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通用9篇)
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1
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明确思路,以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不断强化管理措施,扎实工作,务实创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学前教育发展良好
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制定了我市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2011年新增瑶安乡中心幼儿园和保安中心幼儿园2所,目前,全市幼儿园已达到46所,全市11个乡镇已设立中心幼儿园;3至5岁学龄人口12570人,3至5岁在园(班)10747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5%。此外,争取了三所幼儿园列入省规划建设25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项目。
(二)巩固普高成果,完成招(送)生任务
去年,我市提前一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为了巩固普高成果,完成清远市下达2011年的招生任务,我们加强了高中阶段招生宣传和督查工作,成立连州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2011年连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把招(送)生任务分解到各高中和初级中学。指导、协助普通高中、中职、技工学校开展春、秋季招生宣传工作,指导初级中学做好防流控辍工作,使各学校想方设法挖掘输送生源,确保了在清远市要求录入省招生平台的时间内完成送(招)任务。完成了清远市下达我市2010—2011学年度的招生任务,2011年我市初三毕业生5604
人,清远市下达我市招生任务6020人,经过大家的努力,已上了省高中阶段招生平台达到6146人,完成招生任务的102.1%。
(三)规范化学校创建力度进一步加大
我市创建规范化学校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切实把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确保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目前,我市已有规范化学校24所,今年规划创建的11所规范化学校中已有7所通过初步验收,其余4所学校确保在2012年初通过验收,并力争在2013年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90%。
(四)资源整合进展顺利
今年,市区义务阶段学校资源整合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投资一亿多元、占地面积150亩、可容纳5000多学生就读的新北山中学顺利投入使用。连州镇中心小学、二小、五小和七小搬迁到原北山中学校区改建的新中心小学办学,实验小学搬迁到原连州镇中心小学办学,在城西新办了一所较高标准的优质小学。
(五)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市政府每年划拨60万元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共培训各类教师3572人次,使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继续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和特殊岗位津贴方案,通过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特困教职工福利和补贴,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设法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有效地留住和引进优秀骨干教师,使其更好地为我市教育事业服务。目前,通过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等措施,我市教师学历达标
率有较明显提高,小学教师大专率为78.5%,初中教师本科率为65.2%,高中教师本科率为93.4%。
(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认真落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立足点,推进课程管理、开齐开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全员参与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各学校各学科开展系列性研讨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年来,学生获国家奖35人次,获省级奖56人次,获地级市奖的有127人次;182位老师论文获地市级以上奖。
2011年连州市参加高考考生2673人,重点本科上线85人;普通本科以上上线852人,比去年增加81人。第三批专科A线以上入线1425人;第三批专科B线以上入线1962人。
(七)校安工程进展良好
我市校安工程规划新建16栋(含构筑物)、加固19栋校舍已全部开工,合计建筑面积54599平方米,开工率达到100%,截止目前,我市校安工程已竣工面积共计47299平方米,在建的卫职校北校区学生饭堂(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即将竣工验收。按照工程进度,今年我市能按时完成规划新建、加固的校安工程项目建设,迎接省市验收。
(八)安全工作成效明显
始终把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校舍安全工程进展良好,进一步规范学校的管理,建立安全组织网络,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基础设
施,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并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通过不断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消防和交通安全意识。各校结合新颁布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在全系统开展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系列活动,有23所学校安装了安全监控器,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应急预案,一年来全市学校在校外或校内没有发生一宗安全责任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既有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负债较重,学校发展困难;二是防流控缀工作有待加强;三是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仍欠合理,学科专业不配套。对于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研究解决。
三、2012工作计划和措施
2012年,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和深化普高工作成果,全力提升教育的社会满意度,继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是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协调,通过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三是要积极争取港澳同胞、社会友人捐资助学的扶持,大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在加快市区学校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加大对乡镇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力度,每个乡镇办好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提高办
学水平,以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三)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推行绩效工资和实施校长招聘制和教师聘任制,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通过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留住优秀人才和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实行优胜劣汰,增强校长和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活力和动力。
(四)加快创建教育强市和建设规范化学校步伐。加强教育创强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做好创建教育强市的规划和指导,加快创建教育强市的工作步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学校对创建教育强市和建设规范化学校的认识,增强发展优质教育的意识。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督导,加快建设步伐。2012年,规划5所中小学校创建清远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五)巩固普高成果,做好高中阶段学校秋招、中职春季招生工作,继续加大指导和协助中职、技工学校开展春季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协助高中阶段学校做好困难学生的捐资助学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升学;协助连州中学做好省提升1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项目的建设。
(六)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精神,认真实施我市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使我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清远市中上水平。加快规范化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步伐,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建设项目。
(七)加大对校车安全管理力度。一是严厉责任追究制;二是对出现两次以上严重超载的校车,除交警部门经济处罚外,教育局将此情况列入幼儿园年度办学评估内容,视情节轻重作年检不合格或停止招生处理;三建议和争取上级执法部门,加大对幼儿上下学的接送校车道路交通安全的督查力度,发现非法营运车辆、超载校车从严从重处罚。
(八)继续依法加强对幼儿园、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加强组织公、民办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督促学校加大经费投入,按要求配足教学设备、学生图书和玩具。建立评教机制,鼓励民办学校领导、教师参加高学历的进修、自考,争取更多教师通过教师职称评审。
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真育爱、立德树人,把“三生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作为不断深化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全面加强建设。
二、主要任务
切实抓住我省列入开展深化综合素质教育改革试点省的重要发展机遇,把板块教育、专题活动、渗透融合统一起来,以深入推进“三生教育”的课程化、实践化、社会化、国际化为主要任务,全面提高实施“三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具体工作
1. 加强“三生教育”的课程建设,推进课程化
