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案例及分析

2024-08-09

婚姻家庭案例及分析(共8篇)

婚姻家庭案例及分析 篇1

[经典案例] 如何应对家长教育不严厉的问题

我班级内XXX,男11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间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即使在老师督促下,注意力仍然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不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经常忘记时间,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所以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因此,经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案例分析] 造成XXX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他的家庭情况来分析。XXX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常年酗酒,和母亲经常动手打架,在两年前,XXX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外做钟点工,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一个人在家,XXX有时在姥姥家,姥姥总是觉得XXX没有爸爸,比较可怜,所以溺爱娇宠,导致XXX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姥姥和姥爷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但还是经常找理由庇护,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包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孩子有多动、暴力行为,孩子情绪不稳定,身体触觉过度敏感,而这些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样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孩子不愿意同家长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些都影响着孩子健全个性的形成。加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孩子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已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对特殊孩子的教育更应注意三位一体结合。因此,我与家长联系,共讨教育方法,共同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经过谈话,其母亲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于是我同其家长商量后,我们开始激发其改变孩子的强烈愿望,增长其对孩子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希望,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如: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观察其行为过程,发现他旷课去打篮球,我就对他说,我发现你有一个优点,就是很爱运动,篮球打的好。第二天,他对我说,除了篮球打的好外,其他方面我也有优点,你今天再给我找出一个,我及时抓住最需要解决的行为问题,对其进行良好的行为促进。在教育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行为,更多地鼓励,积极地评价,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信心,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树立他在班级体学生中的威信,改善在人际关系和班级中的地位。

婚姻家庭案例及分析 篇2

一、父母缺失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影响

1.案例叙述

学生小×, 男, 11 岁, 五年级一班。父亲是无业人员, 靠在外地打工为生, 较少回家, 性格粗暴。在教育孩子方面, 我行我素, 甚至对孩子拳打脚踢, 自私蛮横, 与邻里关系不好, 在群众中几乎没有好评, 与妻子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母亲是农民, 料理家务但也经常不在家。对孩子百依百顺, 在家中没有地位, 遇事孩子的父亲说了算。没有固定的工作, 经常约人玩牌、打麻将, 对孩子几乎是漠不关心。教育孩子不讲究方法, 没有耐心。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闻不问。五年级上第一节课就让老师很为难, 不但不听讲还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拿着棍子不时地敲着桌子啪啪地响, 说他不听。下课老师和他谈话, 他对老师说:“老师, 如果谁要叫我学习, 我就觉得活着没意思, 就想到了死”。小×同学脾气暴躁, 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气急败坏地去打人, 嫉妒报复心理极强, 学习不好、没有上进心, 情绪不稳定, 喜怒无常, 黑白颠倒, 不分好坏。这些让学生和老师都很无奈。

2.案例分析

案例中小×的父母对孩子几乎没有教育, 不讲道理, 动则打骂, 以至于小×性格极端偏激。小×脾气暴躁、多动、打人, 多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在家庭小事中, 意见不合便动手打骂, 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解决不了的事或者不愿意解决的事就选择武力解决。父母经常不在家, 对孩子疏于管教, 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学校的纪律约束会使他感到束缚, 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压力大, 自身感到自卑, 因此就不爱学习。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 以权威恐吓学生, 容易激起其逆反心理。小×的成长中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 缺乏父母亲正确的教育, 因此造成了孩子脾气暴、易动怒、爱打人的缺点, 在心理上也存在极度的自卑感。

二、单亲家庭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

1.案例叙述

G同学在读幼儿园的时候, 他的母亲因为家庭纠纷回娘家去了。家里请人去叫了几次, 她都不肯回家。虽然他的父母至今没有离婚, 但是他父母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他爷爷、奶奶都已年老, 奶奶的身体也一直不好, 为了维持生计, 父亲只好外出打工。G同学由目不识丁的爷爷抚养、教育。G同学现在正在上四年级, 但是他上课时注意力老是不集中, 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小动作。作业也很少按时完成。写的字大小不一、东倒西歪, 成绩一塌糊涂。老师也经常教育他, 但是由于基础差, 在课堂上仍是提不起精神。老师也问过他“喜欢你的妈妈吗?” (喜欢, 她是我的妈妈啊!) “恨你妈妈吗?” (恨) “为什么呢?” (她不要我了) 。缺乏父母的爱与教育, 孩子处在一种茫然的状态, 对现在的生活也是一无所知。

2.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就典型地显示了父母的重要性。没有父母的教育, 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 但是爷爷奶奶不能代替父母来教育和照顾孩子。G同学由于母亲从小就对他不闻不问, 孩子的成绩千疮百孔, 生活更是一团乱麻。父母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 而导致孩子成长中出现身体不健全、心理不健康以及一些不当的行为。

三、不良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不良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 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孩子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父母教会的。父母会重视孩子的说话和智力启蒙教育, 比如给孩子买健身架、给他们讲故事、学习英语等。不完整的家庭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

其次, 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自发形成的, 在很多方面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 就如案例中的小×一样, 喜欢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但是父母从来不会教育他, 暴力是不对的, 对于他的日常行为缺乏别人的认同。与人交往、处事及饮食习惯等, 这些都是在父母影响下形成的。不良家庭会忽视孩子成长阶段的学习, 导致孩子养成坏习惯。

最后, 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爷爷奶奶带孩子存在溺爱的因素, 对孩子百依百顺, 这就对孩子的思想造成一定影响, 认为我是世界的中心, 别人都得听我的。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不利。还有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总会存在经济上的困难, 对孩子身体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缺乏父母的教育, 世界观从小就有一定的偏颇, 认识世界会有些歪曲, 以至于很多缺乏父母教育的孩子误入歧途。

摘要:社会、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 家庭作为孩子重要以及时间最长的生活环境, 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首要因素。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孩子的很多行为与心理是在父母的熏染下形成的。和睦的家庭给他们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灵上的快乐。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分析不良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案例,留守儿童,单亲家庭

参考文献

婚姻家庭案例及分析 篇3

案例一:杨喜(化名)是高二年级有名的“调皮大王”,但凡高二年级“有事”,他必定是参与者之一。班主任张清(化名)为此很是头疼。经常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凡事三思而后行,偶尔也用见家长、停课的方式对其施以威压。可是,效果总是微乎其微。今天下午他又以“学长”的身份,参与了高一年级的打架事件。班主任张清实在气不过,通知了其家长。谁知,杨喜得到消息后,怒气冲冲地跑到办公室,指着张清的鼻子道:“我爸爸知道我的事后,离家出走了,如果他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不会放过你。”说着就抡起拳头,摆出打人的阵势。幸好被在场的老师拉住。尽管家长事后向张清道了歉,我想张老师心里的余悸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得了的。更让人气愤的是,有同事听到杨喜的妈妈居然暗地里这样教育他的儿子:“你怎么这么冲动啊?就是打人也不能当众啊。”我们无语。

案例二:我班学生曹顺(化名)每次上语文课总是无精打采,甚至睡觉。问及其他科任老师,情况也一样。前天课上,所有同学都在低头记答案,唯独他两手一插,连书都没拿出来,像听茶话会一般。我实在看不过去,就提醒他把笔拿出来记录。谁知他却给我来了一句:“没有心情,不高兴记。”事后,我了解到他家里刚刚拆迁,他无意于学习,只想混个毕业证书。

案例三:我校学生刘某,父母离异后和再婚的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又是女孩,很多事情上也不便于管教。刘某的继母生性懦弱,不敢严管。她的亲生母亲却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总怕自己女儿吃亏,还对抛弃自己重组家庭的前夫心怀怨恨,免不了唆使孩子任性刁蛮。刘某后来变得言语粗俗刻薄,服饰轻浮另类,对老师的管教更是不以为意,稍有不顺就出言不逊,公然顶撞。

学生顶撞老师现象为什么频发不止?我想,一部分可能与老师处理问题的技巧有关,但更大一部分因素应该来自学生本人和他周边的教育环境。在此我就其中的家庭因素谈谈看法。

一、“四二一”家庭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家庭出现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老人和父亲、母亲二人围绕一个“小太阳”转。因为只有一个孩子,长辈将家庭全部的希望和爱都寄托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往往溺爱和娇惯孩子,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生活方式,孩子甚至可以支配长辈围绕着他转来转去。在这样的家庭,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和健康,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劳动观念、生活习惯的培养,尤其忽视了对孩子的意志品德、挫折承受力和输得起的思想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心目中自然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自私、耐挫能力低、受不得一点委屈等问题也由此滋生了。有稍微不顺心,不管面对的是谁,都会言语反击、大打出手,甚至以离家出走或轻生相要挟。

二、离异家庭

离异家庭的父母往往因为自己的经历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家长会把婚姻破裂带来的伤害转嫁给孩子;有的家长会因婚姻破裂而觉得亏欠孩子,所以对孩子更加溺爱;有的家长会把所有的希望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尽善尽美。这类孩子往往心理不健康,要么随性出格,要么封闭自残,要么极为脆弱……所以,教师和他们的沟通要极为小心、细致,稍不留神碰其痛处,他们就有可能山崩地陷般地一发不可收拾,和老师怒极而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面对此类对象,教师的沟通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

三、重组家庭

对父母亲再婚后形成的重组家庭而言,孩子适应新的家庭生活通常会有困难。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相互接纳需要彼此付出相当的努力,处理不好会导致彼此间失去信任,造成恶性循环使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重组家庭之外的亲生父亲或者母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果他(她)不能接受现实,正确面对家庭的破裂,唆使孩子在情感上排斥继母或者继父,则不仅不利于孩子迅速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接纳继母或者继父,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四、外出务工家庭

这些家庭的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里,由亲戚托管、教育、监护。由于跟父母见面的机会少,与父母缺乏应有的交流,享受的父母之爱少,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出任性、自私、孤独等个性,常常存在学习困难、纪律散漫、不服从管教等问题。所以,面对老师的“不合胃口”的管教,脾气上来,就会大加反击。

在这些家庭中,父母或过分宠溺,或过分专制,或过分放任,这些不良的教育环境必然会滋生出不良的心理,孩子有“出格”的言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婚姻家庭案例及分析 篇4

1、秦某的妻子去世时留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已工作,儿子上初中。两年后秦某与苏某认识,交往半年后结婚,婚后共同将儿子抚养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001年11月秦某因病去世,苏某因生活困难便要求秦某的女儿和儿子每月分别负担其赡养费300元,遭到拒绝后,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法院应如何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

女儿没有赡养义务,儿子应负担赡养费。

2、王某与张某于1990的结婚,1993年五某因病从部队转业,带回转业费2000元,医疗费5000元,1994年8月张某父亲去世,分得遗产5000元,1994年12月王某与张某离婚.1.转业费2000元是夫妻共同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2.医疗费5000元是王某个人的财产;3.张某5000元遗产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有,是夫妻共有财产;4夫妻共有财产共计7000元,平均分配,医疗费5000元不是夫妻共同财产归王某个人所有.3、林#(男)25岁,一九六二年刚满1岁时,因父亲去世,母亲与外乡的林平#结婚,他便随母亲与继父一起生活,改名林#.二十多年来与老家的亲友断绝往来.一九七九年,林#考入县高中,与同班女同学陈#关系较好,高中毕业后,二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双方父母也积极支持.一九八五年,陈同其父母到林家作客,聊起家常,方知林的母亲与陈的祖母是同胞姐妹,林与陈的父亲是姨表兄弟,林与陈是表叔与表侄关系,二人能否结婚,双方家长都认为不同辈份不能结婚.1.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批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无论辈份是否相同;计算旁系血亲代数是从两个旁系亲属分别往上数至双方同源血亲,其本身为一代,如果两边数目相等,则任何一边的数目即为他们的代数,如果两边不相等,则以大的数目为其代数.案中林#陈#,从林#往上数至双方同源的血亲即林#的外祖父母,为三代,从陈#往上数到双方同源血亲即陈#的外曾祖父母,为四代,所以林#与陈#是同源四代以内的旁系血亲.2林#与陈#不属于婚姻法所规定的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因而可以结婚.3.辈份不 并不影响林#与陈#结婚,只要不是法律所禁止的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那么法律就不干预辈份不同的人结婚.四、案例分析题

1某甲已婚。某日,在外出游玩时,某甲与某乙一见钟情。某甲对某乙谎称未婚,返程后与某乙在教堂举行婚礼。此后,二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后某甲之妻找上门来,某乙梦醒,遂不愿与某甲共同生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某甲与某乙的关系如何处理?

