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工艺和清洁生产是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2024-12-22

新技术工艺和清洁生产是铅蓄电池发展方向(共5篇)

新技术工艺和清洁生产是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篇1

新技术工艺和清洁生产是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解读文件。《准入条件》将“卷绕式、双极性、铅碳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型铅蓄电池”以及“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的生产项目”列为不受生产能力限制的产品。可以说,目前一些欧美日等国已大量应用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但国内企业由于设备投入较高等原因而很少采用该工艺。为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准入条件》规定这类项目不受生产能力的限制,这为新型铅蓄电池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技术在新铅蓄电池中的运用

由于铅蓄电池的主要原料是铅,容易给人们造成不环保的印象。铅蓄电池能否成为“绿色能源”,也是人们一直在寻求和关注的问题。

随着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的开发利用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铅蓄电池作为不消耗地球资源的“绿色”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如何减少铅的污染,如何绿色生产,早在2010年就有电池行业著名专家提出,铅蓄电池特别是动力铅蓄电池作为一种绿色能源,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提升技术含量,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虽然这次的《准入条件》对新建、改扩建、现有和单纯极板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有了一定的限制,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鼓励对铅蓄电池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采用新技术的企业还是“相当宽容”。

《准入条件》中之所以明确规定:“卷绕式、双极性、铅碳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型铅蓄电池,或采用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的生产项目,不受生产能力限制。”是因为这些新型铅蓄电池从工艺的技术上都符合未来铅蓄电池的发展方向。未来铅蓄电池企业应将重点转移到发展阀控密封、胶体、卷绕式、双极性、超级电池、铅碳电池等新型蓄电池,推进铅蓄电池减铅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研究提高铅蓄电池的功率特性,降低铅的耗用量,对降低铅蓄电池成本、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清洁生产是新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从2011年铅蓄电池行业经历的环保专项检查,到2012年到国家为电池行业制定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再到工信部下达的“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我国对铅蓄电池行业生产要求更加严格,行业标准及规定越来越多。2012年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铅蓄电池行业将受多重洗礼,清洁生产仍是主题。

此次发布的《准入条件》要求,新建、改扩建企业应远离各类环境敏感区,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应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封闭式的生产设备,并按照生产规模配备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节能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减少员工接触铅污染的机会,并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据了解,在蓄电池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的浙江长兴县,超威动力投资新建了绿色能源科技创业园。与以往新建项目不同的是,超威新基地的规划起点就是环保优先、节能减排。在已建成投产的一期项目中,由于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环保和生产设备,全面推广内化成、新型充电、废水循环等先进生产工艺,整个厂区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已经成为长兴环保型企业的标杆。

在国家低碳环保的理念倡导新形势下,蓄电池行业领军企业也加快了向低碳节能的转型升级,实现清洁生产是未来新型铅蓄电池发展的必然方向。

资讯来源:洲际电池网http:///

新技术工艺和清洁生产是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篇2

为了更好地推动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 由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经济发展研讨会, 定于2010年8月中上旬在宁波市举行。

一、会议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宁波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研究所 生物质绿色转化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杭州化工研究院全国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市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支持单位: 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市科协、宁波化工区管委会及相关企业等。

会议时间: 2010年8月中上旬。

会议地点: 待定。

邀请人员及规模:本行业及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 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期刊的科研人员, 博士、硕士研究生; 国内外精细化工企业的代表等约150人左右。

二、会议研讨主题内容

1、管理专题:

(1) 国家自然基金委化工处专家报告:化工前沿基础研究及发展; (2)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专家介绍:化工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3)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介绍:化工技术自主创新探析。

2、技术专题:

(1) 精细化学品设计、合成及复配新技术和新工艺; (2) 绿色催化技术; (3) 功能高分子与新材料; (4) 绿色化学与化工; (5) 环境友好的精细化学品; (6)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7) 废弃生物质资源化。

