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头中学语文月考试卷

2024-10-11

港头中学语文月考试卷(共5篇)

港头中学语文月考试卷 篇1

港头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第一次单元检测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5题2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鹤唳(lì))怡然(yí)藐视(mào)诱惑(yîu)....

B、喧腾(xuān)啜泣(zhuì)迸溅(bâng)挑逗(tǎo)....

C、虾蟆(há)盘虬(qiú)丘壑(hâ)嶙峋(xún)....

D、目眩(xuàn)绽开(zhàn)枯槐(hái)小憩(q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响晴津津乐道澄清呼朋引伴

B、诱惑多姿多彩训诫瘦骨嶙峋

C、耸立一丝不苟宽恕轻飞慢舞

D、笼罩碌碌终生凝望仙露琼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B、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4、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12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____《夜雨寄北》)

(5)《次北固山下》中体现时序匆匆不可待,旧事物蕴涵新事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沦落人凄苦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仿照下面的教师节短信,给你的老师拟一条短信。(3分)

例:“你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你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

(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极纹理,故

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__________,__.

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

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6、补全横线上的内容(2分)

7、翻译文中加点的字(4分)

私项强壑

8、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昂首观之B、使之冲烟而飞鸣

C、故时有物外之趣D、项为之强

9、翻译句子(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

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古诗赏析(3分)

11、对《观沧海》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

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三、现代文阅读(共9个小题,23分)

(一)①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

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

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火花。仔细看

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

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

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

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

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

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

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闪光的花的河

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的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⑩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2、第②段“辉煌”一词什么意思?它写出了什么?(2分)

13、第⑥段中“每一朵盛开的花朵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这是法,“帆”是指。(2分)

14、盛开的紫藤萝花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如何理解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开篇独句成段,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孩子施舍的天堂

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

架。但是等等,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

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

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

子突然喊道;“谁,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位

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我无声地笑了。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

应,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

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

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

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

是很可贵吗?

一个幼儿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

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太冷了,院子里的雕像没有衣服穿多可

怜啊!我们给他穿件棉衣,好吗?”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

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

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的温暖,将使那

日后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成熟”折磨着

我们。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

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

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

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

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17、根据全文内容,为本文重新拟个能揭示主题的标题。(答案不超过9个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简要概括本文描述的三幅生活画面?(3分)

①②③

19、根据文章主题,说出文中画线句“我”“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的具体

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上文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说说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对待孩子的童心。(4

分)

材料一: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将吃下的葡萄核埋在花盒

里,想种出葡萄来。几天后,女孩的花盒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直接种

葡萄核是长不出葡萄的),女孩开心极了。实际上葡萄是女孩的父亲瞒着女儿

插下去的。(根据刘柳的《萌芽》缩写)

材料二;一个小男孩拿着一美元到处买上帝,一位老人问他买上帝干吗?他

告诉老人,父母去世了,叔叔抚养他,但叔叔摔伤了,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救他。

老人卖给了小男孩一瓶“上帝之吻”饮料。并告诉小男孩,你叔叔喝了这瓶饮料

就没事了。后来老人花重金请世界顶尖医学专家治好了男孩叔叔的伤。(根据翻

译作品《上帝之吻》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5分,包括3分书写)

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粗心、娇

气„„进入初中已经有一个月了,相信不断长大的你一定克服或战胜过自己身上的某一弱点,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__ ”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字数在600字左右。

金陵中学月考试卷调研 篇2

首先,试卷的题型新颖,方法灵活;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能注重区分度,先易后难,使考生易于上手,但有些题考生易错,中档题和高难题比例也较合理,变一题把关为多题把关.

其次,试卷淡化了特殊的技巧,全面考查通性通法,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目的的命题要求.加强应用意识,体现现实联系.

最后,试题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考查,8个c级考点全部重点考查;注重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以检验考生能否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

难度系数:★★★★

适用版本:课标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 若集合A={x|x2-9x<0},B=y|y∈Z,∈Z*,则集合A∩B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

2. 计算=________.

