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的医学知识(共11篇)
角膜炎的医学知识 篇1
病因
1.感染
是引起角膜炎的最常见原因,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淋球菌等)、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真菌、棘阿米巴原虫、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通常是在合并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脱落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致病。角膜上皮遭受损伤后极容易发生感染性炎症。因此角膜异物、角膜擦伤、不正确使用角膜接触镜、眼部接触污染的药物或水源等是感染性角膜炎的常见易感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也会因抵抗力下降而易患角膜炎。
2.内因
指来自全身的内因性疾患。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一些全身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三叉神经损害)波及角膜。
角膜没有血管,所以急性传染病不易侵及角膜。可是角膜组织却参与全身的免疫反应,尽管其免疫反应的程度较其他组织的为低,但是正因为它没有血管,新陈代谢较为迟缓,才使这种免疫反应变化持续经久,角膜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以致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患,如泡性角膜炎等。
内因性角膜炎常发生在角膜基质层,一般不引起角膜溃疡。
3.邻近组织蔓延
由于胚胎学上的同源关系以及解剖学上的连续性,蔓延到角膜上皮层。疾患多来自结膜,如严重的结膜炎多合并浅层角膜炎。
临床表现
除麻痹性角膜炎外,多数角膜炎患者都有较强的发炎症状,如疼痛、羞明、流泪和眼睑痉挛。角膜炎患者不但有睫状充血,也有虹膜充血。严重患者的球结膜甚至眼睑都会发生水肿。
不同病因引起的角膜炎症状也不同,细菌性角膜炎起病最急,症状最重,分泌物增多且黏稠;病毒性角膜炎次之,分泌物不多,为水样或黏液状;真菌性角膜炎最轻,有时角膜病变已经很重,但患者感觉却不明显。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知觉可减退。
角膜炎症必然使视力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尤以炎症侵犯瞳孔区域者更为严重。溃疡愈合后形成的角膜瘢痕不但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并能使角膜表面弯曲度和屈光折射力发生改变,使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因而视力降低。视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决于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于角膜正中,纵然瘢痕很小,但影响视力却很大。
检查
1.裂隙灯检查
用裂隙灯显微镜可清楚地观察眼睑、角膜、结膜、巩膜、虹膜、前方等眼前段组织的病变情况。角膜炎典型的表现为睫状充血、角膜浸润及角膜溃疡形成。
2.角膜共焦显微镜
是通过共聚焦激光诊断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手段。
3.角膜病灶刮片检查
包括涂片染色镜检和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可确定病原菌并指导治疗。
4.角膜组织活检
对角膜病变区组织活检可提高微生物检出的阳性率,适用于进展性角膜溃疡反复培养阴性时。
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眼部检查和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重点在于明确病因,首先应确定是感染性的或非感染性的。
详细询问病史,如眼外伤史、接触镜配戴史、感冒发热史、眼部或全身长期用药及全身相关疾病史等。检查时应注意视力是否有下降,结膜、虹膜是否有炎症,角膜病变的大小、形态、颜色特点,分泌物的多少及颜色,有无角膜穿孔征,前房有无积脓,角膜知觉有无下降。
治疗
治疗角膜炎的基本原则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感染,争取早日治愈,将角膜炎的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由于大多数溃疡性角膜炎为外因所致,因此,除去致病外因,消灭致病微生物极为重要。与全身疾病有关的角膜病变除眼部治疗外,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若结膜充血减轻,角膜病变缩小变平,说明治疗有效。若结膜充血加重,角膜病变向深及周围扩展,前房积脓明显,表面病情恶化,治疗无效,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无效或溃疡遗留瘢痕明显影响视力行角膜移植手术。
1.热敷
使眼部血管扩张,解除壅滞,同时促进血流,增强抵抗力和营养,使溃疡得到迅速的恢复。
2.冲洗
如果分泌物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冲洗结膜囊3次或更多次数,以便将分泌物、坏死组织、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冲洗出去。这样,不但减少感染扩大的因素,同时也可保证局部上药的浓度不至减低。
3.散瞳
放大瞳孔可减轻虹膜刺激,预防虹膜后粘连,使眼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溃疡的愈合。阿托品为常用的药物,浓度为0.25%~2%溶液或软膏,每日滴、涂(滴药后注意压住泪囊,以免溶液被黏膜过分吸收,引起中毒)。
4.药物治疗
(1)抗微生物治疗 针对病原微生物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局部滴眼治疗,对于严重的角膜溃疡,可在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对于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尚未知晓而病情较为严重的溃疡,开始时可同时试用多种广谱抗菌素。