三、征文要求和时间

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时间: 2010年6月10日, 论文全文提交最后截稿时间: 2010年6月30日。稿件格式及要求请按照《精细化工稿件修改细则》撰写, 该《细则》可在www.Finechemicals.com.cn下载。会议将汇编论文摘要集, 论文摘要集便于会议期间交流。论文全文经过评选, 优秀文章将推荐在《精细化工》杂志发表; 优秀的英文论文将推荐在《Frontier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杂志的专栏《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上发表。投稿的摘要和全文请用电子邮件在截止时间之前发送至会务组: nb87080148@126.com, 并请在稿件上注明“2010第三届全国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字样。

四、会议资费

为使大会开得圆满成功, 欢迎国内外相关企业家积极为会议提供赞助。

代表注册会务费: 会议代表1200元/人, 学生代表800元/人。

联系方式:

会务组电话:0574-87080148传真:0574-87081521;会务组电邮:nb87080148@126.com。

新技术工艺和清洁生产是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工业生产;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发展

前 言

清洁生产技术是人类发展、工业进步和思维方式转换的必然,是当今迅速发展也应用的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它的诞生得益于人类对以往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反思,是确保工业企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利润,使企业、职工、经济、社会和环境都得到可持续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理念,在工业化生产中,实行清洁生产技术就是对这些理念的最好阐释。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应用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企业提高了活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保护了环境,有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并不充分,一些地区和企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工业化生产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应该加强对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努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普及,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清洁生产技术的概述

1.1清洁生产技术的概念。清洁生产技术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是指将环境保护概念和综合预防策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的风险和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2清洁生产的内涵。清洁生产的内涵包括三个重点:首先是清洁能源。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其次是清洁生产过程。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最后是清洁产品。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其一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其二是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清洁生产是生产者、消费者、社会三方面谋求利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清洁生产技术是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对工业产品生产从设计开始,到产品使用后直至最终处置,给与了全过程的考虑和要求。清洁生产技术不仅对生产,而且对服务也要求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技术对工业废弃物实行费用有效的源削减,一改传统的不顾费用有效或单一末端控制办法。清洁生产技术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与末端处理相比,成为受到企业欢迎的新事物。清洁生产技术着眼于全球环境的彻底保护,为人类社会共建一个洁净的地球带来了希望。

1.3清洁生产技术的控制点。清洁生产技术按照时序划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关键控制节点:

首先,在工业产品设计时,就应该将环保理念深入到产品设计之中,设计出绿色无污染或者低污染、低残留的商品。其次,在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选择无毒无害的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其三,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最后,对于产品的售后服务,应该将环境保护概念和综合预防策略渗透入所提供的服务中。

1.4清洁生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已在大力提倡清洁生产技术,但力度还不够。许多企业还是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仍然在得过且过,或者是欺上瞒下,没有使清洁生产落到实处,有的企业即使做了,做得依然还不够。许多企业不注重生产过程中的合理管理,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必将严加处理。

2、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方法

目前,国内一些比较有远见的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在制革、电镀和化肥等一些污染较大的生产工业中,经实践证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出量,而且减少了原料耗费量,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1在工业产品设计中体现环保和绿色的概念。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应该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的成本,提高环保的竞争力。

2.2在工业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清洁控制。清洁生产技术要求企业减少、降低或者杜绝因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对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和治理,实现清洁和高效的生产。

2.3在工业产品生产中强化材料的管理。材料管理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的关键,选择材料,评估性能,计算周期等一系列问题是提高材料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在选择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可循环性和可再生性,通过再次使用、循环和再生,提高企业环保质量,降低企业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在工业产品的售后服务中体现环境保护理念和综合防治策略。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企业一项基本任务,在售后最后,对于产品的售后服务,应该将环境保护概念和综合预防策略渗透入所提供的服务中。

结 语

清洁生产技术是今后企业发展的重点,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生产者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清洁生产技术必定会在我国各级各类企业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马光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篇4

本文介绍了某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企业内污染源进行排查,采用铅平衡核算、与清洁生产标准进行指标对比等方法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从源头合理控制含铅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

该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7个阶段开展工作。

1.1 筹划与组织

作为强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公司总经理全程参与了审核工作。成立了以企业各部门骨干为核心的审核小组,由咨询机构协助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制定工作计划,采用宣传、培训、动员和制定清洁生产激励制度等方式,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积极参与其中,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建议。