3. 图1所示茎叶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则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 某同学在借助题设给出的数据求方程lgx=2-x的近似数(精确到0.1)时,设f(x)=lgx+x-2,得出f(1)<0,且f(2)>0,他用“二分法”取到了4个x的值,计算其函数值的正负,并得出判断:方程的近似解为x≈1.8,那么他所取的4个值中的第二个值为____________.

5. 已知总体的各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7,18.3,20,且总体的中位数为10.5. 若要使该总体的方差最小,则a,b的取值分别是____________.

6. 已知函数y=sin(ωx+φ)(ω>0,|φ|<π)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φ=____________.

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0,1),(4,2),(2,6). 如果P(x,y)是△ABC围成的区域(含边界)上的点,那么当w=xy取到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8. 阅读图3所示的伪代码,则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9. 在集合A={2,3}中随机取一个元素m,在集合B={1,2,3}中随机取一个元素n,得到点P(m,n),则点P在圆x2+y2=9内部的概率为__________.

10. 过双曲线-=1(a>0,b>0)的左焦点F(-c,0)(c>0),作圆:x2+y2=的切线,切点为E,延长FE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_.

11. 函数y=f(x)的图象是两条直线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其定义域为[-1,0)∪(0,1),则不等式f(x)-f(-x)>-1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12. 设点O是△ABC的外心,AB=13,AC=12,则•=____________.

13. 已知P为抛物线y2=4x的焦点,过P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若Q在直线l上,且满足=,则点Q总在定直线x=-1上. 试猜测如果P为椭圆+=1的左焦点,过P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若Q在直线l上,且满足=,则点Q总在定直线____________上.

14. 定义在[1,+∞)上的函数f(x)满足:①f(2x)=cf(x)(c为正常数);②当2≤x≤4时,f(x)=1-x-3. 若函数的所有极大值点均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 (14分)已知△ABC中,AC=1,∠ABC=,∠BAC=x,记f(x)=•.

(1)求f(x)解析式及定义域.

(2)设g(x)=6m•f(x)+1,x∈0,,是否存在实数m,使函数g(x)的值域为1,?若存在,请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 (14分)如图5,AB为圆O的直径,点E,F在圆O上,且AB∥EF,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和圆O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B=2,AD=EF=1.

(1)求证:AF⊥平面CBF;

(2)设FC的中点为M,求证:OM∥平面DAF;

(3)设平面CBF将几何体EFABCD分成的两个锥体的体积分别为VF-ABCD,VF-CBE,求VF-ABCD∶VF-CBE.

17. (14分)已知圆C通过不同的三点P(m,0),Q(2,0),R(0,1),且圆C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

(1)试求圆C的方程;

(2)若点A,B是圆C上不同的两点,且满足•=•,

①试求直线AB的斜率;

②若原点O在以AB为直径的圆的内部,试求直线AB在y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

18. (16分)某企业在第1年初购买价值为120万元的设备M,M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年减少,从第2年到第6年,每年初M的价值比上年初减少10万元;从第7年起,每年初M的价值是上年初价值的75%.

(1)求第n年初M的价值an的表达式;

(2)设An=,若An大于80万元,则M继续使用,否则须在第n年初对M更新,求需在第几年初对M更新.

19. (16分)已知函数f(x)=lnx,g(x)=ax2+bx(a≠0).

(1)若a=-2时,函数h(x)=f(x)-g(x)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求b的取值范围.

(2)在(1)的结论下,设φ(x)=e2x+bex,x∈[0,ln2],求函数φ(x)的最小值.

(3)设函数f(x)的图象C1与函数g(x)的图象C2交于点P,Q,过线段PQ的中点R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C1,C2于点M,N,是否存在点R,使C1在M处的切线与C2在N处的切线平行?若存在,求出R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 (16分)设数列{xn}的所有项都是不等于1的正数,前n项和为Sn,已知点Pn(xn,Sn)在直线y=kx+b上(其中,常数k≠0,且k≠1),又yn=log0.5xn.

