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学

2024-09-12

法律文书学(通用8篇)

法律文书学 篇1

法律文书学

一、作业内容

1、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法律文书的主题与材料的关系如何?

“材料是主旨形成的客观依据,是主旨赖以存在产生的土壤;而主旨则是材料土壤滋养出的结果。因此,在收集、鉴别、确认材料时,必须从法律规定出发,并以实施法律为归宿。当然,主旨一旦确定,反过来又要以主旨为指导,选用足以说明主旨的材料。”

(2)法律文书常见的章法结构有哪些?

一是综合性。本课程既是一门应用写作课,课程讲述的写作知识必须符合一般的写作规律,同时它又具有法学专业课程的特点,而且这些法律的特定要求既涉及程序法又涉及实体法,因而又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对文书写作的特定要求进行写作。二是实用性。从事各项法律活动都离不开法律文书的使用,其中有的是启动法律活动的手段,有的是解决法律问题的文字凭证,有的是法律活动的实录。可以说,法律文书既是法律活动运作的工具,又是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或结论。三是技能性。学习本课程,不仅要求熟悉并掌握法律文书的各种写作知识,而且要求不断提高其实际操作的技能:在掌握了文书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到能用会写。因此,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配合必要的写作演练,以有效提高写作法律文书的实际能力。在课程考核中,也应把实际写作能力的高低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3)简述辩护词的论辩思路。

先说自己的观点

然后驳倒对方的观点 这个很重要 一般可以偷梁换柱或者举例等等 把对方的观点驳倒 这个时候就胜利了百分之八十

最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中间主要是和对方观点形成鲜明对比

让听者感觉你的有道理而同时觉得对方没道理

而不是只是承认你的观点

2、根据下列案情材料,按照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拟写一份第一审民事判决书。(40分)

案情:原告胡×安诉被告胡×平房产继承一案,××省××县人民法院于2009年10月15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王×仁担任审判长,李×贵、朱×才担任审判员)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胡×安、被告胡×平以及证人胡×玉等人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原告胡×安与被告胡×平系兄妹关系。被告胡×平系原告胡×安之兄,1970年10月5日出生,××省××县人,汉族,住××县××乡东沟村×组×号,现在本乡××工厂当工人。1977年至1983年在红寨村上小学,1983年至1986年在本乡××中学上初中。初中毕业后在红寨村务农,1999年进本乡××工厂当工人至今。原告胡×安,1974年11月6日出生,××省××县人,汉族,住××县××乡西沟村×组×号,现在本乡××商店当售货员。1981年至1987年在红寨村上小学,1987年至1990年在本乡××中学上初中。初中毕业后在红寨村务农,1994年到本乡××商店当售货员至今。

原被告由父亲胡×奇、母亲赵×桂抚养成人。被告和原告分别于1994年、1996年成家。结婚后,原告住在西沟村丈夫家,被告住在东沟村妻子家,均与父母分开生活。父母仍住在红寨村靠种菜收入维持生活,从不接受子女在经济上的资助。原被告的父母原住四间旧式瓦

房,2008年原被告父母用多年积蓄下来的钱,将四间旧式瓦房翻建成四间新瓦房,室内装修也比较讲究,花去×万元。新瓦房由父母居住。

2009年2月,原被告的母亲病故,为母亲办理后事所花款项全部由父亲支付,原被告均未花钱。2009年6月,原被告父亲突发心脏病住院治疗,原被告轮流到县医院护理,尽了子女孝敬父亲的义务。父亲住院两个多月,住院费、治疗费、医药费共花去×万元,几乎用尽了父亲的全部存款。父亲去世后,原被告共同负责办理丧事,所花丧葬费由原被告平均负担。

父亲去世不久,被告及其家人突然搬回家居住,独占了父母遗留下来的四间新瓦房。原告对被告独占父母遗产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并要求与被告共同等额继承父母遗产四间新瓦房,各得两间。为了照顾兄长,父母家中的衣物归被告继承,原告自愿放弃衣物的继承权利。不料遭到了被告的断然拒绝,因此,原告提起了诉讼。

原告诉称,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男女继承权利平等,自己与被告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自己与被告对父亲生前死后所尽的义务大体相当,根据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原则,继承的权利应当是平等的。因此要求与被告共同等额继承父母遗产四间新瓦房,各得两间。

被告辩称,在我们乡下向来是儿子继承父母的遗产,出嫁的女子不能继承父母的遗产,这是几千年老规矩,不能改变。请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男女继承权利平等。原被告系同胞兄妹,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原被告对被继承人所尽义务大体相当,根据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原则,原被告继承权利应当是平等的。原告诉讼请求合理合法,起诉的理由能够成立,县法院予以支持。被告独占父母遗产的理由显然是错误的,县法院不予支持。为此,××县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第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座落在×乡红寨村×组×号的胡×奇、赵×桂遗产四间新瓦房由原告胡×安、被告胡×平各继承两间。

诉讼费用××元,由被告负担。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日内交纳。

如不服县法院判决,可向××省××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本案有关证据:

1、×乡红寨村村长王×民证明材料一份;

2、×乡红寨村×组组长张×玉证明材料一份;

3、原被告姑母胡×玉(住××村)证明材料一份。以上三份材料均证明法院认定的事实属实。

民事判决书签发日期为2009年12月10日。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

“遗产按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Xx省xx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xx民初字第x号原告:胡x安,1974年11月6日出生,xx省xx县人,汉族,住xx县xx乡西沟村x

组x号

被告:胡x平,原告胡x安之兄,1970年10月5日出生,xx省 xx县人,汉族,住xx县xx乡东沟村x组x号

原告胡x安诉被告胡x平房产继承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王x仁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李x贵、审判员朱x才组成合议庭,共同负责对案件的审判,并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本案当事人胡x安、胡x平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男女继承权平等,自己与被告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自己与被告对父亲生前死后所尽的义务大体相当,根据权利与义务一至的原则,继承权利应当是平等的。一次要求与被告共同等额继承父母遗产四间新瓦房,各得两间。

被告辩称,在我们乡下向来是儿子继承父母的遗产,出嫁的女子不能继承父母的遗产,这是几千年的老规矩,不能改变。请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原被告系同胞兄妹,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原被告对被继承人所尽的义务大体相当根据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原则,原被告继承权利应当是平等的。本院认为: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男女继承权利平等。原被告系同胞兄妹,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原被告对被继承人所尽义务大体相当,根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原被告继承权利应当是平等的。原告诉讼请求合理合法,起诉理由能够成立,县法院予以支持。被告独占父母遗产的理由显然是错误的,县法院不予支持。为此,xx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第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座落在x乡红寨村x组x号的胡x奇、赵x桂遗产四间新瓦房由原告胡x安、被告胡x平各继承两间。诉讼费用xx元,由被告负担。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x日内缴纳。

如不服县法院判决,可向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审判长:王x仁审判员:李x贵朱x才2009年12月10日(院印)本件与原件核对无异

书记员:xxx3、请根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和基本理论,分析本刑事附带民事诉状存在哪些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

案情:田某和苗某是前后院邻居,田某家盖的房子挡住了苗某家的采光,苗某多次交涉,田某不听,反将苗某打成重伤,田某被逮捕。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苗某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委托本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某为其诉讼代理人。胡律师接受委托后,为苗某写了如下诉状: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