(2)糖皮质激素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可用于过敏性角膜炎、角膜基质炎的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急性期、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糖皮质激素。
(3)口服药物 对重症角膜炎,可加用口服药物,增加局部营养,促进溃疡愈合。常用维生素C、维生素B2及鱼肝油丸等。
5.包扎和敷裹
(1)为了使眼球停止转动,促使溃疡早日痊愈,必须进行包裹。这一处理特别适应于冬季。因其不但使眼球不致受凉,而且又发生热敷与保护作用。
(2)如果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者,不应包扎,可以布勒氏(Buller氏)眼罩或黑眼镜代替之。再者,如果溃疡势将穿破,或在结瘢期势将隆起,应于每日施以压迫绷带包扎,如果日间不可能,应在晚间睡眠时用之,以其挽救不良后果。
角膜炎的医学知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验光并完成近视患者LASIK手术2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男性110例, 女性90例, 年龄18~45岁, 平均年龄 (30.3±10.0) 岁, 术前屈光度为-3.25~-13.50D, 平均屈光度为 (-5.25±4.00) D, 散光为0~-5.5D, 平均散光度为 (-1.0±0.75) D,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4~1.5, 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 (1.02±0.23) 。行LASIK手术200例患者依据验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随机分电脑和散瞳检影组100例, 医学验光 (综合验光) 组10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并且均无圆锥角膜、干眼症、青光眼、瘢痕体质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LASIK手术:通过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手术治疗, 调整能量为175mJ, 光斑直径为1.0mm, 进行飞点扫描, 脉冲频率为200Hz, 采用红外主动眼球跟踪系统, 其频率为300Hz。对光学切削区域进行设置, 一般为5.5~6.5mm, 瓣膜厚度为140~160μm, 保持柱镜不变, 调整切削量, 激光切削之后角膜床的厚度不低于270μm。麻醉后通过旋转式微型角膜板层刀对角膜瓣进行操作。聚焦光位于角膜的中央, 对眼球跟踪系统进行启动, 进行激光切削, 分步骤完成散光矫正。对角膜瓣进行复位, 进行角膜瓣下方的冲洗。电脑和散瞳检影组:采取常规的验光方法, 此处不再详细论述。医学验光组:主要采用综合验光仪联合电脑进行主觉验光, 通过以客观的验光数据作为基础参数。其主要步骤是首先进行初次的单眼最正之最佳视力, 进行初次的单眼红绿平衡, 交叉圆柱镜对柱镜的轴向和度数进行精细调整, 再次进行单眼的最正之最佳视力, 进行双眼平衡, 通过双眼的最正之最佳视力对最佳矫正视力的屈光度和主眼、次眼进行确定, 然后根据调节力、眼位、集合功能进行试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验光措施的屈光度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 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验光措施的屈光度情况 (表1)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屈光不正发生率逐年增高和年轻化趋势, 验光配镜逐步成为眼科医师的重要工作任务。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近视的方法之一, 手术创伤小, 术后伤口愈合较快, 视力恢复较为理想, 不需要长时间滴用激素[2]。其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 更加和角膜生理结构符合, 术后上皮下浑浊发生率较低, 可以有效的矫正屈光度数。验光师通过检影等精确细致的屈光检查, 为患者达到最佳的矫正视力。常规的验光配戴眼镜, 患者可能有部分出现不适应症状[3,4]。因而通过对屈光状态程度确认, 更好的配合患者眼球生理状态, 减少视觉疲劳。医学验光是齐集多种验光方法, 根据患者眼位、调节、双眼单视及集合功能等检查结果对不同年龄患者进行更加客观的验光评价。医学验光配镜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改善情况更加持久, 患者的舒适性更好, 更加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和提高满意度。有资料显示, 医学验光通过综合验光仪对患者的双眼调节平衡、眼位、单视功能、集合功能及调节状况均可以有效的进行, 对不同年龄患者屈光性质、屈光度、散光轴位、调节力、辐辏功能、双眼调节、主导眼的辨别能力均可以进行确认, 相对于常规验光更加结合眼部实际情况, 提高视觉功能的评判, 达到配镜清晰舒适, 阅读持久及医疗保健能力的目的。我们通过分析我院验光并完成近视患者LASIK手术200例临床资料, 行LASIK手术200例患者依据验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随机分电脑和散瞳检影组100例, 医学验光 (综合验光) 组100例, 结果表明, 医学验光组患者屈光度明显优于电脑和散瞳检影组, 提示医学验光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中的应用后患者视物更加清晰, 患者的感觉更加舒适和持久, 不会产生疲劳, 患者单眼视力和远视力均较好。但是由于本研究时间尚短, 病例数有限, 近视患者进行医学综合验光来引导LASIK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仍需积累更多的病例, 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陈云, 杨积文.青少年近视综合验光与散瞳验光屈光度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11, 11 (3) :556-557.
[2]张志华, 廉井财.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干眼症的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 2010, 28 (9) :904-907.