(1)求证:数列{xn}是等比数列.

(2)如果yn=18-3n,求实数k,b的值.

(3)如果存在t,s∈N*,s≠t,使得点(t,ys)和(s,yt)都在直线y=2x+1上,是否存在自然数M,当n>M时,xn>1恒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 [选做题]在A、B、C、D四小题中只能选做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A.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6,⊙O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AB=AC,延长BC到点D,使CD=AC,连结AD交⊙O于点E,连结BE与AC交于点F.

(1)判断BE是否平分∠ABC,并说明理由;

(2)若AE=6,BE=8,求EF的长.

B. (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讲)

变换T1是逆时针旋转的旋转变换,对应的变换矩阵是M1;变换T2对应的变换矩阵是M2=1 10 1.

(1)求点P(2,1)在T1作用下的点P′的坐标;

(2)求函数y=x2的图象依次在T1,T2变换的作用下所得曲线的方程.

C.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

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4sinθ,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轴的非负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t,y=t+1 (t为参数),求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线段长度.

D.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x,y,z为正数,证明:2(x3+y3+z3)≥x2(y+z)+y2(x+z)+z2(x+y).

[必做题] 第22、23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2. “抽卡有奖游戏”的游戏规则是:盒子中装有8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精美卡片,卡片上分别印有“奥运福娃”或“奥运会会徽”,要求参加游戏的4人从盒子中轮流抽取卡片,一次抽2张,抽取后不放回,直到4人中一人一次抽到2张“奥运福娃”卡才能得到奖并终止游戏.

(1)游戏开始之前,一位高中生问:盒子中有几张“奥运会会徽”卡?主持人说:若从盒中任抽2张卡片不都是“奥运会会徽”卡的概率为. 请你回答有几张“奥运会会徽”卡.

(2)现有甲、乙、丙、丁4人参加游戏,约定甲、乙、丙、丁依次抽取. 用ξ表示4人中的某人获奖终止游戏时总共抽取卡片的次数,求ξ的概率分布及ξ的数学期望.

23. 用a,b,c,d四个不同字母组成一个含n+1(n∈N*)个字母的字符串,要求由a开始,相邻两个字母不同. 例如n=1时,排出的字符串是ab,ac,ad;n=2时排出的字符串是aba,abc,abd,aca,acb,acd,ada,adb,adc,…, 如图7所示. 记这含n+1个字母的所有字符串中,排在最后一个的字母仍是a的字符串的种数为an.

(1)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n∈N*,n≥1);

港头中学语文月考试卷 篇3

山东省沂南县第一中学201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遨游(áo) 狂澜(lán)

软着陆(zháo) 海市蜃楼(shèn)

B.冥思(mínɡ) 蛊惑(gǔ)

倒胃口(dǎo) 推本溯源(sù)

C.梦魇(yǎn) 濒临(pín)

脖颈儿(gěng) 不容置喙(huì)

D.筵席(yàn) 凛然(lǐn)

鸡血石(xiě) 自怨自艾(yì)

2.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勋章 飘浮 发祥地 临阵脱逃

B.木椽 匮乏 摄像机 惊慌失惜

C.别墅 捍然 冠名权 虚张声势

D.糟糕 嫡亲 甜滋滋 留芳百世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曲阜廖河人工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文展示平台,体现了“礼之起源”“修身之礼”“信义之礼”“纲常之礼”“好客之礼”和“礼乐之治”等六大特点。

B.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士大夫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写人“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C.11月3日习近平到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老人老伴石爬专问:“怎么称呼呀?您。”村主任说:“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

D.老歌曲“你把我灌醉”“北京,北京”分别经“中国好声音”学员张赫宣、梁博的翻唱,又在中国大江南北流行开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多读书少应酬,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作风,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的,但有些干部却打着“盛情难却”的幌子,对小恩小惠却之不恭。