原告:苗×,男,34岁,汉族,××公司职员,家住本市四方区花家胡同20号。诉讼代理人:胡×,本市××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田×,男,36岁,汉族,××公司职员,家住本市四方区花家胡同21号。

请求事项:

1.请求法院依法判处被告赔偿全部医疗费、误工损失费和伤残补助费;

2.请求法院判处被告拆除影响原告家采光的非法建筑;

3.请求法院判处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费4万元。

事实和理由:

被告田×和原告系前后院邻居。今年3月,被告在房屋改建过程中,不顾邻里关系,新建的房屋后檐离原告家的前窗只有半米,严重影响了原告家房屋的采光。原告多次同被告交涉,被告均置之不理。今年4月10日,原告再次找被告交涉时,被告态度更为恶劣,不但不听原告交涉,反而拿起铁锨铲原告,原告躲闪不及,右脚跟踺被铲断,虽经住院治疗30余天,仍然留下残疾,行走不便,经鉴定为三级伤残。以上事实,有证人××的证言,××医院的诊断证明书,以及××司法鉴定室的鉴定报告为证。

被告的上述行为,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给原告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现向贵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处。

具状人:胡×

2009年5月8日

1、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必须写明原、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在本状中缺并未写明原、被告人的出生地及文化程度。

2、在请求事项中,必须要写明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项目和数额。在本状中只标注的赔偿项目却没有具体数额

3、请求复原判处被告拆除影响原告家采光的非法建筑不在刑诉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我国刑法和刑诉法明确表示,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均限定为物质方面的损失。

4、另外在格式上,本状缺少所要致送的法院名称、附带民事诉讼状的份数、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签字签章、以及具状的时间

法律文书学 篇2

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

国外法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判例法系, 也成为普通法系。二者的法律教育模式有所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育主要是在大学, 而判例法系的法律教育主要是在律师学院。

1.早期的国外法律教育模式

从12世纪起, 国外陆续开始出现具有法律教育性质的学院, 其主要集中在法院附近。到14世纪, 这样的学院慢慢越来越多, 这种具有私塾性、法律专业性的教育形式就是早期的国外法律教育模式。

以具有典型性的英国为例, 1753年英国开始了大学的法律教育, 为英国的大学法律教育揭开了新的篇章。19世纪,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陆续成立自己的法学院。早期的法律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与实践紧密联系。 (2) 法律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3) 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较高。但是, 国外早期的法律模式也具有思想封闭、视野狭隘的缺点, 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育水准相对较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国外大学陆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其中包括:首先, 在大学中, 对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法律专业知识的教育。其次, 与当地的法律培训中心或者法院进行合作, 对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性的锻炼与培训。最后, 培养法律专业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使其从业法律工作以后能够继续学习法律知识,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改变了国外早期的法律教育模式, 促使了国外现代法律教育模式的诞生。

2.现代国外法律教育的模式

现代国外法律教育模式, 一方面顺应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其法律教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另一方面也保持了其自身传统的优势。现代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国外各个高校的法学院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能力, 通过法学院的学习, 为其从事法律行业工作创造条件。如果学生想从事律师行业的工作, 首先, 必须完成大学法学院的专业课学习, 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其次, 修完必修的法律基础课程才能参加律师资格考试, 而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书才能真正从业律师工作。

第二, 法律教育的教育内容。国外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法律基础知识, 基本的法律理论和技巧, 法律思维能力, 分析、判断以及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能够以一个法律从业者的角度去思考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目的。

第三, 法律教育的教学方法。国外法学院的法律教育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及思考模式。因此, 教学的方法主要是由老师准备课程资料, 收集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的案例, 提前给学生布置其各自的任务, 在课堂上, 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与此同时, 国外还实行导师制度, 即每个老师都具体负责几个学生, 学生在法律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向自己的导师请教, 导师也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安排学生的课程和课外学习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 法律教育的教育评估。国外法学院的教育评估指标具有多样性。其法学教育评估体系比较完善, 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教学质量评估, 另一个是科研等级评估,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质量评估主要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 科研等级评估则是考查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 二者的结合使得法学院教学水平保持较高的水准, 同时还能使其能够走在法学科研的前沿。

第五, 法律素质能力的培养。国外的法学院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能力。此外, 学校还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安排法律伦理、道德等课程来提高法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优缺点

1.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优势

从总体上来说, 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主要具有开放性广、灵活性高和实践性强三个优点。

第一, 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开放性。国外高校的法律教育具有开放性, 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不用在乎对错, 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第二, 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填鸭式教学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死板的理论知识, 国外的法律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国外法学院的教育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 老师上课的时间较少。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三, 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实践性。国外法律教育向来注重法律实践教育, 其主张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性和专业性的法律人才。

2.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劣势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在肯定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优点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缺点。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忽视抽象思维、轻视理论教育。国外法律教育模式注重法律实践, 但却轻视法律理论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法律专业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但是却使得学生视野比较狭隘, 见识比较封闭。

第二, 实用性较强, 学术性缺乏。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很强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实用型法律人才。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一种困境:虽然国外法学院尽力培养法律人才, 但是学生毕业后却很难担当律师、法官这种角色。知识面受限、思维模式的狭隘限制了法律专业学生以后工作生涯的发展与提升。

对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历史发展以及优势与劣势的分析, 我们认为, 对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 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北某大学的法律教育必须既要重视法律理论的学习, 同时又不能忽视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国外的法律教育模式中, 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大学的法律教育由于过分地重视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法律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从而不利于法律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因此西北某大学必须借鉴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成功与不足, 在其法律专业授课中, 要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 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既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又要注重知识的广度。西北某大学法律教育一方面应培养具有应用型的法律从业人员;另一方面, 还要使得学生具有其他专业的知识, 掌握更多不仅仅局限于法律专业的知识, 使得法律专业的学生成为知识面宽广、视野开阔的法律通才。与此同时, 西北某大学还可以通过开展法律双学位, 吸引更多其他专业的学生来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高校高素质人才的法律素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第三, 西北某大学法律教育应改变其法律教学方式以及评价体系。西北某大学法律教育应学习国外法律教育模式中的导师制。老师通过引导学生, 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自身的能力, 使得老师更能因材施教, 培养法律专业学生自身的技能;另一方面, 老师通过指导学生也能促使自身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与此同时, 西北某大学还应将法律教学和法律科研项目的开展结合起来, 二者的结合有利于法律专业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有效地调动老师和学生科研的积极性, 有利于西北某大学科研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历史发展及其优势和劣势, 对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提出了几点启示。与此同时, 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的改革也为国内其他学校法律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法学教育,模式,法律专业授课,启示

参考文献

[1]何家权.当今中国法律教育的国际比较、问题和挑战及改革的宏观视野[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10 (7) .

[2]尹超.“同源分流”与“殊途同归”——英美法律教育发展路向之比较[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09 (4) .

[3]宫秀丽.英国现代法律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与启示——兼论我国法律教育的调整与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3) .

