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和新技术

2024-10-09

新材料和新技术(精选12篇)

新材料和新技术 篇1

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多样化, 尤其是在功能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建筑设计不仅对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 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实现节能、艺术等。而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提出可以满足建筑发展的大多数需求, 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优化施工的整体环境, 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朝着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1.1 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是指首先将工程建筑作为一个整体, 然后通过生态化的技术来对环境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将室内环境的格调提高, 而且能够尽可能地节省能源的耗用, 从而实现了社会、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它包括的范围很广, 有绿色能源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自然环境的调控能力充分调动起来, 进而实现建筑整体的稳定, 推动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发展。

1.2 环保技术

采取高效的节能环保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耗用, 减少不需要的浪费,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资源不足的情况。对环保技术进行细分, 又可以分为隔热技术、保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涵盖的内容丰富, 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其中建筑保温隔热技术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如:外窗保温隔热技术、外墙保温技术等, 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能够维持室内温度的平衡, 同时将设备的能源耗用量大大降低。所谓的新能源技术就是将一些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在建筑设计中, 加强环保和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实现节能的基础上发展建筑行业。现在社会中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低, 逐渐了解到新能源技术的方便和高效。另外, 新能源技术还能够为建筑的照明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3 数字智能技术

数字智能技术一般适用于调控空间环境,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有两种作用: (1) 维持室内环境的稳定性; (2) 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在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同时提高整体的舒适度。数字智能技术的涵盖面也很广, 如:室内温控技术、室内光照技术、安全控制技术, 它们都能够实现一定的智能。

2 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2.1 保温方面

传统的保温材料的厚度比较大, 所以在外观上缺少雅致的感觉。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窗洞的加深、层间距的缩减等。然而新材料真空隔热板可以有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 隔热板的厚度相对来说会薄很多, 而且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 在隔热层的外部裹有金属和纸质, 将壳间的空气抽取出来, 往内部填充纤维、泡沫塑料和硅酸盐, 使其形成真空。采用这种新材料可以将厚度从200mm压缩至50mm左右。由此可见, 作为一种新型的保温材料, 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也在逐渐兴起, 得到大众的青睐, 如:吸热玻璃、调光玻璃等。建筑设计者可以利用这些材料的不同特征, 将它们组合成不同的构造形式, 实现有效的保温和采光要求。

2.2 通风方面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 有一种新研制的特殊窗框及其开合装置是当前比较有潜力的产品之一。它能够从窗框的底部过滤将外界空气, 然后再将空气从底部引入室内。独特的处理方式能够保持空气流动速度的稳定, 避免过高的气流感产生。除此之外, 窗框内置的噪声吸收板可以有效地排出冷凝水, 并对空气进行过滤。但是这些机制启用的前提是要满足一定的压力差, 主要是以风和气体动力之间的作用面积来形成压力差。这种材料组成的结构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使用者可以通过总线系统和计算机来对能源消耗的情况进行掌握, 并对不同通风条件下的消耗情况有详细地了解。

2.3 结构技术和材料技术的综合应用

如今是一个数字信息时代, 建筑材料正在朝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 新材料的种类也在变得更加复杂化、丰富化, 另外结构技术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这种改变可以使得建筑空间造型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得以发展, 不受到材料和结构的限制。传统的建筑结构是以木质为主, 受不断创新的科技影响, 正逐渐地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到如今的充气结构,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引入, 使得建筑的造型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建筑工程的设计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提出的高要求。以目前的水平来看,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这种改变是具有革命性的。因此, 为了能够让它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建筑设计中, 必须要重视起来, 注重创新, 加强研发力度, 进而为社会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建筑材料和技术需要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材料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人们的能源、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所以新技术、新材料在质量和功能方面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文章主要阐述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新技术,新材料,建筑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涛.建筑形态演进的科技动因[D].天津大学, 2012.

[2]何芬.建筑界面和表皮的材料视觉传达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3]梅婧.建筑表皮中金属材料的表现手法解析[D].重庆大学, 2013.

新材料和新技术 篇2

1.在新材料应用方案的选择过程中,通常把(    )作为主要评价原则。

a.技术先进    b.技术适用

c.技术可靠    d.经济合理(考试大建造师)

2.反映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工艺方案技术特性的指标是(    )。

a.方案占地面积            b.现浇混凝土强度

c.构配件是否能保证供应    d.主要专用设备是否能保证供应

3.反映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工艺方案技术条件的指标是(    )。

a.现浇工程总量

b.现浇混凝土强度

c.主要专业工种工人是否能保证供应

d.最大浇筑量

4.某企业欲从国外引进甲、乙先进技术,假如两种技术的生产效率相同,引进甲技术的一次性投资为300万元,年生产成本为20万元;引进乙技术的一次性投资为400万元,年生产成本为10万元。设基准收益率为6%,则(    )。

a.应该引进甲技术    b.甲、乙技术经济效益相同

c.应该引进乙技术    d.不能判断应该引进哪种技术

5.某企业欲引进生产线,预计年产量为800万件。若引进甲生产线,其固定成本为4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0.6元;若引进乙生产线,其固定成本为5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0.4元,则(    )。(考试大建造师)

a.应该引进甲生产线      b.应该引进乙生产线

c.甲乙生产线都不引进    d.无法判断应该引进哪一条生产线

二、多项选择题

1.选择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

a.采用技术上合理、适用的方案

b.采用技术经济上合理的方案

c.采用技术上先进、可靠的方案

d.采用尖端技术方案

e.采用高科技方案

2.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包括(    )。

a.环境分析    b.特性分析

c.定性分析    d.社会分析

e.定量分析

3.某企业欲引进生产线。已知引进甲生产线需投资4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0.6元;引进乙生产线需投资6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0.4元。则(    )。

a.产量为800万件时,选择甲生产线

b.产量为800万件时,选择乙生产线

c.产量为1200万件时,选择甲生产线

d.产量为1200万件时,选择乙生产线

e.任何时候都选择甲生产线(考试大建造师)

4.某企业技术革新引进新生产线,已知新生产线的投资额为400万元,新生产线的经营成本为每年12万元;旧生产线的投资额为300万元,经营成本为每年14万元。该行业的基准投资收益率为2.5%,则(    )。

a.引进后的增量投资收益率为1%.

