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2024-09-15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精选8篇)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篇1

文章标题: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__区教育体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认真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不断提高“两基”水平,切实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深化新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用,努

力构建和谐教育发展体系,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1、发挥教育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美化和绿化校园。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努力开展营造和谐校园活动,让农村中小学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2、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提高“两基”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建立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大实施“两高”普及的力度,抓好学额巩固和学籍管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努力提高“两基”水平。

3、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设备采购、图书室实验室建设等长效工作机制。完善中心小学对村完小的管理体制,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和支教人员管理办法,实行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学校、中心学校本部教师到村完小和教学点的“轮校”办法,逐步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搭配。继续开展骨干教师指导团“三下乡”巡回指导活动。合理调整城区中小学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广泛开展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活动,逐步消除薄弱学校。

4、加大教育督导工作力度,改革学校检查考核办法。完善中小学综合目标评估制度,整合各类检查评估内容,建立学校综合目标管理工作评估体系,制订《__区学校教育工作评估标准》及考核办法,实行学校工作综合目标考核,每学期检查一次,综合认定学校工作业绩,考核评估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干部任用的依据之一,并向社会公布。

5、深化人事体制改革,提高师德水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试行同区域内教师“轮校”管理工作办法,开展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幼儿园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完善校长竞聘上岗、任期目标管理与考核工作,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6、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知法、学法和护法意识,杜绝青少年学生犯罪。充分挖掘各类德育资源,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以提升人文精神为主线,加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完善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挖掘招生潜力,力争职高与普高招生数大体相当。加快市职教中心新校园建设。扩大“订单”培养规模,推行弹性学分制,加强教学研究,加强实训室建设,高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工作。

8、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努力做好民办教育机构审批、监管和评估工作,加强学籍管理,建立宣传招生审批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等行为,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9、推进新课程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发挥区、片和校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与教育研究,认真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记录袋工作。

10、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用。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使用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发挥应用的作用。

11、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坚持以“体教结合”为重点,努力构建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分析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各类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基本条件的改善,严格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与卫生防病工作。

12、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建立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在每年一次的教代会上进行公开述职并进行民主测评等教代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师德考核管理办法,发挥师德考核工作的作用。

13、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确保教育秩序稳定。坚决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坚持惩治和预防教育腐败。

14、推行依法行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教育依法行政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发挥教育信息网的作用,推进电子政务,健全网上办公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努力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如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任务。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来源于,欢迎阅读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秋色宜人的美好季节里, “双有”组委会在春城昆明召开2007年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校外教育机构的同志们, 欢聚一堂, 共同回顾、总结2007年“双有”活动工作, 共商新形式下我国少年儿童校外主题教育活动的发展, 其意义深远, 责任重大。借此机会, 我代表“双有”组委会和中国儿童中心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双有”工作的各地少年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兄弟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对这次会议给予大力支持的全国妇联儿童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云南省妇联、昆明团市委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 已走过20年历程。20年来, 这一活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一活动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深得社会各界好评, 已经成为了一项重大品牌活动。

今年八月七日, 中国儿童中心隆重召开了“双有”主题教育活动20周年庆祝大会, 我们认真总结和回顾了“双有”20年来的历史和经验, 表彰了一大批在全国“双有”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其中“特殊贡献奖”16人、“先进个人奖”84人、“优秀组织奖”44名、“优秀集体奖”35名。正是由于全国校外教育同行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在“双有”这面爱国主义旗帜下, 形成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坚实联盟, 为我国校外教育主题活动谱写了新的篇章。

党的十七大会议特别强调了教育要以“育人为主, 德育为先”, 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央8号文件和4号文件下发以后,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在这个大背景下, 校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紧扣时代发展的大局, 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 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不断地总结经验, 面向未来, 积极探索校外教育的新规律, 将校外教育发挥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此我提出四个再思考的问题, 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是再思考校外教育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问题。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学校教育共同承担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任务。我们要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校外教育的任务和作用,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 确保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我们要研究儿童, 了解儿童所需、所想、所乐、所困, 给儿童提供最基本、最及时、最有益、最长远的帮助, 将促进儿童发展作为校外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 把握校外教育的特点, 挖掘校外教育在育人中, 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科学定位是保证校外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勇于改革创新, 勇于实践尝试, 不断探索有利于儿童教育成长, 有利于素质教育, 有利于校外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和新内容, 在继承优良传统, 摒弃落后束缚中推动前进。

二是再思考如何发挥校外教育机构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外教育机构是专门的教育场所, 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是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实践活动是校外教育机构主要的教育途径, 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 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比较抽象, 讲解与说教不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也难以让儿童真正理解, 而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儿童的感受性, 容易激发儿童的情感, 引起共鸣。校外教育机构应该成为儿童锤炼意志品质、塑造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场所, 这就意味着在环境布置、活动策划、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应该体现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每个层面。校外教育机构是教儿童如何做人的地方, 要避免形式主义, 将思想道德教育做为点缀和摆设, 不问实际效果;要避免头脑发热, 想起来就做做, 想不起来就放放, 缺乏系统考虑;要避免为搞活动而搞活动, 不考虑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 将儿童做“演员”与陪衬。作为校外教育机构要将德育摆在首位, 要将思想道德教育纳入总体目标, 要有计划、系统地推进思想道德教育, 并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中形成校外教育独特的功能和特有的位置。

三是再思考如何建立更好的机制, 吸引各方面力量与资源为儿童成长服务的问题。好的目标需要有好的机制来实现。教育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 儿童活动需要全社会都来积极参与。目前校外教育机构受到资金、场地、组织能力、人员素质等诸因素的影响, 因此必须积极引入社会力量, 引进社会资金, 用社会力量和资金为儿童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从而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儿童的局面。另一方面, 儿童活动的影响力大, 易取得社会效应的特点, 是儿童活动吸引社会力量的一大优势, 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一优势, 壮大活动规模, 扩大活动影响。所以, 校外教育机构应该为那些愿意为儿童做事的人与组织搭建平台, 形成机制共同体, 保证儿童活动有效开展。应该说, 机制共同体是成熟行业的重要标志, 建立机制共同体关键是确定要素和形成规则, 共识、共谋、共管、共享是机制共同体的主要要素, 公平、一致、激励、约束是形成机制共同体规则的基本要求。确定了机制共同体, 意味着形成了行业规则, 在这个框架下可以有效地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入, 形成长效机制。目前, 校外教育还没有形成行业机制, 大家各行其事, 力量相对分散, 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行规的行为与现象, 给校外教育领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不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

