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报告

2024-09-19

绩效评价报告(精选8篇)

绩效评价报告 篇1

XX县重点防护林工程2011中央预算内人工造林建设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重点防护林工程2011中央预算内人工造林建设项目资金申请的目的和用途

1、资金申请期限:2011

2、资金的使用范围:2011我县重点防护林工程2011中央预算内人工造林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X万元,其中品种改良X万元,良种繁育X万元。主要以人工嫁接费、农家肥、农资等方式补贴到农户。

3、资金与事业发展规划相符性

本项目资金将用于核桃品种的改良和良种繁育,核桃品种改良补助X元/亩,主要是在人工嫁接费用、农家肥上进行补贴;良种繁育补助X元/亩,主要是施肥、有害生物防治、人工采集穗条的方式进行补贴。力争通过2011年自治区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温宿县核桃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带动我县恰格拉克乡X亩核桃地林果良种的使用率达到100%,X亩核桃繁育基地为需要品种改造的核桃园、育苗基地和生产园提供有利有效的优质良种,提高我县核桃生产园品种的纯正和果品质量竞争,达到优质高效益的生产管理模式,所以本项资金与事业发展规划相符。

4、预期目标

通过对我县核桃品种的改良和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可

为我县需要品种改造的核桃园、育苗基地和生产园提供有利有效的优质良种。XX亩核桃品种改良后,该地块成活率达到85%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100%;良种繁育XX亩(以采集接穗为主)建成后可年产接穗X万根,满足我县新造林嫁接接穗的使用。我县所选用的良种是被定为全国推广的核桃温185和新新2号。通过建设良种补贴项目可为XX县提供优质的良种核桃接穗,使温宿县达到优质高效益的生产管理模式,同时可加快我县农牧民致富步伐,为“十二五”搭建农民人均收入X-XX元产业结构框架奠定坚实的基础。

5、本完成任务情况

截止目前已完成X亩核桃品种改良(改良后的品种为全国推广的核桃温185和新新2号)和X亩核桃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同时已全面完成自查验收工作。

二、专项资金的分配和管理

1、资金分配原则

林果业良种补贴资金由自治区林业厅统一进行分配。

2、制定原则的依据

以《林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依据。

3、分配合理性评价

分配合理。

4、管理方式

项目管理:为确保核桃良种补贴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特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局项目办,保证项目如期完成。温宿县核桃良种改良基地建设实行“林业局——建设单位”两级管理。林业局负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并接受上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监督工作。由林业局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指导、组织。恰格拉克乡和吐木秀克镇作为项目工程的建设单位负责此项目的全部建设工作。

项目立项专家论证制度:此项目通过了每位项目专家的论证,项目可行。

财务制度建立:我县在财务制度建立方面严格按照《林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

管理机制创新:我县严格按照《林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专项资金当年的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

1、资金使用效果

资金未到位,资金到位后将全部用于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X亩核桃品种改良后,该地块成活率达到85%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100%;良种繁育X亩(以采集接穗为主)建成后可年产接穗X万根,满足我县新造林嫁接接穗的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资金实际拨付金额

截止目前,资金未到位,但项目已全部实施完,待项目

资金到位后,拨付至农民。总投资X万元,其中品种改良X万元,良种繁育X万元。

3、资金到位率 资金到位率为0。

4、资金到位时效性

还未到位。

5、资金使用率

资金还未拨付。

四、专项资金管理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未到位,资金到位后,我县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的实际支出与计划规定的用途相符,专项资金收支平衡;项目管理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无重大违规行为;财务制度健全,财务信息保证了真实和完整性。

五、评价过程和评价方法

XX县林果业良种补贴资金绩效评价量化指标总分为88分,其中绩效评价效益指标为29分,绩效评价结果为优,我县严格按照林业厅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效益指标体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逐一进行评价。

温宿县林业局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绩效评价报告 篇2

一、高校绩效评价可以弥补绝对评价的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 民间机构组织实施的各种高校评价及排行日益增多。这些评价以高校投入或产出的绝对产量 (既有存量) 为标准进行评价, 绝对产量越多, 评价越高, 属于绝对评价。绝对评价自开展以来在引导高校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而且还会在很长时间内继续发挥其优势。

但绝对评价并非完美, 作为一种评价手段, 其自身存在着明显的偏向:

一是偏向以绝对量为评价标准。绝对评价将拥有不同投入和发展条件的高校放在绝对结果这个同一标准上进行评价与比较, 虽然可以观察到每个高校绝对生产值的变化, 却难以反映高校投入-产出间的效益变化, 不能充分体现高校的资源利用状况, 也有失公平。

二是偏向对绝对量进行累加。绝对评价也关注高校的投入和产出, 但却是以“投入绝对量+产出绝对量”的累加方式来评价高校的发展。由此, 那些因历史、政策、时间等客观要素形成的高校资源积累, 就会在评价结果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高校主动寻求发展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则难以得到反映。

由于这样的偏向, 绝对评价把获得发展资源极不相同的高校放置在相同的绝对产量标准上进行评价, 使那些获得资源较少的高校即使努力程度较大也无法以绝对产量的大幅提升获得高评价, 其结果很容易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 形成评价的“马太效应”。产出绝对量增加慢, 绝对评价越低, 获得资源的条件越弱;获得资源的条件越弱, 产出绝对量增加越慢, 绝对评价越低。这不仅不能充分体现高校办学资源的“边际效应”, 而且还会损害高校的办学积极性。

第二, 加重资源的“自然获得”。长期以来, 对我国高校财政资源的配置上受建校历史、认定性重点、地区发展需要以及现有发展实力等自然性因素影响很大, 高校的资源获得并未进入完全竞争状态。绝对评价支持并加重了资源自然获得的惯性, 绝对评价低的学校很难获得国家资源的有利配置, 将陷入更为艰难的办学境地。

第三, 强化高校的“利益聚集”。学者维斯曾指出, 在评估那些得到公共力量支持的实体时, 会盘根错节地牵扯到政策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关的利益群体。事实正是如此,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我国公立高校以及一些重点高校也得到了公共权力的绝对支持, 并进而借助相关利益群体及其所附着的政治力量来影响决策并获得政策倾斜。绝对评价强化了高校的“利益聚集”, 绝对评价高的学校更容易聚集和壮大利益群体, 并借此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

高校绩效评价可以为所有高校提供一个显示投入条件、资源利用的发展效益平台, 以此将“马太效应”转为“边际效应”、“自然获得”转为“竞争获得”、“利益聚集”转为“评价力量”, 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为政府、高校和社会了解高校的发展效益提供服务。

二、高校绩效评价可以满足政府、高校的新需要

绝对评价自身的不足使其较难满足现实中两个方面的新需要, 但高校绩效评价则可以从中发挥优势。

1.满足政府实施高校绩效拨款的需要

政府有限的但仍然在逐年增加的财政拨款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如何促使国拨资源配置向发展效益好的学校倾斜?如何为政府实施绩效拨款提供依据?高校绩效评价能够为政府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2.满足高校了解办学资源利用情况的需要

高校或出于缺乏对资金支出绩效的认识, 或出于追求近期发展效果的目的, 在办学过程中存在忽视资源利用效益的现象。如, 有的高校资金到帐以后缺乏控制, 突击花钱;有的改变资金使用方向, 造成资金结构性浪费;专项拨款获得学校则凭借既定获得身份更加关注怎样“多获得”而无暇顾及资金的使用效益, 等等。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状况必然波及到人力、物力配置的有效程度, 从而影响高校的发展。绩效评价可以反映高校的资源利用情况, 为高校调整与配置办学资源提供参考。