[3]董芳, 焦永红.环喷托酯在屈光参差儿童散瞳验光中的应用[J].眼科, 2011, 20 (5) :338-340.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疗体会 篇3
【关健词】真菌性感染;角膜炎;治疗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81-02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感染所致的致盲率非常高的感染性角膜疾病。由于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及隐形眼镜的不当使用,AIDS ,糖尿病,系统性免疫缺陷病等免疫低下人群的增加使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1)。本文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32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 年9 月~2013 年04月经我院病灶刮片染色镜检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或镜检未找到但经共焦显微镜到真菌菌丝断的32 例(33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1 例为单眼发病,1例为双眼发病,男23例,女9 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5岁;农民30例,无业者2例;植物划伤23例,异物造成角膜外伤5例,原因不明者4 例,合并细菌感染者6例,当地医院延误诊断使病情加重者20例;病程最长34d,最短5d。患病早期均表现为轻微的患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眼部检查:患眼视力0.4 者3 例,0.2、0.3 者各8 例,数指到0.1 者10 例,手动1例,光感2例。全部患者均表现为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病灶表浅,浸润小于2.0 mm×2.0 mm,无前房积脓及角膜内皮斑者14 例;角膜病灶在2.0 mm×4.0 mm,并侵犯角膜基質层,病灶周围角膜水肿,形成角膜内皮皱褶及内皮斑块,伴有2.0~2.5 mm 前房积脓,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者16 例;2例角膜病灶大于5mm*5mm,其中病灶周围可见伪足者9例,有卫星灶者6列,形成分界沟者5 例。全部患者角膜病灶呈污秽的灰白色或黄白色,表面粗糙干燥,可见边缘不整微隆起的菌丝苔被,均无角膜新生血管长入。
1.2 诊断依据
①病史:32 例患者分别有角膜外伤史、不明原因 及院外或我院门诊抗生素、皮质激素用药史且疗效不佳;②局部病灶:污秽的灰白色或黄白色干性溃疡、角膜内皮皱褶及内皮斑块、浸润的卫星灶、分界沟、前房积脓等较重的临床体征;③自觉症状大多轻微, 症状与体征分离;④角膜病灶刮片染色镜检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或共焦显微镜检查查见大量菌丝。
1.3 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为主,配合全身用药。首先清理刮除角膜病灶区变性的坏死组织,再用无菌棉签沾取2%碘伏烧灼溃疡面,注意不要伤及健康角膜,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病灶及结膜囊,每周1 次,连续2次。局部用0.5%那他霉素眼液(那他真),每小时1 次点眼,双氯芬酸钠每2 小时1次点眼,复方托品卡胺每日4 次点眼。病情严重病灶大于2.0 mm、伴有前房积脓者且肝功正常者予以口服斯皮仁诺,200 mg 每天1 次。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氧氟沙星眼液每日4 次点眼。为加快角膜溃疡面愈合,提高角膜免疫机能, 采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服舒眼液)。每周复查肝功肾功,经过上述治疗5~7 天后根据角膜病灶好转的情况减少点眼次数,21天停止口服斯皮仁诺,继续局部用药。
2 结果
经过恰当的治疗,32 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临床治愈。病程20~60天不等,角膜浸润病灶小于2.0mm×2.0mm,无前房积脓的轻症患者,一周内角膜浸润局限,球结膜的充血水肿逐渐减轻,20~35天角膜病灶基本愈合。而病情较重角膜病灶大于2.0mm的患者恢复较慢,5~7 天后前房积脓开始收,15-20d左右角膜浸润局限,病灶区菌丝苔被开始脱落,溃疡逐渐愈合,病程2~3月而痊愈,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角膜薄翳、斑翳或白斑。其中视力在4.7以上的5例,在4.3-4.6的10例,在4.0-4.2的10例,数指到4.0者5例。2例因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无效行了眼内容物剜出术。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应用0.5%那他霉素眼液及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点眼1~2 个月,半年后电话随访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有报道显示真菌性角膜炎在感染性角膜炎中居首位,发生率秋冬季比春夏季更高〔2〕。该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角膜外伤后继发真菌感染,尤其以植物性损伤最为常见。我国是农业大国, 临床上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中农民相对较多,加之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认识不足, 有些患者在发病早期不能得到正确诊断,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导致眼表的菌群失调,真菌大量繁殖,使病情恶化。因此,早期诊断是关键。实验室检查可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目前,实验室的检查方法有涂片染色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共焦显微镜检查、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病理学检查等。涂片染色直接镜检是快速诊断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但与上述其他方法比较阳性率低, 不同部位重复刮片可提高阳性率。真菌培养阳性是诊断真菌感染的最可靠依据,并可鉴定真菌菌种,同时进行药敏试验,但需时间较长,大多数感染的真菌3 d 内可以生长,部分需要5~7 d,约1/4 的真菌需要2 周以上方能生长,时间长将影响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据报道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测,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伤的活体检查方法,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研究中起重要重要〔3〕〔4〕,优点是能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菌丝和孢子,可多次多点检测,阳性率高。但鉴别诊断菌种分型还不够成熟;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只能检测真菌的存在,虽然阳性率比较高,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并且也不能鉴别菌株,目前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临床上尚未广泛应用。病理学检查常用于角膜移植术后的确诊和预后参考,术前很少进行。本文32 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大全部是通过角膜共焦显微镜镜检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小部分通过涂片及培养而作出了明确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多数是在外伤后24~36 小时出现较轻的眼部刺激症状, 4~6 天可见典型的体征,角膜浸润病灶呈白色或乳白色,表面干燥而粗糙, 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微隆起的菌丝苔被,溃疡周围由于胶原溶解形成分界沟,或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出现免疫环,有时病灶边缘可见伪足或卫星样浸润灶。角膜后见斑块状沉着物。坏死组织逐渐脱落, 溃疡不断向角膜实质发展,使角膜逐渐变薄,最终发生角膜穿孔。与此同时常伴有严重的虹膜睫状体反应,导致前房积脓。因此,临床上治疗首先清创溃疡面的坏死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应用碘伏烧灼, 即可氧化病原微生物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破坏酶蛋白使其变性失活,抑制真菌的繁殖,又可使药物与创面直接接触,有利于药物的渗透。0.5%那他霉素眼液是高效的广谱抗真菌药, 那他霉素滴眼液是一线眼部抗真菌药物, 杀灭眼部镰刀菌,念珠菌、曲霉菌、的首选治疗药物〔5〕,那他霉素主要是通过和敏感真菌的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形成多烯固醇复合物,改变膜的渗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从而影响真菌细胞的正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达到抑菌或杀菌的作用,局部应用那他霉素可以在角膜基质层内达到有效浓度。