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2024-06-15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共9篇)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篇1

__年春运时间为__年_月__日至_月__日,共计40天为切实做好春运工作,确保广大旅客安全、舒适、便捷出行,为确保运力,合理安排车辆加班,应对客流高峰,根据银川市道路运输管理局__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__年春运工作的通知》、宁天运通知__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__年春节运输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对__年春运工作如下安排和部署。

严格遵循“安全第一、优质服务、服从指挥、统一管理、精心组织、默契配合”的总体原则。为加强春节运输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春运运输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韦祥、鲍文生负责,运调科全员参与,做好组织、协调用车的运行调派工作。组织运调科业务人员、司乘人员进行春运专项学习。

1、资格审查:对所有参运驾驶员的驾龄、驾驶经历、从业资格、身体状况及事故违章记录进行一次全面摸排。有严重违章行为的驾驶员均不得参加本次运输任务。

2、春运期间加强对所有驾驶员的管理,要求参运人员不得参与任何影响运行任务的活动,驾驶员保持精力充沛,心情舒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所有参运驾驶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督促其做好安全服务工作,提醒旅客系安全带、播放《旅客安全告知》宣传片,确保正点发车。

1、所有参运车辆必须经安检合格后方可运行,未经安检或安检不合格的车辆严禁运行。

2、严格遵守车辆归队管理规定,对车辆出入、停放集中管理,作好记录。同时做好公司院内治安保卫工作。

3、严格按照公司安全管理规定安排加班,配备双班驾驶员,杜绝疲劳驾驶,超公里运行。

4、参运车辆必须按规定时速行驶。车队行进中须按照顺序依次行驶,不得超车或不按规定路线行驶。

5、遇冰雪雾恶劣天气,及时与各地站点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天气及路面情况,必要时对长线跨省车辆暂时停运、确保安全。

6、各车驾驶员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亲朋聚会饮酒适量,严禁酒后驾车。

1、运调科负责人亲自驻汽车南站和旅游汽车站,及时掌握客流变化和客流方向,协调组织车辆加、顶班中长线路班次。

2、梳理亏损车辆和班线效益较差车辆名单,充分利用运力资源,合理调派车辆运行包租车及加、顶班。

3、对包租车车辆要严格要求按规定线路运行、停靠、休息换驾,在驻地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1、组织司乘人员学习道路旅客运输“三优”、“三化”及公司《客运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考核管理规定》的内容,推行优质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加强运调科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进行公司《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及公司《客运服务作业指导书》的相关内容的认真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3小时。

1、要认真完备应急预案,做好运力储备:保证应急运力处于良好状态值班待命,根据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应对客流高峰和恶劣天气影响,全力保障道路和运输高效、安全。

2、路段遇堵情况:执行任务途中,遇有道路拥堵或其它任何形式的障碍物,能避让绕行的减缓车速安全通过,无法绕行的应紧急减速停车,并鸣笛示意,同时紧闭车门,立即报警寻求帮助,并将道路信息情况及时向调度人员汇报。

3、遇乘客突发疾病情况:参运人员经培训应掌握简单的医疗常识和救护技能,遇有客人突发疾病时,应沉着冷静,立即靠边安全停车,视病人情况采取措施,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公司汇报。

4、遇车辆发生机械故障情况:遇车辆发生机械故障,无论故障大小,均应减速靠边停车,向运行调度汇报情况,请求车辆支援,期间应妥善安排乘客休息,或播放音乐、影碟,避免乘客产生焦躁情绪,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如紧闭车门,设置安全警示牌等,防止任何意外发生,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

5、遇发生交通事故情况:参运人员在执行任务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第一时间检查乘客受伤情况,拨打“120”请求急救,同时向公司安技科汇报情况,并保护好现场,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安全保障组接报后应立即启动交通事故处理紧急预案前往现场处置。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篇2

本文研究主要依托于交通运输部软科学研究项目《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研究》, 在分析责任链内涵、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内容及其作用的基础上, 借鉴澳大利亚国家道路货物运输安全责任链管理与处罚的思路, 探索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责任链”制度, 提出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责任链”的关键环节及企业安全责任划分的措施与建议。

1“责任链”内涵及其作用

1.1 责任链的内涵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任何部门、人员都很难孤立地完成工作, 都是在为某一项共同的工作而分工协作。一项任务或活动的完成需要不同的部门、人员在不同的节点进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 每一个工作环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 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从而实现最终目标。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出现偏差, 就可能对其他环节和最终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 因此, 参与到各个环节工作的部门、人员都对这项工作的完成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从而构成了“责任链”。

“责任链”的思想将责任制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所有对生产经营能够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行为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责任链”思想中, 生产经营中涉及到的每个部门、人员、环节均应切实履行各自职责, 一旦生产经营出现事故, 即可沿着该“责任链”研判追溯, 对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失职行为予以责任追究。

1.2 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及其内容

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领域, “责任链”涉及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均应履行好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旦出现道路运输安全事故, 导致事故发生的所有失职、违法行为均将受到责任追究与处罚。

建立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链条上的各个参与者及其责任进行明确。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 即责任人、职责内容和处罚方式。建立责任链包括三个主要步骤:梳理分析各部门、人员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明确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对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的赋予明确的职责;制定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违法、违反职责行为的处罚方式。

在宏观层面上, 道路运输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管理等各类因素, 在整个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链条上的各个部门、运输生产链条上的各个部门、岗位均承担相应的责任, 是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中的节点。各行业监管部门及其相关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运输企业及其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客运站场及其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运输设备制造商、维修企业、驾培机构、托运方或乘客及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等, 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责任链”中各方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道路运输的监督、管理、供给、支持、经营或实际生产工作等, 任何一方的责任未做到位, 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埋下安全隐患, 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微观层面上, 道路运输企业内部亦存在安全“责任链”, 每个岗位和从业人员均对安全生产负有一定的责任。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部门间、岗位间、员工间、上下级间的相互联系, 实质上是责任与责任的关系, 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责任链”。每个岗位相对应的每个员工, 都处在责任链条的节点上, 每一节点都负有相应的责任, 链条中若某一节点责任缺失, 将导致整个业务运行出现问题。道路运输企业从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等, 到专职安全管理员、车辆管理员、调度人员、监控人员、驾驶员、客运乘务员, 或货运包装人员、装载人员等等, 共同参与了道路运输的经营管理与实际生产操作工作, 需要根据各自职责为安全生产负责。

道路运输企业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主体, 直接参与道路运输的生产经营, 对安全生产负有最主要的责任。尤其道路旅客运输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在道路运输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一旦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劣后果。故本文道路旅客运输安全“责任链”的主要研究范围限定在微观层面。

1.3 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作用

安全生产是多个环节、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协作来完成的, 上到各级管理部门、下到实施直接操作的员工, 都对安全生产实施了一定作用。许多教训表明, 事故的发生归根到底都是责任意识缺乏所致。一方面, 个人责任心不强, 直接导致了整个责任链的脆弱, 给工作埋下隐患。另一方面, 一些人员总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节点而已, 还有其他若干环节、关口, 因而未能更多地尽职尽责, 这种责任依赖, 很容易导致工作中出漏洞, 乃至造成重大失误。