b.引进后的增量投资收益率为2%

c.引进后的增量投资收益率为2.5%

d.应引进该生产线

e.不应引进该生产线

1.1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考试大建造师)

1.d;    2.b;    3.c;    4.c;    5.b

[解析)

5.答案b:

采用甲生产线,总成本为c甲=400+800×0.6=880万元

采用乙生产线,总成本为c乙=500+800×0.4=820万元

c乙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c、e;    3.a、d;    4.b、e

[解析]

3.答案a、d:

设产量为q,则引进甲、乙生产线的总成本分别为:

c甲=400+0.6q

c乙=600+0.4q(考试大建造师)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条总成本线,见下图,令c甲=c乙,解出qo=1000万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产量为低于1000万件时,甲生产线成本低;当产量为高于1000万件时,乙生产线成本低。因此正确答案为a、d。

4.答案b、e:

建筑装饰中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新材料新技术环保材料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a)-0029-01

建筑装饰是当下社会生活的必需消费品,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具体体现,也是将建筑装饰从建筑施工这个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新的内涵的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诸多因素中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由为重要。

1 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

主要分两大类:一是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无机装饰材料;有机装饰材料及无机与有机复合型装饰材料。一是按建筑物的装饰部位来分类,可以分为外墙装饰材料;内墙装饰材料;吊顶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室内隔墙装饰材料以及屋面装饰材料。

2 展望环保材料

合理选择和使用好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环节。选择建筑装饰材料应综合考虑建筑设计的环境、气氛、空间、功能及各类材料用量和经济合理等诸多因素。

室内污染来源分析室内环境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物理性污染。二是化学性污染。三是生物性污染。

所以说不良的建筑装饰材料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载体,它们除了具有看不见的放射性外,多数以悬浮颗粒或气态形式呈现。较大的悬浮颗粒物如灰尘、棉絮等,可以被鼻子、喉咙过滤掉,至于肉眼无法看见的细小悬浮颗粒物,会随着呼吸进入肺泡,造成免疫系统的负担,危害身体的健康。气态污染源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氨气、氡气等,苯也是非环保装饰材料造成污染的成分之一。

调查资料显示,85%左右的消费者宁愿多支付10%的费用购买绿色环保型产品,以保证全家的健康。建筑装饰材料作为一种建材产品也应满足环保性要求,环保性建材除了应该满足相应的力学、使用及耐久性能要求外,最大的特点是环境保护性,即节省资源和能源,不产生或不排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有害物质,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负荷,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

目前的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指那些天然的,本身没有或极少有有毒有害的物质、未经污染只进行了简单加工的装饰材料,这类材料基本上无毒无害,如石膏、木材、某些天然石材等。二是指经过加工、合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材料内有毒、有害物质的积聚和缓慢释放,可称为低毒、低排放型,对健康威胁不大,如甲醛释放量较低、达到国家标准的大芯板、胶合板、纤维板等。三是某些化学合成材料如环保型乳胶漆、环保型油漆,目前的科学技术和检测手段无法确定和评估其毒害物质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可能会有重新认定的可能。建筑装饰材料的环保改造上节分析了环保型建材的重要性和要求,目前,采用清洁卫生技术生产,减少对天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大量使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是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对建筑装饰材料料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源头抓起,在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工程监理、日常保修等各个环节加大监控力度。然而,对建筑装饰材料的环保检测与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制与生产确是建筑装饰材料环保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

3 合成石前景广阔的新材料

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品种繁多的新材料中我们拿合成石做一下分析。

合成石是由荒料、废渣、尾矿等原料生产的,其售价比天然石材低,与天然石材相比不仅改良了天然石材的缺陷如裂隙,表面易风化,色差,潮湿易弯曲,吸水率高,含有金属矿物质,纹路变化大等,还有色泽花色好、持久耐用、缺陷少、无辐射等特点,属于绿色A类装饰材料,正越来越多的受到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设计师和用户的喜爱。

随着住宅、环境工程向中、高档水平发展,对石材的异型产品、建筑雕塑、拼花雕刻、各类复杂美观的曲面、柱面乃至石制家具等都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都是合成石比较容易满足和做到的。

合成石材作为室内中高档装饰材料在中国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内小批量试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在大搞建材的推动下,一些工厂用新型粘结剂加在填充石粉在震动平台上制作一厘米厚的板材,成为早期的合成石产品。由于这种产品矫曲、变形、耐老化性差,产品随着面市就很快被淘汰。第二阶段为技术引进阶段。

由于发展的需要,非金属矿物的深加工也成为非金属矿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以及现代化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非金属矿产品将向高纯化、超微细化、功能化、多品种、多系列方面发展。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利可图。这种工艺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合成石与印象中的合成石不同,它的物理性能较好,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花色品种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适时研制生产用户认可的品种,也可以根据市面信息及花色流行趋势创意地开发新品种,从而弥补了天然石材大面积装修花色不一致有色差的缺陷。

发展合成石对合理利用石材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成石有着天然石无法相比的优势,大面积使用花色一致,整体装饰效果好。有机合成石色泽艳丽,使用者或设计者可根据自己个性及风格选择花色品种。由于其特有的优点,我国比较发达城市逐渐大量使用,从近几年的发展使用趋势来看,合成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4 建筑装饰的新技术

建筑装饰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同时又是一个新崛起的行业。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技艺超群,享誉国际。随着国民经纪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得到巨大发展。

新材料和新技术 篇4

1.1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是指既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法,生态技术为了使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通过建筑物的形式反映出来,通常采取取长补短的方式使古代建筑与现状建筑相结合,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 1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生态建筑设计是通过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改进为新技术, 从而达到降低建造成本、减少能源的目的,以缓解现今生活中的污染、耗能问题;2屋面的保温技术。保温隔热材料决定屋面保温效果,因此,为了使屋面拥有更好的保温的效果,需按照规定和要求选择材料,同时实行倒置式屋面和屋面绿化,就是将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的下方以及在房屋里进行施工绿化,这样不仅能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 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遮阳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遮阳装置包括活动性装置和永久性装置,在进行遮阳设计时, 既可以根据房间的使用情况设置活动性装置,又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置永久性装置;4引入建筑行业以外的生态技术部分生态技术在其他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益, 同时符合建筑设计的需要[1]。