三、高校绩效评价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一) 基本思想

高校绩效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对高校利用办学资源实现其职能的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本研究的高校绩效评价是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绩效评价, 其基本思想是将投入向量与产出向量组成二维结构, 依据“产出/投入”的数学模型构建体现高校绩效的“投入-产出关系值”来评价高校的绩效, 即从高校资源利用效益方面评价高校的绩效。

目前的高校评价大都以绝对产量为评价标准, 属于终结性或结果性评价, 而绩效评价则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分析性评价与整体性评价的整合。高校绩效评价充分考虑到促使高校绝对产量变化的条件, 力求透过投入差异看产出结果的不同, 将评价着眼于投入-产出的效益之上, 使每个高校都可以站在由投入和产出绝对量转化而成的效益标准上, 从而淡化了既有存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集中反映高校在资源利用上的主观努力和效果。高校绩效评价可以统合高校的投入与产出、过程与结果, 并对高校的发展效益实行动态监测、诊断与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的主要特点有:第一, 高校绩效评价是在投入绝对量和产出绝对量之间进行效益值的转化, 淡化了绝对存量的评价份量, 重视被评对象取得产出绝对量时所获得的发展条件差异性, 因而具有相对公平性。第二, 高校绩效评价是对高校一定时间段内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评价, 而不仅是某一个时间点上的评价, 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一个相对时期内高校办学效益的变化情况, 可以体现或反映高校的发展过程及其积累, 重视过程性。第三, 高校绩效评价是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评价, 既依据高校办学的绝对“成绩”和“效果”, 更关注办学的相对“效益”或“效率”。第四, 高校绩效评价是指向办学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有效性分析, 不指向对高校的绝对分等。

(二) 基本方法

高校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是:依据文献和专家讨论筛选出最初的投入和产出指标, 通过典型相关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再次筛选并确立指标, 选取主成分分析法获得投入综合指标得分和产出综合指标得分, 运用“高校绩效得分=产出综合指标得分/投入综合指标得分” (“产出/投入”) 数学模型测算出高校的绩效值。

1.评价方法的选择

选择绩效评价的方法有两个准则:第一, 评价方法能综合体现投入与产出在数量、质量、功效、价值等方面的统一关系;第二, 评价方法有助于将多产出多投入比的问题, 转化为单产出 (函数) 和单投入 (函数) 比, 进而得到高校绩效值。为此, 本研究选择的评价方法有典型相关方法、聚类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以便于设计和筛选投入、产出指标, 将其降维后计算投入综合指标得分和产出综合指标得分, 再运用“产出/投入”数学模型计算出高校的绩效分值。

2.评价指标的确定

(1) 指标设计原则

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得出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结论的前提。在本研究中,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本着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反映高校运行的各个侧面, 从产出角度而言, 包含了教学、科研、服务;从投入角度而言, 包含了人力、物力、财力。第二, 科学性原则, 整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初步设计到指标筛选, 每一步骤都必须有理有据, 科学、合理、准确。第三, 目的性原则, 指标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着综合评价目的层层展开, 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选择必须紧扣能体现高校绩效这一目标, 最后的评价结论确实能够提供高校绩效真实情况的信息;第四, 可比性原则, 所构造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对每个评价对象都是可比的, 不能太过“倾向性”。

(2) 初设指标

投入指标确立的依据是能重点反映高校办学在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的投入, 产出指标的确立依据是能重点反映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方面的职能。为此, 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成果, 经过专家讨论设立的最初投入指标14项和产出指标16项。其中, 当量在校生数=普通本、专 (高职) 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 (业余) *0.3+函授生*0.1。当量留学生数=本、专留学生数+硕士留学生数*1.5+博士留学生数*2。

(3) 筛选与确定指标

1) 筛选指标的原则

就高校自身的复杂性而言, 最初确立的指标尽可能全面, 但并不是所有初设指标都将放入运行模型, 否则, 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叠会对基于协方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时造成估计偏差。为此, 要保证进入最后绩效模型运行的的指标简明、科学,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指标筛选, 且遵循以下筛选原则:

第一, 主观判断与统计技术结合。指标筛选是一项主观经验下的科学选择活动。主观选择体现高校评价的教育特征, 即对指标所含教育意义的价值判断, 科学选择表明指标体系在实现评价目的的同时具有技术可行性, 两者不能完全替代, 且互为补充。本研究也分别从这两个角度评判指标的保留与否。

第二, 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具有相关关系。鉴于本研究是选择运用主成分方法分别计算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指标得分之后再计算绩效得分, 因此, 所选择的投入指标向量组和产出指标向量组之间必须在统计意义上具有相关关系, 且两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越强, 最后进行的高校绩效评价越有效。针对这一原则, 本研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评价投入指标向量组和产出指标向量组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从中筛选指标。

第三, 保证指标筛选时信息损失最小化。指标的筛选是要从技术上验证和保证指标体系既全面又简洁。每一个指标都有充分的入选理由, 删除任何一个指标也需要充足的理由, 不能“一删了之”, 要尽可能保证信息损失最小化。为此, 本研究将用典型相关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两次不同角度的筛选。

第四, 保证指标具有代表性和敏感性。要使筛选出的投入或产出指标能够较多反映高校投入或产出方面的信息, 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其他落选投入或产出指标的信息;同时筛选出来的指标对不同分析对象的变化、或各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敏感且区别能力强。为此, 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并且, 在聚类分析得到的每一类具有较强相关关系的变量组内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再筛选。这能保证人财物投入的每个方面以及教学、科研和服务产出的每个方面都有对应的支撑指标, 使得考察内容不会有所偏废。

2) 第一轮筛选: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在统计分析中, 针对单一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可以计算简单相关系数, 针对单一变量与一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复相关系数或者回归, 但是计算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要计算典型相关系数。

典型相关方法可以将多变量与多变量的相关转变为两组典型变量间的相关, 典型相关分析建立的第一对典型变量的原则, 是尽量使所建立的两个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化, 即在两个变量组各自的总变化中寻找它们之间最大的一部分共变关系, 并用一对典型变量所描述。然后, 继续在两组变量剩余的变化中寻找第二个最大的共变部分, 形成第二对典型变量, 并解出第二维度上的典型相关。这样的过程不断继续, 直至所有变化部分被提取完毕。

3) 第二轮筛选: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定量分类方法, 旨在把“性质相近”或“相似”的变量 (R型聚类针对变量) 聚在一起, 使每一类变量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更具代表性和简明性, 既能保留指标的信息, 又能避免指标信息的重复。在进入指标的聚类分析前, 先将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Z分数转换) , 目的是消除各指标的量纲影响, 使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聚类分析的过程:1.基于R型聚类, 分别对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进行聚类;2.基于产出指标组和投入指标组的阕值, 分别确定产出指标组以及投入指标组划分的类别, 每一类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变异系数等方法进行分析, 确定筛掉的指标;3.基于筛选前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 并基于筛选后指标对样本进行分类, 比较前后分类结果, 如果结果较为稳定, 则说明所挑选指标在最具代表性的同时, 保留了原有指标信息的最大化。

(4) 计算绩效分值

运用主成分方法计算投入综合得分与产出综合得分。先基于投入指标组和产出指标组的协方差矩阵, 分别计算出各个产出主成分与投入主成分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由于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反映了各个主成分对原始指标的信息保留量, 因此, 可以以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 得到产出综合指标得分和投入综合指标得分, 并将其分别进行T分数折算, 使折算后的分值均为正值并完全反映原始分数所代表的学校投入和产出状况。