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建立起一条至上而下, 环环紧扣的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条, 形成一个严密无缝的安全生产责任网。一方面通过明确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及其责任和处罚措施, 使整个运输生产过程中各岗位责任分明,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每个人既对本岗位工作负责, 更对整体工作负责, 有利于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 为落实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处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责任链涵盖了除驾驶员、经营者之外的其他责任人, 对运输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均进行了控制, 对驾驶员之外的更多责任人进行处罚, 可能产生更强大的威慑, 使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增强各级负责人员、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确保安全生产。因此, 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对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 对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的分析研究涵盖运输链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有助于道路运输安全相关规范、道路运输安全评价相关措施的研究提出和完善。

2 澳大利亚道路货物运输安全责任链

澳大利亚在货运领域建立了单独的责任链制度, 即在运输链中进行操作的任何参与者均负有责任并可能负有法律责任。在该制度下, 不仅仅驾驶员是道路运输法规所关注的对象, 任何参与或能够控制部分道路运输任务的人员, 都应该为其违反道路法规的行为承担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其行为往往是造成违法或事故的原因。

澳大利亚在道路货物运输安全方面建立了责任链制度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CoR) 。澳大利亚全国运输委员会 (NTC) 认为, 驾驶员和经营者是道路运输法规所关注的对象, 但是, 其他人的行为往往也是造成违法或事故的原因。在责任链制度之下, 不仅仅是驾驶员, 任何参与或能够控制部分道路运输任务的人员都应该为其违反道路法规的行为承担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2.1 澳大利亚“责任链”制度

澳大利亚全国运输委员会在2004年2月发布的信息公报中规定了责任链制度。公报提供由澳大利亚国家运输委员会、道路运输行业及各政府共同发展的具有开创性的“责任链”法律的信息。

运输链中的部分人员在执行其所负责的任务时发生违法行为, “责任链”法律就旨在确保追究违法人员的法律责任, 该法律的目标对象是超速、非法驾驶、违反限时规定、超载、超限以及货物无栓固。遵守这些及其他法律, 能够为道路运输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 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责任链制度主要是要追究相关责任方, 由于他们的不作为或有使他人处于危险中的违法行为, 对其这类行为追法律责任。这项制度由国家道路运输委员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而来, 并成为该委员会用来确保遵守道路运输法的“明智遵守”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2.2 运输链中的责任人

“责任链”的概念很简单, 在运输链中进行操控的任何一方负有责任, 并可能负有法律责任, 即“操控=责任=法律责任”。

运输业务涉及多种不同的活动和参与方。各方独立或共同操控这些活动的每一项, 并对违反道路运输法的行为承担责任。澳大利亚道路货物运输安全责任链, 如图1所示。

倘若他们知道或理应知道, 他们的货物是通过违反道路运输法而来的话, 即使只是接收货物 (收货人) , 违法责任同样适用。

法律职责适用于道路运输企业内外。在企业内, 任何操控道路运输业务的人都可能被追究责任, 并接受巨额罚款。例如制定大政方针的董事和设定名册或日程的经理。企业之外, 职责还适用于托运人、客户以及运输链中潜在对运输链中他人提出无理要求的任何一方。

2.3 责任链立法

“责任链”法律适用于国家道路运输法。国家政策已经在各种情况下得到认可, 并且该法律适用于任何国家、州和地区的各个实施阶段。

在“责任链”法律中, 每个责任方的义务和适用的国家处罚都已经明确的列出。虽不全面, 但很重要的是, 提出了该法律适用于所有州和地区的所有细节。

3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责任链”

3.1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责任链

借鉴澳大利亚责任链管理的思路, 结合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实际国情, 本文细致地梳理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业务、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 提出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责任链”。依据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工作流程, 建立旅客运输过程安全责任链, 如图2所示。

按照我国道路旅客运输管理特点, 建立旅客运输安全管理“责任链”, 如图3所示。一旦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沿着该旅客运输安全管理“责任链”研判, 对此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人员的失职行为予以责任追究。

3.2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责任划分

前述“责任链”中各参与方均应被列入责任被调查方, 一旦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 根据其在违规、违法造成的后果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借鉴澳大利亚货运责任链处罚的思路,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中涉及到的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条款, 将法律、法规中已经明确了违法行为与旅客运输过程安全责任链和旅客运输安全管理责任链中的各参与方一一对照, 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多是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企业主要负责人、驾驶员、乘车人方面的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条款的规定, 涉及到行李托运员、安检员、调度员、车检维修员、乘务员、监控员、及其他等具体岗位人员的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是只限于企业内部的岗位职责、奖惩制度, 而国家或者行业层面的处罚条款没有统一的规定。一旦发生事故, 责任追究到企业, 企业要追究到具体的“责任人”, 而企业对于“责任人”的处罚依据和处罚的尺度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和支持。

针对企业内部安全责任划分, 提出建议:

(1) 对于乘车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均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相关条款, 但应该对具体的违法行为条款进一步细化, 对法律责任条款量化。《道路运输条例》和《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对乘车人有违法行为的条款, 但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条款, 建议进一步明确乘车人的法律责任。

(2) 对于行李托运员、安检员、调度员、车检维修人员、乘务员、监控员、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管理人员、车辆保障管理人员、运行安全管理人员, 只有《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以及《调查处理条例》中有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其中, 《安全生产法》中对未造成事故的行为处罚主要在企业层面, 建议从行业层面明确和量化。而《道路运输条例》和《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中大部分是对企业及企业主要负责人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规定, 建议增加对上述具体岗位的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立法, 从法律层面约束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中各参与方的行为。

(3) 对于企业及企业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道路运输条例》、《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中均明确了其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条款, 建议将企业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违法行为细化、量化到具体岗位人员的违法行为, 并进一步明确具体岗位人员的法律责任。

4 结语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了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关于道路运输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交通事故的频发、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增加,这对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针对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出具有实用性的安全管理措施,为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势在必行。

1影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的主要因素

11驾驶员因素

在道路运输中驾驶员因素作为安全运输中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因为驾驶员没有按照交通规则进行操作、超速行驶导致在道路运输中埋下安全隐患,这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1]。

12车辆因素

虽然车辆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比例较小,但车辆如果维修不及时、保养不当,导致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从而威胁道路安全运输。如车辆职工系统、电气系统等出现故障,对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13运输道路因素

运输道路对运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涉及道路路况、坡度、照明情况、道路宽度、道路环境等方面。如果道路路况较差,就会成为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因为道路路况较差引发的安全事故数据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重视道路因素对运输安全性的影响[2]。

14交通环境因素

在车辆运输过程中由于道路交通管理薄弱,道路环境差,造成交通拥堵、秩序混乱。从而给驾驶员增加心理压力,导致交通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另外天气的情况对车辆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在雪天行驶,道路路面结冰安全性较差,对驾驶员的行车技术要求较高。

2构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对策

21重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211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