1按照一夫一妻原则,有配偶者只有在婚姻终止,即配偶死亡或依法离婚后始得再行结婚,否则便构成重婚。我国《婚姻法》第3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按照有关司法解释,对重婚应作实质意义上的理解。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固然是重婚;虽未登记结婚但确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也构成重婚。如果说前者可称为法律上的重婚,那么,后者可称为事实上的重婚。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我国对未办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已从有条件地承认转为不承认,但是,上述事实上的重婚仍应按重婚论处。在重婚关系中,一方或双方的合法婚姻并未基于法定原因而终止,正因为合法婚姻继续存在,故发生于后的违法结合应以重婚论处。重婚是对一夫一妻制的严重破坏。我国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重婚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本案中,某甲对某乙谎称未婚,而与某乙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构成重婚。重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法律效果:(1)在民事上,重婚是结婚的禁止条件(婚姻障碍)、婚姻无效的原因。前婚尚未终止又申请结婚的,不予办理结婚登记;已经构成重婚的,应依法确认其无效。(2)在离婚时,重婚也是引发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根据,我国《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在刑事上,犯重婚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按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就本案而言,某乙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解除同居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1条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某甲之妻如果向某甲提出离婚,得依据《婚姻法》第46条请求损害赔偿。

2某甲与某乙于2000年结婚,婚房由某甲购买(价值20万元)。由于婚前了解不够,婚后二人时常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甲、乙二人感情逐渐破裂,遂于2003年离婚。经查,某甲1999年曾经以购买婚房为由向其好友某丙借款20万元,并立借据曰:“为购买与某乙结婚所居房屋,特向某丙借款20万元(贰拾万元)”。现某丙持借据要求甲、乙偿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本案该如何处理?

2本案涉及夫妻对外债务的清偿问题。我国《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认定某甲婚前向某丙借债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认定是夫妻共同债务,则由甲、乙共同偿还;如果认定为某甲的个人债务,则由某甲以其个人财产单独偿还。《婚姻法解释

(二)》第1条规定:“第二十三条:“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本案中,某甲向某丙借款的目的是购买婚房用于婚后甲、乙二人共同居住,且借据写明该借款被实际用于购买婚房之用。因此,尽管某甲系为婚前负债,但是所借款项皆用于夫妻婚后共同生活,构成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二人共同偿还。

3某甲与某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结为夫妇。某甲参军后,在外出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幸因公殉职。是时,某乙身怀六甲。噩耗传来,某乙肝肠寸断,欲追随某甲于九泉之下,却因顾念腹中胎儿而强忍坚持。半年后,某乙生下女儿某丙。此后,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生活艰难。某丙四岁时,某乙经人介绍与某丁相识。一年后,某乙与某丁结婚。某丁爱屋及乌,对丙视如己出,倾其心血将丙抚养成人。某乙因当初伤心过度,身体一直怏怏未愈,勉力支撑到某丙大学毕业即撒手人寰。此后,某丙与某丁渐渐生隙,欲解除与丁的继父女关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某丙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解除与丁的继父女关系?

3关于已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能否解除的问题,现行婚姻法并未作明文规定。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继父母与继子女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能否解除的批复》中明确指出:“继父母与继子女已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自然终止,一方起诉要解除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的,人民法院应视具体情况作出是否准许解除的调解或判决。”因此,如果继父母子女间关系恶化需要解除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必须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准许解除的调解或判决。在实践中,再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于尚未成年的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原则上不能解除。如果继子女已经成年,并与继父母的关系恶化,经当事人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解除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对于已经丧失劳动能力、而且生活困难的继父母,该成年继子女仍有义务承担其晚年的生活费用。因此,就本案而言,某丙要想解除与某丁的继父女关系,应当诉至人民法院请求解除,并且,如果某丁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且没有生活来源,某丁仍有义务负担某丁晚年生活费用,这也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的体现。

4某甲(男,22周岁)为达到早日与某乙(女,19周岁)结婚的目的,故意隐瞒某乙的实际年龄登记结婚。婚后,由于双方没有共同语言,难以交流,致使矛盾丛生,感情渐趋破裂。两年后,某乙不堪忍受,遂以感情破裂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离婚。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发现二人当初未达到法定婚龄即办理结婚登记。在合议过程中,有法官认为应该先行确认婚姻无效,然后据此处理二人的财产关系。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此案?

4我国《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根据该条的规定,当初某甲与未达到法定婚龄的某乙隐瞒实际年龄缔结的婚姻无效。但是,两年后,某乙已达到法定婚龄,因此导致二人婚姻无效的瑕疵已被治愈,二人的婚姻关系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

(一)》第8条的规定也隐含了这种意思,该条规定:“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本案中,法官应当认定二人婚姻关系有效,继而作出是否准予离婚的判决。

5某甲与某乙系夫妻,生一子丙。某甲因生意需要经常与其女秘书某丁外出,二人渐生情愫。某乙得悉,遂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与甲离婚。经法院调解,二人离婚,财产大部归乙,子丙亦归某乙抚养。经此打击,某甲生意渐渐衰落。然某丁对其不离不弃,始终默默支持某甲。某甲甚感欣慰,生意渐有起色。二人不久即登记结婚。婚后不久,某甲向好友某戊借款5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购买商品房供其与丁居住,20万元用于清偿与丁结婚时积欠的债务,剩余10万元汇给某乙充作某丙的抚养费。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某甲所借债务中有多少是夫妻共同债务?

5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为了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支出所负的债务。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我国《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在实务中,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2)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3)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比如为必须予以抚养、赡养、扶养的亲属支付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等而负下债务,此种债务因属于履行法定义务所形成,因而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共同承担;(4)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5)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6)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7)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8)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9)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规定了夫妻个人债务的范围:“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4)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根据这一规定以及有关司法解释,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法定的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担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双方共同负责偿还。就本题而言,某甲借款中,用于购买商品房供其与丁居住的部分以及用于清偿与丁结婚时积欠的债务部分系为夫妻双方共同生活需要所借,因此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自属无疑。本题的难点在于借款中充作某丙的抚养费的部分应当认定为某甲个人债务抑或夫妻共同债务。根据上述分析,某甲借款10万元的目的系为履行其所负担的对丙的法定抚养费用,故此也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因而,本题中某甲所借债务均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62002年1月,甲与乙登记结婚。婚前,甲花费20万元购置房产一套,婚后两人共同居住并对房屋进行装修,花费6万元。2002年6月,甲与乙以甲的名义投资设立了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一直由甲经营。2003年5月,由于企业经营缺少资金,由甲与丙签订借款合同,借款10万元。乙是一位作家,婚后坚持写作,获得稿酬2万元,还有一本小说已经完成,没有出版。甲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与企业财务丙逐渐产生感情,并与之同居。乙发现这个情况后,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若乙发现甲与丙同居,坚决要求离婚,而甲不同意,应当如何处理?

(2)如果甲同意离婚,但是对本案中所提财产的分割产生纠纷,应当如何处理?

(3)如果甲与丙签订的借款合同到期,该债务应当如何偿还?

6(1)应当准予离婚。根据《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本案中,甲与丙同居,乙坚决要求离婚,应当准予离婚。

(2)本案涉及的财产分割应当分别处理:

第一,关于甲婚前购买房屋,归甲所有,但是婚后双方对该房屋进行装修,增值部分中属于乙应得的份额由甲折价补偿给乙。

第二,关于甲与乙以甲的名义投资的独资企业,如果甲或乙一方主张经营的,对企业进行评估后,由取得企业一方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如果甲和乙都主张经营的,在双方竞价基础上,由取得企业的一方给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如果甲和乙都不主张经营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关于乙所得稿酬以及未出版的的小说。乙所得稿酬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未出版的小说,在分割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予以适当的补偿。(3)该债务应当属于共同债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甲和乙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顺序是:首先,用甲和乙的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其次,甲和乙夫妻共同财产不足或财产归各自所有时,以各自法定个人所有或约定个人所有的财产予以清偿,以保护其债权人的利益。如果没有夫妻个人财产或个人财产不足时,方可以承诺日后清偿。

7朱某(男)与李某(女)结婚并生育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朱某因病去世,李某与同村的赵某结婚。赵某结婚时带来与前妻所生的女儿赵颖,李某与赵某婚后又生育一个儿子赵帅。赵某与李某一起将赵颖和赵帅抚养成人,赵颖已成家单独生活,赵某与李某和儿子赵帅共同生活。在李某改嫁之后,朱某的父母坚持朱家兄妹是朱家的血脉,应该由自己抚养,李某无奈,只能如此。现今朱家兄妹都已成家单独生活。

2005年10月,赵某因车祸去世,李某伤心之余,生病住院,由于赵帅在家务农,不能支付母亲高昂的医药费,便找到朱家兄妹和赵颖共同承担医药费,从此之后共同承担李某的赡养义务。最终,五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李某无奈之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五个子女共同承担赡养义务。

朱家兄妹辩称:母亲已经改嫁,而且在改嫁之后,我们三人都由祖父母抚养长大,她没有给我们任何抚养费,现今我们也无须承担赡养义务。

赵颖辩称:李某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而且我是女儿,已经出嫁了,没有赡养她的义务。朱家兄妹和赵帅是她亲儿子,应该由他们尽赡养义务。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朱家兄妹可否拒绝承担赡养义务?

(2)赵颖可否拒绝承担赡养义务?

7(1)不可以。根据《婚姻法》第21条的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同时《婚姻法》第30条还强调,父母的婚姻自主权受法律保护,子女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本案中,李某的改嫁并不能成为朱家兄妹不承担赡养义务的理由。同时,李某并无遗弃子女的情形,朱家兄妹三人的抚养问题由于其祖父母的坚持,才由他们承担。所以,也不能以没有给付抚养费为由拒绝承担赡养义务。

(2)不可以。本案中,赵颖为李某的继女,而且由李某和赵某共同抚养长大,在赵颖与李某之间形成了抚养教育关系。根据法律规定,这就具有了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产生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而且在再婚关系终止时,无论是因为离婚而终止还是因为生父(或生母)死亡而终止,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扶养关系均不当然解除。所以,赵颖不能因为李某不是其亲生母亲,而拒绝承担赡养义务。

81993年8月,张某(男,26周岁)与赵某(女,24周岁)自愿登记结婚,1995年2月,两人生一个女儿张娜。1997年7月,两人因感情不和,在婚姻登记机关自愿登记离婚,对于女儿张娜,两人都因工作繁忙而不愿扶养,于是在登记离婚的同时与周某(男,29周岁)和马某(女,28周岁)夫妇签订了收养协议,并送交公证机关要求公证。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张某、赵某与周某、马某签订的收养协议是否有效?

(2)公证机关可否为该收养协议作收养公证?

8(1)无效。因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送养人和收养人的条件。

生父母作为送养人必须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但是本案中,张某、赵某是因为工作繁忙而不愿扶养张娜的。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人必须年满30周岁,但是双方在签订收养协议时,周某(29周岁)与马某(28周岁)不符合法律关于收养人年龄的要求。

(2)不可以。公证机关办理收养公证时,应对当事人的条件进行审查,不符合条件的不能进行收养公证。

91980年3月,赵明(男)与李敏(女)自愿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个女儿——赵秀(1982年出生)和一个儿子——赵林(1990年出生)。1994年8月,赵明与李敏在一起车祸中丧生。由于李敏父母年事已高,而且在农村生活困难,所以赵秀和赵林的抚养只能由赵明的父亲赵荣昌承担起来。但是赵荣昌重男轻女,不愿承担赵秀的抚养工作,无奈之下,赵秀只能由李敏的姐姐抚养。2005年,赵荣昌因中风,长期卧床不起,对赵林已经无力抚养。此时,赵秀因为头脑灵活,做起了服装生意,生活富裕。

第九章扶养

婚姻家庭继承法练习题集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利问题并简述理由:

(1)赵林可否要求赵秀承担扶养义务?