B.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口号,效力于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正本清源,打造中国乐坛的未来之路。

C.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D.近日,中共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八项规定,此举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无疑是一剂良药。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先生无论为文为人都浓墨重彩地实践了他特立独行、直面人生、不怕惨淡的人生态度。

B.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语言优美,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C.预计到年年底,这家报社的削减开支计划可以节约将近4.5亿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70亿元)的费用。

D.近日,凤凰传奇的新作《我们的歌谣》受到听众追捧,原因是歌曲旋律婉转优美,歌词描写细致入微,曲风延续了其经典作品《荷塘月色》的唯美抒情路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6.下列不能作为“中国茶道”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标志就是,日本茶道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不拘一格,重视获得生活、精神享受。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发展为“五行调和”,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 因人之力而蔽之

B.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其皆出于此乎?

C.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百姓咸负担而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很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4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陶潜《饮酒》)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秋阴不散霜飞晚,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五、(12分)

16.司空曙的《江村即事》中有“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的诗句,请将其作为一个特写镜头,扩展成一段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1)用简练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 (2分)

(2)请简要概括漫画的寓意(2分)

18.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式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4分)

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草屋的声音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70年代那些移民迁徙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最后的田野,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淳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得了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着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给我记忆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屋东北角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侧长着一棵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那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最后像神韵一样,雪脚踩得无声无息了。满世界银装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很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里发出的种种声音!

结合全文,作者“聆听”到草屋的哪些“声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写终年不枯的茗苳草、草屋前后的梧桐树和枣树,对描写草屋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

孝文

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作为博2-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他说:“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她说:“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弗伦德指出,可以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

(选自《科学之友》2月)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题目是“动物预测地震之谜”,这里的“谜”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所生活着的世界上,有无数的生命。有人说:“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遏制。”还有人说:“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也有人认为生命是丑陋的、残暴的……其实,全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观点出发去看待生命,在于你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生命。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A.“着”应读zhuó。C.“濒”应读bīn。D.“筵”应读yán,“血”应读xuè。)

2.A(本题考查音同、形近造成的别字。A.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易把“祥”写成“详”。B.惜—措。“惊慌失措”是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意思。“失措”,失去常态。“惜”,有舍不得之意,如惜墨如金。所以,“惊慌失措”不能写成“惊慌失惜”。C.捍—悍。“悍然”,蛮横。“悍”为凶暴的意思。“捍”指保卫,抵御,如捍卫。所以“悍然”不能写作“捍然”。D.留—流。“流芳百世”是指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流”是流传的意思;“留”,有不忍舍弃、不忍离去之意,如留恋。所以“流芳百世”不能写作“留芳百世”。)

3.A(本题考查冒号、问号、引号的使用方法。B.“《水浒传》”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冒号只能提领到这里。C.改为“怎么称呼呀,您?”,这是主谓倒装句,问号要放在最后。D.将前两对引号改为书名号,因为这是两首歌曲名,要用书名号。)

4.B(A.却之不恭: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说的客套话。B.正本清源:指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C.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让人满意,望文生义。D.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感情色彩错,不合语境。)

5.D(本题从成分残缺、句式杂糅、不合逻辑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成分残缺,应在“为人”前加“还是”,使之与前面的“无论”搭配。B.句式杂糅,“之所以……”与“……的原因”杂糅,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C.不合逻辑,“将近”与“左右”矛盾。)

6.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

7.B(A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C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 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它有“ 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D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8.D(陆羽只是借用五行理论阐述自己的茶道观,而不是“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为‘五行调和’”)

9.B(延:伸长。延首,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

10.D(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A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介词,“依靠”。B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副词,表揣测语气,翻译为“大概”。C第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和”。)

11.C(①表现褚彦回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③表现褚彦回举止潇洒,有风度,符合礼仪。⑤表现褚彦回能够和袁粲团结一致,并主张俭约。)

12.D(“褚彦回不能禁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错误,是不能禁止他们做奸邪贿赂之事。)

