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与环境

2024-11-04

中国能源与环境(共8篇)

中国能源与环境 篇1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文号】环函〔2007〕325号 【发布日期】2007-09-07 【生效日期】2007-09-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环保核查情况的函

(环函〔2007〕325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按照我局《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环发〔2003〕101号)(以下简称“101号文”),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神华”)向我局申请上市环保核查。北京市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分别对该公司核查范围内的企业进行了环保初步核查并出具了意见。在此基础上,我局对中国神华进行了核查,并在我局和相关省环保局的网站上进行了公示,现将核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核查范围

根据《中国神华能源公司关于A股上市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请示》(中国神华安〔2007〕262号),确定本次上市环保核查的范围为:中国神华从事煤炭、火电行业的企业,其中煤炭类6家分公司19个煤矿(7个投产运行,6个处于建设或改扩建阶段,5个处于试生产阶段,1个环评已批复但未核准),火电类2家分公司13个电厂(6个投产运行,5个处于扩建阶段,2个处于试生产阶段),具体企业工程概况见附件。

据中国神华介绍,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6月30日与神华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尚未召开股东大会通过该协议,因此这2家企业不包括在本次环保核查范围内。

属于核查范围内的募集资金投向项目包括5个项目: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项目、河北三河电厂二期工程、内蒙古国华准格尔电厂扩建工程、陕西锦界煤电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和河北定洲电厂二期工程。

(二)具体核查情况

1、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环保核查涉及企业中各运营企业和募集资金投向项目均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并通过了我局或地方环保局的验收。

2、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

除北京、天津、陕西、山西、内蒙古未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外,其它电力企业均取得了或正在办理排污许可证,各运营的企业均能按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3、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9家企业处于改扩建、试生产、项目前期阶段,因此没有监测资料。

有监测资料的23家企业中,中电国华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热电分公司2004~2006年NOx超标,2007年建成脱硝装置后NOx达标排放;天津国华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06~2007年SO2超标,目前在建脱硫系统;内蒙古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国华定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国华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界存在噪声超标,但距周围声环境敏感点较远。

3家企业存在超出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情况,其中:哈拉沟煤矿,2004~2006年COD排放量超出批复总量;保德煤矿,2004年烟尘和SO2排放量超出批复总量;乌兰木伦煤矿,2004~2005年COD排放量超出批复总量。

其它企业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

4、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依法处理处置情况

企业生产中不产生危险废物,各企业的工业固体废物均得到处理处置。

5、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

已投产的企业环保设施的稳定运转率均达到95%以上。

6、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没有国家法规、标准中禁用的物质,也没有我国签署的国际公约中禁用的物质。

7、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要求。

8、是否受过环境行政处罚,是否引起过群众信访,是否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

2006年8月17日,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宁海发电厂曾被群众投诉烟囱出口冒出滚滚浓烟,宁波市环保局出文证明是烟气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处理后产生的水蒸汽,表明宁海发电厂烟气脱硫装置已投入运行,符合环保要求。

2007年3月22日,群众投诉宁海发电厂的温排水对象山湾海域的海产养殖产生影响,该信访件被宁波市环保局列为2007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重大环境信访,目前宁海发电厂正在配合宁波市环保局开展有关调查工作,已委托中国海洋大学对电厂附近的海域环境进行监测。

鉴于以上情况,我局同意中国神华通过环保核查,同时对中国神华提出以下环保要求:

1、我局对天津国华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下达了SO2排放总量削减目标,中国神华应确保下属这些公司落实减排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保证烟气脱硫工程建设进度,如期完成SO2排放总量削减目标。

2、天津国华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国华定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界噪声超标,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厂界噪声达标排放。

对于寸草塔一矿等监测数据不全的企业,中国神华应监督其健全内部环境监管制度,完善例行监测制度。

3、因洗煤厂配备含密封源的灰分仪和密度仪,该密封源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在使用、管理不当时会对环境及人群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各洗煤厂需建立放射源物质管理制度、放射源防护与安全保卫制度、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安全使用责任状、采取放射源防护措施,严格按照《含封闭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对其进行使用、贮存、运输、管理等。

4、对于群众投诉的温排水影响象山湾海域海产养殖的信访事件,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应待宁波市环保局得出处理结论后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消除温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应及时向公众披露该信访处理结果。

特此函告。

附件: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工程概况

二○○七年九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中国能源与环境 篇2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在能源生产方面,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1949年的2,33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2年的331,848万吨标准煤,产量激增;而在能源消耗方面,中国现在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能源消耗量排名第一的国家, 其中煤炭使用量占全球的48%,占一次能源总消耗量的68%。 这说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导且偏倚严重。 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对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普遍问题,Hu和Wang[1]依据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在提出全要素能源效率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能源效率。Wang和Zeng[2]在全要素生产率下计算了中国地区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 但传统的DEA模型属于自评体系, 测算结果偏大, 不易于做到决策单元的有效排序,此外该模型未考虑决策单元之间的博弈关系,对现实问题刻画不足。 F覿re等[3]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实证分析中使用广泛。 李金铠等[4]采用DEA-Malmquis指数测算了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 DEA-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是在传统的前沿技术分析基础上处理面板数据问题, 在反映效率的动态变化方面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本文对传统DEA-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进行修正与改进, 并将其运用在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的测度与排序分析方面。

二、理论模型

诚如前文所述,传统DEA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Malmquist TFP指数也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所以, 本文将生态博弈交叉效率的思想引入Malmquist TFP指数,建立一个兼顾生态环境、效率评价、 地区排序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新型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模型。 首先,采用熵值法构造环境污染综合指标,再利用功效系数法将其压缩到[0,1]区间,然后作用于实际GDP纳入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其次,由CCR模型求出最优权重 ω*1d,...,ω*md,μ*1d,...,μ*sd并在此基础上定义DMUj(j=1,… ,n)利用DMUd的权重所获取的交叉效率值:

其中,Edd,d=1, …,n就是CCR模型中的最优解,即为传统DEA模型的自评效率值; 非对角线上的元素为任意决策单元DMUj(j=1,… ,n;j≠d)利用DMUd的权重所获取的交叉效率值; 那么, 决策单元DMUj(j=1,…,n)的交叉效率值为矩阵对应第j列的算术平均值:

再次,假设参与人DMUd的效率值为αd,剩余参与人DMUj在保持DMUd的效率值不被降低的情况下最大化自身的效率值[5]。 在此,定义DMUj利用DMUd的权重所获取的博弈交叉效率值为:

其中,μdrj和ωdij是模型的可行权重。 αdj为DMUj关于DMUd的博弈交叉效率,可通过以下线性规划算得:

其中αd≤1为参数,其初始值为传统交叉效率值,后续取值可通过迭代算法求得。 综上,定义DMUj的博弈交叉效率值为:

最后, 构建eco-GCMalmquist TFP指数及其分解量:

其中EFFCH为效率变动,TECH为技术变动。

三、中国省际能源效率测度与排序

(一)时间维度测算结果

构建如下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产出指标分为期望产出地区实际GDP与非期望产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投入指标分别为资本投入、能源投入以及劳动力投入。 对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进行eco-GCMalmquist TFP指数测算, 得出我国30个地区1998-2013年的e-co-GCMalmquist TFP指数及其分解量,时间维度测算结果见表1。