(2)如果赵荣昌要求赵秀承担赡养义务,赵秀能否因赵荣昌不抚养自己而拒绝?

9(1)可以。根据《婚姻法》规定,兄、姐对弟、妹承担扶养义务的条件如下:一是兄、姐有负担能力;二是父母已经死亡或无力抚养;三是弟、妹未成年。本案中,赵秀生活富裕,有负担能力;赵秀、赵林的父母已经死亡;同时赵林只有15周岁,属于未成年人,完全符合法定的兄、姐对弟、妹有扶养义务的条件。所以,赵林可以要求赵秀承担扶养义务。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5

教育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小辰是个聪明的孩子,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而且模样长的也非常讨人喜欢。虽然刚进学校上一年级,但他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强,学习成绩始终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甚至在年级中也数一数二。照道理这么聪明又活泼的孩子老师应该是非常喜欢,同学也很愿意跟他做朋友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校的老师无不见他直摇头,同学只要见到他就立马躲得远远的,就想老鼠见到猫似得害怕。原来,小辰有个坏毛病,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经常是看到班中的同学被他打,因此同学们都非常害怕他。另外,小辰有多动的毛病,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活动,他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造成老师经常为了他而停下来没办法正常上课。教学进度没法完成,他的特殊行为也影响到班里其他同学的听课、学习情况,就这点也让老师非常头大。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辰,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2000.10.2 二.个案背景

父亲是长途客运司机,长期在外工作,家中只剩母亲和他两人。母亲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没有工作在,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由于父亲很少在家,因此小辰跟父亲的沟通和交流很少,他根本不了解父亲其实是怎样一个人。小辰的父亲文化程度也较低,平时只要小辰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父母亲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可以说小辰生活在一个不够安定、和睦的家庭环境中。

三.个案分析

事实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父亲行为的模仿。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希望孩子好,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方面的提示。

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原因在于父亲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该怎么办呢?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据传说,禹的父亲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治服。因为他是水来土掩,造堤筑坝,采取的是堵的办法。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而大禹总结经验,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道,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结果治服了洪水。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重要的是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能像大禹治水那样,从源头上给予疏导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导,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个案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五.个案指导成果

小孩这样的性格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让她在短期内完全改变,那是不可能的。目前,她的情绪稳定多了,脸上的那仇视的表情已经不见了,笑容也渐渐地增多了,和一部分同学的关系也还不错,我想,这是学校家庭合力的结果

六.结论与反思

通过个案,我意识到家庭内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对爱的情感的餍足,对爱的情感的麻木不仁,亦抑制了其对周围人产生爱,容易滋长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加剧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小辰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孩子仇视学校、老师、同学的心理。家庭因孩子的问题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从溺爱到打骂,对一个心智还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心理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孩子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不满。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雕塑具有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

初三不只是孩子要努力

中考,人生第一次面临淘汰的经历,对于孩子而言,很多问题都难以选择。但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没有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天上绝对不会掉馅儿饼。

做为初三的学生应该学会苦中作乐!要知道,如果你比别人多了这样的经历,回过头来你会发现你的初中生活是很丰富的!而这些,必须等你到了高中以后才能亲身体会到。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端正态度。保持一种平常心首先要自己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每天要做计划,并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复习。现在的学习可能在分数上不会帮助很多了,但是每天看见自己的进步,就是调节心态的一大法宝。这样就可以是自己不会太紧张。

其次就是要明晰中考的目的;虽然中考是一次很关键的考试,但是它并不意味着所有而且中考的改卷有的时候真的很离奇!所以,很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然后就是复习过程中,不要再去看那些难题、怪题,这样会打击自己的信心要回归书本,回归知识点,有什麽还不太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的从老师那里得到解答。在这段时间里,可能会经历一些很低迷的时期,那个时候千万不能自暴自弃要坚持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作息时间,不能急躁在自己觉得有什麽心理状态不好的时候,要及时的和老师谈谈心,老师经验丰富,会使你受益无穷。饮食方面宜清淡,注意劳逸结合!

最后,不要忘记适量的体育运动!考试之前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否则考试失利的可能性真的很大的!

孩子进入初中,家长该准备什么呢?

1, 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尤其是直升高中部的方式。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尤其是有些初中具有非常好的高中部,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进入高中部,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这些家长更要及早的了解学校有关直升高中部的规定,到底要求哪些条件?是要进行三年的成绩排名?还是要进行统一的选拔考试?数学或英语在考试中有无特殊要求?等等。

2, 及早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做好沟通。这一点是很多家长能够做到的,但小学家长一般只会与班主任老师打交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到了初中,除了班主任外,与各个主要的任课老师交流更重要,他们更容易了解孩子在该科目上是否良好,还存在哪些问题。

中考是一个综合性选拔考试,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避免孩子过度偏科是很重要的。另外,与老师交流的内容除了学习成绩外,还应该注重孩子心态的变化。初中是一个敏感时期,孩子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好的东西会影响他,坏的东西也会影响他。洞察孩子的心态变化,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在初中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3,与孩子认真的谈一下初中的问题(对学习的重视、如何面对压力等)。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种是经过暑假的休息,心思还不能集中的放到学习上。这种心态不利于及早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环境。另外一种是对初中学习的过度担心,这些同学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可以百度找李晓鹏新浪博客,里面有赠送的学习方法正版DVD,应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指导。

4,父母双方要想好如何应对孩子在青春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面对孩子的自立倾向,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孩子进入初中,学习方法要变。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改变。一味的呵护或训斥都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初中以后,不像小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父母教育子女需要讲出道理,举出事例。而且语言的作用永远没有行为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小学时父母会采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对间接教育更容易接受。

5,及早的了解近年来的中考形势,帮助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想考入的高中)。中考的形势每年都有相应的变化,每个高中当年的高考成绩也不同。孩子在初一不可能关心到这样的事。但家长却要了解这些。家长若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这些,及早的确立目标,会为孩子指引一个努力的方向,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

怎么掌握初中英语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能否教会学生,其中存在着教是否得法的问题,而学生是否会学,当然也存在着能否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学法问题。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矛盾的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但事实证明,如何学的问题恰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历史的任务要求我们寻求一套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教学方法,使教育千方百计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以提高学习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优化学法的指导,在此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建立学习目标体系,进行目的教育

教学中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而且要求师生共同认定目标。这不仅要求学生明确方向,自激自励,树立争取达标的信念,而且还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规范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从学生一开始上第一节英语课,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给他们讲述英语在国际交流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和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强烈持久的动机。在以后的教学中,这种目的性教育要与每单元甚至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需要。在每节新课之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每单元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前,让学生自己制订出学期大目标。由于平日每个单元的目标都实现了,复习期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很高,大部分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学期大目标。

这样,学生能够紧紧围绕目标组织学习,学习每一部分知识,首先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地支配时间,安排好各项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彻底消除了学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

不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为学生参与设计大量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其中还存在着一个学生应该如何参与活动更有效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等参与学习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达标的程度,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真正掌握在各种模式中的学习方法。

1.加强课堂用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感觉、知觉、思维、动作与英语建立直接的联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用英语思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产生众多的联想,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2.加强课堂教学的情景化、趣味化

初中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努力创造学习英语的外语环境。因为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才会具体、形象、生动,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要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流尽可能用英语。教材集知识、趣味、实践于一体,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生活情景对话,有利于创造英语情景。

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营造英语氛围,设计生活语境,将枯燥的内容寓于有趣的情景教学之中,通过直观教具,如实物、卡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或物,巧设情景,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积极参与,使情景教学直观化、具体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利用电教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直观艺术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另外,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教材中提供了许多插图、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对话,如购物、借东西、问路等,教师和学生可以扮演角色,人人参与,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英语。这样既加快了教学节奏,又增加了实践机会。还可以运用基础知识把课堂教学变成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形成学习高潮。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课外活动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组织学生举办英语园地、书法展览、办英语墙报、学唱英语歌曲、排练英语节目等。开展经常性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生活,活跃英语气氛,增长英语知识,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反馈、自我矫正

课堂教学从前置补偿到新授、练习和小结,都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加以矫正,方式多种多样,如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内正视、纠正练习中的错误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在实际教学中,除去常规教学中使用的检查方式外,还要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参加,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把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疑难易错的地方进行综合排列、分类编号,对学生也进行分列编号,然后开展抽签、抓阄等多种形式进行竞答,使学生能及时反馈个人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查漏补缺,效果很好。

教学方法本来包括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知识和指导学生去掌握知识的方法,是对教学方法的整体认识。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必然采取与教师相应的学习方法。学法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应从研究学法入手,努力改进教法,优化学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初一新生家长三大忌

大忌一:操之过急

孩子学习成绩发生变化,家长千万不要急躁,这是正常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补救。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成绩已经名列前茅,这时候就不要过多地强调成绩,只需要教给他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处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则要积极鼓励他,在新的阶段,只要肯努力,方法正确,成为尖子生也不是什么难事。

大忌二:发号施令

十二三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有着很强的叛逆性和独立性,家长不要再事必躬亲,应当给孩子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切忌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做各种事情,对于一些原则性不强的问题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比如穿着、饮食方面。但也不能完全放松不管,可以在暗中观察孩子的举动,如果出现不好的苗头,就从侧面指引解决,尽量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尊严。

大忌三:过分照顾

有部分学生将升入寄宿制中学,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独自学习、生活,家长要尽早培养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合理有序地安排起居饮食,此外,在生活费方面,要培养孩子科学的理财观,有节制地用好零花钱。

搞好中考前的功课复习--------四要与三不要。

一要是复习要有计划条理性。初中三年各门功课所学的知识不少,复习功课时间紧、任务重,有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着手,怎样复习?复习前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复习的内容、要达到的目标、时间的具体划分、每个学科的侧重点等。再具体一点还可以列出自己每天各个学科的复习进度,掌握的知识点要达到的程度及作息时间,做到胸中有数,不盲从别人。有了复习的详细计划,复习时才能按部就班,得心应手,才能避免乱抓一起。

二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考试卷中基础知识的试题占70%以上,所以复习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你要掌握好各门学科的知识,首先你得先掌握基础知识,然后才能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知识就像练武术的基本功,解题技巧如同各种招数,没有基本功,招数只能是花拳绣腿。如语文课,就要重点掌握语音、汉语拼音、字、词、句、段、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然后才能进行现代文、文言文阅读,才能进一步理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技巧,理解其思想内涵,总结写作特色。如果一个学生连最起码的字、词、句、段、语法知识都不懂,却要去分析文章,那是绝对不会阅读分析的,更谈不上阅读分析的正确。理科更有它的学科特点,需要先梳理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定义公式。然后再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要心、口、手并用。多数学生复习功课,能做到口到,早晨起来背诵,下午放学读,整天念个不停,但过后你问他具体知识点,他回答不上来。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巩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人的心、口、手多方参与,人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语文的字、词,英语的单词,理科的定理、定义、公式在复习时除了背诵外,还应在本子上抄写几遍,以帮助记忆。心到即背诵记忆时开动脑筋去思考,思考它的来龙去脉和推导过程及推广应用才算做到了心到。口到不必再说,只有做到三到,复习的效果肯定是明显的。

四要多实战演习。考场如战场,光有作战理论、物资储备,没有实战经验是不能获胜的,所以在复习的后期,要多进行模拟练考,模拟练考能让教师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和自己在指导学生复习中的漏洞,也能使学生多接触一些题型,增强应对各种试题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运算能力和答卷速度,训练学生答卷的规范化、标准化。

所谓的三不要是指:一不要贪大求多,面面俱到。

中考复习时间很宝贵,复习时根据自己本人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哪章哪节掌握得不好就复习哪章哪节,集中精力,全力突破,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要猜题押宝。当今的考试命题考察学生的所学知识面广,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多,所以,猜题押宝是绝对不可取的。