法律史料学微谈 篇3

关键词:史料 研究方法

学者研究都注重材料和方法,对于史料学而言,研究的材料就是史料。关于史料及史料学的研究方法大概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将围绕史料和史料学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行文。

1.史料的概念和范围

史料是指以往人类所留下来,能为今人所看所研究的历史资料、历史材料,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史料,是指宇宙世界所存在的一切事物,按照性质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实物史料,一类是口传史料,一类是文字史料。实物史料是指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与人类历史发展有关的实物和遗迹,从一块经过初步加工的石头、一枚古人类的牙齿化石、一个古遗址、一幢古建筑到以往人们所使用过的、制作成的甚至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器具,都可以作为实物史料。口传史料主要是指传说和民歌。远古人类没有文字,或文字很简单,或很不普及,他们的历史大多借助于传说和民歌得以保存。文字史料,在三种史料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今人研究古代史,尤其是秦汉以后的历史,基本上依靠文字史料。所谓的狭义的史料就是指文字史料。傅振伦先生曾指出,近世考古学上历史学上有四大重要发现,一为殷商之刻辞甲骨,二为西汉魏晋南北朝之竹木简牍,三为唐至五代之文献图籍,四为明清之档案史笔。史料应是指广义的史料,狭义的史料作为广义史料中的一部分,是对研究而言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2.法律史料学研究方法

关于法律史料学的研究方法,因研究目的、研究者的不同而不同,钱穆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近人治学,都知注重材料和方法。但做学问,当知应先有一番意义。意义不同,则所采用之材料与其运用材料之方法,亦将随而不同。”。目前应用过的史料学研究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比较、考证、解释的方法。基本方法的前提必须是有足够的史料,这样才有比较的基础。考证可以帮助鉴别史料的真实性,遵从实事求是,摒弃凭空设想。再在比较考证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解释。这是研究史料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二是思想与制度相结合的方法。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这本书的导论中这样写到:“研究任何制度或任何法律,都不可忽略其结构背后的概念,否则是无法了解那制度或法律的,至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这些概念中,我们才能明白法律的精神,体会为什么有这样的法律。”瞿先生的总结是很到位的,剥离开思想纯粹的研究制度,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无法参透其内在机理。脱离开制度、制度的实施、实施效果等,对思想进行研究,无外是空中楼阁,悬而无定。

三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参证的二维证据法。王国维先生是尽人皆知的国学大师,可惜的是,在一九二七年,自沉于颐和园中的昆明湖,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王先生在其著作《古史新证》中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王先生的这种二维证据法是相当科学的,也是广为史学界接受的。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研究者对于传世文献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还需对现今的考古学有一定的兴趣,对考古的出土文物有敏锐的嗅觉。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素质,才能很好的应用二维证据法。

四是史实、史观、评价三者结合的方法。史实的中应当区分说法和史实,要明确史料不是史实,通过史料重构史实。研究历史要有正确的史观,结合以适当的评价,防止臆想歪曲史实的情形出现。

五是法律史解释方法。主要从法律史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这几个方面对史料进行研究。

六是律学注释研究方法,立足于法条本身的含义,对法律史进行研究。

七是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文献法,从历史文献中找到支持结论的历史依据。有观察法,直接感受研究对象的特点。有调查法,主要是指对现状的调查。有实验法,实验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会导致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化。

八是比较法,如傅斯年先生说:“如果有人問我整理史料的方法,我要回答说:‘第一是比较不同的史料,第二是比较不同的史料,第三还是比较不同的史料’”。

除此之外还有语境论的研究方法、文化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梁启超的问题研究法时代研究法和宗派研究法,在此就不一一介绍。

法律史料是法律研究的基础,对史料有正确的认识,对历史有正确的观念,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研究结果。对于史料学应该加以重视,这并非是出于专业的狭隘之见。偏离了历史的研究,偏离了历史文化的制度建设,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搬硬套的移植是不可能在本土的土壤上长存的,只有符合历史的,符合本土文化的才是适合的。对于法律史学生而言,钱穆先生所说:“中国人向来讲史学,常说要有史才史识和史德”,当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傅斯年.史料学导论史料略论[M].傅斯年全集(第二卷).

[2]王国维.古史新证[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12.

[3]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07.

[4]谢国桢.史料学概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5]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M].北京出版社,1983-01.

[6]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三联书店,2004-06.

司法文书学论文 篇4

[摘要]司法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是国家司法机关在长期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法律文化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要完善我国的司法文明就必须推进司法观念的转变,推进司法体制的改革,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司法文明不仅是法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司法文明才能真正实现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

[关键词]司法文明 问题 途径 政治文明

一、司法文明的涵义

所谓司法文明就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长期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法律文化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司法文明不只是静态的一种文明,也是动态的文明,例如司法实施、建构等。司法文明的水平可以说是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司法领域中的表现,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司法活动中所创造积累的精神成果、物质成果和政治成果的总和。从范围上讲,司法文明是法治文明,进而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讲,司法文明包括先进的司法理念、完备健全的司法制度、充备的司法条件以及文明的司法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就司法文明的实质而言,其本质就是实现司法公正。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人类对正义的追求早在有法律和司法以来,便已经开始了。在现代社会,由于司法不仅具有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权威地位,而且司法裁决是解决纠纷的终极手段,法律的公平正义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需要靠司法的公正裁决具体体现。因此,司法公正既是司法机关存在的原因和追求的目的,也是建立司法文明的关键。

二、我国司法文明现状

1.司法审判不够公开透明。公开审判,既便于社会监督,又便于群众参与,使司法民主的观念和意识逐步深入民心,从而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思想,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就目前我国的司法公开审判来看,并未能做到真正的公开与透明。陪审员制度也是流于形式,陪审员往往是陪而不审,法律上没有做硬性规定,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在实践中也很少采用。

2.司法缺乏统一性。司法统一是实现法治社会司法公平和正义的基本条件,缺少司法统一也就失去了司法公正,而没有司法公正更谈不上司法文明。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司法文明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这要求必须有统一的司法尺度。我国目前实现司法尺度的统一还存在许多障碍:首先,司法解释相互冲突、越权进行司法解释甚至司法解释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较为严重;其次,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当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相冲突时,往往置法律于不顾;最后,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肆意曲解法律和歪曲事实、滥用司法裁量权、枉法裁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司法尺度的统一。这些障碍都必须在司法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克服,要坚决杜绝为谋求私利破坏国家法律统一实施的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全社会的司法文明。

3.司法缺乏独立性。司法的独立尤其是独立于行政权的行使正是司法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在我国目前体制下还存在司法权地方化和行政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立法界和司法界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司法机关的整体运作由于人事权、财政权受地方各级党政部门的控制,而不具备强有力的持久且不受外界牵制的支撑条件。目前,牵涉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司法机关与同级政府的关系、司法机关与司法人员的关系、司法人员与审判组织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反映的司法体制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4.司法队伍专业化程度低。司法活动的专业性和人们对司法的期望都对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职业化、高层次化的司法队伍,严格的司法人员准入制度早已成为司法文明发达国家的标志。而目前,我国的司法人员所受教育并不是系统的、正规的和高层次的,我国现有几十万名法官中真正经过法律专业训练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可他们却掌握着公民的财产分配权,甚至生命权。司法文明的水平不高是显而易见的。

三、完善我国司法文明的途径

一是促进司法观念的转变,实现司法理念的文明。我们一直坚持的司法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在司法活动中推动司法文明的建设,使司法文明与时俱进,在前进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而培育文明的司法理念是建设司法文明的关键。文明的司法理念必然促进文明的实践,文明的司法理念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障基本人权、维护司法独立,坚持公正司法、坚持严格执法等,这些理念的树立是实现司法文明的前提。