四是再思考如何提高校外教育理论水平, 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的问题。新的时期, 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校外教育实践呈现出新的景象, 也存在着新的问题。面对新问题, 理论明鲜滞后, 难以解释和指导实践, 提高校外教育理论水平迫在眉睫。目前, 高校和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校外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还很少, 因此仅靠专家的研究是不够的, 每一个校外教育工作者都应增强研究意识, 在从事校外教育实践的同时, 勤于动脑, 积极思考, 主动担负起校外教育理论研究的职责。校外教育机构进行的理论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性强, 它来源于实践, 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要立足实证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 加强对校外教育自身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从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对有关校外教育的基本问题形成共识, 从而推动校外教育向更快、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志们, 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们深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央8号文件精神, 进一步开拓进取, 加强协作,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把校外教育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篇3

(2007年10月11日)

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专、中小学校:

两年来,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涌现出了一大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推动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评选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通知》(云教函〔2007〕114号)要求,经各州、市教育局和有关高校、省属中专、中小学推荐上报,省教育厅组织评审,省教育厅决定:授予昆明市第三中学等80个单位及部门“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授予李少忠等105位同志“云南省德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发扬成绩,戒骄戒躁,开拓进取,争取更大成绩。同时,也希望各地各学校广泛开展学先进、赶先进的活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探索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云南省2007年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一、州、市属学校(60所)

昆明市(6所):

昆明市第三中学

昆明师专附属小学

高新开发区第一小学

盘龙区盘龙小学

五华区红旗小学

昆明市第二中学

昭通市(4所):

昭通市实验小学

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

巧家县小河中学

永善县桧溪小学

曲靖市(5所):

曲靖市第二中学

富源县富村镇第一中学

沾益县水桥小学

麒麟区第一中学

师宗县丹凤小学

楚雄州(5所):

楚雄高级技工学校

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

武定县万德中学

姚安县职业高级中学

双柏县大庄中心校大庄小学

玉溪市(4所):

玉溪市第一小学

新平县戛洒镇小学

江川县第一中学

澄江县第九中学

红河州(5所):

蒙自县第二小学

石屏县第一中学

弥勒县第一中学

金平县第一中学

绿春县第一中学

文山州(4所):

丘北县锦屏镇中心学校

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

文山州幼儿园

文山州聋哑学校

普洱市(5所):

思茅区思茅第三中学

江城县民族小学

景东县小学

孟连县勐马镇中心完小

澜沧县第二中学

西双版纳州(2所):

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

勐腊县第二中学

大理州(5所):

洱源县宁湖小学

大理州民族中学

宾川县第三完全中学

大理市第一完全小学

巍山县第一中学

保山市(3所):

昌宁县第二中学

施甸县示范小学

龙陵县腊勐初级中学

德宏州(3所):

潞西市职业高级中学

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

盈江县太平镇芒允希望小学

丽江市(2所):

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古城区福慧学校

怒江州(2所):

怒江州民族中学

泸水县六库镇中学

迪庆州(1所):

香格里拉县建塘逸夫小学

临沧市(4所):

永德县永德镇永康中心学校

临沧市民族中学

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

云县茶房中心校马街完小

二、高等学校(19个)

云南大学校团委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部党委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校团委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

昆明医学院护理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社科部

玉溪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系

曲靖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

云南警官学院马列部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与公共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学部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学生处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学生事务部

三、省属中学(1所)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云南省2007年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名单

一、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60名)

昆明市(6名):

昆明市教育局 李少忠

五华区教育局 范淑敏

西山区教育局 高 山

宜良县教育局 张 敏

官渡区教育局 吴丽仙

昆明市第一中学 高富英

昭通市(4名):

昭阳区教育局 周远清

大关县教育局 张光海

水富县教育局 田成海

镇雄县教育局 王政辉

曲靖市(5名):

宣威市第一中学 何道普

陆良县大莫古镇第一中学 陈东友

马龙县教育局 张建文

罗平县第一中学 方宝坤

会泽县第一中学 许全友

楚雄州(5名):

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杨永华

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尹发军

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王丽萍

楚雄北浦中学 姜云秋

大姚第一中学 朱 琼

玉溪市(4名):

玉溪第一中学 周永林

通海县教育局 储汝俊

峨山县锦屏中心小学 何兴东

易门县方屯中学 杨连堂

红河州(5名):

个旧市金湖小学 李颖莉

建水县第一中学 沐建武

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 汤旭春

红河州教育局 李志雄

红河州卫生学校 朱有才

文山州(4名):

西畴县教育局 李永云

文山县职业高级中学 袁志峰

文山体育中学 颜 青

文山州教育局 李增荣

普洱市(5名):

宁洱县同心小学 王忠荣

镇沅县教育局 梁其明

墨江县第二中学 聂正福

景谷县威远镇龙塘小学 吴应平

普洱市教育局 罗娅萍

西双版纳州(2名):

景洪市第四小学 陈景仙

勐海县勐阿镇中心小学 杨元兴

大理州(5名):

下关第一中学 黎学锋

云龙县宝丰中心完小 杨立新

鹤庆县教育局 母庆宇

漾濞县教育局 苏继军

剑川县沙溪中学 杨俊明

保山市(2名):

保山市实验小学 聂永康

腾冲县第五中学 尚炳仰

德宏州(2名):

陇川县第二小学 田尚松

德宏州教育局 郭蔚华

丽江市(3名):

永胜县教育局 李伟雄

宁蒗县民族中学 李学高

华坪县民族中学 李堂明

怒江州(2名):