13.(1)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翻译“待之如初”时要补出主语)

(2)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注意“假”“见与”“相”“启”的翻译。)

(3)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注意特殊句式“莫己若”“我之谓”,句子要通顺)

参考译文:

褚彦回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当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的父亲,褚彦回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褚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观看。又有一个门生偷了褚彦回的衣服,褚彦回碰见,对他说:“你可以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褚彦回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父亲的财产都送给弟弟褚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于是请求相见,然后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褚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甚是美丽。褚彦回持琴演奏《别鹄》的曲子,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彧、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着节拍赞叹说:“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当时伧地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又请求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褚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明帝不听,常珍奇不久又叛乱。建安王刘休仁,人品才能都很美好,明帝和褚彦回谋划诛杀他,褚彦回认为不可。明帝发怒,说:“你真是痴愚,不值得和你商议事情。”褚彦回惧怕,因而奉旨行事。明帝驾崩,遗诏授予褚彦回中书令、护军将军的职位,与尚书令袁粲同受遗诏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也同时受托付,但明帝属意于褚彦回。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奸邪贿赂之事盛行,褚彦回未能禁止。褚彦回性格宽和温雅,有器量,不随便行动,但是世人多在名誉节操方面讥讽他。

14.(1)①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②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③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

(2)“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15.(1)欲辨已忘言 艰难苦恨繁霜鬓 (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九死其犹未悔 (3)小弦切切如私语 留得枯荷听雨声 (4)水随天去秋无际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6.示例:渔翁夜钓回来,将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

17.这是一幅题为“特‘困’生”的漫画。漫画的左侧是十几个带着高度近视镜、张口大喊“睡觉“的学生,他们的课桌上摆满了书籍;右侧是一位戴着眼镜、站在讲台上、神情惊讶的女教师,她的左手指着黑板;黑板上写着“我的理想”四个大字。

(2)漫画反映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心力交瘁、不堪重负的现状,从而影射了现行教育的弊端。

18.示例:(1)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2)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19.①草屋使人产生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之感;②草屋主人勤劳坚韧、纯朴憨厚;③草屋是温馨而又坚韧的;④草屋宁静有情致;⑤雪中的草屋风景别致而意味无穷。

以季节变换为顺序,描绘了被征服土地上出现的动人“画景”。由嫩绿、深绿、青黄相融到金色,突出了“画景”的色彩变化;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通过写茗苳草点燃草屋的绿意,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衬托出了草屋的安宁和富有情致。

22.通过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对草屋生活的回忆,对草屋主人的真切赞美,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深情留恋,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情趣和积极的人生追求。

(二) 19.内容上,介绍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0.动物能够预测地震;(1分)但是动物预测地震的机制仍需要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

21.岩石受到压力释放带电粒子,带电粒子与空气反应产生离子,离子对动物产生影响,动物产生异常反应。

(1)语言准确、严谨;(2)平实(通俗)、质朴。

23.思路点拨:面对生命,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描不完的图画,发不尽的议论,抒不尽的情感。生命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从司马迁的生死观到张穆然的笑对死亡;从蒙田的《热爱生命》到张小风的《敬畏生命》;从保尔的名言到史铁生的死亡感悟;从裴多菲的生命名诗到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古往今来,多少名家留下了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对生命的探索是永恒的话题,感悟生命有助于认识生命,珍爱人生;感悟生命有利于提升生活的境界,去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进行拓展。我们可以借助发散思维进行拓展,“感悟生命”“感谢生命”“珍爱生命”都可纳入思维中,“生命在于奉献”“生命在于追求”“生命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精神的不朽”等都可以用作主题或中心。 2.寻找切口。能否找准一个切入点,将是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生命”过于宏大,所以切口一定要小,切不可滥发感慨,对“生命”泛泛而谈。比如可以由一条小鱼为了实现梦想,以生命为代价,在空中留下一个美丽的圆弧,从而点出主题:“生命”因追求而精彩。以小见大,滴水藏海,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形式创新。单纯的记叙文、议论文已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欲望,好的形式将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读者流连忘返。你可以用小小说的形式来反映社会中某一群人的价值取向或对生命的看法,你也可以用童话的形式来讲一株幼苗的奋斗史,你还可以用剧本的形式上演一出曲折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精彩……