准确把握“三生教育”课程的人文素质综合课程定位,按照必修科目的要求,从秋季学期起,在幼儿园和小学二、三、四、五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在高中、中职、大学的起始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开足学时,给够学分。支持和指导各地各校把“三生教育”课程纳入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命名首批“三生教育”省级精品课程或重点课程。同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推进各门学科课程有机融合“三生教育”的工作。修订“三生教育”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第三届“三生教育”说课大赛。分别召开“三生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和学科课程与“三生教育”整合研讨会,起草中小学学科课程与“三生教育”整合的指导意见。
2. 加强“三生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实践化
强化“三生教育”的体验和实践环节,组织开展从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到大学,覆盖全体学生的百项体验行动,纳入“三生教育”的整体工作,全面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坚持依托社会力量,分层次建设一批“三生教育”实践基地。每个州(市)、县(市、区)和高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有“三生教育”实践基地。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应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三生教育”活动。要把“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实训实习等结合起来,构建集体实践和个体实践、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平时实践和假期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格局。
3. 加强“三生教育”的育人合力建设,推进社会化
通过与各级妇联组织合作,主动把“三生教育”引入家庭教育,积极建立学生与家庭的“三生教育”互动跟踪机制,不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三生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合力。行政力量、学校力量、社会力量并举,推进“三生教育”在我省的深入实施,扩大在全国的广泛影响力。指导“三生教育”促进会开展好活动,做好“三生教育”公民读本的编写使用工作。组织开展以“教真育爱、快乐成长、幸福生活”为主题的“三生教育”社会化巡回报告会和“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家庭教育光盘传看活动。组织千名“三生教育”演讲志愿者在省内外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演讲。会同有关方面,举办以“尊严与幸福”为主题的“三生教育”论坛。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和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作用。
4. 加强“三生教育”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推进国际化
按照推进云南教育国际化的部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三生教育”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三生教育”国际化进程。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在新建扩建的国际学校和国际部中,积极探索“三生教育”的国际化模式,支持高校建设“三生教育”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推进“三生教育”成果的国际效应。
5. 加强“三生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三生教育”师资队伍的要求,分层次、分类型、多形式地开展渐进性、阶梯式的“三生教育”师资培训。运用《教师“三生教育”手册》,对全体教师开展通识培训,坚持把“三生教育”作为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的内容,经考核合格给予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依托学校或其他机构,分层次建立省、州(市)、县(市、区)“三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积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开展“三生教育”师资培训,开展省级“三生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三生教育”课程教材培训,遴选首批“三生教育”省级骨干教师,组织开展以践行“教真育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三生教育”专任教师的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量计算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
6. 加强“三生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
完成“三生教育”系列教材第四版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材质量。总结近年来实施“三生教育”的经验,提炼成果,结合实际,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新颖、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教学资源。编制“三生教育”课程指导纲要。完成“三生教育”公民读本的编写。
7. 加强“三生教育”的科研建设
加大“三生教育”的研究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三生教育”研究纳入科研或教研规划,设立相应课题,加强课题管理,运用好相关研究成果。组织力量,申报更高层次的相关课题。依托学校和其他机构,试点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三生教育”研究基地。调动和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开展“三生教育”行动研究。
8. 加强“三生教育”的文化建设
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基础,各具特色的教育文化。要以先进文化为内容,以塑造形象和凝练精神为重点,以教风、学风、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优良校风为目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组织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推进“三生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鼓励组织开展“三生教育”歌曲创作和其他文化形式的创新工作。
9. 加强“三生教育”的评价机制建设
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3
吴光范理事长在2010年工作总结中说,2010年是云南教育基金会组织壮大、开拓进取,实现可持续发展之年。一年来,基金会进一步拓展募资渠道,总资产连续5年增长,截至2010年12月,基金会资产总额由2010年初的2 504.77万元增至2 672.24万元,实现总资产连续5年增长;“兴边富民解读书难工程”第一轮工程圆满完成;融合资源,扩大平台,顺利启动第二轮“支教助学工程”;多方探索,努力寻求基金会可持续发展之道,出台引资奖励政策,建立个人、企业冠名基金,面向社会聘请募资部长,拓展合作范围,进一步调动全体理事的积极性等;坚持民主办会,强化内外监督;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
2011年,云南教育基金会将重点做好6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基金会自身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建设学习型基金会为目标,坚定思想信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恪尽职守,高标准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发扬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基金会团队精神,努力为基金会做大做强献计出力,添砖加瓦;加强基金会内外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和资金增长;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广募资金。大力推行《云南教育基金会鼓励引进国内外资金的奖励试行办法》,鼓励引进资金,力争增加基金会资金总量;积极争取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更多企业和个人在基金会设立基金和募集无偿捐赠;拓展基金会与银行、金融企业支教助学的项目合作;开拓与海外企业家的联系,有效引进海外资金;创新募资方式,强化募资、聚资效应;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更多的合作平台,拓展支教助学空间;进一步扩大影响,壮大队伍;以典型带动,促进募资;充分发挥支教助学委员会的平台作用。三是以“十百千项目”推进支教助学工程。以资金与资源整合后形成的“十百千项目”的推进为重点,继续实施“一堂二室一所”、“特级教师支教讲学”、“园丁之家”、“7个人口较少民族支教助学”、“教师疗休养”等多个传统品牌项目,力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取得更大实效。四是加强联络,促进合作。以支教助学委员会为抓手,适时开展一些中型、小型的联谊活动,形成支教助学合力,使“支教助学工程”更有效的实施。五是启动“山瑶支系及克木人、莽人教育扶持工程”。2010年11月已一次性下拨资金15万元,用于2010~2013年间资助富宁县25名山瑶等民族孤儿和特困学生完成高中阶段学业;募集资金资助山瑶支系聚居地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将山瑶支系、克木人、莽人聚居地区教师纳入基金会2011年教师培训、疗养、奖励等活动项目。六是规范管理,阳光运作。降低项目实施成本,规范资金运作程序,严格资金管理,特别要加强对专项资金、在基金会设立的个人和企业冠名基金、募资箱资金的管理,强化管理和内外监督机制,更加合规、合法、公开、透明地运作,进一步提高基金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4
一、公开招聘对象及条件
(一)新教师 1.招聘对象。拟申请教师资格的 2011 年及 2010 年毕业尚未正式就业的常州籍毕业生。非常州籍毕业 生应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或国家“211 工程”院校的毕业生。上述人员须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统一笔试并达到 合格线。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免于笔试。2.招聘条件。到中小学任教的新教师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到特殊学校任教的需专科以上学历,取 得国家计算机二级(或省一级)证书和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英语专业须具备英语专业四级以上证书)。拟 报考小学、音、体、美专业的,英语和计算机要求适当放宽。到高中、电大及高职校任教的新教师原则上 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二)在职教师 1.招聘对象。拟进入局属学校的优秀在职教师。2.招聘条件。符合学校招聘方案中提出的相应条件。