三不要盲目崇拜各类教辅资料,搞题海大战。

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偏科,树立自信心

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偏科,树立自信心

对孩子的偏科,家长起着和老师同样或更重要的作用。孩子偏科,家长应正确看待,家长必须针对孩子自身情况,和孩子一起分析生偏科的原因。

很多专家告诫,要从大的方面引导,让孩子认识到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才是衡量学生的最佳尺度等等。其实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对于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初中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如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是关键。

首先,不能让孩子产生对偏科的认同心理。刚上初中的孩子大多处在兴趣大于毅力的阶段。对自己在个别科目上存在的问题,不善于总结,长此以往,越积越多。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出现某科作业较慢,错误较多,马马虎虎,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现。再从孩子的卷面分析,就可以判定是不是出现了暂时性偏科。家长首先要帮孩子找出原因,要注意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该科的课堂情况,防止出现实质性偏科。

其次,家长可以从孩子喜欢的学科入手,让孩子知道各门学科的关系,认清偏科的危害性,特别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这往往是孩子最看重的。进而克服不爱学偏科科目的畏难情绪。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偏科是暂时性的,偏科不可

怕,怕的是失去了学习这门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此,要鼓励孩子在弱势科目上的点滴进步,如课堂发言,读书笔记等等。引导孩子主动去接触弱势学科,加强对弱势学科的日常学习。也可以从相关学科中找出突破点,进而带动弱势学科的提高。

关于改掉孩子粗心毛病的若干方法

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反映,孩子试卷上的错误很多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可是孩子似乎很难克服粗心这个毛病,每次考试都会因为粗心丢掉很多分数。家长和孩子都为此很着急。其实,如果对粗心问题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会带给我们如此多的困扰。

首先,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粗心问题。

其实不光是孩子,就是我们成年人也会经常粗心,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孩子的粗心之所以如此被重视,就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孩子的粗心在学习和考试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所以家长们就把孩子的粗心看成是很严重的问题。既然成年人都会粗心,那么小孩子的粗心大意又怎能不可饶恕呢?

其次,就一般情况而言,儿童容易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儿童的视觉识别和记忆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出现看错或看对写错的现象。

2.注意力不够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那错误也就难免会发生了。

3.有时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实际上是基础不够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技巧不熟练造成的。

4.任务太多,孩子心急,也会造成粗心。

5.没有养成良好的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平时做事情都有老师和家长来协助其检查错误并改正,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及时检查、及时改错的习惯。

事实上,孩子在考试中是否粗心是由平时的习惯决定的。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粗心的毛病,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做了作业由老师和家长来检查,自己只管完成就可以了,没有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意识。所以,孩子在考试中出现粗心的现象,家长是不是自己也该反省一下呢?

再次,在对粗心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尽量减少由粗心造成的失误。

1.家长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为理由批评孩子,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考试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类的心理要求上,这样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错误。

2.对孩子的粗心,家长尽量不要采取正面惩罚的方式,以避免对孩子粗心的强化,而是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时不去批评他,但是在孩子细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此时及时表扬孩子,强化他的细心,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接受这种心理暗示,越来越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

3.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孩子养成检查自己作业的好习惯。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检查作业,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殊不知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不细心检查的习惯,要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从家长做起。

4.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建议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总之,孩子的粗心并非罪不可赦,与其一味责备、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倒不如在平时加强对孩子的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孩子可能不同,而纠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细致的、艰难的、经常反复的工作,希望家长朋友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以责骂,不要期望一蹴而就。

在为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的过程中,家长们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粗心怎么办?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很少是难以攻克的拦路虎,却是一些很简单很基本的题目。于是做父母的大发雷霆或苦口婆心,而孩子却是我行我素,屡教不改。这令家长们大伤脑筋。其实,简单的外部现象背后有着内在的心理原因,粗心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本文通过剖析粗心的原因,帮助家长们对症下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和情绪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背景。

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认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孩子看电视正在兴头上,却被母亲强行关进房间学习。这时,孩子根本无心学习,因此心不在焉,错误百出。

很多小学生的四则运算容易出错,把‘3’看成‘8’,把’+’当成’-’。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其原因就是题目太简单,无法激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不会很难,你与别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于兴奋,则会导致意识狭窄,思维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有些孩子平时谨慎用功,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平时会做的简单题目也会出错,甚至漏答整张试卷。原因就是他太在乎考试,太想考好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在考前对孩子耳提面命,也不要表现出过高的期待。让孩子把考试当成学习的一部分,怎样学就怎样考,轻松上阵

二、粗心是因为缺乏精加工

迎面走来了张老师。A同学近视眼,说这不是李老师吗?B同学说这明明是张老师。两位老师身材相似而五官相去甚远。A同学只看清轮廓而没有注意细节,因此判断失误。同样道理,学习中的粗心也常常是因为缺乏对认知刺激的精细加工。精加工往往是通过对比和辩别进行的。孩子同妈妈一起去蔬菜市场,见到了韭莱。几天后学校里组织郊游,孩子指着麦苗说这是韭菜,我以前见过。老师拉他来到不远处的蔬菜大棚,说这才是韭菜。孩子说怎么麦子和韭菜这么像。因为在见到麦子之前,他对韭菜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在这之后,他就会为了把二者分开而作出精细加工了。为了防止粗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和辨别是重要的。例如,小学生经常分不清’衰’、‘衷、’哀’三个字。老师教他们‘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学生就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了。对刚学拼音的孩子来说,区分’b与‘d’是困难的。教师可以提醒孩子,’d与’a’的书写相近。或者让孩子临摹写在卡片上的大一点的字母,也能加深印象。因为大的字母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也较大,事实上是把细节给放大了

三、粗心是因为概念模糊

有时,看似简单的粗心背后是概念错误。例如,一个孩子的作业本上是这样写的,‘0×6=0‘,‘0÷6=0,’‘0+6=0‘,‘0-6=0‘。当你指出他的错误时,他的解释是:0就是什么也没有,所以任何一个数与0加减乘除结果都是零。出错的原因是孩子不理解力口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含义。所以,家长和老师还应多多追问孩子犯错误背后的理由,别让粗心的幌子掩盖了问题的真相,错失教育的良机

四、粗心与个性和生活习惯有关

有心的老师都会发现,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其个性总是千差万别的。有的粗枝大叶,有的谨小慎微;有的一时兴起,有的有条不紊;有的大喜大悲,有的温和平静。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因为非智力因素会对认知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使认知活动带上个人的特点和风格。一个孩子的房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本往往字迹潦草,页面不规整。一个孩子常常丢三落四,做事会凭兴致所至,往往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因此,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有计划,有顺序;和谐***的家庭气氛能培养愉悦平和的心境,让孩子做事不骄不躁。这要求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21天习惯培养

大概意思是,如果你希望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就跟他一起制定一个21天计划,比如要求他每天的作业自己检查,只要检查出错误并改正,就可以加一分;如果家长最后检查还有错误,就减一分;如果21天内得满21分,家长可以适当的给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如果有减分,则需要他继续执行这个计划,直到得满21分为止,这时的奖励也设一个价值低一些的。

专家有研究表明,通常21天以后,孩子就能养成一定的习惯,这要求家长也要有耐心和毅力,陪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考试粗心的毛病?

第一、要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的习惯。引导他们做事,做作业都要思想集中,要通过孩子过去马虎的实例和教训来分析马虎所造成的危害。学会认真审题,是克服粗心的好方法。家长可以在孩子做题前先让他说出题目的要求,提高审题的准确率。孩子要学会自己检查,不要事事家长包办,作业做完了,先让孩子自己检查一遍,家长再帮他检查。

第二、要整理错题集。由于马虎,经常出错,但对错误又不认真分析,很难吸取教训。很多人改错题时,并不是找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错的,只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再做一遍,蒙对了完事,这样改错题实效不大。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红色笔在错误下面画上曲线;找出错误原因并写出来。根据孩子考试常犯的错误,常出的毛病,常马虎的地方,和孩子商量拟订一些题目给他做,要求又准又快,要做的题都是他会做的,很简单,只要认真就会做出来,这样来训练他做题的准确率。孩子经过这样的训练后,比口头上让他看准题、别马虎的教育效果大不相同。只要孩子经过训练后改正了马虎的毛病,有所进步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强化他的信心,就会收到更大的效果。

第三、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监督,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关键在那里,让孩子抄录自我提醒的句子。例如:坚决消灭错别字,放在自己常见的地方,或贴在作业本第一页上,提醒孩子注意改正粗心的毛病,这样有助于克服孩子粗心的毛病。

有家长反映孩子不会做阅读题,其实关键在于孩子有没有认真地去读文章,有没有弄懂文章的意思。在假期,可以买一些相关的阅读题给孩子做,但是必须要让孩子看完文章以后,先告诉你文章是说什么的,教会他们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另外,写话也是一个比较难的。到了三年级,我们还必须要面临作文,有我们现在的看图写话,有想象作文(续编故事),还有命题作文。那我们先要让孩子分清看图写话跟想象作文不一样。两种作文都可以让孩子去想象,但是看图的话,必须要在图中意思的基础上去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我们这次的图,其实是两只小乌鸦去捉虫子喂乌鸦妈妈,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乌鸦反哺的道理,但是由于画面比较模糊,所以如果写成两只大乌鸦回来喂宝宝,或者乌鸦衔着树枝回来筑巢,我们都当对。为什么有的学生卷子展开了合理想象,还要给扣了分,因为我们要求孩子把图中乌鸦的一些动作具体写出来,而不能完全通过阿姨跟小女孩的对话呈现出来。另外,有的学生写乌鸦妈妈跟小乌鸦进行了对话。因为这里是看图写话,所以这些是不可能出现的,属于不合理的想象。如果写成:小女孩好象听见了乌鸦妈妈跟小乌鸦说,这就可以成立。图上如果出现的都是动物,我们可以当作想象作文,加上合理的拟人进行描述,就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给它们添上对话。

粗心毛草是不少孩子都存在的问题,也让不少父母操心不已。要真正彻底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否则,我们难以抓到根本,也难以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

原因

1、粗心毛草,慌手慌脚的孩子,多是思维敏捷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完成手头的事情,就已经想到下一个事情了。

原因

2、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还没有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幼儿园的老师往往对于孩子到底掌握多少知识,掌握得牢靠不牢靠,是不是认真完成,并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孩子以为这样就是上课学习了。把这样的认识和习惯,带到了小学学习的中。

原因

3、您是一个急性子妈妈,也肯定是一个做事利落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往往在生活当中,没有耐心等着孩子把事情做完,比如系鞋带穿衣服吃饭,孩子小时候,自己从头到尾很难得有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完的锻炼,长期下来,养成了什么事情都依赖妈妈的习惯。这种习惯带到了学习中。

原因

4、妈妈越是急,孩子越是不知所措,孩子这时把精力放到怎样应对妈妈,而不是应对作业了。总是讲道理或在旁边守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打孩子是我们大人无能的表现,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打孩子能够解决问题,孩子的教育可就简单多了。

解决方案:

1、不要急于求成。

孩子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您本以为经常提醒他就能慢慢的改掉的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在具体操作时,您总是在提醒他,等于又是给他一种依赖。你在旁边着急教训着,对孩子的专心又是一种干扰。尽管您有那样的认识,但在操作时,还是急于求成的。

2、要改变着眼点。

有一句名言说,想让田里少长草,忙着除草是来不及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我们一味地盯着孩子的毛病,督促他改掉,正如忙着除草一样。与其我们着眼于改掉孩子的毛病,不如着眼于帮着孩子建立新的习惯。新习惯养成了,旧习惯自己就没有了!

3、第三个关键:从生活上抓起。

我们在乎孩子的学习,所以往往只关注孩子学习上的毛草。其实,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也是很毛草的。但是,生活上的毛草,尤其是游戏上的毛草则会轻微一些,因为孩子总要把饭吃完,玩游戏时,总是能够专注一些,这时候,我们适当地督促,甚至通过家庭比赛:家里谁吃完饭饭碗最干净,下棋时一定想好了才能动手,一旦决定了,就不能反悔,等等。

通过生活和游戏上的培养,孩子的认真完成意识形成了,那么,在学习上也会逐步得以改善。可以想象,如果生活和游戏中毛毛草草,单单要求孩子学习上要认真完成,这是比较难的。而按照我上面提到的从生活和游戏上抓起,孩子较为重视游戏和生活上的事情,而且,父母制造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认真的力量,感到从头至尾的快乐,体验到完美的美丽,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毛病改过来。有时候,我们越是强调他的毛病,往往会形成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告诉他:我就有这个毛病,这个毛病可是很难改的。如此,孩子怎么有信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呢?