生态技术是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也就是说,在不同条件下,生态技术的内容不同,其本质特征是充分使用原材料不造成或很少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生态技术可以持续利用,因此,其既能满足当前社会人们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的利益,还能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存环境,促进人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的目的是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能技术是根据用能情况,对施工材料进行改造,找出能源浪费的空间再将之与新技术结合,以最大化节约工程材料。节能的工作既复杂又艰辛,其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达到节能标准,需要充分、细致、深层次的研究。

1.3数字化技术

随着科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存和处理技术,还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将数字化、信息化的思想引入建筑设计中,既可以优化建筑室内的环境,又能普及管理、通信等多方面的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代表是智能建筑,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将网络和计算机控制融入建筑设计中,既加快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步伐,使其向更专业、更系统、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又保障了建筑设计的自由度, 使设计者可以自由联想,同时又大大提高建筑设计加工的效率,以促进施工工程的效率。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便捷、舒适。首先,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自由度。通过网络功能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工作、休闲、购物、学习[2],这样不仅为城市节约专门的办公建筑,还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其次,改善了人们的办公环境及工作方式。通过网络通信、信息化管理等手段,为使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智能环境。

2建筑设计中的新材料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新材料和新技术保持同步发展的关系。新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生活更健康舒适,新材料的应用同样可以解决传统建筑的一些问题,提高建筑的质量和环境。

2.1保温新材料

传统的保温材料厚度大,使得建筑在外观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既不利于现代建筑的灵活发展,更使建筑师在设计时捉襟见肘。而真空隔热板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兼顾了节省空间和高效保温的双重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厚度为传统材料的1/4,外部为金属构造,内部为硅酸盐、泡沫,再加上轻巧便捷的优势,使它成为建筑保温的首选材料[3]。

2.2隔热新材料

建筑隔热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近来在建筑设计中使用了一种新型透明状的绝热材料,其由玻璃层、空间层、吸热面组成,其中玻璃层成蜂窝状态,这样吸热面吸收的热量不仅来自室外阳光,还来自玻璃面的反射。

2.3通风系统中的新材料

通风系统的新材料具有低成本、低技术含量、高环保的优势,此种新型的窗框材料,既可以避免因过高的空气流动速度给人体带来的影响,又可以防止冷凝水的侵入, 同时过滤空气,提高空气环境的质量。

2.4建筑结构中的新材料

随着新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普遍应用,使建筑结构实现了轻量化的发展,同时降低了传统材料的使用量。新型材料的使用既提高了设计效率、节省了成本,又转变了建筑设计的方向。例如,膜结构建筑。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大型场馆、休闲广场以及入口廊道等场所,具有轻巧、阻燃、安装快捷、安全性高等优点,它的出现为建筑师们提供了超出传统建筑模式以外的新选择[4]。

3结语

新技术和新材料可以有效地解决建筑工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能促使建筑设计更具实践性,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动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以适应性、可靠性、 先进性、可行性、标准化、可扩充性为前提,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设计以环保绿化节能为基础的建筑环境,从而推进建筑节能,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以营造高效的建筑环境。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既能够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又可以使建筑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可以提高能源、材料的使用率,以减少建筑工程产生的污染物,使建筑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但在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时,为提高建筑设计加工和施工工程的效率,需清楚全面了解材料各方面的成熟度。正是基于新材料、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各部门应该加大人力、资源、资金投入,有效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潘浩,朱倩.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9:124.

[2]王峰.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5,09:62.

[3]郑鹭龙.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253-254.

新材料和新技术 篇5

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高台县第三中学位于县城西侧,距中心城区约1公里,紧邻高石公路,与月牙湖公园相毗邻。占地面积65亩,新建校舍面积17202㎡,学校服务半径25km,服务城关镇、巷道乡、黑泉乡3个乡镇32个行政村(社)。

目前有29个教学班,1241名学生,平均班额43人,住校生853人。教职工143人,专任教师129人,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88人,学历达标率98.35%,平均年龄38.7岁。

现有5个国家部颁标准配备器材的学生理化生地实验室,建筑面积270㎡,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为100%;2个图书室藏书55718余册,生均44.8册;1个阅览室;3个高配置液晶微机室、二个多功能教室、10个电子白板教室、28个红外触摸一体机教室,专用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科技室、校医室、心理咨询室各1个。目前,学校有计算机393台,其中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73台,建有千兆骨干的校园网和覆盖全校园的广播系统。其他功能室配套齐全,充分发挥了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

两年多来,我校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专项工作。充分运用学校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深入研究管理和实践,巩固与提高学校现有设备运用水平。通过科

2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各位教师不断深入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

五、加强日常电教活动的记载,资料的归档工作

加强电教管理,是普及电化教学的根本保证,我校根据现代电化教学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微机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守则》、《教师培训制度》、《微机室管理员职责》和考核细则及奖惩制度等。制度、职责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量化了检查、评估各指标,做到了有章可依,任务明确,职责分明,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这些制度由学校统一制定,在显著位置镶框悬挂,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学校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为了方便学校教育教学更好展开,学校建立了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开通了学校的教育网站,极大的方便了每个老师。

七、狠抓教育技术装备硬件建设,提升应用管理水平。积极争取项目,抓住新建校和两基国检的有力时机先后建设了五个高标准的理化生地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并购置仪器

设备及药品,累计新投资45万元。

在日常应用管理中为保证了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仪器的出入做到了入库有帐目、使用有登记、消耗有处理,损失要赔偿,件件有交待,杜绝非正常损失。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通过保养维修提高利用率,通过自制教具,丰富实验内容,多做学生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为100%;定期向师生开放各类专用教室,管理员把各类书籍、光盘进行分类登记。定时、定内容向师生开放了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以发挥现代教育装备的优势。

七、校园网络建设及管理应用工作异彩纷呈

1、学校网络建设。立足高标准,从网络设计到设备选型,都以满足学校未来发展为目标。网络设计为教育网和电信网双出口,选用了国内知名厂商H3C公司的企业级高端双出口路由ER5200,可向网络核心提供千兆级别的网络接入,并集成了高性能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在实际应用中配置了网络出口访问的策略路由,实现了访问教育站点走教育线路,访问其他站点走电信线路。网络核心选用H3C的千兆三层交换机S5500,可提供丰富的软件性能和多种网络管理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划分多个VLAN,并配置了相应的访问规则。各建筑物之间布设了光缆,和中心机房实现千兆连接,在网络架构中还选用了楼宇汇聚。设备选择了H3C的全千兆网管交换机S5024,在接入的每个楼层选用了H3C