主成分个数提取的原则:1.所提取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 因为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主成分影响力度的大小;2.所提取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要达到75%以上, 因为方差累积贡献率表达了原始指标信息保留量的大小。

如果需要测算高校多年 (n年) 的整体绩效, 则再分别算出n年的产出综合指标得分、投入综合指标得分的算术平均值, 代入“产出/投入”模型所得分值即为高校n年的绩效得分。

, 其中, mean (T_Outcome) i表示第i所学校产出综合指标得分的n年算术平均值, mean (T_input) i表示第i所学校投入综合指标得分的n年算术平均值。

四、高校绩效评价的尝试

为了使高校绩效评价思想和方法不停留于描述层次, 本研究对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在本部分行文中简称“高校”) 2006-2008三年的投入与产出进行了绩效评价的初步尝试, 数据来源为2006、2007、2008三年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

(一) 筛选评价指标

1.第一轮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指标筛选:相关性角度

在最初确定的投入指标组 (14个指标) 和产出指标组 (16个指标) 之间, 采用STATA统计软件的canon命令进行处理, 得出如下结果。

(1) 典型相关系数及其检验

由表4-1可知, 经过χ2统计量检验, 以0.05为显著性水平, 前八对典型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高, 因此, 我们基于前八对典型变量作进一步的投入与产出变量筛选。

(2) 投入与产出变量的选择

分别计算每一个投入变量和每一个产出变量与前八组典型变量之间的典型负荷, 在P<0.05的显著性水平, 除鉴定成果 (iden_res) 这项指标外, 其余的投入 (产出) 指标间都与某项典型投入 (产出) 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这说明所选择的产出指标组和投入指标组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关系。因此, 经过投入-产出指标组相关性的筛选后, 有15项产出指标和14项投入指标进入下一轮的筛选。

2.第二轮基于聚类分析的指标筛选:代表性的角度

在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中, 各个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程度, 必须从相似程度较高的指标中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为实现这一目标, 再对指标进行聚类筛选, 保证指标体系的代表性、特异性和简明性。

在进入指标的聚类分析前, 先将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计算Z分数) , 目的是消除各个指标的量纲影响, 从而使得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在图4-1和图4-2中, 我们呈现了基于平均距离的聚类方法的分类结果, 直观地看, 在2.5的闋值下, 投入指标分为11类, 其中{校本部教职工总数、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社科/科技活动人员}为一类, {教育经费投入、固定资产总额}为一类, 其余指标各为1类;产出指标分为13类, 其中{当量在校生数、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为一类, {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一类, 其余指标各为1类。

基于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需要在投入指标类{校本部教职工总数、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数、社科/科技活动人员数}, {教育事业经费投入、固定资产总额}, 以及产出指标类{当量在校生数、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发明专利授权数}中分别挑出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经过统计分析与研究, 从这三类指标组中最后挑选出的指标为:校本部教职工总数、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当量在校生数、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其余指标落选的原因如下:

“社科/科技活动人员数”指标的落选原因:一是该指标与“校本部教职工总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947, 与“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数”的相关系数为0.918, “校本部教职工总数”与“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数”的相关系数为0.832, 这说明这三项指标间的信息重叠性非常大;二是该指标与“校本部教职工总数”、“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数”指标的原始数据变异系数依次为0.564、0.630和0.869, 从变异系数越大指标区分度越高的角度来看, “社科/科技活动人员数”的代表性较低。

“固定资产总额”指标落选原因:高校财力成本主要表现为教育投入、科研投入以及基建投入, 固定资产来自于这三方面投入的多年累积, 它与教育投入、科研投入以及基建投入的相关性都比较大, 其所含信息可以由其余几项指标包含。

“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指标落选原因:1.该指标与“当量在校生数”的相关性高达0.91, 说明这两项指标所含信息重叠较大;2.该指标更多体现了学校产出的规模特点, 而当量学生数是衡量学校规模的传统指标。

“发明专利授权数”指标落选原因:1.该指标与“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指标的相关系数高达0.87, 说明“发明专利授权数”与“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两项指标的信息重叠量非常之大;2.15所财经类院校在这项指标上全为0, 从可比性而言, 该项指标并不理想;3.“专利出售当年实际收入”较好地体现了学校发明专利的质量状况。

就此, 经过两轮筛选之后, 有12项投入指标和13项产出指标成为入选指标。

(二) 验证与确立评价指标

(1) 入选指标包含的信息量分析

为了衡量删除指标后样本信息的流失情况, 我们基于原始的14项投入指标、16项产出指标, 以及筛选后的12项投入指标、13项产出指标, 在每一年度, 分别对72所高校进行快速聚类分析 (均分为3类, 共进行了12次快速聚类) 。表2呈现了各个年度基于投入 (产出) 指标组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学校所属类别间的简单相关系数, 从表4-2中可以看出, 前后两次样本聚类信息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617, 最高达到0.9752, 表明删除2个投入指标以及3个产出指标并未对样本聚类情况造成太大的影响, 这说明筛选的指标代表性比较好, 基本包含了分析对象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信息, 能够较好满足指标设计的特异性原则和代表性原则。

(2) 入选指标对落选指标的替代性分析

用筛选前的14项投入指标对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 其中前三个主成分合计包含了78.77%的信息;用筛选后12项投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包含了79.34%的信息。将两组主成分得分进行典型相关分析, 计算得到三对典型变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 (0.000) 、0.9994 (0.000) 以及0.9979 (0.000) , 其中括号外的数字为对应的相关系数, 括号内的数字为该相关系数对应的显著性水平。

接下来, 用筛选前的16个产出指标对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 其中前四个主成分合计包含了79.64%的信息, 用筛选后的13个产出指标对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 其中前四个主成分合计包含了81.61%的信息;将两组主成分得分进行典型相关分析, 计算得到四对典型变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 (0.000) 、0.9959 (0.000) 、0.9849 (0.000) 以及0.8823 (0.000) , 其中括号外的数字为对应的相关系数, 括号内的数字为该相关系数对应的显著性水平。

由此可见, 投入指标组和产出指标组筛选前后的主成分值都在非常显著的水平上高度相关, 表明入选指标包含的全部被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很好地代表了全部备选指标, 满足指标设计的代表性原则。

经过这样的筛选和验证之后, 最后确立的12项投入指标和13项产出指标将放入绩效评价模型运行。

(三) 测算产出和投入得分

要计算投入指标的综合得分以及产出指标的综合得分, 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单个投入指标和单个产出指标的权重。权重用于衡量在综合指标中单个指标的贡献程度, 研究所确定的权重合理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选择兼有信息量权数和系统效用权数性质的主成分分析权数。

经过前面的典型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最后筛选出的投入向量组和产出向量分别包含了12个、13个变量。为了能尽可能保留这些指标的信息, 我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年度产出、投入指标得分。

1.产出指标得分

对13项产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计算得到各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及其方差贡献率, 如表4-3。

主成分个数提取的一个原则是提取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几个主成分。原因是: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 如果特征值小于1, 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1]。因此,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只需要用四个主成分就可以替代原先10个指标所包含81.6%的信息。下面接着求前四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4。

各个变量的载荷系数越大表示其对该主成分的解释性越强。从因子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中的当量学生数、当量留学生数、百篇博士论文数三项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 第二主成分中各种成果奖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 第三主成分中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专利出售当年实际收入、国家级项目验收三项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 第四主成分中国际期刊文章数、国际会议提交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的提交有关部门成果三项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在因子载荷矩阵中将因子负荷除以对应特征值的平方根, 就可以得到每一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如表4-5。