例文:

生命的意义

有一位母亲,当她从菜市场买完菜回家时,在自家楼房的马路对面,瞥见三岁的儿子正爬到没有栏杆的阳台上。幸好,当她盯着儿子发呆时儿子也惊奇地发现了她。她朝儿子摆了摆手,示意儿子赶紧爬下阳台。儿子毕竟才三岁,哪懂得她的心思啊,他只认为妈妈要抱他,便做出了一个拥抱的姿势向她扑来。

人们惊呆了。因为一道黑色的旋风,从他们眼前呼啸而过,穿过马路,向孩子坠落的地方奔去。她跌坐在地上,而她三岁的儿子正在她怀里哇哇大哭。儿子安然无恙,她却脸色苍白。

人们又一次惊呆了。因为在极短的时间内从马路那边跑到马路这边并稳稳地接住儿子,根本是不可能的,可奇迹就发生在眼皮底下,容不得人们怀疑。

有人精确测算过母亲当时的速度超过了世界百米短跑冠军,这就是伟大的母爱。爱的速度是无法衡量的。生命让母爱创造了奇迹。

“只有生命是神圣的,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罗曼罗兰如是说。的确,生命需要呵护,没有爱的生命是一种残缺。

看看窗外像雪片一样的落叶吧!它们用这种古老的接力似的舞蹈一年年的展示着生命的伟大。想想悬崖边的斑羚飞渡吧!一道道的弧线,诠释了生命的庄严与壮烈。

浩渺无边的大海,一只孤独的小船,一个干枯的老人。所有的一切被一根快要断的线所牵连。一双冰冷僵直的手死死勒紧细线,像另一端是系着自己的生命。人与鱼的冷酷对峙,成了老人整个生命与命运的抗争。顽强的生命在生活的压迫下得到锤炼。

惨无人道的集中营,一位机智幽默的父亲,一个聪明活泼的儿子。面对残酷的虐待,一个美丽的谎言让四岁的儿子远离了恐惧,保持了一颗天真无邪的心灵。父爱的阳光驱散了战争邪恶的阴影,脆弱的生命在死神面前骄傲地绽开了笑靥。

生命的意义何在?它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爱的多少。面临森林大火紧抱成团的蚁群,沙漠中面对饥渴不忍分开的骆驼母子,茫茫雪野中用殷红鲜血导引搜救的母亲……一幕幕的感天动地,一场场的惊世骇俗,演绎着爱的绚丽,演绎着生命的精彩。

珍爱生命吧!珍惜生命吧!有爱的滋润,生命会像破土而出的芽一样年轻,像鱼儿跃过海面一样充满激情。

点评:文章以富有激情的语言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爱”这一中心: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挚爱、对人生意义的追求,都会让生命变得充满激情,充满魅力,美丽迷人。

结构整饬的句式,富有韵律的语言,使文章读来节奏铿锵,富有音韵美。

港头中学语文月考试卷 篇4

第I卷(阅读题,共6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做是移动阅读的“前世”。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这些基于移动工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移动阅读让人们买的书越来越务,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1.下列关于“移动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动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而言的新兴阅读方式,这里面既有阅读方式、方法的变化,也有读物内容的变化。B.“移动阅读”将随着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的趋势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大的阅读量,并将替代传统阅读。C.“移动阅读”时代到来的标志是3G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EP上阅读成为潮流。D.“移动阅读”是人们利用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的方式,而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最早得到认可和追捧。

2.下列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给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开“卷”未必有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可能会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随时随地以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晴,效果逼真而被广泛应用。D.传统阅读时代的书房藏书“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