4、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我们提完要求,再配合检查(让孩子自己检查出问题),尤其当孩子有所改进时,要及时肯定鼓励(而不是在犯毛病及时批评),让孩子看一下钟表,看看自己一下子做好了,会节省多少时间。并且,在孩子有进步地完成后,给孩子一个自由玩耍的时间,孩子就会感受到一种新习惯的快乐。这样,孩子就容易坚持下去了。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容易使孩子的认识出现偏差,好象他认真完成作业,是在为我们做事情,所以也就难以修正了。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这真真是对他自己好,所以,必须让孩子体验到实惠!

提醒一下:琢磨怎样教育引导孩子,并改换一些教导方式,会使孩子有所转变,有所提高,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不要总是自己很紧张,一个考试的马虎有什么了不起的呢!父母要多享受教育引导孩子的快乐,而不要总定自己担当着天大的使命,紧张的状态,会使我们的教育方式走样,也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您说是吗?孩子当初学走路时,总急着往前跑,总是摔倒,您那时是什么态度来着?现在也要那样才是。在学习的道路上,孩子也是刚刚开始学走路啊!

粗心这是与众多的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当问及孩子学习状况时,百分之八九十的家长脱口而出的回答。

粗心的表现形式

粗心表现在学习方面比较突出,例如:

表现在数学方面:把符号看混,如+看成-

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

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

表现在语文方面:学拼音困难,阅读能力差,错别字多,作文偏题等

孩子粗心,往往也会表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

譬如:上学时忘了带做好的作业本,开门进屋后忘了把钥匙拔下来,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落四,到用的时候满世界找也找不到等。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目前孩子的学习状态来看,粗心都是应该纠正的。

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贪玩等

如何看待孩子粗心,家长的认知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 孩子学习主观上不认真。

其实,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不是他学习不努力,而是他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孩子的听知觉和视知觉是影响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这部分孩子说他们粗心,他们是冤枉的。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没达到。

误区二 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不可分,那些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容易粗心。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时候让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点时,帮着洗碗。

误区三 家长任意的惩罚孩子。

比如:抄十遍书每天作50道口算题等,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过度单调的重复,引起孩子的反感,欲速而不达。

其实,孩子学习情绪的好坏,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刚上学的时候,每个孩子都雄心勃勃地要争第一,可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某些不同,在这些学习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孩子再努力,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误解他,认为他贪玩,心思不在学习上,学习不认真,不专心等。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使孩子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学习的信心,虽然看他坐在桌子旁学习,其实心早就飞了。

因此,对孩子要鼓励,有进步时就表扬,让他看到希望,使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调动起他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我比较喜欢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心灵充满阳光。在学习上,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和孩子出门时,看见什么说什么,譬如,让他口头描述超市,新华书店,或者看图说话,培养他的口头表到能力。

在生活上,我觉得家长要早一点放手。现在的家长,嘴里说自己孩子依赖性强,其实是大人们在潜意识里离不开孩子。他们过分的保护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要过问,常常令孩子们的反感。他们包揽了孩子的一切。让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差,而令大人们反感。常听人说,有个能干的妈妈,就一定有个苯女儿,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家长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对孩子的依赖,不能认为不照顾孩子,孩子就会受罪,就不幸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做一些家务事。不要什么事都是家长大包大揽。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他小的时候受到一点挫折,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明天就会独立成长。孩子总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走进竞争的社会,家长放手越早,孩子成熟越早。

最后,我还想说,要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长一再地说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真的认为自己粗心。相反,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细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种自己细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识薄弱,很在意周围的眼光,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优点上。纠正粗心,养成细心的习惯,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综上所述,帮助孩子克服粗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上小学的阶段,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如:活动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责任感。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帮孩子改掉粗心毛病的几种方法

很多小学生都有粗心的毛病。本文介绍几种改掉孩子粗心的方法

方法1(11岁男孩母亲王雅宜)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重要

儿子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业速度;2.自己必须检查;3.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

方法2:(10岁女孩父亲许霖)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女儿是粗心大王,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我也跟着神经紧张。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据我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比如她妈妈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要是动画片奥特曼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了两个。有一次,我无意中把督促她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结果她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23分钟。我找到了纠正女儿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5分钟,改为再做6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方法3:(13岁女孩母亲沈菁)孩子粗心,要防备做功课疲劳

和许多孩子一样,女儿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字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我以为这是疲劳所致。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起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

我总想方设法帮女儿缓解疲劳。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学习,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来。于是,送些点心,让孩子缓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与做功课一样的状态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钟,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这样,心理紧张才能得以缓和。采用此法,不仅解决了女儿粗心问题,她的视力也有好转。

观点4(11岁男孩母亲刘颖)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

儿子粗心问题总发生在爱看的节目和规定的作业时间冲突时,这时,即便关掉电视或反复提醒他细心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心不在作业上。

我想起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运用这个原理,我把儿子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如儿子看奥特曼动画片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期以往,更会养成粗心习惯。与其如此,不如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先看完奥特曼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我从资料上看到美国新近兴起好好玩耍,好好读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主拟订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此。据报道,孩子拟订的计划,几乎都是先玩再做作业,结果作业粗心现象大有改观。

观点5(13岁女孩父亲李凌)从杜绝粗心的根源着手解决问题

数学考了59分,女儿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我问女儿: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粗心?看到女儿好奇的表情,我帮她分析,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2+3等于几,你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有了理论还要有实践,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简单的劳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时作业质量。此外,还教她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

观点6(7岁男孩母亲金晓华)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问题,改了就好

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我不太在乎儿子粗心,做错了让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别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我认为,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和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及时纠正错误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教给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就是根本。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

孩子早恋了家长怎么办

镇定从容.有的家长发觉孩子有了早恋苗头,第一反应就是慌乱急躁。于是,很多家长选择了错误的方法,草率行事,将苗头变成了事实。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需要家长静下心来查找原因,分析孩子目前的状况,再冷静地与教师沟通,一起商量对策,对症下药。

温和教导

家长往往将孩子早恋视为丢人现眼的事情。发现孩子早恋后,家长们非常恼火,有的指着孩子的鼻子臭骂一顿;有的责令双方互不来往;有的逼孩子写检查、交情书;还有的甚至绞尽脑汁地让孩子休学、转学、退学&&这些极端的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其实,家长与其暴跳如雷,不如下一场毛毛细雨。不厌其烦地和孩子谈心、心平气和地沟通、和颜悦色地分析、语重心长地劝导,这些才是将孩子拉出早恋的泥潭的明智之举。

守口如瓶

将孩子早恋的事情公布于众是处理早恋问题的最大忌讳。有的家长大声地宣读孩子的书信,让孩子感到很没面子;有的家长跟踪孩子,以便掌握他们的行踪;还有的家长甚至直接到班上公开揭露,让子女无脸见人。这些做法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样一来,有的孩子认为,既然已经世人皆知了,就干脆大大方方地谈恋爱;有的孩子由于认为自己已经名誉扫地了而感到苦恼、孤独、压抑;有的孩子则变本加厉地拿早恋当儿戏,和家长对着干。家长对早恋的处理绝不能公开化,而要为孩子保守秘密,不对外宣扬。

其实孩子早恋只需要家长正确对待,不必太过惊慌,只有自己把握好大的方向,做好孩子的指明灯,那么早恋就是不可怕的了

大方点,原谅Ta吧!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小的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来讲,这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并从中学会宽容,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

其中原谅别人有着独特的作用。

1、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意识,知道我与他人的含义。

2、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合作精神。

3、能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为别人着想。

4、能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在目前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孩子原谅别人呢?

1、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

2、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家长可适当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别人的不对之处,明辨是非后,妥善处理。

3、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

4、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对其错误要帮助改正。要让孩子知道,原谅他就是给他改正的机会;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

5、成人要做孩子的榜样,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能宽宏大量,不计较得失,能够高姿态,不怕吃点亏,能饶人处且饶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染与教育,孩子才能在相应的时候做到原谅别人。

6、教给孩子掌握原谅的标准。分清是非,正确处理所发生的问题,哪些应采取原谅的做法,哪些不可以原谅。首先要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对小是小非,没有严重后果的个人冲突,无意的损伤等尽可能的不要计较,要加以忍让与原谅。对影响友谊与集体荣誉,会造成较大损害或故意做出的破坏行为等,绝对不可容忍,更不可原谅。但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诚恳的态度去加以批评、制止。切忌粗鲁简单,不注意场合、分寸,或言辞过激、盛气凌人。这样不利于纠正错误,反会增加极抵抗情绪,起相反的作用。

7、必要时,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原谅别人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不会原谅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养成霸道、蛮横、自私、无情的坏习惯,容易被孤立,今后走入社会会吃大亏。

家庭教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父母要学会称赞孩子

孩子最爱听的话之我一直对你有信心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对于一时失足的孩子,请不要忘记对孩子说:我一直对你有信心!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或许,您的女儿回到家突然宣布,她将来要当一名职业登山者,而您的儿子却说他将以电影特技为职业。他们的志向都与您内心对他们未来的设计相左,您该说什么呢?能说女孩子不能去登山或哎呀!那可是男孩子干的工作吗? 要知道,登山这种职业将使您雄赳赳的女儿成为一个经得起磨练的女英雄,而胆大的特技演员将驰骋于广阔的商业天地。在这种情况下,请鼓励子女的梦想,无论在您看来这类梦想是何等的奇特,因为这类梦想同样需要足够的勇气。

一事当前,您要对孩子说:我一直对你有信心!孩子的自信就是这样产生与加强的。

其实,孩子取得的微不足道的成功也是值得您称赞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您得整天用虚假的话来哄骗孩子,也不是说您永远不能批评孩子,批评应该跟赞扬和教育结合在一起。青少年足球赛后,好心的父亲往往对孩子说:唉,你怎么搞的,这么好的射门机会都丢掉了!请相信,您的孩子知道自己失了球,他不需要您提这个醒。相反,您应该表扬他的努力:我喜欢你带球冲向球门的劲头!真酷!然后说,我们明天傍晚再练练好吗?我敢打赌你的射门技术一定会提高!我一直对你有信心!

请鼓励您的孩子多想成功而不去想障碍,因为自信会成功的人就是能吸引别人跟随自己的人。

高期望反让孩子自卑

同事的女儿楚楚,现在读初一,从上小学到五年级,楚楚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成绩很优秀。一次,楚楚数学考试考了115分,排在班上第三名。可是回家后,妈妈却很生气,恶狠狠地说:你们班那个李小萌,考了117分哪&&你太让我失望了。面对妈妈的数落,楚楚憋着一肚子委屈,眼泪汪汪的,却不敢顶嘴。

在妈妈过高的期许之下,楚楚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怠慢。可是渐渐地,不知道为什么,楚楚的学习成绩竟明显下降,对学习产生了很深的畏惧心理和厌倦情绪。妈妈对此惊愕不已,怀疑孩子是否脑子出了什么问题。

过高的期望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祸首。孩子学习好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一些家长因为没有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导致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无视孩子的感受

孩子取得这样的成绩,孩子很高兴,家长应该表扬才对。家长应该这样说:真了不起,给妈妈说说你的秘诀是什么?受到鼓励的孩子才会更有信心,更加努力。

建议:凡是孩子取得成绩,有高兴的事情时,家长要学会表达同感。如说:是吗?太好了!你真行!永远不要打击孩子或者和孩子的情绪唱反调。否则,以后孩子不会再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情况了。

二、不恰当的比较

许多家长在孩子取得成绩时,不但不表扬,反而拿同学的优势和孩子的弱项比。这样做的结果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自卑心理。

建议:孩子学习有进步,家长在表达高兴、鼓励孩子的同时,要这样说:给妈妈说说,这次进步这么大,你是怎么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提醒孩子及时总结经验,和孩子的过去比较。只要孩子努力了,今天比过去好,明天比今天有进步,就要表达高兴的情绪。

三、过高的期望值

无论孩子取得多么好的成绩,家长表达的总是不满意,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形成焦虑症状。经常见到因为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出现焦虑症状,学业成绩下降,小学生表现为情绪和行为问题,中学以后可能成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候选人。

建议:家长降低期望值,改变教育方法。记住:孩子的好行为是夸出来的。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指责。这位家长需尽快带着孩子寻求心理辅导

永远沉默的父亲----父亲节的思念

不知为什么,我曾有种隐隐的、奇怪的想法:如果父亲哪天真的走了,我会不会哭呢?