基于得到的特征向量值, 可以分别得到三个主成分对应的函数 (函数式略) , 将2006-2008年各学校的各项产出指标数据代入三个主成分函数中即可计算出各年度各学校的三个主成分得分。由于方差贡献率描述了各主成分在反映各个原始指标信息量方面的能力大小, 所以, 将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各主成分的权重, 实际上就是一种客观赋权。因此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比重为权数, 对四个主成分进行加权平均, 就可得到产出指标得分。

计算公式为:Y= (0.4683*F1+0.1386*F2+0.1185*F3+0.0907*F4) ÷0.8162, 其中, Y表示产出指标的综合得分, F1表示第一主成分得分 (0.4683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 F2表示第二主成分得分 (0.1386为其对应的方差贡献率) , F3为第三主成分得分 (0.1185是对应的方差贡献率) , F4为第四主成分得分 (0.0907是对应的方差贡献率) , 0.8162是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

将各产出指标的值代入公式即可得到各学校各年度的产出指标综合得分, 基于各指标的三年算术平均值可得到三年整体产出综合得分。

2.投入指标得分

对12项投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计算得到各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及其方差贡献率, 如表4-6。

基于在产出指标中提取主成分同样的准则, 我们对投入指标也取前三个主成分替代原先12个指标, 可以包含全部指标79.33%的信息。这三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7。

从因子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中的校本部教职工总数、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数、科研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其他经费投入五个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第二主成分中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副高以上比例这两个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第三主成分中本年完成基建投资总额、实验室 (实习场所) 面积、图书册数、图书馆面积、教室面积这五项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在因子载荷矩阵中除以对应特征值的平方根, 就可以得到每一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如表4-8。

基于得到的特征向量值, 可以分别得到三个主成分对应的函数 (函数式略) , 将2006-2008年各学校的各项投入指标数据代入三个主成分的函数中即可计算各个年度各个学校的三个主成分得分。以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比重为权数, 对三个主成分进行加权平均, 得到产出指标综合得分。投入指标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为:Y= (0.5595*F1+0.1257*F1+0.1080*F3) ÷0.7934, 其中, Y表示投入指标的综合得分, F1表示第一主成分得分 (0.5595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 F2表示第二主成分得分 (0.1257为其对应的方差贡献率) , F3为第三主成分得分 (0.1080是对应的方差贡献率) , 0.7934是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

将各投入指标的值代入公式即可得到各学校各年度的投入指标综合得分, 基于各指标的三年算术平均值可得到三年整体投入综合得分。

(四) 测试高校绩效得分

在计算绩效得分之前, 先将前面研究中得到的投入指标综合得分和产出指标综合得分进行T分数的折算, 使其均为正值。数学模型, 测算出72所高校2006-2008三年的绩效得分。72所高校的三年整体投入综合得分、三年整体产出综合得分、三年绩效整体得分及排序如表4-9所示。

注:1.表中投入得分越高表示该学校获得的投入越多, 产出得分越高表明该学校的产出越多, 绩效得分越高表明该学校绩效状况越好。2.考虑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独特的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 本次绩效评价暂不将其结果列入排序之中。

(五) 评价结果的DEA方法验证

为了对基于“产出/投入”模型的高校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方法上的验证, 我们沿用所确立的投入指标组 (12项) 和产出指标组 (13项) , 就三年数据取算术平均值后对72所高校基于DEA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结果见表4-10。

DEA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整体绩效排序前20名的学校, 全为DEA有效学校;整体绩效排序后20名的学校, 有60%为DEA有效学校;整体绩效排序位于最后10名的学校, 只有30%为DEA有效学校。同时, DEA有效学校“三年整体绩效得分”的平均值为0.4784, DEA无效学校的平均值则为0.2544, 通过这两组样本的t检验从统计学上证明, DEA有效学校的三年整体绩效得分确实显著高于DEA无效学校。

这说明, 基于“产出/投入”模型的绩效评价结果与基于DEA模型的绩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并非等同) , DEA模型运算结果从方法的角度验证了本研究计算所得高校绩效分值的相对合理性与有效性。

(六) 结果分析

本次尝试表明, 高校绩效评价能显示出高校产出、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对客观地反映高校的发展效益;作为一种评价手段, 高校绩效评价可以为高校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依据和参考。

1.绩效评价与绝对评价的结果并非对应。从绝对量得分 (“三年整体投入综合得分”、“三年整体产出综合得分”) 和绩效得分 (“三年整体绩效得分”) 来看, 高校投入与产出的绝对量与绩效评价之间并不一定对应。产出绝对量排序靠前的, 绩效排序不一定靠前, 同样, 投入绝对量排序靠前的, 绩效排序未必靠前。所以, 绝对评价得分高的学校, 绩效评价不一定高, 绝对评价得分低的学校, 绩效评价不一定低。

2.影响高校绩效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有效利用。高校绩效评价的尝试发现:投入-产出与绩效之间形成了两大类六种组合, 第一类是“高绩效”, 主要原因是资源的充分利用, 表现为三种组合: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高产出、低投入-低产出;第二类是“低绩效”, 主要原因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也表现为三种组合关系:高投入-高产出、高投入-低产出、低投入-低产出。尽管, 分类中的“高与低”只是相对而言, 但仍然表明, 绩效的高低与投入-产出的高低不是对应的, 绩效偏高的高校不一定投入就偏高, 即使投入和产出都偏高的高校也会出现绩效偏低现象。可见, 影响高校绩效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3.高校绩效呈现出地区差异, 东部最高, 西部次之, 中部最低。高校绩效评价的尝试发现:东部地区高校的投入得分、产出得分和绩效得分都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高校的投入综合得分低于中部地区, 其产出综合得分却与中部地区高校差异不大, 绩效偏高。

五、高校绩效评价是对绝对评价的补充与丰富

本次高校绩效评价仅是一次实践尝试, 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和改进。

1.关于评价指标。本研究中采用的投入、产出指标虽经过了主观的专家筛选以及客观的统计法筛选, 但在反映高校办学质量上仍会有所欠缺。如反映论文质量的指标, 考虑到学术界对核心期刊、转引含义的异议颇多以及尽量兼顾文理学科特点, 此次尝试中未采用现有评价常用的核心期刊论文数和转引数等指标。另外, 指标权重采用的是方差贡献率, 属于统计学赋值, 主观判断不够, 也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学校的绩效结果。因此, 高校绩效评价还可以对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全面性以及权重赋值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以更好反映高校办学质量和特色。

2.关于评价方法。经济学和管理学计算效益或效率的常用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和随机边界函数分析法 (SFA) 。DEA方法属于非参数方法, 如果决策单元评价值为1就为有效, 否则即为无效, 但在有效样本以及无效样本内部我们无法简单的对评价值的大小进行排序对比分析;而SFA方法属于参数法, 需要预设函数 (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 , 对于模型的无效项必须设定其分布形式;由于本次绩效评价属于尝试, 所以, 我们采用了综合投入产出法及“产出/投入”这一相对简单的模型, 仅把DEA方法作为验证方法使用。运用此方法和模型有可能忽略掉不同高校在某些投入或产出指标上的特色或优势, 进而会对该校整体评价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 在未来高校绩效评价中还可以在方法和模型建构上进一步加以改进, 以期能更准确、有效、公平的评价高校绩效。