1.2 预审核

审核小组通过对企业进行现状调研、现场考察、评估分析等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环保法规的遵守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重点针对资源和能源消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设备管理等方面。作为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重点关注行业指导目录、行业准入条件等产业政策,以及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国家和行业的相关环保标准。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全面分析,确定将含铅废物产生量大和能源消耗高的制板车间作为本次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采用与清洁生产标准进行指标对比的方法对审核重点和全厂进行分析,将存在清洁生产机会的指标项目设置为清洁生产目标项,兼顾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1.3 审核

在审核阶段编制了铅蓄电池生产各主要工序的单元操作工艺流程,通过实测和核算等方式建立了物料平衡、铅平衡和水平衡,摸清铅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向及物质转移、转变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原辅料及能源、设备、工艺、过程控制、管理、废弃物、产品、员工等8个方面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4 方案产生和筛选

通过广泛采集全体员工的意见,全面了解铅蓄电池行业的相关清洁生产技术。咨询行业专家,结合物料平衡、铅平衡和水平衡评估分析结果,产生清洁生产方案。对产生的方案进行初步分类和筛选,汇总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

1.5 可行性分析

针对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产生的中高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推荐企业近期可实施方案。

1.6 方案实施

按照“边审核、边实施、边见效”的原则在清洁生产的各个阶段积极组织方案的实施,落实资金、计划及责任部门,监督清洁生产审核方案的实施进度,汇总已实施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案产生的效益,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企业的影响。

1.7 持续清洁生产

在企业内部建立了清洁生产组织机构,落实专人,通过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持续进行,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责任风险。

2 铅蓄电池生产含铅废气污染源分析

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主要污染物产生在制板车间。制板车间负责极板的生产加工,主要包括制粉工序、铸板栅工序、和膏涂板工序、化成工序、铅零件生产工序和分板工序等。各工序造成含铅废气污染的可能原因分析如下。

2.1 制粉工序

制粉工序包括铅粒制备、铅粉制造及输送和储存。含铅废气来自熔铅锅和铅粉机。熔铅锅在熔化铅的过程中产生的铅烟和铅尘通过局部引风收集的方式送入铅烟净化器进行处理;铅粉机采用全自动封闭设备,实现加料、制粉、出粉的全部自动化控制,内部配有布袋除尘器。该工序可能造成含铅废气污染的原因是熔铅锅的引风收集效果不好,不能将熔铅锅产生的含铅废气全部收集;铅烟净化器运行效果不好,除尘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不能保证废气达标排放;铅粉机密闭效果不好、布袋除尘器失效等。

2.2 铸板栅工序

铸板栅工序采用重力浇铸式铸板工艺,主要含铅废气来自熔铅锅和浇铸台。熔铅锅内原料合金铅熔化过程和浇铸过程产生的铅烟和铅尘通过局部引风收集的方式送入铅烟净化器处理。该工序可能造成含铅废气污染的原因是熔铅锅和浇铸台引风收集效果不好,铅烟净化器处理设施除尘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

2.3 和膏涂板工序、化成工序

正、负和膏机采用全自动方式进行和膏作业,和膏时使用少量硫酸调和铅粉,和膏机尾气中会含有少量硫酸雾。化成工序采用外化成工艺,在极板化成槽内中后期产生硫酸雾。这两个工序基本没有含铅废气产生,产生的硫酸雾进入酸雾净化塔进行处理。

2.4 铅零件生产工序

铅零件生产工序主要用于生产铅蓄电池组装用端子等小零件,主要含铅废气来自熔铅锅。熔铅锅熔铅过程产生的铅烟和铅尘通过局部引风收集的方式送入铅烟净化器处理。该工序可能造成污染的原因同铸板栅工序。

2.5 分板工序

分板工序主要用于极板分割和刷板耳,主要含铅废气污染源为分板机和磨板耳机,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铅尘。每台机器配备集气罩,集中引风收集后进入回转反吹风扁布袋除尘器净化处理。该工序可能造成含铅废气污染的原因是引风收集效果不好,不能有效收集全部铅尘;除尘器运行效果不好,除尘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