!:"#EFFCH、TECH$TFPCH%&’:()*+、,-*+$./012()。

表1反映了我国1998-2013年间eco-GCMalmquist TFP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 从表1不难得出,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1998-1999、1999-2000两个年度表现最为低迷, 得分值分别为0.766和0.767,没有达到0.8之上的水平。 但从2000-2001年段开始,能源效率得分突破了0.8,并在此后小幅上涨,在2004-2005年段达到0.840。 综合其发展过程,该得分值逐年递增但始终未出现大于1的增长年份,表明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负增长阶段。 从分项指标来看,效率变动的数值表现相对良好,最低值出现在1998-1999年段,随后该项指标逐步上升,始终保持在0.9以上的得分;而技术变动的数值相对集中,最好与最差的得分仅仅相差0.022。

由指数分解可知, 全要素能源效率取值取决于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变动的综合效应, 如果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变动指数的值都小于1, 则eco-GC-Malmquist TFP指数的值也小于1,反之亦然。 纵观三项指数, 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下降趋势基本是由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双方面的不佳表现所致。 虽然有5个年段技术效率变动值大于1,但其增长趋势不够强劲, 依然无法挽回由技术变动所造成的能源效率下降走势。 这表明我国省际动态能源效率总体呈现颓势,情况不容乐观。

(二)截面维度测算结果

再考察时间维度的基础上, 用上述软件进行截面维度测算,结果见表2。

能源效率得分在0.9以上的省份有4个,占比13.33%,均属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取值在0.8-0.9与0.7-0.8之间的省份数目相同,均占有13席,占比43.33%,后者大都属于我国中西部省区。可见,我国能源效率普遍较上年出现恶化,且恶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基本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逐级递减的发展格局。效率变动方面有3个地区的测度结果大于1,分别为天津、辽宁、福建,说明其效率变动存在增长效应。 其他地区的效率变动值均在0.9-1的区间范围内, 表示其他地区效率变动均处于负向增长阶段。 纵观该项指标,不难发现全国各省份效率变动在1值附近徘徊,表现较为疲软。 在技术变动方面,其表现更逊一筹,无一地区得分大于1值,取值在0.9-1范围的省份共有6个, 在0.8-0.9范围的共21个, 在0.7-0.8之间的共3个。 说明所有地区的技术变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且有70%的省份处于20%-10%的负增长区间。 综合三项指标,除天津、辽宁和福建外,其他地区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受到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的双重打击。 而效率变动大于1的三个地区,由于其涨势微弱,依然未能改变环境约束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负增长趋势。

!:"#$%&’()*+,-./。

此外,为了显示新模型的优势,通过传统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发现传统模型EEFCH指数的“1”值单元数目达10个之多, 然而这种情况在eco-GC-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并完成了决策单元的充分排序。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考虑能源消费特征与生态环境污染,构造eco-GC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有效测度了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完成了决策单元的充分排序。

主要研究结论:第一,各个地区的能源、经济发展程度虽各不相同, 但其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均处于负增长阶段,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第二, 我国环境约束下的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倒退和恶化, 主要归因于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双重因素的不良表现, 因此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仍然具有较大的追赶潜力和提升空间;第三,我国环境约束下的省际能源效率区域化趋势明显,基本呈现东-中-西的发展格局,其中东部地区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但两极分化趋势不显著,基本呈现中间多两边少的分布特征。

中国能源与环境 篇3

一、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代价

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成就之际,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能源与环境代价。从经济增长方式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生产要素的外延式扩张,这种增长方式过分强调了经济总量的快速提高,而忽视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耗费水平、环境影响状况等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所要求的重要基本内容。依据2011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数据显示,中国单位GDP能耗为7.9吨标准油/万美元,分别是日本、美国、法国和德国的8.04、3.90、4.55、4.98倍,是全球平均的2.71倍,中国的单位GDP能耗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高能耗经济发展态势的形成实质上有着深刻的全球产业转移的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以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为代表的产业转移力度,而中国成为了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承接此类产业的规模总量占全球产业转移的50%以上,致使中国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以2010年为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产业构成比例分别第一产业10.10%、第二产业46.75%、第三产业43.14%,以工业为主体依然成为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远低于目前世界高收入国家的72.7%与世界69.4%平均水平。2000年至2010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8.36%,其中工业、建筑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34%和11.07%,且2010年工业、建筑业能源消耗总量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为73.04%。可以说,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特征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单位GDP能耗高的经济发展态势。当然,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及其伴随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电气化的耐用消费品的比重提高,也是助推我国将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处于能源消耗高水平增长的重要因素。

与能源消耗高水平增长相对应,能源自给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数据分析,自1992年中国能源自给能力出现缺口,能源缺口总量为1914万吨标准煤,占当年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的1.75%;至2010年能源能源缺口总量为28023万吨标准煤,能源缺口总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6.08%,占当年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的8.62%。中国能源自给能力短缺主要源于石油供给能力不足,自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缺口总量为34269.3万吨标准煤,占当年石油消费总量的1.62%;至2010年中国石油缺口总量为3264064.2万吨标准煤,石油缺口总量年均增长速度为30.74%,占当年石油消费总量的52.87%。

我国外延式扩张经济增长方式的另一个严重的负向产物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三废排放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致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其严重的冲击。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可比年鉴数据,1995年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与产生量分别为2218943万吨、123407亿标立方米、64474万吨,2000年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与产生量分别为1942405万吨、138145亿标立方米、81608万吨,2010年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与产生量分别为2374732万吨、519168亿标立方米、240944万吨。1995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与产生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63%、2.28%、4.83%,其年均增长速度远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还呈现出减少态势。而2001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与产生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03%、14.16%、11.43%,除工业废水排放增速略低外,其他两项的年均增长速度都超过了10%水平,若按剔除价格指数计算,工业废气、固体废物排放与产生量年均增长速度已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水平。以大气污染为例,2010年中国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分别为2185.15万吨和519168亿标立方米均居世界首位,已经超过了我国大气环境的承载能力。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灰霾和臭氧污染尤为突出,灰霾天数已超过全年总天数的30%以上。

上述分析显示,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已成为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无疑,无论何种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会以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为代价,但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与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在处理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方面有着本质区别。自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上面,可供人类发展各种物质资源越来越稀少,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从这个角度分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是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污染为前提而谋取尽可能高的经济发展总量。而现行GDP核算体系虽然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是不能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计量,无法反映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即GDP只能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量,而不能对其经济发展的质进行客观反映。因此,现行GDP核算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为此,本文拟构造兼顾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DEA相对效率评价理论为支撑,对我国各省域国民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综合性评价,揭示各省域经济发展在兼顾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条件下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和所存在问题,进而为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二、基于能源与环境因素的中国省域经济效率评价方法

1、DEA相对效率评价方法

DEA即Date Envelopment Analyses的缩写,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提出的,它是按照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同类型单元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DEA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有效解决多投入与多产出的效率评价问题,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省域GDP与能源、环境等多投入变量的综合评价;此外,由于影响一个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要构造符合其客观发展的生产函数非常困难,而DEA在构造其生产前沿面时不需要预先设定具体的生产函数形式;因此通过比选,本文选用C2R模型进行效率评价。