应用5%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最佳开始剂量为每次1滴,每1~2小时1次,滴入结膜囊内。3~4天后改为每次1滴,每天6~8次治疗一般要持续14~21天,或者一直持续到活动性真菌性角膜炎消退。配合应用双氯芬酸钠进行抗炎镇痛等对症治疗,利用复方托品卡胺可缓解痉挛的作用, 防止瞳孔后粘连。采用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点眼,补充角膜营养,增强角膜免疫机能,促进病灶的修复。斯皮仁诺亦为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 口服吸收好,200 mg 每日1 次夜间服用,补充夜间的药效不足〔6〕。总之,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是在对局部病灶进行清创处理的基础上,予以恰当的局部及全身联合用药,即可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又能保证有效的药物浓度,迅速控制真菌感染。综上所述,眼科临床提高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应用抗真菌药物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贺丹 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分析及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 吉林大学 2012-06-01
[2] 钟文贤 ;谢立信;史伟云;孙士营 真菌性角膜炎654列感染谱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06-06-13
[3] 郑洋;乔一平;张熙伯;廖光荣;黄朝霞 真菌性角膜炎70例早期临床诊断分析 国际眼科杂志 2010-04-25
[4] 潘飞;张蓓;姚玉峰;裘文亚 共焦显微镜在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炎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01-1
[5] 赵 兴 杨培增 眼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11月第七版。
结膜炎的原因 篇4
因感染、过敏、外伤引起的眼结膜充血,渗出、乳头肥大和滤泡形成等改变。其原因可分为:①外源性。由于结膜外露,易受外界各种微生物、风尘、理化毒物等的刺激而产生炎症。②内源性。致病菌通过血行或淋巴使结膜感染,或对全身他处感染物发生过敏反应。炎症也可由邻近组织直接蔓延而来。结膜炎根据其病因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霉菌性、变态反应性等。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检查发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增生,球结膜周边性充血,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要确定病源需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治疗应针对病因局部用药。
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眼病。每当夏秋来临,便是本病的流行季节。特别是一些沿海城市,由于天气湿热 利于细菌繁殖 很多人会患急性结膜炎。它起病急骤 来势凶猛 无论男女老少,一旦被感染上,几个小时内就可发病。可在一定范围内暴发流行,影响人们的健康。中医称之为“天行赤眼.老百姓则称“红眼病”.由于本病发作时,有畏光、流泪、刺痛和有稀薄的分泌物,同时眼睑肿胀,眼结膜因扩张的血管和出血使之成为红色。这就是红眼病名称的由来。如不及时治疗还会转成慢性结膜炎。
一般可用抗生素软膏或点眼药治疗细菌性感染,症状通常会在用药后的1周内消 失。严重的细菌性感染,得用口服抗生素药剂或抗生素针剂治疗,通常得费时6周才会完全复原。
如果对结膜炎不加以治疗,病毒性结膜炎可以在1周之内复原。为了减轻患儿对过敏性结膜炎的不适感,医生会让孩子使用抗炎滴眼剂。平时,父母发现患儿眼睫毛一有粘稠脓汁,应用浸过冷开水的棉花为他擦拭干净。为防止感染蔓延,手部接触患部后,应立刻将手洗净。因为病毒性结膜炎特别容易传染,家中的衣物和毛巾不可混在一起洗。
如果结膜炎患儿能够马上得到治疗,婴儿在出生时发生的感染症状应该很快消失。年龄较大的儿童的炎性或过敏性结膜炎,很少会产生危害终身的视力问题。
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面,眼球前部眼白表面的一层透明薄膜,结膜炎就是发生在结膜的炎症或感染,当结膜受到各种刺激后,将出现水肿、眼红,因此结膜炎又称为“红眼病”,可累及单眼或双眼。
结膜炎的治疗
1. 结膜炎的治疗因病因不同而异
眼睑可用清水和干净毛巾轻轻洗净,去除分泌物。如为细菌性结膜炎,可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或药膏。医生有时会用棉签擦下一点分泌物送实验室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一般结膜炎不需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如考虑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则绝对不要滴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其可能使病情加重。
2. 治疗原则在于控制炎症,阻止其蔓延扩散,以局部用药为主
细菌性结膜炎:常用眼药水有 0.25% 氯霉素、0.1% 新霉素、0.5% 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及磺胺等。白天每 1~2 小时一次眼药水,晚间涂抗生素眼膏。病毒性结膜炎:可点 0.1% 疱疹净、0.2% 阿糖胞苷、4% 吗啉双胍等。同时适量用抗菌素眼药水,以预防混合感染。
3. 禁止包扎和热敷
包扎可使分泌物滞留,结膜囊内温度升高,有利于致病菌的繁殖。
4. 冲洗结膜囊
结膜囊内分泌物多者应清洁冲洗,常用的冲洗剂为生理盐水或3%~4%硼酸溶液。
5. 防止健眼感染
两眼同时用药,先点健眼,头偏向患侧,勿使患眼分泌物流入健眼。
6. 对于过敏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抗生素治疗无效
如是过敏性结膜炎,口服抗组胺药可以止痒和缓解刺激症状,如果无效,也可试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
7. 由于感染性结膜炎传染性很强,患者在洗眼或滴药前后均应洗手
此外患者也不要触摸了患眼又去触摸另一眼,用于清洁患眼的毛中和浴巾应与其他毛巾分开。
眼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篇5
2. 治疗
(1)局部治疗
1)冲洗结膜囊:结膜囊内有分泌物时,应进行冲洗,其作用主要是清洁,所用清洗剂应为无刺激性,常用者为生理盐水、2%~3%棚酸溶液或1 : 5000~ 1 : 10000 升汞(或高锰酸钾)溶液,用洗眼壶冲洗。冲洗液须有适宜的温度。冲洗时,翻转眼睑,冲洗结膜面,同时用手指推动上下脸,使穹窿的分泌物也被冲出,同时头转向同侧,避免冲洗液流人对侧眼。
2) 不要遮盖患眼:因结膜炎时分泌物很多,如果把患眼遮盖,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集存于结膜囊内;且遮盖后会使结膜囊温度升高,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结膜炎加剧。如果病人畏光,可戴遮光眼镜。
3) 局部用药:①抗菌药物或抗病毒滴眼剂:根据病原学诊断,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②眼膏:眼膏的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适用于睡前涂。③腐蚀剂:腐蚀剂有很强的杀菌力,同时也腐蚀结膜表层组织引起坏死,如硝酸银,应用时直接涂抹患处,切不可触及角膜,涂后应立即用生理眼水冲洗。常用0.5~1% 硝酸银,滴眼时要翻转眼睑,将眼液滴于睑结膜上,滴眼后稍停片刻,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或用棉签蘸少量药液,涂于睑结膜表面,随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急性期分泌物多者,效果很好,但不可长期应用。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篇6
最近全国各地相继出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的流行,现正逢节假日的到来,是疾病最易传播的时期,为了你们的健康,请仔细阅读以下宣传资料,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预防工作。
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EV70和CA24v)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以夏秋季多见。易在人口稠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流行,在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怎样传播?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持久性差,可重复感染发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性。体征: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伴结膜下点、片状出血。
出现症状怎么办?