3 铅蓄电池生产含铅废水污染源分析

3.1 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和膏涂板工序清洗设备废水、淋酸时部分酸液、化成废酸液、化成后极板水洗废水、地面冲洗废水等。生产废水全部进入一步净化器,处理工艺包括中和、沉淀、絮凝、澄清、过滤等工序,生产废水处理后全部循环使用,不对外排放。生产废水可能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一步净化器处理能力低于实际废水产生量;一步净化器未能有效运行,不能保证设计处理效率;生产废水处理后水量大于回用水量,无法内部消化;生产废水未全部排入一步净化器处理;排水地沟、贮水池等废水处理设施未进行防渗处理或防渗处理效果不良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重金属污染;厂区内雨水未进行有效收集处理,会排入雨水管网造成污染。

3.2 生活废水

生活废水包括食堂、浴室、卫生间等排水,采用地埋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生活废水可能造成污染的原因包括员工洗手、洗浴可能会将铅带入废水中,如果无废水处理设施或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好可能造成污染;生产废水排入生活废水处理设施会造成污染。

4 铅蓄电池生产含铅危险废物污染源分析

含铅危险废物主要为制粉工序熔铅锅产生的铅渣、铸板栅工序熔铅锅产生的铅渣,存放在铅渣储存槽内,定期清理转移到仓库内储存后统一处理;分板工序产生的少量铅屑,回收到铸板栅工序熔铅锅重新利用;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铅泥,及铅烟、铅尘、酸雾废气处理设施产生的废物,暂存在罩棚内,集中委托处理。可能造成含铅危险废物污染的原因是危险废物储存、运输环节处置不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委托处理单位不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

5 铅平衡核算

对本次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工序投入的原料和产品、铅渣、铅烟等铅含量进行了检测。重点审核工序铅平衡数据见表1。

根据表1计算得到,制粉工序生产每吨铅粉铅尘产生量为1.57 g、铅烟产生量为12.56 g,铸板栅工序生产每吨板栅铅烟产生量为17.77 g,分板工序生产每吨成品极板铅尘产生量为66.1 g,化成工序生产每吨极板废酸液产生量为0.59 t,和膏涂板工序废品率为1.1%,化成工序废品率为0.7%。

6 与清洁生产标准的对比

国家环保部于2008年11月发布HJ447—2008《清洁生产标准铅蓄电池工业》[10],并于2009年2月1日起实施。该企业铅蓄电池生产原料采用铅、锑、锡、硒、钙五元合金,产品蓄电池中镉质量分数不大于1×10-5,满足清洁生产标准。企业产品密封反应率达98%,满足清洁生产标准中大于等于95%的要求。

企业废水产生量为0.16 m3/(k V·A·h)(以生产单位电功率铅蓄电池产生的废水量计),未达到清洁生产标准小于等于0.10 m3/(k V·A·h)要求;企业废水COD产生量为74.4 g/(k V·A·h),远未达到清洁生产标准小于等于15.0 g/(k V·A·h)的要求;企业总铅产生量为0.38 g/(k V·A·h),达到清洁生产标准小于等于0.45 g/(k V·A·h)的要求。

定性指标对比分析结果如下:该企业环保设施较为健全,主要污染源产生和排放环节配备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但在计量仪表安装、能源定量考核制度、环保档案管理、环保设施运行数据记录、危险废物统计台帐、应急预案、相关方环境管理等方面与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7 企业的清洁生产方案

7.1 含铅废气污染控制

定期维护铅粉机,检查布袋运行情况,保证尾气稳定达标排放;在电解铅、合金铅熔铅锅内铅液表面加上一层覆盖剂,减少铅熔化过程的铅烟产生量;制定监测计划,定期委托相关单位对设备进、出口气体进行监测,及时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保证铅烟、铅尘处理设备和酸雾净化设备稳定高效运行;在现有铅烟和铅尘处理设备上分别增加碱液喷淋吸收设备,提高铅烟和铅尘去除率。企业通过实施含铅废气污染控制清洁生产方案,铅尘处理系统除尘效率达到98%以上,年减排铅尘3.2 kg。