2、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选取与数据采集

(1)产出指标。尽管GDP核算体系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但其能够将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作为全部核算范畴,可以较为完整地反映全社会的经济活动成果。因此,本文依然采用GDP作为反映省域总体经济活动成果的产出指标。其数据来源直接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篇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和指数”数据。

(2)投入指标。Cobb—Douglas生产函数等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经济系统发展的投入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三个方面,而未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现象的形成源于工业革命初期,全球资源相对丰富,整体的环境污染相对较小,资源与环境问题尚未成为全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今,资源与环境已成为关乎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人们在考察自身经济发展时就不得不将其作为导致经济产出的重要投入因素来看待。其中,环境污染表面上看是经济活动的一种产出后果,但实质上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资源,从这个角度分析,环境污染实际上就是对原有环境的不当占用。为此,本文在确定省域经济活动投入指标时,补充资源与环境污染两大因素。

此外,在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投入时,不仅应该包括固定资产净值,而且还应该包括该经济体的财政支出部分,财政支出是满足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所需要资金的重要构成部分。

基于上述分析,并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将省域经济投入指标归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量、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四个方面七个指标。资本投入分为固定资产净值和财政支出,其中固定资产净值由实物资本存量表示。劳动力投入量由就业人数表示,资源消耗由能源消耗总量表示,环境污染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三个方面,分别由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表示。除实物资本存量指标外,其余六项指标均可直接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所公布数据,实物资本存量则采用谢群、潘玉君《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 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的研究成果,并在2009年各省域实物资本存量基础上导出2010年各省域实物资本存量数据。

三、2005年至2010年基于能源与环境因素的中国省域经济效率评价

2006年至2010年是中国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了反映我国第十一五规划期间各省域经济实际综合效率,以及在能源与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绩,本文选取了各省域2005年至2010年投入产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详细基础数据均直接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所公布数据(基于数据统计口径标准不同,被评价省域只包括中国大陆省市。且由于数据缺失问题,也不包括内陆西藏)。

2005年至201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相对效率评价结果及各省域经济相对效率均值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

四、研究结论

由上述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的相对效率大体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DEA有效省域,具体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广东五个省市,其综合经济效率在六年中均为DEA有效。第二层次为DEA评价值较高省域,具体包括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四个省市,其六年相对效率均值(DEA)处于0.9?燮DEA<1之间。第三层次为DEA评价值中等省域,具体包括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湖南、辽宁五个省市,其六年相对效率均值(DEA)处于0.8?燮DEA<0.9之间。第四层次为DEA评价值中下省域,具体包括安徽、河南、江西、甘肃、云南、吉林、贵州、山西、湖北九个省市,其六年相对效率均值(DEA)处于0.7?燮DEA<0.8之间。第五层次为DEA评价值低下省域,具体包括陕西、广西、四川、新疆、重庆、青海、宁夏七个省市,其六年相对效率均值(DEA)处于0.4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国际统计年鉴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Charners A,Cooper W W,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

中国能源与环境 篇4

中国能源与中国庆华关于投资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正式签约

2016-12-19 中国庆华 低阶煤转化提质

低阶煤转化提质

微信号 djmzhtz

功能介绍 低阶煤转化提质,煤化客在低阶煤清洁利用领域的交流分享平台。

2016年12月18日,中国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庆华)与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源)就中国能源关于投资新疆庆华签约仪式,在北京·庆华总部正式签订。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的领导有中国庆华董事长霍庆华、副总裁许忠、朱文坚、刘子荣,总会计师杨蕾、新疆庆华总经理孟令江、副总经理李蔚,中国能源董事长刘斌、CEO朱海兴、技术总监周洪义,以及国开行伊犁分行行长白海龙,中民投集团投决办主任曹振岭。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正式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中国庆华与中国能源将本着战略协同、战术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方针共同推动新疆庆华煤制气二期项目建设。煤制气符合国家能源的发展方向,事关国家能源战略。新疆庆华建设的55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首个核准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项目,也是国家煤制天然气行业的标杆。新疆庆华煤制气项目始终得到国开行新疆分行的大力支持。未来,中国庆华将携手各股东,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继续加大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投资和科技研发力度,遵循“绿色、安全、高效”的发展理念,成为中国清洁能源领域的领跑者!2016年12月14日,中科合创科技成果转化煤化工工作站正式落户北京煤化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煤化客)。为更好促进煤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服务政策,推进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授权“北京煤化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推广中心在煤化工行业工作站,名称为中科合创科技成果转化煤化工工作站,可在本行业内开展科技成果评价项目筛选工作,由中科合创负责会议组织和科技成果登记工作,评价报告最终由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盖章生效。

中科合创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具有科技成果评价资质的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评价、技术咨询、资本对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工作。

煤化客,立足煤化工领域,专注煤化工产业,服务煤化工行业,与煤化工一路同行!

热忱欢迎煤化工业界朋友与煤化客洽谈合作!联系方式:***电子邮件:meihuake2016@163.comMHK 煤化客

阅读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中国能源与环境 篇5

全攻略

每年白玉兰绽放的时节,学校附近的饭店便会热闹起来,校园里不时的会有穿着宽大的袍子的人晃来晃去,也会出现很多抱着档案袋,行色匆匆,眉头紧蹙的人。一大堆的表格,若干个签字,还有敲章,程序相~~当~~滴繁琐,让我们烦不胜烦,有的时候还因为不够了解离校手续的细节问题而多跑很多冤枉路(先抹一把泪和汗,我是有很多教训的)。无数人都是如此这般毕业的,不过,我们为什么不让事情变的简单一点呢?下面我将现身说法,详细叙述我到目前为止办理离校手续的过程。

一、先说说论文答辩1.首先网上确认一下是否满足答辩申请条件(包括学分、开题时间、欠费等)。论文完成后,将已定稿的学位论文按匿名送审的要求装订成册,准备两本。网上提交答辩申请,打印出来请老板签名(注意要打三份:如抽到盲审研究生院留一份,有二份留着备用),答辩申请提交时可以修改论文题目,但题目修改应按规定进行,补写论文题目更改情况表。

2.去院研究生秘书处-动力楼327签字确认,需提供(第1条准备的):①两本盲审格式的学位论文;②老板签字的答辩申请;

3.按规定(见研究生院通知,除特殊情况一般是周二、周五)凭一份已签字的“答辩申请表”、两本匿名送审格式的学位论文到研究生院107(培养办)查询学位论文是否盲审。被确定盲审了,其学位论文当即留在培养办,由培养办将学位论文移交给学位办,不返回给研究生修改(特别注意这条)。本人则到学位办办理盲审手续。办完手续以后,你就等着吧,等着吧,等着吧。。在25 天左右的时候催催研究生院老师,直到某一天,你百无聊赖的点击盲审结果查询时出现“盲审结果已返回”,然后你就可以去研究生院索取你的盲审结果了,如果结论都是同意答辩(盲审成绩在70分以上),则凭评阅书到107房间打印成绩单,回学院直接办理答辩手续;如果结论有异议,则根据盲审条例视情况再进行下一轮盲审。至于没有抽到盲送的研究生,有一份纪念品是:已盖章的成绩单二份。即在培养办领取二份盖有研究生院红章的成绩单。