二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体制的文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司法文明的核心,它能否实现关系到司法文明的最终实现与否。按照这一目标,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应首先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独立制度。同时,这种独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另一方面是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对于掌握国家立法权的人大之于司法权的职能,应该是监督的职能,而不是干预具体案件审理的职能,这种监督职能也应该主要是对案件的事后监督。而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是司法制度文明的根本要求。法院的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确定,解决基层法院的经费保障问题,从而开始打破司法经费由地方保障的格局,逐步化解司法的地方化难题。这些措施对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文明是不无裨益的。

三是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促进司法主体的文明。司法人员的形象、行为本身就是司法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司法人员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常常就是法律的形象,司法人员正直、无私与否,往往影响着人们对社会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设的评价。只有司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实践司法文明,司法人员是司法文明中最具能动性的主体,如果主体的素质不提高,司法文明只能是流于形式的纸上谈兵,因此,司法主体文明的实现,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十六大对司法队伍的要求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这就成为我们提升司法主体文明参照的尺度。司法队伍文明还应包括司法行为的文明。司法人员要增强人权保护观念,尊重人权,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程序意识,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司法文明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波.论司法文明[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2.[2]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浅议和谐司法理念下裁判文书的改革

[摘 要]和谐司法是现阶段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南,和谐思想已深入司法实体与司法程序各个领域,文章站在和谐司法的角度,审视当前法院裁判文书的不足,探寻裁判文书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和谐司法;裁判文书;改革

和谐司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在和谐司法工作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各级法院努力营造和谐的诉讼氛围,设法减弱诉讼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着力维护和谐司法环境。按照最高法院的部署,各法院在裁判文书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传承与发展、借鉴和创新中,裁判文书不断得到修复与完善。但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裁判文书的改革大都致力于诉讼程序方面的探索,涉及司法和谐的大环境下法院裁判文书的改革研究较少。本文站在和谐司法的角度,审视当前法院裁判文书的不足,明确文书改革的基本原则,探寻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站在和谐司法的角度,审视法院裁判文书的现状及不足,挖掘文书改革相对滞后的社会根源

(一)裁判文书的改革多在形式上作文章,缺少内容上的真功夫

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以公开审判、当庭举证和质证、认证及对席辩论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模式,裁判文书要求记载庭审的过程,这在相应文书的格式中已作规定,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也基本能按照格式要求制作文书,但大都片面地迎合形式上的要求,实质内容并不达标。如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主体部分,形式上要求先写原告诉称内容,再写被告辩称内容,其目的是明确双方争议焦点。而司法实践中,多数民事判决书虽按格式规定,交代了原被告的诉辩内容,但却往往未能说清原被告双方是针对事实的争议、证据的争议还是法律适用的争议,没有切中矛盾要害,原被告针锋相对的争议焦点不明确,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写法实则空洞无物。

(二)裁判文书的内容长于叙事、短于议论,证据分析单一,理由阐述空乏无力

法院认定的事实是法律上的事实,即通过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案件事实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共同来证明,一般情况下,证据不能单独使用,依靠个别证据也不能证明案件全部,裁判文书应该强调证据与证据间的相互印证,证据与证据间矛盾的合理排除。当前我国不少裁判文书在表述证据时,只注重单个证据的逐一分析,缺少对全案所有证据的综合性分析,没有反映法院审查证据的经过,也未能明确裁判文书认定事实的过程,当事人双方接到文书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另外,不少裁判文书只注重事实的认定和裁判结果的表述,忽略判决形成的理由阐述,或说理不充分、或理由过于概括,空话、套话较多,不结合个案特点分析,更没有法理上的推导,辩服力不强,尤其对于合议庭的不同观点,根本不予公开,文书缺乏公信力,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上诉、申诉案件居高不下,有损法院的司法权威。

(三)制约法院裁判文书质量的主客观因素较多,文书质量良莠不齐

衡量一份裁判文书质量的好坏,主要看案情事实是否叙述清楚、证据是否有力、说理是否充分、判决结果是否正确、语言使用是否规范等。裁判文书是审判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影响文书质量的因素除审判工作过程本身是否严谨规范、审判作风优良与否外,还取决于法官的工作责任心、理论素养、法律专业素质及其文化水平、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因此,审判实践中,由于审判人员素质的不同,裁判文书质量大相径庭,有相当数量的裁判文书制作不够严谨,质量不高,与其应有的准确性、规范性、权威性极不相称,与法治进程的新形势格格不入。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应当成为衡量法院办案质量高低、法官业务素质强弱的重要评判依据,法院队伍建设、审判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司法和谐的当务之急。

剖析法院裁判文书改革的现状和不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正确的理念引导,在改革的实践中长期存在着两个无法协调的极端,传统、保守、固执的文书制作观点,片面追求裁判文书格式的规范性,致使文书制作难以摆脱陈旧的模式;开放、激进、崇尚法官个性解放的学派,倡导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导致裁判文书的改革进程中出现众多困境与不和谐。另一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和谐”理念为司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司法和谐应运而生,有关和谐司法的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法律实体和诉讼程序的各个领域,但却迟迟没有纳入裁判文书改革的议事日程,致使裁判文书的改革在司法实践中明显滞后。

二、以和谐司法、人文司法为理念,明确裁判文书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从有利于体现司法公正出发,以合法化、规范化作为裁判文书改革的基本原则

合法化是指文书制作遵循法律规定,由法定的审判机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制定下发的格式要求而制作,通过裁判文书反映庭审全貌,展示法院司法的合法性。规范化要求裁判文书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完整、用语恰当、印刷合乎要求,尤其是法律术语和数字的使用必须规范准确。当然,格式规范并不是拘泥于固定的框架,但凡优秀的裁判文书实例,都是既遵守固定格式,又不失个性和活力的范本。

(二)结合现代司法理念,知情化、个性化成为裁判文书改革的人文追求

知情化是现代司法理念对裁判文书的必然要求,文书制作是否把透明与公开作为标准,文书是否真实地反映案件全部审理过程及法官的心证路程,是公众知情权的重要评判标准;个性化色彩则要求裁判文书的制作脱离原有的陈旧模式与框框,改变过去千案一面的固定做法,文书制作因案而异,在形式上可添法官后语,或附法律条文,或公开合议庭不同意见等,法官后语注重情与法的交融,目的是使当事人在接受法律制裁的同时,受到道德的教育、良心的谴责,从而心服口服地接受裁判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实践中裁判文书对于案件合议的情况通常是简单的两个字“同意”,合议庭成员的评议变得神秘化,让人感觉绝大多数案件是碍于法律明文规定才走过场般的参加庭审合议,实际上却是由承办法官单独完成的,有违“公平、公开”的原则,因此,公开合议庭的评审意见,尤其是与判决结果不同的观点,势必成为司法公正的重要指标。

(三)以加强法院审判工作的服务功能为宗旨,裁判文书的法律服务化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产物

裁判文书作为审判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法官将法律应用于具体案例而制作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特殊文件,是连接法院和社会公众的纽带。在法律实现中,裁判文书有着阐释法律、实施法律、宣传法律及记载诉讼过程,表明裁判公正等诸多功能,其核心内容即解决争议、服务公众,要求法官使用书面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法律原则、理由加以阐述,使之易于公众理解和接受。为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笔者认为,基层法院裁判文书的风格理论上应以说理清楚、语言通俗为标准,走大众化道路,尤其要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人文关怀,防止矛盾冲突进一步升级,做到司法权力的个体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中级法院、高级法院在文书制作方面则应注重专业化特色,要求使用大量法律术语,说理透彻、严谨。另外,有些法院开展的宣判释疑工作,也为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以和谐司法、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归宿,探寻裁判文书改革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一)针对当前裁判文书改革未得到应有重视的现状,正确理解裁判文书改革的现实意义