(三)特聘教师 1.招聘对象。高校优秀毕业生及职业学校急需的优秀专业教师。不参加市教育局统一笔试。2.招聘条件。符合特聘教师招聘简章中公布的的条件。
二、公开招聘办法和程序
(一)上报与审批需求。各校根据编制限额、增人计划和岗位结构上报师资需求,并报局人事处审核,填写《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申报表》(见附件一),制定相应对象招聘简章,报市教 育局、市人社局审核。
(二)新教师招聘办法和程序 1.发布公告。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于 2010 年 12 月,面向社会发布新教师招考公告;2011 年 1 月,面向社会发布各校招聘新教师具体需求和简章。2.报名。具体要求见新教师招考公告。3.统一笔试。2011 年 1 月 9 日上午 9:00—11:00。笔试内容为教材教法和学科专业知识(音、体、美学科为教材教法和专业技能考试)。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并组织实施。根据笔试成绩,市教育局按 学科需求数的 1:3 划定面试资格线,在常州教育网公布达线考生名单。按 1:3 划定的资格线若分数较低 的,市教育局视实际情况作出该学科是否划定面试资格线的决定。4
.报名应聘。达到统一笔试(技能考试)面试资格线的高校毕业生根据各校招聘简章报名应聘。5.资格审核。各用人单位审核高校毕业生是否达到市教育局统一笔试的面试资格线,相应证书是否齐 全等。对符合应聘职位条件者,填写《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资格审核表》(见附 件二),经招聘考核小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确定进入面试阶段人选。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报名且符合职 位条件的,各校均需让其参加面试。6.面试考核。学校考核小组对符合应聘条件的人员进行集中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面试试题不 少于三题,面试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面试评委至少 5 人,每人填写面试评分表(见附件三),另设记分员 1 人,计时员 1 人,监督员 1 人。要做好试题保密工作。笔试面试综合成绩通知单(见附件四)要当场反 馈给被面试人员。根据面试成绩确定进入听课评议阶段人选,并填写所有面试成绩汇总表(见附件五)报 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7.听课评议。各校每个学科每个职位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笔试成绩占 40%、面试成绩占 20%)的前三 名(引进在职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可少于 3 名)进入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程序。参加课堂 能力考核人员汇总表(见附件七)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考核小组成员由 5 人组成,其中本校 3 人,外校 2 人。考核小组须对教师课堂试讲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并指定专人记录听课评议意见。每位考核人员 须填写《应聘人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情况表》(见附件八)并签名。各校须把参加课堂考核人员成绩 在校园网上公布。8.确定人选。各用人单位将资格审核、笔试、面试、听课考核的各项材料汇总,按照统一笔试成绩占 40%、课堂能力考核(专业加试)占 40%、面试占 20%的比例确定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 拟录用人选,并填写《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成绩汇总表》(见附件九)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9.公示报批。各用人单位要将拟录用人选名单在学校公示 7 天,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由用人单位
负责将各项材料汇总,并在常州人事管理系统填写打印《常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录用呈批表》(附件十)一式四份,报市教育局人事处,人事处审核汇总后按规定程序到市人社局办理相关的公开招聘 录用审批手续。10.体格检查。拟录用的非 2011 年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往届生在报批时须出具三个月内三甲医院的体检 单。11.签订聘用合同。用人单位与录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核定相应岗位。聘用合同的签订
方法按《常州 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常政发〔2004〕250 号)要求执行。
(三)在职教师招聘办法和程序 1.笔试。招聘学校根据岗位要求自行组织统一笔试。笔试成绩汇总名册(附件四)报市教育局、市人 社局备案。2.按新教师招聘办法和程序的 5-11 条进行。
(四)特聘教师办法和程序 1.高中。新教师招录计划的 15%左右用于高中特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市教育局、市人社局与用人单位 组团赴有关重点综合性大学,对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进行资格审核和面试考核,直接签订相关协议。高 中特聘新教师简章另行公布(样式见附件十二)。2.电大、高职校、特殊学校。电大及高职校招聘文化课以外的优秀专业教师、聋哑学校招聘特殊教育 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可采取特聘办法。毕业生和在职教师可根据市教育局、人社局审核公布的方案和条件 直接到学校报名应聘。学校在征得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依据特聘条件主动到高校选聘 优秀毕业生。电大、高职校及聋哑学校特聘教师简章另行公布(样式见附件十三)。3.特设岗位。用于特聘高职校需要的能工巧匠。高职校根据专业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和技能标准,梳理 学校紧缺专业门类,确定特设岗位,报市教育局和人社局审核。特设岗位招聘简章另行公布(样式见附件 十四)。
三、注意事项 1.招聘教职工要严格按照本文件规定程序操作,对不按规定操作的,市教育、人社部门将宣布招聘结 果无效,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2.对已签订就业协议但被录取为研究生或录用为公务员的毕业生,由各用人单位在考核面试人选中依 次递补录用。低于学校方案中设定的最低考核线的不得递补。3.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后的招聘计划,无特殊情况,招聘单位不得更改。4.2010 年 12 月 20 日前,将《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申报表》(见附件一)及 2011
年教师招聘简章(样式见附件十一)交市教育局人事处。局人事处将申报表审核汇总审核后报市人社局备 案。招聘简章电子稿发送至 jyjhc@czedu.gov.cn,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5.2011 年 5 月 30 日前,各校将拟录用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报局人事处鉴证;6 月 10 日前,报送拟录 用的在职教师审批材料;7 月 10 日前,报送拟录用的新教师审批材料。6.局属各单位聘用的各类人员均须在 2011 年 8 月前上好编制,核定岗位,9 月份由市财政统发工资。7.未尽事宜按常教发〔2005〕12 号、常人发〔2005〕21 号文件精神执行。附件:
一、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申报表
二、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
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资格审核表
三、公开招聘教师面试评分表
四、公开招聘教师笔试、面试综合成绩通知单
五、公开招聘教师面试评分汇总表
六、在职教师笔试成绩汇总名册
七、参加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汇总名册
八、应聘人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情况表
九、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成绩汇总表
十、常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录用呈批表
十一、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简章(样稿)
十二、高中公开特聘高校优秀毕业生简章(样稿)
十三、学校公开特聘优秀专业教师简章(样稿)
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5
一、精心组织迎庆十六大主题活动
2002年是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年初,市教育局党委部署全年党务工作,要求以新的作风、新的面貌、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我们在局属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主题教育,举办全市政治教师培训班,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培训骨干;组织开展“‘三个代表’在学校”宣传报道活动,浓厚各单位迎庆十六大的宣传舆论氛围。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我们及时组织党员干部以及师生收看十六大电视报道,召开各种学习座谈会,并对全市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出总体部署;举办市教育局十六大精神学习班,我市教育系统兴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
二、扎实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积极响应市第九次党代会“建设学习型城市,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的号召,及时提出了“率先建设学习型系统,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奋斗目标,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常州市教育局建设学习型系统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市教育局机关、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局属单位都制定了建设学习型机关、系统、单位的实施意见,开辟专题宣传网页和电视专栏,组织开展“学习日”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新“三学”及推广普通话活动,开展建设学习型系统工作先进单位考评工作,召开学习型系统建设推进会,筹建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 主动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积极为学习型社区建设提供服务,积极报道学习型组织建设及活动情况,我局扎实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被常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指导委员会确定为试点部门。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坚持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党员教育和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论“三个代表”》、“5·31”讲话、十六大精神,结合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新世纪共产党员修养》和《教师道德修养》读本;征集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七一”讲话,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文章40篇,表彰12篇,在全市评比中获奖3篇,并将优秀征文汇编成册;围绕迎接课改实验,组织222名校级干部参加6种不同类型的专题培训班;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了教育系统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党政负责人、局属单位校科级干部近300人通过听取市委李全林书记、市政府周亚瑜副市长关于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两个专题报告,征集研讨文章130余篇,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常州教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及服务经济,文明社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从而为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不断促进教育创新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发后,市教育局