贡山县第一中学 李汉池

福贡县教育局 杨春华

迪庆州(2名):

迪庆州民族师范附属小学 李非雨

维西县塔城中学 李翠花

临沧市(4名):

临沧市教育局 曹玉宝

凤庆县第一中学 朱荣庆

耿马县五华民族小学 王贵斌

临翔区教育局 陶兴龙

二、高等学校(29名)

云南大学马列部 侯丽萍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王海云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发展学院 罗 文

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王丽萍

云南民族大学东语学院 戎忠民

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吴文钰

西南林学院学生处 肖 辉

昆明醫学院基础医学院 马智容

云南艺术学院 樊腾发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 张联伟

大理学院学生工作处 杨天怒

红河学院社科部 王杰康

昆明大学学生处 麦立琼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周 玲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冯林虎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汪建云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王燕秋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明忠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周孔张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郭祖全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保香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丁敬红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晓巍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邓晓燕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陈洪兵

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 蒋作用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张 珏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李嘉艳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 郭永章

三、省直机关、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及中小学(16名)

云南省教育厅德育处 肖二贤

云南省旅游学校 周建敏

云南省财经学校 李如良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尹伊婷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 江 峰

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熊怀志

云南省电力学校 金 葵

云南省化工学校 李文秀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杨云祥

云南省经贸管理学校 郑红霞

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 钱永生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罗洪伟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孙 澄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西圣

云南民族中学 殷海啸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杨 莉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篇4

一、以两个《条例》和《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为依据,认真抓好体卫艺工作。

1、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卫艺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的体卫艺教育工作中去。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和《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切实推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2、继续借助大力发展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育的契机,想方设法加强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要按照省新的体育卫生与艺术器材配备标准配足器材,不能以“经费不足”为借口削减体卫艺专项经费的开支,以确保学校体卫艺教学的正常开展。

3、制定和完善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

4、认真贯彻落实《茂名市中小学校大型文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茂名市中小学校体育活动(体育课)安全工作预案》,增强体卫艺专业人员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学校中健康快乐成长。

二、切实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施行工作,积极开展我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监测数据库。继续做好我市中学生运动员注册工作,重点做好省、市传统项目学生运动员的注册工作,完善运动员档案的管理。

三、认真抓好各级体育、艺术竞赛,促进体育、艺术教育的发展。

1、举办茂名市中学第十七届、小学第十五届“协作杯”运动会;组织好茂名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2、认真组队参加省级传统项目学校及省中学生其他单项的比赛。

3、抓好各县(市、区)中小学生运动会或体艺节,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中小学生运动会(体艺节)的做法,以竞赛促发展,以竞赛促提高。指导各县(市、区)、各学校开展好艺术展演活动,推荐优秀文艺节目参加省汇演。

4、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和充实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

四、认真抓好学校体卫艺的安全工作

1、继续加强学校学生食堂(课间餐)的卫生和公共卫生工作的管理,重点抓好食堂(课间餐)硬件建设,食品加工的操作流程必须要符合卫生要求,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学生食堂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改,适当时候组织一次全市性体卫艺安全工作专项检查。

2、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严防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3、制定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五、认真落实健康教育课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认真抓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学校卫生从业人员和食品卫生从业人员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知识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保健专业知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六、积极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1、抓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2、开展市级优秀课例评比,拟举行一次全市性的“新课标”体育教学课例观摩评比活动,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3、做好体育卫生教育教学论文的收集、评选工作。

七、抓好几件常规工作

1、协助做好初中升高中体育考试工作。

2、做好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

3、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主要抓好中小学爱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拟举办一期全市性预防传染性疾病卫生专业人员培训班。

4、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施行,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努力提高达标率,按时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统计上报工作。

5、加强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的常规管理,主要抓好各级各类学校音、体、美和健康教育课的课时开设。

6、协助教研室认真抓好高考体育、艺术类考生的备考工作。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篇5

一、2007年主要成绩

(一)开局工作圆满完成。竞赛成绩实现开门红。参加省年度赛共获

7金14银17铜360分,总体实力位居全省第四。重要赛事圆满完成。承办了第六届全国城运会射箭预选赛、5项省年度赛和举办了13项市级年度赛。业训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漳州市备战第十四届省运会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建立了举重、篮球“市队县办”项目和乒、羽社会训练网络,调整皮划赛艇和重竞技业训工作机制。后备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在训运动员有2000多名。今年在全市范围内招收了100多名市级三集中运动员,注册省、市级运动员分别是886名和1096名。输送力度加大。有55名优秀运动员选调到省队、省体校和厦门体工队集训。

(二)全民健身氛围浓厚。群众体育活跃。全市组织近千场次各具特色的群体活动,重要影响有大型火炬环城跑活动、市直机关首届党员运动会、万人健步走等重大群众体育活动,规模层次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宣传文化中心户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展顺利。配合完成市级100个宣传文体中心户建设,年初建成的4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下半年启动了11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总投资440万元。国民体质监测超额完成。组织近5000人测试,完成率达131%。群体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完成市体育总会、市农体协等体育协会换届工作,申报完成5个国家、省级青少年俱乐部工作。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00人,全市累计3052人。群体竞赛成绩突出。在全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比赛中,我市代表团获得了15枚金牌,位居全省第二。

(三)县级场馆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投入体育设施建设200多个,完成投资近5000万元。其中芗城区建成文体广电中心,龙文区建成举重馆,平和县建成水上运动中心,东山县新建西埔游泳池,龙海市启动体育中心建设,漳浦、诏安、长泰县规划投建体育场。

四、体育产业稳步增长。今年全市体育彩票发行预计可达1.3亿元,同比增长8.3%。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较大规模的体育用品生产厂家45个,预计年产值上亿元。

五、体育影响不断扩大。我市运动员欧园园在第12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上勇夺两枚金牌,张琳在世界青年体操锦标赛上夺得平衡木个人冠军,王猛健在全国游泳冠军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谢荔梅在第六届亚洲田径巡回赛中以14.73米成绩打破14.72米的女子三级跳远亚洲纪录、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漳州”人物,“冠军教练”詹莹莹获2006年度“感动漳州”人物提名奖。谢荔梅、李鸿泉入选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了我市选手参加奥运会零的突破。