1、应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2、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3、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75%酒精或84液)、煮沸消毒或开水浇
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4、电话通知班主任,及时居家隔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怎样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
2、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3、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一旦发现病人,应要求病人脱离学习,居家治疗休息。
4、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手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毛巾
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
二中医务室
角膜炎的医学知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因丝状角膜炎在该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 (80眼) , 年龄22~72岁, 男性43例, 女性37例。根据病因主要分以下几类, 干眼症35例 (35眼) , 慢性结膜炎17例 (17眼) , 下睑内翻5例 (5眼) , 白内障、斜视、准分子激光术后14例 (14眼) , 暴露性角膜炎3例 (3眼) , sjogren综合征3例 (3眼) , 化学伤3例 (3眼)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 (观察组) 和对照组, 各40例 (40眼) 。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2例, 女性18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 女性19例。此外, 术前两组病例年龄和病因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为: (1) 术前检查排除严重眼病变如急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圆锥角膜、病毒性角膜炎活动期、青光眼及睑球粘连; (2) 排除有糖尿病病史和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3) 患者有随访条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进行完善的眼部检查、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试验后进行治疗, 确定泪液缺乏的程度。均由同一位熟练操作的医师刮除角膜丝状物, 如下: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 (4 g/L) 表面麻醉, 把角膜表面丝状物用无菌针头刮去, 棉签用生理盐水湿润后轻轻擦去脱落丝状物, 最后结膜囊以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Alcon视康水润型角膜绷带镜片, 连续配戴型, Dk/t=175, 直径14.0 mm, 基弧8.6 mm, 中心厚度0.08 mm)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贝复舒, 珠海亿胜公司) , 4次/d, 持续3周。配戴或取镜均由医务人员操作。告诫患者勿揉眼, 连续2 d复诊, 不适及时就诊。每周复查1次, 3周取镜。对照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贝复舒, 珠海亿胜公司) , 4次/d, 持续3周。两组病人观察期为5周。
1.3 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以眼部疼痛程度评分量表计[2], 0分:无眼痛;1分 (轻度:间歇眼痛或空闲时眼痛;2分 (中度) :有明显眼痛, 但可以忍受;3分 (重度) :眼痛无法忍受, 影响正常生活有;4分 (极重度) :持续眼痛, 不能忍受, 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刮除角膜丝状物后2h、1 d、2 d、3周时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进行对比。刮除角膜丝状物3周后取下角膜接触镜后观察角膜上皮荧光素 (fluorescein, FL) 染色并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3]:将角膜表面分为4个象限, 每个象限分别记为0~3分:0分为无染色, 1分为散在点状染色或轻微划痕, 2分为中等量点状染色并轻度融合, 3分为密集点状染色并融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眼部刺激症状消失, 丝状物消失, 角膜光滑, 荧光素染色隐性, 摘镜后2周丝状物不复发。好转: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减轻, 丝状物残留1~2个。荧光素染色区域仅限于丝状物残留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组间均数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双侧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资料比较
80例丝状角膜炎患者纳入研究, 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1。对照组年龄42~70岁, 平均年龄 (55.38±10.42) 岁, 观察组年龄41~68平均年龄 (54.15±9.92) 岁, 2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27) 。入选丝状角膜炎病因方面, 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9) 。
2.2 2组患者在治疗后总体临床表现
2组患者经过上述处理后, 观察组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不适症状立即缓解, 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
对2组患者间治疗后2 h、1 d、2 d、3周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 治疗后2组的疼痛评分值都随着之间而逐渐降低, 并在3 w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在治疗后2 h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在1 d和2 d时间点, 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3周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产生的疼痛较轻, 且恢复较快, 说明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使用在减轻刮除丝状物后的疼痛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2.4 2组患者治疗后3周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3周后分析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角膜FL评分为 (0.81±0.72) , 对照组患者角膜FL评分为 (1.14±0.68) , 观察组评分平均值稍优于对照组, 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55, P=0.144) 。
2.5 2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和有效率的比较
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 见表2。