以装下成千上万本书,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郁然负公辅望

负:怀有 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 D.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

顾:顾念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5分)

译文: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8.这首《酒泉子·长忆观潮》用了何种手法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9.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李密)细草微风岸。

(《旅夜书怀》杜甫)(2)

,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李煜)酌贪泉而觉爽。

(《滕王阁序》王勃)(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李白)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惠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和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丈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l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 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

(3)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1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美国有一套相当完善的消费者保护体系,但是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件还是层出不穷。B.水价上调是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可是在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只说亏损,而对水价构成则始终三缄其口,这让人们大为不满。

C.一向以“性情君子”自诩的他,经常在公共场合发表怪论。但其坦荡无私,皮里阳秋的做派,却深受听众欢迎。

D.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中国政府采取强硬措施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涉及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并非一下子就可以解决。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B.为迎接伟大祖国的62周年华诞,《华商报》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围绕“我与祖国的故事”为主题展开大型征文活动。

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D.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依此类推,“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②⑤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③④①

15.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学校赞助收入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 15个字)。(5 分)

主持人:

某律师: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凡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均应依照税法规定缴纳营业税,而所谓“有偿”是指取得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据此要看学校是否有向赞助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而定。

某官员:税务部门认为,对学校取得各种名目的赞助收入是否征税,主要看是否发生了向赞助方提供应税劳务等行为,如果没向赞助方提供,不缴纳营业税,如果向赞助方提供,应缴纳营业税。16.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示例: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五.(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的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

请结合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实验部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1.B(“替代传统阅读”一说,文中无依据)2.C(表述内容绝对化,不能支持题干观点。)3.B(A项原文中是“必将”。C项“没有辐射”说法错误;“广泛应用”也缺乏依据。D项“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说法无依据。)4.D解析:顾:反而。

5.C解析: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6.D解析:“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7.(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解为“财物”“礼物”均可)。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译出大意给2分;“方”“疏”“谢”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译出大意给2分;“因”“究”“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诚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8.、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2分)间接描写: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珙托潮水的雄壮气象。(2分)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2分)

9、描写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履险如夷的弄潮儿形象。(2分)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1分)表现出英勇无畏、奋力拼搏,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2分)10.(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1.(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和D不给分。解析:A项,“增加了《历朝通俗演义》的真实性”,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是作者的目见耳闻。C项,“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的说法不当,原文有“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D项,“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2)①虽家境贫寒而不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以博取富贵;②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远离腐败官场,鄙弃荣华;③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每点2分)

(3)①以清朝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子,笔伐袁世凯的封建专制性质的“洪宪帝制”;②把《清史演义》着手写作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把成书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自毙之时,说明恢复帝制绝没有好下场;③以清朝灭亡的历史,封建帝制的不可复存,来教育后人。(每点2分)

(4)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①当时各类救过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②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①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

12【答案】C 【解析】A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B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C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D盘:盘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比喻事情纷难复杂。13.C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掌握和突破”;B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为主题”删掉一个;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

14.B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③④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③“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②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⑤句举例说明;①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15.答案:“学校取得的赞助收入是否应该缴税?”

(“学校”1 分,“赞助收入”2 分,“是否应该缴税”2分)

港头中学语文月考试卷 篇5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

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

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

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

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

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征雅有经国之才雅:.

(2).皆称朕意称:.

(3).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加:.

(4).遂其所尚遂:.

6.阅读文本,从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

括。(3分)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与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C.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8.将下面三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4分)

译文:②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3分)

译文: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3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坐文天祥①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德佑元年起兵勤王以前,作者过着一种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闲居生活,此诗写于此时。②蛩,蟋蟀。

(1)该诗尾联运用了(填人名)的典故。(2分)

(2)颔联“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是写景,它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3)颈联、尾联都是直抒胸臆,情感上有何变化?(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玉户帘中卷不去,(2)闲云潭影日悠悠。

(3),莲动下渔舟。

(4),使我不得开心颜。

(5),生长明妃尚有村。

(6)细雨梦回鸡塞远。

(7)沙上并禽池上暝。

(8),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五、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隐身衣

杨绛

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

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阿呀!还得有缩地法!”