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感,提高师德水平;在广大学生中开展“道德与我同行”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组织5万名学生参加“7·13”文明小市民行动日活动,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和“新世纪、我能行”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等;组织改编《传统美德》读本;组织3个合唱团参加市首届合唱节以及各界群众庆祝十六大“龙声飞扬”歌咏大会,获2个金奖,1个银奖,组织数万名学生观看“疯狂英语”、“邪教——罪恶本质”、“龙城巨变”等影展,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习惯、树立远大理想。
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度,对2001年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文明单位、局级文明单位初评情况进行通报和评定,市实验初中、市三中、市二十五中、兰陵中学、翠竹中学经初评,确定升格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和市级文明单位;教育局机关认真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促进了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2002全市“十佳好事”征集评选推荐工作;响应省文明委关于实施“文明交通工程”的要求,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了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在创文明城市工作中,市教育局获组织奖。
成功接待了新华社、省区域教育现代化采访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采访我市教育,制定《关于做好常州教育网站通联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挥教育网站在宣传报道中的独特作用,“常州教育报”、“常州教育时空”等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密切同市、省新闻媒体的联系,为我市教育的改革发展创设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七、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召开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纪检监察工作。各基层党组织都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并根据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与行政工作要求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继续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廉政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和尉健行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开展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为主题的廉政教育,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和基层单位领导干部200多人参加“党纪政纪条规知识”书面考试,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继续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加强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监督检查,开展“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创建活动,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全面部署清房、清理图书和教材采购回扣专项工作;继续开展对基建工程实施全过程的廉政监察,确保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责任书;积极开展效能监察试点工作,全过程参与教育装备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加大对考试、招生、职评等工作的行政监察,标本兼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统战工作、老干部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和信访接待工作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为2003年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我局先后荣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支持儿童”活动组织奖、全国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希望工程”贡献奖、江苏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江苏省创建“五四红旗团委”组织奖和江苏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2011年教育局工作思路 篇6
w
ww.chazidian.com
32011年教育局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2011年,我市教育事业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瑞安市“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创新教育发展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双十大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十二五”教育发展起好步开好局,朝着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迈进。
二、主要目标
(一)学前教育:3-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计划,完成“十二五”任务目标数的20%;争取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40%,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8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计划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举办幼儿园。努力完成学前教育三项指标任务,新建2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创省二级幼儿园2所,省三级幼儿园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论文评选;评选学教学质量奖,完善质量监控评估方案;以绩效工资为杠杆,努力实施优绩优酬,全面促进中小学校教学质量提升。10.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加大预案演练力度;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排除各种隐患;重点抓好寄宿制学校、民办学校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安全工作;规范学校护卫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严格师生外出审批制度,加强春秋游安全管理,规范学生接送车;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稳定工作;以人为本,大力创建“平安校园”和“绿色校园”,力争使全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四)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11.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放眼全国,多方面、多层次吸收优秀人才进入我市教师队伍,招聘重点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若干名;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规范公正招录师范类毕业生,规范教师资格证考试,建立健全教师转岗、退出机制;科学均衡调配教师,完善职称评审,规范编制管理,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对教师的分类管理,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发挥教师评价作用;完善在职教师合理流动调配,继续实行综合量化评估考核机制,引导市区优秀干部、教师到农村山区学校任职、任教。12.加强师德业务培训。继续加强师德教育和师德考核制度,引导每位教师做学生喜爱的“魅力型”教师;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励他们教书育人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工会职能,关爱教师生活和专业成长,健全困难教师帮扶中心,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文体活动;完善建设教工活动中心,推进教师健康工程,吸纳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举办教育教学论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统筹安排各类教师培训活动,改革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以实施领雁工程为载体,强化以校(园)为本的培训制度,实施“三个一”教师培养计划,积极完成“十二五”培训计划目标任务;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力度,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学校,配备义务(学前)段专兼职师训员,创新培训项目教师自主选择方式。13.加大名优教师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个层次评选工作,搭建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示范平台,首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三坛”(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评比;完善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制度;