六、自身建设有新成效。对干部进行一次全面严格的考核,重新任命一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一批新干部,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我局被省体育局授予“第十五届亚运会贡献奖”的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直第二批“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分别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论文和创新奖。我局体育信息被《福建体坛网》采用数位居全省第三。芗城新桥街道办事处被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荣誉称号。

二、2008年主要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年,是备战十四届省运会第二年。全市体育工作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举办北京奥运会百年难得的机遇,着力推进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构建和谐体育。

基本目标:全民健身形成新高潮,竞技体育力争保持全省第四位,推动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体彩发行达1.4亿元。

主要任务:

(一)召开两大会议。一是年初召开全市体工会,全面部署今年的体育工作。二是认真承办全国中等城市体育协作会,提高漳州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抓好三类业训重点单位。重点抓好市少体校、游管中心龙头业训单位和6个县级体校建设,着力提高5个“市队县办”基地业训水平,进一步加强竹林文武学校和乒、羽网络规范管理。

(三)认真完成三级赛事。认真组织参加全国农运会,完成省下达5枚金牌任务。积极备战省年度赛,力争成绩超上年。严密组织市级年度赛,考核选拔优秀后备人才。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篇6

一、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为首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我局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班子,抽调专人、专车、专项经费,倾合全系统之力集中攻关。几经反复,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使通发实业有限公司落户于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占地183亩,投资3亿人民币,生产特种建筑机械设备,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000万元以上,部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当前实际到位资金已达千万元,占地院墙已建好,近期正在进行开工准备。鲁发公司的搬迁工作也已开始,预计本月20前能全部结束。该公司生产近一年时间,完成产值近亿元,上缴利税过百万元,此次迁址虽造成近千万元损失,但为了补回损失,在新建过程中又追加投资近两千万元,以形成更大的生产能力,预计明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在抓好生产企业项目引进的同时,还积极争取省市体育系统的建设项目到长清来。目前除市皮划艇素质训练基地已开始正式启动训练外,水上训练基地定点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省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建设项目也在积极地争取中。

二、缤彩纷呈,文化事业再展新姿, 成功争创了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

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春节期间经过认真筹备和精心组织,举办了庆新年“流金岁月”大型歌唱会、庆新春民间艺术表演,新春元宵灯会和庆新春大型焰火晚会等共16项大型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体育中心广场的地理优势,搞好广场文化活动消夏文艺晚会,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的局面,举办消夏广场文化活动38场。参加省市演出比赛13场,书画展5场,戏剧演出300多场,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全区的群众文化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喜悦,使全区城乡呈现处一派安定祥和的热闹景象。

文艺创作再现新气象。2006年长清区面对新机遇发展迅速,为歌颂长清的大展示、大发展,以长清区的新人、新事、新气象为主要内容,创作出大量新的文艺作品,如:《逛新城》、《村村通》、《电业孺子牛》等,种类涉及歌曲、山东快书、豫剧小品,新排豫剧《借妻》、《卷席筒》、《风流才子》。更不惜重金请省剧作组编创的宣传我区著名历史医学科学大家扁鹊的历史剧《神医扁鹊》,将在明年向社会公演;宣传灵岩寺的历史剧《灵岩寺》也正在创作过程中。

文化市场文明、安全、无事故。在繁荣发展的新形势下,继续加大管理力度,为进一步使经营者知法懂法从而守法,我们在网络市场和音像市场上采取跟踪管理,介绍法律法规到门的形式,帮助经营者学习法律,加大检查及巡查力度。今年以来,稽查队出勤检查达1770余人次,受理举报13件,接纳外来演出团体32个,检查演出场次470余次,逐出境外演出团体2家,没收非法音像制品3800余盘(盒),停业整顿9家,取缔4处音像制品摊点,没收演出器材设备9件套,暂扣电脑主机及附件32件,立案查处违规经营业户15家,罚款15300元,为全区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健康文明起到了保障作用。由于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成绩突出,连续十年被评为“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

乡镇文化出现新局面。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文体站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农闲和节假日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文体活动。平安、孝里、马山、双泉、五峰等乡镇办事处都举办了各具特色的庙会,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归德镇对剧院进行了装修,更在今年成功争创了全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

近十年来,全区社会文化工作保持良好的势头,今年8月8日省委、省政府发布文件命名我区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标志着我区社会文化工作步入了全省先进行列,同时也为下争创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成绩显著,文物工作再创新高,成功争创了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

业务工作成绩突出。年内以争创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为目标,自年初开始,大抓基础性建设工作,以完善四有和文物安全责任制为重点,结合本区内国家重点工程多,配合业务量大,调动全系统工作人员日夜突击,出色地完成了省市交办的各项业务工作。对孝里镇大街遗址、孝里镇金村墓地、张营遗址、广里店墓地、归德镇前夏墓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发掘,对天然气管线工程进行了田野调查和墓葬清理工作,揭露遗址面积400余平方米,发掘清理古墓葬7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00余件,对孝里镇大街汉画像石墓进行了妥善保护。

安全责任充分落实。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的纪念长清实行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制十周年暨全区文物工作会议于7月23日胜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厅长、局长均到会作了指示。中国文物报等一大批新闻单位就其进行了充分报导。根据会议精神,于8月底自上而下的新一轮责任状签订完毕,对辖区内各主要文物景区进行了以文物安全为主的大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下达了通知书,提出了整改意见,消除了安全隐患。

文物展览成效显著。为使当地人了解家乡,关爱家乡,使外地人认识长清的巨变,了解长清的历史,进而增强长清的影响力、吸引力,并使其长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特举办了长清文物通史展、汉王陵精品文物展。其中文物通史展以展示、宣传长清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主,从文化角度突出长清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以新石器---建国期间在长清境内出土的具有典型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代表实物为主,对各时代具有纪念意义及知情意义的重大事件、历史变迁无实物的用图片补充,共展出235件精品文物,搜集、拍摄相关图片200余幅。