7.2 含铅废水污染控制

改造现有废水处理设施,在一步净化器后增加斜管沉降池,改善废水处理效果;对现有排水地沟、贮水池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防渗处理;增加正、负极板涂板机淋酸过程废酸回收设备,酸液回收后循环利用,减少废酸的排放;对废浸渍液进行单独回收处理,降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对冷却水系统进行改造,增加铸粒机、和膏机冷却水储水罐容积,使用制水后浓水作为冷却水补充水,对铸板机冷却水进行收集后用于化成后极板水洗;增加化成工序废电解液回收池,对化成后废电解液进行回收利用,用于正、负极板淋酸工序。企业通过实施含铅废水污染控制清洁生产方案,废水产生量降低至0.10 m3/(k V·A·h),总铅产生量降低至0.35g/(k V·A·h),年减少含铅废酸液产生量50 t,年节约成本50万元以上。

7.3 含铅危险废物污染控制

和膏涂板工序增加沉淀槽,对废水进行初步沉淀后收集部分铅膏、铅泥,按一定比例添加到负极的铅膏中再利用,沉淀后废水进入废水处理设施;健全危险废物统计台账,明确各类危险废物的产生位置、产生数量、暂存方式、最终去向等;加强对危险废物收购单位的环境管理要求,服务协议中明确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含铅物质进入水、土壤的可能。

8 结语

作为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企业现存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评估,对审核阶段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生产全过程考虑提出改进方案,从源头合理控制含铅废物的产生和排放,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后企业废水产生量为0.10 m3/(k V·A·h),总铅产生量为0.35g/(k V·A·h),铅尘处理系统除尘效率达98%以上,年减少含铅废酸液产生量50 t,年减排铅尘3.2kg,年节约成本50万元以上。

摘要:介绍了某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7个阶段开展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分别对企业含铅废气、含铅废水和含铅危险废物污染源进行了排查,采用铅平衡核算、与清洁生产标准进行指标对比等方法查找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后企业废水产生量为0.10 m3/(kV.A.h)(以生产单位电功率铅蓄电池产生的废水量计),总铅产生量为0.35 g/(kV.A.h),铅尘处理系统除尘效率达98%以上,年减少含铅废酸液产生量50 t,年减排铅尘3.2 kg,年节约成本50万元以上。

关键词:铅蓄电池,铅平衡,含铅废物,铅烟,铅尘,清洁生产

参考文献

[1]袁秀霞.铅蓄电池业面临生死考验[J].中国有色金属,2011,15:32-33.

[2]饶定茂,孙奕,黄兆慧,等.某蓄电池生产企业铅污染检测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1):66-67.

[3]王金良,马扣祥.铅和铅蓄电池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池工业,2005,12(10):364-368.

[4]简华丹,郭明战.蓄电池生产中含铅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J].广西轻工业,2009,11(1):93-94.

[5]王丹.加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控制管理策略分析[J].科技向导,2011,14:315-317.

[6]郑春,郭兆丰.节能环保并举促进企业发展[J].有色金属,2003,11:33-35.

[7]钟威,王贵明,宁艳.实施清洁生产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J].冶金环境保护,2006,4:37-41.

[8]Zhang Xizhong.Analysis of the issue of imports ofleadScrap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d resources inChina[C]//11 th China Metals Conference.Shanghai:2004.

[9]杨再鹏.持久地坚持不懈地推动、实施清洁生产[J].化工环保,2010,30(4):277-282.

