放补贴1.2亿元,兑现各类惠农资金8.8亿元。新修农村公路936公里。完成3.4万农户的“一池三改”项目。基层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健全,打霸除恶“霹雳行动”战果显著。国家安全工作措施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我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群众工作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增强,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有效,信访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深入落实,社会应急管理切实加强。对口援建地震灾区马槽乡重点项目如期完成。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服务质量。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化“三学三创”,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公信力执行力方面有新进步。严格落实“三重”工作目标责任,集中会战攻坚行动富有实效。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紧推进,金乡、泗水两县进入“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时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均为100%。第7次清理压减市级行政许可项目125项、减幅达到40.6%。市县行政审批中心服务效能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落实到位。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更加完善,政务公开针对性、时效性增强,“市长公开电话”倾听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的质量效率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廉政纪律,深入开展“双评”和纠风专项治理,加大了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力度。审计监督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市级行政经费开支比上年压减5%以上。
各位代表!2009年形势复杂多变,挑战空前严峻,困难超乎寻常,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全市上下迎难而上、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省驻济单位,向支持参与济宁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应对危机中直面挑战、砥砺奋进,我们经受了重大考验,获得了深刻启示,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不动摇,咬定“三保三促、一个高于”任务目标不放松,是我们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动力;锲而不舍推进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加速经济转型,是我们增创优势、赢得主动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用足用活政策争取倾斜支持,盯住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是我们化危为机、破解瓶颈的制胜之策和有效之举;聚全市之力苦干实干,以超常规举措会战攻坚,是我们突破重点、培植亮点的重要法宝和可靠保障;困难条件下更加关注民生,尽心尽力为民办实事解忧难,是我们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活力之源和坚实基础。总之,只要我们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新兴主导产业成长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外向度偏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县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经济总量偏小、可用财力不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群众对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少数部门和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甚至以权谋私,影响了政府形象和发展环境。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新一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战胜危机挑战、加速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好于去年,宏观环境变化蕴藏着新的机遇。尽管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国内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可能使我们面临一些新的压力挑战,但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陆续出台强化“三农”基础、激活消费需求、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和政策举措,为我们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培植新的增长点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市主导产业调整振兴布局逐步展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进入收获期,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将为我们乘势快上、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过这次危机冲击的重大考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发展思路日益拓宽,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显著提高,为我们应对复杂困难局面、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知难而进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跨越赶超的志气,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奋力夺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胜利!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经济战略转型”为主线,把经济提质增速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提增速扩总量、优布局谋长远、惠民生保稳定、抓作风强保障”,在继续强化“三农”工作、工业调整振兴、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突出发展服务业,更加突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加突出科技和人才支撑,更加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突出保障改善民生,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更加突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力求速度更快、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和出口、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和直接利用外资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我们把握大局、精心谋划,抓住关键、科学运筹,注重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加速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关系,继续强化投资拉动、扩充经济总量,更加自觉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在加速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处理好增量优化与存量提升的关系,依托现有基础,大力推进主导产业调整振兴,实施高质高端高效战略,打造新的增长极,靠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处理好重点突破与统筹协调的关系,全力全速攻克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保证“三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善于把经济发展与城市开发、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事业、生态文明扭在一起抓,通盘制定落实相互衔接配套的系列政策举措,开创互促并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四是处理好干好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一天也不放松地抓好当前经济运行,加快实现由企稳回升向提速增效的转变;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展开新的战略布局,在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组群结构城市深度融合、主导产业和重点园区集聚发展等方面超前部署、及早实施、务求实效。五是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靠加快经济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保障,通过落实惠民政策为扩内需保增长增添内在动力,集中更多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在保证城乡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调动和凝聚起推进改革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顺应新一轮经济发展新趋势,坚持保增长促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着力在提升产业层次和整体素质上下更大功夫,在强化创新驱动和大项目带动上下更大功夫,在培植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增长点上下更大功夫,走出一条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植壮大一起抓,着力膨胀拳头产品、建设重点项目、扶持骨干企业,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
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按照“有限目标、有所作为、突出特色、抢先一步”的原则,加紧编制专门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完善配套扶持政策,集中培植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及节能环保等产业。新能源领域重点规划建设济宁高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加快台联电系列项目运作落地,支持润峰集团、英克莱扩张产能,鼓励相关企业兴办专业协作项目,争取尽早形成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垂直产业链和横向配套产业群,朝着打造“中国光谷”的目标迈进;加快开发车用新型动力电池,鼓励相关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发展电动汽车。新材料领域依托意可曼、凯伦硅业、泰山玻纤等骨干项目和优势企业,促使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纤维材料两大拳头产品做大做强;通过现有企业嫁接改造,引进建设离子膜、碳纤维、特种合金等精细化工和高性能金属新材料项目,及早形成特色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新医药领域主攻高端化学合成医药、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和医用材料,支持辰欣药业、方健制药等优势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推进合资合作和开发系列新品,逐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新信息领域主要是深化与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联手实施应用软件开发,培植光通信和电子元器件骨干企业,积极开发高端电子信息产品。节能环保领域主攻节能电子电器、节能建材设备、环保设备和新能源装备的研发生产,支持新风光电子、金曼达电工等企业加速膨胀规模、放大带动效应。