随着司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围绕和谐司法、人文司法这一主题的研究层出不穷,裁判文书作为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枉法裁判、司法不公的最后一道屏障,裁判文书改革应该成为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法院应在明确裁判文书改革的价值取向基础上,厘清文书改革中现存的各种矛盾,明确改革的基本原则,探寻改革的具体办法与措施,关注裁判文书文化对法院文化的引领作用,改变传统写作观念,端正制作裁判文书的态度,将裁判文书的研究与改革建立在宏观的、理性的层面上。

(二)从制度上保证裁判文书的公开性、透明性

各级法院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将裁判文书自觉置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下,疏通普通公众接触裁判文书的渠道,从制度上杜绝偏袒和枉法裁判的可能性。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公共利益的案件,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均应在法院网上公开,公民凭有效身份证明登记后,可以查阅生效的裁判文书,亦可参与评论裁判结果,允许非诉讼当事人查阅以主审法官为集合装订成册的文书及案卷材料,相信这一做法对保证裁判文书的公开性,增强法官的责任感,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非常有益。当然,公开的裁判文书必须是透明的,公告的不仅是裁判的结果,整个诉讼程序、庭审的过程同样需要公开,裁判认定事实的证据、判决形成的理由、法律适用的原理及法官推理的过程都应一一展示在公众面前。

(三)从格式、内容和语言等各方面完善裁判文书,提升裁判文书制作水平

1.裁判文书的格式体现诉讼程序的和谐,注重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裁判文书格式规范要求做到结构的固定化,即文书制作分为首部、正文、尾部三大板块;写作事项的要素化,即文书中部分事项的固定化写法,如有关当事人的称谓等;技术的规范化,文书的字体、数字的使用、标点符号及版式要求等均按统一标准设置。现行裁判文书的格式已不完全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各级法院在裁判文书改革方面可根据法律的要求和审判实践的需要进行创新,并及时推广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以进一步完善裁判文书的格式。

2.裁判文书的内容体现司法公正、司法和谐,立足本国国情,借鉴英美法系判决书中说理论证的优势。裁判文书必须加强对事实和证据的分析,对法律条文的阐释,重视文书说理的针对性,因为这关系着整个裁判的公正性与司法活动的公信力。详尽分析法院认定事实的证据,一直是裁判文书的薄弱环节,事实的认定和证据的采信是作出裁判的依据和基础,加强证据的分析认证,可谓意义重大,裁判文书必须充分分析证据采信与否的理由,并加强对证据的综合性分析,以求最大限度地将裁判文书认定事实的过程公之于众;另外,必须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理由是联结案件事实和判决结果的纽带,西方学者认为陈述理由是裁判公平的精髓,充分的说理是法官应尽的义务,理由的分析要注重同类案件的共性,也要关注不同案件的个性,说理要抓住重点,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个案说个理,克服套话、空话,注意前后内容的兼顾与和谐,对诉辩主张同等对待,做到事实、理由和结论的一致。

3.裁判文书的语言彰显人文司法、温情司法。我国裁判文书语言风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简洁、易懂,行文注意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遣词造句符合语法要求、规范使用法律专业术语、恰当使用文言词语,语言质朴、精炼、语意表达完整。承载法官智慧的裁判文书,专业性强、政治影响力大,古往今来,因为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导致文书内容的歧义,而产生意想不到后果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直接关系到文书的质量,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现代司法要求裁判文书的语言人文化,强调文书的可读性,要求法官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制作出老百姓看得懂的人文友善的裁判文书,对有些普通公众难以理解的“法言法语”,可在文书最后加以注释,使法律的权威得以人性的体现。同时,裁判文书的语言应注入司法的亲和力,在以法服人的同时,以情感人,这样的语言表达,才能发挥说服、教育、感化的功能,营造出和谐的司法文化氛围,人文、温情的裁判文书势必成为司法文明的标志。

参考文献

[1]潘庆云.法律文书(第二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2]杨炜.我国裁判文书改革之法理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2009(1).[3]周道鸾.情与法的交融裁判文书改革的新的尝试[J].法律适用,2002(7).李蓉,江西南昌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与法学;潘梦静,江西吉安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法学。

讲经典故事,学法律知识 篇5

讲经典故事,学法律知识

作者/纪威俊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等渠道,初中生已接触到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了,也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他们能够讲经典中的故事,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难作出较为全面的、正确的评论。比如,语文课中读到了《黄泥冈》,他们想要对其中人物的是与非谈一些看法,却说不清道不明。此时,他们处于欲“愤”欲“诽”的状态,正是教师进行启发的时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校内开设了法文化校本课程。该课程的实施方式较多,有参观访问、调查取证等等,本文只探讨一些与解读经典故事有关的法律问题。

一、割发自辱,曹操意在服众

(曹操)自统大军进发。行军之次,见一路麦已熟,民因兵至逃避在外,不敢刈麦。操使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曰:“……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百姓闻谕,无不欢喜称颂……。操乘马正行,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操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摘自《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有删节)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然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值得仔细探讨。上课时,我首先提出“故事中提到了哪些规则?”学生回答:一个是禁止大小将校践踏麦田;另一个是法不加于尊。接着问“这些规则是怎么来的?”学生答第一个规则是曹操制定的,第二个规则出于《春秋》。教师追问当这两个规则相矛盾的时候该怎么办?《春秋》是儒家经典,它所确立的亲亲、尊尊、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等原则,一直是古代司法官吏决狱的重要依据,故《后汉书・丁鸿传》有“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的说法。所以,郭嘉的说法有理有据。

按现代法理来看,春秋之义相当于宪法性法律规范,属于上位法,而军令属下位法。按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即使曹操违反了军令也无须处罚。

同样,按现代法,曹操是否有罪?对此问题学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教案 ) 其实曹操也没罪。因为田种惊起一鸠致使马受惊践踏麦田,并非曹操故意;践踏行为的发生也非曹操所能控制,曹操主观上并不希望践踏事件的发生,相反,从他颁布的军令来看,他禁止任何人有践踏事故的发生,当然包括他自己。所以,践踏麦田纯属意外事件。那么是否因为曹操没有刑事责任就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吗?不是的。马践踏麦田的民事责任须由曹操的所在单位来赔偿。此时,曹操“割发代首”代替不了民事赔偿。

曹操割发的目的是什么?秦律有髡刑,汉代继续实行。“髡发”即将罪犯的头发剪去,是一种刑罚。又,《孝经》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毁损包括头发在内身体的任何部分,都是不孝。曹操割发相当于宣告自己有不孝行为。所以,曹操这一举动,令将士们十分感动。

二、大义灭亲,追求高尚须守法

州吁是卫庄公爱妾所生,既受宠爱又喜欢玩弄兵事游戏。……石猎对庄公说:“宠爱儿子,就要教他走正道,不要走邪道。如果一直让他骄、奢、淫、浃,就会自陷于邪道。现在的州吁受宠太过、奢靡太过。如果以州吁为接班人,就要定下来,否则,就要提防他将来作乱。”……庄公不听。石猎的儿子石厚经常跟州吁在一起(图谋不轨),石猎禁止不了。庄公死,桓公继位,石猎就告老回家了。后来,州吁弑桓公而自立。

为了巩固州吁的君位,石厚问计于石猎,石碚说周王信任陈侯,通过陈侯去朝见周天子,州吁的君位就稳固了。州吁、石厚就去了陈国。石猎派人告诉陈侯州吁、石厚是弑君者,希望能把他们抓起来。石碚又派手下去杀了州吁、石厚。(根据《左传》改写)

大义灭亲的故事经常为人们提到,然而,对大义灭亲的正当性、合法性缺乏应有的认知。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石碚为什么要杀石厚?其执法者是否都会像石碚一样秉公执法?若不能,该怎么办?