9月底,我区文物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审查,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候选单位报到国家文物局,现已通过审查验收并登报公示,我区领导将于12月18日在四川省参加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区)表彰大会。

四、全面普及,积极推动,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两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区体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全区城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均有大幅度提高,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全区三个文明建设中正日益显现出独特的作用,目前,全区体育工作者痛定思痛,正以高昂的精神为使我区重新步入体育活动先进社区而进行最后的冲刺。

社会体育有声有色。为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比赛。今年以来各项赛事接连不断,活动频繁,举办各种赛事10余次,共计2000余场,特别是全区职工篮球赛和全区乒乓球大赛,两次比赛就组织了60支代表队,800余名运动员参加,都历时7—8天,在全区起到了轰动效应。此外,还为兄弟单位指导体育工作,帮助公安局、地税局、港基公司、农信社等单位举办了综合性运动会,促使全区各单位把体育工作也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自老年体协换届以来,老年体育工作始终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上半年召开了全区老年体育工作年会,表彰了21位先进个人、8个先进活动点和12个先进单位。新成立了登山协会和戏曲协会,使单项协会达到10个。如今我们有近300人的武术表演队、300余人的腰鼓队、近500人的健身秧歌队,最近新成立了150 余人的大竹板表演队。“九九”老人节举办的活动成为全区群体活动的靓点,共举办了14项比赛及活动,有2000余人参加。同时积极参加省市比赛、培训及活动,先后参加了省“全民健身”启动仪式、省第五届健身秧歌比赛、全市太极拳、剑表演赛等,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各街道、乡镇都能立足实际,充分发展农村体育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体育骨干,特别是在全区篮、乒两大赛事中充分发挥了巨大作用。各街道、乡镇充分利用农闲和节假日,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村的体育生活,从而提高了农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意识,促进了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

竞技体育蓬勃发展。为迎战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全运会,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走体校创新的路子,走专业体育和业余体育的相结合的路子。与济南军区政治部幼儿园联合办学,投资30余万元,建立体育幼儿园,进一步实现了国家总局 “体育从娃娃抓起”的方针政策。又先后开办了武校、足球学校,实现了“三校合一”,在原来初中部的基础上增设了体育幼儿园、体校小学部、业余足球小学、业余足球中学,从幼儿到高中全面辅开,使之成为较完备的专业体育学校。体校目前在校生200余人。同时,积极筹建济南市皮划艇素质训练基地,目前已正式投入训练,现在培训学生10余人,其中有两人送到省队试训,该项目有了初步的成果。由于大胆改革,联合办学,使竞技体育上了新水平,努力培养输送了一批体育优秀人才,全年共向上级输送人才12人,引进人才12人。2006年市局安排了九大项比赛,我区参加了六大项比赛。荣获两个冠军(拳击、跆拳道)、两个亚军(举重、摔跤)、一个季军(散手)、一个第四名(射击)。总成绩(281分)列全市第二名(第一名市中区292分)。运动员注册84人,为在2007年四青会上取得较好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区体育人才队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共填表格300余张,制作软盘4张,书面材料3份,迎接省、市检查两次,所报材料都达到了准确及时、不重不漏的要求。圆满地完成了长清区体育人才队伍状况调研工作。

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和优质的服务,常年加强对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全天安全对外开放。成立了长清区乒乓球协会,投资10万余元建起了乒乓球训练房,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运动的蓬勃发展。到区体育场、馆参加跑步、打球、跳舞等健身的市民每天可达数千人次,真正成了体育爱好者的家园。加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加大投入,强化措施,使管理工作上了个新水平,我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省体育局推荐为“全国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同时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自已动手,对体育场外进行了绿化美化和新年春节的火树银花工程,对体育馆进行亮化装饰。为加强体校建设,年初投资两万余元重建食堂,新聘业主,改善了学生的生活环境,确保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与区教育局联合投资7万元,建起了微机室,置办了语音室,为学生学计算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同时配备了训练房、体操房和部分教学训练器材,扩建了学生宿舍,使之成为配备齐全、发展规范的竞技体育学校。

体彩工作创新纪录。今年1—11月全区体育彩票销售完成2549590元,完成年任务的450%,比去年增幅5倍之多,创造了我区体彩工作新纪录。我们本着积极主动、全面提高的原则,充分利用报刊、广告牌、宣传车、户外广告、条幅等有效途径,加大宣传,广造声势,使体彩声誉逐步升高。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销售网络的积极性和运行质量,突出指导服务,做到服务规范、管理科学,建立站点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激励机制,形成完善的系统销售网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加强对数据传输和上交款项的管理,全年无事故。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实施新举措,占县下乡,搞好服务,拓展新市场,开创新局面。9月份后又在乡镇新布设终端机6台,进一步提高销售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加了体彩销售量,也使销售额稳步提高。

五、稳中有升,常规工作保持良好水平。

除了完成政府中心工作和专职工作外,我们在计划生育、安全、档案等工作方面也保持良好水平。

在计划生育方面,各单位与局密切配合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较好地完成了责任书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晚婚晚育率、合法生育率达到100%,流动育龄妇女验证率、建档率、回执率、联系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责任目标要求,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8%以上,查体率达到了100%,无一人违犯计划生育规定,并组织计生干部和育龄妇女认真学习了“一法三规一条例”。为推进我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升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安全工作始终贯彻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针对不同单位的业务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排查不安全因素,加大安全措施力度,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档案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对各类档案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调度,统一标准,档案资料集中保管。案卷质量符合要求,实行发文二套制,严格库房管理。档案管理规范,排列条理系统,所属档案无丢失、褪色、虫蛀、污损等现象,建立了《档案收进、释出登记》。

六、2007年工作目标、重点和计划。

工作目标:

1、继续巩固保持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成果,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抓好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

2、招商引资工作首要抓好鲁发公司的搬迁投产工作;进一步加快“通发实业公司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投产;继续抓好省市体育部门的体育设施建设,争取更多的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落户长清。