建立校级干部后备人才库,积极探索校长任期制度和校长公开选拔制度,校长考核注重校长个人努力;组织校长论坛、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举办校长后备力量培训班;探索“名校长+优秀团队”的办学班子建设模式;继续实施班主任全员培训计划,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领军、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探索有效管理机制,大力发挥瑞安教育潜力。14.加强教育督导工作。进一步加强督学队伍和督导机构建设,提高教育督导队伍水平,完善督导工作和督学责任区制度,突出督政,强化督学;全面开展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积极推进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继续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师德师风、校园安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等专项督查,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强化督导科研工作,建立教育督导公报制度,依法保护师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定于12月9日至1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主办,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承办, 大学杂志社协办。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会议主题: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的两项重要任务。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石,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是检验现代大学制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本次会议拟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专题研讨:
(1)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特征
(2)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
(3) 国外大学制度建设与质量保障举措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4) 国内大学制度建设与质量保障案例介绍
二、会议安排
1. 参会人员
会议拟邀请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 教育评估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 从事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专家、学者, 各会员单位及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等出席。
2. 大会报告
特邀请教育部相关职能部门领导, 从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作学术报告。本次会议将评选1~2位优秀论文作者在大会作专题报告。
3. 分组讨论
根据会议专题分组讨论, 并根据所提交的论文, 选取部分优秀论文作者作交流发言。
联系人:桂老师, 010-6200334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
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8
一、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围绕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力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出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在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上,要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组建多形式的职教集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合作机制:要加强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以市为单位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调整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市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示范专业建设计划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上,要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上,要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相融合;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促进职业教育终身化。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健全上,要优化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依靠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健全督导检查制度。要完成这些十分光荣和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更新理念。理念正确,才能使得思路正确,思路正确才能促进路径和措施正确。
1确立国民素质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素质。是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征程中的劳动者素质。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努力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当前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胡锦涛总书记将“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大力发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说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素质就是劳动者素质,也就是国民素质。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是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生产力竞争素质的主要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比较弱。产品的附加值还比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技能人才。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重塑。全球生产力正在调整重组,市场分工不断变化,使得各国人才结构变动和技能素质提升成为必然,经济体之间生产力竞争越来越依靠规模充足、结构合理、素质高超的人才队伍作为有力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职业教育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在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的座谈会上说,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着民族素质。研究表明,当今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之间的互相依赖日益明显、凡是职业教育好的地区、国家,其产业工人素质就高,产品在市场上就有竞争力。
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同样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着眼点。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造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从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来看,更应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四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是当地的国民素质。2009年江苏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3%。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达80%左右。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只有少部分回到生源地工作。在本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绝大多数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就是当地的国民素质。
2确立教育公平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战略的工作方针,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学以致用的教育机会,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上,还是教育内部,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偏低,轻视、忽视、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职校毕业生收入和社会地位较低。缺乏升学路径。自我持续发展的愿望得不到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前景暗淡,致使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结果也不公平。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要做到在教育发展中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建设资源配置优先、研究工作优先。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而且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确立科学政绩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各级党委、行政部门、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更是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者、社会各界的神圣使命。