4.凡是领到成绩单的学生准备两份盲评书(学术/专硕)、两本盲审格式论文、440元评审费(评审费可以用支付宝支付)去动力楼327秘书室交研究生秘书送院盲,院盲时间1月左右(盲审成绩70分及以上视为合格,70分以下视为不合格,修改1月以后再送)。

盲审成绩合格,然后你就可以领取答辩材料了。答辩材料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书二份(表一)(其中一份是交人事归档用)。回去填写学位申请书前7页,并请相关人员签字,最后至研究生秘书处领取表决票,由导师安排答辩时间。(特别说明:院盲送时间每月一次,4、5月加送一次)

5.答辩时间确定后,打印N份论文(所有论文均需导师和学生本人签名),论文的份数由导师定,因为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专家组成,就有了打印论文份数3-5份之分,应提前几天将论文送给导师指定的答辩老师。然后准备答辩。

6.学位申请书填写说明:1-3页由学生填写,4-5页指导老师填写,6-7页中思想表现由分管副书记填写签字,论文评阅人姓名填论文编号,单位填盲审,由分管院长签名,评审情况汇总专家也是填写编号,并在相应栏里打勾,研究生秘书签名,答辩委员会由导师指定,请分管院长签名。

7.取回评阅书后,在申请书第8页的第5条上进行汇总,由王沛老师签字,第6条将由导师按照规定确定3-5名高级职称以上教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名单填入表格,由黄亚继老师签名即可,再到王沛老师那里领取3-5张表决票,将答辩表决票上能填的都填上,就可以进行答辩了。

8.从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东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表,留着答辩论文修改后请导师、本人签字。当然,还有档案袋上的若干张其他表格。

9.答辩,啦啦啦。。准备纸、笔、PPT,记录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答辩完需要靠这个整理答辩记录和填写论文修改情况表。答辩完,别以为就轻松了,手续尚未办完,同志仍需努力。下面几个步骤不分先后,可同时进行:

10.分别填写表格7(答辩记录):将答辩时各位委员的提问整理后填入表格内(原则上不能粘贴)、表格8(答辩决议):将答辩决议填入表格里。原则上不能粘贴!如要粘贴,答辩决议上必须有答辩主席的签字,而且不能超越表格的边框粘贴,一定要粘贴在表格内!必须要根据评阅人、答辩委员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论文的修改,因为这是最终存档用的,同时将论文修改情况表完善。再打印装订7份(导师1 份+自己1份+档案袋中4 份+系图书馆1 份),导师的和自己的是否需要重新打印就自己看着办了,个人认为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就手动改改吧,别费那个劳神子了。

11.答辩结束要在网上提交答辩结果(这个也需要注册后才可以进行的好像)。注意!答辩委员会的老师的信息必须填写完整,包括电话、单位,同时要在网上进行学位申请、提交。

12.同时完善研究生档案袋中的内容。从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研究生学位论文硬、软件验收表,东南大学研究生发表论文原始稿件导师审核表,打印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该签字的都要签字,注意!硬、软件验收表上要盖学院公章。

13.准备2000 字的论文大摘要(中文),2份(1份开学位分委会用、1份放入档案袋中)!注意!大摘要须有封皮,即稍有改动的学位论文的封皮(注意!要在“硕士学位论文”几个字后面添上“摘要”两个字)。如果提交的学位论文无需保密,则在材料列表中的交表标注中写上“公开”即可(这样就不需要交保密表)。

14.至此,你的档案袋里从1-10项应装的材料基本齐全了(除了最后的学位证书复印件),请按档案袋外面的列表将材料按顺序一一装进去,注意!提交给研究生秘书的时候,最好分成两摞:一是:答辩材料(表一,表二,答辩表决票及1份大摘要);二是:档案材料袋内的材料。当你的这些材料都经研究生秘书验收合格后,祝贺!你的研究生生涯基本大功告成!你可以拿到一份学院离校通知单,开始进入离校程序。如果适逢研究生院学工部做毕业证书,你还可以赶上这一批的毕业证书制作了。

15.将所有答辩材料自行复印作为自己的档案自己留存。把答辩申请中的第八(答辩决议)复印一份,将此复印交王沛老师处,请他签字,然后再到研究生院学位办盖章。作为你已答辩通过,等待学位讨论的证明。

16.将一份人事归档用的“研究生学位申请书”交辅导员处(辅导员会将此表放入你人事档案中)填写毕业研究生登记表,需要导师签字的。班组意见可以请笔迹不同的人代写,落款就是“能源与环境学院××级硕士”。系级组织意见不用填。

17.提交pdf格式的学位论文。第一步,点击东南大学主页-档案馆-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网上提交系统(或直接登录211.65.44.55/lwtj),点击“提交”按钮。第二步,注册。第三步,填写论文的题录摘要信息,点击“提交论文基本信息”按钮。第四步,上传学位论文,所有文件上传完毕后,点击“结束提交”按钮。若出现网络故障,暂无法提交网络版电子文档时,可用其它载体方式提交至档案馆科技档案室,并当面检查是否合格。这一步要三天才能审核,所以提前交比较好,但我和很多同学都是当天提交当天就跑去办理离校手续的,呵呵。

18.下面,要开始跑了!麻利点的顺利点估计两个小时内可以全部敲定。

二、离校手续共有以下两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是办理学院离校单(有关人员签字)

流程是这样的:1导师交接签字→2系图书馆:把书还清、带借书证确定书还完、交一本修改好的毕业论文,请资料室老师签字 →3设备秘书(热能所学生请王泽明老师签字)→4院秘书室党委秘书靳老师(或办公室顾老师)签字、→5院秘书室交验学生证作废王老师签字,并在网上办理离校手续第一步(开通离校资格)→最后学院学生办陆老师

第二单元是办理学校离校手续(网上确认),进入学校的校园信息门户查看离校信息系统,办理离校。

中国能源与环境 篇6

报 告

专业生产实习

2015 年

1

建环专业实习报告

建环1122 潘明威

一、实习时间:2015年10月13日--------2015年10月30日

二、实习地点:

1.广州CEST公司顶楼 2.江森自控(清远)有限公司 3.广州恒星冷冻机械有限公司

三、实习目的:

1.巩固学习的理论,将书本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增强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际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车间的认知实习,了解空调设备的生产过程与工作原理,把实际与理论联系起来,培养工程运用能力。

3.进一步认识本专业的市场地位与发展前途。

4.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在工业中所处的门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强化工程意识,培养事业心、责任心和务实精神。

5.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生产实际知识,印证和巩固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与部分专业课,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6.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7.通过生产现场对制冷空调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拓宽专业知识面,丰富工程实践知识,了解专业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和现状。

8.了解社会,接近工人群众,克服学生中轻视实践、轻视劳动群众的思想,树立实践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集体主义观点。

四、实习内容:

10月13日上午:广州CEST公司顶楼空调机组; 10月14日:江森自控(清远)有限公司; 10月15日~27日:广州恒星冷冻机械有限公司。

五、实习过程

10月13日上午,建环1122班30位同学跟随指导教师杨宏军老师乘车到达了广州CEST公司,走访了公司的顶楼,参观楼顶上的几种空调系统及机组。大概有两种风冷机组:普通风冷式冷水机组和独立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空调系统。下图为风冷式冷水机组,冷凝器处冷却介质为空气,蒸发器走冷冻水系统,输送到楼下的用户。

还有一种空调系统是带独立新风的风机盘管风冷式冷水机组,与上述不同点在于多加了独立新风处理装置,可与楼下的一次二次回风系统相混合,经过过滤,消毒和加热段后变成室内送风状态点送与至用户。

经过一天的休息后,10月14日,我们来到江森自控(清远)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实习。进入公司,该公司的培训负责人就首先带我们介绍他们公司的简介:江森自控公司是一家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世界性跨国公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生产商和工程承建商。2005年12月,江森自控公司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独立暖通空调、冷冻设备和服务供应商约克国际,并将其整合进建筑设施效益业务领域。随后工作人员分两组带我们参观他们的两个生产车间。但是正巧那天江森自控公司的人员去了广州体检,所以很可惜我们并没有能够参观到生产车间的完整生产工序。

我们组员首先来到第一生产车间,据公司负责人的介绍,里面主要的生产工作是生产冷水机组,包括冷凝管及其检漏等工作,翅片,风冷冷凝器的组装,其他部件都基本为进口的设备,最后的工序是根据客户需求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台完整的冷水机组。

到了下午,我们来到第二生产车间,此车间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空调末端,包括风机盘管,净化设备末端,里面包含了许多生产细节,包括胀管,包装,组装,和运输等等,以及设备的自控。参观完毕后,我们每组各派一代表上去总结交流心得,今天的实习任务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过了一个周末的时候,到了10月15日星期一,我们迎来了恒星冷冻机械有限公司的为期2星期的实习历程。广州恒星集团1992年在广州开发区成立,集团下辖七家分公司。恒星集团拥有现代化工业园,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设计、安装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获得ISO国际认证,国家生产许可证,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和欧盟CE(PED)认证,同时获得多项节能产品专利。更被评为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国内外多家高等大学技术合作和培训基地。其主要经营产品包括:工业冷水机,冷水机,中央空调,宏星中央空调,螺杆式工业冷水机,螺杆式冷水机,风冷热泵,水源热泵,热回收冷水机,热水机组,满液式机组,空气净化设备,空调末端设备,工程设计安装,机组安装维护保养。

实习内容有如下:

1、冷水机的制造工艺过程及整机的安装工艺过程;

2、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造工艺过程;

3、风冷热泵机组的制造工艺过程;

4、各种设备的检验工艺过程。

我们分为8个小组参观学习,各小组分别学习了以下两部分内容:

(1)、开管、割板组;机加车床组、CNC数控组;焊接、配件组;装配组、质检。(2)、黑铁组;钣金组;电工组;装配组;调试。具体作用和内容:

我们第7组的实习安排顺序是:装配组→调试→黑铁组、钣金组→电工组→焊接配件组、装配组→质检→开管、割板组→CNC数控组、机加车床组。

在接下去的五天中,我们也详细的到各个组去参观实习。在恒星我们看到产品多为供冷供热供热水的多用节能热泵机组,所以他们偏向采用管壳式换热器。由于正在装配组组装的机组都属于冷量超过500Kw的超大型机组,我们看到了很多小机组没有的辅助设备。例如螺杆压缩机配有的吸气冷却电机、进口的旁通输气量调节、气流消声器、油分离器、油冷却器、油过滤器等等。而且这里的机组大多应用他们特有的热回收技术回收废热作为生活热水,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能效比。还有这里很多工业空调都配上水箱以满足工业上的需求,有的甚至将蒸发段的铜管安装在水箱内来提高换热系数。

具体实习情况如下:

装配组:负责给我们介绍的是装配组谭国举组长,他为我们简单介绍了装配组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自己一一观看分析了已经装配好的和还未完全装配的机组。其中我们见到了恒星集团的一种热回收专利产品,简单工作过程如下:压缩机→油分离器→热回收器→冷凝器→干燥器→膨胀阀→感温包→蒸发器→压缩机

调试组:一个制冷机组装配好后要先经过质检组的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机组在质检中心调试运行,质检人员通过观察各个压力表的数值以及进回水的温度来确定运行是否正常、制冷量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如果不合格则要重新调整,直到合格才能出厂。当时我们看到一台低温机正在调试,调试时间是2小时,其显示参数如下:压缩机状态:100%、冷冻出水温度:27oC、冷冻回水温度:-7 oC、冷却泵状态:正常、冷却出水:42 oC、冷却回水:36 oC、排气温度:55 oC。

黑铁、钣金组:黑铁组主要是负责热交换器的支架焊接,钣金组注要是加工机组外壳及附属设备。在那里我们看到了CNC冲床、CNC压床、剪板床、打磨机、锻压机床。其中我们学习了锻压机床的工作过程,并且参观了加工空调翅片及组装风冷式冷凝器的过程。

电工组:这里是我们实习的最后一个工种,主要负责整个机组的电子控制一块,通过传感器收集的冷媒水冷凝水的进回水温度,控制机组的运行稳定安全。电工组把外购的电子元件按照设计图纸装配成一个电子控制面板。最后把电控面板安装到电控箱壳体内形成完整的电

。焊接、配件、装配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目的车间,工作人员让我们自由参观,有问题可随时请教旁边的师傅,来到焊接组,随即请教师傅原来是CO2保护焊,正在焊接两器的盖板和端盖。随后有一名工人师傅正在将一根根的铜管插入已经固定好的管板和折流板的孔里面,据师傅介绍,这些铜管有些是带螺纹的,对于蒸发器,制冷剂走管程,采用的是内螺纹,而冷凝器制冷剂走壳程,采用的是外螺纹,这种螺纹管主要是有利于散热,充分完成热交换。后来我们来到装配组看到已经组装好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根据图纸我们看到除了进出口外一般还有外视孔、测压孔、排污孔等,这些都是在这个区域里焊接完成的。此外,这里还有美国米勒二氧化碳全自动焊机、半自动焊接用旋转台、探伤机,探伤机主要是对焊接件焊缝进行检查,当时师傅简略介绍了下其使用情况,由于其他原因并未演示。

质检组:恒星采用的是自检和互检的方法,就是下一道工序检验上一道工序,这样就能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并且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当时质检组长给我们先详细介绍了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再告诉我们在其中的某个过程需要怎样检测。其具体制造过程如下:

开料→卷管→开管→酸洗→折流板→配件→焊接→胀管→试压→装配→支架→检验→油漆→交仓

如在开料前要检测材料是否达到压力、刚度等要求,酸洗后看是否达到所要求的清洁度,零部件是否达到图纸要求的精度需求,试压时是否达到国家压力容器承压标准等等。

开管、割板组:这里可以说是原材料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工人师傅将外购好的一块块矩形大钢板按照要求割成圆形、圆环形。先用圆规画好,再用气割(乙炔焰)沿画好的路线切割。卷管则是将一块平整的钢板通过卷管机卷成管状,再经过埋弧自动焊焊接后校正,当达到要求时即可用来做压力容器。对于长筒管先进性点焊然后再埋弧焊,对于接管,先氩弧焊再进行二氧化碳焊接覆盖接口缝。