工作重点:

1、大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开展不少于百场的文艺演出和文化下乡活动,特别是在新年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和消夏广场活动中再创新水平。

2、积极开展文艺演出创作活动,努力打造社会文化品牌,完成历史剧《神医扁鹊》和《灵岩寺》的创作,争取参加“五个一”精品工程大奖赛。

3、加强完善城乡文化体育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争取100村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

工作计划:

1、力争实现游泳池建成投入使用。

2、在本“双创”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将活动开展下去,向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区迈进一大步。

3、大搞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月月有比赛,天天有活动。年内不低于10个系列百场比赛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市以上各项比赛,金牌数争取突破50枚大关。

4、加大体校办学力度,广开生源,建立竞技体育训练网点,多输送和引进优秀体育人才,努力完成市交给的输送任务。

5、加大体育彩票销售力度,2007年争取再布终端机5—8台,全年任务400万,奋斗500万。

6、完成好区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篇7

一、继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1.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研究制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 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推进会议, 展示交流体育教学经验和成果, 推广“一校一品”教学模式, 实施学校体育示范引领项目。印发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规程。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2.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印发《全国高等职业学校 (专科)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研制《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指导意见》。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贯彻落实, 研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达标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办法, 组织开展高校达标专项评估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

3.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落实《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加强校园运动伤害风险防范, 研制学校体育运动保险制度, 鼓励各地在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 政府购买学生意外伤害险, 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4.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落实,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继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 发布2015年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开展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工作, 验收各地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二、加快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

5.深化足球教学改革。推动各地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 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布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 规范指导校园足球教学。研制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大纲, 指导学校合理组织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依托有条件的单位遴选和建立5-6个校园足球运动研究基地, 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资源库, 启动450节校园足球教学示范课和365集面向中小学学生的足球技能示范视频的开发工作。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教学交流活动。

6.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竞赛。积极开展2015年-2016年赛季校园足球四级联赛, 组织实施学生夏 (冬) 令营活动, 拟选送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方案。试点推动竞赛体系改革, 搭建完善校内、校际和选拔性竞赛体系。完善竞赛监督制度, 严肃赛纪, 规范青少年观赛行为, 形成良好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风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学生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 推进学生注册共享机制。

7.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制订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 开发相关培训资源, 拟培训5000名足球教师、1000名足球教练员, 200名优秀退役运动员, 着力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继续实施引进外籍足球教师支持项目, 支持地方聘用150名左右的足球外教。选派部分优秀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人员、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到国外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8.加强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建设。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单位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提高水平和办出特色, 发挥其在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中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研制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考核评价与管理办法, 并组织遴选第二批特色学校。

9.加强校园足球场地建设。推动各地落实足球场地建设规划, 把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足球场地建设规划。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管理, 推动各地试点校园足球保险基金的做法, 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10.破解改革难题, 形成良性工作机制。会同中国足协共同研究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的急需完善的政策, 处理好校园足球和青训体系的关系, 对接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U系列竞赛及选拔机制, 建立健全足球运动员注册共享机制, 研制一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行业标准, 加强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指导。

11.鼓励社会参与, 总结各地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积极性, 启动全国校园足球接受赞助和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的研制。开展校园足球调研工作, 总结各地经验做法, 积极筹备全国校园足球推进会议。

12.加强典型引领, 强化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宣传, 做好政策解读。大力宣传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及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鼓舞士气、提振信心。争取中央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等对转播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有关大型活动的支持。继续组织校园足球先锋和校园足球神州行。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足球科学研究和科普知识宣传, 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广泛进行宣传, 形成全社会关心、热爱和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13.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 修订《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加强学校食品 (饮水) 安全管理等相关文件。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并督促各地做好食品 (饮水) 安全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多途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14.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落实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文件, 推进并扩大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 探索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与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及时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召开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及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 强调工作要求, 总结经验, 推进工作。组织开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网络课程, 并利用智慧树网平台, 向高校学生推送。通过教师培训、优秀教案和优质课展示、网上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途径推进中小学健康教育, 扩大健康教育受众面, 提升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15.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学校结核病防控及藏区包虫病预防教育等工作。研究制定高校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以及学校结核病防控相关文件。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及藏区中小学生包虫病预防教育工作。联合教育报等媒体, 宣传推广各地开展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16.继续开展学校卫生队伍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中小学校校医队伍建设调研工作。举办学校卫生人员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评选活动。继续配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实施“健康守护行动”, 即通过配备校医室器材、培训校医、开展健康教育等, 促进学生健康。

四、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 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

17.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分省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 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 推动以省为单位确定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加强对各地制定实施意见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检查。举办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领导干部学校美育工作专题研修班。召开高校美育工作会议。建立各地美育工作沟通交流机制, 建设一批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实践基地。

18.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 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举办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加强美育课程信息化建设, 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加大区域内美育统筹力度, 探索大中小学美育课程开设模式。依托高校力量, 建立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及专业艺术院校对口支持中小学校美育基地, 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19.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创建工作, 举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结合传统节日探索学生群体性艺术活动的展示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20.推进美育评价工作。指导实验区和各地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五、深化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改革

21.健全军事营地机制, 引导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创新方式方法, 丰富活动内容, 以引领学校深化军事教学改革为着力点, 探索建立学生军事营地育人长效机制。继续会同军地有关部门举办学生军事训练营, 2016年第三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拟于8月份举办。

22.继续开展专题培训, 提升学校国防教育管理水平。继续委托国防大学和空军指挥学院举办3期高校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专题研修班。继续委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举办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教育部干部培训项目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认真组织实施好研修班项目评估工作。举办2016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军事教学高级研修班。

23.开展军事教学检验, 建立学生军训质量监测机制。以提升学生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为目标, 将军事教学检验范围扩展至10公里野营拉练、无线电测向、核生化防护、识图用图等军事项目及军事教师教学能力。试行分区域学生军训年度报告制度, 以视频、汇编或现场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军训工作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学生军训质量监测、学生军事素养评价、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领域的专题研究。