新技术工艺和清洁生产是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篇5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清洁生产;审核;现状;对策

铅酸蓄电池是当前一类非常重要的“资源循环性”能源产品, 因其兼具了高安全性、高稳定电性能、较低的制造成本等诸多优点, 可预见它在多领域均有十分宽广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近些年来,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应用领域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应地市场需求量也有了更大幅度的增长, 有资料显示, 在所有的二次电源中, 铅酸蓄电池所占据的市场份甚至超过了85%[1]。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铅酸蓄电池也具有一定的污染风险, 尤其是2009~2011年间在我国部分省市相继爆发“血铅事件”之后, 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对该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目前笔者所在地泰安市有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7家, 按要求2011年开始整改通过验收符合条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现对此方面的现状与对策做如下分析。

1 铅酸蓄电池行业非清洁生产因素及危害简述

调查显示, 在发生有铅污染的地区, 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均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这些铅元素在进入人体后, 可随着血液的循环继续向诸如肝脾肾肺等人体重要的软组织气管扩散, 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2 当前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完全覆盖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中某些重要的环境因素

相关资料显示, 含铅废水与废气是铅酸蓄电池生产中最主要的污染物, 而通过一定努力, 近些年我国在该领域尽管有不少技术上的进步与突破, 以至于可基本上经特殊脱铅处理来改善含铅废水污染状况而回用, 再加上现行的《清洁生产标准铅蓄电池工业》和《清洁生产标准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等相关行业标准一直未对含铅尘废气提出具体的约束要求, 以至于当前在我国发生的铅酸蓄电池生产相关的局部污染时间, 均是由含铅尘废气所导致。

2.2 指标量化参数的确定不具有足够的客观性

在实际中对此类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实施评价时, 其清洁生产的审核标准中具有不少诸如“部分”、“大部分”、“少用”等不确定评价用于, 因此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是不易被把握的, 含有较大程度的随意性与主观性[3]。针对这样的情况, 迫切需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标准的适用性, 那么就有必要将这些定性概念尽可能地转换为定量指标。

2.3 缺乏更具先进性的设备与计量体系相关要求

就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情况来看, 以上两标准由于均是仅对工艺与设备的自动化提出了某些定性要求, 但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 以废蓄电池的破碎设备为例, 国产与非国产先进设备在其所具备的自动化程度、分选精度、污染物生成量以及能耗等方面均存有较大程度差异, 提示这些设备与计量体系的先进性不应仅仅是定性要求, 更需通过技术、经济与环境等相关指标来得以体现。

3 改进及完善对策分析

3.1 分级界定行业准入标准

我国在2011年颁布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 在该标准中, 对新建及现有的项目相关指标均提出了最新的规定。参考该文件, 我们至少应该做到, 作为国内三级的清洁水平一般的铅酸蓄电池企业需达到该准入条件相关指标值的要求;作为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需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的二级水平相关指标;另外如果是个别明确需要达到一级水平的企业, 则必须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直, 其铅污染相关指标应均不低于发达国家同行业的先进标准。

3.2 进一步定量化指标参数

针对设备的先进程度, 我们需更加明确其在能耗、自动化程度、单机生产效率等各个方面的量化指标要求, 同时增加水、电三级计量以及在线物料计量控制等方面的指标要求。

3.3 将生产全程均纳入到清洁生产的标准中来

清洁生产标准的约束范围至少应不低于排放控制标准中的污染因子, 基于此, 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在制定其清洁生产标准时需大幅度增加包括含铅尘废气、含铅的回收硫酸钠、硫酸以及环境风险等在内的污染因子数, 同时增加对车间内环境的控制指标。

3.4 将审核标准与相关技术政策有机结合

国家针对各行业均制定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及技术政策, 而将具体某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与之有机结合, 也正是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良好衔接的体现。具体到铅酸蓄电池生产企的清洁生产审核标准而言, 则应与国家新近颁布的《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以及相关推荐应用的工艺与设备目录相结合, 进而实现更具先进性与科学性的清洁审核制度。

4 结束语

清洁生产审核标准是检验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与引导并规范企业清洁生产的重要依据。值得肯定的是, 通过近些年的不断革新, 我市现有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步。参考国家现行清洁生产标准并结合我市铅酸蓄电池生产现状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完善企业自身清洁生产标准, 是推动我市铅酸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石.铅酸蓄电池工业清洁生产简述[J].广东化工, 2012, 39 (13) :91-92.

[2]江彩兰.浅谈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污染与防治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 11:197-198.

上一篇:业务人员晋升制度下一篇:听雨话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