3.关于评价数据。本次尝试只选用了3年的数据, 虽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还不足以完全反映高校的实际成效以及体现高等教育产出的滞后性特点。其中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虽各自分为两个校区的大学, 但由于在一些指标上的数据难以分离, 只能将6校合为3校。所以, 高校绩效评价尝试的结果只是一种粗略的结果, 仅仅是为了验证绩效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不具有对高校分等的指向。

4.关于分类评价。不同类别的高校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定位和阶段特征, 其发展的重点、方式和渠道也会不同, 必然会出现在投入或产出上的不同优势与特点, 但此次绩效评价的尝试并没有对高校进行分类, 也就不能将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很好地体现出来。

高校绩效评价的尝试说明, 囿于方法、模型、数据的简单和不充分, 绩效评价尝试的结果还欠稳定, 需进一步研究和长时间追踪。所呈现的高校绩效评价结果及排序, 只是为了更好地直观反映高校投入、产出、绩效及其关系状况, 以方便进一步对高校的整体绩效状况、各个高校的资源配置、区域特征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而具体的分析。

参考文献

绩效评价报告 篇3

【关键词】财政支出;鲁甸县;氟斑牙病;绩效评价;绩效管理

一、引言

鲁甸县地方性氟中毒属燃煤污染型,通过对鲁甸县全县的普查,现有氟斑牙患者17万人,氟骨症患者3117人,受威胁人口达42.5万人,地方性氟中毒已成为我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2011年度中央财政再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64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66万元,在我县实施防治地方性氟中毒项目。项目在全县11乡镇实施,通过实施项目使我县总改炉改灶率达95%以上。

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管理

1.项目的实施指标

项目实施的目标包括鲁甸县炉具改良的数量,炉具的改造率;炉具的合格率、食物的正确使用率以及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防治氟斑牙病的宣传率等。结合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可以将其实施指标设置为:

(1)2011年在地氟病病区改良炉具41000套,使我县改炉改灶率提高了40.87个百分点,总改炉改灶率达95%。

(2)通过项目的实施,在6年内以乡为单位,改良炉灶的使用合格率达到95%以上;改炉户食用的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的正确干燥率达到70%以上;改炉户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食前淘洗率达到70%以上。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小于等于15%。

(3)通过在项目乡中、小学校开展地氟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使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90%以上。村家庭主妇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项目的经济性指标

项目的经济性指标是指完成上述项目实施内容包括新购炉具所花费的总费用;基线调查、项目培训、病情监测、交通费等总费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书写宣传标语,出学习宣传专栏、书包、奖状、笔记本、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标语等总的费用。县、乡、村基线调查、督导、指导、验收、炉具安装、劳务补助、工作协调费用等。是否在完成既定项目实施指标下所使用的成本状况。

3.项目的影响评价指标

影响评价指标由经济、环境以及社会3个方面组成。结合鲁甸县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指标可以认定为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当地群众预防氟斑牙病的意识,使得氟斑牙病发病的概率大大降低以及减轻当地群众医药支出的经济负担。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针对氟斑牙病发病的的区域控制。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为社会影响因素,也就是通过财政的支出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结合鲁甸县当地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可以知道该财政项目的实施目的在于减少燃煤污染造成的氟斑牙病的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氟骨症患者人数,保护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因而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与此同时也对当地群众的脱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绩效管理

1.预算执行情况

新购炉具41000套,每套460元,计1886万元;基线调查、项目培训、病情监测、交通费等7.1万元;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出学习宣传专栏、书包、奖状、笔记本: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标语等11.6万元。县、乡、村基线调查、督导、指导、验收、炉具安装、劳务补助、工作协调等47.3万元;2011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640万元,全部用于炉具的购置,省级补助66万元工作经费,不足部分的246万元由群众自筹解决。

2.管理情况

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云南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省地方病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使用和管理资金,县财政、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管;同时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本单位财务管理规定实行专户核算,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为了解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县项目办制定了《督导制度》,各级工作组和技术指导组多次深入项目村社和农户家中现场督导和指导。项目实施期间县、乡共督导检查192次,出动车辆192辆次,参加人员426人次。

四、鲁甸县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1.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主要是对项目成本(预算)控制、节约等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纪委、质监局、工商局、财政局、卫生局、疾控中心等部门对市场炉具价格进行调查,市场炉具价格为460元-480元/套。在招标采购中,最后从节约的角度出发,以市场调查的最低价确定招标采购价为460元/套。

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主要是对项目实施(完成)的进度及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鲁甸县燃煤型氟中毒项目技术方案》中的技术参数严把炉具质量关。并制定项目实施时间进度表,每周上报项目工作进度。于2011年12月10完成了41000套项目炉具运输、发放、安装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

3.项目的有效性分析

一是项目的实施是政府关怀让农民受益:防治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项目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项目办对我县人民群众的关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局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健康和利益出发,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项目实施单位仍按照项目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使项目区的农民群众受益,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二是为彻底控制地氟病奠定基础:通过对项目乡镇的改炉,广泛地、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为彻底控制地氟病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炉改灶时间的延长和群众旧的、落后的生活方式、行为(如熏烤玉米和辣椒、敞开炉盖烤火取暖、使用移动炉烤火取暖等)的改变,项目地区地方性氟病将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进一步掌握地氟病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燃煤型氟中毒项目的基线调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项目区地氟病现状和当地氟病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防治规划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开展地氟病防治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四是锻炼队伍,提高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地氟病防治队伍,提高地氟病防治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了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地氟病防治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通过项目的实施,总改炉率达97%,改良炉灶的使用合格率达到97.1%以上;改炉户食用的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的正确干燥率达到75%以上;改炉户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食前淘洗率达到77%以上。。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对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农村家庭主妇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以上。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12.35%,实践证明,项目绩效评价与管理对实现既定的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恩施州财政局课题组,刘国文,吴贤勇. 2009-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基于对利川市柏杨坝镇卫生院的调查[J]. 清江论坛. 2014(02).

绩效评价自检自查报告 篇4

根据省民委和市民宗局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民族专项资金管理,促进项目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xx省民族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要求结合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项目村xx是xx村最大的自然村,已有近400年的建寨历史,是现今中国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村落,是xx族从原始社会直跨社会主义的典型缩影。xx自然村是村委会驻地,国土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1,495米,年平均气温24 ℃,年降水量1755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有耕地1561亩,其中人均耕地2.8亩;有林地7386.8亩。xx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6户,有农村人口567人,居住民族全都是xx族。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8.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0元。村寨内至今仍保留着很多独具特色的原始宗教、生产生活习俗等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现村寨内保留着最为完整的佤族传统杆栏式茅草房,有较为完整的民族图腾、寨桩、祭祀房、神林、木鼓房及传统家庭式的手工艺作坊;村寨周边生态环境保存良好,自然景观优美;村寨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世代相传,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如:拉木鼓、狂欢摸你黑、迎宾、家访、取佤名等xx独具特色民俗活动和镖牛、叫魂等宗教祭祀活动一直保留至 今;其原始的信仰、建筑、服饰、等级观念、生活方式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生产方式以牛耕为主,以种植水稻、玉米、茶叶、甘蔗为主,家家户户饲养牛、猪、鸡等牲畜,xx是具有佤族群居村落特色的代表,是佤族文化中十分典型的乡村社区民族文化形态,是游览观光民风民俗的大观园,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和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2006年,xx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原始部落”,先后被xx省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评为xx省历史文化名村和xx市十大优美村寨。2011年3月,以xx大寨为核心的xx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开发建设,xx丁景区已成为性信息xxx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名片和亮点之一。

二、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市、县的批复文件要求,围绕建设民族地区发展示范村,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推动民族地区文体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拟在项目村中实施以下项目:

(一)建设内容

1.安居房建设工程。新建“佤山幸福工程”户型安居房35栋,面积120㎡/栋;房屋为二层木框架结构。

2.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新建砖混结构文化活动室1栋,面积80㎡。

3.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新建活动场所(打歌场)块、面积500㎡。

(二)建设方式

建设方式采取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方式,分项分步实施。

1.安居房建设工程。采取无偿补助加整合部门资金、群众自筹的方式建设。

2.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采取无偿扶持加整合部门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

3.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工程。采取无偿扶持加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建设。

以上各项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工程建设要求和程序办理,接受纪检和审计部门监督。

三、主要做法及典型经验

(一)领导重视,工作保障措施有力。接到县民宗局通知后,乡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市、县有关通知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领会,并及时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民族地区发展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项目的副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建设办公室人员、扶贫干事、村镇规划、财政所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涉及的村委会主任、村组干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相关人员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工作及相关业务,同时乡党委、政府在人力、财力、交通等方面给予保障。

(二)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工作扎实有力。按照县民宗 局有关要求,我乡民族地区发展示范村工作采取办宣传展板、召开会议、深入一家一户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在宣传发动阶段召开“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会议。通过深入地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大干建设的必要性,极大地调动了项目点全体村民参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脱贫的意识,踊跃投身到工程建设工作中,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主动投工投劳,尽最大努力自筹资金,支持配合项目建设,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精心组织,项目管理措施有力。工程项目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抓好工程质量,县民宗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乡、村干部精心组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认真组织实施,首先明确施工技术负责人,并与之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实行技术负责制;其次是各项目分别派专人负责,严格施工管理,加强质量监督,严把质量关,所有材料的采购都由工程项目领导小组批准,并由村干部、相关站所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组成采购小组,货比三家,讨论比较后再决定采购,确保了材料的质量;加强资金管理和物资使用。在拨付工程款时乡长一支笔签字,财政严格把关;物资实行专人管理,将其实实在在用到项目上,让项目发挥好效益。

(四)群众积极参与,后期管理措施有力。项目实施中,村组干部积极带头,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集资,在工程建设中男女老少齐上阵,积极参与建设,真正欣起了广大群众大干 项目工程的场面和高潮,坚持抓项目建设质量与抓项目后续管理相结合,积极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共谋项目后续管理,以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四、组织验收情况

xxx乡自项目批复后把xxx村民族地区发展示范村建设项目列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来抓,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所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村镇规划办公室,负责协调日常工作。明确职责,做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实施的质量问题,乡项目领导小组,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行督察,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措施,为项目实施质量提供保证,通过一年来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共同努力,安居房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工程现正建设实施中。

五、对照民族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评分表考核情况

(一)绩效评价(80分)自评分

1、项目立项(20分)自评分20分。

1.1、项目点选择:xxx村大寨自然村是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佤族特色民居,至今群众仍然住在茅草房中,村寨布局符合佤族群众特点,风格协调,村庄周围古树环绕,自然条件丰富,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为保护古村落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安居房建设地点另选为公那达农隶安臵 点 ;安臵点位于南立线旁交通便利,距古村落1.2公里。此项分数为4分、自评分4分。

1.2、实施方案:我乡结合项目村实际情况,见过实地走访调查后组织编写了切实可行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此项分数为5分,自评5分。

1.3、项目目标:项目建设本着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有利于少数民族农民身心健康,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推动了民族地区文体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较好地传承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增进群众之间的交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此项分数为5分,自评5分。

1.4、立项:我乡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向县民政局递交了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项目立项建设请示(xx发[2012]xxx号);得到了市、县民宗局的批准(xxx[2013]xx号、xxx[2013]xxx号)。此项分数为6分、自评6分。

2、项目实施及效果(30分)自评分16分

2.1、组织保障:为保障xx大寨民族地区发展示范村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xxx乡人民政府成立由乡长xxx为组长,分管领导xxx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管理,指导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总结。xx村成立由xx村委会和大寨自然村组干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小组,具体负责做好与项目 建设相关的协调服务工作。此项分数为4分、自评4分。

2.2、实施进度:按照实施方案的进度要求安居房工程现已完工。按时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工程由于整体建设资金缺口大,只能放后实施。此项分数为8分、自评0分。

2.3、组织验收:项目建设未全部完成,未进行验收。此项分数为6分、自评0分。

2.4、后续管理:示范村项目建成的各类工程管护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运行管护。项目建成后,及时办理工程登记移交手续,属农户的由农户管理使用,属公益事业部分交付村民小组管理使用,由xx村制定项目的后续管理规章或村规民约,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此项分数为4分、自评4分。

2.5、群众调查:项目实施前通过宣传、公示、召开会议、填写民意调查表多种等形式让群众了解项目工程的实施情况,提高了项目实施的透明度。此项分数为8分、自评8分。

3、资金管理(30分)自评分26分。

3.1资金预算: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及要求,按当时的材料价、人工费等编制了项目建设投资概算,此项分数为4分,自评4分。

3.2资金投向: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少数民族 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6‟18号)精神,规范报账办法和报账程序,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拨款跟着进度走”的原则,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用到实处,用出成效。为严肃财经纪律,对挤占挪用、违法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将依法从严从重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此项分数为4分,自评4分。

3.3资金拨付:在拨付工程款时由乡长审核签字,财政所严格把关;物资实行专人管理,将其实实在在用到项目上,让项目发挥好效益。此项分数为8分,自评8分。

3.4群众:项目建设过程中群众全程监督、参与,积极投工投劳。此项分数为6分,自评6分。

3.5实行公示:按要求已经将项目实施方案、资金预算、完成任务进行了公示。此项分数为4分,自评4分。

3.6资金结算:因项目还未全部完工,未进行结算。此项分数为4分,自评0分。

(二)痕迹资料(20分)自评分20分。

1.材料: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及实施方案等材料齐全,此项分数为6分,自评6分。

2.档案:已经按要求把材料装订成册,建立了项目档案。此项分数为8分,自评8分。

3.账目:项目建设实施拨款手续完善、账目清楚。此项分数为6分,自评6分。

项目总分数为100分,我乡结合实际对xx大寨自然村 民族地区发展示范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评,自评82分。

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篇5

建水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红河州未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生产线建设项目位于建水县青云轻工业园区,占地20亩,总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2015年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项目进展顺利,各项投资、建设按预期目标进行,现将2015年技改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如下:

一、项目施工进展情况

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在2014年投资3034.61万元的基础上,2015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到2015年12月31日总投资6034.61万元。其中,土地购置、流转、承包费共计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15%;土建工程投资278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4.75%(培养房960万元,包装间、冷库384万元,库房56万元,研发中心、食堂180万元,加工车间、出菇大棚1200万元);设备购置(安装)费用2054.61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5.68%。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场平、挡墙、厂房、冷库、培养房、原料房、培训中心、大门等已经建好,现在正在进行研发中心、包装加工车间、电子商务平台、出菇大棚及其它辅助配套设施的建设。2016年正在进行培养架、出菇架制作安装,净化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光照系统、加湿系统也在加紧制作安装。

为保证本项目顺利进行,公司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等制度,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规范项目管理和安全施工管理,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制度执行。

二、扶持资金监管情况

为加强技改专项扶持资金的管理,公司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专人、专账进行管理,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资金管理原则,对此技改专项扶持资金的拨付实行:施工单位申请付款→项目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公司领导签批的资金管理流程。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地投入到项目建设之中,红河州未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生产线建设项目2015年企业技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补贴于2015年10月到账(红财企[2015]69号文件),金额210万元,全额投入到项目厂房建筑安装及冷库建设中。财政拨付资金到账后,项目推进得更快,生产设备也得到了提升,生产技术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