24.创新教与学的方式, 共建共享优质军事理论教学资源。加强慕课、视频公开课、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企之间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机制, 建设并推出一批国家级优质军事理论教学资源。

教育体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政策实质;利益冲突;执行;结果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62-03

2007年“两会”期间由温家宝代表政府宣布展现教育公平的若干举措,并于同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宣布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政策的推行期望有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投身教育事业,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地域间教育资源的均衡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政策出台至今,社会各界对该政策的评论褒贬利弊,众说纷纭,但多纠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对政策执行过程效果着墨较少。本文尝试采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规划、执行过程、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客观论证其政策实质。

一、分析框架

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政策过程是指发生于政治制度中的一系列时间或环节,这些事件或环节包括政府考虑解决某一公共问题的多种方案,从中选择一种方案实施,对其进行评估。笔者借鉴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引入第三代教育政策执行理论模式—温特(Winter,1990)提出的“规划过程/执行结果”模式作为本文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分析框架。温特一改“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单一分析角度,从多方、动态、融合的角度去探讨政策执行过程(如图1所示)。

温特认为,对政策执行的研究必须考察下列方面。

1.规划过程

长期以来政策规划与政策执行的关联性研究一直颇受忽略,事实上,政策规划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很大,可从下列各种关系观察出,冲突:冲突性愈高,则妥协性愈大,执行时不确定性愈高;因果理论:对政策规划者的支持愈高,政策执行就愈顺畅;象征性:政策若能让执行者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热忱投入就越高;注意力:注意力愈强,参与的时间愈长,则愈能引起投入,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2.执行过程

必须注意执行过程中的三种行为,才能使执行趋于完善。一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执行行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将各组织之间的影响力加强,并加以整合;二是基层官员行为要促进认同感及一致性,以减少阻力的产生;三是目标团体行为:在建构整合型模式时,应将目标团体的行为纳入执行过程中[1]。

3.执行结果

执行结果的成与败是很难界定的,但政策执行学者可提供若干评估标准:一是从官方角度:执行结果与官方目的比较;二是从利益相关人的角度:执行过程中拥有各种利益不同的行动者的利益相互比较;三是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结果能否解决社会问题的程度相互比较[2]。

二、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执行过程分析

1.冲突

新的制度必然导致新的政策产生,免费师范教育政策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产物,经历了:免费——收费——免费;隐形契约——显性契约的过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免费政策不同于计划经济下的免费政策,它是对既得利益集团各种利益的一种调整,但这种调整并不是在取得一致性赞同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由国家政府强制运作的。这种“非帕累托改进”式的政策变迁(即通过调整利益格局而形成新的制度均衡,其中一部分利益集团会受到损害[3])违背一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这些人(或集团)可能并不按这一政策来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甚至采取抵制行为,利益冲突将不可避免,政策执行的效率也将受到影响。

第一,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一项由“政府埋单”的特殊倾斜政策,试图向弱势地区倾斜改善其义务教育资源缺乏和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政策规定试点师范大学招生主要面向中西部地区的考生,毕业后回生源地中小学任教10年以上。同时,中央财政将给予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中西部地区一定的支持。这种政策规定明显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即获得优质的教师资源,相反东部地区将对这部分人力资本无权问津,这对于义务教育仍然不发达的一些东部地区是一种不公平之举,更是一种强制的损失。例如在GDP收入年年排全国第一的广东省仍然有经济不发达和教育资源落后的地区,它们对优质师资的需求量依然大,这无疑是一种利益的损害。

第二,各高校之间的利益冲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只面向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办法》规定部属师范大学要抓住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良好机遇,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定教育培养方案。要安排名师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师资教育课程教学,建立师范生本科培养导师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把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作为评价师范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对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部属师范大学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将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求给免费师范生最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这种特殊倾斜政策必将导致国家有限教育资源经费的分配不均,损害其他师范院校的利益,产生新一轮的教育不平等问题。

第三,目标群体的利益冲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目标群体是学生,特别是中西部的学生,然而面对优质的免费高等教育和自由就业之间的选择即“鱼”与“熊掌”的选择困扰了这一群有志青年,无论哪种选择,都必然会使部分学生利益受损。此外,政府与那些因家庭贫困被迫享受了或将要享受“免费待遇”的师范生,在服务期限和其他契约条件方面也会产生各种分歧,未必能够达到一致意见。如有学者就对“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的契约条款表示“愤慨”,称其相当于半个“卖身契”[4]。这部分学生将获得国家的强制性前程安排,被剥夺二次选择的机会,否则将偿付违约金,并被盖上“不诚信”的印章。政策负载着这些利益冲突,必定引发新一轮的教育不公正和不平等问题,不满的声音越多,则政策的妥协性就越大,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和不公正性将越加明显,将逐步背离政策促进教育资源平衡和教育公平的初衷。

2.因果理论

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产物,主要是政府凭借“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经验提出来解决我国师资短缺和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之前并没有进行过大范围的论证,《办法》颁布称之为试行。该政策是否符合教育发展还有待实践证明,因而其低效性和探索性将不可避免。该政策制定和执行属于精英政治,政策执行采用“上传下达”模式,导致政策的透明度低,公开性差,致使多数人的不知情,社会民众的参与度不高,政策的支持度不高。

由于《办法》是通过网上公布的形式告知社会,但由于我国严重的贫富差距、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致使众多优秀生源无法正确认识和了解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一方面导致部分优秀生源错失接受免费优质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导致部分免费生懵懂填报志愿,误入免费师范生行列。因为信息不对称,在免费的优惠下诱致部分高中生填报该志愿,直至被录取后与当地政府签订《诚信协议书》时才真正了解到“免费”背后的条件限制以及被剥夺的二次选择专业、二次选择学校、二次选择读研、二次选择就业等自由发展权利。这种以“契约”来规划个人前程的方式要得到执行客体的支持较难,令来自于目标群体的支持度降低。