6电信30M和移动100 M双出口,三个学生机房实现移动100M独立出口。加上原来的优化限速措施,基本上解决了出口不畅的问题。购置上网络行为管理设备,对部分上网行为做限制优化,并记录所有上网日志,以备网监检查。2015年学校配合完成县教育局教育城域网建设,学校出口带宽将达到电信300M,目前设备已经安装到位,正在最后调试。

八、开展活动,提高能力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并能在团队活动中、班级网站建设中、主题教育的资料收集中,运用学过的技能来开展活动。例如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提倡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PPT幻灯演示展示,取得良好效果;在“读书节”、“英语小品表演节”等活动中,电子小报、电子背景等因素的运用,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浏览文学天地的精粹,提高了信息科技的含量;在“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中,上网、电脑小报、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学校立足了信息科技的课程建设,把信息科技与各种学生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有了不断地提高。

新材料和新技术 篇6

一、市场空间分析

“非放射性环保蓄能发光材料”的出现,打破了近百年来国内外以硫化物为主的发光材料传统,引发了第三次发光材料的革命浪潮,大大拓宽了蓄能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销售市场极为乐观。该产品具有快速增长的市场潜能,能保持较长久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技术特点

该技术是在经历了化学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后利用高温固相法工艺流程而成。该技术具有安全、节能、无污染、投资小、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无论是在价格、品质上与第一代发光材料相比都占有绝对优势。

三、性能特点

该发光材料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安全、免维护、应用范围广等优点。1、该发光材料在自然光(日光)、灯光等可见光下照射6-8分钟后,夜晚或暗处可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2、该发光材料不需任何包膜处理,可长期经受日光曝晒,在高温(+450℃)及低温(-50℃)等恶劣环境照射下,不发黑、不变质,在自然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光状态,使用寿命达30年以上。3、该发光材料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物质,不燃烧,不爆炸,不含磷、铅和其它有害重金属元素或化学制品,无三废污染;使用时不需电源或其它人工能源,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其吸光蓄光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永久使用。4、能制成100目-500目不同粒径的产品(粒径0.5-200um),很容易与油漆、油墨、涂料、塑料等混合使用,适合不同行业的产品制造。5、发光颜色品种齐全,本技术可生产出黄、黄绿、绿、蓝绿、深蓝、蓝紫、红、橙红等多种发光颜色的材料。

四、生产条件及投资预算

主要设备:1.高温焙烧炉;2.坩埚。3.厂房面积:50平方米(小型规模)-500平方米(大型生产规模)4.生产条件:通电、通水、通风。5.资金:小型规模(年产400kg左右计)需资金5000-8000元左右;大型规模(年产15吨左右计)需资金22万元左右。6.原材料易购。本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是以稀土类化工原材料为主采用特殊工艺制作而成。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目前我国稀土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成为世界第一位稀土生产大国,因而本产品的原材料在国内非常易购。

五、经济效益分析

新材料和新技术 篇7

石油化学行业是能源、原料和材料工业,是传统工业。新技术应用和新材料的开发必将对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下面,本文就国内石油化工中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开发介绍一些发展动向。

一、石油化工行业中的新技术应用

1. 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这一技术的本质是按照各种介质在其渗透过程中的作用程度实施分离。当下,这种技术在气、气和液、液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分离效果,国内石油化工领域中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普遍。

(1)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期间丙烯单体回收

利用压缩-冷凝/膜分离处理技术,能够运用间歇液相本体处理工艺把所得聚丙烯在释出不凝气后先经压缩机压缩冷凝回收,丙烯回收罐中的不凝气经过膜回收系统再回收,将富集丙烯的渗透气返回气柜,将富集氮气的尾气放空或回收。目前这套回收系统已在国内安装20套,主要由大连欧科、大连天邦、上海东化提供设计安装,运行效益良好。

(2)氢气回收

在处理氢气时,能够达到极佳的渗透效果,在处理各种高压含氢气流期间,通过膜法能够获得大量的氢气。膜分离系统也用于加氢尾气中的氢回收,可将其中50%~65%的氢气回收提纯至氢气纯度90%以上,此系统由于直接利用加氢弛放气本身的压力,只需要增加简单的预处理设备就可以进行氢气的回收,因而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此外,这种技术在释放加氢重复所得惰性气体以及调节氢气浓度提纯时效果同样十分显著,能够让其浓度最终达到98%的标准。同时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回收催化裂化干气时产生的氢气,后者操作阶段可以产生的氢气极少,回收价值较高。

(3)氮气分离及氧气富集

采用膜法可从空气中直接分离氮,浓度可以达到95%~99%。此方法具有起动快,能耗低的优点。当氧气的量大于10000m3/h用深冷分离比较经济,当氧气的量小于10000 m3/h用膜与变压吸附制氮比较经济。此外从空气中用膜法可经济地富集氧,浓度可达30%~40%,工业上可用于富氧燃烧。

2. 撞击流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撞击流是一种较新颖的技术方法,其本质是让超过两股(包含在内)的流体可以顺着轴相发生碰撞,因为惯性的存在,粒子将出现反向流,同时循环往复实现降幅震荡,最终由于离子冲击、速率减小等自动脱离系统。

(1)撞击流技术用于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抚顺石油化工科技部门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得到可以通过碰撞流酯交换模式进行处理的生物柴油制造技术,避免甲醇与油脂之间形成分散状态。结合动植物油脂与甲醇酯两种物质最终形成的这项工艺,因其能够与石油发挥同样的价值,故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上普遍通过搅拌釜反处理装置实现酯交换处理。但是通过撞击流操作装置面对普通酯交换期间发挥作用。和搅拌釜处理装置进行对比,面对同等环境,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转化,同时装置本身规格精巧,质量轻,满足大批量制造的要求。

(2)撞击流技术用于萃取工艺

这种工艺的出现,是工业历史又一次巨大的突破,在萃取处理时效果十分显著,有关这类设备的分析大部分是将撞击流确定成主体,利用对两相碰撞微观综合作用的有效调整,几乎与理想化的标准一致,最终彻底弥补了萃取阶段效率上的不足。我国著名专家刘有智等人利用组合撞击流和过去使用的萃取设备,最终得到能够有效萃取的撞击流-旋转填料床萃取设备,通过这一设备能够得到纳米硫酸钡及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这一设备的出现,标志着撞击流工艺真正和过去使用的萃取设备实现了游侠偶的结合,使撞击流工艺得普及成为了可能。