注:χ2=32.576, P=0.000。
由表2数据可知,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以有效提高刮除丝状物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2.6 治疗后并发症
2组患者治疗后随诊期内未并发感染、复发、植片愈合不良和结膜下囊肿等。
3 讨论
丝状角膜炎 (filamentary keratitis) 即丝状角膜病变[4]。丝状角膜炎常发生在角膜上皮是一种迁延不愈的眼病, 常伴有疼痛、畏光、明显的异物感、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 闭眼时症状可减轻而瞬目时症状加重。在角膜上可见色暗、卷曲丝状物, 一端附着于角膜上皮层, 一端呈游离, 可被推动, 长度数毫米不等, 牢固附着处于角膜, 下方角膜上皮水肿, 表面麻醉下强行将丝状物去除, 可造成上皮损伤, 荧光素染色呈阳性, 这是丝状角膜炎眼部的典型表现[5]。瞬目可使丝状物弯曲折叠, 所以用力闭眼, 可能角膜面上的丝状物会脱落, 而残留角膜上皮缺损区。在此缺损区又可长出新的丝状物, 丝状物可在不同的区域反复出现。丝状物脱落导致角膜上皮缺损, 损伤了三叉神经感觉支, 从而导致疼痛、畏光、流泪等严重的眼部刺激症状。丝状角膜炎病因可能与基底膜与前弹力层接合异常、角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类黏液形成过多等因素有关[6]。所以在临床上易导致角膜代谢与营养障碍的眼病多引发丝状角膜炎, 如干眼症, 眼部手术术后 (斜视矫正术、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割术等) , 眼部化学伤, 角结膜急慢性炎症, 暴露性角膜炎等。解除病因、擦除丝状物为治疗丝状角膜炎的主要方法, 而合理用药对丝状角膜炎可以有效控制及减少复发的作用。目前多采用上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人工泪液、免疫抑制剂、高渗盐水等。该研究中应用的贝复舒滴眼液为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可以促进和修复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作用。能使缺损的角膜上皮细胞修复, 有效制止丝状物的产生, 防止丝状角膜炎复发。
角膜接触镜可用于矫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在内的各种屈光不正, 同时还可治疗角膜上皮脱落、化学伤、热烧伤及圆锥角膜等角膜疾病[7,8]。通过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 用于缓解角膜疾病引起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和保护角膜和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的方法在欧美国家已被广泛应用[9]。在我国,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大泡性角膜病变、准分子激光手术后、顽固性角膜上皮剥脱、浅层角膜炎、角结膜干燥症等疾病治疗中使用, 效果显著。该组研究采用Alcon软性角膜接触镜 (商品名:视康水润型角膜绷带镜片) , 每片连续配戴的时间最长为30 d。具有稳定的机械保护作用、高透氧性、低沉积率、低含水量可避免脱水的特点。使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以有效缓解眼睑对角膜上皮的机械压力, 减少瞬目牵拉作用, 避免对眼表组织的直接摩擦而导致止上皮脱落, 从而有效促进上皮与基底膜紧密连接的修复。另外,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良好地机械屏障作用和药物缓释作用保护并促进角膜上皮神经末梢修复, 从而减缓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贝复舒滴眼液也容易吸附于镜片上, 利用其物理特性作为给药途径, 维持滴眼液的浓度, 延长药效时间[10]。其抗沉淀性好, 不易发生镜片沉淀物, 能保持较长时间镜片清晰度。其镜片设计为双弧形, 即镜片边缘相对较厚及圆滑, 大部分患者能获得良好配适, 而且不容易脱落[11]。
该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 在治疗后采用佩戴角膜接触镜与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治疗方法。与只给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更快。刮除丝状物后2 h时, 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快速缓解, 量化表现为疼痛程度评分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在随后1 d和2 d时间点,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评分值 (P<0.05) 。尽管在手治疗后3周时, 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评分值和患者角膜FL评分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值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 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33例完全治愈, 其余7例也表现出显著好转的临床表征, 有效率达100%;而相比之下对照组仅有27例患者实现治愈, 并有6例患者表现出对治疗无效。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可以明显缩短恢复时间, 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 安全无复发,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黎新, 王寄, 董诺, 等.角膜屈光术不同制瓣方式术后丝状角膜炎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1, 29 (7) :663-665
[2]王洋洋, 杨晨霞, 杨矛妹.音乐疗法对眼部注射患者疼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6) :3155-3157.
[3]张顺华, 卞爱玲, 赵岩张, 等.角膜结膜染色评分新方法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应用[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 7 (2) :134-138.
[4]赵林, 孙洪臣.各种因素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 2008, 8 (7) :1482-1434.
[5]王婷, 刘军彩, 王姝婷, 等.丝状角膜炎角膜丝状物构成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3, 32 (11) :1061-1064.
[6]谷雄霖.角膜病临床诊治精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85.
[7]Bartolek D, Frick A.Huge multinodular goiter with mid trachea obstruction:indication for fiberoptic intubation[J].Acta Clin Croat, 2012, 51 (3) :493-498.
[8]汤瑞方, 张晓峰.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病治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12, 41 (22) :2312-2314.
[9]Shafran T, Gleason W, Lorenz K, et al.Application of senofilcon a contact lenses for therapeutic bandage lens indications[J].Eye Contact Lens, 2013, 39 (5) :315-323.
[10]Kanpolat A, Ucakhan O.Therapeutic use of focus night and day contact lenses[J].Cornea, 2003, 22 (8) :726-734.