长期以来,我国在解决师资短缺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借助免费政策吸引学生来报考师范,通过一定的约束方式让毕业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是民办/代课教师制度,主要缓解不发达地区师资的不足。在政策制定之初,为了充分体现政策的优越性和正确性,也为了给免费师范生提供用武之地,据2006年3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称:“可以预期,在很短时间内将把44.8万代课教师全部清退。”[5]基于代课教师清退政策的顺利实施,政府成功地为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制造了社会需求、教育需求、师资需求的必然前提,为政策的出台做了有效地铺垫。但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精英教育阶段相比,市场经济下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首先,个人选择权和个人发展权日益备受重视;其次,高校扩招和扩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再次,行业差异加大,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并不再独具优势;如有学者指出,各地方师范院校每年亦毕业批量后备教师,而由于人口增长减慢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小学校数量呈现持续减少趋势,很多师范生将面临失业。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将来未必能够给这些免费师范生确保教师岗位时,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将可能成为政府的负担,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鸡肋”[6]。因此,基于经验而“回归”的免费师范教育政策要寻求社会广泛的支持度还应加大政策完善和改革力度。

3.象征性

教育部是政策制定者,而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当地基础学校则是政策的执行者。执行者的参与度和热忱度与政策的有效执行密切相关,然而要让执行者高度参与有效执行的前提是政策的实施能够真正解决执行者的相关问题,让他们有利可循。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地方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权力中心的政策意愿与社会对政策改革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换言之,中央政府制定并实施的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并不能完全实现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及当地基础教育学校以及目标群体——学生个体的预期目标函数。

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作为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它们更关注的是学校自身的发展,希望通过“免费”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来促进学校师范教育的发展。但“免费”政策附带的强制性契约条件——“诚信协议书”(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二年,违约者赔付150%的违约金,向社会公布诚信档案)。致使其对目标群体的吸引力降低,甚至导致诸多想报考的优秀生源因苛刻条件而放弃报考,更何况政策在中西部省份只招收“免费生”,换言之想报考的学生必须选择“免费”才能上理想的大学,这样的抉择无疑是非自愿的,在自由发展和人生理想面前,不少高中生宁愿放弃这份“免费午餐”。如此,“免费”非但没有促使优秀生源的到来反而导致部分流失,致使该类院校得到的不是“优惠”和“眷顾”,而是“压力”和“负担”,与6所院校参与政策的初衷相违背。

对于当地政府和基础教育学校而言,它们期望通过此项政策为本地和本校引入大批留得住、热情高、能力强、稳定系数大的教育工作者。但是,教育工作是需要长期实践蓄积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学能力和经验有限,而经过两年的实践趋于成熟时,则为追求更好发展而流向发达地区,又换另一批新的毕业生任教,如此循环往复,不但达不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反而会打破原有的教学秩序和教师结构,引申短期行为,弱化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7]。此外,接收方(地方政府及基础教育学校)并不了解毕业生们的意愿情况,是自愿抑或被迫无奈?因而不得不承担毕业生执行协议时的“道德风险”——“积极从教”还是“磨洋工”。接收方如何应对“磨洋工”,倘若开除那协议中的违约金又将谁来背负?倘若不开除又将采取什么激励政策来激发毕业生们的工作热情?这一系列的问题势必造成接收方目标函数与政策预期目标之间的落差。

而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一是高中毕业生;二是免费师范生。他们则期望通过政策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免费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二是可以自由选择理想职业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不可否认来自社会下层的免费生居多,他们怀着通过“免费师范教育”实现“跳出农门”步入社会上层的夙愿。试想这种利用“契约”强制性将免费生回归本土,“有进无出”的政策何谈理想实现和公正体现,二次选择专业职业、选择读研深造均是“免费”的附属品。政策未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预期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择业积极性。还可能导致免费生作为人力资本拥有者,凭借控制权“关闭”有效利用其人力资源的通道,从而增加他人利用其人力资源的成本,降低人力资源的价值[8]。

4.注意力

我国自2007年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但由于政策颁布至今刚满5年,刚毕业两批免费生,政策的实施成效和长足影响还无法体现。尽管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该政策抱有很大期望,希望通过该政策解决优质师资紧缺的问题,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水平,但是还得耐心再等待几年毕业生和接受方的反馈信息。至于政策实施的稳定性还有待实践考验,暂时还无法定论。政府现阶段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就现阶段政策的执行过程来看,各执行方的利益和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和反差,缺少相关的“政策的政策”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在执行过程中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政策才能有效地执行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三、结语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一项由“政府埋单”的特殊倾斜政策,实质是政府与免费生之间因义务协议而产生的,以定期定向服务换取减免费用和职业保障的契约交易关系,即师范生通过服务协议的签订,提前预订未来职业性质和期限,它是确定的封闭型的教师教育的培养路径,其本质是封闭式的教师教育体制[9]。按照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可知:“高等学校是政府利益团体实现再生产社会阶层和社会不平等的隐形工具”[10]。政府利益团体利用合法的政策和制度来维护他们的利益,来转嫁他们的社会责任。这种“非帕累托改进”式的政策变迁引发了新一轮的利益冲突,不利于社会、教育公平发展。

该项政策有望促进师资教育改革,改善欠发达地区教育质量水平,从而促进全国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我国的地区贫富差距,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此项政策要得以顺利执行还要弥补众多不足和解决很多政策失真难题。目前免费师范生政策处于执行初期,执行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方能进行客观评价,政策本身也必须在不断地执行过程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允杰,丘昌泰.政策执行与评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7-81.

[2]林小英.教育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评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6,(1).

[3]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74.

[4]王欣,傅新.免费教育制度是否值得重新推行[N].中国改革报,2006-10-27.

[5]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代课教师:现实状况及政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7,(4).

[6]秋风.师范生免费的困境[J].中国新闻周刊,2007,(18).

[7]杨颖秀,王智超.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建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

[8]贾建国.我国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5).

[9]曲铁华,马艳芬.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障碍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7).

[10]熊浩,布迪厄,帕松.教育、社会和文化中的再生产[J].中国学术,2001,(2).

上一篇:以感动为话题的四年级作文下一篇:致创业者的正能量励志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