机加车床组和CNC数控组:在这里主要加工管板,端盖等师傅给我们加工图纸让我们自己研究有问题时去问那些师傅。当时我们看到工人们正在用数控铣床TDC---850,普通车床C6232A、C6246,钻床Z3032x10等加工配件,详细了解了其加工过程及注意事项。在这里,我收获蛮多的,当时看了师傅加工零件图,让我重新回顾了以前学的机械制图和在学校金工实习的内容。

下面我来总结下空调系统的分类等:

1.冷水机组的工作流程:

空调压缩机是在空调制冷剂回路中起压缩驱动制冷剂的作用。工作回路中分蒸发区 和冷凝区,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别属于高压或低压区。压缩机一般装在室外中,压缩机把制冷剂从低压区抽取来经压缩后送到高压区冷却凝结,通过散热片散发出热量到空气中,制冷剂也从气态变成液态,压力升高。制冷剂再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通过毛细管喷射到蒸发器中,压力骤降,液态制冷剂立即变成气态,通过散热片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这样,机器不断工作,就不断把低压区一端的热量吸收到制冷剂中再送到高压区散发到空气中,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空调在作制冷运行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后加压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室外换热器中放热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中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节流部件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然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往复循环。

容积型压缩机又分为往复活塞式和回转式两种。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刮片旋转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目前国内生产的空调器多采用旋转式压缩机;蜗杆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大型制冷设备,现在一些大型商场办公楼内也有很多采用蜗杆式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灵活性强,COP低,螺栓式压缩程度不高)

压缩机作为空调系统的心脏,种类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原理可分容积型和速度型两类,容积式最为普遍的,压缩机是通过改变气体的容积来完成气体的压缩和输送过程!

空调的基本原理:压缩机将冷冻剂压缩成高压饱和气体,这种气态冷冻剂再经过冷凝器冷凝。通过节流装置节流之后,通入到蒸发器中,将所需要冷却的媒介冷却换热。例如将蒸发器连接到楼里的各个房间,蒸发器的蛇形管将同空气进行换热,再通过鼓风将冷气吹向空气当中。而蒸发器蛇形管内的冷冻剂换热后变成低压蒸气回到压缩机,再被压缩机压缩,这样循环利用就完成了制冷系统。制热系统的方向相反。冷凝器有两种冷却方式:水冷(水)、风冷(空气)。而空调末端设备有风机盘管、风管、新风机等。

2.中央空调系统简介

A、按空调设备的设置情况分类:

(1)集中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是将各种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都集中设置在一个专用的机房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然后由送风系统将处理好的空气送至各个空调房间中去。

(2)半集中式空调系统:除有集中的空气处理室外,在各空调房间内还设有二次处理设备,对来自集中处理室的空气进一步补充处理。

(3)全分散式空调系统:把空气处理设备、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及冷、热源等统统组装在一起的空调机组,直接放在空调房间内就地处理空气的一种局部空调方式。B、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种类分类:

(1)全空气系统:空调房间内的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的空调系统。(2)全水系统:空调房间内热、湿负荷全靠水作为冷热介质来承担的空调系统。(3)空气—水系统:空调房间的热、湿负荷由处理过的空气和水共同承担的空调系统。(4)制冷剂直接蒸发系统:一种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直接 放在室内来吸收房间热、湿负荷的空调系统。

3、按服务对象不同分类:

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舒适性空调通常应用于家庭公共共场所;工艺性空调通常用 于工厂,实验室等对空气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集中式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室外新鲜空气经新风口进入空气处理室,经过过滤器清除掉空调中的灰尘,再经过表冷器、加热器等设备的处理,使空气达到设计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后,由送风机经风量控制系统送入风管系统送入消声装置降低噪声后,经过各房间风量调节装置,由出风口送到各空调房间,吸收了房间里的余热、余湿后,自回风口经风道排出室外。

如下图所示,这种换热器生产线引自意大利,型号为pmp80的4952高速冲床最高冲压速度每分钟最高达200次,冲片机制造的翅片孔距可调。值得注意的是,冲压机冲压翅片时,必须预先润滑,这样能够降低摩擦力,防止磨边。

六、实习体会

走出了公司大门,我心中微微有些沉重,几周的时间,我们走出了校园,走进了半个社会;对专业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让我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觉得,在大学里,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如何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永远也学不完,学的东西,可能是现代先进技术,还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去的,也有可能学习的是已经是过了时的技术,学有所用,但是所需要用到的知识却不一定是我们都学过的东西,这就要求一个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才行。就像我们在实习参观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平时没有学到了知识,我们就要从老师和师傅那里获得一些知识经验,可能就是短短的几分钟,我们要了解到的就是从这个领域到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跨度,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听,能记下多少就是多少,若时间允许,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但实际情况大多都是不允许的,就像以后工作了,谁还会来给我们解释这么多的为什么呢!老师是我们最好导航者,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听取老师的教导,自我充电,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才!这次实习,使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加深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实习期间,看到一些同学无所事事,我都会叫他们陪我一起看一些机组。因为他们不是不想看,而是他们深一点的东西看不懂,而又没有多少人可以询问,所以失去了看得乐趣。在一起看的时候,我偶尔会问他们一下问题,对他们的疑问,我懂的我也尽我最大的努力解释清楚;对于不懂,我会进行分析,不行再请教其他人。一些同学的疑问有利于我巩固我的知识,让我思维更加严谨。对于一些复杂的系统,我会跟身边的同学一起画系统图,然后进行对照,一起探讨。公司的文化也让我学到不少,我很喜欢恒星的核心理念:搭建一个共赢的社会平台,以人共舞。实习公司管理人员和师兄师姐们的分享,也让我们学习到不少知识,让我们了解职场,也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更进一步了解。这一次实***加强和巩固我的专业知识,让我制冷空调行业有新的认识。还使得我们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求职面试等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作了充分准备。

同时,到这里,我感受到的不只是简单的实习认识,我想更多的是人生的感悟: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团体,谁也不能缺,同一个团队,我们相互协助,相互合作:知识+团结=强大的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通过这次的实习,更是让我体会到了其中的内涵!公司之间,公司部门之间,部门人员之间,都有着竞争,但是相互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相互依存,共同进步!这次的集体实习,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师生之情和同学之情。同学与老师,走出了教室,就像朋友一样!老师对我们非常关心,不管什么问题都精心指导,时刻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实习有些苦,老师比我们更辛苦,默默地在这说声谢谢!还有我的朋友们,“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句话绝对没错,谢谢你们,我的朋友们!