(3)撞击流技术用于湿法脱硫工艺

对于重油领域,烟气内产生的SO2浓度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改善。而湿法脱硫技术可以在脱硫方面价值明显,故此使用率较高。这种技术核心装置是吸收塔,其气液两相传质内,传质作用表现将直接受到重力加速度影响。因为重力场作用并不明显,液膜活动速率下降,单位体积中只能做到一定面积的正常接合、传质阶段体积传质系数小,因此装置本身占有一定的面积,制造成本偏高,生产力不足。正是因为如此,全新撞击流吸收装置应运而生。根据相关分析可知,这种设备与过去使用的装置对比,在相界面积、传质系数等方面均更加合理有效。

二、石油化工领域中新材料的开发

1. 纳米催化复合功能材料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对于化工行业而言,这种催化剂能够满足大量工业生产的需求,如在石油催化裂化等方面,作用十分明显。

(1)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加氢方面

结合纳米Pd/A l2O3催化剂让1-己烯催化后填充氢气形成己烷、通过纳米Pd/A l2O3催化剂让丁二烯合理填充氢气等大量的分析案例,赵永祥等人选择溶胶-凝胶法进行处理,利用高临界流体去除水分与常规干燥最终形成N iO/A-SiO2与NiO/G-SiO2纳米催化剂,完成了顺酐一步催化填充氢气形成丁二酸酐的试验。经研究发现,顺酐反应效率依次是:NiO/A-SiO2>N iO/G-SiO2>N iO,同时确定第一种催化剂能够让顺酐完全转化,但是最后一种效率只有25%。

(2)常规型化工合成催化处理阶段,此类催化剂效果同样显著。孙琦[4]等人通过化学共沉淀模式形成纳米Cu/ZnO/A l2O3催化剂,利用CO/CO2/H2合成甲醇试验进行验证。最终所得铜粒子粒径在10nm~30nm范围内,表面积只有30m2/g~60m2/g。经分析可知,对纳米Cu/ZnO/A l2O3催化剂后续操作环境进行管理,所得催化剂不仅能够值得甲醇,而且满足活性、可靠性要求。Tohji等人采取EXAFS、TPR与XPS三种模式,选择纳米NiO/SiO2催化剂金属粒子及其还原性作为分析对象,确认处理装置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2.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这种活性剂来自于特殊环境中细菌、真菌以及酵母生长阶段体表产生的代谢物质。和过去通过石油提炼所得活性剂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生物表面活性剂活性明显,破乳效果极佳,在乳化碳氢化合物时,没有毒素,可以让生物性质彻底改变,避免环境受到影响,同时能够确保资源重复使用、操作简单、性价比合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环保观念的提升,这类活性剂注定会在未来成为市场的主导。

结语

近年来,对于石油化工传统行业领域,已经开发并应用了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应该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开发,使石油化工整个领域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柴鹏千.气体分离膜的工业应用及其经济性能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7.

[2]孙可华.抚顺石化院开发的多项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应用成功[J].国内外石油化工快报,2008(05):29.

[3]张建伟,张金伟.撞击流萃取技术的应用研究[J].化工进展,2006,25(增刊):639.

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篇8

1.1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仍很薄弱

现目前, 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对建筑资源的使用的监督上, 还存在着轻管理、重供应的思想观念, 仅仅考虑的是完成自身管理人员的任务, 却没有对材料实际使用的方式以及用量进行监督, 没有对材料是否合理使用并且是否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同时, 施工现场各项材料管理人员所配备的人员较为薄弱, 导致所有材料在现场都处于一个粗放的管理状态。各种建筑工程即将使用材料被被混合的堆放在一起, 针对建筑材料计量的设备也存在着计量不准的现象, 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不合理。另外, 在基层人员使用相关材料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的, 真正明白应该怎样利用资源的相关技术施工人员较少。正是这些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的众多因素, 造成了施工现场资源管理工作紊乱现象的出现, 损害了企业经济效益。

1.2 材料资源使用中随意性比较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制订详细的消耗定额, 甚至有的现场人员在没有经过技术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就随意领取材料, 并且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严重浪费或者将其私下变卖,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材料资源的浪费。甚至还有的建筑企业领导与材料管理人员串通而虚开发票将一些财经制度不准报销的东西通过材料出帐, 甚至开具没有任何实物内容的发票从材料出帐, 还有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帐, 之后便不管不问,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材料资源合理综合利用的效率。

2 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措施

首先,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要禁止使用、采购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

门已经命令禁止的资源材料, 使用完全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以及发展需要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材料, 最大限度的保证的使用材料是合理采购的建筑材料资源等。同时, 还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并且不对周边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并且深入的分析的牛

2.1 建筑企业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材料资源的综合合理使用, 提高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积极性,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 建筑企业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是一项比较繁重而又细致的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个人与国家三者的利益,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积极、慎重、稳妥地进行, 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 严格的材料发放制度与完善的材料消耗考核制度。一般情况下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有着两种形式, 一种就是规定超耗罚款标准, 控制施工现场材料超耗, 另外一种就是按照节约额的比例提取节约奖金, 奖励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 只有有奖有罚才能使材料节约奖励制度变得更为完善。

2.2 实施建筑材料承包责任制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承包责任制就是将建筑材料消耗过程中的材料落实到个人, 他是责、权、利紧密结合, 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综合合理利用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它能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比较可靠地材料资源预算, 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建筑材料领用制度,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为企业节约材料资源。

2.3 合理使用周转材料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模板以及金属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的严格按照合同使用,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建筑材料资源的目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保证模板与脚手架的总投入量与工程进度相适应, 充分发挥其周转使用效率, 同时还要控制好工期, 尽量做到不拖延工期, 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模板与脚手架的占用时间, 充分提高周转使用率, 最后还要做好周转材料的保管与保养工作, 借以通过延长周转材料的周转使用次数达到降低摊销费用的目的, 进而节约建筑材料。

2.4 建筑施工中材料的循环使用

建筑施工中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一种节约建筑材料的重大措施, 通过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可以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力, 在大限度的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价值。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通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 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例如废钢筋、废铁丝与废电线经过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 就可以再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建筑钢材, 废木材则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 , 将建筑污泥作为混凝土骨料和农业培土, 混凝土块作为填筑材料、路基材料、混凝土骨料。总而言之, 从环境与材料节约的角度看, 许多建筑垃圾都应该通过相关的技术进一步充分利用起来, 在保证物质生产和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还要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 使建筑材料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3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 工程木方, 建筑木方、各种扣件、及建筑模板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推广使用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尽可能做到建筑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杨昌鸣.张娟.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30期.