道路运输企业应该针对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四大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针对驾驶员因素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对策,加强对驾驶员安全驾驶的教育,不断完善驾驶员驾驶管理的制度,为监督和管理驾驶员提供参考,强化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为道路安全运输提供思想保证,在根本上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3]。其次,针对车辆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强对车辆元件和主要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无故障运行。再次,针对运输道路因素,合理设计交通道路,确保道路路面符合运输的要求,加强道路保养,减少因为路况因素发生的交通事故。最后,针对交通环境因素加强交通信息管理、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科学规划绿化带、提高交通环境的合理性,在适当的位置树立提示牌,提高驾驶员注意力,确保交通的通畅。

212完善安全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应该转变过去事后处理的管理模式,不能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处理,应该树立全面的安全事故预防意识,在安全管理上不仅要进行事后处理管理,还应加强事前干预管理、事中控制管理,将安全事故消灭在源头。如要求驾驶员在行驶之前阅读车辆维护手册和驾驶要求、了解运输路况,在行驶过程中安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保证安全进行,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事后管理。

22完善约束机制

道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道路运输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利用合理的制度和考核机制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首先,运输企业应该针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制度,大多数运输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驾驶员违规操作、超速行驶或疲劳驾驶造成的。因此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约束机制,提高对交通参与者的约束力,促进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遵守国家交通法,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加大管理约束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约束制度的执行。运输企业制定约束制度后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落实制度。如运输企业可以根据约束制度建立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内容与驾驶员和其他员工的工资、福利等直接挂钩,加大员工违规操作的成本,从而提高员工遵守企业制度的自觉性。另外企业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提高员工遵守公司积极性,将员工的被动遵守转化为主动遵守。最后,使用绩效管理加强对驾驶员的控制。运输企业不能片面的以驾驶员为公司创造的利益决定驾驶员的收入,更应该重视驾驶员在安全行驶方面做出的贡献,安全事关运输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将其纳入对驾驶员的考核中,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促进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遵守国家交通法律和企业制度,减少驾驶员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从而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完善安全管理的硬件设施

要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构建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不仅需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完善安全管理硬件设施。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在运输车辆上安全监控设施,加强对车辆行驶动态数据的管理。如给运输车辆安装全球定位系统,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获取车俩行驶数据和信息,加强对驾驶员驾驶的监控,提高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4加强执法检查

首先道路运输企业可以自行建立检查站点,对驾驶员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从而控制安全事故的频发。如检查站可以对驾驶员的操作和车辆情况进行检查,提高驾驶员安全操作的积极性、确保车辆无故障运行。

其次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借助交通部门的执法检查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企业可以根据交通部门的执法结果对责任驾驶员进行相应的处罚,提高驾驶员按章操作的自觉意识。总之运输企业应该主动配合交通部门的管理,维护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环境,保证运输道路的畅通,减少因为交通环境劣质导致的安全事故。

3结语

运输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道路运输企业应该针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四大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尤其是驾驶员因素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道路运输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约束制度提高驾驶员按章操作意识,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为道路运输事业提供可靠的保障,减少因为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和鹏高速公路行车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12(03).12

[2]邱安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与综合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15(03).8

道路运输企业_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4

2013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司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有力推动我司2013的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3号令)、《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3‟2号)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拟定公司2013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育培训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各级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业人员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夯实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基础。

新聘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实现率达到100%;

企业全员接受安全培训达标率达到100%;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二、教育培训对象

新聘用从业人员(新进员工和车辆驾驶人)、公司在岗职工;车辆驾驶人。

三、教育培训内容

(一)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劳动保护及职业卫生知识;

3、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5、应急管理、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它需要培训的内容。

(三)其他从业人员(后勤人员、驾驶人)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2、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事故案例警示、应急处置;

3、所从事工种(岗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4、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知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6、其它需要培训的内容。

(四)驾驶人岗前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

2、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安全生产会议和文件精神;

3、安全操作规程及驾驶员行为规范等安全行车知识、典型交

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4、职业道德、安全告知知识、应急救援处置知识;

5、岗位安全工作职责,劳动保护知识,季节性安全行车知识;

6、企业有关安全运营管理的规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

(五)培训重点:

1、一季度培训重点: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季节性安全生产知识(如春运期间安全生产、安全行车知识,灭火器使用知识、防恐反恐知识,危险品辨识等)。

2、二季度培训重点: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季节性安全生产知识(如安全生产月活动相关知识,灭火器使用,防火防盗知识,应急救援知识等)。

3、三季度培训重点: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季节性安全生产知识(如夏季防洪防汛知识,灭火器使用和管理知识、劳动保护知识等)。

4、四季度培训重点: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季节性安全生产知识(如国庆黄金周安全行车知识,秋冬季“防雨、防雾、防雪、防滑、防机械事故”知识等)。

四、培训周期及时间:

(一)单位负责人每年培训1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二)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培训1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三)后勤人员每年培训1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

(四)驾驶人每年教育培训12次(每月1次),每次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五)驾驶人岗前安全培训每周1次(每周2、3、4),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学时,实际驾驶操作不少于6学时。

五、安全教育培训地点

公司会议室。如因特殊情况需临时变动,其培训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安全工作会议、安全工作专题会议、责任经营人及驾驶人安全学习例会及专题会议、安全交待、发放安全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

七、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

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分为内部培训单位自行组织,采取分级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规定,认真落实各岗位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岗位调整后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处室负责人、后勤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保卫处、工会等部门协助。

(三)驾驶人、责任经营者的安全教育培训,单位负责组织

实施,安全保卫处指导和监督检查。

(四)驾驶人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由安全保卫处负责组织实施。

(五)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由经营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工会和安全保卫指导和监督检查。

七、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

(一)公司主要负责人主持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

(二)公司分管负责人主持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6次;

(三)安全保卫处负责人主持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8次;

八、工作要求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篇5

关于印发《车队管理年度审验和安全生产自

查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按照四平市交通运输局《四平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四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四平市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2014至2015年度审验》的通知,我公司将于2014年4月26日至5月31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公司开展车队运输管理及安全生产自查整改工作。现将《车队管理年度审验和安全生产自查整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平健新气体有限公司

2014年4月26日

车队管理年度审验和安全生产

自查整改工作方案

一、目的:

为贯彻落实四平市交通运输局《四平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四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四平市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2014至2015年度审验》的文件精神和公司规章制度,提高我公司危货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公司车辆在运输作业过程中的自身和公众安全。

二、范围:

本公司危货运输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

三、工作内容:

为全面开展工作,公司组织”四个一次”活动

(一)开展一次司机和押运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活动

(二)开展一次运输管理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活动

(三)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活动

(四)进行一次全面的工作总结

四、实施计划

(一)安全培训教育活动。

4月26日召开全体司机及押运人员安全培训活动,传达四平市交通运输局和四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文件精神,和公司近期工作指示和要求,明确此次培训教育目的,提高全体驾乘人员和押运人员对此次培训教育的认识。

参加人员:管理人员和全体危货运输从业人员

时间:4月26日 15:30地点:会议室负责人:刘可

(二)运输管理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活动。

召集相关人员在公司范围内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活动,主要针对车辆运输和安全生产场所和人员。