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实力。突出抓好煤化工、装备制造、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培植,落实技改投资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扩张目标,力求四大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份额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争取突破千亿元。实施“千户企业改造提升工程”,抓好纳入国家、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737个项目,年内技改投资占到工业投资的60%以上。抓好“如意纺”技术产业化、小松行走系统、吉利发动机及零部件、华勤半钢子午胎、太阳高档文化用纸、海螺水泥等重点项目,尽快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加紧运作落实民生煤化、中银联想、梁山菱花、中油燃气等一批大项目,打造集聚、低碳、循环、安全的新兴化工园区。大力推进“创百亿工程”,鼓励扶持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山推股份、如意科技、荣信气源等骨干企业壮大规模、晋档升级,进一步扩充50亿级、百亿级企业为主体的强企方阵。建立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和外派监事会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从资金融通、创业指导、技术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倾斜扶持。年内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0家,新增利税超千万元企业30家。
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抓住扩大消费需求有利时机,突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五大领域,促使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年内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份额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文化产业,支持曲阜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完善规划、创新业态、凸显特色、提升水平,引导嘉祥石雕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品牌、丰富内涵、延伸链条、增创优势。依托运河核心景区培育古运河文化产业带。引进影视、广告、形象设计等创意文化项目,拓展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借助大型场馆和重大节庆活动发展会展经济、赛事经济和演艺经济。旅游产业,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理顺体制、整合资源,集中推进曲阜尼山风景区、汶上-兖州佛教文化旅游带、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抓好香格里拉、太阳国际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扶持发展一批新型旅游企业集团。强化对外协作,推介精品线路,拓展客源市场。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豪德鲁南商贸物流城、瑞中医药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完善森达美系列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开工建设济宁海天、微山鲁宏、兖州北站等大型物流中心,鼓励优势企业兴办第三方物流。继续引入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和大型商贸集团,兴建更多各具特色的美食、购物、休闲“一条街”。抓好农村供销社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城市超市、连锁店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覆盖范围和规模,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强化工商、物价执法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金融保险业,支持市内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创新服务,鼓励济宁银行拓展经营领域,促使兴业、恒丰等商业银行入驻我市尽早展开业务。从加强改善管理入手,推动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继续引进创办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中介咨询、总部经济等项目,合理布局建设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房地产业,进一步放开市场,引进更多市外大公司和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房地产开发,着力培育一批资质等级高、综合实力强的市内建安企业。按照保障性住房优先、普通商品住房放活的原则,持续扩大房地产开发规模,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改善性住房。
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促强扶弱带中间,鼓励经济强县放大优势、率先领跑,把功夫下在高起点推进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园区开发和城镇建设、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集群上,增强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引导中间县自加压力、加速崛起,重点是增加有效投入、引进产业大项目、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夯实基础,膨胀规模,增强后劲,争取在全省排名位次前移。激励经济薄弱县负重奋起、后发快进,着力用好扶持政策、增强内生动力、强化招商引资、主攻工业经济、大办创税项目,力争经济总量、投资规模、可用财力等项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尽快摆脱落后局面。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创新“三农”工作思路,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良种、植保系列工程,主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创建,争取今年粮食再获丰收。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种植业,支持精细瓜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产品适度规模经营。以特色品牌为主导规划建设畜牧、渔湖产品标准化养殖基地。扎实推进“林业六大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监管体系,严密落实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年内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80个以上。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兴办设施农业、城郊型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重点支持3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张优势产能,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与大中城市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建立紧密的营销关系。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紧推进湖西大堤续建、湖内浅槽等大型水利工程,完成华村、龙湾套水库及6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及早开工南水北调续建配套项目。抓好泗河生态河道建设示范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桥梁40座。年内新增“一池三改”3万户,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提升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实科技特派员队伍,放大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效应。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扶持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建立市内重大工程和产业项目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供求互动机制,促使更多农民就地转移。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聚集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严格监管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发放。继续做好扶贫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推进农村制度创新。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底基本完成确权发证。以实施旧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为契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兴办二三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积极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三)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力度。一是增强招商实效。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集中力量主攻百项重大工业项目、30-5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及房地产项目策划招商。组织开展欧美、日韩、港台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系列招商活动,突出加强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及民营巨头合资合作,抓好已落户我市的内外资项目的延伸招商,力争在引进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及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等方面实现突破。立足保市场、保份额、促回升发展对外贸易,努力增加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自主营销网络。