角膜炎的医学知识 篇8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11600)【摘要】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和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确诊为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74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重组干扰素a2b治疗,对照组仅适用更昔洛韦,并观察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与对照组(56.76%)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16.2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3.24%)。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重组干扰素a2b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适用。【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断;疗效【中图分类号】R772.2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16-0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引起的常见的角膜病变,严重时可使患者致盲。该病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1]。单纯疱疹病毒入侵角膜引起原发性感染,病能在三叉神经节和角膜内潜伏,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再活化而产生复发,如感冒、疲劳、眼部刺激、精神等因素。因单纯疱疹病毒容易耐药,导致其根治效果差,容易反复发病。本研究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眼科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联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跟踪随访抗复发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眼科门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7人,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4.5岁;初发16例,复发21例;病变类型为浅层性病例23例(点状角膜炎14例,树枝状角膜炎6例,地图状角膜炎3例),深层性比例14例(盘状角膜炎9例,角膜基质炎3例,角膜内皮炎合并虹膜炎2例)。对照组37人,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5.3岁;病变类型为浅层性病例24例(点状角膜炎15例,树枝状角膜炎5例,地图状角膜炎4例),深层性比例13例(盘状角膜炎10例,角膜基质炎1例,角膜内皮炎合并虹膜炎2例)。临床诊断标准:①近期有感冒、劳累、月经、眼部药物刺激和精神压力等特定诱发因素的影响;②畏光、羞明流泪、异物感、疼痛、眼睑痉挛、视力下降等。③结膜充血、角膜知觉减退或消失。④角膜上皮点状、树枝状、地图状或盘状浸润。⑤口角、眼睑、鼻翼部出现皮肤疱疹[2]。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与0.1%更昔洛韦滴眼液(武汉天天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为5ml:5mg),用法用量:滴入眼睑内,一次2滴,每2小时1次,一日给药7~8次,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或葡萄膜炎者加用1%阿托品散瞳。治疗组患者加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注射液10万U(天津华力达公司,规格100万U,1mL/支)球结膜下注射,每2天1次,0.2ml/次,同时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2b 100万U,每2天1次,每次1mL,共10次。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复发率。1.3 疗效标准:①治愈:眼部异物感、疼痛、畏光、充血等症状消失,角膜知觉恢复,角膜溃疡愈合,角膜基质水肿、浸润消失,后弹力层皱褶消退,角膜后沉淀物极少或完全消失,房水透明度恢复正常,视力恢复,荧光素染色阴性。②有效:眼部异物感、充血、疼痛等刺激感减轻,角膜知觉基本恢复,角膜溃疡程度减轻,角膜基质轻度的水肿、浸润,角膜后沉淀物较少,房水透明度提高,荧光素染色只有少许着色。③无效:所有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任何明显改善,或者加剧[3,4]。1.4 统计学方法: 详细记录试验所得数据,整理后如入电脑,采用SPSS10.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37例中26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好转,治疗无效患者3例,总有效率达到91.89%;对照组37例患者10例患者痊愈,11例患者好转,治疗无效患者16例,总有效率为56.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2.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1年,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37例患者有6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6.21%,其中23例浅层病例复发2例,复发率8.70%,深层病例14例复发4例,复发率为28.57%;对照组37例患者有16例复发,总复发率为43.24%,其中24例浅层病例复发6例,复发率为25.00%,13例深层病例复发10例,复发率为71.43%。表2 两组随访1年复发率比较(例,%)3 讨论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单纯疱疹病毒按血清学分型为Ⅰ型和Ⅱ型, HSV-Ⅰ型致病较为常见,Ⅱ型主要引起性传播疾病,由于两型间有着免疫交叉反应糖蛋白,在分析患者血清抗体时可以同时检测到I、II型HSV[5]。HSV引起原发感染最易发生在1~3,至5岁时已有60%感染,15岁时有90%以上感染。原发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热和耳前淋巴结肿痛,眼部损害极为少见,主要有:①疱疹性眼睑炎;②急性滤泡性结膜炎;③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由于HSV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原发感染时应及时确诊和治疗。更昔洛韦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DNA病毒的药物,对单纯保证病毒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①竞争抑制脱氧鸟苷的三价磷酸盐与DNA聚合酶的结合;②丙氧鸟苷的三价磷酸盐与病毒DNA的结合最终导致DNA延长的停止。丙氧鸟苷是化学合成的鸟嘌呤类似物,能够阻止疱疹病毒的复制。对其敏感的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HSV-1、HSV-2、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组人干扰素a2b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干扰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繁殖,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陈家祺.角膜眼表疾病临床诊治的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眼科学新进展),2004:18—30.[2]王蔚文.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M].长沙:湖南医科大学印刷厂,1993:194—197[3]张晓峰,李龙标,张济明等.a1b、a2b型干扰素滴眼剂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11):828—829.[4]汪洁,倪宁华,杨峥嵘等.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两种用药途径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04,4(2):349—351.[5]吴炜,宋宗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原学诊断技术[J].国际眼科杂志,2004,4(2):292-296.