[2]]郑永旺.对现场施工管理的认识[J].山西建筑2010 (03) .

新材料和新技术 篇9

1 桥梁加固中材料技术开发背景

桥梁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大规模新建与维修加固改造并举和对在役桥梁的维修加固改造阶段。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国家, 需要加固和修复的混凝土结构数量相当庞大。同时, 我国的桥梁劣损也十分严重, 2002年交通部公布的全国公路桥梁情况统计结果表明, 危桥已有4 400多座, 存在不同损伤的占相当比例。按照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必须能同时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但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结构却无法同时满足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 因而需要加固。

2 桥梁加固中材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桥梁结构的加固修补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也不同。其中, 桥梁加固中最常用的有:水泥基加固修补材料、高分子有机加固修补材料、聚合物水泥基加固修补材料、钢材、纤维加劲塑料 (FRP) 及胶粘剂等。

水泥基修补材料是过去桥梁结构加固修补最常用的材料, 用于修补较大宽度的裂缝及损伤面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修补后的桥梁结构或构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及与原结构可靠的粘结性, 因此, 用于修补的水泥基材料必须具备快硬早强的性能及较小的干缩性和一定的膨胀性。

有机高分子加固修补材料通常以聚合物混凝土的形式来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呋喃树脂都是高分子聚合物, 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可以在常温下固化, 粘结性能高, 收缩性能小, 耐腐蚀, 机械强度高, 与固化剂、促进剂等添加剂及填料合理配比后, 用来加固修补混凝土桥梁结构或构件。

聚合物水泥砂浆 (PCM) 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复合胶凝修补加固材料, 也称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PMM) 。具有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小、耐磨、耐腐蚀、抗渗、抗冻等特点, 适用于桥梁加固工程中因冻融、化学侵蚀、结构受力引起的混凝土表层开裂、渗漏、剥蚀等大面积修补加固。

水泥基加固修补材料、高分子有机加固修补材料、聚合物水泥基加固修补材料多用于大截面的桥梁结构加固工程, 主要是修补裂缝和局部构件破损, 有时也应用于增大截面的加固方法中。

钢材是桥梁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在桥梁加固修补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见的加固钢材有:板材、钢筋、钢筋网片、钢绞线等。传统的采用钢材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在传统的加固方法的基础上, 出现了粘钢加固法、植筋加固法以及当前时兴的增强纤维 (FRP) 加固法及钢丝网外喷高强砂浆加固等。

粘贴钢板 (筋) 加固法是采用粘结剂及锚栓, 将钢板粘结锚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边缘或薄弱部位, 使其与结构形成整体, 以钢板代替增设的补强钢筋, 从而提高梁的承载力。该加固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 质量易控制;无需破坏原结构尺寸;施工工期短等特点, 可以显著增加桥梁结构的刚度, 改善桥梁结构内部受力。粘钢加固法具有外包钢加固法的优点, 同时它拓展了外包钢的加固范围。图1为锚接钢板加固构造示意图。

近30年来, 先进复合材料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纤维加强塑料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简称FRP) 以其出色的机械性能、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公益性在桥梁加固行业中倍受青睐。

FRP是一种以树脂为基体, 以纤维为增强组分, 两者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中, 凡是能提高基材力学性能的材料均称为加劲材料。FRP材料种类繁多, 目前已开发成熟并在工程中利用的主要有: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GFRP) 、芳纶纤维增强塑料 (AFRP) 、碳纤维增强塑料 (CFRP) 。FRP这种先进的复合材料, 与钢材加固类相比具有明显优点:1) 强度高。2) 基本不增加结构自重。3) 具有极佳的腐蚀性和耐久性, 可以抗拒各种酸、碱、盐的腐蚀。另外, 碳纤维不会像钢材那样容易生锈。4) 施工便捷, 功效高, 施工时间短, 施工人员少, 不需要大型施工机具和现场固定设备。5) 适用面广。FRP加固也有它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 FRP加固法是一种基本不改变构件截面大小的加固方法, 因此对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构件受弯承载力的情况是不适用的。

在桥梁结构粘结加固技术中, 胶结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直接影响工程加固的成败。胶结剂又称结构胶, 是将钢板或纤维加劲塑料 (FRP) 胶结在桥梁混凝土或钢结构构件上, 对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补强。常用的结构胶有环氧类和聚酯及丙烯酸酯结构胶。粘钢结构胶是一种以环氧树脂为主剂, 掺加固化剂, 可在常温下固化的高强结构胶。这种胶适用于各类金属材料、混凝土、硬质塑料等基本结构的粘结加固。而粘纤维专用胶多为配套的胶结剂, 主要胶为浸渍胶, 其作用是粘结固化纤维;底胶用来浸入被粘基面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可粘结基面;另一种为找平胶, 用来填补、修整被粘构件基面, 给纤维一个坚固平整的粘结基面。

3结语

金属材料的运用和热处理技术 篇10

1 金属材料的运用

1.1 多孔金属材料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材料, 多孔金属材料具有渗透性好、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目前在工业领域, 通讯领域、国防领域和环保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过滤与分离

多孔金属良好的渗透性决定其成为过滤器的理想制备材料, 多孔金属用作分离媒介, 其孔道对固体粒子进行阻流和捕集, 对气体或液体进行过滤分离, 进而实现其过滤分离作用。多孔金属制成的过滤器还可以用于厌氧细菌的生长、钢铁厂中高炉煤气的净化、原子能工业中硫化床尾气过滤、纺织和造纸业中去除染料颗粒和污水处理、石化行业中排除石油钻井的泥沙等。

2) 能量吸收

汽车的防冲挡、宇宙飞船的起落架等能量吸收装置都是利用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质, 基于这一性质, 多孔材料还可以作为燃气轮机等排气系统的消音材料等, 展现了良好的消音效果。