支持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完善“大通关”体系。优先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增加战略资源进口储备。鼓励大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企业并购及工程承包。二是创新融资机制。深化与各大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重点项目对接推介活动,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努力扩大地方债券发行规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引导市县融资平台通过运营城市资源盘活存量、吸纳增量、提高效益,实现滚动发展良性循环。在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壮大财政实力的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吸附引导作用,更加有力有效地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注重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三是突破重点项目。落实“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的具体举措,健全项目运作“绿色通道”,在环评、供地、审核、立项等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实行重点项目目录管理,亿元以上大项目落实市县领导包保责任制。完善会战攻坚指挥部体制,促使重点项目按时间节点加速推进。围绕国家明确的八个重点投资领域,继续筛选策划大项目,充实项目库储备,形成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完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在更高层次上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抓好“四个建设”。一是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鲁南煤化工研究院与重点企业集团的联合协作,主动争取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整合科技资源,启动实施“四个一百”工程,引入更多大院大所,提升自身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加强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济宁数控技术研发中心,引导重点园区扩充专业孵化器面积,配套建设中试基地。济宁高新区要努力形成高端自主研发与新兴产业成长良性互动格局,及早跻身国家级高新区行列。规范发展技术市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公共平台运作机制。办好第10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二是抓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各类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创新联盟,年内新建100家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再建成3个省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设立“市长质量奖”,再创一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鼓励大企业领衔联合攻关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争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0项,专利申请量增长1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千名人才引进计划,启动“511”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千方百计招引高端急需人才。借助市内外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人才和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完善包括研发经费、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在内的人才激励政策,重奖科技功臣。做好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增强“院士济宁行”活动实效。四是抓好创新环境建设。今年市财政科技人才投入1亿元。督促各类企业足额提取科技开发经费。落实好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专项资金。着力引进、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和创投基金,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深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各项措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倡树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人尽其才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五)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严格执行政策法规,严密落实监管举措,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如期完成“十一五”约束性目标。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分解落实6个重点行业、100家重点企业及省级园区控制目标,突出抓好32个重点工业污染点源深度治理项目,重点推广50项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管网配套工程进度,确保6处截污导流工程建成使用。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杜绝新上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如期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目标。二是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培育8家循环经济先导示范企业和5家示范园区,拉长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零排放”绿色企业。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选择部分企业和单位,先期启动低碳经济试点。大力推广应用LED新光源、电动汽车等先导产品,加速太阳能和建筑节能一体化,年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三是严格监管执法。定期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加强对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强化排污大户、河流断面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测,及时查处偷排偷放行为。有效治理异味污染和汽车废气、建筑扬尘,持续提升城区空气质量。搞好重点耗能单位节能计量监察和能源审计,强化超标准用能惩戒措施。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四是抓好生态建设。着眼争创“国家生态示范城市”,提速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工程建设,完成8个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新增人工湿地1.5万亩。多措并举治理采煤塌陷地1万亩。年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
四、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既定城市发展定位、总体思路目标不动摇,全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强化中心城区带动、组群结构城市融合和城乡统筹发展,努力走在鲁南城镇带建设发展前列。
(一)编制完善城镇建设规划。依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编制重大专项规划、城区和重点区域地段控制性详规及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组织力量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指导各县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规划。开工建设市规划展示馆。强化规划执法刚性,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
(二)扩张发展中心城区。年内实施8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18亿元,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在“一城四区”大框架内,按照保续建、保民生、保重点、保产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工程项目。一是持续增加北湖生态新城项目密度和投资强度。一手抓路网水网、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功能组团建设,及早完成15个道路桥梁新建拓展任务,启动供热管网、污水处理厂和河湖水系整治及湿地建设;一手抓文教、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分区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市文体中心、市特殊教育学校一期等项目进度,尽快开工市行政服务中心、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二是围绕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打造东部科技新城。搞好城市开发与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加紧建设现代科技馆、佳世客商业中心等重点工程,及早完成洸府河、蓼沟河综合整治及景观带建设。加快济宁高新区与任城开发区、兖州开发区基础设施对接联通,为建设东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奠定基础。三是力促济北新区快出形象、形成亮点。加速新327国道路网升级改造,建成商务中心、融鑫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抓好森林公园扩容和功能完善,充分彰显生态宜居风貌。四是港城联动推进运河生态经济区整体开发。先期启动港口、物流、客运等服务业为主体的起步区规划建设,推动与空港片区、嘉祥高新区的融合发展。五是高起点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重点抓好太白楼路升级改造,搞好沿线楼宇及设施有机整合,协调推进运河核心景区建设,切实优化项目布局、集聚商业品牌、带旺人气物流。同步实施运河路、任城路和红星西路的拓展改造,再完成100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总结推广和谐拆迁成功模式,切实维护被拆迁群众合法权益。
(三)促进组群结构城市融合发展。着眼打造城际干线路网,尽快完成太白楼路东西跨河大桥和运河路高架桥建设,启动曲阜高铁片区整体开发,实施兖州火车站扩建工程。加快济徐高速济宁段建设进度,年内确保临菏路济宁段竣工通车,尽早实现高速路网“井”字型贯通。建设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湖段航道北延工程及疏港道路。抓住太白楼路东西延伸和新济邹路贯通的时机,科学规划布局重点园区和主导产业,引导相关县市区集中实施一批先导性大项目,打造沿路特色产业聚集带。