参加人员:全部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

时间:4月26日13:00地点:公司院内和车队负责人:崔岫岐

(三)应急演练活动

有针对性的对危货运输从业人员和全部人员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活动。参加人员:危货运输从业人员和公司全部员工

时间:5月5日9:00地点:公司院内负责人:崔岫岐 刘可 刘伟

(四)总结提高阶段

认真总结以上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采取相关纠正和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稳抓运输和安全生产工作。

参加人员:全部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

时间:5月15日 08:30地点:李总办公室负责人:李儒林

五、工作要求

各部门团结一致互相配合,积极主动参与开展各项活动;员工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到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事件处理技巧,提升安全意识。

四平健新气体有限公司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篇6

3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动态考核报告

(单位):

由我处(所)以下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

考核小组于年月日对你单位进行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考核。采取查阅文件、档案资料、现场查看、抽查实

物、询问核实、问卷调查、书面测试等形式,确定你单位年度的安全生产动态考核结果为级。

若你单位对此次安全生产动态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本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复核申请。

考核小组组长(签字):

考核小组成员(签字):

年月日

注:本报告一式两联,第一联送交被考核企业,第二联运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篇7

1 找准位置, 明确责任, 解决好“管什么”的问题

安全生产原本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系统, 它包含在企业日常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企业历来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如果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和经营行为如维护、保养、培训、例检等做到位, 那么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自然也就容易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 “有路大家行车, 有水大家行船”, 由于单一公有制的运输企业逐步解体, 原来行之有效的一套安全生产规章、办法和措施也就无法执行。一些运输经营者只重视生产效益, 忽视生产安全, 加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滞后, 监管不到位, 责任不明确, 因而道路运输市场事故频发, 不但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而且也降低了运输行业的认可程度, 发生事故的运输企业也遭受了重创。对于一些重特大事故, 业内人士至今提起事故仍然心有余悸, 战战兢兢。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道路运输行管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到底管什么, 如何定位, 真正把赋予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实到位, 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根据国家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 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是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法律依据是《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公安交警部门, 法律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对于上述两大家, 道路运输行管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是小兄弟, 主要依据国家《道路运输条例》和《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负责相关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概括起来就是“三关一监督”:把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车辆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关、从业人员从业资质关, 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包括场地、人员、资产、车辆、管理制度等等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 主要是落实市场准入制度。车辆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关包括车辆的技术状况、附属设施 (如行车记录仪或GPS、消防设备等) 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 同时定期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是否达标。不同的运输门类如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营运客车标准不同, 主要是落实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从业人员从业资质关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培训或考核、职业道德和法规教育、专业技能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 主要是落实从业资格制度。以上三项是行政许可或信誉考核的主要依据, 在国家《道路运输条例》、《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中都有明确的表述, 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一旦违规操作, 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何追究, 在《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规章中均有规定, 这里不再赘述。关于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 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监督客运场站安装、使用“三品”检查仪, 对旅客行包进行安全检查;二是监督客运企业或客运场站按有关规定对营运车辆进行安全例检;三是监督客运站不售超员票, 防止超员车辆出站。禁止无营运手续车辆进站。近年来, 随着国家加大安全生产和反恐怖监管力度,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又增加了新内容:到客、货、维修、检测站及驾校等企业对“三关”的日常执行情况及道路运输安全措施进行检查, 并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经营者, 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 督促经营者整改到位, 消除安全隐患。此项工作在重点时段 (节假日、黄金周) 和重大活动 (奥运会、国庆、两会) 之际尤为突出。

税费改革实施后, 信誉考核和市场监管是行管工作的重点。对道路运输市场的安全生产监管必须和日常的信誉考核工作结合起来, 实际上只要把平时的信誉考核工作做到位, 也就涵盖了安全生产监督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提高, 监督工作也由原来单一的人工管理增加了许多科技支持, 使得监管工作更加实时、准确、全面, 这也是未来监督工作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运输经营者, 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按照《道条》赋予的职责范围, 围绕“三关一监督”工作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 落实责任, 各司其职, 解决好“怎样管”的问题

明确了行管部门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 解决了“管什么”的问题, 下一步就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各司其职, 解决好“怎样管”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明确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工作职责

根据业务量的需要, 在行管机构设置专职部门或兼职部门, 安排专业人员专职或兼职进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专门会议, 具体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既要有牵头领导和部门, 进行综合组织协调;又要分兵把守, 管业务又兼负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 把日常具体工作落实到客、货、修、培等相关业务部门, 认真分解工作职责。从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任务看, 客运部分占据比重较大。为避免多头交叉管理, 如果不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建议以客运管理部门兼负主要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为佳。明确了行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后, 要以“三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 督促运输经营者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落实工作职责, 完善安全措施, 并以此为依据, 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2 把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

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 把运输经营者资质条件作为经营许可和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对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业务的当事人,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一律不得审批或者核准。同时, 加强日常监督考核, 一旦发现经营者资质“缩水”, 要立即下发整改令, 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要降低其经营资质直至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2.3 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管理

(1) 坚持和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在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前及对营运车辆进行定期审验时, 要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确定技术等级, 核定经营范围。没有达到车辆技术等级的车辆或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车辆不能参与营运。

(2) 强化道路运输车辆定期维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车辆定期维护和二级维护竣工检验制度, 强化二级维护监督管理, 督促维修企业严格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维护车辆, 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3) 规范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行为, 监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 并按核定的经营性收费标准收费。对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检测的单位, 要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

2.4 加强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

(1) 督促培训单位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大纲组织培训, 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坚决打击无证、超范围及违规培训等经营行为。

(2) 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 规范从业资格考试发证工作。要重点加强对大客车、汽车列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管理。凡无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 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性活动。

(3) 加强营运驾驶员日常监督管理, 完善营运驾驶员档案管理制度, 做好信誉考核工作, 对发生运输责任事故的驾驶员, 要视情节暂扣或取消其从业资格证件。

2.5 加强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

(1) 严格执行车辆进出站的例检制度。按照《汽车客运站管理规定》的要求, 督促客运站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落实安全生产制度, 配备安全检查人员。

(2) 监督汽车客运站做好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检查工作, 按要求配备危险品检查设备。严格按照客车的载客定额发售车票和检票, 禁止超员车辆出站。凡因客运站原因造成超员超载的, 除按规定承担分载费用外, 还要追究客运站的责任。

2.6 督促道路运输经营者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运输经营者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行管部门要督促其健全组织机构, 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完善安全生产硬件, 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 提高车辆技术状况, 搞好车辆检测和技术维修, 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督促企业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到企业检查时, 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现事故隐患, 要及时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 做好跟踪和反馈工作。

2.7 特别注意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

行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业户、货运场站、信息配载站的监督检查, 严格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业户, 坚决取消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格。对达不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车辆, 坚决停运整改。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一律不准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