3) 电极材料

蓄电池、燃料电池、空气电池中的电极大多采用多孔镍制成, 用轻质高孔率的发泡沫基板等金属材料代替传统烧结基板可减少镍的消耗, 并且提高能量密度。

4) 流体分布与控制

石油化工和冶金工业中青铜、镍、不锈钢等烧结成的多孔板作为流体分布板;多孔不锈钢用于控制火箭鼻链体偏航指示仪外壳的冷却液;多孔材料还可用于制作自动化系统中的信号控制延时器。

5) 热交换

多孔金属是热交换器和加热器的理想材料, 气孔体可作为热交换器和散热器, 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和使用性能。此外, 泡沫钢可以用来制作汽车发动机的排气支管;多孔金属还可以用来制作灭火器。

6) 电磁屏蔽

目前电磁波辐射日益严重, 信息外漏和信号干扰情况普遍, 三维网状的铜和镍空隙之间互相连通, 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 可用于电磁屏蔽, 小巧轻便、散热、且屏蔽效果好。

1.2 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

纳米金属材料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组织结构, 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 在航航天事业中, 用于航天飞行器机身以及辅助装置的制造材料。目前, 纳米金属材料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领域。

1) 高硬度和耐磨WC—Co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结构的WC—Co硬度高, 且耐磨性能好, 目前应经广泛应用于保护涂层和切削工具的制造, 工业中, WC—Co纳米合金的使用量非常大。

2) 铝基纳米复合材料

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在非晶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纳米尺度的a—Al粒子, 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通过加工, 部分非晶态合金可以转变为晶体, 是高强度部件的首选材料。

3) 电沉积纳米晶体镍

电沉积薄膜具有柱状晶结构, 在350K时径粒长大, 通过加入溶质使其结构稳定, 适合用作管材内部的涂覆材料。

2 热处理技术

金属材料经过热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金属质量性能, 增强可塑性, 但是材料内部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传统热处理分为基本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随着金属材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许多新型热处理工艺相继出现, 如真空热处理技术、感应淬火热处理等。

2.1 传统热处理技术

1) 基本热处理

基本热处理是通过适当的加热处理改善工件的组织和结构性能, 其温度区间变化如图所示。

退火过程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 再进行缓慢冷却, 从而使工件硬度降低, 可塑性增强。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Ac3以上温度, 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后, 将其取出, 在空气中冷却。与退火相比, 其强度、硬度、韧性较高。猝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Ac3或Acl以上某一温度, 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组织, 淬火后必须配以适当的回火工艺, 增强工件性能, 延长使用寿命,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和等温淬火。

2) 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主要对工件裹层进行热处理, 表面淬火处理前需要进行正火处理或调质处理, 然后快速加热使金属材料迅速升温, 直至猝火温度, 材料内部尚未存在热量传导时, 冷却, 进行低温回火处理。此时材料表层获得硬而耐磨的马氏体组织, 且材料内部性能完好。通常中碳或中碳合金钢材料适合表面淬火工艺。

3) 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介质中的活性原子加入材料表面, 从而改变材料表面的结构性能, 使其抗疲劳性、耐磨性和抗蚀能力增强。化学热处理常用方法有渗碳、渗氮和碳氮共渗等。

2.2 热处理新工艺

1) 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热处理是将真空技术与热处理技术相结合, 其部分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 几乎所有的处理工艺均可通过真空人处理来解决。它是在压强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 进行气氛控制热处理。真空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表面洁净明亮, 改善材料外观的同时提高材料性能。

2) 感应热处理

感应热处理是通过电磁感应使金属材料内部产生漩涡, 将其加热, 工业生产中, 通过感应热处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减轻污染, 所以感应热处理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3) 热处理新设备

随着热处理技术的发展, 许多节能高效的新设备不断更新, 如真空加热高压气淬设备。低压渗碳双室高压气淬炉、密封渗碳高压气淬炉、马氏体分级淬火生产线等, 这些进设备的产生极大地改善了金属热处理技术, 标志着热处理技术的重大进步。

4) 热处理新材料

生态淬火剂作为热处理的新材料对热处理的工艺效果发挥重要作用, 它是向植物油中加入添加剂, 提高热处理工件寿命和渗碳温度。常用淬火剂的有水、盐水、熔盐、冷热矿物油和NiAl金属键化合物,

3 结论

金属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来源使其在全球各个领域得到普遍的应用,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是改善金属性能的重要手段,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进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技术的研究创新, 不断完善设备功能、控制手段和工艺技术, 通过新型热处理技术, 促进我国工业, 航天、医疗事业的发展。

摘要:金属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且自然界中资源丰富,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航天和医疗等领域, 在机械行业, 金属的使用量达80%之多。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 能够改善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本文简单介绍金属材料的应用, 并且探讨了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传统工艺技术和新型的工艺技术研究。

关键词:技术材料,应用,热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新材料和新技术 篇11

一、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再生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建立示范工程,保证再生工程质量。

二、项目建设和设计单位应在公路改扩建及大中修工程设计时,优先采用路面再生技术。

三、建立具有路面再生施工能力、收储能力施工企业优先准入机制。

四、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使再生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

五、省交通运输厅应根据交通运输部指导意见,尽快制定出实施细则。

新材料和新技术 篇12

关键词:外墙保温,材料,保温技术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住房的消费需求, 也在快速增长, 据有关的数据显示, 我国当前的房屋建设规模堪称世界第一。目前, 全国房屋数量有400亿m2左右, 仅去年一年房屋竣工面积是19.7亿m2, 这几年差不多都接近这个数字。而据预测, 到2010年我国房屋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19亿m2, 其中城市171亿m2。然而截止到去年, 我国节能建筑的总面积还只有2.3亿m2, 在每年的房屋竣工面积当中节能建筑只占3%左右, 也就是说有97%属于高耗能建筑, 我国是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 能源紧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 建筑节能就成为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减轻环境污染,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 推广建筑节能将是我国发展住宅建设的一项长期国策。

目前, 外墙保温技术已日益成熟, 主要有内保温, 外保温, 内外混合保温, 夹心保温等方法, 下面就这几种方法进行论述。

1 外墙内保温技术分析

外墙内保温就是在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 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 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 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 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在2001年外墙保温施工中约有90%以上的工程应用内保温技术。然而, 外墙内保温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外墙内保温的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结构冷 (热) 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