从故事来看,石碚是当时卫国位高权重的老臣,我们且认定石碚拥有杀死叛臣州吁、石厚的权力。为了卫国的安宁、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当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这就是石碚杀州吁与石厚的两项大义。作为执法者的石碚,面对自己儿子为非作歹,虽然于心不忍但还是亲自派手下去杀了儿子,既体现了石碚秉公执法的品质,又表现了高尚的道德人格。其行为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已为史官左丘明所肯定,我们也无须作更多的评价。但是,换一种角度思考,假如换了一个执法者,是否都能够做到心地无私,光明磊落呢?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由于人性存在不光辉的一面,往往是不可能的:

今天,我们如何做才不使石碚们为难,使枉法包庇者不能包庇呢?为了规避人性不光辉的一面,许多国家都规定回避的`法律制度,即执法与司法人员不得参与与自己利益有关的案件的审判与执行,这是其一。其二,作为一般的公民,能不能“大义灭亲”,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伤害别人的健康,甚至剥夺别人的性命。所以任何有“大义灭亲”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是犯罪行为。

大义灭亲作为传统文化,要继承何发扬它崇尚人性光辉的一面,积极追求光明、高尚?在法治社会,即使追求光明、高尚,也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行之。

三、肆意枉法,须把权力装进法律笼子

贾赦在外头看到了几把旧扇子,觉得家里的扇子都不如它,就叫人到处搜求。后来,打听到石呆子有二十把旧扇子,他穷得连饭都没得吃,就是不肯拿出来让人看。

贾琏烦请了多人说合,才被允许到他家里稍稍看了看,、贾琏说这些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贾赦听了便不管花多少银子都要买下来。石呆子却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贾雨村听说后,便讹石呆子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结果以“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然后送给了贾赦。(根据《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改写)

这个故事牵涉到的法律问题不过是财产的归属、枉法裁判等问题。扇子自然属于石呆子,但扇子上的画的著作权不属于石呆子而属于画画的。人家合法的财产由于贾赦的看中,叫贾琏高价收买未能如愿,经过贾雨村的“讹他拖欠官银”,枉法裁判的办法,贾赦就得到了这几把价值不菲的、有文物性质的扇子。我们不去讨论贾雨村、贾赦的罪行,且来讨论权力运作问题。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若政府的权力操之于个别人之手,运作于暗箱之中,随心所欲,不但会跨越界限,而且会恶性膨胀。权力若不在阳光下运作,一个没有有效监督的机制,老百姓的财产乃至生命都会随时面临被侵犯的危险。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若与思想品德教科书中依法治国的内容联系起来,就更有现实意义了。依法治囤首先是依法治官,即规范公务人员严格依法办事,只有把官员的权力严格控制在法律规范的笼子之内,权力这只老虎才不会过分地伸出它的爪牙来肆意地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然,官官相护,石呆子们的事件会一再重演。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国也是保障人权的要求。

四、割肉还债,生命价值岂容否定

安东尼奥(威尼斯酉人)向夏洛克(犹太商人)借了三千金币,夏洛克曾因安东尼奥的侮辱,要求在三个月内付清。否则,就得让夏洛克在安东尼奥胸口的附近割一磅肉。安东尼奥为了救朋友,接受了这一约定。

三个月后,安东尼奥由于自己的商船接连沉没,导致无法清偿债务。于是夏洛克就向威尼斯法庭起诉,请求按照原约履行。法庭上,法官等人尽力劝说夏洛克不要割肉,却都无济于事。

紧急时刻,鲍西娅(安东尼W朋友的未婚妻)假扮律师来到法庭,认为夏洛克可以在安东尼奥的胸前割一磅肉。由于只约定了割一磅肉,所以在割肉时不能流出一滴血,也不能多割或者少割,否则,就是谋杀。按照威尼斯的法律,谋杀是要抵命并没收全部财产的。

鲍西娅又称:如果夏洛克撤诉,就证明当初他订约的意图是谋杀。(根据人教版初三《语文》改写)

要对本故事进行评判,必须明确法官(公爵为主)对事实的认定、夏洛克的真实意思及鲍西娅的逻辑,

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契约自由原则已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得到盛行,契约自由原则包括了确定契约内容的自由,本故事中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约定就是契约自由的产物。

法官基于契约自由原则和安东尼W的承认,就认定了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存在借贷并以割安东尼奥的肉作为担保的契约。同样.基于契约自由的原则,只有劝说夏洛克同意才能改变契约的内容及履行方式,结果经过法官的百般劝说,夏洛克没有一点回心转移的迹象。让法官感到为难的是,如果执行原约定,安东尼奥就会没命;若不执行原约定,夏洛克又寸步不让,且这一约定是他们之间的“法锁”。鲍西娅出庭后,法官接受了她的只准割一磅肉且不许流血、不许多割或者少割的主张,也接受了她提出的夏洛克事先要谋杀安东尼奥的意见。结果法官判决夏洛克把一半的财产归安东尼奥,一半充公,夏洛克本人改信基督教。

夏洛克的意思:在刚刚与安东尼奥签约时不可能知道安东尼奥在三个月后一定不能清偿债务,可以说割肉是戏言,也可以说夏洛克有阴谋,但阴谋不是必然会实现的。三个月后,夏洛克的意图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法庭上的表现及众人劝说的结果来看,他一定要报被安东尼奥侮辱之仇,他是想借合约的规定和法庭的审判来达到目的。夏洛克有没有谋杀的故意呢?三个月前没有。谋杀即蓄意谋害他人性命。夏洛克在三个月内不存在这一蓄意,只是由于形势的变化,夏洛克的想法也变了。

鲍西娅的逻辑:割一磅肉只能割一磅肉,而不能多割一毫也不能少割一毫,且不能割出血来,因为契约上没有这样的规定。所以,契约上笼统地规定割肉的重量和部位,没有规定割肉的方式、次数、深度等内容,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无法履行的约定。第二,鲍西娅认为夏洛克在法庭已经拒绝安东尼奥归还金币的要求,所以借钱是一个幌子,割肉才是真实的意图;又,夏洛克选择的部位是安东尼奥胸口附近的肉,这是致命的。所以夏洛克所有的行为就是要谋杀安东尼奥。

按照现代法律,要认定这份契约的法律效力,首先要把这一契约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借贷契约,双方合意,受法律保护;另一部分即割肉的部分是对借贷的担保,担保部分是否有效,就要进行价值判断。显然,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担保部分自始无效、确定无效、当然无效,该借贷成为了没有担保的约定。