2.8 加强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工作

道路集装箱运输常见安全隐患 篇8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不同尺寸集装箱的额定质量有明确规定,例如:2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额定质量为,其中,集装箱自重,理论上最多可载货。造成货物超重的主要原因包括货主故意超载和货物估重误差。

(1)货主故意超载 有的货主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在装箱时故意超载,导致集装箱货物超重,给集装箱运输埋下安全隐患。

(2)货物估重误差 在实务操作中,受条件限制,货重往往并非实际称重,而是估重。如果货物估重与实际称重的误差较大,则有可能给集装箱运输造成安全隐患。以玻璃为例,由于生产工艺不同,国家标准允许玻璃厚度存在 0.2~0.2 mm的误差,当按照玻璃的标准厚度估重时,如果玻璃的实际厚度大于标准厚度,就会导致实际称重大于估重,进而可能导致超重。

2 货物偏重、偏载

就道路集装箱运输而言,箱内前后方向的货重差超过货物总重的50%即为货物严重偏重,箱内左右方向的货物重心偏离集装箱运输车辆重心即为货物严重偏载。为防止货物偏重、偏载,重件货物装箱时应当确保货重均匀分布,并使货物处于箱内中心位置。

3 集装箱固定不当

GB 11602―2007《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规定:“装载在运输车辆上的集装箱应由集装箱4个底角件或箱底结构中间的载荷传递区支承。设有转锁装置的运输车辆在拖运集装箱时,转锁应与集装箱固定牢靠;未设转锁装置的运输车辆在拖运集装箱时,应使用导向装置或其他同类装置固定集装箱。无任何固定装置的运输车辆不得拖运集装箱。当40英尺集装箱拖挂车装载1个20英尺集装箱时,应将集装箱装在靠车尾的一端或载箱面的中间位置。当在拖挂车上拆装箱时,应对牵引部分采取固定措施。”然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制动、转向等性能较差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在紧急情况下极易失控,此时如果集装箱不脱落,车辆很可能跟随集装箱的惯性而侧翻,对司机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因此,司机常常故意不扣集装箱锁扣以求自保,从而给道路集装箱运输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4 箱内货物固定不当

对于容易移动、滚动或倒塌的货物,如卷纸、盘圆、电缆、卷钢、钢瓶等,装箱时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予以固定,以确保货物、人员和运输安全。

5 车辆超速

无论在公路上还是在场站内,集装箱运输车辆均严禁超速。GB 11602―2007《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对场站内的交通规则有明确规定:“集

卡等运输车辆应在车道线内按规定的行车方向行驶,按规定的位置停车,出入大门按规定的通道通过检查口。运输车辆出入大门、过铁路道口时的速度不大于/h,在弯道、箱区和主干道的最高行驶速度分别为/h,/h和/h。”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5-10-19)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篇9

目前言 1 目的 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术语和定义 5 基本原则 6 核心要求

6.1 机构及人员、职责 6.2 安全生产制度、规程、档案6.3 安全投入、会议、目标 6.4 驾驶员管理 6.5 客运车辆管理 6.6 客运线路运行 6.7 动态监控

6.8 教育培训与安全宣传 6.9 隐患排查和治理 7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8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四川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

1.为加强和规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在我省境内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进行了工商税务登记、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不适用于道路客运个体经营业户、客运站、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以及轨道客运经营者。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AQ/T 900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交通部令 2005年第10号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交通部令 2006年第9号《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四川省政府令2007年第210号《四川省机动车维修管理办法》 四川省政府令2007年第211号《四川省道路旅客运输管理办法》 四川省政府令2007年第216号《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 交通运输部、安监总局、公安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和达标考评指标的通知》

财政部、安监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4.本标准所称“安全生产”:是指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从业人员、乘客及第三人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生产及管理活动。

本标准所称“客运车辆”:是指以企业名称登记,取得行驶证、道路运输证,从事旅客运输的营运客车

本标准所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经安监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包括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

本标准所称“分公司”:是指企业依法设置,办理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进行了工商注册,以母公司名义具体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业务的分支机构。

本标准所称“公司化经营”:由企业出资购买车辆,企业自主经营,承担经营风险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本标准所称“公司化管理”:企业吸纳社会资金,以企业名义购买车辆,通过承包经营、目标管理、合作经营等形式开展经营活动,由企业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本标准所称 “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本标准所称“安全隐患”:是指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隐患按照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一般

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基本原则

5.1 企业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主体,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执行国家及四川省有关安全生产、道路运输的法律、法规,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职责,落实安全基础保障,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客运车辆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改进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5.2企业应在许可的经营范围内,依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公司化经营或公司化管理。

5.3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5.4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5.5企业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规定、制度、要求,督促、指导、监督下级单位执行和落实。6

核心要求 6.1 机构及人员、职责

6.1.1企业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成立相应的内部管理职能部门,建立健全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至少应单独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车辆技术管理机构,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配备相关从业人员。6.1.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1.1.1.1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的设立

企业及其分公司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工作。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应建立常设机构,具体负责落实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的各项工作要求。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运输经营、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由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车队或班组负责人,以及运输经营、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分公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6.1.1.1.2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

企业及其分公司应当分别单独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车辆、照相、摄像器材、电脑等相应的办公设备。6.1.1.1.3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条件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道路客运行业3年以上从业经历,掌握道路旅客运输管理专业知识,掌握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相

关政策和法规,经过安监部门组织的培训且考试合格,持证上岗。6.1.1.1.4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

企业应配备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分公司的企业,按照每20辆客运车辆1人的标准配备(车辆数不足20辆的按20辆计),至少应配备3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设有分公司的,企业至少应配备3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分公司按照每20辆客运车辆1人的标准配备(车辆数不足20辆的按20辆计),至少应配备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6.1.1.2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及人员

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专职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6.1.1.2.1车辆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立

企业及其分公司应分别单独设置专职车辆技术管理机构。专职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由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

6.1.1.2.2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条件

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应是具有初级(含)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技师,或汽车或机械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或从事车辆技术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人员。6.1.1.2.3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

企业应配备与本单位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无分公司的企业,按照每60辆客运车辆1人的标准配备(车辆数不足60辆的按60辆计),至少应配备2名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设有分公司的,企业至少应配备1名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分公司按照每60-80辆客运车辆1人的标准配备(车辆数不足的按60辆计),至少应配备2

名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6.1.2安全生产职责

6.1.2.1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级负责、一岗双责的管理体制。

企业主要负责人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监督责任,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二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单位内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三责任人。

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对本部门、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岗位职责。

6.1.2.2企业应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以及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安全生产职责。

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其他负责人、其他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其他工作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设立了分公司的,其分公司也要按照上述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分公司相应主要负责人、机构、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6.1.2.3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及领导机构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组织落实相关管理

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审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监督和督促第一、二、三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和其他分管领导、部门、岗位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

(三)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制定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大的方针政策,研究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部署重点工作。

(四)检查和督促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组织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制定企业本安全生产考核目标,分配工作任务,对考核目标和工作指标进行组织考核。

(六)组织安排重、特大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行车事故的应急救援、善后、赔偿等工作。