(四)加快县城和镇村开发建设。县城建设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拓展并重,协调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合理布局建设行政、商贸和住宅聚集区,实现城市容貌改观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突出抓好14个新型乡镇和省级中心镇建设,打造人口集聚、产业集群和商品集散的特色城镇。加紧推行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住房、教育、社保等综合配套政策,促使有条件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全面完成150个新型农村社区市级示范点建设任务,新建农村住房1000万平方米。
(五)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城市公用事业转换经营机制,尽早实现绿化、环卫、垃圾污水处理的市场化运营。切实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大城镇土地开发收储力度,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出让招拍挂。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管理职责,突出强化街道、社区基础地位,全面推行网格式、精细化执法监管。巩固扩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会战攻坚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畅通工程,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五、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践行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认真兑现落实上级新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集中财力物力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期盼的系列民生项目,如期完成今年为民所办10件实事,努力让城乡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重点人群统筹做好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及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就业容量,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政府购买岗位援助困难弱势群体就业,继续落实助企稳岗政策稳定就业。扎实推进“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采取专场推介、择优选聘、“三支一扶”、开辟见习基地和创业园区等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抓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工作。兑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120元的新标准,及早实现社会化养老。尽快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体系。年内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20元。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争取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其中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至14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700元、1680元。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计划,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增加不低于50元的生活补贴。加快市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发挥红十字会、慈善等机构在社会救助中的积极作用。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规划,用好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6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7.8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继续做好援疆工作。确保对口援建北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繁荣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立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突出抓好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臵,年内开工济宁一中新校区等一批重点项目。校企合作抓好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办学质量效益。促进济宁学院完善装备设施、优化专业设臵,支持驻济高校突出内涵发展、建设优势学科,争取济宁医学院新校区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实现秋季招生,年内普通高校在校生力争突破10万人。完善助学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在校生免除学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扩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造建设成果,争取上级扶持启动县级医院改造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强化甲型H1N1等重大疫情防控措施。重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启动孔子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支持文艺团体放大品牌效应、推进改革发展。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净化网络文化市场。筹备办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积极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提高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水平。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落实建设体育强市的关键措施,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全力备战22届省运会,积极申办23届省运会。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层层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突出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任务,深入落实“平安济宁”建设各项措施,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积极构建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和公开接访制度,深入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健全社会稳定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超前防范、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继续创新加强群众工作,保证城乡百姓合理诉求有序表达、实际问题有效解决。深入开展“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综合整治行动,真正让百姓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药物。巩固提高“双拥”共建成果,加强国防教育动员、人防民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做好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水文气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
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
面对复杂局面、繁重任务和新的机遇挑战,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引导政府工作人员争做“爱读书、肯实干、操守正”的新型干部,更好地担负起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
强化理论武装,开辟思想解放新境界。持续抓好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本领。始终与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在政府工作中贯彻执行。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加强对宏观经济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分析,科学谋划转型发展新方略新思路。以学习促进新的思想解放,打破一切陈旧模式和条条框框,善于在变化转折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创新,在争先进位中谋求突破。
切实改进作风,实现服务效能新提高。分解落实“三重”目标责任,坚持深入建设发展前沿亲历亲为,务求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任务落实在一线,把经验推广在一线。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战略、重要事项主动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形式,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优化市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业务流程,巩固扩大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成果。加大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推进依法行政,力促政府职能新转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注重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继续办好市长公开电话,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在完成机构改革、落实“三定”规定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同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新型乡镇配套改革。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确保公正、文明、严格执法。
坚持从严治政,树立清正廉洁新形象。注重加强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努力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切实强化审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办案件,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争做清廉型干部,创建节约型机关。
【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网】推荐阅读:
南宁政府绩效管理12-07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08-10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意见12-20
广西南宁市09-30
南宁市城市规划08-02
南宁市科协工作特点汇报06-27
2024年南宁市中考试题11-09
南宁市乡村青年文化节策划方案10-22
南宁市旅游纪念品调查报告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