三、项目建成后的绩效

1、经济效益:财务分析表明,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工业产值19195万元,营业收入17450万元,利润总额2674.6万元,税金1042.7万元,利税总额3717.3万元,上缴所得税485.8万元,项目总投资利润率26.2%,税后内部收益20.6%、税后财务净现值(i=8%)7847.4万元,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98.09%、盈亏平衡点 57.8%,投资回报期5.9年。

2、社会效益: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推动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帮助农民增收。形成示范合作社、基地、农户之间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实现产业效益开发,实现多方共赢。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公司以订单农业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公司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共赢发展。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辐射带动周边2000户农户近2000亩食用菌种植,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实现利润648万元,每户平均增收1.6万元。同时还可直接为136人提供长年就业的机会。此项目填补了云南省食用菌生产线的空白。

3、生态效益:项目完成后,利用农作物的副产品(蔗渣、玉米芯、玉米杆等),投入少,效益显著。杏鲍菇菌包可循环利用种植巴西菇、双孢菇等菇种或作为其他农作物的有机肥料,对改善土壤,提高肥效有很好的作用。生产过程无“三废”,是循环经济的典范,生态效益显著。

四、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

经过认真对照《2015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表》仔细打分,综合自评分96分。

红河州未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篇6

评价类型:

□阶段评价

□结束评价 评价方式:

□直接组织评价

□委托评价 项目名称:

项目编码:

□□□□□□□□□□□□□□□□□ 项目承担单位:

永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项目承担单位机构代码:

72023889-3

项目主管部门:

(公章)

填报日期:2018 年 12 月 30 日 永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8 8 年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立项依据

为充分发挥扶贫专项资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市县级专项扶贫资金评价和调整机制。其依据文件如下:

1.《关于印发〈甘肃省贫困人口碘盐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甘财经一〔2018〕173号)

2.《关于印发〈永昌县贫困人口碘盐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永财发〔2018〕289号)

3.永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永昌县财政局《关于下达永昌县2018年度结余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计划及资金的通知》(永开办发〔2018〕290号)文件。

(二)项目内容 1 1 .项目资金来源

根据永昌县财政局、永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永昌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永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永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永昌县贫困人口碘盐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永财发〔2018〕289号)文件要求,为2018年全县668名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每年人均3公斤的标准,以实物形式发放碘

盐,共需资金8016元。将项目结余资金8016元安排县工信局用于2018年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碘盐补贴。其中:县级扶贫资金809.31元,2018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第三批)-金财农(2018)57号分别为403元、6803.69元。县工信局收集了相关政策依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申报和评审办法、指标文件等资料;对6个乡镇的668名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核实。2 .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精准扶贫工作是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一项重要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工作。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创关心扶贫工作新局面的需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做好扶贫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的根本要求。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时代赋予组织的光荣任务,是党的重托,困难群众的希望。

二、项目资金情况

(一)项目资金总额及组成

2018年县工信局拨入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碘盐补贴8016.00元,其中:县级扶贫资金809.31元,2018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第三批)-金财农(2018)57号分别为403元、6803.69元。

(二)配套资金要求和到位情况

该项目无其它配套资金,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三)本级预算安排和实际执行情况 1.项目结余资金8016.00元安排我局用于2018年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碘盐补贴。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碘盐补贴8016.00元,共计2004公斤碘盐,截止2018年12月已全部拨付以实物形式发放到位。其中:永昌县新城子镇人民政府1191公斤、永昌县焦家庄镇人民政府321公斤、永昌县红山窑镇人民政府192公斤、永昌县城关镇人民政府174公斤、永昌县六坝镇人民政府48公斤、永昌县南坝乡人民政府78公斤。

(四)资金管理情况

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贫困人口碘盐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甘财经一〔2018〕173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资金的使用程序、项目管理程序及相关纪律,资金和项目管理严格按制度进行并执行好,组织管理规范、高效。

三、项目的产出成果及效益情况分析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充分发扬了基层民主,做到程序透明,且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

是贫困户,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公平公正。贫困户建档立卡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了帮扶效果。2018年全县6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8户,2402人,通过精准扶贫,有效保证了脱贫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且具备“八有”:即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基本农田、有增收产业、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有基本社会保障、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

四、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绩效评价报告 篇7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 也叫绩效信息, “拥有绩效信息”和“使用绩效信息来制定决策”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同, 绩效信息存在一个从生产到获知再到应用的过程。绩效信息的本身并不是目的, 它只是制定决策的工具而已。无论是从政府绩效评价、绩效预算还是公共支出管理的角度来看, 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都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

从政府绩效评价的层面来看, 绩效评价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包括评价准备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和评鉴结果的管理阶段等一系列环节。

从绩效预算的层面来看, 绩效预算的核心特征是在绩效信息与预算决策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实现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 有助于形成一个密闭的、涵盖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的“绩效预算分配—使用—使用结果评价—下年度绩效预算分配”的绩效预算约束环, 使绩效管理贯穿财政支出领域和分配领域。

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身来看,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判断评价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也是保证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基本前提。财政绩效评价还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的前提和基础, 是绩效预算的初级阶段。对于绩效预算过程中的绩效信息, 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如何整合绩效信息和预算分配的问题上, 也即在结果和资金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而言, 结果的应用也是其核心和归宿, 但是因其发展层次相对较低, 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上反而比绩效预算更加灵活。与预算编制挂钩或者实现绩效预算固然是其最终目标, 但是在现阶段, 视评价结果为项目管理工具, 沟通工具或者问责工具似乎更加有效, 也更现实。绩效评价结果用于预算决策是非常困难的, 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许多问题, 使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仅算不上绩效预算, 甚至连绩效评价结果的管理、沟通、问责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具体来说,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 评价结果的质量影响了评价结果应用的公信力

绩效评价结果充分有效的应用是以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全面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前提的。对评价部门和支出部门而言, 只有所生产的评价结果是对绩效的真实反映, 对评价结果的重视和应用才有价值。在各级财政绩效评价处, 人力物力是极其有限的, 在评价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个参评项目都深入实地进行考察, 因此, 对绩效评价处来讲, 缺乏准确可靠的绩效数据和会计信息, 支出部门的支出情况和自我评价可信度很低。

(二) 评价结果应用意识淡薄, 运用方式简单、形式化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往往被束之高阁, 与项目管理、干部任用、奖惩和资源配置相互脱节, 评价结果的应用流于形式。而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布范围有限, 所以对评价部门的约束力和监督力都很有限。各个部门对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会不会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改善项目也要看部门自己的意愿。

(三) 评价结果应用的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不够

在我们的现在政治体制中, 人的因素还是占很大部分, 领导重不重视你这个工作很关键, 除了来自政治决策层和高层行政领导的支持外,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对部门的约束力和监督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制度上的保障, 总之, 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而言, 关键的立法或行政领导者所提供的政治支持在维持改革动力和确保部门一线公务员严肃对待改革两方面其重要作用。

(四) 评价结果应用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国外较为完备的会计核算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沟通复议机制等等统统保证了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落实和运用。但我国的财政支出及其结果应用体系缺乏强有力的配套措施。项目实际绩效信息的收集机制, 绩效责任落实机制, 绩效反馈机制, 评价结果的公开机制, 沟通申诉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机制严重不足。项目绩效信息收集机制不完善, 奖惩机制缺乏, 由此往往导致支出部门消极应付绩效评价工作,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流于形式。