(七)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开展工作。6.1.2.4

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组织落实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驾驶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三)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确定符合条件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四)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八)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九)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十)按规定报告道路旅客运输行车事故,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工作;

(十一)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定期公布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工会、职工关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6.1.2.5

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负责组织实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要求,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及监督;

(三)负责建立健全和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驾驶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三)督促、指导、监督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四)督促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经费的投入;

(五)督促、指导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开展和督促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七)组织开展和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八)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参加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的相关决议,并组织实施;

(九)组织制订并督促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和健全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十)按规定报告道路旅客运输行车事故,按照事故等级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善后处理工作。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工作;

(十一)督促专职安全生产机构和人员按规定报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做好事故分析和统计工作;

(十二)督促开展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定期组织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及奖惩情况。

(十三)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1.2.6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机构,也是单位内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督促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决策;

(二)制定安全运营各项规章制度、关键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督促贯彻执行;

(三)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参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参与企业营运车辆的选型和客运驾驶人的招聘等安全运营工作;

(四)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组织实施或监督相关部门实施,建立使用安全信息台账;

(五)组织开展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其他安全问题应当督促相关部门立即处理,情况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活动,并立即上报。对

相关部门抄告、通报的车辆和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经验;

(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组织参与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隐患排查方案,拟定事故防范措施;承担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统计和分析工作。

(八)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1.2.7

专职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督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指令、决定,严格监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决策;

(二)组织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督促贯彻执行;

(三)组织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明确考核指标,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及奖惩情况;

(四)组织实施和指导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五)组织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参与企业营运车辆的选型和客运驾驶人的招聘等安全运营工作;

(六)组织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划,督促落实实施;

(七)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其他安全问题应当督促相关部门立即处理,情况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活动,并立即上报。

(八)组织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工作 的先进经验;

(九)做好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协调各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对分公司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指导和服务。组织参加各类安全生产会议,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动态。

(十)按规定及时报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组织或者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牵头落实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和分析工作;

(十一)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6.1.2.8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督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指令、决定,严格监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协助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的工作;

(二)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督促贯彻执行;

(三)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明确考核指标,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及奖惩情况;

(四)落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划及方案,按照规划逐年组织实施和落实;

(五)协助、参加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参与企业营运车辆的选型和驾驶员的招聘等安全运营工作;参与开展线路风险评估;

(六)按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划,督促实施;

(七)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跟踪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八)组织落实开展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和教育,制定

和实施安全培训制度,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学习、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九)拟写各种安全文件、制度、报告、简报,积极筹备各类安全会议,定期做好各阶段的工作总结并及时收集、统计、整理有关安全生产资料,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十)建立完善各种安全生产基础资料档案、台帐和各种安全会议、培训教育记录,并及时如实填写和更新。

(十一)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积极协助负责人组织参与本单位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承担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统计和分析工作。

(十二)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6.1.2.9

企业应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6.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程、档案

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保障各项工作职责落实,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作业行为。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形成文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

分公司应在企业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细化分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各项要求。

6.2.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至少应包含: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客运车辆保险制度、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基础档案制度、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报告制度、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至少对安全生产第一、二、三责任人的职责,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其他分管领导、其他行政职责部门、其他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的“一岗双责”,下级、基层单位安全生产职责,以及各机构、各岗位人员发生变化时的调整等内容进行规定。

(二)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招聘、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继续教育、从业行为管理、信息档案管理、调离和辞退、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等内容进行规定。(“九统一”管理制度)

1)驾驶员聘用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聘用的条件,招聘录用程序、部门工作职责、试用期等内容进行规定。

2)驾驶员岗前培训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岗前培训的程序、内容、方法、时间、考核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3)驾驶员日常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学时、周期和要求,考核的形式、方法、奖惩机制等内容进行规定。4)驾驶员继续教育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和实施、工作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5)驾驶员从业行为管理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从业行为管理的标准、指标、周期、程序、方法、奖惩机制等内容进行规定。

6)驾驶员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至少应对有关驾驶员信息档案的内容、形式、项目、存放、查阅管理、工作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7)驾驶员调离和辞退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被调离和辞退的条件、处理方法、工作程序、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8)驾驶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至少应对客运驾驶员职业健康的内容要求、工作措施、监督落实等相关内容进行规定。

9)驾驶员劳动保护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劳动保护的内容、方式、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规定。

(三)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至少应对车辆选配、车辆技术档案管理,车辆维护管理,车辆检测和审验、检验,车辆退出等内容进行规定。

1)车辆选配制度:至少应对车辆选配的方式、程序、要求、监督执行等内容进行规定。

2)车辆技术档案制度:至少应对档案管理规定的内容、事项、要求等进行规定。

3)车辆维护制度:至少应对车辆维护规定、维护计划、监督执行、责任落实、处理措施等内容进行规定。

4)车辆检测和审验、检验制度:至少应对车辆技术状况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参加审验、企业日常检验规定的内容、要求、落实责任、监督执行等内容进行规定。

5)车辆日常检查制度:至少应对车辆日常检查的内容、项目、要求、监督执行方式等内容进行规定。

6)车辆退出制度:至少应对车辆退出营运市场的条件、范围、程序、要求、责任落实等内容进行规定。

7)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及类型划分制度:至少应对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及类型划分的条件、方法、形式等内容进行规定。

(四)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至少应对卫星定位装

置及监控平台的选择、安装使用,日常管理,异常情况的处理等内容进行规定。1)系统平台、终端的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至少应对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建设、使用检查和维护的规定和要求、安装范围、接入规定和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2)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至少应对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监控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及职责、管理及考核、监控操作规程等内容进行规定。

3)交通违法动态信息处理和统计分析制度:至少应对监控交通违法信息的处理规定及要求,监控管理情况统计分析等内容进行规定。

(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隐患的重点要素和主要环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条件、方式、原则和要求,安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工作职责和统计分析,治理整改追踪的具体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六)车辆保险制度:至少应对车辆投保的范围、险种、标准、要求等及理赔工作程序等内容进行规定。

(七)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至少应对开展宣传教育培训的对象、范围、内容、计划、方式、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八)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奖惩的目的、标准、对象、原则、结果运用等内容进行规定。

(九)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目标的分解、目标考核方法、奖惩机制、日常监督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经费提取标准、开支使用范围、管理办法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一)安全生产会议制度:至少包括应对安全生产会议的形式、内容、时间

安排、议题、参加范围、会议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二)安全生产基础档案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基础档案的内容、范围、管理方法、工作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三)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报告制度:至少应对事故类别,报告原则,报告单位,报告时限,报告事项、报告要求、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四)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至少应对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职责与权限、调查事故特点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措施,接受和配合政府调查,妥善处理事故的规定及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五)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至少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分析事故原因,根据责任认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处罚措施和事故预防,开展事故通报教育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救援机构、职责和责任、救援预案、应急演练等内容进行规定。

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公司还应结合实际,具体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操作性。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进行定期修订完善。根据国家、省的相关新规定、新要求,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进行梳理,不断进行修订完善。6.2.3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关键岗位的特点,分类制定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监督员工严格执行,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