“还要护身法!”

想的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个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里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道有你;你虽然生活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谁假如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阿Q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

《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仲家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蜜饯茶。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乡童谣有“荠菜开花赛牡丹”的话。我曾见草丝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是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做书读,可当戏看。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急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听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间也有隐身衣的人,知道了也是不会开眼的。平心而论,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还不止小小的不便。

仙家隐身衣下面的血肉之躯,终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严寒酷热,也经不起任何损伤。穿了凡间的隐身衣也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的。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因为凡间的隐身衣不比仙家的法宝,到处都有,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是瞎了眼吗!

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①。

[注]①“国王的新衣”指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骗子为皇帝“制作”的“新装”。

11.文章开头写作者夫妇“说废话玩儿”,这些“废话”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引用《儒林外史》中“王太太”和《堂吉诃德》中“桑丘”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作者看来,穿上凡间的隐身衣有哪些不便?又有哪些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全文,探究“隐身衣”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生活出一种古今相融的新文明

中华书局修订出版的台湾国文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将在大陆30所高中试用。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终于相互“说上了话”。

究竟如何对待传统?

百年来,思想者、政治家们分歧巨大。激烈的反传统者说,故纸堆里讲的要么是男尊女卑,愚孝蠢忠;要么是独裁专制,灭绝师太„„不但不讲人权与法治、民主和科学,反倒处处与这些“现代价值”截然相反。传统的中国人,仿佛不是傻瓜,便是奴才。也有认为传统伦理多数还是好的,做个好人总没错。至于传统的政治思想资源,早已枯竭。到康有为搞今文经学、托古改制那套为止,路已走到尽头。而捍卫者也不绝如缕,既有对传统表达“温情与敬意”,也有意图通过良知坎陷,从德性主体下降为知性主体,形成权利与权力的对列之局,开出民主和科学,更有认为经历过欧战的西方文明崇拜物质与强权,基督教信仰衰退,惟有推崇德性的中华文明堪任拯救者。当下,我们不妨抛开理论的百年聚讼,回到自己的生存体验,回到现代人的基本认同,回到文本。

《论语》里说:“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或有动物保护主义者说,不问马也不对!且看接下来选的一章:“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说的,便是恻隐之心及于兽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和颜回,是乐学乐活的典型。在诸多反传统者眼中,宋明理学是“灭人欲”的罪魁祸首,但二程去向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求学时,第一件事,却是被要求琢磨“孔颜所乐何事”。

《论语》里的孔老夫子还自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我们没必要只靠“老古董”过新日子。只是说,传统的精义,与现代人的生命追求,并不违背;现代人的生活,何必拒绝传统中经过时间考验的智慧?古人以古人的高贵,以轴心时代的智慧,用极优美简洁的语言,将极生动活泼的生命经验,留存在字里行间,呈现在《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这类文本里。

让我们放下对古人的傲慢,倾听他们的思想和实践,跟今天的诉求,自然地共生互长。这样,我们才能站在自己的大地上,与各国人民一起,生活出一种古今相融的新生活,文明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新文明。才能在古今中西的激荡中,既遵循人类共通的价值,也不惮于做

自己的新梦。

15.在“究竟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上,百年来,大致有几种态度。(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线句的句子有何含意?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简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题为“生活出一种古今相融的新文明”,请说说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会有许多梦相随,梦让我们对远方充满期待,梦让我们回到往日的快乐时光,梦让我们对现实永不满足,梦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有时,我们生活在近处,但梦已将我们带到远方;有时,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但仿佛行走在梦里,因为梦也会成为现实!

个人有梦想,国家同样有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演讲,具体阐述中国梦。他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对“我的梦与中国梦”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上一篇:攻坚克难创佳绩下一篇: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