中国能源与环境 篇7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 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成为倍多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利用能源发展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强, 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同时, 随着能源与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费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下降指标指标要求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 这是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也催生了一系列值得重大关注的问题: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间的矛盾, 如何通过政策协调机制的优化促进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2 0世纪7 0年代, Dasgupta和Heal (1974) 将资源作为一种生产投入引入拉姆齐模型, 考察资源消耗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Pezzey和Withagen (1998) 将资源作为一种资本投入并引入技术外生的增长模型。韩智勇 (2004) 等通过时间序列模型的计量分析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存在着协整及双向因果关系。

2. 应对“资源诅咒”的研究。

能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 即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美国经济学家Sachs和Warner (1995) 以自然资源充裕度等为主要变量, 研究表明一国的经济增长与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相关性, 但却是一种负相关性。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资源诅咒”现象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规避“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吴巧生 (2001认为, 为避免“资源诅咒”, 能源资源区必须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 环保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E l i a s s o n和Turnovsky (2003) 提出严格的环境政策会使资本的报酬率减少不利于资本的累积, 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

上述研究深化了关于能源消费和经济有效增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但也应看到实际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多种渠道的共同影响, 本文从能源可持续发展出发, 试图寻找经济、能源、环境间的影响机理, 进而提出统筹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些路径。

三、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可持续能源发展”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概念最先由Munasinghe (1994) 正式提出, 他认为通过一系列能源供应与需求管理政策的实施, 可以最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确立增强了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导向性, 但对于协调经济、环境和能源政策机制缺乏准确定位, 目前, 能源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 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从1978年至今, 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 由571百万吨煤增长到2010年的3249百万吨煤, 近年来年消费总量增长率维持在5%-6%左右, 根据IEA的预测, 中国2030年的能源需求在目前的基础上至少还将翻一番。而与此同时, 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却增长缓慢, 2010年仅为2969百万吨煤, 年增长率仅维持在1%左右, 能源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高, 2011年, 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6.5%, 2012年将达到57%, IEA进一步预测, 2030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将增长4倍, 进口石油占总需求的份额增长为80%。根据国内石油生产及消费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日益扩大的能源进口依存度, 势必将对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2. 能源价格快速攀升

近年来, 国际原油、天然气、煤炭价格纷纷出现了强劲的上涨势头。根据BP2011年统计报告看, 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从2003年的平均28.89美元/桶 (Dubai、Brent、WTI三者平均) 上涨到2010年的79美元/桶。以日本 (到岸价) 为代表的天然气节节攀升, 从2003年的4.77美元/MBtu上涨到2010年的10.91美元/MBtu, 涨幅达128.72%。根据西北欧基准价格、美国中部阿巴拉契现货煤炭价格、日本交谈进口到岸价格以及日本锅炉煤进口到岸价格的均值来看, 近5年来, 全球煤炭价格从2003年39.3美元/t增长到2010年的107.07美元/t, 涨幅达172.44%。2011年以来, 国际原油价格仍维持在100美元/桶左右, 能源价格快速攀升是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集中表现。

3. 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伴随着能源消费总量迅速增长, CO2排放量不断增加, 中国的环保压力不断加大。199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000百万吨煤, CO2排放量约为22×103t, 其中煤炭消费所排放的碳总量为20×103t。据预测, 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上升到5200百万吨煤, CO2排放量将达到82×103t, 其中煤炭消费所排放的碳高达60×103t左右。根据世界银行2007年数据显示, 世界污染最严重的30个城市中有20个在中国, 并且伴随着煤炭消费量的不断增加,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SO2排放国, 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CO2排放国。空气污染导致早亡和疾病所带来的成本在2003年已占到GDP的1.2%-3.2%。在常规情境中, 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成本预计将会上升, 到2020年将相当于中国GDP的13%。

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路径选择

经济的支持可以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能源的可持续性是环境可持续性的基本前提, 同时, 基于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又反过来对能源和环境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 在制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路径时, 要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环境间的影响机理, 以达到政策效果的持续性和强效性。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以财税政策保证能源供应, 优化经济体制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哲学思想根源和出发点,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的能源发展, 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构建起节约优先的国民经济体制, 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通过制定和优化财税政策, 稳定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能源配置, 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应对各种能源领域里的挑战,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

2. 提高能源技术创新能力, 建立符合国情的能源发展模式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依靠技术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 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模式。目前, 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 远低于国际上80%-100%的先进水平, 科技进步对我国煤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0%, 而国外已达到70%-80%。技术创新应当全面提高能源研发投入力度, 适当提高能源研发投入在全国研发投入中的比例以及政府研发预算中能源研发的比重, 并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促进国内外各类资源的紧密合作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能源发展模式。

3. 发展低碳经济,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能源结构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我国的低碳经济应将重视传统能源安全与新能源开发相结合, 将积极的政策引导和强效的法律约束机制相结合, 以经济手段刺激低碳经济发展, 加强能源发展的政策激励、资金投入、研发力度, 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从“低碳化”向“无碳化”目标迈进。首先, 应建立强效的政策法律约束体系, 其次, 应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低碳经济发展, 再次, 应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利用及国际合作。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减少CO2排放, 是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黄经友好型社会经济体系的需要。我国必须尽快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率, 建立能源储备, 积极开发新能源。

4. 完善能源市场机制, 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

完善能源市场机制, 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 是增强能源消费可持续性, 促进能源政策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举措。完善能源市场机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通过能源价格的制定, 使能源消费环境外部性 (即所产生的社会成本) 内部化, 具体来说, 通过减少对环境污染项目的补贴, 利用燃油税、碳税等市场工具来实现; (2) 通过大力倡导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等方式提升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3) 通过在电力负荷高峰与低谷之间实行差异化的收费方式、逐渐放开电价等手段建立较为合理的电价系统。不断完善市场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提升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

5. 建立法律约束体系,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和环保法等相关法规, 进一步加强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政策鼓励;建立合理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 完善碳排放强度评价体系, 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摘要:经济-能源-环境影响机理及协调机制的研究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 从经济竞争力、能源安全供给、环境可持续性三个角度阐释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并对经济、能源、环境三大系统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 三大系统通过关联变量紧密衔接, 并通过优化目标的引导结合为一个整体。最终, 结合影响机理分析, 提出促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机理

参考文献

[1]P.Dasgupta, G.Heal.The Optimal Depletion of Exhaustible Resourc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4, 41:3-28.

[2]J.C.Pezzey, C.A.Withagen.The Rise, Fall and Sustainability of Capital-resource Economic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2:513-527.

[3]韩智勇, 魏一鸣, 焦建玲.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 2004, 12:17-21.

[4]Jeffrey D.Sachs, Andrew Warner.Economic Reform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 Integration[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5, 1:1-118.

[5]吴巧生.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环境因素[J].中国软科学, 2001, 4:113-115.

[6]L.Eliasson, S.J.Turnovsky.Renewable Resources in an Endogenously Growing Economy:Balanced Growth and Transitional Dyna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3, 6:213-241.

[7]Munasinghe, M.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Issues and Policy[C].Washington, D.C.:World Bank, 1995.

[8]沈镭, 刘立涛.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与发展路径选择[J].资源科学, 2009, 8:64-71.

[9]闫海成.我国能源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资源与产业, 2010, 1:23-27.