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驾驶员岗位操作规程、乘务员岗位操作规程、安检员岗位操作规程、车辆管理员岗位操作规程、卫星定位装置监控人员岗位操作规程。

驾驶员岗位操作规程应包括:车辆开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操作规程,高速公路、特殊路段、恶劣天气下及夜间行车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方法及内容,进出客运站注意事项,制止和报告在行驶途中危及安全行车的行为等内容。

乘务员岗位操作规程应至少包括:引导旅客安全乘车,宣传安全乘车知识和安全提示,值乘工作规范,检查乘客安全带,制止和报告在行驶过程中危及安全行车的行为,车辆行驶中相关信息报送,途中发生突发事件时组织旅客疏散与换乘等内容。

安检员岗位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轮胎、制动、转向、灯光、仪表、螺母等安全部件、卫星定位装置的检查要求和检查程序,安检不合格车辆返修及复检程序等。

车辆技术管理员岗位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新车购置流程、车辆维护流程、车辆年审流程、车辆技术等级及类型等级评定流程、车辆技术改造流程、车辆下线及报废流程等。

卫星定位装置监控人员岗位操作规程应包括: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参数设置、检修和维护要求,监控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规范和流程、违章信息统计、报送及处理要求及程序,监控信息保存要求和程序等。6.2.4 安全档案管理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企业及分公司应建立驾驶员档案、车辆档案、安全管理档案、卫星定位监控档案、客运线路管理档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行车事故档案等档案。

(一)驾驶员档案

驾驶员档案至少应包括驾驶员人员基本信息、教育与培训、继续教育、诚

信考核、奖惩记录、违法记录查询、体检及适应性检测等相关记录或内容。

(二)客运车辆档案

客运车辆档案至少应包括客运车辆技术管理记录、客运车辆维护保养记录等内容。

(三)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管理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会议、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生产宣传、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动态考核、安全生产奖惩等子档案。

安全管理人员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上岗证书复印件、参加培训的证明材料、培训学时、个人奖惩情况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会议记录档案至少应包括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签名列表等记录或内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目标考核表、安全目标考核结果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生产宣传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宣传计划、宣传简要内容、大型宣传录音录像、通报或总结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教育培训通知文件、培训签到表、现场培训录音录像或照片、通报或总结等记录或内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检查计划、检查通知、参加人员登记表、现场检查录音录像或照片、通报或总结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生产动态考核档案至少应包括企业自评工作方案、自评结果,行业主管部门动态考核的结论,安全等级、公示、确认文件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生产奖惩档案至少应包括记录表彰奖励或批评处罚的事项、依据、时间和相关人员等记录或内容。

(四)卫星定位监控档案

卫星定位监控档案至少应包括监控日志、违章处理、统计报表、监控人员培训等记录或内容。

(五)客运线路管理档案

客运线路管理档案至少应包括线路实际考察报告、线路许可决定书、变更许可内容的批准文件、分段限速情况、线路安全防范措施等内容。

(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至少应包括开展隐患排查的部署文件、参加人员登记表、现场检查录音录像或照片、隐患登记表、跟踪治理情况,工作总结等内容。

(七)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档案

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档案至少应包括行车事故情况、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报告、企业处理决定、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统计报表等记录或内容。

以上档案按进行分类管理,实行“一案一档”。安全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完整、规范。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6.3 安全生产投入、安全会议、安全生产目标

6.3.1 企业应按规定比例提取安全费用和明确用途,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实行预决算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专项费用台账。6.3.2 安全会议

企业及分公司应当定期召开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和安全例会,分析安全形势,安排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例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特别是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后,应及时召开安全分析通报会。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应由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负责人主持,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安全例会应由分管安全的负责人主持,各成员单位负责人或派员参加,具体落实安委会会议议定事项。会议应有会议记录,安委会还应有会议纪要。6.3.3

安全生产目标

6.3.3.1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安全生产目标。按照部门和分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确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6.3.3.2 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管理部门负责人、其他部门及岗位人员、分支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管理部门负责人、车队队长、岗位从业人员等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明确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要求。

6.3.3.3 企业应当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及奖惩情况。

6.3.3.4

安全生产目标应至少包括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万车公里事故起数、万车公里伤亡人数等指标。

6.4

驾驶员管理

企业应实现对驾驶员招聘、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继续教育、从业行为管理、信息档案管理、调离和辞退、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等内容进行全过程管理。

6.4.1 驾驶员条件与聘用

驾驶员应具有与驾驶车辆相应的驾驶证、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同时具备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驾驶经历。企业不得聘用有以下情况的驾驶员(以公安交警部门查询证明为准):

三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或12个月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企业应按照客运驾驶员聘用要求,严格审查录用条件,统一录用程序,对拟聘用驾驶员的从业经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进行当面审核和现场测试,考核合格后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新录用驾驶员的试用期。

驾驶员的录用应当经过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审核同意。6.4.2

驾驶员教育培训

6.4.2.1 企业应严格实施对驾驶员进行岗前培训。客运驾驶员岗前培训理论培训学时不少于12学时,实际操作知识及跟车实习培训学时不少于30学时,提前熟悉客运车辆性能和客运线路情况。

6.4.2.2

企业应每月对客运驾驶员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并对重要时段的教育培训学习效果进行考评。

驾驶员每月安全教育培训学习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教育培训学习内容应当包括:安全基本常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行车经验、岗位操作技能、安全救援措施、职业道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

6.4.2.3 企业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社会公布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和安排,组织和督促本单位的道路运输驾驶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道路运输

驾驶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周期为2年。道路运输驾驶员在每个周期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24学时。

6.4.2.4 企业应当每3个月对驾驶员从业行为进行考核,从业行为定期考核的结果应与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挂钩,统一奖惩。6.4.3

驾驶员从业行为管理

6.4.3.1 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线路运行方案,按规定安排营运线路驾驶员,运用卫星定位装置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加强对驾驶员的运行管理。

6.4.3.2

企业应当每月到交警部门查询一次驾驶员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建立各类违章查询和处理台账,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发现有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的,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或12个月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发生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事故要及时进行调离和辞退。6.4.4

职业健康

企业应每两年应组织驾驶员到卫生部门认定的体检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确保驾驶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如发现驾驶员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要立即将其调离驾驶工作岗位。6.4.5 劳动保护

企业应为公司化经营的驾驶员统一购买劳动保险,保障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实行统一工资发放制度,推行员工化管理。

6.5

客运车辆管理

企业应坚持安全、节能、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对客运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

理。

6.5.1 客运车辆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等有关规定,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证照齐全有效。

6.5.2 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6.5.3

客运车辆维护保养

6.5.3.1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对客运车辆进行维护保养。

6.5.3.2

客运车辆日常维护应按照《四川省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在每日发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由驾驶员负责实施,对车辆进行清洁、补给和安全视检。

6.5.3.3

企业应当建立客运车辆维护制度,制定客运车辆维护计划,严格按照维护周期执行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应交由具备资质条件的车辆维修企业执行。企业应对二级维护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6.5.3.4