三、有效科学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的途径

针对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有存在的问题, 各级财政部门可以建立四项机制, 科学应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 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 建立部门预算应用机制

绩效评价机构建立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结果应用机制, 采取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 强化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应用, 实现绩效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应用, 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 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

1、建立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

项目预期绩效目标是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衡量项目支出绩效的重要依据。各级财政部门在布置年度部门预算时, 应明确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具体申报要求, 对那些不设预期绩效目标的不予立项, 不安排预算资金,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审核, 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金, 逐步建立和健全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 提高财政资金安排有效性。

2、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执行中的激励与与约束机制。

财政部门要结合评价结果, 对被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完成的程度和存在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 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 一是评价结果优秀且绩效突出的。在安排后续资金时给与充分保障。二是评价结果良好和合格的, 在项目单位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后, 按正常从紧原则, 编制预算, 安排下一年度财政资金。三是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 对于实施过程评价的项目, 要即使提出整改意见, 未按要求整改的, 要向同级政府提出暂停该项目。

(二) 建立评价结果惩处机制

建立此制度, 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 督促部门、单位按法律法规和项目目标的有效落实, 维护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权威性。

1、反馈与整改。

评价机构要在评价工作结束后45日内, 以正式文件形式, 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反馈给被评价单位, 并督促其落实整改, 以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约束力。被评价单位要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整改, 并在收到评价意见之日起60日内, 将落实整改情况以报告形式反馈给评价组织机构。

2、处理与惩罚。

财政部门发现项目单位、主管部门有以虚报项目、工作量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损失行为。除追回该资金外, 还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三) 建立评价信息披露机制

通过适当方式公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 接受公众的监督评判, 强化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控, 增强公共财政支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1、信息共享。

财政部门要将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和评价报告实行内部共享机制, 即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是确定评价项目 (对象) 的主要依据, 而评价报告又是安排以后年度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

2、对上报告。

财政部门要将年度评价的重点项目绩效、存在的问题等有关情况, 以及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也可向同级人大报告。

3、内部通报。

为督促各部门和项目单位如期完成绩效自评工作, 对部门和项目单位绩效自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以及组织开展等情况, 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促使其自觉地、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

4、社会公开。

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支出绩效情况, 在上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 可通过新闻媒介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 建立精细的管理能力提升机制

把实践中获得的绩效理念引入财政支出管理, 在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的基础上, 使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得以完善,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1、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地方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远不仅仅用于解决温饱问题, 面临更大的挑战, 就是如何更好的建设, 建设必须将求效益, 因此财政部门需要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资金使用效率。

2、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对资金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 可以提升资金配置的效率, 优化社会资金配置。

3、使公共财政不断得到深化。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分离是公共财政框架基本要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采用跟踪问效的方法, 科学规范评价体系, 对资金运行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判。目前, 以绩效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预算监督机制正日益形成, 共同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绩效。

参考文献

[1]金光远, 冯军.论高校教师评价功能的实现[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6)

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指南 篇8

在日本因品质革命战胜美国的企业成为经济强国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于是这些国家开始从国家的层面来表达对品质的重视,推动品质的提升。以美国为例,美国设立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并由总统亲自颁发。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后来人们发现,赢得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企业,在股市上的表现远远高于其它未获奖的企业。该评奖标准后来逐步风行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成为一种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朱兰博士则称其为实现质量目标的路线图。卓越绩效模式的用途

卓越绩效模式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实现质量的组织模型,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评价,找出企业急需改善的重点并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卓越绩效的目标。同时也使人们能够了解那些成功的应用这一模型的组织的经验。

企业使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自评,指导企业找出改善的重点,并进行改进活动,从而实现卓越绩效,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时间,而我国则起步较晚,2001年才由中国质量协会开始推广,由于起步较晚,在国内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对于自我评鉴的作用与目的不是很清楚,因此,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企业从评价开始,走向卓越绩效。

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指南

我把使用卓越绩效模式进行企业评价诊断的过程分为3个步骤,以利于大家理解,如图1所示:

第一步、明确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的目的

通常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有如下两个目的:

1、以获奖为目的的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

卓越绩效模式起源于美国的国家质量奖,受这些质量强国的影响,我们国内也有国家质量奖,因此有些企业将越绩效模式评价重点放在国家质量管理奖的申请上,而国家质量奖的申请第一步是要提交申报材料,因此申报材料的撰写,便成为企业所着重的项目,造成企业将大量的资源投入这项文书作业。花时间研究如何撰写、咨询专业人员或顾问…等做法确实提高了申报材料的质量,但是企业所投入的人力、时间、金钱等成本,除了强化申报材料的内容外,对于企业内部的质量改善没有起到作用,这样的结果似乎不是企业参与质量奖评审的目的。

2、以追求卓越绩效为目的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

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紧跟时代的脚步,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模式来达成企业目标,因此,

企业可以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清楚的描述企业现况,并针对企业现况量身订做的改善模式,并进行彻底的改善,以达到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的真正目的。

第二步:进行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

进行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是要通过公司的经营管理会议,向公司各部门及阶层人员明确评价活动的目的是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告知评价的范围及进行评价的计划安排,以赢得各个部门的支持及配合,确保能够达成评价的效果。

第二个重点是要选择执行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的人员。

由于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其实就是在给企业做体检,也就是企业诊断,和我们一般人做体检要到专门的医院找专业的不同科室的医生去检查一样,企业诊断的工作也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做的,企业诊断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经营、管理、发展等各重要层面。所以,「企业诊断」是很专业、很困难的工作。必须是具有经营、管理、策略运作、科技运用等之专业知识与经验的专家才有能力来执行「企业诊断」。我们简列如下:

· 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经验。

· 对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与应用、市场信息等能深入了解。

· 对企业所属之产业环境、重要厂商之营运状况、产业经营之成功要素及竞争条件均能够充分掌握。

· 具有良好的发掘问题,以及分析、整合及判断之能力。

· 对于广为企业所使用之管理工具、管理系统、IT应用系统等的了解。

· 对于「企业诊断」之范围、构面及相关项目能充分的了解。

进行企业诊断时,诊断人员最好能具备上面所提到的条件,在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推行初期,企业可能不具备专业的人员,因此也可以和咨询顾问来共同完成企业诊断的工作。

第三个重点就是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的执行,在执行诊断前,最核心也最困难的工作就是根据本企业的特色,去建立企业诊断的架构,并定义诊断问卷的项目及衡量标准,可参考“卓越绩效模式评价准则”来制定或在顾问师的指导下来制定诊断问卷。在问卷制定完毕之后即可开始实际的进行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活动。

第三步:报告评价结果并采取改进行动

各项诊断项目经过诊断之后,可以使用1,2,3,4,5分的方式给予评分值。用得分来表示导入程度,实施程度或实施成效的不同程度。因此进行评价是可行的。每一评价项目均可打出1至5的一个适当的分数。至于系统、流程运作或执行绩效等大项目的绩效值则是其所涵盖的诊断项目得分值的平均数或加权平均值,如表1。如果进行企业诊断的评审人员不只一位,则各项评价项目的评价得分就以平均值来表示。

诊断之后,针对评价得分较低的项目要提出改善对策。例如在「质量管理」中的一项评价项目「员工质量教育训练」其得分较低,则要提出改善建议,见下表2。然后,权责单位需依改善建议进行相关改善活动。

后记:1、由于卓越绩效模式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活动,限于篇幅,具体评价案例及评价表格就没有放在文章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和作者联系来获取更详细的内容。

上一篇:纸的力量下一篇:绿色生活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