中国能源与环境 篇8

关键词:化石能源;能源政策;国际合作

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现阶段,由于世界性的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全球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的矛盾更加突出,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全球化石能源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供应格局深刻调整,使得全球能源市场波动风险加剧。①

化石能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开发利用过程中会排放温室气体,特别是不完全燃烧状态下,散发出有毒的气体,但是在目前技术和经济条件制约下,它仍是人类能源利用中必不可少的燃料。②

近年来,我国油气需求增长迅速,国内油气生产难以满足需求,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与此同时,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油气市场形势更为复杂多变,美国页岩气革命等深刻影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石油天然气金融属性逐渐加强,全球能源市场波动风险加剧。分析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势,对研究我国“十三五”能源发展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石油天然气国际合作开发现状

1.1 全球化石主要产区的资源储量、生产、消费状况分析

世界石油储量大于2亿桶的国家共有14个国家。这些产油国的资源储量占到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1%,在很大程度上对国际原油市场起到支配作用。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东、西非和中亚地区,各国在资源分布上差别很大,资源储产比(即储量按照现有开采水平能够开采的年限)也有较大差别,既有加拿大、委内瑞拉、伊拉克、利比亚这样储产比超过100的资源富足国家,也有美国、中国这样储产比在10左右的资源紧缺国家。尤其是相对于其丰富的石油储量,相差近十倍的储产比,更显示出巨大的两极化趋势。

世界天然气储量大于2万亿立方米的国家共18个。这18个国家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储量的90%,其中俄罗斯、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卡塔尔四国占据了储量的68%,这些国家年产量占世界天然气产量的75%-77%。除美国和加拿大天然气储量不高但储采比较低外,挪威、埃及、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储量虽不高但储采比还在中等水平外,其余各国储量都极为丰富,这也和过去世界主要使用石油资源有关,天然气资源作为比石油清洁的替代能源仍处在新开发阶段。

世界上主要有9个煤炭储量在300亿吨以上的国家,它们的煤炭储量之和占到世界煤炭储量的91%,这些国家中,除了中国由于开采煤炭资源比重较大使得储产比只有30之外,其余国家的储产比都高于100。近十年间的消费量显示除中国的消费量增加外,其余各国的消费量均呈现维持不变或稍有下降的趋势。

1.2 我国化石能源储量、生产、消费状况分析

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常规化石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油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石油年产量仅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石油进口的比重占本国总消费量的73.2%,从总量上来说我国并不能作为石油出口国,却是绝对意义的石油进口大国。常规天然气新增产量仅能满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煤炭超强度开采,因此扩展海外能源来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拓宽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年来政府采取了很多举措:加快西北(中哈)、东北(中俄)和西南(中缅)三大陆路原油进口通道建设,加强配套干线管道建设;适应海运原油进口需要,加强沿海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及陆上配套管道建设。虽然中国在进口地多样化上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富油国并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石油供应基地,美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大型石油公司已经控制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石油供应。

在非洲,中国以安哥拉、苏丹和刚果为基地,而从利比亚、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的进口相当有限;在中东,中国以沙特阿拉伯、阿曼、伊朗和也门为基地,而探明储量非常丰富的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长国处于美国的垄断性控制,中国难以取得突破;在欧洲和西半球,中国以俄罗斯和巴西为基地,而对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关注不够。由于中国所选择的石油基地现在大多处在政治不稳定的状态,所以海外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较大。

相对比石油而言,天然气属于新型清洁能源,对其的开发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进出口贸易量依然在较低水平徘徊。为了加快推进天然气资源利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加快建设西北(中国—中亚)、东北(中俄)、西南(中缅)和海上四大进口通道,形成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输气管道为大动脉,连接主要生产区、消费区和储气库的骨干管网。

2 影响化石能源政策制定的因素

能源政策,是指与能源供应和能源需求有关的各种政策的总和。其制定目的在于节约和利用能源,对能源的生产和需求进行总体平衡。在我国,能源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能源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利益主体很多,不仅包括各地方发改委、能源局、各级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以及研究机构,还有类似于中石油、中石化、神华、中煤、华能、大唐、国电等具有领导力的行业巨头。虽然这些利益主体还未完全发育为利益集团,但是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影响政府决策的意愿和能力。他们影响政府决策有四条途径:一是对决策信息的垄断;二是对决策内容的自由裁量;三是对决策咨询的供给;四是通过利益诉求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和石油、天然气相关的政策由于属于专业性弱而国家安全影响程度高,在我国一般呈现出显著的自上而下的特点,即最高层政治领导人为首的政治精英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按照理性框架进行分析,追求利益最大化。相比较而言,由于我国较大的煤炭储量,以及在目前全球低碳化要求的前提下,与煤炭相关的政策相对属于专业性强而国家安全影响程度不高的类型,一般呈现出不同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寻求妥协和达成一致行为的特点,呈现出更多的政府部门之间谈判和交涉的特点以及共识的形成。

3 开展国际能源合作

在现行地质勘察和开采条件下,能够找到和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同时对资源的利用率也将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供能够满足维持我国经济正常稳步增长所需要的能源,除了需要鼓励对能源科技增加投入,使推进能源科技不断创新外,还要努力谋求对外发展。在能源的战略属性、政治属性更加凸显的今天,各国围绕能源资源的博弈日趋激烈。在能源资源领域的对外交往中,应体现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积极参与境外能源资源开发,扩大能源对外贸易和技术合作,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争取合作、避免冲突,最好的状态是相容的、超越零合的有序竞争状态。在现实中最著名的反例是中日在俄罗斯天然气管道铺设的线路之争,由于日本采取零合博弈的思想,使得双方的竞争陷入恶性循环,结果任何一方都没有得利。

同时,对外交往也深受国内政治的影响。有研究指出,国际贸易与国内政治联盟之间的作用方式为:当一国的某类资源拥有相对竞争优势时会欢迎国际贸易扩张并形成拥护自有贸易的政治联盟;而一国的某类资源若与他国比较处于弱势时将优先选择施加政治力量推动贸易保护。面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要求,国家必须采取措施改善能源结构、保持能源价格稳定、保障企业“走出去”、确保稳定供应、来源多元化以及运输安全。

注释:

①中国能源局:《中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http://www.nea.gov.cn/2013-01/28/c_132132808.htm。

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http://www.eri.org.cn/nykx_list1.php?cid=69。

参考文献:

[1]BP公司.BP_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2013)[EB/OL].http://www.nea.gov.cn/2013-01/28/c_132132808.htm.

[2]孙丽娟.国际能源竞争背后的政治学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7.

[3]何方,姚朋.论和谐社会中官僚制权力对公共决策的良性驾驭[J].江西行政學院学报,2007(7):11.

[4]彭志国.从理性、权力到官僚政治视角的转变——对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研究的述评[J].理论探讨,2005(2):92.

[5]中国能源局.中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nea.gov.cn/2013-01/28/c_132132808.htm.

[6]张仕荣,王莹.中国能源安全体系的系统科学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3):69.

[7]梁勇.对外经济政策的国内政治因素分析——以中国资本管制政策为例[D].外交学院,2007.

作者简介:

周彦喆,外交学院教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

课题项目:

上一篇:不与流行为伍读书感悟下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