教育要科学发展,必须既要看考上北大、清华多少人,更要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本地、为民族培养了多少高素质社会公民。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社会需求旺盛而有效供给不足。规模能力提高而结构质量不尽合理。就业能力提升而社会吸引力不强。中央强调大力发展而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公平教育目标与政府责任缺失的情况下,更需要把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度建设、经费保障、政策制定、管理监督、整体服务作为教育科学发展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考察各地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领导的主要指标。
4确立全面质量观,把内涵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首要的位置。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为导向,构建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衔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教学效益。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教育规律和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模式。
二、在新的目标引领下,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径
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路线图,教育部组织编制了《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我们要在人才培养机制、发展方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使职业教育资源更优质、队伍更优秀、质量更优良、体系更完善。
1创新发展方式,优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对接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效益和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增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创新办学体制,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公立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制度,推进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积极探索行业、企业主动支持,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和途径。
3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优化“三创”素质教育。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江苏人为总要求。坚持就业创业并举,拓宽升学渠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4创新队伍建设机制,优化师资整体素质。
完善职业学校管理制度。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技能大师,造就一批职业教育家、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
5创新考试招生制度,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推进教育公平,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就业和升学途径。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按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6创新质量评价制度,优化质量监督体系。制定以毕业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为重要指标的标准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的多种评价方法,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
三、在新的跨越中,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发展任务
要将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落实到位,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完成以下12项工作。
(一)健全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放在优先位置。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普遍关心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坚持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努力扩大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规模。积极拓展招生范围和对象。举办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和招收就业、待业青年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面向退役士兵、青年农民、生产服务一线人员和下岗职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非全日制学历比例。职业学校各类技能培训总量与全日制学历教育大体相当。加强职业教育东西部合作,积极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中西部来江苏就读学生平等接受职业教育。
(二)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分工合理、协调配合,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具体负责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籍管理和教学工作。
(三)不断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按照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省定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同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增长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公办职业学校基本建设债务。落实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积极试点并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制度。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政府统筹职工工资总额的0.5%部分,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培训、兼职教师聘用等。
(四)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坚持以公办职业学校为主体,深化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引进民办教育运行机制,探索多种形式办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引导民办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加强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鼓励组建以专业为纽带、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赢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引企入校,遴选40所新兴工业园区职业学校与所在园区签订园校合作办学协议,围绕园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专业设置,围绕园区企业岗位要求改革课程教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国际交流
与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五)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合作。加强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优先支持在新能源、新材料、医药与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络、现代农业等领域重点建设200个设备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对接职业岗位,装备先进一流、人员配备齐全、管理科学,具备转岗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功能的实训基地,使国家、省、学校实训基地覆盖到每一个专业、专业群,有力支持学生实践能力在我省战略产业、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确定一批知名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示范单位、职业学校实习基地、教师实践基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定期发布本地区人才需求信息,积极推行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财政部门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推进“引企入校”。
(六)优化职业学校布局。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基本条件,修订和完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和办法,以省辖市为单位继续推进职业学校布局调整。2012年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到位,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骨干专业均建有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达到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取消不合格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办学点、办班点。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意见》,全省新增50所省级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好100所省级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创建150所国家级示范中职校和国家优质特色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到2015年,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50%左右的职业学校达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职业学校或国家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标准,创建一批国内一流的窗口学校:全省60%的职业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我省相关新兴战略产业、重点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基地。严格按照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设置和管理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名称规范。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凸显江苏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七)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坚持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德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管理规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沟通融合,做到产业文化进学校、企业文化进课堂、专业文化进实训基地。创建一批省级和谐校园。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教师队伍。拓宽德育路径,丰富德育内容,保障德育经费,创新德育形式,每校均有若干德育特色项目。学生的公民意识、职业道德、人文与科学素养不断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到80%以上。不发生校园犯罪和重大安全事故。