颈椎肌筋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法 篇9
(二)检查
1、颈肩部及肩胛内缘有广泛压痛,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并可触及筋膜摩擦音。
2、肩背部活动受限。
3、一般无神经根性放射痛,故各种神经挤压试验均正常。
角膜塑形镜检查总结 篇10
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我局接到豫食药监电〔2017〕13号《关于做好角膜塑形镜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立即安排部署,对辖区内销售角膜塑形镜医疗器械产品的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现将本次专项检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排查我辖区内角膜接触镜经营企业有130余家,(塑型角膜接触镜)经营企业有1家。检查中发现经营有塑型角膜接触镜经营企业1家,并要求该企业提供了经营的塑型角膜接触镜销售记录、供货者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合法证件,企业提供了上述相关证件,销售记录虽然具有可追溯性,但记录还不够详细,执法人员要求该企业进一步完善销售记录。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在检查期间发现部分企业进货记录、销售记录存在记录、保存、管理混乱,往往找到相对应的进销货记录时间较长,相关合法证件存在现查现要等情况,也就是执法人员检查到该企业的一个产品,该企业就和供货者联系,供货者发产品合法证件的传真或图片,而不是进货时就把相关证件进行存档等情况,我局今后会加强对角膜塑形镜企业及其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培训力度,培训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内容,以确保企业遵纪守法,规范生产经营以及使用。通过本次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角膜塑形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管,规范角膜塑形镜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角膜塑形镜医疗器械产品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角膜炎的医学知识 篇11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Abstract】 Keratitis is a serious vision-threatening eye infection with fast onset,rapid development.it often results in severe visual impairment and eye perforation as well as other complications if it is not treated or well controlled .Thus a variety of treatment methods emerged:Western medical therapy ,Chinese medical therapy,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combined therapy,ect.This paper i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therapy.
【Key words】 Keratitis Western medical therapy Chinese medical therapy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combined therapy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的化脓性角膜炎,又称为细菌性角膜溃疡[1]。细菌性角膜炎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被称为 “无声的传染病”! [2]。 造成角膜炎的细菌种类众多,其中以微球菌科(主要是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链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及肠杆菌科为主约87%的细菌性角膜炎是由上述4类细菌所致[3-5]。
本病属于中医“凝脂翳”范畴,多因黑睛表层损伤,风热邪毒乘隙袭入,若素有漏睛,邪毒已有蕴伏,或因脏腑蕴热,火热1上攻,更易发病。凝脂翳病在黑睛,内应肝胆,自起病即感红肿疼痛、视力昏朦,故多热证、实证,发病急,变化快,若失治误治每易致黑睛溃破,变证蜂起,而成蟹睛、正漏,甚至眼内化脓、眼球萎缩等恶候,为眼科疑难重病之一[6]。
1 西医疗法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目前最常选用的抗生素为氟喹诺酮类,如0.3%环丙沙星、0.3%氧氟沙星、0.3%諾氟沙星,以及0.5%头孢甲肟[7]。手术治疗:对于深层角膜脓疡或穿孔的患者,在药物控制的条件下,可行角膜移植。
1.2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轻度病变可选用一般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红霉素等。溃疡面积较大或有前房反应时应选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手术治疗:当耐药菌株感染,药物治疗效果差,或病
变迁延不愈,有穿孔倾向时可选择角膜移植手术。
1.3 沙雷门菌性角膜炎
沙雷门菌对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甙类抗生素敏感,一般选用氧氟沙星或妥布霉素点眼,也可选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8-11]。
2 中医疗法
2.1中药疗法根据患者全身症状及局部表现进行辩证论治,将凝脂翳分为四型
2.1.1风热雍盛证,治法以祛风清热为主,方药为新制柴连汤加减。
2.1.2肝胆火炽型, 治法以清肝泻火为主,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
2.1.3热盛腹实证,治法以泻火解毒为主,方药四顺清凉饮子加减。
2.1.4气阴俩虚证,治法偏阴虚者,滋阴退翳,偏气虚者,益气退疑。
方药滋阴退翳汤或托里消毒散。
2.2中成药疗法,选用清热减毒眼药水滴眼。
2.3针灸疗法,常取睛明、承泣、丝竹空、攒竹等穴位交替轮换针刺,每次局部取俩穴,每日一次,针用泻法[12-15]。
3 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
3.1疾病初期,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睡前涂抗生素眼膏。适当配合清创、散瞳和热敷。加强眼部护理。
3.2疾病中期,初期未愈的,在口服汤药的基础上,口服抗生素或静脉给足量抗生素,继续点眼治疗,角膜刮片检查,Gram染色或Giemsa染色可找到细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3疾病后期,恢复期或加重期,恢复期适当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睡前点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用凝胶。对于经药物控制无法治愈,溃疡将穿孔的病例,可考虑行治疗性板层角膜移植术。重症前房积脓,玻璃体也不健康者,并有眼内炎趋势者,考虑眼球摘除[16-22]。
4 讨论
细菌性角膜炎是严重威胁视力的一种常见角膜病,发病急、发展快、来势猛、变化多端,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虽然近年来广谱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得对细菌性角膜炎有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耐药菌株逐年增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不及时,往往延误治疗,感染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23]。所以各种治疗方法,如能及时有效的应用于临床,那么对于细菌性角膜炎的治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也希望会有更多的眼科医生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好的治疗方法,为眼疾患者造福。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M].5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
[2] Whitcher J, SrinivasanM, Upadhyay M. Prevention of cornealulcerationin the developing world[J]. Intern Ophthalmol Clin, 2002,42(1):71-77.
[3] 梁艳闯,王智群,李然,等.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眼科研究,2007,25(4):306-307.
通讯作者:赵海霞 女 硕士研究生导师 眼科主任医师
【角膜炎的医学知识】推荐阅读:
角膜炎家庭护理12-30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11-26
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09-21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09-12
角膜移植术病人的护理11-11
角膜上皮08-05
角膜水肿11-12
角膜损伤11-12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05-25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