事实上,还在父亲生前,当我看到仅几个月未见就变得瘦骨嶙峋的他时,我的眼泪就已禁不住噗噗直淌。他去世以后,每每想到他晚年的孤独寂寞,我禁不住默默流泪,内心阵阵酸楚。在父亲的葬礼上,当我按家乡风俗披上孝衣的那一刻起,我的眼泪再一次不能自已。

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骨肉亲情吧,不管你平日对他有多少爱与怨、无奈与叹息,这一刻将刻骨铭心:你的一个最亲的人走了,永生永世再也不能相见,从此,如意与遗憾对逝者而言已毫无意义,而对生者来说,只能留下无限的思念与不尽的慨叹&& 还在我出生以前,父母因工作关系两地分居,我们几兄妹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则在两百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工作。父亲每年只回家两次,每次大概二十天左右。记忆中,我一生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累计起来约只有两年左右。

记得小时候,他每次回家,我都会眼巴巴地看着他打开行李袋,盼望着他会从里面掏出什么礼物那个年代的所谓礼物不过是些糖果而已。然而每一次盼望每一次失望,那种儿时的盼望与失望的感觉难以言表,至今难忘。等待我的永远只是失望。再后来,我已经学会不再盼望。

如果说,我对父亲还些什么盼头的话,那就是希望他回家为我们做好吃的。因为他能做一手好菜。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广东人,比较讲究饮食。他做的菜肴真是色香味俱全,即使是他那个时代做的美味佳肴,也完全可与如今的大酒店媲美。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哪怕是一年回家两次,他也不爱说话,甚至极少过问我们兄妹的任何事情。从小到大,我们兄妹几人从读小学一直到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是母亲一人在操心。

父亲的寡言可以说到了惊人的程度。印象中最深的一次,开朗健谈的母亲招呼两个朋友来家聊天。他们几个侃侃而谈,谈了整整几个小时,父亲一直坐在一旁,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话,他只在人家来时和走时,啊啊哦哦打了个招呼而已。那时我好像已读初中,我当时真担心人家以为父亲是个哑巴。

父亲又是一个正直善良、性格耿直的人。随着我们兄妹几人的渐渐长大,我们经常和母亲谈论社会见闻。父亲总是一言不发地默默坐在一旁听我们高谈阔论,从不参与其中。每每讲到一些不公平的人或事,父亲会突然激动地摔出一句:为什么不去告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活脱脱象个老愤青。父亲还是一个绝对的爱国主义者。一次,全家观看电视直播世界杯乒乓球赛。我们几兄妹都希望半决赛时中国队输,这样中国队另一已率先进入决赛的选手就要与外国队争夺冠军,比赛才精彩刺激有看头。几乎在整个观赛过程中,我们都在为外国队加油,我嘴里还不停地嘟囔:最好中国队输,最好中国队输。也许父亲对我们的表现早已气在心头,一直没发作。终于,他憋不住了,他霍地从椅子上弹起来,脖子露出青筋,用手指着我,咬牙切齿地说:你到底还是不是中国人?!大家都吓了一跳,等我们回过神来,先是二哥在起哄,他佯装生气地说:是啊,你到底还是不是中国人!我气鼓鼓地走到一边去了。母亲悠悠地说了一句:一群是年轻气盛,一个是年老气盛。

也许是母爱的浓重与父爱的冷淡形成强烈对比,我甚至常常觉得父亲对我们毫无父爱之情。

大概在我20岁那年,我与几位同学到几十公里外的郊区爬山。大早出门,因为迷路晚上11点多才到家。远远见父亲在院子里踱步。一见到我,他就冲着我大骂,让我好不高兴。第二天,母亲悄悄告诉我,昨晚父亲见我深夜未归,心急如焚,整晚在院子里团团转,尤其是听邻居说我去的那个地方很不安全,就一个劲地骂骂咧咧。

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意,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一次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的父爱。也许是沉默把父爱藏得太深太深了,以致让我们永远也无法察觉到父亲的爱!

从小到大,我已习惯了不是单亲家庭却又象单亲家庭的生活状态,父亲在不在身边均无两样。

作为那个时代的人,也许在父亲看来,责任仅仅相对于工作而言。一个男人,如何对家庭、妻子和子女担当责任,也许不是他要思考的问题。每次假期快结束时,父亲总是提前好几天离家,母亲总想多留他一两天。但他对工作尽心尽职的态度,总在驱使他早早回去。父亲对我们负起的唯一责任就是寄钱回来养家。直至今天,只要一想起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操劳地把我们兄妹几个拉扯成人却仍换来后半生的孤身只影,我的心总有种难言以名状的痛楚和苦涩。如今,当看到我的兄长们对妻子体贴入微、对孩子百般疼爱时,我的内心百感交集----妒忌、羡慕、伤感兼而有之。

时空的阻隔、父亲的沉默、我年幼的无知和青春的叛逆以及某种家庭因素就象一座座大山,把我和父亲重重隔开,彼此难以逾越。如果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么我和父亲的关系更象云象雾飘浮于水面之上&& 随着父亲的年迈,他的沉默有增无减。我也渐渐从那种淡淡的感觉转向了怜悯、同情、心疼,但又爱莫能助。父亲的晚年衣食无忧,但却是孤寂的。我们除了隔段时间去看望他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电话。电话的那一头,永远是极其简练的应答声,仿佛一切的语言对于他均无意义。为了避免冷场,几乎每次在电话里寒喧几句后,我就不得不没话找话了。只在我停下来,时空一片寂静。

难得一次见面,他仍是你说什么他听什么,偶尔点点头,之后还是沉默。有时想单独与他谈谈心,想和他到公园走走,他躺在沙发上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笑着说,谈什么呢?

我永远不知道他内心想的是什么,仿佛他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

父亲的沉默无情地隔绝了我们与他的情感交流,对于我来说,这种隔绝几乎是终生的。

父亲有许多无奈和痛苦。他处在家庭矛盾的焦点,善良和寡言又使他无法改变一些事情。他面对家庭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沉默----永远的沉默。他的沉默导致母亲半生的孤独,也镂刻在我年少的心灵,成了我永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也许是环境和时代、性格和命运造就了父亲的沉默,而他的沉默又给我们带来了苦涩和遗憾。

明天是父亲节,是父亲走后的第三个父亲节,我怀念亲爱的父亲。愿他在天国里谈笑风生,不再沉默,永无遗憾!

2010年6月19日11:35

初中生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写作锻炼的培养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所以想让孩子写好作文先要从想象力培养入手。

1、提高作文写作能力,首选的肯定是阅读。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中学生的行列,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如果孩子对阅读不反感,你可以给孩子在市图书馆办一张图书卡(100元钱的押金,免费阅读,全年开放)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读他喜欢读的书。我经常在图书馆看到家长给孩子借作文选,作文宝典,孩子满脸的不高兴,我的观点是,读作文选永远学不会写作文。读就读名著,读原著,童话、漫话只要孩子喜欢,在书目选择上不偏食就都可以给他读。

2、蒙台梭利女士教育孩子的时候,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卡片,我觉得其中有一种特别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写作水平。大人制作一些卡片,写上一个女人之类,然后,孩子抽到手以后加上一个痛苦的女人父母再接着说一个因为失去孩子而痛苦的女人&&如此编一个故事。这样会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而且父母还可以在故事中渗透一些道德说教,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美德。这个内容也可以在父母陪孩子锻炼的时候进行。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

3、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认为现在好多孩子什么都不会写,并不是因为他们见的少,而是他们在行万里路的时候没有感受,身体的多种感觉都弱化了,诸如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心理感受等等都没有开发出来。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陪孩子一起闭上眼镜,感受阳关的抚摸、听一下海浪的声音,闻一闻青草的味道。有一次下雨,我让学生口头作文,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雨很大,像珠子、雨帘&&实际上他们只使用了身体的一种功能视觉,如果利用好其他感觉,他们就会闻到雨中泥土的味道,空气中潮湿的感觉和哗啦啦、淅淅沥沥的下雨声,更进一步还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心理感觉,是悲伤、兴奋、抑郁还是快乐&&所以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关掉电视,离开电脑,带孩子摸一摸、尝一尝、嗅一嗅、听一听、看一看身边的世界。在家中,这也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譬如蒙上眼镜,通过声音让孩子猜猜此刻父母正在吃什么水果,干什么事情等等。

说了这么多,基本上就是两条:阅读和游戏。阅读能让孩子博闻,游戏能提高孩子注意力和感受能力,也能从中收获快乐和健康。

从富士康11跳看待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和发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来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每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原本都是天高海阔的,如果要让孩子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家长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时候,也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和期望,如果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只是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订定目标,不但难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更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为此,专家向家长传授以下亲子沟通技巧,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1.学会和孩子谈心

很多家长每天披星戴月为生活而忙碌,很少有时间可以抽空与子女谈心,使孩子的忧愁和快**只能埋在自己心底。与孩子的谈心和沟通其实重质不重量,不在乎时间长短,最重要是通过亲子之间的沟通和接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那份贴心的关怀,与父母分享心底的苦与乐,从而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促进亲子间的互信。

2.让孩子当家作主

要让孩子在家庭中,体验到民主的家庭气氛。家长应该尝试用开明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意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会议。有时,孩子的意见并不一定可行,但通过参与和实践的过程,有助孩子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从错误中学习,最终明白成功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思考才达到的。让孩子当家作主,也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3.家长要表里如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深远,父母的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会通过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孩子会不加辨别地将父母的言行或生活习惯照单全收。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大后,那些不良习惯可能阻碍他们的人际发展。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不但要慎言,而且还要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否则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还可能埋下破坏亲子关系的导火索。

4.物质不及口头赞赏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物质的奖励有时还不如一记微微的点头或口头称赞的效果来的好,口头的奖励或者肢体的肯定动作,会使孩子有一种备受认同的感受。要帮助孩子成长,发掘他们的优点,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赞赏是很有效的,但千万不可倚重于物质奖励。

张国荣是不是亲情缺失--百日学通课题组

著名影星张国荣最后走上令人惋惜的不归路,追本溯源,是与他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关系的。幼年时,父母不和,10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中,忙碌而冷漠的母亲无暇顾及幼子的张国荣。他的童年是孤独的,是缺失母爱的,这在他今后的成长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据调查,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亲情缺失而产生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占50%,有70%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合格。

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心理发育是否成熟,能否良好的适应社会活动,是真正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时期则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自身性格特质、受教育状况、生活环境及是否有严重的心理挫折等。但影响青少年心理发育最关键的因素则是亲子关系,即家长是否履行好亲情职责。父母的一贯言行、良好的亲子互动、父母是否和睦、单亲家庭等都对孩子的心理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的个性特点、处事原则、教育子女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发展。孩子会将父母的一贯言行像复制一样内化成为自己一生的行为模式,即俗话所称的有什么样的爹妈,就有什么样的儿女。

关于家庭不和谐案例分析 篇6

下面是李先生对家庭现状的自述:

我对我们家感到焦虑,我们家共5口人,现在哥哥、弟弟都结婚,一直以来家庭不和谐让我感到头疼。爸爸脾气不好,思想落后、固执偏见;妈妈话多,经常跟爸爸吵架,我们几子妹也经常跟爸爸吵架。到现在整个家庭都是妈在操心,爸爸什么事情都不管,负责的家庭结构,妈妈是完全驾驭不了的,哥哥与嫂嫂花钱如流水,不成才,弟弟与弟妹过于吝啬,家庭经济几乎不掏钱,自个存起。上一次弟妹跟爸爸吵架,爸爸有点过了吧,不过他一向都是如此,跟谁斗嘴就说很多很生气的话,让人想跳楼的感觉,后面弟妹喊着弟弟去了她娘家,还有两个月就生孩子了,我明显感觉妈妈好伤心,因为她们都期待抱孙子吧。总之,感觉很复杂,看到妈妈一天那么烦恼,渐渐衰老,心理很不是滋味,家庭关系也让我打不起精神,就是复杂。我就觉得自己像个和事老,每次打电话回家基本听的都是妈妈的倾诉,然后每次挂电话我的心情就很不好!总在想我们要是能够和和气气多好,有一份良好的家庭氛围多好!可是越到后面(长大后)越感觉我们家氛围越不好!我和爸爸的关系也不好,从小爸爸思想观念落后,在有些事情上有点偏见吧,加上中学时代的我非常叛逆,然后经常和爸爸争吵,那时候三子妹中,就我爱和爸爸争吵,高中后,渐渐懂事,我试着跟爸爸沟通交流,每一次都事与愿违,最后让我放弃跟爸爸沟通的事件就是高考我落榜,知道他没有面子,我也很伤心,但是个人认为作为父亲还是应该多鼓励人,反而是冷落的、漠视的态度,从此我再也没有跟他交流过。现在呢,爸爸在家里面一点地位都没有,什么都不管,有时候感觉只顾自己吧,从老人的角度看,他是有一种挫败感、孤独感的,但是我已经觉得改变起来时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我们三子妹团结互助,对父母多好点,可是往往都是向一根绳子分成几半的感觉。然后父母很伤心,妈妈最伤心了!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李先生对于家庭中的不和谐一直感到不安。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各种不和谐行为,一直没有解决的办法。从“爸爸思想落后、妈妈话多、哥嫂花钱如流水、弟弟弟妹吝啬以及怀孕的弟妹与爸爸吵架闹着回娘家、妈妈伤心自己也跟着打不起精神”等等不和谐行为看出,李先生已经受到了家庭不和谐的消极影响。

我的分析和建议:

我觉得李先生的家庭冲突似乎多是因为他爸爸“脾气不好,思想落后、固执偏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是让大家分开居住好一些,因为我觉得像李先生爸爸这样的老人,一时半会是很难改变他的性格的。李先生是需要当和事老了,当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就需要耐心调和了。建议李先生和爸爸好好沟通一下,耐心告诉他自己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稍稍改善。从案例可以看出李先生的爸爸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而导致家庭不和睦,孩子们对他也非常不满,这让他感觉非常郁闷痛苦,这样就加剧了他的暴躁,形成恶性循环。建议李先生的爸爸可以与有关心理咨询师交流,吐露自己的心结,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出困惑。我的启示:

 导致家庭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基础,感情基础,信任程度,第三者,生活琐事,朋友关系,社会关系,生活琐事等等。 当自己处理不好家庭关系的时候,需要向有关心理咨询师咨询解决的办法,或许这样可以减少家庭不和谐的因素。 大多数家庭不和谐的事例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引发的,如果能做到:“全家合作,同甘共苦”,无论是丈夫、妻子,也无论是父母、儿女,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只有全家合作、同甘共苦,所有的家庭成员拧成一股绳,才可能收获更多幸福。 如果在一个大家庭里,需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学会宽容,能够最大限度的容忍一些自己看不惯或者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现代家庭和谐应具备的几大要素:

和谐家庭十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爱---和谐家庭的阳光。

二、尊重---人文关怀的核心。

三、分享---人际交往的绿洲。

四、欣赏---发现美的眼睛。

五、理解---跨越代沟的桥。

六、责任---家庭幸福的源泉。

七、感恩---家庭生活的润滑剂。

八、沟通---人际交往的管道。

九、反思---自我成长的镜子。

家庭用电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家庭用电,安全隐患,对策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家庭用电量逐年增大。一份居民安全用电环境情况报告数据显示, 抽样调查的400例用户中, 213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用电安全隐患, 占53.52% (无锡日报) 。如此之多用电安全隐患的存在, 使得家庭的用电安全亮起红灯。为此, 有必要系统的提出预防、消除用电安全隐患的方法, 为人们生活中安全用电提供可行的参照。

1 家庭用电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1 安全隐患

我国家庭用电指的是220V、50Hz的交流电, 即单相电, 家庭用电由电度表、电气设备、电线、各种转化器、家用电器等组成, 用电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触电、漏电、起火、爆炸、电磁辐射等, 其中触电、漏电、起火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

1.2 原因分析

1.2.1 触电

人体是导体, 当人体接触到具有不同电位两点时, 由于电位差的作用, 就会在人体内形成电流, 这种现象就是触电。电流通过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触电时间越长, 机体的损伤越严重。家庭触电的主要原因有:

(1) 缺乏电气安全知识。不按规程操作电气设备, 儿童玩弄带电导线, 火线误接在电器外壳上, 用湿手拧灯泡, 带电接临时明线及临时电源等。

(2) 电器设备外壳没有接地或接地断开。

(3) 电气防护设施损坏。

(4) 电线绝缘材质损坏。绝缘材质因老化龟裂、磨损、腐蚀而使得导体裸露。

(5) 家电年久失修。

1.2.2 漏电

漏电是家用电器外壳和家庭电相线 (火线) 间由于某种原因连通后和地之间有一定的电位差产生的。根据电流泄漏路径不同, 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 短路性漏电。家用相线 (火线) 直接与家用电器外壳连接导通, 当使用电器者碰触电器外壳就会触电, 这种漏电非常危险。短路性漏电是由于相线绝缘材质老化、破裂或由于相线接线端子松动滑落, 导线与家电外壳直接相连导通而导致家电外壳带电。

(2) 电阻性漏电。我们知道相电线与家电外壳之间是绝缘的, 有很大的绝缘电阻, 阻值在2MΩ以上, 但这种绝缘不是绝对的, 在设备长期使用以及在潮湿环境下绝缘电阻会变小, 产生漏电, 这种漏电不能小觑。

(3) 电容性漏电。任何导体与地之间以及用绝缘体分开的两个导体之间都可等效为一个电容而形成交流通路。我们知道电容有通交流阻直流的作用, 当家庭用电220V的交流电通过导线到家电时, 电器外壳与带电部件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电容, 如果没有接地就会形成漏电, 因存在的电容非常小, 放电也很小, 并且家庭用电的容抗非常大, 所以这种漏电对人体危害不大。

1.2.3 起火

家庭用电过程中的起火可分为家用电器设施设备起火和室内分布的电线起火两种。

(1) 电器设施设备起火。电流在大部分电器设备工作过程中要经过很多个联接点, 根据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I2Rt不难看出只要有电流经过的地方都会产生热量, 并且导线本身也有阻性, 在长时间不间断运行中, 尤其是在设备病态或没有按规程操作的情况下运行, 电流电阻急剧上升, 产生大量的热量, 足以引起着火和爆炸。

(2) 室内线路起火。室内线路起火有三种情况: (1) 线路短路起火。短路就是电线的火线和零线相互直接接触, 电流没有经过电器设备直接形成了回路。由于短路, 电流非常大, 极短时间使电线产生数千摄氏度的高温, 引起电线着火, 碰到易燃物形成火灾。线路短路大多是绝缘材质老化失去绝缘效果, 再者就是乱拉乱接引起线路短路。 (2) 接触不良起火。电线与电线或电线与其他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点电阻过大, 在用电过程产生大量热量, 熔化了绝缘层而引发火灾。 (3) 线路超负荷运行起火。家庭用电过程中因电器功率过大或好几个电器同时在同一条支线上长时间运行, 导致超过了电线所能承受的安全载流量, 使得电线发热。当电线温度超过250℃时, 电线绝缘层起火燃烧, 最可怕的是绝缘层燃烧后导致火线和零线失去绝缘保护形成短路。

2 家庭安全用电对策

通过对家庭用电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以下从家用电器, 配电线路, 保护电气, 日常操作, 异常情况处理五个方面采取对策来预防、消除家庭用电中的安全隐患。

2.1 家用电器

电器选型。用户购买家用电器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 同时要查看产品的技术规格、说明书等, 如电源种类是否为220V民用交流电, 功率是多少, 家庭已有的供电能力能否满足, 特别是电度表、电线能否满足电器设备用电需要等。如果超过最大额度, 易引起发热损坏绝缘层导致用电事故发生。同时不要购买0类家电设备 (按家用电器分类, 指靠基本绝缘作为触电防护的设备, 城市大都已经淘汰, 在农村部分地区还有使用) , 及时淘汰年久失修的旧家电。

2.2 电器安装

(1) 家用电器不能安装在潮湿阴暗环境里, 在运行前查看插头座、插头、相线、零线、地线是否一一对应, 确认后再进行安装。

(2) 测量。对家用电器有电动绕组的, 用摇表测量绕组与电器外壳之间的电阻, 如测得阻值大于2MΩ则可使用, 如低于2MΩ则要放到干燥通风处, 感觉干燥后再进行测量, 直到阻值大于2MΩ才可使用。对于没有绕组的, 直接用试电笔接触电器外壳判断。

2.3 配电线路

2.3.1 布线

家庭用电中布线一定要处理好家用电器和电线以及控制器 (电器开关、插头坐) 这三者的连接关系。为大功率设专用线路, 如空调电磁炉等。

2.3.2 控相线 (火线)

开关、插头座、调速器等都要安装在相线上, 便于控制和检修。

2.3.3 重接头

室内布线没办法做到一根线走到底, 会有接头。碰到要接头时一定要规范操作, 要采用铰接的方法, 不能弯钩状连接。接头绝缘处理要做到防漏防潮。

2.3.4 电线标志明晰

电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处要标明火线 (L) 、零线 (N) 和地线 (接地符号) , 颜色表示为红—线, 蓝—零线, 黄绿两色线—地线, 购买的电线一定要正规厂家生产的国标线。

2.3.5 必须接地或接公用零线

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 由于负荷的不对称性, 中性线中往往有电流, 因而中性线对地电压不为零。在电力系统中都设有保护中性线, 就是通常讲的“接零保护”。现代家庭用电中另设一条中性线, 这就就形成三相五线制, 工作中的中性线 (零线) 有电流而保护中性线 (地线) 无电流, 所以在配线时不能省略保护中性线 (切忌:中性线绝对不能安装熔断器) 。

2.3.6 电线更换

一般电线使用年限为10-20年, 早期室内配电线比较细, 大多是铝芯线, 且因时间过久绝缘层老化、龟裂、破损起不到很好的绝缘效果, 不适合现代家庭电器安装要求, 因此要及时更换, 以免造成用电事故。

2.4 保护电气

家庭配电控制中保护电气是至关重要的一项, 常用到的保护电气有: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断路器、熔断器。如何用这些电气设备去预防、消除安全隐患起到保护作用?笔者认为一是要懂得他们功能及其作用, 二是要正确配合使用形成分级保护。

(1) 各个保护电气的功能及作用。 (1) 空气开关。它除了能切断电源还能对电路或电气设备发生的短路、严重过载及欠电压等进行保护。 (2) 漏电保护器。防触电、漏电, 即有触电、漏电现象时可以分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3) 漏电保护断路器。漏电保护断路器实质是在断路器 (前提:已经具有断路器功能) 的基础上再加上漏电防护功能, 简单理解为漏电保护器加配空气开关。 (4) 熔断器。对过电流起保护作用。

(2) 分级保护。每一种保护电气都有其局限性, 只能在局部对某种或某几种安全隐患起到预防、消除的作用, 不能系统的全面的起到保护作用。例如:某一单回路供电中只安装了漏电保护器 (注意:不是漏电保护断路器) 而没有空气开关, 如果发生漏电, 漏电保护器动作, 切断回路, 很好的起到保护作用, 如果电路回路中没有漏电现象而发生短路现象时, 漏电保护器不动作, 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发生, 火灾!所以要 (下转66页) (上接44页) 求我们在家庭配电中要根据每个保护器的不同功能以及作用与接地配合使用, 形成分级保护, 才能更好地预防、消除用电中的安全隐患。家庭用电中笔者建议空气开关作为每户的电源开关, 在各支线回路中根据实际情况安装熔断器和漏电保护器。

2.5 日常操作

(1) 要养成好的习惯。做到人走断电, 停电断开关, 家用电器用完后按下开关且要拔出插头, 不能用湿的抹布擦拭电器外壳, 灯泡、灯头等。

(2) 严禁使用代用品。不能用铜丝, 铁丝代替保险丝, 不能用其他胶布代替绝缘电胶布。

(3) 定期试验。漏电保护器每月至少试验一次其动作的可靠性, 在漏电保护器上都有一个试验按钮, 在电源接通时按下试验按钮, 能立即断电说明保护器本身没问题可以继续使用。

2.6 异常情况处理

在家庭用电过程中, 若家电出现异常升温、冒烟、火光等要立马切断电源, 请专业人员查看。

总之, 在家庭用电中一定要做好防护, 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只有消除了用电的安全隐患才能安全用电。

参考文献

[1]孙克军.简明电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01.