另外, 在冬季采暖, 夏季制冷的建筑中, 室内温度随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幅度通常大约 (10℃左右) , 这种温度变化引起建筑内墙和楼板线性变形和体积变化也不大。但是, 外墙和屋面受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热的作用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

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 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热体系的速度快;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气温时, 外墙膨胀的速度高于内保温隔热体系。这种反复形变使内保温隔热体系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墙体基础上, 在这种形变应力反复作用下, 不仅使外墙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 也易造成内保温隔热体系的空鼓开裂。

内保温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 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其它保温方法所替代, 根据黑龙江省2008-03-01日实施的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1206-2008中第5.1.3条明确规定:“无可靠论证不得采用外墙内保温体系”。

2 内外混合保温技术分析

内外混合保温, 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 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做内保温, 从而对建筑的保温的施工方法。

从施工操作看上, 混合保温可以提高施工速度, 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 板同外墙交接处的冷 (热) 桥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 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然而, 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损害。外保温做法部位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温度变化相对较小, 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 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 室外温度波动较大因而墙体处于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 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 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 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 经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 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

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比作内保温的危害更大, 该方法已很少使用。

3 复合夹心保温技术分析

复合夹心保温墙体, 是在施工中将墙体分为外叶墙与内叶墙, 中间填充保温材料, (一般为EPS板、容重18kg/m3~20kg/m3) 一种施工方法。

从施工操作上看, 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 保温效果可靠受温差影响较小, 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等优点, 该方法可有效的解决保温墙体外墙装饰面开裂, 装饰材料脱落等技术难题, 同时相对于外墙外保温来说, 建筑物的防火性能有显著的提高。鉴于以上优点, 局部地区仍大量使用。但该技术同样存在一些缺陷, 如建筑物细部、节点、保温处理难度较大;不利于建筑物后期维护, 维修。就黑龙江省而言, 节能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 而结构设计年限为50年, 由于内外叶墙将保温层封闭, 如夹心保温层老化达到使用年限, 将无法替换维修, 另外一点, 内外叶墙之间靠穿过保温层的拉结件连结, 抗震性相对较弱, 抗震等级高的地区不宜采用该方法, 。

4 外墙外保温技术分析

4.1 技术成熟, 施工方法多种多样, 适于各类建筑比较成熟的有EPS板及EPS模块外墙外保温技术, 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保温技术,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保温技术及粘贴保温复合饰面板保温技术等, 各类方法使用方法简便, 可靠性高, 同时有成熟的验收规范。

4.2 适用范围广。外保温不仅适用于北方需冬季保温地区的采暖建筑也适用于南方需夏季隔热地区的空调建筑。即是用于新建建筑, 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4.3 保温效果明显。由于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 基本上可以消除在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 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 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 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4.4 保护主体结构。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 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 温度对建筑竖向的影响已引起关注。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 由于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建筑物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件的开裂, 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4.5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外保温不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而且增加了室内的热稳定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浸湿, 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 可避免室内的结露, 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了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5 保温材料的选择

总则:

5.1 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 其导热系数, 表现密度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5.2 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耐碱玻纤网格布的力学性能, 抗腐蚀性, 必须达到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

a.保温材料的选择。现施工的建筑中, 保温材料的使用以挤密苯板、聚苯板、聚苯颗粒保温材料为主。挤密苯板具有密度大, 导热系数小等优点, 它的导热系数为0.029w (m.k) 而抗裂砂浆的导热系数为0.93w (m.k) 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32倍。而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为0.042w (m.k) 同抗裂砂浆相差22倍。因此挤密苯板与聚苯板相比抗裂能力弱于聚苯板。聚苯颗粒为主要原料的保温隔热材料, 由胶粉料和胶粉聚苯颗粒做成。胶粉材料作为聚苯颗粒的粘结材料, 一般采用熟石灰-粉煤灰-硅粉-水泥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胶凝体系。该类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为0.06w (m.k) , 与抗裂砂浆相比相差16倍。b.增强网的选择。玻纤网格布作为抗裂保护层软赔进的关键的增强材料, 在外墙外保温技术中的应用得以快速发展。一方面它能有效的保护层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能有效分散应力, 将原本可以产生的裂缝分散成许多较细裂缝。从而形成抗裂作用。由于保温层的外保护开裂砂浆为碱性。玻纤网格布的长期耐碱性对抗裂缝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c.保护层材料的选择。由于水泥砂浆的强度高、收缩大、柔韧性变形不够, 直接作用在保温层外面, 耐候性差而引起开裂。为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 并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d.无空腔构造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在采用聚苯板作外保温的设计中。保温层主要承受的是重力和风压。由于聚苯板强度的限制, 使保温层开裂甚至脱落。为了提高保温板的强度, 应尽可能提高粘结面积, 采用无空腔以满足抗风压破环的要求。

6 外墙体外保温施工要点

6.1 施工工艺。

当基层墙体施工并验收合格后, 就可以进行保温层施工, 其具体施工工艺为:清理、找平基层→弹、挂控制线→安装、找平底端托板檐→材料工具准备→配粘结胶浆→粘结翻包网格布→粘贴苯板→检查校平→填塞板缝→打磨找平→安装装饰线条 (用苯板制成) 或分格缝→钉锚固定→保温层验收。

6.2 施工要点。

施工工艺看起来十分简单, 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十分复杂, 在要求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 对实际操作施工人员也要求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否则, 将直接影响整个体系的质量。

6.3 保护层施工要求。

保护层做法一般为“一布二浆”。在有加强要求的部位为“两布三浆”。保护层施工时应先铺设翻包网格布和加强网格布然后进行墙面标准网的施工, 墙上容易碰撞的阳角、门窗洞口及不同材料基体的交接处等特殊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7 结论

建筑外墙保温是近年来新兴的施工方法, 由于内保温, 混合保温等方法在设计中的缺陷, 建议采用外保温或复合夹心保温, 并按照逐层渐变, 柔性释放应力的原则, 选择材料及施工方法以达到保温抗裂的目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和更新节能材料, 使外墙保温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从而真正地实现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徐惠忠, 周明.绝热材料生产及应用[M].北京: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开发建议下一篇:攻防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