法律文书学 篇6

华师《司法文书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法律文书叙述案情事实的总要求是().叙事清楚,井然有序.叙事清楚,要素齐备.叙事平实,材料真实.叙事清楚,材料真实 正确答案:

2.人民法院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对未成年被告人,必须写出().曾用名.出生地.居住地.出生年月日 正确答案:

3.公安机关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拘留证.逮捕决定书.批准逮捕决定书.提请批准逮捕书 正确答案:

4.裁判文书案号(即编号)由()等五要素组成

.立案.法院简称.案件性质.审判程序和案件顺序号.立案.部门简称.文书简称.审判程序和案件顺序号.立案.案件性质.法院级别.审判组织和案件顺序号.立案.法院简称.部门简称.文书简称和案件顺序号 正确答案:

5.以下有关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理由部分的阐述正确的是.只引用程序条文、不引用实体法条文.只引用实体条文、不引用程序法条文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不需引用实体条文.在顺序上,先引用实体法,后引用程序法 正确答案:

6.民事案件的双方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的已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要求再审的法律文书,称为()。.民事再审意见书.民事再审申诉书.民事再审申诉状

谋学网

.民事再审申请书 正确答案:

7.呈请拘传报告书的首部不仅要写明被拘传人的基本情况,还要写明被拘传人的().主要学历.犯罪经历.犯罪经过.主要简历 正确答案:

8.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尾部包括.交代抗诉权.交代上诉权.交代申诉权

.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 正确答案:

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判决书的署名应是().独任审判员.院长

.合议庭组成人员.人民陪审员 正确答案:

10.第二审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维持原判驳回上诉时使用().民事裁定书.民事决定书.民事判决书.民事调解书 正确答案:

华师《司法文书学》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有关民事调解书的表述,正确的是()。.双方自愿达成

.一经达成,即具有法律效力.合法达成

.解决实体权利义务 正确答案:

2.下列有关笔录的表述,正确的是()。

谋学网

.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在诉讼活动中的文字材料.也包括非诉讼活动中的如实记载的文字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以实录的性质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均可统称为笔录.可作为证据使用 正确答案:

3.有关第一审民事判决书中判决适用的法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凡有法可依的,都必须准确的引用有关的法律条文

.凡是特别法中有明文规定的,应当先援引特别法,再援引普通法.目前还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不能写“依法判决如下”

.要求援引法律条款的,要引到条、款、项、目,不能笼统地引用条文 正确答案:

4.下列有关申诉书的表述,正确的是()。.结构与再审申请基本上相同

.又称申诉状,用于民事、刑事案件再审程序的提起.正文分为请求事项、事实与理由两部分内容.向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起 正确答案:

5.行政裁判文书按照判决案件的方式不同分类包括()。.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书.行政决定书 正确答案:

6.以下属于监狱机关内部使用的文书的是()。.提请复查意见书.罪犯入监登记表.保外就医审批表.罪犯出监鉴定表 正确答案:

7.起诉状是本诉状供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用的文书,它的制作要求是()。.用钢笔或毛笔书写或印制

.被告是法人、组织或行政机关的,应写明其名称和所在地址;民事诉讼的被告是公民的,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或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事实与理由”部分的空格不够用时,可增加中页

.“起诉人”署名栏应写明法人或其他组织全称,加盖单位公章 正确答案:

8.以下属于行政判决书作用的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审查行政法规是否违宪.监督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稳定行政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

9.法律文书应从()这些方面阐述理由。

谋学网

.认定事实,以实为证.分析事理,以法为据.引证法律,明确具体.前后照应,统领全文 正确答案:

10.有关笔录写作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是().内容真实完整

.依法制作,手续完备.文字简明,书写工整.必须记录灵活 正确答案:

华师《司法文书学》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以下新格式中增加了起诉书中被告人基本情况的事项,它是曾受行政处罚。.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2.再审的民事案件调解成功的,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裁定视为撤销。.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3.制作再审行政判决书,应当贯彻维护法律尊严的原则,尽量维护一审判决。.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4.上诉状的核心内容是上诉理由。.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5.人民法院对上诉的行政案件实行全面审查原则。.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6.上诉状是供民事、行政案件的公民当事人对一审判决、裁定不服提出上诉用的文书。.错误

谋学网

.正确 正确答案:

7.执行死刑笔录的制作机关是检察机关。.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8.民事再审申请书必须在裁决生效后两年内提出。.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9.监狱起诉意见书制作后,应移送人民法院。.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法律文书学 篇7

一、针对文秘岗位任职要求, 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以课堂讲授内容为主体, 兼及课内、课外在教师指导下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观点和思想、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它直接反映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调整文书学教学内容, 适应秘书的岗位需求, 是高职院校文书学教学的关键。多年来, 高职文书学教学一直使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 如王健主编的《文书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普通高等院校推行的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人才模式, 其教材内容更注重知识的全面、系统性, 偏重于理论的讲授, 而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其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与普通高等教育是有区别的。如王健主编的《文书学》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现代办公环境中的文件与文件工作。

包括文件的特点与功能、文件的种类与稿本、文件家族的新成员———电子文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文件工作的内容与规则等。

2.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包括掌握公文的文体形式及语体特征, 公文构成要素及书面格式;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能理解各写作步骤的工作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掌握各种常用公文文种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3.OA平台上的公文处理。

包括理解OA环境中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理念;掌握收文程序和发文程序的主要处理环节及其办理原则、要求和方法;了解文书立卷的组织工作内容。

在尚无高职文书学专用教材的情况下, 文书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做出必要的调整, 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秘书人才。授课教师应提高教材的整合能力, 从而形成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线, 具有高职特色的文书学教学内容。调整后的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侧重传授应用知识。因此, 在《文书学》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简要介绍第一部分内容是文书学的基础部分, 重点学习第二、三部分内容。根据能够撰制、处理各种公文的秘书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重点学习公文格式, 如请示、报告等常用文书的写作, 收文处理程序、发文处理程序。

通过上述对文书学教学内容的调整, 学生在了解文件、文件工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能具备公文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适应文秘岗位需求, 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改革教学模式, 加强能力培养

《文书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教学模式大多沿袭“呈现—沿袭—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喜欢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法, 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教学效果不理想, 许多学生并没有被教会, 或者说学生并没有学会老师教授的东西。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技术条件下, 高职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变革, 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法探讨文秘专业《文书学》突出专业职业技能培训, 将公文构成要素及书面格式, 请示、报告、决定、通知、通报、批复、意见、公函、议案、计划、总结、简报和会议公文等常用文书的写作, 收文处理程序、发文处理程序等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 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 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任务实施实现理论与实践交融并进, 使学生能够边看边学, 边做边学,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三、创新教学方法, 强化职业能力

在《文书学》教学中, 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有效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 如采取“案例教学”、“项目引导”和“专题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 另外通过改革作业内容, 安排一定的课程内容作为自学的内容,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 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 对提供的案例进行演示、分析和评价。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 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就学生来讲, 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在《文书学》教学中, 绝大部分项目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如公文格式训练:可以提供一份格式错误的公文, 要求学生评判、修改;然后直接或间接提供公文项目要素, 要求学生制作一份规范格式的公文。

(二) 项目引导法。

项目引导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文书学》教学中, 项目引导法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进行。

1. 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 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 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 制订计划:

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 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 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 确定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

4. 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或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 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归档应用:

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实践中。

如在高职院校的文书处理实践教学内容由部分和整体两类项目构成。整体项目指的是完整的流程性实践教学项目, 整体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以部分项目的实现为前提, 主要是对各单项技术规范的综合运用和对整体工作流程的理解。如在收文处理训练中, 教师说明其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后, 5人一组, 确定组长, 由组长为其他同学分工, 一起进行筹备, 提出任务设想, 同学生一起讨论, 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实训小组中设单位领导1人, 办公室主任1人, 办公室秘书1人, 收发人员1名, 承办部门领导1人, 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 制订项目工作计划, 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然后学生按工作步骤组织实施, 完成接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归档、查询等程序, 填写收文登记表、收文处理单、文件传阅单等。完成后,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或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 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修改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精神。

四、强化实践教学, 完善实践体系

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包含随堂训练、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它是由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单一课程和综合技能实训的实践教学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文书学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 应在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起到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比例超过30%。

(一) 加强课内实践。

课内实训结合理论教学, 分公文构成要素及书面格式;请示、报告、决定、通知、通报、批复、意见、公函、议案、计划、总结、简报和会议公文等常用文书的写作要求;收文处理程序、发文处理程序等模块进行专项技能训练, 通过各实践环节, 让学生掌握文秘专业技能。教师可根据教材, 结合范文, 讲清必要知识点, 然后出题目让学生练习。如学习请示可让学生撰写:中文系拟组织10名文秘专业学生到汕尾大哥大集团开展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 请你代中文系向学院写一份请求拨给专项经费的请示。学习通知可让学生“草拟一份纪念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的通知”。让学生结合实际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

(二) 注重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有机衔接。

在文秘专业的教学中, 第二学期开设《文书学》, 文书学实践教学不仅要加强课内实践, 而且要加强课外实践,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使文书学的实践活动能继续向课外延伸, 如联系学院文书档案部门, 参观收发文处理的工作状况, 听取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介绍, 参与部门的文书处理工作, 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文书处理工作。另外, 要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单位, 让学生巩固前期培训的技术能力, 深化对文书处理工作的理解, 并且形成独立操作完整的文书处理工作的能力。如第三学期安排一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到院办、教务处、学生处、档案室、组织人事处等部门参与完成各种“办文、办事、办会”任务。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由专业教师带队, 在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 在各个单位做文秘工作, 要求能解决文秘工作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制订好计划,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进一步锻炼与提高文书处理与写作等需重点培养的职业能力。

另外, 还可以成立“秘书事务所”等社团, 加强指导, 承办校内外各种真实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校内校外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能够与直接胜任顶岗实习的要求有机衔接, 对于毕业后从事各类企业的文秘工作有直接的帮助。

五、改革考核方式, 推行形成性评价

《文书学》作为文秘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需要不断推进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逐步推行形成性评价。《文书学》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方法、技能的应用, 重点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基本知识考核大纲中规定应掌握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应用考核学生起草、修改公文的能力和解决文书工作、文书立卷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期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出勤成绩、期末成绩, 各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为平时40%;出勤10%;期末50%, 采用百分制。在考试中采取反映技能优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增加职业素养考核, 强化实践技能考核。平时成绩任选学生平时作业中8篇文书的成绩的平均分, 让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平时的训练上, 再结合出勤、完成期末考试情况, 最后完成课程的考核。

六、结语

文书学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要取得课程建设的成功, 关键在于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 准确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实践体系、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问题, 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文书学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健主编.文书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1:1-3.

[2]松世勤主编.文书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7:161-186.

[3]李瑛.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153-154.

法律文书学 篇8

关键词:法律实证方法 国际公法学 改革必要性 措施

每年国家都在提倡各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递,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国际公法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无非是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将会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国际法教学采取法律实证方法的必要性;二是,国际法教学运用法律实证方法的具体措施。

一、国际法教学采取法律实证方法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在国际公法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是以学科基本理论讲授为基础,结合国际社会的实践案例,从而在问题中依次解释国际公法中出现各项法律制度和词条解释。众所周知,国际公法起源于早先国家之家签订的国际条约。在教授国际公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国际公法的原理是首要的,但同时也要使学生理解具体的条约。由此可以想象,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因为学生从根源上理解了国际公法,那么在实践案例中不管遇到什么法律情形,都能很准确的抓住本质。就这一点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确是最有效果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局限性,比如:形式刻板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在被动学习过程中,国际法的学习与国内法的学习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因为国际公法产生的环境、依据的理论基础、立法过程以及实践执行都有其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此学科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往往不能理解国际公法的理论来源和国际公法的具体制度,同时因为生活环境的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学生缺乏“国际思维”,认为国际公法的约束力并不具有强制性,对国际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怀疑。这也正是教师没有从国际公法在国际关系中的适用性出发造成的。对于学生对国际法的实用性和权威性提出质疑这一情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二)法律实证方法的优越性

所谓实证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实际的法律制度,采用图表、数据等科学方法,以客观的立场,解释法律现象的方式。换言之,法律实证方法主张用事实解释法律规范。采用法律实证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运用国际法的能力。具体来说,法律实证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外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学术训练,并使之全面地理解国际法的内容和体系,而且也正好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因为时间限制而不能实现教学任务的难题。因此,介于法律实证方法的优越性,我们应在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加以重视。

二、国际法教学采取法律实证方法的具体措施

法律实证方法虽然不能直接接觸到国际法实践,但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网上搜集各种信息,通过文献分析法来学习和研究国际法。

(一)案例教学法解读国际法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法是解读国际法实践性的有效方法。从案例当中解读国际法,在实践当中运用国际法,来自实践中的国际法,才是真正的国际法。当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国际法的教学时,案例的选取、呈现、思考的问题等一系列有关案例的处理就显得很重要了,一旦案例准备失败也就意味着国际法实践性讲解的失败。首先,案例本身要具有教学价值。具体而言,案例要有时效性和典型性,太老或是太普通的案例没有教授的必要。让学生学习权威机构或网站发布的原始资料,并全面认识资料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国外案件的判决或评论进行学术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二)专题讨论式教学方法体味国际法的发展性

当前国际形式变幻莫测,国际法律制度也在随之变化发展,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使得国际法的体系愈加庞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国际法的新发展。相对的,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有明确的把握。针对此种情况,专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问题。专题讨论式教学要体现法律问题争议性的特质,对于那些已经定案的法律事件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地搜集资料,多角度地思考分析,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际联系方法实现国际法的跨学科性

国际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关系,国际法实践的社会基础是国际社会,因而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关系是国际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分析问题应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出发,而科际联系方法就是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中分析国际关系的本质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深入了解国际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国际法立法和实施的情况。教师在具体实施科际联系方法时应当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国际关系基础知识,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方法,联系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实践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三、结束语

虽然目前全球处于一个相对平的大环境中,但地区冲突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都会导致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因此对国际法的学习就会摆在一个重要位置,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更加迫切了。总而言之,法律实证方法是国际法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不仅因为传统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国际法的教学进程,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而且因为法律实证方法有其优越性,能促进国际法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滢,梁翔宇.国际刑法学科发展的瓶颈与出路——以我国20所法学权威机构为调查对象[J].当代法学,2013,02:41-48.

[2]丁国峰.反思与完善:我国财税法学课程教学的革新路径[A].财税法论丛(第13卷)[C].2013:16.

[3]李响.基于“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课程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12:24-26.

上一篇:河南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下一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