[2]孙丽君.电器安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01.

婚姻家庭案例及分析 篇8

关键词:单亲;亲子依恋;积极言语和行为

一、案例描述

1.一般资料:小豪,男性,9岁,三年级学生。

2.个人成长史:父母在孩子1岁半的时候离异 ,孩子判给母亲,由于母亲对男方非常愤恨并阻止,父亲很少探望孩子。孩子母亲个性很强,对工作认真负责比较有成就。由于工作繁忙,孩子由母亲的姑姑等长辈在京郊乡下抚养,一直到6岁上小学才回到城里上学和妈妈俩人共同生活。

3.重要他人基本问题描述

母亲描述:孩子从小在老人身边长大,老人非常溺爱,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从来不加管制,导致孩子现在非常不听话,在家里不听她的话,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同时孩子也非常的懒,做作业如果没有人看着管着就不做,只要有时间就打开电脑玩游戏,平时玩游戏经常到11点才睡觉,周末会玩到凌晨大人不催不睡。

班主任描述:孩子性格拖沓,不做作业,基本不听讲课不守纪律,但是很聪明,成绩尚可。平时尽量避免体育运动,即使每天的课间操也是想方设法偷懒,几乎是班级里面最高最胖的男生,但是屡屡遭到体育老师投诉。

咨询师观察:我作为任课教师担任他们班级的教学工作,小豪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深刻,因为以小豪的身高体重坐在第一排,一定是由于是班级里面老师比较重点“关注”的对象。

4.量表结果:

母亲:SDS分数为56 分,SAS分数为60分

二、咨询过程

(一)心理分析过程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出现问题时可能无法明确说出自己的需要或者要求甚至受到的伤害,因此大多数咨询我都利用沙盘游戏作为背景,通过沙具来了解孩子的初步问题,这种方法受到孩子方面的阻抗非常小,因为几乎所有孩子都喜欢玩沙子、水等。

班主任推荐小豪来找我,孩子一方面对班主任比较信任,另一方面对于来咨询室做“沙盘游戏”也不抵触,因此初次见面气氛比较融洽。小豪具有和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感觉,语言方面条理很好但是不喜欢多谈什么,对于沙盘游戏非常喜爱。但是孩子在摆放沙具时所表现出来和母亲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我前期从班主任方面得到的一些了解,我和班主任建议下次由母亲和孩子一起来进行沙盘游戏。

小豪和母亲住的距离学校很近,所以第二天母亲放学母亲就和他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在意,孩子的父亲较早离婚,对于孩子的父亲怨言非常多,对于生活的观念也非常消极,认为什么都不可靠,所以觉得对于孩子和生活应该尽可能的多赚钱来获取未来的保障。母亲个性非常强势,原来就是由于前夫“特别懒特别不上进,不像个老爷们。”才离婚,没想到“儿子和他爸一个德行”因此感到非常灰心。经常数落孩子“别和你爸一样”,尤其不能忍受孩子日常生活的懒散,对于孩子管教非常严格,但是由于孩子6岁之前在乡下长大,基本没有上过幼儿园,老人也非常疼爱,所以规则意识较差。母亲也特别不喜欢孩子和他有任何亲密的举动,包括亲吻脸颊、拥抱、拉着手走路等等都非常不喜欢。

通过和孩子妈妈的交流,小豪的一些行为的根源就能够得以解释了,年纪非常小的时候就和母亲分开了(母亲自述有时候一个月都不能去乡下看一次孩子)所以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建立的非常不好,而且老人和母亲经常在他面前数落父亲的种种不是,造成小豪一方面缺少来自母亲的安全感,一方面缺少来自父亲的正向的模仿对象。孩子的问题通常都是家庭和父母深层问题的直观展现。小豪的情况也不例外,因此我先从小豪妈妈身上着手。

(二)重建依恋关系,修补安全感

0-3岁是亲子关系--依恋建立的第一关键期,依恋主要是存在于母婴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儿童的依恋类型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依恋的类型在外界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是很少会自行发生改变的,在儿童期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在早期所形成的依恋类型对其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依恋是儿童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帮助婴儿终生向更好地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依恋类型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容易朝以下水平发展:能够积极探索外界环境,情绪稳定性强,情绪调节能力发展良好,社会认知能力发展良好,信任他人,未来发展会更自信、更合作、更友好、更热情、更乐观。形成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容易表现出:情感淡漠,胆小退缩、自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不能够信任他人,不能够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质量不高。形成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容易表现出:容易冲动,情绪稳定性差、易怒,容易发展出攻击行为等不良行为。回避型依恋与反抗型依恋均属于不安全依恋,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需要父母在教养方式方面作出调整。

小豪没有在这一时期没有形成安全性的依恋,因此才造成后期的诸多问题,因此母子二人共同生活的起点是重建依恋关系,修补安全感,而非母亲“孩子被惯坏了,太没规矩了,我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他立规矩……”所以我给母亲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充分表达母爱”以期“重建依恋关系,修补安全感”,母亲的第一反应是很困窘,她说小豪的确特别喜欢“黏”她,她觉得“一个小大老爷们,总是跟我黏黏糊糊的太讨厌了!”对于母亲来说孩子已经快到她的耳朵了,似乎是个大男子汉了。但是他其实不过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从小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下被溺爱成长,因此对于母亲的依恋应该是非常正常的。正是由于母亲给的爱不够多,至少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没有感受到足够多的母爱,他才会用种种方式来试探来索取来验证母亲的安全感。所以我建议母亲主动向孩子表述自己的爱意,主动拥抱亲吻孩子,多多微笑。母亲开始表示很难,因为自己不爱笑,但是为了孩子可以试一试。于是我跟妈妈共同制定了一个“亲爱的儿子”计划,每天早晨儿子出门之前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亲吻,对孩子微笑的说我爱你儿子。晚上睡觉之前和儿子也要拥抱,对于任何时候孩子想要搂抱妈妈的行为都给与回应而不是粗暴的推开。

(三)以积极语言为主线进行家庭治疗

小豪周围的成年人,包括各科老师和母亲,对于小豪评价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懒散、消极。在学校中我观察后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小豪与年纪不符合的“消极”表现。在与其目的谈话中我很快就得到了答案,经过当事人同意我将与其母咨询时的谈话录音拷贝给她,请其母完成一个作业,在我选取的30分钟录音中找出所有她认为消极的表达。在后此咨询中,母亲说自己非常惊讶居然在30分钟的时间里面就有30多次的消极表达,平均每分钟一次多,在本次咨询中我向其明确了消极表达和积极表达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同时也请她回去再听一遍录音找出所有的积极表达。其母没有按照约定时间而是在当天晚上就给我打电话说她反复听了3遍,只有一个词勉强够积极表达的含义。当时我问她你觉得小豪孝顺吗?她说“还不错”。在这个阶段我没有给出太多的建议和语言,几乎全部依靠当事人自我领悟式体验和改变。在第四次咨询中我向母亲和孩子解释了“盲行”活动,然后让孩子和母亲分别扮演盲人进行这个活动,母亲似有所悟。再解释“非暴力沟通”的亲子沟通方式时 ,她说以前我都是想着为孩子好,我怎么做都可以,但是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相问题,感受问题。现在想想他那么小就没和父母一起生活,我还经常数落他,他却从来不记仇,对我还是很孝顺,虽然懒但是我上次不舒服还给我煮方便面。母亲这时已经有所改变,从开始对于孩子的种种不满意开始,现在已经开始转向孩子的积极面了。于是我提到了最初,她和家里的老人经常会说孩子太懒像他爸爸一样,这样的语言对于孩子的恶大脑之间的连接建立是“我”和“懒”之间的建立,而不是他们的初衷,“你不要像你爸爸一样懒”。我向母亲介绍了“大象”的试验,让她感受到大脑连接的建立是2个实词之间,而不是虚词之间。如果她希望孩子变得勤奋,就应该使用“赞许技术”。对于他的每个好的行为都给与及时的鼓励赞许,对于他的不合适的行为给与漠视以利退化。

(四)寻找可模仿的正向男性形象以利于孩子性别角色的社会观察和社会学习

儿童的人格发展过程中,超我(道德化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儿童通过对父亲的自居作用而实现的。自居作用是指儿童往往追随仿效父亲,以期将来也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而其中以父亲的作用为突出。男孩在自居作用过程中通过克服亲母反父(恋母情结),女孩通过克服亲父反母(恋父情结)而度过人格成长的危机。简而言之,男孩子是通过对父亲形象的认同和模仿而认识周围世界的,此时,父亲对子女的热爱、责任心和适度的严格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父亲角色缺失,就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因此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男孩的意义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对于小豪来说,虽然目前实际情况只能是与母亲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但是迫切需要在他的生活中树立起来一个正向的男性形象。如果能够联系到父亲的话应该让父亲定期与孩子有相处的机会,让孩子生活中不缺这个“脚”。即使母亲不喜欢也需要试着接纳小豪父亲之为小豪父亲这个事实,从时间上来说,无论以前现在还是以后,生物学父亲这件事情都不能改变,小豪流淌着来自父亲身上的血。年龄越小孩子越需要父母,年龄越大亲情的缺失造成的后患越严重。(接纳的从时间和思维方式两方面扩大认知背景技术)另外,虽然在你的眼中看来,作为丈夫对方有很多令你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不能说明作为父亲他一定也是失败的。而且与很多从小失去父亲的人相比,虽然没有父亲共同生活,但是也好过从来没有父亲。对于孩子来说,多一个人爱他,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不是更好吗?

(五)后效

通过家长、班主任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孩子逐渐有了变化。根据母亲后来的反馈,她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其实儿子是这么需要母亲的拥抱、爱抚和赞许。她按照我们商定的计划那么做,开始还觉得有点别扭,可是不到一周就觉得习惯了。但是她没想到儿子那么快就开始有变化了,自己吃完晚饭居然主动要求妈妈帮忙考背诵。母亲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开始联系孩子父亲,考虑是否定期让父子见面。自述强行忍耐不在孩子面前负面评价其父,班主任反馈孩子在学校能够不许提醒完成部分作业,体育课表现较平,班级生活中最明显的进步是能够在规定其负责的日子主动完成值日工作,无需再三提醒。

(六)咨询师后记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是他携带终生的印记,就像文学作品中所言“幸福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幸福,从不幸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小豪从小不缺任何物质,但是一直到小学,从未得到过让他安全、满足的爱,这是他的不幸,但所幸他的母亲迷途知返,相信他的未来定有改观。

面对“问题”孩子的问题 ,过于关注表现,过早过快纠正偏差有时可能欲速则不达,问题后面的根本往往是被忽视、被遗忘、愤怒、不公平的对待……总之,深挖问题、找准原因才是问题获解的正途。

参考文献: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美)弗雷德里克森著.《积极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英)鲁迪·达洛斯//罗斯·德雷珀《家庭疗法--系统化理论与实践》上海社科院,2012;

上一篇:农村主题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饮酒陶渊明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