达到国家报废标准规定的客运车辆,应按时办理报废、注销登记,并及时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回收解体。6.5.4

客运车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

6.5.4.1 客运车辆应按规定配备安全带、三角木、安全应急锤、灭火器、故障车警告标志等,安全设施设备应齐全有效;安全出口通道畅通,应急门、应急顶窗开启装置有效,开启顺畅。行驶冰雪、泥泞等易滑道路的客车应配备防滑链、沙、铲等。

6.5.4.2

企业应当在车厢内明显位置粘贴安全承诺标贴,在车门位置明显标示客运车辆核定载客人数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投诉举报电话。

6.5.5

企业应制定客运车辆停放管理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对营运客车进行统一停放管理。

6.6

客运线路运行管理

6.6.1 企业应当对客运线路进行实地线路考察,加强班线的安全适应性评估,完善运行方案,合理确定运行线路、车型和时段。建立每一条客运线路的道路状况、限速情况、气候环境、沿线安全隐患路段情况等信息台账,针对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指导和监督驾驶员安全驾驶。6.6.2

企业应针对春运、黄金周、汛期等重要时段,雨、雾、冰冻等极端天气,建立和完善安全运行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应及时申请停班或调整线路。

6.6.3

企业对超过800公里的长途客运线路应制定途中服务站安全管理措施,指定中途休息点、司机交接班点和车辆安全检查点,加强长途班车中途休息管理。

6.6.4 企业应按规定督促超长客运、旅游客车、包车客运驾驶员认真填写行车日志,并进行定期审核和统计分析处理。驾驶员要严格按照运行方案的要求,自觉遵守和落实行车规定,保障安全驾驶。

6.6.5

企业应当规范运输生产经营行为,督促驾驶员严格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停靠站点上下旅客,不得随意改变行驶线路,不得站外上客或沿途揽客,客运包车不得搭乘合同外的旅客,严禁客运包车途中上下客。

6.6.6

企业应当在旅游客运和包车客运车辆淡季停运时,收回相关牌证统一管理。

6.7

卫星定位动态监控

6.7.1 企业应当按相关规定,为其客运车辆安装符合行业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建立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监控平台,接入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管理部门监控平台或监控端,并有效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卧铺客车应安装符合标准且具有视频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有条件的企业也可在其他客运车辆安装具有视频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在监控平台中完整、准确地录入所属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基础资料等信息,并及时更新。

6.7.2

企业及其分公司均应设立专门的卫星定位系统监控部门,建立多级监控平台,配备或聘请足额的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客运车辆行驶动态。按100辆车设1人的标准配备,最低不少于2人。

监控人员应当掌握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经运输企业组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企业应明确各级监控部门的工作职责及监控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GPS监控责任制,确保对车辆运行状况实现全过程、全时段的监控。

6.7.3 企业应规范平台设置,完善监控人员的操作规程,强化对车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制定违章处罚规定,履行监控主体责任。

6.7.4 企业应对客运车辆运输生产过程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控,对超长客运车辆进行24小时监控。

企业应当在监控平台中完整、准确地录入所属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基础资料等信息,并及时更新。

企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及车辆行驶道路的实际情况、核定运营线路区域、疲劳驾驶、夜间行驶时间等条件和限值,设置监控指标,对车辆运行期间车辆和驾驶员的超速行驶、超范围行驶、超时间驾驶等各类行为进行实

时监控和管理。

6.7.5

企业应利用平台设置的监控限值,自动提醒监控人员发现和纠正驾驶员超速行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

监控人员应当实时分析、处理车辆行驶动态信息,及时提醒驾驶员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并记录存档至动态监控台账;对经提醒仍然继续违法驾驶的驾驶员,应当及时向企业报告,立即采取措施制止、纠正和处理。

6.7.6

企业应当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保持车辆运行实时在线。

卫星定位装置出现故障不能保持在线的道路运输车辆,企业不得安排其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6.7.7

企业应加强卫星定位装置监控部门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车辆技术管理部门、生产营运部门的相关衔接,预防和处理各类违规行为。

6.6.8

企业应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账、工作日志和交接记录,完善监控记录,每月应对监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6.7.9

企业应积极探索和采用先进的动态监控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控系统的功能,提高安全管理和运输经营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6.8

教育培训与安全宣传

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分析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6.8.1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接受的培训不少于1次,学时不低于24学时。6.8.2

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企业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一年不低于1次,由企业自主培训为主。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6.8.3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宣传,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企业应当按要求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

6.9

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

当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企业发生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相关方进入、撤出或变更,企业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重点时段来临之前的,应及时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9.1

排查范围

企业应重点针对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客运车辆的不安全的状态,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缺陷等重点方面进行排查。

包括企业建立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职责、操作规程等的建立、完善等方面的排查;以及对客运车辆、驾驶员、客运线路、运营过程等安全生产各环节,以及各部门、各岗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职责、规程等情况的排查。

6.9.2

排查方法

企业应组织开展道路运输行车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类型和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企业在开展隐患排查前应制定工作计划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

企业可采取日常排查、定期排查;综合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每年至少参与4次安全检查,第二责任者每年至少参与6次安全检查,第三责任者每年至少参与12次安全检查。6.9.3 隐患治理

6.9.3.1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和性质,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及时消除隐患。对于一般安全隐患,由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不能当场整改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上级单位发现下级单位存在安全隐患,要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督办、谁跟踪治理”的原则,督促进行隐患整改。

6.9.3.2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重大安全隐患报相关部门备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6.9.3.3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写出隐患整改验收报告或总结。6.9.3.4

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台账,应当每季、每年对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上报。

6.9.3.5

企业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举报奖惩制度,鼓励从业人员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安全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对瞒报安全隐患或者排查治理不力的从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7.1 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7.2 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应急处置

企业应建立专兼职救援队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措施,加强从业人员应急培训,组织开展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企业应根据事故性质和等级,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听从当地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指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杜绝盲

目施救,防止事态扩大。

企业应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及时进行相关保险赔付,做好善后处置工作。7.3

事故调查和处理

9.3.1

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后,企业应配合政府或上级部门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发生一般事故后,企业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严格进行事故调查。

7.3.2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

企业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7.3.3

企业应当按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求,依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全体员工开展宣传教育。

7.3.4

发生较大以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时,应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事故初步原因进行整改。

在政府事故调查处理结论下发后,企业应针对事故调查的直接原因及管理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对象及时限,落实整改措施,上报整改报告。7.4

事故统计分析

企业应定期开展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事故统计分析基础台账和报表,对事故总体情况、事故特点和规律,安全形势研判以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总结。8 动态考核和持续改进

8.1

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和动态考核

企业应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取得安全生产状况等级。

企业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动态考核自查,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作职责、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实行考核。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企业动态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方式,企业设置有分公司的,应由企业对各分公司分别进行考核,分公司要对关键岗位进行考核。

动态考核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8.2持续改进

上一篇:月照梨花/河传,月照梨花/河传陆游,月照梨花/河传的意思,月照梨花/河传下一篇:招聘与入职离职手续流程的暂行规定Ver20100