(八)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制定《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意见》,引导职业学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江苏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设置技能人才紧缺专业和方向。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和岗位规范,研究制定中职、五年制学校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职业学校主干专业与当地支柱产业、骨干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重点建设300个中职、100个五年制高职省级品牌专业和150个中职、50个五年制高职省级特色专业。创新一批国家示范专业点。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职业学校所有专业均达到合格标准。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品牌专业。所有专业均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学校生均教学设备价值在苏南、苏中、苏北分别达到6000元、5000元、4000元。
(九)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制定《江苏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意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改进教学模式,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专业教学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创新教学环境,重点建设现代化“技能教室”,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创新教材应用。开发编制11个专业大类100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教材,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专家资源库,分类、分层、分批开展国家规划教材师资培训活动;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教材建设管理体系,加强教材的监督和管理。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步伐。推进职业教育政务网、资源网、科研网“三网合一”。完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健全覆盖学生、教师、校舍、设备、经费、教学、专家等方面的电子信息档案。2012年,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化和中等职业教育政务化,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2015年,全省职业教育基础信息库、基础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全部建成。
(十)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管理职业学校编制,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对照省定标准,逐校核定教师编制,职业学校教职工与学生之比达到1:11。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设岗,优化结构,按岗聘用。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适当。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开放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通道。加强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专业教师每3年、公共基础教师每5年轮训一遍,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的5%。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与兼职制度健全。开展国际交流、培训与合作。培养一批职业教育家、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专业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创新工作室。职业学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20%以上。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5%以上。获得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或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
(十一)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制定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内容与方法,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控制班额,每班原则上不超过40人。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制度完善,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成绩优秀。建立开放、多元、动态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毕业生“双证”获得率不低于80%。当年就业率不低于95%。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70%,学生就业满意率不低于90%。建立学校创新大赛制度,省级创新大赛成绩优秀。学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有一批成功创业典型。
(十二)基本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学生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促进五年制高职健康发展,2012年前,规范现有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布局,清理办学点。对达不到标准的学校取消五年制高职办学资格。建立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学习制度,探索中、高职贯通一体办学,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建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互通的学籍管理制度与平台。
市教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 篇9
一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在课堂质量评价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教学全程质量评价,探索构建了高效课堂模式,加强了考试评价研究,加强了课堂管理,完善了监控体系,提升了干部的指导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率先提出德育“八大领域”理论的基础上,完成构建德育基本框架,学科德育、校园文化和全员德育三大领域的实施实现重点突破。在创造性的提出体育工作“六大目标任务”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落实“六大目标任务”的方法和途径,结合“每天锻炼一小时”和“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
二是以校舍抗震加固为重点,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攻坚的年度任务。
2011年,我市标准化建设和抗震加固工作创造性的实现了有效整合、一体同步,按时在年底前全部竣工验收,为2012年全面实现办学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市教委成立9年来,我市教育标准化建设完成规模居在全市前列,教育发展性投入累计25亿元,新建和改造学校310所(次),建筑面积近230万平方米,接近10年前全市学校建筑面积总和的三倍(市教委成立时,全市学校建筑面积85.2万平方米),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是以加强管理为抓手,优化了教育整体形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发和建设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学生课业负担得到切实减轻;规范教育收费,全年无违规现象。大力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人防、物防、技防网络构建完成,学校保安、安保器械和视频监控全部落实到位,学生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坚持开展“双争”活动,典型引路,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师德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良好形象被广泛认可,社会各界对我市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8.15%,继续保持高位水准。
过去的一年,全市教育系统万名干部教职工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奋勇争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改革,使教育事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均取得了喜人成绩,具体表现在:
一、“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
按照中央、市委和市委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讲党性,做表率,树形象”主题教育为载体,坚持一手抓活动、一手抓建设,各单位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入手,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弘扬敬业奉献精神,营造出浓烈的“争创”氛围。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x教育发展相结合,以发展成果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带动了全系统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向上的斗志,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得到有效发挥。
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
教学全程评价得到深化。以课程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在课堂质量评价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教师教学全程质量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课堂教学、教学业绩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形成了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和评价的工作体系,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考试评价研究工作深入推进。规范考试管理,制定实施《大型考试考务管理流程》。初步建立了全市考试质量分析系统,推进试用考试质量分析平台与无纸化“网络阅卷”,从命题质量、教学效果、学生成就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标志着考试评价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中高考成绩稳居远郊市县前列。2011年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的首届高考,我市高考升学率达到91.34%,连续七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已经位居全市郊市前列。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3.41%,比2011年提高12.74%。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8.75%,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德育“八大领域”框架构建完成。在深入挖掘和总结
全市各基地校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落实德育“八大领域”基本框架的构建,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各学校着力落实学科德育、校园文化、全员德育等关键领域,实现了重点突破。张坊中心校被教育部、全国妇联评选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成为我市中小学特色办学的典型代表。校外教育成绩喜人。扎实推动社会大课堂和科技艺术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市内外资源,组织2.5万名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科技艺术教育方面,共获市级一等奖23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61个,全市七百余名中学生成为特长生,总数接近2011年的两倍。
体育卫生工作成绩突出。着力落实了学校体育“六大目标任务”,选择18所学校作试点,为深入落实“六大目标任务”提供借鉴。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共评出优秀课70节,实验中学周辛老师《背越式跳高》一课获得市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被收录进全国第四届体育教学观摩展示大会交流材料。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在市级比赛中年度收获最丰富,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5个,其中,参加第48届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203、综合排名第六的历史最好成绩。重点加强食堂管理和疾病防治,学校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x中学等6所学校获得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称号。
三、学前教育再上新台阶
全市幼儿园扩班35个,新建岳各庄中心园、周口店镇西庄分园等6所幼儿园,比计划多建1所。共增加学位1600个,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4.75%,位居郊市县前列,基本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稳步推进级类晋升,佛子庄、阎村等5所中心园晋升为一级二类园,原子能院幼儿园成为厂矿园中第一所一级一类园,双语碧波幼儿园成为民办园中第一所一级园。截至目前,全市两所直属幼儿园是市级示范园,27所乡镇中心园中有25所幼儿园已达到市颁合格园标准,一级标准以上幼儿园16所,学前教育管理水平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四、职成教育健康、迅速发展
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招生工作成效显著,x职业学校和x二职完成招生1114人。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与北汽福田、爱丽丝幼儿园等签署了合作协议,与长安汽车、北京西南物流园市等达成了合作意向。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在继续加大工民建、汽修、幼教3个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二职高的印刷专业和x职业学校的物流专业,并完成了物流、财会、幼教等实训基地建设。
成人学校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乡镇成人学校管理规程汇编》,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学校管理逐步向规范化迈进。韩村河镇社市成人职业学校成为我市第17所市级示范性学校,市级示范校的数量和规模居全市之首。打造了23所市级重点村校,12个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获得市级奖励。完成各类成人培训15万人次。
深化了依法治教。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并完善“一意见四制度”,即《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教工作的意见》与《重大事项依法决策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信访、申诉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完成了新一轮规范性文件清理,共清理文件289件。坚持依法行政两手抓,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管理,依法组织教师资格认证、审批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学生法制教育全覆盖,严格依法行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例为零。
完成了发展规划。完成本年度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撤并学校3所;依法取缔了商农子弟学校和北京中警安全防范技术培训中心;完成各项统计工作,连续第六次被评为市级教育统计一等奖。
发挥了督导评价导向作用。按计划完成169个单位年度综合督导评价工作,同时,完成了19所小学规范化建设的督导验收,积极引导各类学校健康、规范发展。
落实了老干部工作。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教师4600余人次,组织开展了趣味运动会等大中小型活动,并对关工委和老教协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合理调整。
扩大了对外开放。围绕我市“三化两市”布局,与西城市教委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整体引进北京小学、北京第四幼儿园等优质资源。与加拿大皇家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通过干部教师培训等形式,促进我市教育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维护了弱势群体利益。完善特殊教育工作,制发了《关于规范特殊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管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了特殊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和送教上门工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共投入资金2833万元,全市受益学生5万余人。
语言文字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完成普通话测试XX余人次。
总的来看,全市教育工作多项指标已经跃居全市郊市前列:一是终身教育体系在全市率先建立健全,形成了覆盖幼小中职成各个学段的大教育格局。二是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学前三年适龄儿童入园率从XX年底的31%提高到目前的94.75%,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全部维持在99.9%,高考升学率上升到2011年的91.34%。三是成人教育位居全市前列,示范校数量和年度成人培训规模均居全市前列;社市教育荣获全国先进市县称号。四是学前教育影响力逐步扩大,继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后,9月份,我市在市政府学前教育专题会做典型发言,同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莫斯科“世界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大会上展示,引起了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和认同。目前,作为全国学前教育先进候选市县正在接受教育部评选。
八、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认可
人民群众满意度保持高位水准。在社会评价中,抽测各类学校(幼儿园)班级总数415个,抽测总人数12895名,回收问卷总数12748张,总参评率为98.86%,各类学校的社会总满意度为98.15%。
市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市领导刘伟、史全富、王智慧、梁顺、刘顺林等在市教委视察和调研时,均给予市教委高度评价,特别是市委书记刘伟对市教委几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思路清晰,二是措施得力,三是作风扎实,四是效果显著。
【连州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连州市小太阳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2012秋季学期)11-17
银行2011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10-21
火天乡2011年教师教育工作方案07-03
广二社区2011年社区教育工作总结10-18
四子王旗2011年农机教育培训总结05-26
高湾乡教育管理中心2011年工作计划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